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81657A - 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81657A
CN107881657A CN201710898202.6A CN201710898202A CN107881657A CN 107881657 A CN107881657 A CN 107881657A CN 201710898202 A CN201710898202 A CN 201710898202A CN 107881657 A CN107881657 A CN 1078816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ing
cloth
presser feet
pressing force
sew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9820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竹村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881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16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9/00Programme-controlled sewing machines
    • D05B19/0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 D05B19/1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of operation of machine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9/00Programme-controlled sewing machines
    • D05B19/0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 D05B19/1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of operation of machine
    • D05B19/14Control of needle movement, e.g. varying amplitude or period of needle mov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提高了操作者调节面线的线端长度的作业的自由度的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缝纫机具有上轴、主马达、针板、压脚和压脚马达。上轴与主马达相连结。操作者将布料载置于针板。压脚从与针板相反的一侧与布料接触。压脚马达能够变更压脚对布料施加的按压力。当缝纫机的CPU控制主马达的驱动时,缝纫机执行缝制动作。缝纫机的缝制动作包括第一缝制和第二缝制。第一缝制是到主马达的驱动开始后的最初的预定时机为止的缝制。第二缝制是接着第一缝制的缝制。CPU控制压脚马达的驱动,以使压脚的按压力在第一缝制时和第二缝制时不同。

Description

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公知一种利用机针对由压脚按压的布料进行缝制的缝纫机。日本特许公开1992年15081号公报所公开的缝纫机具有针板、压脚、压脚压力调节装置和针杆。操作者将布料载置在针板上。压脚从上方按压针板上的布料。压脚压力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压脚向布料施加的按压力。针杆能够在针板的上方进行上下运动,其下端安装有机针。机针供面线贯穿并保持面线。在缝纫机对布料进行缝制的期间里,压脚压力调节装置将压脚向布料施加的按压力保持恒定。
面线从上下运动的机针脱离的脱线易于发生在缝制刚开始之后。压脚通过按压布料来对穿过布料的面线施加阻力。因此,脱线的发生频率与压脚的按压力相应地变化,按压力越大,发生频率越低。操作者有时想尽量地缩短贯穿机针的面线的线端长度从而缩短在缝制后的布料上缝制开始部分的线端长度。但是,在上述缝纫机中,压脚的按压力从缝制开始到缝制结束是恒定的。当为了缩短贯穿机针的面线的线端长度且防止脱线,使压脚的按压力过大时,会发生缝纫机在输送布料时送布齿对布料造成损伤等缝制不良。因此,操作者为了可靠地防止脱线,需要使贯穿机针的面线的线端长度比较长,操作者进行的线端长度的调节作业的自由度有可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提高了操作者调节面线的线端长度的作业的自由度的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具有:针板,其具有容针孔,能够将布料载置于该针板;压脚机构,其具有能够从与所述针板相反的一侧与所述布料接触的压脚,能够赋予使所述压脚向所述针板按压所述布料的按压力;缝制机构,其具有主轴和针杆,该针杆安装有能够进入所述容针孔的机针且伴随着所述主轴的旋转进行上下运动,该缝制机构用于对所述压脚接触的所述布料进行缝制;驱动部,其用于驱动所述缝制机构;输入部,能够向该输入部输入使所述缝制机构开始缝制的缝制开始指示;以及缝制控制部,其在获取输入到所述输入部的所述缝制开始指示之后,控制所述驱动部的驱动,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具有:压脚马达,其与所述压脚机构相连结;以及压脚控制部,其能够通过控制所述压脚马达的驱动,来变更由所述压脚机构赋予的所述按压力,所述缝制控制部通过控制所述驱动部的驱动,来执行第一缝制和第二缝制,该第一缝制是到所述驱动部的驱动开始后的最初的预定时机为止的缝制,该第二缝制是接着所述第一缝制的缝制,所述压脚控制部通过控制所述压脚马达的驱动,在由所述缝制控制部执行的所述第一缝制时和所述第二缝制时变更所述按压力。在第一缝制中作用于布料的按压力即第一按压力和在第二缝制中作用于布料的按压力即第二按压力互不相同。在第一按压力小于第二按压力时,操作者在第一缝制前使贯穿机针的面线的线端加长到不会发生脱线的程度。在第一按压力大于第二按压力时,操作者既可以在第一缝制前使贯穿机针的面线的线端加长到不会发生脱线的程度,也可以使贯穿机针的面线的线端比上述情况短。因此,缝纫机能够提高操作者调节面线的线端长度的作业的自由度。
在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中,也可以是,该缝纫机具有第一获取部,该第一获取部用于获取所述预定时机的设定信息,所述缝制控制部执行所述第一缝制直到所述第一获取部获取的所述设定信息所示的所述预定时机为止。由于缝制控制部能够变更在第一缝制中的预定时机,因此缝纫机能够使第一缝制的方式多样化。
在技术方案3、4的缝纫机中,也可以是,所述压脚控制部使由所述缝制控制部执行的所述第一缝制时的所述按压力小于由所述缝制控制部执行的所述第二缝制时的所述按压力。由于第一按压力小于第二按压力,因此在第一缝制中的面线的动作稳定化。因此,缝纫机能够抑制在第一缝制中的缝制不良。
在技术方案5、6的缝纫机中,也可以是,所述压脚控制部使由所述缝制控制部执行的所述第一缝制时的所述按压力大于由所述缝制控制部执行的所述第二缝制时的所述按压力。由于第一按压力大于第二按压力,因此缝纫机能够抑制在第一缝制中的脱线。
在技术方案7的缝纫机中,也可以是,该缝纫机具有第二获取部,该第二获取部通过用所述第二缝制时的所述按压力乘以第一系数,来获取表示所述第一缝制时的所述按压力的第一信息,所述压脚控制部将由所述缝制控制部执行的所述第一缝制时的所述按压力设为所述第二获取部获取的所述第一信息所示的所述按压力。缝纫机能够简化获取第一信息的控制。
在技术方案8、9的缝纫机中,也可以是,所述针板具有送布齿孔,所述缝制机构具有送布机构,该送布机构具有能够从所述送布齿孔突出或退入到所述送布齿孔中的送布齿,在所述驱动部的驱动下,利用从所述送布齿孔突出的所述送布齿使所述布料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驱动部能够变更所述送布齿的水平方向的移动量,所述缝制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部的驱动,在所述第一缝制和所述第二缝制中,通过变更所述送布齿的水平方向的移动量来变更使所述布料沿水平方向移动的移动量即送布量。在第一缝制中的送布量与在第二缝制中的送布量互不相同。因此,缝纫机能够使布料的缝制方法多样化。
技术方案10的缝纫机的控制方法是缝纫机的控制驱动部的驱动的控制方法,该缝纫机具有:针板,其具有容针孔,能够将布料载置于该针板;压脚机构,其具有能够从与所述针板相反的一侧与所述布料接触的压脚,能够赋予使所述压脚向所述针板按压所述布料的按压力;缝制机构,其具有主轴和针杆,该针杆安装有能够进入所述容针孔的机针且伴随着所述主轴的旋转进行上下运动,该缝制机构用于对所述压脚接触的所述布料进行缝制;所述驱动部,其用于驱动所述缝制机构;以及输入部,能够向该输入部输入使所述缝制机构开始缝制的缝制开始指示,该缝纫机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压脚控制工序,在该压脚控制工序中,控制与所述缝纫机的所述压脚机构相连结的压脚马达的驱动,来变更由所述压脚机构赋予的所述按压力;以及缝制控制工序,在该缝制控制工序中,在获取输入到所述输入部的所述缝制开始指示之后,控制所述驱动部的驱动,对所述布料进行缝制,所述缝制控制工序包括第一缝制和第二缝制,该第一缝制是到所述驱动部的驱动开始后的最初的预定时机为止的缝制,该第二缝制是接着所述第一缝制的缝制,在所述压脚控制工序中,在所述缝制控制工序的所述第一缝制时和所述第二缝制时变更所述按压力。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得到与技术方案1相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缝纫机1的主视图。
图2是缝纫机1的左视图。
图3是头部5的内部的主视图。
图4是送布机构130的立体图。
图5是送布马达123的左视图。
图6是缝纫机1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7是主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显示预定角度α的候选的显示部48的主视图。
图9是第一缝制后的面线6的左视图。
图10是形成于布料的线迹Q1、线迹Q2的说明图。
图11是变形例的主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在变形例中的形成于布料的线迹Q1、线迹Q2的说明图。
图13是在变形例中的第二缝制后的面线6的左视图。
图14是信息表160的数据构成图。
图15是缝纫机201的左视图。
图16是缝纫机201的头部5的内部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在附图中由箭头所示的左右、前后、上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操作者输入缝制开始指示时,缝纫机1对布料9进行缝制。
参照图1、图2说明缝纫机1的结构。缝纫机1具有机座部2、支柱部3和机臂部4。机座部2安装于工作台,且机座部2沿左右方向延伸。机座部2在上表面安装有针板7。操作者将布料9(参照图9)载置于机座部2和针板7上。针板7具有容针孔8(参照图4)和送布齿孔14。容针孔8在俯视时呈圆形形状。送布齿孔14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长径,送布齿孔14位于容针孔8的左方、后方、右方、前方。支柱部3自机座部2右端向上方延伸。机臂部4自支柱部3上端向左方延伸,并与机座部2上表面相对。机臂部4在上表面右部固定有操作部46(参照图6)。操作部46具有操作按钮47和显示部48。操作者一边看着显示部48一边对操作按钮47进行操作来输入各种指示。在图1中,省略对操作部46的图示。机臂部4在内部具有上轴11和主马达31(参照图6)。上轴11沿左右方向延伸,并借助上轴带轮与主马达31相连结。上轴带轮固定于上轴11右端部。机臂部4在左端部具有头部5。头部5自机臂部4向下方突出,并从上方与针板7相对。头部5以针杆16能够上下运动的方式支承该针杆16。针杆16的下端部自头部5向下方突出。针杆16借助上下运动机构与上轴11相连结。针杆16伴随着上轴11的转动,在针板7上方进行上下运动。针杆16在下端安装有机针10。机针10保持贯穿针眼的面线6(参照图2)。机针10与针杆16一同进行上下运动。以下,将机针10的可动范围上端称作针上位置(参照图2),将机针10的可动范围下端称作针下位置。位于针上位置的机针10的下端位于布料9的上方。位于针下位置的机针10的下端进入到针板7的容针孔8。在本实施方式中,针数是针杆16和机针10上下往复的次数。当上轴11旋转一次时,针杆16和机针10上下往复一次。即,针数与上轴11的旋转量相对应。
机座部2在内部具有旋梭、切线机构和送布机构130(参照图4)。旋梭设于针板7下方,收纳卷绕有底线的梭心。旋梭能够获得主马达31的动力来进行旋转,并捕捉位于针下位置附近的机针10所保持的面线6。切线机构具有固定刀、可动刀和切线电磁元件。可动刀与切线电磁元件相连结。通过切线电磁元件驱动,从而可动刀相对于固定刀移动,切线机构切断面线6和底线。
如图2、图3所示,头部5从面线6的供给路径的上游侧起依次具有副夹线装置26、主夹线装置27、线引导部24、上游侧引导钩28、挑线杆23和下游侧引导钩29(参照图1)。副夹线装置26设于头部5前表面的右上部。主夹线装置27在副夹线装置26的下方设于头部5前表面。副夹线装置26和主夹线装置27分别对面线6施加张力。副夹线装置26能够抑制发生这样的情况,即,来自线供给源的面线6违背操作者的意图地被抽出。主夹线装置27能够使伴随着缝纫机1的缝制而作用于面线6的张力适当。挑线杆23设于副夹线装置26的左方。挑线杆23伴随着主马达31的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线引导部24设于挑线杆23的下方。线引导部24以将经由主夹线装置27的面线6朝向挑线杆23折回的方式引导该面线6。上游侧引导钩28设于主夹线装置27的上方。上游侧引导钩28将被线引导部24引导后的面线6朝向挑线杆23引导。下游侧引导钩29(参照图1)设于上游侧引导钩28的左方。下游侧引导钩29将经过挑线杆23的面线6朝向针杆16引导。
机臂部4具有压脚机构50。压脚机构50具有支承构件61、压脚马达32、上保持件57、下保持件58、压脚杆55、检测部56和弹簧59。支承构件61是在主视时呈字母L状的板状,其下端部固定于机臂部4上表面。压脚马达32是固定在支承构件61上部的右表面的脉冲马达。压脚马达32的输出轴自支承构件61上部向左方突出。压脚马达32在输出轴上固定有马达齿轮32A。上保持件57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固定于头部5的上部。下保持件58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固定于头部5的下部。下保持件58与上保持件57同轴。
压脚杆55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在下端安装有压脚53。压脚杆55具有上压杆51和下压杆52。上压杆51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柱状,具有大径部51A和小径部51B。大径部51A以能够上下运动的方式嵌装于上保持件57。大径部51A在马达齿轮32A的后方自头部5向上方突出。大径部51A在外周面前部具有齿部51C。齿部51C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与马达齿轮32A啮合。因此,上压杆51能够获得压脚马达32的驱动力来上下运动。小径部51B在头部5内部自大径部51A的下端向下方延伸。小径部51B与大径部51A同轴。小径部51B的外径小于大径部51A的外径。小径部51B在下端部附近具有一对销63。一对销63在头部5内部自小径部51B的外周面突出,并以上压杆51的轴线为基准互相对称。
下压杆52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其与上压杆51同轴。下压杆52以能够上下运动的方式支承于下保持件58。下压杆52自上压杆51向下方延伸,并自头部5向下方突出。下压杆52上端在头部5内部向上方开口,下压杆52以能够上下运动的方式嵌装于上压杆51。下压杆52具有垫片64和一对卡合孔66。垫片64是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厚度的板状,固定于下压杆52的外周面上端。一对卡合孔66分别在垫片64下方形成于下压杆52的外周面,并在上下方向上具有长径。上压杆51的一对销63分别以能够上下运动的方式***到一对卡合孔66中。因此,上压杆51以能够相对于下压杆52上下运动的方式卡合于该下压杆52。
检测部56作为一例为公知的负载传感器,检测部56固定于垫片64上表面。弹簧59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螺旋弹簧,压脚杆55***到弹簧59的内侧,弹簧59与大径部51A下端和检测部56相接触。因此,弹簧59与上压杆51和下压杆52相连结。弹簧59对下压杆52施加与上压杆51的上下位置相应的朝向下方的作用力。检测部56用于检测弹簧59的施力。
下压杆52具有下端部54。压脚53安装于下端部54。压脚53位于针板7上方,能够与下压杆52一体地进行上下运动。压脚53在分离位置(参照图2)和接触位置(参照图3)之间进行上下运动。位于分离位置的压脚53在布料9的上方与布料9隔开间隔。这时,上压杆51的一对销63与下压杆52的一对卡合孔66的上端相接触(参照图2)。位于接触位置的压脚53从相对于布料9与针板7相反的一侧与布料9相接触。这时,一对销63相对于一对卡合孔66的相对位置像后述那样变化。
位于接触位置的压脚53在弹簧59的施力的作用下按压布料9。换言之,压脚机构50能够赋予压脚53用于按压布料9的按压力。压脚53所施加的按压力的大小大于0,该按压力朝向下侧。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进行的缝制包括第一缝制和第二缝制。第一缝制是到主马达31的驱动开始后的最初的预定时机为止的缝制。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定时机是上轴11旋转了预定角度α的时候。第二缝制是接着第一缝制的缝制。缝纫机1在第一缝制和第二缝制中变更赋予压脚53的按压力。以下,将在第一缝制中的压脚53的按压力称作第一按压力P1,将在第二缝制中的压脚53的按压力称作第二按压力P2。在统称压脚53的按压力时,称作按压力P。
参照图4说明送布机构130。送布机构130具有送布台133、送布齿13、上下输送机构135和水平输送机构125。送布台133与针板7大致平行地延伸,并配置于针板7下方。送布齿13固定于送布台133上表面的中心附近。送布齿13与送布齿孔14的位置相对应。送布齿13的上端为凹凸状。送布齿13在前后方向上较长,送布齿13的长度比送布齿孔14的长度小。
上下输送机构135具有上下输送轴127、偏心部151和连杆构件139。上下输送轴127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机座部2,并相对于上轴11平行地沿左右方向延伸。上下输送轴127的右端部与下轴带轮124相连结。下轴带轮124借助经过支柱部3内部的带与上轴带轮相连结。上下输送轴127在主马达31的驱动下旋转。因此,上下输送轴127和上轴11互相同步地旋转。偏心部151设于上下输送轴127的左端。偏心部151相对于上下输送轴127偏心。连杆构件139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于送布台133的后端。连杆构件139以偏心部151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该偏心部151。通过上下输送轴127旋转,偏心部151借助连杆构件139使送布台133上下运动。在缝纫机1中,在针杆16和机针10上下往复一次的期间里,送布齿13和送布台133上下往复一次。即,在缝纫机1中,机针10的上下运动和送布齿13的上下运动同步。
水平输送机构125具有送布马达123、连杆机构部140、水平输送轴128、连杆构件150等。送布马达123配置于机座部2内部且是位于送布台133右方的位置。送布马达123为脉冲马达,能够使驱动轴136在预定的转动范围内转动。送布马达123用于使送布台133沿前后方向移动。
连杆机构部140具有中间作用臂138、第一臂部141和第二臂部142。第一臂部141的一端安装于驱动轴136的顶端。第一臂部141与驱动轴136正交。第一臂部141的另一端以第一臂部141能够转动的方式与第二臂部142的一端相连结。第二臂部142的另一端以第二臂部142能够转动的方式与中间作用臂138的后端相连结。中间作用臂138的前端固定于水平输送轴128的右端侧。水平输送轴128沿左右方向延伸,并在送布马达123的左上方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机座部2。当驱动轴136往复转动时,第一臂部141和第二臂部142的连结部沿前后方向移动。中间作用臂138以水平输送轴128为中心沿上下方向摆动。
水平输送轴128伴随着中间作用臂138的摆动在预定的转动范围内转动。连杆构件150的下端与水平输送轴128正交地固定于该水平输送轴128的左端。连杆构件150的上端以连杆构件150能够转动的方式与送布台133的前端相连结。当水平输送轴128在预定的转动范围内转动时,送布台133借助连杆构件150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当送布台133上升时,送布齿13的上端自送布齿孔14向上方突出,在送布齿13与压脚53之间夹持布料9。在送布齿13位于针板7上方的期间里,机针10不会刺入布料9。
缝纫机1在缝制的执行中同步驱动主马达31和送布马达123。送布齿13与送布台133一同摆动。因此,送布齿13从送布齿孔14突出或退入到送布齿孔14中。当送布马达123在送布齿13的上端位于针板7上方的期间里驱动时,布料9沿前后方向移动。当送布台133下降时,送布齿13的上端下降到针板7下方。因此,即使送布齿13沿前后方向移动,布料9也不会移动。在送布齿13位于针板7下方的期间里,机针10刺入到布料9中。缝纫机1同步驱动主马达31和送布马达123,从而在布料9上形成线迹。
如图5所示,送布马达123的驱动轴136以特定转动位置为中间位置进行往复转动。特定转动位置是在第一臂部141从驱动轴136向后斜上方延伸时的驱动轴136的转动位置。图5的驱动轴136位于特定转动位置。驱动轴136在第一臂部141相对于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都倾斜的范围内进行往复转动。在驱动轴136位于特定转动位置时,送布齿13位于摆动范围的前后方向中心。在驱动轴136位于转动范围的一端时,送布齿13位于摆动范围前端,在驱动轴136位于转动范围的另一端时,送布齿13位于摆动范围后端。当送布马达123使驱动轴136往复转动一次时,送布齿13在前后方向上往复一次。在主马达31的输出轴旋转一周的期间里,送布马达123使驱动轴136往复转动一次。
以下,在统称上轴11、针杆16、旋梭、挑线杆23和送布机构130时,称作缝制机构15(参照图1)。缝制机构15对后述的压脚53所按压的布料9进行缝制。
缝纫机1在工作台下方具有控制装置30(参照图6)。控制装置30与踩踏式的踏板36(参照图6)相连接。操作者通过踩下踏板36来向缝纫机1输入开始对布料9进行缝制的缝制开始指示。操作者能够将踏板36向脚尖侧或者脚跟侧操作。控制装置30根据踏板36的操作方向和操作量来控制缝纫机1的动作。操作者越向脚尖侧踩下踏板36,控制装置30越增大主马达31的输出轴的旋转速度,越加快缝纫机1的缝制速度。
参照图6,说明缝纫机1的电气结构。控制装置30具有CPU41。CPU41用于控制缝纫机1的动作。CPU41与ROM42、RAM43、存储装置44、I/O接口(以下称作I/O)45相连接。ROM42存储用于执行后述的主处理(参照图7)等各种处理的程序等。RAM43在执行程序时临时存储各种值。RAM43存储累积角度ω。累积角度ω是从缝制开始时累积的上轴11的旋转量。存储装置44是非易失性存储装置。存储装置44存储式(A)。
P1=P2×K…(A)
在式(A)中,P1为第一按压力P1,P2为第二按压力P2。本实施方式的P2是存储于存储装置44的常数,例如是5N。以下,将式(A)的K称作第一系数K。第一系数K是与1不同的预定的正的值。操作者能够设定第一系数。在第一系数K大于1时,第一按压力P1大于第二按压力P2。在第一系数K小于1时,第一按压力P1小于第二按压力P2。
I/O45与驱动电路81~驱动电路84相连接。CPU41控制驱动电路81的驱动,来驱动主马达31。CPU41控制驱动电路82的驱动,来驱动压脚马达32。CPU41控制驱动电路83的驱动,来驱动送布马达123。CPU41控制驱动电路84的驱动,在操作部46的显示部48显示各种信息。缝纫机1具有主编码器71、压脚编码器72和送布编码器73。主编码器71能够检测主马达31的输出轴的旋转角相位和旋转速度。因此,主编码器71能够检测机针10的上下位置。主编码器71将检测结果经由I/O45向CPU41输出。压脚编码器72能够检测压脚马达32的输出轴的旋转角相位和旋转速度。因此,压脚编码器72能够检测上压杆51的上下位置。压脚编码器72将检测结果经由I/O45向CPU41输出。送布编码器73能够检测送布马达123的驱动轴136的旋转角相位和旋转速度。送布编码器73将检测结果经由I/O45向CPU41输出。
I/O45与操作按钮47、踏板36、检测部56相连接。操作按钮47检测由操作者的输入操作所输入的各种指示。CPU41获取操作按钮47的检测结果。各种指示包括预定角度α的设定指示。本实施方式的预定角度α作为一例为360°的倍数。因此,用360°除预定角度α得到的值与第一缝制的针数一致。CPU41获取踏板36的操作方向和操作量。CPU41通过获取检测部56的检测结果来获取按压力P。
参照图2、图3,说明压脚53在分离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移动的概要。在压脚53位于分离位置的状态下,当压脚马达32驱动时,上压杆51和下压杆52一体地向下方移动。伴随着下压杆52的移动,压脚53从分离位置向下方移动。在压脚53移动到接触位置之后,下压杆52和压脚53变得无法向下方移动。压脚马达32进一步驱动。上压杆51相对于下压杆52和压脚53向下方移动。一对销63朝下方离开一对卡合孔66的上端。上压杆51越相对于下压杆52向下方移动,大径部51A越向下方移动,弹簧59的弹性变形量越增大。因此,按压力增大。弹簧59的弹性变形量与压脚马达32的驱动量相应地变化。
当压脚马达32向与压脚53下降时相反的方向驱动时,上压杆51向上方移动。在一对销63与一对卡合孔66上端接触之后,上压杆51与下压杆52、压脚53一体地向上方移动。因此,压脚53从接触位置向分离位置移动。
参照图2~图4,说明缝制机构15的缝制动作的概要。压脚53在接触位置从与针板7相反的一侧按压布料9。机针10位于针上位置。通过主马达31和送布马达123驱动,缝制机构15进行动作。在机针10从针上位置向针下位置移动并刺入布料9之后,旋梭捕捉由机针10保持的面线6并使面线6与底线交织。机针10从布料9向上方退出。这时,通过送布马达123使驱动轴136以特定转动位置为中心转动,送布齿13从送布齿孔14突出并将布料9向后方输送。挑线杆23伴随着机针10朝向针上位置的移动,向上方移动,并将交织于底线的面线6提起到针板7上。面线6在容针孔8和机针10之间向后方弯折(参照图9)。缝纫机1在布料9上形成线迹Q1、线迹Q2(参照图10)。通过上轴11、机针10、旋梭、挑线杆23、送布机构130重复上述动作,缝制机构15对布料9进行缝制。
参照图7~图10说明主处理。在图9中,将布料9图示得比实际情况厚(图13也同样)。在主处理开始前,压脚53位于分离位置,机针10位于针上位置(参照图2)。在该状态下,操作者将布料9载置于机座部2和针板7,并将面线6贯穿机针10的针眼。贯穿针眼的面线6的线端的长度为图2的尺寸M。当操作者对操作按钮47进行操作来接通缝纫机1的电源时,CPU41从ROM42读出执行主处理的程序,并开始处理。
CPU41获取预定角度α的设定信息(S11)。如图8所示,例如CPU41将“请选择预定角度α”这样的显示和成为选择对象的预定角度α显示在显示部48。成为选择对象的预定角度α例如是360°(1针)、720°(2针)、1080°(3针)。操作者例如向操作按钮47输入选择1080°(3针)的指示。CPU41获取1080°作为预定角度α的设定信息(S11)。
CPU41获取第一系数K(S12)。例如操作者向操作按钮47输入“K=0.8”。CPU41获取0.8作为第一系数K。CPU41基于式(A)和在S12中获取的第一系数K来获取第一按压力P1(S15)。例如在操作者输入“K=0.8”时(S12),CPU41将K=0.8、P2=5代入式(A),获取P1=4。换言之,CPU41获取5N作为第二按压力P2,用P2乘以第一系数K,获取4N作为第一按压力P1(S15)。
CPU41基于操作按钮47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有无压脚下降指示的输入(S17)。在未向操作按钮47输入压脚下降指示时(S17:否),CPU41基于操作按钮47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有无切断缝纫机1的电源的指示的输入(S19)。在操作者向操作按钮47输入了切断缝纫机1的电源的指示时(S19:是),CPU41结束主处理,切断缝纫机1的电源。在未向操作按钮47输入切断缝纫机1的电源的指示时(S19:否),CPU41将处理转移到S17。
在操作者向操作按钮47输入了压脚下降指示时(S17:是),CPU41控制压脚马达32的驱动,使压脚53从分离位置向接触位置移动(S21)。例如CPU41控制压脚马达32的驱动,以使按压力P变为1N(S21)。
CPU41基于踏板36的操作来判断有无缝制开始指示的输入(S23)。在操作者未踩下踏板36时,CPU41判断为没有缝制开始指示(S23:否)。CPU41判断有无切断缝纫机1的电源的指示的输入(S27)。S27是与S19相同的处理。在未向操作按钮47输入切断电源的指示时(S27:否),CPU41将处理转移到S23。在操作者向操作按钮47输入了切断缝纫机1的电源的指示时(S27:是),CPU41控制压脚马达32的驱动,使压脚53从接触位置向分离位置移动(S29)。CPU41结束主处理,切断缝纫机1的电源。
在操作者踩下了踏板36时(S23:是),CPU41将存储于RAM43的累积角度ω覆盖为0°(S25)。CPU41判断累积角度ω是否小于在S11中获取的预定角度α(S31)。在累积角度ω例如为0°时(S31:是),CPU41将按压力P变为在S15中获取的P1(S33)。CPU41控制压脚马达32的驱动,变更上压杆51的上下位置。例如CPU41控制压脚马达32的驱动,以使按压力P从1N变为4N(S33)。CPU41获取检测部56和压脚编码器72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压脚马达32的驱动。因此,CPU41能够高精度地控制按压力P。另外,在按压力P变为P1时,CPU41控制压脚马达32的驱动,维持上压杆51的上下位置(S33)。
如图7、图9所示,CPU41控制主马达31和送布马达123的驱动,执行一针的第一缝制(S35)。CPU41通过每经过预定时间就获取主编码器71的检测结果,从而获取在主马达31的驱动下旋转的上轴11的累积角度ω。CPU41将获取的累积角度ω覆盖于RAM43。在机针10位于针上位置的状态下,缝纫机1开始第一缝制。在挑线杆23提起了面线6之后,位于机针10和容针孔8之间的面线6向后方弯折。通过CPU41获取主编码器71的检测结果,在机针10到达针上位置时,一针的第一缝制结束。在机针10位于针上位置时,送布齿13位于摆动范围的前后方向中心,且从送布齿孔14突出。
如图7所示,CPU41判断缝制是否结束(S37)。CPU41通过判断踏板36的踩下是否已停止来判断缝制是否结束。当操作者继续踩下踏板36时,CPU41判断为缝制未结束(S37:否),将处理转移到S31。在累积角度ω小于预定角度α时(S31:是),CPU41执行S33~S37。缝纫机1在布料9上形成线迹Q1(参照图10)直到第三针为止(S35)。
在累积角度ω为预定角度α以上时(S31:否),CPU41控制压脚马达32的驱动,将按压力P变为存储于存储装置44的P2(S41)。例如在第三针的第一缝制结束时,累积角度ω变为1080°(S31:否)。CPU41控制压脚马达32的驱动,变更上压杆51的相对于下压杆52的相对位置。例如CPU41控制压脚马达32的驱动,以使按压力P从4N变为5N(S41)。CPU41获取压脚编码器72和检测部56的检测结果,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控制按压力P。另外,在按压力P变为P2时,CPU41控制压脚马达32的驱动,维持上压杆51的上下位置(S41)。CPU41控制主马达31和送布马达123的驱动,执行一针的第二缝制,在布料9上形成线迹Q2(参照图10)(S43)。S43是与S35相同的处理。线迹Q2的长度作为一例与线迹Q1的长度相同。
CPU41重复执行S31、S41、S43、S37,直到操作者停止踩下踏板36(S37:是)。CPU41执行从缝制开始累计N针的缝制(参照图10)。这时,累积角度ω为用360°乘以N得到的值。
在操作者停止踩下踏板36时,CPU41判断为缝制结束(S37:是)。CPU41将处理转移到S27。在操作者向操作按钮47输入了切断缝纫机1的电源的指示时(S27:是),CPU41控制压脚马达32的驱动,使压脚53向分离位置移动(S29),结束主处理。操作者能够取出缝制后的布料9。
像以上那样,在第一缝制中的压脚53的第一按压力P1和在第二缝制中的压脚53的第二按压力P2互不相同。在第一按压力P1小于第二按压力P2时,与第二缝制相比,在第一缝制中的挑线杆23提起面线6变得容易。这时,在缝制开始时易于发生面线6的脱线。因此,操作者在第一缝制前使贯穿机针10的面线6的线端加长到不会发生脱线的程度。这时,由于第一按压力P1较小,因此,缝纫机1在第一缝制时易于向布料9的下侧引入面线6。因此,不易发生因旋梭捕捉面线6失败而导致的跳针,缝纫机1能够抑制缝制不良。在第一按压力P1大于第二按压力P2时,与第二缝制相比,在第一缝制中的挑线杆23提起面线6变得困难。这时,在缝制开始时不易发生面线6的脱线。因此,操作者也可以在第一缝制前缩短贯穿机针10的面线6的线端,缝纫机1能够提高操作者调节面线6的线端长度的作业的自由度。
操作者向操作按钮47输入预定角度α的设定信息。CPU41获取预定角度α的设定信息(S11)。缝纫机1能够根据操作者进行的设定来变更预定角度α,能够使第一缝制的方式多样化。
若操作者将第一系数K设定得小于1(S12),则第一按压力P1变得小于第二按压力P2(S15)。缝纫机1能够抑制在第一缝制中发生跳针,能够抑制缝制不良。
若操作者将第一系数K设定得大于1(S12),则第一按压力P1变得大于第二按压力P2(S15)。缝纫机1能够抑制在第一缝制中的面线6的脱线。
CPU41能够仅通过基于P2、式(A)进行运算来获取第一按压力P1(S15)。因此,缝纫机1能够简化获取第一按压力P1的控制。
在以上说明中,上轴11为本发明的主轴的一例。主马达31、送布马达123为本发明的驱动部的一例。操作按钮47为本发明的输入部的一例。P1为本发明的第一信息的一例。P2为本发明的特定信息的一例。
执行S31、S35、S43时的CPU41为本发明的缝制控制部的一例。执行S33、S41时的CPU41为本发明的压脚控制部的一例。执行S11时的CPU41为本发明的第一获取部的一例。执行S15时的CPU41为本发明的第二获取部的一例。S33、S41为本发明的压脚控制工序的一例。S31、S35、S43为本发明的缝制控制工序的一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缝纫机1也可以是具有多根机针10的结构。缝纫机1也可以不具有检测部56。例如缝纫机1也可以基于压脚编码器72的检测结果来获取按压力P。在第二缝制开始时(即,在上述实施例中开始缝制第4针时),机针10也可以位于针下位置而不是针上位置。这时,预定角度α也可以是180°的奇数倍而不是360°的倍数。预定角度α例如也可以是1440°(=360°×4)。预定角度α也可以是无法选择的。例如存储装置44也可以存储特定的预定角度α。预定角度α也可以是能够由操作者任意地设定的。这时,在S11中,CPU41显示“请输入预定角度α”,操作者直接向操作按钮47输入预定角度α即可。这时,缝纫机1能够在缝制一针的期间里在上轴11的任意的角度下从第一缝制变为第二缝制。
缝纫机1也可以获取与预定角度α相关的变数来替代设定预定角度α(S11)。缝纫机1也可以在第一缝制和第二缝制中变更送布量。以下,说明变形例的缝纫机1。在变更送布量时,缝纫机1在第一缝制和第二缝制中变更驱动轴136的转动幅度(换言之,图5的角度θ)。送布量是从送布齿孔14突出的送布齿13沿前后方向输送布料9的移动量。以下,将第一缝制的送布量称作第一送布量L1,将第二缝制的送布量称作第二送布量L2,在统称送布齿13输送布料9的送布量时,称作送布量L。
缝纫机1的存储装置44除了存储式(A)还存储式(B)。
K=1+(L1-L2)/L2…(B)
在式(B)中,L1为第一送布量L1,L2为第二送布量L2。第一系数K是与L1、L2相关的系数。
参照图9、图11~图13,说明变形例的缝纫机1的主处理。变形例的主处理(参照图11)包括S1来替代S11,包括S2来替代S12,包括S5来替代S15,包括S24来替代S25,包括S30来替代S31。变形例的主处理除了包括上述实施方式的主处理,还包括S39。以下,省略或简化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主处理相同的处理的说明。
当操作者接通缝纫机1的电源时,CPU41获取初期针数T的设定信息(S1)。初期针数T是第一缝制的针数,是与预定角度α相关的变数。例如CPU41将1针、2针、3针显示于显示部48作为初期针数T的候选(省略图示)。当操作者例如向操作按钮47输入了选择3针的指示时,CPU41获取3针作为初期针数T(S1)。
CPU41获取第一送布量L1和第二送布量L2(S2)。例如操作者利用操作按钮47输入2.0mm作为第一送布量L1,输入2.5mm作为第二送布量L2(S2)。CPU41参照式(A)、式(B)获取第一按压力P1(S5)。例如CPU41将L1=2.0、L2=2.5代入式(B),获取K=0.8。CPU41将K=0.8、P2=5代入式(A),获取P1=4。换言之,CPU41获取作为第二按压力P2的5N,用P2乘以第一系数K,获取作为第一按压力P1的4N(S5)。
在操作者向操作按钮47输入了压脚下降指示时(S17:是),CPU41控制压脚马达32的驱动,使压脚53从分离位置向接触位置移动(S21)。在操作者踩下了踏板36时(S23:是),CPU41将存储于RAM43的累积针数n覆盖为1(S24)。累积针数n为从缝制开始时累积的针数累积值。CPU41将按压力P变为在S5中获取的P1(S33)。
如图9、图11、图12所示,CPU41控制主马达31和送布马达123的驱动,一边以在S2中获取的第一送布量L1输送布料9,一边执行一针的第一缝制(S35)。在挑线杆23提起了面线6之后,位于机针10和容针孔8之间的面线6向后方弯折。以下,将弯折的面线6后端与位于容针孔8内的面线6的前后方向距离称作弯折量。在第一缝制中的面线6的弯折量为图9所示的尺寸S1。送布量L越增大,面线6的弯折量越增大。缝纫机1在布料9上形成第一针的线迹Q1(参照图12)(S35)。线迹Q1的长度与在S2中获取的第一送布量L1大致一致。
当操作者继续踩下踏板36时(S37:否),CPU41在累积针数n加上1(S39),将处理转移到S30。在累积针数n为在S1中获取的初期针数T以下时(S30:是),CPU41执行S33~S39。缝纫机1在布料9上形成线迹Q1(参照图12)直到第三针为止(S35)。在累积针数n超过了初期针数T时(S30:否),CPU41控制压脚马达32的驱动,将按压力P变为存储于存储装置44的P2(S41)。
如图11~图13所示,CPU41控制主马达31和送布马达123的驱动,一边以在S2中获取的第二送布量L2输送布料9,一边执行一针的第二缝制(S43)。送布马达123的驱动轴136的转动幅度大于在第一缝制中的驱动轴136的转动幅度。如图12所示,缝纫机1在布料9上形成线迹Q2(S43)。线迹Q2的长度与在S2中获取的第二送布量L2大致一致。在挑线杆23通过缝制动作提起了面线6之后,位于机针10和容针孔8之间的面线6向后方弯折(参照图13)。在第二缝制中的面线6的弯折量为图13的尺寸S2。
在第二送布量L2大于第一送布量L1时,在第二缝制中的面线6的弯折量大于在第一缝制中的面线6的弯折量。面线6的弯折量越大,挑线杆23越难以提起面线6,因此,面线6对布料9的松紧程度变得越缓和。在第二按压力P2大于第一按压力P1时,挑线杆23难以提起面线6。因此,在第二缝制中的面线6对布料9的松紧程度变得缓和。
在操作者停止踩下踏板36时(S37:是),CPU41将处理转移到S27。在操作者输入了切断缝纫机1的电源的指示时(S27:是),CPU41控制压脚马达32的驱动,使压脚53向分离位置移动(S29),结束变形例的主处理。
另外,操作者也可以将第一送布量L1设定得大于第二送布量L2(S2)。这时,由于第一系数K大于1(参照式(B)),因此第一按压力P1大于第二按压力P2(S5)。
在变形例的缝纫机1中,第一缝制的第一送布量L1和第二缝制的第二送布量L2互不相同。当送布量L变化时,线迹Q1、线迹Q2的长度和面线6的松紧程度都变化。因此,在第一缝制和第二缝制中送布量L不同,因此,缝纫机1能够使布料9的缝制方法多样化。
在变形例的缝纫机1中,执行S30、S35、S43时的CPU41是本发明的缝制控制部的一例。执行S1时的CPU41是本发明的第一获取部的一例。执行S5时的CPU41是本发明的第二获取部的一例。S30、S35、S43是本发明的缝制控制工序的一例。
第一送布量L1、第二送布量L2也都可以以一针为单位地设定。换言之,缝纫机1也可以在执行第一缝制和第二缝制的期间里以一针为单位地变更送布量L。这时,也可以是,多个种类的第一送布量L1的任一个与多个种类的第二送布量L2的任一个互相一致。
第一送布量L1和第二送布量L2也可以都无法选择。例如存储装置44也可以存储特定的第一送布量L1和特定的第二送布量L2。缝纫机1获取存储于存储装置44的上述信息,执行第一缝制和第二缝制(S35、S43)。缝纫机1也可以不在第一缝制和第二缝制中变更送布量L。这时,既可以是操作者向操作按钮47输入第一按压力P1的设定指示,也可以是存储装置44预先存储第一按压力P1(S15)。
第一系数K既可以是只与第一送布量L1和第二送布量L2中的任一者相关的系数,也可以是与第一送布量L1和第二送布量L2这两者都不相关的系数。在第一系数与第一送布量L1和第二送布量L2这两者都不相关时,第一系数也可以是常数。
第一按压力P1和第二按压力P2的关系并不限定于式(A)。例如第一按压力P1也可以是在用第二按压力P2乘以第一系数K得到的值进一步加上预定的数值得到的值。第一按压力P1也可以是与第二按压力P2成反比例的值,来替代与第二按压力P2成正比例的值。例如第一按压力P1也可以是用第一系数K除第二按压力P2得到的值。第一按压力P1和第二按压力P2也可以是完全不相关的互相独立的值。
CPU41例如也可以获取主马达31的输出轴的初期旋转角度来替代获取初期针数T(S1)。初期旋转角度是在第一缝制时的主马达31的输出轴的旋转角度。初期旋转角度是与预定角度α相关的变数。这时,RAM43存储主马达31的输出轴的累积旋转角度来替代累积针数n。CPU41获取主编码器71的检测结果。在累积旋转角度小于初期角度时,CPU41执行第一缝制(S35)。
存储装置44例如也可以具有图14的信息表160来替代式(A)、式(B)。信息表160具有表示多种送布量L的送布信息和表示多种按压力P的按压力信息。在信息表160中,多种送布量L与多种按压力P一一对应起来。按压力信息所示的按压力P利用以预定值为基准的百分率来表示。预定值例如是5N。因此,按压力信息的100%表示5N。例如操作者利用操作按钮47输入2.0mm作为第一送布量L1,输入2.5mm作为第二送布量L2(S2)。CPU41获取与送布量2.0mm相对应的95%作为第一按压力P1(S2)。CPU41获取与送布量2.5mm相对应的100%作为第二按压力P2。CPU41在要执行第一缝制时将第一按压力P1变为95%(=4.75N)(S33)。CPU41在要执行第二缝制时将第二按压力P2变为100%(=5N)(S41)。
信息表160的按压力信息也可以是压脚马达32的输出轴的旋转角相位,而不是以5N等预定值为基准的百分率。压脚马达32的输出轴的旋转角相位与压脚马达32的驱动量相对应地变化。CPU41能够通过获取压脚编码器72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按压力P。
送布机构130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送布机构130的水平输送机构125也可以不具有送布马达123。这时,水平输送机构具有连杆机构部、水平输送轴128和连杆构件150。连杆机构部是具有偏心轮、杆、切换机构的周知的机构。偏心轮设于上下输送轴127,并自上下输送轴127的轴心偏心。杆的延伸方向一端部与偏心轮相连结,另一端部与切换机构相连结。切换机构与杆和水平输送轴128相连结。上下输送轴127的旋转运动通过杆借助偏心轮在延伸方向上进行动作来驱动切换机构,并借助切换机构成为水平输送轴128的往复转动运动。切换机构与输送量调节机构相连结。输送量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在切换机构的驱动下的水平输送轴128的转动量。当水平输送轴128的转动量变化时,送布齿13的送布量变化。这时,水平输送机构也可以利用马达进行输送量调节机构对在切换机构的驱动下的水平输送轴128的转动量的调节。输送量调节机构根据马达的驱动来变更水平输送轴128的转动量。因此,送布量L变化。
送布机构130的送布马达123也可以是,不使送布台133沿前后方向移动,而是使送布台133沿上下方向移动。这时,上下输送机构具有送布马达123、连杆机构部、上下输送轴127和连杆构件即可。水平输送机构在水平输送轴128设置下轴带轮,下轴带轮借助带与上轴带轮相连结即可。即,在该缝纫机中,在针杆16和机针10上下往复一次的期间里,送布齿13和送布台133在前后方向上往复一次。即,在该缝纫机中,机针10的上下运动和送布齿13的水平动作机械地同步。
参照图15、图16,说明作为缝纫机1的变形例的缝纫机201。在以下说明中,对于与缝纫机1相同的构件,在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图示,并省略说明。缝纫机201的机臂部4具有压脚机构250。压脚机构250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压脚机构50不同,压脚机构250不具有弹簧59和检测部56。压脚机构250的压脚杆155具有上压杆51和下压杆152。下压杆152在具有一对卡合孔166来替代一对卡合孔66这一点上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下压杆52不同。一对卡合孔166分别在垫片64下方形成于下压杆152外周面,并具有比一对销63稍大的直径。因此,上压杆51和下压杆152互相卡合,能够大致一体地上下运动。压脚杆155也可以是,不具有上压杆51和下压杆152,而是一体成型的柱状。这时,可以不具有一对卡合孔166、一对销63、垫片64。
在压脚53位于接触位置时,缝纫机201的压脚马达32通过对压脚53施加朝向下方的驱动力来赋予压脚53按压力。因此,能够通过控制流向压脚马达32的电流来使按压力进行变化。

Claims (10)

1.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1、201)具有:
针板(7),其具有容针孔(8),能够将布料(9)载置于该针板;
压脚机构(50、250),其具有能够从与所述针板相反的一侧与所述布料接触的压脚(53),能够赋予使所述压脚向所述针板按压所述布料的按压力(P);
缝制机构(15),其具有主轴(11)和针杆(16),该针杆安装有能够进入所述容针孔的机针(10)且伴随着所述主轴的旋转进行上下运动,该缝制机构用于对所述压脚接触的所述布料进行缝制;
驱动部(31、123),其用于驱动所述缝制机构;
输入部(47),能够向该输入部输入使所述缝制机构开始缝制的缝制开始指示;以及
缝制控制部(41),其在获取输入到所述输入部的所述缝制开始指示之后,控制所述驱动部的驱动,
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具有:
压脚马达(32),其与所述压脚机构相连结;以及
压脚控制部,其能够通过控制所述压脚马达的驱动,来变更由所述压脚机构赋予的所述按压力,
所述缝制控制部通过控制所述驱动部的驱动,来执行第一缝制和第二缝制,该第一缝制是到所述驱动部的驱动开始后的最初的预定时机为止的缝制,该第二缝制是接着所述第一缝制的缝制,
所述压脚控制部通过控制所述压脚马达的驱动,在由所述缝制控制部执行的所述第一缝制时和所述第二缝制时变更所述按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该缝纫机具有第一获取部,该第一获取部用于获取所述预定时机的设定信息,
所述缝制控制部执行所述第一缝制直到所述第一获取部获取的所述设定信息所示的所述预定时机为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脚控制部使由所述缝制控制部执行的所述第一缝制时的所述按压力小于由所述缝制控制部执行的所述第二缝制时的所述按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脚控制部使由所述缝制控制部执行的所述第一缝制时的所述按压力小于由所述缝制控制部执行的所述第二缝制时的所述按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脚控制部使由所述缝制控制部执行的所述第一缝制时的所述按压力大于由所述缝制控制部执行的所述第二缝制时的所述按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脚控制部使由所述缝制控制部执行的所述第一缝制时的所述按压力大于由所述缝制控制部执行的所述第二缝制时的所述按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该缝纫机具有第二获取部,该第二获取部通过用所述第二缝制时的所述按压力乘以第一系数(K),来获取表示所述第一缝制时的所述按压力的第一信息(P1),
所述压脚控制部将由所述缝制控制部执行的所述第一缝制时的所述按压力设为所述第二获取部获取的所述第一信息所示的所述按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板具有送布齿孔(14),
所述缝制机构具有送布机构(130),该送布机构具有能够从所述送布齿孔突出或退入到所述送布齿孔中的送布齿(13),在所述驱动部的驱动下,利用从所述送布齿孔突出的所述送布齿使所述布料沿水平方向移动,
所述驱动部能够变更所述送布齿的水平方向的移动量,
所述缝制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部的驱动,在所述第一缝制和所述第二缝制中,通过变更所述送布齿的水平方向的移动量来变更使所述布料沿水平方向移动的移动量即送布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板具有送布齿孔(14),
所述缝制机构具有送布机构(130),该送布机构具有能够从所述送布齿孔突出或退入到所述送布齿孔中的送布齿(13),在所述驱动部的驱动下,利用从所述送布齿孔突出的所述送布齿使所述布料沿水平方向移动,
所述驱动部能够变更所述送布齿的水平方向的移动量,
所述缝制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部的驱动,在所述第一缝制和所述第二缝制中,通过变更所述送布齿的水平方向的移动量来变更使所述布料沿水平方向移动的移动量即送布量。
10.一种缝纫机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是缝纫机(1、201)的控制驱动部(31、123)的驱动的控制方法,该缝纫机具有:针板(7),其具有容针孔(8),能够将布料(9)载置于该针板;压脚机构(50、250),其具有能够从与所述针板相反的一侧与所述布料接触的压脚(53),能够赋予使所述压脚向所述针板按压所述布料的按压力;缝制机构(15),其具有主轴(11)和针杆(16),该针杆安装有能够进入所述容针孔的机针(10)且伴随着所述主轴的旋转进行上下运动,该缝制机构用于对所述压脚接触的所述布料进行缝制;所述驱动部,其用于驱动所述缝制机构;以及输入部(47),能够向该输入部输入使所述缝制机构开始缝制的缝制开始指示,
该缝纫机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压脚控制工序,在该压脚控制工序中,控制与所述缝纫机的所述压脚机构相连结的压脚马达(32)的驱动,来变更由所述压脚机构赋予的所述按压力;以及
缝制控制工序,在该缝制控制工序中,在获取输入到所述输入部的所述缝制开始指示之后,控制所述驱动部的驱动,对所述布料进行缝制,
所述缝制控制工序包括第一缝制和第二缝制,该第一缝制是到所述驱动部的驱动开始后的最初的预定时机为止的缝制,该第二缝制是接着所述第一缝制的缝制,
在所述压脚控制工序中,在所述缝制控制工序的所述第一缝制时和所述第二缝制时变更所述按压力。
CN201710898202.6A 2016-09-30 2017-09-28 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78816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93318A JP2018051153A (ja) 2016-09-30 2016-09-30 ミシンとミシンの制御方法
JP2016-193318 2016-09-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81657A true CN107881657A (zh) 2018-04-06

Family

ID=61780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98202.6A Pending CN107881657A (zh) 2016-09-30 2017-09-28 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8051153A (zh)
CN (1) CN10788165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63285A (zh) * 2020-03-30 2021-10-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制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625758D0 (en) * 1985-10-28 1986-12-03 Brother Ind Ltd Sewing machine
JPH0415081A (ja) * 1990-05-09 1992-01-20 Brother Ind Ltd 縫製システム
JPH04348793A (ja) * 1991-04-04 1992-12-03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
JPH08215457A (ja) * 1995-02-14 1996-08-27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の布押え制御装置
CN1350607A (zh) * 1999-05-07 2002-05-22 L&P产权管理公司 带可调压板的绗缝缝纫机及其操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625758D0 (en) * 1985-10-28 1986-12-03 Brother Ind Ltd Sewing machine
JPH0415081A (ja) * 1990-05-09 1992-01-20 Brother Ind Ltd 縫製システム
JPH04348793A (ja) * 1991-04-04 1992-12-03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
JPH08215457A (ja) * 1995-02-14 1996-08-27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の布押え制御装置
CN1350607A (zh) * 1999-05-07 2002-05-22 L&P产权管理公司 带可调压板的绗缝缝纫机及其操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63285A (zh) * 2020-03-30 2021-10-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制装置
CN113463285B (zh) * 2020-03-30 2023-01-0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51153A (ja) 2018-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46563B (zh) 缝纫机
CN101713127B (zh) 缝纫机的布料压脚装置
JP4364115B2 (ja) ミシン
CN109137285A (zh) 缝纫机
CN105887343B (zh)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CN107881658A (zh) 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JP5925603B2 (ja) ミシン
CN104514096B (zh)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CN103696150B (zh) 缝纫机
CN107881657A (zh) 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CN109554838A (zh) 缝纫机
CN101195949B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
CN102877219A (zh) 带环缝制缝纫机
JP5372451B2 (ja) ループ材供給装置
JP2010075381A (ja) ループ材供給装置
CN107663718A (zh)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CN110093723A (zh) 缝纫机
CN103361906B (zh) 缝纫机
CN104878524B (zh) 供给装置
JP2007089987A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JP2017070503A (ja) ミシン
CN107558023B (zh) 缝制装置和切线机构
CN105274737B (zh) 带环缝制方法以及带环缝制缝纫机
US1051998A (en) Thread-cutting device.
CN110295462A (zh) 缝纫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