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69784B - 一种散热装置以及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装置以及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69784B
CN104869784B CN201410058237.5A CN201410058237A CN104869784B CN 104869784 B CN104869784 B CN 104869784B CN 201410058237 A CN201410058237 A CN 201410058237A CN 104869784 B CN104869784 B CN 1048697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ng fin
centrifugal fan
recess portion
heat abstractor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5823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69784A (zh
Inventor
黄勇
王光玉
姚凯
雷卫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5823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697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69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697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697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697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以及通信设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包括:机壳、散热鳍片组和离心式风扇,所述机壳上部设置有所述散热鳍片组,在所述散热鳍片组的任意一端设置有凹窝部,在所述凹窝部内设置所述离心式风扇。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在散热鳍片组的凹窝部内设置离心式风扇,以使得该离心式风扇吹出的散射冷风沿散热鳍片组中散热鳍片之间的缝隙吹入散热鳍片组,并对散热鳍片组中各个散热鳍片所吸收到的热量进行散热。且因离心式风扇沿散热鳍片组中散热鳍片之间的缝隙即可吹入散热鳍片组,从而无需安装用于引导风向的导风罩,使得本发明所提供的散热装置所需要的安装空间小。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装置以及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装置,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散热装置以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通信设备不断趋于专业化,新型车载通信设备除了能远距离通信外,还要满足大容量数据的实时传送,这就要求通信设备具备强大功率才能实现,而因车载通信设备需要便于安装携带,所以需要车载通信设备具有轻薄小的特质。而大功率的散热和小型化的外观设计的矛盾问题成为新型车载通信设备首要难题。
现有的车载通信设备散热可采用轴流风扇进行强制散热,即在车载通信设备后面加装轴流式风扇进行强制散热。
采用该种散热方式效率低,而且因安装轴流式风扇需要较大的安装尺寸,且在散热过程中需要的散热风道空闲大,无法满足车载通信设备对外观的要求。且轴流式风扇外露,防尘效果差,可靠性低。车载通信设备是需要安装在较为封闭的空间内部的,进出风道在该空间内部,使得进风道与出风道互相影响,从而影响散热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以及通信设备,其能够提高散热效率,提高散热的可靠性。
一种散热装置,其中,包括:机壳、散热鳍片组和离心式风扇;
所述机壳上部设置有所述散热鳍片组;
在所述散热鳍片组的任意一端设置有凹窝部;
在所述凹窝部内设置所述离心式风扇。
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
所述散热鳍片组包括平行鳍片组和***鳍片组;
所述平行鳍片组包括多个平行鳍片,且所述平行鳍片彼此之间相互平行;
所述***鳍片组包括多个***鳍片,且所述***鳍片由所述平行鳍片第一端延伸形成,其中,所述***鳍片组围绕所述凹窝部形成涡轮状。
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
所述凹窝部呈蛋形,且所述凹窝部的顶端的面积小于底端的面积;
所述离心式风扇设置在所述凹窝部的底端;
所述凹窝部顶端对应的***鳍片与所述离心式风扇之间的第一区域大于所述凹窝部底端对应的***鳍片与所述离心式风扇之间的第二区域;
所述凹窝部侧壁对应的***鳍片与所述离心式风扇的距离沿所述凹窝部顶端至底端的方向依次递减。
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在所述平行鳍片组第二端设置有钉状鳍片组;
所述钉状鳍片组包括多个钉状鳍片分组,且所述钉状鳍片分组沿所述平行鳍片延伸方向排列;
且所述钉状鳍片分组包括多个钉状鳍片。
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在所述平行鳍片组第二端设置有钉状鳍片组;
所述钉状鳍片组中的钉状鳍片随机排布。
一种通信设备,其中,包括上述的散热装置,其还包括:控制面板、顶盖、隔板、PCB板和底盖,其中,所述散热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面板、所述隔板和所述底盖连接;
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散热装置上部;
所述顶盖设置在所述隔板上部;
所述控制面板设置在所述机壳前部;
所述PCB板设置在所述机壳内部;
所述底盖设置在所述PCB板下部,且所述底盖与所述机壳形成封闭腔体。
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面板上侧设置有进风口;
所述隔板与所述顶盖之间设置有进风通道;
在所述隔板上设置有通孔,以使由所述进风口吸入的冷风经由所述进风通道通过所述通孔流向所述离心式风扇。
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隔板与所述顶盖之间设置有出风通道,且所述出风通道与所述进风通道通过所述隔板彼此隔离。
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在所述机壳侧面,且与所述出风通道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一出风口;
在所述顶盖上,且与所述出风通道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出风口。
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机壳后部设置有用于连接电源和数据信号源的外接端口。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装置以及通信设备,该散热装置包括机壳、散热鳍片组和离心式风扇,该机壳上部设置该散热鳍片组,在该散热鳍片组的任意一端设置有凹窝部,在该凹窝部内设置该离心式风扇。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装置在散热鳍片组的凹窝部内设置离心式风扇,以使得该离心式风扇吹出的散射冷风沿散热鳍片组中散热鳍片之间的缝隙吹入散热鳍片组,并对散热鳍片组中各个散热鳍片所吸收到的热量进行散热。且因离心式风扇沿散热鳍片组中散热鳍片之间的缝隙即可吹入散热鳍片组,从而无需安装用于引导风向的导风罩,使得本发明所提供的散热装置所需要的安装空间小,而且将离心式风扇放置在散热鳍片组的一端,从而有利于该离心式风扇吹出的散射冷风沿所述散热鳍片组的一端吹向另一端,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通信设备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通信设备的另一种实施例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通信设备的控制面板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其可用于对通信设备进行散热,尤其适用于车载通信设备,具体请见图1。
由图1所示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包括机壳101和散热鳍片组102。
在该机壳101下部设置有容置空间,在该容置空间内部可放置通信设备的发热热源,在机壳101上部设置的散热鳍片组102可与发热热源热连接,进而吸收发热热源的热量,从而对发热热源进行散热。
为加强散热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在散热鳍片组102的任意一端设置有凹窝部103,并在凹窝部103内设置有用于产生散射冷风的离心式风扇,该离心式风扇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位于凹窝部内的离心式风扇产生的散射冷风流向散热鳍片组102的进风端,并沿该散热鳍片组102的排列方向对该散热鳍片组102吸收的热量进行散热。
即位于所述凹窝部103内的离心式风扇在散热过程中会发出散射冷风,该散热冷风沿散热鳍片组102中散热鳍片之间的缝隙吹入散热鳍片组,该散热鳍片组102中散热鳍片之间的缝隙靠近所述离心式风扇的一端即为散热鳍片组102的进风端。该离心式风扇吹出的散射冷风经由该进风端吹入散热鳍片组102。
吹入该散热鳍片组102的散射冷风即可对各个散热鳍片所吸收的热量进行散热,而且该散射冷风沿散热鳍片的排列方向对各个散热鳍片进行散热,从而无需安装用于引导风向的导风罩,使得本实施例中的散热装置所需要的安装空间小。
本实施例中,因在凹窝部103内部设置离心式风扇,使得离心式风扇的散射冷风直接流向散热鳍片组102,提升了散热的效率,而且离心式风扇本身尺寸较小,在本实施例中无需安装导风罩,从而使得散热装置需要的安装尺寸小,节省安装空间。而且将离心式风扇放置在散热鳍片组的一端,从而有利于该离心式风扇吹出的散射冷风沿所述散热鳍片组102的一端吹向另一端,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散热效果。
图1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装置进行说明,为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以下结合图2所示的实施例对该散热装置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由图2可知,位于机壳201上部的散热鳍片组202包括平行鳍片组和***鳍片组;
其中,位于区域203所示的区域内部的散热鳍片组为平行鳍片组,位于区域204所示的区域内部的散热鳍片组为***鳍片组。
进一步的,平行鳍片组包括多个平行鳍片205,且该平行鳍片205彼此之间相互平行;
***鳍片组包括多个***鳍片206。
更进一步的,该***鳍片206由平行鳍片205第一端延伸形成,即***鳍片206与平行鳍片205呈一体设置。
为使得离心式风扇207的散射冷风能够顺利的流向散热鳍片组202的进风端,则使得***鳍片组围绕该凹窝部208并形成涡轮状,进而使得位于凹窝部208内的离心式风扇207能够将散射冷风吹入散热鳍片组202的进风端,从而提升了散热的效果。
需明确的是,***鳍片组围绕该凹窝部208形成涡轮状为一种较佳的示例,即***鳍片组围绕该凹窝部208形成的具体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定,例如还可形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等。
本实施例中,散热装置的散热鳍片具体包括有平行鳍片组和***鳍片组,且***鳍片组围绕该凹窝部208并形成涡轮状。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离心式风扇207产生的横向散射冷风即可达到涡轮风扇的效果,而且无需额外增加风罩即可对散热鳍片进行散热,并节省安装空间。
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对散热装置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说明,以下结合图3所示的实施例说明该散热装置具体是如何进行散热的:
本实施例中的凹窝部301呈蛋形,由图3所示可知,该呈蛋形的凹窝部301具有顶端和底端,且顶端的面积小于底端的面积,且该离心式风扇302设置在该凹窝部301的底端。
具体的,该凹窝部301顶端对应的***鳍片与该离心式风扇302之间的第一区域大于该凹窝部301底端对应的***鳍片与该离心式风扇302之间的第二区域;
更具体的,该凹窝部301侧壁对应的***鳍片与该离心式风扇的距离沿该凹窝部301顶端至底端的方向依次递减。
通过本实施例的设置方式使得在具体的散热过程中,该散热装置形成加压区域303、释放区域304以及过渡区域305。
本实施例以该离心式风扇302为逆时针旋转为例;
该加压区域303是该离心式风扇302与凹窝部301的底端最接近的区域,因***鳍片组围绕该凹窝部301形成涡轮状,所以该加压区域303也是该离心式风扇302与***鳍片组最接近的区域。
该离心式风扇302形成的散射冷风在狭小的加压区域303内被压缩,从而使得沿逆时针方向流出加压区域303的散射冷风的风压加大。
沿逆时针方向流出加压区域303的散射冷风流入释放区域304。
其中,位于该释放区域304内的***鳍片的进风端与该凹窝部301的侧壁对应,并且顺着该离心式风扇302风扇旋转的方向逐渐远离该离心式风扇302。
由图3所示可知,位于释放区域304内的***鳍片的进风端是最密集的,只有经过加压区域303加压后的散射冷风才能流入,而且经过加压区域303加压后的散射冷风大部分在释放区域304释放。
过渡区域305位于蛋形凹窝部301的前端,并起到调节作用,因位于该过渡区域305内的***鳍片的进风端与离心式风扇302的距离大于位于释放区域304内的***鳍片的进风端与离心式风扇302的距离,又因大量的散射冷风在释放区域304被释放掉,进而使得流经过渡区域305的风量小于流经过渡区域305的风量,而且在过渡区域305被释放的散射冷风的风压也小于在释放区域304被释放的散射冷风的风压。
在进风端位于释放区域304内的散热鳍片组下方可设置功耗大的发热热源,较佳的,进风端位于释放区域304内的散热鳍片长且多,从而提升对功耗大的发热热源的散热效果。
在进风端位于过渡区域305内的散热鳍片组下方可设置功耗小的发热热源,较佳的,进风端位于过渡区域305内的散热鳍片短且少,从而避免过量的散射冷风流过非热源区造成散热效率损失。
继续参见图3,平行鳍片组的第一端延伸设置***鳍片,而平行鳍片组的第二端设置为钉状鳍片组,该钉状鳍片组位于区域306内。
该钉状鳍片组包括多个钉状鳍片分组,且该钉状鳍片分组沿该平行鳍片延伸方向排列,即使得钉状鳍片分组之间相互平行。
该钉状鳍片分组包括多个钉状鳍片,通过该钉状鳍片进行散热,从而使得散射冷风的流向被打乱,有益于散射冷风从多方向进行散热。
在具体设置过程中,可将平行鳍片的末端以一定的间距进行打断,从而形成钉状鳍片,钉状鳍片之间的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在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该钉状鳍片能够增加散热面积,而且能够扰乱散热鳍片的末端的散射冷风的流向,从而使得散热风能够在末端沿着不同的风向进行散热,有利于多方向的出风设计。
更佳的是,该钉状鳍片具体设置位置也可随机进行排布,随机排布的钉状鳍片能够更好的扰乱散热鳍片的末端散射冷风的流向。
本实施例中,散热装置在散热过程中形成加压区域303、释放区域304以及过渡区域305,且流经不同区域的风量大小不同,从而有效提高散热效率,而且本实施例中散热鳍片组的形状,方向以及分布可根据发热热源位置以及大小的不同进行设置,且散热鳍片组呈流线型设置,散热鳍片组的进风端与离心式风扇呈一定的角度,进风端都沿散射冷风的方向进行设置,可有效的减少风量损耗和风燥,且在平行散热鳍片的第二端设置有钉状鳍片从而能够使得散热风能够在末端沿着不同的风向进行散热,有利于多方向的出风设计。
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以下以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具体结构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散热装置的机壳上部设置散热鳍片组;
该散热鳍片组中包括多个散热鳍片,该散热鳍片可为铝合金,黄铜或青铜制成;
在本应用场景中,该散热鳍片可为铝合金制成;
在散热装置的机壳内部用于放置发热热源,该散热鳍片组为该发热热源进行散热,即该散热鳍片组为该散热装置的主要散热结构;
在本应用场景中,放置在机壳内部的发热热源可以是车载通信设备的PCB板;
本应用场景中,可在散热鳍片底端与PCB板接触面涂上一层导热硅脂,使PCB板上的元器件发出的热量更有效的传导到散热鳍片上;
散热鳍片组包括平行鳍片组和***鳍片组;
该平行鳍片组中的平行鳍片彼此之间相互平行,且延伸形成***鳍片;
即平行鳍片与***鳍片呈一体化设置,并呈流线型;
在***鳍片组的一端形成凹窝部,且围绕该凹窝部形成涡轮状;
该凹窝部呈蛋形;
凹窝部的顶端的面积小于凹窝部底端的面积;
在凹窝部的底端设置该离心式风扇;
***鳍片的进风端与凹窝部的***对应,且进风端与离心式风扇呈一定的角度;
与凹窝部顶端对应的***鳍片与该离心式风扇之间的第一区域大于该凹窝部底端对应的***鳍片与该离心式风扇之间的第二区域;
使得离心式风扇距离凹窝部底端的距离小于该离心式风扇距离凹窝部顶端的距离;
该凹窝部侧壁对应的***鳍片与该离心式风扇的距离沿该凹窝部顶端至底端的方向依次递减;
在散热装置具体散热过程中,散热装置形成的散热区域分为加压区域、释放区域以及过渡区域;
本应用场景中,以离心式风扇为逆时针旋转为例;
在具体散热过程中,该加压区域与凹窝部底端最接近,离心式风扇发出的散射冷风流经加压区域后被加压;
加压后的散射冷风沿逆时针方向流出该加压区域,并进入释放区域;
位于释放区域内的***鳍片的进风端沿逆时针方向逐渐的远离离心式风扇;
且进风端位于释放区域内的散热鳍片的数量较多,而且比较长,与该处的散热鳍片对应的下方可设置功耗大的发热热源;
因位于释放区域内的散热鳍片的进风端比较密集,所以加压后的散射冷风大部分在此处释放;
在凹窝部的前端设置有过渡区域,位于该过渡区域内的***鳍片的进风端与离心式风扇的距离大于位于释放区域内的***鳍片的进风端与离心式风扇的距离;
因大部分散射冷风在释放区域被释放,所以在过渡区域释放的散射冷风的风量小于在释放区域内被释放的散射冷风;
相对于进风端位于释放区域内的散热鳍片,进风端位于过渡区域内的散热鳍片的数量较少,且长度较短,与该处的散热鳍片对应的下方可设置功耗较小的发热热源,避免过量的散射冷风流过非热源区造成散热效率损失;
将平行鳍片的尾端以一定的间距进行打断,以形成钉状的散热鳍片,从而使得散射冷风的流向被打乱,有益于散射冷风从多方向进行散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较佳的,该通信设备可应用在车载领域,具体请参见图4;
该通信设备具体可包括散热装置401、控制面板402、顶盖403、隔板404、PCB板405和底盖406。
其中,该散热装置401分别与隔板404、控制面板402、和底盖406连接。
散热装置401的具体结构请参见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由图4可知,该隔板404设置在该散热装置401上部,且该隔板404与该散热装置401形成不封闭的腔体。
该顶盖403设置在该隔板404上部,且顶盖403与隔板404连接,并形成一定的空间。
该控制面板401设置在该机壳407前部。
该PCB板405设置在该机壳407内部。
该底盖406设置在该PCB板405下部。
且该底盖406与该机壳407形成封闭腔体,其该封闭腔体内容置有该PCB板405。
本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通过其散热装置进行散热,因该散热装置采用离心式风扇,而且无需安装导风罩,所以使得该通信设备需要的安装尺寸小,而且散热装置设置在通信设备的内部,进而散热装置的离心式风扇不外露,从而具有很好的防尘效果,可靠性高。
图4所示的实施例对通信设备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说明,以下结合图5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该散热装置具体是如何实现散热的;
为实现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则位于散热装置内部的离心式风扇需要发出散射冷风,则需要该通信设备具有进风口。
在本实施例中,将进风口501设置在控制面板502的上侧,其中,进风口501具体的设置位置也可见图6所示。
由图6可知,因将进风口501设置在控制面板502的上侧,通过该位于控制面板502外部上侧的进风口501能够将外界的冷风吸入该散热装置。
其具体的设置方式为,在隔板503与该顶盖507之间设置有进风通道504;
因离心式风扇505的工作,使得在散热装置内部形成负压,进而使得外界的冷风能够从进风口501吸入进风通道504内。
为使得吸入进风通道504内的冷风能够流向该离心式风扇505,则在该隔板503上设置有通孔506。
即散热装置外界的冷风由该进风口501流入进风通道504内,并经由通孔506流向离心式风扇505。
本实施例较佳的可实现嵌入式安装,即只将控制面板502露出,则为保障该通信设备的散热效果,需要该通信设备具有多方位出风,具体的实现方式为;
在隔板503与顶盖507之间设置有出风通道508。
为使得通信设备的出风与进风能够互不干扰,提升散热效果和效率,则使得该出风通道508与该进风通道504通过该隔板503能够彼此隔离。
在机壳的侧面,且与该出风通道508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一出风口509。
具体的,离心式风扇505发出的散射冷风流向散热鳍片组,且该第一出风口509设置在散热鳍片组的尾端,从而使得流经散热鳍片组的散射冷风能够从第一出风口509流出通信设备。
为提升散热效果,散热鳍片组还可在平行鳍片的末端设置钉状鳍片,钉状鳍片使得散射冷风能够通过不同的风向进行散热,为使得流经钉状鳍片的散射冷风能够顺利的流出该通信设备,则在该通信设备的顶盖507上,且与该出风通道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出风口510。
该第二出风口510可设置为多个。
散热装置的钉状鳍片可对散射冷风的流向进行扰乱,从而使得被扰乱的散射冷风能够从多个该第二出风口510流出通信设备,避免出风口被遮挡而影响散热效果。
在该机壳后部设置有用于连接电源和数据信号源的外接端口。
本实施例中,通信设备内置有散热装置,以使得散热装置的离心式风扇505位于通信设备的内部,从而具有很好的防尘效果;而且该散射设备使得外界的冷风由该进风口501吸入进风通道504内,并经由通孔506流向离心式风扇505,从而使得离心式风扇能发出均匀的散射冷风,而且无需安装导风罩,节省安装空间;且该通信设备具有多个出风口,而且出风口与进风口彼此隔离,从而不会互相干扰,提升散热效果。
图4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对通信设备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以下举具体应用场景对该通信设备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本应用场景中,该通信设备为车载通信设备,应用在车载领域;
该通信设备的顶盖与隔板形成不封闭的腔体;
隔板下方设置有散热装置;
散热装置的机壳前部设置有控制面板;
散热装置的机壳下部与底盖形成封闭的腔体;
在该封闭的腔体内部设置有PCB板;
该车载通信设备嵌入式安装于汽车的中控台,且该控制面板外露于汽车的中控台,使得用户能够通过外露的控制面板输入控制指令;
在控制面板的上侧排列设置有进风口;
因汽车内部的温度低于嵌入式安装于该中控台内的温度;
且因位于车载通信设备内部的离心式风扇的运转,会在该设备内部形成负压,进而使得将外界的冷风通过位于控制面板外侧的进风口吸入车载通信设备内部;
隔板与顶盖设置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且进风通道与出风通道彼此隔离;
在隔板上,与散热装置内的离心式风扇对应位置设置有通孔;
车载通信设备外界的冷风通过控制面板上的进风口被吸入进风通道,并经由通孔流向离心式风扇;
离心式风扇根据冷风生成均匀的散射冷风;
该散射冷风流向散热装置的散热鳍片组;
该散热鳍片组的尾端为钉状鳍片,其使得散热风的流向被打乱;
一部分散射冷风通过第一出风口流出车载通信设备,一部分散射冷风通过第二出风口流出车载通信设备;
该第一出风口设置在机壳侧面,且与该出风通道对应;
第二出风口设置在顶盖上,且与该出风通道对应,该第二出风口可设置成多个。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散热鳍片组和离心式风扇;
所述机壳上部设置有所述散热鳍片组;
在所述散热鳍片组的任意一端设置有凹窝部;
在所述凹窝部内设置所述离心式风扇;
所述散热鳍片组包括平行鳍片组和***鳍片组;
所述平行鳍片组包括多个平行鳍片,且所述平行鳍片彼此之间相互平行;
所述***鳍片组包括多个***鳍片,且所述***鳍片由所述平行鳍片第一端延伸形成,其中,所述***鳍片组围绕所述凹窝部形成涡轮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窝部呈蛋形,且所述凹窝部的顶端的面积小于底端的面积;
所述离心式风扇设置在所述凹窝部的底端;
所述凹窝部顶端对应的***鳍片与所述离心式风扇之间的第一区域大于所述凹窝部底端对应的***鳍片与所述离心式风扇之间的第二区域;
所述凹窝部侧壁对应的***鳍片与所述离心式风扇的距离沿所述凹窝部顶端至底端的方向依次递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行鳍片组第二端设置有钉状鳍片组;
所述钉状鳍片组包括多个钉状鳍片分组,且所述钉状鳍片分组沿所述平行鳍片延伸方向排列;
且所述钉状鳍片分组包括多个钉状鳍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行鳍片组第二端设置有钉状鳍片组;
所述钉状鳍片组中的钉状鳍片随机排布。
5.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还包括:控制面板、顶盖、隔板、PCB板和底盖,其中,所述散热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面板、所述隔板和所述底盖连接;
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散热装置上部;
所述顶盖设置在所述隔板上部;
所述控制面板设置在所述机壳前部;
所述PCB板设置在所述机壳内部;
所述底盖设置在所述PCB板下部,且所述底盖与所述机壳形成封闭腔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面板上侧设置有进风口;
所述隔板与所述顶盖之间设置有进风通道;
在所述隔板上设置有通孔,以使由所述进风口吸入的冷风经由所述进风通道通过所述通孔流向所述离心式风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与所述顶盖之间设置有出风通道,且所述出风通道与所述进风通道通过所述隔板彼此隔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机壳侧面,且与所述出风通道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一出风口;
在所述顶盖上,且与所述出风通道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出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后部设置有用于连接电源和数据信号源的外接端口。
CN201410058237.5A 2014-02-20 2014-02-20 一种散热装置以及通信设备 Active CN1048697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58237.5A CN104869784B (zh) 2014-02-20 2014-02-20 一种散热装置以及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58237.5A CN104869784B (zh) 2014-02-20 2014-02-20 一种散热装置以及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69784A CN104869784A (zh) 2015-08-26
CN104869784B true CN104869784B (zh) 2018-03-16

Family

ID=53915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58237.5A Active CN104869784B (zh) 2014-02-20 2014-02-20 一种散热装置以及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697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1515A (zh) * 2015-11-17 2016-03-30 杭州创联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风道散热装置及其散热方法
WO2021237706A1 (zh) * 2020-05-29 2021-12-02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旁路侧风散热器及装置、车载台
CN111741654A (zh) * 2020-06-29 2020-10-02 上海博泰悦臻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功能组件及座舱主机
CN112243339B (zh) * 2020-12-04 2021-03-19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研究院) 一种双循环散热***
CN113885679B (zh) * 2021-10-26 2023-09-19 深圳微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组件及具有该散热组件的笔记本电脑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71026Y (zh) * 1996-06-18 1997-12-17 叶元璋 半导体电路总成的散热构造
CN101727154A (zh) * 2008-10-28 2010-06-09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2548348A (zh) * 2010-12-28 2012-07-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75363B (zh) * 2012-04-27 2015-03-01 Wistron Corp 具有散熱結構之電子裝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71026Y (zh) * 1996-06-18 1997-12-17 叶元璋 半导体电路总成的散热构造
CN101727154A (zh) * 2008-10-28 2010-06-09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2548348A (zh) * 2010-12-28 2012-07-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69784A (zh) 2015-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69784B (zh) 一种散热装置以及通信设备
WO2016165504A1 (zh) 机柜和散热***
CN100529426C (zh) 离心风扇、使用该离心风扇的散热模组及使用该散热模组的电子装置
CN101832280A (zh) 散热装置及其离心风扇与使用该散热装置的电子装置
CN105546607B (zh) 带吹冷风功能的吸油烟机
CN204229298U (zh) 终端设备
CN206533386U (zh) 一种快速散热的防尘路由器
WO2018196141A1 (zh) 一种功率放大器
TW201538063A (zh) 電子裝置及其散熱風扇
CN207218518U (zh) 一种高散热性能的变频器
US20110038165A1 (en) Illumination system
CN105526612B (zh) 带制冷功能的吸油烟机
CN207424777U (zh) 一种散热机箱
CN101165356B (zh) 散热装置及其离心风扇与使用该散热装置的电子装置
TWI564699B (zh) 散熱組件及顯示卡模組
CN208402330U (zh) 电子设备散热***
CN110099552A (zh) 一种风冷散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4065970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电脑机箱
CN206193658U (zh) 一种cpu自动取放模组的散热装置
CN221306226U (zh) 一种域控制器及其车辆
WO2015123837A1 (zh) 一种散热装置以及通信设备
CN204669792U (zh) 一种新型散热装置
JP2010283067A (ja) 電子機器
CN113335388B (zh) 一种可快速散热的低风阻汽车机舱盖板
WO2019075891A1 (zh) 一种永磁直驱电机空空冷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