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2786A - 具备窜缸混合气回流装置与增压器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备窜缸混合气回流装置与增压器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2786A
CN105102786A CN201380075572.XA CN201380075572A CN105102786A CN 105102786 A CN105102786 A CN 105102786A CN 201380075572 A CN201380075572 A CN 201380075572A CN 105102786 A CN105102786 A CN 1051027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unit
cooling
medium
compressor
combustion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557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塩田隼平
杉山末吉
四重田啓二
山根成人
杉山怜
松本功
田畑正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102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27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209Fluid connections to the air intake system; their arrangement of pipes, valves or the like
    • F02M35/10222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 [PCV]; Additional air admission, lubricant or fuel vapour admis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F02B29/0406Layout of the intake air cooling or coolant circuit
    • F02B29/0437Liquid cooled heat exchangers
    • F02B29/0443Layout of the coolant or refrigerant circu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3/00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3/00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 F01M13/02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by means of additional source of positive or negative pressure
    • F01M13/021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by means of additional source of positive or negative pressure of negative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04Arrangements of liquid pipes or ho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pumps driven at least for part of the time by exhaus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pumps driven at least for part of the time by exhaust
    • F02B37/005Exhaust driven pumps being combined with an exhaust driven auxiliary apparatus, e.g. a ventil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relating to, driven charging or scavenging pump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33/00 - F02B37/00
    • F02B39/005Cooling of pump dri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relating to, driven charging or scavenging pump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33/00 - F02B37/00
    • F02B39/16Other safety measures for, or other control of,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5/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 F02M25/06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adding lubricant vapou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6/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exhaust gases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e.g. by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systems
    • F02M26/02EG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ercharged engines
    • F02M26/04EG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ercharged engines with a single turbocharger
    • F02M26/06Low pressure loops, i.e. wherein recirculated exhaust gas is taken out from the exhaust downstream of the turbocharger turbine and reintroduced into the intake system upstream of the compress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15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type
    • F02M35/10157Supercharged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3/00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 F01M2013/0038Layout of crankcase breathing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3/00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 F01M13/02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by means of additional source of positive or negative pressure
    • F01M13/021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by means of additional source of positive or negative pressure of negative pressure
    • F01M2013/027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by means of additional source of positive or negative pressure of negative pressure with a turbo charger or compress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relating to, driven charging or scavenging pump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33/00 - F02B37/00
    • F02B39/16Other safety measures for, or other control of, pumps
    • F02B2039/162Control of pump parameters to improve safety thereof
    • F02B2039/164Control of pump parameters to improve safety thereof the temperature of the pump, of the pump drive or the pumped fluid being limit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xhaust-Gas Circulating Devices (AREA)
  • Supercharg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达成要求内燃机冷却程度与要求压缩机冷却程度的冷却装置。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窜缸混合气回流装置(50)与增压器(60),并且所述窜缸混合气回流装置使窜缸混合气向增压器的压缩机上游的进气通道中回流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其独立地具备对内燃机的主体(20)进行冷却的第一冷却装置(70)与对进气进行冷却的第二冷却装置(80)。第二冷却装置对压缩机(61)进行冷却。

Description

具备窜缸混合气回流装置与增压器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的冷却装置,所述内燃机具备窜缸混合气回流装置与增压器。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通过使从内燃机(以下称之为“内燃机”)的燃烧室泄漏到曲轴箱内的窜缸混合气向进气通道中回流从而实施曲轴箱内的换气的***。该***也被称之为窜缸混合气回流装置或者PCV(PCV:Positivecrankcaseventilation:曲轴箱强制通风)。
另外,在曲轴箱内,由于通过曲轴以高速而旋转以及缸内气体从活塞环与缸膛内周壁面之间喷出等,从而会使机油发生飞散。其结果为,在曲轴箱内会形成油雾(即,润滑油的液体状微粒)。在此,当在内燃机具备增压器的情况下,油雾通过窜缸混合气回流装置而与窜缸混合气一起向进气通道中回流时,油雾会流入增压器的压缩机。另一方面,从压缩机流出的进气的温度通过压缩机的压缩作用而上升从而成为高温。因此,流入到压缩机中的油雾将暴露于高温之下,其结果为,会生成因油雾而引起的堆积物,并堆积在压缩机的泵轮与扩散器壁面上。由于这种堆积物的堆积而增压器的增压效率将会降低。
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中,通过利用冷却水而对压缩机进行冷却从而抑制从压缩机流出的进气的温度上升,由此对油雾暴露于高温下的情况进行抑制。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098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中,对作为对压缩机进行冷却的冷却水而利用内燃机冷却水(即,对内燃机进行冷却的冷却水)的情况进行考察。通常情况下,要求压缩机冷却程度(即,为了抑制堆积物的产生或者为了将堆积物的产生量抑制为容许量以下而要求的压缩机的冷却程度)大于要求内燃机冷却程度(即,为了使内燃机运转良好而要求的内燃机主体的冷却程度)。因此,在作为对压缩机进行冷却的冷却水而利用内燃机冷却水的情况下,在冷却水的温度被维持为达到要求内燃机冷却程度的温度时,压缩机的冷却程度将会小于要求压缩机冷却程度,另一方面,在冷却水的温度被维持为达到要求压缩机冷却程度的温度时,内燃机主体的冷却程度将会大于要求内燃机冷却程度。然而,优选同时实现要求内燃机冷却程度与要求压缩机冷却程度。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装置,其能够在具备窜缸混合气回流装置与增压器的内燃机中同时实现要求内燃机冷却程度与要求压缩机冷却程度。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的冷却装置,所述内燃机具备窜缸混合气回流装置与增压器,并且所述窜缸混合气回流装置使窜缸混合气向所述增压器的压缩机上游的进气通道中回流。在此,本发明的冷却装置独立地具备对所述内燃机的主体进行冷却的第一冷却单元与对进气进行冷却的第二冷却单元。而且,所述第二冷却单元对所述增压器的压缩机进行冷却。由此,由于能够独立地对第一冷却单元的冷却能力与第二冷却单元的冷却能力进行设定,因此能够同时实现要求内燃机冷却程度与要求压缩机冷却程度。
此外,要求进气冷却程度(即,为了使内燃机运转良好而所要求的进气的冷却程度)与要求压缩机冷却程度基本等同。因此,在上述发明中,优选为,所述第二冷却单元具有对冷却介质进行冷却的一个介质冷却单元,并且通过被该介质冷却单元冷却的冷却介质来对进气以及所述压缩机进行冷却。由此,能够通过第二冷却单元的动作的简单的控制来同时实现要求进气冷却程度与要求压缩机冷却程度。
此外,严格来说,要求压缩机冷却程度小于要求进气冷却程度。因此,在上述发明中,优选为对所述压缩机进行冷却的冷却介质的流量小于对进气进行冷却的冷却介质的流量。因此,在上述发明中,优选为,在所述第二冷却单元具有使对进气以及所述压缩机进行冷却的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介质通道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冷却单元具有使所述冷却介质的一部分旁通过所述压缩机的压缩机旁通通道。由此,能够准确地同时实现要求压缩机冷却程度与要求进气冷却程度。
此外,从在内燃机的主体的温度较低时促进内燃机的主体的暖机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将较高温度的进气导入到燃烧室中。因此,优选为,在上述发明中,在所述内燃机的主体的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所述第二冷却单元的动作被停止。由此,由于在内燃机的主体的温度较低时进气的冷却被停止,因此较高的温度的进气被导入到燃烧室中。因此,在内燃机的主体的温度较低时内燃机的主体的暖机被促进。
或者,优选为,在上述发明中,所述第二冷却单元具有:介质冷却单元,其对冷却介质进行冷却;冷却单元旁通通道,其使所述冷却介质的至少一部分旁通过所述介质冷却单元;旁通控制单元,其对是否使所述冷却介质的至少一部分经由该冷却单元旁通通道而旁通过所述介质冷却单元进行控制,在所述内燃机的主体的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所述旁通控制单元使所述冷却介质的至少一部分经由所述冷却单元旁通通道而旁通过所述介质冷却单元。
由此,由于在内燃机的主体的温度较低时使冷却介质的至少一部分旁通过介质冷却单元,因此会将冷却介质的温度维持为较高。并且,也能够通过从增压器的涡轮向压缩机传递的热来使冷却介质的温度上升。总之,由于会将冷却介质的温度维持为较高,因此会将较高的温度的进气导入到燃烧室中。因此,会在内燃机的主体的温度较低时促进内燃机的主体的暖机。
此外,在进气温度较低时,进气中的水分可能会凝结从而产生凝结水。这种凝结水的产生对于内燃机是不适宜的。因此,优选为,在上述发明中,所述第二冷却单元具有:介质冷却单元,其对冷却介质进行冷却;冷却单元旁通通道,其使所述冷却介质的至少一部分旁通过所述介质冷却单元;旁通控制单元,其对是否使所述冷却介质的至少一部分经由该冷却单元旁通通道而旁通过所述介质冷却单元进行控制,在进气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所述旁通控制单元使所述冷却介质的至少一部分经由所述冷却单元旁通通道而旁通过所述介质冷却单元。
由此,由于在进气温度较低时使冷却介质的至少一部分旁通过介质冷却单元,因此冷却介质的温度被维持为较高。而且,也能够通过从增压器的涡轮向压缩机传递的热量而冷却介质的温度上升。总之,冷却介质的温度被维持为较高。因此,将抑制进气通道中的凝结水的产生。
此外,当在进气的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废气被导入到进气通道中时,废气中的水分凝结而产生凝结水的可能性变得较高。因此,优选为,在上述发明中,所述内燃机具备将废气导入到进气通道中的EGR单元,该EGR单元以将废气导入所述压缩机上游的进气通道中的方式而被构成,并且在进气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所述第二冷却单元的动作被停止。由此,由于在进气温度较低时使进气的冷却停止,因此进气温度被维持为较高。因此,即使废气被导入到进气通道中也可抑制凝结水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内燃机的图。
图2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3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4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5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旁通控制阀的控制流程的图。
图6为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泵的控制流程的图。
图7为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8为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散热器旁通控制阀的控制流程的图。
图9为表示具备第七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内燃机的图。
图10为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第二泵的控制流程的图。
图11为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散热器旁通控制阀的控制流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内燃机的窜缸混合气回流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内燃机为活塞往复运动式的压缩自点火式的内燃机(所谓的柴油发动机),该内燃机以直列的方式而具备多个气缸(例如,四个气缸)。然而,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其他形式的内燃机中。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堆积物”表示因进气中的油雾而产生的堆积物。
<第一实施方式>
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窜缸混合气回流装置被应用于内燃机(以下称之为“内燃机”)10。内燃机10具备内燃机主体20、进气通道30、排气通道40。内燃机主体20具有曲轴箱21、油底壳22、气缸体23、气缸盖24。曲轴箱21对曲轴21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油底壳22在曲轴箱21的下方处被固定于曲轴箱21上。并且,油底壳22与曲轴箱21一起形成了对曲轴21A以及润滑油OL进行收纳的空间(以下也称之为“曲轴箱室”)。
气缸体23在曲轴箱21的上方处被固定于曲轴箱21上。气缸体23为铝制。此外,气缸体23具备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空心圆筒状的气缸膛23A。在气缸膛23A的内周嵌入有铸铁制的气缸衬筒23B。在气缸膛23A(在本实施方式中特指气缸衬筒23B)中收纳有活塞23C。
活塞23C为大致圆筒形。此外,活塞23C在其侧面具备多个活塞环。多个活塞环中的最下方(即曲轴箱21侧)的环为所谓的油环OR。油环OR在缸膛23A的内周壁面(本实施方式中特指气缸衬筒23B的内周壁面)上摩擦滑动,并将该内周壁面上的润滑油(如果使用另外的说明方式则为油膜)向曲轴箱21侧刮落。活塞23C通过连杆23D而与曲轴21A连结。活塞23C的上壁面(即顶壁面)与气缸衬筒23B的内周壁面以及气缸盖24的下壁面一起形成了燃烧室CC。
气缸盖24在气缸体23的上方处被固定于气缸体23上。在气缸盖24中形成有与燃烧室CC连通的进气端口以及排气端口。进气端口通过进气阀而实施开闭。进气阀通过被收纳于气缸盖24中的进气凸轮轴的凸轮(未图示)而被驱动。排气端口通过排气阀而实施开闭。排气阀通过被收纳于气缸盖24中的排气凸轮轴的凸轮(未图示)而被驱动。气缸盖24通过气缸盖罩24A而被覆盖。在气缸盖24内具备燃料喷射阀(未图示)。
进气通道30主要由进气管31、中间冷却器32、增压器60的压缩机61、进气端口构成。进气管31与进气端口连接。压缩机61被安装于进气管31中。中间冷却器32被安装于与压缩机61相比靠下游的进气管31中。
排气通道40主要由排气端口、排气管41、增压器60的涡轮62构成。排气管41与排气端口连接。涡轮62被安装于排气管41中。涡轮62通过轴而与压缩机61连结。
涡轮62通过流入其中的废气的能量而旋转。涡轮62的旋转经由轴而向压缩机61传递。由此压缩机61进行旋转。从而通过该压缩机61的旋转而使进气被压缩。即,增压器60实施增压。
第一实施方式的窜缸混合气回流装置50具有第一气体通道51、第二气体通道52、第三气体通道53。第一气体通道51被形成在气缸体23内。第一气体通道51将曲轴箱室连接于气缸盖24内的第二气体通道52上。第二气体通道52通过气缸盖24内的预定的路径而与第三气体通道53的一端连接。第三气体通道53通过被设置于内燃机主体20的外部的气体管53A而构成。第三气体通道53的另一端被连接于与压缩机61相比靠上游的进气管31上。
从燃烧室CC泄漏到曲轴箱室中的窜缸混合气通过第一气体通道51、第二气体通道52以及第三气体通道53而向与压缩机61相比靠上游的进气通道30中回流。另外,也可以为了对向进气通道30回流的窜缸混合气的回流量进行控制而在第三气体通道53上设置众所周知的PCV阀。
<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
接下来,参照图2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进行说明。冷却装置具有第一冷却装置70与第二冷却装置80。第一冷却装置70具有第一散热器71、第一冷却水通道72、第一泵73。另一方面,第二冷却装置80具有第二散热器81、第二冷却水通道82、第二泵83。
第一冷却水通道72以依次循环过内燃机主体20、第一泵83、第一散热器81的方式而构成。如果使用别的说明方式,则内燃机主体20、第一泵73、以及第一散热器71被安装于第一冷却通道72上。当第一泵73工作时,冷却水会经由第一冷却水通道72而依次循环过第一散热器71、内燃机主体20、第一泵73。此时,内燃机主体20会通过冷却水而被冷却,并且冷却水在第一散热器71中被冷却。
第二冷却水通道82由两个冷却水通道82A、82B构成。即,从第二散热器81伸出的第二冷却水通道82在第二泵83的下游处分支为两个冷却水通道82A、82B。并且,一方的冷却水通道82A通过中间冷却器32,而另一方的冷却水通道82B通过压缩机61。并且,通过了中间冷却器32的一方的冷却水通道82A与通过了压缩机61的另一方的冷却水通道82B汇合,并返回第二散热器81。如果使用另外的说明方式,则一方的冷却水通道82A以依次循环过第二泵83、中间冷却器32、第二散热器81的方式而构成。另一方的冷却水通道82B以依次循环过第二泵83、压缩机61、第二散热器81的方式而构成。如果再使用另外的说明方式,则第二散热器81以及第二泵83以共用的方式而被安装于两冷却水通道82A、82B中,中间冷却器32被安装于一方的冷却水通道82A中,压缩机61被安装于另外一方的冷却水通道82B中。当第二泵83工作时,冷却水经由第二冷却水通道82而依次循环过中间冷却器32以及压缩机61、第二散热器81、第二泵83。此时,中间冷却器32(不仅进气)以及压缩机61通过冷却水而被冷却,并且冷却水在第二散热器81中被冷却。
<第一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
为了使内燃机主体20中的燃烧良好地进行而存在较为适宜的内燃机主体20的温度。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设定有要求内燃机冷却程度(即,设定有为了使内燃机主体20中的燃烧良好地进行而要求的内燃机主体的冷却程度)。并且,第一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被设定为,达成所述要求内燃机冷却程度的能力。
<第二冷却装置的冷却能力>
曲轴21A具有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被支承于曲轴箱21上的曲轴轴颈、曲轴销、曲轴臂、均衡锤。该曲轴销、曲轴臂以及均衡锤在内燃机运转中(即,内燃机10被运转时)高速旋转。并且,连杆23D也在内燃机运转中高速运动。因此,通过油环OR而被向曲轴箱室刮落而落下的润滑油会与高速旋转或运动的部件(曲轴销、曲轴臂、均衡锤以及连杆23D等)碰撞而飞散。并且,油底壳22内的润滑油OL也会随着该运动而飞散。除此之外,由于燃烧室内的气体从活塞环与气缸衬筒23B的内周壁面之间喷出,也会使润滑油飞散。由此,在曲轴箱室内会产生大量的油雾(润滑油的飞沫)。
而且,在窜缸混合气通过窜缸混合气回流装置而被导入进气通道30时油雾也会被导入进气通道30。此油雾会流入压缩机61。在压缩机61中,由于进气被压缩因此进气温度会上升。在此,当进气温度成为高温时,油雾会暴露于高温下从而成为堆积物,并堆积在压缩机61内(更加具体而言为,泵轮与扩散器壁面上)。并且,增压器60的增压效率会由于该堆积物的堆积而下降。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设定有要求压缩机冷却程度(即,为了将从压缩机61流出的进气的温度维持为对堆积物的产生进行抑制的温度或者将堆积物的产生量维持在容许量以下的温度所要求的压缩机的冷却程度)。另一方面,为了使内燃机主体20中的燃烧良好地进行而存在较为适宜的进气温度。在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设定有要求进气冷却程度(即,为了使内燃机主体20中的燃烧良好地进行而要求的进气的冷却程度)。并且,第二冷却装置80的冷却能力被设定为会达成该要求压缩机冷却程度以及要求进气冷却程度的能力。
另外,要求压缩机冷却程度以及要求进气冷却程度大于要求内燃机冷却程度。此外,对堆积物的产生进行抑制的温度为,产生堆积物的温度的下限值(即,堆积物开始产生时的温度)以下的温度。此外,将堆积物的产生量维持在容许量以下的温度为,使进气中的油雾中的预定比例以上的油雾变化为堆积物的温度的下限值以下的温度。在此,所述预定比例为,例如将堆积物堆积量(即,堆积于压缩机内的堆积物的量)维持在容许量以下的比例。在此,所述容许量例如为,将增压器60的增压效率维持在所需的效率以上的堆积物堆积量的上限值。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由于将第一冷却装置70与第二冷却装置80独立设置,因此能够独立地对第一冷却装置70的冷却能力与第二冷却装置80的冷却能力进行设定。并且,将第一冷却装置70的冷却能力设定为达成要求内燃机冷却程度的能力,将第二冷却装置80的冷却能力设定为达成要求压缩机冷却程度的能力。因此,同时达成了要求内燃机冷却程度与要求压缩机冷却程度。
<第二实施方式>
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1中图示了具备第二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内燃机。在图3中图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冷却装置7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冷却装置70相同。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冷却装置80在设置有压缩机旁通通道82C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冷却装置80不同。压缩机旁通通道82将与压缩机61相比靠上游的第二冷却水通道82(82B)和与压缩机61相比靠下游的第二冷却水通道82(82B)直接连结。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冷却装置80中,流过第二冷却水通道82(82B)的冷却水的一部分会经由压缩机旁通通道82C而旁通过压缩机61。
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冷却装置80的冷却能力被设定为,恰好达成要求进气冷却程度的能力。并且,将压缩机旁通通道82C的流道截面面积设定为,使恰好达到要求压缩机冷却程度的流量的冷却水被供给到压缩机61的面积。
<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
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存在要求压缩机冷却程度小于要求进气冷却程度的情况。即使在该情况下,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也能够恰当地同时达成要求压缩机冷却程度与要求进气冷却程度。
<第三实施方式>
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1中图示了具备第三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内燃机。在图2中图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冷却装置80在通过压缩机61的冷却水通道82B的流道截面面积小于通过中间冷却器32的冷却水通道82A的流道截面面积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冷却装置80不同。
另外,将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冷却装置80的冷却能力设定为恰好达成要求进气冷却程度的能力。并且,将通过压缩机61的冷却水通道82B的流道截面面积设定为,使恰好达成要求压缩机冷却程度的流量的冷却水被供给到压缩机61的面积。
<第三实施方式的效果>
对第三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存在要求压缩机冷却程度小于要求进气冷却程度的情况。即使在该情况下,根据第三实施方式也能够恰当地同时达成要求压缩机冷却程度与要求进气冷却程度。
<第四实施方式>
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1中图示了具备第四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内燃机。在图4中图示了第四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冷却装置70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70相同。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冷却装置80在其具有压缩机旁通控制阀84这一点上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冷却装置80不同。压缩机旁通控制阀84被安装于压缩机旁通通道82C中。压缩机旁通控制阀84能够对流过压缩机旁通通道82C内的冷却水的流量进行控制。
<第四实施方式的控制>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以使恰当地达成要求压缩机冷却程度的流量的冷却水流过压缩机旁通通道82C内的方式来对压缩机旁通控制阀84的开度进行控制。更加具体而言,在压缩机61的冷却程度小于要求压缩机冷却程度时,压缩机旁通控制阀84的开度将被设为较小。由此,由于流过压缩机旁通通道82C内的冷却水的流量变小,因此向压缩机61供给的冷却水的流量变大。其结果为,压缩机61的冷却程度增大。与此相反,在压缩机61的冷却程度大于要求压缩机冷却程度时,压缩机旁通控制阀84的开度被设为较大。其结果为,压缩机61的冷却程度减小。
<第四实施方式的效果>
对第四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存在要求压缩机冷却程度小于要求进气冷却程度的情况。此外,存在要求压缩机冷却程度发生变化、向压缩机61供给的冷却水的流量发生变化、或第二冷却装置80的冷却能力发生变化的情况。即使在这些情况下,根据第四实施方式,也能够恰当而准确地同时达成要求压缩机冷却程度与要求进气冷却程度。
<第四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
对第四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旁通控制阀84的控制流程进行说明。在图5中图示了该控制流程。当图5的流程开始实施时,在步骤400中取得压缩机61的冷却程度DCc。接下来,在步骤401中,对在步骤400中所取得的冷却程度DCc是否小于要求压缩机冷却程度DCcr(DCc<DCcr)进行辨别。在辨别为DCc<DCcr的情况下,流程向步骤402转移。而在辨别为并非DCc<DCcr的情况下,流程向步骤403转移。
在步骤402中,压缩机旁通控制阀84的开度Dcb被减少,且之后流程结束。
在步骤403中,对在步骤400中所取得的冷却程度DCc是否大于要求压缩机冷却程度DCcr(DCc>DCcr)进行辨别。在辨别为DCc>DCcr的情况下,使流程向步骤404转移。而在辨别为并非DCc>DCcr的情况下,使流程结束。
在步骤404中,压缩机旁通控制阀84的开度Dcb被增大,且之后使流程结束。
<第五实施方式>
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1中图示了具备第五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内燃机。在图2中图示了第五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第五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在根据内燃机温度(即内燃机主体20的温度)来对第二泵83的动作进行控制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不同。
<第五实施方式的控制>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在内燃机温度为容许温度以上的情况下,使第二泵83工作。而在内燃机温度低于所述容许温度的情况下,使第二泵83停止工作。另外,所述容许温度为,为了使内燃机主体20中的燃烧良好地进行而要求的内燃机主体20的温度。
<第五实施方式的效果>
对第五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由于在内燃机温度低于所述容许温度的情况下,使第二泵83停止工作,因此会将较高的温度的进气导入内燃机主体20的燃烧室。其结果为,内燃机温度会上升。即,促进了内燃机主体20的暖机。
<第五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
对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泵83的控制流程进行说明。该控制流程在图6中进行了图示。当图6的流程开始时,在步骤500中取得内燃机温度Te。接下来,在步骤501中,对在步骤500中所取得的内燃机温度Te是否低于容许温度Teth(Te<Teth)进行辨别。在此,在辨别为Te<Teth的情况下,流程向步骤502转移。而在辨别为并非Te<Teth的情况下,流程向步骤503转移。
在步骤502中,使第二泵83停止工作,且之后流程结束。另一方面,在步骤503中使第二泵83工作,且之后流程结束。
<第六实施方式>
对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6中图示了具备第六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内燃机。在图7中图示了第六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一冷却装置70与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一冷却装置70相同。第六实施方式的第二冷却装置80在其具有散热器旁通通道82D与散热器旁通阀84这一点上与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冷却装置80不同。散热器旁通通道82D将两个冷却水通道82A、82B的汇合地点P与第二散热器81之间的第二冷却水通道82和第二散热器81与第二泵83之间的第二冷却水通道82直接连结。散热器旁通阀8被安插装于散热器旁通通道82D与第二冷却水通道82汇合的地点处。散热器旁通阀84能够对流过散热器旁通通道82D内的冷却水的流量进行控制。
<第六实施方式的控制>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在内燃机温度为容许温度以上的情况下,以使冷却水不会流过散热器旁通通道82D内的方式来控制散热器旁通控制阀84的动作。而在内燃机温度低于容许温度的情况下,以使冷却水流过散热器旁通通道82D内的方式来控制散热器旁通控制阀84的动作。另外,所述容许温度为,为了使内燃机主体20中的燃烧良好地进行而要求的内燃机主体20的温度。此外,无论内燃机温度是在所述容许温度以上还是低于所述容许温度,均使第二泵83工作。此外,在以使冷却水流过散热器旁通通道82D内的方式来控制散热器旁通控制阀84的动作的情况下,可以以使全部冷却水流过散热器旁通通道82D内的方式来控制散热器旁通控制阀84的动作,也可以以使冷却水的一部分流过散热器旁通通道82D内的方式来控制散热器旁通控制阀84的动作。此外,在以使冷却水流过散热器旁通通道82D内的方式来控制散热器旁通控制阀84的动作的情况下,也可以以使对应于内燃机温度与容许温度的差的流量的冷却水流过散热器旁通通道82D内的方式来控制散热器旁通控制阀84的动作。在该情况下,具体而言为,以内燃机温度与容许温度的差越大,则使越多的量的冷却水流过散热器旁通通道82D内的方式来控制散热器旁通控制阀84的动作。
<第六实施方式的效果>
对第六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由于在内燃机温度低于所述容许温度的情况下,冷却水的至少一部分旁通过第二散热器81,因此会将较高的温度的进气导入内燃机主体20的燃烧室。其结果为,内燃机温度会上升。即,促进了内燃机主体20的暖机。
<第六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
对第六实施方式的散热器旁通控制阀84的控制流程进行说明。在图8中图示了该控制流程。当图8的流程开始时,在步骤600中取得内燃机温度Te。接下来,在步骤601中,对在步骤600中所取得的内燃机温度Te是否低于容许温度Teth(Te<Teth)进行辨别。在此,在辨别为Te<Teth的情况下,使流程向步骤602转移。而在辨别为并非Te<Teth的情况下,使流程向步骤603转移。
在步骤602中,以使冷却水流过散热器旁通通道82D内的方式而将散热器旁通控制阀84开阀,并在其之后结束流程。另一方面,在步骤603中,以使冷却水不会流过散热器旁通通道82内的方式而将散热器旁通控制阀84完全关闭,且之后流程结束。
<第七实施方式>
对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9中图示了具备第七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内燃机。在图2中图示了第七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第七实施方式的内燃机在其具有废气再循环装置(以下称之为“EGR装置”)90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燃机不同。EGR装置90具有废气再循环通道(以下称之为“EGR通道”)91与废气再循环控制阀(以下称之为“EGR阀”)92。EGR通道91将与涡轮62相比靠下游的排气通道40和与压缩机61相比靠上游的进气通道30直接连结。EGR阀92能够对流过EGR通道91内的废气的流量进行控制。
<第七实施方式的控制>
在第七实施方式中,预先规定了应当通过EGR装置90而将废气导入进气通道30的内燃机运转条件(以下称之为“EGR执行条件”)。而且,在于内燃机运转状态满足EGR执行条件时进气温度为容许温度以上的情况下,使第二泵83工作并且执行EGR(即,通过EGR装置90来实现向进气通道30导入废气)。而在于内燃机运转状态满足EGR执行条件时进气温度低于所述容许温度的情况下,使第二泵83停止工作并且执行EGR。另外,上述容许温度被设定为,即使通过第二冷却装置80而实施了进气的冷却,也不会使导入进气通道30的废气(以下称之为“EGR气体”)中的水分凝结的温度的下限值。
<第七实施方式的效果>
对第七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当在进气温度低于所述容许温度的情况下将废气导入进气通道30时,EGR气体中的水分会凝结并产生凝结水。该凝结水的产生对于内燃机运转而言并非优选。根据第七实施方式,在于内燃机运转状态满足EGR执行条件时进气温度低于所述容许温度的情况下,使第二泵83停止工作。其结果为,进气温度会上升。因此,即使执行了EGR也会对由于EGR气体中的水分而导致的凝结水的产生进行抑制。
<第七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
对第七实施方式的第二泵83的控制流程进行说明。在图10中图示了该控制流程。当图10的流程开始时,在步骤700中对内燃机运转状态是否满足EGR执行条件进行辨别。在此,在辨别为内燃机运转状态满足EGR执行条件的情况下,流程向步骤701转移。而在辨别为内燃机运转状态未满足EGR执行条件的情况下,流程向步骤704转移。
在步骤704中,使第二泵83工作,且之后流程结束。
在步骤701中,取得进气温度Ta。接下来,在步骤702中,对在步骤701中所取得的进气温度Ta是否低于容许温度Tath(Ta<Tath)进行辨别。在此,在辨别为Ta<That的情况下,流程向步骤703转移。而在辨别为Ta<That的情况下,流程向步骤704转移。
在步骤703中使第二泵83停止工作,并在其之后结束流程。另一方面,在步骤704中使第二泵83工作,且之后流程结束。
<第八实施方式>
对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9中图示了具备第八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内燃机。在图7中图示了第八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第八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在其具有散热器旁通通道82D与散热器旁通阀84这一点上与第七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不同。
<第八实施方式的控制>
在第八实施方式中,在于内燃机运转状态满足所述EGR执行条件时进气温度为所述容许温度以上的情况下,以使冷却水不会流过散热器旁通通道82D内的方式来控制散热器旁通控制阀84的动作并且执行EGR。另一方面,在于内燃机运转状态满足所述EGR执行条件时进气温度低于所述容许温度的情况下,以使冷却水流过散热器旁通通道82D内的方式来控制散热器旁通控制阀84的动作。另外,无论是进气温度为所述容许温度以上还是低于所述容许温度,均使第二泵83工作。此外,在以使冷却水流过散热器旁通通道82D内的方式来控制散热器旁通控制阀84的动作的情况下,也可以以使对应于进气温度与容许温度的差的流量的冷却水流过散热器旁通通道82D内的方式来控制散热器旁通控制阀84的动作。在该情况下,具体而言为,以进气温度与容许温度的差越大,则使越多的量的冷却水流过散热器旁通通道82D内的方式来控制散热器旁通控制阀84的动作。
<第八实施方式的效果>
对第八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在于进气温度低于所述容许温度的情况下将废气导入进气通道30时,EGR气体中的水分会凝结并产生凝结水。该凝结水的产生对于内燃机运转而言并非优选。根据第八实施方式,在于内燃机运转状态满足EGR执行条件时进气温度低于所述容许温度的情况下,使冷却水的至少一部分旁通过第二散热器81。其结果为,进气温度会上升。因此,即使执行了EGR,也会对由于EGR气体中的水分所导致的凝结水的产生进行抑制。
<第八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
对第七实施方式的第二泵83的控制流程进行说明。在图11中图示了该控制流程。当图11的流程开始时,在步骤800中对内燃机运转状态是否满足EGR执行条件进行辨别。在此,在辨别为内燃机运转状态满足EGR执行条件的情况下,流程向步骤801转移。而在辨别为内燃机运转状态不满足EGR执行条件的情况下,流程向步骤804转移。
在步骤804中,以使冷却水不会流过散热器旁通通道82内的方式而将散热器旁通控制阀84设为完全关闭,且之后流程结束。
在步骤801中取得进气温度Ta。接下来,在步骤802中,对在步骤801中所取得的进气温度Ta是否低于容许温度Tath(Ta<Tath)进行辨别。在此,在辨别为Ta<That的情况下,流程向步骤803转移。而在辨别为并非Ta<That的情况下,流程向步骤804转移。
在步骤803中,以使冷却水流过散热器旁通通道82D内的方式而将散热器旁通控制阀84开阀,且之后流程结束。另一方面,在步骤804中,以使冷却水不会流过散热器旁通通道82内的方式而将散热器旁通控制阀84设为完全关闭,且之后流程结束。
如果对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归纳则为如下情况。即,上述实施方式中所包括的发明为一种内燃机的冷却装置,所述内燃机具备窜缸混合气回流装置50与增压器60,所述窜缸混合气回流装置使窜缸混合气向所述增压器的压缩机上游的进气通道中回流,在所述内燃机的冷却装置中,独立地具备对所述内燃机的主体20进行冷却的第一冷却单元(第一冷却装置)70与对进气进行冷却的第二冷却单元(第二冷却装置)80,所述第二冷却单元为对所述压缩机61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
而且,所述第二冷却单元具有对冷却介质(冷却水)进行冷却的一个介质冷却单元(第二散热器)81,并且通过被该介质冷却单元冷却的冷却介质来对进气以及所述压缩机进行冷却。并且,在所述第二冷却单元具有使对进气以及所述压缩机进行冷却的冷却介质(冷却水)流通的冷却介质通道(第二冷却水道)82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冷却单元具有使所述冷却介质的一部分旁通过所述压缩机的压缩机旁通通道(压缩机旁通通道82C或者一方的冷却水道82A)。
此外,在所述内燃机的主体的温度低于预定温度(容许温度)时,所述第二冷却单元的动作被停止。或者,所述第二冷却单元具有:介质冷却单元(第二散热器)81,其对所述冷却介质进行冷却;冷却单元旁通通道(散热器旁通通道)82D,其使所述冷却介质的至少一部分旁通过所述介质冷却单元;旁通控制单元(散热器旁通控制阀)84,其对是否使所述冷却介质的至少一部分经由该冷却单元旁通通道而旁通过所述介质冷却单元进行控制,在所述内燃机的主体的温度低于预定温度(容许温度)时,所述旁通控制单元使所述冷却介质的至少一部分经由所述冷却单元旁通通道而旁通过所述介质冷却单元。
此外,所述第二冷却单元具有:介质冷却单元(第二散热器)81,其对冷却介质(冷却水)进行冷却;冷却单元旁通通道(散热器旁通通道)82D,其使所述冷却介质的至少一部分旁通过所述介质冷却单元;旁通控制单元(散热器旁通控制阀)84,其对是否使所述冷却介质的至少一部分经由该冷却单元旁通通道而旁通过所述介质冷却单元进行控制,在进气温度低于预定温度(容许温度)时,所述旁通控制单元使所述冷却介质的至少一部分经由所述冷却单元旁通通道而旁通过所述介质冷却单元。
此外,所述内燃机具备将废气导入到进气通道中的EGR单元(EGR装置)90,该EGR单元以将废气导入所述压缩机上游的进气通道30中的方式而构成,并且在进气温度低于预定温度(容许温度)时使所述第二冷却单元的动作停止。

Claims (7)

1.一种冷却装置,其为内燃机的冷却装置,所述内燃机具备窜缸混合气回流装置与增压器,所述窜缸混合气回流装置使窜缸混合气向所述增压器的压缩机上游的进气通道中回流,在所述冷却装置中,独立地具备对所述内燃机的主体进行冷却的第一冷却单元与对进气进行冷却的第二冷却单元,所述第二冷却单元对所述压缩机进行冷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冷却单元具有对冷却介质进行冷却的一个介质冷却单元,并且通过被该介质冷却单元冷却的冷却介质来对进气以及所述压缩机进行冷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冷却单元具有使对进气以及所述压缩机进行冷却的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介质通道,所述第二冷却单元具有使所述冷却介质的一部分旁通过所述压缩机的压缩机旁通通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
在所述内燃机的主体的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所述第二冷却单元的动作被停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冷却单元具有:
介质冷却单元,其对冷却介质进行冷却;
冷却单元旁通通道,其使所述冷却介质的至少一部分旁通过所述介质冷却单元;
旁通控制单元,其对是否使所述冷却介质的至少一部分经由该冷却单元旁通通道而旁通过所述介质冷却单元进行控制,
在所述内燃机的主体的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所述旁通控制单元使所述冷却介质的至少一部分经由所述冷却单元旁通通道而旁通过所述介质冷却单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冷却单元具有:
介质冷却单元,其对冷却介质进行冷却;
冷却单元旁通通道,其使所述冷却介质的至少一部分旁通过所述介质冷却单元;
旁通控制单元,其对是否使所述冷却介质的至少一部分经由该冷却单元旁通通道而旁通过所述介质冷却单元进行控制,
在进气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所述旁通控制单元使所述冷却介质的至少一部分经由所述冷却单元旁通通道而旁通过所述介质冷却单元。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冷却装置,其中,
所述内燃机具备将废气导入到进气通道中的废气再循环单元,该废气再循环单元以将废气导入所述压缩机上游的进气通道中的方式而构成,并且在进气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所述第二冷却单元的动作被停止。
CN201380075572.XA 2013-04-12 2013-04-12 具备窜缸混合气回流装置与增压器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Pending CN1051027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61032 WO2014167705A1 (ja) 2013-04-12 2013-04-12 ブローバイガス還流装置と過給機とを備えた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2786A true CN105102786A (zh) 2015-11-25

Family

ID=51689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5572.XA Pending CN105102786A (zh) 2013-04-12 2013-04-12 具备窜缸混合气回流装置与增压器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025048A1 (zh)
EP (1) EP2985438A4 (zh)
JP (1) JP5983868B2 (zh)
CN (1) CN105102786A (zh)
WO (1) WO20141677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60464A4 (en) * 2013-02-21 2016-02-10 Toyota Motor Co Ltd COOLING DEVICE OF A TURBOCHARGER OF A COMBUSTION ENGINE WITH VENTILATION VIA A GAS CIRCULATION DEVICE
JP2017137828A (ja) * 2016-02-04 2017-08-10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吸気温度制御システム
JP6327292B2 (ja) 2016-06-09 2018-05-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6642321B2 (ja) * 2016-07-21 2020-02-0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エンジン
CN112282891B (zh) * 2019-07-25 2022-02-2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曲轴箱通风控制方法以及曲轴箱通风***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25980A1 (de) * 2003-06-07 2004-12-23 Daimlerchrysler Ag Abgasturbolader
US20070107709A1 (en) * 2005-10-31 2007-05-17 Moncelle Michael E Closed crankcase ventilation system
JP2010209846A (ja) * 2009-03-11 2010-09-24 Ihi Corp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CN101855428A (zh) * 2007-11-16 2010-10-06 斯堪尼亚商用车有限公司 增压燃烧发动机的装置
CN102410111A (zh) * 2010-09-17 2012-04-1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一体化的排气再循环和进气充量冷却***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12053A (en) * 1922-02-07 1926-12-28 Rateau Soc Air-supply cooling for combustion engines
DE2420308C3 (de) * 1974-04-26 1982-01-07 M.A.N. Maschinenfabrik Augsburg-Nürnberg AG, 8900 Augsburg Abgasturbolader für Brennkraftmaschinen
DE2655017C2 (de) * 1976-12-04 1986-09-18 Klöckner-Humboldt-Deutz AG, 5000 Köln Brennkraftmaschine mit Hochaufladung
DE2825945A1 (de) * 1978-06-14 1979-12-20 Rudolf Dr Wieser Kuehlsystem fuer fahrzeugmotor
US4697551A (en) * 1985-06-18 1987-10-06 Paccar Inc Quick-response control system for low-flow engine coolant systems
CH675147A5 (zh) * 1987-08-03 1990-08-31 Bbc Brown Boveri & Cie
JPH01102432U (zh) * 1987-12-26 1989-07-11
DE19845375A1 (de) * 1998-10-02 2000-04-06 Asea Brown Boveri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indirekten Kühlung der Strömung in zwischen Rotoren und Statoren von Turbomaschinen ausgebildeten Radialspalten
JP2003035153A (ja) * 2001-07-23 2003-02-07 Fuji Heavy Ind Ltd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のコンプレッサハウジング構造
US6668553B1 (en) * 2002-09-13 2003-12-30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Ejector-based cooling system for turbochargers
JP4288200B2 (ja) * 2004-04-09 2009-07-0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高、低温冷却系を備えた内燃機関
JP4484242B2 (ja) * 2004-06-17 2010-06-16 日野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egrシステム
US7469689B1 (en) * 2004-09-09 2008-12-30 Jones Daniel W Fluid cooled supercharger
JP4692820B2 (ja) * 2005-08-11 2011-06-01 株式会社Ihi 電動機付過給機
JP4770329B2 (ja) * 2005-08-22 2011-09-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の冷却装置
DE102006044680A1 (de) * 2006-09-21 2008-04-1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Verbrennungsmotor mit Turboladernachlaufkühlung
JP4905421B2 (ja) * 2008-08-06 2012-03-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およびその制御装置
US8544453B2 (en) * 2009-09-25 2013-10-01 James E. Bell Supercharger cooling
JP2011179460A (ja) * 2010-03-03 2011-09-15 Denso Corp エンジン冷却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
JP5769106B2 (ja) * 2011-03-16 2015-08-2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冷却回路
JP2013113118A (ja) * 2011-11-25 2013-06-10 Toyot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JP5825184B2 (ja) * 2012-04-11 2015-12-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US9103275B2 (en) * 2013-04-09 2015-08-1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upercharg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of said typ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25980A1 (de) * 2003-06-07 2004-12-23 Daimlerchrysler Ag Abgasturbolader
US20070107709A1 (en) * 2005-10-31 2007-05-17 Moncelle Michael E Closed crankcase ventilation system
CN101855428A (zh) * 2007-11-16 2010-10-06 斯堪尼亚商用车有限公司 增压燃烧发动机的装置
JP2010209846A (ja) * 2009-03-11 2010-09-24 Ihi Corp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CN102410111A (zh) * 2010-09-17 2012-04-1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一体化的排气再循环和进气充量冷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85438A1 (en) 2016-02-17
US20160025048A1 (en) 2016-01-28
JPWO2014167705A1 (ja) 2017-02-16
WO2014167705A1 (ja) 2014-10-16
EP2985438A4 (en) 2016-11-16
JP5983868B2 (ja) 2016-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88062B (zh) 使用独立多控制***来提供整合的冷却***的***和方法
US20150361839A1 (en) Oil cooling system for supercharged engine
US9476350B2 (en) Turbocharger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turbocharg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5102786A (zh) 具备窜缸混合气回流装置与增压器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CN103906901A (zh) 内燃机的换气控制装置
CN107816397A (zh) 带增压器的内燃机的窜漏气体处理装置
CN201284681Y (zh)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通风***
CN201486674U (zh)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汽缸盖
CN102235224A (zh) 具有液体冷却的内燃发动机
RU152093U1 (ru) Двигатель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US20060236691A1 (en) Crankcase lower part
CN101603454B (zh) 增压空气冷却器除冰
JP2016196864A (ja) 内燃機関
CN108331663B (zh) 大功率v型多缸柴油机***
CN102337957A (zh) 一种新型液冷摩托车冷却器
JP6937900B2 (ja) V型12シリンダ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
CN108317007B (zh) 大功率v型12缸柴油机
RU2727819C2 (ru) Работающий на отработавших газах турбонагнетатель для автомобиля, привод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 таким турбонагнетателем и автомобиль
CN207261065U (zh) 一种发动机润滑***
CN105143636A (zh) 具备窜缸混合气环流装置的内燃机的增压器的冷却装置
CN108252801A (zh) V型20缸柴油机
CN204436802U (zh) 真空泵配置结构
JP2021134772A (ja) 内燃機関のオイル噴射装置
Weller et al. Detroit DD15 The New Heavy-Duty Diesel Engine from Daimler Truck AG
JP2009030555A (ja) 内燃機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608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