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33197B - 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33197B
CN105133197B CN201510289082.0A CN201510289082A CN105133197B CN 105133197 B CN105133197 B CN 105133197B CN 201510289082 A CN201510289082 A CN 201510289082A CN 105133197 B CN105133197 B CN 1051331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loth
conveying teeth
cloth conveying
work f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8908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33197A (zh
Inventor
加藤雅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133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31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331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31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纫机,其能够容易地变更送布齿自针板的开口部突出和没入的位置。CPU在显示部上显示前侧、中央侧、后侧,作为送布齿自送布齿孔突出和没入的前后位置的选项。使用者一边观察显示部一边操作操作部,选择送布齿的前后位置。CPU接受在操作部所输入的送布齿的前后位置,并获取与所接受的送布齿的前后位置相应的送布数据。CPU依据所获取的送布数据同步驱动主马达和送布马达。送布齿在所选择的前后位置往复摆动,并且CPU执行缝制动作。

Description

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
背景技术
公知有一种具有用于输送配置于针板上的布料的送布齿的缝纫机。例如日本特许公开2013年179980号公报所公开的缝纫机包括针板、送布齿、上下输送轴、主马达、水平输送轴和送布马达。针板具有能够供送布齿突出和没入的开口部。上下输送轴的一端部与送布齿相连结,另一端部与主马达相连结。水平输送轴的一端部与送布齿相连结,另一端部借助连杆机构与送布马达相连结。主马达使上下输送轴旋转,从而使送布齿在上下方向上往复移动。送布马达使水平输送轴正逆旋转,从而使送布齿在布料的输送方向上往复移动。上下输送轴和水平输送轴保持规定相位关系地旋转。因此,送布齿往复摆动。往复摆动的送布齿自开口部突出和没入而输送针板上的布料。根据在针板上输送的布料的厚度、种类、缝纫工序,有时要在输送方向上改变送布齿自开口部突出和没入的位置。在上述缝纫机中,无法容易地更改送布齿自开口部突出和没入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能够容易地改变送布齿自针板的开口部突出和没入的位置。
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包括:送布台,送布齿支承于该送布台;针板,其设有供上述送布齿突出和没入的开口部;上下动作机构,其使上述送布台上下运动;马达,其使驱动轴在一定范围内往复转动;动力转换机构,其将上述驱动轴的往复转动转换为上述送布台在水平方向上的往复移动;以及控制部,其与上述送布台在上述上下动作机构作用下进行的上下运动相应地控制上述马达的驱动,而使上述驱动轴转动;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受部,其接受第一输入部所输入的变更上述驱动轴的转动范围的变更内容;以及转动范围变更部,其根据上述第一接受部所接受的变更内容,在维持自上述开口部突出的上述送布齿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量不变的状态下变更上述驱动轴的转动范围;上述控制部以使上述驱动轴在上述转动范围变更部所变更的转动范围内转动的方式控制上述马达的驱动。操作者向第一输入部输入变更转动范围的指令。第一接受部接受输入到第一输入部的变更内容。转动范围变更部根据第一接受部所接受的变更内容执行变更。通过转动范围变更部变更驱动轴的转动范围,从而送布齿自针板的开口部突出和没入的位置改变。操作者无需手动调整动力转换机构,送布齿的突出和没入的位置会自动改变。因此,缝纫机能够容易地改变送布齿自针板的开口部突出和没入的位置。即使送布齿突出和没入的位置改变,布料的送布节距也不变。因此,缝纫机即使在送布齿的突出和没入的位置改变的情况下也能维持针迹长度恒定。
在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中可以是,上述动力转换机构包括:第一臂部,该第一臂部的一端部与上述驱动轴正交地连结于该驱动轴的顶端部;第二臂部,该第二臂部的一端部以该第二臂部能够摆动的方式同上述第一臂部的与上述第一臂部的一端部相反的另一端部相连结;以及第三臂部,该第三臂部的一端部以该第三臂部能够摆动的方式同上述第二臂部的与上述第二臂部的一端部相反的另一端部相连结,该第三臂部的与上述第三臂部的一端部相反的另一端部与上述送布台相连结。当驱动轴往复转动一次时,第一臂部以驱动轴为中心往复转动一次,第二臂部的另一端部往复摆动一次。随着第二臂部的另一端部往复摆动一次,第三臂部往复摆动一次,送布台在水平方向上往复移动一次。因此,当驱动轴往复转动一次时,送布齿在水平方向上往复移动一次。缝纫机能够将驱动轴的一次往复转动转换为送布齿在水平方向上的一次往复移动。仅通过马达切换驱动轴的转动方向,缝纫机即可变更送布台的移动方向。因此,缝纫机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送布齿往复移动。
技术方案3的缝纫机可以是,包括:第二接受部,其接受第二输入部所输入的变更特定时机的变更内容,该特定时机是相对于上述送布台在上下方向上的动作的、上述送布台向水平方向动作的开始时机和结束时机中的至少一个时机;以及时机变更部,其根据上述第二接受部所接受的变更内容变更特定时机;上述控制部以使上述驱动轴在上述时机变更部所变更的特定时机下转动的方式控制上述马达的驱动。操作者向第二输入部输入变更特定时机的指令。第二接受部接受输入到第二输入部的变更内容。时机变更部根据第二接受部所接受的变更内容执行变更。由于时机变更部变更的是相对于送布齿在上下方向上的动作的、送布齿向水平方向动作的特定时机,因此,缝纫机能够变更送布齿的动作轨迹。因此,缝纫机能够执行与布料的厚度相应的送布动作。
技术方案4的缝纫机可以是,包括:第三接受部,其接受将缝制模式设定为第一模式以及不同于上述第一模式的第二模式中的任一模式;以及设定部,其将上述缝制模式设定为上述第三接受部所接受的模式;操作者自多种上述送布齿的动作轨迹的样式中选择与上述设定部所设定的模式相应的上述送布齿的动作轨迹的样式向上述第二输入部输入;上述送布齿的动作轨迹的样式的特定时机各不相同。操作者自多种送布齿的动作轨迹的样式中选择与设定部所设定的模式相应的送布齿的动作轨迹的样式向第二输入部输入。因此,缝纫机不接受与设定部设定的模式不对应的送布齿的动作轨迹的样式,因此,能够提高变更送布齿的动作轨迹的便利性。
在技术方案5的缝纫机中可以是,上述时机变更部以如下方式进行变更,与上述设定部设定了上述第二模式时的情况相比,在上述设定部设定了上述第一模式时,上述送布齿向水平方向动作的、相对于上述送布齿自处于上述针板的下方的位置向自上述开口部突出的位置上升的动作的开始时机延后。在设定部设定了第一模式时,送布齿向水平方向的动作开始时机自动延后。送布齿使布料向上方移动之后再向水平方向移动。送布齿在所输送的布料较厚时也不会相对于布料打滑。因此,缝纫机能够可靠地输送布厚较厚的布料,能够防止缝制品质变差。
在技术方案6的缝纫机中可以是,上述时机变更部以如下方式进行变更:与上述设定部设定了上述第二模式时的情况相比,在上述设定部设定了上述第一模式时,上述送布齿向水平方向动作的、相对于上述送布齿从自上述开口部突出的位置向处于上述针板的下方的位置下降的动作的结束时机提前。在设定部设定了第一模式时,结束时机自动提前。在送布齿使布料移动结束之前,机针不刺入布料。因此,缝纫机能够防止缝制品质变差。
在技术方案7、8的缝纫机中可以是,上述控制部以使上述设定部设定了上述第一模式时的上述驱动轴的转速高于上述设定部设定了上述第二模式时的上述驱动轴的转速的方式控制上述马达的驱动。在第三接受部接受了第一模式时,控制部提高驱动轴的转速。因此,在第三接受部接受了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任一模式时,送布齿都能够不改变输送布料的输送量地完成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即使在送布齿输送布厚不恒定的布料时,缝制的间隔(针迹的长度)也不变。因此,缝纫机在输送布厚不恒定的布料时也能维持缝制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缝纫机1的立体图。
图2是机针8和针板15附近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送布齿34位于送布齿孔19的中央侧的送布机构32的左视图。
图4是送布齿34位于送布齿孔19中的前侧的送布机构32的左视图。
图5是送布齿34位于送布齿孔19中的后侧的送布机构32的左视图。
图6是动作轨迹101、201、301、401的左视图。
图7是缝纫机1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8是送布数据表80的数据结构图。
图9是送布数据502的数据结构图。
图10是送布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动作轨迹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显示送布齿34自针板15突出和没入的前后位置的选项的显示部11的图。
图13是表示显示动作轨迹101、201的显示部11的图。
图14是表示显示动作轨迹201、301、401的显示部11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以下说明使用图中箭头所示的上下、左右、前后。参照图1~图6说明缝纫机1的结构。缝纫机1包括机座部2、支柱部3和机臂部4。机座部2为缝纫机1的底座。通过将机座部2自上方嵌入到工作台20上表面的开口中而将缝纫机1安装于工作台20。支柱部3自机座部2的右端朝铅直上方延伸。机臂部4自支柱部3的上端向左方延伸。机臂部4与机座部2的上表面相对。机臂部4在左端部下方安装有压脚17。压脚17在下端部具有按压部25。按压部25具有延伸设置部27和导入部28。延伸设置部27与机座部2平行地延伸。导入部28自延伸设置部27前端的左右两侧部分别朝斜前上方延伸。机臂部4在内部保持有针杆7。针杆7在下端安装有机针8。针杆7和机针8在主马达13的驱动下上下往复移动。机臂部4在左端部前方具有挑线杆9。挑线杆9随着针杆7上下运动。机臂部4在上表面固定有操作部10。操作部10在前表面具有显示部11和操作按钮6。操作者一边观察显示部11一边操作操作按钮6,向缝纫机1输入各种指示。缝纫机1能够切换缝制模式。操作者通过操作操作按钮6而将缝纫机1的缝制模式选择为普通模式和厚物模式中的任一模式。操作者在缝制布厚较厚的布料时选择厚物模式,在其他时候选择普通模式。
控制装置30设于工作台20的下表面。控制装置30借助连接杆21与踩踏式的踏板22相连接。操作者向前侧或后侧操作踏板22。控制装置30根据踏板22的操作方向和操作量来控制缝纫机1的动作。
主马达13设于支柱部3的右侧面上部。主轴14配置于机臂部4的内部。主轴14以能够旋转的状态在机臂部4的内部沿左右方向延伸。主轴14的右端与主马达13的输出轴相连接。主轴14的左端与针杆上下运动机构相连接。主马达13驱动主轴14而使针杆7和挑线杆9上下运动。如后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主马达13也使送布台33和送布齿34(参照图3)上下运动。
如图2所示,针板15设于机座部2的上表面左端。针板15在大致中央部具有容针孔18。机针8的下端在下降时从容针孔18通过。针板15在容针孔18的左方、后方、右方分别具有送布齿孔19。送布齿孔19呈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形状。机座部2在针板15的下部具有梭子机构和送布机构32(参照图3)。
如图3所示,送布机构32包括送布台33、送布齿34、水平输送机构31和上下输送机构45。送布台33以与针板15平行的状态配置于针板15的下方。送布台33在上表面固定有三条送布齿34(在图3~图5中仅图示了一条送布齿34)。送布齿34分别与送布齿孔19的位置相对应。送布齿34均在前后方向上较长,且在上端具有用于夹住布料60的凹凸。
水平输送机构31包括摆动杆36、中间杆38、连结杆39和送布马达23。水平输送机构31使送布台33和送布齿34在水平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前后方向)上移动。送布台33的前端部以送布台33能够摆动的方式与摆动杆36的一端部相连结。摆动杆36的另一端部以摆动杆36能够摆动的方式与中间杆38的一端部相连结。支承轴37沿左右方向延伸,以摆动杆36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该摆动杆36的中央部。中间杆38的另一端部以中间杆38能够摆动的方式与连结杆39的一端部相连结。连结杆39的另一端部与送布马达23的驱动轴24正交地连结于该驱动轴24的顶端部。当送布马达23的驱动轴24往复转动时,送布马达23的动力依次传递至连结杆39、中间杆38和摆动杆36。摆动杆36以支承轴37为中心转动。送布台33随着摆动杆36的转动而在前后方向上往复移动。因此,随着送布马达23的驱动轴24在一定范围内往复转动,送布台33和送布齿34在前后方向上往复移动。即,水平输送机构31将驱动轴24的往复转动转换为送布齿34在前后方向上的往复移动。送布马达23为脉冲马达。缝纫机1能够变更驱动轴24的转动范围。驱动轴24的转动范围的变更是驱动轴24的转动范围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中的至少一者的位置的变更,包括驱动轴24的转动幅度的变更。
上下输送机构45包括分支部35和上下输送凸轮40。上下输送机构45使送布台33和送布齿34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分支部35设于送布台33的后部。分支部35自送布台33后端的稍靠前方的位置向下方延伸,再向后方弯折。在分支部35和送布台33的后端部之间夹有上下输送凸轮40。上下输送凸轮40是固定于驱动轴41的偏心凸轮。当驱动轴41旋转时,上下输送凸轮40旋转,送布台33上下运动。在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中,驱动轴41与传递机构相连接。该传递机构与主轴14(参照图1)相连接。主轴14的旋转经由传递机构传递至驱动轴41。主轴14的旋转和驱动轴41的旋转同步。因此,随着主马达13的输出轴的旋转,送布台33和送布齿34上下往复移动。在针杆7和机针8上下往复一次期间,送布台33和送布齿34上下往复一次。主马达13使输出轴旋转,送布马达23使驱动轴24往复转动,由此,送布齿34能够往复摆动。往复摆动的送布齿34的上端自送布齿孔19突出和没入。在送布齿34的上端自送布齿孔19突出时,送布齿34能够沿前后方向输送布料60。
参照图3~图5,说明变更往复摆动的送布齿34的前后位置的动作。在图3中,送布齿34位于送布齿孔19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心。以下,将送布齿34位于送布齿孔19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心时的驱动轴24的转动位置称为第一转动位置。随着驱动轴24以第一转动位置为中心在角度α的范围内往复转动,送布齿34在送布齿孔19的前后方向中央侧往复摆动。如图3、图4所示,当送布马达23使处于第一转动位置的驱动轴24绕着左视状态下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时,连结杆39以驱动轴24为中心绕着左视状态下的逆时针方向转动。随着驱动轴24的转动,中间杆38与摆动杆36之间的连结部向后方移动。摆动杆36以支承轴37为中心绕着左视状态下的顺时针方向转动。送布齿34和送布台33向前方移动(参照图4)。当驱动轴24的转动范围的中心位置变为第二转动位置(参照图4)时,送布齿34往复摆动的位置向前侧位移。第二转动位置是比第一转动位置靠左视状态下的逆时针方向侧的位置。送布齿34往复摆动的位置向前侧位移的位移量例如为2mm。随着驱动轴24以第二转动位置为中心在角度β的范围内往复转动,送布齿34在送布齿孔19中的前侧往复摆动。如图3、图5所示,当送布马达23使处于第一转动位置的驱动轴24绕着左视状态下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连结杆39以驱动轴24为中心绕着左视状态下的顺时针方向转动。随着驱动轴24的转动,中间杆38与摆动杆36之间的连结部向前方移动(参照图5)。摆动杆36以支承轴37为中心绕着左视状态下的逆时针方向转动。送布齿34和送布台33向后方移动。当驱动轴24的转动范围的中心位置变为第三转动位置(参照图5)时,送布齿34往复摆动的位置向后侧位移。第三转动位置是比第一转动位置靠左视状态下的顺时针方向侧的位置。送布齿34往复摆动的位置向后侧位移的位移量例如为2mm。随着驱动轴24以第三转动位置为中心在角度γ的范围内往复转动,送布齿34在送布齿孔19中的后侧往复摆动。
参照图3、图6,说明自送布齿孔19突出和没入的送布齿34所形成的轨迹,即动作轨迹101、201、301、401。在图6中,仅针板15的上表面用假想线图示出来。送布马达23能够变更驱动轴24的往复转动相对于主马达13的输出轴的旋转而言的开始时机和结束时机。即,缝纫机1能够变更相对于送布齿34的上下运动的、送布齿34的输送动作开始时机和输送动作结束时机中的至少一个时机。输送动作开始时机是送布齿34向输送方向动作的开始时机。输送动作结束时机是送布齿34向输送方向动作的结束时机。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方向是自前方朝向后方去的方向。输送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因此,缝纫机1能够将往复摆动的送布齿34所形成的轨迹变更为动作轨迹101、201、301、401。动作轨迹101是操作者将缝纫机1的缝制模式设定为普通模式时成为选择对象的轨迹。动作轨迹201是操作者将缝纫机1的缝制模式设定为普通模式和厚物模式中的任一者时都成为选择对象的轨迹。动作轨迹301、401是操作者将缝纫机1的缝制模式设定为厚物模式时成为选择对象的轨迹。
说明动作轨迹101。位置101A~101D各自表示动作轨迹101上的特定的点。位置101A、101C是送布齿34的上端与针板15等高的位置。位置101A处于位置101C的后方。位置101B、101D分别是送布齿34的上端在输送方向大致中央位于针板15的上侧和下侧的位置。在送布齿34自位置101A经由位置101B向位置101C位移时,主马达13和送布马达23同步地进行驱动。送布齿34的上端在针板15的下侧朝前方移动(图6中的箭头103)。由于送布齿34的上端位于针板15的下侧,因此,送布齿34不输送布料60。在送布齿34自位置101C经由位置101D向位置101A位移时,主马达13和送布马达23同步地进行驱动。送布齿34的上端在针板15的上侧朝后方移动(图6中的箭头104)。由于送布齿34的上端位于针板15的上侧,因此,送布齿34向后方输送布料60。在动作轨迹101中,送布齿34输送布料60的动作的开始时机是送布齿34的上端处于位置101C时。送布齿34输送布料60的动作的结束时机是送布齿34的上端处于位置101A时。即,送布齿34的上端处于与针板15等高的位置的时机是送布齿34的输送动作开始时机或输送动作结束时机。
说明动作轨迹201。位置201A~201D各自表示动作轨迹201上的特定的点。位置201A、201C是送布齿34的上端与针板15等高的位置。位置201A处于位置201C的后方。位置201B处于位置201C的下方,位置201D处于位置201C的上方。位置201B、201C、201D沿上下方向排列成大致直线状。在送布齿34自位置201A向位置201B位移时,主马达13和送布马达23同步地进行驱动。送布齿34的上端不与布料60接触而在针板15的下侧朝前方移动(图6中的箭头203)。在送布齿34自位置201B经由位置201C向位置201D位移时,主马达13进行驱动,送布马达23不进行驱动。送布齿34的上端自针板15的下侧上升到针板15的上侧。送布齿34的上端自送布齿孔19(参照图3)突出,但不向后方输送布料60。在送布齿34自位置201D向位置201A位移时,送布齿34向后方移动(图6中的箭头204),并向后方输送布料60。在动作轨迹201中,送布齿34输送布料60的动作的开始时机是送布齿34的上端处于位置201D时。即,送布齿34输送布料60的动作的开始时机在送布齿34的上端自送布齿孔19突出到上方之后。因此,在动作轨迹201中,相对于送布齿34自送布齿孔19突出的时机的、送布齿34的输送动作开始时机比动作轨迹101的情况要晚。在动作轨迹201中,送布齿34输送布料60的动作的结束时机是送布齿34的上端处于位置201A时。即,送布齿34输送布料60的动作的结束时机是送布齿34的上端与针板15等高时。因此,在动作轨迹201中,相对于送布齿34的上端自针板15的上方下降到针板15的下方的时机的、送布齿34的输送动作结束时机与动作轨迹101的情况相同。
说明动作轨迹301。位置301A~301D各自表示动作轨迹301上的特定的点。位置301A、301C是送布齿34的上端与针板15等高的位置。位置301A处于位置301C的后方。位置301B处于位置301A的下方,位置301D处于位置301A的上方。位置301A、301B、301D沿上下方向排列成大致直线状。在送布齿34自位置301A向位置301B位移时,主马达13进行驱动,送布马达23不进行驱动。送布齿34的上端下降到针板15的下侧。在送布齿34的上端自位置301B向位置301C位移时,主马达13和送布马达23同步地进行驱动。送布齿34的上端不与布料60接触而在针板15的下侧朝前方移动(图6中的箭头303)。在送布齿34自位置301C向位置301D位移时,主马达13和送布马达23同步地进行驱动。送布齿34向后方移动(图6中的箭头304),并向后方输送布料60。在送布齿34的上端自位置301D向位置301A位移时,主马达13进行驱动,送布马达23不进行驱动。送布齿34的上端下降到与针板15等高的位置。在动作轨迹301中,送布齿34输送布料60的动作的开始时机是送布齿34的上端处于位置301C时。即,送布齿34输送布料60的动作的开始时机是送布齿34的上端与针板15等高时。因此,在动作轨迹301中,相对于送布齿34自送布齿孔19突出的时机的、送布齿34的输送动作开始时机与动作轨迹101的情况相同。在动作轨迹301中,送布齿34输送布料60的动作的结束时机是送布齿34处于位置301D时。即,送布齿34输送布料60的动作的结束时机在送布齿34的上端自针板15的上方下降到针板15的下方之前。因此,在动作轨迹301中,相对于送布齿34的上端自针板15的上方下降到针板15的下方的时机的、送布齿34的输送动作结束时机比动作轨迹101的情况要早。
说明动作轨迹401。位置401A~401F各自表示动作轨迹401上的特定的点。位置401A、401D是送布齿34的上端与针板15等高的位置。位置401A处于位置401D的后方。位置401B处于位置401A的下方,位置401F处于位置401A的上方。位置401A、401B、401F沿上下方向排列成大致直线状。位置401C处于位置401D的下方,位置401E处于位置401D的上方。位置401C、401D、401E沿上下方向排列成大致直线状。在送布齿34的上端自位置401A向位置401B位移时,主马达13进行驱动,送布马达23不进行驱动。送布齿34的上端下降到针板15的下侧。在送布齿34的上端自位置401B向位置401C位移时,主马达13和送布马达23同步地进行驱动。送布齿34不与布料60接触而在针板15的下侧朝前方移动(图6中的箭头403)。在送布齿34自位置401C经由位置401D向位置401E位移时,主马达13进行驱动,送布马达23不进行驱动。送布齿34的上端自针板15的下侧上升到针板15的上侧。送布齿34不向后方输送布料60。在送布齿34的上端自位置401E向位置401F位移时,主马达13和送布马达23同步地进行驱动。送布齿34向后方移动(图6中的箭头404),并向后方输送布料60。在送布齿34的上端自位置401F向位置401A位移时,主马达13进行驱动,送布马达23不进行驱动。送布齿34下降到与针板15等高的位置。在动作轨迹401中,送布齿34输送布料60的动作的开始时机是送布齿34的上端处于位置401E时。即,送布齿34输送布料60的动作的开始时机在送布齿34自送布齿孔19突出到上方之后。因此,在动作轨迹401中,相对于送布齿34自送布齿孔19突出的时机的、送布齿34的输送动作开始时机比动作轨迹101的情况要晚。在动作轨迹401中,送布齿34输送布料60的动作的结束时机是送布齿34的上端处于位置401F时。即,送布齿34输送布料60的动作的结束时机在送布齿34的上端自针板15的上方下降到针板15的下方之前。因此,在动作轨迹401中,相对于送布齿34的上端自针板15的上方下降到针板15的下方的时机的、送布齿34的输送动作结束时机比动作轨迹101的情况要早。
动作轨迹101、201、301、401各自的处于针板15上方的部分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相同。即,送布齿34的上端在针板15的上侧摆动的前后方向上的移动量在任一动作轨迹中都是相同的。送布齿34的上端在针板15的上侧摆动的前后方向上的移动量是布料60的送布节距。因此,送布齿34在按照动作轨迹101、201、301、401中的任一轨迹动作时,都以相同的送布节距输送布料60。缝纫机1与送布齿34自送布齿孔19突出和没入的前后位置无关地以相同的送布节距输送布料60。在主马达13的输出轴的旋转速度相同时,在动作轨迹201、301、401中,送布齿34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时间比动作轨迹101的情况要短。与送布齿34按照动作轨迹101动作时相比,在送布齿34按照动作轨迹201、301、401动作时,缝纫机1在输送动作开始时机和输送动作结束时机之间提高送布马达23的驱动轴24的转速。因此,缝纫机1在按照动作轨迹101、201、301、401中的任一轨迹动作时都能以相同的送布节距输送布料60。另外,在送布齿34按照动作轨迹401动作时,驱动轴24在输送动作开始时机和输送动作结束时机之间的转速比送布齿34按照动作轨迹201、301动作时要快。
参照图3说明作为缝纫机1所缝制的布料的一个例子的布料60。布料60包括薄布部61、厚布部62和台阶部63。薄布部61是一块布料的部分。厚布部62是两块布料重叠的部分。厚布部62的布厚大于薄布部61的布厚。台阶部63是薄布部61的上表面与厚布部62的后表面之间的连接部分。
参照图7说明缝纫机1的电气结构。缝纫机1的控制装置30具有CPU44。CPU44负责对缝纫机1的控制。CPU44借助总线与ROM49、RAM46、存储装置47及I/O接口(以下称为I/O)48相连接。ROM49存储用于执行后述的送布处理(参照图10)、动作轨迹设定处理(参照图11)等的程序等。RAM46临时存储为了执行程序所需的各种值。存储装置47是存储后述的送布数据表80(参照图8)等的数据和各种值的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I/O48与踏板22及操作按钮6相连接。CPU44获取踏板22的操作方向和操作量。CPU44自操作按钮6获取操作者的操作指示。I/O48与驱动电路51~53相连接。驱动电路51用于驱动显示部11。CPU44向驱动电路52输入转矩指令信号。驱动电路52根据转矩指令信号驱动主马达13。缝纫机1具有主编码器55。主编码器55用于检测主马达13的输出轴的旋转角相位和旋转速度。主编码器55向I/O48输出对主马达13的输出轴的旋转角相位和旋转速度的检测结果。CPU44向驱动电路53输入送布驱动信号。送布驱动信号为脉冲信号。驱动电路53根据送布驱动信号驱动送布马达23。缝纫机1具有送布编码器56。送布编码器56用于检测送布马达23的驱动轴24的旋转角相位和旋转速度。送布编码器56向I/O48输出对送布马达23的驱动轴24的旋转角相位和旋转速度的检测结果。
参照图8、图9说明存储装置47所存储的送布数据表80。送布数据表80分别对应自送布齿孔19突出和没入的送布齿34的前后位置(前侧、中央侧、后侧)和送布齿34所形成的动作轨迹(样式A~样式D)的组合地存储送布数据501~504、511~514、521~524。样式A是指动作轨迹101(参照图6)。同样,样式B是指动作轨迹201,样式C是指动作轨迹301,样式D是指动作轨迹401。送布数据501~504是用于使送布齿34在送布齿孔19中的前侧往复摆动的数据。送布数据511~514是用于使送布齿34在送布齿孔19的中央侧往复摆动的数据。送布数据521~524是用于使送布齿34在送布齿孔19中的后侧往复摆动的数据。送布数据501、511、521对应样式A。送布数据502、512、522对应样式B。送布数据503、513、523对应样式C。送布数据504、514、524对应样式D。送布数据501~504、511~514、521~524构成同样的数据。为了避免重复说明,以下仅说明送布数据502。如图9所示,送布数据502将上轴角和送布轴角关联起来。上轴角是主马达13的输出轴的旋转角相位。送布轴角是送布马达23的驱动轴24的旋转角相位。在图9中,送布轴角表示成θ0、θ1、θ2、···、θ359、θ360。实际的送布轴角是20°~50°等角度β(参照图4)的范围内的角度。在上轴角自0°变化至360°期间,送布轴角在角度β的范围内往复一次。即,主马达13的输出轴旋转一圈期间,驱动轴24往复转动一次,送布齿34将布料60输送一次。当主马达13使输出轴旋转一圈时,机针8缝制一针。
参照图3~图6、图10~图14,说明CPU44所执行的送布处理和动作轨迹设定处理。在送布处理(参照图10)中,缝纫机1根据操作者通过动作轨迹设定处理(参照图11)所选择的送布齿34的前后位置、缝纫机1的缝制模式、送布齿34的动作轨迹,输送布料60来进行缝制。缝纫机1自薄布部61的后侧的面料端开始缝制。当缝纫机1的电源接通时,CPU44执行送布处理。
CPU44判断操作者是否通过操作按钮6输入了设定动作轨迹的指示(S1)。在操作者通过操作按钮6输入设定动作轨迹的指示之前(S1:否),CPU44处于待机状态。当操作者通过操作按钮6输入了设定动作轨迹的指示时(S1:是),CPU44执行动作轨迹设定处理而设定动作轨迹(S2)。
如图11所示,在动作轨迹设定处理中,CPU44在显示部11上显示送布齿34的前后位置的选项(S11)。例如,如图12所示,CPU44在显示部11上显示送布齿34自送布齿孔19突出和没入的位置的选项也就是前侧、中央侧和后侧。操作者一边观察显示部11一边操作操作按钮6,选择送布齿34的前后位置。CPU44通过判断操作按钮6是否有送布齿34的前后位置的输入而判断是否有对送布齿34的前后位置的选择(S13)。CPU44在判断为有对送布齿34的前后位置的选择之前(S13:否)处于待机状态。在有对送布齿34的前后位置的选择时(S13:是),CPU44接受操作者所选择的送布齿34的前后位置(S15)。
CPU44接受对缝纫机1的缝制模式的设定(S17)。例如,CPU44在显示部11上显示缝纫机1的缝制模式的选项也就是普通模式和厚物模式。操作者操作操作按钮6选择普通模式或厚物模式。CPU44接受操作者所选择的缝制模式的设定。CPU44判断在S17中接受的缝制模式是否为普通模式(S19)。当CPU44在S17中接受的缝制模式为普通模式时(S19:是),CPU44在显示部11上显示以普通模式动作的送布齿34的动作轨迹的选项(S21)。CPU44通过执行S19和S21而将缝纫机1的缝制模式设定为普通模式。例如,如图13所示,CPU44在显示部11上显示普通模式下的送布齿34的动作轨迹的选项也就是动作轨迹101、201(S21)。操作者一边观察显示部11一边操作操作按钮6,自两种动作轨迹101、201中选择其中的任一动作轨迹。CPU44使处理前进到S23。当CPU44在S17中接受的缝制模式为厚物模式时(S19:否),CPU44在显示部11上显示以厚物模式动作的送布齿34的动作轨迹的选项(S22)。CPU44通过执行S19和S22而将缝纫机1的缝制模式设定为厚物模式。例如,如图14所示,CPU44在显示部11上显示厚物模式下的送布齿34的动作轨迹的选项也就是动作轨迹201、301、401(S22)。操作者一边观察显示部11一边操作操作按钮6,自三种动作轨迹201、301、401中选择其中的任一动作轨迹。CPU44使处理前进到S23。
如图11所示,CPU44判断是否有对送布齿34的动作轨迹的选择(S23)。CPU44在判断为有对动作轨迹的选择之前(S23:否)处于待机状态。在有对送布齿34的动作轨迹的选择时(S23:是),CPU44接受操作者所选择的送布齿34的动作轨迹(S25)。即,CPU44接受与缝纫机1的缝制模式对应的送布齿34的动作轨迹中的通过操作按钮6有选择指令输入的动作轨迹。CPU44结束动作轨迹设定处理,并使处理前进到S3(参照图10)。
如图10所示,CPU44参照送布数据表80(参照图8)读取与在动作轨迹设定处理的S15中接受的送布齿34的前后位置、在动作轨迹设定处理的S17中接受的缝制模式以及在动作轨迹设定处理的S25中接受的送布齿34的动作轨迹相对应的送布数据(S3)。例如,在CPU44接受前侧作为送布齿34的前后位置(S15),接受普通模式作为缝制模式(S17,S19:是)且接受动作轨迹201(样式B)作为送布齿34的动作轨迹时(S25),CPU44获取送布数据502(参照图9)(S3)。
CPU44判断是否有对踏板22的操作(S4)。操作者踩踏踏板22,从而CPU44判断为有对踏板22的操作而驱动主马达13。在有对踏板22的操作时(S4:是),CPU44根据主编码器55的输出获取上轴角(S5)。CPU44参照在S3中获取的送布数据,获取与在S5中获取的上轴角对应的送布轴角(S6)。CPU44通过驱动送布马达23而使驱动轴24转动到在S6中获取的送布轴角(S7)。CPU44使处理返回到S4。在有对踏板22的操作期间,CPU44监视送布编码器56所输出的送布轴角,以使驱动轴24以第二转动位置(参照图4)为中心在角度β的范围内往复转动的方式驱动送布马达23。因此,送布齿34在送布齿孔19中的前侧往复摆动。CPU44监视主编码器55所输出的上轴角和送布编码器56所输出的送布轴角,以使上轴角和送布轴角的关系成为送布数据502所示的关系的方式,同步驱动主马达13和送布马达23。因此,送布齿34按照动作轨迹201动作地往复摆动。随着主马达13的输出轴的旋转,机针8和挑线杆9与送布台33连动地上下运动。
当在S4的处理中没有对踏板22的操作时(S4:否),CPU44使处理返回到S1。CPU44在判断为没有对踏板22的操作时,停止对主马达13的驱动。当主马达13停止驱动时,送布马达23停止驱动。当缝纫机1的电源切断时,送布处理结束。
如图4所示,自送布齿孔19突出的送布齿34自位置201C(参照图6)经由位置201D(参照图6)向后方移动,从而将薄布部61夹在送布齿34和按压部25之间。在送布齿34的上端位于针板15的上方期间,机针8不刺入布料60。送布齿34朝向位置201A地往后方移动,从而处于送布齿34和按压部25之间的薄布部61向后方移动。在经过位置201A(参照图6)并下降到针板15下方的送布齿34向位置201B移动期间,机针8贯穿薄布部61。穿入到机针8中的面线贯穿薄布部61。面线交织于自梭子机构引出的底线。挑线杆9提起贯穿薄布部61的面线。因此,缝纫机1在薄布部61上形成针迹。
在缝纫机1开始缝制薄布部61的后侧的面料端时,操作者将薄布部61的面料端向送布齿34和按压部25之间送入。在送布齿孔19中的前侧突出和没入的送布齿34容易先于按压部25接触薄布部61。送布齿34将薄布部61的面料端向导入部28的下方输送。因此,缝纫机1能够容易地将布料60的面料端导入到送布齿34和压脚17之间。
在动作轨迹201中,相对于送布齿34自送布齿孔19突出的时机的、送布齿34的输送动作开始时机比动作轨迹101的情况要晚。即,送布齿34的上端在上升到处于针板15的上方的位置201D(参照图6)之后,才向后方移动并输送薄布部61。在送布齿34的上端自针板15的下方向位置201D上升期间,挑线杆9提起面线。移动到位置201D的送布齿34在挑线杆9充分提起面线之后向后方输送薄布部61。缝到薄布部61上的面线和上升的挑线杆9的间隔距离变大。因此,缝纫机1能够使面线相对于薄布部61的松紧度良好。
在操作者停止对踏板22的操作时(S4:否),CPU44停止对主马达13、送布马达23的驱动。例如,在向后方移动的布料60的台阶部63进入到导入部28和送布齿34之间以前,操作者停止对踏板22的操作。
参照图5、图6、图10、图11,说明CPU44执行送布处理使送布齿34在送布齿孔19中的后侧按照动作轨迹301动作而输送薄布部61和厚布部62的动作。薄布部61维持配置于送布齿34和按压部25之间的状态。以下,为了避免重复说明,简化了部分对送布处理的说明。在图10的S1中,操作者操作操作按钮6,从而CPU44执行动作轨迹设定处理(S2)。
如图11所示,CPU44在显示部11上显示往复摆动的送布齿34的前后位置的选项(S11)。操作者操作操作按钮6,输入送布齿孔19中的后侧取代送布齿孔19中的前侧而作为往复摆动的送布齿34突出和没入的位置。CPU44接受后侧作为往复摆动的送布齿34的位置(S13:是,S15)。
操作者操作操作按钮6选择厚物模式作为缝纫机1的缝制模式,CPU44接受厚物模式的设定(S17)。CPU44在显示部11上显示动作轨迹201、301、401作为送布齿34的动作轨迹的选项(S22)。操作者操作操作按钮6,选择动作轨迹301(样式C)来取代动作轨迹201(样式B)。CPU44接受动作轨迹301(S23:是,S25)。如图10所示,CPU44参照送布数据表80(参照图8)获取送布数据523(S3)。
CPU44基于操作者对踏板22的操作而同步驱动主马达13和送布马达23,输送薄布部61并进行缝制(S4:是,S5~S7)。CPU44在有对踏板22的操作期间,监视送布编码器56所输出的送布轴角,以使驱动轴24以第三转动位置(参照图5)为中心在角度γ的范围内转动的方式驱动送布马达23。因此,送布齿34在送布齿孔19中的后侧往复摆动。CPU44监视主编码器55所输出的上轴角和送布编码器56所输出的送布轴角,以使上轴角和送布轴角的关系成为送布数据523所存储的旋转角相位的关系的方式同步驱动主马达13和送布马达23。因此,送布34按照动作轨迹301动作地往复摆动。
如图5、图6所示,送布齿34按照动作轨迹301动作地在送布齿孔19中的后侧突出和没入。在送布齿孔19中的后侧摆动的送布齿34位于延伸设置部27的下方。送布齿34自位置301C(参照图6)向位置301D移动。布料60移动到台阶部63与导入部28抵接的位置。此时,即使送布齿34在它和延伸设置部27之间夹着薄布部61而一边向后方移动一边上升,处于延伸设置部27的前方的台阶部63也不易上升。因此,在与薄布部61一同向后方移动的台阶部63进入到按压部25和送布齿34之间时,按压部25不易上升。即,在按压部25和布料60之间不易产生间隙。摆动的送布齿34不会相对于布料60打滑。因此,缝纫机1在将台阶部63导入到压脚17和送布齿34之间时也能可靠地输送布料60。随着CPU44继续同步驱动主马达13和送布马达23,送布齿34一边按照动作轨迹301动作而输送厚布部62。缝纫机1输送厚布部62并进行缝制。在缝纫机1输送厚布部62并进行缝制之后,操作者停止对踏板22的操作。
动作轨迹301的输送结束时机比动作轨迹101的情况要早。因此,送布齿34结束输送布料60的时机时的机针8的下端处于比动作轨迹101的情况高的位置。因此,在送布齿34输送厚布部62时,在送布齿34输送布料60的动作的结束时机时,机针8也不刺入厚布部62。即,在厚布部62的移动结束之前,机针8不刺入厚布部62。缝纫机1能够防止机针8弯曲、折断。因此,缝纫机1能够防止缝制品质变差。
参照图3、图6、图10、图11,说明CPU44执行送布处理使送布齿34在送布齿孔19的中央侧按照动作轨迹401动作而输送厚布部62的动作。厚布部62维持配置于送布齿34和按压部25之间的状态。在图10的S1中,操作者操作操作按钮6,从而CPU44执行动作轨迹设定处理(S2)。
如图11所示,CPU44接受中央侧作为送布齿34的突出和没入的位置(S13:是,S15),接受厚物模式作为缝制模式(S17,S19:否)。CPU44接受动作轨迹401(样式D)作为送布齿34所要形成的动作轨迹(S25)。如图10所示,CPU44参照送布数据表80(参照图8)获取送布数据514(S3)。
CPU44在有操作者对踏板22的操作期间,监视送布编码器56所输出的送布轴角,以使驱动轴24以第一转动位置(参照图3)为中心在角度α的范围内转动的方式驱动送布马达23。因此,送布齿34在送布齿孔19的中央侧往复摆动。CPU44监视主编码器55所输出的上轴角和送布编码器56所输出的送布轴角,以使上轴角和送布轴角的关系成为送布数据514所存储的旋转角相位的关系的方式同步驱动主马达13和送布马达23。因此,送布齿34按照动作轨迹401动作地往复摆动。
在动作轨迹401中,与动作轨迹201同样,相对于送布齿34自送布齿孔19突出的时机的、送布齿34的输送动作开始时机比动作轨迹101的情况要晚。在送布齿34自针板15的下方向位置401E(参照图6)上升期间,挑线杆9提起面线。在挑线杆9充分提起面线之后,送布齿34向后方输送厚布部62。因此,缝纫机1能够使面线相对于厚布部62的松紧度良好。
送布齿34开始向后方移动的时机在送布齿34上升到处于针板15的上方的位置401E之后。上升到位置401E的送布齿34在将布料60牢牢地夹在它和按压部25之间以后,向位置401F移动并输送厚布部62。送布齿34不会相对于厚布部62打滑。因此,缝纫机1能够可靠地输送布料60。
在动作轨迹401中,与动作轨迹301同样,相对于送布齿34的上端自针板15的上方下降到针板15的下方的时机的、送布齿34的输送动作结束时机比动作轨迹101的情况要早。因此,在厚布部62的移动结束之前,机针8不刺入厚布部62。缝纫机1能够防止机针8弯曲、折断。因此,缝纫机1能够防止缝制品质变差。
如上所述,缝纫机1能够通过变更驱动轴24的转动范围而在前后方向上变更送布齿34自送布齿孔19突出和没入的位置。通过送布齿34在送布齿孔19中的前侧往复摆动,缝纫机1能够容易地将薄布部61的面料端导入到按压部25和送布齿34之间。通过送布齿34在送布齿孔19中的后侧往复摆动,缝纫机1在将台阶部63导入到按压部25和送布齿34之间时也能可靠地输送布料60。
CPU44执行动作轨迹设定处理。操作者通过操作按钮6输入送布齿34自送布齿孔19突出和没入的前后位置。CPU44接受操作者通过操作按钮6输入的送布齿34的前后位置(S15)。在送布处理中,CPU44获取与CPU44在S15中接受的送布齿34的前后位置对应的送布数据(S3)。即,仅通过由操作者用操作按钮6进行输入,缝纫机1即变更驱动轴24的转动范围以使往复摆动的送布齿34的前后位置成为操作者所期望的位置。操作者在变更往复摆动的送布齿34的前后位置时,不需要暂时自连结杆39拆下驱动轴24并变更驱动轴24和主马达13的输出轴的旋转角相位的关系。因此,缝纫机1能够容易地变更送布齿34自送布齿孔19突出和没入的前后位置。
送布齿34在按照动作轨迹101、201、301、401中的任一动作轨迹动作时,自送布齿孔19突出的送布齿34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量都是恒定的。即,缝纫机1与往复摆动的送布齿34自送布齿孔19突出和没入的前后位置无关地维持布料60的送布节距恒定。因此,缝纫机1即使改变了送布齿34的突出和没入的位置也能够使形成于布料60的针迹长度恒定。
当送布马达23进行驱动时,连结杆39以驱动轴24为中心转动。伴随驱动轴24的转动,中间杆38与摆动杆36之间的连结部前后往复移动。摆动杆36以支承轴37为中心往复转动,送布齿34前后往复移动。因此,缝纫机1将驱动轴24的往复转动转换为送布齿34的前后方向上的往复移动。当驱动轴24往复转动一次时,送布台33前后往复一次。仅通过送布马达23切换驱动轴24的转动方向,缝纫机1即可变更送布台33的移动方向。因此,缝纫机1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送布齿34前后往复移动。
操作者自动作轨迹101、201、301、401中选择送布齿34所要形成的动作轨迹,并通过操作按钮6进行输入。CPU44接受通过操作按钮6输入的对动作轨迹的选择(S25)。CPU44通过将送布齿34的动作轨迹变更为动作轨迹101、201、301、401中的任一动作轨迹,而变更相对于送布齿34的上下运动的、送布齿34的输送动作开始时机和输送动作结束时机中的至少一个时机。因此,缝纫机1能够执行与输送的布料60的厚度相应的送布动作。
CPU44根据操作者通过操作按钮6输入的动作轨迹而变更送布齿34所要形成的动作轨迹(S25)。因此,缝纫机1能够将送布齿34所要形成的动作轨迹变更为操作者所期望的动作轨迹。
CPU44根据缝纫机1的缝制模式在显示部11上显示多个动作轨迹(S21、S22)。操作者选择显示部11所显示的多种动作轨迹中的任一动作轨迹,并通过操作按钮6进行输入。因此,缝纫机1不接受与设定的缝制模式不对应的送布齿34的动作轨迹,因此,能够提高变更送布齿34的动作轨迹的便利性。
在操作者选择普通模式作为缝纫机1的缝制模式时(S19:是),CPU44接受动作轨迹101、201中的任一动作轨迹(S25)。在操作者选择厚物模式时(S19:否),CPU44接受动作轨迹201、301、401中的任一动作轨迹(S25)。在动作轨迹401中,相对于送布齿34自送布齿孔19突出的时机的、送布齿34的输送动作开始时机比动作轨迹101的情况要晚。即,在操作者选择了厚物模式且选择了动作轨迹401时,与操作者选择了普通模式且选择了动作轨迹101时相比,送布齿34的输送动作开始时机自动延后。在送布齿34输送厚布部62时,送布齿34也将厚布部62牢牢地夹在它和按压部25之间。送布齿34不会相对于厚布部62打滑。缝纫机1能够可靠地输送厚布部62。因此,缝纫机1能够防止缝制品质变差。
在动作轨迹301、401中,相对于送布齿34的上端自针板15上方下降到针板15下方的时机的、送布齿34的输送动作结束时机比动作轨迹101、201的情况要早。在操作者选择了厚物模式且选择了动作轨迹301、401中的任一动作轨迹时(S25),与操作者选择了普通模式时相比,送布齿34的输送动作结束时机自动提前。在送布齿34输送布料60结束之前,机针8不刺入布料60。因此,缝纫机1能够防止缝制品质变差。
在送布齿34按照动作轨迹201、301、401动作时,送布马达23加快驱动轴24的转速。因此,送布齿34按照动作轨迹201、301、401动作而输送布料60时的送布节距同送布齿34按照动作轨迹101动作时相比没有变化。当布料60的布厚变化时,CPU44所接受的缝制模式改变。送布齿34能够在不改变输送布料60的输送量的情况下完成向后方的移动。即,即使送布齿34所形成的动作轨迹发生变化,缝制的间隔(针迹的长度)也不变。因此,缝纫机1在输送布厚不恒定的布料60时也能维持缝制品质。
送布齿孔19是本发明的开口部的一个例子。上下输送机构45是本发明的上下动作机构的一个例子。送布马达23是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个例子。水平输送机构31是本发明的动力转换机构的一个例子。连结杆39是本发明的第一臂部的一个例子。中间杆38是本发明的第二臂部的一个例子。摆动杆36是本发明的第三臂部的一个例子。操作按钮6是本发明的第一输入部、第二输入部的一个例子。厚物模式是本发明的第一模式的一个例子。普通模式是本发明的第二模式的一个例子。
执行S7的CPU44是本发明的控制部的一个例子。执行S3的CPU44是本发明的转动范围变更部、时机变更部的一个例子。执行S15的CPU44是本发明的第一接受部的一个例子。执行S25的CPU44是本发明的第二接受部的一个例子。执行S17的CPU44是本发明的第三接受部的一个例子。执行S19、S21、S22的CPU44是本发明的设定部的一个例子。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缝纫机1能够将送布齿34自送布齿孔19突出和没入的前后位置设定为前侧、中央侧、后侧中的任一位置,但例如也可以设定送布齿34摆动范围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与送布齿孔19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之间的间隔距离。操作者一边观察显示部11,一边通过按钮6输入期望的间隔距离。
缝纫机1在接受送布齿34自送布齿孔19突出和没入的前后位置之后(S15),接受对缝制模式的设定(S17),最后接受对动作轨迹的设定(S25),但例如也可以在接受动作轨迹之后接受缝制模式,最后接受送布齿34的前后位置。
缝纫机1能够将缝制模式设定为普通模式和厚物模式中的任一模式,但例如也能够将缝制模式设定为普通模式、薄物模式、厚物模式。操作者在缝制布厚较厚的布料时选择厚物模式,在缝制布厚较薄的布料时选择薄物模式,在其他时候选择普通模式即可。

Claims (8)

1.一种缝纫机,其包括:
送布台(33),送布齿(34)支承于该送布台;
针板(15),其设有供上述送布齿突出和没入的开口部(19);
上下动作机构(45),其使上述送布台上下运动;
马达(23),其使驱动轴(24)在一定范围内往复转动;
动力转换机构(31),其将上述驱动轴的往复转动转换为上述送布台在水平方向上的往复移动;以及
控制部(44),其与上述送布台在上述上下动作机构作用下进行的上下运动相应地控制上述马达的驱动,而使上述驱动轴转动;
该缝纫机(1)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受部(44),其接受第一输入部(6)所输入的变更上述驱动轴的转动范围的变更内容;以及
转动范围变更部(44),其根据上述第一接受部所接受的变更内容,在维持自上述开口部突出的上述送布齿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量不变的状态下变更上述驱动轴的转动范围;
上述控制部以使上述驱动轴在上述转动范围变更部所变更的转动范围内转动的方式控制上述马达的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动力转换机构包括:
第一臂部(39),该第一臂部的一端部与上述驱动轴正交地连结于该驱动轴的顶端部;
第二臂部(38),该第二臂部的一端部以该第二臂部能够摆动的方式同上述第一臂部的与上述第一臂部的一端部相反的另一端部相连结;以及
第三臂部(36),该第三臂部的一端部以该第三臂部能够摆动的方式同上述第二臂部的与上述第二臂部的一端部相反的另一端部相连结,该第三臂部的与上述第三臂部的一端部相反的另一端部与上述送布台相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该缝纫机包括:
第二接受部(44),其接受第二输入部(6)所输入的变更特定时机的变更内容,该特定时机是相对于上述送布台在上下方向上的动作的、上述送布台向水平方向动作的开始时机和结束时机中的至少一个时机;以及
时机变更部(44),其根据上述第二接受部所接受的变更内容变更特定时机;
上述控制部以使上述驱动轴在上述时机变更部所变更的特定时机下转动的方式控制上述马达的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该缝纫机包括:
第三接受部(44),其接受将缝制模式设定为第一模式以及不同于上述第一模式的第二模式中的任一模式;以及
设定部(44),其将上述缝制模式设定为上述第三接受部所接受的模式;
操作者自多种上述送布齿的动作轨迹的样式中选择与上述设定部所设定的模式相应的上述送布齿的动作轨迹的样式向上述第二输入部输入;
上述送布齿的动作轨迹的样式的特定时机各不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时机变更部以如下方式进行变更:与上述设定部设定了上述第二模式时的情况相比,在上述设定部设定了上述第一模式时,上述送布齿向水平方向动作的、相对于上述送布齿自处于上述针板的下方的位置向自上述开口部突出的位置上升的动作的开始时机延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时机变更部以如下方式进行变更:与上述设定部设定了上述第二模式时的情况相比,在上述设定部设定了上述第一模式时,上述送布齿向水平方向动作的、相对于上述送布齿从自上述开口部突出的位置向处于上述针板的下方的位置下降的动作的结束时机提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以使上述设定部设定了上述第一模式时的上述驱动轴的转速高于上述设定部设定了上述第二模式时的上述驱动轴的转速的方式控制上述马达的驱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以使上述设定部设定了上述第一模式时的上述驱动轴的转速高于上述设定部设定了上述第二模式时的上述驱动轴的转速的方式控制上述马达的驱动。
CN201510289082.0A 2014-05-30 2015-05-29 缝纫机 Active CN1051331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12894 2014-05-30
JP2014112894A JP6361292B2 (ja) 2014-05-30 2014-05-30 ミシ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3197A CN105133197A (zh) 2015-12-09
CN105133197B true CN105133197B (zh) 2018-02-09

Family

ID=54718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89082.0A Active CN105133197B (zh) 2014-05-30 2015-05-29 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61292B2 (zh)
CN (1) CN1051331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55629B1 (ja) * 2019-02-15 2019-08-07 株式会社鈴木製作所 ミシン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8885A (zh) * 2006-10-26 2008-04-30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进给机构
CN103422262A (zh) * 2012-05-25 2013-12-04 杜尔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 缝纫机
CN103696150A (zh) * 2012-09-27 2014-04-0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0312B2 (ja) * 1986-11-15 1995-02-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布送り制御装置
JP2013070919A (ja) * 2011-09-29 2013-04-22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
JP2013179980A (ja) * 2012-02-29 2013-09-12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
JP2014064859A (ja) * 2012-09-27 2014-04-17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8885A (zh) * 2006-10-26 2008-04-30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进给机构
CN103422262A (zh) * 2012-05-25 2013-12-04 杜尔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 缝纫机
CN103696150A (zh) * 2012-09-27 2014-04-0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
JP2014064825A (ja) * 2012-09-27 2014-04-17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3197A (zh) 2015-12-09
JP6361292B2 (ja) 2018-07-25
JP2015226600A (ja) 2015-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7181551A (ja) ミシンの布送り装置
JP2013179980A (ja) ミシン
JP2010075543A (ja) 偏平縫いミシン
JP5925603B2 (ja) ミシン
CN105133197B (zh) 缝纫机
JP2014064825A (ja) ミシン
CN103993436B (zh) 缝纫机、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JP2008295742A (ja) 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
CN103469499B (zh) 缝纫机送布机构
CN107881658A (zh) 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JP2013179999A (ja) ミシン
CN106917194A (zh)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CN100535221C (zh) 机针送料缝纫机
JP2006158650A (ja) ミシン
JP2004147713A (ja) ミシン
JP2012165849A (ja) ミシン及びミシンの糸切り方法
JP2012176182A (ja) ミシン
JP5845683B2 (ja) ミシン
JP2009050638A (ja) ミシン
JP2013179993A (ja) ミシン
JP6942455B2 (ja) ミシン
CN106192223B (zh)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JP2013022362A (ja) ミシン及びミシンの制御方法
CN107881657A (zh) 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CN109554834B (zh) 缝纫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