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90444B - 无级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无级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90444B
CN105090444B CN201510229736.0A CN201510229736A CN105090444B CN 105090444 B CN105090444 B CN 105090444B CN 201510229736 A CN201510229736 A CN 201510229736A CN 105090444 B CN105090444 B CN 1050904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shaft
bearing
output
shaft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2973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90444A (zh
Inventor
高杉将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0904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04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904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04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006Vibration-damping or noise reduc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1Shaft support structures, e.g. partition walls, bearing eyes, casing walls or covers with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3Mounting or installation of gears or shafts in the gearboxes, e.g. methods or means for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其实现了能够抑制支撑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轴承的套圈与滚动体之间的间隙的扩大、并改善NVH的恶化的结构。无级变速器具有输入轴、输出轴、曲柄连杆机构、单向旋转阻止机构以及变速器壳体,所述变速器壳体具有侧壁部,该侧壁部借助于输入轴承支撑所述输入轴的两端部,并且借助于输出轴承支撑所述输出轴的两端部,所述侧壁部上的支撑所述输入轴承和所述输出轴承的套圈的位置相对于所述输入轴承和所述输出轴承的滚动体的轴向上的中心位置,向由所述输入轴承和所述输出轴承分别支撑的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的近侧的轴端侧偏移。

Description

无级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四节连杆机构型的无级变速器的振动衰减结构。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2-1048号公报中描述了如下的四节连杆机构型无级变速器,其将与发动机连接的输入轴的旋转转换为连杆的往复运动,通过单向离合器将连杆的往复运动转换为输出轴的旋转运动。
在上述日本特开2012-1048号公报中,输入轴和输出轴的两端部经由一对轴承而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轴支撑于变速器壳体的侧壁部上。这一对轴承的套圈(外圈和内圈)与滚动体(球体)的间隙会按照从扭矩传递时的输入轴和输出轴输入的载荷方向和大小而发生变化,即通过载荷方向相反侧的轴承间隙的扩大和缩小而使得套圈与滚动体重复进行分离和接触,从而会产生滚动体与套圈的碰撞声,成为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的恶化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一种能够抑制支撑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轴承的套圈与滚动体之间的间隙的扩大、并改善NVH的恶化的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达成目的,本发明的第1形态为一种无级变速器1,其具有:输入轴2,其被从行驶用驱动源输入驱动力;输出轴3,其与所述输入轴2平行地配置;曲柄连杆机构20,其具有与所述输出轴3连结的摆杆18,将被所述输入轴2旋转驱动的驱动力输入部4~7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摆杆18的摆动运动,当所述驱动力输入部4~7旋转1圈时,所述摆杆18进行1次往复的摆动运动;单向旋转阻止机构17,其在所述摆杆18欲向一侧摆动时将所述摆杆18固定于所述输出轴3,在所述摆杆18欲向另一侧摆动时使所述摆杆18相对于所述输出轴3空转;以及变速器壳体100,其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输入轴2和所述输出轴3,并且***述输入轴2、所述输出轴3、所述曲柄连杆机构20和所述单向旋转阻止机构17,所述变速器壳体100具有侧壁部101、102,该侧壁部101、102借助于输入轴承40A、40B支撑所述输入轴2的两端部,并且借助于输出轴承50A、50B支撑所述输出轴3的两端部,所述侧壁部101、102上的支撑所述输入轴承40A、40B和所述输出轴承50A、50B的套圈40A1、40B1、50A1、50B1的位置相对于所述输入轴承40A、40B和所述输出轴承50A、50B的滚动体40A2、40B2、50A2、50B2的轴向上的中心位置101A、102A,向由所述输入轴承40A、40B和所述输出轴承50A、50B分别支撑的所述输入轴2和所述输出轴3的近侧的轴端侧偏移。
此外,本发明的第2形态是在上述第1形态的基础上,所述侧壁部101、102具有:输入区域101B、102B,其位于比第1线L1远离所述输出轴3的一侧,其中该第1线L1通过所述输入轴承40A、40B的轴向上的中心位置101A、102A,且与从所述输入轴2作用于所述输入轴承40A、40B上的载荷F1、F4为最大时的载荷方向垂直;输出区域101C、102C,其位于比第2线L2远离所述输入轴2的一侧,其中该第2线L2通过所述输出轴承50A、50B的轴向上的中心位置101A、102A,且与从所述输出轴3作用于所述输出轴承50A、50B上的载荷F1’、F4’为最大时的载荷方向垂直;以及中间区域101D、102D,其夹在所述输入区域与所述输出区域之间,所述侧壁部101、102构成为,在所述单向旋转阻止机构17是当所述摆杆18被从所述输入轴2侧推向输出轴3侧时将所述摆杆18固定的机构的情况下,所述输入区域101B、102B和所述输出区域101C、102C的刚性高于所述中间区域101D、102D的刚性,在所述单向旋转阻止机构17是当所述摆杆18被从所述输出轴3侧拉向所述输入轴2侧时将所述摆杆18固定的机构的情况下,所述输入区域101B、102B和所述输出区域101C、102C的刚性低于所述中间区域101D、102D的刚性。
根据本发明,可实现一种能够抑制支撑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轴承的套圈与滚动体之间的间隙的扩大、并改善NVH的恶化的结构。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第1形态,凭借产生于轴端上的弯矩抑制轴承的间隙的扩大,并且凭借轴承的倾倒而使得抑制挠曲的力作用于轴端,因此不会有损轴体的耐久性、可靠性和扭矩传递效率,能够改善NVH。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2形态,从输入轴和输出轴输入的载荷方向的相反侧的区域易于挠曲而对轴承的套圈作用轴向载荷,因此能够有助于抑制滚动体与套圈之间的间隙的扩大的作用,可实现NVH的改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其它的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显而易见的。在说明书中,参考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例子。然而,这样的示例并非用于穷举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因此,应当参考说明书之后的权利要求书来确定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从轴向观察图1的无级变速器的偏心量调节机构、连杆和摆杆的图。
图3A-3D是表示图1的无级变速器的偏心量调节机构所带来的偏心量的变化的图。
图4A-4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偏心量调节机构所带来的偏心量的变化与摆杆的摆动运动的摆动角度范围的关系的图。
图5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的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轴承支撑结构的图。
图6A-6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曲柄连杆机构通过推压方式进行扭矩传递时的力关系的图。
图7A-7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曲柄连杆机构通过牵拉方式进行扭矩传递时的力关系的图。
图8A-8B是图5所示的变速器壳体的侧壁部的外观图。
图9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变速器壳体的侧壁部对轴承的间隙的扩大抑制作用以及对输入轴和输出轴的挠曲抑制作用的图。
标号说明
1:无级变速器,2:输入轴,3:输出轴,4:偏心量调节机构,5:凸轮盘,6:偏心盘,6a:收纳孔,6b:内齿,7:小齿轮轴,7a:外齿,7b:小齿轮轴承,14:偏心量调节用驱动源,14a:旋转轴,15:连杆,15a:大径环状部,15b:小径环状部,16:连杆轴承,17:单向离合器,18:摆杆,20:曲柄连杆机构,40A:第1输入轴承,40B:第2输入轴承,50A:第1输出轴承,50B:第2输出轴承,100:变速器壳体,101:第1侧壁部,102:第2侧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是作为本发明的实现手段的一例,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如下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变形后的结构。另外,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还能够应用于汽车以外的其他用途,这是不言自明的。
<无级变速器的结构>首先,参照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1是能够使变速比i(i=输入轴的旋转速度/输出轴的旋转速度)为无限大(∞)而使输出轴的旋转速度为“0”的变速器、即所谓的IVT(InfinityVariable Transmission:无限变速器)的一种。
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1具有输入轴2、输出轴3和6个偏心量调节机构4。
输入轴2、输出轴3、偏心量调节机构4收容于变速器壳体100的内部。变速器壳体100具有在输入轴2和输出轴3的轴向上分离配置的第1侧壁部101和第2侧壁部102。从输入轴2观察时,第1侧壁部101为被从发动机输入驱动力的上游侧,而第2侧壁部102为下游侧。反之,如果从输出轴3观察,则第1侧壁部101为被从发动机输出驱动力的下游侧,而第2侧壁部102为上游侧。
输入轴2的上游侧的一端部经由第1输入轴承40A而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撑于第1侧壁部101上,输入轴2的下游侧的另一端部经由第2输入轴承40B而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撑于第2侧壁部102上。输入轴2由中空的部件构成,其接受来自发动机或电动机等行驶驱动源的驱动力,以旋转中心轴线P1为中心被旋转驱动。
此外,输出轴3的下游侧的一端部经由第1输出轴承50A而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撑于第1侧壁部101上,输出轴3的上游侧的另一端部经由第2输出轴承50B而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撑于第2侧壁部102上。输出轴3与输入轴2平行地配置于与输入轴2在水平方向上分离的位置,经由前进后退切换机构和差速齿轮等向汽车的车轴传递驱动力。
偏心量调节机构4分别是驱动力输入部,被设置为以输入轴2的旋转中心轴线P1为中心旋转,具有作为凸轮部的凸轮盘5、作为偏心部件的偏心盘6、以及小齿轮轴7。
凸轮盘5为圆盘形状,以从输入轴2的旋转中心轴线P1偏心且与输入轴2一体旋转的方式2个1组地设置于输入轴2。各组凸轮盘5分别被设定为相位错开60°,配置为通过6组凸轮盘5在输入轴2的周向上环绕一周。
偏心盘6为圆盘形状,在从其中心P3偏心的位置上设有收纳孔6a,以夹着该收纳孔6a的方式,将1组凸轮盘5支撑为能够旋转。
偏心盘6的收纳孔6a的中心被形成为,使得从输入轴2的旋转中心轴线P1到凸轮盘5的中心P2(收纳孔6a的中心)的距离Ra与从凸轮盘5的中心P2到偏心盘6的中心P3的距离Rb相同。此外,在偏心盘6的收纳孔6a的被1组凸轮盘5夹住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内齿6b。
小齿轮轴7与输入轴2同心地配置于输入轴2的中空部内,并经由小齿轮轴承7b而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撑于输入轴2的内周面。此外,在小齿轮轴7的外周面上设有外齿7a。进而,在小齿轮轴7上连接有差动机构8。
在输入轴2上的1组凸轮盘5之间形成有切口孔2a,该切口孔2a在与凸轮盘5的偏心方向对置的部位处将内周面与外周面连通,经由该切口孔2a,小齿轮轴7的外齿7a与偏心盘6的收纳孔6a的内齿6b啮合。
差动机构8是行星齿轮机构,其具有太阳齿轮9、与输入轴2连结的第1齿圈10、与小齿轮轴7连结的第2齿圈11、以及将阶梯小齿轮12以能够自转和公转的方式轴支撑的行星架13,所述阶梯小齿轮12由与太阳齿轮9和第1齿圈10啮合的大径部12a和与第2齿圈11啮合的小径部12b构成。此外,差动机构8的太阳齿轮9与由小齿轮轴7驱动用的电动机构成的偏心量调节用驱动源14的旋转轴14a连结。
而且,在使该偏心量调节用驱动源14的旋转速度与输入轴2的旋转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太阳齿轮9与第1齿圈10以相同速度旋转,成为太阳齿轮9、第1齿圈10、第2齿圈11和行星架13这4个要素无法进行相对旋转的锁定状态,与第2齿圈11连结的小齿轮轴7以与输入轴2相同的速度旋转。
此外,在使偏心量调节用驱动源14的旋转速度比输入轴2的旋转速度慢的情况下,如果设太阳齿轮9的转速为Ns、第1齿圈10的转速为NR1、太阳齿轮9与第1齿圈10的齿轮比(第1齿圈10的齿数/太阳齿轮9的齿数)为j,则行星架13的转速为(j·NR1+Ns)/(j+1)。此外,如果设太阳齿轮9与第2齿圈11的齿轮比((第2齿圈11的齿数/太阳齿轮9的齿数)×(阶梯小齿轮12的大径部12a的齿数/小径部12b的齿数))为k,则第2齿圈11的转速为{j(k+1)NR1+(k-j)Ns}/{k(j+1)}。
因此,在使偏心量调节用驱动源14的旋转速度比输入轴2的旋转速度慢、且固定有凸轮盘5的输入轴2的旋转速度与小齿轮轴7的旋转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偏心盘6与凸轮盘5一体旋转。另一方面,在输入轴2的旋转速度与小齿轮轴7的旋转速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偏心盘6以凸轮盘5的中心P2为中心在凸轮盘5的周缘旋转。
如图2所示,偏心盘6相对于凸轮盘5,以从P1到P2的距离Ra与从P2到P3的距离Rb相同的方式偏心。因此,能够使偏心盘6的中心P3位于与输入轴2的旋转中心轴线P1相同的线上,使输入轴2的旋转中心轴线P1与偏心盘6的中心P3之间的距离、即偏心量R1为“0”。
在偏心盘6的外缘部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有连杆15。连杆15在一个端部具有大径的大径环状部15a,在另一个端部具有小径的小径环状部15b。连杆15的大径环状部15a经由连杆轴承16支撑于偏心盘6的外缘部。
在输出轴3上,经由作为单向旋转阻止机构的单向离合器17连结有摆杆18。单向离合器17在欲以输出轴3的旋转中心轴线P4为中心向一侧旋转的情况下将摆杆18固定于输出轴3,在欲向另一侧旋转的情况下使摆杆18相对于输出轴3空转。
在摆杆18上设有摆动端部18a,在摆动端部18a上设有以能够在轴向夹住小径环状部15b的方式形成的一对突片18b。在一对突片18b上贯穿设置有与小径环状部15b的内径对应的贯通孔18c。在贯通孔18c和小径环状部15b中***连结销19,从而将连杆15与摆杆18连结起来。此外,在摆杆18上设有环状部18d。
<曲柄连杆机构>接着,参照图2~图4A-4C,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的曲柄连杆机构。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1中,偏心量调节机构4、连杆15和摆杆18构成曲柄连杆机构20(四节连杆机构)。
通过曲柄连杆机构20,将输入轴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摆杆18的以输出轴3的旋转中心轴线P4为中心的摆动运动。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1如图1所示,具有合计6个曲柄连杆机构20。
在曲柄连杆机构20中,在偏心量调节机构4的偏心量R1并非“0”的情况下,如果使输入轴2与小齿轮轴7以相同速度旋转,则各连杆15分别错开60度的相位,并且在输入轴2与输出轴3之间交替地重复被推向输出轴3侧或被牵拉至输入轴2侧,使摆杆18摆动。
而且,在摆杆18与输出轴3之间设有单向离合器17,因此在推压摆杆18的情况下,摆杆18被固定而向输出轴3传递由摆杆18的摆动运动产生的扭矩,使得输出轴3旋转,在牵拉摆杆18的情况下,摆杆18空转而不会向输出轴3传递由摆杆18的摆动运动产生的扭矩。6个偏心量调节机构4是分别错开60度的相位而配置的,因此输出轴3被6个偏心量调节机构4按顺序旋转驱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级变速器1中,如图3A-3D所示,能够通过偏心量调节机构4调节偏心量R1。
图3A表示使偏心量R1为“最大”的状态,小齿轮轴7和偏心盘6以使得输入轴2的旋转中心轴线P1与凸轮盘5的中心P2与偏心盘6的中心P3排列于一条直线上的方式被定位。此时的变速比i为最小。图3B表示使偏心量R1为小于图3A的“中”的状态,图3C表示使偏心量R1为进一步小于图3B的“小”的状态。关于变速比i,在图3B中表示大于图3A的变速比i的“中”的状态,在图3C中表示大于图3B的变速比i的“大”的状态。图3D表示使偏心量R1为“0”的状态,输入轴2的旋转中心轴线P1与偏心盘6的中心P3被同心地定位。此时的变速比i为无限大(∞)。
图4A-4C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偏心量调节机构4所带来的偏心量R1的变化与摆杆18的摆动运动的摆动角度范围的关系。
图4A表示偏心量R1为图3A的“最大”时(变速比i为最小时)的摆杆18相对于偏心量调节机构4的旋转运动(旋转角度θ1)的摆动范围θ2,图4B表示偏心量R1为图3B的“中”时(变速比i为中时)的摆杆18相对于偏心量调节机构4的旋转运动(旋转角度θ1)的摆动范围θ2,图4C表示偏心量R1为图3C的“小”时(变速比i为大时)的摆杆18相对于偏心量调节机构4的旋转运动(旋转角度θ1)的摆动范围θ2。这里,从输出轴3的旋转中心轴线P4到连杆15与摆动端部18a的连结点、即到连结销19的中心P5的距离为摆杆18的长度R2。
根据图4A-4C可知,随着偏心量R1变小,摆杆18的摆动角度范围θ2也变小,在偏心量R1变为“0”的情况下,摆杆18不再摆动。
<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轴承支撑结构>接着,参照图5至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轴2和输出轴3的轴承支撑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使变速器壳体100的第1侧壁部101支撑第1输入轴承40A的套圈(外圈)40A1的位置相对于第1输入轴承40A的滚动体40A2的轴向上的中心位置101A向输入轴2的一端部的轴端侧偏移。同样地,使变速器壳体100的第2侧壁部102支撑第2输入轴承40B的套圈(外圈)40B1的位置相对于第2输入轴承40B的滚动体40B2的轴向上的中心位置102A向输入轴2的另一端部的轴端侧偏移。
此外,使变速器壳体100的第1侧壁部101支撑第1输出轴承50A的套圈50A1的位置相对于第1输出轴承50A的滚动体50A2的轴向上的中心位置101A向输出轴3的一端部的轴端侧偏移。同样地,使变速器壳体100的第2侧壁部102支撑第2输出轴承50B的套圈50B1的位置相对于第2输出轴承50B的滚动体50B2的轴向上的中心位置102A向输出轴3的另一端部的轴端侧偏移。
即,第1侧壁部101和第2侧壁部102上的输入轴2和输出轴3的轴承的支撑结构为关于轴向的中心位置对称的关系。
这里,关于本实施方式对输入轴承和输出轴承的间隙的扩大抑制作用以及对输入轴和输出轴的挠曲抑制作用,以图6A和图7A中的作为区域Z内的结构要素的输入轴2的一端部、第1侧壁部101和第1输入轴承40A作为一例进行说明。
图6A-6C示出了当单向旋转阻止机构17以将摆杆18从输入轴2侧推向输出轴3侧时固定摆杆18的推压方式进行扭矩传递时的力关系。
在通过推压方式进行扭矩传递的情况下,如图6B所示,从输入轴2输入到第1输入轴承40A的载荷F1的作用线与针对载荷F1从第1侧壁部101施加的反作用力F2的作用线发生偏移而产生弯矩M1。而且,如图6C所示,该弯矩M1会使第1输入轴承40A的套圈(外圈)40A1产生倾倒,从而套圈(外圈)40A1的滚道向接触滚动体40A2的方向移位,因此在扭矩传递时,可抑制第1输入轴承40A上的载荷F1的反方向(图中下方)的套圈40A1与滚动体40A2之间的间隙的扩大。另外,即使第1输入轴承40A的套圈(外圈)40A1产生了倾倒,由于径向载荷在作用于滚动体40A2上的载荷中处于支配地位,因此滚动体40A2的分布载荷几乎没有变化,可认为不会对原本的轴承性能(耐久性和耐磨损性)带来影响。
进而,在扭矩传递时,从输出轴3侧向输入轴2侧输入的反作用力以及在输入轴2的两端部产生的弯矩M1以产生图6A所示的挠曲B1的方式作用于输入轴2上,然而通过第1输入轴承40A的套圈(外圈)40A1的倾倒,针对载荷F1的反作用力F3的载荷方向发生变化,以抑制挠曲B1的方式作用于弯矩M1的反方向上,因此可抑制轴体的挠曲的扩大,不会有损输入轴2的耐久性、可靠性和扭矩传递效率,能够改善NVH。
图7A-7C示出了当单向旋转阻止机构17以将摆杆18从输出轴3侧起拉向输入轴2侧时固定摆杆18的牵拉方式进行扭矩传递时的力关系。
基于同样的原理,在通过牵拉方式进行扭矩传递的情况下,如图7B所示,从输入轴2向第1输入轴承40A输入的载荷F4的作用线与针对载荷F4从第1侧壁部101施加的反作用力F5的作用线发生偏移而产生弯矩M2。而且,如图7C所示,该弯矩M2使第1输入轴承40A的套圈(外圈)40A1产生倾倒,从而套圈(外圈)40A1的滚道向接触滚动体40A2的方向移位,因此在扭矩传递时,可抑制第1输入轴承40A上的载荷F4的反方向(图中上方)的套圈40A1与滚动体40A2之间的间隙的扩大。
进而,在扭矩传递时从输出轴3侧向输入轴2侧输入的反作用力以及在输入轴2的两端部产生的弯矩M2以产生图7A所示的挠曲B2的方式作用于输入轴2上,然而通过第1输入轴承40A的套圈(外圈)40A1的倾倒,针对载荷F4的反作用力F6的载荷方向发生变化,以抑制挠曲B2的方式作用于弯矩M2的反方向上,因此可抑制轴体的挠曲的扩大,不会有损输入轴2的耐久性、可靠性和扭矩传递效率,能够改善NVH。
另外,上述间隙的扩大抑制作用也同样作用于轴支撑输入轴2的另一端部的第2输入轴承40B、以及轴支撑输出轴3的两端部的第1和第2输出轴承50A、50B上。此外,输入轴2的一端部上的挠曲抑制作用与另一端部上的挠曲抑制作用彼此互为对称关系而产生协同作用。进而,对于从输出轴3输入到第1和第2输出轴承50A、50B的载荷F1’、F4’而言,基于同样的原理,也以对第1和第2输出轴承50A、50B抑制间隙的扩大以及抑制输出轴3的挠曲的方式发挥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还针对第1侧壁部101和第2侧壁部102的刚性,根据从输入轴2和输出轴3接受的载荷F1和F4的方向而设置强弱级别,从而提高了NVH的改善效果。
图8A-8B是图5所示的变速器壳体的侧壁部的外观图。
如图8A-8B所示,将第1侧壁部101和第2侧壁部102分割为以下区域:输入区域101B、102B,其比线L1靠外侧,其中该线L1通过第1和第2输入轴承40A、40B的轴向上的中心位置101A、102A,且与从输入轴2输入到输入轴承40A、40B的载荷F1为最大时的载荷方向垂直;输出区域101C、102C,其比线L2靠外侧,其中该线L2通过第1和第2输出轴承50A、50B的轴向上的中心位置101A、102A,且与从输出轴3输入到输出轴承50A、50B的载荷F1’为最大时的载荷方向垂直;以及中间区域101D、102D,其夹在输入区域101B、102B与输出区域101C、102C之间,这种情况下,如下按照每个区域针对刚性设置强弱级别。
即,如图8A所示,在单向旋转阻止机构17以当将摆杆18从输入轴2侧推向输出轴3侧时固定摆杆18的推压方式进行扭矩传递的情况下,使输入区域101B、102B和输出区域101C、102C的刚性高于中间区域101D、102D的刚性。
与此相对,如图8B所示,在单向旋转阻止机构17以当将摆杆18从输出轴3侧拉向输入轴2侧时固定摆杆18的牵拉方式进行扭矩传递的情况下,使输入区域101B、102B和输出区域101C、102C的刚性低于中间区域101D、102D的刚性。
通过如上构成,从而位于从输入轴2和输出轴3输入的载荷方向的反方向上的侧壁部的区域的刚性变弱,因此载荷方向的相反侧的区域的套圈(外圈或内圈)易于追随载荷方向侧的套圈的倾倒而移位,即在图6A-6C的例子中,如图9所示,第1侧壁部101上的与载荷F1的方向相反一侧的区域101D易于挠曲,而易于在该区域101D侧的套圈40A1上产生轴向载荷,因此有助于间隙的扩大抑制作用,能够实现NVH的改善。另外,上述间隙的扩大抑制作用也同样作用于输入轴2的另一端部以及输出轴3的两端部上。
此外,根据从输入轴2和输出轴3输入的载荷的方向和大小,将变速器壳体的侧壁部的刚性调至最佳状况,从而能够以所需最低限度的重量构成变速器壳体,因此既能够实现轻量化,又能够效率良好地改善NVH。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可实现一种能够抑制支撑输入轴2和输出轴3的轴承的套圈与滚动体之间的间隙的扩大、并改善NVH的恶化的结构。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和修改。因此,为了使公众知晓本发明的范围,在此提出以下权利要求书。

Claims (1)

1.一种无级变速器(1),其具有:
输入轴(2),其被从行驶用驱动源输入驱动力;
输出轴(3),其与所述输入轴(2)平行地配置;
曲柄连杆机构(20),其具有与所述输出轴(3)连结的摆杆(18),将被所述输入轴(2)旋转驱动的驱动力输入部(4~7)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摆杆(18)的摆动运动,当所述驱动力输入部(4~7)旋转1圈时,所述摆杆(18)进行1次往复的摆动运动;
单向旋转阻止机构(17),其在所述摆杆(18)欲向一侧摆动时将所述摆杆(18)固定于所述输出轴(3),在所述摆杆(18)欲向另一侧摆动时使所述摆杆(18)相对于所述输出轴(3)空转;以及
变速器壳体(100),其以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输入轴(2)和所述输出轴(3),并且***述输入轴(2)、所述输出轴(3)、所述曲柄连杆机构(20)和所述单向旋转阻止机构(17),
该无级变速器(1)的特征在于,
所述变速器壳体(100)具有侧壁部(101、102),该侧壁部(101、102)借助于输入轴承(40A、40B)支撑所述输入轴(2)的两端部,并且借助于输出轴承(50A、50B)支撑所述输出轴(3)的两端部,
所述侧壁部(101、102)上的支撑所述输入轴承(40A、40B)和所述输出轴承(50A、50B)的套圈(40A1、40B1、50A1、50B1)的位置相对于所述输入轴承(40A、40B)和所述输出轴承(50A、50B)的滚动体(40A2、40B2、50A2、50B2)的轴向上的中心位置(101A、102A),向由所述输入轴承(40A、40B)和所述输出轴承(50A、50B)分别支撑的所述输入轴(2)和所述输出轴(3)的近侧的轴端侧偏移,
所述侧壁部(101、102)具有:
输入区域(101B、102B),其位于比第1线(L1)远离所述输出轴(3)的一侧,其中该第1线(L1)通过所述输入轴承(40A、40B)的轴向上的中心位置(101A、102A),且与从所述输入轴(2)作用于所述输入轴承(40A、40B)上的载荷(F1、F4)为最大时的载荷方向垂直;
输出区域(101C、102C),其位于比第2线(L2)远离所述输入轴(2)的一侧,其中该第2线(L2)通过所述输出轴承(50A、50B)的轴向上的中心位置(101A、102A),且与从所述输出轴(3)作用于所述输出轴承(50A、50B)上的载荷(F1’、F4’)为最大时的载荷方向垂直;以及
中间区域(101D、102D),其夹在所述输入区域与所述输出区域之间,
所述侧壁部(101、102)构成为,
在所述单向旋转阻止机构(17)是当所述摆杆(18)被从所述输入轴(2)侧推向输出轴(3)侧时将所述摆杆(18)固定的机构的情况下,所述输入区域(101B、102B)和所述输出区域(101C、102C)的刚性高于所述中间区域(101D、102D)的刚性,
在所述单向旋转阻止机构(17)是当所述摆杆(18)被从所述输出轴(3)侧拉向所述输入轴(2)侧时将所述摆杆(18)固定的机构的情况下,所述输入区域(101B、102B)和所述输出区域(101C、102C)的刚性低于所述中间区域(101D、102D)的刚性。
CN201510229736.0A 2014-05-07 2015-05-07 无级变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904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96193 2014-05-07
JP2014096193A JP6180993B2 (ja) 2014-05-07 2014-05-07 無段変速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0444A CN105090444A (zh) 2015-11-25
CN105090444B true CN105090444B (zh) 2017-08-08

Family

ID=54571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2973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90444B (zh) 2014-05-07 2015-05-07 无级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180993B2 (zh)
CN (1) CN1050904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33688B2 (ja) * 2019-07-09 2021-09-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制御装置、車両及び車両制御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5468A (zh) * 2010-04-23 2011-11-09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变速齿轮装置
CN103534516A (zh) * 2011-06-30 2014-01-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四节链节式无级变速器
CN103649594A (zh) * 2011-07-13 2014-03-1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无级变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5018Y2 (ja) * 1979-03-14 1985-05-13 ヤンマーディーゼル株式会社 Ptoアイドルギヤ−支持装置
DE10294333D2 (de) * 2001-09-26 2004-09-09 Luk Lamellen & Kupplungsbau Antriebsanordnung
CN103189626B (zh) * 2010-11-02 2015-12-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驱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5468A (zh) * 2010-04-23 2011-11-09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变速齿轮装置
CN103534516A (zh) * 2011-06-30 2014-01-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四节链节式无级变速器
CN103649594A (zh) * 2011-07-13 2014-03-1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无级变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214991A (ja) 2015-12-03
CN105090444A (zh) 2015-11-25
JP6180993B2 (ja) 2017-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2021592A5 (zh)
JP2012021592A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CN105090444B (zh) 无级变速器
CN105202143B (zh)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JPWO2014084067A1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CN104930171B (zh) 无级变速器
US20060240936A1 (en) Self-regulating continuo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JP5882478B2 (ja) 無段変速機
CN104827894B (zh)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KR101724858B1 (ko) 차량용 변속기
CN104074938B (zh) 无级变速器
JP2014511980A (ja) 伝動装置
CN105003614B (zh) 无级变速器
CN104896069B (zh) 变速器的安装结构
JP6547896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2016044727A (ja) 無段変速機
JP6002595B2 (ja) 無段変速機
JP2013142428A (ja) 揺動運動を介在させて変速比を調整した無段変速装置
JP6141757B2 (ja) 無段変速機
JP6602628B2 (ja) トルク変動低減装置
CN105003611B (zh) 驱动力传递装置
JP6073821B2 (ja) 無段変速機
JP6144638B2 (ja) 無段変速機
CN104968972B (zh) 无级变速器
RO129666A2 (ro) Cutie de viteze planetară cu variaţie progresiv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