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52084A - 一种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52084A
CN104852084A CN201510160097.7A CN201510160097A CN104852084A CN 104852084 A CN104852084 A CN 104852084A CN 201510160097 A CN201510160097 A CN 201510160097A CN 104852084 A CN104852084 A CN 1048520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
polymer electrolyte
electrolyte
lithium ion
ion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600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52084B (zh
Inventor
肖围
缪畅
高林
颜学敏
梅平
洪泽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tze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angtz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tz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angtze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16009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520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52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20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520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20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5Polymeric materials, e.g. gel-type or solid-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17Non-aqueous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65Solid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82Organic polym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聚合物基体、造孔剂和无机添加剂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形成均匀透明溶液后,减压静置除去气泡后涂布,即制得初生膜;(2)、将所制得的初生膜置于已分散好的电解质溶液中,控制电泳沉积电压、电泳沉积电流和电泳沉积时间,60℃真空干燥后即制得电泳沉积聚合物电解质膜;(3)、将所制得的聚合物电解质膜在真空手套箱中置于液态电解液中活化,即制得目标产物聚合物电解质。本发明制备的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电解质,可有效提高体系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和膜层的机械性能,具有电化学性能优异、循环性能稳定,制备工艺简单易行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属锂离子电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合物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体系中主要起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作为隔膜分离电池的正负极,以防止出现短路的情况,二是为电池体系提供通道供锂离子来回迁移。显然要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必须使得所制备的电解质同时具备较强的机械性能和室温离子电导率,此外还要具有与电池材料较好的界面相容性。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而言,往往聚焦在解决某一特性问题上,而抑制了聚合物电解质的实用发展。由于其含有微量或者不含液态电解液,使得聚合物电解质成为目前解决电池安全性能研究的热点,因此对其研究刻不容缓。
为了较好的克服聚合物电解质存在的问题,对其采用掺杂和改性等手段来满足使用条件,进而提高电解质的实用性。可见设计发明出一种既能满足离子电导率和电化学稳定窗口需求,也能满足实用安全生产要求的聚合物电解质膜制备工艺对整个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采用溶液流延成膜—倒相—电泳沉积联合的方法制备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电解质,可有效提高体系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和膜层的机械性能,具有电化学性能优异、循环性能稳定,制备工艺简单易行的特点。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聚合物基体、造孔剂和无机添加剂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形成均匀透明溶液后,减压静置除去气泡后涂布,即制得初生膜;
(2)、将所制得的初生膜置于已分散好的电解质溶液中,控制电泳沉积电压、电泳沉积电流和电泳沉积时间,60℃真空干燥后即制得电泳沉积聚合物电解质膜;
(3)、将所制得的聚合物电解质膜在真空手套箱中置于液态电解液中活化,即制得目标产物聚合物电解质;
在步骤(1)中,反应物质量比为:聚合物基体:造孔剂:无机添加剂:有机溶剂=80~200:5~10:0.8~2:400~1000;反应温度为20~100℃,反应时间为2~12小时;
所述的聚合物基体为聚丙烯酸甲酯、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聚酰亚胺、磺化聚砜和羟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任意混合物;
所述的造孔剂为碳酸氢铵、尿素、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任意混合物;
所述的无机添加剂为二氧化钛、二氧化锆、二氧化铈金属氧化物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任意混合物;
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氯仿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任意混合物;
在步骤(2)中,所述的电解质溶液为氧化石墨烯、酸化的碳纳米管稀溶液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任意混合物;;
所述的电泳沉积电压为6~20V;
所述的电泳沉积电流为10~100mA;
所述的电泳沉积时间为2~60min;
所述的电解质浓度为0.5~5mg/mL;
在步骤(3)中,所述液态电解液为LiPF6-EC/DMC/EMC、LiTFSI-PC/DMC、LiBF4-EMIBF4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任意混合物;
所述的活化时间为5~25min。
本发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溶液流延成膜-倒相-电泳沉积联合的方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电解质。首先采用流延成膜-倒相法制备了聚合物初生膜,随后将其浸入合适电解质溶液中,通过调控电泳沉积工艺的参数,制备聚合物电解质膜。采用溶液电泳沉积技术沉积膜,可以在初生膜表面沉积一层适合离子传导的微孔膜层,有效提高体系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和膜层的机械性能。通过本发明制备的聚合物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高达3.4mS/cm,其拉伸强度增加到20Mpa,与钴酸锂正极和石墨负极组装成的扣式电池均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和循环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2号试样的SEM图,其中(A)为光滑面,(B)为粗糙面。
图2为实施例2中2号试样的比容量-效率循环曲线图。
图3为实施例3中3号试样的不同倍率下充放电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将适量的聚丙烯酸甲酯、尿素和纳米二氧化钛等按照10:1:1的质量比在搅拌的情况下加入到200份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待其形成均匀透明溶液(溶胶),减压静置除去气泡后涂布,一段时间后即得到初生膜。将得到的初生膜置于2mg/mL的氧化石墨烯稀溶液中,控制一定的电泳电压(6、9、12、18V),在电流为40mA进行电泳沉积操作约15min,电泳完成后用去离子水洗净膜层表面,60℃真空干燥一段时间即得电泳沉积聚合物电解质膜。将采用电泳沉积法制备的聚合物电解质膜在真空手套箱中置于含LiPF6的有机液态电解液中活化15min即得目标产物聚合物电解质。
将所得的聚合物电解质组装成SS/PE/SS模拟电池和Li/LiPF6/LiCoO2扣式电池,分别采用交流阻抗法和倍率充放电操作来考察其室温离子电导率和电化学稳定性能,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实例1的实验条件和结果
实施例2:
将适量的聚丙烯酸甲酯、尿素和纳米二氧化钛等按照10:1:1的质量比在搅拌的情况下加入到200份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待其形成均匀透明溶液(溶胶),减压静置除去气泡后涂布,一段时间后即得到初生膜。将得到的初生膜置于2mg/mL的氧化石墨烯稀溶液中,控制一定的电泳电流(10、40、80、100mA),在电压为9V进行电泳沉积操作约15min,电泳完成后用去离子水洗净膜层表面,60℃真空干燥一段时间即得电泳沉积聚合物电解质膜。将采用电泳沉积法制备的聚合物电解质膜在真空手套箱中置于含LiPF6的有机液态电解液中活化15min即得目标产物聚合物电解质。
将所得的聚合物电解质组装成SS/PE/SS模拟电池和Li/LiPF6/LiCoO2扣式电池,分别采用交流阻抗法和倍率充放电操作来考察其室温离子电导率和电化学稳定性能,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实例2的实验条件和结果
实施例3:
将适量的聚丙烯酸甲酯、尿素和纳米二氧化钛等按照10:1:1的质量比在搅拌的情况下加入到200份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待其形成均匀透明溶液(溶胶),减压静置除去气泡后涂布,一段时间后即得到初生膜。将得到的初生膜置于2mg/mL的氧化石墨烯稀溶液中,在电泳电压为9V,电流为40mA的条件下进行电泳沉积操作不同时间(5、10、15和25min),电泳完成后用去离子水洗净膜层表面,60℃真空干燥一段时间即得电泳沉积聚合物电解质膜。将采用电泳沉积法制备的聚合物电解质膜在真空手套箱中置于含LiPF6的有机液态电解液中活化15min即得目标产物聚合物电解质。
将所得的聚合物电解质组装成SS/PE/SS模拟电池和Li/LiPF6/C扣式电池,分别采用交流阻抗法和倍率充放电操作来考察其室温离子电导率和电化学稳定性能,其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实例3的实验条件和结果
实施例4:
将适量的聚丙烯酸甲酯、尿素和纳米二氧化钛等按照10:1:1的质量比在搅拌的情况下加入到200份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待其形成均匀透明溶液(溶胶),减压静置除去气泡后涂布,一段时间后即得到初生膜。将得到的初生膜置于不同浓度(0.5、1.0、2.0、4.0mg/mL)的氧化石墨烯稀溶液中,在电泳电压为9V,电流为40mA的条件下进行电泳沉积操作15min,电泳沉积完成后用去离子水洗净膜层表面,60℃真空干燥一段时间即得电泳聚合物电解质膜。将采用电泳沉积法制备的聚合物电解质膜在真空手套箱中置于含LiPF6的有机液态电解液中活化15min即得目标产物聚合物电解质。
将所得的聚合物电解质的表观状态及其组装成SS/PE/SS模拟电池,采用交流阻抗法来考察其室温离子电导率,其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实例4的实验条件和结果
注:“--”表示由于条件不允许,未做该测试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使用的电解质溶液为酸化的碳纳米管稀溶液,其他的实施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Claims (3)

1.一种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聚合物基体、造孔剂和无机添加剂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形成均匀透明溶液后,减压静置除去气泡后涂布,即制得初生膜;
(2)、将所制得的初生膜置于已分散好的电解质溶液中,控制电泳沉积电压、电泳沉积电流和电泳沉积时间,60℃真空干燥后即制得电泳沉积聚合物电解质膜;
(3)、将所制得的聚合物电解质膜在真空手套箱中置于液态电解液中活化,即制得目标产物聚合物电解质;
在步骤(1)中,反应物质量比为:聚合物基体:造孔剂:无机添加剂:有机溶剂=80~200:5~10:0.8~2:400~1000;反应温度为20~100℃,反应时间为2~12小时;
所述的聚合物基体为聚丙烯酸甲酯、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聚酰亚胺、磺化聚砜和羟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任意混合物;
所述的造孔剂为碳酸氢铵、尿素、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任意混合物;
所述的无机添加剂为二氧化钛、二氧化锆、二氧化铈金属氧化物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任意混合物;
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氯仿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任意混合物;
在步骤(2)中,所述的电解质溶液为氧化石墨烯、酸化的碳纳米管稀溶液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任意混合物;
在步骤(3)中,所述液态电解液为LiPF6-EC/DMC/EMC、LiTFSI-PC/DMC、LiBF4-EMIBF4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任意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泳沉积电压为6~20V;所述的电泳沉积电流为10~100mA;所述的电泳沉积时间为2~60min;所述的电解质浓度为0.5~5mg/m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化时间为5~25min。
CN201510160097.7A 2015-04-07 2015-04-07 一种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8520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0097.7A CN104852084B (zh) 2015-04-07 2015-04-07 一种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0097.7A CN104852084B (zh) 2015-04-07 2015-04-07 一种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52084A true CN104852084A (zh) 2015-08-19
CN104852084B CN104852084B (zh) 2017-03-01

Family

ID=53851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60097.7A Active CN104852084B (zh) 2015-04-07 2015-04-07 一种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5208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0054A (zh) * 2015-11-25 2016-02-2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通过电泳沉积实现二次电池隔膜表面用纳米碳材料改性的方法
CN105810981A (zh) * 2016-04-21 2016-07-27 常州大学 一种离子选择性聚合物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85917A (zh) * 2018-12-11 2019-04-05 广东永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包括该聚合物电解质的电池
CN116036870A (zh) * 2023-01-16 2023-05-02 江苏大学 一种聚苯硫醚提锂膜及其电化学活化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42792A (ja) * 2000-07-31 2002-02-08 Denso Corp 固体電解質層付き電池用電極の製造方法
CN102035043A (zh) * 2009-09-25 2011-04-27 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 聚合物多孔膜、其制备方法、聚合物电解质及聚合物电池和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3972584A (zh) * 2013-02-04 2014-08-06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电解质载体膜、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离子电池
CN104056306A (zh) * 2014-06-09 2014-09-24 南京师范大学 具有拓扑结构的cnt/导电聚合物复合涂层修饰的神经导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42792A (ja) * 2000-07-31 2002-02-08 Denso Corp 固体電解質層付き電池用電極の製造方法
CN102035043A (zh) * 2009-09-25 2011-04-27 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 聚合物多孔膜、其制备方法、聚合物电解质及聚合物电池和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3972584A (zh) * 2013-02-04 2014-08-06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电解质载体膜、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离子电池
CN104056306A (zh) * 2014-06-09 2014-09-24 南京师范大学 具有拓扑结构的cnt/导电聚合物复合涂层修饰的神经导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0054A (zh) * 2015-11-25 2016-02-2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通过电泳沉积实现二次电池隔膜表面用纳米碳材料改性的方法
CN105810981A (zh) * 2016-04-21 2016-07-27 常州大学 一种离子选择性聚合物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10981B (zh) * 2016-04-21 2019-06-04 常州大学 一种离子选择性聚合物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85917A (zh) * 2018-12-11 2019-04-05 广东永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包括该聚合物电解质的电池
CN116036870A (zh) * 2023-01-16 2023-05-02 江苏大学 一种聚苯硫醚提锂膜及其电化学活化方法
CN116036870B (zh) * 2023-01-16 2023-09-26 江苏大学 一种聚苯硫醚提锂膜及其电化学活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52084B (zh) 201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05194B (zh) 改性钴酸锂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及其化成方法
CN103117414B (zh) 一种负极钛酸锂电池用电解液、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09597B (zh) 一种复合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19012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16195B (zh) 一种石墨烯包覆氧化铜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09703A (zh) 二硫化钼/氮掺杂石墨烯三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4218218B (zh) 一种核壳结构的磷酸铁锰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52084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
CN108767263A (zh) 一种改性金属锂负极铜箔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518293A (zh) 一种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2983306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浆料的制备方法
CN107069133B (zh) 一种回收锂电池负极材料中的锂的方法
CN105047984A (zh) 一种抑制聚硫离子穿梭的高锂离子传导锂硫电池
CN102709598B (zh) 一种复合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01414A (zh) 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方法
CN105826598A (zh) 一种PVDFP(VC-VAc)基共混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504484A (zh) 一种凝胶态电解质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167563B (zh) 一种复合固态电解质薄膜、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840132A (zh) 碳酸亚铁/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882609A (zh) 一种低温锂离子电池中负极石墨的表面改性处理方法
CN107394270A (zh) 用于提高钛酸锂电池循环稳定性的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74998B (zh) 一种含硫电极材料、含有该电极材料的锂硫电池及含硫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078082A (zh)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高容量v2o5薄膜正极材料
CN103647081B (zh) 抗坏血酸改性石墨的制备方法
CN105428655A (zh) 一种改进碳负极活性物质利用率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