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5957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5957B
CN104425957B CN201410419933.4A CN201410419933A CN104425957B CN 104425957 B CN104425957 B CN 104425957B CN 201410419933 A CN201410419933 A CN 201410419933A CN 104425957 B CN104425957 B CN 1044259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on portion
housing
center
side center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1993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25957A (zh
Inventor
片冈茂人
松田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425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59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25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59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01R13/5804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comprising a separate cable clamping 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5Sealing means between cable and housing, e.g. grommet
    • H01R13/5208Sealing means between cable and housing, e.g. grommet having at least two cable receiving open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6Means for preventing chafing or fracture of flexible leads at outlet from coupling 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大型化的连接器。在所述连接器中,将与电线(200)的末端部连接的端子配件(110)***壳体部(11)的腔体(16)中。在壳体部(11)的后表面侧配置有密封部件(60),在密封部件(60)的后表面侧配置有支架(40),在支架(40)的后表面侧以能够从敞开位置向闭合位置转动的方式配置有电线罩(70)。在电线罩(70)设置有罩体侧转动中心部(76)。在支架(40)设置有支架侧转动中心部(47),该支架侧转动中心部支撑罩体侧转动中心部(76)并构成电线罩(40)的转动中心。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具备:端子配件,与电线的末端部连接;壳体部(端子容纳部),具有腔体;密封部件(一体橡胶塞),配置于壳体部的后表面侧且在与腔体连通的位置具有密封孔;支架(橡胶塞支架),配置于密封部件的后表面侧且在与密封孔连通的位置具有贯通孔;以及电线罩,以对从支架的后表面侧拉出的电线进行覆盖的方式配置。通过贯通孔以及密封孔将端子配件***到壳体部的腔体。如果将端子配件正确***腔体,则电线液密地***密封孔,并且电线以间隙配合的方式***贯通孔中。
另外,设置于电线罩侧的前侧引导部以及后侧引导部分别与设置于壳体部侧的前侧引导槽以及后侧引导槽嵌合,从而将电线罩相对于壳体部进行引导并保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07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也可能形成为如下结构:电线罩以能够相对于壳体部在敞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支撑于壳体部,并在闭合位置对电线进行覆盖。在这种转动型的电线罩的情况下,考虑如下情况:在电线罩侧设置罩体侧转动中心部,在壳体部侧设置壳体侧转动中心部,罩体侧转动中心部支撑于壳体侧转动中心部,在上述状态下,电线罩朝向闭合位置转动。但是,假设在密封部件的后表面侧彼此相邻地配置壳体侧转动中心部和支架,则有在壳体侧转动中心部和支架之间设置有余隙而连接器相应地大型化的可能性。
本发明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目的在于防止连接器大型化。
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特征为,包括:端子配件,与电线的末端部连接;壳体部,具有***有所述端子配件的腔体;密封部件,配置于所述壳体部的后表面侧,在与所述腔体连通的位置具有密封孔,从所述壳体部的后表面拉出的所述电线液密地***所述密封孔中;支架,配置于所述密封部件的后表面侧,在与所述密封孔连通的位置具有贯通孔,从所述密封部件的后表面拉出的所述电线间隙配合地***所述贯通孔中;以及电线罩,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架的后表面侧从敞开位置向闭合位置转动,在所述闭合位置上,所述电线罩配置为覆盖从所述支架的后表面侧拉出的所述电线,在所述电线罩设置有罩体侧转动中心部,在所述支架设置有支架侧转动中心部,该支架侧转动中心部支撑所述罩体侧转动中心部并构成所述电线罩的转动中心。
电线罩的罩体侧转动中心部支撑于支架的支架侧转动中心部,在密封部件的后表面侧空间效率良好地配置有与支架侧转动中心部一体化的支架,因此能够防止连接器变得大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连接器的剖面图。
图2是壳体的后视图。
图3是壳体的仰视图。
图4是壳体的侧视图。
图5是电线罩处于敞开位置的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6电线罩到达闭合位置的前一刻的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7是壳体部的后视图。
图8是壳体部的仰视图。
图9是电线罩的侧视图。
图10是限制部件的侧视图。
图11是限制部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表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
所述罩体侧转动中心部在所述电线罩成对地设置,在所述壳体部的后表面,在隔着所述支架而与所述支架侧转动中心部相反的一侧的位置且在通过所述支架侧转动中心部的转动轴上的位置设置有壳体侧转动中心部,所述壳体侧转动中心部对不同于与所述支架侧转动中心部卡合的所述罩体侧转动中心部的罩体侧转动中心部进行支撑,并与所述支架侧转动中心部一起构成所述电线罩的转动中心。由于在电线罩的转动轴上的一方设置有支架侧转动中心部,在另一方设置有壳体侧转动中心部,因此,假如支架以旋转轴的中央为界而以与正确姿势的相反朝向的姿势相对于壳体部的后表面侧进行安装,则支架侧转动中心部和壳体侧转动中心部会相互干扰,支架40的进一步安装动作被限制。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支架的错误组装。
在所述壳体部设置有容纳所述杆的杆容纳室,所述壳体侧转动中心部与所述杆容纳室的周壁一体地连接。杆容纳室的周壁通过壳体侧转动中心部得以加强,因此容纳在杆容纳室中的杆的容纳状态稳定。
<实施例1>
利用图1~图1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如图1所示,实施例1的连接器具备:壳体10、密封部件60、电线罩70、限制部件90以及端子配件110。壳体10由壳体部11和支架40构成,以在壳体部11和支架40之间夹持有密封部件60的状态进行组装。并且,壳体10能够与未图示的对方壳体嵌合。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以嵌合开始时对方壳体所在一侧作为前方,关于上下方向,以图2及图7为基准。
如图1所示,壳体部11具有:大致方块状的端子容纳部12、围绕端子容纳部12周围的大致方筒状的嵌合筒部13、在后端部与嵌合筒部13和端子容纳部12连接且沿着高度方向的板状的连结部14。在端子容纳部12与嵌合筒部13之间且在连结部14的前方,敞开设置有使对方壳体嵌合的嵌合空间15。
如图7所示,在端子容纳部12,贯穿前后方向设置有多个腔体16。在各腔体16的内表面突出设置有能够弯曲的凸状部17。在端子容纳部12的各腔体16中,端子配件110从后方***,通过凸状部17对正确***的端子配件110弹性地进行防脱。如图1所示,端子配件110通过对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等而一体成形,具备:箱形的连接部111,能够与安装在对方壳体的未图示的对方端子配件电连接;以及筒部112,与连接部111的后方相连,通过压接的方式连接到电线200的末端部。
另外,如图1所示,在端子容纳部12的下表面,大致沿着宽度方向的狭孔状的保持器安装孔18开口设置。保持器安装孔18具有贯穿全腔体16的深度,如图3所示,还设置于嵌合筒部13。未图示的保持器***到保持器安装孔18,随着保持器正确***,端子配件110在腔体16内被双重防脱。
如图7所示,在嵌合筒部13的上壁设置有在宽度方向上细长的袋状的周壁19。在周壁19的内部设置有能够容纳未图示的杆的杆容纳室20。杆容纳室20以沿着嵌合筒部13的上壁上表面的方式形成为沿着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在后方敞开的狭孔状。另外,如图4所示,周壁19的后端配置为比连结部14向后方突出,并能够从上方覆盖在端子容纳部12的后表面侧配置的密封部件60及支架40。另外,使杆在与对方壳体卡合的状态下转动,通过随着该转动操作而发挥的凸轮作用,将对方壳体拉近到壳体10侧,发挥促进两壳体的嵌合动作的作用。
如图7所示,在连结部14的后表面突出设置有围绕端子容纳部12的后表面外周的后视视角中呈大致方环状的筒部21。如图1所示,密封部件60能够紧密嵌合于筒部21的内侧。如图7及图8所示,在筒部21的外表面中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一对短边部22和下侧的长边部23D上突出设置有多个壳体侧卡定部24。各壳体侧卡定部24分别形成为爪状,在两短边部22上分别各设置有一个,并且在下侧的长边部23D的宽度方向两侧成对设置。
另外,如图7所示,在连结部14的后表面上,在上侧的长边部23U和与其相对的周壁19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一体地连接的壳体侧转动中心部25。具体地说,壳体侧转动中心部25形成为四边箱状,通过向壳体部11的宽度方向中央侧敞开的敞开口,后述的罩体侧转动中心部76的***片77***到该壳体侧转动中心部25的内侧并在卡挂的状态下卡合。
另外,如图7所示,在连结部14的后表面,在隔着筒部2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中的一方的端部立起设置有板片状的壳体侧锁定部26。壳体侧锁定部26具有与筒部21的一方的短边部22相对的板面,在该板面上设置有爪状的锁定突起27。锁定突起27以与设置在筒部21的一方的短边部22上的壳体侧卡定部24沿着上下方向错位的方式偏心配置。并且,壳体侧锁定部26的板面能够向从筒部容纳室1分离的方向弯曲变形。
进而,如图1及图7所述,在连结部14的后表面,在与壳体侧锁定部26在其弯曲方向上相对的位置上,支撑部28立起设置。支撑部28向着壳体部11的外边缘的侧方(图7的右侧)突出配置。具体地说,支撑部28由与连结部14大致平行地配置的板片状的支撑主体29和从支撑主体29的上下两端向筒部21侧弯曲而较短地延伸的一对保护部30构成,形成为剖面呈门型。两保护部30在隔着壳体侧锁定部26的上下两侧构成一对,以覆盖壳体侧锁定部及限制部件90的方式配置。
如图4所示,在支撑主体29上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而在前方开口的狭槽状的支撑侧锁定部31。另外,如图1及图7所示,在支撑部28和壳体侧锁定部26之间设置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在后方敞开的***空间32。限制部件90能够从后方***到***空间32。另外,***空间32也是壳体侧锁定部26的弯曲空间。
密封部件60由硅橡胶等橡胶制成,如图1所示,形成为嵌合安装于筒部21的内侧并能够与端子容纳部12的后表面紧密贴合的扁平栅网(マット)状。在密封部件60上,在组装时在与各腔体16在前后方向上同轴地连通的位置上贯通设置有多个密封孔61。并且,在密封部件60的各密封孔61的内周面环绕设置有多条内周肋62。而且,在密封部件60的外表面环绕设置有多条外周肋63。当将密封部件60组装到壳体部11时,各外周肋63弹性地紧密贴合于筒部21的内周面,并且各内周肋62弹性地紧密贴合在从端子容纳部12的腔体16拉出的各电线200的外周面上,壳体部11被液密地密封。
支架40为合成树脂制成,如图1所示,由以与筒部21的后端开口边缘抵接并覆盖密封部件60的后表面的方式配置的支架主体41、以及从支架主体41的外周边缘向前方突出而外嵌到筒部21的外周的嵌合壁42构成。如图2所示,在支架主体41上,在组装时在与各腔体16及各密封孔61在前后方向上同轴地连通的位置上贯通设置有多个贯通孔43。各贯通孔43形成为能够供端子配件110插通的剖面矩形的开口形状,从密封部件60的密封孔61拉出的电线200间隙配合地***到其内部。另外,在图2中,省略了密封部件60。
如图2所示,嵌合壁42由与支架主体4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连接的两侧壁44以及与支架主体41的下端部相连的下侧壁45构成,在整体上形成为剖面大致U字形。即,嵌合壁42不具备与支架主体41的上端部相连的部分。其原因是,在组装支架40时,支架主体41的上端部位于壳体侧转动中心部25的配置侧,需要用于将罩体侧转动中心部76相对于该壳体侧转动中心部25卡合的空间。
如图2及图3所示,在嵌合壁42的两侧壁44和下侧壁45上分别开口设置有在组装时与筒部21的各壳体侧卡定部24卡定的支架侧卡定部46。支架侧卡定部46呈能够与壳体侧卡定部24嵌合的剖面矩形的开口形状。另外,在嵌合壁42的下侧壁45上,在组装时与壳体侧转动中心部25沿着上下方向(后述的电线罩70的转动轴方向)同轴地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一对支架侧转动中心部47。如图5所示,支架侧转动中心部47形成为与壳体侧转动中心部25大致相同的四边箱状,通过向支架40的宽度方向中央侧敞开的敞开口49,后述的罩体侧转动中心部76的***片77***到支架侧转动中心部47的内侧并在卡挂的状态下卡合。另外,支架侧转动中心部47与嵌合壁42的支架侧卡定部46相邻而并列地配置。
电线罩70为合成树脂制成,在整体上形成为在前方及侧方敞开的盖状,能够以支架侧转动中心部47及壳体侧转动中心部25为中心在敞开位置(参照图5及图6)和闭合位置(参照图1)转动。具体地说,如图1及图9所示,电线罩70由组装时与支架40的后表面相对配置的背板71和从背板71的上下两边缘向前方突出的一对侧板72构成。如图1所示,背板71形成为从与支架40的后表面平行并大致沿着宽度方向配置的部分到大致沿着前后方向配置的部分为止、剖面呈大致L字状弯曲的形态。另外,与两侧板72同样地,背板71的一方的端部大致沿着前后方向配置,并构成为在组装时能够以嵌合状态***到支架40的嵌合壁42的侧壁44和支撑部28之间的板状的罩体侧锁定部73。罩体侧锁定部73在背板71的一方的端部上开口设置有组装时供壳体侧锁定部26的锁定突起27嵌入的剖面呈矩形的锁定孔74。
如图5所示,在两侧板72的前端部,经由在与罩体侧锁定部73之间设置的凹部75,设置有一对罩体侧转动中心部76。罩体侧转动中心部76形成为沿着宽度方向的板片状,具有朝向作为从罩体侧锁定部73分离的方向的宽度方向另一侧较短地突出的***片77。另外,两侧板72中的比罩体侧转动中心部76靠近宽度方向另一侧的部分敞开。
接着对限制部件90进行说明,限制部件90同样由合成树脂制成,形成为能够嵌合到在支撑部28和壳体侧锁定部26之间设置的***空间32中的板片状。具体地说,如图10及图11所示,限制部件90具有:侧视视角下呈大致矩形的薄板状的限制主体91;以及沿着限制主体91的后端延伸并向上下两方向伸出的肋状的操作部92。如图1所示,在限制主体91的板面中的、组装时与支撑部28的支撑侧锁定部31相对的面上,突出设置有爪状的楔(キー)侧锁定部93。当限制部件90正确***于***空间32时,楔侧锁定部93弹性地卡定于支撑侧锁定部31,由此限制部件90以防脱状态保持于***空间32。进而,如图11所示,在限制主体91的板面中的、组装时与支撑部28的支撑侧锁定部31相对的面上,在该面的上下两端部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引导部94。引导部94在组装时以嵌合状态***支撑部28的保护部30和壳体侧锁定部26之间,以两引导部94和限制主体91围绕壳体侧锁定部26的方式配置。
接下来,对实施例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组装时,密封部件60以嵌合状态***到筒部21内,密封部件60抵接于端子容纳部12的后表面而配置。接着,支架40覆盖于筒部21,支架主体41抵接于密封部件60的后表面而配置,并且随着嵌合壁42的扩张动作之后,筒部21的各壳体侧卡定部24与对应的支架侧卡定部46弹性地卡定,支架40被壳体部11保持为防脱。
在该状态下,端子配件110***到端子容纳部12的各腔体16内。在该情况下,端子配件110从支架40的贯通孔43经过密封部件60的密封孔61而到达腔体16内,电线200液密地***到密封孔61,电线200间隙配合地***贯通孔43。
接着,将倾斜的姿势的电线罩70从侧方安装于壳体10,两罩体侧转动中心部76的***片77通过敞开口49***到壳体侧转动中心部25的内侧及支架侧转动中心部47的内侧(参照图5)。在该状态下,使***片77在壳体侧转动中心部25的内侧及支架侧转动中心部47的内侧倾斜移动,并且使电线罩70以这些转动中心部25、47、76作为支点向着闭合位置转动(参照图5及图6)。
当电线罩70到达闭合位置时,罩体侧锁定部73弹性地卡定于壳体侧锁定部26,电线罩70被壳体10保持(参照图1)。在闭合位置上,电线罩70的前端的大致整个边缘抵接于连结部14的后表面而配置,并且从支架40的各贯通孔43拉出的电线200由背板71强制性地弯曲,各电线200沿着背板71向着外部被导出。另外,在闭合位置上,未与罩体侧转动中心部76卡合的其他的壳体侧转动中心部25以及罩体侧转动中心部76分别进入到电线罩70的两凹部75的内侧并退避。另外,未与罩体侧转动中心部76卡合的其他的壳体侧转动中心部25以及罩体侧转动中心部76可以应用到在实施例1的相反侧配置有壳体侧锁定部26以及支撑部28的未图示的其他连接器,能够与该其他的连接器所具备的电线罩70的罩体侧转动中心部76卡合。
接着,握住操作部92并将限制部件90***到壳体侧锁定部26和支撑部28之间的***空间32(参照图1)。当限制部件90正确***于***空间32时,楔侧锁定部93卡定于支撑侧锁定部31,并且在该进行卡定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上,限制部件90的限制主体91配置为能够抵接到壳体侧锁定部26的板面。由此,壳体侧锁定部26的弯曲动作被限制,从而电线罩70在被限制相对于壳体10脱离的状态下切实地保持于壳体10。
在上述情况下,假如罩体侧锁定部73并没有在正确状态下卡定于壳体侧锁定部26而是在半卡挂的状态下留置时,限制部件90***到***空间32的动作被限制,因此可以获知电线罩70没有正确地到达闭合位置。
如以上所说明地,根据实施例1,通过罩体侧锁定部73和壳体侧锁定部26相互卡合,电线罩70保持于壳体10。在该状态下,限制部件90进入作为壳体侧锁定部26的弯曲空间的***空间32,从而限制壳体侧锁定部26的弯曲动作,因此,假如作用有使电线罩70从壳体10脱离的方向的外力,壳体侧锁定部26也不会根据该外力容易地变形,能够良好地维持电线罩70相对于壳体10的保持状态。其结果是,能够防止电线罩70意外地从壳体侧10脱落。特别是,在实施例1的情况下,当对处于闭合位置的电线罩70作用朝向敞开位置的外力时,会发生电线罩70容易以转动中心部25、47、76为中心返回敞开位置的情况,因此通过限制部件90限制壳体侧锁定部26的弯曲动作而防止电线罩70脱落的优点优异。
另外,根据实施例1,在罩体侧转动中心部76被支架侧转动中心部47及壳体侧转动中心部25支撑的状态下使电线罩70转动,支架侧转动中心部47与支架40的嵌合壁42一体设置,即支撑电线罩70的结构与支架40无间隙地设置,因此空间效率优异而能够防止连接器大型化。
另外,在电线罩70的旋转轴上的一方设置有支架侧转动中心部47,在另一方设置有壳体侧转动中心部25,因此,假如想要将支架40以旋转轴的中央为界而以与正确姿势的相反朝向的姿势相对于壳体部11的后表面侧进行安装,则支架侧转动中心部47和壳体侧转动中心部25会相互干扰,支架40的进一步安装动作被限制。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支架40的错误组装。进而,杆容纳室20的周壁19通过壳体侧转动中心部25得以加强,因此容纳在杆容纳室20的杆的容纳状态稳定。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根据上述记载以及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以下形态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与实施例1相反地,罩体侧锁定部进行弯曲变形,限制部件进入罩体侧锁定部的弯曲空间而限制罩体侧锁定部的弯曲动作。
(2)也可以是限制部件与电线罩或壳体一体地连接的结构。
(3)也可以是省略壳体侧转动中心部而支架侧转动中心部在电线罩的转动轴上的位置成对设置的结构。

Claims (2)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子配件,与电线的末端部连接;
壳体部,具有***有所述端子配件的腔体;
密封部件,配置于所述壳体部的后表面侧,在与所述腔体连通的位置具有密封孔,从所述壳体部的后表面拉出的所述电线液密地***所述密封孔中;
支架,配置于所述密封部件的后表面侧,在与所述密封孔连通的位置具有贯通孔,从所述密封部件的后表面拉出的所述电线间隙配合地***所述贯通孔中;以及
电线罩,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架的后表面侧从敞开位置向闭合位置转动,在所述闭合位置上,所述电线罩配置为覆盖从所述支架的后表面侧拉出的所述电线,
在所述电线罩设置有罩体侧转动中心部,
在所述支架设置有支架侧转动中心部,该支架侧转动中心部支撑所述罩体侧转动中心部并构成所述电线罩的转动中心,
所述罩体侧转动中心部在所述电线罩成对地设置,
在所述壳体部的后表面,在隔着所述支架而与所述支架侧转动中心部相反的一侧的位置且在通过所述支架侧转动中心部的转动轴上的位置设置有壳体侧转动中心部,所述壳体侧转动中心部对不同于与所述支架侧转动中心部卡合的所述罩体侧转动中心部的罩体侧转动中心部进行支撑,并与所述支架侧转动中心部一起构成所述电线罩的转动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部设置有容纳杆的杆容纳室,所述壳体侧转动中心部与所述杆容纳室的周壁一体地连接。
CN201410419933.4A 2013-08-23 2014-08-22 连接器 Active CN1044259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73025A JP6008252B2 (ja) 2013-08-23 2013-08-23 コネクタ
JP2013-173025 2013-08-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5957A CN104425957A (zh) 2015-03-18
CN104425957B true CN104425957B (zh) 2017-04-12

Family

ID=52480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19933.4A Active CN104425957B (zh) 2013-08-23 2014-08-22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06320B2 (zh)
JP (1) JP6008252B2 (zh)
KR (1) KR101580746B1 (zh)
CN (1) CN1044259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23898B2 (ja) * 2011-08-30 2016-05-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2016207414A (ja) * 2015-04-21 2016-12-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6207416A (ja) * 2015-04-21 2016-12-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6207415A (ja) * 2015-04-21 2016-12-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515824B2 (ja) * 2016-01-15 2019-05-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463314B2 (ja) 2016-09-20 2019-01-3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カバー、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924387B2 (ja) * 2018-03-15 2021-08-2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線の保持構造
JP2020198256A (ja) 2019-06-04 2020-12-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ハウジング
JP7272230B2 (ja) * 2019-10-18 2023-05-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4241A (zh) * 2009-02-27 2012-01-25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带有滑动凸轮的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27630A (ja) * 2000-06-30 2002-01-25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配線器具用防滴プレート
JP4285311B2 (ja) * 2004-04-19 2009-06-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7175451B2 (en) * 2005-03-15 2007-02-13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Lever mate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US8285554B2 (en) * 2007-07-27 2012-10-09 Dsp Group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aliasing suppression
KR100965505B1 (ko) * 2007-12-31 2010-06-24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레버형 커넥터
US20090305536A1 (en) * 2008-06-06 2009-12-10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lever assist mating mechanism
JP2011090880A (ja) * 2009-10-22 2011-05-06 Yazaki Corp 電線カバーの装着構造
JP5598384B2 (ja) * 2011-03-04 2014-10-0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3020774A (ja) 2011-07-09 2013-01-3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13093185A (ja) * 2011-10-25 2013-05-16 Yazaki Corp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4241A (zh) * 2009-02-27 2012-01-25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带有滑动凸轮的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08252B2 (ja) 2016-10-19
JP2015041565A (ja) 2015-03-02
US20150056846A1 (en) 2015-02-26
US9306320B2 (en) 2016-04-05
KR20150022698A (ko) 2015-03-04
KR101580746B1 (ko) 2015-12-28
CN104425957A (zh) 2015-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5957B (zh) 连接器
CN104425965B (zh) 连接器
CN103794920B (zh) 连接器
CN103794931B (zh) 连接器
JP5189941B2 (ja) コネクタ
JP5637023B2 (ja) ダミー栓
JP4259453B2 (ja) 防水コネクタ
JP6860823B2 (ja) 防水コネクタ
US20140127928A1 (en) Connector
US20160315416A1 (en) Connector
CN102832492A (zh) 防水连接器
CN104009349B (zh) 带增力机构的连接器
US8485838B2 (en) Lever-type connector with collective rubber stopper
CN104145375A (zh) 具有推入式触头的电连接器
JP4992659B2 (ja) コネクタ
CN106067626A (zh) 连接器
JP2006324161A (ja) 防水コネクタ
CN105390855A (zh) 杆式连接器
JP2010153072A (ja) 防水コネクタ
JP6919577B2 (ja) コネクタ
WO2020116112A1 (ja) コネクタ
CN106067636A (zh) 连接器
TWI438980B (zh) Joint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combination
JP2011023201A (ja) コネクタ
JP2013020774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