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1412A - 转轴润滑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轴润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1412A
CN104421412A CN201410210357.2A CN201410210357A CN104421412A CN 104421412 A CN104421412 A CN 104421412A CN 201410210357 A CN201410210357 A CN 201410210357A CN 104421412 A CN104421412 A CN 1044214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ing rib
rotating shaft
oil
central part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1035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村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wasaki Moto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wasaki Jukogy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wasaki Jukogyo KK filed Critical Kawasaki Jukogyo KK
Publication of CN104421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14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3Guidance of lubricant within rotary parts, e.g. axial channels or radial openings in 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3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supply, e.g. pumps ; Pressure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转轴润滑装置,包括:转轴,所述转轴水平地布置;支撑壁,所述支撑壁通过轴承支撑所述转轴;油室,所述油室由所述支撑壁以及所述转轴围成;油通道,所述油通道在所述转轴中延伸且与润滑部连通;进油部,所述进油部用于获得油且将油供给到所述油室;以及多个引导肋,所述多个引导肋形成于所述支撑壁中,其中所述引导肋适于形成从所述油室的径向外部朝向所述油室的中央部的至少两个油流动路径。

Description

转轴润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转轴的润滑装置,且更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将油从外部导入转轴中的油通道并将油供给到齿轮等被安装于转轴的外周面的部分的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在齿轮式变速器中,如上述的润滑装置例如已经被用于润滑变速齿轮被安装于变速轴的部分。作为从外部将油供给到转轴中的油通道中的***,已有利用油泵的强行供给***以及利用油中的水头差压(水头差压)的自然供给***。除非在油泵失效等情况下,这种强行供给***几乎不会导致供给到转轴中的油通道的油量的不足。然而,倘若水头差压下降,这种自然供给***可能导致供给到油通道的油量的不足。即,在油通道通向的油室中,由于基于转轴的端面和轴承中的内圈的转动的离心力,油在径向上向外移动且抵压油室的周壁的内周面。当水头差压较小时,由于油不能克服离心力,油很难从油室流入油通道。
作为针对油供给量不足的对策,日本已审实用新型(登记)申请公开61-12451号披露了一种润滑装置,如图11所示,其设置有油引导部110。将对图11的结构进行简要描述。变速轴102通过轴承101由变速器壳体的侧壁100可转动地支撑,轴承101位于变速轴102和侧壁100之间,且变速轴102的轴心线部设置有在轴向上延伸的油通道104。在侧壁100的内表面上,以如下方式设置油引导部110:油引导部110从油收纳部103延伸且抵达变速轴102中的油通道104的开口。利用由转动环形齿轮刮掉的油供给油收纳部103,且由于油中的水头差压,油通过油引导部110被供给到油通道104。
然而,图11中的油引导部110只形成了单个从油收纳部103延伸且抵达油通道104的油流动路径。因此,当水头差压较低且存在较大的基于变速轴102的转动的离心力时,可能会减少供给到油通道104的油量。
发明内容
鉴于该问题作出了本发明,且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转轴润滑装置,无论润滑油中的水头差压是高还是低,并且无论转轴的转速是高还是低,所述转轴润滑装置总是能够向转轴中的油通道提供足量的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转轴润滑装置,其包括:转轴,所述转轴水平地布置;支撑壁,所述支撑壁适于可转动地支撑所述转轴在轴向上的端部,在所述支撑壁与所述转轴之间具有轴承;油室,所述油室由所述支撑壁以及所述转轴在轴向上的端面围成;油通道,所述油通道通过所述转轴的所述端面通向所述油室,在所述转轴中进一步在轴向上延伸,且与所述转轴的外周面中的一个或多个润滑部连通;进油部,所述进油部用于从所述油室的外部获得油且用于将所述油供给到所述油室;以及多个引导肋,所述多个引导肋形成于所述支撑壁中,所述多个引导肋适于形成从所述油室的径向外部朝向中央部的至少两个油流动路径,所述中央部与所述油通道中的开口重合。
通过该结构,当转轴转动时,由于离心力,能够通过至少两个油流动路径将油从径向外侧导向中央部,因此,能够有效且迅速地将油室中的油供入转轴中的油通道。这能够防止供给到各个润滑部的油量的不足。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引导肋以如下方式成形:被来自所述转轴的离心力加压的油通过相应的所述油流动路径流向所述中央部,且至少两个或多个油流在所述油流动路径中的任一路径中彼此抵压。
通过上述结构,当转轴转动时,使得通过被各个引导肋引导通过各个油流动路径流向中央部的油彼此碰撞以增大压力,从而使得油室中的油能够有效地供给到油通道的内部。这能够充分润滑各个润滑部。
在发明中,优选地,引导肋与支撑壁一体形成。例如,引导肋通过浇铸或压铸与支撑壁一体形成。
通过上述结构,能够防止构件数量的增加,此外能够有助于引导肋的制造。
在本发明中,引导肋还能够被形成为与支撑壁分开的构件,且能够通过合适的固定方式固定于支撑壁。
为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引导肋的一个示例,在所述多个引导肋之中,当从所述转轴的方向上观察时,一个引导肋被形成为大致U形,所述一个引导肋具有在所述中央部的下侧围绕所述中央部的底部以及从所述底部的相反端向上延伸的相对的侧部,另一个引导肋被形成为大致I形,其从内周壁面的上端向下延伸且突出到大致U形的所述一个引导肋的相对的侧部之间,所述两个油流动路径被形成于大致I形的所述另一个引导肋的相反的侧表面与大致U形的所述一个引导肋的相对的侧部之间。
通过上述结构,无论转轴在正常转动方向上转动还是在逆转方向上转动,都能够有效地将油供给到油通道。
为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引导肋的另一个示例,在所述多个引导肋之中,一个引导肋被成形为从内周壁面的上部以大致直线的方式向下延伸,且被成形为抵达所述中央部的水平方向上的一端附近,另一个引导肋被成形为从所述内周壁面的下部以大致直线的方式向上延伸,且被成形为抵达所述中央部的水平方向上的另一端附近,且所述两个油流动路径分别沿着所述引导肋的面对所述中央部的表面形成。
通过上述结构,能够简化引导肋的形状。
为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引导肋的再一个示例,所述多个引导肋包括:一对主引导肋,所述一对主引导肋从所述中央部的两外周端沿着径向延伸以抵达内周壁面,在该对主引导肋之间具有关于所述中央部的中心的180度的相位差,以及一对副引导肋,所述一对副引导肋被设置于所述油室的大致中央的部分,并被设置于大致与所述主引导肋平行的位置处,且各个所述油流动路径沿着各个所述主引导肋的侧表面形成。
通过上述结构,能够简化引导肋的形状。此外,无论转轴在正常转动方向上转动还是在逆转方向上转动,都能够有效地将油供给到油通道。
为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引导肋的又一个示例,所述多个引导肋包括从所述转轴的轴向上观察时被形成为大致扇形的四个引导肋,且所述四个引导肋形成多个油流动路径,所述多个油流动路径在所述中央部处以大致十字形彼此相交。
通过上述结构,无论转轴在正常转动方向上转动还是在逆转方向上转动,都能够有效地将油供给到油通道。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转轴包括变速轴,所述变速轴是齿轮式变速器中的多个转轴中的一个,且多个变速齿轮通过滚针轴承被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变速轴,所述滚针轴承位于所述变速轴和所述变速齿轮之间。
附图说明
根据参照附图的如下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车辆动力单元的平面图,该动力单元包括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润滑装置。
图2是图1的左侧视图。
图3是图1的车辆动力单元中的齿轮式变速器的左侧壁的内视图(右侧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IV-IV截取的截面图。
图5是沿着图4的V-V截取的截面图。
图6是沿着图5的VI-VI截取的截面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其与图5相似。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其与图5相似。
图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其与图5相似。
图10是第五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其与图5相似。
图11是传统示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6,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润滑转轴的装置。注意,为了便于描述,车辆的前向和后向被称为各个构件的前向和后向,且为了进行以下描述,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当从乘坐于车辆中的人的位置观察时车辆的左侧和右侧(当从车辆后方观察时车辆的左侧和右侧)将被称为车辆以及各个构件的左侧和右侧。
图1是车辆动力单元的平面图,其中动力单元U例如安装于多用途车辆的车体骨架F中,且包括发动机1、利用连接支架2连接于发动机1的后侧的齿轮式变速器3以及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4,连接支架2位于发动机1与齿轮式变速器3之间,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4将发动机1中的曲轴10连接于齿轮式变速器3中的输入轴11。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4以如下方式安装于此: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4从发动机1的左侧面朝向齿轮式变速器3的左侧面延伸。图2是动力单元U的左侧视图,其中齿轮式变速器3在其后端部一体设置有车轮用最终减速器3a。
图3是变速器壳体7的左侧壁8的内视图(右侧视图),其中在变速器壳体7中,设置了具有轴心线O1的输入轴11、具有轴心线O2的变速轴12、具有轴心线O3的倒档中间齿轮轴13、具有轴心线O4的动力取出轴14、最终减速器3a中的具有轴心线O5的小齿轮轴15以及最终减速器3a中的具有轴心线(后轮中心线)O6的大齿轮轴16(后轮轴)。
图4是沿图3的IV-IV截取的截面图,其中输入轴11通过滚珠轴承21和22分别由变速器壳体7的左侧壁(支撑壁)8和右侧壁(支撑壁)9可转动地支撑,滚珠轴承21位于输入轴11与左侧壁8之间且滚珠轴承22位于输入轴11与右侧壁9之间,并且输入轴11的左端部突出到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4的壳体中且一体设置有从动侧带轮轴11a。输入侧低速齿轮31和输入侧高速齿轮32在输入轴11的右端部附近固定于输入轴11,并且输入侧倒档齿轮33在输入轴11的左端部附近与输入轴11一体形成。输入侧倒档齿轮33与倒档中间齿轮34啮合,该倒档中间齿轮34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倒档中间齿轮轴13。
变速轴12通过滚珠轴承23和24分别由变速器壳体7的左侧壁8和右侧壁9可转动地支撑,滚珠轴承23位于变速轴12与左侧壁8之间且滚珠轴承24位于变速轴12与右侧壁9之间。与输入侧低速齿轮31啮合的输出侧低速齿轮36以及与输入侧高速齿轮32啮合的输出侧高速齿轮37在变速轴12的右端部附近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变速轴12。输出侧低速齿轮36通过花键嵌合固定于筒轴38的外周面,且筒轴38通过滚针轴承25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变速轴12的外周面,滚针轴承25位于变速轴12与筒轴38之间。输出侧高速齿轮37通过滚针轴承26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筒轴38的外周面,滚针轴承26位于输出侧高速齿轮37与筒轴38之间。在变速轴12的左端部附近,与倒档中间齿轮34啮合的输出侧倒档齿轮39通过滚针轴承27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变速轴12,滚针轴承27位于变速轴12与输出侧倒档齿轮39之间,并且输出齿轮40与变速轴12一体形成。输出齿轮40与动力取出轴14上的动力取出齿轮41啮合。在输出侧高速齿轮37与输出侧倒档齿轮39之间设置换档套筒42,且换档套筒42花键嵌合于变速轴12的外周面,从而换档套筒42能在轴向上移动。在换档套筒42的轴向上的相反的端部以及输出侧齿轮36、37、39之间,设置相应的齿式离合器。即,通过用未示出的换档操作机械在轴向上移动换档套筒42,能够在前行高速状态、前行低速状态以及后行状态这三个变速级之间进行转换。
后轮驱动变速器齿轮44与动力取出轴14一体形成。动力取出轴14的右端部连接于前轮驱动轴,从而未示出的两轮驱动/四轮驱动转换机械位于动力取出轴14与前轮驱动轴之间。
【用于变速轴(转轴)12的润滑装置】
变速轴12在其轴心线部包括在轴向上延伸的油通道51,并且变速轴包括在径向上延伸的多个油孔52、53、54和55。油通道51在其轴向上的相反的端部处打开。在该多个油孔中,形成于变速轴12的右半部的两个油孔52、53与筒轴38的内周的滚针轴承25连通,而形成于变速轴12的轴向上的中部的油孔54与换档套筒42的内周的花键嵌合部连通。形成于变速轴12的左端部附近的油孔55与输出侧倒档齿轮39的内周的滚针轴承27连通。此外,筒轴38设置有在径向上穿透筒轴38的副油孔56,且副油孔56将筒轴38的内周的滚针轴承25与其外周的滚针轴承26连通。
支撑变速轴12的左端部的左侧滚珠轴承23在其左端部具有密封件23a。密封件23a、左侧滚珠轴承23中的内圈23b、变速轴12的左端面12a以及形成于变速器壳体7的左侧壁8的凹部60形成或包围油室61。变速轴12中的油通道51的左端通向油室61。支撑变速轴12的右端部的右侧滚珠轴承24不具有密封件。右侧滚珠轴承24中的内圈24b、形成于变速器壳体7的右侧壁9中的凹部70以及变速轴12的右端面12b形成或包围排油室71。排油室71通过右侧滚珠轴承24的内部与变速器室7a的内部连通。
图5是沿着图4的V-V截取的放大的截面图,其中形成于左侧壁8的凹部60具有以大致圆形形成的周壁60a。油室61具有中央部C,该中央部C的尺寸和位置与变速轴12中的油通道51大致相同。此外,油室61的后端部具有进油口65,且进油口65与形成于左侧壁8的进油通道66连通。进油通道66向后且向上延伸,并且与(油室61的外部的)周壁60a的后端的后部形成的进油室67连通。
在油室61中,设置第一引导肋63和第二引导肋64,以利用变速轴12的转动将径向外部的油、即周壁60a附近的油导向中央部C。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肋63和第二引导肋64与左侧壁8一体形成。从轴向上观察时,第一引导肋63具有半圆形的底部63a以及直线形的相对的侧部63b和63c,该底部63a围绕中央部C的下侧,该相对的侧部63b和63c从底部63a的相反端向上延伸。整个第一引导肋63形成为大致U形。相对的侧部63b和63c的上端从径向内侧面对周壁60a,在该上端和周壁60a之间具有特定的间隔。第二引导肋64从周壁60a的上端部以大致直线的方式向下延伸,进一步突出到第一引导肋63的相对的侧部63b和63c之间,并抵达变速轴12的轴心线O2附近。整个第二引导肋64形成为大致I形。第一油流动路径P1形成于第二引导肋64与第一引导肋63的前侧部63b之间,且第二油流动路径P2形成于第二引导肋64与第一引导肋63的后侧部63c之间。第一油流动路径P1和第二油流动路径P2从油室61的上端向下延伸且在中央部C处彼此交汇。
图6是沿着图5的VI-VI截取的截面图,其中进油室67通过左侧壁8向右延伸,且进油室67的右端部设置有杯形油收纳部67a,该杯形油收纳部67a具有通向变速器室7a的上表面。油收纳部67a能够收纳被例如图3中所示的动力取出轴14上的动力取出齿轮41刮掉的油。
【效果】
参照图3,无论车辆是前行还是后行,输入轴11总是在箭头R1的方向上转动。在前行期间,变速轴12在箭头R2的方向上(在正常转动方向上)转动,且在后行期间,变速轴12在箭头R3的方向上(在逆转方向)转动。
参照图5,如上述,当车辆前行时,变速轴12在箭头R2的方向上转动,且油室61中的油在变速轴12以及轴承23中的内圈23b的转动的方向R2上移动,且由于离心力而抵压周壁60a的内表面。在油室61的前半部的上端部,油从前侧在第二引导肋64的上部的前表面碰撞该前表面,且该油被第二引导肋64在径向上向内引导,并因此通过第一油流动路径P1流向中央部C。抵达中央部C的油在底部63a以U形向上转向,并试图通过第二油流动路径P2向上流动。
另一方面,在油室61的后半部的上端部,如虚线箭头所示,由于变速轴12和轴承23中的内圈23b在转动方向R2上的转动,一部分油从前侧碰撞第一引导肋63的后侧部63c的上端部,且通过第二油流动路径P2被导向中央部C。
已经通过第一油流动路径P1且在底部63a处以U形转向的第一油流以及通过第二油流动路径P2向下流动的第二油流在通过第二油流动路径P2的中途彼此碰撞,这增大了该碰撞的位置处及其附近的压力。
上述的已经在碰撞的位置及其附近被增大压力的油被有效地从油室61的中央部C供给到油通道51的内部。
参照图4,已经从油室61供给到变速轴12中的油通道51的内部的油通过油通道51向右流动。此外,在通过的中途,该油通过各个油孔52、53、54和55被供给到各个润滑部以润滑各个润滑部。即,流入最左侧的油孔55的油被供给到输出侧倒档齿轮39上的滚针轴承27,流入轴向上的中部的油孔54的油被供给到换档套筒42中的花键嵌合部,且流入右侧的两个油孔52、53的油被供给到筒轴36的内侧的滚针轴承25。此外,流入筒轴38中的油孔56的油被供给到输出侧高速齿轮37上的滚针轴承26。
未流入各个油孔52、53、54和55的抵达油通道51的右端的油通过油通道51的右端开口被排到排油室71,进一步通过右侧滚珠轴承24并返回到变速器室7a。
参照图5,当车辆后行时,变速轴12在箭头R3的方向上转动,且油室61中的油在与变速轴12以及轴承23中的内圈23b的转动方向R3相同的方向上移动,且由于离心力抵压周壁60a的内表面。在后行期间,变速轴12在与前行期间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转动,因此类似地,油在相反的方向上流动。因此,在后行期间,第二油流动路径P2执行前行期间第一油流动路径P1的功能。此外,在后行期间,第一油流动路径P1执行前行期间第二油流动路径P2的功能。因此,第一和第二油流在通过第一油流动路径P1的中途彼此碰撞以增大压力,并由此被有效地供给到变速轴12中的油通道51的内部。
如上述,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无论变速轴12于前行期间在转动方向R2上转动还是于后行期间在转动方向R3上转动,都能够利用基于变速轴12和轴承23中的内圈23b的转动的离心力将油室61中的油有效地供给到油通道51的内部。
【第二实施方式】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5相似。参照图7,在油室61中,设置了直线形的第一引导肋81和直线形的第二引导肋82。两个引导肋81和82与变速器壳体7的左侧壁8一体形成。第一引导肋81从周壁60a的上端稍微向后的位置向下延伸且抵达中央部C的后端附近。第二引导肋82从周壁60a的下端稍微向前的位置向上延伸且抵达中央部C的前端附近。第一油流动路径P1形成于第二引导肋82的上端部与第一引导肋81的位于变速轴12的轴心线O2上方的部分之间。另一方面,第二油流动路径P2形成于第一引导肋81的下端部与第二引导肋82的变速轴12的轴心线O2下方的部分之间。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车辆前行期间,只有当变速轴12在转动方向R2的方向上转动时,周壁60a附近的油才能够被导向中央部C。
即,在油室61的上端部中从前侧碰撞第一引导肋81的油通过第一油流动路径P1被向下引导并抵达中央部C。相反,在油室61的下端部中从后侧碰撞第二引导肋82的油被第二引导肋82向上引导。通过第一油流动路径P1向下流动的第一油流受到重力,从而使得来自上侧的第一油流以及来自下侧的第二油流在稍微低于中央部C的位置处彼此碰撞以增大压力。因此,油能够被有效地供给到油通道51的内部。
【第三实施方式】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5相似。参照图8,在油室61中,设置了直线形的第一主引导肋83和第二主引导肋84以及直线形的第一副引导肋85和第二副引导肋86。第一主引导肋83和第二主引导肋84以及第一副引导肋85和第二副引导肋86与变速器壳体7的左侧壁8一体形成。
第一主引导肋83从周壁60a的上后端部以相对于水平方向成大约45度的角的方式向前且向下延伸,并抵达中央部C的上后端。第二主引导肋84与第一主引导肋83被设置于大致相同的直线(通过轴心线O2的直线)上。第二主引导肋84从周壁60a的下前端部以相对于水平方向成大约45度的角的方式向上且向后延伸,并抵达中央部C的下前端。
第一副引导肋85和第二副引导肋86与第一主引导肋83和第二主引导肋84平行形成。第一副引导肋85被设置成大致与中央部C的上前端接触,且第二副引导肋86被设置成大致与中央部C的下后端接触。第一副引导肋85和第二副引导肋86被形成为长度比中央部C的直径大。
第一油流动路径P1形成于第一主引导肋83与第一副引导肋85的上半部之间,且第二油流动路径P2形成于第二主引导肋84与第二副引导肋86的下半部之间。此外,第三油流动路径P3形成于第一主引导肋83与第二副引导肋86的上半部之间,且第四油流动路径P4形成于第二主引导肋84与第一副引导肋85的下半部之间。
当变速轴12在箭头R2的方向上转动时,油主要通过第一油流动路径P1向前且向下流动,并且油还通过第二油流动路径P2向上且向后流动。由于重力引起的两个油流之间的差异,两个油流在稍微低于中央部C的位置处彼此碰撞,并由此增大压力。此外,部分油也从第三油流动路径P3和第四油流动路径P4被导向中央部C。
当变速轴12在箭头R3的方向上转动时,使得主要通过第三油流动路径P3和通过第四油流动路径P4流向中央部C的油流在中央部C处或稍微低于中央部C的位置处彼此碰撞。此外,部分油也从第一油流动路径P1和第二油流动路径P2被导向中央部C。
【第四实施方式】
图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5相似。尽管在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设置直线形或U形的引导肋,但是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设置了四个具有1/4扇形形状的引导肋91、92、93和94。
在油室61中,设置于上后部的引导肋被称为第一引导肋91,设置于下前部的引导肋被称为第二引导肋92,设置于上前部的引导肋被称为第三引导肋93,且设置于下后部的引导肋被称为第四引导肋94。第一引导肋91和第二引导肋92的扇形的枢轴部被定位于中央部C的外周端,且第一引导肋91和第二引导肋92的弧形外端抵达周壁60a。第三引导肋93和第三引导肋94的扇形的枢轴部被定位于中央部C的外周端,且第三引导肋93和第四引导肋94的弧形外端在径向上与周壁60a的内表面间隔开预定的距离。
在第一引导肋91与第三引导肋93之间,形成从周壁60a的上端延伸且抵达中央部C的直线形的第一油流动路径P1。在第二引导肋92与第四引导肋94之间,形成从周壁60a的下端延伸且抵达中央部C的直线形的第二油流动路径P2。在第二引导肋92与第三引导肋93之间,形成从周壁60a的前端延伸且抵达中央部C的直线形的第三油流动路径P3。在第一引导肋91与第四引导肋94之间,形成从周壁60a的后端延伸且抵达中央部C的直线形的第四油流动路径P4。
此外,在周壁60a的内表面与第三引导肋93的弧形外周端之间,形成将第一油流动路径P1的上端部与第三油流动路径P3的前端部连通的第一弧形油流动路径Pa。此外,在周壁60a的内表面与第四引导肋94的弧形外周端之间,形成将第二油流动路径P2的下端部与第四油流动路径P4的后端部连通的第二弧形油流动路径Pb。此外,油流动路径P1、P2、P3和P4被形成为从其整体来看为大致十字形。
如果变速轴12于车辆前行期间在箭头R2的方向上转动,油从第一弧形油流动路径Pa流入第一油流动路径P1,且油通过第一油流动路径P1流向其下方的中央部C。与此相反,油从第二弧形油流动路径Pb流入第二油流动路径P2,且油通过第二油流动路径P2流向其上方的中央部C。
使得第一油流动路径P1和第二油流动路径P2中的油流在中央部C处或者在稍微低于中央部C的位置处彼此碰撞以增大压力,然后这些油流被供给到油通道51。未流入油通道51的一部分油被排到前侧和后侧的第三油流动路径P3和第四油流动路径P4,并返回第一弧形油流动路径Pa和第二弧形油流动路径Pb。
如果变速轴12于车辆后行期间在箭头R3的方向上转动,油从第一弧形油流动路径Pa流入第三油流动路径P3,同时油从第二弧形油流动路径Pb流入第四油流动路径P4。
使得第三油流动路径P3和第四油流动路径P4中的两个油流大致在中央部C处彼此碰撞以增大压力,然而这些油流被供给到油通道51。未流入油通道51的一部分油被排到上侧和下侧的第一油流动路径P1和第二油流动路径P2,并返回第一弧形油流动路径Pa和第二弧形油流动路径Pb。
【第五实施方式】
图10是第五实施方式,其是图6中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的实施方式。即,大致U形的第一引导肋63和I形的第二引导肋64被形成为与变速器壳体7的左侧壁8分开的构件,且彼此一体的第一引导肋63和第二引导肋64通过压配合被固定于凹部95的内部,该凹部95形成于左侧壁8。能够使用螺栓或粘结剂作为用于将第一引导肋63和第二引导肋64固定于凹部95的内部的方式。除了第一引导肋63和第二引导肋64被形成为与左侧壁8分开的构件,本实施方式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且相同构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其他实施方式】
(1)在各个实施方式中,油室被设置于齿轮式变速器中的变速轴的端部,且引导肋被设置于油室中,从而能够从变速轴的内部进行润滑。然而,这些实施方式还能够被应用于需要从这些轴的内部润滑的各种转轴的润滑。
(2)尽管各个实施方式被应用于利用水头差压的自然供给***,但是这些实施方式还能够被应用于使用油泵的强行润滑***。
(3)本发明不限于根据实施方式的结构,而欲覆盖在不脱离权利要求限定的内容的情况下设想的各种变形的实施方式。

Claims (9)

1.一种转轴润滑装置,包括:
转轴,所述转轴水平地布置;
支撑壁,所述支撑壁适于可转动地支撑所述转轴在轴向上的端部,在所述支撑壁与所述转轴之间具有轴承;
油室,所述油室由所述支撑壁以及所述转轴在轴向上的端面围成;
油通道,所述油通道通过所述转轴的所述端面通向所述油室,在所述转轴中进一步在轴向上延伸,且与所述转轴的外周面中的一个或多个润滑部连通;
进油部,所述进油部用于从所述油室的外部获得油且用于将所述油供给到所述油室;以及
多个引导肋,所述多个引导肋形成于所述支撑壁中,所述多个引导肋适于形成从所述油室的径向外部朝向中央部的至少两个油流动路径,所述中央部与所述油通道中的开口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肋以如下方式成形:被来自所述转轴的离心力加压的油通过相应的所述油流动路径流向所述中央部,且至少两个或多个油流在所述油流动路径中的任一路径中彼此抵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引导肋与所述支撑壁一体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引导肋被形成为与所述支撑壁分开的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引导肋之中,当从所述转轴的方向上观察时,一个引导肋被形成为大致U形,所述一个引导肋具有在所述中央部的下侧围绕所述中央部的底部以及从所述底部的相反端向上延伸的相对的侧部,
另一个引导肋被形成为大致I形,其从内周壁面的上端向下延伸且突出到大致U形的所述一个引导肋的相对的侧部之间,
所述两个油流动路径被形成于大致I形的所述另一个引导肋的相反的侧表面与大致U形的所述一个引导肋的相对的侧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引导肋之中,一个引导肋被成形为从内周壁面的上部以大致直线的方式向下延伸,且被成形为抵达所述中央部的水平方向上的一端附近,
另一个引导肋被成形为从所述内周壁面的下部以大致直线的方式向上延伸,且被成形为抵达所述中央部的水平方向上的另一端附近,且
所述两个油流动路径分别沿着所述引导肋的面对所述中央部的表面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引导肋包括:
一对主引导肋,所述一对主引导肋从所述中央部的两外周端沿着径向延伸以抵达内周壁面,在该对主引导肋之间具有关于所述中央部的中心的180度的相位差,以及
一对副引导肋,所述一对副引导肋被设置于所述油室的大致中央的部分,并被设置于大致与所述主引导肋平行的位置处,且
各个所述油流动路径沿着各个所述主引导肋的侧表面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引导肋包括从所述转轴的轴向上观察时被形成为大致扇形的四个引导肋,且
所述四个引导肋形成多个油流动路径,所述多个油流动路径在所述中央部处以大致十字形彼此相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包括变速轴,所述变速轴是齿轮式变速器中的多个转轴中的一个,且
多个变速齿轮通过滚针轴承被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变速轴,所述滚针轴承位于所述变速轴和所述变速齿轮之间。
CN201410210357.2A 2013-08-27 2014-05-19 转轴润滑装置 Pending CN1044214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010,890 2013-08-27
US14/010,890 US9587731B2 (en) 2013-08-27 2013-08-27 Lubricating apparatus for rotating shaf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1412A true CN104421412A (zh) 2015-03-18

Family

ID=52581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10357.2A Pending CN104421412A (zh) 2013-08-27 2014-05-19 转轴润滑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587731B2 (zh)
CN (1) CN104421412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71581A (zh) * 2017-03-13 2018-09-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动力传递装置
CN108700181A (zh) * 2016-02-26 2018-10-23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可切换速度的减速机
CN112867881A (zh) * 2018-09-28 2021-05-2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驱动装置
CN112895877A (zh) * 2019-11-19 2021-06-04 吉凯恩汽车有限公司 动力传递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45471B2 (en) 2013-08-27 2018-04-17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Lubricating apparatus for rotating shaft
US11965590B2 (en) * 2022-06-03 2024-04-23 Dana Belgium N.V. Multi-channel rotational shaft lubrication system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44815A (en) * 1982-05-21 1987-02-24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Lubrication device in transmissions
CN1381683A (zh) * 2001-04-18 2002-11-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润滑油供应装置
JP2003042273A (ja) * 2001-07-26 2003-02-13 Aisin Ai Co Ltd 変速機用潤滑装置
EP0984207B1 (en) * 1998-09-03 2003-02-26 Aisin Ai Kabushiki Kaisha Lubrication mechanism in power transmission
CN101122339A (zh) * 2006-08-11 2008-02-13 爱知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润滑装置与润滑方法
JP4570114B2 (ja) * 2000-12-13 2010-10-27 アイシン・エーアイ株式会社 変速機の潤滑機構
CN202091489U (zh) * 2011-05-30 2011-12-28 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导油器润滑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49234A (en) * 1935-04-03 1936-07-28 Reo Motor Car Co Transmission mechanism
JPS5455261A (en) * 1977-10-12 1979-05-02 Toyota Motor Corp Lubricant induction unit for gear transmission
US4222283A (en) * 1978-04-27 1980-09-16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Manual transmission lubrication system
JPS57140964A (en) * 1981-02-20 1982-08-31 Nissan Motor Co Ltd Lubrication mechanism for transfer axle
JPS6112451A (ja) 1984-06-26 1986-01-20 Ichikoh Ind Ltd 傾倒保持式ドアミラ−
JP4438732B2 (ja) * 2005-10-20 2010-03-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機構
JP5297473B2 (ja) * 2011-02-04 2013-09-25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装置
GB2488142B (en) * 2011-02-17 2017-11-01 Agustawestland Ltd Tail rotor gearbox lubrication
JP5408218B2 (ja) * 2011-09-29 2014-02-05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44815A (en) * 1982-05-21 1987-02-24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Lubrication device in transmissions
EP0984207B1 (en) * 1998-09-03 2003-02-26 Aisin Ai Kabushiki Kaisha Lubrication mechanism in power transmission
JP4570114B2 (ja) * 2000-12-13 2010-10-27 アイシン・エーアイ株式会社 変速機の潤滑機構
CN1381683A (zh) * 2001-04-18 2002-11-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润滑油供应装置
JP2003042273A (ja) * 2001-07-26 2003-02-13 Aisin Ai Co Ltd 変速機用潤滑装置
CN101122339A (zh) * 2006-08-11 2008-02-13 爱知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润滑装置与润滑方法
CN202091489U (zh) * 2011-05-30 2011-12-28 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导油器润滑结构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00181A (zh) * 2016-02-26 2018-10-23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可切换速度的减速机
CN108700181B (zh) * 2016-02-26 2021-05-04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可切换速度的减速机
CN108571581A (zh) * 2017-03-13 2018-09-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动力传递装置
CN112867881A (zh) * 2018-09-28 2021-05-2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驱动装置
CN112895877A (zh) * 2019-11-19 2021-06-04 吉凯恩汽车有限公司 动力传递装置
CN112895877B (zh) * 2019-11-19 2023-08-22 吉凯恩汽车有限公司 动力传递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587731B2 (en) 2017-03-07
US20150060207A1 (en) 2015-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1412A (zh) 转轴润滑装置
CN102362100B (zh) 驱动装置
US9303698B2 (en) Vehicular electric drive apparatus
US20180171838A1 (en) Power system
JP2016121732A (ja) 車両駆動装置の潤滑構造
CN107139715A (zh) 驱动力传递装置
JP6061407B2 (ja) 内燃機関の潤滑装置
JP2017227321A (ja) 車両用変速機
EP1956272B1 (en) Gear unit and lubricating oil splash preventing method
US11486489B2 (en) Drive train unit and drive train for a motor vehicle
WO2015145879A1 (ja) パワートランスファユニット
JP4701587B2 (ja) 電動式駆動装置
CN110274007A (zh) 车辆用动力传达装置
JP5722606B2 (ja) ギヤ装置における軸受の潤滑構造
US11619296B2 (en) Transmission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2135228A (zh) 带有润滑剂回路的机器
JP6098619B2 (ja) 車両の駆動装置及びその組付け方法
CN206429640U (zh) 混动变速箱润滑***
CA2411135C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torque converter
JP3771956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2964519B2 (ja) 四輪駆動用変速機
CN105042051A (zh) 变速箱装置
JP2013050147A (ja) 自動車用変速機
JP4599721B2 (ja) 潤滑油路構造
JP2013060976A (ja) 終減速装置の潤滑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