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52699A - 旋转传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旋转传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52699A
CN105452699A CN201480044028.3A CN201480044028A CN105452699A CN 105452699 A CN105452699 A CN 105452699A CN 201480044028 A CN201480044028 A CN 201480044028A CN 105452699 A CN105452699 A CN 1054526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ature
rotor
retainer
input shaft
control re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40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52699B (zh
Inventor
北山直嗣
笹沼恭兵
福成真理名
斋藤隆英
佐藤光司
川合正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T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N Corp filed Critical NT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452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26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526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26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1/0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 F16D41/06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 F16D41/08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with provision for altering the freewheeling action
    • F16D41/086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with provision for altering the freewheeling action the intermediate members being of circular cross-section and wedging by rolling
    • F16D41/088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with provision for altering the freewheeling action the intermediate members being of circular cross-section and wedging by rolling the intermediate members being of only one size and wedging by a movement not having an axial component, between inner and outer races, one of which is cylindric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7/1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an electromagnet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i.e. without collecting rings
    • F16D27/108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an electromagnet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i.e. without collecting rings with axially 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7/1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an electromagnet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i.e. without collecting rings
    • F16D27/108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an electromagnet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i.e. without collecting rings with axially 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27/112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an electromagnet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i.e. without collecting rings with axially 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F16D2023/123Clutch actuation by cams, ramps or ball-screw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rrangement And Mounting Of Devices That Control Transmission Of Motive Force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抑制磁从电枢向控制保持器泄漏并使双向离合器高精度可靠地发挥功能的旋转传递装置。设置限制机构(60),在电枢(51)的被转子(52)吸附的吸附面的背面与筒部(24)的端面间形成有间隙的状态下,限制电枢(51)的连结筒(54)与筒部(24)的相对嵌合量,防止在对电磁铁(53)通电从而吸附电枢(51)时,磁从电枢(51)的背面向筒部(24)的端面泄漏。

Description

旋转传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旋转的传递与切断的切换的旋转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进行从驱动轴向从动轴的旋转的传递与切断的旋转传递装置,以往公知有具有双向离合器并通过电磁离合器控制该双向离合器的接合以及解除的装置。
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了通过电磁离合器控制双向离合器的接合以及解除的旋转传递装置,在上述双向离合器中,向外圈与组装于其内侧的内圈之间将控制保持器和旋转保持器以形成于各保持器的柱部在周向交替配置的方式组装,向形成于邻接的柱部间的凹处内组装一对对置的辊,利用组装于该对置部间的弹性部件对该一对辊朝背离的方向施力,使其在形成于外圈的内周的圆筒面与形成于内圈的外周的凸轮面接合的位置预备,通过上述内圈朝一个方向的旋转使一个辊与圆筒面以及凸轮面接合,将内圈的旋转传递至外圈。
另外,在控制上述双向离合器的电磁离合器中,通过对电磁铁通电,使控制保持器沿轴向移动,通过在该控制保持器的凸缘与旋转保持器的凸缘的对置面间设置的作为运动转换机构的扭矩凸轮的作用,使控制保持器和旋转保持器朝凹处的周向宽度变小的方向相对旋转,利用各保持器的柱部使一对辊移动到接合解除位置为止,切断从内圈向外圈的旋转传递。
在上述旋转传递装置中,若解除对电磁离合器的电磁铁的通电,则通过组装于一对对置的辊间的弹性部件的按压作用,控制保持器和旋转保持器朝凹处的周向宽度变大的方向相对旋转,一对对置的辊直接与圆筒面以及凸轮面接合,所以具有旋转方向晃动极小、响应性优异的特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49746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现有的旋转传递装置中,电磁离合器具有与控制保持器连结的电枢、与该电枢之间空开间隙并沿轴向与该电枢对置配置的转子、以及被支承于静止部件并沿轴向与转子对置的电磁铁,通过对上述电磁铁通电,向电枢施加磁吸引力使其吸附于转子,使控制保持器与该电枢一起沿轴向移动。
此时,在电枢与控制保持器的连结构造中,将设置于控制保持器的外周的筒部向设置于电枢的外周的连结筒内压入,使该筒部端面与电枢的吸附面的背面抵接来限制压入量,所以在上述电枢吸附于转子的状态下,从电枢的背面向筒部的端面的磁会泄漏很多。在该情况下,若产生电枢不吸附的情况则会出现问题,所以需要设置大容量的大型电磁铁或提高输入电压而使该部位的设计自由度降低,在提高该设计自由度上仍有可改善的方面。
另外,使轴承与形成于输入轴的转子嵌合轴部的轴向端面抵接,从而相对于电磁铁而将输入轴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限制电磁铁的轴向位置,另一方面,使转子与设置于输入轴的凸缘抵接来限制转子的轴向位置,管理形成于转子与电磁铁的对置部间的轴向缝隙,轴向缝隙的管理是经由输入轴的间接管理,所以轴向缝隙的偏差大,施加于电枢的磁吸引力容易不稳定。为了不使该磁吸引力变得不稳定,与上述相同,需要设置大容量的大型电磁铁或提高输入电压,在实现上述磁吸引力的稳定化上仍有可改善的方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抑制磁从电枢向控制保持器泄漏并能够使双向离合器高精度可靠地发挥功能的旋转传递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旋转传递装置具有:输入轴、在该输入轴与同轴配置的输出轴的相互间进行旋转的传递与切断的双向离合器、以及控制该双向离合器的接合以及解除的电磁离合器,所述双向离合器在设置于所述输出轴的轴端部的外圈的内周与设置于所述输入轴的轴端部的内圈的外周间,以使分别设置于控制保持器以及旋转保持器的柱部沿周向交替配置的方式组装,在形成于邻接的柱部间的凹处内组装有一对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圈的内周和内圈的外周接合的接合件、以及对该一对接合件朝背离的方向施力的弹性部件,所述电磁离合器构成为包括电枢、与该电枢之间空开间隙并沿轴向对置配置的转子、以及被支承于静止部件并在轴向上与转子对置且通过通电对所述电枢施加磁吸引力从而使所述电枢吸附于转子的电磁铁,其中,所述电枢在外周具有用于被压入形成于所述控制保持器的外周部的筒部的连结筒,通过该连结筒的压入将电枢连结于控制保持器,通过对所述电磁铁通电,使控制保持器与电枢一起沿轴向朝转子移动,将该向轴向的移动利用运动转换机构转换为使控制保持器和旋转保持器朝凹处的周向宽度变小的方向的相对旋转运动,将一对接合件解除接合,所述旋转传递装置设置有限制机构,该限制机构限制在所述电枢的被所述转子吸附的吸附面的背面与所述筒部的端面间形成有间隙的状态下电枢的连结筒与筒部的相对嵌合量。
这里,作为上述限制机构,可以采用在筒部的外径面形成大径部并使连结筒的开口端面与该大径部的轴向端面抵接的结构。
如上述那样,利用限制机构在电枢的相对于吸附面的背面与控制保持器的筒部的端面间形成有间隙的状态下限制电枢与筒部的相对嵌合量,从而能够大幅度抑制磁从电枢的背面向控制保持器的筒部端面泄漏,能够使双向离合器高精度可靠地发挥功能,并且能够采用小容量的电磁铁,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在本发明的旋转传递装置中,使形成于所述转子的内周的内筒部的端面与将所述电磁铁和输入轴支承为能够相对旋转的轴承抵接来限制电磁铁与转子的轴向相对位置,由此能够将形成于转子与电磁铁的对置部间的轴向缝隙管理为总是恒定的大小,能够实现施加于电枢的磁吸引力的稳定化,使双向离合器可靠地发挥功能。
这里,在对电磁铁开始通电前的状态下,控制保持器与外圈的端面处于接触状态,若从该状态对电磁铁外加电流,则磁从电磁铁向输入轴以及外圈泄漏,产生欲经由控制保持器将电枢向外圈吸引的磁力,存在利用转子的对电枢的吸附变得不稳定的可能性。
因此,在外圈和控制保持器的轴向的对置面的至少一方设置由非磁性体构成的磁屏蔽环,或利用非磁性体的烧结体形成控制保持器,由此在对电磁铁外加电流开始将电枢吸引至转子时,能够防止磁从外圈向电枢泄漏,防止电枢的吸附不稳定,并且能够采用小容量的电磁铁,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在本发明中,如上述那样设置限制机构,该限制机构在电枢的相对于吸附面的背面与控制保持器的筒部的端面间形成有间隙的状态下限制电枢与筒部的相对嵌合量,从而能够抑制磁从电枢向控制保持器泄漏,使双向离合器高精度可靠地发挥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旋转传递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放大表示图2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1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4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1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a)是沿图6的VII-VII线的剖视图,图7(b)是表示动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1的电磁离合器的动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旋转传递装置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旋转传递装置的另一其它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旋转传递装置的另一其它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2(a)是放大表示图1所示的输入轴的轴端部的图,图12(b)是放大表示(a)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轴端部的其它例的图。
图14是表示输入轴的轴端部的另一其它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表示本发明的旋转传递装置的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旋转传递装置由输入轴1、与该输入轴1同轴配置的输出轴2、作为覆盖该两轴的轴端部的静止部件的外壳3、组装于该外壳3内并进行从输入轴1向输出轴2的旋转的传递与切断的双向离合器10、以及控制该双向离合器10的接合与解除的电磁离合器50构成。
外壳3呈圆筒状,在其一端部设置有小径的轴承筒4,利用组装于该轴承筒4内的轴承5将输出轴2支承为能够旋转。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双向离合器10在设置于输出轴2的轴端部的外圈11的内周设置有圆筒面12,在设置于输入轴1的轴端部的内圈13的外周以沿周向等间隔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凸轮面14,在该多个凸轮面14的每一个与圆筒面12间组装有作为一对接合件的辊15和弹性部件20,利用保持器16保持该辊15,通过上述内圈13朝一个方向旋转,使一对辊15的一侧与圆筒面12以及凸轮面14接合,将内圈13的旋转传递至外圈11,另外,在内圈13朝另一方向旋转时,使另一侧的辊15与圆筒面12以及凸轮面14接合,将内圈13的旋转传递至外圈11。
这里,在外圈11的封闭端部的内表面侧形成有小径的凹部17,利用组装于该凹部17内的轴承18将内圈13的端部支承为能够旋转。
内圈13相对于输入轴1的轴端部通过锯齿式的嵌合而无法转动,但也可以一体设置于输入轴1。形成于该内圈13的外周的凸轮面14由一对朝相反方向倾斜的倾斜面14a、14b形成,在凸轮面14与外圈11的圆筒面12之间形成有周向的两端窄小的楔形空间,在上述一对倾斜面14a、14b间设置有朝向内圈13的切线方向的平坦的弹簧支承面19,利用该弹簧支承面19支承弹性部件20。
弹性部件20由螺旋弹簧构成。该弹性部件20配置于一对辊15间来进行组装,一对辊15被该弹性部件20朝远离的方向施力,在与圆筒面12以及凸轮面14接合的预备位置配置。
保持器16由控制保持器16A和旋转保持器16B构成。如图1以及图6所示,控制保持器16A在环状的凸缘21的一面外周部以沿周向等间隔的方式设置有数量与凸轮面14相同的柱部22,在该邻接的柱部22间形成有圆弧状的长孔23,在控制保持器16A的外周且与柱部22相反的方向设置有筒部24。
另一方面,旋转保持器16B在环状的凸缘25的外周以沿周向等间隔的方式设置有数量与凸轮面14相同的柱部26。
向控制保持器16A的长孔23内***旋转保持器16B的柱部26,从而控制保持器16A和旋转保持器16B成为该柱部22、26沿周向交替排列的组合。而且,在该组合状态下成为如下组装:柱部22、26的前端部配置于外圈11与内圈13间,控制保持器16A的凸缘21以及旋转保持器16B的凸缘25位于外圈11的外部。
通过上述保持器16A、16B的组装,如图2所示,在控制保持器16A的柱部22与旋转保持器16B的柱部26间形成凹处27。凹处27在径向与内圈13的凸轮面14对置,在各凹处27内组装有作为一对对置的接合件的辊15以及弹性部件20。
如图1所示,控制保持器16A的凸缘21以及旋转保持器16B的凸缘25被支承为能够沿形成于输入轴1的外周的圆筒状的滑动引导面28滑动。
在滑动引导面28的靠电磁离合器50侧的端部设置有凸缘29,利用被组装于该凸缘29与旋转保持器16B的凸缘25间的推力轴承30将旋转保持器16B支承为能够以防止其向电磁离合器50侧移动的状态旋转。
如图1所示,在控制保持器16A的凸缘21与旋转保持器16B的凸缘25间设置有作为运动转换机构的扭矩凸轮40,该扭矩凸轮40将控制保持器16A朝轴向的移动转换为该控制保持器16A与旋转保持器16B的相对旋转运动。
如图7(a)、(b)所示,扭矩凸轮40在控制保持器16A的凸缘21和旋转保持器16B的凸缘25的对置面分别设置有一对对置的凸轮槽41、42,该凸轮槽41、42在周向的中央部很深,随着到达两端而逐渐变浅,在一方的凸轮槽41的一端部与另一方的凸轮槽42的另一端部间组装有滚珠43。
对于凸轮槽41、42,这里示出了剖面形状为圆弧状的槽,但也可以是槽剖面形状为V型的槽。
上述扭矩凸轮40在控制保持器16A沿轴向朝控制保持器16A的凸缘21接近旋转保持器16B的凸缘25的方向移动时,如图7(b)所示,滚珠43向凸轮槽41、42的槽深度最深的位置滚动,使控制保持器16A和旋转保持器16B朝凹处27的周向宽度变小的方向相对旋转。
如图1所示,在内圈13靠形成于输入轴1的滑动引导面28侧的端部,形成有直径与该滑动引导面28大致相同的支架嵌合面44,在该支架嵌合面44嵌合有防止辊15以及弹性部件20沿轴向脱落的环状的弹簧支架45。
弹簧支架45以与内圈13的轴向端面对接的状态沿轴向被定位。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弹簧支架45的外周形成有多个制动片46,制动片46配置于控制保持器16A的柱部22与旋转保持器16B的柱部26间。
多个制动片46在控制保持器16A和旋转保持器16B朝凹处27的周向宽度缩小的方向相对旋转时,利用两侧边缘挡住控制保持器16A的柱部22以及旋转保持器16B的柱部26从而将它们保持在将一对对置的辊15解除接合的中立位置。
在多个制动片46的各自外周部形成有沿轴向延伸并朝弹性部件20的外侧伸出的弹簧保持片47,弹性部件20的外周部与形成于该弹簧保持片47的内径侧的切口部48嵌合,通过该嵌合,防止弹性部件20在辊15的轴向移动,并且防止弹性部件20从一对对置的辊15间脱落。
如图1所示,电磁离合器50具有沿轴向与形成于控制保持器16A的筒部24的端面对置的电枢51、沿轴向与该电枢51对置的转子52、以及沿轴向与该转子52对置的电磁铁53。
电枢51由设置于输入轴1的上述凸缘29支承为能够旋转和滑动。在电枢51的外周部形成有连结筒54,向该连结筒54的内径面压入控制保持器16A的筒部24,将控制保持器16A与电枢51连结为一体。
利用设置在筒部24与连结筒54之间的限制机构60限制压入导致的嵌合量,通过该限制,在电枢51的被转子52吸附的吸附面的背面与筒部24的端面间形成间隙55。
如图8所示,限制机构60在控制保持器16A的筒部24的外径面设置有大径部61,使连结筒54的开口端面与该大径部61的轴向的端面抵接。
电枢51通过与控制保持器16A的筒部24的连结,从而被支承为能够在凸缘29的外周和输入轴1的外周的滑动引导面28的轴向的2个位置滑动。
转子52具有外筒部52a以及内筒部52b,上述内筒部52b嵌合输入轴1而无法转动,通过设置于输入轴1的上述凸缘29而在轴向被定位。
电磁铁53由电磁线圈53a和支承该电磁线圈53a的铁芯53b构成。铁芯53b嵌合于作为静止部件的外壳3的另一端部开口内,由安装于该另一端部开口内的挡圈56来防止脱离。另外,输入轴1能够经由嵌合于该输入轴1的轴承57而相对于铁芯53b相对旋转。
轴承57嵌合于在铁芯53b的端部形成的大径孔部53c内,在该大径孔部53c的开口端部内组装有防止轴承57脱离的挡圈58。
利用组装于转子52与凸缘29之间的垫片59,转子52成为内筒部52b的端面与轴承57的内圈57a抵接的状态,限制电磁铁53和转子52的轴向的相对位置,另外,电磁铁53被挡圈56按压而成为防脱状态。
在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旋转传递装置由上述构造构成,图1示出了将对电磁铁53的电磁线圈53a的通电切断的状态,电枢51处于远离转子52的状态。另外,双向离合器10的一对对置的辊15如图3所示,位于相对于外圈11的圆筒面12以及内圈13的凸轮面14接合的预备位置。
在双向离合器10的预备状态下,若对电磁线圈53a通电,则吸引力作用于电枢51,电枢51沿轴向移动,如图8所示,被转子52吸附。
这里,电枢51由于连结筒54被压入筒部24而与控制保持器16A连结为一体,所以伴随着电枢51沿轴向的移动,控制保持器16A朝该凸缘21接近旋转保持器16B的凸缘25的方向移动。
此时,图7(a)所示的滚珠43如图7(b)所示那样朝凸轮槽41、42的槽深度最深的位置滚动,控制保持器16A与旋转保持器16B朝凹处27的周向宽度变小的方向相对旋转,一对对置的辊15被控制保持器16A的柱部22和旋转保持器16B的柱部26按压而朝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因此,辊15与圆筒面12以及凸轮面14解除接合而成为中立状态,双向离合器10成为接合解除状态。
在双向离合器10的接合解除状态下,若向输入轴1输入旋转扭矩使内圈13沿一个方向旋转,则形成于弹簧支架45的制动片46按压控制保持器16A的柱部22和旋转保持器16B的柱部26的一方,所以控制保持器16A以及旋转保持器16B与内圈13一起旋转。此时,一对对置的辊15保持解除接合的中立位置,所以内圈13的旋转不向外圈11传递,内圈13自由旋转。
这里,若控制保持器16A和旋转保持器16B朝凹处27的周向宽度变小的方向相对旋转,则控制保持器16A的柱部22和旋转保持器16B的柱部26与弹簧支架45的制动片46的两侧边缘抵接而使相对旋转量被限制。
因此,弹性部件20的收缩不会超过需要,即使反复进行伸长与收缩也不会因疲劳而破损。
在内圈13的自由旋转状态下,若解除对电磁线圈53a的通电,则电枢51的吸附被解除。通过该吸附解除,利用弹性部件20的按压使控制保持器16A与旋转保持器16B朝凹处27的周向宽度变大的方向相对旋转,一对对置的辊15分别如图3所示那样成为与圆筒面12以及凸轮面14接合的预备状态,经由该一对对置的辊15的一方在内圈13与外圈11的相互间传递一个方向的旋转扭矩。
这里,若停止输入轴1并切换该输入轴1的旋转方向,则内圈13的旋转经由另一方的辊15传递至外圈11。
这样,通过切断对电磁线圈53a的通电,控制保持器16A与旋转保持器16B朝凹处27的周向宽度变大的方向相对旋转,一对对置的辊15分别成为直接啮入圆筒面12以及凸轮面14的预备状态,所以旋转方向晃动很小,另外,内圈13与输入轴1一体化,所以能够将输入轴1的旋转从内圈13直接传递至外圈11。
另外,旋转扭矩从内圈13向外圈11的传递经由凸轮面14和数量相同的辊15进行,所以能够从内圈13向外圈11传递很大的旋转扭矩。
此外,若控制保持器16A与旋转保持器16B朝凹处27的周向宽度变大的方向相对旋转,则滚珠43向对置一对凸轮槽41、42的浅槽部滚动,成为图7(a)所示的状态。
这里,如图8所示,在通过对电磁线圈53a通电而使电枢51被吸附到转子52的状态下,在电枢51的相对于转子52的吸附面的背面与控制保持器16A的筒部24的端面间形成有间隙55,所以利用上述间隙55抑制磁从电枢51的背面向控制保持器16A的筒部24的端面泄漏。因此,通过对电磁线圈53a通电,能够使双向离合器10可靠地发挥功能。
如图8所示,使形成于转子52的内周的内筒部52b的端面与将电磁铁53和输入轴1支承为能够相对旋转的轴承57抵接,来限制电磁铁53与转子52的轴向相对位置,由此能够将形成于转子52与电磁铁53的对置部间的轴向缝隙62的缝隙量管理为总是恒定的大小。其结果是,能够实现施加于电枢51的磁吸引力的稳定化,使双向离合器10可靠地发挥功能。
这里,在对电磁铁53的电磁线圈53a开始通电前的状态下,如图1所示,控制保持器16A与外圈11的端面处于接触状态。若从该状态对电磁线圈53a外加电流,则如该图的箭头イ所示,磁从电磁铁53向输入轴1以及外圈11泄漏,产生欲经由控制保持器16A将电枢51向外圈11吸引的磁力,存在利用转子52对电枢51的吸附力降低的可能性。
为了防止上述在对电磁线圈53a外加电流的初期的磁泄漏,在图9中的控制保持器16A的相对于凸缘21的外圈11的端面的对置面安装由非磁性体构成的磁屏蔽环70,防止磁从外圈11向控制保持器16A的凸缘21泄漏。
另外,在图10中,在外圈11的端面安装有磁屏蔽环70,并且在图11中,利用非磁性体的烧结体形成控制保持器16A,防止磁从外圈11向控制保持器16泄漏。
在将图1所示的旋转传递装置组装于装置时,将输入轴1以及输出轴2分别向形成于驱动侧以及从动侧的接头轴80的轴***孔81内***并通过锯齿82的嵌合使其无法转动。另外,向从接头轴80的外周以横切轴***孔81的内周一部分的方式形成的螺栓***孔83***防脱螺栓84,使该防脱螺栓84的一部分与形成于输入轴1以及输出轴2各自的外周的螺栓接合槽85接合,防止输入轴1以及输出轴2脱离。
在向接头轴80***输入轴1以及输出轴2时,使形成于输入轴1以及输出轴2的前端部外周的倒角86与形成于接头轴80的轴***孔81的开口端的倒角87面配合来进行***,但接头轴80与输入轴1以及输出轴2相对倾斜的情况很多,由于该倾斜而无法顺畅***的情况很多。
若形成于输入轴1以及输出轴2的外周的螺栓接合槽85是沿防脱螺栓84的外周的圆弧状的槽,则存在由于部件彼此的偏差而使螺栓接合槽85相对于螺栓***孔83在轴向位置产生错位,无法***防脱螺栓84的情况。
如图12(a)、(b)所示,在输入轴1以及输出轴2的前端部外周形成圆弧面90,或如图13所示将从轴端面到螺栓接合槽85的范围的整体作为圆弧面91从而能够相对于接头轴80顺畅地***输入轴1以及输出轴2,能够实现***性的提高。
另外,如图14所示,使螺栓接合槽85的剖面呈长圆形,由此防止相对于螺栓***孔83的错位,能够可靠地***防脱螺栓84。
附图标记的说明
1…输入轴;2…输出轴;10…双向离合器;11…外圈;13…内圈;15…辊(接合件);16A…控制保持器;16B…旋转保持器;22…柱部;24…筒部;26…柱部;27…凹处;40…扭矩凸轮(运动转换机构);50…电磁离合器;51…电枢;52…转子;52b…内筒部;53…电磁铁;54…连结筒;57…轴承;60…限制机构;61…大径部;70…磁屏蔽环。

Claims (5)

1.一种旋转传递装置,具有:双向离合器以及控制该双向离合器的接合以及解除的电磁离合器,所述双向离合器在输入轴和与该输入轴同轴配置的输出轴相互之间进行旋转的传递与切断,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向离合器在设置于所述输出轴的轴端部的外圈的内周与设置于所述输入轴的轴端部的内圈的外周间,以使分别设置于控制保持器以及旋转保持器的柱部沿周向交替配置的方式组装,在形成于邻接的柱部间的凹处内组装有一对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圈的内周和内圈的外周接合的接合件、以及对该一对接合件朝背离的方向施力的弹性部件,
所述电磁离合器构成为包括电枢、与该电枢之间空开间隙并沿轴向对置配置的转子、以及被支承于静止部件并在轴向上与转子对置且通过通电对所述电枢施加磁吸引力从而使所述电枢吸附于转子的电磁铁,其中,所述电枢在外周具有用于被压入形成于所述控制保持器的外周部的筒部的连结筒,通过该连结筒的压入将电枢连结于控制保持器,
通过对所述电磁铁通电,使控制保持器与电枢一起沿轴向朝转子移动,将该向轴向的移动利用运动转换机构转换为使控制保持器和旋转保持器朝凹处的周向宽度变小的方向的相对旋转运动,将一对接合件解除接合,
所述旋转传递装置设置有限制机构,该限制机构限制在所述电枢的被所述转子吸附的吸附面的背面与所述筒部的端面间形成有间隙的状态下电枢的连结筒与筒部的相对嵌合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机构由形成于所述筒部的外径面的大径部的轴向端面与所述连结筒的开口端面抵接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形成于所述转子的内周的内筒部的端面与将所述电磁铁和输入轴支承为能够相对旋转的轴承抵接来限制电磁铁与转子的轴向相对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圈和所述控制保持器的轴向的对置面的至少一方设置有由非磁性体构成的磁屏蔽环。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保持器由非磁性体的烧结体构成。
CN201480044028.3A 2013-08-19 2014-08-08 旋转传递装置 Active CN1054526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69701 2013-08-19
JP2013169701A JP6163385B2 (ja) 2013-08-19 2013-08-19 回転伝達装置
PCT/JP2014/071032 WO2015025739A1 (ja) 2013-08-19 2014-08-08 回転伝達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2699A true CN105452699A (zh) 2016-03-30
CN105452699B CN105452699B (zh) 2018-01-19

Family

ID=52483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4028.3A Active CN105452699B (zh) 2013-08-19 2014-08-08 旋转传递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02156B2 (zh)
EP (1) EP3037689B1 (zh)
JP (1) JP6163385B2 (zh)
CN (1) CN105452699B (zh)
WO (1) WO20150257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35095B1 (en) 2016-11-04 2023-12-06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Clutch mechanism for rotary power tool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910046A1 (de) * 1989-03-28 1990-10-04 Binder Magnete Elektromagnetisch betaetigte kupplung
CN1174140A (zh) * 1996-04-17 1998-02-25 易通公司 在动力损失时可保持其状态的离合器球道驱动器
CN1877152A (zh) * 2005-06-08 2006-12-13 Ntn株式会社 防止反输入联轴器
JP2007187283A (ja) * 2006-01-16 2007-07-26 Shinko Electric Co Ltd 電磁クラッチ
WO2012099244A1 (ja) * 2011-01-21 2012-07-26 Ntn株式会社 回転伝達装置
JP2013083353A (ja) * 2011-09-26 2013-05-09 Ntn Corp 回転伝達装置
JP2013145045A (ja) * 2011-12-13 2013-07-25 Ntn Corp 回転伝達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4261Y2 (zh) * 1976-11-16 1982-01-26
JPS5371155A (en) 1976-12-07 1978-06-24 Sumitomo Chem Co Ltd Polyester resin composition having high impact strength
JPS5969678A (ja) 1982-10-14 1984-04-1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蔵装置の温度制御装置
JPS5969678U (ja) * 1982-11-01 1984-05-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マグネツトハウジング
JPS62202532A (ja) 1986-03-03 1987-09-07 Agency Of Ind Science & Technol 半導体装置
JPS62202532U (zh) * 1986-06-16 1987-12-24
US6082480A (en) * 1997-06-11 2000-07-04 Ntn Corporation Rotation transmission device
US6132332A (en) * 1998-05-25 2000-10-17 Ntn Corporation Four-wheel drive system
JP2000035061A (ja) * 1998-07-16 2000-02-02 Ntn Corp ハイブリッド車用の動力断続装置
JP5065106B2 (ja) * 2008-03-12 2012-10-31 Ntn株式会社 回転伝達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910046A1 (de) * 1989-03-28 1990-10-04 Binder Magnete Elektromagnetisch betaetigte kupplung
CN1174140A (zh) * 1996-04-17 1998-02-25 易通公司 在动力损失时可保持其状态的离合器球道驱动器
CN1877152A (zh) * 2005-06-08 2006-12-13 Ntn株式会社 防止反输入联轴器
JP2007187283A (ja) * 2006-01-16 2007-07-26 Shinko Electric Co Ltd 電磁クラッチ
WO2012099244A1 (ja) * 2011-01-21 2012-07-26 Ntn株式会社 回転伝達装置
JP2013083353A (ja) * 2011-09-26 2013-05-09 Ntn Corp 回転伝達装置
JP2013145045A (ja) * 2011-12-13 2013-07-25 Ntn Corp 回転伝達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86820A1 (en) 2016-06-30
US10302156B2 (en) 2019-05-28
EP3037689A1 (en) 2016-06-29
JP6163385B2 (ja) 2017-07-12
WO2015025739A1 (ja) 2015-02-26
JP2015038369A (ja) 2015-02-26
EP3037689B1 (en) 2018-10-17
EP3037689A4 (en) 2016-10-05
CN105452699B (zh) 2018-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74865B (zh) 旋转传递装置
WO2012099244A1 (ja) 回転伝達装置
JP2009144771A (ja) 2方向ローラクラッチ
WO2015147188A1 (ja) 回転伝達装置
JP4754235B2 (ja) 回転伝達装置
CN105452699A (zh) 旋转传递装置
JP6103905B2 (ja) 回転伝達装置
JP5829726B2 (ja) 回転伝達装置
JP2013199993A (ja) 回転伝達装置
WO2020196289A1 (ja) 回転伝達装置
JP2007187249A (ja) 回転伝達装置
JP2017150532A (ja) 回転伝達装置
JP2016023693A (ja) ツースクラッチおよび車両用操舵装置
JP4606921B2 (ja) 回転伝達装置
JP2013087811A (ja) 回転伝達装置
JP6402928B2 (ja) 駆動力伝達装置
JP6206019B2 (ja) 電磁クラッチ装置
JP2008095734A (ja) 回転伝達装置
JP7002429B2 (ja) 回転伝達装置
JP2008144949A (ja) 回転伝達装置
JP2006189076A (ja) 回転伝達装置
JP2005337486A (ja) 回転伝達装置
JP2008045706A (ja) 回転伝達装置
JP2005054873A (ja) 回転伝達装置
JP2021008939A (ja) 回転伝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