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21688B -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21688B
CN105321688B CN201510347315.8A CN201510347315A CN105321688B CN 105321688 B CN105321688 B CN 105321688B CN 201510347315 A CN201510347315 A CN 201510347315A CN 105321688 B CN105321688 B CN 1053216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le
wire rod
core
layer
w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4731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21688A (zh
Inventor
川崎仁宽
高木信雄
大井康裕
阿部裕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321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16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216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16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45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of cylindric geometry and coil wound along its longitudinal axis, i.e. rod or drum co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06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 or spacing of turns of the winding(s), e.g. to produce desired self-resonan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 H01F41/071Winding coils of special form
    • H01F41/073Winding onto elongate form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2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 Y10T29/49073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by assembling coil and co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Coil Win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AREA)
  •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And 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线圈部件具备被卷绕于卷芯部的第1以及第2线材。第1以及第2线材的第n匝被并排地卷绕于卷芯部的表面而形成第1层绕组层。第2线材的第n+1匝以后的各匝与该第2线材的前匝相并排地被卷绕于卷芯部的表面而构成第1层绕组层。第1线材的第n+1匝以后的各匝一边嵌到由第2线材的同一匝和前匝形成的第1层绕组层的山谷一边与该第1层绕组层重叠地被卷绕,从而构成第2层绕组层。第1以及第2线材的各匝的同一匝彼此邻接。

Description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具有2根线材被卷绕于卷芯部的绕组结构的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变压器、共模滤波器、不平衡变压器等的线圈部件具有互相磁耦合的一对线圈,在绕组型的线圈部件中通过将2个线材卷绕于磁性芯从而形成一对线圈。
作为绕组型的线圈部件中的绕组结构之一,众所周知有2层绕组结构。在一般的2层绕组结构中,在最初一方线材被卷绕成第1层之后,第2层的线材被卷绕于该第1层的绕组之上。但是,一般的2层绕组结构因为在将第1层卷绕结束之后卷绕第2层,所以会有直至将2根线材全部卷绕结束为止的绕组作业时间(生产节拍时间(takt time))变长等的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日本专利第4148115号公报中公开了在将第1线材和第2线材并排地卷绕于第1层的位置之后,使与被卷绕于芯卷芯部的部分相接触的第1线材搭乘在被并排地卷绕于第1层的第1线材与第2线材的中间而形成第2层,接着,一边先将形成第1层的第2线材卷绕于芯卷芯部一边使形成第2层的第1线材搭乘在先前卷绕于芯卷芯部的第1层的第2线材的中间,从而大致同时地卷绕第1线材和第2线材的方法。根据该方法,能够先形成第1层并且能够同时地实行并排2层卷绕,与现有的方法相比较,能够将绕组作业时间缩短至大约一半。
然而,日本专利第4148115号公报所记载的现有的线圈部件,因为第1线材和第2线材的同一匝彼此不邻接并且分开有线间距离,所以会有同一匝之间的磁耦合性低等的问题。另外,因为分开有同一匝的线间距离,所以同时高精度地卷绕同一匝是困难的,还会有容易发生卷绕坍塌或者卷乱等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一对线材的同一匝之间的磁耦合性方面表现优异并且难以发生卷绕坍塌或卷乱的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卷芯部、以及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第1线材以及第2线材,所述第1线材的第n匝以及第2线材的第n匝被并排地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表面而构成第1层绕组层,所述第2线材的第n+1匝以后的各匝与该第2线材的前匝相并排地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表面,与所述第1线材的第n匝以及第2线材的第n匝一起构成所述第1层绕组层,所述第1线材的第n+1匝以后的各匝一边嵌到由所述第2线材的同一匝和前匝形成的所述第1层绕组层的山谷一边与该第1层绕组层重叠地被卷绕,从而构成第2层绕组层,所述第1线材以及所述第2线材的各匝的同一匝彼此邻接。
根据本发明,因为第1线材以及第2线材的同一匝的线间距离在各匝上始终为最短距离,所以能够提高第1线材与第2线材的磁耦合性,并且能够提高线圈部件的性能。另外,因为一对线材的同一匝彼此邻接,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高精度的绕组作业,由此能够提供难以发生一对线材的卷绕坍塌或卷乱的线圈部件。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1以及第2线材的至少第1匝优选构成从所述卷芯部的一端朝着另一端按该顺序被并排地单层卷绕的所述第1层绕组层。在此情况下,可以是所述n=1也可以是n≥2。在n=1的时候构成仅所述第1以及第2线材的第1匝被并排地单层卷绕的第1层绕组层,在n≥2的时候构成所述第1以及第2线材的多个匝被并排地单层卷绕的第1层绕组层。即使在任一情况下,也均能够提供一种难以发生在卷绕开始位置上的卷绕坍塌或卷乱的线圈部件。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1以及第2线材的至少最终匝优选构成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一端朝着另一端按该顺序被并排地单层卷绕的所述第1层绕组层。在此情况下,可以构成仅最终匝被并排地单层卷绕的第1层绕组层,也可以构成包含最终匝的多个匝被并排地单层卷绕的第1层绕组层。即使在任一情况下,也均能够提供一种难以发生在卷绕结束位置上的卷绕坍塌或卷乱的线圈部件。
另外,本发明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一种将第1线材以及第2线材卷绕于卷芯部而成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将所述第1线材的第n匝以及所述第2线材的第n匝并排地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表面而形成第1层绕组层,将所述第2线材的第n+1匝以后的各匝与该第2线材的前匝相并排地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表面,与所述第1线材的第n匝以及所述第2线材的第n匝一起形成所述第1层绕组层,将所述第1线材的第n+1匝以后的各匝一边嵌到由所述第2线材的同一匝和前匝形成的所述第1层绕组层的山谷一边重叠于所述第1层绕组层地进行卷绕,从而形成第2层绕组层。根据本发明,能够使用众所周知的转轴绕线机来高效率地制造高性能的线圈部件。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一对线材的同一匝之间的磁耦合性方面表现优异并且难以发生卷绕坍塌或者卷乱的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线圈部件1的绕组结构的截面图。
图3(a)~(d)是用于说明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的绕组工序的模式图,特别是从上表面侧看线圈部件1的平面图。
图4(a)~(d)是用于说明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的绕组工序的模式图,特别是从上表面侧看线圈部件1的平面图。
图5(a)、(b)是用于说明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的绕组工序的模式图,特别是图3(c)的状态下的线圈部件1的侧面图。
图6(a)~(c)是用于说明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的绕组工序的模式图,特别是(a)以及(b)为图3(d)的状态下的线圈部件1的侧面图,(c)为进一步使图3(d)所表示的线圈部件1旋转90度的状态下的线圈部件1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的外观立体图。
如图1所示,该线圈部件1具备由磁性体构成的鼓型芯10、被卷绕于鼓型芯10的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
鼓型芯10具有棒状的卷芯部11和被设置于卷芯部11的两端的凸缘部12A,12B被一体化了的结构,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被卷绕于鼓型芯10的卷芯部11。
在鼓型芯10的一个凸缘部12A上设置有一对端子电极13A,13B,在另一个凸缘部12B上设置有一对端子电极13C,13D。在被设置于凸缘部12A的一对端子电极13A,13B中,端子电极13A被配置于凸缘部12A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一端侧(左侧),端子电极13B被配置于凸缘部12A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另一端侧(右侧)。另外,在被设置于凸缘部12B的一对端子电极13C,13D中,端子电极13D被配置于凸缘部12B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一端侧(左侧),端子电极13C被配置于凸缘部12B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另一端侧(右侧)。
端子电极13A,13B,13C,13D都具有遍布凸缘部12A或者12B的上表面、外侧侧面以及底面被连续地形成的3面电极结构,并且具有被形成于凸缘部的上表面的上表面电极部E1、被形成于凸缘部的外侧侧面的侧面电极部E2、被形成于凸缘部的底面的底面电极部E3。还有,所谓凸缘部的外侧侧面,是指与被连接于卷芯部11的端部的内侧侧面相反侧的面。
包含端子电极13A~13D的鼓型芯10的形状是在以与安装面(XY平面)相垂直的轴(Z轴)为中心旋转180度的时候与原来形状相重叠的2次对称,并且也是将卷芯部11的中心轴Y0作为对称轴的线对称。凸缘部12A侧的端子电极13A与凸缘部12B侧的端子电极13C处于对角关系,凸缘部12A侧的端子电极13B与凸缘部12B侧的端子电极13D处于对角关系。
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为覆盖导线,并构成互相磁耦合的一对线圈。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均从凸缘部12A侧朝着凸缘部12B侧以逆时针旋转被卷绕,匝数也实质上相同。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紧密地被卷绕于卷芯部11而构成2层绕组结构。
第1以及第2线材W1,W2的端部被连接于所对应的端子电极。具体来说,第1线材W1的一端W1a被接线于凸缘部12A侧的端子电极13A的上表面电极部E1,第2线材W2的一端W2a被接线于凸缘部12A侧的端子电极13B的上表面电极部E1。再有,第1线材W1的另一端W1b被接线于凸缘部12B侧的端子电极13D的上表面电极部E1,第2线材W2的另一端W2b被接线于凸缘部12B侧的端子电极13C的上表面电极部E1。作为线材的接线方法,优选为热压接,但是,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
图2是线圈部件1的绕组结构的截面图。
如图2所示,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从卷芯部11的一端11a朝着另一端11b以逆时针旋转被卷绕,构成2层绕组层。特别是第2线材W2主要构成被直接卷绕于卷芯部11的表面而成的第1层绕组层WL1,第1线材W1主要构成重叠地被卷绕于第1层绕组层WL1而成的第2层绕组层WL2。在图2中,表示线材的截面的圆内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上的线材的匝(turn)。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的匝数为9匝,但是,在本发明中匝数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是任意匝。
如以上所述,在第1线材W1的一端W1a以及第2线材W2的一端W2a分别被接线于凸缘部12A侧的端子电极13A,13B之后,被卷绕于卷芯部11。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的第1匝按该顺序被并排地卷绕于卷芯部11的表面,而构成第1层绕组层WL1。
第2线材W2的第2匝一边在卷芯部11的表面上接触于第2线材W2的第1匝一边与该第1匝相并排地被卷绕,并与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的第1匝一起构成第1层绕组层WL1。
另一方面,第1线材W1的第2匝一边嵌到由第2线材W2的第2匝和第1匝形成的第1层绕组层WL1的山谷一边重叠地被卷绕于第1层绕组层WL1,而构成第2层绕组层WL2。
第2线材W2的第3~第8匝与第2匝相同一边在卷芯部11的表面上与前匝相接触一边与该前匝相并排地被卷绕而构成第1层绕组层WL1。另外,第1线材W1的第3~第8匝与第2匝相同一边嵌到由第2线材W2的同一匝和前匝形成的第1层绕组层WL1的山谷一边重叠地被卷绕于第1层绕组层WL1,而构成第2层绕组层WL2,各匝与第1线材W1的前匝相并排地被卷绕。
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的最终匝即第9匝在卷芯部11的表面按该顺序被并排地卷绕,并与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的第1匝以及第2线材W2的第2~第8匝一起构成第1层绕组层WL1。即,在最终匝中从2层结构返回到单层结构。之后,第1线材W1的另一端W1b以及第2线材W2的另一端W2b分别被接线于凸缘部12B侧的端子电极13D,13C。
具有以上的绕组结构的线圈部件1因为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的同一匝彼此在各匝邻接,所以能够增强由第1线材W1形成的线圈与由第2线材W2形成的线圈的磁耦合,并且能够提高线圈部件1的性能。另外,因为同一匝彼此邻接,所以能够高精度而且容易地进行绕组作业,由此能够防止线材的卷绕坍塌或卷乱。
图3~图6是用于说明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的绕组工序的模式图,特别是图3(a)~(d)以及图4(a)~(d)为从上表面侧看线圈部件1的平面图。另外,图5(a)以及(b)是图3(c)的状态下的线圈部件1的侧面图,图6(a)以及(b)是图3(d)的状态下的线圈部件1的侧面图,图6(c)为进一步使图3(d)所表示的线圈部件1旋转90度的状态下的线圈部件1的侧面图。
在绕组工序中,首先在将鼓型芯10设定(set)于众所周知的转轴绕线机(没有图示)之后,如图3(a)所示,从转轴绕线机的一对线材供给管嘴N1,N2分别提供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并且将第1线材W1的一端W1a以及第2线材W2的一端W2a分别接线于端子电极13A,13B。
之后,一边以鼓型芯10的卷芯部11的中心轴Y0为中心使由转轴绕线机而被旋转自如地支撑的鼓型芯10旋转一边从一对线材供给管嘴N1,N2分别重复吐出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进一步通过配合于鼓型芯10的旋转在从卷芯部11的一端11a朝着另一端11b的方向上使第1以及第2线材供给管嘴N1,N2的位置移动,从而将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卷绕于卷芯部11。
如图3(b)以及(c)所示,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的第1匝被卷绕于靠近卷芯部11的一端11a。如果从图3(a)的状态使鼓型芯10沿箭头K方向(逆时针旋转)旋转180度的话则如图3(b)所示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的大约半匝按该顺序被并排地卷绕于卷芯部11的表面,如果进一步使鼓型芯10旋转180的话则如图3(c)所示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的剩余的大约半匝按该顺序被并排地卷绕于卷芯部11的表面。
此时,如图3(c)和图5(a)以及图5(b)所示,提供第1线材W1的第1线材供给管嘴N1的位置因为被配置于比提供第2线材W2的第2线材供给管嘴N2的位置更先行位置,所以能够在同一匝的范围内使第1线材W1的卷绕比第2线材W2的卷绕更先行。还有,所谓线材供给管嘴的先行位置,是指能够使线材先行卷绕的位置,在与中心轴Y0相垂直的X方向上,是指线材的卷绕方向的前方。
接着,如图3(d)和图6(a)以及图6(b)所示,在卷绕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的第2匝之前,相互更换第1线材供给管嘴N1的位置和第2线材供给管嘴N2的位置。即,使第2线材供给管嘴N2的位置移动到比第1线材供给管嘴N1位置更先行位置。
之后,如果使鼓型芯10旋转90度的话则如图6(c)所示第2线材W2的第2匝一边接触于第2线材W2的第1匝一边被卷绕。另外,第1线材W1的第2匝一边嵌到由第2线材W2的第2匝和第1匝形成的第1层绕组层WL1的山谷一边搭乘在第1层绕组层WL1上被卷绕。图6(c)中的P点表示第1线材W1的第2匝的搭乘位置。
如果进一步使鼓型芯10旋转的话则如图4(a)所示第2线材W2的第2匝一边接触于第2线材W2的第1匝一边被卷绕而成为第1层绕组层WL1的一部分。另外,第1线材W1的第2匝一边嵌到由第2线材W2的第2匝和第1匝形成的第1层绕组层WL1的山谷一边重叠地被卷绕于第1层绕组层WL1而成为第2层绕组层WL2的一部分。
接着,如图4(b)所示卷绕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的第3~第8匝。第3~第8匝可以就这样维持在第2匝设定的第1以及第2线材供给管嘴N1,N2的位置关系并使它们向Y轴方向的正侧移动来进行卷绕。
接着,如图4(c)所示在卷绕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的第9匝(最终匝)之前将第1线材供给管嘴N1与第2线材供给管嘴N2的位置关系复原。即,使第1线材供给管嘴N1的X方向的位置向卷绕方向的前方移动,另外,使第2线材供给管嘴N2的X方向的位置向卷绕方向的后方移动。通过这样操作从而如图所示第1线材供给管嘴N1的位置被配置于再次比第2线材供给管嘴N2的位置更先行位置。之后,通过使鼓型芯10旋转360度从而卷绕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的第9匝。
最后,如图4(d)所示分别将第1线材W1的另一端W1b以及第2线材W2的另一端W2b接线于端子电极13D,13C。通过以上所述操作从而完成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的绕组工序。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的制造方法由于将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的第1匝按该顺序并排地卷绕于卷芯部11的表面而形成第1层绕组层,以将第2线材W2的第2匝先于第1线材W1的第2匝与第2线材W2的第1匝相接触的方式进行卷绕而进一步形成第1层绕组层,接着,将第1线材W1的第2匝重叠地卷绕于由第2线材W2的第2匝和第1匝形成的第1层绕组层的山谷并形成于第2层绕组层,第3匝以后也是第2线材W2形成于第1层并且第1线材W1形成于第2层,所以使用转轴绕线机能够几乎同时地卷绕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并且能够高效率地制造没有卷绕坍塌或卷乱的高质量而且高性能的线圈部件1。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只要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各种各样的变更都是可以的,这些变更当然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仅使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的第1匝为单层卷绕,使除去最终匝的第2匝以后为2层卷绕,但是,例如也可以在单层卷绕第1匝以及第2匝之后,使除去最终匝的第3匝以后为2层卷绕。即,可以是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的至少第n匝(n为1以上的整数)为单层卷绕并且第n+1匝以后为2层卷绕。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直到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的第8匝为止为2层卷绕,仅使最终匝即第9匝为单层卷绕,但是,例如也可以使直到第7匝为止为2层卷绕并且使第8匝以及第9匝为单层卷绕。即,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的至少最终匝可以是单层卷绕。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一对线圈的第1线材W1以及第2线材W2被卷绕于鼓型芯10,但是,在本发明中并不必须使用鼓型芯10,也可以单纯地被卷绕于卷芯部。另外,使用3面电极结构的端子电极,但是,端子电极的结构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再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线材的端部被接线于端子电极13A~13D的上表面电极部E1,但是,也可以接线于底面电极部E3,也可以接线于侧面电极部E2。再有,构成线圈部件的芯也可以是组合了鼓型芯10和板状芯的芯。

Claims (13)

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备:
卷芯部;以及
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第1线材以及第2线材,
所述第1线材的第n匝以及所述第2线材的第n匝从所述卷芯部的一端朝向另一端以所述第1线材的所述第n匝以及所述第2线材的所述第n匝的顺序被并排地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表面而构成第1层绕组层,
所述第2线材的至少除去最终匝的第n+1匝以后的各匝与该第2线材的前匝相并排地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表面,与所述第1线材的第n匝以及第2线材的第n匝一起构成所述第1层绕组层,
所述第1线材的至少除去最终匝的第n+1匝以后的各匝一边重叠于由所述第2线材的同一匝和前匝形成的所述第1层绕组层的山谷一边被卷绕,从而构成第2层绕组层,
所述第1线材的各匝邻接于所述第2线材的同一匝,
所述第1以及第2线材的至少最终匝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一端朝着所述另一端以所述第1线材的所述最终匝以及所述第2线材的所述最终匝的顺序被并排地单层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表面而构成所述第1层绕组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包含所述卷芯部、以及分别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一端以及另一端的第1以及第2凸缘部的鼓型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以及
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
所述第1线材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1端子电极,
所述第2线材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2端子电极,
所述第1线材的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3端子电极,
所述第2线材的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4端子电极。
4.一种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是将第1线材以及第2线材卷绕于卷芯部而成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将所述第1线材的第n匝以及所述第2线材的第n匝从所述卷芯部的一端朝向另一端以所述第1线材的所述第n匝以及所述第2线材的所述第n匝的顺序并排地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表面而形成第1层绕组层,
将所述第2线材的至少除去最终匝的第n+1匝以后的各匝与该第2线材的前匝相并排地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表面,与所述第1线材的第n匝以及所述第2线材的第n匝一起形成所述第1层绕组层,
将所述第1线材的至少除去最终匝的第n+1匝以后的各匝一边重叠于由所述第2线材的同一匝和前匝形成的所述第1层绕组层的山谷一边进行卷绕,从而形成第2层绕组层,
将所述第1以及第2线材的至少最终匝从所述一端朝向所述另一端以所述第1线材的所述最终匝以及所述第2线材的所述最终匝的顺序并排地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表面而形成所述第1层绕组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n=1。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部件具有包含所述卷芯部、以及分别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一端以及另一端的第1以及第2凸缘部的鼓型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部件还具备第1~第4端子电极,所述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所述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第1线材的第1匝以及所述第2线材的第1匝按该顺序并排地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表面而形成第1层绕组层之前,将所述第1线材的一端以及所述第2线材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第1线材的最终匝以及所述第2线材的最终匝按该顺序并排地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表面而形成第1层绕组层之后,将所述第1线材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2线材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转轴绕线机来卷绕所述第1线材以及第2线材。
1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备:
鼓型芯,具有具备第1以及第2端部的卷芯部、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第1端部的第1凸缘部、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第2端部的第2凸缘部、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以及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第3以及第4端子电极;
第1导线,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1端子电极,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3端子电极;
第2导线,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2端子电极,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第4端子电极,
所述第1导线的第n匝、所述第2导线的第n匝、所述第2导线的第n+1匝以及所述第2导线的第n+2匝从所述第1凸缘部朝着所述第2凸缘部按该顺序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而构成第1层卷绕层的一部分,
所述第1导线的第n+1匝沿着由所述第2导线的所述第n匝以及所述第n+1匝形成的山谷被卷绕,
所述第1导线的第n+2匝沿着由所述第2导线的所述第n+1匝以及所述第n+2匝形成的山谷被卷绕,
所述第2导线的第m匝、所述第2导线的第m+1匝、所述第1导线的第m+2匝以及所述第2导线的第m+2匝从所述第1凸缘部朝着所述第2凸缘部按该顺序等间隔地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而构成所述第1层卷绕层的其他的一部分,
所述第1导线的第m+1匝沿着由所述第2导线的所述第m匝以及所述第m+1匝形成的山谷被卷绕,
所述第1导线的第n+1匝、所述第1导线的第n+2匝以及所述第1导线的第m+1匝构成形成于所述第1层卷绕层之上的第2层卷绕层的一部分,
所述第m+2匝从所述第2凸缘部开始数为最初匝。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n匝从所述第1凸缘部开始数为最初匝。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导线的所述第n+1匝~所述第m+1匝被设置于所述第2导线上。
CN201510347315.8A 2014-06-19 2015-06-19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53216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26538 2014-06-19
JP2014126538A JP6578630B2 (ja) 2014-06-19 2014-06-19 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21688A CN105321688A (zh) 2016-02-10
CN105321688B true CN105321688B (zh) 2018-07-17

Family

ID=54870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47315.8A Active CN105321688B (zh) 2014-06-19 2015-06-19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371766A1 (zh)
JP (1) JP6578630B2 (zh)
CN (1) CN1053216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68821B1 (ko) * 2012-12-19 2014-12-03 티디케이가부시기가이샤 커먼 모드 필터
JP6746354B2 (ja) * 2016-04-06 2020-08-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CN106229107B (zh) * 2016-08-31 2019-01-08 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绕线型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18107306A (ja) * 2016-12-27 2018-07-05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JP6794844B2 (ja) * 2017-01-23 2020-12-02 Tdk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JP6955367B2 (ja) * 2017-04-28 2021-10-27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巻線型のコイル部品及び巻線型の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JP6875198B2 (ja) 2017-05-31 2021-05-1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ンダクタ
JP6879073B2 (ja) * 2017-06-23 2021-06-02 Tdk株式会社 パルストランス
JP7040020B2 (ja) * 2018-01-05 2022-03-23 Tdk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JP7010159B2 (ja) * 2018-07-02 2022-01-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JP6958520B2 (ja) * 2018-09-11 2021-11-0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JP7218589B2 (ja) * 2019-01-28 2023-02-07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JP6965900B2 (ja) * 2019-01-28 2021-11-1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JP7218588B2 (ja) * 2019-01-28 2023-02-07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CN109754988B (zh) * 2019-02-27 2020-06-23 深圳顺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7098A (zh) * 2004-05-13 2005-11-16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06261572A (ja) * 2005-03-18 2006-09-28 Tdk Corp コイル部品及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11253888A (ja) * 2010-06-01 2011-12-15 Tdk Corp コイル部品及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48115B2 (ja) * 2003-12-02 2008-09-1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巻線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コイル部品
JP4737268B2 (ja) * 2008-10-31 2011-07-27 Tdk株式会社 表面実装型パルストランス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5821821B2 (ja) * 2012-10-05 2015-11-24 Tdk株式会社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KR101468821B1 (ko) * 2012-12-19 2014-12-03 티디케이가부시기가이샤 커먼 모드 필터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7098A (zh) * 2004-05-13 2005-11-16 Tdk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06261572A (ja) * 2005-03-18 2006-09-28 Tdk Corp コイル部品及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11253888A (ja) * 2010-06-01 2011-12-15 Tdk Corp コイル部品及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04984A (ja) 2016-01-12
JP6578630B2 (ja) 2019-09-25
CN105321688A (zh) 2016-02-10
US20150371766A1 (en) 2015-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21688B (zh)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6226066B2 (ja)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275041A (zh) 线圈部件
CN101346782B (zh) 卷绕方法和线圈单元
JP5534442B2 (ja) コイル
JP2016525860A5 (zh)
WO2009023061A3 (en) Dielectrics using substantially longitudinally oriented insulated conductive wires
JP2005311074A (ja) 巻線型コイル及び巻線型コイル製造方法
CN104517711B (zh) 线圈部件
JP4148115B2 (ja) コイル巻線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コイル部品
TWM428475U (en) Biaxial core and transformer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the same
CN102340189A (zh) 定子、旋转电机及绕线方法
JP2008166569A (ja) 超電導コイル、該超電導コイ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超電導コイルを備えた超電導機器
JP2011517077A5 (zh)
CN103474216A (zh) 一种变压器线圈绝缘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9256875A (zh) 定子用分割铁芯的制造方法
JP6465635B2 (ja) コイル巻線装置及び多層パンケーキコイルの巻線方法
RU2013134901A (ru) Катушка индуктивности
CN203151782U (zh) 一种多层螺旋线圈盘
JP2021054555A (ja) 線状材の巻き取り方法及び整列巻きコイル
CN206451559U (zh) 一种通信用线圈
JP2009148084A (ja) 電機子
CN106605280B (zh) 磁芯、电感部件以及用于制造磁芯的方法
JP2014165991A5 (zh)
CN104272407A (zh) 具有高填充系数的在电换能器中生成磁场的扁平铜绕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