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07695A - 结合构造、输入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结合构造、输入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07695A
CN105607695A CN201510706863.5A CN201510706863A CN105607695A CN 105607695 A CN105607695 A CN 105607695A CN 201510706863 A CN201510706863 A CN 201510706863A CN 105607695 A CN105607695 A CN 1056076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hook portion
pair
substrate
combined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068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07695B (zh
Inventor
土井俊央
堀内光雄
篠原英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6076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076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076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076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79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locking or maintaining the movable parts of the enclosure in a fixed position, e.g. latching mechanism at the edge of the display in a laptop or for the screen protective cover of a PD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Snaps, Bayonet Connections, Set Pins, And Snap Rings (AREA)
  • Mounting Components In General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结合构造、输入装置以及电子设备。提供一种能够以较高的组装效率并具有充分的结合强度地结合金属制的板状部件与树脂制的框体部件,也能够抑制部件的破损的结合构造、使用了该结合构造的输入装置以及具备该输入装置的电子设备。结合构造是针对作为金属制的板状部件的基板在重叠的方向结合作为树脂制的框体部件的壳体板的构造,壳体板具备具有沿着与针对基板的结合面平行的方向延伸且相互的前端彼此分离的一对臂部件的锁定部,基板具备朝向壳体板侧直立形成并卡合于一对臂部件之间的结合用钩部。

Description

结合构造、输入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对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在重叠的方向结合树脂制的框体部件的结合构造、使用了该结合构造的输入装置以及具备该输入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例如,本申请的申请人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使键盘的树脂制的框架在重叠的方向结合于金属制的基板的结合构造。在该构造中,在框架的下表面设置向下方以及侧方开口的卡止孔,在基板的上表面设置朝向框架侧向上方突出的卡止爪。而且,在将卡止爪***卡止孔后,使框架与基板相对地滑动,从而卡止孔与卡止爪形成卡合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227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25422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构造中,使卡止孔以及卡止爪朝向将框架与基板重叠的结合方向突出,因此存在难以轻薄化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构造中,使卡止孔与卡止爪滑动,从而使它们相互卡合,但为了进一步提高组装效率,例如能够考虑不使卡止孔与卡止爪滑动,而对它们沿上下方向进行按压来使它们直接卡合的构造。然而,在该构造的情况下,需要在卡止爪与卡止孔卡合时进行一定程度的挠曲变形。即,为了充分地确保卡止爪的挠曲量,需要进一步增大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量,从而进一步难以轻薄化。并且,为了防止卡合状态在承受冲击时被解除,需要在卡止孔与卡止爪之间设定充分的钩挂量,于是,也存在卡止爪的挠曲量在组装时超过允许量而破损的担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较高的组装效率并具有充分的结合强度地结合金属制的板状部件与树脂制的框体部件,也能够抑制部件的破损的结合构造、使用了该结合构造的输入装置以及具备该输入装置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结合构造,所述结合构造为针对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在重叠的方向结合树脂制的框体部件的结合构造,其中,所述框体部件具备锁定部,该锁定部具有沿着与针对上述板状部件的结合面平行的方向延伸且相互的前端彼此分离的一对臂部件,上述板状部件具备钩部,该钩部朝向上述框体部件侧直立形成并卡合于上述一对臂部件之间。
根据上述的结构,仅通过将框体部件在重叠的方向压入板状部件,从而与钩部抵接的一对臂部件良好地挠曲变形。因此,能够使锁定部容易地卡合于钩部,从而能够抑制臂部件的破损等,并且以较高的组装效率结合框体部件与板状部件。另外,臂部件沿着与针对板状部件的结合面平行的方向延伸,因此能够确保充分的挠曲量,并且避免厚度方向尺寸增加,从而例如也有助于应用该结合构造的输入装置、电子设备的轻薄化。并且,锁定部能够通过一对臂部件夹持钩部,因此即便在承受冲击的情况下等,相互的卡合状态也难以脱离,从而能够以较高的结合强度结合框体部件与板状部件。
上述锁定部也可以呈上述一对臂部件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打开的V字形状。
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一对臂部件的前端分别设置有向相互对置的方向突出的突出片,上述框体部件在上述突出片卡合于上述钩部的背面侧的状态下结合于上述板状部件。
也可以构成为:在将上述框体部件连结于上述板状部件的情况下,从上述钩部的表面侧按压上述一对臂部件,使各臂部件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挠曲,从而使上述突出片卡合于上述钩部的背面侧,在将上述框体部件从上述板状部件取下的情况下,使上述板状部件相对于上述框体部件向与上述结合面平行的方向相对移动,从而使上述突出片从上述钩部的前端拔出而解除卡合状态。由此,组装与分解变得容易,并且,分解顺序与组装顺序不同,因此也存在不使耐冲击性与分解容易性折衷的优点。
也可以设置有多个上述锁定部,设置于所有锁定部的一对臂部件的突出方向被设定为相同方向。
也可以具备定位部,该定位部具有从上述板状部件以及上述框体部件的一方突出的定位片与设置于另一方并供上述定位片卡合的定位孔,该定位片和该定位孔卡合,从而阻止上述框体部件与上述板状部件之间的上述相对移动,使上述板状部件朝向上述重叠的方向挠曲,从而能够解除上述定位片与上述定位孔之间的卡合状态。于是,边防止板状部件与框体部件之间的错位边分解也变得容易。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使用上述结构的结合构造,结合作为触摸板的底面部件的上述框体部件与作为支承上述触摸板的基板的上述板状部件。
也可以构成为:上述触摸板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支承于上述基板,从而能够接受点击动作,通过将上述一对臂部件卡止于上述钩部,来规定上述触摸板的上升限度。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结构的输入装置、键盘装置以及进行基于上述输入装置以及上述键盘装置的输入操作的显示的显示器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抑制臂部件的破损等,并且以较高的组装效率结合框体部件与板状部件。另外,臂部件沿着与针对板状部件的结合面平行的方向延伸,因此能够确保充分的挠曲量,并且避免厚度方向尺寸增加。并且,锁定部能够通过一对臂部件夹持钩部,因此即便在接受冲击的情况下等,相互的卡合状态也难以脱离,从而能够以较高的结合强度结合框体部件与板状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装置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输入装置的左视图。
图4是按钮的结构图,图4(A)是俯视图,图4(B)是仰视图。
图5是基板的结构图,图5(A)是俯视图,图5(B)是右视图。
图6是取下触摸板的状态下的按钮以及基板的俯视图。
图7是以放大的方式示意性地表示输入装置的后端侧的左视剖视图。
图8是壳体板的仰视图。
图9是从下表面侧观察壳体板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10是表示锁定部与结合用钩部的组装工序的剖视说明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触摸板的左视剖视图。
图12是用于对壳体板与基板的分解方法进行说明的工具***孔附近的剖视说明图,图12(A)是表示分解前的状态的图,图12(B)是表示使用工具进行分解的状态的图。
图13是从下表面侧观察用于对壳体板与基板的分解方法进行说明的锁定部附近的立体说明图,图13(A)是表示分解前的状态的图,图13(B)是表示分解后的状态的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按下操作按钮的状态的剖视说明图。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按下操作触摸板的状态的剖视说明图。
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按下操作触摸板时的锁定部的状态的剖视说明图。
图17是变形例所涉及的触摸板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10…输入装置;12…电子设备;14…主体框体;16…键盘装置;18a…显示装置;18…显示器框体;20…指点杆;22、92…触摸板;22a…触摸操作面;24a~24c…按钮;26…基板;28…操作面部;30…铰链臂;30a、62a…突出片;36…按钮用钩部;40…开口部;42…板用钩部;44…卡合片;50…壳体板;50b…结合面;56…锁定部;58…结合用钩部;60…结合构造;62…臂部件;70…X定位孔;72…Y定位孔;74…X定位片;76…Y定位片;79…工具***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例示应用该构造的输入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并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结合构造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装置10的电子设备12的立体图。
以下,针对输入装置10,以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2中的使用形态为基准,将近前侧称为前侧(前方),将里侧称为后侧(后方),将构成电子设备12的主体框体14的厚度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将宽度方向称为左右方向来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2是具备具有输入装置10以及键盘装置16的主体框体14与具有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18a的显示器框体18的笔记本型PC。显示器框体18被左右一对铰链19、19连结为能够相对于主体框体14开闭。
在主体框体14的内部收纳有未图示的基板、运算处理装置、硬盘装置、存储器等各种电子部件。输入装置10以及键盘装置16在主体框体14的上表面14a前后排列。在键盘装置16的大致中央设置有指点杆20。
指点杆20用于操作显示于显示装置18a的光标(鼠标指示器),且是代替鼠标而***作的输入机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在作为上述那样的笔记本型PC的电子设备12搭载输入装置10的结构,但输入装置10也可以搭载于连接于台式型PC等的单体的键盘装置等。
接下来,对输入装置10的构成例进行说明。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装置10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输入装置10的左视图。
如图1~图3所示,输入装置10具备接受指尖等的接近或者接触的触摸操作的触摸板22与沿着触摸板的后缘部排列的三个按钮24a、24b、24c。
按钮24a~24c与指点杆20或者触摸板22的光标操作关联地发挥功能,分别是与通常的鼠标中的左按钮、中央按钮、右按钮对应的点击操作按钮。按钮24a~24c可以配置于触摸板22的前缘侧,也可以配置为在与触摸板22之间夹持主体框体14的框架。
触摸板22构成为除了触摸操作之外还能够进行按下操作的点击动作的点击板。
如图2所示,在作为触摸板22的表面的触摸操作面22a的前侧设定有感应按钮区域25a、25b。感应按钮区域25a、25b在触摸操作面22a上的各自的区域在坐标中被定义。若在使指尖与感应按钮区域25a、25b的任一个接触的状态下按下操作触摸板22,则能够进行与该感应按钮区域25a、25b对应的处理、显示。例如,两个感应按钮区域25a、25b分别与通常的鼠标中的左按钮、右按钮对应。
触摸板22以及按钮24a~24c支承于作为金属制的板状部件的基板26的上表面侧(参照图2以及图3)。
首先,对按钮24a~24c的具体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4是按钮24a~24c的结构图,图4(A)是俯视图,图4(B)是仰视图。图5是基板26的结构图,图5(A)是俯视图,图5(B)是右视图。另外,图6是取下触摸板22的状态下的按钮24a~24c以及基板26的俯视图,图7是以放大的方式示意性地表示输入装置10的后端侧的左视剖视图。
如图2~图4所示,左侧的按钮24a具备接受按下操作的能够上下移动的操作面部28与从操作面部28的前缘部向前方突出的铰链臂30。
操作面部28是设置为在触摸板22的后缘部排列的按钮部分。操作面部28设置有位于其后端部的前高后低的倾斜面,从而例如能够边利用食指操作指点杆20边利用大拇指良好地按下操作按钮24a。
如图3以及图4(B)所示,在操作面部28的下表面(里面)朝向下方突出地设置有左右一对卡合钩部31、31。卡合钩部31卡合于在基板26的上表面呈门形状直立形成的卡合孔32(参照图5以及图7),从而规定按钮24a的上升限度,同时也作为防止向上方脱落的部件发挥功能。
在成为左右的卡合钩部31、31之间的操作面部28的下表面大致中央配设有检测开关34(参照图4(B)以及图6)。检测开关34在按下操作按钮24a时发送规定的检测信号。检测开关34例如是从操作面部28的下表面向下***的开关,在按下按钮24a时,抵接在基板26上,从而被接通。
铰链臂30从操作面部28的前缘部前低后高地突出,从而***触摸板22的下表面侧。在铰链臂30的前端(前端)设置有左右一对在向下方弯曲后,向前侧弯曲,从而形成为大致L字形的突出片30a(参照图3、图4以及图7)。在基板26的与突出片30a重叠的位置设置有直立形成为剖面大致L字形的按钮用钩部(第一钩部)36(参照图5(A)以及图7)。
如图7所示,突出片30a以能够旋转(能够摆动)的方式卡合于按钮用钩部36,从而组合部件作为将铰链臂30轴支为能够在触摸板22的下方转动的铰链发挥功能。按钮24a由上述的悬臂构造构成,从而操作面部28能够上下移动。
在铰链臂30的下表面(里面)的各突出片30a的附近位置朝向下方突出地设置有定位销37(参照图4(B)以及图7)。将定位销37***形成于基板26的定位孔38(参照图5(A)),从而能够将按钮24a定位于基板26。
在铰链臂30的前后大致中央位置设置有左右一对开口部40、40。在基板26的与开口部40重叠的位置设置有直立形成为剖面大致L字形的板用钩部(第二钩部)42(参照图6以及图7)。如图7所示,板用钩部42配置为从下向上插通开口部40。板用钩部4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卡合于后述的触摸板22的卡合片44,从而组合部件作为使触摸板22上下移动的铰链发挥功能。触摸板22由上述的悬臂构造构成,从而能够使触摸操作面22a上下移动。
此外,如图4所示,右侧的按钮24c是与左侧的按钮24a左右对称的构造,实际是相同构造。另外,中央的按钮24b的形状、大小与按钮24a、24c不同,但相对于其按下操作的上下移动的构造等实际是相同构造。因此,针对这些按钮24b、24c,对起到与按钮24a的各要素相同或者相当的功能以及效果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即,右侧的按钮24c具备操作面部28以及铰链臂30,在操作面部28设置有卡合于基板26的卡合孔32的卡合钩部31以及检测开关34,在铰链臂30设置有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卡合于基板26的按钮用钩部36的突出片30a、供***基板26的定位孔38的定位销37以及基板26的板用钩部42插通的开口部40。另外,中央的按钮24b具备操作面部28以及铰链臂30,在操作面部28设置有卡合于基板26的卡合孔32的卡合钩部31以及检测开关34,在铰链臂30设置有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卡合于基板26的按钮用钩部36的突出片30a以及***基板26的定位孔38的定位销37。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在中央的按钮24b设置开口部40,但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仅在该按钮24b设置开口部40而供板用钩部42插通,不在其他的按钮24a、24c设置开口部40。
接下来,对触摸板22的具体的结构进行说明。
触摸板22如上为能够进行触摸操作面22a的触摸操作与按下触摸操作面22a的按下操作的点击板。
如图2、图3以及图7所示,触摸板22是具有成为对面配置于基板26的底面板的壳体板50、层叠于壳体板50的上表面并检测针对触摸操作面22a的触摸操作的基板52、层叠于基板52的上部并成为其表面接受触摸操作的触摸操作面22a的盖板54的三层构造。
基板52是俯视矩形状的基板,且是检测触摸操作盖板54的传感器。基板52通过未图示的布线连接于主体框体14内的基板。盖板54是俯视矩形状的玻璃板、树脂板。
图8表示壳体板50的仰视图。
如图2、图3以及图8所示,壳体板50是俯视矩形状的树脂板,且是保持基板52以及盖板54的框体部件。在壳体板50的后端形成有前高后低的倾斜面50a。倾斜面50a的后端面接近按钮24a~24c的操作面部28的前端面(参照图7)。设置上述的倾斜面50a,从而触摸板22在按下操作按钮24a~24c时不会成为阻碍,而能够良好地按下操作操作面部28的整个面。
如图7所示,在壳体板50的下表面亦即成为倾斜面50a的下方的位置设置有卡合片44。卡合片44例如沿左右方向并设四个(参照图8)。各卡合片44如上以分别能够旋转的方式卡合于从左右的按钮24a、24c的各开口部40突出的各板用钩部42,从而成为利用悬臂构造使触摸板22上下移动(转动)的铰链。
如图3以及图8所示,在壳体板50的前端侧设置有左右两对合计四个锁定部56。各锁定部56卡合于在基板26的上表面呈剖面L字形直立形成的结合用钩部(钩部)58。这些锁定部56以及结合用钩部58成为针对基板26在重叠的方向结合壳体板50的结合构造60,从而规定触摸板22的上升限度,同时也作为防止向上方脱落的部件发挥功能。
图9是从下表面侧观察壳体板50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且是表示锁定部56的结构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锁定部56与结合用钩部58的组装工序的剖面说明图,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触摸板22的左视剖视图。
如图8以及图9所示,锁定部56具有沿着与壳体板50针对基板26的结合面(下表面)50b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且相互的前端彼此分离的一对臂部件62、62。锁定部56配设于形成于壳体板50的孔部64的内侧,并设置于比壳体板50的结合面50b更向下方偏移的位置(参照图3以及图11)。
一对臂部件62、62呈从基端侧(左侧)朝向前端侧(右侧)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打开的V字形状。所有锁定部56设定为一对臂部件62、62的突出方向,换言之V字的方向朝向相同方向(右侧)。
在各臂部件62的前端下部设置有向相互对置的方向突出的突出片62a。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在各突出片62a的下表面形成有朝向从相互对置的前端分离的基端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62b。
如图9所示,结合用钩部58具有从基板26的上表面向铅垂上方直立的铅垂部58a与从铅垂部58a的上端向水平方向弯曲的水平部58b,从而构成为剖面大致L字形。水平部58b朝向与各臂部件62的突出方向亦即锁定部56的V字的方向(右侧)对置的方向(左侧)突出。
在壳体板50的结合面50b的孔部64的右侧设置有与其连通的矩形的退避孔66(参照图8以及图9)。退避孔66成为触摸板22上下移动时的针对结合用钩部58的退避部。另外,在基板26的结合用钩部58的附近设置有与壳体板50的孔部64大致相同形状的退避孔68。退避孔68成为触摸板22上下移动时的针对锁定部56的退避部。
在锁定部56与结合用钩部58卡合的状态下,如图10(C)以及图11所示,处于结合用钩部58的水平部58b被夹持于两臂部件62、62之间而配置于突出片62a的上表面侧的状态(也参照图13(A))。此时,突出片62a仅设置于各臂部件62的前端对置面的下部,因此结合用钩部58能够在卡合于臂部件62的状态下沿上下方向相对移动(也参照图16)。
如图8所示,在壳体板50的大致中央设置有左右一对X定位孔70、70,在左右两端侧分别设置有前后一对Y定位孔72、72。各X定位孔70供直立形成于基板26的上表面的X定位片74(参照图5)分别嵌合,从而构成用于壳体板50与基板26之间的左右方向的定位以及防止错位的定位部。各Y定位孔72供直立形成于基板26的上表面的Y定位片76(参照图5)分别嵌合,从而构成用于壳体板50与基板26之间的前后方向、旋转方向的定位以及防止错位的定位部。
在壳体板50的X定位孔70的左侧设置有向上方凹陷一层的凹部78(参照图8)。另外,在接近基板26的凹部78的位置设置有工具***孔79(参照图5(A))。工具***孔79是用于在分解后述的壳体板50与基板26时供工具T(参照图12(B))***的孔部,凹部78是将从工具***孔79***的工具T的前端配置于基板26的里侧并与基板26抵接的部分。
如图8以及图11所示,在壳体板50的下表面大致中央的前端附近配设有检测开关80。检测开关80在按下操作触摸板22时发送规定的检测信号。检测开关80例如是从壳体板50的下表面朝向下方***的开关,在按下触摸板22时,抵接于基板26上,从而被接通(参照图16)。
接下来,对针对基板26结合壳体板50(触摸板22)的结合构造60的组装方法以及分解方法的一顺序进行说明。
在针对基板26结合壳体板50的情况下,首先,使卡合片44卡合于从组装于基板26上的按钮24a、24c的开口部40突出的板用钩部42(参照图7)。
接着,形成定位各X定位孔70与各X定位片74之间以及各Y定位孔72与各Y定位片76之间,进一步定位各锁定部56与结合用钩部58之间的状态,相对于基板26向下按压壳体板50。于是,如图10(B)所示,结合用钩部58的水平部58b在形成于各臂部件62的突出片62a的下表面的倾斜面62b滑动接触,从而各臂部件62向相互分离的方向(V字打开的方向)挠曲变形。此处,各臂部件62以与结合面50b平行的方式延伸,因此能够确保充分的挠曲量。
然后,若水平部58b越过突出片62a,则如图10(C)以及图13(A)所示,各臂部件62再次复原成原来的状态,从而能够将水平部58b配置于两臂部件62、62之间,进而锁定部56与结合用钩部58的卡合结束。大致同时,将各X定位孔70嵌合于各X定位片74,并且将各Y定位孔72嵌合于各Y定位片76。由此,能够将基板26与壳体板50(触摸板22)之间结合,从而组装作业结束(参照图3、图11以及图12(A))。
接下来,在从如上结合的基板26取下壳体板50而进行分解的情况下,首先,将输入装置10翻过来,将工具T从基板26的下表面***工具***孔79。
然后,将工具T的前端***右侧,并在基板26的内表面(上表面)侧配置于壳体板50的凹部78,如图12(B)所示,利用该原理利用工具T抬起基板26。由此,基板26向下方挠曲而能够解除各X定位孔70与各X定位片74的嵌合状态,因此保持原样地经由工具T使基板26向右侧滑动移动。换言之,使基板26相对于壳体板50相对地向右侧移动。于是,如图13(B)所示,结合用钩部58的水平部58b的前端从锁定部56的臂部件62、62之间被拔去,从而能够解除结合构造60的结合状态。因此,之后,仅通过将壳体板50(触摸板22)从基板26上取下而结束两者的分解作业。
接下来,对输入装置10的动作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例如在按下操作按钮24a时,如图14所示,铰链臂30前端的突出片30a相对于按钮用钩部36转动,因此该部分成为转动轴θ1(参照图6)而使操作面部28向下移动。
此时,成为按钮24a~24c的上下移动的铰链(转动轴θ1)的突出片30a设置于从操作面部28的前端面向触摸板22的下表面侧延伸的铰链臂30的前端,因此能够按下操作操作面部28的整个面,从而能够获得较高的操作性。另外,在按下操作时,卡合钩部31在卡合孔32内向下移动,因此能够引导操作面部28的上下移动,从而能够获得松动较少的良好的操作感。此外,也能够相同地按下操作按钮24b、24c。
接下来,在按下操作触摸板22时,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后端侧的卡合片44相对于板用钩部42转动,因此该部分成为转动轴θ2(参照图6)而使触摸板22向下移动。
此时,成为触摸板22的上下移动的铰链(转动轴θ2)的卡合片44设置于触摸操作面22a的后侧,因此能够确保边触摸设定于触摸操作面22a的前端侧的感应按钮区域25a、25b边按下操作时的良好的操作性。另外,在按下操作时,锁定部56在与结合用钩部58的卡合作用下向下移动,因此能够引导触摸板22的上下移动,从而能够获得松动较少的良好的操作感。并且,触摸板22后端的倾斜面50a设置于成为上下移动的铰链的卡合片44以及板用钩部42的上方位置,因此不会上下移动。因此,存在在按下操作按钮24a~24c的操作面部28时,能够防止触摸板22被错误地按下操作的优点。
如以上那样,输入装置10具备接受触摸操作的触摸板22与设置为与触摸板22的一缘部邻接的按钮24a~24c,按钮24a~24c成为具备接受按下操作的能够上下移动的操作面部28、被轴支为从操作面部28的一缘部向触摸板22的下表面侧突出且其前端在触摸板22的下方能够转动的铰链臂30的悬臂构造。
如上,按钮24a~24c由使用了被轴支为向触摸板22的下表面侧突出的铰链臂30的悬臂构造构成,因此与使用了缩放构造等的以往构造相比,能够大幅度地轻薄化。另外,不在操作面部28的下方配置铰链,因此能够按下操作操作面部28的整个面,从而能够获得较高的操作性。并且,与使用缩放构造等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件数,因此能够减少成本,并且能够提高生产率。
在输入装置10中,成为按钮24a~24c的转动轴θ1的突出片30a以及按钮用钩部36配置于触摸板22的下方,另一方面,成为触摸板22的转动轴θ2的卡合片44与插通铰链臂30的开口部40的板用钩部4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卡合。由此,形成按钮24a~24c的铰链臂30与触摸板22的卡合片44交叉的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轻薄化,另外,能够将转动轴θ1、θ2收纳配置于触摸板22的下表面侧,因此能够使整体结构小型化。
结合构造60是针对作为金属制的板状部件的基板26在重叠的方向结合作为树脂制的框体部件的壳体板50的构造,壳体板50具备锁定部56,该锁定部56具有沿着与针对基板26的结合面50b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且相互的前端彼此分离的一对臂部件62、62,基板26具备朝向壳体板50侧直立形成,并卡合于一对臂部件62、62之间的结合用钩部58。
如上,由一对臂部件62、62构成壳体板50侧的锁定部56,从而仅通过将壳体板50在重叠的方向压入基板26,从而与结合用钩部58抵接的一对臂部件62、62良好地挠曲变形。因此,能够使锁定部56容易地卡合于结合用钩部58,从而能够抑制臂部件62的破损等,并且以较高的组装效率结合壳体板50与基板26。另外,臂部件62沿着与针对基板26的结合面50b平行的方向延伸,因此能够确保充分的挠曲量,并且避免厚度方向尺寸增加,从而也有助于输入装置10、电子设备12的轻薄化。并且,锁定部56能够通过一对臂部件62、62夹持结合用钩部58,因此即使在承受冲击的情况下等,相互的卡合状态也难以脱离,从而能够以较高的结合强度结合壳体板50与基板26。
在结合构造60中,在将壳体板50连结于基板26的情况下,从结合用钩部58的表面侧按压一对臂部件62、62,使各臂部件62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挠曲,从而只要使突出片62a卡合于结合用钩部58的背面侧即可,生产率较高。另一方面,在将壳体板50从基板26取下的情况下,使基板26相对于壳体板50向与结合面50b平行的方向相对移动,从而能够使突出片62a从结合用钩部58的前端拔出而解除卡合状态,进而也容易分解。并且,分解顺序与组装顺序不同,因此不使耐冲击性与分解容易性折衷,而兼得。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自由地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例示由能够上下移动的点击板构成触摸板22的结构,但具备铰链臂30的按钮24a~24c也能够应用于由不上下移动的构造构成的通常的触摸板。另外,如上,虽例示排列三个按钮24a~24c的结构,但该设置个数、配置也能够适当地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例示将结合构造60使用于触摸板22与基板26的结合的结构,但该结合构造只要在针对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在重叠的方向结合树脂制的框体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于其他的部件彼此的连结。另外,结合构造60也能够在悬臂构造的触摸板22以外的触摸板,例如如图17所示在触摸操作面22a的前后大致中央具有转动轴θ3,在接通与分别设置于前后端侧的上述检测开关80相同的检测开关90的杠杆构造的触摸板92的前后端侧设置并应用锁定部56与结合用钩部58。在该触摸板92中,例如除了感应按钮区域25a、25b之外,也能够在后端侧设定感应按钮区域25c、25d、25e。

Claims (9)

1.一种结合构造,是针对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在重叠的方向结合树脂制的框体部件的结合构造,所述结合构造的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部件具备锁定部,该锁定部具有沿着与针对所述板状部件的结合面平行的方向延伸且相互的前端彼此分离的一对臂部件,
所述板状部件具备钩部,该钩部朝向所述框体部件侧直立形成并卡合于所述一对臂部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部呈所述一对臂部件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打开的V字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合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臂部件的前端分别设置有向相互对置的方向突出的突出片,
所述框体部件在所述突出片卡合于所述钩部的背面侧的状态下结合于所述板状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合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框体部件连结于所述板状部件的情况下,从所述钩部的表面侧按压所述一对臂部件,使各臂部件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挠曲,从而使所述突出片卡合于所述钩部的背面侧,
在将所述框体部件从所述板状部件取下的情况下,使所述板状部件相对于所述框体部件向与所述结合面平行的方向相对移动,从而使所述突出片从所述钩部的前端拔出而解除卡合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合构造,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多个所述锁定部,设置于所有锁定部的一对臂部件的突出方向被设定为相同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合构造,其特征在于,
具备定位部,该定位部具有从所述板状部件以及所述框体部件的一方突出的定位片和设置于另一方并供所述定位片卡合的定位孔,该定位片与该定位孔卡合,从而阻止所述框体部件与所述板状部件之间的所述相对移动,
使所述板状部件朝向所述重叠的方向挠曲,从而能够解除所述定位片与所述定位孔之间的卡合状态。
7.一种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记载的结合构造,结合作为触摸板的底面部件的所述框体部件与作为支承所述触摸板的基板的所述板状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摸板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基板,从而能够接受点击动作,
通过将所述一对臂部件卡止于所述钩部,来规定所述触摸板的上升限度。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7或8记载的输入装置、键盘装置以及进行基于所述输入装置以及所述键盘装置的输入操作的显示的显示器装置。
CN201510706863.5A 2014-11-18 2015-10-27 结合构造、输入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56076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33738A JP6010595B2 (ja) 2014-11-18 2014-11-18 結合構造、入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4-233738 2014-11-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07695A true CN105607695A (zh) 2016-05-25
CN105607695B CN105607695B (zh) 2021-12-31

Family

ID=55961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06863.5A Active CN105607695B (zh) 2014-11-18 2015-10-27 结合构造、输入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82045B2 (zh)
JP (1) JP6010595B2 (zh)
CN (1) CN10560769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16599A (zh) * 2021-11-04 2022-09-0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触摸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55041B1 (ja) * 2015-07-16 2016-12-27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
JP6551043B2 (ja) * 2015-08-19 2019-07-31 富士通クライアント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JP6606914B2 (ja) * 2015-08-19 2019-11-20 富士通クライアント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JP2019105528A (ja) * 2017-12-12 2019-06-27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分析プレートのセット用ホルダー、および分析キット
TWI663533B (zh) * 2018-02-02 2019-06-2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模組及具有觸控模組的電子計算機
JP6700330B2 (ja) * 2018-04-02 2020-05-27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
JP6691934B2 (ja) * 2018-04-05 2020-05-13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連結構造体及び電子機器
US10564672B1 (en) * 2018-08-10 2020-02-18 Google Llc Electronic subassembl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676923B (zh) * 2018-10-25 2019-11-1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裝置
JP6764156B2 (ja) * 2019-02-08 2020-09-30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ユニット取付構造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2882582B (zh) * 2019-11-29 2023-09-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触摸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6121A (zh) * 2000-05-30 2001-12-12 富金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资料存取器固定装置
CN101452355A (zh) * 2007-12-05 2009-06-1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位移感测装置
CN201330922Y (zh) * 2009-01-09 2009-10-21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壁挂架以及壁挂架与计算机主机的组合
US20100039768A1 (en) * 2008-08-15 2010-02-18 Hong Fu 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CN201465007U (zh) * 2009-07-22 2010-05-12 英源达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板的固定机构
CN102810022A (zh) * 2011-06-03 2012-12-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及带有触控装置的电子设备
US20130039022A1 (en) * 2011-08-09 2013-02-14 Ren-Jing WEI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detachable touch stru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05005A (ja) * 1987-10-15 1989-04-21 Toyoda Gosei Co Ltd 樹脂製品の取付け構造
ITTO20050874A1 (it) * 2005-12-15 2007-06-16 Itw Automotive Italia S R L Dispositivo di montaggio di sistemi di ritenuta per elementi di finizione, in particolare per la carrozzeria di veicoli
JP2008003714A (ja) * 2006-06-20 2008-01-10 Toshiba Corp 部品結合構造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1094754A (ja) * 2009-10-30 2011-05-12 Daikyonishikawa Corp クリップの取付構造
WO2011142190A1 (ja) * 2010-05-10 2011-11-17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取付部材の取付構造
JP5667002B2 (ja) 2011-07-16 2015-02-12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コンピュータの入力装置および携帯式コンピュータ
JP5563547B2 (ja) 2011-12-12 2014-07-30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キーボードの取付構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6121A (zh) * 2000-05-30 2001-12-12 富金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资料存取器固定装置
CN101452355A (zh) * 2007-12-05 2009-06-1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位移感测装置
US20100039768A1 (en) * 2008-08-15 2010-02-18 Hong Fu 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CN201330922Y (zh) * 2009-01-09 2009-10-21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壁挂架以及壁挂架与计算机主机的组合
CN201465007U (zh) * 2009-07-22 2010-05-12 英源达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板的固定机构
CN102810022A (zh) * 2011-06-03 2012-12-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及带有触控装置的电子设备
US20130039022A1 (en) * 2011-08-09 2013-02-14 Ren-Jing WEI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detachable touch structur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16599A (zh) * 2021-11-04 2022-09-0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触摸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10595B2 (ja) 2016-10-19
US9582045B2 (en) 2017-02-28
US20160139637A1 (en) 2016-05-19
JP2016099661A (ja) 2016-05-30
CN105607695B (zh) 2021-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07695A (zh) 结合构造、输入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JP6033825B2 (ja) 入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3125129U (ja) マウス
TWI622074B (zh) Electronic equipment
US10180739B2 (en) Input device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50293601A1 (en) Input Device with Bendable Support Mechanism for a Computing Device
USD1016803S1 (en) Notebook computer
US20150160750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TWM421538U (en) Portable electric device and detachable touch structure thereof
TWM421542U (en) Portable electric device and detachable touch structure thereof
CN201594210U (zh) 电脑磁架
JP2022051737A (ja) 入力デバイス
JP4610518B2 (ja) ディスプレイ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る携帯端末機
CN105653082A (zh) 触控板支撑装置
CN101349949A (zh) 带指点杆的鼠标
CN106997246A (zh) 绘图触控笔
US7126071B1 (en) Key and input device containing the key
JP2012168869A (ja) 携帯端末及びキー操作装置
US2017019246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060092132A1 (en) Orthopedically engineered cursor control device for notebook computer
TW201739337A (zh) 電子裝置的固定機構
CN206892725U (zh) 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板支架
TWM529879U (zh) 複合式輸入裝置
TWI669735B (zh) 鍵盤
CN209693297U (zh) 间隔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