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79954A - 热交换***及其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及其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79954A
CN104879954A CN201410068228.4A CN201410068228A CN104879954A CN 104879954 A CN104879954 A CN 104879954A CN 201410068228 A CN201410068228 A CN 201410068228A CN 104879954 A CN104879954 A CN 1048799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exchanger fin
chamber
header
ground fl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682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79954B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6822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799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79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99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799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99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0/00Heat pumps
    • F25B30/02Heat pumps of the compression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particular sources of energ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9/00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e.g. operating alternately or simultaneously
    • F25B29/003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e.g. operating alternately or simultaneously of the compression type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器,其包括至少两层换热片,每层换热片包括下集流管、上集流管、连接上下集流管的多个微通道扁管以及设置于微通道扁管之间的翅片,在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上设置有制冷剂入口管,在最末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设置有制冷剂出口管,在前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与后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之间设置有连接通道,制冷剂从前一层换热片经所述连接通道进入后一层换热片,所述制冷剂在每层换热片的微通道扁管内均由下向上流动。本发明的换热器,所述制冷剂在每层换热片的微通道扁管内均由下向上流动,能够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Description

热交换***及其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交换领域,特别是关于多层平行流换热器领域。
【背景技术】
换热器作为一种热交换器件,在许多需要进行热交换的领域都会用到,特别是在空调中,换热器是空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因为平行流换热器具有制冷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耐压能力强等特点,平行流换热器在空调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平行流换热器主要由微通道扁管、散热翅片和集流管组成。在微通道扁管的两端设有集流管,用于分配和汇集制冷剂。在相邻的微通道扁管之间设有波纹状的或带有百叶窗形的散热翅片,用以强化换热器与空气侧的换热效率。
平行流换热器因为体积小,同样的空间可以设置成多层,多层的平行流换热器因为制冷剂流经的路径较长,所以换热性能也更好。
请参考图1,图1所示的为现有双层平行流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1'为换热器制冷剂进口管,2'为制冷剂出口管,3'、4'、5'以及6'为集流管,7'为翅片,8'为微通道扁管。进口管1'设在集流管3'上,出口管2'设在集流管6'上。集流管3'和集流管6'平行相邻排布,集流管4'和集流管5'也平行相邻排布,且在集流管4'和集流管5'的贴合面上设有通孔使两者内腔连通。微通道扁管8'相互平行排列,两端部分别与集流管3'和集流管4'相配合或者是与集流管5'和集流管6'相配合。翅片7'设置在相邻的微通道扁管8'中间。
图1中的箭头表示制冷剂在换热器中的流动方向。制冷剂首先从进口管1'流入到集流管3',经过分配后通过微通道扁管8'流到集流管4',然后通过集流管4'与5'间的通孔进入到集流管5'中,接着经微通道扁管8'流到集流管6'中,最后从出口管2'流出换热器。
现有的这种多层换热器,其制冷剂从集流管4'进入集流管5'之后从集流管5'流向集流管6'时是从上往下流的,因为集流管5'内的制冷剂是气体和液体的混合状态,当制冷剂从集流管5'向下流动时,此时液态的制冷剂由于重力会更容易向下流动,而气态的制冷剂由于重量较轻,更倾向于向上运动,此时液态的制冷剂和气态的制冷剂在集流管5'内会形成堵塞,流动不畅,影响换热效率。另外,当制冷剂从集流管5'流向集流管6'时是从上往下流时,液态的制冷剂因为重力的作用,可能直接从微通道扁管8'的内腔的管道中心从上端集流管5'直接掉落至下端集流管6',此时液态制冷剂未与换热器的微通道扁管通道8'的腔壁接触,而气态的制冷剂被挤压至与微通道扁管8'的内腔壁接触,而换热器的微通道扁管通道与周围的空气接触进行热交换,当液态制冷剂未与微通道扁管通道的腔壁接触而直接掉落至下端集流管时,该部分液态制冷剂的换热效果即大打折扣,因此换热效果不理想,降低了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换热器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性能更好的换热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性能好的热交换***。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发明一种换热器,其包括两层换热片,每层换热片包括下集流管、上集流管、连通上下集流管的多个微通道扁管以及设置于微通道扁管之间的翅片,在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上设置有制冷剂流通开口,在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设置有制冷剂流通开口,在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之间设置有连接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通道的流通通道大于所述单个微通道扁管的流通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集流管为两端封闭的纵长筒形管,所述连接通道为设置于每层换热片一端的一个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贯穿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的端盖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贯穿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的端盖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集流管为两端封闭的纵长筒形管,所述连接通道为设置于每层换热片两端的两个连接管,每个连接管分别贯穿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的端盖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连通,另一端分别贯穿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的端盖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集流管为两端封闭的纵长筒形管,所述连接通道设置于第一层换热片上的一侧,其中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设置有隔板将下集流管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制冷剂入口管设置于第一腔室,第一腔室通过微通道扁管与上集流管连通,第二腔室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连通,所述连接通道包括连接管及所述第一层换热片的第二腔室,其中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的所述第二腔室贯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集流管为两端封闭的纵长筒形管,所述连接通道是分别设置于第一层换热片的两侧,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设置有两个隔板将下集流管分隔成两端的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以及中间的第二腔室,其中所述第二腔室通过微通道扁管与上集流管连通,两端的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连通,所述连接通道包括两个连接管及所述第一层换热片的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其中一个连接管一端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层换热片下集流管的第一腔室贯通,另一个连接管一端贯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层换热片下集流管的第三腔室贯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集流管为两端封闭的纵长筒形管,所述连接通道是设置于第二层换热片的一侧,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设置有隔板将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制冷剂出口管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通过微通道扁管连通,所述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的第二腔室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连通,所述连接通道包括连接管及第二层换热片上集流管的第二腔室,所述连接管其一端与第二层换热片的所述第二腔室贯通,另一端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集流管为两端封闭的纵长筒形管,所述连接通道是设置于第二层换热片的两侧,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设置有两个隔板将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分隔成两端的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以及中间的第二腔室,制冷剂出口管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通过微通道扁管连通,所述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的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连通,所述连接通道包括两个连接管及第二层换热片上集流管的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其中一个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二层换热片的第一腔室贯通,另一端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连通,另一个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二层换热片的第三腔室贯通,另一端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集流管为两端封闭的纵长筒形管,所述连接管是设置于第一层换热片的中间,所述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设置有两个隔板将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分隔成两端的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以及中间的第二腔室,在所述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的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分别设置制冷剂入口管,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的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通过微通道扁管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连通,所述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的第二腔室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连通,所述连接通道包括连接管与所述第一层换热片的第二腔室,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的第二腔室贯通。
为达成前述另一目的,本发明一种热交换***,其包括前述的换热器,制冷剂从所述换热器的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的制冷剂流通开口流入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从所述换热器的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经过所述微通道扁管流入所述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从所述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经所述连接通道流入所述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从所述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经所述微通道扁管流入所述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并经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的制冷剂流通开口流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多层换热器,其前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与后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通过连接管连接,制冷剂从前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经所述连接管从进入后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制冷剂在每层换热片的微通道扁管内均由下向上流动,这样能够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双层平行流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双层平行流换热器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平行流换热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的一端通过连接管连通。
图4是图3所示平行流换热器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平行流换热器的分解图。
图6是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微通道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微通道扁管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翅片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沿图3所示的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的A-A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平行流换热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的两端通过两根连接管连通。
图11是图10所示平行流换热器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所示的平行流换热器的集流管的B-B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平行流换热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在第一层换热片的一侧设置连接通道,该连接通道包括连接管和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的隔板隔开的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连通的一个腔室。
图14是图13所示的换热器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3所示的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16和图17是本发明的平行流换热器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在第一层换热片的两侧设置两个连接通道。
图18和图19是本发明的平行流换热器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在第二层换热片的一侧设置连接通道,该连接通道包括连接管和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的隔板隔开的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连通的一个腔室。
图20和图21是本发明的平行流换热器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在第二层换热片的两侧设置两个连接通道。
图22和图23是本发明的平行流换热器的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在第一层换热片的中间设置连接通道,该连接通道包括连接管和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的隔板隔开的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连通的一个腔室。
图24和图25是本发明的平行流换热器的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在第二层换热片的中间设置连接通道,该连接通道包括连接管和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的隔板隔开的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连通的一个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换热器是用于供制冷剂流入流出,在制冷剂从换热器中流过时与换热器周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请参阅图3、图4及图5所示,其显示本发明的换热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中并未显示本发明的换热器的制冷剂入口管与制冷剂出口管。如图3至图5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换热器包括其包括制冷剂入口管1、制冷剂出口管2以及制冷剂入口管1和出口管2之间的两层换热片。其中第一层换热片包括相互平行的下集流管3、上集流管4。第二层换热片包括相互平行的下集流管5、上集流管6,在每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和下集流管之间设置有两端分别***集流管的若干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竖直微通道扁管7以及位于相邻微通道扁管之间的翅片8。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的一端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的一端通过一根连接管9连通。其中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上形成开口,制冷剂入口管1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的开口连接而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连通,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上形成开口,制冷剂出口管2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的开口连接而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连通。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剂入口管1也可以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一体成型而形成供制冷剂流入的流通口,所述制冷剂的出口管2也可以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一体成型而形成供制冷剂流出的流通口。
请参阅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是一体成型的。所述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包括一个中空纵长圆筒形主体31,该圆筒形主体31的两端通过端盖32封闭,形成供制冷剂流动的收容腔。所述制冷剂入口管1位于所述纵长圆筒形主体31的靠近一端的侧边。在纵长圆筒形主体31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贯穿主体31筒壁的狭缝33。在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内设置有一个圆筒形分配管34,在分配管34的管壁上设有一定数量间隔排列的通孔341。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包括一个中空纵长圆筒形主体51,其中该圆筒形主体51的两端通过端盖52封闭。在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的纵长圆筒形主体51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贯穿主体51筒壁的狭缝53。在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内设置有一个圆筒形分配管54,在分配管54的管壁上设有一定数量间隔排列的通孔541。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之间共用一个筒壁,但相互不连通。
所述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是一体成型的。所述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包括一个中空纵长圆筒形主体41,其中该圆筒形主体41的两端通过端盖42封闭,形成供制冷剂流动的收容腔。在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的纵长圆筒形主体41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贯穿主体41筒壁的狭缝(未标号)。所述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包括一个中空纵长圆筒形主体61,其中该圆筒形主体61的两端通过端盖62封闭,形成供制冷剂流动的收容腔。在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的纵长圆筒形主体61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贯穿主体61筒壁的狭缝63,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与第二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共用一个筒壁,但相互不连通。在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的圆筒形主体61的靠近一端的侧边设置有一个制冷剂出口管2。
如图6及图7所示,所述微通道扁管7整体为纵长扁平矩形空腔体,沿其纵长方向形成有若干间隔壁71,该间隔壁71将所述扁平矩形空腔体分隔成若干平行的微通道72。
如图8所示,所述翅片8为长条形薄铝片经过多次弯折形成的连续“几”字形。
如图3至图5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9为中间为直筒,两端弯折的圆筒U形弯管。
组装时,所述制冷剂入口管1安装于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的圆筒形主体31的靠近一端的侧面。第一换热片的微通道扁管7的一端***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筒壁的狭缝33内,第一换热片的微通道扁管7的另一端***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筒壁的狭缝内,然后通过在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和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筒壁的狭缝处焊接将微通道扁管7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和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固定。所述翅片8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微通道扁管7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微通道扁管7固定在一起,其中图中仅示出整个换热器上下两端的翅片,中间的未示出。所述第二换热片的微通道扁管7的一端***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筒壁的狭缝53,另一端***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筒壁的狭缝63内,然后通过在集流管筒壁的狭缝处焊接将微通道扁管7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和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固定。所述翅片8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微通道扁管7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微通道扁管7固定在一起。在整个换热器的左右两端通过端板10将上下集流管固定连接。其中微通道扁管7***各集流管内部一定深度,微通道扁管7的端部与集流管内腔壁相距一定距离,使得集流管内腔与微通道扁管7的微通道72相互连通。所述连接管9的一端贯穿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的端盖42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连通,所述连接管9的另一端贯穿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的一端的端盖52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连通,这样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通过圆筒形连接管9形成的连接通道连通。
如图9所示,其显示图3中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和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沿A-A线方向的剖视图,所述制冷剂入口管1在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内与分配管34相连通。在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内,所述连接管9的一端贯穿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的端盖52与所述圆筒形分配管53相连通。
在工作时,如图3和图4中的黑色箭头所示,制冷剂通过制冷剂入口管1进入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内的分配管34中,通过分配管34管壁上的通孔341进入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的内腔中,然后制冷剂通过微通道扁管7的微通道72向上流入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在制冷剂从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经微通道扁管7流入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时,微通道扁管7内的一部分液态制冷剂气化变成气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变成气态制冷剂时需要吸热,制冷剂通过微通道扁管7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吸取周围空气的热量。进入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的气液混合的制冷剂通过连接管9进入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的分配管53内,制冷剂经过分配管53的通孔531均匀的流入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内腔中。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内腔中的制冷剂通过微通道扁管7向上流入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在制冷剂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经微通道扁管7流入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时,微通道扁管7内的一部分液态制冷剂气化变成气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变成气态制冷剂时需要吸热,制冷剂通过微通道扁管7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吸取周围空气的热量。
在本发明的换热器中,所述制冷剂在流入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后通过连接管9流入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然后经微通道扁管7向上流入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中,制冷剂在两层换热片的微通道扁管7中均是从下向上流动,因为制冷剂在微通道扁管内从下向上流动时,气态的制冷剂因为重量较轻,能够快速均匀地从微通道扁管下端流到微通道扁管上端,而液态的制冷剂会先在集流管中堆积,然后再进入到微通道扁管通道中,进入微通道扁管中的液态制冷剂会被气态制冷剂挤压而更贴靠于微通道扁管的腔壁,更有利于与微通道扁管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能有效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请参阅图10及图11所示,其显示本发明的换热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的标号。该第二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管9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的两端连通。请参阅图12所示,其显示图10所示实施例的B-B线方向的剖视图,如图12中所示,两个连接管9分别贯穿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的两端端盖52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的腔体连通,因为制冷剂是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的两端流入,所以相对于前一实施例的制冷剂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的一端流入,流入的制冷剂比较均匀,所以该实施例中并未在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内设置前述实施例中的分配管53。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内设置分配管53,两个连接管9分别自两侧与分配管53连通,制冷剂经连接管9进入分配管53之后,再由分配管53管壁上的通孔531流入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的内腔。
在以上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是一体成型的,所述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是一体成型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片与第二换热片也可以是相互分离各自成型的。前述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9是自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的端部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的端部连通,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9也可以是除了自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的端部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的端部连通之外,还可以设置自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的中部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的中部连通的连接管,连接管的数量越多,则制冷剂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至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的分配越均匀。而且所述连接管的形状也并不局限于圆筒形连接管,也可以采用截面是三角形或者矩形或者菱形等其他形状的连接管。前述实施例中仅以双层的换热器为例进行的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换热器可以是包括三层换热片或四层换热片或者更多层换热片。
请参阅图13至图15所示,其显示本发明的平行流换热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的标号。在该第三实施例中,在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的腔体内靠近集流管腔体一端的位置设置有一个隔板311将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分隔成两个互不连通的第一腔室312和第二腔室313,其中第一腔室312的长度比第二腔室313长。在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的第二腔室上表面设置有开口314。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包括纵长腔体41,在腔体的两端设置有端盖42,在纵长腔体的靠近一端的位置设置有开口43。在第一层换热片上的一侧设置有一个连接管9。所述连接管9的上端***第一层换热片的腔体下表面的开口43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的腔体连通,所述连接管9的下端***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腔体上的开口314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的隔板311隔开的长度较小的第二腔室312连通。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的第二腔室312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的腔室通过通孔35连通。这样连接管9和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一侧的第二腔室312共同组成连通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的连接通道。制冷剂入口管1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的长度较长的第一腔室312连通。工作时,制冷剂经入口管1进入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的第一腔室312,然后制冷剂经过微通道扁管7从下往上进入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的制冷剂再经过连接管9进入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的第二腔室313,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的第二腔室313内的制冷剂通过通孔35进入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的腔体内,然后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经过微通道扁管7从下往上流入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从制冷剂出口管2流出。
因为集流管为圆筒形腔体,为使得连接管与集流管焊接方便,所述连接管9是一根截面大致为方形的微通道扁管,但该连接管9与用于散热的微通道扁管7不同,该连接管9的内径比换热器的散热微通道扁管7的内径大,或者是该连接管9的流通通道比微通道散热微通道扁管7的流通通道大,也即在本发明中制冷剂在连接管内流动比在微通道散热微通道扁管内流动快。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连接管9也可以是圆管或者其他任何截面的连通管,对应的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腔体的开口43和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的第二腔室313的开口314可以是扁口或者圆口或其他形状的开口。
在该第三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内设置如前述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分配管34,在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内也可以设置分配管53,下述其他实施例也可以设置分配管,关于分配管的具体结构不再详细说明。
在该第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9一端是贯穿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的纵长表面,另一端贯穿入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的经过隔板311隔成的第二腔室313内,第二腔室313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相连通。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连接管9的上端贯穿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的纵长表面,而连接管9的下端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是分离设置的,连接管9的下端采用前述第一实施例中的直接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连通的一体式的连接管。
请参阅图16及图17所示,其显示本发明的平行流换热器的第四实施例,相同的元件采用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标号。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中靠近两端处分别设置一个隔板311'、315',该隔板311'、315'将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分隔成三个互不连通的腔室312'、313'、316',其中左右两端的第一腔室312'和第三腔室316'比中间的第二腔室313'短。制冷剂入口管1设置于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中间的第二腔室313'。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的第二腔室313'通过微通道扁管7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连通。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左右两端的第一腔室312'和第三腔室316'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通过通孔(未图示)连通。在第一层换热片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连接管9。两个连接管9的一端贯穿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的腔体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连通,另一端分别贯穿入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的隔板311'、315'隔成的两端的第一腔室312'和第三腔室316',这样两个连接管9和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两侧的第一腔室312'和第三腔室316'共同组成连通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和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的连接通道。工作时制冷剂经过制冷剂入口管1进入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中间的第二腔室313',然后制冷剂经过微通道扁管7从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中间的第二腔室313'由下向上运动进入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制冷剂在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内经过两端的连接管9向下流入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两端的第一腔室312'和第三腔室316',制冷剂再经过通孔由第一腔室312'和第三腔室316'进入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然后制冷剂经过微通道扁管7从下往上由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流入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然后经制冷剂出口管2流出。
请参阅图18及图19所示,其显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相同的元件与前述其他实施例采用相同的标号。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的一侧设置一个隔板611将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隔成互不连通的第一腔室612和第二腔室613,第一腔室612的长度比第二腔室613的长度长。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的第一腔室612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通过微通道扁管7连通,制冷剂出口管2设置于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的第一腔室612上,第二腔室613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通过通孔(未图示)连通。在第二层换热片的一侧设置有一个连接管9,所述连接管9的一端贯穿入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的第二腔室613内,连接管9的另一端贯穿入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内,这样连接管9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一侧的第二腔室613共同组成连接第一层换热片上集流管4和第二层换热片下集流管5的连接通道。在工作时制冷剂从制冷剂入口管1进入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然后经过微通道扁管7从下向上运动到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制冷剂再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通过通孔进入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的第二腔室613内,然后制冷剂经过连接管9从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的第二腔室613进入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制冷剂再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经过微通道扁管7从下往上运动进入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的第一腔室612内,最终经制冷剂出口管2流出。
请参阅图20及图21所示,其显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相同的元件采用与前述其他实施例相同的标号。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隔板611'、614'将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隔成互不连通的第一腔室612'、第二腔室613'和第三腔室615',其中二层换热片两侧的第一腔室612'和第三腔室615'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通过通孔(未图示)连通,制冷剂出口管2设置于,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中间的第二腔室613'。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的第二腔室613'通过微通道扁管7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连通。在第二层换热片的两侧设置有两个连接管9,两个连接管9的一端分别贯穿入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的第一腔室612'和第三腔室615'内,两个连接管9的另一端贯穿入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内,这样两个连接管9和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两端的第一腔室612'和第三腔室615'共同组成连通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和第二层换热片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的连接通道。在工作时制冷剂从制冷剂入口管1进入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然后经过微通道扁管7从下向上运动到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制冷剂再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经过通孔分别进入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的第一腔室612'和第三腔室615'内,然后制冷剂经过两个连接管9进入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制冷剂再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经过微通道扁管7从下往上运动进入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的第二腔室613'经制冷剂出口管2流出。
请参阅图22和图23所示,其显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相同的元件采用与前述其他实施例相同的标号。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的中间设置两个隔板311″、312″将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分隔成互不连通的第一腔室313″、第二腔室314″和第三腔室315″,两个制冷剂入口管1分别设置于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两端的第一腔室313″和第三腔室315″,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的第一腔室313″和第三腔室315″通过微通道扁管7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连通。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中间的第二腔室314″通过通孔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连通。在第一层换热片的中间设置有一个连接管9,所述连接管9的一端贯穿入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的腔体,另一端贯穿入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中间的第二腔室314″,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的第二腔室314″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连通,这样连接管9和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中间的第二腔室314″共同组成连接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和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的连接通道。工作时,制冷剂经过两个制冷剂入口管1分别进入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的第一腔室313″和第三腔室315″,然后制冷剂经过微通道扁管7从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的第一腔室313″和第三腔室315″由下向上运动从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进入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然后制冷剂经过贯穿入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的连接管9流入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中间的第二腔室314″,经第二腔室314″经过通孔进入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然后制冷剂再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经过微通道扁管向上运动进入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最终经制冷剂出口管2流出。
请参阅图24及图25所示,其显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相同的元件采用与前述其他实施例相同的标号。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中间设置两个隔板611″、612″将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分隔成互不连通的第一腔室613″、第二腔室614″和第三腔室615″,两个制冷剂出口管2分别设置于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两端的第一腔室613″和第三腔室615″,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的第一腔室613″和第三腔室615″通过微通道扁管7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连通,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中间的第二腔室614″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通过通孔(未图示)连通。在第二层换热片的中间设置一个连接管9,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贯穿入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中间的第二腔室614″,另一端贯穿入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这样连接管9和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中间的第二腔室614″共同构成连接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和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的连接通道。工作时,制冷剂经过制冷剂入口管1进入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然后制冷剂经过微通道扁管7从下向上运动从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3进入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之后制冷剂进入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4连通的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中间的第二腔室614″,制冷剂再经过连接管9从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中间的第二腔室614″进入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5,然后制冷剂再经过微通道扁管7从下向上运动进入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6两端的第一腔室613″和第三腔室615″,最终从制冷剂出口管2流出。
本发明的换热器,因为制冷剂在各层换热片的微通道扁管内均是从下向上流动的,因为气态的制冷剂重量较轻,能够快速均匀地从微通道扁管下端流到微通道扁管上端,而液态的制冷剂会先在集流管中堆积,然后再进入到微通道扁管通道中,进入微通道扁管中的液态制冷剂会被气态制冷剂挤压而更贴靠于微通道扁管的腔壁,更有利于与微通道扁管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能有效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换热器,其包括两层换热片,每层换热片包括下集流管、上集流管、连通上下集流管的多个微通道扁管以及设置于微通道扁管之间的翅片,在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上设置有制冷剂流通口,在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设置有制冷剂流通口,在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之间设置有连接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道的流通通道大于所述单个微通道扁管的流通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为两端封闭的纵长筒形管,所述连接通道为设置于每层换热片一端的一个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贯穿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的端盖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贯穿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的端盖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为两端封闭的纵长筒形管,所述连接通道为设置于每层换热片两端的两个连接管,每个连接管分别贯穿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的端盖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连通,另一端分别贯穿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的端盖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为两端封闭的纵长筒形管,所述连接通道设置于第一层换热片上的一侧,其中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设置有隔板将下集流管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制冷剂入口管设置于第一腔室,第一腔室通过微通道扁管与上集流管连通,第二腔室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连通,所述连接通道包括连接管及所述第一层换热片的第二腔室,其中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的所述第二腔室贯通。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为两端封闭的纵长筒形管,所述连接通道是分别设置于第一层换热片的两侧,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设置有两个隔板将下集流管分隔成两端的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以及中间的第二腔室,其中所述第二腔室通过微通道扁管与上集流管连通,两端的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连通,所述连接通道包括两个连接管及所述第一层换热片的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其中一个连接管一端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层换热片下集流管的第一腔室贯通,另一个连接管一端贯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层换热片下集流管的第三腔室贯通。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为两端封闭的纵长筒形管,所述连接通道是设置于第二层换热片的一侧,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设置有隔板将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制冷剂出口管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通过微通道扁管连通,所述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的第二腔室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连通,所述连接通道包括连接管及第二层换热片上集流管的第二腔室,所述连接管其一端与第二层换热片的所述第二腔室贯通,另一端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连通。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为两端封闭的纵长筒形管,所述连接通道是设置于第二层换热片的两侧,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设置有两个隔板将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分隔成两端的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以及中间的第二腔室,制冷剂出口管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通过微通道扁管连通,所述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的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连通,所述连接通道包括两个连接管及第二层换热片上集流管的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其中一个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二层换热片的第一腔室贯通,另一端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连通,另一个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二层换热片的第三腔室贯通,另一端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连通。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为两端封闭的纵长筒形管,所述连接管是设置于第一层换热片的中间,所述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设置有两个隔板将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分隔成两端的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以及中间的第二腔室,在所述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的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分别设置制冷剂入口管,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的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通过微通道扁管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连通,所述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的第二腔室与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连通,所述连接通道包括连接管与所述第一层换热片的第二腔室,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的第二腔室贯通。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为两端封闭的纵长筒形管,所述连接通道是设置于第二层换热片的中间,所述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设置有两个隔板将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分隔成两端的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以及中间的第二腔室,在所述第二层换热器的上集流管的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分别设置制冷剂出口管,所述第二层换热器的上集流管的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通过微通道扁管与所述第二层换热器的下集流管连通,所述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的第二腔室与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连通,所述连接通道包括连接管和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的第二腔室,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的第二腔室贯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贯通。
11.一种热交换***,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10所述的换热器,制冷剂从所述换热器的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的制冷剂流通口流入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从所述换热器的第一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经过所述微通道扁管流入所述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从所述第一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经所述连接通道流入所述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从所述第二层换热片的下集流管经所述微通道扁管流入所述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并经第二层换热片的上集流管的制冷剂流通口流出。
CN201410068228.4A 2014-02-27 2014-02-27 热交换***及其换热器 Active CN1048799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68228.4A CN104879954B (zh) 2014-02-27 2014-02-27 热交换***及其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68228.4A CN104879954B (zh) 2014-02-27 2014-02-27 热交换***及其换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79954A true CN104879954A (zh) 2015-09-02
CN104879954B CN104879954B (zh) 2019-01-11

Family

ID=53947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68228.4A Active CN104879954B (zh) 2014-02-27 2014-02-27 热交换***及其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79954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39526A (zh) * 2017-01-23 2017-06-13 郑州科林车用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巴空调的双片一体式平行流换热器
CN108072286A (zh) * 2017-12-06 2018-05-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辐射换热器及空调***
CN109764697A (zh) * 2019-01-22 2019-05-17 北京建筑大学 微通道换热器
CN110567312A (zh) * 2019-09-10 2019-12-13 江苏科菱库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微通道集管及其使用方法
CN113188273A (zh) * 2021-05-24 2021-07-30 浙江酷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蒸发器
CN113790476A (zh) * 2021-09-01 2021-12-14 中山富雪泰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节能减排的冷凝机组及空调器
CN114636261A (zh) * 2020-12-16 2022-06-17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分液装置及具有其的换热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88445A1 (fr) * 2000-05-19 2001-11-22 Zexel Valeo Climate Control Corporation Echangeur thermique
CN1704699A (zh) * 2004-06-02 2005-12-07 陈苏红 汽车空调多层平行串流式蒸发器
US20120168128A1 (en) * 2011-01-05 2012-07-05 Kambiz Vafai Cooling augmentation using microchannels with rotatable separating plates
CN202885353U (zh) * 2012-10-23 2013-04-17 山东同创汽车散热装置股份有限公司 双层平行流蒸发器
CN103256758A (zh) * 2013-05-22 2013-08-21 浙江松信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五分室双层平行流蒸发器及其换热方法
CN203454853U (zh) * 2013-08-31 2014-02-26 浙江创新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双层平行流式冷凝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88445A1 (fr) * 2000-05-19 2001-11-22 Zexel Valeo Climate Control Corporation Echangeur thermique
CN1704699A (zh) * 2004-06-02 2005-12-07 陈苏红 汽车空调多层平行串流式蒸发器
US20120168128A1 (en) * 2011-01-05 2012-07-05 Kambiz Vafai Cooling augmentation using microchannels with rotatable separating plates
CN202885353U (zh) * 2012-10-23 2013-04-17 山东同创汽车散热装置股份有限公司 双层平行流蒸发器
CN103256758A (zh) * 2013-05-22 2013-08-21 浙江松信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五分室双层平行流蒸发器及其换热方法
CN203454853U (zh) * 2013-08-31 2014-02-26 浙江创新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双层平行流式冷凝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39526A (zh) * 2017-01-23 2017-06-13 郑州科林车用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巴空调的双片一体式平行流换热器
CN106839526B (zh) * 2017-01-23 2020-02-21 郑州科林车用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巴空调的双片一体式平行流换热器
CN108072286A (zh) * 2017-12-06 2018-05-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辐射换热器及空调***
CN109764697A (zh) * 2019-01-22 2019-05-17 北京建筑大学 微通道换热器
CN110567312A (zh) * 2019-09-10 2019-12-13 江苏科菱库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微通道集管及其使用方法
CN114636261A (zh) * 2020-12-16 2022-06-17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分液装置及具有其的换热器
CN113188273A (zh) * 2021-05-24 2021-07-30 浙江酷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蒸发器
CN113790476A (zh) * 2021-09-01 2021-12-14 中山富雪泰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节能减排的冷凝机组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79954B (zh) 2019-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79954A (zh) 热交换***及其换热器
US9557121B2 (en) Heat exchanger
CN201876184U (zh) 集流管及具有该集流管的换热器
CN103477177B (zh) 热交换器
US8413715B2 (en) Refrigerant evaporator with U-turn block and refrigerant-distributing holes
US10168084B2 (en) Refrigerant evaporator
CN102384692A (zh) 集流管及具有该集流管的换热器
CN203464829U (zh) 热交换器用联管箱及具有该热交换器用联管箱的热交换器
CN103712509A (zh) 热交换器
CN103837025A (zh) 微通道换热器
CN203810795U (zh) 换热器和换热装置
CN101858698A (zh) 微通道热交换器
CN102230692A (zh) 具有改善的换热性能的换热器
JP5147894B2 (ja) 冷媒分配器、及び、蒸発器
CN106524594A (zh) 蛇形管式换热器
CN103604254B (zh) 一种内置气液两相流分流结构
CN101776357B (zh) 一种热交换器
CN107709915A (zh) 微型管热交换器
US8381804B2 (en) Twist vane counter-parallel flow heat exchanger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5180518B (zh) 集流管及具有该集流管的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
CN108548435A (zh) 基于仿生的直线肋排型微小交错肺泡换热器芯体及换热器
CN108548437A (zh) 基于仿生的鱼刺型微小交错肺泡换热器芯体及换热器
CN204806926U (zh) 换热装置和具有它的热泵***
KR101656176B1 (ko) 대향유동 형식의 열교환기 코어 및 그 열교환기 코어를 갖는 수랭식 열교환기 및 열교환방법
CN104654668B (zh) 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9

Address after: 312500 Zhejiang Shaoxing Xinchang County Qixing street Liquan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18 no.289-2, No.12 street,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