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84819B - 调压器以及具备该调压器的液压制动*** - Google Patents

调压器以及具备该调压器的液压制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84819B
CN104284819B CN201280072056.7A CN201280072056A CN104284819B CN 104284819 B CN104284819 B CN 104284819B CN 201280072056 A CN201280072056 A CN 201280072056A CN 104284819 B CN104284819 B CN 1042848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room
piston
working solution
br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20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84819A (zh
Inventor
上野浩司
内田清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84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848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848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848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 B60T13/58Combined or convertible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7/00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 B60T7/02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 B60T7/04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foot actuated
    • B60T7/042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foot actuated by electrical means, e.g. using travel or force sens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 B60T13/12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the fluid being liqu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 B60T13/12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the fluid being liquid
    • B60T13/14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the fluid being liquid using accumulators or reservoirs fed by pumps
    • B60T13/142Systems with master cylinder
    • B60T13/145Master cylinder integrated or hydraulically coupled with booster
    • B60T13/146Part of the system directly actuated by booster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 B60T13/66Electrical control in fluid-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662Electrical control in fluid-pressure brake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functions of the control system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 B60T13/66Electrical control in fluid-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68Electrical control in fluid-pressure brake systems by electrically-controlled valves
    • B60T13/686Electrical control in fluid-pressure brake systems by electrically-controlled valves in hydraulic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5/00Construction arrangement, or operation of valves incorporated in power brake system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B60T11/00 or B60T13/00
    • B60T15/02Application and release valves
    • B60T15/36Other control devices or valves characterised by definite fun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8/00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 B60T8/17Using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regulation means to control brak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8/00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 B60T8/32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0T8/34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having a fluid pressure regulator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 B60T8/40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having a fluid pressure regulator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comprising an additional fluid circuit including fluid pressurising means for modifying the pressure of the braking fluid, e.g. including wheel driven pumps for detecting a speed condition, or pumps which are controlled by means independent of the braking system
    • B60T8/4072Systems in which a driver input signal is used as a control signal for the additional fluid circuit which is normally used for braking
    • B60T8/4077Systems in which the booster is used as an auxiliary pressure sou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1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 F16K31/12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the fluid acting on a piston
    • F16K31/124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the fluid acting on a piston servo actuated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6/00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 G05D16/14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with auxiliary non-electric power
    • G05D16/16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with auxiliary non-electric power derived from the controlled fluid
    • G05D16/166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with auxiliary non-electric power derived from the controlled fluid using pistons within the main valv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7722Line condition change responsive valves
    • Y10T137/7758Pilot or servo controlled
    • Y10T137/7762Fluid pressure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Systems And Boosters (AREA)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 Safety Valves (AREA)
  • 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AREA)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实用性高的调压器、实用性高的液压制动***。将调压器(150)构成为:对于用于使阀机构(120)工作的一个活塞(102),设置由该活塞的一部分划分形成的第1先导室(R8)和由该活塞的另外一部分划分形成的第2先导室(R9),使这2个先导室的各自的压力朝相同的方向对该活塞施力。由于2个先导室并列设置,因此减小了由一方的先导压力的变动引起的另一方的先导压力的变动。采用该调压器形成作为2个先导压力的一方导入依赖于制动操作力的液压,作为另一方导入基于调整装置的调整压的液压***。在该***中,由一方的先导压力的变动而引起的另一方的先导压力的变动得以抑制,因此,制动操作感良好。

Description

调压器以及具备该调压器的液压制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从高压源供给的工作液进行调压并供给的调压器以及具备该调压器的液压制动***。
背景技术
在液压制动***中存在下述专利文献所示的调压器(所谓的“调节器”)的***。装配于该***的调压器具有将从由泵等构成的作为高压源的高压源装置供给的工作液调整为与向自身导入的先导压力相应的压力并进行供给的功能。详细而言,在该调压器设置有为使阀机构工作而串联配置的2个活塞,在上述2个活塞的一方的一端侧形成第1先导室,在该一方的另一端侧以被2个活塞夹入的方式形成第2先导室。此外,在第1先导室中作为第1先导压力导入从主缸装置朝向设置于车轮的制动装置供给的工作液的压力,在第2先导室中作为第2先导压力导入从高压源装置供给并通过由增压线性阀、减压线性阀构成的调整装置调整压力后的工作液的压力。根据该构造,该调压器将从高压源装置供给的工作液调整为与2个先导压力的任一个相应的压力并进行供给。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26541号公报图1、图2
发明内容
在上述专利文献所记载的调压器中,可以认为上述2个先导室经由2个活塞的一方串联配置。因此,2个先导压力中的一方的变动容易给另一方带来影响,当将该调压器装配于液压制动***的情况下,可能会损害该液压制动***的良好的制动力的控制、良好的制动操作感。换句话说,通过基于上述观点进行改进,能够提高调压器的实用性,进而能够提高具有该调压器的液压制动***的实用性。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形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实用性高的调压器、实用性高的液压制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调压器相对于用于使阀机构工作的一个活塞设置由该活塞的一部分划分形成的第1先导室、由该活塞的另外一部分划分形成的第2先导室,这2个先导室的各自的压力朝相同的方向施力该活塞。另外,本发明的液压制动***具有该调压器,在该调压器的2个先导室的一方导入经调整装置调整后的压力的工作液,在另一方导入与制动操作力相应的压力的工作液或从主缸装置向制动装置供给的工作液。
在上述本发明的调压器中,简而言之,可以认为是相对于一个活塞并列地设置2个先导室。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调压器,能够使由于向2个先导室的一方导入的工作液的压力的变动引起的向另一方导入的工作液的压力的变动较小。另外,在具有该调压器的上述本发明的液压制动***中,能使由于经调整装置进行压力调整后的工作液、与制动操作力相应的压力的工作液或从主缸装置向制动装置供给的工作液的一方的压力变动引起的另一方的压力变动较小,因此能够实现比较好的对该液压制动***的制动力的控制以及比较好的制动操作感。
以下,示出认为在本发明中能够获得保护的发明(以下,有时称作“可获得保护的发明”)的几个方式,并对其进行说明。各方式与技术方案同样按项进行区分,并对各项标注编号,根据需要以引用其他项的编号的形式记载。这只是为了容易理解可获得保护的发明,而并非意图将构成上述发明的构成要素的组合限定于以下各项所记载的内容。即,可请求保护的发明应当斟酌各项所付的记载、实施例的记载等进行解释,只要遵从于该解释,则即便对各项的方式进一步附加其他构成要素后的方式、从各项的方式删除了某些构成要素后的方式也能够作为可请求保护的发明的一个方式。
此外,在以下的各项中,(1)项相当于技术方案1,(2)项相当于技术方案2,(4)项相当于技术方案3。另外,(11)项相当于技术方案4,(15)项相当于技术方案5,(17)项相当于技术方案6,(18)项相当于技术方案7,(19)项相当于技术方案8,(21)项相当于技术方案9,(20)项相当于技术方案10。
《调压器的方式》
以下示出可请求保护的发明的调压器的几个方式。
(1)一种调压器,该调压器对从高压源供给的工作液进行调压并供给,其中,具备:
壳体;
一个活塞,该活塞以能够沿该壳体的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配设于该壳体的内部;
高压室,该高压室与上述高压源连通;
低压室,该低压室与低压源连通;
调压室,该调压室构成为收纳从该调压器供给的工作液,通过将该收纳的工作液的压力作用于上述活塞而将上述活塞朝上述轴线方向上的一个方向施力;
第1先导室,该第1先导室构成为由上述活塞的一部分与上述壳体划分形成,朝该第1先导室导入工作液并且将该导入的工作液的压力作用于上述活塞而将上述活塞朝与上述一个方向相反的相反方向施力;
第2先导室,该第2先导室构成为由上述活塞的另外一部分与上述壳体划分形成,朝该第2先导室导入工作液,将该导入的工作液的压力作用于上述活塞而将上述活塞朝上述相反方向施力;
阀机构,该阀机构利用上述活塞的朝上述相反方向的移动来使上述调压室与上述高压室连通并且切断上述调压室与上述低压室的连通,利用上述活塞的朝上述一个方向的移动,切断上述调压室与上述高压室的连通并且使上述调压室与上述低压室连通。
在本方式的调压器中,上述一个活塞使上述阀机构工作,如果将导入上述第1先导室的工作液的压力称为“第1先导压力”、导入上述第2先导室的工作液的压力称为“第2先导压力”,则对于该一个活塞,第1先导压力、第2先导压力以将该活塞朝相同的方向施力的方式作用。换言之,第1先导室、第2先导室相当于一个活塞被并列配置。因此,能使第1先导压力与第2先导压力的一方的变动带给另一方的影响较小。换句话说,能使由于向第1先导室与第2先导室的一方导入的工作液的压力变动引起的向第1先导室与第2先导室的另一方导入的工作液的压力变动较小。因此,在装配有本方式的调压器的液压制动***中,且该***的2个部位的工作液分别导入第1先导室、第2先导室的***中,由于能够缩小相对于2个部位的一方的工作液的压力的变动的另一方的工作液的压力的变动,因此例如能够享受可较好地进行制动力的控制之类的优点,或者可实现较好的制动操作感之类的优点。
本方式中的“阀机构”可以是所谓的滑阀构造,并且也可以是所谓的碟形阀构造。无论为哪种阀机构,根据本方式的阀机构,都会依据调压室的压力所产生的作用力同将第1先导压力所产生的作用力与第2先导压力所产生的作用力相加得出的作用力的关系确定活塞的移动方向、换言之沿该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的移动位置,根据该方向、位置选择性地实现连通调压室与高压室并且切断调压室与低压室的连通的状态(以下,有时称作“高压连通、低压切断状态”)和切断调压室与高压室的连通并且连通调压室与低压室的状态(以下,有时称作“高压切断、低压连通状态”)。
(2)在(1)项所记载的调压器中,该调压器还具备先导对置室,该先导对置室构成为由上述活塞的又一部分与上述壳体划分形成,当在该先导对置室中导入与向上述第2先导室导入的工作液相同的压力的工作液的情况下,该导入的工作液的压力作用于上述活塞而将上述活塞朝上述一个方向施力,并且该施力用于抵消上述第2先导室的工作液的压力对上述活塞的施力。
如果将向上述先导对置室导入的工作液的压力称为“先导对置压”,则在本方式的调压器中,将第2先导压力与先导对置压形成为相同的压力,由此对于活塞的由第2先导压力产生的作用力与由先导对置压产生的作用力达到平衡,能够高精度地由第1先导压力进行调压。
(3)在(1)项或者(2)项所记载的调压器中,上述活塞具有柱状的主体部和呈凸缘状形成于该主体部的外周的凸缘部,
上述第1先导室在上述主体部的上述一个方向侧划分形成,上述第2先导室在上述主体部的外周上在上述凸缘部的上述一个方向侧划分形成。
(4)在(3)项所记载的调压器中,该调压器还具备先导对置室,该先导对置室构成为由上述活塞的又一部分与上述壳体划分形成,在该先导对置室中导入与向上述第2先导室导入的工作液相同的压力的工作液,由此将该导入的工作液的压力作用于上述活塞而将上述活塞朝上述一个方向施力,并且该施力用于抵消上述第2先导室的工作液对上述活塞的施力,
该先导对置室在上述活塞的上述主体部的外周上,以隔着该凸缘部对置的方式被划分形成在上述凸缘部的上述相反方向侧。
上述2项的方式为关于活塞的形状、与该形状相应的第1先导室、第2先导室、先导对置室的划分形成部位加以限定的方式。基于这2项中的任一方式,能够构建划分形成适当的第1先导室、第2先导室、先导对置室的调压器。
《液压制动***的方式》
以下,示出装配有上述可请求保护的发明的调压器的可请求保护的发明所涉及的液压制动***的几个方式。
(11)一种液压制动***,该液压制动***设置于车辆,其中,具备:
制动操作部件,驾驶员对该制动操作部件进行制动操作;
制动装置,该该制动装置设置于车轮且产生制动力;
作为上述高压源的高压源装置;
对从该高压源装置供给的工作液进行调压并供给的(1)项~(4)项中任一项所记载的上述调压器;
主缸装置,该主缸装置连结上述制动操作部件,并且导入从上述调压器供给的工作液,依赖于该导入的工作液的压力而对工作液加压,并将该加压后的工作液向上述制动装置供给;以及
调整装置,该调整装置将从上述高压源装置供给的工作液调整为任意的压力,
压力由上述调整装置调整后的工作液被导入上述调压器的上述第1先导室与上述第2先导室的一方,与施加于上述制动操作部件的制动操作力相应的压力的工作液或从上述主缸装置向上述制动装置供给的工作液被导入上述第1先导室与上述第2先导室的另一方。
本方式的液压制动***,简而言之为依赖于从上述调压器供给的工作液的压力(以下,有时称作“调压器供给压”)产生制动力的***。上述主缸装置可以是由自身向制动装置供给的工作液的压力(以下,有时称作“主压”)成为仅依赖于调压器供给压的压力的结构,也可以是成为依赖于制动操作力与调压器供给压双方的压力的结构。另外,在本液压制动***被装配于混合动力车辆等、装配有再生制动***的车辆的情况下,本液压制动***应该产生的制动力不一定成为与制动操作相应的大小。鉴于此,优选能够对向制动装置供给的工作液进行加压,使得作为该工作液的压力的主压成为仅依赖于调压器供给压的压力。
在本方式的液压制动***中,如上所述,经调整装置调整后的压力(以下,有时称作“调整压”)作为2个先导压力的一方被导入,与制动操作力相应的压力(以下,有时称作“依赖于操作力的压力”)或者主压作为2个先导压力的另一方被导入。因此,在本***中,在调压器中,能够利用这2个先导压力双方、详细而言利用将由这2个先导压力分别产生的力相加所得的力调整调压器供给压。本***也可以代替由这2个先导压力双方对调压器供给压进行的调整,例如转而或在上述调整的基础上通过设置禁止依赖于操作力的压力或主压的导入的机构而仅利用调整压调整调压器供给压,并且例如在能够通过不使调整压上升或者在无法使调整压上升的情况悬,仅利用依赖于操作力的压力或主压来调整调整器供给压。换句话说,调压器能够通过各种调压模式工作。
如果构成为仅通过依赖于操作力的压力或主压来调整调整器供给压,则例如在失效等的情况下,只有高压源装置能够适当工作或者在高压源装置残留有适当的压力的工作液,才能产生依赖于调压器供给压的制动力,通过将本液压制动***如此构成,能够构建在故障防护方面优异的***。
(12)在(11)项所记载的液压制动***中,上述调整装置包括:电磁式的增压线性阀,其被配置于上述高压源装置同上述第1先导室与上述第2先导室中的上述一方之间,对该一方的工作液进行增压;以及
电磁式的减压线性阀,其被配置于上述低压源同上述第1先导室与上述第2先导室中的上述一方之间,对该一方的工作液进行减压,
将上述第1先导室与上述第2先导室的上述一方的工作液的压力调整为任意的压力。
本方式为关于上述调整装置的具体的结构加以限定的方式。根据增压线性阀、减压线性阀,能够将并非基于制动操作量、制动操作力的压力的压力的工作液导入2个先导室的一方,因此本方式的***为适于装配上述的再生制动***的车辆的***。
(13)在(11)项或者(12)项所记载的液压制动***中,该液压制动***具备先导导入切换机构,该先导导入切换机构切换与上述制动操作力相应的压力的工作液或从上述主缸装置向上述制动装置供给的工作液的向上述第1先导室与上述第2先导室的上述另一方的导入和该导入的禁止。
如前文中说明的那样,上述调压器利用2个先导压力双方调整调压器供给压。在本方式的***中,能够禁止作为2个先导压力的一方、换句话说作为依赖于操作力的压力或主压的先导压力的导入,因此仅通过经调整装置调整后的压力亦即调整压便能够良好地对调压器供给压进行控制。
(14)在(11)项~(13)项中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液压制动***中,该液压制动***具备工作模式切换机构,该工作模式切换机构选择性地实现下述两个模式来作为上述主缸装置的工作模式,即:(A)依赖于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其中,将从该主缸装置向上述制动装置供给的工作液加压为使得上述制动装置产生与从上述调压器供给并向该主缸装置导入的工作液的压力相应的大小的制动力的压力;(B)依赖于操作力/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其中,将从该主缸装置向上述制动装置供给的工作液加压为使得上述制动装置产生与从上述调压器供给并向该主缸装置导入的工作液的压力相应的大小的制动力同与施加于上述制动操作部件的制动操作力相应的大小的制动力相加得出的制动力的压力。
本方式的***,换言之能够切换主压成为仅依赖于调压器供给压的压力的模式与主压成为依赖于制动操作力与调压器供给压双方的压力的模式。前者的模式如前文中说明的那样,具有该***适合于装配在装配有再生制动***的车辆的情况的优点,后者的模式具有能够产生比可仅由制动操作力产生的制动力更大的制动力的优点。本方式的***为能够享受这2个优点的***。此外,在后者的模式中,当未导入调压器供给压的情况下,将产生仅依赖于制动操作力的制动力,换句话说产生与制动操作力相应的大小的制动力。在该情况下,能够认为后者的模式是依赖于操作力的加压模式。换言之,可以认为依赖于操作力的加压模式是依赖于操作力/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的一个方式。另外,当在该***中发生电失效等的情况下,依赖于操作力的加压模式在故障防护方面有效。
(15)在(14)项所记载的液压制动***中,上述主缸装置具有:
壳体;
(a)加压活塞,该加压活塞配设于该壳体内,具有主体部与设置于该主体部的外周的凸缘部;以及
(b)输入活塞,该输入活塞在该加压活塞的后方配设于上述壳体内,并在后端部连结上述制动操作部件,
在上述加压活塞的前方划分形成有对向上述制动装置供给的工作液加压的加压室,在上述加压活塞的上述主体部与上述输入活塞之间划分形成有活塞间室,在上述加压活塞的上述凸缘部的后方划分形成有被导入从上述调压器供给的工作液的输入室,
通过禁止经由上述活塞间室的工作液进行的从上述输入活塞向上述加压活塞的上述制动操作力的传递,来实现上述依赖于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通过允许经由上述活塞间室进行的从上述输入活塞向上述加压活塞的上述制动操作力的传递,来实现上述依赖于操作力/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
(16)在(15)项所记载的液压制动***中,上述主缸装置的上述壳体具有划分部,该划分部将上述壳体的内部划分为前方室与后方室,并且设置有贯通该划分部的而用于使前方室与后方室连通的开口,
上述加压活塞被配设为使该加压活塞的上述凸缘部配置于上述前方室,并且,上述输入活塞配设于上述后方室,
上述输入室在上述划分部与上述加压活塞的上述凸缘部之间划分形成,上述活塞间室以上述加压活塞的上述主体部与上述输入活塞利用上述划分部的上述开口彼此相面对的方式划分形成。
(17)在(15)项或者(16)项所记载的液压制动***中,
上述主缸装置具有输入对置室,该输入对置室被划分形成于上述加压活塞的上述凸缘部的前方,隔着该凸缘部与上述输入室对置,
上述活塞间室的工作液的压力作用于上述加压活塞的该加压活塞的受压面积与上述输入对置室的工作液的压力作用于上述加压活塞的该加压活塞的受压面积相等,
上述工作模式切换机构通过使上述活塞间室与上述输入对置室连通并且切断上述活塞间室和上述输入对置室与上述低压源的连通来实现上述依赖于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通过切断上述活塞间室与上述输入对置室的连通并使上述低压源与上述输入对置室连通来实现上述依赖于操作力/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
上述3项的方式为关于用于选择性地实现上述的2个模式的主缸装置的构造加以限定的方式。此外,就关于第2项的方式的活塞间室的形成的限定事项、换句话说“加压活塞的主体部与输入活塞利用划分部的开口彼此相面对”的特定事项而言,作为实现该事项的结构,包括:A)加压活塞的主体部穿过划分部的开口向后方室伸出且该伸出的部分的后端与输入活塞的前端相面对的结构;B)加压活塞的主体部具有在后端开口的有底孔,输入活塞穿过划分部的开口延伸进入该有底孔,该有底孔的内底与输入活塞的前端相面对的结构;等等。
(18)在(17)项所记载的液压制动***中,
上述工作模式切换机构具有:
室间连通路,该室间连通路用于使上述活塞间室与上述输入对置室连通;室间连通切换阀,该室间连通切换阀被设置于该室间连通路,切换该室间连通路对于上述活塞间室与上述输入对置室的连通和该连通的切断;低压源连通路,该低压源连通路用于不经由该室间连通切换阀而使上述输入对置室与上述低压源连通;低压源连通切换阀,该低压源连通切换阀设置于该低压源连通路,切换上述输入对置室与上述低压源的连通和该连通的切断,
通过利用上述室间连通切换阀使上述活塞间室与上述输入对置室连通,并且利用上述低压源连通切换阀切断上述输入对置室与上述低压源的连通,由此实现上述依赖于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通过利用上述室间连通切换阀切断上述活塞间室与上述输入对置室的连通,并且利用上述低压源连通切换阀使上述输入对置室与上述低压源连通,由此实现上述依赖于操作力/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
本方式为关于上述工作模式切换机构的具体的结构加以限定的方式。例如,如果将室间连通切换阀形成为常闭型的电磁式开闭阀(为在未被励磁的情况下闭阀、通过励磁而开阀的阀),将低压源连通切换阀形成为常开型的电磁式开闭阀(在未被励磁的情况下闭阀、通过励磁而开阀的阀),则在电失效时,将实现上述的依赖于操作力的加压模式,因此能够构建在故障防护方面有利的***。
(19)在(18)项所记载的液压制动***中,
该液压制动***在上述室间连通切换阀的上述活塞间室侧具备用于使该活塞间室同上述调压器的上述第1先导室与上述第2先导室的上述另一方连通的先导压力导入路,
作为与施加于上述制动操作部件的制动操作力或从上述主缸向上述制动装置供给的工作液的压力相应的压力的工作液,上述活塞间室的工作液被导入上述第1先导室与上述第2先导室的上述另一方。
本方式为将依赖于操作力的压力作为2个先导压力的一方导入调压器的方式。依赖于操作力的压力的变动给驾驶员的制动操作造成不协调感的可能性较高,而根据本方式,例如由成为2个先导压力的另一方调整压的变动引起的依赖于操作力的压力比较小,因此能够抑制或减少上述不协调感。另外,调整压的变动容易在上述工作模式的切换时、该***的起动时发生,根据本方式,能够充分抑制或减少此时的不协调感。
(20)在(19)项所记载的液压制动***中,
该液压制动***具备先导导入切换机构,该先导导入切换机构切换上述活塞间室的工作液的朝上述调压器的上述第1先导室与上述第2先导室的上述另一方的导入和该导入的禁止,
该先导导入切换机构构成为包括设置于上述先导压力导入路的先导导入切换阀。
根据本方式,如前文中说明的那样,能够禁止作为依赖于操作力的压力的先导压力的导入,能够仅利用调整压良好地控制调压器供给压。在前文所说明的依赖于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中,禁止作为依赖于操作力的压力的先导压力的导入,由此在该模式中能够实现良好的制动力的控制。
(21)在(19)项所记载的液压制动***中,
上述调压器的上述活塞具有柱状的主体部和呈凸缘状形成于该主体部的外周的凸缘部,上述第1先导室在上述主体部的上述一个方向侧划分形成,上述第2先导室在上述主体部的外周上在上述凸缘部的上述一个方向侧划分形成,
上述调压器还具备先导对置室,该先导对置室构成为由上述活塞的又一部分与上述壳体划分形成,在该先导对置室中导入与向上述第2先导室导入的工作液相同的压力的工作液,由此将该导入的工作液的压力作用于上述活塞而将上述活塞朝上述一个方向施力,并且该施力用于抵消上述第2先导室的工作液对上述活塞的施力,
该先导对置室在上述活塞的上述主体部的外周上,以隔着该凸缘部对置的方式被划分形成在上述凸缘部的上述相反方向侧,
该液压制动***在上述低压源连通切换阀的上述输入对置室侧具备用于使该输入对置室与上述调压器的上述先导对置室连通的对置室间连通路。
根据本方式,在上述的依赖于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中,由于作为先导压力导入的依赖于操作力的压力对于活塞的作用力被抵消,因此在该模式中,能够仅通过调整压良好地控制调压器供给压。另外,根据本方式,无需设置上述先导导入切换阀便能够实现上述效果,能够构建利于成本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例的液压制动***的图。
图2是示出装配于第1实施例的液压制动***的第1实施例的调压器的图。
图3是示出第2实施例的液压制动***的图。
图4是示出装配于第2实施例的液压制动***的第2实施例的调压器的图。
图5是示出第1变形例的液压制动***的图。
图6是示出比较例的液压制动***的图。
图7是示出装配于比较例的液压制动***的比较例的调压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可请求保护发明的液压制动***、调压器的代表的实施方式作为实施例,并且以以往的液压制动***、调压器作为比较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可请求保护的发明除了下述的实施例之外,也能够利用以上述“发明内容”的项所记载的方式为首并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进行各种变更、改进后的各种方式实施。另外,也可以利用“发明内容”的各项的说明所记载的技术事项构成下述的实施例的变形例。
实施例
[A]第1实施例
图1中示出第1实施例的液压制动***,图2中示出装配于该***的第1实施例的调压器,以下参照上述两幅图对第1实施例的液压制动***、调压器进行说明。
《液压制动***的硬件结构》
i)整体结构
第1实施例的液压制动***为以制动油为工作液搭载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液压制动***。如图1所示,本液压制动***大体包括如下部分:(A)设置于4个车轮10且分别产生制动力的4个制动装置12;(B)输入作为制动操作部件的制动踏板14的操作,并且将加压后的工作液朝各制动装置12供给的主缸装置16;(C)配置于主缸装置16与4个制动装置12之间的防抱死单元18;(D)从作为低压源的储液器20(在本实施例中,收纳大气压的工作液)汲取工作液并进行加压,由此供给高压的工作液的作为高压源的高压源装置22;(E)对从高压源装置22供给的工作液进行调压并朝主缸装置16供给的作为调压器的调节器24;(F)用于调节从调节器24供给的工作液的压力的电磁式增压线性阀26以及电磁式减压线性阀28(以下,有时分别简单记做“增压线性阀26”以及“减压线性阀28”);(G)通过控制上述装置、设备、阀来担负对该液压制动***的控制的作为控制装置的制动电子控制单元30。上述调节器24为第1实施例的调压器,包括增压线性阀26与减压线性阀28,构成将在后面说明的调整装置、换句话说构成用于调整调节器24的先导压力的先导压力调整装置32。
另外,防抱死单元18有时被称作“ABS单元18”,在附图中被标注[ABS]的附图标记。另外,增压线性阀26、减压线性阀28在附图中分别被标注作为增压线性阀26、减压线性阀28的记号标记的[SLA]、[SLR]的附图标记。进而,以下制动电子控制单元30有时称作“制动器ECU30”,在附图中能够用[ECU]的附图标记来表示。此外,4个车轮10在需要表示左右前后的情况下,表示为右前轮10FR、左前轮10FL、右后轮10RR、左后轮10RL。另外,4个制动装置12等的结构要素在需要区别左右前后的情况下,也标注与车轮10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为12FR、12FL、12RR、12RL等。
ii)制动装置以及ABS单元
与各车轮10对应设置的制动装置12为盘式制动装置,包括:与车轮10一起旋转的圆盘转子、保持于托架的制动钳、保持于制动钳的轮缸、保持于制动钳且通过该轮缸移动由此夹压圆盘转子的制动块等。另外,ABS单元18为包括与各车轮对应设置且成对的增压用开闭阀以及减压用开闭阀、泵装置等的单元,在因打滑现象等致使车轮10锁止的情况下工作,是用于防止车轮的锁止持续的装置。此外,制动装置12、ABS单元18为一般的装置、单元,由于与可请求保护的发明的特征关联较小,因此省略对于这些构造的详细说明。
iii)主缸装置
主缸装置16为行程模拟器一体型的主缸装置,简而言之,在壳体40的内部配设有作为2个加压活塞的第1加压活塞42、第2加压活塞44、输入活塞46,并且设置有行程模拟器机构48。此外,在关于主缸装置16的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说明,将左方称为前方、右方称为后方,同样对于将在后面进行说明的活塞等的移动方向,将朝向左方移动称作前进、朝向右方移动称为后退。
壳体40具有配设第1加压活塞42、第2加压活塞44、输入活塞46的空间,该空间的前方侧的端部被封闭,并且由形成环状的划分部50划分为前方室52与后方室54。第2加压活塞44形成朝前方开口的有底圆筒状,在前方室52内配设于前方侧。另一方面,第1加压活塞42具有主体部56和形成于该主体部56的外周的凸缘部58。主体部56的前方的部分形成有底圆筒状并与凸缘部58一起在前方室52内配设于第2加压活塞44的后方。另一方面,主体部56的后方的部分形成为突出部60,朝后方室54伸出。详细而言,壳体40的划分部50形成为环状,因此在中央形成有开口62,突出部60贯通该开口62朝后方室54伸出。详细而言,输入活塞46以其一部分从后方进入后方室54的内部的方式配设于后方室54,在后端部经由连杆64连结制动踏板14。
在第1加压活塞42与第2加压活塞44之间,详细而言在第1加压活塞42的主体部56的前方形成有通过第1加压活塞42的前进将朝向与2个后轮10RR、10RL对应的2个制动装置12RR、12RL供给的工作液进行加压的第1加压室R1,在第2加压活塞44的前方侧形成有通过第2加压活塞44的前进将朝向与2个前轮10FR、10FL对应的2个制动装置12FR、12FL供给的工作液进行加压的第2加压室R2。另一方面,在第1加压活塞42与输入活塞46之间形成有活塞间室R3。详细而言,以从形成于划分部50的开口62朝向后方伸出的突出部60的后端、换句话说主体部56的后端与输入活塞46的前端相面对的方式形成活塞间室R3,换言之利用开口62以使第1加压活塞42与输入活塞46相面对的方式形成活塞间室R3。进而,在壳体40的前方室52内,在突出部60的外周,以由划分部50的前端面与第1加压活塞42的凸缘部58的后端面划分的方式形成供从调节器24供给的工作液导入的环状的输入室R4,在主体部56的外周,在凸缘部58的前方形成有隔着该凸缘部58与输入室R4对置的环状的输入对置室R5。
另外,在本主缸装置16中,为使第1加压活塞42朝前方移动的活塞间室R3的工作液的压力所作用的第1加压活塞42的受压面积(对活塞间室受压面积)、即第1加压活塞42的突出部58的后端的面积与为使第1加压活塞42朝后方移动的输入对置室R5的工作液的压力所作用的第1加压活塞42的受压面积(对对置室受压面积)、即第1加压活塞的凸缘56的前端面的面积相等。
第1加压室R1、第2加压室R2分别在第1加压活塞42、第2加压活塞44位于移动范围的后端时,能够经由低压端口P1、P2与储液器20连通,另外,分别经由输出端口P3、P4并且经由ABS单元18与制动装置12连通。另一方面,输入室R4经由输入端口P5与将在后面说明的调节器24的调压端口连通。
活塞间室R3与连结端口P6连通,输入对置室R5与连通端口P7连通,上述连通端口P6与连通端口P7通过作为外部连通路的室间连通路70相连。在该室间连通路70的中途设置有常闭型的电磁式开闭阀72,换句话说设置有在非励磁状态下处于闭阀状态,而在励磁状态下成为开阀状态的开闭阀72,当开闭阀72被形成为开阀状态的情况下,使得活塞间室R3与输入对置室R5连通。在上述活塞间室R3与输入对置室R5连通的状态下,可由此认为是一个液室,即形成可称为反作用力室R6的液室。此外,开闭阀72具有切换活塞间室R3与输入对置室R5的连通和该连通的切断的功能,因此,以下将该开闭阀72称为“室间连通切换阀72”。
另外,在主缸装置16还设置有2个低压端口P8、P9,它们通过内部通路连通。一方低压端口P8与储液器20相连,另一方低压端口P9经由作为外部连通路的低压源连通路74在室间连通切换阀72与输入对置室R5之间同室间连通路70相连。在低压源连通路74设置有常开型的电磁式开闭阀76,换句话说设置有在非励磁状态下处于开阀状态,而在励磁状态下成为闭阀状态的开闭阀76。该开闭阀76具有切换输入对置室R5与作为低压源的储液器20的连通和该连通的切断的功能,因此,以下将该开闭阀76称为“低压源连通切换阀76”。
在壳体40具有与第1加压活塞42、第2加压活塞44、输入活塞46所配设的空间不同的空间,行程模拟器机构48构成为包括该空间、配设于该空间内的反作用力活塞80、对反作用力活塞80施力的2个反作用力弹簧82、84(均为压缩螺旋弹簧)。在反作用力活塞80的后方侧形成有缓冲室R7(附图中作为几乎被挤扁的空间表示)。当输入活塞46因制动踏板14的操作而前进时,向缓冲室R7经由内部通路导入输入对置室R5的工作液、即反作用力室R6的工作液,与该导入的工作液的量、即与输入活塞46的前进量相应的反作用力弹簧82、84的弹性反作用力作用于反作用力室R6,由此对制动踏板14施加操作反作用力。换句话说,该行程模拟器机构48作为针对输入活塞46的前进将与该前进的量相应的大小的反作用力施加给输入活塞46的反作用力施加机构发挥功能。另外,2个反作用力弹簧82、84被串联配置,并且反作用力弹簧84与反作用力弹簧82相比,弹性常量相当小,通过在制动踏板14的操作的进行的中途禁止反作用力弹簧84的变形,使得行程模拟器机构48实现从其中途起增加斜率增大的反作用力特性。此外,在本***中,在室间连通路70设置有用于检测反作用力室R6的工作液的压力(反作用力压)的反作用力压传感器86(附图中,标注作为反作用力压的附图标记的[PRCT]的附图标记)。
iv)高压源装置
高压源装置22构成为包括:从储液器20汲取工作液并进行加压的泵90、该驱动泵90的马达92、蓄积由泵90加压后的工作液的储压器94(附图中标注[ACC]的附图标记)。此外,在高压源装置22设置有用于检测储压器94内的工作液的压力、即供给的工作液的压力亦即高压源压(也可以称作“储压器压”)的高压源压传感器96(附图中,标注作为高压源压的附图标记的[PACC]的附图标记)。
v)调节器
调节器24放大后如图2所示,构成为包括:形成为双重构造且在内部形成空间的壳体100、在空间内沿壳体100的轴线方向(左右方向)从图的左方按顺序并排配置的活塞102、阀座环106、阀杆108。活塞102作为活动体发挥功能,能够沿壳体100的轴线方向移动。活塞102构成为包括大体呈柱状并且形成朝右端开口的凹部的主体部110、嵌入该凹部的插棒式铁心部112。阀座环106形成具有凸缘部且两端开口的筒状,通过2个弹簧114、116被浮动支承于第2活塞104与壳体100。阀杆108的左端作为阀芯发挥功能,该阀杆108的左端以能够落座的方式配设在作为阀座发挥功能的阀座环106的右端部,该阀杆108通过弹簧118被朝向左方施力。换句话说,包括阀座环106、阀杆106、弹簧118在内构成将在后面说明的阀机构120,该阀机构120在壳体100的轴线方向上与作为活动体的活塞102并排配设。此外,活塞102的插棒式铁心部112的前端(右端)在阀座环106内与阀杆108的左端能够抵接。插棒式铁心部112的前端的外径比阀座环106的内径小,在两者之间设置有缝隙。另外,图2示出活塞102在壳体100内位于自身的活动范围的左端,阀杆108落座于阀座环106,插棒式铁心部112的前端略微离开阀杆108的左端的状态。
在壳体100的上述空间内划分形成多个液室。具体地说,在活塞102的主体部110的一侧,换句话说在左侧,由该主体部110的左端部与壳体100划分形成第1先导室R8。另外,活塞102具有形成于主体部110的外周的凸缘部122,在该凸缘部122的一侧,换句话说在左侧,在主体部110的外周,由该凸缘部122的左端部、主体部110的外周部的一部分与壳体110划分地形成环状的第2先导室R9。换句话说,简而言之,在本调节器24中并排地划分形成有2个先导室。此外,还在活塞102的插棒式铁心部112的外周,大体在活塞102的主体部110与阀座环106的凸缘部之间形成收纳被调压后从该调节器24向主缸装置16供给的工作液的调压室R10,在阀杆108的外周形成有与作为高压源的高压源装置22连通,并接收从该高压源装置22供给的工作液的高压室R11。粗略而言,调压室R10形成于活塞102的上述阀机构120一侧,高压室R11与调压室R10以包夹阀机构120的方式形成。另外,在本调节器24中,在活塞102的凸缘部122的上述一侧的相反一侧,换句话说在右侧,在主体部110的外周,由该凸缘部122的右端部、主体部110的外周部的另一部分与壳体110划分地形成隔着该凸缘部122与上述第2先导室R9对置的环状的先导对置室R12。
在壳体100设置有各种端口,上述多个液室经由该多个端口与该***的各装置等连通。参照图1进行说明,具体地说,高压室R11经由高压端口P10与高压源装置22连通,调压室R10经由调压端口P11与主缸装置16的输入端口P5连通。在活塞102的内部设置有由沿轴线方向贯通插棒式铁心部112的液通路和与该液通路连通并且沿径方向贯通主体部110的液通路构成的低压通路124,2个低压端口P12、P13分别经由该低压通路124相互连通。一方的低压端口P12与上述低压源连通路74相连,低压通路124经由主缸装置16与储液器20连通。即,低压通路124作为连通于低压源的低压室发挥功能。另外,另一方的低压端口P13经由安全阀126与不同于上述高压端口P8的其他高压端口P14相连,在高压室R11的压力成为过高的状态的情况下,高压室R11的压力朝储液器20释放。
第1先导室R8与2个第1先导端口P15、P16相连,一方的第1先导端口P15经由上述增压线性阀26与高压端口P14相连,另一方的第1先导端口P16经由上述减压线性阀28与上述低压源连通路74相连。换句话说,第1先导室R8经由增压线性阀26与高压源装置22相连,并经由减压线性阀28与储液器20相连,如将在后面叙述的那样,第1先导室R8的工作液的压力亦即第1先导压力通过上述增压线性阀26、减压线性阀28调整为所希望的压力(以下,有时称作“调整压”),换句话说,通过调整装置32调整为任意的调整压。另外,第2先导室R9与第2先导端口P17相连,经由先导压力导入路128与主缸装置16的连通端口P6连通。因此,主缸装置16的活塞间室R3的工作液的压力作为第2先导压力导入第2先导室R9。进而,先导对置室R12与对置压端口P18相连,经由对置室间连通路130与主缸装置16的连通端口P7连通。因此,在先导对置室R12导入主缸装置16的输入对置室R5的工作液的压力。
在本调节器24中,上述调压室R10的工作液的压力、换句话说从该调节器24供给的工作液的压力亦即调压器供给压(以下,有时称作“伺服压”)对于活塞102作用使得该活塞102朝一个方向亦即左方向施力。另一方面,第1先导室R8的工作液的压力、换句话说第1先导压力对于活塞102作用使得该活塞102朝相反方向亦即右方向施力,同样第2先导室R9的工作液的压力、换句话说第2先导压力对于活塞102作用使得该活塞102朝相反方向亦即右方向施力。另外,先导对置室R12的工作液的压力(以下,有时称作“先导对置压”)对于活塞102作用使得该活塞102朝一个方向亦即左方向施力。
因此,在活塞102作用由伺服压产生的作用力(以下,有时称作“伺服压力”)、由第1先导压力产生的作用力(以下,有时称作“第1先导力”)、由第2先导压力产生的作用力(以下,有时称作“第2先导力”)、由先导对置压产生的作用力(以下,有时称作“先导对置力”),利用这些作用力,详细而言这些作用力之和(若作用力的朝向互为反向则指差值)使活塞102在壳体100内沿轴线方向移动。严格来说,需要考虑弹簧114、116的弹性反作用力等,但由于这些弹性反作用力等的作用比较小,为了对该调节器24的作用进行简单的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无视上述的弹性反作用力等。
因此,简而言之,当第1先导力与第2先导力的和亦即朝右方作用的作用力(以下,有时称作“右方作用力”)高于伺服压力与先导对置力的和亦即朝左方作用的作用力(以下,有时称作“左方作用力”)的情况下,使活塞102朝右方、换句话说朝阀机构120移动。相反,当左方作用力高于右方作用力的情况下,使活塞102朝左方、换句话说朝离开阀机构120的方向移动。当朝右方移动的情况下,活塞102在插棒式铁心部112的前端与阀机构120接合,通过阀杆108的前端从阀座环106离座,从而通过阀机构120使调压室R10与高压室R11连通。在该情况下,设置于插棒式铁心112的前端的上述低压通路124的开口被阀杆108的前端堵塞,调压室R10与低压通路124的连通被切断。坦率地说,实现了连通调压室R10与高压室R11并且切断调压室R10与低压室亦即低压通路124的连通的“高压连通·低压切断状态”。相反,当为图2所示的状态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当朝左方移动的情况下,插棒式铁心部112的前端的活塞102的与阀机构120的接合被解除,由此切断调压室R10与高压室R11的连通在该情况下,低压通路124的开口未被阀杆108的前端堵塞,调压室R10与低压通路124连通。坦率地说,实现了切断调压室R10与高压室R11的连通并且使调压室R10与作为低压室的低压通路124连通的“高压切断·低压连通状态”。根据这样的调节器24的动作,调压室R10内的工作液的压力亦即伺服压是基于第1先导压力、第2先导压力、先导对置压而与上述压力相应调整得出的。此外,在本***中,设置有用于检测伺服压的伺服压传感器134(附图中标注作为伺服压的附图标记[PSRV]的附图标记)。
vi)增压线性阀以及减压线性阀
增压线性阀26、减压线性阀28为一般的电磁式线性阀,对于构造的图示予以省略。增压线性阀26为配设于高压源装置22与调节器24的第1先导室R8之间的常闭型的电磁式线性阀。该增压线性阀26具有前端作为阀芯发挥功能的插棒式铁心和供该插棒式铁心落座的阀座。此外,隔着该阀座,在插棒式铁心一侧配置与调节器24的第1先导室R8连通并收纳与其压力亦即第1先导压力相当的调整压的工作液的调整压室,在插棒式铁心的相反一侧配置与高压源装置22连通并容纳有高压源压的工作液的高压室。在插棒式铁心沿使该插棒式铁心从阀座离座的方向作用有上述高压源压与调整压的差压所产生的差压作用力,另一方面,该插棒式铁心通过大于上述差压作用力的弹簧的作用力被朝使该插棒式铁心落座于阀座的方向施力。另外,在插棒式铁心上通过线圈的励磁沿与差压作用力相同的方向、换句话说沿与弹簧的作用力相反的方向作用有与对该线圈通电的励磁电流相应的大小的电磁作用力。大体而言,在本增压线性阀26中,考虑上述各力的相互平衡,确定得出任意的调整压的励磁电流,对线圈通电。另外,在本增压线性阀26中,励磁电流越大,调整压越高。换言之,开度(例如,由闭阀状态向开阀状态的转换的容易度)变高,开阀压升高。
另一方面,减压线性阀28为配设于调节器24的第1先导室R8与低压源亦即储液器22之间的常开型的电磁式线性阀。该减压线性阀28具有前端作为阀芯发挥功能的插棒式铁心和供该插棒式铁心落座的阀座,隔着该阀座,在插棒式铁心一侧配置与储液器20连通且形成为低压源压(在本实施例中为大气压)的低压室,在与插棒式铁心的相反一侧配置与调节器24的第1先导室R8连通并收纳与第1先导压力相当的调整压的工作液的调整压室。在插棒式铁心沿使该插棒式铁心从阀座离座的方向作用有上述调整压与低压源压的差压所产生的差压作用力,除此之外,插棒式铁心还通过弹簧的作用力被朝与差压作用力相同的方向施力。另一方面,在插棒式铁心通过线圈的励磁沿与差压作用力以及弹簧的作用力相反的方向作用与对该线圈通电的励磁电流相应的大小的电磁作用力。在本减压线性阀28中,大体而言,考虑上述各力的相互平衡,确定可得出任意的调整压的励磁电流,对线圈通电。另外,在本减压线性阀28中,励磁电流越大,调整压越高。换言之,开度(例如,由闭阀状态向开阀状态的转换的容易度)降低,开阀压升高。
根据以上的增压线性阀26、减压线性阀28的功能,在本***中,如前文中说明的那样,将增压线性阀26、减压线性阀28包含在内构成先导压力调整装置32,通过控制对该增压线性阀26、减压线性阀28分别供给的励磁电流来调整调节器24的第1先导压力。
vii)控制***
本***的控制由制动器ECU30进行。制动器ECU30大体进行高压源装置22的控制(详细而言为泵90的控制,更详细而言为对驱动该泵90的马达92的控制)、室间连通切换阀72以及低压源连通切换阀74的控制(详细而言为对上述两个切换阀的开闭控制)以及增压线性阀26以及减压线性阀28的控制(详细而言为对向增压线性阀26以及减压线性阀28供给的励磁电流的控制)。制动器ECU30构成为包括:作为中心的要素的计算机、用于分别驱动高压源装置22的马达92、增压线性阀26、减压线性阀28、室间连通切换阀、低压源连通切换阀74等的驱动电路(驱动器)。
在制动器ECU30连接有上述的反作用力压传感器86、高压源压传感器96、伺服压传感器134。另外,在本***中,为了取得制动操作量、制动操作力作为制动操作部件亦即制动踏板14的操作信息,设置有制动操作量传感器140、制动操作力传感器142(在附图中,分别标注作为制动操作量、制动操作力的附图标记的[δPDL]、[FPDL]的附图标记),上述各传感器140、142也连接于制动器ECU30。本***的控制基于上述各传感器的检测值来进行。
《液压制动***的工作》
本***根据车辆的状况等切换主缸装置16的工作模式,并且也切换调节器24的调压模式。以下,与上述各模式的切换相关地对该液压制动***的工作进行说明。
i)非供电时的工作
在使该***起动前,在电失效时等的非供电时,不对该***进行供电。因此,上述室间连通切换阀72成为闭阀状态,并且上述低压源连通切换阀76成为开阀状态。因此,主缸装置16的活塞间室R3与输入对置室R5的连通被切断,输入对置室R5与储液器20连通并释放为低压源压。在该状态下,施加于制动踏板14的制动操作力经由活塞间室R3的工作液传递至第1加压活塞42。换句话说,允许制动操作力的从输入活塞向第1加压活塞42、第2加压活塞44的传递,由此第1加压活塞42、第2加压活塞44前进。其结果,由制动装置12产生依赖于施加在制动踏板14的制动操作力的大小的制动力。换句话说,主缸装置16在将由自身向制动装置12供给的工作液加压成使制动装置12产生与制动操作力相应的大小的制动力这样的压力的“依赖于操作力的加压模式”之下工作。进而,坦率地说,由主缸装置16向制动装置12供给的工作液的压力亦即主压形成为与制动操作力相应的压力。
此外,在使该***起动前以及电失效时,可以认为在高压源装置22的储压器94不存在高压的工作液。另外,由于在增压线性阀26、减压线性阀28中未供给励磁电流,因此调节器24的第1先导压力将维持低压源压不变。另一方面,先导压力导入路128从主缸装置16的活塞间室R3与室间连通切换阀72之间将活塞间室R3的工作液的压力导入作为第2先导压力,第2先导压力为与制动操作力相应的压力亦即依赖于操作力的压力。此外,先导对置室R12经由对置室间连通路130、低压源连通路74与储液器20连通,先导对置压为低压源压。因此,调节器24在仅依赖于第2先导压力调压的“依赖于第2先导压力的调压模式”下进行调压,但如果考虑到在储压器94不存在高压的工作液,则调节器24的调压室R10的工作液实际上维持低压源压不变,在主缸装置16的输入室R4中实际只导入低压源压。
本***在电失效时,仍能够在上述依赖于操作力的加压模式下使制动装置12产生制动力,因此是在故障防护方面优异的***。
ii)通常时的工作
在该***起动后处于通常的状态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在通常时,上述室间连通切换阀72形成为开阀状态,上述低压源连通切换阀76形成为闭阀状态。其结果,使活塞间室R3与输入对置室R5连通,并且将它们与作为低压源的储液器20的连通切断。由此,通过活塞间室R3与输入对置室R5形成上述反作用力室R6,该反作用力室R6的工作液的压力为与制动操作力相应的压力,换句话说是依赖于操作力的压力。但是,在该状态下,如前文中所说明的那样,由于对活塞间室受压面积与对对置室受压面积相等,因此即使操作制动踏板14使输入活塞46前进,也会因制动操作力操作力、即反作用力室R6的压力使得第1加压活塞42、第2加压活塞44无法前进,由主缸装置16加压的工作液不会供给至制动装置12。换言之,禁止借助活塞间室R3的工作液的从输入活塞46向第1加压活塞42、第2加压活塞的制动操作力的传递。
另一方面,在通常时,通过控制泵90的驱动,使得从高压源装置22供给的工作液维持为设定范围内的高的压力。此外,对向增压线性阀26、减压线性阀28分别供给的励磁电流进行控制,将第1先导压力形成为任意的压力。另外,在第2先导室R9、先导对置室R12中均导入反作用力室R6的工作液的压力,使第2先导压力与先导对置压相等。由于调节器24的活塞102的凸缘部122的左端面的面积与右端面的面积相等,因此上述的第2先导力与先导对置力相互平衡,换言之基于先导对置力的施力与基于第2先导压力的施力相互抵消,由此调节器24基于第1先导压力将工作液调压为与第1先导压力相应的压力,并向主缸装置16的输入室R4供给。换句话说,作为调压器供给压的伺服压在仅依赖于第1先导压力调压的“依赖于第1先导压力的调压模式”之下由调节器24进行调压。
如果调压后从调节器24供给的工作液被导入至输入室R4,则依赖于该工作液的压力、换句话说伺服压,第1加压活塞42、第2加压活塞44前进,被加压为与该伺服压相应的压力的工作液向制动装置12供给。换句话说,主缸装置16在将由自身向制动装置12供给的工作液加压为使制动装置12产生与伺服压相应的大小的制动力这样的压力的“依赖于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之下工作。坦率地说,主压形成为与伺服压相应的压力。
搭载了本***的车辆如上所述为混合动力车辆,在该车辆中可利用再生制动力。因此,只需由制动装置12产生基于制动操作确定的制动力与再生制动力相减得出的制动力即可。因此,在通常时,本***基于该应该产生的制动力,以使由伺服压传感器134检测的伺服压成为可产生该制动力的压力的方式来控制向增压线性阀26、减压线性阀28分别供给的励磁电流,控制第1先导压力。此外,在本***中,在通常时,将主缸装置16的工作模式形成为依赖于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由此使制动装置12产生不依赖于制动操作力的制动力。换言之,将并非仅仅基于制动操作量、制动操作力的压力的压力作为第1先导压力导入,利用该所导入的压力由调节器24进行调压,能够产生并非一定与制动操作相应的制动力的制动力。根据该***的这样的工作,本***可谓是适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液压制动***。
另外,在通常时,利用上述先导对置压的作用,使得伺服压仅仅依赖于第1先导压力被调压。换言之,仅仅利用经增压线性阀26、减压线性阀28调整后的调整压便可高精度地控制制动力,因此能够实现良好的制动控制。
iii)特定失效时的工作
例如,假设伺服压传感器134、增压线性阀26、减压线性阀28等失效,无法执行基于上述伺服压控制向增压线性阀26、减压线性阀28供给的励磁电流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当能够控制高压源装置22且能够将高压源压维持在适当的压力范围时,或者在高压源装置22的储压器94中残留充足的压力的工作液时,能够依赖于伺服压产生制动力。将这样的可利用高压源压的失效认为是“特定失效”,在特定失效时使该***进行如下工作。
当产生上述特定失效的情况下,切断对于室间连通切换阀72、低压源连通切换阀76的供电,由此将室间连通切换阀72形成为闭阀状态,将低压源连通切换阀76形成为开阀状态。在该状态下,与前文中说明的非供电时相同,允许制动操作力的从输入活塞向第1加压活塞42、第2加压活塞44的传递,能够由制动装置12产生依赖于制动操作力的大小的制动力。另一方面,由于在特定失效时能够利用高压源压,因此经由先导压力导入路128将依赖于操作力的压力亦即主缸装置16的活塞间室R3的工作液的压力作为第2先导压力导入第2先导室R9,并且将先导对置室R12释放为低压源压,由此在“依赖于第2先导压力的调压模式”之下进行调压,向主缸装置16的输入室R4导入被调压为依赖于制动操作力的压力的伺服压。其结果,主缸装置16将向制动装置12供给的工作液加压为可使制动装置12产生与伺服压相应的大小的制动力同与制动操作力相应的大小的制动力相加所得的制动力的压力。换句话说,在依赖于制动操作力与伺服压双方而对工作液加压的“依赖于操作力/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下,使主缸装置16工作。坦率地说,主压形成为与制动操作力与伺服压两者相应的压力。
另外,在上述依赖于操作力的加压模式操作力、依赖于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中,由于是不导入来自调节器24的伺服压的状态,因此可以认为是依赖于操作力/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的一个方式。另外,在本***中,在上述特定失效时,由于制动装置12能够产生与伺服压相应的大小的制动力和与制动操作力相应的大小的制动力相加得出的制动力,因此该制动力比较大,本***是在故障防护方面优异的***。
iv)关于模式切换功能
如上所述,主缸装置16具有通过室间连通切换阀72、低压源连通切换阀76的状态使工作模式在上述依赖于操作力/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为包括上述依赖于操作力的加压模式的概念)和上述依赖于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之间切换的功能,就该工作模式的切换而言,可以认为本***具有包含室间连通路70、室间连通切换阀72、低压源连通路74、低压源连通切换阀76而构成“工作模式切换机构”。另外,在本***中,与该主缸装置16的工作模式的切换联动地,调节器24的调压模式也在上述依赖于第1先导压力的调压模式与上述依赖于第2先导压力的调压模式之间切换。因此,在本***中,上述工作模式切换机构作为切换调节器24的调压模式的“调压模式切换机构”发挥功能。
另外,在本***中,对置室间连通路130在低压源连通切换阀76的输入对置室R5的侧采用使该输入对置室R5与调节器24的先导对置室R12连通的结构,由此工作模式切换机构作为调压模式切换机构发挥功能。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因此无需设置例如将在后文中说明的先导导入切换机构,具体地说无需在先导压力导入路128设置切换活塞间室R3的工作液的压力对于第2先导室R9的导入与禁止上述导入的先导导入切换阀,调节器24能够基于第1先导压力与第2先导压力的一方进行选择性的调压。
[B]第2实施例
图3中示出第2实施例的液压制动***,图4中示出装配于该***的第2实施例的调压器,以下,参照上述附图对第1实施例的液压制动***、调压器进行说明。
《液压制动***的硬件结构》
i)整体结构等
第2实施例的液压制动***与第1实施例的液压制动***在整体结构上大致相同,对于制动装置12、ABS单元18、主缸装置16、室间连通路70、室间连通切换阀72、低压源连通路74、低压源连通切换阀76、高压源装置22、增压线性阀26、减压线性阀28、控制***采用相同的结构。在第2实施例的***与第1实施例的***中,作为调压器的调节器的构造略有差异,并且调节器与主缸装置16的连接略有差异。因此,对于相同的或具有同样的构造或功能的结构要素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由此省略对上述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第2实施例的***中,代替在第1实施例中采用的调节器24,转而采用调节器150,该调节器150为第2实施例的调压器。
ii)调节器
在本实施例的***中采用的调节器150,放大后如图4所示,除了一部分外具有大致相同的构造。对于不同的构造进行说明,在本调节器150中,在活塞102的凸缘部122的上述一侧的相反方向侧,换句话说在右侧未形成在调节器24中原本形成的先导对置室R12,将该部位连通低压通路124从而形成为低压室的一部分。与此相伴,设置于调节器24的对置压端口P18在调节器150中未被设置,并且在本***中,也未设置对置室间连通路130。
在本调节器150中,在活塞102作用有上述的伺服压力、第1先导力、第2先导力,利用上述作用力使活塞102在壳体100内沿轴线方向移动。简而言之,当作为第1先导力与第2先导力之和的朝向右方作用的右方作用力高于作为左方作用力的伺服压力的情况下,使活塞102朝右方移动,相反当伺服压力高于右方作用力的情况下,使活塞102朝左方移动。通过该移动将选择地实现上述的高压连通、低压切断状态或高压切断、低压连通状态。
《液压制动***的工作》
本***也根据车辆的状况等切换主缸装置16的工作模式,并且切换调节器24的调压模式,但与第1实施例的***相比在调压模式的切换方面略有不同。以下,与上述模式的切换关联地对该液压制动***的工作进行说明。
i)非供电时的工作
在非供电时,与第1实施例的***相同,上述室间连通切换阀72成为闭阀状态,并且上述低压源连通切换阀76成为开阀状态,因此使主缸装置16在依赖于操作力的加压模式下工作工作,调节器150在依赖于第2先导压力的调压模式下进行调压。同样,如果认为在储压器94不存在高压的工作液,则在主缸装置16的输入室R4中实际仅导入低压源压。与第1实施例的***相同,本***在电失效时也能够在依赖于操作力的加压模式下使制动装置12产生制动力,因此是在故障防护方面优异的***。
ii)通常时的工作
在通常时,与第1实施例的***相同,室间连通切换阀72形成为开阀状态,低压源连通切换阀76形成为闭阀状态。其结果,主缸装置16同样在依赖于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下工作。另一方面,由于未设置上述的先导对置室,因此无法由先导对置力抵消第2先导力,在调节器150中,伺服压依赖于第1先导压力与第2先导压力两者,详细而言依赖于第1先导力与第2先导力之和被调压。换句话说,调节器150在“依赖于第1先导·第2先导压力的调压模式”下对伺服压进行调压。
第2先导压力与上述的反作用力压相等,能够通过反作用力压传感器86检测。因此,最好考虑该检测出的第2先导压力,换句话说考虑由第2先导压力所产生的第2先导力来确定第1先导压力,以便得到与制动装置应该产生的制动力相应的伺服压,并控制对增压线性阀26、减压线性阀28分别供给的励磁电流,以使第1先导压力成为该确定的压力。本***也能够使制动装置12产生不依赖于制动操作力的制动力,因此可以说是适于混合动力车辆的液压制动***。
iii)特定失效时的工作
在特定失效时,与第1实施例的***相同,室间连通切换阀72形成为闭阀状态,低压源连通切换阀76形成为开阀状态。在该状态下,与前文中说明的非供电时相同,制动装置12能够产生依赖于制动操作力的大小的制动力。另一方面,在特定失效时,由于能够利用高压源压,因此将主缸装置16的活塞间室R3的工作液的压力作为第2先导压力导入第2先导室R9,在依赖于第2先导压力的调压模式下进行调压。其结果,与第1实施例的***相同,主缸装置16在依赖于操作力/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下工作。在本***中,同样在特定失效时,能够使制动装置12产生与伺服压相应的大小的制动力同与制动操作力相应的大小的制动力相加得出的制动力,因此该制动力比较大,本***为在故障防护方面优异的***。
iv)关于模式切换功能
本***与第1实施例的***相同,也可以认为具有包含室间连通路70、室间连通切换阀72、低压源连通路74、低压源连通切换阀76而构成的工作模式切换机构。其中,与第1实施例的***不同,该工作模式切换机构不作为切换调节器150的调压模式的调压模式切换机构发挥功能。
[C]变形例
以下,对关于上述第1实施例、第2实施例的液压制动***、调压器的几个变形例进行说明。
i)第1变形例
第1变形例的液压制动***针对上述第2实施例的液压制动***,在先导压力导入路128设置有切换工作液由主缸装置16的活塞间室R3向调节器150的第2先导室R9的导入与禁止该导入的先导导入切换阀152。换句话说,具有由该先导导入切换阀152构成的先导导入切换机构。此外,先导导入切换阀152是在非励磁状态下使第2先导室R9与活塞间室R3连通,在励磁状态下使第2先导室R9朝储液器20释放的三通阀。
在该变形例的***中,在非供电时、特定失效时,先导导入切换阀152形成为非励磁状态,依赖于操作力的压力亦即活塞间室R3的工作液的压力被导入第2先导室R9,伺服压在依赖于第2先导压力的调压模式下通过调节器150被调压。另一方面,在通常时,先导导入切换阀152形成为励磁状态,伺服压在依赖于第1先导压力的调压模式下通过调节器150被调压。本变形例的***如第1实施例的***那样,仅通过经增压线性阀26、减压线性阀28调整后的调整压来控制制动力,因此能够通过简便的控制实现良好的制动控制。
ii)第2变形例
在上述第2实施例、第1变形例的液压制动***中,在调节器24、150的第1先导室R8导入经增压线性阀26、减压线性阀28调整后的调整压,在第2先导室R9导入作为依赖于操作力的压力的活塞间室R3的工作液的压力。也可以代替这样的结构,转而向第1先导室R8导入依赖于操作力的压力,并向第2先导室R9导入调整压。在如此构成的***中,也能够具有与第2实施例、第1变形例的***所具有的优点相同的优点。
iii)第3变形例
在上述第1实施例、第2实施例、各变形例的***中,全部为向调节器24、150的第1先导室R8与第2先导室R9中的一方导入经增压线性阀26、减压线性阀28调整后的调整压,并向另一方导入作为依赖于操作力的压力的活塞间室R3的工作液的压力。也可以代替这样的结构,转而构成为向第1先导室R8与第2先导室R9的另一方导入主压。由于认为主压是大体与制动操作力相应的压力,因此即使是调压器导入主压作为先导压力,并基于该先导压力由调节器24、150对伺服压进行调压的***,也会具有与基于作为依赖于操作力的压力的活塞间室R3的工作液的压力对伺服压调压的结构的***大致相同的优点。
iv)第4变形例
在装配于上述各实施例、各变形例的***的调节器24、150中,坦率地说,阀机构120形成为所谓的碟形阀构造。调压器并非对于阀机构的构造有特别的限定,也可以是代替上述构造的阀机构120,转而采用例如所谓的滑阀构造的阀机构的调节器。
v)第5变形例
在装配于上述各实施例、各变形例的***的主缸装置16中,关于活塞间室R3的形成,采用第1加压活塞42的主体部56的后方的部分形成为突出部60,该突出部60穿过划分部50的开口62向后方室54伸出,并且该突出部60的后端与输入活塞46的前端相面对的结构。关于主缸装置16的构造并非特别局限于此,例如,可以代替上述结构,转而采用第1加压活塞的主体部具有在后端开口的有底孔,使得输入活塞穿过划分部的开口延伸进入该有底孔,并以该有底孔的内底与输入活塞的前端相面对的方式形成活塞间室的结构。
[D]比较例
图6中示出一直以来研究的液压制动***的一个作为比较例的液压制动***,图7中示出装配于该***的调压器作为比较例的调压器。以下,参照上述附图对比较例的液压制动***、调压器进行说明。并对上述***、调压器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液压制动***的硬件结构》
i)整体结构等
比较例的液压制动***与第2实施例的液压制动***在整体结构方面大致相同,对于制动装置12、ABS单元18、主缸装置16、室间连通路70、室间连通切换阀72、低压源连通路74、低压源连通切换阀76、高压源装置22、增压线性阀26、减压线性阀28、控制***采用相同的结构。在第2实施例的***与比较例的***中,作为调压器的调节器的构造不同,并且该调节器与主缸装置16的连接也不同。因此,对于相同或同样的构造或具有功能的结构要素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对其省略说明。另外,在比较例的***中,代替在第1实施例中采用的调节器24,采用调节器160,该调节器160为比较例的调压器。
ii)调节器
在比较例的***中采用的调节器160放大后如图4所示,在活塞以及先导室的结构方面与实施例的调节器24、150不同。详细而言,比较例的调节器160具有串联配置的2个活塞,换句话说具有第1活塞162、第2活塞164。第1活塞162配置于第2活塞164的右侧,与实施例的调节器24、150的活塞102的右半部分为相同的结构。因此,与该活塞102相同,由主体部110、插棒式铁心部112构成,并且设置有作为低压室发挥功能的低压通路124。在第2活塞164的左端侧形成有第1先导室R8,在第2活塞164的右端侧隔着第2活塞164与第1活塞162形成有第2先导室R9。换句话说,在调节器160中,将2个先导室隔着第1活塞162串联配置。此外,与实施例的调节器24、150相同,在第1先导室R8中导入上述的调整压,在第2先导室R9中经由先导压力导入路128导入依赖于操作力的压力亦即主缸装置16的活塞间室R3的工作液的压力。
在本调节器160中,由于第1先导室R8与第2先导室R9被串联配置,因此粗略而言,将根据作为第1先导压力导入的调整压和作为第2先导压力导入的主缸装置16的活塞间室R3的工作液的压力中的较高的压力对伺服压进行调压。
《液压制动***的工作》
本比较例的***也根据车辆的状况等切换主缸装置16的工作模式,并且切换调节器24的调压模式,但与实施例的***相比在调压模式的切换方面略有不同。以下,与上述模式的切换关联对该液压制动***的工作进行说明。
i)非供电时的工作
在非供电时,与实施例的***相同,上述室间连通切换阀72成为闭阀状态,并且上述低压源连通切换阀76成为开阀状态,因此使主缸装置16在依赖于操作力的加压模式下工作。此时,在调节器160的第1先导室R8中实际不导入先导压力,调节器160在依赖于第2先导压力的调压模式下进行调压。但是,如果认为在储压器94中不存在高压的工作液,则在主缸装置16的输入室R4中实际仅导入低压源压。
ii)通常时的工作
在通常时,与实施例的***相同,室间连通切换阀72形成为开阀状态,低压源连通切换阀76形成为闭阀状态。其结果,使主缸装置16同样在依赖于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下工作。另一方面,在调节器160、第1先导室R8亦即第2先导室R9导入先导压力。在比较例的***中,在通常时,大体以第1先导压力比第2先导压力高的方式来调整调整压,因此在调节器160中,实际在依赖于第1先导压力的调压模式下对伺服压进行调压。
iii)特定失效时的工作
在特定失效时,与实施例的***相同,室间连通切换阀72形成为闭阀状态,低压源连通切换阀76形成为开阀状态。在该状态下,与前文中说明的非供电时相同,制动装置12能够产生依赖于制动操作力的大小的制动力。另一方面,由于在特定失效时可利用高压源压,因此主缸装置16的活塞间室R3的工作液的压力作为第2先导压力导入第2先导室R9,在依赖于第2先导压力的调压模式下进行调压。
《比较例的***所存在的问题》
在比较例的***中,使用比较例的调节器160,该调节器160如前文所述将第1先导室R8与第2先导室R9串联配置。因此,当在2个先导室R8、R9双方流入工作液的情况下,由于第1先导压力与第2先导压力的一方的变动引起的另一方的变动会比较大。这将成为损害制动力的良好的控制、制动操作感的一个因素。
列举具体的一个例子,在比较例的***中将产生以下的现象。在调节器160中,在***起动前的非供电时,成为主缸装置16的活塞间室R3的工作液流入第2先导室R9的状态。当从该状态起移至通常时后,会向第1先导室R8流入调整压的工作液。该调整压的工作液的流入致使第1先导压力上升,与此相应地第2先导压力上升,结果导致产生使依赖于操作力的压力亦即主缸装置16的活塞间室R3的工作液的压力比较大地上升之类的现象。该活塞间室R3的工作液的压力的上升会传递至对制动踏板14进行操作的驾驶员的脚,给驾驶员带来相对于制动操作较大的不协调感。坦率地说,驾驶员会感觉到制动踏板14大幅返回,较大地损害制动操作感。
此外,为了防止上述现象,需要设置某些先导导入切换机构,如图6中虚线所示,将与在第1变形例的***中所采用的结构相同的先导导入切换阀152设置于先导导入路128等。
此外,即使在向第2先导室R9导入主压的情况下,第1先导压力R9的变动也会产生主压的变动,该变动经由活塞间室R3传递至制动踏板14,因此上述现象在如上所述构成的***中也会同样产生。
[E]对于比较例的***所存在的问题的实施例的***的优越性
在上述比较例的***中,在调节器160中,第1先导室R8与第2先导室R9被串联配置,因此第1先导压力与第2先导压力的一方的变动将给另一方带来极大的影响。
与此相对,在实施例的***中,在装配于该***的调节器24、150中,第1先导室R8与第2先导室R9被并列配置。因此,即使在工作液流入第1先导室R8与第2先导室R9双方的情况下,第1先导压力与第2先导压力的一方的变动带给另一方的影响也较小。因此,确保了制动力的良好的控制、良好的制动操作感,实施例的***与比较例的***相比,就上述问题方面具有较高的优越性。
特别是,在第2实施例的***中,未设置上述的先导导入切换机构,能够抑制或缓解移向通常时的上述现象,因此从考虑成本的观点出发是实用性相当高的***。另外,在第1实施例的***中,采用通过先导对置力抵消第2先导力的单元,由此能够有效地缩小第1先导压力与第2先导压力的一方的变动带给另一方的影响,另外,在通常时,仅凭第1先导压力便能够高精度地进行伺服压的调整,因此是实用性极高的***。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车轮;12:制动装置;14:制动踏板〔制动操作部件〕;16:主缸装置;20:储液器〔低压源〕;22:高压源装置〔高压源〕;24:调节器〔调压器〕;26:电磁式增压线性阀[SAR];28:电磁式减压线性阀[SLR];32:先导压力调整装置〔调整装置〕;40:壳体;42:第1加压活塞〔加压活塞〕;44:第2加压活塞;46:输入活塞;50:划分部;52:前方室;54:后方室;56:主体部;58:凸缘部;62:开口;70:室间连通路;72:室间连通切换阀〔模式切换机构〕;74:低压源连通路;76:低压源连通切换阀〔模式切换机构〕;100:壳体;102:活塞;110:主体部;120:阀机构;122:凸缘部;124:低压通路〔低压室〕;128:先导压力导入路;130:对置室间连通路;150:调节器〔调压器〕;152:先导导入切换阀〔先导导入切换机构〕;160:调节器〔调压器〕;162:第1活塞;164:第2活塞;R1:第1加压室〔加压室〕;R2:第2加压室;R3:活塞间室;R4:输入室;R5:输入对置室;R6:反作用力室;R8:第1先导室;R9:第2先导室;R10:调压室;R11:高压室;R12:先导对置室。

Claims (10)

1.一种调压器,该调压器对从高压源供给的工作液进行调压并供给,其中,
所述调压器具备:
壳体;
一个活塞,该活塞以能够沿该壳体的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配设于该壳体的内部;
高压室,该高压室与所述高压源连通;
低压室,该低压室与低压源连通;
调压室,该调压室构成为收纳从该调压器供给的工作液,通过将该收纳的工作液的压力作用于所述活塞而将所述活塞朝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个方向施力;
第1先导室,该第1先导室构成为由所述活塞的一部分与所述壳体划分形成,朝该第1先导室导入工作液并且将该导入的工作液的压力作用于所述活塞而将所述活塞朝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相反方向施力;
第2先导室,该第2先导室构成为由所述活塞的另外一部分与所述壳体划分形成,朝该第2先导室导入工作液,将该导入的工作液的压力作用于所述活塞而将所述活塞朝所述相反方向施力;
阀机构,该阀机构利用所述活塞朝所述相反方向的移动来使所述调压室与所述高压室连通并且切断所述调压室与所述低压室的连通,利用所述活塞朝所述一个方向的移动,切断所述调压室与所述高压室的连通并且使所述调压室与所述低压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压器,其中,
该调压器还具备先导对置室,该先导对置室构成为由所述活塞的又一部分与所述壳体划分形成,当在该先导对置室中导入与向所述第2先导室导入的工作液相同的压力的工作液的情况下,该导入的工作液的压力作用于所述活塞而将所述活塞朝所述一个方向施力,并且该施力用于抵消所述第2先导室的工作液的压力对所述活塞的施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压器,其中,
所述活塞具有柱状的主体部和呈凸缘状形成于该主体部的外周的凸缘部,
所述第1先导室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个方向侧划分形成,所述第2先导室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上在所述凸缘部的所述一个方向侧划分形成,
该调压器还具备先导对置室,该先导对置室构成为由所述活塞的又一部分与所述壳体划分形成,在该先导对置室中导入与向所述第2先导室导入的工作液相同的压力的工作液,由此将该导入的工作液的压力作用于所述活塞而将所述活塞朝所述一个方向施力,并且该施力用于抵消所述第2先导室的工作液对所述活塞的施力,
该先导对置室在所述活塞的所述主体部的外周上,以隔着该凸缘部对置的方式被划分形成在所述凸缘部的所述相反方向侧。
4.一种液压制动***,该液压制动***设置于车辆,其中,
该液压制动***具备:
制动操作部件,驾驶员对该制动操作部件进行制动操作;
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设置于车轮且产生制动力;
作为高压源的高压源装置;
对从该高压源装置供给的工作液进行调压并供给的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调压器;
主缸装置,该主缸装置连结所述制动操作部件,并且导入从所述调压器供给的工作液,依赖于该导入的工作液的压力而对工作液加压,并将该加压后的工作液向所述制动装置供给;以及
调整装置,该调整装置将从所述高压源装置供给的工作液调整为任意的压力,
压力由所述调整装置调整后的工作液被导入所述调压器的所述第1先导室与所述第2先导室的一方,与施加于所述制动操作部件的制动操作力相应的压力的工作液或从所述主缸装置向所述制动装置供给的工作液被导入所述第1先导室与所述第2先导室的另一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制动***,其中,
该液压制动***具备工作模式切换机构,该工作模式切换机构选择性地实现下述两个模式来作为所述主缸装置的工作模式,即:(A)依赖于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其中,将从该主缸装置向所述制动装置供给的工作液加压为使得所述制动装置产生与从所述调压器供给并向该主缸装置导入的工作液的压力相应的大小的制动力的压力;(B)依赖于操作力/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其中,将从该主缸装置向所述制动装置供给的工作液加压为使得所述制动装置产生与从所述调压器供给并向该主缸装置导入的工作液的压力相应的大小的制动力同与施加于所述制动操作部件的制动操作力相应的大小的制动力相加得出的制动力的压力,
所述主缸装置具有:
壳体;
(a)加压活塞,该加压活塞配设于所述主缸装置的壳体内,具有主体部与设置于所述加压活塞的主体部的外周的凸缘部;以及
(b)输入活塞,该输入活塞在该加压活塞的后方配设于所述主缸装置的壳体内,并在后端部连结所述制动操作部件,
在所述加压活塞的前方划分形成有对向所述制动装置供给的工作液加压的加压室,在所述加压活塞的主体部与所述输入活塞之间划分形成有活塞间室,在所述加压活塞的凸缘部的后方划分形成有被导入从所述调压器供给的工作液的输入室,
通过禁止经由所述活塞间室的工作液进行的从所述输入活塞向所述加压活塞的所述制动操作力的传递,来实现所述依赖于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通过允许经由所述活塞间室进行的从所述输入活塞向所述加压活塞的所述制动操作力的传递,来实现所述依赖于操作力/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制动***,其中,
所述主缸装置具有输入对置室,该输入对置室被划分形成于所述加压活塞的凸缘部的前方,隔着所述加压活塞的凸缘部与所述输入室对置,
所述活塞间室的工作液的压力作用于所述加压活塞的该加压活塞的受压面积与所述输入对置室的工作液的压力作用于所述加压活塞的该加压活塞的受压面积相等,
所述工作模式切换机构通过使所述活塞间室与所述输入对置室连通并且切断所述活塞间室和所述输入对置室与所述低压源的连通来实现所述依赖于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通过切断所述活塞间室与所述输入对置室的连通并使所述低压源与所述输入对置室连通来实现所述依赖于操作力/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制动***,其中,
所述工作模式切换机构具有:
室间连通路,该室间连通路用于使所述活塞间室与所述输入对置室连通;室间连通切换阀,该室间连通切换阀被设置于该室间连通路,切换该室间连通路对于所述活塞间室与所述输入对置室的连通和该连通的切断;低压源连通路,该低压源连通路用于不经由该室间连通切换阀而使所述输入对置室与所述低压源连通;低压源连通切换阀,该低压源连通切换阀设置于该低压源连通路,切换所述输入对置室与所述低压源的连通和该连通的切断,
通过利用所述室间连通切换阀使所述活塞间室与所述输入对置室连通,并且利用所述低压源连通切换阀切断所述输入对置室与所述低压源的连通,由此实现所述依赖于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通过利用所述室间连通切换阀切断所述活塞间室与所述输入对置室的连通,并且利用所述低压源连通切换阀使所述输入对置室与所述低压源连通,由此实现所述依赖于操作力/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制动***,其中,
该液压制动***在所述室间连通切换阀的所述活塞间室侧具备用于使该活塞间室同所述调压器的所述第1先导室与所述第2先导室的所述另一方连通的先导压力导入路,
作为与施加于所述制动操作部件的制动操作力或从所述主缸装置向所述制动装置供给的工作液的压力相应的压力的工作液,所述活塞间室的工作液被导入所述第1先导室与所述第2先导室的所述另一方。
9.一种液压制动***,该液压制动***设置于车辆,其中,
该液压制动***具备:
制动操作部件,驾驶员对该制动操作部件进行制动操作;
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设置于车轮且产生制动力;
作为高压源的高压源装置;
对从该高压源装置供给的工作液进行调压并供给的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压器;
主缸装置,该主缸装置连结所述制动操作部件,并且导入从所述调压器供给的工作液,依赖于该导入的工作液的压力而对工作液加压,并将该加压后的工作液向所述制动装置供给;以及
调整装置,该调整装置将从所述高压源装置供给的工作液调整为任意的压力,
压力由所述调整装置调整后的工作液被导入所述调压器的所述第1先导室与所述第2先导室的一方,与施加于所述制动操作部件的制动操作力相应的压力的工作液或从所述主缸装置向所述制动装置供给的工作液被导入所述第1先导室与所述第2先导室的另一方,
该液压制动***具备工作模式切换机构,该工作模式切换机构选择性地实现下述两个模式来作为所述主缸装置的工作模式,即:(A)依赖于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其中,将从该主缸装置向所述制动装置供给的工作液加压为使得所述制动装置产生与从所述调压器供给并向该主缸装置导入的工作液的压力相应的大小的制动力的压力;(B)依赖于操作力/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其中,将从该主缸装置向所述制动装置供给的工作液加压为使得所述制动装置产生与从所述调压器供给并向该主缸装置导入的工作液的压力相应的大小的制动力同与施加于所述制动操作部件的制动操作力相应的大小的制动力相加得出的制动力的压力,
所述主缸装置具有:
壳体;
(a)加压活塞,该加压活塞配设于所述主缸装置的壳体内,具有主体部与设置于所述加压活塞的主体部的外周的凸缘部;以及
(b)输入活塞,该输入活塞在该加压活塞的后方配设于所述主缸装置的壳体内,并在后端部连结所述制动操作部件,
在所述加压活塞的前方划分形成有对向所述制动装置供给的工作液加压的加压室,在所述加压活塞的主体部与所述输入活塞之间划分形成有活塞间室,在所述加压活塞的凸缘部的后方划分形成有被导入从所述调压器供给的工作液的输入室,
通过禁止经由所述活塞间室的工作液进行的从所述输入活塞向所述加压活塞的所述制动操作力的传递,来实现所述依赖于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通过允许经由所述活塞间室进行的从所述输入活塞向所述加压活塞的所述制动操作力的传递,来实现所述依赖于操作力/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
所述主缸装置具有输入对置室,该输入对置室被划分形成于所述加压活塞的凸缘部的前方,隔着所述加压活塞的凸缘部与所述输入室对置,
所述活塞间室的工作液的压力作用于所述加压活塞的该加压活塞的受压面积与所述输入对置室的工作液的压力作用于所述加压活塞的该加压活塞的受压面积相等,
所述工作模式切换机构通过使所述活塞间室与所述输入对置室连通并且切断所述活塞间室和所述输入对置室与所述低压源的连通来实现所述依赖于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通过切断所述活塞间室与所述输入对置室的连通并使所述低压源与所述输入对置室连通来实现所述依赖于操作力/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
所述工作模式切换机构具有:
室间连通路,该室间连通路用于使所述活塞间室与所述输入对置室连通;室间连通切换阀,该室间连通切换阀被设置于该室间连通路,切换该室间连通路对于所述活塞间室与所述输入对置室的连通和该连通的切断;低压源连通路,该低压源连通路用于不经由该室间连通切换阀而使所述输入对置室与所述低压源连通;低压源连通切换阀,该低压源连通切换阀设置于该低压源连通路,切换所述输入对置室与所述低压源的连通和该连通的切断,
通过利用所述室间连通切换阀使所述活塞间室与所述输入对置室连通,并且利用所述低压源连通切换阀切断所述输入对置室与所述低压源的连通,由此实现所述依赖于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通过利用所述室间连通切换阀切断所述活塞间室与所述输入对置室的连通,并且利用所述低压源连通切换阀使所述输入对置室与所述低压源连通,由此实现所述依赖于操作力/调压器供给压的加压模式,
该液压制动***在所述室间连通切换阀的所述活塞间室侧具备用于使该活塞间室同所述调压器的所述第1先导室与所述第2先导室的所述另一方连通的先导压力导入路,
作为与施加于所述制动操作部件的制动操作力或从所述主缸装置向所述制动装置供给的工作液的压力相应的压力的工作液,所述活塞间室的工作液被导入所述第1先导室与所述第2先导室的所述另一方,所述调压器的所述活塞具有柱状的主体部和呈凸缘状形成于该主体部的外周的凸缘部,所述第1先导室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个方向侧划分形成,所述第2先导室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上在所述凸缘部的所述一个方向侧划分形成,
所述调压器还具备先导对置室,该先导对置室构成为由所述活塞的又一部分与所述壳体划分形成,在该先导对置室中导入与向所述第2先导室导入的工作液相同的压力的工作液,由此将该导入的工作液的压力作用于所述活塞而将所述活塞朝所述一个方向施力,并且该施力用于抵消所述第2先导室的工作液对所述活塞的施力,
该先导对置室在所述活塞的所述主体部的外周上,以隔着该凸缘部对置的方式被划分形成在所述凸缘部的所述相反方向侧,
该液压制动***在所述低压源连通切换阀的所述输入对置室侧具备用于使该输入对置室与所述调压器的所述先导对置室连通的对置室间连通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压制动***,其中,
该液压制动***具备先导导入切换机构,该先导导入切换机构切换所述活塞间室的工作液朝所述调压器的所述第1先导室与所述第2先导室的所述另一方的导入和该导入的禁止,
该先导导入切换机构构成为包括设置于所述先导压力导入路的先导导入切换阀。
CN201280072056.7A 2012-05-25 2012-05-25 调压器以及具备该调压器的液压制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848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63492 WO2013175628A1 (ja) 2012-05-25 2012-05-25 調圧器、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液圧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84819A CN104284819A (zh) 2015-01-14
CN104284819B true CN104284819B (zh) 2016-09-21

Family

ID=49623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205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84819B (zh) 2012-05-25 2012-05-25 调压器以及具备该调压器的液压制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05822B2 (zh)
JP (1) JP5768935B2 (zh)
CN (1) CN104284819B (zh)
DE (1) DE112012006423B4 (zh)
WO (1) WO20131756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94499B2 (ja) 2014-01-24 2017-03-15 株式会社アドヴィックス 車両用制動装置
JP5999118B2 (ja) * 2014-01-24 2016-09-28 株式会社アドヴィックス 車両用制動装置
JP6346815B2 (ja) * 2014-07-28 2018-06-20 日信工業株式会社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FR3029479A1 (fr) * 2014-12-08 2016-06-10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assistance electrique du freinage comportant un reducteur du type cycloidal
JP6240104B2 (ja) * 2015-02-06 2017-11-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液圧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EP3271227B1 (de) 2015-03-16 2021-10-20 Ipgate Ag Bremsanlage mit schwimmkolben-hauptbremszylindereinheit mit neuartiger mux-regelung (mux 2.0) mit mindestens einem auslassventil und verfahren zur druckregelung
JP6827946B2 (ja) 2015-03-16 2021-02-10 アイピーゲート・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ブレーキシステム毎のアウトレットバルブまたはブレーキ回路毎のアウトレットバルブを用いる新式のmux調整(mux2.0)を備えるブレーキシステムおよび圧力調整方法
JP6530359B2 (ja) * 2016-09-09 2019-06-12 株式会社アドヴィックス 車両用制動装置
JP6747388B2 (ja) * 2017-06-28 2020-08-26 株式会社アドヴィックス 制動制御装置
CN108099888A (zh) * 2017-12-22 2018-06-01 易孝威 一种适应不同路况可变换气路的刹车总阀
KR102682469B1 (ko) * 2019-05-31 2024-07-08 에이치엘만도 주식회사 전자식 브레이크 시스템 및 작동방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3033A (zh) * 2005-09-15 2008-09-10 大陆-特韦斯贸易合伙股份公司及两合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制动***
JP2011226541A (ja) * 2010-04-19 2011-11-10 Toyota Motor Corp 液圧弁装置
CN102248937A (zh) * 2010-05-20 2011-11-23 株式会社爱德克斯 制动装置
JP2011240872A (ja) * 2010-05-20 2011-12-01 Advics Co Ltd ブレー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30259A (en) 1992-12-22 1994-07-19 Alliedsignal Inc. Electrohydraulic braking system with remote booster
US7686039B2 (en) * 2006-06-30 2010-03-30 Caterpillar Inc. Cartridge valve assembly
JP5488009B2 (ja) 2010-02-02 2014-05-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JP5869527B2 (ja) * 2013-07-10 2016-02-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液圧ブレーキシステムおよび液圧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3033A (zh) * 2005-09-15 2008-09-10 大陆-特韦斯贸易合伙股份公司及两合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制动***
JP2011226541A (ja) * 2010-04-19 2011-11-10 Toyota Motor Corp 液圧弁装置
CN102248937A (zh) * 2010-05-20 2011-11-23 株式会社爱德克斯 制动装置
JP2011240872A (ja) * 2010-05-20 2011-12-01 Advics Co Ltd ブレー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69828A1 (en) 2015-03-12
DE112012006423B4 (de) 2018-07-19
JP5768935B2 (ja) 2015-08-26
WO2013175628A1 (ja) 2013-11-28
DE112012006423T5 (de) 2015-03-12
CN104284819A (zh) 2015-01-14
US9205822B2 (en) 2015-12-08
JPWO2013175628A1 (ja) 2016-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84819B (zh) 调压器以及具备该调压器的液压制动***
CN105383477B (zh) 液体泄漏检测方法
CN104284820B (zh) 车辆用制动***
CN103552557B (zh) 具有电动制动助力和线控制动功能的电液复合制动***
JP5431156B2 (ja) 独立して作動可能な電気流体圧の車両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CN105813911B (zh) 液压的制动***以及用于运行液压的制动***的方法
CN103118915B (zh) 主缸装置
KR102447062B1 (ko) 차량 브레이크 시스템 및 동작 방법
CN104149764B (zh) 用于车辆再生制动***的控制装置和制动车辆的方法
CN104144831B (zh) 制动装置
CN102371983B (zh) 液压制动***
CN110015285B (zh) 车辆制动***及其操作方法
CN105579307A (zh) 车辆用制动液压控制***
CN105408176B9 (zh) 液压制动***
CN105008192B (zh) 电动液压机动车制动***及其操作方法
JP2009090933A (ja) 制動装置
CN104149763A (zh) 电子液压制动装置
CN104169143B (zh) 车辆的制动装置
CN101850765A (zh) 车辆制动***及车辆制动***用主缸
JP2013514933A (ja) 油圧式車両ブレーキ装置
CN104185580A (zh) 车辆的制动装置
CN1321845C (zh) 车辆用制动装置
CN104379420B (zh) 液压制动***
CN104602980A (zh) 车辆的制动装置
CN103786702B (zh) 具有止回阀的压力控制储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