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83681A - 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83681A
CN105683681A CN201380080566.3A CN201380080566A CN105683681A CN 105683681 A CN105683681 A CN 105683681A CN 201380080566 A CN201380080566 A CN 201380080566A CN 105683681 A CN105683681 A CN 1056836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tion agent
communicating pipe
heat exchanger
pressure
reli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8056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川智隆
隅田嘉裕
杉本猛
池田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683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836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0/00Subcoolers, desuperheaters or super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6Refrigerant piping
    • F24F1/32Refrigerant piping for connecting the separate outdoor units to in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9Dispositions with two or more expansion means arranged in series, i.e. multi-stage expansion, on a refrigerant line leading to the same evapor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9/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 F25B9/0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 F25B9/008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the refrigerant being carbon diox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efrigeration units with respect to devices or objects to be refrigerated, e.g. infrared det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3Economi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6Recei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具有热源单元、冷却单元、第1连通管以及第2连通管。热源单元具有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冷却来自压缩机的制冷剂的高压侧热交换器、将来自冷凝器的制冷剂减压的主减压装置。冷却单元具有使制冷剂蒸发的低压侧热交换器。第1连通管在热源单元和冷却单元之间导通从主减压装置向低压侧热交换器输送的制冷剂。第2连通管在热源单元和冷却单元之间导通从低压侧热交换器向压缩机输送的制冷剂。第1连通管是在低压侧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不低于低压侧热交换器的利用蒸发温度的范围产生制冷剂的压力损失的连通管。

Description

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用于制冷、冷藏等用途的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由多个连通配管将具有压缩机和冷凝器的热源单元和具有膨胀阀和蒸发器的冷却单元连接,并使制冷剂通过连通配管在热源单元和冷却单元之间循环那样的制冷机。在这样的以往的制冷机中,尝试使用作为高压制冷剂的CO2
在这样的使用了高压制冷剂的以往的制冷机中,由于工作压力高,所以,不仅连通配管的壁厚变厚,连通配管本身的成本增大,连通配管的弯曲加工、连接加工也变难,现场的连通配管的设置作业的劳力和时间变大。另外,在向例如便利店、超级市场等店铺设置的陈列柜等使用所述那样的以往的制冷机的情况下,因为将冷却单元设置在远离热源单元的场所的情况多,所以,连通配管的长度变长(例如,连通配管的全长为100m左右)的情况多。若连通配管的长度变长,则用于在现场进行连通配管的施工的材料成本增大。由于这样的情况,用于设置制冷机的作业时间、施工费增加。
以往,为了谋求连通配管的薄壁化,提出了下述的制冷机,该制冷机在热源单元配置主减压机构,使由主减压机构减压了的制冷剂在连通配管中流动,使连通配管内的压力降低(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394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以往的制冷机中,若连通配管内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变大,则由主减压机构减压了的制冷剂的压力会进一步大幅降低,因此,蒸发器中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容易低于在蒸发器中利用的蒸发温度,难以确保制冷机的恰当的运转。
本发明是为解决所述那样的课题做出的发明,其目的是得到一种能够谋求减轻现场的设置作业的劳力和时间,且能够避免缩小恰当运转范围的制冷循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基于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热源单元、冷却单元、第1连通管以及第2连通管,所述热源单元具有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冷却来自压缩机的制冷剂的高压侧热交换器、将来自高压侧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减压的主减压装置,所述冷却单元具有使制冷剂蒸发的低压侧热交换器,所述第1连通管在热源单元和冷却单元之间导通从主减压装置向低压侧热交换器输送的制冷剂,所述第2连通管在热源单元和冷却单元之间导通从低压侧热交换器向压缩机输送的制冷剂,第1连通管是在低压侧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不低于低压侧热交换器的利用蒸发温度的范围产生制冷剂的压力损失的连通管。
发明效果
根据基于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因为能够通过主减压装置将制冷剂减压,使第1连通管中的制冷剂的压力变低,所以,能够谋求第1连通管的薄壁化,能够减轻现场的制冷循环装置的设置作业的劳力和时间。另外,因为第1连通管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被抑制在低压侧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不低于低压侧热交换器的利用蒸发温度的范围,所以,能够避免缩小制冷循环装置的恰当运转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使用R410A制冷剂的既有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表示图1的第1连通管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和第1连通管的内径的关系的图表。
图4是表示图1的第1连通管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和第1连通管的长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5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
图6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
图7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
图8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
图9是表示应用了使用R404A制冷剂的制冷循环装置中的设计压力的第1连通管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和第1连通管的内径的关系的图表。
图10是表示应用了使用R404A制冷剂的制冷循环装置中的设计压力的第1连通管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和第1连通管的长度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在图中,制冷循环装置具有热源单元1、离开热源单元1被配置的冷却单元2、和分别被连接在热源单元1和冷却单元2之间并使制冷剂在热源单元1和冷却单元2之间循环的第1连通管3以及第2连通管4。在该例中,作为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使用作为高压制冷剂的CO2,制冷循环的高压侧的压力在制冷剂的临界压力以下。
热源单元1具有压缩机11、冷凝器(高压侧热交换器)12和主减压装置(膨胀阀)13。在热源单元1设置按顺序连接第2连通管4、压缩机11、冷凝器12、主减压装置13和第1连通管3的多个连接管。另一方面,冷却单元2具有蒸发器(低压侧热交换器)14。在冷却单元2设置按顺序连接第1连通管3、蒸发器14和第2连通管4的多个连接管。
据此,在制冷循环装置中,若压缩机11被驱动,则制冷剂按照压缩机11、冷凝器12、主减压装置13、第1连通管3、蒸发器14、第2连通管4的顺序被输送,并返回压缩机11。
压缩机11压缩气体状的制冷剂。由压缩机11压缩了的制冷剂向冷凝器12输送。
冷凝器12冷却来自压缩机11的气体状的制冷剂,使之成为液体状的制冷剂。冷凝器12通过从气体状的制冷剂向冷却材料(例如,空气或水等)释放热来冷却并冷凝制冷剂。由冷凝器12冷凝了的制冷剂向主减压装置13输送。
主减压装置13使来自冷凝器12的液体状的制冷剂膨胀并减压。在该例中,主减压装置13为可调整制冷剂的流量的电动膨胀阀。主减压装置13由未图示出的控制部控制。
第1连通管3在热源单元1和冷却单元2之间导通从主减压装置13向蒸发器14输送的制冷剂。
蒸发器14使来自第1连通管3的制冷剂蒸发。蒸发器14被设置在例如设于便利店、超级市场等店铺的冷却用容器(例如,冷却用陈列柜等)。冷却用容器通过由蒸发器14使制冷剂蒸发而被冷却。
第2连通管4在热源单元1和冷却单元2之间导通从蒸发器14向压缩机11输送的制冷剂。在第2连通管4内,气体状的制冷剂被导通。
第1以及第2连通管3、4被设置在与主减压装置13相比的下游、与压缩机11相比的上游。因此,第1以及第2连通管3、4被设置在制冷循环中的低压侧。
主减压装置13将制冷剂减压到第1以及第2连通管3、4的设计压力以下的压力。在该例中,第1以及第2连通管3、4的设计压力为4.15MPa,主减压装置13将制冷剂减压到4.15MPa以下。
例如,在使用了R410A制冷剂的既有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如图2所示,主减压装置13不是被设置在热源单元1,而是被设置在冷却单元2,来自冷凝器12的制冷剂在穿过第1连通管3后,向主减压装置13输送。即,在使用了R410A制冷剂的既有的制冷循环装置中,第1连通管3被设置在制冷循环中的高压侧。使用了R410A制冷剂的图2所示的既有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第1连通管3的设计压力为4.15MPa。
在使用了高压制冷剂(CO2)的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因为主减压装置13被设置在热源单元1,所以,通过由主减压装置13使制冷剂减压,能够使第1以及第2连通管3、4内的制冷剂的压力在既有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第1连通管3的设计压力以下(即,4.15MPa以下)。因此,能够将使用R410A制冷剂的既有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第1以及第2连通管3、4作为使用高压制冷剂(CO2)的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第1以及第3连通管3、4来再利用。
另外,在从主减压装置13出来的制冷剂穿过第1连通管3时,产生制冷剂的压力损失。第1连通管3的长度越长,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越大,第1连通管3的内径越小,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越大。在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大的情况下,由于制冷剂在第1连通管3穿过,使得制冷剂的压力大幅降低,存在蒸发器14中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低于用户欲在蒸发器14利用的蒸发温度(蒸发器14的利用蒸发温度)的担心(即,不可进行制冷循环装置的恰当的运转的担心)。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在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在蒸发器14中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不低于蒸发器14的利用蒸发温度的范围,设定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的大小。即,第1连通管3成为在蒸发器14中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不低于蒸发器14的利用蒸发温度的范围产生制冷剂的压力损失的连通管。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的大小通过调整第1连通管3的长度以及内径来设定。
通常,在蒸发器14利用的蒸发温度是-40℃~0℃。因此,若将蒸发器14中的制冷剂的压力保持为蒸发器14中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不低于-40℃(利用蒸发温度),则可进行制冷循环装置的恰当的运转。
图3是表示图1的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和第1连通管3的内径的关系的图表。若设想例如被设置在超级市场等店铺的制冷循环装置,则第1连通管3的最大长度为100m左右。在图3中,表示第1连通管3的长度为100m时的第1连通管3的入口压力以及出口压力中的每一个。
如图3所示,了解到第1连通管3的内径越小,第1连通管3的入口压力和出口压力的差越大,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越大。在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中,若设想例如由主减压装置13将制冷剂的压力减压到4.15MPa(第1连通管3的设计压力),则根据图3,用于将长度为100m的第1连通管3的出口压力保持在0.90MPa(相当于蒸气温度-40℃的制冷剂的压力)以上的第1连通管3的内径为10.3mm以上。
图4是表示图1的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和第1连通管3的长度的关系的图表。例如,若设想被设置在超级市场等店铺的图2所示那样的制冷循环装置,则第1连通管3的内径为12.7mm。在图4中,表示第1连通管3的内径为12.7mm时的第1连通管3的入口压力以及出口压力中的每一个。
如图4所示,了解到第1连通管3的长度越长,第1连通管3的入口压力和出口压力的差越大,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越大。在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中,例如,若设想由主减压装置13将制冷剂的压力减压到4.15MPa(第1连通管3的设计压力),则根据图4,用于将内径为12.7mm的第1连通管3的出口压力保持在0.90MPa(相当于蒸发温度-40℃的制冷剂的压力)以上的第1连通管3的长度为142m以下。
在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中,第1连通管3的内径为10.3mm以上或第1连通管3的长度为142m以下。据此,抑制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可进行制冷循环装置的恰当的运转。第1连通管3的长度由于抑制了制冷剂的压力损失,所以,只要在0m以上即可。另外,第1连通管3的内径的上限是被收纳入配管设置空间的大小,或达到非相容的制冷机油可流动的程度的制冷剂流速的大小。
另外,在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因为由主减压装置13减压了的制冷剂在第1连通管3穿过,所以,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成为气液二相状态。在第1连通管3中,由于气液二相制冷剂的干度越低,制冷剂越接近液体单相,所以,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变小。另一方面,在第1连通管3中,气液二相制冷剂的压力越降低,制冷剂的干度越增加。由于这样的情况,在该例中,为了使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小,由主减压装置13调整制冷剂的减压幅度,以便在第1连通管3的设计压力以下的范围,尽量使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高。即,在该例中,由主减压装置13将制冷剂减压,以便第1连通管3的入口压力成为第1连通管3的设计压力。
在这样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因为通过主减压装置13对制冷剂的减压,能够使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变低,所以,能够将第1连通管3的耐压性能设计得低。据此,能够将使用通常的制冷剂(例如,R410A等)的制冷循环装置的连通管作为使用高压制冷剂(例如,CO2等)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第1连通管3来应用。例如,在将使用通常的制冷剂的既有的制冷循环装置的连通管修改为使用高压制冷剂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情况下,能够不加改变地再次利用既有的制冷循环装置的连通管,能够谋求减轻制冷循环装置修改工程的劳力和时间。另外,即使在新设置使用高压制冷剂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情况下,因为通过第1连通管3内的压力的降低,能够使第1连通管3的壁厚变薄,所以,能够使第1连通管3的弯曲加工以及连接作业变得容易,能够减轻现场的制冷循环装置的设置作业的劳力和时间。
另外,因为在蒸发器14中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不低于蒸发器14的利用蒸发温度的范围内,抑制了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所以,能够防止在蒸发器14的利用蒸发温度没有恰当地进行制冷剂的蒸发的情况,能够避免制冷循环装置的恰当运转范围的缩小。
即,在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中,能够同时满足减轻设置作业或修改作业的劳力和时间以及避免恰当运转范围的缩小。
另外,因为第1连通管3的内径在10.3mm以上或第1连通管3的长度在142m以下,所以,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容易地抑制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
另外,在所述的例子中,制冷循环的高压侧的压力在制冷剂的临界压力以下,但也可以在制冷循环的高压侧的压力比制冷剂的临界压力高的超临界区域进行运转。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不加改变地将来自第1连通管3的制冷剂向蒸发器14输送,但是,也可以在第1连通管3和蒸发器14之间设置流量控制部21,由流量控制部21调整了来自第1连通管3的制冷剂的流量后,将制冷剂向蒸发器14输送,据此,控制从蒸发器14的出口出来的制冷剂的过热度。
即,图5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冷却单元2还具有流量控制部(冷却单元侧减压装置)21。流量控制部21被设置于连接第1连通管3和蒸发器14的连接管。另外,流量控制部21将来自第1连通管3的制冷剂减压,并向蒸发器14输送。在该例中,流量控制部21为可调整制冷剂的流量的电动膨胀阀。流量控制部21由未图示出的控制部控制。蒸发器14使由流量控制部21减压了的制冷剂蒸发。
通过由流量控制部21对制冷剂的流量的调整来控制蒸发器14的出口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例如,在制冷剂由主减压装置13减压,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成为4.15MPa(第1连通管3的设计压力)后,由流量控制部21调整制冷剂的流量,从蒸发器14的出口出来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为5℃~10℃。其它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因为使冷却单元2包括将来自第1连通管3的制冷剂减压并向蒸发器14输送的流量控制部21,所以,能够更可靠地控制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以及蒸发器14中的蒸发温度中的每一个。据此,能够一面更可靠地抑制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的增大,一面在蒸发器14中使制冷剂充分地蒸发,能够谋求提高蒸发器14中的冷却性能。因此,能够更可靠地进行从蒸发器14返回压缩机11的制冷剂的气体化,能够避免因液体状的制冷剂返回压缩机11造成的压缩机11的故障等。
这里,由冷却单元2的流量控制部21对制冷剂的减压调整幅度在约0.3MPa以下。因此,能够使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的最大值成为比蒸发压力高0.3MPa的压力。因此,能够在设计压力的范围内提高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能够一面谋求第1连通管3的薄壁化,一面抑制第1连通管3的压力损失的增大。另外,若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的上限为设计压力4.15MPa,则蒸发压力的上限成为3.85MPa,与3.85MPa的蒸发压力对应的蒸发温度成为5℃。通常,因为制冷循环装置的蒸发温度是-40℃~0℃,所以,能够将蒸发器14中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确保在利用蒸发温度以上,能够避免制冷循环装置的恰当运转范围的缩小。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也可以在共用的第1连通管3并联连接多个冷却单元2,从共用的第1连通管3向各冷却单元2输送制冷剂。在这种情况下,由热源单元1的主减压装置13进行制冷剂的主要的减压,使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成为设计压力(4.15MPa)以下。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制冷剂流量的向各蒸发器14的分配与各冷却单元2的制冷能力相应地由各流量控制部21进行。即,制冷剂的去向各蒸发器14的流量的调整由各流量控制部21进行,以便使各蒸发器14中的蒸发温度成为利用温度。这样一来,能够一面更可靠地抑制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的增大,一面在各冷却单元2中,使制冷剂充分地蒸发,能够谋求提高各冷却单元中的冷却性能。
实施方式3.
图6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热源单元1还具有内部热交换器31。内部热交换器31在从第2连通管4向压缩机11输送的制冷剂和从冷凝器12向主减压装置13输送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即,内部热交换器31在向压缩机11吸入的气体状的制冷剂和从冷凝器12的出口出来的液体状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在内部热交换器31中,由从冷凝器12向主减压装置13输送的制冷剂向从第2连通管4向压缩机11输送的制冷剂释放热。其它的结构与实施方式2相同。
在这样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因为热源单元1包括在从第2连通管4向压缩机11输送的制冷剂和从冷凝器12向主减压装置13输送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内部热交换器31,所以,能够使进入主减压装置13的液体状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增大,能够使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干度降低。据此,能够抑制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能够确保第1连通管3的出口压力,以使蒸发器14中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不低于蒸发器14的利用蒸发温度。据此,能够更可靠地进行制冷循环装置的恰当的运转。
另外,在实施方式3中,内部热交换器31被应用于实施方式2的热源单元1,但是,也可以将内部热交换器31应用于实施方式1的热源单元1。
实施方式4.
图7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热源单元1还具有旁通回路41和旁通热交换器42。
旁通回路41具有将从冷凝器12去向主减压装置13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减压的旁通减压装置43和将由旁通减压装置43减压了的制冷剂向压缩机11的吸入口输送的旁通管44。在该例中,旁通减压装置43为可调整制冷剂的流量的电动膨胀阀。
旁通热交换器42在从冷凝器12向主减压装置13输送的制冷剂和由旁通减压装置43减压了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即,旁通热交换器42在从冷凝器12的出口出来的液体状的制冷剂和从旁通减压装置43出来的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在旁通热交换器42中,由从冷凝器12向主减压装置13输送的制冷剂向由旁通减压装置43减压了的制冷剂释放热。其它的结构与实施方式2相同。
在这样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因为热源单元1包括在从冷凝器12向主减压装置13输送的制冷剂和由旁通减压装置43减压了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旁通热交换器42,所以,能够使进入主减压装置13的液体状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增大,能够使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干度降低。据此,与实施方式3同样,能够抑制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另外,因为通过由旁通回路41将从冷凝器12出来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向压缩机11输送,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流量降低,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因此,能够更可靠地进行制冷循环装置的恰当的运转。
另外,在实施方式4中,旁通回路41以及旁通热交换器42被应用于实施方式2的热源单元1,但是,也可以将旁通回路41以及旁通热交换器42应用于实施方式1的热源单元1。
另外,也可以将基于实施方式3的内部热交换器31应用于基于实施方式4的热源单元1。即,可以将基于实施方式3的内部热交换器31和基于实施方式4的旁通回路41以及旁通热交换器42均应用于基于实施方式1或2的热源单元1。
实施方式5.
图8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热源单元1还具有受液器51。受液器51储存从冷凝器12出来的液体状的制冷剂。据此,受液器51的出口成为制冷剂的饱和液体状态。向主减压装置13输送储存于受液器51的液体状的制冷剂。其它的结构与实施方式2相同。
在这样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因为从冷凝器12出来的液体状的制冷剂被储存于受液器51,被储存于受液器51的液体状的制冷剂向主减压装置13输送,所以,能够防止向主减压装置13输送的制冷剂成为气液二相状态。据此,能够使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干度降低,能够抑制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的增大。据此,能够确保第1连通管3的出口压力,以使蒸发器14中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不低于蒸发器14的利用蒸发温度,能够更可靠地进行制冷循环装置的恰当的运转。
另外,例如在设置多个冷却单元2的情况下,因各冷却单元2的运转台数的切换而产生大的负荷变动。此时,若没有受液器51,则冷凝器12的制冷剂不足,冷凝器12的出口的制冷剂成为气液二相状态,制冷循环装置的运转效率会降低。在实施方式5中,因为从冷凝器12出来的液体状的制冷剂被储存于受液器51,所以,能够避免冷凝器12的制冷剂不足,能够避免制冷循环装置的运转效率的降低。
上面,对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各所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例如,作为第1连通管3的设计压力并不限于4.15MPa,也可以将使用了R404A制冷剂的制冷循环装置的高压侧的设计压力(即,2.94MPa)作为第1连通管3的设计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图9以及图10所示,通过使第1连通管3的内径在11.0mm以下或使第1连通管3的长度在275m以下,在蒸发器14中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不低于蒸发器14的利用蒸发温度的范围,设定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的大小。
另外,在各所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检测制冷剂的温度或压力的第1检测器设置在第1连通管3或蒸发器14,由控制部根据从第1检测器的检测结果求出的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控制主减压装置13。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能够将检测制冷剂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第1检测器)设置在第1连通管3,根据来自压力传感器的信息,求出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或将检测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第1检测器)设置在蒸发器14,从蒸发器14的基于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求出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另外,例如,还能够将检测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第1检测器)设置在第1连通管3,从第1连通管3的基于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求出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这样一来,能够更正确地进行第1连通管3中的制冷剂的压力的调整。
另外,在实施方式2~5中,也可以将检测制冷剂的温度或压力的第2检测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蒸发器14,根据从第2检测器的检测结果求出的蒸发器14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压力,由控制部控制流量控制部21。这样一来,能够更正确地进行蒸发器14的出口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的调整。
另外,在各所述实施方式中,冷却单元2的数量并非限于1个,也可以使冷却单元2的数量为多个。再有,也可以使热源单元1的数量为多个。在使热源单元1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来自各热源单元1的主减压装置13的每一个的制冷剂由共用的第1连通管3导通,向冷却单元2输送。
另外,在各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使用作为高压制冷剂的CO2,但是,也可以将制冷循环的高压侧在超临界区域运转的CO2以外的制冷剂(例如,R32等的氟利昂制冷剂、含有CO2以及R32的任意一种的混合制冷剂、乙烯、乙烷、氧化氮等)作为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来使用。
另外,基于各所述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除应用于被设置在店铺的冷却用陈列柜以外,能够应用于各种冷却装置、冷藏装置等。

Claims (7)

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热源单元、冷却单元、第1连通管以及第2连通管,
所述热源单元具有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冷却来自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的高压侧热交换器和将来自所述高压侧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减压的主减压装置,
所述冷却单元具有使制冷剂蒸发的低压侧热交换器,
所述第1连通管在所述热源单元和所述冷却单元之间导通从所述主减压装置向所述低压侧热交换器输送的制冷剂,
所述第2连通管在所述热源单元和所述冷却单元之间导通从所述低压侧热交换器向所述压缩机输送的制冷剂,
所述第1连通管是在所述低压侧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不低于所述低压侧热交换器的利用蒸发温度的范围产生制冷剂的压力损失的连通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具有将来自所述第1连通管的制冷剂减压并向所述低压侧热交换器输送的冷却单元侧减压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单元具有在从所述第2连通管向所述压缩机输送的制冷剂和从所述高压侧热交换器向所述主减压装置输送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内部热交换器。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单元具有旁通回路和旁通热交换器,所述旁通回路包括将从所述高压侧热交换器去向所述主减压装置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减压的旁通减压装置,并将由所述旁通减压装置减压了的制冷剂向所述压缩机输送,所述旁通热交换器在由所述旁通减压装置减压了的制冷剂和从所述高压侧热交换器向所述主减压装置输送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储存从所述高压侧热交换器出来的液体状的制冷剂的受液器,
向所述主减压装置输送被储存于所述受液器的液体状的制冷剂。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连通管的内径为大于等于10.3mm,或者所述第1连通管的长度为小于等于142m。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冷剂是CO2、R32、或者包括CO2以及R32的任意一种的混合制冷剂。
CN201380080566.3A 2013-10-28 2013-10-28 制冷循环装置 Pending CN1056836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79147 WO2015063838A1 (ja) 2013-10-28 2013-10-28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83681A true CN105683681A (zh) 2016-06-15

Family

ID=53003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80566.3A Pending CN105683681A (zh) 2013-10-28 2013-10-28 制冷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5063838A1 (zh)
CN (1) CN105683681A (zh)
GB (1) GB2534510B (zh)
WO (1) WO201506383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7177A (zh) * 2017-12-12 2020-08-1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含有氟代烃和二氧化碳的制冷剂、其用途以及具有该制冷剂的冷冻机和该冷冻机的运转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45975A (ja) * 2016-02-15 2017-08-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製造方法、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ドロップイン方法、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リプレース方法
JP6833065B2 (ja) * 2017-11-29 2021-02-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および室外機
CN113692517B (zh) * 2019-04-10 2022-12-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室外单元、制冷循环装置及制冷机
JP7282258B2 (ja) * 2020-03-27 2023-05-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室外ユニット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23062750A (ja) * 2021-10-22 2023-05-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32630A (ja) * 1992-05-29 1993-12-14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JPH0875290A (ja) * 1994-09-06 1996-03-19 Hitachi Ltd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装置
JPH10160268A (ja) * 1996-11-25 1998-06-19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5226950A (ja) * 2004-02-16 2005-08-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空調装置
CN101124436A (zh) * 2004-08-11 2008-02-13 L·卡特斯 用于监控制冷剂循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734969A (zh) * 2011-04-07 2012-10-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冷冻循环装置和配备该冷冻循环装置的热水供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32244A (ja) * 2006-02-28 2007-09-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配管洗浄用のリプレースキット、その使用方法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5424705B2 (ja) * 2009-05-01 2014-02-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空気調和装置
JP5627417B2 (ja) * 2010-11-26 2014-11-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二元冷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32630A (ja) * 1992-05-29 1993-12-14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JPH0875290A (ja) * 1994-09-06 1996-03-19 Hitachi Ltd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装置
JPH10160268A (ja) * 1996-11-25 1998-06-19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5226950A (ja) * 2004-02-16 2005-08-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空調装置
CN101124436A (zh) * 2004-08-11 2008-02-13 L·卡特斯 用于监控制冷剂循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734969A (zh) * 2011-04-07 2012-10-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冷冻循环装置和配备该冷冻循环装置的热水供暖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7177A (zh) * 2017-12-12 2020-08-1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含有氟代烃和二氧化碳的制冷剂、其用途以及具有该制冷剂的冷冻机和该冷冻机的运转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534510A (en) 2016-07-27
GB2534510B (en) 2020-03-11
JPWO2015063838A1 (ja) 2017-03-09
WO2015063838A1 (ja) 2015-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rpagaus et al. Multi-temperature heat pumps: A literature review
CN105683681A (zh) 制冷循环装置
DK1895246T3 (da) Kølekredsløb og fremgangsmåde til drift af et kølekredsløb
US9989280B2 (en) Cascade cooling system with intercycle cooling or additional vapor condensation cycle
US9797637B2 (e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US7669428B2 (en) Vortex tube refrige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EP2526351B1 (en) Refrigeration storage in a refrigerant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US20100147006A1 (en) Refrigerant system with cascaded circuits and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features
JP6456633B2 (ja) ターボ冷凍機
US20080256975A1 (en)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With Condensate Intercooling Between Compression Stages
US20100326100A1 (en) Refrigerant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Messineo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ascade refrigeration systems using different refrigerants
US10101060B2 (en) Cooling system
JPWO2014030236A1 (ja) 冷凍装置
JP5963971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5705882A (zh) 冷冻循环装置
JP2013174402A (ja) 冷凍装置
US10508835B2 (e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KR102636893B1 (ko) 냉장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9425140A (zh) 基于非共沸混合工质的制冷回路及制冷设备
US20210199348A1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having dual compressors and either a single evaporator or dual evaporators
Özyurt et al.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O2 transcritical booster and R290/R744 cascade refrigeration systems for different cities in Turkey
WO2016026533A1 (en) Heat pump system
JPH0659765U (ja) 落差給液式二段圧縮冷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1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