CN105988340A - 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88340A
CN105988340A CN201510096983.8A CN201510096983A CN105988340A CN 105988340 A CN105988340 A CN 105988340A CN 201510096983 A CN201510096983 A CN 201510096983A CN 105988340 A CN105988340 A CN 1059883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voltage
toner
image
op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9698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88340B (zh
Inventor
灞辨郸姝e桨
山浦正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988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8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883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83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7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ias applied in the transfer nip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图像承载体,其承载调色剂图像;中间转印体,其能转动并且面对所述图像承载体;对置构件,其定位在第二转印部的在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转动方向上的上游,并且面对所述中间转印体;以及电压施加单元,其施加极性反转的交流电压,并且在所述中间转印体与所述对置构件之间形成交流电场。形成第一转印部,在所述第一转印部中,所述图像承载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上,并且形成所述第二转印部,所述第二转印部定位在所述第一转印部的在所述中间转印体的所述转动方向上的下游,并且在所述第二转印部中,所述中间转印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介质上。

Description

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下列专利文献1和2中描述的技术是用于将可视图像从图像承载体转印到介质上的技术的已知示例。
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布No.2012-63746([0027]至[0042]和图1至图3)(其被称为专利文献1)和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布No.2012-42827([0028]至[0042]和图1至图3)(其被称为专利文献2)描述了一种转印单元30,该转印单元30被配置成经由具有环形带状形状的中间转印带31来转印可视图像。在专利文献1和2中描述的这些转印单元30中的每一个中,已经由用于颜色Y、M、C和K的图像形成单元1Y、1M、1C和1K形成的可视图像通过施加至第一转印辊35Y、35M、35C和35K的第一转印偏压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将已经被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1的可视图像传送至面对(facing)区域,其中,将第二转印背面侧辊33和咬合部(nip)形成辊36被设置为彼此面对,并且中间转印带31位于该第二转印背面侧辊33和该咬合部形成辊36之间。当按照将可视图像传送至该面对区域的定时将记录片材传送至该面对区域时,这些可视图像通过在第二转印背面侧辊33与咬合部形成辊36之间施加的第二转印偏压从中间转印带31被转印到记录片材上。这里,将通过将交流电压叠加到直流电压上得到的叠加电压作为第二转印偏压施加至可视图像。换句话说,专利文献1和2中的每一个都描述了其中将作为叠加电压的第二转印偏压施加至已经通过第一转印偏压被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1的可视图像的配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减小转印可视图像时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图像承载体,其承载调色剂图像;中间转印体,其能转动并且面对所述图像承载体;对置(opposing)构件,其定位在第二转印部的在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转动方向上的上游,并且面对所述中间转印体;以及电压施加单元,其施加极性反转的交流电压,并且在所述中间转印体与所述对置构件之间形成交流电场。形成第一转印部,在所述第一转印部中,所述图像承载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上,并且形成所述第二转印部,所述第二转印部定位在所述第一转印部的在所述中间转印体的所述转动方向上的下游,并且在所述第二转印部中,所述中间转印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介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第二转印构件,其被设置成在所述第二转印部中面对所述中间转印体的所述表面;以及第二电压施加单元,其向所述第二转印构件仅施加直流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对置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印部的在所述中间转印体的所述转动方向上的下游。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对置构件与所述中间转印体的所述表面间隔开一间隙,并且所述间隙被设置成约20μm以上并且约200μm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多个第一转印构件,所述多个第一转印构件分别被设置成面对多个所述图像承载体中的相应一个图像承载体,并且所述中间转印体***设在所述第一转印构件与该图像承载体之间;以及第一电压施加单元,其向设置在这些第一转印构件中的位于在所述中间转印体的所述转动方向上的最下游侧的一个第一转印构件的上游的这些第一转印构件仅施加直流电压。所述多个图像承载体在所述中间转印体的所述转动方向上被排成一行。所述对置构件是位于所述中间转印体的所述转动方向上的所述最下游侧的所述第一转印构件。所述电压施加单元能够向所述对置构件施加被叠加所述直流电压的所述交流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当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被确定为具有形成有大突起和凹陷的表面的介质的介质或被确定为具有在电阻方面的大变化的介质的介质上时,所述电压施加单元施加所述交流电压,并且当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被确定为具有形成有小突起和凹陷的表面并具有在电阻方面的小变化的介质的介质上时,所述电压施加单元不施加所述交流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印装置,该转印装置包括:转印构件,其被设置成面对在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同时转动的图像承载体,并且将所述图像承载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介质上;对置构件,其被设置在所述图像承载体和所述转印构件彼此面对的位置的、在所述图像承载体的所述转动方向上的上游,所述对置构件面对所述图像承载体;以及电压施加单元,其施加极性反转的交流电压,并且在所述图像承载体与所述对置构件之间形成交流电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和第七方面,与其中未在第二转印部的上游侧形成交流电场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转印可视图像时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其中将交流电压叠加到直流电压上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出现放电缺陷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可以在不需要考虑待用于转印调色剂图像的电压的情况下来设置交流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其中将间隙设置成小于约20μm或大于约200μm的情况相比,可以容易使显影剂振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其中单独形成对置构件和位于最下游侧的第一转印构件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组件的数目。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与其中不管介质的类型如何总是执行共同的控制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功耗。
附图说明
将基于下列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例示了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图;
图2是例示了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的图;
图3是例示了将电压施加至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的图;
图4A和4B分别是例示了示例1-1至1-4和比较例1至3的表和图,图4A示出了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而图4B示出了用于评估压纹等级(grade)(G)的标准;
图5A、5B和5C是示出了示例2的实验结果的曲线图,图5A示出了在片材在第二转印区中被咬合的情况下第二转印电压与静电力之间的关系,图5B示出了在交流电场作用于调色剂的情况下的调色剂的附着力和在交流电场未作用于调色剂的情况下的调色剂的附着力,而图5C示出了作为图5A和图5B的组合的曲线图;
图6是例示了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并且与例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2对应的图;以及
图7是例示了将电压施加至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并且与例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3对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式(以下称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和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下列示例性实施方式。
为了容易理解下列描述,在这些图中,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被分别定义为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并且由箭头X、-X、Y、-Y、Z和-Z指示的方向和侧被分别定义为向前方向、向后方向、向右方向、向左方向、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或者前侧、后侧、右侧、左侧、上侧和下侧。
另外,在“○”中具有“·”的符号指示如在图中看到的从远端侧延伸到近端侧的箭头,而在“○”中具有“×”的符号指示如在图中看到的从近端侧延伸到远端侧的箭头。
要注意的是,在参照这些图的下列描述中,为了容易理解下列描述,省略了对没必要例示的组件的描述。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是例示了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图。
在图1中,作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的复印机U包括打印机单元U1,该打印机单元U1是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的示例和图像记录装置的示例。作为读取单元的示例和图像读取装置的示例的扫描仪单元U2支承在打印机单元U1上。作为文档传送装置的示例的自动馈送器U3支承在扫描仪单元U2上。作为输入单元的示例的用户接口U0支承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扫描仪单元U2中。操作者可以通过使用用户接口U0执行输入操作来操作复印机U。
后续处理装置U4设置在打印机单元U1的右侧上。
作为介质容器的示例的文档托盘TG1设置在自动馈送器U3上。要经受复印操作的多个文档Gi可以堆叠并容纳在文档托盘TG1中。作为文档排出单元的示例的文档排出托盘TG2形成在文档托盘TG1下面。文档传送辊U3b沿文档托盘TG1与文档排出托盘TG2之间的文档传送路径U3a设置。
作为透明文档台的示例的台板玻璃PG设置在扫描仪单元U2的上表面上。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扫描仪单元U2中,读取光学***A设置在台板玻璃PG下面。以可沿台板玻璃PG的下表面在左右方向上移动这样的方式来支承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读取光学***A。要注意的是,读取光学***A通常停留在图1所示的初始位置处。
作为成像构件的示例的成像器件CCD设置在读取光学***A的右侧上。图像处理单元GS电连接至成像器件CCD。
图像处理单元GS电连接至打印机单元U1的控制器C和写入电路D。写入电路D电连接至与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对应的曝光装置ROSy、ROSm、ROSc和ROSk。
在图1中,分别作为图像承载体的示例的光导鼓(photoconductor drum)Py、Pm、Pc和Pk分别设置在曝光装置ROSy至ROSk下面。
充电器CRk、显影装置GK、作为第一转印单元的示例的第一转印辊T1k和作为图像承载体清洁单元的示例的鼓清洁器CLk沿光导鼓Pk的转动方向设置在与颜色K对应的光导鼓Pk的***周围。
用于对光导鼓Pk充电的充电电压从电源电路E施加至充电器CRk。显影装置GK包括作为显影剂承载体的示例的显影辊R0。显影电压从电源电路E施加至显影辊R0。具有与显影剂的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第一转印电压从电源电路E施加至第一转印辊T1k。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导鼓Pk、充电器CRk和鼓清洁器CLk彼此集成以形成图像承载体单元UK。图像承载体单元UK按可从打印机单元U1去除这样的方式支承在打印机单元U1上。针对颜色Y、M和C形成图像承载体单元UY、UM和UC,这些图像承载体单元分别具有与用于颜色K的图像承载体单元UK的配置相似的配置。因此,图像承载体单元UY包括光导鼓Py、充电器CRy和鼓清洁器CLy。图像承载体单元UM包括光导鼓Pm、充电器CRm和鼓清洁器CLm。图像承载体单元UC包括光导鼓Pc、充电器CRc和鼓清洁器CLc。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影装置GY至GK分别形成为一个单元,并且按可从打印机单元U1去除这样的方式来支承。
图像承载体单元UY和显影装置GY形成调色剂图像形成构件UY+GY。图像承载体单元UM和显影装置GM形成调色剂图像形成构件UM+GM。图像承载体单元UC和显影装置GC形成调色剂图像形成构件UC+GC。图像承载体单元UK和显影装置GK形成调色剂图像形成构件UK+GK。
作为中间转印装置的示例的带模块BM设置在图像承载体单元UY至UK下面。该带模块BM包括:作为中间转印体的示例的中间转印带B;皆作为支承中间转印体的支承构件的示例的带支承辊Rd、Rt、Rw、Rf和T2a;以及第一转印辊T1y、T1m、T1c和T1k。带支承辊Rd、Rt、Rw、Rf和T2a包括:作为驱动构件的示例的带驱动辊Rd;皆作为张力施加构件的示例的多个张紧辊Rt;作为防止带以蜿蜒方式移动的构件的示例的工作辊Rw;作为从动构件(driven member)的示例的空转(idle)辊Rf;以及作为用于在第二转印处理中使用的对置构件的示例的支撑(backup)辊T2a。
由带支承辊Rd、Rt、Rw、Rf和T2a按照能够在箭头Ya的方向上执行转动运动这样的方式来支承中间转印带B。
第二转印单元Ut设置在支撑辊T2a下面。第二转印单元Ut包括作为第二转印构件的示例的第二转印辊T2b。第二转印辊T2b按照能够与该支撑辊T2a接触或与该支撑辊T2a分离并且中间转印带B***设在该第二转印辊T2b和支撑辊T2a之间这样的方式来支承。其中第二转印辊T2b与中间转印带B接触的区域形成作为图像记录区的示例的第二转印区Q4。作为用于在施加电压时使用的接触构件的示例的接触辊T2c与支撑辊T2a接触。具有与调色剂的电荷极性相同的极性的第二转印电压按预定定时从电源电路E施加至接触辊T2c。这些辊T2a至T2c形成第二转印单元T2。
作为被配置成清洁中间转印体的清洁单元的示例的带清洁器CLB设置在第二转印区Q4的在中间转印带B的转动方向上的下游。
第一转印辊T1y至T1k、中间转印带B、第二转印单元T2、带清洁器CLB等形成转印装置T1+B+T2+CLB,该转印装置T1+B+T2+CLB将光导鼓Py至Pk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S中的一个上。
皆作为介质容纳单元的示例的片材馈送托盘TR1至TR3按可从打印机单元U1去除这样的方式支承在打印机单元U1的下部中。皆作为介质的示例的片材S被容纳在片材馈送托盘TR1至TR3中。
皆作为取出介质的构件的示例的多个拾取辊Rp设置在片材馈送托盘TR1至TR3的左上侧上。皆作为分离构件的示例的多对分离辊Rs设置在这些拾取辊Rp的左侧上。
向上延伸的并且介质将沿其被传送的传送路径SH1在片材馈送托盘RT1至TR3的左侧上形成。皆作为介质传送构件的示例的多个传送辊Ra设置在该传送路径SH1上。
皆作为递送构件的示例的多个定位(registration)辊Rr设置在传送路径SH1上,并且定位在片材S将被传送的方向(以下称为“片材S传送方向”)上的下游和第二转印区Q4的在该片材S传送方向上的上游。
皆作为介质引导构件的示例的定位引导件SGr和转印前片材引导件SG1按该次序设置在片材S传送方向上比这些定位辊Rr进一步下游。
作为介质引导构件的示例的转印后片材引导件SG2设置在片材S传送方向上比第二转印区Q4进一步下游。作为介质传送构件的示例的传送带BH设置在片材S传送方向上比转印后片材引导件SG2进一步下游。
定影装置F设置在片材S传送方向上比传送带BH进一步下游。该定影装置F包括:加热辊Fh,其是加热和定影构件的示例;以及压力辊Fp,其是加压和定影构件的示例。其中加热辊Fh和压力辊Fp彼此接触的区域形成定影区Q5。
作为介质传送路径的示例的排出路径SH3形成在定影装置F的在片材S传送方向上的下游。该排出路径SH3朝后续处理装置U4延伸至右侧。
作为介质传送路径的示例的反转(reverse)路径SH4的上游端连接至排出路径SH3的下游端。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反转路径SH4延伸穿过第二转印单元Ut下面和作为最上面的片材馈送托盘的片材馈送托盘TR1上方的区域,并且接合至定位辊Rr在片材S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位置处的传送路径SH1。作为传送路径切换构件的示例的第一门GT1设置在排出路径SH3和反转路径SH4分支的分支处。
作为介质传送路径的示例的处理路径SH5在后续处理装置U4中形成。作为弯曲校正装置的示例的平整器(decurler)U4a设置在处理路径SH5上。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平整器U4a包括皆作为弯曲校正构件的示例的第一卷曲校正构件h1和第二卷曲校正构件h2。
皆作为排出构件的示例的多个排出辊Rh设置在平整器U4a的在片材S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作为排出部的示例的排出托盘TH1设置在这些排出辊Rh的在片材S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排出托盘TH1按可根据在其上被堆叠的片材S的数目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这样的方式来支承。
用标号SH1至SH5指示的上述组件形成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介质传送路径SH。用标号SH、Ra、Rr、Rh、SGr、SG1、SG2、BH、GT1等指示的上述组件形成介质传送***SU。
(图像形成操作的描述)
在图1中,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复印机U中,一旦经由用户接口U0输入了复印开始键,扫描仪单元U2就读取文档Gi。
在通过使用自动馈送器U3自动传送文档Gi来执行复印操作的情况下,读取光学***A在被停留在初始位置的同时使顺序经过台板玻璃PG上的文档读取位置的这些文档Gi暴露至光。因此,容纳在文档托盘TG1中的多个文档Gi顺序经过台板玻璃PG上的文档读取位置,并且排出至文档排出托盘TG2。
在操作者通过用手将文档Gi放置在台板玻璃PG上来执行对这些文档Gi的复印操作的情况下,读取光学***A暴露至光,并且通过在左右方向上移动来扫描台板玻璃PG上的这些文档Gi。
被文档Gi反射的光束通过读取光学***A会聚至成像器件CCD。该成像器件CCD将被这些文档Gi反射的并被会聚至该成像器件CCD的成像表面的这些光束转换成电信号。
图像处理单元GS将从成像器件CCD输入的电信号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并将这些数字图像信号输出至打印机单元U1的写入电路D。该写入电路D按预定定时将与从图像处理单元GS输入的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图像信息项对应的激光器驱动信号输出至皆作为写入装置的示例的、用于对应颜色的曝光装置ROSy、ROSm、ROSc和ROSk。
控制器C输出控制写入电路D输出信号的定时和控制电源电路E等的信号。
光导鼓Py至Pk的表面分别由充电器CRy至CRk充电。静电潜像通过激光束Ly、Lm、Lc和Lk形成在已被充电的光导鼓Py至Pk的表面上,这些激光束皆作为写入激光束的示例,并且从曝光装置ROSy至ROSk中的对应一个输出。光导鼓Py至Pk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由显影装置GY至GK显影成皆作为可视图像的示例的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调色剂图像。
光导鼓Py至Pk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由第一转印辊T1y至T1k在第一转印处理中转印到中间转印带B上。在形成多色图像或者具体来说彩色图像的情况下,光导鼓Py至Pk上的调色剂图像按彼此叠加这样的方式顺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B上。在仅形成黑色图像数据的情况下,仅使用用于颜色K的光导鼓Pk和显影装置GK,并且仅形成黑色调色剂图像。因此,仅将黑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B上。
在执行了第一转印处理之后,鼓清洁器CLy至CLk清洁相应的光导鼓Py至Pk的表面上留下的调色剂。
已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B的这些调色剂图像被传送至第二转印区Q4。
托盘TR1至TR3中的一个中的片材S中的一个由拾取辊Rp中的对应一个按预定片材馈送定时取出。在其中所述多个片材S在彼此堆叠的同时由这些拾取辊Rp中的一个取出的情况下,对应的一对分离辊Rs逐个地分离这些片材S。已经经过这些成对的分离辊Rs中的一对的这些片材S中的一个由多个传送辊Ra中的至少一个传送至定位辊Rr被设置的位置。
这些定位辊Rr按照调色剂图像被传送至第二转印区Q4的定时送出片材S。已经由这些定位辊Rr送出的片材S由引导件SGr和SG1按传送至第二转印区Q4这样的方式来引导。
当中间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图像经过第二转印区Q4时,由第二转印单元T2将这些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S上。要注意的是,在彩色图像的情况下,将已经在第一转印处理中按彼此叠加的方式被转印至中间转印带B的表面的这些调色剂图像在第二转印处理中集中转印到片材S上。
在中间转印带B经过第二转印区Q4之后,该中间转印带B上的残留调色剂由带清洁器CLB去除。
已经在第二转印处理中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通过转印后片材引导件SG2和作为定影前介质传送构件的示例的传送带BH传送至定影装置F。片材S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当经过定影区Q5时被定影装置F加热并定影到片材S上。其中调色剂图像已经在定影区Q5中被加热并定影的片材S沿排出路径SH3传送。
在片材S将要排出至排出托盘TH1的情况下,已经沿排出路径SH3传送的片材S被传送至后续处理装置U4的处理路径SH5。根据已经被传送至处理路径SH5的片材S的弯曲方向或者具体来说卷曲,切换门h3将片材S目的地切换至第一卷曲校正构件h1或第二卷曲校正构件h2。卷曲校正构件h1和h2中的每一个都校正经过其的片材S的卷曲。其中卷曲已经被校正的片材S由排出辊Rh排出至排出托盘TH1。
在片材S上执行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在片材S的后端经过第一门GT1之后,该第一门GT1将片材S目的地切换至反转路径SH4。随后,设置在排出路径SH3的下游端处的传送辊Ra和设置在处理路径SH5上的传送辊Ra按反转方向转动。其结果是,在其中片材S传送方向被传送辊Ra反转的状态下,经过了第一门GT1的片材S被传送至反转路径SH4。换句话说,该片材S被转回(switch back)。已经被转回的片材S沿反转路径SH4传送并传送至其中定位辊Rr被设置成接触反转片材S的正面和背面的位置。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的描述)
图2是例示了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的图。
在图1和2中,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带模块BM是电场产生构件的示例,并且包括作为支承中间转印体的构件的示例的支承辊1。该支撑辊1可转动地支承在带模块BM的框主体(未例示)上。在中间转印带B的转动方向上,支承辊1设置在位于该中间转印带B的转动方向上的最下游侧的第一转印辊T1k的下游位置和第二转印单元T2的支撑辊T2a的上游处。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支承辊1设置在比位于最下游侧的第一转印辊T1k进一步下游定位的空转辊Rf与比支撑辊T2a进一步上游定位的张紧辊Rt中的一个之间的位置处。支承辊1与中间转印带B的内表面接触。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支承辊1具有与皆作为第一转印构件的示例的第一转印辊T1y至T1k的配置相似的配置。
作为电场产生构件的示例和对置构件的示例的对置辊2设置在面对支承辊1的位置处,并且中间转印带B***设在该对置辊2和该支承辊1之间。对置辊2按在该对置辊2与中间转印带B的外表面之间形成间隙H1这样的方式来设置。对置辊2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2a。另外,对置辊2包括辊主体2b,该辊主体2b具有圆柱形状并由轴2a支承。辊主体2b的在该辊主体2b的轴向方向上的长度被设置为大于中间转印带B中的、调色剂图像待被保持在该中间转印带B上的区域。其中对置辊2面对中间转印带B的与支承辊1接触的部分的区域,即,间隙H1的区域形成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间隙区Q11。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对置辊2中,轴2a被可转动地支承。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对置辊2接收来自驱动源(未例示)的驱动力,并且在与中间转印带B在间隙区Q11中转动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转动。
对置辊2和支承辊1形成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场产生构件3。光导鼓Py至Pk中的每一个与中间转印带B彼此面对的区域形成第一转印区Q3y、Q3m、Q3c和Q3k。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转印部Q3由第一转印区Q3y、Q3m、Q3c和Q3k中的全部形成。因此,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支承辊1和对置辊2设置在第一转印部Q3的在中间转印带B的转动方向上的下游和作为第二转印部的示例的第二转印区Q4的在该中间转印带B的转动方向上的上游。
作为清洁对置构件的构件的示例的对置清洁器11设置在间隙区Q11的在对置辊2的转动方向上的下游。对置清洁器11包括作为支承体的示例的壳体12。该壳体12沿对置辊2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在壳体12中形成可以容纳显影剂的容纳空间12a。在壳体12中在存在对置辊2的一侧上形成沿对置辊2打开的开口(opening)12b。作为清洁构件的示例的刮刀13支承在开口12b的在对置辊2的转动方向上的下游端12b1处。该刮刀13按沿着对置辊2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的形状形成。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刮刀13在对置辊2的转动方向上从下游侧朝上游侧延伸,并且该刮刀13的端部13a在所谓的反(counter)方向上与对置辊2的表面接触。
图3是例示了电压被施加至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的图。
在图3中,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用于在第一转印处理中使用的电源电路Ecy、Ecm、Ecc和Eck分别连接至第一转印辊T1y、T1m、T1c和T1K。皆作为第一电压施加单元的示例的、用于在第一转印处理中使用的电源电路Ecy至Eck仅将作为第一转印电压的预定直流(DC)电压V1y、V1m、V1c和V1k施加至对应的第一转印辊T1y、T1m、T1c和T1k。换句话说,用于在第一转印处理中使用的这些电源电路Ecy至Eck不向这些对应的第一转印辊T1y、T1m、T1c和T1k施加极性周期性反转的交流(AC)电压。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用于在第二转印处理中使用的电源电路Ed连接至第二转印单元T2的接触辊T2c。
作为第二电压施加单元的示例的、用于在第二转印处理中使用的电源电路Ed仅将作为第二转印电压的预定DC电压V2施加至接触辊T2c。换句话说,用于在第二转印处理中使用的该电源电路Ed不向接触辊T2c施加AC电压。这里,作为第二转印构件的示例的第二转印辊T2b电接地。因此,当DC电压V2被施加至接触辊T2c时,使调色剂被转印到片材S中的一个上的电场在和接触辊T2c接触的支撑辊T2a与第二转印辊T2b之间产生。要注意的是,尽管其中电源电路Ed连接至接触辊T2c并且其中第二转印辊T2b接地的配置已经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被描述为一个示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换句话说,可以采用其中接触辊T2c接地并且其中电源电路连接至第二转印辊T2b以便生成使调色剂被转印到片材S上的电场的配置。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电场产生构件3中,作为电压施加单元的示例的对置(opposite)电源电路Ef连接至支承辊1。该对置电源电路Ef将作为极性周期性反转的AC电压的示例的正弦AC电压V3a施加到支承辊1。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对置电源电路Ef包括用于AC电压的电源电路Efa和用于DC电压的电源电路Efb,并且向支承辊1施加通过将AC电压V3a叠加到DC电压V3b上得到的电压。当通过将AC电压V3a叠加到DC电压V3b上得到的电压被施加至支承辊1时,作为AC电场的示例的AC电场在支承辊1与对置辊2之间产生。要注意的是,尽管其中对置电源电路Ef连接至支承辊1并且其中对置辊2接地的配置已经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被描述为一个示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换句话说,可以采用其中支承辊1接地并且其中电源电路连接至对置辊2的配置。另选地,可以采用其中用于DC电压的电源电路连接至支承辊1并且其中用于AC电压的电源电路连接至对置辊2的配置。
要注意的是,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作为被充电以具有正极性的承载体和被充电以具有负极性的调色剂的混合物的双成分显影剂被作为示例用作显影剂中的每一种。因此,皆具有负极性的调色剂图像被保持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导鼓Py至Pk上。因此,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皆具有正极性并且皆作为预定DC电压的示例的DC电压V1y至V1k被分别施加至第一转印辊T1y至T1k。另外,具有负极性并且作为预定DC电压的示例的DC电压V2被施加至接触辊T2c。此外,具有正极性并且作为预定DC电压的示例的DC电压V3b被施加至支承辊1。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场产生构件3中的间隙H1被设置为100μm。然而,间隙H1不限于100μm。换句话说,间隙H1可以被设置为20μm以上并且200μm以下,或者可以被设置为约20μm以上并且约200μm以下。在其中间隙H1被设置为小于20μm的情况下,由于间隙区Q11小,因此调色剂难以在电场起作用时移动。在其中间隙H1被设置为大于200μm的情况下,由于间隙区Q11太大,因此这种电场很可能微弱。换句话说,作用于中间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的力小。
第一转印辊T1y至T1k、中间转印带B、第二转印单元T2、带清洁器CLB、电场产生构件3、对置清洁器11、电源电路Ecy至Eck、Ed和Ef等形成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将光导鼓Py至Pk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S中的一个上的转印装置T1+B+T2+CLB。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控制器的描述)
在图3中,复印机U的控制器C包括向外部输入和输出信号的输入/输出接口I/O。另外,该控制器C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其中存储有用于待被执行的处理的程序、信息等。此外,控制器C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其中必需的数据将被临时存储。此外,控制器C包括根据在ROM等中存储的程序执行处理的中央处理单元(CPU)。因此,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控制器C由小型信息处理装置或者具体来说微计算机形成。因此,控制器C可以通过执行在ROM等中存储的程序来实现各种功能。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控制器C包括第一转印电压控制器C1、第二转印电压控制器C2和对置电压(opposite voltage)控制器C3。
作为第一电源控制器的示例的第一转印电压控制器C1按诸如控制被分别施加至第一转印辊T1y至T1k的第一转印电压V1y至V1k这样的方式来控制用于在第一转印处理中使用的电源电路Ecy到Eck。
作为第二电源控制器的示例的第二转印电压控制器C2按诸如控制被施加至第二转印单元T2的第二转印电压V2这样的方式来控制用于在第二转印处理中使用的电源电路Ed。
作为电源控制器的示例和控制电场产生构件的电压的控制器的示例的对置电压控制器C3按诸如控制待被施加至电场产生构件3的电压V3a+V3b这样的方式来控制对置电源电路Ef。换句话说,该对置电压控制器C3将通过将AC电压V3a叠加到DC电压V3b上得到的电压V3a+V3b经由该电源电路Ef施加至该电场产生构件3,并且在间隙区Q11中形成作为AC电场的示例的AC电场。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对置电压控制器C3根据待被转印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中的一个的类型来控制电压V3a+V3b的施加和不施加。更具体地,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预先设置了压纹纸(embossed paper)(具有在其表面上形成的大突起和凹陷的介质的示例)。另外,预先设置了日本纸(Japanese paper)(具有在电阻方面的大变化的介质的示例)。此外,分别预先设置了普通纸、薄纸和厚纸(具有除了在电阻方面的小变化以外还在它们的表面上形成的小突起和凹陷的介质的示例)。
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压纹纸或日本纸上的情况下,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对置电压控制器C3经由对置电源电路Ef将电压V3a+V3b施加到电场产生构件3。换句话说,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压纹纸或日本纸上的情况下,对置电压控制器C3在间隙区Q11中形成AC电场。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普通纸、薄纸或厚纸上的情况下,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对置电压控制器C3不向电场产生构件3施加电压V3a+V3b。换句话说,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普通纸、薄纸或厚纸上的情况下,对置电压控制器C3停止施加电压V3a+V3b,并且不在间隙区Q11中形成AC电场。要注意的是,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复印机U中,被容纳在片材馈送托盘TR1至TR3中的纸张S的类型通过用户接口U0被预先输入。因此,一旦开始了作为图像形成操作的示例的工作,当选择了待使用的片材馈送托盘TR1至TR3中的一个时,就可以获得已经被预先输入的对应片材S的类型。因此,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对置电压控制器C3根据待使用的片材馈送托盘TR1至TR3中的一个来确定片材S的类型,并且控制电压V3a+V3b的施加和不施加。
(转印装置的操作)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具有上述配置的复印机U中,一旦输入了复印开始键,就读取已经被设置的文档Gi的图像。随后,调色剂图像形成构件UY+GY至UK+GK根据读取的图像来形成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这里,DC电压V1y至V1k已经被施加至对应的第一转印辊T1y至T1k,并且在光导鼓Py至Pk中的每一个与中间转印带B彼此面对的第一转印区Q3y至Q3k中形成与这些DC电压V1y至V1k对应的电场。因此,这些电场作用于光导鼓Py至Pk上的对应的调色剂图像,其结果是,这些调色剂图像在第一转印处理中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B上。随着中间转印带B的转动,已经被转印至该中间转印带B的调色剂图像被传送至位于该中间转印带B的转动方向上的下游侧的间隙区Q11。根据待被转印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中的一个的类型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间隙区Q11中形成AC电场。
换句话说,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具有在其表面上形成的大突起和凹陷的压纹纸或具有在电阻方面的大变化的日本纸上的情况下,将电压V3a+V3b施加至电场产生构件3。从而,在对置辊2与支承辊1之间,即,在对置辊2与中间转印带B之间形成了AC电场。因此,当中间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经过间隙区Q11时,该AC电场作用于这些调色剂。所以,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调色剂通过接收使这些调色剂在间隙区Q11中朝向中间转印带B和远离该中间转印带B移动的力而振动。这里,因为DC电压V3b被施加在间隙区Q11中,所以即使经过间隙区Q11的调色剂已经脱离与中间转印带B的接触,这些调色剂也将最终移动到该中间转印带B上。
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具有除了在电阻方面的小变化以外还具有在其表面上形成的小突起和凹陷的普通纸、薄纸或厚纸上的情况下,停止施加电压V3a+V3b。从而,当中间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图像经过间隙区Q11时,这种AC电场不作用于这些调色剂图像。因此,调色剂图像在被保持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同时经过间隙区Q11。
已经经过间隙区Q11的调色剂图像被传送至第二转印区Q4。这里,DC电压V2被施加至第二转印单元T2。从而,在第二转印区Q4中产生了与该DC电压V2对应的电场。换句话说,当片材S按照将中间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图像传送至第二转印区Q4的定时被递送至第二转印区Q4时,静电力作用于该中间转印带B上的这些调色剂图像,并且这些调色剂图像在第二转印处理中被转印到该片材S上。
要注意的是,已经被转印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经过定影装置F等,并且被排出至排出托盘TH1。
在专利文献1和2中,当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上时,施加通过将AC电压叠加到DC电压上得到的电压。换句话说,在专利文献1和2中,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具有在其表面上形成的大突起和凹陷的片材上的情况下,施加通过将AC电压叠加到DC电压上得到的电压。在专利文献1和2中,这利于将调色剂转印至片材表面中的凹陷,使得遵循在片材表面上形成的突起和凹陷的形状的渐变(gradation)图案的形成被抑制。要注意的是,根据专利文献1和2,在将AC电压叠加到DC电压上的情况下,在片材的凹陷的每一个都用作空间的同时,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振动。当这些调色剂在这些凹陷中振动时,振动的调色剂颗粒与保留在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颗粒接触。其结果是,保留在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移动。重复该处理,并且附着力已经减小的调色剂颗粒移动并与仍保留在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颗粒接触。因此,调色剂对中间转印带的附着力减小。所以,在其中仅施加DC电压的配置中,调色剂的附着力将不减小,并且这些调色剂将不太可能被转印到凹陷上。然而,在将AC电压叠加到DC电压上的情况下,利于将调色剂转印至凹陷。
这里,使调色剂被转印到片材S上的DC电压需要基于针对片材S的电阻给予的考虑来设置。具体地,第二转印区Q4中的DC电压的所需幅值已经随着对于提高复印机的速度和用作介质的厚纸的使用的最近需求而增加。因此,对于待施加到第二转印区Q4中的电压存在增加的趋势。
另外,在第二转印区Q4中与DC电压叠加的AC电压需要根据该DC电压来设置。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所谓的峰-峰(peak-to-peak)电压Vpp的、AC电压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被设置为DC电压的四倍或更多倍。在专利文献1中,该峰-峰电压Vpp被设置为DC电压的六倍或更多倍。因此,当在考虑到待使用的电压在近些年的增加的同时尽量满足在专利文献2中描述的设置时,峰-峰电压Vpp有时可以约为10kV。换句话说,随着DC电压的设置值增加,AC电压的峰-峰电压Vpp很可能进一步增加。对于其中待施加这种高电压的配置,当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S中的一个时,很可能发生放电。在其中在转印调色剂图像时发生放电的情况下,存在作为其中图像的一部分缺失的现象的图像质量缺陷的可能性,这种图像质量缺陷是所谓的白点。另外,可能的是,在转印装置T1+B+T2+CLB中包括的构件(诸如中间转印带B)的恶化将加速并且这些构件的服务寿命将缩短。
相反,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压纹纸或日本纸上的情况下,AC电场不形成在第二转印区Q4中,而形成在位于第二转印区Q4的上游的间隙区Q11中。另外,通过向经过该间隙区Q11的调色剂施加使这些调色剂远离中间转印带B移动的力来使这些调色剂振动等,使得这些调色剂对中间转印带B的附着力减小。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不涉及片材S中的任一个的情况下形成AC电场。因此,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与在第二转印区Q4中不同,不需要考虑片材S的电阻,并且不需要根据对于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这些片材S中的一个上所需的DC电压来设置AC电压。所以,可以在仅旨在减小调色剂的附着力的同时容易设置AC电压V3a,并且可以容易避免其中AC电压V3a的峰-峰电压变得过度大的情形。另外,DC电压V3b可以被设置为使振动的调色剂不移动至对置辊2这样的程度,并且可以容易避免其中DC电压V3b变得过大的情况。因此,可以容易减小在间隙区Q11中施加的电压V3a+V3b的幅值。
在将调色剂图像递送至第二转印区Q4之前,这些调色剂图像对中间转印带B的附着力减小。因此,在第二转印区Q4中,可以在不需要将AC电压叠加到DC电压V2上的情况下,仅通过DC电压V2使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S上。另外,与调色剂的附着力大的情况相比,可以容易减小待施加的DC电压V2的绝对值。因此,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第二转印区Q4中,还可以容易减小待施加的电压V2的幅值。因此,即使在施加DC电压V2时由于噪声等而存在该DC电压V2的幅值的变化,该DC电压V2的峰值电压也很可能小。
因此,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与其中在第二转印区Q4中施加减小调色剂的附着力的AC电压的情况相比,减小了出现放电的可能性,并且在转印装置T1+B+T2+CLB中包括的构件的恶化很可能被抑制。另外,抑制了图像中的白点的出现。因此,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诸如出现在图像中的白点和在转印装置T1+B+T2+CLB中包括的这些构件的恶化这样的放电缺陷不太可能出现。另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转印故障很可能被抑制。
一般而言,在其中使调色剂在第二转印区Q4中振动的配置(诸如在专利文献1和2中描述的配置)中,在其中使用具有在电阻方面的变化的日本纸的情况下,根据电阻的变化来产生转印电场的不均匀。在调色剂的附着力大的情况下,在转印电场的强度低的位置处,可能有时难以使调色剂转印到片材S中的一个上。因此,当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S上时,这些调色剂图像的浓度的不均匀可能有时根据转印电场的不均匀而产生。因此,在使用日本纸等的情况下,期望预先减小调色剂的附着力。
这里,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调色剂的附着力在位于第二转印区Q4的上游的间隙区Q11中减小。因此,调色剂图像在其中已经减小调色剂的附着力的状态下被递送至第二转印区Q4。因此,即使产生转印电场的不均匀,中间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图像也可以被容易转印到片材S上。换句话说,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与其中调色剂的附着力在调色剂图像被递送至第二转印区Q4之前没有减小的情况相比,可以在不产生调色剂图像的浓度的不均匀的情况下,将这些调色剂图像容易转印到具有在电阻方面的大变化的日本纸上。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普通纸、薄纸或厚纸上的情况下,不将电压V3a+V3b施加至电场产生构件3。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压纹纸或日本纸上的情况下,将电压V3a+V3b施加至电场产生构件3。这里,在这种普通纸、薄纸和厚纸的表面上形成的突起和凹陷小。另外,这种普通纸等在电阻方面具有小变化。因此,即使采用其中不减小调色剂的附着力并且其中仅施加DC电压V2的配置,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用作片材S中的一个的普通纸等上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这些调色剂图像容易转印到该片材S上。因此,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与其中不管使用的片材S的类型如何总是施加减小调色剂的附着力的电压的情况相比,可以在减小功耗的同时使调色剂图像容易转印。换句话说,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实现了能量节省。
要注意的是,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间隙区Q11中的间隙H1被设置为100μm。当AC电场作用于调色剂时,这有助于这些调色剂振动。要注意的是,在其中这些调色剂中的每一种都具有作为示例的5μm的颗粒直径的情况下,尤其是当间隙H1为20μm以上并且200μm以下,或者为约20μm以上并且约200μm以下时,这些调色剂很可能振动。
对置清洁器11被设置用于清洁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对置辊2。当调色剂在间隙区Q11中振动时,调色剂将附着至对置辊2的表面的一部分是可能的。在调色剂附着至对置辊2的情况下,可能的是,当后续的调色剂图像经过间隙区Q11时,已经附着至该对置辊2的这些调色剂将变得混合到这些后续的调色剂图像中,从而导致这些后续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质量恶化。然而,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工作开始时,对置辊2转动。因此,即使调色剂附着至对置辊2的表面的一部分,该对置辊2也按该对置辊2的表面的一部分移动至对置清洁器11被设置的位置这样的方式转动,并且刮刀13清洁该对置辊2的表面的所述一部分。因此,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后续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质量的恶化被抑制。
(示例)
接下来,执行实验以确认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这些实验中,将由Fuji Xerox Co.,Ltd.制造的700Digital Color Press用作图像形成设备U,并且使用针对这些实验修改的转印装置T1+B+T2+CLB。
更具体地,采用下列配置。
中间转印带B具有双层结构。这些层中的每一层都通过在聚酰亚胺树脂中散布炭黑来制造。这些层中的用作中间转印带B的外周表面的一个层是67μm,而这些层中的用作该中间转印带B的内周表面的另一个层是33μm。该中间转印带B的体积电阻率为12.5logΩ·cm。该内周表面的表面电阻率为10.3logΩ/□。这里,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通过使用R8340A数字超高电阻/微电流计(由Advantest Corporation制造)和UR probe MCP-HTP12(由Dia Instruments Co.,Ltd.制造)来测量。当测量中间转印带B的体积电阻率时,在其中将19.6N的载荷施加至中间转印带B的状态下,向该中间转印带B施加500V的电压达10秒。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在具有22℃的室温和55%的湿度的环境中被测量。
在第二转印单元T2中,支撑辊T2a具有20mm的直径。另外,支撑辊T2a的体积电阻值为6.5log·Ω,并且支撑辊T2a的硬度为65度(Asker C)。第二转印辊T2b具有24mm的直径。另外,第二转印辊T2b的体积电阻值为7.0log·Ω,并且第二转印辊T2b的硬度为75度(Asker C)。
在电场产生构件3中,支承辊1具有20mm的直径。另外,支承辊1的体积电阻值为6.5log·Ω,并且支承辊1的硬度为65度(Asker C)。对置辊2具有24mm的直径。另外,对置辊2的体积电阻值为7.0log·Ω,并且对置辊2的硬度为75度(AskerC)。在这些实验中使用的对置辊2按诸如能够朝向中间转印带B和远离该中间转印带B移动这样的方式来支承,使得间隙H1可调整。
要注意的是,这些实验在22℃的室温和55%的湿度的环境中执行。
(示例1-1)
在示例1-1中,关于被施加至电场产生构件3的电压,DC电压V3b为0.6kV。AC电压V3a为3.6kV(Vpp=3.6kV)。要注意的是,Vpp是AC电压的峰-峰电压。该电场产生构件3中的间隙H1为200μm。
关于被施加至第二转印单元T2的电压,AC电压为0kV(Vpp=0kV)。换句话说,AC电压不被施加至第二转印单元T2。DC电压为-4kV(Vdc=-4kV)。要注意的是,Vdc是DC电压的值。
在上述电压的条件下,将固态图像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用作片材S中的一个的压纹纸(Leathac 66,250gsm)上,同时该纸张S的传送速度为440mm/s。执行作为对调色剂到压纹纸上的可转印性的感觉评估的压纹等级(G)的估计和对白点的出现程度的评估。压纹等级G0指示最佳可转印性。随着G的数值增加,可转印性恶化,并且G2被视为可接受的级别(level)。
另外,调色剂到日本纸上的可转印性通过使用日本纸(mandala,纯白,厚的A3,由MOLZA Corporation制造)来评估。在对调色剂到日本纸的可转印性的评估期间,使用通过将Y、M和C这三种颜色的100%斑块(patch)叠加在彼此上面来形成的所谓的处理(process)黑300%斑块图像。在处理黑300%斑块中,在其中用作纸上的最低层的Y的浓度为1.8以上的情况下,可转印性被评估为良好。在其中处理黑300%斑块的Y浓度小于1.8的情况下,可转印性被评估为差。要注意的是,通过使Y、M和C按该次序叠加来形成处理黑。因此,用于产生处理黑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的厚度和量大于仅由K色调色剂形成的黑色调色剂图像的厚度和量。
另外,在已经打印10000张普通A4片材之后测量中间转印带B的电阻减小量。要注意的是,当中间转印带B的电阻减小时,该中间转印带B恶化。
(示例1-2)
在示例1-2中,电场产生构件3中的间隙H1为20μm。其余条件与示例1-1的条件相同,并且按与示例1-1相似的方式来执行测量。
(示例1-3)
在示例1-3中,电场产生构件3中的间隙H1为10μm。要注意的是,10μm的值不在用于间隙H1的特别期望的数值范围内。其余条件与示例1-1的条件相同,并且按与示例1-1相似的方式来执行测量。
(示例1-4)
在示例1-4中,电场产生构件3中的间隙H1为250μm。要注意的是,值250μm不在用于间隙H1的特别期望的数值范围内。其余条件与示例1-1的条件相同,并且按与示例1-1相似的方式来执行测量。
(比较例1)
在比较例1中,关于被施加至电场产生构件3的电压,DC电压V3b为0kV。AC电压V3a为0kV(Vpp=0kV)。换句话说,在比较例1中,未将电压施加至电场产生构件3。间隙H1为0μm。换句话说,不存在间隙。因此,在比较例1中,调色剂在第二转印区Q4的上游侧不振动。
另外,关于被施加至第二转印单元T2的电压,AC电压为0kV。DC电压为-4kV(Vdc=-4kV)。
换句话说,在比较例1中,调色剂图像在不使调色剂振动的情况下仅通过DC电压被转印到片材S上。
其余条件与示例1-1的条件相同,并且按与示例1-1相似的方式来执行测量。
(比较例2)
在比较例2中,关于被施加至第二转印单元T2的电压,DC电压为-1.6kV(Vdc=-1.6kV)。AC电压为9.6kV(Vpp=9.6kV)。因此,被施加至第二转印单元T2的电压的绝对值的最大值为6.4kV。要注意的是,在其中通过将AC电压叠加到DC电压上得到的电压被用作第二转印电压的配置中,DC电压的幅值可以被设置为在其中调色剂图像仅通过DC电压被转印到片材S上的情况下使用的电压的约40%。其余条件与比较例1的条件相同,并且按与比较例1相似的方式来执行测量。
(比较例3)
在比较例3中,关于被施加至第二转印单元T2的电压,DC电压为-1.6kV(Vdc=-1.6kV)。AC电压为6.0kV(Vpp=6.0kV)。因此,被施加至第二转印单元T2的电压的绝对值的最大值为4.6kV。其余条件与比较例1的条件相同,并且按与比较例1相似的方式来执行测量。
(示例1-1至1-4和比较例1至3的实验结果)
图4A和4B分别是例示了示例1-1至1-4和比较例1至3的表和图。图4A示出了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并且图4B示出了用于评估压纹等级(G)的标准。
在图4中,在示例1-1至1-4和比较例1中,在示例1-1至1-4和比较例1中的每一个中,仅将DC电压施加到第二转印区Q4中,未观察到白点。另外,未观察到中间转印带B的电阻的减小。相反,在比较例2和3中,在比较例2和3中的每一个中,在第二转印处理时将AC电压叠加到DC电压上,观察到白点。另外,观察到中间转印带B的电阻的减小。因此,确认与放电关联的问题出现在其中在第二转印区Q4中将AC电压叠加到DC电压上的配置中。
在示例1-1至1-4和比较例1之间存在差异,并且该差异为AC电场是否作用于间隙区Q11中的调色剂。在比较例1中,其中这种AC电场不作用于调色剂,压纹等级G被评估为G6,其是最低等级。另一方面,在示例1-1至1-4中的每一个中,在最差情况下,压纹等级G被评估为G5.5,其是比作为最低等级的G6高的等级。结果,在通过DC电压转印调色剂图像的情况下,确认的是,当AC电场作用于间隙区Q11中的调色剂时,进一步改善了调色剂到压纹纸上的可转印性。
在示例1-1中,其中间隙H1为200μm,压纹等级G被评估为G2。在示例1-2中,其中间隙H1为20μm,压纹等级G被评估为G1。在示例1-3中,其中间隙H1为10μm,压纹等级G被评估为G5。在示例1-4中,其中间隙H1为250μm,压纹等级G被评估为G5.5。这示出了压纹等级G的评估根据间隙H1的尺寸而改变。具体来说,在示例1-1和示例1-2中,压纹等级G被评估为可接受的级别。相反,在示例1-3和示例1-4中,压纹等级G不被评估为可接受的级别。
这大概是因为,在调色剂具有约5μm的颗粒直径的情况下,由于AC电场作用于调色剂,示例1-3中为10μm的间隙H1对于调色剂振动而言太小。相反,在示例1-4中,其中间隙H1为250μm,假定由于该间隙太大,因此通过施加电压产生的电场的强度低,并且该电场的强度使调色剂难以接收到使该调色剂振动的力。
因此,确认的是,特别期望间隙H1被设置为20μm以上并且200μm以下,或者被设置为约20μm以上并且约200μm以下。
在示例1-1和1-2中,在示例1-1和1-2中的每一个中,压纹等级G分别被评估为G2或G1,与示例1-3和1-4和比较例1至3相比,改善了调色剂到日本纸的可转印性。因此,确认的是,在其中调色剂的附着力在调色剂图像被递送至第二转印区Q4之前减小的情况下,即使片材S具有在电阻方面的变化,也可以获取良好的可转印性。
要注意的是,压纹等级G在比较例2中被评估为G2。因此,还可以在其中在第二转印区Q4中将AC电压叠加到DC电压上的配置中来获得处在可接受级别的压纹等级G的评估。然而,在比较例2中,AC电压的峰-峰电压很可能大。因此,在比较例2中,与其中压纹等级G被评估为G2的示例1-1相比,出现了诸如出现白点和中间转印带B的较大的电阻减小量这样的问题,这与在比较例2中相同。另外,未获得调色剂到日本纸上的可转印性。
(示例2)
在示例2中,根据在这些实验中使用的图像形成设备U的配置来对在第二转印区Q4中被施加至中间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的力的幅值进行仿真。在示例2中,通过向普通纸、日本纸和压纹纸(以下分别称为普通纸S1、日本纸S2和压纹纸S3)施加第二转印电压V2来对被施加至中间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的静电力进行仿真。另外,在示例2中,测量在比较例1中采用的配置中的调色剂的附着力和在示例1-2中采用的配置中的调色剂的附着力。换句话说,测量在AC电场作用于调色剂的情况下的附着力和在AC电场不作用于调色剂的情况下的附着力。
(示例2的实验结果)
图5A、5B和5C是示出了示例2的实验结果的曲线图。图5A示出了在片材S1至S3在第二转印区Q4中被咬合的情况下第二转印电压V2与静电力之间的关系。图5B示出了在AC电场作用于调色剂的情况下的调色剂的附着力以及在AC电场未作用于调色剂的情况下的调色剂的附着力。图5C示出了作为图5A和图5B的组合的曲线图。在图5A、5B和5C中,水平轴表示待施加的第二转印电压V2[kV]。垂直轴表示作用于中间转印带B的力[nN]。
在图5A中,当普通纸S1被设置在第二转印区Q4中时,中间转印带B与第二转印辊T2b之间的间隙为5μm。这里,已发现,当施加约3kV的第二转印电压V2时,约30nN的静电力被施加至中间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另外,当增加所施加的第二转印电压V2时,观察到静电力增加的趋势。然而,当施加约5kV的第二转印电压V2时,静电力约为53nN,并且发现,即使进一步增加第二转印电压V2,静电力也减小至约50nN,其小于约53nN。
当日本纸S2被设置在第二转印区Q4中时,中间转印带B与第二转印辊T2b之间的间隙为10μm。这里,日本纸具有在电阻方面的大变化。因此,分别对被施加至日本纸S2的高电阻部S2a中的调色剂的静电力和被施加至日本纸S2的低电阻部S2b中的调色剂的静电力进行仿真。在高电阻部S2a中,发现当施加约2kV的第二转印电压V2时,约14nN的静电力被施加至中间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另外,当增加所施加的第二转印电压V2时,存在静电力增加的趋势。然而,发现即使第二转印电压V2在约3kV至约5kV的范围内增加,静电力也约为28nN。另外,当第二转印电压V2增加至约6kV时,观察到静电力的减小。发现第二转印电压V2与低电阻部S2b中的静电力之间的关系具有和第二转印电压V2与高电阻部S2a中的静电力之间的关系相似的趋势。然而,总的来说,发现当第二转印电压V2低时,低电阻部S2b中的静电力相似于高电阻部S2a中的静电力。
因此,确认的是,即使在低电阻部S2b和高电阻部S2a中施加的第二转印电压V2的幅值彼此相同,也很可能产生该低电阻部S2b与该高电阻部S2a之间的静电力的不均匀分布。
当压纹纸S3被设置在第二转印区Q4中时,中间转印带B与第二转印辊T2b之间的间隙为70μm。在压纹纸S3的情况下,当第二转印电压V2在约1.8kV至约3.2kV的范围内增加时,存在静电力增加的趋势。然而,当第二转印电压V2大于约3.2kV时,在静电力的幅值方面未观察到变化。要注意的是,在压纹纸S3的情况下,产生的总静电力小并且小于10nN。
在图5B中,在其中AC电场未作用于调色剂的情况下,调色剂的观察的附着力F1约为由虚线指示的28nN。在其中由于AC电场作用于调色剂而使调色剂振动的情况下,调色剂的观察的附着力F2约为由实线指示的4nN。因此,确认的是,在其中AC电场作用于调色剂的情况下,该调色剂的附着力减小。
这里,在将调色剂转印到片材S1至S3上的情况下,需要向调色剂施加比该调色剂的附着力大的静电力。换句话说,在图5C中,仅在普通纸S1和日本纸S2的情况下,静电力超过调色剂的附着力F1,这是在AC电场未作用于调色剂的情况下观察到的。另外,在日本纸S2的情况下,当静电力超过高电阻部S2a中的附着力F1时,存在静电力下降至低于低电阻部S2b中的附着力F1的趋势,而当静电力下降至低于高电阻部S2a中的附着力F1时,存在静电力超过低电阻部S2b中的附着力F1的趋势。因此,要理解的是,转印不均匀很可能出现在日本纸S2的情况下。在压纹纸S3的情况下,因为静电力下降至低于调色剂的附着力,所以难以将该调色剂转印到该压纹纸S3上。
然而,在压纹纸S3的情况下的静电力超过了调色剂的附着力F2,该附着力F2通过AC电场来减小。另外,在日本纸S2的高电阻部S2a和低电阻部S2b中,静电力很可能超过调色剂的附着力F2。因此,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确认的是,通过使AC电场作用于调色剂减小调色剂的附着力,可以容易执行调色剂至压纹纸和日本纸的转印。要注意的是,还确认的是,可以在不需要减小调色剂的附着力的情况下将调色剂转印到普通纸上。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
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中,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组件对应的组件用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组件的标号相同的标号来指示,并且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除了下述差异以外,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似地配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的描述)
图6是例示了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并且与例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2对应的图。
在图6中,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带模块BM'中省略了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支承辊1、对置辊2和对置清洁器11。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场产生构件的示例和对置构件的示例的、用于颜色K的第一转印辊T1k'设置在面对位于在中间转印带B的转动方向上的最下游侧的光导鼓Pk的位置处,并且该中间转印带B***设在该第一转印辊T1k'和该光导鼓Pk之间。换句话说,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对置构件由位于所述最下游侧的第一转印辊T1k'形成。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间隙区Q11'由具有楔状截面的间隙H1'形成,在该间隙H1'中,中间转印带B和光导鼓Pk面对彼此,并且该间隙H1'定位在作为其中光导鼓Pk和中间转印带B彼此接触的区域的示例的第一转印区Q3k的下游。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场产生构件3'由位于最下游侧的光导鼓Pk和位于最下游侧的第一转印辊T1k'形成。
图7是例示了将电压施加至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并且与例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3对应的图。
在图7中,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用于在第一转印处理中使用的电源电路Ecy、Ecm和Ecc分别连接至第一转印辊T1y、T1m和T1c,这些第一转印辊不位于中间转印带B的转动方向上的最下游侧。作为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二电压施加单元的示例的对置电源电路Ef'连接至位于最下游侧的第一转印辊T1k'。该对置电源电路Ef'包括AC电压电源电路Efa'和DC电压电源电路Eck',该DC电压电源电路Eck'将要在第一转印处理中使用,并且对应于待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转印处理中使用的、用于颜色K的电源电路Eck。对置电源电路Ef'向第一转印辊T1k'施加通过将AC电压V3a'叠加到DC电压V1k'上得到的电压。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对置电源电路Ef'包括作为开关元件的示例的开关SW1。该开关SW1被配置成能够将DC电源电路Eck'连接至AC电源电路Efa'或地。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控制器的描述)
在图7中,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控制器C'包括不位于最下游侧的、代替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转印电压控制器C1的第一转印电压控制器C1'。另外,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控制器C'包括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代替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对置电压控制器C3的对置电压控制器C3'。不位于最下游侧并作为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电源控制器的示例的第一转印电压控制器C1'按诸如分别控制待施加到不位于最下游侧的第一转印辊T1y至T1c的第一转印电压V1y至V1k这样的方式,来控制不位于最下游侧的、用于在第一转印处理中使用的电源电路Ecy至Ecc。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对置电压控制器C3'按诸如控制电场产生构件3'这样的方式来控制对置电源电路Ef',即,待施加至第一转印辊T1k'的电压V3a'+V3b'。换句话说,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对置电压控制器C3'还用作位于最下游侧的第一电源控制器。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压纹纸或日本纸上的情况下,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对置电压控制器C3'将开关SW1连接至AC电压电源电路Efa'。随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对置电压控制器C3'向第一转印辊T1k'施加通过将AC电压V3a'叠加到DC电压V1k'上得到的电压。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普通纸、薄纸或厚纸上的情况下,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对置电压控制器C3'将开关SW1连接至地。随后,对置电压控制器C3'在不向第一转印辊T1k'施加AC电压V3a'的情况下向第一转印辊T1k'仅施加DC电压V1k'。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的操作)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具有上述配置的复印机U中,一旦输入了复制开始键,调色剂图像形成构件UY+GY至UK+GK就形成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这里,在不位于最下游侧的第一转印区Q3y至Q3c中产生与第一转印电压V1y至V1c对应的电场。因此,光导鼓Py至Pc上的调色剂图像在第一转印处理中被顺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B上。当已经按以下颜色次序彼此叠加的颜色Y、M和C的调色剂图像被传送至用于颜色K的第一转印区Q3k时,通过与DC电压V1k'对应的电场使颜色K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B上。
这里,在压纹纸和日本纸的情况下,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颜色K的第一转印区Q3k中将AC电压V3a'叠加到DC电压V1k'上。因此,在光导鼓Pk与第一转印辊T1k'之间,即,在光导鼓Pk与中间转印带B之间形成AC电场。结果,当调色剂经过用于颜色K的第一转印区Q3k时,AC电场作用于中间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从而,调色剂在间隙H1'(即,位于第一转印区Q3k的下游的间隙区Q11')中振动。所以,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类似,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以下区域中产生AC电场:在该区域中按在将调色剂递送至第二转印区Q4之前减小这些调色剂的附着力这样的方式来设置片材S中的任一个。因此,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类似,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减小了出现放电的可能性,并且在转印装置T1+B+T2+CLB中包括的构件的恶化很可能被抑制。另外,抑制了白点在图像中的出现。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电场产生构件3'由光导鼓Pk和第一转印辊T1k'形成。另外,鼓清洁器Clk设置在作为电场产生构件3的部件并定位在调色剂可以振动的一侧上的光导鼓Pk的外周周围。因此,没必要设置专用于电场产生构件3'的清洁器,诸如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对置清洁器11。因此,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与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比,使用更小数目的组件来减小调色剂的附着力。
(变型)
尽管已经在上文中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且可以在本发明的如在权利要求中描述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变型(H01)至(H06)。
(H01)尽管已经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将复印机U描述为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然而该图像形成设备不限于此,并且本发明可以被应用于打印机、传真机、具有打印机和传真机的功能中的部分功能的多功能机等。另外,该图像形成设备不限于用于多色显影的图像形成设备,并且可以是形成单色图像或者具体来说黑白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
(H02)尽管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期望形成间隙H1,然而可以采用以下的配置:对置辊2和中间转印带B按诸如彼此接触这样的方式来设置,并且AC电场通过利用在对置辊2与中间转印带B之间在该对置辊2与该中间转印带B彼此接触的区域的下游侧限定的楔状间隙作用于调色剂。
(H03)尽管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期望设置对置清洁器11,然而可以省略该对置清洁器11。另外,虽然已经将其中对置清洁器11包括作为清洁构件的示例的板状清洁刮刀13的配置描述为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可以采用其中设置了清洁刷的配置。换句话说,该对置清洁器11可以具有在现有技术中已知并清洁光导鼓和中间转印带的清洁单元的配置。
(H04)尽管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已经将其中对置辊2具有柱状形状的配置描述为示例,然而该对置辊2可以按矩形柱、板状形状、线形状等来形成。
(H05)尽管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期望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普通纸等上的情况下不施加AC电压V3a和V3a',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普通纸等上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施加AC电压V3a或V3a'来使AC电场作用于调色剂。
(H06)可以采用以下的配置:在使调色剂图像保持在图像承载体上的情况下,将对置构件设置成比该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S中的一个上的区域进一步上游,使得AC电场在该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所述片材S上之前作用于该图像承载体上的该调色剂图像。
提供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述描述是出于例示和描述的目的。这些描述不旨在对所公开的明确形式进行穷尽或限制。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许多修改和变化将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实施方式,以便最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对于各种实施方式理解本发明以及适合于预期的特定应用的各种修改。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它们的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7)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图像承载体,其承载调色剂图像;
中间转印体,其能转动并且面对所述图像承载体;
对置构件,其定位在第二转印部的在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转动方向上的上游,并且面对所述中间转印体;以及
电压施加单元,其施加极性反转的交流电压,并且在所述中间转印体与所述对置构件之间形成交流电场,
其中,形成第一转印部,在所述第一转印部中,所述图像承载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的表面上,并且
其中,形成所述第二转印部,所述第二转印部被定位在所述第一转印部的在所述中间转印体的所述转动方向上的下游,并且在所述第二转印部中,所述中间转印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介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第二转印构件,其被设置成在所述第二转印部中面对所述中间转印体的所述表面;以及
第二电压施加单元,其向所述第二转印构件仅施加直流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对置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印部的在所述中间转印体的所述转动方向上的下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对置构件与所述中间转印体的所述表面间隔开一间隙,并且
其中,所述间隙被设置成约20μm以上并且约200μ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多个第一转印构件,所述多个第一转印构件中的每一个被设置成面对多个所述图像承载体中的相应一个图像承载体,并且所述中间转印体***设在所述第一转印构件与所述图像承载体之间;以及
第一电压施加单元,其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印构件中的位于在所述中间转印体的所述转动方向上的最下游侧的一个第一转印构件的上游的所述第一转印构件仅施加直流电压,
其中,所述多个所述图像承载体在所述中间转印体的所述转动方向上被排成行,
其中,所述对置构件是位于所述中间转印体的所述转动方向上的所述最下游侧的所述第一转印构件,并且
其中,所述电压施加单元能够向所述对置构件施加被叠加所述直流电压的所述交流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当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被确定为具有形成有大突起和凹陷的表面的介质的介质或被确定为具有在电阻方面的大变化的介质的介质上时,所述电压施加单元施加所述交流电压,并且当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被确定为具有形成有小突起和凹陷的表面并具有在电阻方面的小变化的介质的介质上时,所述电压施加单元不施加所述交流电压。
7.一种转印装置,所述转印装置包括:
转印构件,其被设置成面对在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同时转动的图像承载体,并且将所述图像承载体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介质上;
对置构件,其被设置在所述图像承载体和所述转印构件彼此面对的位置的、在所述图像承载体的所述转动方向上的上游,所述对置构件面对所述图像承载体;以及
电压施加单元,其施加极性反转的交流电压,并且在所述图像承载体与所述对置构件之间形成交流电场。
CN201510096983.8A 2014-09-26 2015-03-04 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59883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14-196064 2014-09-26
JP2014196064A JP6413554B2 (ja) 2014-09-26 2014-09-26 転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8340A true CN105988340A (zh) 2016-10-05
CN105988340B CN105988340B (zh) 2019-12-03

Family

ID=55584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96983.8A Active CN105988340B (zh) 2014-09-26 2015-03-04 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29880B2 (zh)
JP (1) JP6413554B2 (zh)
CN (1) CN10598834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4700A (zh) * 2018-05-25 2021-02-2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65571B2 (ja) * 2017-05-19 2021-11-1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20101577A (ja) * 2018-12-19 2020-07-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146682B2 (ja) * 2019-03-27 2022-10-04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機器用現像ロールおよび電子写真機器用現像ロール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01042A (en) * 1984-12-03 1987-10-2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Duplicating apparatus
US6094556A (en) * 1998-01-29 2000-07-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2023512A (ja) * 2000-07-03 2002-01-2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50008379A1 (en) * 2003-01-20 2005-01-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ntrol adjusting bias output based on recording material surface roughnes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9478A (en) * 1990-09-29 1993-02-23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charge on a transfer medium
JP3869967B2 (ja) * 1998-01-29 2007-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中間転写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408154B1 (en) * 1999-07-06 2002-06-18 Richard Allen Fotl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electrostatic images
KR100421032B1 (ko) * 2002-06-29 2004-03-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사진방식 인쇄기의 화상형성시스템 및 그를 이용한화상형성방법
JP2004264521A (ja) * 2003-02-28 2004-09-2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53602B2 (ja) * 2006-09-20 2012-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89577B2 (ja) 2010-08-18 2017-08-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転写方法
JP5522538B2 (ja) 2010-08-20 2014-06-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転写方法、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01042A (en) * 1984-12-03 1987-10-2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Duplicating apparatus
US6094556A (en) * 1998-01-29 2000-07-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2023512A (ja) * 2000-07-03 2002-01-2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50008379A1 (en) * 2003-01-20 2005-01-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ntrol adjusting bias output based on recording material surface roughnes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4700A (zh) * 2018-05-25 2021-02-2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2424700B (zh) * 2018-05-25 2023-09-15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091839A1 (en) 2016-03-31
CN105988340B (zh) 2019-12-03
JP6413554B2 (ja) 2018-10-31
US9429880B2 (en) 2016-08-30
JP2016066027A (ja) 2016-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702535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4111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988340A (zh) 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US8478157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that executes reverse-transfer operation
JP201320035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07605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0730450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8014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56940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47499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63484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25253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2013005867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0702499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57572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68647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31176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6986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66916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03679A (ja)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4216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3475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2521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0122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66205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