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62390B - Vc辊平整机湿平整过程中张力与轧制压力综合设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Vc辊平整机湿平整过程中张力与轧制压力综合设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62390B
CN103962390B CN201310031951.0A CN201310031951A CN103962390B CN 103962390 B CN103962390 B CN 103962390B CN 201310031951 A CN201310031951 A CN 201310031951A CN 103962390 B CN103962390 B CN 1039623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meter
roller
roll
tensile stress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319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62390A (zh
Inventor
魏圣明
柯阳林
白云武
陈东辉
白振华
马续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HUANGDAO YANSHAN UNIVERSIT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GENERAL Co Ltd
Bao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HUANGDAO YANSHAN UNIVERSIT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GENERAL Co Ltd
Bao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HUANGDAO YANSHAN UNIVERSIT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GENERAL Co Ltd, Bao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HUANGDAO YANSHAN UNIVERSIT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GENER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3195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623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62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23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623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23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tal Rol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VC辊平整机湿平整过程中张力与轧制压力综合设定方法,属控制领域。包括在平整机控制计算机中进行相关参数设定,控制计算机根据从其输入设备或上级计算机中获得的相关数据或作业计划,按照预设定控制模式、方法或设定参数,控制平整机各个运行参数;其根据设备、工艺、质量参数,设定各初始值及寻优步长,在“把轧制稳定作为优化目标函数、将成品板形与机械性能以及表面粗糙度都合格”作为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将轧制压力与前后张力等三个部分的金属模型参数作为一个整体来协调设定,对轧制力和前后张力进行优化设定,在保证产品机械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产品机械性能、板形与表面质量的综合控制能力,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VC辊平整机湿平整过程中张力与轧制压力综合设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金属板类产品生产设备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家用电器、汽车、电子、建筑、造船、军工、航天等行业的需求增大,板带生产工业获得迅猛发展。如今,板带比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钢铁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而平整作为冷轧板带生产中最接近成品的一道工序,不但可以通过控制带材的延伸率与板形来保证退火后产品的力学性能与外形质量,而且可以在带钢表面形成一定的粗糙度,达到提高带钢涂覆性能和成形性能的目的。
随着用户对带钢力学性能、板形、表面质量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平整工序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
平整机组是改善带材表面质量的精整设备。
以前,现场平整轧制工艺参数的设定主要依靠表格与操作工经验相结合的方法,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无法保证。近10年来,随着用户要求的提高,现场逐步走向对平整生产模型化、自动化改造。
对于VC辊平整机组而言,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设定的参数主要有三类:(1)辊系参数:主要包括平整机组的工作辊弯辊力、VC辊油压等辊系动态参数以及工作辊与支撑辊的辊形曲线、工作辊表面粗糙度等静态辊系参数;(2)金属模型参数:主要包括轧制压力以及前后张力;(3)工艺润滑制度:主要包括平整液的品质、流量、浓度以及初始温度等。
而平整后产品需要考核的指标一般有三种:(1)板形;(2)机械性能;(3)带钢表面粗糙度。
以往,在现场生产过程中,在工艺润滑制度给定的前提下,对板形与带钢表面粗糙度的控制几乎完全依赖于辊系参数,而金属模型参数的设定则往往主要考虑的是机械性能问题,而对板形与带钢表面粗糙度则考虑较少。
实际上,对于VC辊平整机组来说,在成品带材的板形与带钢表面粗糙度并不是辊系参数单独作用的结果,而与金属模型参数密切相关。
尽管平整机组的工作辊弯辊力、VC辊油压、工作辊与支撑辊的辊形曲线、工作辊表面粗糙度等辊系参数的优化可以较大程度的改变机组带材的出口板形与表面粗糙度,但这种改变是以特定的金属模型参数为基础的,并且所能改变的程度是有限而不是无限的。如果金属模型参数设定严重不合理,超出了辊系参数所能调控的能力范围,那么将会生成出不合格的产品,造成降级,给机组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例如,如果轧制压力以及张力设定不合理,使得延伸率在满足机械性能的前提下取了下限,就有可能使得粗糙度的复制率偏低,从而导致成品粗糙度偏小。特别的,对于湿平整轧制而言,金属模型参数的设定除了必须考虑板形、机械性能、表面粗糙度等质量指标之外,还必须考虑到轧制稳定性,不能出现打滑、振动等问题,这是与干平整轧制所不一样的地方,而且往往容易被现场所忽视,造成轧制不稳定,影响轧制效率与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VC辊平整机湿平整过程中张力与轧制压力综合设定方法,其在保证产品机械性能的前提下,充分结合VC辊平整机组的设备特征与湿平整轧制的工艺特点,不但考虑到产品的机械性能以及板形与表面质量的控制问题,而且兼顾到轧制稳定性,可以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VC辊平整机湿平整过程中张力与轧制压力综合设定方法,包括在平整机的控制计算机中进行相关参数的设定,所述的控制计算机根据从其输入设备或上级计算机中获得的相关数据或作业计划,按照预设定的控制模式、方法或设定参数,控制平整机的各个运行参数;其特征是所述的综合设定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收集VC辊平整机组的设备特征参数;
(b)收集待综合设定金属模型参数的带材关键轧制工艺参数;
(c)收集待综合设定金属模型参数的带材的关键质量参数;
(d)将动态辊系参数设定在基态;
(e)设定轧制压力初始值后张应力初始值前张应力初始值打滑因子初值ψ0及寻优步长ΔP、Δσ0、Δσ1
(f)设定轧制力寻优中间过程参数k1,并令k1=1;
(g)令轧制力P=P0+k1ΔP;
(h)设定后张应力寻优中间过程参数k2,并令k2=1;
(i)令后张应力σ000+k2Δσ0
(j)设定前张应力寻优中间过程参数k3,并令k3=1;
(k)令前张应力σ110+k3Δσ1
(l)计算当前轧制力、前后张应力下的延伸率ε;
(m)判断不等式εmin<ε<εmax是否成立?如成立,则转入步骤(n);否则,转入步骤(u);
(n)计算出口带钢粗糙度Ras,其计算表达式为
Ra s = &eta; 1 ( 1 - a h H - a h &prime; H 2 ) e a &epsiv; &epsiv; i Ra r e B L L + &eta; 2 th ( &beta; k h i ) e &beta; k &sigma; s th ( &beta; &epsiv; &epsiv; ) Ra s 0 ;
(o)判断不等式Ramin<Ras<Ramax是否成立?如成立,则转入步骤(p),否则,转入步骤(u);
(p)利用辊系弹性变形模型计算前张应力分布σ1i
(q)判断不等式(其中,E为带材的弹性模量、v为带材的泊松比)是否成立?如成立,则转入步骤(t),否则,转入步骤(r);
(r)计算打滑因子ψ的值;
(s)判断不等式ψ<ψ0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令ψ0=ψ、最优轧制力Py=P、最优后张力σ0y0、最优前张力σ1y1,转入步骤(t);否则,直接转入步骤(t);
(t)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3=k3+1转入步骤(k);否则转入步骤(u);
(u)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2=k2+1转入步骤(i);否则转入步骤(v);
(v)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1=k1+1转入步骤(g);否则转入步骤(w);
(w)输出最优轧制力Py、最优后张应力σ0y、最优前张应力σ1y
具体的,所述VC辊平整机组的设备特征参数,至少包括工作辊与支撑辊直径Dw,Db、工作辊与支撑辊原始辊型分布值ΔDwi,ΔDbi、工作辊与支撑辊辊身长度L1,L2、工作辊内外弯辊缸距L21,l22、压下螺丝中心矩l1、内外弯辊允许最大正弯辊力内外弯辊允许的最大负弯辊力VC辊许用最大油压pmax、轧制压力允许最大值Pmax、工作辊辊面粗糙度的设定值Rar、工作辊轧制公里数L、出口板面粗糙度轧辊复印部分中机架带材的入口厚度影响系数ah,ah′、机架出口板面粗糙度遗传部分中机架带材的入口厚度影响系数βh、机架出口板面粗糙度遗传部分与复印部分中末机架带材的材质影响系数akk、机架出口板面粗糙度遗传部分与轧辊复印部分中延伸率率影响系数αεε和机组设备特性影响参数η12
其所述收集待综合设定金属模型参数的带材关键轧制工艺参数,至少包括带材来料的厚度横向分布值Hi、来料粗糙度Ras0、来料板形的横向分布值Li、带材的宽度B、产品大纲规定的张应力下限值σmin和产品大纲规定的张应力上限值σmax
进一步的,其所述的来料板形的横向分布值Li的取值,若有酸轧机组板形仪所显示的实际板形值,就取实际板形值;若没有实际值,则认为来料板形良好。
更具体的,若所述的来料板形是良好的,则取来料板形的横向分布值Li=0。
其所述待综合设定金属模型参数的带材的关键质量参数,至少包括允许的最大板形SHAPE*;允许的最大延伸率εmax;允许的最小延伸率εmin;带钢表面粗糙度的最大允许值Rasmax和带钢表面粗糙度的最小允许值Rasmin
其所述的动态辊系参数设定在基态,包括下列设定步骤
将VC辊油压p设定成
将内弯辊力S1设定成
将外弯辊力S2设定成
所述的综合设定方法在保证产品机械性能的前提下,采用综合控制产品机械性能、板形、表面质量并兼顾轧制稳定性的方法,充分结合VC辊平整机组的设备特征与湿平整轧制的工艺特点,不但考虑到产品的机械性能以及板形与表面质量的控制问题,而且兼顾到轧制稳定性,可以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
所述的综合设定方法在“把轧制稳定作为优化目标函数、将成品板形与机械性能以及表面粗糙度都合格”作为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将轧制压力与前后张力等三个部分的金属模型参数作为一个整体来协调设定,通过***寻优模式,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优点是:
1.首次采用综合控制产品机械性能、板形、表面质量并兼顾轧制稳定性的方法,在保证产品机械性能的前提下,充分结合VC辊平整机组的设备特征与湿平整轧制的工艺特点,不但考虑到产品的机械性能以及板形与表面质量的控制问题,而且兼顾到轧制稳定性;
2.可提高产品机械性能、板形与表面质量的综合控制能力;
3.确保了轧制稳定,保证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综合设定方法的流程方框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表征出口板形的张应力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采用传统技术方案表征出口板形的张应力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中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表征出口板形的张应力示意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中采用传统技术方案表征出口板形的张应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中,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VC辊平整机湿平整过程中张力与轧制压力综合设定方法,包括在平整机的控制计算机中进行相关参数的设定,所述的控制计算机根据从其输入设备或上级计算机中获得的相关数据或作业计划,按照预设定的控制模式、方法或设定参数,控制平整机的各个运行参数;其特征是所述的综合设定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收集VC辊平整机组的设备特征参数;
(b)收集待综合设定金属模型参数的带材关键轧制工艺参数;
(c)收集待综合设定金属模型参数的带材的关键质量参数;
(d)将动态辊系参数设定在基态;
(e)设定轧制压力初始值后张应力初始值前张应力初始值打滑因子初值ψ0及寻优步长ΔP、Δσ0、Δσ1
(f)设定轧制力寻优中间过程参数k1,并令k1=1;
(g)令轧制力P=P0+k1ΔP;
(h)设定后张应力寻优中间过程参数k2,并令k2=1;
(i)令后张应力σ000+k2Δσ0
(j)设定前张应力寻优中间过程参数k3,并令k3=1;
(k)令前张应力σ110+k3Δσ1
(l)计算当前轧制力、前后张应力下的延伸率ε;
(m)判断不等式εmin<ε<εmax是否成立?如成立,则转入步骤(n);否则,转入步骤(u);
(n)计算出口带钢粗糙度Ras,其计算表达式为
Ra s = &eta; 1 ( 1 - a h H - a h &prime; H 2 ) e a &epsiv; &epsiv; i Ra r e B L L + &eta; 2 th ( &beta; k h i ) e &beta; k &sigma; s th ( &beta; &epsiv; &epsiv; ) Ra s 0 ;
(o)判断不等式Ramin<Ras<Ramax是否成立?如成立,则转入步骤(p),否则,转入步骤(u);
(p)利用辊系弹性变形模型计算前张应力分布σ1i
(q)判断不等式(其中,E为带材的弹性模量、v为带材的泊松比)是否成立?如成立,则转入步骤(t),否则,转入步骤(r);
(r)计算打滑因子ψ的值;
(s)判断不等式ψ<ψ0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令ψ0=ψ、最优轧制力Py=P、最优后张力σ0y0、最优前张力σ1y1,转入步骤(t);否则,直接转入步骤(t);
(t)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3=k3+1转入步骤(k);否则转入步骤(u);
(u)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2=k2+1转入步骤(i);否则转入步骤(v);
(v)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1=k1+1转入步骤(g);否则转入步骤(w);
(w)输出最优轧制力Py、最优后张应力σ0y、最优前张应力σ1y
具体的,所述VC辊平整机组的设备特征参数,至少包括工作辊直径Dw与支撑辊直径Db、工作辊原始辊型分布值ΔDwi与支撑辊原始辊型分布值ΔDbi、工作辊辊身长度L1与支撑辊辊身长度L2、工作辊内弯辊缸距l21、工作辊外弯辊缸距l22、压下螺丝中心矩l1、内弯辊允许最大正弯辊力及外弯辊允许最大正弯辊力内弯辊允许的最大负弯辊力及外弯辊允许的最大负弯辊力VC辊许用最大油压pmax、轧制压力允许最大值Pmax、工作辊辊面粗糙度的设定值Rar、工作辊轧制公里数L、出口板面粗糙度轧辊复印部分中机架带材的入口厚度影响系数ah,ah′、机架出口板面粗糙度遗传部分中机架带材的入口厚度影响系数βh、机架出口板面粗糙度遗传部分与复印部分中末机架带材的材质影响系数akk、机架出口板面粗糙度遗传部分与轧辊复印部分中延伸率率影响系数αεε和机组设备特性影响参数η12
其所述收集待综合设定金属模型参数的带材关键轧制工艺参数,至少包括带材来料的厚度横向分布值Hi、来料粗糙度Ras0、来料板形的横向分布值Li、带材的宽度B、产品大纲规定的张应力下限值σmin和产品大纲规定的张应力上限值σmax
进一步的,其所述的来料板形的横向分布值Li的取值,若有酸轧机组板形仪所显示的实际板形值,就取实际板形值;若没有实际值,则认为来料板形良好。
更具体的,若所述的来料板形是良好的,则取来料板形的横向分布值Li=0。
其所述待综合设定金属模型参数的带材的关键质量参数,至少包括允许的最大板形SHAPE*;允许的最大延伸率εmax;允许的最小延伸率εmin;带钢表面粗糙度的最大允许值Rasmax和带钢表面粗糙度的最小允许值Rasmin
其所述的动态辊系参数设定在基态,包括下列设定步骤
将VC辊油压p设定成
将内弯辊力S1设定成
将外弯辊力S2设定成
所述的综合设定方法在保证产品机械性能的前提下,采用综合控制产品机械性能、板形、表面质量并兼顾轧制稳定性的方法,充分结合VC辊平整机组的设备特征与湿平整轧制的工艺特点,不但考虑到产品的机械性能以及板形与表面质量的控制问题,而且兼顾到轧制稳定性,可以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
所述的综合设定方法在“把轧制稳定作为优化目标函数、将成品板形与机械性能以及表面粗糙度都合格”作为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将轧制压力与前后张力等三个部分的金属模型参数作为一个整体来协调设定,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
由于本方框图采用业内标准绘图标准和注释方式绘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可以毫无异义地明白其含义和表述,故每一步流程的具体含义不再细述。
关于平整机组的设备结构/构成、平整轧制工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可参考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整轧制工艺模型》(白振华、刘宏民等著,2010年1月1日,第1版),在此不再叙述。
现有技术往往是只能对产品机械性能、板形、表面质量其中一项进行单独控制,而本发明则是针对这一不足,首次采用综合控制产品机械性能、板形、表面质量并兼顾轧制稳定性的方法,将产生以下两个有益效果:(1)提高产品机械性能、板形与表面质量的综合控制能力;(2)确保了轧制稳定,保证了生产效率。
申请人所在企业的1550CAL平整机组在湿平整改造过程中,采用本技术方案对轧制力和前后张力进行了优化设定,经过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其现场抽检结果如表1所示,该表给出了该机组采用本专利所述技术方案之后现场操作工在XX年X月15日至X月30日对80卷带材的抽检值。
表1现场抽检结果
序号 入口卷号 延伸率/% 粗糙度/um 浪高/mm 浪距/mm 急竣度/% 打滑情况 达标
1 108676600 0.99 1.37 2 300 0.67
2 108676400 1.18 1.32 2 300 0.67
3 108676300 1.19 1.15 2 300 0.67
4 536214000 0.48 0.94 2 300 0.67
5 108667200 0.51 0.91 2 400 0.50
6 109130700 0.98 1.2 2 300 0.67
7 536355000 0.64 1.12 1 320 0.31
8 536355100 0.47 1.20 1 300 0.33
9 322902000 0.98 1.26 1.5 300 0.50
10 109221000 1.18 1.12 2.2 350 0.63
11 109584300 1.18 1.08 2.5 400 0.63
12 109258000 1.17 1.05 2.5 380 0.66
13 109216500 0.98 0.85 2 280 0.71
14 108917500 0.62 1.13 2 400 0.50
15 322907200 1.14 1.21 1 400 0.25
16 109584200 1.17 1.26 2.3 420 0.55
17 109220800 1.18 1.27 2 400 0.50
18 536255200 0.65 1.19 2 300 0.67
19 536229900 0.76 1.02 2 300 0.67
20 536230000 0.79 1.04 2.5 300 0.83
21 536300710 0.79 1.06 2.5 330 0.76
22 210930900 0.78 1.11 2 300 0.67
23 210939800 0.78 1.15 2 300 0.67
24 210939700 0.77 1.05 2.5 330 0.76
25 210931400 0.79 0.95 2.2 280 0.79
26 210931600 0.79 1.01 2 300 0.67
27 210939620 0.78 1.03 2.2 280 0.79
28 210931700 0.72 1.02 2.8 300 0.93
29 210930800 0.79 1.1 2.2 280 0.79
30 536349010 0.70 0.95 2.8 350 0.80
31 323369400 0.98 1.03 2.2 300 0.73
32 536640100 0.98 1.07 2.2 280 0.79
33 536639900 0.99 1.2 2.2 280 0.79
34 322900900 0.79 0.97 3 400 0.75
35 323370700 0.78 0.99 3 400 0.75
36 322901000 0.78 0.91 3 400 0.75
37 323370300 0.98 0.95 3 400 0.75
38 323370000 0.97 0.91 3 400 0.75
39 322900700 0.98 1.30 2.5 400 0.63
40 323369500 0.98 1.20 3 400 0.75
41 323369600 0.98 1.20 3 400 0.75
42 323369900 0.97 1.10 3 400 0.75
43 210927100 0.78 1.12 3.1 325 0.95
44 210927720 0.72 1.03 3 320 0.94
45 210927500 0.71 1.13 3 310 0.97
46 210926300 0.78 1.08 2.8 300 0.93
47 210926500 0.78 1.17 2.8 300 0.93
48 210926000 0.79 0.91 2.9 320 0.91
49 210929400 0.69 1.11 3 350 0.86
50 210929100 0.97 1.15 2 300 0.67
51 211122400 0.79 0.95 3.0 380 0.92
52 210929500 0.79 1.03 3.0 400 0.88
53 210929200 0.97 1.23 2 300 0.67
54 210927800 0.79 1.20 3 400 0.75
55 211122200 0.78 0.95 2 300 0.67
56 211122100 0.79 0.99 2 300 0.67
57 535983600 0.97 0.88 2 300 0.67
58 535848200 0.77 0.89 2.5 280 0.89
59 535983500 0.99 1.07 2 300 0.67
60 323386300 1.19 0.85 2 300 0.67
61 323386100 1.39 0.91 2 300 0.67
62 323386400 1.18 0.93 2 300 0.67
63 109599200 1.14 1.05 2 300 0.67
64 323386200 1.26 1.03 2 300 0.67
65 536812100 0.79 1.07 2 300 0.67
66 323385800 1.38 1.10 2 300 0.67
67 323386000 1.37 1.12 2 300 0.67
68 536150600 0.98 1.25 2.5 300 0.83
69 210930700 0.81 1.21 2.5 300 0.83
70 109682500 1.39 1.08 2.2 300 0.73
71 110003100 1.19 1.10 3 400 0.75
72 110003400 1.20 1.25 2 400 0.50
73 536615900 1.19 1.07 2 400 0.50
74 110003500 1.19 1.21 2 400 0.50
75 323388800 1.19 1.08 1 300 0.33
76 536858000 0.79 1.01 1.1 330 0.33
77 323390200 0.89 0.87 2 350 0.57
78 323388700 1.20 1.03 1 320 0.31
79 323387300 1.39 1.12 1 300 0.33
80 110048400 1.18 1.05 2 300 0.67
通过表1可以看出,采用本申请所述技术方案之后,产品延伸率、粗糙度、板形三个指标都达到用户要求,而且保证了稳定轧制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所述相关技术的应用过程,现以申请人企业的1550VC平整机组为例,详细介绍1550VC平整机组冷连轧机组压下工艺的控制过程。
实施例1
采用图1所示方框流程。
在步骤(a)中,收集VC辊平整机组的设备特征参数,主要包括:
工作辊直径DW与支撑辊直径Db分别为:
Dw=530mm,Db=1400mm;
工作辊原始辊型分布值ΔDwi与支撑辊原始辊型分布值ΔDbi分别为:
ΔDwi=0,ΔDbi=0;
工作辊辊身长度L1与支撑辊辊身长度L2分别为:
L1=1650mm,L2=1620mm;
工作辊内弯辊缸距l21及外弯辊缸距l22分别为:l21=2320mm,l22=3120mm;
压下螺丝中心矩l1=2720mm;
内弯辊允许最大正弯辊力及外弯辊允许最大正弯辊力分别为:
S 1 w max + = 60 t , S 2 w max + = 60 t ;
内弯辊允许的最大负弯辊力外弯辊允许的最大负弯辊力分别为:
S 1 w max + = 60 t , S 2 w max + = 60 t ;
VC辊许用最大油压pmax=49MPa,工作辊辊面粗糙度设定值Rar=2.2μm,轧制公里数L=359km,轧制压力允许最大Pmax=16000kN;
很明显,上述参数可以从设备的机械参数或运行参数中获得,其具体获得方式在此不再叙述。
在步骤(b)中,收集待综合设定板形参数的带材关键轧制工艺参数,主要包括:带材来料的厚度横向分布值Hi=
{0.000898,0.000899,0.000899,0.000900,0.000900,0.000900,0.000900,0.000901,0.000901,0.000901,0.000901,0.000901,0.000901,0.000901,0.000901,0.000901,0.000900,0.000900,0.000900,0.000900,0.000899,0.000899,0.000898},单位m;
来料屈服极限σs=190MPa,来料粗糙度Ras0=0.93μm,板形的横向分布值Li=0,带材的宽度B=972mm,产品大纲(或产品技术要求)规定的张力下限值σmin=24MPa,产品大纲规定的张力上限值σmax=150MPa;
同样,上述参数可以从来料带材的理化指标测试数据或产品工艺参数中获得。
在步骤(c)中,收集待综合设定金属模型参数的带材的关键质量参数,主要包括:允许的最大板形SHAPE*=8,允许的最大延伸率εmax=1.0%,允许的最小延伸率εmin=0.6%,带钢表面粗糙度的最大允许值Rasmax=1.9μm,带钢表面粗糙度的最小允许值Rasmin=0.6μm;
类似的,上述参数可以从产品的工艺要求参数中获得。
在步骤(d)中,将动态辊系参数设定在基态,主要包括:
VC辊油压p设定成(其中的pmax为VC辊许用最大油压)。
内弯辊力S1设定成(其中的为内弯辊允许最大正弯辊力,为内弯辊允许的最大负弯辊力)。
外弯辊力S2设定成(其中的为外弯辊允许最大正弯辊力,为外弯辊允许的最大负弯辊力)。
上述参数的设定实际上是对设备运行参数的预设定,下同。
在步骤(e)中,给定轧制压力初始值(其中的Pmax为最大定轧制压力)。
后张应力初始值(其中的σmin为最小张应力,σmax为最大张应力)。
前张应力初始值(其中的σmin为最小张应力,σmax为最大张应力)。
打滑因子初值ψ0=0.5;
及寻优步长ΔP=300kN、Δσ0=5MPa、Δσ1=5Mpa;
在步骤(f)中,设定轧制力寻优中间过程参数k1,并令k1=1;
在步骤(g)中,令轧制力P=2650+500k1=2950kN;
在步骤(h)中,设定后张应力寻优中间过程参数k2,并令k2=1;
在步骤(i)中,令后张应力σ0=29+5k2=34MPa;
在步骤(j)中,设定前张应力寻优中间过程参数k3,并令k3=1;
在步骤(k)中,令前张应力σ1=34.8+5k3=39.8kN;
在步骤(l)中,计算延伸率ε=0.82%;
在步骤(m)中,判断εmin<ε<εmax是否成立?不等式0.6%≤0.82%≤1.0%显然成立,转入步骤(n);如果不成立,则转入步骤(t);
在步骤(n)中,计算出口带钢粗糙度:
Ra s = &eta; 1 ( 1 - a h H - a h &prime; H 2 ) e a &epsiv; &epsiv; i Ra r e B L L + &eta; 2 th ( &beta; k h i ) e &beta; k &sigma; s th ( &beta; &epsiv; &epsiv; ) Ra s 0 = 1 &CenterDot; 08 &mu;m ;
在步骤(o)中,判断Ramin<Ras<Ramax是否成立?不等式0.6<1.08<1.9显然成立,转入步骤(p);如果不成立,则转入步骤(t);
在步骤(p)中,计算前张应力分布σ1i=
{27.5,28.1,30.1,33.0,36.3,39.6,42.8,45.7,48.1,49.8,50.9,51.3,50.9,49.8,48.1,45.7,42.8,39.6,36.3,33.0,30.1,28.1,27.5};
在步骤(q)中,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因为成立,转入步骤(t);否则,转入步骤(r);
在步骤(r)中,计算打滑因子ψ=0.0085;
在步骤(s)中,判断不等式ψ<ψ0是否成立?不等式0.103<0.5显然成立,则令ψ0=0.103、最优轧制力Py=3150kN、最优后张应力σ0y=34MPa、最优前张应力σ1y=39.8MPa,转入步骤(t);否则,直接转入步骤(t);
在步骤(t)中,判断k3<24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3=k3+1转入步骤(k);否则转入步骤(u);
在步骤(u)中,判断不等式k2<23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2=k2+1转入步骤(i);否则转入步骤(v);
在步骤(v)中,判断不等式k1<44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1=k1+1转入步骤(g);否则转入步骤(w);
在步骤(w)中,输出最优轧制力Py=3250kN、最优后张应力σ0y=39MPa、最优前张应力σ1y=44.8MPa。
此外,在上述各步骤中各个具体参数的含义或代表符号,均按照现行业内标准或国标规定,故每个参数及其字母的含义在此不再细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其所具有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常规设备运行经验,完全可以毫无异义的得知其含义及其所代表的参数。
最后,为了方便比较,分别列出采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的张力与轧制压力综合设定控制方法和采用传统技术方案进行控制时,表征出口板形的张应力情况如图2、图3所示;列出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张力与轧制压力综合设定控制方法和采用传统技术方案进行控制时的延伸率、粗糙度、板形、打滑情况如表2所示。
由图2、图3中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所述张力与轧制压力综合设定控制方法后,表征出口板形的张应力不均匀度从0.94下降到至0.50,板形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表2
控制项 标准值 本发明优化方法 传统技术方案
延伸率/% 0.8 0.82 0.84
粗糙度/μm 1.0 1.05 1.20
打滑因子 0 0.0065 0.020
通过表2相关数据对比发现,该张力与轧制压力综合设定控制方法可明显提高生产现场对延伸率、粗糙度和打滑因子的控制精度,从而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有效保证了生产效率,为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寻优步长”是“参数优化***”中的术语,***参数寻优是指在一组约束条件下,寻找某***的一组参数,使给定的指标达到最优值(极大或极小值)的方法。它广泛应用于***的分析、综合与设计中。
***参数寻优方法的基本步骤是:①给定一组初始参数,并用仿真的方法计算出***在这一参数下所达到的指标;②按照一定的规则在某一个寻优方向上找到一组新的参数,它和初始参数之间的距离称为寻优步长;新参数必须满足约束条件。③再用仿真的方法计算出***在新参数下所达到的指标。④判断新参数是否已使指标达到最优值;如果尚未达到,则继续由这组新参数出发再重新寻找,直到使指标达到最优值为止。寻优的效率不仅取决于确定寻优方向和寻优步长的规则,还取决于仿真的效率。
***参数寻优的算法大多来源于非线性规划的迭代数值解法,如区间消去法、插值法、单纯形法、共轭梯度法等。它能在寻优过程中自适应地选择寻优步长分布的最优方差,并周期地探测局部最优的寻优步长方差,从而找到改进的新区域,降低落入局部极值的概率。
实施例2
首先,在步骤(a)中,收集VC辊平整机组的设备特征参数,主要包括:工作辊与支撑辊直径Dw=510mm,Db=1400mm;工作辊与支撑辊原始辊型分布值ΔDwi=0,ΔDbi=0;工作辊与支撑辊辊身长度L1=1650mm,L2=1620mm;工作辊内外弯辊缸距l21=2320mm,l22=3120mm;压下螺丝中心矩l1=2720mm;内外弯辊允许最大正弯辊力 内外弯辊允许的最大负弯辊力 VC辊许用最大油压pmax=49MPa,工作辊辊面粗糙度设定值Rar=2.2μm,轧制公里数L=255km,轧制压力允许最大Pmax=16000kN;
在步骤(b)中,收集待综合设定板形参数的带材关键轧制工艺参数,主要包括:带材来料的厚度横向分布值Hi=
{0.000604,0.000605,0.000605,0.000606,0.000606,0.000606,0.000606,0.000607,0.000607,0.000607,0.000607,0.000607,0.000607,0.000607,0.000607,0.000607,0.000606,0.000606,0.000606,0.000606,0.000605,0.000605,0.000604},单位m;
来料屈服极限σs=250MPa,来料粗糙度Ras0=0.97μm,板形的横向分布值Li=0,带材的宽度B=1021mm,产品大纲规定的张力下限值σmin=24MPa,产品大纲规定的张力上限值σmax=150MPa;
在步骤(c)中,收集待综合设定金属模型参数的带材的关键质量参数,主要包括:允许的最大板形SHAPE*=8;允许的最大延伸率εmax=1.2%;允许的最小延伸率εmin=0.8%;带钢表面粗糙度的最大允许值Rasmax=1.9μm;带钢表面粗糙度的最小允许值Rasmin=0.6μm;
在步骤(d)中,将动态辊系参数设定在基态,主要包括:VC辊油压p设定成内弯辊力S1设定成外弯辊力S2设定成
在步骤(e)中,给定轧制压力初始值后张应力初始值前张应力初始值打滑因子初值ψ0=0.5及寻优步长ΔP=300kN、Δσ0=5MPa、Δσ1=5Mpa;
在步骤(f)中,设定轧制力寻优中间过程参数k1,并令k1=1;
在步骤(g)中,令轧制力P=2650+500k1=2950kN;
在步骤(h)中,设定后张应力寻优中间过程参数k2,并令k2=1;
在步骤(i)中,令后张应力σ0=29+5k2=34MPa;
在步骤(j)中,设定前张应力寻优中间过程参数k3,并令k3=1;
在步骤(k)中,令前张应力σ1=34.8+5k3=39.8MPa;
在步骤(l)中,计算延伸率ε=0.75%;
在步骤(m)中,判断不等式εmin<ε<εmax是否成立?不等式0.8%≤0.75%≤1.2%显然不成立,则转入步骤(t);经过多次循环,直到P=3750kN,t0=49MPa,t1=59.8MPa时,ε=0.81%使得不等式εmin<ε<εmax成立,则转入步骤(n);
在步骤(n)中,计算出口带钢粗糙度
Ra s = &eta; 1 ( 1 - a h H - a h &prime; H 2 ) e a &epsiv; &epsiv; i Ra r e B L L + &eta; 2 th ( &beta; k h i ) e &beta; k &sigma; s th ( &beta; &epsiv; &epsiv; ) Ra s 0 = 1.13 &mu;m ;
在步骤(o)中,判断不等式Ramin<Ras<Ramax是否成立?不等式0.6<1.13<1.9,显然成立,转入步骤(p);如果不成立,则转入步骤(t);
在步骤(p)中,计算前张应力分布σ1i=
{45.0,47.2,49.8,52.8,55.9,59.0,61.9,64.5,66.7,68.6,69.9,70.7,71.0,70.7,69.9,68.6,66.7,64.5,61.9,59.0,55.9,52.8,49.8,47.2,45.0};
在步骤(q)中,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因为不等式成立,转入步骤(t);否则,转入步骤(r);
在步骤(r)中,计算打滑因子ψ=0.0064;
在步骤(s)中,判断不等式ψ<ψ0是否成立?不等式0.094<0.5显然成立,则令ψ0=0.094、最优轧制力Py=3750kN、最优后张应力σ0y=49MPa、最优前张应力σ1y=59.8MPa,转入步骤(t);否则,直接转入步骤(t);
在步骤(t)中,判断k3<24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3=k3+1转入步骤(k);否则转入步骤(u);
在步骤(u)中,判断不等式k2<23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2=k2+1转入步骤(i);否则转入步骤(v);
在步骤(v)中,判断不等式k1<44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1=k1+1转入步骤(g);否则转入步骤(w);
最后,在步骤(w)中,输出最优轧制力Py=4450kN、最优后张应力σ0y=89MPa、最优前张应力σ1y=114.8MPa。
为了方便比较,分别列出采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和采用传统技术方案进行控制时,表征出口板形的张应力情况如图4、图5所示;列出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张力与轧制压力综合设定控制方法和采用传统技术方案进行控制时的延伸率、粗糙度、板形、打滑情况如表3所示。
由图4、图5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所述张力与轧制压力综合设定方法后,表征出口板形的张应力不均匀度从0.38下降到至0.23,板形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另外,通过表3相关数据对比发现,本发明的张力与轧制压力综合设定控制方法可明显提高生产现场对延伸率、粗糙度和打滑因子的控制精度。
表3
控制项 目标值 本发明优化方法 传统技术方案
延伸率/% 1.0 0.98 1.09
粗糙度/μm 1.0 1.03 1.18
打滑因子 0 0.0064 0.023
其余同实施例1。
由于本发明采用综合控制产品机械性能、板形、表面质量并兼顾轧制稳定性的方法,通过***寻优模式,对轧制力和前后张力进行了优化设定,在保证产品机械性能的前提下,充分结合VC辊平整机组的设备特征与湿平整轧制的工艺特点,不但能提高产品机械性能、板形与表面质量的综合控制能力,而且确保了轧制稳定,可以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
本技术方案的张力与轧制压力综合设定方法可明显提高生产现场对延伸率、粗糙度和打滑因子的控制精度,从而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有效保证了生产效率,为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可广泛用于VC辊平整机组轧制生产工艺的运行或控制领域,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Claims (5)

1.一种VC辊平整机湿平整过程中张力与轧制压力综合设定方法,包括在平整机的控制计算机中进行相关参数的设定,所述的控制计算机根据从其输入设备或上级计算机中获得的相关数据或作业计划,按照预设定的控制模式、方法或设定参数,控制平整机的各个运行参数;其特征是所述的综合设定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收集VC辊平整机组的设备特征参数;
(b)收集待综合设定金属模型参数的带材关键轧制工艺参数;
(c)收集待综合设定金属模型参数的带材的关键质量参数;
(d)将动态辊系参数设定在基态;
(e)设定轧制压力初始值后张应力初始值前张应力初始值打滑因子初值ψ0及寻优步长ΔP、Δσ0、Δσ1
(f)设定轧制力寻优中间过程参数k1,并令k1=1;
(g)令轧制力P=P0+k1ΔP;
(h)设定后张应力寻优中间过程参数k2,并令k2=1;
(i)令后张应力σ0=σ00+k2Δσ0
(j)设定前张应力寻优中间过程参数k3,并令k3=1;
(k)令前张应力σ1=σ10+k3Δσ1
(l)计算当前轧制力、前后张应力下的延伸率ε;
(m)判断不等式εmin<ε<εmax是否成立?如成立,则转入步骤(n);否则,转入步骤(u);
(n)计算出口带钢粗糙度Ras,其计算表达式为
Ra s = &eta; 1 ( 1 - &alpha; h H - &alpha; h &prime; H 2 ) e &alpha; k &sigma; s e &alpha; &epsiv; &epsiv; i Ra r e B L L + &eta; 2 t h ( &beta; k h i ) e &beta; k &sigma; s t h ( &beta; &epsiv; &epsiv; ) Ra s 0 ;
(o)判断不等式Ramin<Ras<Ramax是否成立?如成立,则转入步骤(p),否则,转入步骤(u);
(p)利用辊系弹性变形模型计算前张应力分布σ1i
(q)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如成立,则转入步骤(t),否则,转入步骤(r);
其中,E为带材的弹性模量、v为带材的泊松比;
(r)计算打滑因子ψ的值;
(s)判断不等式ψ<ψ0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令ψ0=ψ、最优轧制力Py=P、最优后张力σ0y=σ0、最优前张力σ1y=σ1,转入步骤(t);否则,直接转入步骤(t);
(t)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3=k3+1转入步骤(k);否则转入步骤(u);
(u)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2=k2+1转入步骤(i);否则转入步骤(v);
(v)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1=k1+1转入步骤(g);否则转入步骤(w);
(w)输出最优轧制力Py、最优后张应力σ0y、最优前张应力σ1y
其中,所述VC辊平整机组的设备特征参数,至少包括工作辊与支撑辊直径Dw,Db、工作辊与支撑辊原始辊型分布值ΔDwi,ΔDbi、工作辊与支撑辊辊身长度L1,L2、工作辊内外弯辊缸距l21,l22、压下螺丝中心矩l1、内外弯辊允许最大正弯辊力内外弯辊允许的最大负弯辊力VC辊许用最大油压Pmax、轧制压力允许最大值Pmax、工作辊辊面粗糙度的设定值Rar、工作辊轧制公里数L、出口板面粗糙度轧辊复印部分中机架带材的入口厚度影响系数αhh'、机架出口板面粗糙度遗传部分中机架带材的入口厚度影响系数βh、机架出口板面粗糙度遗传部分与复印部分中末机架带材的材质影响系数αkk、机架出口板面粗糙度遗传部分与轧辊复印部分中延伸率率影响系数αεε和机组设备特性影响参数η12
所述收集待综合设定金属模型参数的带材关键轧制工艺参数,至少包括带材来料的厚度横向分布值Hi、来料粗糙度Ras0、来料板形的横向分布值Li、带材的宽度B、产品大纲规定的张应力下限值σmin和产品大纲规定的张应力上限值σmax
所述来料板形的横向分布值Li的取值,若有酸轧机组板形仪所显示的实际板形值,就取实际板形值;若没有实际值,则认为来料板形良好;若所述的来料板形是良好的,则取来料板形的横向分布值Li=0。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VC辊平整机湿平整过程中张力与轧制压力综合设定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待综合设定金属模型参数的带材的关键质量参数,至少包括允许的最大板形SHAPE*;允许的最大延伸率εmax;允许的最小延伸率εmin;带钢表面粗糙度的最大允许值Rasmax和带钢表面粗糙度的最小允许值Rasmin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VC辊平整机湿平整过程中张力与轧制压力综合设定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动态辊系参数设定在基态,包括下列设定步骤
将VC辊油压p设定成
将内弯辊力S1设定成
将外弯辊力S2设定成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VC辊平整机湿平整过程中张力与轧制压力综合设定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综合设定方法在保证产品机械性能的前提下,采用综合控制产品机械性能、板形、表面质量并兼顾轧制稳定性的方法,充分结合VC辊平整机组的设备特征与湿平整轧制的工艺特点,不但考虑到产品的机械性能以及板形与表面质量的控制问题,而且兼顾到轧制稳定性,可以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VC辊平整机湿平整过程中张力与轧制压力综合设定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综合设定方法在“把轧制稳定作为优化目标函数、将成品板形与机械性能以及表面粗糙度都合格”作为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将轧制压力与前后张力三个部分的金属模型参数作为一个整体来协调设定,通过***寻优模式,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
CN201310031951.0A 2013-01-28 2013-01-28 Vc辊平整机湿平整过程中张力与轧制压力综合设定方法 Active CN1039623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31951.0A CN103962390B (zh) 2013-01-28 2013-01-28 Vc辊平整机湿平整过程中张力与轧制压力综合设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31951.0A CN103962390B (zh) 2013-01-28 2013-01-28 Vc辊平整机湿平整过程中张力与轧制压力综合设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2390A CN103962390A (zh) 2014-08-06
CN103962390B true CN103962390B (zh) 2016-04-27

Family

ID=51232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31951.0A Active CN103962390B (zh) 2013-01-28 2013-01-28 Vc辊平整机湿平整过程中张力与轧制压力综合设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623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9175B (zh) * 2015-05-27 2017-04-26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提高平整稳定性和产品表面质量的张力设定方法
CN106311758B (zh) * 2015-06-30 2017-10-31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适合于冷连轧机组的上下工作辊表面原始粗糙度综合设定方法
CN105234185B (zh) * 2015-10-29 2017-03-29 燕山大学 适用于湿平整轧制过程中平整液流量差异性优化设定方法
CN105404155B (zh) * 2015-12-31 2017-11-17 黄石山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镀锌光整机板面质量控制参数综合优化设定方法
CN107234136B (zh) * 2016-03-28 2019-12-17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热轧过程带钢表面粗糙度纵向差异综合控制方法
CN106269861B (zh) * 2016-08-26 2019-02-01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利用平整机平整冷轧镀锌带钢的工艺方法
CN107790505B (zh) * 2016-08-30 2019-06-18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轧制的冷连轧张力动态设定方法
CN109127740B (zh) * 2017-06-27 2020-02-21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轧带钢表面粗糙度的预报方法
CN108723097B (zh) * 2018-04-10 2019-10-11 燕山大学 Dcr机组大变形下以稳轧为目标的轧制参数优化方法
CN108704939B (zh) * 2018-04-10 2019-09-27 燕山大学 一种双平整机组基于成品粗糙度控制的轧制压力设定方法
CN108646547A (zh) * 2018-04-27 2018-10-12 宁波工程学院 一种基于混代遗传优化的张力控制方法
CN111708974B (zh) * 2020-06-28 2022-10-25 燕山大学 一种平整机组轧辊工艺参数优化方法及***
CN113560351B (zh) * 2021-08-16 2022-05-03 燕山大学 一种超高强钢板形与断面形状的前馈控制方法及***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8131A (zh) * 2006-02-24 2006-09-27 燕山大学 四辊高强钢平整机辊径的设计方法
CN1840256A (zh) * 2005-03-28 2006-10-04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带钢的平整工艺
CN102284509A (zh) * 2011-07-28 2011-12-21 首钢总公司 六辊平整机组张力综合优化设定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67302A (ja) * 1991-06-11 1992-12-18 Kawasaki Steel Corp 鋼片の熱間圧延方法
KR101009014B1 (ko) * 2003-11-07 2011-01-17 주식회사 포스코 연연속 열간압연에서의 접합기와 사상압연기 사이의 강판장력제어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2006231395A (ja) * 2005-02-28 2006-09-07 Jfe Steel Kk 熱間タンデム圧延機の張力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0256A (zh) * 2005-03-28 2006-10-04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带钢的平整工艺
CN1838131A (zh) * 2006-02-24 2006-09-27 燕山大学 四辊高强钢平整机辊径的设计方法
CN102284509A (zh) * 2011-07-28 2011-12-21 首钢总公司 六辊平整机组张力综合优化设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2390A (zh) 2014-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62390B (zh) Vc辊平整机湿平整过程中张力与轧制压力综合设定方法
CN108817103B (zh) 一种轧钢模型钢族层别分类优化方法
CN105512804B (zh) 冷连轧过程以成本综合控制为目标的乳化液流量设定方法
CN103586286B (zh) 冷连轧机组以拉毛防治为目标的轧制规程综合优化方法
CN112749505B (zh) 一种机理融合数据的热轧带钢截面形状预测方法
CN103544340B (zh) 五机架冷连轧机组极薄带轧制中乳化液浓度的设定方法
CN101507978B (zh) 冷连轧机基于机理与工况相结合的工作辊磨损预报方法
CN103084408A (zh) 一种适用于双机架平整机组的带钢表面粗糙度控制方法
CN101927266B (zh) 一种平整机组轧制模式的控制方法
CN110385340B (zh) 一种双机架平整机的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126941A (zh) 一种冷轧机组功率建模方法
CN101376139A (zh) 一种利用定宽板坯侧压机生产锥形板坯的控制方法
CN105013832A (zh) 一种兼顾轧制能耗与良好板形的热轧带钢负荷分配方法
CN101417292B (zh) 依托常规轧制模型控制中低牌号电工钢轧制的方法
CN104889175A (zh) 一种提高平整稳定性和产品表面质量的张力设定方法
CN101733291A (zh) 中厚板轧后冷却辊道速度的控制方法
CN105234186A (zh) 冷连轧过程以吨钢电耗控制为目标的轧制规程优化方法
CN105234188A (zh) 冷连轧过程中以效益控制为目标的轧制速度优化方法
CN104951639A (zh) 连退机组特定工艺段内炉辊辊面原始粗糙度的优化方法
CN104001739A (zh) 一种冷轧平整轧制压力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6825068B (zh) 一种轧制过程带钢表面粗糙度的预测方法
CN104289525A (zh) 双机架六辊轧机冷轧中乳化液总流量设定方法
CN105537285B (zh) 一种四辊cvc轧机工作辊非对称磨损预报方法
CN113290061B (zh) 一种基于锆合金的多轧程多道次变形制度设计方法
CN109719138A (zh) 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变形抗力唯象模型计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