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27794B - 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27794B
CN103827794B CN201280044333.3A CN201280044333A CN103827794B CN 103827794 B CN103827794 B CN 103827794B CN 201280044333 A CN201280044333 A CN 201280044333A CN 103827794 B CN103827794 B CN 1038277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ontact panel
inflection
insulation layer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43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27794A (zh
Inventor
水元英诏
连山君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nze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nz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nze Ltd filed Critical Gunz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27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277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277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277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6Touch switches
    • H03K17/962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13Electrical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不依赖于形成有电极的基板之间的贴合位置的精度,且不受基板的影响,具有优异的清晰度。触控面板(100)包括:第一面状体(1),在第一基板(11)的一个面上具有多个相互向大体相同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12a);以及第二面状体(2),在第二基板(21)的一个面上,具有多个相互向与所述第一电极(12a)延伸的方向不同的大体相同方向延伸的第二电极(22a),第一面状体(1)和第二面状体(2)在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各个所述第一电极(12a)和各个所述第二电极(22a)是具有多个弯曲点的折线形电极线。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在银行终端(自动柜员机)、售票机、个人计算机、自动化办公设备、电子笔记本、PDA、手机等的显示装置中使用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不妨碍画面显示,是检测触摸到什么位置的传感器,作为代表性的触控面板公知的有电容式触控面板。电容式触控面板是捕捉人的手指尖与电极之间的电容变化由此来检测手指尖的位置的触控面板,例如公知的有专利文献1公开的触控面板。
如图12所示,所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触控面板是通过把两个面状体105、106贴合在一起而构成的,所述两个面状体在基板101、102的一个面上分别形成有具有规定图案形状的电极103、104。电极103、104的图案形状是多个菱形电极部103a、104a分别连接成直线形的结构,在一个基板101上形成的菱形电极部103a的连接方向与在另一个基板102上形成的菱形电极部104a的连接方向相互垂直,并且俯视看时上下的菱形电极部不重叠。通过把多条金属细线配置成格子形,由此形成各个菱形电极部。
如图13所示,如上所述地构成的触控面板成为俯视看时由多条金属细线构成的多个均匀的格子图案分布在触控面的整个区域上,所以可以防止产生局部的触控面板清晰度(legibility)不良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1-134311号
可是,在所述的触控面板的情况下,在把形成有规定图案形状的电极的两个面状体重叠在一起时,存在各电极的位置产生偏离的问题。即,如图14中用箭头表示的那样,会产生细格子密集的区域和未形成有格子的区域,格子图案的均匀性被破坏,从而导致产生触控面板的清晰度恶化的问题。此外,在把产生了这样的位置偏离的触控面板配置在售票机、个人计算机等的显示装置上的情况下,会在细格子密集的区域产生因电极的疏密引起的浓淡。为了防止产生这种情况,虽然只要提高贴合两个面状体时的位置精度(贴合精度)就可以,但是由于构成电极的金属细线的线宽细(例如15μm),所以实际上很难不产生位置偏离地贴合两个面状体。
此外,例如在通过例如丝网印刷等印刷技术形成基板上的电极的情况下,在印刷后的干燥工序时,基板收缩,因基板的材质、气温、湿度、构成电极的金属细线的厚度和宽度、电极的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的长度等各种原因,在干燥时基板的收缩的程度会发生变化,所以对收缩的控制非常困难。此外,由于贴合的面状体各自的电极长边方向相互垂直,所以在一个面状体和另一个面状体上分别形成的各电极中,基板收缩的影响显著产生的区域不同,因此即使以非常高的位置精度贴合两个面状体,也存在下述问题:难以使形成在贴合的各面状体上的电极(菱形电极部)之间俯视看时不重叠,并且难以使均匀的格子图案分布在触控面整个区域上。即,即使以高的位置精度贴合两个面状体来制造触控面板,也会产生图14所示那样的格子图案的偏离,导致产生箭头所示的细格子密集的区域和未形成格子的区域,由此导致产生触控面板的清晰度不良。
此外,特别是在制造大型触控面板的情况下,由于基板的收缩量大,所以形成在一个基板上的电极与形成在另一个基板上的电极的位置偏离程度变大,严重损害触控面板的清晰度。
发明内容
鉴于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不依赖于形成有电极的基板之间的贴合位置精度,并且不受基板收缩的影响,具有优异的清晰度。
为了达成所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绝缘层;多个第一电极,配置在所述绝缘层的一个面侧;以及多个第二电极,配置在所述绝缘层的另一个面侧,各个所述第一电极以相互向大体相同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各个所述第二电极以沿着与所述第一电极延伸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相互向大体相同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各个所述第一电极和各个所述第二电极是具有多个弯曲点的折线形电极线,当设折线形的所述第一电极的任意弯曲点的内角为θ1、且设折线形的所述第二电极的任意弯曲点的内角为θ2时,满足以下的数学式:θ1-(180°-θ2)>10°,且由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构成的形状不同的格子分散在整个触摸位置检测区域中。
具有所述结构的触控面板可以使第一面状体所具有的多个第一电极的图案形状与第二面状体所具有的多个第二电极的图案形状是相互独立的形状,并且在将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重叠的情况下,可以使形成在触控面上的格子图案以各种大小和形状的格子在触控面的整个区域上大体均匀分散的方式配置。因此,在基板上形成一方的电极(例如第一电极)时,无需考虑在另一个基板上形成的另一方的电极(例如第二电极)的形成位置,可以与一方的电极(例如第一电极)的形成位置无关地形成另一方的电极(例如第二电极),所以无需用高的贴合精度重叠第一面状体和第二面状体。即,可以放宽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贴合精度的要求,从而可以容易地制作触控面板。此外,通过将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组重叠而构成的格子图案以各种大小和形状的格子在触控面的整个区域上大体均匀分散的方式配置,所以不会产生局部细格子密集的区域和未形成格子的区域,宏观看触控面时,可以看到大体均匀的格子图案分布在触控面的整个区域上。
此外,在通过丝网印刷法在各基板(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形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情况下,虽然会产生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收缩的问题,但是即使发生这样的基板收缩,在本发明的触控面板中,由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构成的格子图案以各种大小和形状的格子在触控面的整个区域上大体均匀分散的方式配置,所以即使因各基板的收缩而造成分散配置的各格子的大小和形状与设计时设想的大小和形状不同,也不会产生会造成使触控面板的清晰度恶化的影响。也就是说,即使在各基板产生了收缩的情况下,本发明的触控面板也可以保持优异的清晰度。
此外,在所述的触控面板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是分别具有相同周期和相同振幅的折线形电极线。在具有该结构的情况下,对于通过把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重叠而形成的电极的格子图案而言,由于可以把分布在触控面的整个区域中的各格子设定成大体相同程度的形状和大小,所以可以使触控面板的清晰度优异。
此外,通过将θ1和θ2设定成满足所述数学式所示的关系式,构成第一电极的电极线的任意的部分与构成第二电极的电极线的任意的部分必然以规定的角度交叉,所以在触控面板的触控面的整个区域上,可以使规定的格子图案大体均匀分布,从而可以更有效地防止局部产生格子图案密集的区域。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各个弯曲点的内角都为90°以上。在由各弯曲点的内角都为90°以上的电极线构成的情况下,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交点变少,可以使触控面板的清晰度更好。
此外,优选的是,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图案形状是分别具有单一的电极线宽度和电极线间距的重复图案。通过具有该结构,对于通过把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重叠而形成的电极的格子图案而言,可以把分布在触控面的整个区域上的各格子的形状和大小设定成更相同的程度,所以可以使触控面板的清晰度更好。
此外,优选的是,第一束状检测用电极是将相邻的规定个数的所述第一电极作为一束得到的一束电极,第二束状检测用电极是将相邻的规定个数的所述第二电极作为一束得到的一束电极。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在所述各个所述第一束状检测用电极的两个端部或所述各个所述第二束状检测用电极的两个端部形成有集束部,所述集束部把构成所述第一束状检测用电极的多个所述第一电极集合成一束,或者所述集束部把构成所述该第二束状检测用电极的多个所述第二电极捆扎集合成一束。此外,优选的是,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第一桥部,连接构成所述第一束状检测用电极的彼此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之间;以及第二桥部,连接构成所述第二束状检测用电极的彼此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绝缘层;多个第一电极,配置在所述绝缘层的一个面侧;以及多个第二电极,配置在所述绝缘层的另一个面侧,各个所述第一电极以相互向大体相同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各个所述第二电极以沿着与所述第一电极延伸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相互向大体相同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各个所述第一电极和各个所述第二电极是具有多个弯曲点的折线形电极线,第一束状检测用电极是将相邻的规定个数的所述第一电极作为一束得到的一束电极,第二束状检测用电极是将相邻的规定个数的所述第二电极作为一束得到的一束电极,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第一桥部,连接构成所述第一束状检测用电极的彼此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之间;以及第二桥部,连接构成所述第二束状检测用电极的彼此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且由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构成的形状不同的格子分散在整个触摸位置检测区域中。
按照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不依赖形成有电极的基板之间的贴合位置精度,并且不受基板收缩的影响,具有优异的清晰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简要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触控面板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触控面板具有的第一面状体的简要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触控面板具有的第二面状体的简要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图3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图4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7的(a)是表示第一电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俯视图,图7的(b)是表示第二电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俯视图,图7的(c)是把构成第一电极的电极线的一部分与构成第二电极的电极线的一部分配置在相互平行且靠近的位置的状态下主要部分的放大俯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触控面板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9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触控面板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触控面板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触控面板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2是用于说明以往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以往的触控面板的简要结构的俯视图。
图14是用于说明以往的触控面板的问题点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触控面板
1第一面状体
11第一基板
12第一电极组
12a第一电极
15第一束状检测用电极
18第一桥部
2第二面状体
21第二基板
22第二电极组
22a第二电极
25第二束状检测用电极
28第二桥部
3粘合层
K弯曲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为了便于对结构理解,不是用实际尺寸的比例进行表示,而是对局部进行了放大或缩小。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简要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触控面板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所述触控面板100是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图2所示的第一面状体1和第二面状体2。所述的第一面状体1和第二面状体2在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面状体1包括第一基板11和第一电极组12,第一电极组12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11的一个面。第一电极组12是相互大体向相同方向延伸的规定形状的第一电极12a的集合体。如图2和图4所示,与第一面状体1相同,第二面状体2包括第二基板21和第二电极组22,第二电极组22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21的一个面。第二电极组22是相互向与第一电极12a延伸的方向不同的大体相同方向延伸的规定形状的第二电极22a的集合体。如图2所示,以使第一电极组12和第二基板21的另一个面侧(没有形成有第二电极组22的面一侧)相互分开且相对的方式,通过粘合层3把第一面状体1和第二面状体2贴合在一起。此外,也可以以使第一电极组12和第二电极组22相互分开且相对的方式,通过粘合层3把第一面状体1和第二面状体2贴合在一起。
如上所述结构的触控面板100例如可以安装在银行终端(自动柜员机)、售票机、个人计算机、自动化办公设备、电子笔记本、PDA、手机等的显示装置上使用。此外,在安装触控面板100时,以使第一面状体1的基板的另一个面侧(没有形成第一电极12a的面一侧)为露出面(触控面)的方式,通过透明的粘合层4安装在显示装置上。此外,也可以通过粘合层4把保护玻璃等表面保护层贴在第二面状体2上,并以使所述表面保护层的露出面为触控面的方式将第一基板11通过粘合层(图中没有表示)安装在显示装置上。
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是构成绝缘层的电介质基板,优选的是由透明度高的材料制成。例如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亚胺(P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砜(PES)、聚醚醚酮(PEEK)、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聚酰胺(PA)、丙烯酸、非晶聚烯烃类树脂、环状聚烯烃类树脂、脂肪族环状聚烯烃、降冰片烯类的热塑性透明树脂等合成树脂制的柔性膜、或所述柔性膜中的两种以上的层叠体形成、或由钠玻璃、无碱玻璃、硼硅酸盐玻璃、石英玻璃等的玻璃板形成。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的厚度虽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例如在通过合成树脂制的柔性膜构成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的情况下,优选的是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的厚度分别是10μm~2000μm左右,更优选的是50μm~500μm左右。此外,在通过玻璃板构成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的情况下,优选的是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的厚度分别是0.1mm~5mm左右。
此外,在用柔性材料制成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的情况下,为了使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具有刚性,也可以在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上贴合支持体。作为支持体可以例举的有玻璃板和具有与玻璃大体相当的硬度的树脂材料,支持体的厚度优选的是100μm以上,更优选的是0.2mm~10mm。
如图3和作为图3的主要部分放大图的图5所示,构成第一电极组12的各第一电极12a是具有多个弯曲点K的折线形电极线(以规定的角度反复弯曲的之字形的电极线)。同样地,如图4和作为图4的主要部分放大图的图6所示,构成第二电极组22的各第二电极22a是具有多个弯曲点K的折线形电极线(以规定的角度反复弯曲的之字形的电极线)。构成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22a的电极线由金属细线形成。此外,构成第一电极12a的折线形电极线是具有相同周期和相同振幅的折线形电极线,作为具有单一的电极线宽度和电极线间距的重复图案排列配置有多个所述电极线。同样地,构成各第二电极22a的折线形电极线也是具有相同周期和相同振幅的折线形电极线,作为具有单一的电极线宽度和电极线间距的重复图案排列配置有多个所述电极线。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第一电极组12的各第一电极12a全部都具有相同的形状,此外,构成第二电极组22的各第二电极22a全部都具有相同的形状。具体而言,与某一个第一电极12a相邻的另一个第一电极12a的形状,成为在与第一电极12a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使一个第一电极12a仅移动规定间距后得到的形状。第二电极22a也一样。由于如上所述地构成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22a,所以以每隔一个弯曲点的方式连接各第一电极12a的弯曲点K的线段L1与以每隔一个弯曲点的方式连接各第二电极22a的弯曲点K的线段L2相互垂直。即,各第一电极12a的相邻的方向与各第二电极22a的相邻的方向相互垂直。此外,线段L3是连接任意的第一电极12a的任意弯曲点K1与弯曲点K2的线段,所述弯曲点K2是与所述任意的第一电极12a相邻的另一个第一电极12a的弯曲点K且与弯曲点K1靠近配置,线段L3与以每隔一个弯曲点K的方式连接各第二电极22a的各弯曲点K的线段L2平行。同样地,线段L4是连接任意的第二电极22a的任意弯曲点K3与弯曲点K4的线段,所述弯曲点K4是与所述任意的第二电极22a相邻的另一个第二电极22a的弯曲点K且与弯曲点K3靠近配置,线段L4与以每隔一个弯曲点的方式连接各第一电极12a的各弯曲点K的线段L1平行。
在此,虽然也与设置有本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100的监视器等的显示装置具有的彩色滤光片的构成条件有关,但是优选的是,使构成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22a的折线形电极线的线宽度例如在1μm~100μm的范围内。此外,优选的是,使折线形的各电极线的周期在2.0mm~10mm的范围内,并且使折线形的各电极线的振幅在0.5mm~5.0mm的范围内。此外,优选的是,使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22a的电极线间距在0.2mm~2.0mm的范围内。
此外,从提高触控面板100的清晰度,防止产生波纹的观点出发,如图7的(a)、图7的(b)所示,当设折线形第一电极12a的任意弯曲点K的内角为θ1,并设折线形第二电极22a的任意弯曲点K的内角为θ2时,优选的是满足以下数学式1的关系。
[数学式1]θ1-(180°-θ2)≠0°
通过这样设定第一电极12a的任意弯曲点K的内角θ1以及第二电极22a的任意弯曲点K的内角θ2,在把第一面状体1和第二面状体2贴合时,可以防止构成第一电极12a的电极线的一部分与构成第二电极22a的电极线的一部分如图7的(c)中用箭头表示的那样配置在靠近且相互平行的位置上。
此外,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θ1和所述θ2满足以下的数学式2的关系。
[公式2](θ1-(180°-θ2))>10°
通过这样设定θ1和θ2,构成第一电极12a的电极线的任意的一部分与构成第二电极22a的电极线的任意一部分必然以规定的角度交叉,所以在触控面板100的触控面的整个区域中,可以构成规定的格子图案大体均匀地分布,从而可以更有效地防止在局部产生构成格子图案的格子密集的区域。此外,在以使数学式2的左边的值成为15°以上的方式设定θ1和θ2的情况下,所述的效果更加显著,所以是更优选的。在此,格子图案的概念不仅是指由四边形格子构成的一组(一纏まり)图案,也指由三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构成的一组图案。此外,格子图案的概念也包括由各种多边形格子(例如具有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形状的格子)构成的一组图案。
分别形成在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上的第一电极组12和第二电极组22是通过丝网印刷法形成的。具体而言,使用具有与第一电极组12和第二电极组22的图案形状对应的规定形状的开口部的丝网印刷版,通过刮板把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22a用的导电油墨通过开口部挤出,由此在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上分别形成第一电极组12和第二电极组22。此外,除了丝网印刷法以外,也可以通过喷墨打印方式、凹版印刷、胶版印刷等各种印刷法,在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上形成第一电极组12和第二电极组22。此外,替代印刷法,也可以通过光刻法在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上形成第一电极组12和第二电极组22。
导电油墨是在由树脂成分和溶剂构成的溶媒中不凝聚地均匀分散有导电性微粒的流体。作为含在流体中的导电性微粒的一个例子可以例举的是以银为主要成分的微粒。此外例如也可以是以金;银;铜;金和银的合金;金和铜的合金;银和铜的合金;金、银和铜的合金中的任意一种为主要成分的微粒。此外,作为另一种导电性油墨,也可以使用PEDOT(聚-3,4-乙撑二氧噻吩)等导电性高分子、或以碳纳米线或金属纳米线等极细导电纤维为导电体的导电性材料。
作为导电油墨例如可以使用有机羧酸银盐的溶液或分散液。在该情况下,涂布在基板上后,通过加热在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上生成金属银,由此形成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22a。具体而言,在各基板上形成多条并行的规定形状的电极线,此后加热到60℃~200℃,在基板11、21上形成金属银。此外,用于从有机羧酸银盐生成金属银的加热例如可以通过使用电炉的加热方式、使用热敏方式的热头的加热方式等方法来进行。
形成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22a的有机羧酸银盐是可还原的银源,优选的是有机羧酸、特别是长链的(碳原子数为10~30,优选的是15~25)脂肪族羧酸的银盐。作为合适的银盐的例子,可以列举没食子酸、草酸、山俞酸、硬脂酸、花生酸、棕榈酸、月桂酸等的银盐;芳香族羧酸类的银盐,例如水杨酸、苯甲酸、3,5-二羟基苯甲酸的银盐等。此外,作为优选的有机羧酸银盐,可以举出异丁酰基乙酸银、苯甲酰乙酸银、乙酰乙酸银等。
作为有机羧酸银盐的制备方法,可以例举下述的方法:向放入有有机羧酸碱金属盐溶液或悬浊液的反应容器中慢慢或急速添加硝酸银水溶液的方法;向放入有硝酸银水溶液的反应容器中慢慢或急速添加预先制备的有机羧酸碱金属盐溶液或悬浊液的方法;把预先制备的硝酸银水溶液及有机羧酸碱金属盐溶液或悬浊液同时添加到反应容器中的方法;等等。
各第一电极12a和各第二电极22a的一个端部通过形成在基板11、21上的布线导体(引出布线(引き回し配線)),与配置在外部的触控面板驱动用的外部电路(图中没有表示)电连接。也可以使布线导体与各第一电极12a和各第二电极22a连接,检测来自各第一电极12a(各第二电极22a)的输入信号,或者还可以将相邻的多个(例如8个~12个)的第一电极12a(第二电极22a)作为一束,把布线导体分别与每束连接。在这样把相邻的多个第一电极12a(第二电极22a)作为一束而得到成束电极,将该成束电极作为一个检测用电极的情况下,可以降低该检测用电极的电阻值,可以提高触控面板的位置检测灵敏度。布线导体的形成方法可以举出下述的方法:(A)把含有微小的导电性颗粒的导电性浆料通过丝网印刷印刷在基板上的方法(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7-142334号等);(B)把铜等的金属箔层叠在基板上,在金属箔上形成抗蚀剂图案,然后对金属箔进行蚀刻的方法(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32884号等)。
作为所述(A)的形成方法中的导电性颗粒,可以举出以银为主要成分的微粒。此外,例如也可以是以金;银;铜;金和银的合金;金和铜的合金;银和铜的合金;金、银和铜的合金中的任意一种为主要成分的微粒。此外,也可以是以铟锡氧化物(ITO)、在氧化铟中混合有氧化锌的导电性氧化物(IZO[indiumzincoxide])、或在氧化铟中混合有氧化硅的导电性氧化物(ITSO)为主要成分的微粒。此外,作为另一种导电浆料,可以使用PEDOT(聚-3,4-乙撑二氧噻吩)等导电性高分子、或以碳纳米线或金属纳米线等极细导电纤维为导电体的导电性材料等。此外,布线导体的形成方法不限于所述(A)、(B)的形成方法,也可以使用所述(A)以外的凹版印刷等印刷方法、以及所述(B)以外的光刻法等。
粘合层3或粘合层4可以使用环氧类或丙烯酸类等一般的透明粘合剂,也可以使用包括由降冰片烯类树脂的透明膜构成的芯材的粘合层。此外,也可以通过把多个片状粘合材料重叠在一起形成粘合层3,此外也可以把多种片状粘合材料重叠在一起形成粘合层。粘合层3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实际应用上优选的是200μm以下。
在具有以上结构的触控面板100中,触摸位置的检测方法与以往的电容式触控面板100相同,如果用手指触摸第一面状体1的表面侧的任意位置,则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22a在接触位置通过人体的电容接地,通过检测流过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22a的电流值,由此计算出接触位置的坐标。
本发明的触控面板100的重叠的第一面状体1和第二面状体2分别具有的第一电极组12和第二电极组22是具有多个弯曲点K的折线形电极线的聚集体,因此可以使第一面状体1具有的第一电极组12(多个第一电极12a)的图案形状和第二面状体2具有的第二电极组22(多个第二电极22a)的图案形状,构成相互独立的形状,并且在第一电极组12和第二电极组22重叠的情况下,可以使在触控面上形成的格子图案配置为各种大小和形状的格子大体均匀分散在触控面的整个区域上。这样,在基板上形成一方的电极(例如第一电极12a)时,不用考虑在另一个基板上形成的另一方的电极(例如第二电极22a)的形成位置,可以与一方的电极(例如第一电极12a)的形成位置无关地形成另一方的电极(例如第二电极22a),所以无需通过高的贴合精度使第一面状体1和第二面状体2重叠。即,可以放宽对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22a的贴合精度的要求,从而可以容易地制作触控面板100。此外,由第一电极组12和第二电极组22重叠构成的格子图案成为各种大小和形状的格子大体均匀分散配置在触控面的整个区域上,所以不会产生局部细格子密集的区域和未形成格子的区域,宏观看触控面,可以看到大体均匀的格子图案分布在触控面的整个区域上。
此外,当在各基板(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上形成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22a之后进行烧成的情况下,会产生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收缩的问题。可是,即使发生了这样的基板(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的收缩,在本发明的触控面板100中,因为由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22a构成的格子图案成为各种大小和形状的格子大体均匀分散配置在触控面的整个区域上,所以因基板(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的收缩即使造成分散配置的各格子的大小和形状与设计时设想的大小和形状不同,也不会产生会造成使触控面板100的清晰度恶化的影响。也就是说,即使在基板(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产生了收缩的情况下,也可以保持触控面板的良好的清晰度。此外,在本触控面板100中,由于基板(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的收缩不会对清晰度造成影响,所以在用丝网印刷法等印刷法在各基板11、21上分别形成各电极12a、22a时,也无须考虑各基板11、21的收缩,从而使第一面状体1和第二面状体2的制造变得容易。
此外,在把触控面板100配置在售票机或个人计算机等的显示装置上的情况下,由于显示装置具有的彩色滤光片的构成条件(黑矩阵的大小、RGB图案的大小及排列方向等)的原因,设想也会有产生波纹的情况,但是通过调整(变更)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22a的各弯曲点K的内角和间距等这样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抑制产生波纹。
此外,在本发明的触控面板100中,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22a分别由具有相同周期和相同振幅的折线形电极线构成。因此,对于通过把多个第一电极12a和多个第二电极22a重叠而形成的电极的格子图案而言,由于可以把分布在触控面的整个区域上的各格子设定为大体相同程度的形状和大小,所以可以使触控面板100的清晰度优异。
此外,由于多个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22a的图案形状分别由具有单一的电极线宽度和电极线间距的重复图案形成,所以可以把分布在触控面的整个区域上的各格子的形状和大小设定成更加相同的程度(设定成更均匀),从而可以使触控面板100的清晰度更好。
此外,也可以使构成第一电极组12的各第一电极12a的电极线间距与构成第二电极组22的各第二电极22a的电极线间距不同。在具有该结构的情况下,在由多个第一电极12a和多个第二电极22a构成的电极的格子图案中,由于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局部产生细格子密集的区域,所以可以使触控面板100的清晰度优异。
在此,本发明人制作了构成本发明的触控面板100的第一面状体1和第二面状体2的样品A~F,在把各样品以两个重叠的状态配置在监视器上的情况下,对清晰度进行了感官试验,该试验内容和结果如下。
试验内容是分别各准备两个下述所示的样品A~F,以使折线形电极线延伸的方向成为相互垂直的方向的方式把两个样品重叠配置在监视器上,在该情况下用目测判断了清晰度的好坏。关于重叠的组合,例如将样品A和样品A组合、将样品A和样品B组合、将样品A和样品C组合,这样把全部种类的样品组合,判断了清晰度的好坏。
样品A是各弯曲点K的内角(相当于图7的(a)中的θ1或图7的(b)中的θ2)为90°、周期为2.742mm、振幅为1.371mm的折线形电极线,以电极线间距0.429mm排列有多个。样品B是与样品A相同的折线形电极线,以电极线间距0.527mm排列有多个。样品C是与样品A相同的折线形电极线,以电极线间距0.686mm排列有多个。此外,样品D是各弯曲点K的内角(相当于图7的(a)中的θ1或图7的(b)中的θ2)为136°、周期为6.856mm、振幅为1.371mm的折线形电极线,以电极线间距0.429mm排列有多个。样品E是与样品D相同的折线形电极线,以电极线间距0.527mm排列有多个。样品F是与样品D相同的折线形电极线,以电极线间距0.686mm排列有多个。
此外,为了比较,各准备两个构成具有规定周期和规定振幅的正弦波形的电极线,并将该电极线以规定的电极线间距多个排列在基板上的样品a~f,并且以使正弦波形状的电极线延伸的方向成为相互垂直的方向的方式把两个样品重叠配置在监视器上,用目测判断了该情况下的清晰度的好坏。关于重叠的组合,与样品A~F的情况相同,将全部种类的样品进行组合。在此,样品a是周期为6.856mm、振幅为1.159mm的正弦波形的电极线,以电极线间距0.429mm排列有多个。样品b是与样品a相同的正弦波形的电极线,以电极线间距0.527mm排列有多个。样品c是与样品a相同的正弦波形的电极线,以电极线间距0.686mm排列有多个。此外,样品d是周期为6.856mm、振幅为1.489mm的正弦波形的电极线,以电极线间距0.429mm排列有多个。样品e是与样品d相同的正弦波形的电极线,以电极线间距0.527mm排列有多个。样品f是与样品d相同的正弦波形的电极线,以电极线间距0.686mm排列有多个。
在把正弦波形的电极线形成的样品a~f组合配置在监视器上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是:在全部的组合中,在正弦波形的电极线的电极附近产生波纹,清晰度都不好。与此相对,对于具有多个弯曲点K的折线形电极线形成的样品A~F,得到的结果是:没有产生在样品a~f中确认到的波纹,清晰度比较优异。此外,在把样品A之间、样品B之间、样品C之间组合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是:产生了斑点状的亮点,清晰度稍差。
此外,判明了,特别是在把样品B和样品E组合的情况以及把样品C和样品E组合的情况下,没有产生渗色和电极线图案突出的现象,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清晰度。在此,在样品B、样品C和样品E中,形成了各弯曲点K的内角都在90°以上的折线形电极线。因此,认为通过以使构成本触控面板100的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22a的各弯曲点K的内角为90°以上的方式构成电极线,可以得到不易产生波纹、亮点、渗色等、以及不易产生电极图案突出的触控面板100。此外,在通过各弯曲点的内角在90°以上的电极线构成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22a的情况下,第一电极12a和第二电极22a的交点变少,可以使触控面板的清晰度更好。
以上对本发明的触控面板100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具体结构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例如如前所述,在将相邻的规定个数(例如8个~12个)的第一电极12a(第二电极22a)作为一束,把该一束电极作为检测用电极,以使该检测用电极并排的方式构成触控面板100的情况下,例如如图8的(a)所示,也可以在各第一束状检测用电极15(第二束状检测用电极25)中设置:第一集束部16,分别与构成该第一束状检测用电极15(第二束状检测用电极25)的多个第一电极12a(第二电极22a)的一个端部电连接;以及第二集束部17,分别与另一个端部电连接,并且使布线导体(引出布线)与第一集束部16连接。在此,如图8所示,优选的是具有第一集束部16和第二集束部17,但是也可以省略没有与布线导体(引出布线)连接的第二集束部17。此外,在不仅具有第一集束部16,还具有没有与布线导体(引出布线)连接的第二集束部17的情况下,可以使各第一束状检测用电极15(第二束状检测用电极25)整体的电阻值更低,由此可以提高触控面板的位置检测灵敏度。此外,例如即使在一个第一电极12a(第二电极22a)的一部分断线了的情况下,输入到该断线后的第一电极12a(第二电极22a)中的电容的变化信号,也可以通过第二集束部17和另一个第一电极12a(第二电极22a)传递给第一集束部16,所以可以稳定地检测触摸位置。也可以在相邻的第一束状检测用电极15(第二束状检测用电极25)之间设置没有与布线导体(引出布线)连接的检测用电极。
第一集束部16和第二集束部17例如可以通过丝网印刷法形成。具体地说,使用具有与第一集束部16和第二集束部17的形状对应的规定形状的开口部的丝网印刷版,通过刮板把导电油墨通过开口部挤出,由此在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上形成第一集束部16和第二集束部17。此外,除了丝网印刷法以外,也可以通过喷墨打印方式、凹版印刷、胶版印刷等各种印刷法形成第一集束部16和第二集束部17。此外,作为导电油墨,可以使用与形成所述的第一电极组12和第二电极组22时所使用的导电油墨相同的导电油墨。在使用相同的导电油墨的情况下,在通过印刷等形成第一电极组12和第二电极组22时,也可以同时形成第一集束部16和第二集束部17。此外,在图8的(a)中,把第一集束部16和第二集束部17形成为俯视看为矩形,但是不特别限定于该形状,如图8的(b)所示,第一集束部16和第二集束部17俯视看也可以是具有多个弯曲点的折线形。
此外,在将相邻的规定个数(例如8个~12个)的第一电极12a(第二电极22a)作为一束,把该一束电极作为一个检测用电极构成触控面板100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在各第一束状检测用电极15(第二束状检测用电极25)中,也可以设置多个第一桥部18(第二桥部28),该第一桥部18(第二桥部28)连接在相邻的第一电极12a(第二电极22a)之间。通过设置这样的第一桥部18(第二桥部28),即使在构成各第一束状检测用电极15(第二束状检测用电极25)的某一个第一电极12a(第二电极22a)的一部分断线了的情况下,输入到该断线后的第一电极12a(第二电极22a)中的电容的变化信号(触摸信号),也可以通过第一桥部18(第二桥部28)传递给另一个第一电极12a(第二电极22a),并导向配置在外部的触控面板驱动用的外部电路(图中没有表示),从而可以稳定地检测触摸位置。
如图9所示,第一桥部18(第二桥部28)可以是仅连接在相邻的第一电极12a(第二电极22a)之间的直线形的布线。此外,在作为布线类型形成第一桥部18(第二桥部28)的情况下,优选的是,使第一桥部18(第二桥部28)的一个端点成为第一电极12a(第二电极22a)的弯曲点。此外,如图9所示,优选的是,将第一桥部18(第二桥部28)形成为是从某个弯曲点以与第一电极12a(第二电极22a)的倾斜度相同的倾斜度延伸的线。或者,也可以以将某个弯曲点与相邻的弯曲点连接成直线形的方式形成第一桥部18(第二桥部28)。
此外,作为布线类型的第一桥部18(第二桥部28),如图10所示,也可以以横穿并排配置的第一电极12a(第二电极22a)的方式连接多个并排配置的第一电极12a(第二电极22a)。在以横穿多个第一电极12a(第二电极22a)的方式一起连接多个第一电极12a(第二电极22a)的方式形成第一桥部18(第二桥部28)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优选的是,使第一桥部18(第二桥部28)的一个端点成为一个第一电极12a(第二电极22a)的弯曲点,并且使第一桥部18(第二桥部28)的另一个端点成为另一个第一电极12a(第二电极22a)的弯曲点。此外,优选的是,在从某个弯曲点Ka朝向相邻的弯曲点Kb直线形地延伸的第一电极12a(第二电极22a)的一部分Z的延长线上,配置第一桥部18(第二桥部28)。
在此,优选的是,所述的布线类型的第一桥部18(第二桥部28)的线宽度与第一电极12a(第二电极22a)的线宽度相同。作为布线类型的第一桥部18(第二桥部28)的形成方法,可以例举丝网印刷法。具体地说,使用具有与第一桥部18(第二桥部28)的形状对应的规定形状的开口部的丝网印刷版,通过刮板把导电油墨通过开口部挤出,在形成有第一电极组12(第二电极组22)的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21)上,形成第一桥部18(第二桥部28)。除了丝网印刷法以外,也可以用喷墨打印方式、凹版印刷、胶版印刷等各种印刷法形成第一桥部18(第二桥部28)。作为导电油墨使用与形成所述的第一电极组12和第二电极组22时所使用的导电油墨相同的导电油墨。此外,使用具有与第一电极组12(第二电极组22)的图案形状和第一桥部18(第二桥部28)的形状对应的规定形状的开口部的丝网印刷版,也可以与第一电极组12(第二电极组22)同时形成所述第一桥部18(第二桥部28)。此外,替代使用印刷法,利用光刻法也可以同时形成第一桥部18(第二桥部28)和第一电极组12(第二电极组22)。
此外,如图11所示,作为第一桥部18(第二桥部28)也可以采用点类型的形状。在图11中,形成有俯视看为圆点的第一桥部18(第二桥部28)。从不显眼的观点出发,这样的点类型的第一桥部18(第二桥部28)使用透明导电油墨形成。作为透明导电油墨可以使用流体,该流体是通过把以铟锡氧化物(ITO)、在氧化铟中混合有氧化锌的导电性氧化物(IZO[indiumzincoxide])、或在氧化铟中混合有氧化硅的导电性氧化物(ITSO)为主要成分的微粒,均匀分散在由树脂成分和溶剂构成的溶媒中而得到的。作为在形成第一桥部18(第二桥部28)中使用的另外的透明导电性材料,可以使用PEDOT(聚-3,4-乙撑二氧噻吩)等导电性高分子、或以碳纳米线和金属纳米线等极细导电纤维为导电体的导电性材料。点类型的第一桥部18(第二桥部28)也与所述的布线类型的桥部相同,通过丝网印刷、凹版印刷、胶版印刷、喷墨打印方式等各种印刷法,以连接在各第一束状检测用电极15(第二束状检测用电极25)中的相邻的第一电极12a(第二电极22a)之间的方式印刷形成。作为点类型的桥部的点的形状,不限于俯视为圆形,例如也可以是俯视为四边形或俯视为椭圆形。
此外,在考虑包含在第一束状检测用电极15(第二束状检测用电极25)中的第一电极12a(第二电极22a)的电阻和第一电极12a(第二电极22a)的形状等的基础上,适当设定在各第一束状检测用电极15(第二束状检测用电极25)中形成的第一桥部18(第二桥部28)的个数,只要不损害清晰度就可以。

Claims (15)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面板包括:
绝缘层;
多个第一电极,配置在所述绝缘层的一个面侧;以及
多个第二电极,配置在所述绝缘层的另一个面侧,
各个所述第一电极以相互向大体相同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各个所述第二电极以沿着与所述第一电极延伸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相互向大体相同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各个所述第一电极和各个所述第二电极是具有多个弯曲点的折线形电极线,
当设折线形的所述第一电极的任意弯曲点的内角为θ1、且设折线形的所述第二电极的任意弯曲点的内角为θ2时,满足以下的数学式:
θ1-(180°-θ2)>10°
且由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构成的形状不同的格子分散在整个触摸位置检测区域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第一电极形成于所述绝缘层的一个面,
各个所述第二电极形成于第二绝缘层的一个面,
形成有各个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绝缘层与形成有各个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第二绝缘层在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是分别具有相同周期和相同振幅的折线形电极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各个弯曲点的内角都为90°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图案形状是分别具有单一的电极线宽度和电极线间距的重复图案。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第一束状检测用电极是将相邻的规定个数的所述第一电极作为一束得到的一束电极,第二束状检测用电极是将相邻的规定个数的所述第二电极作为一束得到的一束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各个所述第一束状检测用电极的两个端部或各个所述第二束状检测用电极的两个端部形成有集束部,所述集束部把构成所述第一束状检测用电极的多个所述第一电极集合成一束,或者所述集束部把构成所述第二束状检测用电极的多个所述第二电极集合成一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
第一桥部,连接构成所述第一束状检测用电极的彼此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之间;以及
第二桥部,连接构成所述第二束状检测用电极的彼此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9.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面板包括:
绝缘层;
多个第一电极,配置在所述绝缘层的一个面侧;以及
多个第二电极,配置在所述绝缘层的另一个面侧,
各个所述第一电极以相互向大体相同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各个所述第二电极以沿着与所述第一电极延伸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相互向大体相同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各个所述第一电极和各个所述第二电极是具有多个弯曲点的折线形电极线,
第一束状检测用电极是将相邻的规定个数的所述第一电极作为一束得到的一束电极,第二束状检测用电极是将相邻的规定个数的所述第二电极作为一束得到的一束电极,
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
第一桥部,连接构成所述第一束状检测用电极的彼此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之间;以及
第二桥部,连接构成所述第二束状检测用电极的彼此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且由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构成的形状不同的格子分散在整个触摸位置检测区域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第一电极形成于所述绝缘层的一个面,
各个所述第二电极形成于第二绝缘层的一个面,
形成有各个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绝缘层与形成有各个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第二绝缘层在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是分别具有相同周期和相同振幅的折线形电极线。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当设折线形的所述第一电极的任意弯曲点的内角为θ1、且设折线形的所述第二电极的任意弯曲点的内角为θ2时,满足以下的数学式:
θ1-(180°-θ2)>10°。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各个弯曲点的内角都为90°以上。
14.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图案形状是分别具有单一的电极线宽度和电极线间距的重复图案。
15.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各个所述第一束状检测用电极的两个端部或各个所述第二束状检测用电极的两个端部形成有集束部,所述集束部把构成所述第一束状检测用电极的多个所述第一电极集合成一束,或者所述集束部把构成所述第二束状检测用电极的多个所述第二电极集合成一束。
CN201280044333.3A 2011-09-13 2012-09-11 触控面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277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99865 2011-09-13
JP2011199865 2011-09-13
PCT/JP2012/073147 WO2013039050A1 (ja) 2011-09-13 2012-09-11 タッチパネ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27794A CN103827794A (zh) 2014-05-28
CN103827794B true CN103827794B (zh) 2016-06-08

Family

ID=47883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433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27794B (zh) 2011-09-13 2012-09-11 触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338878B2 (zh)
JP (1) JP5967664B2 (zh)
KR (1) KR101665210B1 (zh)
CN (1) CN103827794B (zh)
TW (1) TWI486852B (zh)
WO (1) WO20130390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50753B2 (en) 2013-01-07 2016-02-0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apacitive touch surface in close proximity to display
EP2950186A4 (en) * 2013-01-24 2016-09-2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TOUCH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4191575A (ja) * 2013-03-27 2014-10-0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用電極基板、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JP5893582B2 (ja) * 2013-03-27 2016-03-2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844302B2 (ja) * 2013-03-27 2016-01-1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4203378A (ja) * 2013-04-09 2014-10-27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対、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US20160092004A1 (en) * 2013-05-16 2016-03-31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imited Conductive pattern and electrode pattern of single-layer capacitive touchscreen
CN103336609B (zh) * 2013-06-17 2016-05-18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US9377646B2 (en) * 2013-06-24 2016-06-2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having oblique electrode matrix
US9715314B2 (en) 2013-06-24 2017-07-2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having pseudo jumpers
JP5943023B2 (ja) * 2013-07-08 2016-06-2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6084127B2 (ja) * 2013-07-22 2017-02-22 グンゼ株式会社 電極付透明面状基材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KR101502910B1 (ko) * 2013-08-30 2015-03-16 크루셜텍 (주) 터치 검출 및 시인성 개선을 위한 터치 검출 장치
JP5622160B1 (ja) * 2013-12-19 2014-11-12 グンゼ株式会社 面状体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JP2015152946A (ja) * 2014-02-10 2015-08-2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用電極基板、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KR101527321B1 (ko) * 2014-02-26 2015-06-09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JP2015161985A (ja) * 2014-02-26 2015-09-07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6225793B2 (ja) * 2014-03-28 2017-11-0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WO2015159460A1 (ja) * 2014-04-15 2015-10-2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6264180B2 (ja) * 2014-04-30 2018-01-2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センサー基材の組み合わせ選定システム、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ーの製造装置及び検査装置
WO2015170677A1 (ja) * 2014-05-08 2015-11-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位置入力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5232818A (ja) * 2014-06-10 2015-12-2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センサ付き表示装置
JP2015232819A (ja) * 2014-06-10 2015-12-2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センサ付き表示装置
KR101605622B1 (ko) * 2014-07-15 2016-03-23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GB2529898B (en) * 2014-09-08 2016-08-31 Touchnetix Ltd Touch sensors
JP6466677B2 (ja) * 2014-09-22 2019-02-06 株式会社Vtsタッチセンサー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5607791A (zh) 2014-11-13 2016-05-2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导线结构与感测元件
KR101658932B1 (ko) * 2014-11-27 2016-09-22 주식회사 아모센스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CN105892772A (zh) * 2014-12-31 2016-08-24 苏州泛普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薄膜触控感应屏
JP2016126731A (ja) * 2015-01-08 2016-07-1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6126730A (ja) * 2015-01-08 2016-07-1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6506992B2 (ja) * 2015-03-13 2019-04-2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検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KR102456050B1 (ko) * 2015-09-16 2022-10-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JPWO2017056977A1 (ja) * 2015-09-29 2018-07-1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ー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ー
TWI563886B (en) 2015-10-28 2016-12-21 Ind Tech Res Inst Insulating colloidal material and multilayer circuit structure
TWI601044B (zh) * 2016-03-04 2017-10-0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面板
KR101919554B1 (ko) * 2016-04-28 2018-11-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1579901S (zh) * 2016-06-14 2017-06-26
CN107562249B (zh) * 2016-07-01 2024-04-30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US20180067578A1 (en) * 2016-09-02 2018-03-08 Innolux Corporation Display apparatus with touch detection function
JP2018067228A (ja) * 2016-10-21 2018-04-2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CN108062187A (zh) * 2016-11-07 2018-05-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和触控装置
JP6511127B2 (ja) * 2017-01-05 2019-05-15 東友ファインケム株式会社Dongwoo Fine−Chem Co., Ltd. タッチセンシング電極構造物及びそれを含むタッチセンサー
KR102310733B1 (ko) * 2017-05-19 2021-10-07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싱 전극 구조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센서
USD888012S1 (en) * 2017-06-13 2020-06-23 Crestron Electronics, Inc. Speaker cover grille
JP2019008606A (ja) * 2017-06-26 2019-01-17 株式会社Vtsタッチセンサー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EP3650999B1 (en) * 2017-07-05 2023-10-18 Sekisui Polymatech Co., Ltd. Capacitance-type touch panel
CN109426399B (zh) * 2017-09-05 2022-03-01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09462390A (zh) * 2018-11-06 2019-03-12 浙江金池科技有限公司 薄膜式触控开关
CN109656411B (zh) * 2018-12-17 2020-08-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US11592870B2 (en) * 2020-06-11 2023-02-28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architecture and components
TWI748621B (zh) * 2020-08-28 2021-12-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
JP2022091297A (ja) * 2020-12-09 2022-06-2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の生産方法及び配線基板
WO2022163955A1 (ko) * 2021-02-01 2022-08-04 주식회사 오몰래 키 입력 장치, 키 입력 장치를 구비하는 스마트 매트, 인터렉티브 피트니스 시스템 및 그것의 제어 방법
DE102022122745A1 (de) 2022-09-07 2024-03-07 Ams-Osram International Gmbh Verfahren zum erzeugen von leiterbahnen und transparente verbundscheib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39005A (ja) * 1992-10-28 1994-05-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透明タッチパネル
JP2004086626A (ja) * 2002-08-27 2004-03-18 Tokai Rika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スイッチ
CN101339481A (zh) * 2008-08-14 2009-01-07 成都吉锐触摸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阻阵列触摸屏
JP2009294815A (ja) * 2008-06-04 2009-12-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10115A (ja) * 1997-09-30 1999-04-23 Fujitsu General Ltd デジタイザ装置
US8072429B2 (en) 2006-12-22 2011-12-06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Multi-axial touch-sensor device with multi-touch resolution
CN101634916B (zh) * 2008-07-22 2011-06-15 介面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图像层的触控面板结构
JP5174575B2 (ja) * 2008-07-31 2013-04-03 グンゼ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JP4869309B2 (ja) * 2008-09-05 2012-02-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US8493337B2 (en) * 2008-09-22 2013-07-23 Ritfast Corporation Light transmission touch panel
JP2010231533A (ja) * 2009-03-27 2010-10-14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透明電極基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タッチパネル
KR101633034B1 (ko) * 2009-10-23 2016-06-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기판,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 장치
US20110102331A1 (en) * 2009-10-29 2011-05-05 Qrg Limited Redundant touchscreen electrodes
US8599150B2 (en) 2009-10-29 2013-12-03 Atmel Corporation Touchscreen electrode configuration
EP2506127A4 (en) 2009-11-24 2015-12-09 Fujifilm Corp CONDUCTIVE SHEET, METHOD OF USING THE CONDUCTIVE SHEET, AND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JP5638399B2 (ja) * 2010-01-28 2014-12-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導電シートの使用方法及び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39005A (ja) * 1992-10-28 1994-05-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透明タッチパネル
JP2004086626A (ja) * 2002-08-27 2004-03-18 Tokai Rika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スイッチ
JP2009294815A (ja) * 2008-06-04 2009-12-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CN101339481A (zh) * 2008-08-14 2009-01-07 成都吉锐触摸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阻阵列触摸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67664B2 (ja) 2016-08-10
WO2013039050A1 (ja) 2013-03-21
KR20140069127A (ko) 2014-06-09
TW201317877A (zh) 2013-05-01
US20140360856A1 (en) 2014-12-11
JPWO2013039050A1 (ja) 2015-03-26
US9338878B2 (en) 2016-05-10
TWI486852B (zh) 2015-06-01
KR101665210B1 (ko) 2016-10-11
CN103827794A (zh) 201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27794B (zh) 触控面板
CN104635983B (zh) 触摸开关
US8607651B2 (en) Hybrid capacitive force sensors
US8726497B2 (en) Methods of making composite electrodes
US9304636B2 (en) Micro-wire touch screen with unpatterned conductive layer
CN102859478B (zh) 用于感测装置的集成无源电路元件
JP5374457B2 (ja) 面状体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KR20140129135A (ko) 패턴화된 전기적으로 격리된 영역을 갖는 터치 센서 전극
KR101357585B1 (ko) 터치패널의 전극 패턴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4149861A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130559A (ja) タッチパネル
CN104298406A (zh) 复合结构的二维触控传感器
JP2015118594A (ja) 面状体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CN207541605U (zh) 抗干扰的触控感应层、触摸屏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02976029U (zh) 一种触控显示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4199582B (zh) 电容式触控感应器及电容式触控面板
CN113534975A (zh) 触控电极及应用其的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器
CN212112417U (zh) 触控电极及应用其的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器
CN204833204U (zh) 触控面板
CN104199583A (zh) 电容式触控感应器及电容式触控面板
CN104571773A (zh) 一种兼容触摸和电磁手写检测的二维传感器
CN103455184A (zh) 触摸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8

Termination date: 2018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