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71281A - 吸光蓄热组合物及由其所制得的吸光蓄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吸光蓄热组合物及由其所制得的吸光蓄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71281A
CN104371281A CN201310351433.7A CN201310351433A CN104371281A CN 104371281 A CN104371281 A CN 104371281A CN 201310351433 A CN201310351433 A CN 201310351433A CN 104371281 A CN104371281 A CN 1043712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omposition
extinction
accumulation
extinction accum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514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有志
卢振国
洪子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flex Scientif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flex Scientif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flex Scientif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flex Scientif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5143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71281A/zh
Publication of CN104371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712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光蓄热组合物。该吸光蓄热组合物是由熔融挤出含有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及高分子的混合物所制得,且该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具有至少一吸光蓄热微粒子及包覆该吸光蓄热微粒子的分散剂,且该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分散在高分子中的粒径介于10纳米至800纳米。据此,本发明的吸光蓄热组合物能有效吸收近红外线,以此达到吸光、隔热及蓄热的目的,而且经由此吸光蓄热组合物所制成的吸光蓄热结构同时兼具透光性、近红外线遮蔽率与吸光发热效能,进而使其应用在建筑物或交通工具时能维持较佳的温度平衡。

Description

吸光蓄热组合物及由其所制得的吸光蓄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吸光蓄热组合物,尤指一种能有效吸收近红外线并且蓄热的吸光蓄热组合物。此外,本发明还关于一种由上述吸光蓄热组合物所制得的吸光蓄热结构。
背景技术
为响应节约能源的政策,如何发展一种适用于建筑物及/或交通工具的窗户的吸光蓄热材料一直是各界积极研究发展的目标。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隔热材料多半无法同时兼具隔热与透光两种性能,当一隔热材料的透光性越佳时,往往其隔热能力越差;当一隔热材料的隔热能力越佳时,其透光性多半较差。
然而,不论是应用在建筑物或交通工具的窗户,所述的隔热材料都应同时兼顾能见度、隔热与蓄热等需求,使室内或车内具备足够的视线或驾驶安全,同时确保室内或车内能维持一定的温度平衡,避免因照明或维持恒温而需过度消耗能源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鉴于现有技术的隔热材料无法同时兼具能见度、隔热及蓄热等需求,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吸收近红外线并且蓄热的吸光蓄热组合物,同时提升由上述吸光蓄热组合物所制成的吸光蓄热结构的透光性,以提升吸光蓄热组合物及由其所制得的吸光蓄热结构的性能指标。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吸光蓄热组合物,其是由熔融挤出含有至少一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及高分子的混合物所制得。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较佳的,所述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具有分散剂及至少一吸光蓄热微粒子,所述分散剂包覆所述吸光蓄热微粒子,所述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为颗粒状,且所述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分散在所述高分子中形成所述吸光蓄热组合物,并且所述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在吸光蓄热组合物中具有介于10纳米至800纳米的平均粒径。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较佳的,所述吸光蓄热微粒子是先与分散剂在溶剂中经过分散处理后,形成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再与高分子混合,并经由熔融挤出的方式制得所述吸光蓄热组合物。其中,所述溶剂可为极性溶剂,例如:水、酒精、异丙醇;或者,所述溶剂可为非极性溶剂,例如:脂肪族烷类、芳香族烷类。据此,经过此分散处理能确保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分散在所述高分子的粒径介于10纳米至800纳米。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较佳的,所述熔融挤出的温度介于240℃至270℃。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较佳的,以吸光蓄热组合物的总重为基准,所述吸光蓄热微粒子的含量为0.05至20重量百分比;分散剂的含量为0.05至20重量百分比;且高分子的含量为60至99.9重量百分比。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较佳的,所述吸光蓄热微粒子包括锑锡氧化物(锑掺杂的锡氧化物)、铟锡氧化物(锡掺杂的铟氧化物)和铯钨氧化物(铯掺杂的钨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较佳的,所述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的平均粒径介于10纳米至200纳米。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散剂的分子量为1000Da至20000Da,且所述分散剂包含一官能团,所述官能团包括氢氧基、环氧基、羧酸基和胺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较佳的,所述分散剂能同时包含上述二种以上的官能团。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较佳的,所述分散剂包含聚醇、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聚酯-聚硅氧烷、聚酰胺蜡、氧化聚烯蜡、聚酯蜡或其组合。更具体而言,所述分散剂包含聚乙二醇、聚己内酯二醇、聚碳酸酯二醇、聚己内酯-聚硅氧烷、氧化聚乙烯蜡、聚乙烯-乙酸乙烯酯蜡或其组合。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散剂为R4R3R2SiO(R1)3,其中R1为-CH3、-C2H5、-Cl,R2为碳数介于2至18的烷基,R3及R4分别为环氧基、胺基和烯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更具体而言,所述分散剂为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APTES)或3-环氧丙基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epoxypropoxypropyltrimethoxysilane,EPPTMS)。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较佳的,所述吸光蓄热组合物还包含滑剂,且所述吸光蓄热组合物是由熔融挤出含有所述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所述滑剂及所述高分子的混合物所制得,其中以吸光蓄热组合物的总重为基准,所述滑剂的含量为0.1至10重量百分比,且所述滑剂可为硬脂酸、硬脂酸盐、聚乙烯蜡、氧化聚乙烯蜡、聚乙烯-乙酸乙烯酯蜡或其组合。更具体而言,所述的硬脂酸盐可为硬脂酸钾或硬脂酸钠,但并非仅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较佳的,所述高分子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PBT)和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吸光蓄热结构,其是由上述的吸光蓄热组合物所制得,且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为颗粒状,所述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分散在所述高分子中形成所述吸光蓄热组合物,且所述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分散在吸光蓄热组合物中具有介于10纳米至200纳米的平均粒径。
依据本发明,所述吸光蓄热结构可为吸光蓄热板、吸光蓄热膜或吸光蓄热纤维。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较佳的,所述吸光蓄热结构的厚度为0.5微米至1000微米。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较佳的,所述吸光蓄热结构的可见光穿透率及近红外线遮蔽率的总和乘以100为大于或等于100;更佳的,上述总和乘以100为大于或等于124。这里所述的可见光穿透率及近红外线遮蔽率的总和乘以100的数值一般用以评断吸光蓄热结构的性能指标,数值越高代表所述吸光蓄热结构的性能越佳。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将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的粒径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故能确保经熔融挤出后所制得的吸光蓄热组合物能有效吸收近红外线,达到吸光、隔热及蓄热的作用;此外,利用所述吸光蓄热组合物所制成的吸光蓄热结构更能具备良好的吸光发热效能,并且同时获得较佳的透光性、近红外线遮蔽率及性能指标。据此,本发明的吸光蓄热结构能同时兼顾能见度、隔热及蓄热等需求,使其应用在建筑物或交通工具时能维持较佳的温度平衡。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及实施例3的吸光蓄热板的穿透率全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列具体实施例说明吸光蓄热组合物及由其所制得的吸光蓄热结构的实施方式,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经由本说明书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所能达成的优点与功效,并且在不悖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以施行或应用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1:吸光蓄热组合物的制备
首先,将锑锡氧化物(购自日本石原公司)及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加入体积百分比为95%的酒精中,经充分均匀混合搅拌后,获得锑锡氧化物悬浮液。其中,所选用的锑锡氧化物中锑与锡的比例为1:9,该锑锡氧化物的粒径为10-20纳米,且锑锡氧化物: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酒精的重量比为30:2:68。
接着,利用1毫米的锆珠,在1000rpm的转速下,以球磨机持续球磨该锑锡氧化物悬浮液6小时,形成经分散的锑锡氧化物浆料。
之后,以干燥温度为100℃的工艺条件,喷雾干燥经分散的锑锡氧化物浆料,得到经干燥的锑锡氧化物混合粉体。经干燥的锑锡氧化物混合粉体为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且经干燥的锑锡氧化物混和粉体包含锑锡氧化物及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种成分。
最后,混合经干燥的锑锡氧化物混合粉体及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颗粒,并将二者注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并以240℃至270℃的挤出温度共混挤出,得到吸光蓄热组合物。其中,锑锡氧化物占吸光蓄热组合物的百分之十。
据此,所制得的吸光蓄热组合物中含有锑锡氧化物、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及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三种成分,以吸光蓄热组合物的总重为100重量百分比,各成分的含量如表1所示,表1中所列的数值为实际数值四舍五入小数点后第二位的结果。
实施例2:吸光蓄热组合物的制备
本实施例大致上经由上述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吸光蓄热组合物,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在制备过程中还添加有作为滑剂的硬脂酸,其详细制备方法如下:
首先,将锑锡氧化物、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及硬脂酸加入体积百分比为95%的酒精中,经充分均匀混合搅拌后,获得锑锡氧化物悬浮液。其中,锑锡氧化物: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硬脂酸:酒精的重量比为30:1:1:68。
接着,利用1毫米的锆珠,在1000rpm的转速下,以球磨机持续球磨该锑锡氧化物悬浮液6小时,形成经分散的锑锡氧化物浆料。
之后,以干燥温度为100℃的工艺条件,喷雾干燥经分散的锑锡氧化物浆料,得到经干燥的锑锡氧化物混合粉体。经干燥的锑锡氧化物混合粉体为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且经干燥的锑锡氧化物混合粉体包含锑锡氧化物、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及硬脂酸三种成分。
最后,混合经干燥的锑锡氧化物混合粉体及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颗粒,并将二者注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并以240℃至270℃的挤出温度共混挤出,得到吸光蓄热组合物。其中,锑锡氧化物占吸光蓄热组合物的百分之十。
据此,所制得的吸光蓄热组合物中含有锑锡氧化物、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硬脂酸及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四种成分,以吸光蓄热组合物的总重为100重量百分比,各成分的含量如表1所示,表1中所列的数值为实际数值四舍五入小数点后第二位的结果。
实施例3:吸光蓄热组合物的制备
本实施例大致上经由上述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吸光蓄热组合物,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所选用的分散剂为Solsperse20000,购自美国Lubrizol公司。
本实施例所制得的吸光蓄热组合物中吸光蓄热微粒子、分散剂及高分子的具体成分及其含量如表1所示。
实施例4:吸光蓄热组合物的制备
本实施例大致上经由上述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吸光蓄热组合物,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所选用的分散剂为Disperbyk2000,购自德国BYK公司;且在所制得的锑锡氧化物悬浮液中,锑锡氧化物:disperbyk2000:酒精的重量比为30:0.6:69.4。
本实施例所制得的吸光蓄热组合物中吸光蓄热微粒子、分散剂及高分子的具体成分及其含量如表1所示。
实施例5:吸光蓄热组合物的制备
本实施例大致上经由上述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吸光蓄热组合物,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所选用的分散剂为分子量为20kDa的聚醇;且在所制得的锑锡氧化物悬浮液中,锑锡氧化物:聚醇:酒精的重量比为30:5:65。
本实施例所制得的吸光蓄热组合物中吸光蓄热微粒子、分散剂及高分子的具体成分及其含量如表1所示。
实施例6:吸光蓄热组合物的制备
本实施例大致上经由上述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吸光蓄热组合物,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所选用的分散剂为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且在所制得的锑锡氧化物悬浮液中,锑锡氧化物: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酒精的重量比为30:5:65。
本实施例所制得的吸光蓄热组合物中吸光蓄热微粒子、分散剂及高分子的具体成分及其含量如表1所示。
比较例1:吸光蓄热组合物的制备
比较例1选用未经分散及干燥的锑锡氧化物作为原料,所选用的锑锡氧化物中锑与锡的比例为1:9,该锑锡氧化物的粒径为10至20纳米。以锑锡氧化物: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颗粒的重量比为1:9的比例,混合锑锡氧化物及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颗粒;并如同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将二者注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并以240℃至270℃的挤出温度共混挤出,得到吸光蓄热组合物。
据此,比较例1所制得的吸光蓄热组合物未包含分散剂,以吸光蓄热组合物的总重为100重量百分比,吸光蓄热微粒子及高分子的含量如表1所示。
比较例2:吸光蓄热组合物的制备
如同比较例1所述,本比较例也选用未经分散及干燥的锑锡氧化物作为原料,制备吸光蓄热组合物。
本比较例与比较例1的差异处在于,本比较例是将未经分散及干燥的锑锡氧化物与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颗粒直接混合,并将二者注入双螺杆挤出机中,以240℃至270℃的挤出温度共混挤出,得到吸光蓄热组合物。其中,未经分散及干燥的锑锡氧化物: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颗粒三者的重量比为1:0.1:8.9。
据此,比较例2所制得的吸光蓄热组合物含有锑锡氧化物、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及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三种成分,以吸光蓄热组合物的总重为100重量百分比,各成分的含量如表1所示,表1中所列的数值为实际数值四舍五入小数点后第二位的结果。
比较例3:吸光蓄热组合物的制备
比较例3大致上经由上述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吸光蓄热组合物,其不同之处在于,本比较例是以美国Lubrizol公司贩售的Solsperse21000取代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并以甲基乙基酮取代酒精,制备锑锡氧化物悬浮液。吸光蓄热组合物的详细制备方法如下:
首先,将锑锡氧化物及Solsperse21000加入甲基乙基酮(methylethyl ketone,MEK)中,经充分均匀混合搅拌后,获得锑锡氧化物悬浮液。其中,锑锡氧化物:Solsperse21000:甲基乙基酮的重量比为30:0.6:69.4。
接着,利用1毫米的锆珠,在1000rpm的转速下,以球磨机持续球磨该锑锡氧化物悬浮液6小时,形成经分散的锑锡氧化物浆料。
之后,以干燥温度为100℃的工艺条件,喷雾干燥经分散的锑锡氧化物浆料,得到经干燥的锑锡氧化物混合粉体。经干燥的锑锡氧化物混合粉体包含锑锡氧化物及Solsperse21000二种成分。
最后,混合经干燥的锑锡氧化物混合粉体及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颗粒,并将二者注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并以240℃至270℃的挤出温度共混挤出,得到吸光蓄热组合物。其中,锑锡氧化物占吸光蓄热组合物的百分之十。
据此,所制得的吸光蓄热组合物中含有锑锡氧化物、Solsperse21000及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三种成分,以吸光蓄热组合物的总重为100重量百分比,各成分的含量如表1所示,表1中所列的数值为实际数值四舍五入小数点后第二位的结果。
比较例4:吸光蓄热组合物的制备
本比较例大致上经由上述比较例3的方法制备吸光蓄热组合物,其不同之处在于,本比较例是以Solsperse3000取代本较例3的Solsperse21000。
据此,比较例4所制得的吸光蓄热组合物含有锑锡氧化物、solsperse3000及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三种成分,以吸光蓄热组合物的总重为100重量百分比,各成分的含量如表1所示,表1中所列的数值为实际数值四舍五入小数点后第二位的结果。
比较例5:吸光蓄热组合物的制备
如同比较例1所述,本比较例也选用未经分散及干燥的锑锡氧化物作为原料,制备吸光蓄热组合物。
本比较例与比较例1的差异处在于,本比较例是将未经分散及干燥的锑锡氧化物与H-Si6440P,购自Evonik公司及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颗粒直接混合,并将二者注入双螺杆挤出机中,以240℃至270℃的挤出温度共混挤出,得到吸光蓄热组合物。其中,未经分散及干燥的锑锡氧化物:H-Si6440P: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颗粒三者的重量比为1:0.2:8.8。
据此,比较例5所制得的吸光蓄热组合物含有锑锡氧化物、H-Si6440P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三种成分,以吸光蓄热组合物的总重为100重量百分比,各成分的含量如表1所示,表1中所列的数值为实际数值四舍五入小数点后第二位的结果。
表1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吸光蓄热组合物中所含的吸光蓄热微粒子、分散剂、高分子及滑剂的含量与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在吸光蓄热组合物中的平均粒径。
试验例1: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在吸光蓄热组合物中的粒径
本试验例是分别将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所制得的吸光蓄热组合物以苯酚溶解后,再以粒径分析仪量测经熔融挤出加工后所制得的吸光蓄热组合物中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的粒径大小。
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的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在吸光蓄热组合物中的粒径量测结果也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实施例1至6经过分散、干燥及熔融挤出加工后所制得的吸光蓄热组合物,其中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在吸光蓄热组合物中都具有小于800纳米的粒径大小;反观比较例1至2及5,未经过分散、干燥等步骤所制得的吸光蓄热组合物,其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的平均粒径都无法微小化至纳米等级,且比较例3及4虽经过分散、干燥等步骤,但因未选用适当的分散剂进行分散,故所制得的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的粒径仍超过800纳米。
试验例2:由吸光蓄热组合物所制成的吸光蓄热板的吸光发热效能
在本试验例中,分别以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的吸光蓄热组合物作为原料,并经由下列相同制备流程制成吸光蓄热板,以分析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的吸光蓄热组合物制成的吸光蓄热板的吸光发热效能。
各实施例的吸光蓄热组合物分别与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以重量比为1:19的比例在薄板挤出机中共混挤出,以得到厚度为0.4毫米的吸光蓄热板。
之后,将吸光蓄热板设置在距离卤素灯100公分的位置,并令二者的夹角为45度,以500瓦的卤素灯照射所制得的吸光蓄热板长达10分钟。
在本试验例中,另准备一厚度为0.4毫米的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板作为由实施例1至6、比较例1至5的吸光蓄热组合物所制成的吸光蓄热板的对照组,并以如同上述的量测方法,将该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板设置在卤素灯100公分、45度角的位置,并以500瓦的卤素灯照射该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板长达10分钟。
最后,再以热显像仪分别量测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的吸光蓄热组合物所制成的吸光蓄热板、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板及纯聚碳酸酯基板的表面温度,并且经由计算各实施例的吸光蓄热组合物所制成的吸光蓄热板分别减去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板的表面温度差值、比较例1至5的吸光蓄热组合物所制成的吸光蓄热板分别减去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板的表面温度差值,了解由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的吸光蓄热组合物所制成的吸光蓄热板的吸光发热效能,其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由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的吸光蓄热组合物所制成的吸光蓄热板与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板的表面温度差值以及上述这些吸光蓄热板的可见光穿透率、近红外线遮蔽率与性能指数。
表面温度差值 可见光穿透率 近红外线遮蔽率 隔热性能指数
实施例1 +2.9℃ 80% 43% 123
实施例2 +2.9℃ 81% 42% 123
实施例3 +2.2℃ 73% 28% 101
实施例4 +2.6℃ 78% 31% 109
实施例5 +2.9℃ 81% 43% 124
实施例6 +2.7℃ 78% 41% 119
比较例1 +1.4℃ 40% 43% 83
比较例2 +1.5℃ 42% 43% 85
比较例3 +2.1℃ 52% 47% 99
比较例4 +2.1℃ 50% 48% 98
比较例5 +1.5℃ 42% 43% 85
如表2所示,实验结果显示:各实施例的吸光蓄热组合物所制成的吸光蓄热板与对照组的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板的表面温度差值都优于各比较例的吸光蓄热组合物所制成的吸光蓄热板与对照组的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板的表面温度差值,证实实施例1至6的吸光蓄热组合物应用在制作吸光蓄热板时,能令其吸光蓄热板具有较优异的吸光发热效能。
试验例3:由吸光蓄热组合物所制成的吸光蓄热板的可见光穿透率及其隔热性能指数
在本试验例中,以波长为300纳米至2500纳米光线照射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的吸光蓄热组合物所制成的吸光蓄热板,以量测上述这些吸光蓄热板在波长550纳米的可见光穿透率、红外线遮蔽率(1减去波长950纳米的近红外线穿透率)及两者总和乘以100得到上述这些吸光蓄热板的隔热性能指数。
请参阅图1所示,实施例1及实施例3的吸光蓄热组合物所制成的吸光蓄热板在波长550纳米的可见光区域的穿透率都可达70%、甚至是80%;而其在波长950纳米的近红外线区域的穿透率较低,显示本发明的吸光蓄热组合物能同时提升可见光穿透率及近红外线遮蔽率。
此外,各吸光蓄热板的隔热性能指数是经由加总上述可见光穿透率与近红外线遮蔽率再乘以100计算而得,其结果如表2所示。
经由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的可见光穿透率及性能指数量测结果证实,由实施例1至6的吸光蓄热组合物所制成的吸光蓄热板不仅能具备较佳的可见光穿透率,更能兼具良好的性能指数,显示各实施例的吸光蓄热组合物所制成的吸光蓄热板同时兼顾透光性与近红外线遮蔽的效能优于各比较例的吸光蓄热组合物所制成的吸光蓄热板。
上述实施例仅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发明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Claims (16)

1.一种吸光蓄热组合物,其是由熔融挤出含有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及高分子的混合物所制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光蓄热组合物,其中,所述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具有分散剂及至少一吸光蓄热微粒子,所述分散剂是包覆于所述吸光蓄热微粒子,所述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为颗粒状,且所述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分散在所述高分子中形成所述吸光蓄热组合物,并且所述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在所述吸光蓄热组合物中具有介于10纳米至800纳米的平均粒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光蓄热组合物,其中,所述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的平均粒径介于10纳米至200纳米。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吸光蓄热组合物,其中,以吸光蓄热组合物的总重为基准,所述吸光蓄热微粒子的含量为0.05至20重量百分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光蓄热组合物,其中,所述吸光蓄热微粒子包括锑锡氧化物、铟锡氧化物和铯钨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光蓄热组合物,其中,以吸光蓄热组合物的总重为基准,所述分散剂的含量为0.05至20重量百分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光蓄热组合物,其中,所述分散剂的分子量为1000Da至20000Da,且所述分散剂包含一官能团,所述官能团包括氢氧基、环氧基、羧酸基和胺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光蓄热组合物,其中,所述分散剂包括聚醇、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聚酯-聚硅氧烷、聚酰胺蜡、氧化聚烯蜡和聚酯蜡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光蓄热组合物,其中,所述分散剂包含聚乙二醇、聚己内酯二醇、聚碳酸酯二醇、聚己内酯-聚硅氧烷、氧化聚乙烯蜡、聚乙烯-乙酸乙烯酯蜡或其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光蓄热组合物,其中,所述分散剂为R4R3R2SiO(R1)3,其中R1为-CH3、-C2H5、-Cl,R2为碳数介于2至18的烷基,R3及R4分别为环氧基、胺基和烯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光蓄热组合物,其中,所述吸光蓄热组合物还包含滑剂,且所述吸光蓄热组合物是由熔融挤出含有所述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所述滑剂及所述高分子的混合物所制得,其中以吸光蓄热组合物的总重为基准,所述滑剂的含量为0.1至10重量百分比,其中所述滑剂包含硬脂酸、硬脂酸盐、聚乙烯蜡、氧化聚乙烯蜡、聚乙烯-乙酸乙烯酯蜡或其组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光蓄热组合物,其中,所述高分子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和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13.一种吸光蓄热结构,其是由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光蓄热组合物所制得,其中所述吸光蓄热组合物中的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为颗粒状,所述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分散在所述高分子中形成吸光蓄热组合物,且所述吸光蓄热微粒子组合物在吸光蓄热组合物中具有介于10纳米至200纳米的平均粒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吸光蓄热结构,其中,所述吸光蓄热结构的可见光穿透率及近红外线遮蔽率的总和乘以100为大于或等于10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吸光蓄热结构,其中,所述吸光蓄热结构的可见光穿透率及近红外线遮蔽率的总和乘以100为大于或等于124。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光蓄热结构,其中,所述吸光蓄热结构为吸光蓄热板、吸光蓄热膜或吸光蓄热纤维。
CN201310351433.7A 2013-08-13 2013-08-13 吸光蓄热组合物及由其所制得的吸光蓄热结构 Pending CN1043712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51433.7A CN104371281A (zh) 2013-08-13 2013-08-13 吸光蓄热组合物及由其所制得的吸光蓄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51433.7A CN104371281A (zh) 2013-08-13 2013-08-13 吸光蓄热组合物及由其所制得的吸光蓄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71281A true CN104371281A (zh) 2015-02-25

Family

ID=52550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51433.7A Pending CN104371281A (zh) 2013-08-13 2013-08-13 吸光蓄热组合物及由其所制得的吸光蓄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71281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4953A (zh) * 2016-02-23 2016-07-06 崔铉泽 吸光发热组合物及含有该组合物的织物的制备方法
CN106189758A (zh) * 2015-05-27 2016-12-07 亿高应用材料有限公司 防雾组合物、防雾板及防雾涂层
CN106245126A (zh) * 2016-07-29 2016-12-21 罗桂刚 一种光能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16419A (zh) * 2015-12-24 2017-07-04 财团法人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 吸光蓄热母粒与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CN112480872A (zh) * 2020-11-27 2021-03-1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容积式一体化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7511A (en) * 1996-04-03 1998-09-15 Dai Nippon Toryo Co., Ltd. Composition for forming a near infrared screening filter, and near infrared screening filter
US6319613B1 (en) * 1998-12-10 2001-11-20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Coating solution for forming a film for cutting off solar radiation and the film formed therefrom
CN1427865A (zh) * 2000-05-05 2003-07-02 拜尔公司 吸收红外线的组合物
CN1639265A (zh) * 2002-05-13 2005-07-13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热线屏蔽树脂片材及其制造用添加液
CN1916057A (zh) * 2005-08-17 2007-02-21 中科纳米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阳光控制低辐射透明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421353A (zh) * 2006-04-14 2009-04-29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板
CN101835647A (zh) * 2007-10-23 2010-09-15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车窗用太阳辐射屏蔽体及车辆用窗
CN101921470A (zh) * 2010-07-28 2010-12-22 浙江工业大学 Pc阳光板专用母料及其应用
JP2013035367A (ja) * 2011-08-05 2013-02-21 Mitsubishi Engineering Plastics Corp パネル及びパネル設置構造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7511A (en) * 1996-04-03 1998-09-15 Dai Nippon Toryo Co., Ltd. Composition for forming a near infrared screening filter, and near infrared screening filter
US6319613B1 (en) * 1998-12-10 2001-11-20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Coating solution for forming a film for cutting off solar radiation and the film formed therefrom
CN1427865A (zh) * 2000-05-05 2003-07-02 拜尔公司 吸收红外线的组合物
CN1639265A (zh) * 2002-05-13 2005-07-13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热线屏蔽树脂片材及其制造用添加液
CN1916057A (zh) * 2005-08-17 2007-02-21 中科纳米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阳光控制低辐射透明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421353A (zh) * 2006-04-14 2009-04-29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板
CN101835647A (zh) * 2007-10-23 2010-09-15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车窗用太阳辐射屏蔽体及车辆用窗
CN101921470A (zh) * 2010-07-28 2010-12-22 浙江工业大学 Pc阳光板专用母料及其应用
JP2013035367A (ja) * 2011-08-05 2013-02-21 Mitsubishi Engineering Plastics Corp パネル及びパネル設置構造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邱文革等: "《工业助剂复配技术》", 31 August 2009, 化学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89758A (zh) * 2015-05-27 2016-12-07 亿高应用材料有限公司 防雾组合物、防雾板及防雾涂层
CN106189758B (zh) * 2015-05-27 2019-04-09 亿高应用材料有限公司 防雾组合物、防雾板及防雾涂层
CN106916419A (zh) * 2015-12-24 2017-07-04 财团法人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 吸光蓄热母粒与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CN105734953A (zh) * 2016-02-23 2016-07-06 崔铉泽 吸光发热组合物及含有该组合物的织物的制备方法
CN106245126A (zh) * 2016-07-29 2016-12-21 罗桂刚 一种光能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80872A (zh) * 2020-11-27 2021-03-1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容积式一体化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71281A (zh) 吸光蓄热组合物及由其所制得的吸光蓄热结构
US10934207B2 (en) Methods for producing an assembly of hexaboride fine particles
CN104231306B (zh) 隔热可塑剂组合物、透明隔热中间膜及透明隔热夹层板
CN102145980B (zh) 透明隔热材料、其制造方法以及透明隔热膜
CN108292090A (zh) 反射型透明屏幕和具有该反射型透明屏幕的图像投影装置
CN102770497A (zh) 用于光学元件的减反射涂膜和减反射涂料和光学元件
CN109762490B (zh) 一种隔热pvb胶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59548A (zh) 红外阻隔pvb胶片及其制备方法
EP3252115B1 (en) Near-infrared ray absorbing microparticle dispersion solution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TW201802152A (zh) 一種低可見光穿透兼具高紅外線阻隔的透明聚酯膜及其製法
TWI531602B (zh) 透明隔熱組成物
EP3401279B1 (en) Methods for producing boride particles, boride particle dispersed liquid, infrared light shielding transparent base, infrared light shielding optical member, infrared light shielding particle dispersed body, infrared light shielding laminated transparent base, infrared light shielding particle dispersed powder, and master batch
US10486982B2 (en) Infrared absorbing fine particles, dispersion liquid using the same, dispersion body, laminated transparent base material, film, glas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6146881A (zh) 高透明性高隔热性热相变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JP5764851B2 (ja) 光吸収組成物及びそれよりなる光吸収装置
TWI703090B (zh) 硼化物粒子、硼化物粒子分散液、紅外線遮蔽透明基材、紅外線遮蔽光學構件、紅外線遮蔽粒子分散體、紅外線遮蔽夾層透明基材、紅外線遮蔽粒子分散粉末、以及母料
JP6859704B2 (ja) 赤外線遮蔽粒子分散体、赤外線遮蔽合わせ透明基材、赤外線遮蔽粒子分散粉、及びマスターバッチ
Zhu et al. Preparation of PP/PC light‐diffusing materials with UV‐shielding property
KR102227688B1 (ko) 적외선 흡수 재료, 적외선 흡수 재료 분산액, 적외선 흡수 재료 분산체, 적외선 흡수 재료 분산체를 구비한 투명 기재 및 적외선 흡수 투명 기재
CN114774005A (zh) 一种渐变色胶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401554A (zh) 高折射率纳米杂化消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20075989A (ja) 光熱変換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含む繊維
TWI535837B (zh) Absorbent heat-accumulating composition,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the absorption heat-accumulating structure obtained therefrom
CN102936432A (zh) 一种红外线遮蔽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157162A (zh) 加硬阻燃隔热母粒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