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63826A - 固液分离装置及固液分离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固液分离装置及固液分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63826A
CN105163826A CN201480021184.8A CN201480021184A CN105163826A CN 105163826 A CN105163826 A CN 105163826A CN 201480021184 A CN201480021184 A CN 201480021184A CN 105163826 A CN105163826 A CN 1051638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cculate
solid
district
region
inner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11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63826B (zh
Inventor
小滨文夫
安部俊彦
岛仓大辅
池田孝
出纳正彬
三井昌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MS ENVIROTECH CO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Envirotech Inc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Environ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MS ENVIROTECH CO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Envirotech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MS ENVIROTECH CO,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Envirotech Inc filed Critical EMS ENVIROTECH CO
Publication of CN105163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38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638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38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02Settling tanks with single outlets for the separated liquid
    • B01D21/08Settling tanks with single outlets for the separated liquid provided with flocculating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24Feed or discharge mechanisms for settling tanks
    • B01D21/2405Feed mechanisms for settling tank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液分离装置,其具有:被处理水导入部,用于导入被处理水;及絮凝物成长区,捕捉从被处理水导入部导入的被处理水中的固体并且通过被处理水使絮凝物成长,其中,所述固液分离装置具有:下降流区,使在絮凝物成长区成长的絮凝物从絮凝物成长区单向下降;分离区,从通过絮凝物成长区之后的被处理水中分离出从下降流区下降而来的絮凝物;及上升流区,使在分离区中分离出絮凝物的被处理水上升。

Description

固液分离装置及固液分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液分离装置及固液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固液分离装置已知有以下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该固液分离装置呈在有底圆筒状的外筒水槽的内部容纳有底圆筒状的内筒水槽并且外筒水槽的底部与内筒水槽的底部间隔开的双层水槽结构。而且,该固液分离装置中,通过将供给有絮凝剂的原水导入于内筒水槽内的下部,从而在内筒水槽内形成絮凝物成长区,在外筒水槽与内筒水槽之间形成的圆筒状的絮凝物沉降区中沉降分离从内筒水槽内溢出的絮凝物,并且排出沉降于外筒水槽的底部的浓缩絮凝物,另一方面,从外筒水槽的上部排出从絮凝物分离而上升的处理水。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74199号公报(图3)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其中,在上述固液分离装置中,从处理水的清澈度越高越好的观点出发,希望进一步提高处理水的清澈度。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处理水更加清澈的固液分离装置及固液分离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液分离装置具有:被处理水导入部,用于导入被处理水;及絮凝物成长区,捕捉从被处理水导入部导入的被处理水中的固体并且通过被处理水使絮凝物成长,其中,所述固液分离装置具有:下降流区,使在絮凝物成长区成长的絮凝物从絮凝物成长区单向下降;分离区,从通过絮凝物成长区之后的被处理水中分离出从下降流区下降而来的絮凝物;及上升流区,使在分离区中分离出絮凝物的被处理水上升。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液分离装置,在絮凝物成长区成长的絮凝物从絮凝物成长区顺畅地在下降流区中下降,并顺畅地搬运至分离区而从被处理水中分离。在分离区中分离出絮凝物的被处理水在上升流区中顺畅地上升。如此,形成基于下降流区、分离区及上升流区的被处理水的流动,因此能够抑制出现絮凝物的沉降因上升流而受阻或絮凝物随着上升流而上升的现象。由此,能够降低处理水的SS浓度,能够使处理水更加清澈。
在固液分离装置中,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上升流区与下降流区形成于不同位置,且上升流区的下端侧区域与下降流区的下端侧区域经由分离区彼此连通。通过这种结构形成如下流动,即被处理水在下降流区中下降,从该下降流区的下端侧区域流向分离区,通过分离区后从下端侧区域流向上升流区,从而在该上升流区中上升。由于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上升流区与下降流区形成于不同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出现絮凝物的沉降因上升流而受阻或絮凝物随着上升流而上升的现象。
固液分离装置呈由第1底部与第2底部构成的双层底结构,且分离区位于第1底部与第2底部之间。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将第1底部与第2底部之间的足够的空间作为分离区。
在固液分离装置中,下降流区与上升流区处于彼此分离的状态。通过这种结构,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出现絮凝物的沉降因上升流而受阻或絮凝物随着上升流而上升的现象。
在固液分离装置中,下降流区与上升流区被隔开。通过这种结构,采用仅设置间隔的简单的结构即可使下降流区与上升流区分离。
在固液分离装置中,下降流区与上升流区彼此分开。通过这种结构,能够确保下降流区与上升流区之间的距离从而确保足够的分离区中的横流沉淀距离。
在固液分离装置中,在具备第1底部的有底筒状的外筒水槽内部容纳有具备第2底部的有底筒状的内筒水槽,并具备外筒水槽与内筒水槽之间的环状的中间区域,通过设置从内筒水槽的上端设置至下端且沿着周向将环状的中间区域分割为多个区域的多个隔板来隔开下降流区与上升流区。通过这种结构,在内筒水槽内形成使絮凝物通过原水的上升流而成长的絮凝物成长区,在絮凝物成长区成长的絮凝物从内筒水槽上端向下降流区溢出,并随着下降流在该下降流区中顺畅地沉降,并顺畅地搬运至外筒水槽内的第2底部而堆积,并且伴随该絮凝物搬运过来的被处理水在外筒水槽内的第2底部从絮凝物中分离,随着上升流在通过隔板与下降流区隔开的上升流区中顺畅地上升而搬运至上方。如此,使絮凝物通过下降流沉降而搬运至外筒水槽内的第2底部的下降流区与使从絮凝物分离的被处理水通过上升流从外筒水槽内的第2底部上升而搬运至上方的上升流区被隔板隔开从而形成单向的流动。由此,能够抑制出现絮凝物的沉降因上升流而受阻或絮凝物随着上升流而上升的现象。由此,能够降低处理水的SS浓度,并能够使处理水更加清澈。
在固液分离装置中,将与被隔板隔开的下降流区相对应的内筒水槽上端设定为低于与下降流区相邻的区域的内筒水槽上端。通过这种结构,能够使絮凝物容易从与下降流区相对应的内筒水槽上端溢出。
在固液分离装置中,与被隔板隔开的下降流区相对应的内筒水槽下端及隔板的下端比上升流区的内筒水槽下端更向下方延伸。通过这种结构,由于与下降流区相对应的内筒水槽下端及隔板的下端比上升流区的内筒水槽下端更向下方延伸,因此能够抑制在下降流区中沉降的絮凝物被在上升流区中上升的被处理水卷扬的现象出现,并能够使处理水更加清澈。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液分离方法为通过使被处理水通过絮凝物成长区从而进行固液分离的固液分离方法,其中,所述固液分离方法包括:下降工序,使在絮凝物成长区中成长的絮凝物单向下降;分离工序,使在下降工序中下降的絮凝物与通过絮凝物成长区之后的被处理水分离;及上升工序,使在分离工序中分离出絮凝物的被处理水上升。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液分离方法,能够得到与上述固液分离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处理水更加清澈的固液分离装置及固液分离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液分离装置(絮凝沉淀装置)的概略剖视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固液分离装置(絮凝沉淀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1及图2中的内筒水槽及隔板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液分离装置(絮凝沉淀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图4中的内筒水槽及隔板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液分离装置(絮凝沉淀装置)的内筒水槽及隔板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液分离装置(絮凝沉淀装置)的内筒水槽及隔板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液分离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9是沿着图8所示的IX-IX线的概略剖视图。
图10是沿着图8所示的X-X线的概略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液分离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12是沿着图11所示的XII-XII线的概略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液分离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14是沿着图13所示的XIV-XIV线的概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固液分离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至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固液分离装置举例说明絮凝沉淀装置。但是,固液分离装置并不限定于絮凝沉淀装置。即,只要具有用于导入被处理水的被处理水导入部及捕捉从被处理水导入部导入的被处理水中的固体并且通过被处理水使絮凝物成长的絮凝物成长区,固液分离装置的结构并无特别限定。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絮凝沉淀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图1所示的絮凝沉淀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图1及图2中的内筒水槽及隔板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絮凝沉淀装置(固液分离装置)100具备:有底圆筒状的外筒水槽1、直径小于该外筒水槽1且高度也小于该外筒水槽并且以同轴方式容纳于该外筒水槽1的内部的有底圆筒状的内筒水槽2。在该絮凝沉淀装置100中,内筒水槽2的底部(第2底部)相对于外筒水槽1的底部(第1底部)向上方间隔开规定距离,从而呈双层水槽结构。另外,在此将外筒水槽1和内筒水槽2设为圆筒状,但也可设为方筒状。
用于将原水(被处理水)导入槽内的导入管(被处理水导入部)4插通外筒水槽1下部的槽周壁,并插通内筒水槽2的下部的槽周壁而进入到该内筒水槽2内。在此,原水例如为在有机性废水中混合例如PAC(聚氯化铝)等无机絮凝剂的溶液。并且,在导入管4连接有用于供给例如阴离子系聚合物等高分子絮凝剂的絮凝剂供给管路L1。
在此,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3所示,设置有沿着周向将形成于外筒水槽1与内筒水槽2之间的环状(圆筒状)的中间区域R分割为多个区域的多个隔板3。在此,隔板3为2个,中间区域R被该隔板3分割为2个区域,即一个区域R1(下降流区)及另一个区域(相邻区域、上升流区)R2。这些隔板3、3的外侧端部与外筒水槽1的内周面连结,其内侧端部与内筒水槽2的外周面连结,由此将内筒水槽2连结于外筒水槽1。隔板3从内筒水槽2的上端设置至下端,与被该隔板3隔开的一个区域R1相对应的内筒水槽上端U1设定为低于相邻区域R2的内筒水槽上端U2,在此,设定为低1~100cm左右。
根据上述结构的絮凝沉淀装置100,包含絮凝剂的原水从内筒水槽2内的导入管4向内筒水槽2内的下部均匀喷出,并通过该喷出的水流的搅拌力、剪切力等得以混合而逐渐形成絮凝物。在内筒水槽2内形成的絮凝物从底部开始逐渐堆积,并且通过继续供给的原水而逐渐形成絮凝物区的流动层。包含絮凝剂的原水在该絮凝物区中上升的期间,所生成的小的絮凝物会被之前生成的絮凝物捕捉,由此,在内筒水槽2内形成使絮凝物继续成长的絮凝物成长区RX,与此同时,原水犹如被絮凝物成长区RX过滤一样逐渐变得清澈。通过了絮凝物成长区RX的净化水在外筒水槽1内上升。
另外,可在内筒水槽2内的底部配置日本特开2010-274199号公报等中记载的分散管(又称作分配器),并使该分散管旋转的同时使原水从该分散管流出,由此将原水均匀分配于内筒水槽2内并使其均匀上升,从而形成絮凝物成长区RX。
另一方面,在絮凝物成长区RX中成长的絮凝物会从较低的一方的内筒水槽上端U1向与此相对应的一个区域R1单方面地溢出,并将该一个区域R1作为絮凝物沉降区而随着下降流顺畅地沉降,并顺畅地搬运至外筒水槽1内的底部而堆积。伴随该絮凝物搬运至外筒水槽1内的底部的水在外筒水槽1内的底部从絮凝物中分离,并将与一个区域R1相邻的区域R2作为分离水上升区而随着上升流顺畅地上升,从而搬运至上方。如此,能够形成从较低的一方的内筒水槽上端U1经过一个区域R1、外筒水槽1内的底部、相邻区域R2的单向流动是因为包含絮凝物的水的表观比重比不包含絮凝物的水的表观比重更重。
而且,堆积于外筒水槽1内的底部的浓缩絮凝物从设置于外筒水槽1的底部中央的浓缩絮凝物排出部8向外部排出,并且在外筒水槽1中上升的净化水(上清水)则作为处理水而从设置于外筒水槽1的上部的处理水排出口9向后段排出。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区域R被隔板3沿着周向分割为使絮凝物通过下降流沉降从而搬运至外筒水槽1内的底部的一个区域R1及使从絮凝物中分离出的分离水通过上升流从外筒水槽1内的底部上升而搬运至上方的相邻区域R2,从而形成单向的流动,因此不会出现絮凝物的沉降因上升流而受阻或絮凝物随着上升流而上升的现象,由此,能够降低处理水的SS浓度,并能够使处理水更加清澈。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絮凝沉淀装置(固液分离装置)100具有:导入管(被处理水导入部)4,用于导入被处理水;及絮凝物成长区RX,捕捉从导入管4导入的被处理水中的固体并且通过被处理水使絮凝物成长。并且,絮凝沉淀装置100具有:一个区域R1,其为使在絮凝物成长区RX中成长的絮凝物从絮凝物成长区RX单向下降的下降流区;分离区,从通过絮凝物成长区RX之后的被处理水中分离出从下降流区下降而来的絮凝物;及相邻的区域R2,其为使在分离区中分离出絮凝物的被处理水上升的相邻的上升流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离区形成于内筒水槽2的底部与外部水槽1的底部之间的区域。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絮凝沉淀装置100,在絮凝物成长区RX中成长的絮凝物从絮凝物成长区RX顺畅地在下降流区中下降,并顺畅地搬运至分离区而从被处理水中分离。在分离区中分离出絮凝物的被处理水顺畅地在上升流区中上升。如此,形成基于下降流区、分离区及上升流区的被处理水的流动,因此能够抑制出现絮凝物的沉降因上升流而受阻或絮凝物随着上升流而上升的现象。由此,能够降低处理水的SS浓度,并能够使处理水更加清澈。
在絮凝沉淀装置100中,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图2所示的状态)上升流区与下降流区形成于不同位置,并且上升流区的下端侧区域与下降流区的下端侧区域经由分离区彼此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絮凝沉淀装置100的周向上的一部分区域(纸面右半侧区域)形成有下降流区,在其他区域(纸面左半侧区域)形成有上升流区。通过这种结构形成如下流动,即被处理水在下降流区中下降,并从该下降流区的下端侧区域流向分离区,通过分离区后从下端侧区域流向上升流区,从而在该上升流区中上升。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上升流区与下降流区形成于不同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出现絮凝物的沉降因上升流而受阻或絮凝物随着上升流而上升的现象。
絮凝沉淀装置100呈由第1底部及第2底部构成的双层底结构,分离区位于第1底部与第2底部之间。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将第1底部与第2底部之间的足够的空间作为分离区。
在絮凝沉淀装置100中,下降流区与上升流区处于彼此分离的状态。通过这种结构,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出现絮凝物的沉降因上升流而受阻或絮凝物随着上升流而上升的现象。
在絮凝沉淀装置100中,下降流区与上升流区被隔开。通过这种结构,采用仅设置间隔的简单的结构即可使下降流区与上升流区分离。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液分离方法为,使被处理水通过絮凝物成长区RX从而进行固液分离的固液分离方法。固液分离方法包括:下降工序,使在絮凝物成长区RX中成长的絮凝物单向下降;分离工序,使在下降工序中下降的絮凝物与通过絮凝物成长区之后的被处理水分离;及上升工序,使在分离工序中分离出絮凝物的被处理水上升。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液分离方法,能够得到与上述固液分离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絮凝沉淀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图4中的内筒水槽及隔板的立体图。
该第2实施方式的絮凝沉淀装置与第1实施方式的絮凝沉淀装置的不同点在于设置有4个隔板3并用这些隔板3对中间区域R进行4分割,而与被隔板3隔开的多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R1相对应的内筒水槽上端U1设定为低于与一个区域R1相邻的区域R2的内筒水槽上端U2的这一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由此,通过进行4分割的隔板3,较低的内筒水槽上端U1及高于该内筒水槽上端的相邻的内筒水槽上端U2以沿着周向交替排列的方式设置在隔板3、3彼此之间。
上述结构的第2实施方式也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絮凝沉淀装置的内筒水槽及隔板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絮凝沉淀装置的内筒水槽及隔板的立体图。
第3实施方式的絮凝沉淀装置与第1实施方式的絮凝沉淀装置的不同点及第4实施方式的絮凝沉淀装置与第2实施方式的絮凝沉淀装置的不同点在于与内筒水槽上端U1设定成较低的一个区域R1相对应的内筒水槽下端D1及隔板3的下端D3比相邻区域R2的内筒水槽下端D2更向下方延伸。另外,在此,与一个区域R1相对应的内筒水槽下端D1及隔板3的下端D3更向下方延伸1~100cm左右。
根据上述第3实施方式及第4实施方式,由于与一个区域R1相对应的内筒水槽下端D1及隔板3的下端D3比相邻区域R2的内筒水槽下端D2更向下方延伸,因此能够抑制在一个区域R1中沉降的絮凝物被在相邻区域R2中上升的分离水卷扬的现象出现,并能够使处理水更加清澈。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液分离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9是沿着图8所示的IX-IX线的概略剖视图。图10是沿着图8所示的X-X线的概略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液分离装置200具备外筒水槽201及内筒水槽202。在固液分离装置200中,内筒水槽202的内侧构成絮凝物成长区,在该絮凝物成长区捕捉从被处理水导入部14导入的被处理水中的固体并且通过被处理水使絮凝物成长。并且,固液分离装置200具有将被处理水导入内筒水槽202的被处理水导入部14。并且,在外筒水槽201的上部设置有用于排出在外筒水槽201内上升的净化水(上清水)的处理水排出口19。
外筒水槽201具有将图1等中所示的外筒水槽的与内筒水槽202的外周面相对应的部分(中间区域R)分割成多个流通部203的结构。流通部203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于内筒水槽202的外周面。流通部203以在内筒水槽202的周向上彼此隔着大致相同的间隔的方式设置于相互分开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4个流通部203,但是其数量并未特别限定。彼此对置的流通部203中的一个构成下降流区RD,另一个构成上升流区RU。并且,由于多个流通部203在周向上形成于互不相同的位置,因此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上升流区RU与下降流区RD形成于不同位置。通过这种结构,在固液分离装置200中,下降流区RD与上升流区RU彼此分离。另外,此处的“分离”表示形成有下降流区RD的区段与形成有上升流区RU的区段相互独立而使得被处理水等的流动互不干涉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各流通部203在周向上彼此分开,因此下降流区RD与上升流区RU彼此分开而处于彼此分离的状态。另外,“下降流区RD与上升流区RU彼此分开”的状态为如下状态,即在一个区段中形成下降流区RD,而在设置于与该一个区段隔着空间等而分开的位置的其他区段中形成上升流区RU。“下降流区RD与上升流区RU彼此分开”的状态为下降流区RD与上升流区RU分离的状态中的一种方式。
固液分离装置200呈由外筒水槽201的底部(第1底部)201a与内筒水槽202的底部(第2底部)202a构成的双层底结构,分离区RS位于底部201a与底部202a之间。各个上升流区RU的下端侧区域与下降流区RD的下端侧区域经由分离区RS彼此连通。在分离区RS中从被处理水中分离的絮凝物从絮凝物排出部18向外部排出。
另外,内筒水槽202的结构并未特别限定,可适用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所示的任意的内筒水槽。即,如图9所示,可将与下降流区RD相对应的内筒水槽上端U1设定为低于与上升流区RU相对应的内筒水槽上端U2。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固液分离装置200,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絮凝沉淀装置100相同的作用效果。尤其,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液分离装置200中,下降流区RD与上升流区RU彼此分开。通过这种结构,能够确保下降流区RD与上升流区RU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确保足够的分离区RS中的横流沉淀距离。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液分离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12是沿着图11所示的XII-XII线的概略剖视图。但是,XII-XII线是在固液分离装置300的中心轴弯曲的线。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液分离装置300具有隔开下降流区RD与上升流区RU从而使下降流区RD与上升流区RU彼此分离的结构。另外,“隔开下降流区RD与上升流区RU”的状态为如下状态,即连续空间的一部分被隔板等壁状部件隔开从而分割为多个区段,并在一个区段中形成下降流区RD,在与该一个区段相邻的另一个区段中形成上升流区RU。“隔开下降流区RD与上升流区RU”的状态为下降流区RD与上升流区RU分离的状态中的一种方式。具体而言,在固液分离装置300中,在具备底部(第1底部)301a的有底筒状的外筒水槽301的内部容纳有具备底部(第2底部)302a的有底筒状的内筒水槽302。固液分离装置300呈由底部301a与底部302a构成的双层底结构,分离区RS位于底部301a与底部302a之间。固液分离装置300具备外筒水槽301与内筒水槽302之间的环状的中间区域。
在固液分离装置300中,通过设置从内筒水槽302的上端设置至下端且沿着周向将环状的中间区域分割为多个区域的多个隔板303,隔开下降流区RD与上升流区RU。下降流区RD及上升流区RU形成于通过隔板303划分的各区段,并且在周向上交替排列。另外,通过隔板303隔开的区段的数量并未特别限定。并且,由于通过隔板303隔开的多个区段在周向上形成于互不相同的位置,因此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上升流区RU与下降流区RD形成于不同位置。通过这种结构,在固液分离装置300中,下降流区RD与上升流区RU处于彼此分离的状态。在固液分离装置300中,各个上升流区RU的下端侧区域与下降流区RD的下端侧区域经由分离区RS彼此连通。其他结构则与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液分离装置200的结构相同。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液分离装置300,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絮凝沉淀装置100及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液分离装置200相同的作用效果。尤其,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液分离装置300中,通过隔板303隔开下降流区RD与上升流区RU。通过这种结构,采用仅设置间隔的简单的结构即可使下降流区与上升流区分离。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液分离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14是沿着图13所示的XIV-XIV线的概略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液分离装置400与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液分离装置300的不同点主要在于下降流区RD与上升流区RU未被分离。具体而言,在固液分离装置400中,在具备底部(第1底部)401a的有底筒状的外筒水槽401的内部容纳有具备底部(第2底部)402a的有底筒状的内筒水槽402。固液分离装置400具备外筒水槽401与内筒水槽402之间的环状的中间区域。
在构成为相同区段的中间区域中,一部分作为下降流区RD发挥功能,而其他部分作为上升流区RU发挥功能。例如,如图13所示,中间区域中的纸面右侧区域构成下降流区RD,纸面左侧区域构成上升流区RU。固液分离装置400具备水流形成机构,该水流形成机构形成使相同区段的一部分成为下降流区RD而使其他部分成为上升流区RU的水流。如此使相同区段的一部分成为下降流区RD而使其他部分成为上升流区RU的水流形成机构的结构并未特别限定。例如,作为内筒水槽202也可适用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所示的内筒水槽。即,可将与下降流区RD相对应的内筒水槽上端U1设定为低于与上升流区RU相对应的内筒水槽上端U2,从而构成水流形成机构。或者,作为水流形成机构,也可采用对被处理水的流动进行调整的结构(此时,如图14所示,可将内筒水槽上端U1与内筒水槽上端U2的高度设为相同)。例如,为了形成下降流区RD及上升流区RU而对被处理水的导入位置或角度等进行了调整的被处理水导入部14也可作为水流形成机构。或者,也可在内筒水槽402内设置对被处理水的流动进行调整的机构来构成水流形成机构。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液分离装置400中,下降流区RD与上升流区RU未被分离。在固液分离装置400中,各个上升流区RU的下端侧区域与下降流区RD的下端侧区域经由分离区RS彼此连通。其他结构与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液分离装置200的结构相同。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液分离装置400,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的絮凝沉淀装置100相同的作用效果。尤其,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液分离装置400中,由于下降流区RD与上升流区RU未被分离,因此能够使结构简单化。
以上,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方式通过絮凝剂供给管路L1向原水中供给絮凝剂,但是也可将该絮凝剂直接供给至内筒水槽2内。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中间区域R进行了2分割、4分割,但是并不限定于这些分割,只要是多个分割均可。但是,实质上需为偶数分割。并且,中间区域R的分割并不限定于均匀分割。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由第1底部与第2底部构成的双层底结构且分离区位于第1底部与第2底部之间的固液分离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采用具有单层底结构的固液分离装置来替代双层底结构。例如,固液分离装置可具备:水槽,其内部构成絮凝物成长区;及流通部,设置于水槽的外周面。流通部在水槽的径向上被隔板隔开。流通部中的靠近水槽的外周面的区段构成下降流区,远离水槽的外周面的区段构成上升流区。并且,隔板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隔板的下端部相对于流通部的底部向上方间隔开。由此,从水槽的上端溢出而在下降流区中下降的被处理水通过隔板的下端部与底部之间的区域流向上升流区并且上升。因此,隔板的下端部与底部之间的区域构成分离区。在这种固液分离装置中,由于上升流区与下降流区在水槽的径向上排列配置,因此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上升流区与下降流区形成于不同位置。并且,上升流区的下端侧区域与下降流区的下端侧区域经由分离区彼此连通。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固液分离装置为如下絮凝沉淀装置,即呈在有底筒状的外筒水槽的内部容纳有底筒状的内筒水槽且外筒水槽的底部与内筒水槽的底部彼此分开的双层水槽结构,并且将原水及絮凝剂导入于内筒水槽内的下部,使来自内筒水槽内的絮凝物在形成于外筒水槽与内筒水槽之间的环状的中间区域沉降,并从外筒水槽的底部排出浓缩絮凝物,另一方面,从外筒水槽排出从絮凝物中分离出的处理水,所述固液分离装置具备从内筒水槽的上端设置至下端并沿着周向将环状的中间区域分割为多个区域的隔板,将与被隔板隔开的多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相对应的内筒水槽上端设定为低于与一个区域相邻的区域的内筒水槽上端。
根据上述固液分离装置,在内筒水槽内形成有使絮凝物通过原水的上升流而成长的絮凝物成长区,在絮凝物成长区成长的絮凝物从较低一方的内筒水槽上端向与此相对应的一个区域单方面地溢出,并将该一个区域作为絮凝物沉降区而随着下降流顺畅地沉降,并且顺畅地搬运至外筒水槽内的底部而堆积,伴随该絮凝物搬运过来的水在外筒水槽内的底部从絮凝物中分离,并将通过隔板与一个区域隔开的相邻的区域作为分离水上升区并随着上升流顺畅地上升从而搬运至上方。如此,使絮凝物通过下降流沉降并搬运至外筒水槽内的底部的一个区域与使从絮凝物中分离出的分离水通过上升流从外筒水槽内的底部上升而搬运至上方的相邻区域被隔板隔开从而形成单向的流动,因此不会出现絮凝物的沉降因上升流受阻或絮凝物随着上升流上升的现象,由此能够降低处理水的SS浓度,并能够使处理水更加清澈。
在此,优选采用与一个区域相对应的内筒水槽下端及隔板的下端比相邻区域的内筒水槽下端更向下方延伸的结构。采用这种结构,由于与一个区域相对应的内筒水槽下端及隔板的下端比相邻区域的内筒水槽下端更向下方延伸,因此能够抑制在一个区域中沉降的絮凝物被在相邻区域中上升的分离水卷扬的现象出现,从而使处理水更加清澈。
实施例1
以下,对本发明人等为了确认上述效果而实施的实施例1及比较例1进行说明。作为验证测试机,使用了在直径为30cm且高度为160cm的外筒水槽内设置直径为25cm且高度为80cm的内筒水槽的固液分离装置。测试条件如下:作为原水使用将100mg/l的高岭土+50mg/l的PAC(聚氯化铝)混合调整后的溶液(原水SS:107.5mg/l),作为絮凝剂添加了1.5mg/l的阴离子系聚合物。原水的流速为640l/h。
(实施例1)
絮凝沉淀装置采用通过4片隔板均匀地将外筒水槽和内筒水槽之间的中间区域进行4分割的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絮凝沉淀装置,并测定处理水的SS浓度。
(比较例1)
絮凝沉淀装置采用未通过隔板分割中间区域的与以往相同的絮凝沉淀装置,并测定处理水的SS浓度。
实施例1的处理水的SS浓度为1mg/l,比较例1的处理水的SS浓度为8mg/l,能够确认在实施例1中处理水的SS浓度降低从而获得清澈的处理水。另外,由于在实施例1中能够取得比通常的高速絮凝沉淀装置的表面负荷率(1~3m/h)高10倍左右的负荷率(13m/h),因此能够将絮凝沉淀装置所需面积设为以往的1/10左右。
符号说明
1、201、301、401-外筒水槽,2、202、302、402-内筒水槽,3、303-隔板,14-被处理水导入部,100-絮凝沉淀装置,200、300、400-固液分离装置,D1-与一个区域相对应的内筒水槽下端,D2-相邻区域的内筒水槽下端,D3-隔板的下端,R-中间区域,R1-一个区域(絮凝物沉降区、下降流区),R2-相邻区域(分离水上升区、上升流区),RD-下降流区,RU-上升流区,RX-絮凝物成长区,RS-分离区,U1-与一个区域相对应的内筒水槽上端,U2-相邻区域的内筒水槽上端。

Claims (10)

1.一种固液分离装置,其具有:被处理水导入部,用于导入被处理水;及絮凝物成长区,捕捉从所述被处理水导入部导入的所述被处理水中的固体并且通过所述被处理水使絮凝物成长,其中,所述固液分离装置具有:
下降流区,使在所述絮凝物成长区成长的所述絮凝物从所述絮凝物成长区单向下降;
分离区,从通过所述絮凝物成长区之后的所述被处理水中分离出从所述下降流区下降而来的所述絮凝物;及
上升流区,使在所述分离区中分离出所述絮凝物的所述被处理水上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其中,
从上下方向观察时所述上升流区与所述下降流区形成于不同位置,且所述上升流区的下端侧区域与所述下降流区的下端侧区域经由所述分离区彼此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其中,
呈由第1底部与第2底部构成的双层底结构,所述分离区位于所述第1底部与所述第2底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其中,
所述下降流区与所述上升流区处于彼此分离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其中,
所述下降流区与所述上升流区被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其中,
所述下降流区与所述上升流区彼此分开。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其中,
在具备所述第1底部的有底筒状的外筒水槽内部容纳有具备所述第2底部的有底筒状的内筒水槽,并具备所述外筒水槽与所述内筒水槽之间的环状的中间区域,
通过设置从所述内筒水槽的上端设置至下端且沿着周向将所述环状的中间区域分割为多个区域的多个隔板,隔开所述下降流区与所述上升流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其中,
将与被所述隔板隔开的所述下降流区相对应的内筒水槽上端设定为低于上升流区的内筒水槽上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固液分离装置,其中,
与被所述隔板隔开的所述下降流区相对应的内筒水槽下端及所述隔板的下端比所述上升流区的内筒水槽下端更向下方延伸。
10.一种固液分离方法,其通过使被处理水通过絮凝物成长区从而进行固液分离,其中,所述固液分离方法包括:
下降工序,使在所述絮凝物成长区成长的絮凝物单向下降;
分离工序,使在所述下降工序中下降的所述絮凝物与通过所述絮凝物成长区之后的所述被处理水分离;及
上升工序,使在所述分离工序中分离所述絮凝物的所述被处理水上升。
CN201480021184.8A 2013-04-16 2014-04-14 固液分离装置及固液分离方法 Active CN1051638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85647 2013-04-16
JP2013-085647 2013-04-16
PCT/JP2014/060608 WO2014171421A1 (ja) 2013-04-16 2014-04-14 固液分離装置及び固液分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63826A true CN105163826A (zh) 2015-12-16
CN105163826B CN105163826B (zh) 2017-04-05

Family

ID=51731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1184.8A Active CN105163826B (zh) 2013-04-16 2014-04-14 固液分离装置及固液分离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240168B2 (zh)
KR (1) KR101710821B1 (zh)
CN (1) CN105163826B (zh)
TW (1) TWI594792B (zh)
WO (1) WO201417142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183754A (ja) * 2017-04-27 2018-11-22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金属含有排水の処理方法および金属含有排水の処理システ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52184B2 (ja) * 2018-03-13 2022-04-12 住友重機械エンバイロメント株式会社 固液分離装置
JP7056824B2 (ja) * 2018-03-13 2022-04-19 住友重機械エンバイロメント株式会社 固液分離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031755A1 (de) * 1979-08-23 1981-03-12 Magyar ásványolaj es földgáz kisérleti intézet, Veszprém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kontinuierlichen chemischen behandlung von geloeste, emulgierte und/oder kolloidale stoffe enthaltenden fluessigkeiten und abtrennung dieser stoffe mit hilfe der schwerkraft.
DE3612313A1 (de) * 1986-04-11 1987-10-15 N A G Innovations Und Umweltt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trennung der feststoffe von der traegerfluessigkeit bei suspensionen
CN200974780Y (zh) * 2006-09-25 2007-11-14 同济大学 一种集射流流化、沉淀分离为一体的光催化水处理装置
JP2011125790A (ja) * 2009-12-17 2011-06-30 Chida Engineering:Kk 濁水処理装置および濁水処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7615Y2 (ja) * 1980-03-26 1983-04-09 荏原インフイルコ・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サ−ビス株式会社 懸濁液造粒分離濃縮装置
JPS58189008A (ja) * 1982-04-30 1983-11-04 Chiyoda Chem Eng & Constr Co Ltd 水除濁装置
JPH0672605U (ja) * 1993-03-29 1994-10-11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凝集沈殿装置
JP3284225B2 (ja) * 1997-12-12 2002-05-20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凝集沈殿装置
JP3856307B2 (ja) 2002-06-06 2006-12-13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凝集沈殿方法及び装置
JP5085609B2 (ja) * 2009-05-28 2012-11-28 住友重機械エンバイロメント株式会社 凝集沈殿装置
KR101087502B1 (ko) 2011-04-14 2011-11-28 주식회사 동아지질 일체형 수처리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031755A1 (de) * 1979-08-23 1981-03-12 Magyar ásványolaj es földgáz kisérleti intézet, Veszprém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kontinuierlichen chemischen behandlung von geloeste, emulgierte und/oder kolloidale stoffe enthaltenden fluessigkeiten und abtrennung dieser stoffe mit hilfe der schwerkraft.
DE3612313A1 (de) * 1986-04-11 1987-10-15 N A G Innovations Und Umweltt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trennung der feststoffe von der traegerfluessigkeit bei suspensionen
CN200974780Y (zh) * 2006-09-25 2007-11-14 同济大学 一种集射流流化、沉淀分离为一体的光催化水处理装置
JP2011125790A (ja) * 2009-12-17 2011-06-30 Chida Engineering:Kk 濁水処理装置および濁水処理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183754A (ja) * 2017-04-27 2018-11-22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金属含有排水の処理方法および金属含有排水の処理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94792B (zh) 2017-08-11
JP6240168B2 (ja) 2017-12-20
KR101710821B1 (ko) 2017-02-27
CN105163826B (zh) 2017-04-05
WO2014171421A1 (ja) 2014-10-23
JPWO2014171421A1 (ja) 2017-02-23
KR20150124972A (ko) 2015-11-06
TW201440863A (zh) 2014-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30385B1 (en) Sedimentation tank and water treatment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6320102B2 (ja) 凝集沈殿槽及び凝集沈殿システム
US20160326016A1 (en) Multibubble injection type dissolved air flotation water treatment apparatus
KR101986225B1 (ko) 폐수에서 용질들을 침전시키기 위한 반응기 및 이에 관련된 방법들
EP316091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using external selection
CN107915351B (zh) 一种组合式流化床自结晶处理高硬度废水的***
CN105163826A (zh) 固液分离装置及固液分离方法
CN112624388B (zh) 一种循环流化诱导结晶除硅除氟方法
MX2014014189A (es) Proceso de ablandamiento quimico de alta velocidad.
CN102583829A (zh) 多功能絮凝浮沉实验装置
CN106186300A (zh) 一种用于处理高悬浮固体物料的高负荷复合型厌氧反应器
US20180236381A1 (en) Ifs and grit box for water clarification systems
CN106242002B (zh) 一种改进型强化除磷装置及除磷工艺
CN201857296U (zh) 多级斜板水处理装置
CN202519095U (zh) 一种高效除磷降硬度中水处理装置
JP5771037B2 (ja) 汚水処理装置
JP7052184B2 (ja) 固液分離装置
KR101133316B1 (ko) 슬러지 순환식 튜브형 경사판 침전장치
CN205667730U (zh) 泥水分离管
CN101810946B (zh) 一种微细物料的絮凝、沉降方法
CN204841051U (zh) 一种一体化斜管沉淀池
CN203954752U (zh) 一种硬水软化沉淀装置
WO2014080079A1 (en) Water treat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1830576A (zh) 多级斜板水处理装置
CN207175556U (zh) 一种净水混合絮凝沉淀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