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5837B - Absorbent heat-accumulating composition,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the absorption heat-accumulating structure obtained therefrom - Google Patents

Absorbent heat-accumulating composition,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the absorption heat-accumulating structure obtained therefro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5837B
TWI535837B TW102126870A TW102126870A TWI535837B TW I535837 B TWI535837 B TW I535837B TW 102126870 A TW102126870 A TW 102126870A TW 102126870 A TW102126870 A TW 102126870A TW I535837 B TWI535837 B TW I53583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heat
absorbing
storing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68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4418A (zh
Inventor
You-Zhi Gao
Zhen-Guo Lu
zi-jing Ho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filed Critical
Priority to TW1021268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3583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044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44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58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5837B/zh

Link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吸光蓄熱組成物、其製法及由其所製得之吸光蓄熱結構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吸光蓄熱組成物,尤指一種能有效吸收近紅外線並且蓄熱之吸光蓄熱組成物。此外,本發明另關於一種由前述吸光蓄熱組成物所製得之吸光蓄熱結構。
為響應節約能源之政策,如何發展一種適用於建築物及/或交通工具之窗戶的吸光蓄熱材料一直是各界積極研究發展之目標。
目前市面上常見之隔熱材料多半無法同時兼具隔熱與透光兩種性能,當一隔熱材料之透光性越佳時,往往其隔熱能力越差;當一隔熱材料之隔熱能力越佳時,其透光性多半較差。
然而,不論是應用於建築物或交通工具之窗戶,所述之隔熱材料皆應同時兼顧能見度、隔熱與蓄熱等需求,使室內或車內具備足夠的視線或駕駛安全,同時確保室內或車內能維持一定之溫度平衡,避免因照明或維持恆溫而需過度消耗能源之問題。
因此,有鑑於現有技術之隔熱材料無法同時兼具能見度、隔熱及蓄熱等需求,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 種能有效吸收近紅外線並且蓄熱之吸光蓄熱組成物,同時提升由此吸光蓄熱組成物所製成之吸光蓄熱結構之透光性,藉以提升吸光蓄熱組成物及由其所製得之吸光蓄熱結構的性能指標。
為達成前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吸光蓄熱組成物,其係由熔融擠出含有至少一吸光蓄熱微粒子組合物及一高分子之混合物所製得。
較佳的,該吸光蓄熱微粒子組合物具有一分散劑及至少二吸光蓄熱微粒子,該至少二吸光蓄熱微粒子係團聚形成一吸光蓄熱微粒子團聚物,該分散劑係包覆於該吸光蓄熱微粒子團聚物,該吸光蓄熱微粒子組合物係呈顆粒狀,且該吸光蓄熱微粒子組合物分散於該高分子中形成該吸光蓄熱組成物,並且該吸光蓄熱微粒子組合物在吸光蓄熱組成物中具有介於10奈米至800奈米之平均粒徑。
較佳的,該吸光蓄熱微粒子係先與分散劑於一溶劑中經過分散處理後,形成一吸光蓄熱微粒子組合物,再與一高分子混合,並經由熔融擠出之方式製得該吸光蓄熱組成物。於此,該溶劑可為極性溶劑,例如:水、酒精、異丙醇;或者,該溶劑可為非極性溶劑,例如:脂肪族烷類、芳香族烷類。據此,經過此分散處理能確保吸光蓄熱微粒子組合物分散於該高分子之粒徑係介於10奈米至800奈米。
較佳的,該熔融擠出之溫度係介於240至270°C。
較佳的,以吸光蓄熱組成物之總重為基準,該 吸光蓄熱微粒子之含量為0.05至20重量百分比;分散劑之含量為0.05至20重量百分比;且高分子之含量為60至99.9重量百分比。
較佳的,該吸光蓄熱微粒子包含選自於下列所組成之群組的物質:銻錫氧化物(銻摻雜之錫氧化物)、銦錫氧化物(錫摻雜之銦氧化物)、銫鎢氧化物(銫摻雜之鎢氧化物)及其組合。
較佳的,該吸光蓄熱微粒子組合物的平均粒徑係介於10奈米至200奈米。
於其中一實施態樣中,該分散劑之分子量係介於1000Da至20000Da之間,且該分散劑包含一官能基,該官能基係選自於下列所組成之群組:氫氧基、環氧基、羧酸基及胺基。較佳的,該分散劑能同時包含前述二種以上之官能基。
較佳的,該分散劑包含聚醇、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聚酯-聚矽氧烷、聚醯胺蠟、氧化聚烯蠟、聚酯蠟或其組合。更具體而言,該分散劑包含聚乙二醇、聚己內酯二醇、聚碳酸酯二醇、聚己內酯-聚矽氧烷、氧化聚乙烯蠟、聚乙烯-乙酸乙烯酯蠟或其組合。
於另一實施態樣中,該分散劑係為R4R3R2SiO(R1)3,其中R1為-CH3、-C2H5、-Cl,R2為碳數介於2至18之烷基,R3及R4係分別選自於下列所組成之群組:環氧基、胺基及烯基。更具體而言,該分散劑為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APTES)或3-環氧丙基氧丙基三甲氧基矽烷 (3-epoxypropoxypropyltrimethoxysilane,EPPTMS)。
較佳的,該吸光蓄熱組成物更包含一滑劑,且該吸光蓄熱組成物係由熔融擠出含有該吸光蓄熱微粒子組合物、該滑劑及該高分子之混合物所製得,其中以吸光蓄熱組成物之總重為基準,該滑劑之含量為0.1至10重量百分比,且該滑劑可為硬脂酸、硬脂酸鹽、聚乙烯蠟、氧化聚乙烯蠟、聚乙烯-乙酸乙烯酯蠟或其組合。更具體而言,所指之硬脂酸鹽可為硬脂酸鉀或硬脂酸鈉,但並非僅限於此。
較佳的,高分子包含選自於下列所組成之群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PBT)及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及其組合。
為達成前述目的,本發明另提供一種吸光蓄熱結構,其係由如前所述之吸光蓄熱組成物所製得,且吸光蓄熱微粒子組合物係呈顆粒狀,該吸光蓄熱微粒子組合物分散於該高分子中形成該吸光蓄熱組成物,且該吸光蓄熱微粒子組合物分散於吸光蓄熱組成物中具有介於10奈米至200奈米之平均粒徑。
依據本發明,該吸光蓄熱結構可為吸光蓄熱板、吸光蓄熱膜或吸光蓄熱纖維。
較佳的,該吸光蓄熱結構之厚度係介於0.5微米至1000微米之間。
較佳的,該吸光蓄熱結構之可見光穿透率及近紅外線遮蔽率之總和乘以100係大於或等於100;更佳係大 於或等於124。於此,所述之可見光穿透率及近紅外線遮蔽率之總和乘以100之數值係一般用以評斷吸光蓄熱結構之性能指標,數值越高代表該吸光蓄熱結構之性能越佳。
綜上所述,本發明藉由將吸光蓄熱微粒子組合物之粒徑控制於一適當的範圍內,故能確保經熔融擠出後所製得之吸光蓄熱組成物能有效吸收近紅外線,達到吸光、隔熱及蓄熱之作用;此外,利用該吸光蓄熱組成物所製成之吸光蓄熱結構更能具備良好的吸光發熱效能,並且同時獲得較佳的透光性、近紅外線遮蔽率及性能指標。據此,本發明之吸光蓄熱結構能同時兼顧能見度、隔熱及蓄熱等需求,使其應用於建築物或交通工具時能維持較佳的溫度平衡。
圖1為實施例1及實施例3之吸光蓄熱板之穿透率全光譜圖。
以下,將藉由下列具體實施例說明吸光蓄熱組成物及由其所製得之吸光蓄熱結構的實施方式,熟習此技藝者可經由本說明書之內容輕易地了解本發明所能達成之優點與功效,並且於不悖離本之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與變更,以施行或應用本發明之內容。
實施例1:吸光蓄熱組成物之製備
首先,將銻錫氧化物(購自日本石原公司)及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加入體積百分比為95%之酒精中, 經充分均勻混合攪拌後,獲得銻錫氧化物懸浮液。於此,所選用之銻錫氧化物中銻與錫之比例為1:9,該銻錫氧化物之粒徑為10~20奈米,且銻錫氧化物: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酒精之重量比為30:2:68。
接著,利用1毫米的鋯珠,於1000rpm之轉速下,以球磨機持續球磨該銻錫氧化物懸浮液6小時,形成經分散之銻錫氧化物漿料。
之後,以乾燥溫度為100℃之製程條件,噴霧乾燥經分散之銻錫氧化物漿料,藉以得到經乾燥之銻錫氧化物混合粉體。於此,經乾燥之銻錫氧化物混合粉體為吸光蓄熱微粒子組合物,且經乾燥之銻錫氧化物混和粉體包含銻錫氧化物及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二種成分。
最後,混合經乾燥之銻錫氧化物混合粉體及純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顆粒,並將二者注入雙螺桿押出機中,並以240℃至270℃之擠出溫度共混擠出,得到吸光蓄熱組成物。於此,銻錫氧化物佔吸光蓄熱組成物的百分之十。
據此,所製得之吸光蓄熱組成物中含有銻錫氧化物、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及純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三種成分,以吸光蓄熱組成物之總重為100重量百分比,各成分之含量係如下表1所示,表中所列之數值為實際數值四捨五入小數點後第二位之結果。
實施例2:吸光蓄熱組成物之製備
本實施例係大致上經由如同前述實施例1之方法製備吸光蓄熱組成物,其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於製 備過程中更添加有作為滑劑之硬脂酸,其詳細製備方法係如下所述: 首先,將銻錫氧化物、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及硬脂酸加入體積百分比為95%之酒精中,經充分均勻混合攪拌後,獲得銻錫氧化物懸浮液。於此,銻錫氧化物: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硬脂酸:酒精之重量比為30:1:1:68。
接著,利用1毫米的鋯珠,於1000rpm之轉速下,以球磨機持續球磨該銻錫氧化物懸浮液6小時,形成經分散之銻錫氧化物漿料。
之後,以乾燥溫度為100℃之製程條件,噴霧乾燥經分散之銻錫氧化物漿料,藉以得到經乾燥之銻錫氧化物混合粉體。於此,經乾燥之銻錫氧化物混合粉體為吸光蓄熱微粒子組合物,且經乾燥之銻錫氧化物混合粉體包含銻錫氧化物、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及硬脂酸三種成分。
最後,混合經乾燥之銻錫氧化物混合粉體及純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顆粒,並將二者注入雙螺桿押出機中,並以240℃至270℃之擠出溫度共混擠出,得到吸光蓄熱組成物。於此,銻錫氧化物佔吸光蓄熱組成物的百分之十。
據此,所製得之吸光蓄熱組成物中含有銻錫氧化物、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硬脂酸及純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四種成分,以吸光蓄熱組成物之總重為100重量百分比,各成分之含量係如下表1所示,表中所列之 數值為實際數值四捨五入小數點後第二位之結果。
實施例3:吸光蓄熱組成物之製備
本實施例係大致上經由如同前述實施例1之方法製備吸光蓄熱組成物,其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所選用之分散劑為Solsperse 20000,購自美國Lubrizol公司。
本實施例所製得之吸光蓄熱組成物中吸光蓄熱微粒子、分散劑及高分子之具體成分及其含量係如下表1所示。
實施例4:吸光蓄熱組成物之製備
本實施例係大致上經由如同前述實施例1之方法製備吸光蓄熱組成物,其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所選用之分散劑為Disperbyk 2000,購自德國BYK公司;且於所製得之銻錫氧化物懸浮液中,銻錫氧化物:disperbyk 2000:酒精之重量比為30:0.6:69.4。
本實施例所製得之吸光蓄熱組成物中吸光蓄熱微粒子、分散劑及高分子之具體成分及其含量係如下表1所示。
實施例5:吸光蓄熱組成物之製備
本實施例係大致上經由如同前述實施例1之方法製備吸光蓄熱組成物,其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所選用之分散劑為分子量為20kDa之聚醇;且於所製得之銻錫氧化物懸浮液中,銻錫氧化物:聚醇:酒精之重量比為30:5:65。
本實施例所製得之吸光蓄熱組成物中吸光蓄熱微粒子、分散劑及高分子之具體成分及其含量係如下表 1所示。
實施例6:吸光蓄熱組成物之製備
本實施例係大致上經由如同前述實施例1之方法製備吸光蓄熱組成物,其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所選用之分散劑為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且於所製得之銻錫氧化物懸浮液中,銻錫氧化物: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矽烷:酒精之重量比為30:5:65。
本實施例所製得之吸光蓄熱組成物中吸光蓄熱微粒子、分散劑及高分子之具體成分及其含量係如下表1所示。
比較例1:吸光蓄熱組成物之製備
比較例1係選用未經分散及乾燥之銻錫氧化物作為原料,所選用之銻錫氧化物中銻與錫之比例為1:9,該銻錫氧化物之粒徑為10至20奈米。以銻錫氧化物:純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顆粒之重量比為1:9之比例,混合銻錫氧化物及純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顆粒;並如同實施例1所述之方法將二者注入雙螺桿押出機中,並以240°C至270℃之擠出溫度共混擠出,得到吸光蓄熱組成物。
據此,比較例1所製得之吸光蓄熱組成物未包含分散劑,以吸光蓄熱組成物之總重為100重量百分比,吸光蓄熱微粒子及高分子的含量係如下表1所示。
比較例2:吸光蓄熱組成物之製備
如同比較例1所述,本比較例亦選用未經分散及乾燥之銻錫氧化物作為原料,製備吸光蓄熱組成物。
本比較例與比較例1之差異處在於,本比較例 係將未經分散及乾燥之銻錫氧化物與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顆粒直接混合,並將二者注入雙螺桿押出機中,以240℃至270℃之擠出溫度共混擠出,得到吸光蓄熱組成物。於此,未經分散及乾燥之銻錫氧化物: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純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顆粒三者之重量比為1:0.1:8.9。
據此,比較例2所製得之吸光蓄熱組成物含有銻錫氧化物、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及純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三種成分,以吸光蓄熱組成物之總重為100重量百分比,各成分之含量係如下表1所示,表中所列之數值為實際數值四捨五入小數點後第二位之結果。
比較例3:吸光蓄熱組成物之製備
比較例3係大致上經由如同前述實施例1之方法製備吸光蓄熱組成物,其不同之處在於,本比較例係以美國Lubrizol公司販售之Solsperse 21000取代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並以甲基乙基酮取代酒精,製備銻錫氧化物懸浮液。吸光蓄熱組成物之詳細製備方法係如下所述:首先,將銻錫氧化物及Solsperse 21000加入甲基乙基酮(methylethyl ketone,MEK)中,經充分均勻混合攪拌後,獲得銻錫氧化物懸浮液。於此,銻錫氧化物:Solsperse 21000:甲基乙基酮之重量比為30:0.6:69.4。
接著,利用1毫米的鋯珠,於1000rpm之轉速下,以球磨機持續球磨該銻錫氧化物懸浮液6小時,形成經分散之銻錫氧化物漿料。
之後,以乾燥溫度為100℃之製程條件,噴霧 乾燥經分散之銻錫氧化物漿料,藉以得到經乾燥之銻錫氧化物混合粉體。於此,經乾燥之銻錫氧化物混合粉體包含銻錫氧化物及Solsperse 21000二種成分。
最後,混合經乾燥之銻錫氧化物混合粉體及純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顆粒,並將二者注入雙螺桿押出機中,並以240℃至270℃之擠出溫度共混擠出,得到吸光蓄熱組成物。於此,銻錫氧化物佔吸光蓄熱組成物的百分之十。
據此,所製得之吸光蓄熱組成物中含有銻錫氧化物、Solsperse 21000及純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三種成分,以吸光蓄熱組成物之總重為100重量百分比,各成分之含量係如下表1所示,表中所列之數值為實際數值四捨五入小數點後第二位之結果。
比較例4:吸光蓄熱組成物之製備
本比較例係大致上經由如同前述比較例3之方法製備吸光蓄熱組成物,其不同之處在於,本比較例係以Solsperse 3000取代本較例3之Solsperse 21000。
據此,比較例4所製得之吸光蓄熱組成物含有銻錫氧化物、solsperse 3000及純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三種成分,以吸光蓄熱組成物之總重為100重量百分比,各成分之含量係如下表1所示,表中所列之數值為實際數值四捨五入小數點後第二位之結果。
比較例5:吸光蓄熱組成物之製備
如同比較例1所述,本比較例亦選用未經分散及乾燥之銻錫氧化物作為原料,製備吸光蓄熱組成物。
本比較例與比較例1之差異處在於,本比較例係將未經分散及乾燥之銻錫氧化物與H-Si6440P,購自Evonik公司及純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顆粒直接混合,並將二者注入雙螺桿押出機中,以240℃至270℃之擠出溫度共混擠出,得到吸光蓄熱組成物。於此,未經分散及乾燥之銻錫氧化物:H-Si6440P:純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顆粒三者之重量比為1:0.2:8.8。
據此,比較例5所製得之吸光蓄熱組成物含有銻錫氧化物、H-Si6440P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三種成分,以吸光蓄熱組成物之總重為100重量百分比,各成分之含量係如下表1所示,表中所列之數值為實際數值四捨五入小數點後第二位之結果。
試驗例1:吸光蓄熱微粒子組合物在吸光蓄熱組成物中之粒徑
本試驗例係分別將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所製得之吸光蓄熱組成物以苯酚溶解後,再以粒徑分析儀量測經熔融擠出加工後所製得之吸光蓄熱組成物中吸光蓄熱微粒子組合物的粒徑大小。
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之吸光蓄熱微粒子組合物在吸光蓄熱組成物中的粒徑量測結果亦如上表1所示。
如表1所示,實施例1至6經過分散、乾燥及熔融擠出加工後所製得之吸光蓄熱組成物,其中吸光蓄熱微粒子組合物在吸光蓄熱組成物中皆具有小於800奈米的粒徑大小;反觀比較例1至2及5,未經過分散、乾燥等步 驟所製得之吸光蓄熱組成物,其吸光蓄熱微粒子組合物之平均粒徑皆無法微小化至奈米等級,且比較例3及4雖經過分散、乾燥等步驟,但因未選用適當的分散劑進行分散,故所製得之吸光蓄熱微粒子組合物的粒徑仍超過800奈米。
試驗例2:由吸光蓄熱組成物所製成之吸光蓄熱板的吸光發熱效能
於本試驗例中,係分別以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之吸光蓄熱組成物作為原料,並經由下列相同製備流程製成吸光蓄熱板,以分析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之吸光蓄熱組成物製成吸光蓄熱板的吸光發熱效能。
各實施例之吸光蓄熱組成物係分別與純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以重量比為1:19之比例在薄板押出機中共混擠出,藉以得到厚度為0.4毫米之吸光蓄熱板。
之後,將吸光蓄熱板設置於距離該鹵素燈100公分之位置,並令二者之夾角為45度,以500瓦之鹵素燈照射所製得之吸光蓄熱板長達10分鐘。
於本試驗例中,另準備一厚度為0.4毫米之純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板作為實施例1至6、比較例1至5之對照組,並以如同前述之量測方法,將該純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板設置於該鹵素燈100公分、45度角之位置,並以500瓦之鹵素燈照射該純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板長達10分鐘。
最後,再以熱顯像儀分別量測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之吸光蓄熱板、純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板及純聚碳酸酯基板的表面溫度,並且經由計算各實施例之吸光蓄熱 板分別減去純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板的表面溫度差值、比較例1至5之吸光蓄熱板分別減去純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板的表面溫度差值,了解由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之吸光蓄熱組成物所製成之吸光蓄熱板的吸光發熱效能,其計算結果係如下表2所示。
如上表2所示,實驗結果顯示:各實施例之吸光蓄熱板與對照組之純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板的表面溫度差值皆優於各比較例之吸光蓄熱板與對照組之純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板的表面溫度差值,證實實施例1至6之吸光蓄熱組成物應用於製作吸光蓄熱板時,能令其吸光蓄熱板具有較優異的吸光發熱效能。
試驗例3:由吸光蓄熱組成物所製成之吸光蓄熱板的可見光穿透率及其隔熱性能指數
於本試驗例中,係以波長為300奈米至2500奈米光線照射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之吸光蓄熱板,以量測該等吸光蓄熱板於波長550奈米之可見光穿透率、紅外線遮蔽率(係1減去波長950奈米之近紅外線穿透率)及兩者總和乘以100得到該等吸光蓄熱板的隔熱性能指數。
請參閱圖1所示,實施例1及實施例3之吸光蓄熱板於波長550奈米之可見光區域的穿透率皆可達70%、甚至是80%;而其於波長950奈米之近紅外線區域的穿透率較低,顯示本發明之吸光蓄熱組成物能同時提升可見光穿透率及近紅外線遮蔽率。
此外,各吸光蓄熱板之隔熱性能指數係經由加總前述可見光穿透率與近紅外線遮蔽率、再乘以100所計算而得,其結果亦如上表2所示。
經由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之可見光穿透率及性能指數量測結果證實,由實施例1至6之吸光蓄熱組成物所製成之吸光蓄熱板不僅能具備較佳的可見光穿透率,更能兼具良好的性能指數,顯示各實施例之吸光蓄熱組成 物所製成之吸光蓄熱板同時兼顧透光性與近紅外線遮蔽的效能係優於各比較例之吸光蓄熱組成物所製成之吸光蓄熱板。
上述實施例僅係為了方便說明而舉例而已,本發明所主張之權利範圍自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於上述實施例。

Claims (12)

  1. 一種吸光蓄熱組成物,其係由熔融擠出一含有一吸光蓄熱微粒子組合物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混合物所製得,其中該吸光蓄熱微粒子組合物具有一分散劑及複數吸光蓄熱微粒子,且該至少二吸光蓄熱微粒子係團聚形成一吸光蓄熱微粒子團聚物,該分散劑係包覆該吸光蓄熱微粒子團聚物,該吸光蓄熱微粒子團聚物在該吸光蓄熱組成物中具有介於97奈米至270奈米之平均粒徑,且以吸光蓄熱組成物之總重為基準,該吸光蓄熱微粒子之含量為0.05至20重量百分比;其中該吸光蓄熱微粒子包含選自於下列所組成之群組的物質:銻錫氧化物、銦錫氧化物、銫鎢氧化物及其組合,且該分散劑包含一官能基,該官能基係選自於下列所組成之群組:氫氧基、環氧基、羧酸基及胺基。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吸光蓄熱組成物,其中以吸光蓄熱組成物之總重為基準,該分散劑之含量為0.05至20重量百分比。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吸光蓄熱組成物,其中該分散劑之分子量係介於1000Da至20000Da之間。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吸光蓄熱組成物,其中該分散劑包含選自於下列所組成之群組:聚醇、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聚酯-聚矽氧烷、聚醯胺蠟、氧化聚烯蠟、聚酯蠟及其組合。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吸光蓄熱組成物,其中該分散劑包含聚乙二醇、聚己內酯二醇、聚碳酸酯二醇、聚己內酯-聚矽氧烷、氧化聚乙烯蠟、聚乙烯-乙酸乙烯酯蠟或其組合。
  6. 如請求項1中所述之吸光蓄熱組成物,其中該吸光蓄熱組成物更包含一滑劑,且該吸光蓄熱組成物係由熔融擠出含有該吸光蓄熱微粒子組合物、該滑劑及該高分子之混合物所製得,其中以吸光蓄熱組成物之總重為基準,該滑劑之含量為0.1至10重量百分比,其中該滑劑包含硬脂酸、硬脂酸鹽、聚乙烯蠟、氧化聚乙烯蠟、聚乙烯-乙酸乙烯酯蠟或其組合。
  7. 一種吸光蓄熱結構,其係由一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吸光蓄熱組成物所製得,其中該吸光蓄熱組成物中之吸光蓄熱微粒子組合物係呈顆粒狀,該吸光蓄熱微粒子組合物分散於該高分子中形成吸光蓄熱組成物,且該吸光蓄熱微粒子團聚物在吸光蓄熱組成物中具有介於97奈米至270奈米之平均粒徑,其中該吸光蓄熱結構之可見光穿透率及近紅外線遮蔽率之總和乘以100係大於或等於100。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吸光蓄熱結構,其中該吸光蓄熱結構之可見光穿透率及近紅外線遮蔽率之總和乘以100係大於或等於124。
  9. 如請求項7或8所述之吸光蓄熱結構,其中該吸光蓄熱結構為吸光蓄熱板、吸光蓄熱膜或吸光蓄熱纖維。
  10. 一種吸光蓄熱組成物之製法,其包括以下步驟:令吸光蓄熱微粒子與一分散劑進行分散處理,以形成一吸光蓄熱微粒子組合物,該吸光蓄熱微粒子組合物包含至少一吸光蓄熱微粒子團聚物,以及該吸光蓄熱微粒子團聚物包含至少二吸光蓄熱微粒子; 混合該吸光蓄熱微粒子組合物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得到一含有吸光蓄熱微粒子組合物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混合物;以及熔融擠出該含有吸光蓄熱微粒子組合物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之混合物,得到該吸光蓄熱組成物;該吸光蓄熱微粒子團聚物在該吸光蓄熱組成物中具有介於97奈米至270奈米之平均粒徑,且以吸光蓄熱組成物之總重為基準,該吸光蓄熱微粒子之含量為0.05至20重量百分比;其中該吸光蓄熱微粒子包含選自於下列所組成之群組的物質:銻錫氧化物、銦錫氧化物、銫鎢氧化物及其組合,且該分散劑包含一官能基,該官能基係選自於下列所組成之群組:氫氧基、環氧基、羧酸基及胺基。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製法,其中該吸光蓄熱組成物係由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吸光蓄熱組成物。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製法,於前述令吸光蓄熱微粒子與分散劑進行分散處理以形成吸光蓄熱微粒子組合物之步驟包括:令吸光蓄熱微粒子與分散劑於一溶劑中進行分散處理,以形成該吸光蓄熱微粒子組合物,該溶劑為水、酒精、異丙醇、脂肪族烷類化合物或芳香族烷類化合物。
TW102126870A 2013-07-26 2013-07-26 Absorbent heat-accumulating composition,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the absorption heat-accumulating structure obtained therefrom TWI5358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6870A TWI535837B (zh) 2013-07-26 2013-07-26 Absorbent heat-accumulating composition,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the absorption heat-accumulating structure obtained therefro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6870A TWI535837B (zh) 2013-07-26 2013-07-26 Absorbent heat-accumulating composition,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the absorption heat-accumulating structure obtained therefro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4418A TW201504418A (zh) 2015-02-01
TWI535837B true TWI535837B (zh) 2016-06-01

Family

ID=53018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6870A TWI535837B (zh) 2013-07-26 2013-07-26 Absorbent heat-accumulating composition,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the absorption heat-accumulating structure obtained therefrom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35837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4418A (zh) 2015-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03084B (zh) 制造含有热线屏蔽微粒的组合物的方法和含有热线屏蔽微粒的组合物,使用该含有热线屏蔽微粒的组合物的热线屏蔽膜,和使用该热线屏蔽膜的热线屏蔽层合透明基体材料
JP7001761B2 (ja) 降温塗料及びその調製方法
EP3252116B1 (en) Near-infrared ray absorbing microparticle dispersion solution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US20120141737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urface treated zinc oxide particles, surface treated zinc oxide particles, dispersion liquid and dispersion solid thereof, and base material coated with zinc oxide particles
TWI680104B (zh) 近紅外線吸收微粒子分散液及其製造方法
CN107418159B (zh) Bopet紫外线屏蔽母粒及其制造方法
TW201802152A (zh) 一種低可見光穿透兼具高紅外線阻隔的透明聚酯膜及其製法
CN106084962A (zh) 绝热添加剂组合物及用途
CN104371281A (zh) 吸光蓄热组合物及由其所制得的吸光蓄热结构
JP2012082326A (ja) 高耐熱性熱線遮蔽成分含有マスターバッ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高耐熱性熱線遮蔽透明樹脂成形体、並びに高耐熱性熱線遮蔽透明積層体
TW202030152A (zh) 表面處理紅外線吸收微粒子、表面處理紅外線吸收微粒子粉末、使用該表面處理紅外線吸收微粒子之紅外線吸收微粒子分散液、紅外線吸收微粒子分散體及紅外線吸收基材
TWI535837B (zh) Absorbent heat-accumulating composition,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the absorption heat-accumulating structure obtained therefrom
WO2017119394A1 (ja) ホウ化物粒子、ホウ化物粒子分散液、赤外線遮蔽透明基材、赤外線遮蔽光学部材、赤外線遮蔽粒子分散体、赤外線遮蔽合わせ透明基材、赤外線遮蔽粒子分散粉、及びマスターバッチ
JP5764851B2 (ja) 光吸収組成物及びそれよりなる光吸収装置
JP4525583B2 (ja) 酸化亜鉛分散ペーストの製造方法
Zhu et al. Preparation of PP/PC light‐diffusing materials with UV‐shielding property
TWI703090B (zh) 硼化物粒子、硼化物粒子分散液、紅外線遮蔽透明基材、紅外線遮蔽光學構件、紅外線遮蔽粒子分散體、紅外線遮蔽夾層透明基材、紅外線遮蔽粒子分散粉末、以及母料
US20150108388A1 (en) Light Absorbing Composition And Light-Absorbing Structure Made Therefrom
TWI478765B (zh) Inorganic compound fine particle dispersion composition and inorganic compound fine particle dispersion hardening
JP6835067B2 (ja) 赤外線吸収材料、赤外線吸収材料分散液、赤外線吸収材料分散体、赤外線吸収材料分散体合わせ透明基材、赤外線吸収透明基材
JP2020075989A (ja) 光熱変換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含む繊維
TWI617604B (zh) Infrared absorbing polyester masterbatch, infrared absorbing polyester preform and polyester bottle
TWI472567B (zh) 樹脂母粒及其製造方法、以及由其所形成的膜層
KR102567450B1 (ko) 차광필름용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차광필름
JP5037539B2 (ja) 透明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ム形成用組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