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70340A - 同频干扰抵消方法、装置及*** - Google Patents

同频干扰抵消方法、装置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70340A
CN104170340A CN201480000695.1A CN201480000695A CN104170340A CN 104170340 A CN104170340 A CN 104170340A CN 201480000695 A CN201480000695 A CN 201480000695A CN 104170340 A CN104170340 A CN 1041703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ence
signal
cancelled signals
subsignal
r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06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70340B (zh
Inventor
刘余
洪成
蔡梦
蒋红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70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0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703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03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8Modifications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Modifications for reducing effects due to line faults ; Receiver end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overcoming line faul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1/0475Circuits with means for limiting noise, interference or distor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 H04B7/0469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taking special antenna structures, e.g. cross polarized antennas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04B1/0064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separate antennas for the more than one b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2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 H04J11/0036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t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2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 H04L5/04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the signals being represented by different amplitudes or polarities, e.g. quadriple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同频干扰抵消方法、装置及***,涉及无线及微波通信领域,能够简化XPIC***。所述方法用于抵消本端发射端对本端接收端形成的干扰信号,包括:从发射端的同一发射链路上传输的发射信号耦合获取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发射信号包含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根据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号重组,获得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令第一干扰抵消信号通过模拟干扰信道,并且,令第二干扰抵消信号通过模拟干扰信道;将通过模拟干扰信道的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二干扰抵消信号耦合输出至本端接收端的同一接收链路,并与本端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合路。本发明用于同频干扰抵消技术。

Description

同频干扰抵消方法、装置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及微波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频干扰抵消方法、装置及***。
背景技术
干扰是无线及微波通信设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无线及微波通信设备的主要干扰之一来自于本端发射天线向本端接收天线的耦合。为解决该耦合所带来的干扰,可使用干扰抵消技术:从本端发射端耦合获取发射信号,使其通过模拟的干扰信道,并将其相位调整为与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差180°的奇数倍,再将其耦合接入本端接收端,从而实现干扰信号的抵消。
在使用ODU(Outdoor Unit,室外单元)组建的XPIC(CrossPolarization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交叉极化干扰抵消)***中,由于每个ODU的极化方向不同,因此,每个ODU接收到的干扰包括自身的发射链路所带来的同极化干扰,还包括另一个ODU的发射链路所带来的交叉极化干扰。在使用干扰抵消技术抵消XPIC***存在的干扰时,每个ODU都需要至少两个参考信号:一个参考信号来自于ODU自身,用于抵消同极化干扰;另一个参考信号来自于另一个ODU,用于抵消交叉极化干扰。
在实现上述干扰抵消技术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由极化方向不同的两个ODU组建的XPIC***中,每个ODU均需要至少两条干扰抵消链路,因此组建的XPIC***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同频干扰抵消方法、装置及***,能够简化XPIC***。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同频干扰抵消方法,用于抵消本端发射端对本端接收端形成的干扰信号,所述干扰信号包括V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第一干扰信号与H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第二干扰信号,包括:
从所述发射端的同一发射链路上传输的发射信号耦合获取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所述发射信号包含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号重组,获得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二干扰抵消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中的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满足第一预设比例,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中的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满足第二预设比例;
令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通过模拟干扰信道,以使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一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相差180°的奇数倍,并且,令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通过模拟干扰信道,以使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二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相差180°的奇数倍;
将通过所述模拟干扰信道的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耦合输出至所述本端接收端的同一接收链路,并与所述本端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合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不相关。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号重组,获得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二干扰抵消信号包括:
将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拆分为第一参考子信号与第二参考子信号,并将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拆分为第三参考子信号与第四参考子信号;
对所述第一参考子信号、所述第二参考子信号、所述第三参考子信号及所述第四参考子信号中的至少两路信号进行幅度调整;
将所述第一参考子信号与所述第三参考子信号合路为第一干扰抵消信号,并将所述第二参考子信号与所述第四参考子信号合路为第二干扰抵消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中至少有一路信号被调整了幅度,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中至少有一路信号被调整了幅度。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号重组,获得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二干扰抵消信号包括:
将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拆分为第一参考子信号与第二参考子信号;
对所述第一参考子信号、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路信号进行幅度调整;
将所述第一参考子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合并为第一干扰抵消信号,并将所述第二参考子信号作为第二干扰抵消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干扰信号为多径干扰信号,且干扰路径为N个,所述多径干扰信号包括所述V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N个第一干扰信号与所述H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N个第二干扰信号,所述令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通过模拟干扰信道,以使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一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相差180°的奇数倍,并且,令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通过模拟干扰信道,以使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二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相差180°的奇数倍包括:
将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分别拆分为N路子信号;
令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拆分得到的N路子信号分别通过与所述N个干扰路径对应的N个模拟干扰信道,以使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拆分得到的N路子信号与所述N个第一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分别相差180°的奇数倍,并且,令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拆分得到的N路子信号分别通过与所述N个干扰路径对应的N个模拟干扰信道,以使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拆分得到的N路子信号与所述N个第二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分别相差180°的奇数倍;
所述方法还包括:将通过所述模拟干扰信道的所述2N路子信号重新合并为两路干扰抵消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可能的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将通过所述模拟干扰信道的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耦合输出至所述本端接收端的接收链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本端接收端耦合获取反馈信号;
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调整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同频干扰抵消方法,用于抵消本端发射端对本端接收端形成的多径干扰信号,干扰路径为N个,所述多径干扰信号包括V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N个第一干扰信号与H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N个第二干扰信号,包括:
从所述发射端的同一发射链路上传输的发射信号耦合获取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所述发射信号包含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
将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分别拆分为N~2N路参考子信号,其中,所述参考子信号的总数为3N~4N路;
对3N~4N路参考子信号中的至少N路信号进行幅度调整,并将任意两路参考子信号合并为一路干扰抵消信号,得到包括未被合并的参考子信号在内的2N路干扰抵消信号,其中,被合并的所述两路参考子信号来自不同路的参考信号且其中至少有一路参考子信号被调整了幅度,N路干扰抵消信号中的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满足第一预设比例,另外N路干扰抵消信号中的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满足第二预设比例;
令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比例的N路干扰抵消信号分别通过与所述N个干扰路径对应的N个模拟干扰信道,以使所述N路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N个第一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分别相差180°的奇数倍,并且,令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比例的另外N路干扰抵消信号分别通过与所述N个干扰路径对应的N个模拟干扰信道,以使所述另外N路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N个第二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分别相差180°的奇数倍;
在通过所述模拟干扰信道后,将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比例的N路干扰抵消信号再合并为第一干扰抵消信号,并将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比例的N路干扰抵消信号再合并为第二干扰抵消信号;
将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耦合输出至所述本端接收端的同一接收链路,并与所述本端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合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不相关。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将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耦合输出至所述本端接收端的接收链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本端接收端耦合获取反馈信号;
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调整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同频干扰抵消装置,用于抵消本端发射端对本端接收端形成的干扰信号,所述干扰信号包括V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第一干扰信号与H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第二干扰信号,包括:
第一耦合器,用于从所述本端发射端的同一发射链路上传输的发射信号耦合获取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所述发射信号包含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
信号重组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耦合器耦合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号重组,获得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二干扰抵消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中的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满足第一预设比例,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中的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满足第二预设比例;
信道模拟器,用于调整所述信号重组器获得的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以使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一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相差180°的奇数倍,并且,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二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相差180°的奇数倍;
第二耦合器,用于将所述信道模拟器调整的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耦合输出至所述本端接收端的同一接收链路,并与所述本端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合路。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不相关。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重组器包括:
第一信号分路器,用于将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拆分为第一参考子信号与第二参考子信号;
第二信号分路器,用于将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拆分为第三参考子信号与第四参考子信号;
至少两个衰减器或放大器,用于对所述第一参考子信号、所述第二参考子信号、所述第三参考子信号及所述第四参考子信号中的至少两路信号进行幅度调整;
第一功率合路器,用于将所述第一参考子信号与所述第三参考子信号合路为第一干扰抵消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中至少有一路信号被所述衰减器或放大器调整了幅度;
第二功率合路器,用于将所述第二参考子信号与所述第四参考子信号合路为第二干扰抵消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中至少有一路信号被所述衰减器或放大器调整了幅度。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重组器包括:
第一信号分路器,用于将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拆分为第一参考子信号与第二参考子信号;
至少一个衰减器或放大器,用于对所述第一参考子信号、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路信号进行幅度调整;
第一功率合路器,用于将所述第一参考子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合并为第一干扰抵消信号;
其中,所述第二参考子信号作为第二干扰抵消信号。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干扰信号为多径干扰信号,且干扰路径为N个,所述多径干扰信号包括所述V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N个第一干扰信号与所述H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N个第二干扰信号,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信号分路器,用于将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拆分为N路子信号;
第四信号分路器,用于将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拆分为N路子信号;
所述信道模拟器包括2N个子单元,其中N个子单元分别用于调整所述第三信号分路器拆分得到的N路子信号,以使所述第三信号分路器拆分得到的N路子信号与所述N个第一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分别相差180°的奇数倍,另外N个子单元分别用于调整所述第四信号分路器拆分得到的N路子信号,以使所述第四信号分路器拆分得到的N路子信号与所述N个第二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分别相差180°的奇数倍;
两个功率再合路器,用于将所述信道模拟器调整的所述2N路子信号重新合并为两路干扰抵消信号。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可能的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反馈电路,用于从所述本端接收端耦合获取反馈信号,并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调整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可能的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耦合器与所述第二耦合器均为双端口耦合器,其中,所述第一耦合器的两个耦合输出端口间的夹角θ满足0°<|θ|<180°,所述第二耦合器的两个耦合输出端口间的夹角γ满足0°<|γ|<180°。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同频干扰抵消装置,用于抵消本端发射端对本端接收端形成的多径干扰信号,干扰路径为N个,所述多径干扰信号包括V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N个第一干扰信号与H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N个第二干扰信号,包括:
第一耦合器,用于从所述发射端的同一发射链路上传输的发射信号耦合获取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所述发射信号包含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
两个信号分路器,用于将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分别拆分为N~2N路参考子信号,其中,所述参考子信号的总数为3N~4N路;
至少N个衰减器或放大器,用于对3N~4N路参考子信号中的至少N路信号进行幅度调整;
至少N个功率合路器,用于将任意两路参考子信号合并为一路干扰抵消信号,得到包括未被合并的参考子信号在内的2N路干扰抵消信号,其中,被合并的所述两路参考子信号来自不同路的参考信号且其中至少有一路参考子信号被调整了幅度,N路干扰抵消信号中的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满足第一预设比例,另外N路干扰抵消信号中的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满足第二预设比例;
包括2N个子单元的信道模拟器,其中N个子单元用于调整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比例的N路干扰抵消信号,以使所述N路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N个第一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分别相差180°的奇数倍,另外N个子单元用于调整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比例的N路干扰抵消信号,以使所述N路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N个第二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分别相差180°的奇数倍;
第一功率再合路器,用于将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比例的N路干扰抵消信号再合并为第一干扰抵消信号;
第二功率再合路器,用于将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比例的N路干扰抵消信号再合并为第二干扰抵消信号;
第二耦合器,用于将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耦合输出至所述本端接收端的同一接收链路,并与所述本端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合路。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不相关。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反馈电路,用于从所述本端接收端耦合获取反馈信号,并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调整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任一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耦合器与所述第二耦合器均为双端口耦合器,其中,所述第一耦合器的两个耦合输出端口间的夹角θ满足0°<|θ|<180°,所述第二耦合器的两个耦合输出端口间的夹角γ满足0°<|γ|<180°。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同频干扰抵消***,包括:将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合路为发射信号的发射极化合路器、将所述发射极化合路器合路的所述发射信号发射出去的本端双极化发射天线、受所述本端双极化发射天线的所述发射信号干扰的本端双极化接收天线、将所述本端双极化接收天线接收的接收信号分路为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的接收极化合路器;
还包括权利要求10-16任一项所述的同频干扰抵消装置,所述同频干扰抵消装置的第一耦合器连接于所述发射极化合路器与所述本端双极化发射天线之间的同一发射链路上,且所述同频干扰抵消装置的第二耦合器连接于所述接收极化合路器与所述本端双极化接收天线之间的同一接收链路上。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射极化合路器与所述本端双极化发射天线由能够同时传输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的任意传输线连接;
所述接收极化合路器与所述本端双极化接收天线由能够同时传输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的任意传输线连接。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线包括圆波导。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同频干扰抵消***,包括:将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合路为发射信号的发射极化合路器、将所述发射极化合路器合路的所述发射信号发射出去的本端双极化发射天线、受所述本端双极化发射天线的所述发射信号干扰的本端双极化接收天线、将所述本端双极化接收天线接收的接收信号分路为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的接收极化合路器;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7-20任一项所述的同频干扰抵消装置,所述同频干扰抵消装置的第一耦合器连接于所述发射极化合路器与所述本端双极化发射天线之间的同一发射链路上,且所述同频干扰抵消装置的第二耦合器连接于所述接收极化合路器与所述本端双极化接收天线之间的同一接收链路上。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射极化合路器与所述本端双极化发射天线由能够同时传输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的任意传输线连接;
所述接收极化合路器与所述本端双极化接收天线由能够同时传输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的任意传输线连接。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线包括圆波导。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同频干扰抵消方法、装置和***,由于通过信号重组能够任意调整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中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使其满足抵消本端双极化接收天线所接收的第一干扰信号所需的第一预设比例;以及任意调整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中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使其满足抵消本端双极化接收天线所接收的第二干扰信号所需的第二预设比例,因此,只需两路干扰抵消信号对应的两条干扰抵消链路即能够实现干扰信号抵消,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四条干扰抵消链路,本发明确实简化了XPIC***。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XPIC***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同频干扰抵消***的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同频干扰抵消***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同频干扰抵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涉及的信号重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B-4D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所涉及的信道模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所涉及的信号重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所涉及的信号重组器与信道模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所提供的同频干扰抵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所涉及的信道模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A-9C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涉及的耦合器的耦合端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九所提供的同频干扰抵消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十所提供的同频干扰抵消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无线及微波通信***中,为解决本端发射天线向本端接收天线的耦合所带来的干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技术。在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中,由于发射载波与接收载波所采用的频率不同,因此可选用双工器来抑制本端发射对本端接收的干扰。在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中,由于发射载波和接收载波频率相同,因此可通过定义不同的收发时隙,交替进行发射和接收,从而避免了本端发射对本端接收的干扰。若设置发射载波频率与接收载波频率相同,且发射和接收同时进行,则适用于上述的FDD***和TDD***的干扰抑制技术将不再适用。
在发射载波频率与接收载波频率相同,且发射和接收同时进行的情况下,可使用干扰抵消技术。具体地,可通过耦合器耦合获取本端发射端的发射信号,并使所耦合的信号通过由衰减器、放大器(或者可变增益放大器)、移相器、时延线等组成的模拟干扰信道,且将其相位调整为与干扰信号相差180°的奇数倍(包括180°)后,再通过将其耦合输出至本端接收端,从而实现干扰信号的抵消。通过使用干扰抵消技术,在FDD***中可降低对双工器性能的依赖,甚至可以不使用双工器;在TDD***中不再需要定义收发时隙也能让发射和接收同时进行。
在基于干扰抵消技术实现的微波和无线通信***中,干扰抵消信号均来自于***内部:或对发射链路的耦合及干扰信道模拟,或使用硬件搭建独立的干扰抵消信号生成链路。
以下,参照图1对XPIC***中的干扰信号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XPIC***包括V极化方向的ODU_V及其连接的V极化发射天线与V极化接收天线、H极化方向的ODU_H及其连接的H极化发射天线和H极化接收天线。当两个ODU的发射频率和接收频率相同且发射和接收同时进行时,V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干扰包括:V极化发射天线对其产生的同极化干扰VV,以及H极化发射天线对其产生的交叉极化干扰VH。类似地,H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干扰包括:H极化发射天线对其产生的同极化干扰HH,以及V极化发射天线对其产生的交叉极化干扰HV。
为了抵消同极化干扰VV、HH,两个ODU需要在内部分别耦合形成同极化干扰抵消信号。为了抵消交叉极化干扰VH、HV,两个ODU需要分别对另一个ODU的发射信号耦合形成交叉极化干扰抵消信号。因此,每个ODU至少需要两条干扰抵消链路(在存在多径干扰的情况下,需要更多干扰抵消链路),所组成的XPIC***较为复杂;而且,两个ODU之间存在着信号的双向传递,导致两个ODU被耦合起来。
在XPIC***中,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可经极化合路器(Orthogonal Mode Transducer,OMT)合路为双极化发射信号;双极化接收信号也可经极化合路器分离为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因此,两个ODU可共用同一个双极化发射天线和同一个双极化接收天线。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干扰抵消链路的数量也不会因此而减少,仍然至少需要四路。
在XPIC***中,双极化发射天线在两个极化方向上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干扰信道通常认为相同或者相差很小,即,可认为信号在两个极化方向上经过干扰信道后幅度、时延、相位等参数的变化相同。令干扰信道模型为其中,分别表示干扰信号经过干扰信道后幅度、时延和相位的变化量。需要说明的是,在V极化发射天线与H极化发射天线单独设置且距离相近,并且V极化接收天线与H极化接收天线单独设置且距离相近的情况下,也可认为信号在两个极化方向上经过干扰信道后幅度、时延、相位等参数的变化相同。以下,除特别说明外,以信号在两个极化方向上经过干扰信道后幅度、时延、相位等参数的变化相同为前提进行说明。
然而,由于天线增益在不同极化方向上的差异,以及天线***的XPD(Cross Polarization Discrimination,交叉极化鉴别度)影响,天线在V极化方向上和H极化方向上接收到的信号不同。若以H极化发射天线对H极化接收天线产生的同频干扰为参考,且设H极化的发射信号经过H极化发射天线、干扰信道和H极化接收天线后的干扰信号为则其他三个干扰信号可表示如下:
H极化信号经过H极化发射天线、干扰信道和V极化接收天线后的干扰信号为:其中,ΔG表示天线在干扰发射或者接收方向上,V极化方向增益和H极化方向增益之间的比值,ΔXVH表示XPIC***的H极化到V极化的XPD。
V极化信号经过V极化发射天线、干扰信道和V极化接收天线后的干扰信号为:
V极化信号经过V极化天线发射、干扰信道和H极化接收天线后的干扰信号为:其中,ΔXHV表示XPIC***的V极化到H极化的XPD。
综上所述,V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干扰信号IV,即后述的第一干扰信号为:
H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干扰信号IH,即后述的第二干扰信号为:
由上可看出,接收天线在不同极化方向上接收的干扰信号均包含了两个极化方向的信号,但是极化信号的分量一般不同,即,第一干扰信号IV中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的比例,同第二干扰信号中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的比例不同。此外,两干扰信号一般是不相关的。可将上述的IV与IH的表达式合并成矩阵形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同频干扰抵消方法、装置和***,能够抵消式(1)所示的干扰信号。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同频干扰抵消***的示意图。如图2A所示,该***包括:发射极化合路器21,用于将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合路为发射信号;本端双极化发射天线22(可简称为发射天线22),用于将发射极化合路器21合路的发射信号发射出去;受发射天线22的所述发射信号干扰的本端双极化接收天线23(可简称为接收天线23);接收极化合路器24,用于将接收天线23的接收信号分路为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以及同频干扰抵消装置30。
其中,同频干扰抵消装置30的参考信号输入端,即第一耦合器(见下述实施例)连接于发射极化合路器21与发射天线22之间的同一发射链路上,且同频干扰抵消装置30的干扰抵消信号输出端,即第二耦合器(见下述实施例)连接于接收极化合路器24与接收天线23之间的同一接收链路上。对于同一发射链路或同一接收链路,是指包含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的发射信号在同一条传输链路上传输。
同频干扰抵消装置30具体用于:通过参考信号输入端从发射极化合路器21与发射天线22之间的发射信号耦合获取两路参考信号,即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根据两路参考信号进行信号重组,获得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二干扰抵消信号,其中,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中的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满足第一预设比例,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中的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满足第二预设比例;并调整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以使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一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相差180°的奇数倍,并且,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二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相差180°的奇数倍;通过干扰抵消信号输出端将两路干扰抵消信号耦合输出至接收极化合路器24与双极化接收天线23之间,并与接收天线23接收的信号合路。关于同频干扰抵消装置30的工作原理,将在下述实施例中具体介绍。
可选地,发射极化合路器21与发射天线22由能够同时传输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的任意传输线连接;接收极化合路器24与接收天线23由能够同时传输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的任意传输线连接。优选地,传输线为圆波导。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以传输线是圆波导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传输线也可为除圆波导以外的其他传输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提供的同频干扰抵消***,由于通过信号重组能够任意调整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中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使其满足抵消本端双极化接收天线所接收的第一干扰信号所需的第一预设比例;以及任意调整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中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使其满足抵消本端双极化接收天线所接收的第二干扰信号所需的第二预设比例,因此,只需两路干扰抵消信号对应的两条干扰抵消链路即能够实现干扰信号抵消,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四条干扰抵消链路,本发明确实简化了XPIC***,而且,能够提升收发隔离度。
实施例二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同频干扰抵消***的示意图。如图2B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该***还包括室内单元IDU25和室外单元ODU;IDU25分别与V极化方向的ODU_V261与H极化方向的ODU_H262连接。
在本端发射端,发射极化合路器21分别与ODU_V261与ODU_H262连接。V极化信号从IDU25产生,经由ODU_V261输入发射极化合路器21;H极化信号从IDU25产生,经由ODU_H262输入发射极化合路器21。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在发射极化合路器21处合路为一路发射信号,该发射信号是双极化发射信号;然后,经由圆波导传输至发射天线22进行发射。在发射极化合路器21与发射天线22之间,可以设置第一耦合器31(见图3,作为装置30的参考信号输入端)以耦合两路参考信号。装置30将第一耦合器31所耦合的两路参考信号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之后得到两路干扰抵消信号。
在本端接收端,接收极化合路器24分别与ODU_V261与ODU_H262连接。接收天线23接收到信号,接收信号中包括干扰信号,该干扰信号来自于发射天线22经由干扰信道传输的发射信号。接收信号同样包括V极化方向的接收信号和H极化方向的接收信号。接收信号在传输至接收极化合路器24的过程中,与设置于接收天线23与接收极化合路器24之间的第二耦合器34(见图3)耦合输入的两路干扰抵消信号合路,从而抵消接收信号中的干扰信号,即式(1)所示的干扰信号。被抵消了干扰信号的接收信号在接收极化合路器24处被分成V极化信号和H极化信号,两者再分别输入ODU_V261和ODU_H262中,最后由IDU25接收。
需注意的是,发射天线22发射的发射信号中包含的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对于接收天线23而言是干扰信号。接收天线23的接收信号中不仅包括发射天线22发射的干扰,还包括对端设备发送的有用信号。
IDU25和ODU也可以是全室外单元(Full Outdoor,FO)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提供的同频干扰抵消***,由于通过信号重组能够任意调整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中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使其满足抵消本端双极化接收天线所接收的第一干扰信号所需的第一预设比例;以及任意调整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中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使其满足抵消本端双极化接收天线所接收的第二干扰信号所需的第二预设比例,因此,只需两路干扰抵消信号对应的两条干扰抵消链路即能够实现干扰信号抵消,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四条干扰抵消链路,本发明确实简化了XPIC***,而且,能够提升收发隔离度。
以下,以实施例三至八对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所述的同频干扰抵消装置进行说明。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所提供的同频干扰抵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同频干扰抵消装置30用于抵消本端发射端对本端接收端形成的干扰信号。如前所述,干扰信号包括V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第一干扰信号与H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第二干扰信号。装置30包括:
第一耦合器31,用于从本端发射端的同一发射链路上传输的发射信号耦合获取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所述发射信号包含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
信号重组器32,用于根据第一耦合器31耦合的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号重组,获得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二干扰抵消信号,其中,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中的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满足第一预设比例,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中的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满足第二预设比例;
信道模拟器33,用于调整信号重组器32获得的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以使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一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相差180°的奇数倍,并且,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二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相差180°的奇数倍;
第二耦合器34,用于将信道模拟器33调整的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二干扰抵消信号耦合输出至本端接收端的同一接收链路,并与本端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合路。
以下,对同频干扰抵消装置30的工作原理进行具体说明。
首先,对第一耦合器31和第二耦合器34进行说明。
第一耦合器31优选为双端口耦合器,即耦合器的耦合输出端口有两个。第一耦合器31从发射端的发射信号耦合两路参考信号满足:
S 1 R 1 = a 1 S V T + b 1 S H T S 1 R 2 = c 1 S V T + d 1 S H T ;
写成矩阵形式为:
S 1 R 1 S 1 R 2 = a 1 b 1 c 1 d 1 &CenterDot; S V T S H T - - - ( 2 ) ;
其中,令分别为馈入圆波导3中的V极化信号和H极化信号,a1、b1分别表示由第一耦合器31的耦合端口一的位置决定的对V极化信号和H极化信号的耦合系数;c1、d1分别表示由第一耦合器31的耦合端口二的位置决定的对V极化信号和H极化信号的耦合系数。
由式(1)可见,接收天线23在V极化方向和H极化方向上所接收到的每路干扰信号中,均包含了两个极化方向的信号。对于包含了两个极化方向的信号且不相关的两路干扰信号,只有两个不相关的抵消参考信号才能同时消除两路干扰信号。因此,第一耦合器31的耦合系数需要满足如下的约束关系:
rank ( a 1 b 1 c 1 d 1 ) &equiv; 2 - - - ( 3 )
即,要求矩阵中线性无关的行数/列数为2。
同样地,第二耦合器34优选使用双端口耦合器。由于双端口耦合器属于无源器件,端口间满足互易关系,因此,可按照分析第一耦合器31的方法来分析第二耦合器34。设当极化方向正交的两个信号分别从圆波导4向圆波导2传输时(实际中信号方向是从圆波导2向圆波导4传输),从第二耦合器34的两个耦合端口输出的参考信号分别为:
S 2 R 1 = a 2 S V R + b 2 S H R S 2 R 2 = c 2 S V R + d 2 S H R ,
写成矩阵形式为:
S 2 R 1 S 2 R 2 = a 2 b 2 c 2 d 2 &CenterDot; S V R S H R - - - ( 4 ) ;
其中,a2、b2分别表示由第二耦合器34的耦合端口一的位置决定的对V极化信号和H极化信号的耦合系数;c2、d2分别表示由第二耦合器34的耦合端口二的位置决定的对V极化信号和H极化信号的耦合系数。
根据互易定理以及式(4),实际从第二耦合器34耦合输出到接收端的信号为:
S V R S H R = a 2 b 2 c 2 d 2 - 1 &CenterDot; S 2 R 1 S 2 R 2 - - - ( 5 ) ;
同样的,第二耦合器34的端口耦合系数需要满足:
rank ( a 2 b 2 c 2 d 2 ) &equiv; 2 - - - ( 6 ) .
由式(3)可知,第一耦合器31所耦合的两路参考信号是不相关的;由式(6)可知,第二耦合器34所耦合输出的两路干扰抵消信号也是不相关的。但是,若两干扰信号(参照式(1))是相关的,则不要求式(3)与式(6)成立。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式(3)与式(6)成立为前提。
双端口耦合器输出的两路参考信号的相关性与双端口耦合器的两个耦合端口所处的位置有关。如图9A所示,双端口耦合器(包括双端口耦合器1和双端口耦合器2)的两个耦合端口所处的位置正好分别沿着圆波导内传输的两路正交极化信号的方向,由双端口耦合器的两个耦合端口所处的位置决定的两个耦合端口间的夹角为90°。其中,所述夹角是指从图示圆的圆心分别向两个耦合端口引出一条射线,两射线所构成的夹角。如图9B、9C所示,双端口耦合器的两个耦合端口还可处于除上述位置之外的其他位置,夹角也可为其他角度。即,第一耦合器31的两个耦合输出端口间的夹角θ满足0°<|θ|<180°,第二耦合器34的两个耦合输出端口间的夹角γ满足0°<|γ|<180°。
接着,对信号重组器32与信道模拟器33进行具体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设计装置30时,可设置两路参考信号先通过信号重组器32再通过信道模拟器33,亦可设置两路参考信号先通过信道模拟器33再通过信号重组器32。以下,以设置两路参考信号先通过信号重组器32再通过信道模拟器33为例进行说明。
图4A是信号重组器32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分别来自第一耦合器31的两个耦合端口。如图4A所示,信号重组器32包括:
第一信号分路器321,用于将第一参考信号拆分为第一参考子信号与第二参考子信号;
第二信号分路器322,用于将第二参考信号拆分为第三参考子信号与第四参考子信号;
至少两个衰减器或放大器323,用于对第一参考子信号、第二参考子信号、第三参考子信号及第四参考子信号中的至少两路信号进行幅度调整,其中,衰减器包括可调衰减器,放大器包括可变增益放大器;
第一功率合路器324,用于将第一参考子信号与第三参考子信号合路为第一干扰抵消信号,其中,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中至少有一路信号被衰减器或放大器323调整了幅度;
第二功率合路器325,用于将第二参考子信号与第四参考子信号合路为第二干扰抵消信号,其中,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中至少有一路信号被衰减器或放大器323调整了幅度。
以如图4A所示的衰减器或放大器323设置为例,经过合路得到干扰抵消信号用矩阵表示为:
S m R 1 S m R 2 = &alpha; A 1 &beta; 1 - &alpha; A 2 ( 1 - &beta; ) &CenterDot; S 1 R 1 S 1 R 2 - - - ( 7 ) ;
其中,α表示第一信号分路器321所拆分得到的第一参考子信号占第一参考信号的百分比;β表示第二信号分路器322所拆分得到的第三参考子信号占第二参考信号的百分比。A1和A2分别为第一衰减器或放大器323A对第三参考子信号的幅度调整量和第二衰减器或放大器323B对第四参考子信号的幅度调整量。通过调整A1和A2,能够使第一功率合路器324的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中,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满足第一预设比例,第二功率合路器325合路得到的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中,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满足第二预设比例。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二干扰抵消信号接着被分别送入信道模拟器33。
如图3所示,与信号重组器32输出的两路干扰抵消信号相对应地,信道模拟器33可设置包括两个子单元,每个子单元用于模拟干扰信道例如,可使第一干扰抵消信号通过其中子单元一,第二干扰抵消信号通过子单元二。为了抵消发射天线22发射的发射信号经过干扰信道所产生的干扰信号,需设置信道模拟器33干扰信道模型为表示通过信道模拟器33的干扰抵消信号的幅度、时延与干扰信号相同且相位与干扰信号相差180°的奇数倍。可设置两个子单元的干扰信道模型相同,例如均为以下将以两个子单元的干扰信道模型相同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信道模拟器33中亦可设置两个子单元的干扰信道模型不相同。
综上所述,第一耦合器31输出的信号经过信号重组器32,以及信道模拟器33、最后经由第二耦合器34耦合输入到接收端的过程用数学模型可以描述为:
根据干扰抵消关系
S V R S H R + I V I H = 0 0 - - - ( 9 ) ,
以及式(1)、(4)、(8),得:
化简为:
a 2 b 2 c 2 d 2 - 1 &CenterDot; &alpha; A 1 &beta; 1 - &alpha; A 2 ( 1 - &beta; ) &CenterDot; a 1 b 1 c 1 d 1 = &Delta;G 2 &Delta;G &CenterDot; &Delta; X VH &Delta;G &CenterDot; &Delta; X HV 1 - - - ( 11 ) .
为了使式(11)成立,在设计装置30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α、β不能同时为0或同时为1,也不能其中一个为0,另一个为1,用数学式表示为:α∈[0,1]且β∈(0,1),或者,α∈(0,1)且β∈[0,1];
第二,通过控制第一衰减器或放大器323A来调整A1和控制第二衰减器或放大器323B来调整A2以使式(11)成立。
第三,需满足约束关系式(3)和式(6)。
式(10)可写为:
&alpha; A 1 &beta; 1 - &alpha; A 2 ( 1 - &beta; ) &CenterDot; a 1 b 1 c 1 d 1 &CenterDot; S V T S H T = a 2 b 2 c 2 d 2 &CenterDot; &Delta;G 2 &Delta;G &CenterDot; &Delta; X VH &Delta;G &CenterDot; &Delta; X HV 1 &CenterDot; S V T S H T - - - ( 12 ) ;
其中式(12)等号左边表示信号重组器32输出的两个干扰抵消信号。由式(12)的等号右边可计算得到一个2×1的矩阵,且该矩阵的两个元素均为的表达式,在该矩阵的第一个元素中,的系数与的系数之比即为第一预设比例;在该矩阵的另一个元素中,的系数与的系数之比即为第二预设比例。
在式(11)成立的情况下,发射信号从发射天线22,经由干扰信道被本端接收天线23接收的过程中产生的干扰信号能够被装置30产生的两路干扰抵消信号所抵消。具体地,满足第一预设比例的第一干扰抵消信号能够抵消V极化接收天线所接收的第一干扰信号,满足第二预设比例的第二干扰抵消信号能够抵消H极化接收天线所接收的第二干扰信号。
由于装置30的巧妙设置,只需两条干扰抵消链路及其对应的两路干扰抵消信号就能够实现对包含同极化干扰VV、HH与交叉极化干扰VH、HV在内的四个干扰信号的抵消,将干扰抵消链路从四条简化为两条;而且,实现了对信道模拟器33与ODU之间、组成XPIC***的两个ODU之间的解耦。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式(1)中的V极化信号和H极化信号经过的信道有所不同,即两极化信号经过的干扰信道模型不同,通过独立地调整信道模拟器33中的时延、幅度、相位也能够实现干扰信号的抵消。对应地,此时式(8)中对应的信道模拟器33矩阵中的非零元素也应该不同,例如:
此时,根据式(10),有
变形可得:
其中式(13)等号左边表示信号重组器32输出的两个干扰抵消信号。由式(13)的等号右边可计算得到一个2×1的矩阵,且该矩阵的两个元素均为的表达式,在该矩阵的第一个元素中,的系数与的系数之比即为第一预设比例;在该矩阵的另一个元素中,的系数与的系数之比即为第二预设比例。
更具体地,装置30中还包括外部接口、控制电路和供电电路。装置30所需要的电源可由外部接口与供电电路提供,装置30与ODU控制信号的通信可通过外部接口进行,控制电路与外部接口连接并接收ODU控制信号,从而进行对信号重组器32、信道模拟器33等的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三提供的同频干扰抵消装置,由于通过信号重组能够任意调整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中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使其满足抵消本端双极化接收天线所接收的第一干扰信号所需的第一预设比例;以及任意调整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中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使其满足抵消本端双极化接收天线所接收的第二干扰信号所需的第二预设比例,因此,只需两路干扰抵消信号对应的两条干扰抵消链路即能够实现干扰信号抵消,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四条干扰抵消链路,本发明确实简化了XPIC***。
实施例四
在实施三中,信号重组器32的结构不仅限于图4A所示,还可设置为图4B-4D所示,其中,每个信号重组器32中至少包括一个衰减器或放大器。根据图4A-4D与式(11),可概括出装置30实现干扰抵消时需满足:
a 2 b 2 c 2 d 2 - 1 &CenterDot; A 3 &alpha; A 1 &beta; A 4 ( 1 - &alpha; ) A 2 ( 1 - &beta; ) &CenterDot; a 1 b 1 c 1 d 1 = &Delta;G 2 &Delta;G &CenterDot; &Delta; X VH &Delta;G &CenterDot; &Delta; X HV 1 - - - ( 14 )
其中,A1、A2、A3、A4分别为根据拆分得到的四路参考信号的幅度调整量。
在图4A所示的情况下,A3=A4=1,A1、A2为可调参数;在图4B所示的情况下,A1=A4=1,A2、A3为可调参数;在图4C所示的情况下,A4=1,A1、A2、A3为可调参数;在图4D所示的情况下,A1、A2、A3、A4均为可调参数。
通过调整可调参数能够使式(14)成立,从而保证装置30产生的干扰抵消信号能够抵消接收端所接收到的干扰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四提供的同频干扰抵消装置,只需两路参考信号对应的两条干扰抵消链路即能够实现干扰信号抵消,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四条干扰抵消链路,本发明确实简化了XPIC***。
实施例五
虽然图4A-4D中示出将第一耦合器31所耦合的第一参考信号拆分为两路参考子信号,并将第二参考信号拆分为两路参考子信号,但是,在本发明中,可以仅将第一耦合器31所耦合的两路参考信号中的其中一路信号拆分为两路参考子信号。
如图5所示,信号重组器32包括:
第一信号分路器321,用于将第一参考信号拆分为第一参考子信号与第二参考子信号;
至少一个衰减器或放大器323,用于对第一参考子信号、第二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路信号进行幅度调整;
第一功率合路器324,用于将第一参考子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合并为第一干扰抵消信号;
其中,第二参考子信号作为第二干扰抵消信号。
可选地,对于第二参考子信号:第一,可先利用信号重组器32中的衰减器或放大器323对其进行幅度调整,之后在信道模拟器33对其调整;第二,可在信号重组器32中不对其进行幅度调整,而是在信道模拟器33中一并对其进行幅度调整。在上述第一种情况下,在信道模拟器33中,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二干扰抵消信号通过的模拟干扰信道相同,即信道模拟器的子单元相同(参见图3);在上述第一种情况下,在信道模拟器33中,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二干扰抵消信号通过的模拟干扰信道不相同,即信道模拟器的子单元不相同(参见图3)。在以下的说明中,以第一种情况为例说明。
具体地,令A3=1,β=1,则式(14)可化简为:
a 2 b 2 c 2 d 2 - 1 . &alpha; A 1 A 4 ( 1 - &alpha; ) 0 . a 1 b 1 c 1 d 1 = &Delta;G 2 &Delta;G &CenterDot; &Delta;X VH &Delta;G &CenterDot; &Delta;X HV 1 - - - ( 15 ) ;
通过调整可调参数A1、A4能够使式(15)成立,从而确保装置30所产生的两路干扰抵消信号能够抵消本端接收端所接收到的第一干扰信号与第二干扰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五提供的同频干扰抵消装置,能够简化XPIC***,而且,相对于实施例四能够进一步简化信号重组器32。
实施例六
虽然图4A-4D中示出将第一耦合器31所耦合的两路参考信号分别拆分为两路信号,但是,在本发明中,可将第一耦合器31所耦合的两路参考信号分别拆分两路以上的信号,以抵消多径干扰。
若发射信号从发射天线22传输到接收天线23的干扰路径为两个,例如,天线罩等遮挡物将发射天线22与接收天线23覆盖在其底下,使得发射天线22经过遮挡物的折射才到达接收天线23,此时存在两个干扰信道模型则可将第一耦合器31所耦合的两路参考信号分别拆分四路信号。若发射信号从发射天线22传输到接收天线23的干扰路径为N(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个时,则可将第一耦合器31所耦合的两路参考信号分别拆分2N路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同频干扰抵消装置30的大致结构可参照图3。如图6所示,与多径干扰相应,信号重组器32可包括两个信号分路器与多个子单元,其中,多个子单元中总共包括至少N个衰减器或放大器与至少N个功率合路器。
其中,两个信号分路器,用于将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分别拆分为N~2N路参考子信号,其中,参考子信号的总数为3N~4N路;
至少N个衰减器或放大器,用于对3N~4N路参考子信号中的至少N路信号进行幅度调整;
至少N个功率合路器,用于将任意两路参考子信号合并为一路干扰抵消信号,得到包括未被合并的参考子信号在内的2N路干扰抵消信号,其中,被合并的两路参考子信号来自不同路的参考信号且其中至少有一路参考子信号被调整了幅度,N路干扰抵消信号中的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满足第一预设比例,另外N路干扰抵消信号中的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满足第二预设比例;功率合路器分别包含于信号重组器32的子单元中。
与多径干扰相应,同频干扰抵消装置30可包括具有2N个子单元的信道模拟器33、第一功率再合路器332及第二功率再合路器333。
对于信道模拟器33,其中N个子单元用于调整满足第一预设比例的N路干扰抵消信号,以使所述N路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N个第一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分别相差180°的奇数倍,另外N个子单元用于调整满足第二预设比例的N路干扰抵消信号,以使所述N路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N个第二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分别相差180°的奇数倍;
第一功率再合路器332,用于将满足第一预设比例的N路干扰抵消信号再合并为第一干扰抵消信号;
第二功率再合路器333,用于将满足第二预设比例的N路干扰抵消信号再合并为第二干扰抵消信号。
如图6(以N=2为例)所示,为了简便,只示出了信号重组器32包括的四个子单元,省略显示其中的衰减器或放大器、功率合路器;此外,还省略显示两个信号分路器。子单元中的衰减器或放大器与功率合路器有多种设置方式,具体可参照图4A-4D与图5。可以理解的是,子单元对应图4A-4D与图5中的信号重组器32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以图4A为例,子单元一可对应地包括第一衰减器或放大器323A与第一功率合路器324;子单元二可对应地包括第二衰减器或放大器323B与第二功率合路器325。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六提供的同频干扰抵消装置,对于多径干扰信号,相对于现有技术,只需一半的干扰抵消链路即能够实现全部干扰信号的抵消,因此本发明简化了存在多径干扰时的XPIC***。
实施例七
在图7中,信号重组器32有多种设置方式,具体可参照图4A-4D与图5。可设置用于模拟不同干扰信道的包括多个子单元的信道模拟器33。例如,干扰信号为多径干扰信号(干扰路径为N个),所述多径干扰信号包括V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N个第一干扰信号与H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N个第二干扰信号,此时,所述装置30还包括:
第三信号分路器(未图示),用于将第一干扰抵消信号拆分为N路子信号;
第四信号分路器(未图示),用于将第二干扰抵消信号拆分为N路子信号;
对于所述信道模拟器,其中N个子单元分别用于调整所述第三信号分路器拆分得到的N路子信号,以使所述第三信号分路器拆分得到的N路子信号与所述N个第一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分别相差180°的奇数倍,另外N个子单元分别用于调整所述第四信号分路器拆分得到的N路子信号,以使所述第四信号分路器拆分得到的N路子信号与所述N个第二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分别相差180°的奇数倍。如图7所述,以N=2为例,子单元一可用于模拟干扰信道子单元二可用于模拟干扰信道子单元三可设置为与子单元一相同,子单元四可设置为与子单元二相同;
两个功率再合路器332、333,用于将2N个信道模拟器调整的所述2N路子信号重新合并为两路干扰抵消信号。
本实施例可用于抵消干扰路径为N的多径干扰信号,简化了XPIC***。
实施例八
如图8所示,在实施例三至七的基础之上,装置30还包括反馈电路35,用于从本端接收端耦合获取反馈信号,并根据该反馈信号调整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二干扰抵消信号。
具体地,可在本实施例圆波导4和第二耦合器34之间添加一个第三耦合器。第三耦合器与第二耦合器34之间通过圆波导连接,并将从第二耦合器34传输至圆波导4的接收信号耦合出来。第三耦合器可以是双端口耦合器,也可以是单端口耦合器。第三耦合器将反馈信号传输到反馈单元35,然后,反馈单元35根据该反馈信号通过控制信道模拟器33和信号重组器32来调整干扰抵消信号。例如,第三耦合器从本端接收端耦合获取一个功率信号,反馈电路35将该功率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由控制电路来获取该电压信号并根据电压信号来调整干扰抵消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八提供的同频干扰抵消装置,除了能够简化XPIC***外,还能够通过调整干扰抵消信号来优化干扰抵消效果。
实施例九
与本发明实施例三至五以及实施七至八所提供的同频干扰抵消装置对应,本发明的实施例九提供一种同频干扰抵消方法,用于抵消本端发射端对本端接收端形成的干扰信号,所述干扰信号包括V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第一干扰信号与H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第二干扰信号。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九所提供的同频干扰抵消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从本端发射端的同一发射链路上传输的发射信号耦合获取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所述发射信号包含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
在此步骤中,可利用双端口耦合器从发射端的同一发射链路上传输的发射信号耦合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双端口耦合器可设置于发射极化合路器与发射天线之间的传输线(例如圆波导)上。
S102、根据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号重组,获得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二干扰抵消信号,其中,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中的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满足第一预设比例,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中的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满足第二预设比例。
在此步骤中,可参照实施例三至五以及实施例七至八所述的信号重组器32的工作原理进行信号重组。其中,第一预设比例与第二预设比例的设置可参考式(12)。
S103、令第一干扰抵消信号通过模拟干扰信道,以使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一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相差180°的奇数倍,并且,令第二干扰抵消信号通过模拟干扰信道,以使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二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相差180°的奇数倍。
在此步骤中,可参照实施例三至五以及实施例七至八所述的信道模拟器33的工作原理进行信号处理。由于两路干扰抵消信号的幅度、时延与干扰信号相同且相位与干扰信号相差180°的奇数倍,因此,两路干扰抵消信号能够抵消发射信号从发射端向接收端传输的过程中产生的干扰信号。
S104、将通过模拟干扰信道的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二干扰抵消信号耦合输出至本端接收端的同一接收链路,并与本端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合路。
在此步骤中,可利用双端口耦合器将两路干扰抵消信号耦合输出至本端接收端。双端口耦合器可设置于接收极化合路器与接收天线之间的传输线(例如圆波导)上。
由于本端接收端所接收的第一干扰信号与第二干扰信号一般是不相关的,因此,要求两路参考信号是不相关的,两路干扰抵消信号也是不相关的。具体实施时,可通过选择耦合系数分别满足式(3)与式(6)的双端口耦合器。若第一干扰信号与第二干扰信号是相关的,则不要求式(3)与式(6)必须成立。
需指出的是,S102可在S103之前执行,也可在S103之后执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九提供的同频干扰抵消方法,由于通过信号重组能够任意调整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中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使其满足抵消本端双极化接收天线所接收的第一干扰信号所需的第一预设比例;以及任意调整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中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使其满足抵消本端双极化接收天线所接收的第二干扰信号所需的第二预设比例,因此,只需两路干扰抵消信号对应的两条干扰抵消链路即能够实现干扰信号抵消,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四条干扰抵消链路,本发明确实简化了XPIC***。
在实施例九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在进行S102时,可先将第一参考信号拆分为第一参考子信号与第二参考子信号,并将第二参考信号拆分为第三参考子信号与第四参考子信号;其次,对第一参考子信号、第二参考子信号、第三参考子信号及第四参考子信号中的至少两路信号进行幅度调整;再次,将第一参考子信号与第三参考子信号合路为第一干扰抵消信号,并将第二参考子信号与第四参考子信号合路为第二干扰抵消信号,其中,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中至少有一路信号被调整了幅度,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中至少有一路信号被调整了幅度。
在实施例九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在进行S102时,可先将第一参考信号拆分为第一参考子信号与第二参考子信号;其次,对第一参考子信号、第二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路信号进行幅度调整;再次,将第一参考子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合并为第一干扰抵消信号,并将第二参考子信号作为第二干扰抵消信号。该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能够进一步简化XPIC***。
在实施例九的又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干扰信号为多径干扰信号,且干扰路径为N个,其中,多径干扰信号包括V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N个第一干扰信号与H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N个第二干扰信号。在进行S103时,可先将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二干扰抵消信号分别拆分为N路子信号;其次,令第一干扰抵消信号拆分得到的N路子信号分别通过与所述N个干扰路径对应的N个模拟干扰信道,以使第一干扰抵消信号拆分得到的N路子信号与N个第一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分别相差180°的奇数倍,并且,令第二干扰抵消信号拆分得到的N路子信号分别通过与所述N个干扰路径对应的N个模拟干扰信道,以使第二干扰抵消信号拆分得到的N路子信号与N个第二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分别相差180°的奇数倍;再次,将通过模拟干扰信道的所述2N路子信号重新合并为两路干扰抵消信号。该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能够简化多径干扰情形下的XPIC***。
在上述实施例九及其多个具体实施例中,在将通过模拟干扰信道的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二干扰抵消信号耦合输出至本端接收端的接收链路后,可从本端接收端耦合获取反馈信号,并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调整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二干扰抵消信号。因此,能够优化干扰抵消效果。
实施例十
与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所提供的同频干扰抵消装置对应,本发明的实施例十提供一种同频干扰抵消方法,用于抵消本端发射端对本端接收端形成的多径干扰信号,干扰路径为N个,所述多径干扰信号包括V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N个第一干扰信号与H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N个第二干扰信号。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十所提供的同频干扰抵消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111、从本端发射端的同一发射链路上传输的发射信号耦合获取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所述发射信号包含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
此步骤与实施例九的S101相同。
S112、将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分别拆分为N~2N路参考子信号,其中,参考子信号的总数为3N~4N路。
在此步骤中,第一,可将两路参考信号分别拆分为2N路参考子信号;第二,可将任意一路参考信号拆分为2N路参考子信号,将另一路参考信号拆分为N~2N-1路参考子信号;第三,可将两路参考信号均分别拆分为N~2N-1路参考子信号。
S113、对3N~4N路参考子信号中的至少N路信号进行幅度调整,并将任意两路参考子信号合并为一路干扰抵消信号,得到包括未被合并的参考子信号在内的2N路干扰抵消信号。
在此步骤中,幅度调整与功率合并的方式可参照前述实施例的描述。例如,可结合图6和图4A-4D、图5进行幅度调整与功率合并。其中,被合并的两路参考子信号来自不同路的参考信号且其中至少有一路参考子信号被调整了幅度,N路干扰抵消信号中的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满足第一预设比例,另外N路干扰抵消信号中的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满足第二预设比例。
S114、令满足第一预设比例的N路干扰抵消信号分别通过与所述N个干扰路径对应的N个模拟干扰信道,以使N路干扰抵消信号与N个第一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分别相差180°的奇数倍,并且,令满足第二预设比例的另外N路干扰抵消信号分别通过与所述N个干扰路径对应的N个模拟干扰信道,以使另外N路干扰抵消信号与N个第二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分别相差180°的奇数倍。
S115、在通过模拟干扰信道后,将满足第一预设比例的N路干扰抵消信号再合并为第一干扰抵消信号,并将满足第二预设比例的N路干扰抵消信号再合并为第二干扰抵消信号。
S116、将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二干扰抵消信号耦合输出至本端接收端的同一接收链路,并与本端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合路。
此步骤与实施例九的S104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S112~S115的具体实施例过程可参照实施例六进行,但不限于实施例六所示的实施方式。
在实施例十中,两路参考信号可以是不相关的,具体可参照前述实施例。
与实施例九相同,在将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耦合输出至本端接收端的接收链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本端接收端耦合获取反馈信号,并根据反馈信号调整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二干扰抵消信号。
实施例十所提供的方法能够简化存在多径干扰时的XPIC***。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已有侧重地进行了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方法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装置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装置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需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实施例附图中,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表示它们之间具有通信连接,具体可以实现为一条或多条通信总线或信号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或各个方面的可能实现方式可以被具体实施为***、方法或者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的各方面、或各个方面的可能实现方式可以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包括固件、驻留软件等等),或者组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在这里都统称为“电路”、“模块”或者“***”。此外,本发明的各方面、或各个方面的可能实现方式可以采用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计算机程序产品是指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
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含但不限于电子、磁性、光学、电磁、红外或半导体***、设备或者装置,或者前述的任意适当组合,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者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D-ROM)。
计算机中的处理器读取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使得处理器能够执行在流程图中每个步骤、或各步骤的组合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生成实施在框图的每一块、或各块的组合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
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用户的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在用户的计算机上执行、作为单独的软件包、部分在用户的计算机上并且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者服务器上执行。也应该注意,在某些替代实施方案中,在流程图中各步骤、或框图中各块所注明的功能可能不按图中注明的顺序发生。例如,依赖于所涉及的功能,接连示出的两个步骤、或两个块实际上可能被大致同时执行,或者这些块有时候可能被以相反顺序执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6)

1.一种同频干扰抵消方法,用于抵消本端发射端对本端接收端形成的干扰信号,所述干扰信号包括V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第一干扰信号与H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第二干扰信号,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所述发射端的同一发射链路上传输的发射信号耦合获取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所述发射信号包含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号重组,获得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二干扰抵消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中的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满足第一预设比例,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中的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满足第二预设比例;
令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通过模拟干扰信道,以使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一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相差180°的奇数倍,并且,令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通过模拟干扰信道,以使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二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相差180°的奇数倍;
将通过所述模拟干扰信道的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耦合输出至所述本端接收端的同一接收链路,并与所述本端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合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不相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号重组,获得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二干扰抵消信号包括:
将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拆分为第一参考子信号与第二参考子信号,并将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拆分为第三参考子信号与第四参考子信号;
对所述第一参考子信号、所述第二参考子信号、所述第三参考子信号及所述第四参考子信号中的至少两路信号进行幅度调整;
将所述第一参考子信号与所述第三参考子信号合路为第一干扰抵消信号,并将所述第二参考子信号与所述第四参考子信号合路为第二干扰抵消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中至少有一路信号被调整了幅度,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中至少有一路信号被调整了幅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号重组,获得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二干扰抵消信号包括:
将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拆分为第一参考子信号与第二参考子信号;
对所述第一参考子信号、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路信号进行幅度调整;
将所述第一参考子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合并为第一干扰抵消信号,并将所述第二参考子信号作为第二干扰抵消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信号为多径干扰信号,且干扰路径为N个,所述多径干扰信号包括所述V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N个第一干扰信号与所述H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N个第二干扰信号,所述令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通过模拟干扰信道,以使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一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相差180°的奇数倍,并且,令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通过模拟干扰信道,以使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二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相差180°的奇数倍包括:
将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分别拆分为N路子信号;
令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拆分得到的N路子信号分别通过与所述N个干扰路径对应的N个模拟干扰信道,以使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拆分得到的N路子信号与所述N个第一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分别相差180°的奇数倍,并且,令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拆分得到的N路子信号分别通过与所述N个干扰路径对应的N个模拟干扰信道,以使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拆分得到的N路子信号与所述N个第二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分别相差180°的奇数倍;
所述方法还包括:将通过所述模拟干扰信道的所述2N路子信号重新合并为两路干扰抵消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通过所述模拟干扰信道的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耦合输出至所述本端接收端的接收链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本端接收端耦合获取反馈信号;
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调整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
7.一种同频干扰抵消方法,用于抵消本端发射端对本端接收端形成的多径干扰信号,干扰路径为N个,所述多径干扰信号包括V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N个第一干扰信号与H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N个第二干扰信号,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所述发射端的同一发射链路上传输的发射信号耦合获取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所述发射信号包含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
将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分别拆分为N~2N路参考子信号,其中,所述参考子信号的总数为3N~4N路;
对3N~4N路参考子信号中的至少N路信号进行幅度调整,并将任意两路参考子信号合并为一路干扰抵消信号,得到包括未被合并的参考子信号在内的2N路干扰抵消信号,其中,被合并的所述两路参考子信号来自不同路的参考信号且其中至少有一路参考子信号被调整了幅度,N路干扰抵消信号中的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满足第一预设比例,另外N路干扰抵消信号中的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满足第二预设比例;
令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比例的N路干扰抵消信号分别通过与所述N个干扰路径对应的N个模拟干扰信道,以使所述N路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N个第一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分别相差180°的奇数倍,并且,令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比例的另外N路干扰抵消信号分别通过与所述N个干扰路径对应的N个模拟干扰信道,以使所述另外N路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N个第二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分别相差180°的奇数倍;
在通过所述模拟干扰信道后,将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比例的N路干扰抵消信号再合并为第一干扰抵消信号,并将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比例的N路干扰抵消信号再合并为第二干扰抵消信号;
将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耦合输出至所述本端接收端的同一接收链路,并与所述本端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合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不相关。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耦合输出至所述本端接收端的接收链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本端接收端耦合获取反馈信号;
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调整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
10.一种同频干扰抵消装置,用于抵消本端发射端对本端接收端形成的干扰信号,所述干扰信号包括V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第一干扰信号与H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第二干扰信号,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耦合器,用于从所述本端发射端的同一发射链路上传输的发射信号耦合获取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所述发射信号包含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
信号重组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耦合器耦合的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进行信号重组,获得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第二干扰抵消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中的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满足第一预设比例,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中的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满足第二预设比例;
信道模拟器,用于调整所述信号重组器获得的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以使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一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相差180°的奇数倍,并且,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二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相差180°的奇数倍;
第二耦合器,用于将所述信道模拟器调整的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耦合输出至所述本端接收端的同一接收链路,并与所述本端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合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不相关。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重组器包括:
第一信号分路器,用于将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拆分为第一参考子信号与第二参考子信号;
第二信号分路器,用于将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拆分为第三参考子信号与第四参考子信号;
至少两个衰减器或放大器,用于对所述第一参考子信号、所述第二参考子信号、所述第三参考子信号及所述第四参考子信号中的至少两路信号进行幅度调整;
第一功率合路器,用于将所述第一参考子信号与所述第三参考子信号合路为第一干扰抵消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中至少有一路信号被所述衰减器或放大器调整了幅度;
第二功率合路器,用于将所述第二参考子信号与所述第四参考子信号合路为第二干扰抵消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中至少有一路信号被所述衰减器或放大器调整了幅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重组器包括:
第一信号分路器,用于将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拆分为第一参考子信号与第二参考子信号;
至少一个衰减器或放大器,用于对所述第一参考子信号、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路信号进行幅度调整;
第一功率合路器,用于将所述第一参考子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合并为第一干扰抵消信号;
其中,所述第二参考子信号作为第二干扰抵消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信号为多径干扰信号,且干扰路径为N个,所述多径干扰信号包括所述V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N个第一干扰信号与所述H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N个第二干扰信号,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信号分路器,用于将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拆分为N路子信号;
第四信号分路器,用于将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拆分为N路子信号;
所述信道模拟器包括2N个子单元,其中N个子单元分别用于调整所述第三信号分路器拆分得到的N路子信号,以使所述第三信号分路器拆分得到的N路子信号与所述N个第一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分别相差180°的奇数倍,另外N个子单元分别用于调整所述第四信号分路器拆分得到的N路子信号,以使所述第四信号分路器拆分得到的N路子信号与所述N个第二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分别相差180°的奇数倍;
两个功率再合路器,用于将所述信道模拟器调整的所述2N路子信号重新合并为两路干扰抵消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还包括反馈电路,用于从所述本端接收端耦合获取反馈信号,并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调整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0-1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耦合器与所述第二耦合器均为双端口耦合器,其中,所述第一耦合器的两个耦合输出端口间的夹角θ满足0°<|θ|<180°,所述第二耦合器的两个耦合输出端口间的夹角γ满足0°<|γ|<180°。
17.一种同频干扰抵消装置,用于抵消本端发射端对本端接收端形成的多径干扰信号,干扰路径为N个,所述多径干扰信号包括V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N个第一干扰信号与H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的N个第二干扰信号,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耦合器,用于从所述发射端的同一发射链路上传输的发射信号耦合获取第一参考信号与第二参考信号,所述发射信号包含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
两个信号分路器,用于将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分别拆分为N~2N路参考子信号,其中,所述参考子信号的总数为3N~4N路;
至少N个衰减器或放大器,用于对3N~4N路参考子信号中的至少N路信号进行幅度调整;
至少N个功率合路器,用于将任意两路参考子信号合并为一路干扰抵消信号,得到包括未被合并的参考子信号在内的2N路干扰抵消信号,其中,被合并的所述两路参考子信号来自不同路的参考信号且其中至少有一路参考子信号被调整了幅度,N路干扰抵消信号中的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满足第一预设比例,另外N路干扰抵消信号中的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之间的比例满足第二预设比例;
包括2N个子单元的信道模拟器,其中N个子单元用于调整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比例的N路干扰抵消信号,以使所述N路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N个第一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分别相差180°的奇数倍,另外N个子单元用于调整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比例的N路干扰抵消信号,以使所述N路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N个第二干扰信号之间的幅度、时延分别相同且相位分别相差180°的奇数倍;
第一功率再合路器,用于将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比例的N路干扰抵消信号再合并为第一干扰抵消信号;
第二功率再合路器,用于将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比例的N路干扰抵消信号再合并为第二干扰抵消信号;
第二耦合器,用于将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耦合输出至所述本端接收端的同一接收链路,并与所述本端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合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不相关。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还包括反馈电路,用于从所述本端接收端耦合获取反馈信号,并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调整所述第一干扰抵消信号与所述第二干扰抵消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7-1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耦合器与所述第二耦合器均为双端口耦合器,其中,所述第一耦合器的两个耦合输出端口间的夹角θ满足0°<|θ|<180°,所述第二耦合器的两个耦合输出端口间的夹角γ满足0°<|γ|<180°。
21.一种同频干扰抵消***,包括:将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合路为发射信号的发射极化合路器、将所述发射极化合路器合路的所述发射信号发射出去的本端双极化发射天线、受所述本端双极化发射天线的所述发射信号干扰的本端双极化接收天线、将所述本端双极化接收天线接收的接收信号分路为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的接收极化合路器;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0-16任一项所述的同频干扰抵消装置,所述同频干扰抵消装置的第一耦合器连接于所述发射极化合路器与所述本端双极化发射天线之间的同一发射链路上,且所述同频干扰抵消装置的第二耦合器连接于所述接收极化合路器与所述本端双极化接收天线之间的同一接收链路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极化合路器与所述本端双极化发射天线由能够同时传输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的任意传输线连接;
所述接收极化合路器与所述本端双极化接收天线由能够同时传输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的任意传输线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线包括圆波导。
24.一种同频干扰抵消***,包括:将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合路为发射信号的发射极化合路器、将所述发射极化合路器合路的所述发射信号发射出去的本端双极化发射天线、受所述本端双极化发射天线的所述发射信号干扰的本端双极化接收天线、将所述本端双极化接收天线接收的接收信号分路为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的接收极化合路器;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7-20任一项所述的同频干扰抵消装置,所述同频干扰抵消装置的第一耦合器连接于所述发射极化合路器与所述本端双极化发射天线之间的同一发射链路上,且所述同频干扰抵消装置的第二耦合器连接于所述接收极化合路器与所述本端双极化接收天线之间的同一接收链路上。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极化合路器与所述本端双极化发射天线由能够同时传输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的任意传输线连接;
所述接收极化合路器与所述本端双极化接收天线由能够同时传输V极化信号与H极化信号的任意传输线连接。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线包括圆波导。
CN201480000695.1A 2014-04-04 2014-04-04 同频干扰抵消方法、装置及*** Active CN1041703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74864 WO2015149373A1 (zh) 2014-04-04 2014-04-04 同频干扰抵消方法、装置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0340A true CN104170340A (zh) 2014-11-26
CN104170340B CN104170340B (zh) 2017-04-12

Family

ID=51912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0695.1A Active CN104170340B (zh) 2014-04-04 2014-04-04 同频干扰抵消方法、装置及***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14695B2 (zh)
EP (1) EP3116180B1 (zh)
CN (1) CN104170340B (zh)
ES (1) ES2712277T3 (zh)
WO (1) WO2015149373A1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9495A (zh) * 2015-08-06 2015-11-2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收发共用天线的同时同频全双工终端及其通信方法
CN105119629A (zh) * 2015-07-10 2015-12-0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同时同频全双工终端和***
CN105425060A (zh) * 2015-11-04 2016-03-23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耦合的干扰检测方法及检测***
CN107276602A (zh) * 2017-05-31 2017-10-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干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9039962A (zh) * 2018-07-26 2018-12-18 南京东科优信网络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路径相位差分的频分双工***互易信道参数构建方法
CN109412639A (zh) * 2018-09-30 2019-03-01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微波通信同频干扰防护装置
CN110391892A (zh) * 2018-04-19 2019-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及全双工自干扰减弱***
CN110431756A (zh) * 2017-02-24 2019-11-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中传输参考信号的设备和方法
CN112543037A (zh) * 2019-09-20 2021-03-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设备、射频干扰消除方法及装置
CN112736458A (zh) * 2020-12-16 2021-04-30 电子科技大学 多元阵列宽频带解耦合网络
CN114499558A (zh) * 2022-02-16 2022-05-13 成都市联洲国际技术有限公司 同频干扰抵消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49373A1 (zh) * 2014-04-04 2015-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同频干扰抵消方法、装置及***
ITUB20160327A1 (it) * 2016-01-14 2017-07-14 Siae Microelettronica Spa Circuiti e apparati per la ricetrasmissione in ponte radio su collegamenti punto-punto
US10122555B2 (en) * 2016-03-21 2018-11-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ross-phase estimation for dual polarized microwave transceiver
EP3432010A1 (en) * 2016-07-28 2019-01-23 ETS-Lindgren Inc. Distributed system for radio frequency environment simulation
EP3672117B1 (en) * 2018-12-19 2023-10-04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Test system and method of testing follower jammer robustness of a radio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65339A (ja) * 1998-11-27 2000-06-16 Nec Corp 送信lo同期方式を用いた両偏波伝送システム
CN101562504A (zh) * 2008-04-18 2009-10-21 ***通信集团公司 基于双极化阵列天线的自适应数据发送方法及其***
CN101652970A (zh) * 2007-04-11 2010-02-17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正交极化干扰补偿设备、解调器、接收站、及补偿正交极化干扰的方法
CN101800678A (zh) * 2010-03-12 2010-08-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ccdp和xpic的微波传输方法、装置和***
WO2011148341A1 (en) * 2010-05-27 2011-12-01 Ubiqam Ltd. Method and system of interference cancelation in collocated tranceivers configurations
CN102598560A (zh) * 2009-10-27 2012-07-18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电通信***及其控制方法
CN102710569A (zh) * 2012-05-16 2012-10-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叉极化干扰消除装置及方法
CN102833199A (zh) * 2012-09-12 2012-12-19 安徽省菲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消除交叉极化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41539A (en) 1999-01-27 2000-10-31 Radio Frequency Systems Inc. Isolation improvement circuit for a dual-polarization antenna
ITMI20020371A1 (it) * 2002-02-26 2003-08-26 Cit Alcatel Sincronizzazione e cancellazione di due o piu' segnali interferenti in trasmissioni radio con riuso di frequenza
WO2006131934A2 (en) * 2005-06-07 2006-12-14 Karayil Thekkoott Narayanan Ma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cure and anti jamm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 high spectral efficiency
WO2013044022A1 (en) * 2011-09-23 2013-03-28 Zte (Usa) Inc. Single cable including multiple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two radio units for cross polarization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WO2012167554A1 (zh) * 2011-11-15 2012-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同波道双极化微波设备和接收信号接收方法
US9997830B2 (en) * 2012-05-13 2018-06-12 Amir Keyvan Khandani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for full duplex wireless transmission with channel phase-based encryption
EP2940907B1 (en) * 2012-12-26 2018-09-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ntenna system
US9059876B2 (en) * 2013-01-16 2015-06-16 Broadcom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cross polarization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XPIC)
CN103338172B (zh) * 2013-07-24 2015-11-1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多径环境下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抵消方法
CN103427874B (zh) * 2013-09-03 2015-03-11 电子科技大学 多径环境下大发射功率同时同频自干扰抵消***及方法
WO2015149373A1 (zh) * 2014-04-04 2015-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同频干扰抵消方法、装置及***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65339A (ja) * 1998-11-27 2000-06-16 Nec Corp 送信lo同期方式を用いた両偏波伝送システム
CN101652970A (zh) * 2007-04-11 2010-02-17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正交极化干扰补偿设备、解调器、接收站、及补偿正交极化干扰的方法
CN101562504A (zh) * 2008-04-18 2009-10-21 ***通信集团公司 基于双极化阵列天线的自适应数据发送方法及其***
CN102598560A (zh) * 2009-10-27 2012-07-18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电通信***及其控制方法
CN101800678A (zh) * 2010-03-12 2010-08-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ccdp和xpic的微波传输方法、装置和***
WO2011148341A1 (en) * 2010-05-27 2011-12-01 Ubiqam Ltd. Method and system of interference cancelation in collocated tranceivers configurations
CN102710569A (zh) * 2012-05-16 2012-10-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叉极化干扰消除装置及方法
CN102833199A (zh) * 2012-09-12 2012-12-19 安徽省菲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消除交叉极化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端,赵科: "《一种交叉极化干扰对消算法设计》",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宋伟男,昂志敏: "《交叉极化干扰抵消在非线性干扰下的性能》",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9629A (zh) * 2015-07-10 2015-12-0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同时同频全双工终端和***
CN105119629B (zh) * 2015-07-10 2018-04-0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同时同频全双工终端和***
CN105099495A (zh) * 2015-08-06 2015-11-2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收发共用天线的同时同频全双工终端及其通信方法
CN105099495B (zh) * 2015-08-06 2018-05-08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收发共用天线的同时同频全双工终端及其通信方法
CN105425060A (zh) * 2015-11-04 2016-03-23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耦合的干扰检测方法及检测***
CN105425060B (zh) * 2015-11-04 2018-09-04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耦合的干扰检测方法及检测***
CN110431756B (zh) * 2017-02-24 2022-05-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中传输参考信号的设备和方法
CN110431756A (zh) * 2017-02-24 2019-11-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中传输参考信号的设备和方法
CN107276602A (zh) * 2017-05-31 2017-10-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干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7276602B (zh) * 2017-05-31 2019-06-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干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0391892A (zh) * 2018-04-19 2019-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及全双工自干扰减弱***
CN110391892B (zh) * 2018-04-19 2022-05-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及全双工自干扰减弱***
US11483121B2 (en) 2018-04-19 2022-10-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ull-duplex self-interference weakening method and full-duplex self-interference weakening system
CN109039962B (zh) * 2018-07-26 2021-04-16 南京东科优信网络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路径相位差分的频分双工***互易信道参数构建方法
CN109039962A (zh) * 2018-07-26 2018-12-18 南京东科优信网络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路径相位差分的频分双工***互易信道参数构建方法
CN109412639A (zh) * 2018-09-30 2019-03-01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微波通信同频干扰防护装置
CN109412639B (zh) * 2018-09-30 2021-06-25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微波通信同频干扰防护装置
CN112543037A (zh) * 2019-09-20 2021-03-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设备、射频干扰消除方法及装置
WO2021052102A1 (zh) * 2019-09-20 2021-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设备、射频干扰消除方法及装置
CN112543037B (zh) * 2019-09-20 2022-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设备、射频干扰消除方法及装置
CN112736458A (zh) * 2020-12-16 2021-04-30 电子科技大学 多元阵列宽频带解耦合网络
CN114499558A (zh) * 2022-02-16 2022-05-13 成都市联洲国际技术有限公司 同频干扰抵消装置
CN114499558B (zh) * 2022-02-16 2024-01-16 成都市联洲国际技术有限公司 同频干扰抵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712277T3 (es) 2019-05-10
EP3116180A1 (en) 2017-01-11
WO2015149373A1 (zh) 2015-10-08
US20170019274A1 (en) 2017-01-19
EP3116180A4 (en) 2017-03-22
EP3116180B1 (en) 2018-12-05
CN104170340B (zh) 2017-04-12
US9614695B2 (en) 2017-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70340A (zh) 同频干扰抵消方法、装置及***
EP2347531B1 (en) Over-the-air test
US9130667B2 (en) Radio frequency multipath channel emu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212115332U (zh) 一种射频矩阵及测试***
EP235140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in an over-the-air test environment
WO2010108772A1 (en) Crosstalk cancellation for mimo tranceiver
CN107666359A (zh) 用于射频环境模拟的分布式***
JP2009536797A (ja) クワッドポーラ伝送
US1164122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mulation of wireless channels and multi-antenna transmit and receive circuits
US8451924B2 (en) Simulation of multi-antenna radio channel
US20160261308A1 (en) Architecture for cancelling self interference and enabling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s
US20160156381A1 (en) Leakage cancellation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transceiver
Zhang et al. IRS-aided MIMO systems over double-scattering channels: Impact of channel rank deficiency
Kolodziej et al. Scalable in-band full-duplex phased arrays: Complexity reduction and distributed processing
WO2017167352A1 (en) Rotatable antenna arrangement for los-mimo
CN203300810U (zh) 圆极化基站天线和基站
Ahmadi‐Shokouh et al. Empirical MIMO beamforming and channel measurements at 57–64 GHz frequencies
EP3394989B1 (en) Device and system for the radio communication with mimo protocol
CN113162775A (zh) 室内分布***和通信方法
Mei et al. OTA throughput prediction of MIMO antennas for wireless devices by simulated realistic channel model
Knox Simplified Tapped Delay Line Architecture for Active Cancellation in a 2× 2 IBFD MIMO Transceiver
CN114978251B (zh) 一种移相器及基站测试***
EP370481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advanced antenna systems (aas)
CN109873657B (zh) 一种两发两收全双工通信射频前端电路
JP2012039170A (ja) 伝送品質評価補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