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2758B - 透镜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92758B
CN103792758B CN201310446464.0A CN201310446464A CN103792758B CN 103792758 B CN103792758 B CN 103792758B CN 201310446464 A CN201310446464 A CN 201310446464A CN 103792758 B CN103792758 B CN 1037927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magnet
yoke
leaf spring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464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92758A (zh
Inventor
木原孝
长谷川和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92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27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927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27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确保充分的手抖动校正效果的同时能够使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装置主体小型化的透镜驱动装置。透镜驱动装置(1)具备第1保持体(2)和第2保持体(3),该第1保持体具备能够保持透镜体的透镜支架(21)、配置于透镜支架(21)的周围的环状的第1线圈(22)以及磁铁(23),该第2保持体将第1保持体(2)在与光轴方向正交且相互正交的第1方向(X轴方向)和第2方向(Y轴方向)上自由移动地保持,设置于第2保持体(3)的第2线圈(312)以第1线圈(22)与第2线圈(312)隔着磁铁(23)在光轴方向上相离的状态对置配置。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镜驱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适于进行搭载于便携电话等的比较小型的相机中的手抖动校正的透镜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搭载于带相机的便携电话等的透镜驱动装置中,随着相机的高性能、高功能化的要求,不仅要求具备自动对焦功能,还要求具备手抖动校正功能。作为具有手抖动校正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例如提出了通过手抖动校正装置校正手抖动的结构等,该手抖动校正装置具有悬线(suspension wire)和手抖动校正用线圈,该悬线将具备对焦线圈和配置于该对焦线圈的外侧的永磁铁的自动对焦用透镜驱动装置整体能够摇动地支承,该手抖动校正用线圈与自动对焦用透镜驱动装置的永磁铁相对置地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65140号公报
然而,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由于在对焦线圈的外侧配置永磁铁,因此为了使透镜驱动装置小型化,需要使永磁铁薄型化。然而,在使永磁铁薄型化的情况下,通过手抖动校正装置校正手抖动的功能减弱。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在永磁铁的薄型化上有极限,难以进行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确保充分的手抖动校正效果的同时能够使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装置主体小型化的透镜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具备:第1保持体,具有能够保持透镜体的透镜支架以及使所述透镜支架沿着光轴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和第2保持体,将所述第1保持体保持成在与光轴方向正交且相互正交的第1方向和第2方向上移动自如,所述移动机构具备配置于所述透镜支架的周围的环状的第1线圈以及磁铁而构成,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保持体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第1保持体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的第2线圈,所述第1线圈与所述第2线圈以隔着所述磁铁在光轴方向上分离的状态对置配置。
根据上述透镜驱动装置,第1线圈与第2线圈以隔着磁铁在光轴方向上相离的状态对置配置,因此能够将第1线圈与第2线圈重叠地配置,因此能够使透镜驱动装置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小型化。另外,通过将第2线圈用作手抖动校正用线圈,能够有效利用光轴方向的空间来实现手抖动校正功能,因此无需使磁铁薄型化,而能够确保充分的手抖动校正效果。其结果,在确保充分的手抖动校正效果的同时能够使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装置主体小型化。
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移动机构具有:在所述透镜支架的径向上磁化成不同的磁极的所述磁铁;配置于所述磁铁的与所述透镜支架对置的内周侧的内侧轭;以及配置于所述磁铁的外周侧而与所述内侧轭对置的外侧轭,在所述内侧轭和所述外侧轭上分别设置有比所述磁铁的上表面更向上方突出的第1伸出部以及第2伸出部,在所述第1伸出部与所述第2伸出部之间配设所述第1线圈,并且在所述第1伸出部和第2伸出部的前端侧设置有所述第1伸出部与所述第2伸出部的间隔比所述内侧轭和所述外侧轭对所述磁铁进行夹持的部分的间隔窄的部分。
在该情况下,在磁铁的与透镜支架对置的内周侧配置内侧轭,并且在磁铁的外周侧配置与内侧轭对置的外侧轭,因此能够用轭夹着磁铁,因此能够增加与第1线圈交叉的磁力线。另外,在第1伸出部和第2伸出部的前端侧设置有第1伸出部与第2伸出部的间隔比内侧轭和外侧轭夹持磁铁的部分的间隔窄的部分,因此能够提高离开磁铁的位置处的内侧轭与外侧轭之间的磁力,因此,即使第1线圈远离磁铁,也可能确保推力。
另外,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外侧轭上设置有向所述内侧轭一侧弯曲的弯曲部。在该情况下,在外侧轭上设置有向内侧轭一侧弯曲的弯曲部,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在第1伸出部和第2伸出部的前端侧形成比夹持磁铁的部分的间隔窄的部分。另外,由于在外侧轭上设置弯曲部,因此弯曲部的存在不影响第1线圈在径向上的大小,能够抑制第1线圈变大。
并且,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外侧轭中隔着所述弯曲部从所述弯曲部到下端与从所述弯曲部到上端大致平行。在该情况下,外侧轭在弯曲部的上下大致平行,因此能够防止在内侧轭与外侧轭之间磁力线倾斜地产生,因此能够确保使透镜支架沿光轴方向移动的推力。
并且,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没有向所述第1线圈流通电流的初始状态下,所述弯曲部被配置在所述第1线圈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在该情况下,弯曲部被配置在第1线圈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因此第1线圈越远离磁铁,与内侧轭和外侧轭的间隔窄的部分对置的第1线圈的部分越增加,因此第1线圈越远离磁铁,越能够增强从轭间受到的磁力。
并且,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线圈被配置于所述第2线圈的上方。在该情况下,第2线圈被配置于第1线圈和磁铁的下方侧,因此无需考虑第1线圈、磁铁相对于基板等的安装位置而能够决定第2线圈的安装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配置第2线圈。
并且,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中,例如,所述第1保持体具有保持分别安装在所述透镜支架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上侧板簧和下侧板簧的板簧保持构件。在该情况下,经由分别保持在作为同一构件的板簧保持构件的上侧板簧和下侧板簧而支承透镜支架,因此板簧间的尺寸偏差小,能够使施力适当地作用于透镜支架。
并且,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上侧板簧设置有一对,所述第1线圈的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上侧板簧。在该情况下,能够将上侧板簧用作用于向第1线圈通电的构件,因此无需设置其它构件,能够削减部件件数。
并且,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将构成所述第2保持体的一部分的悬线的一端连接到所述上侧板簧,另一方面将所述悬线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源提供单元。在该情况下,能够经由悬线和上侧板簧而向第1线圈通电,因此无需使用其它构件,能够削减部件件数。
并且,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悬线被配置于所述板簧保持构件的四角。在该情况下,将悬线配置于四角,因此能够有效利用空间,因此能够使透镜驱动装置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进一步小型化。
并且,在上述透镜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2线圈是印刷线圈,沿着所述磁铁的中央位置而配置。在该情况下,将第2线圈设为印刷线圈,因此能够实现透镜驱动装置在光轴方向上的薄型化。
根据本发明,在确保充分的手抖动校正效果的同时能够使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装置主体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从上方侧示出组装了上述透镜驱动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从图2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去掉外侧壳体的情况下的立体图。
图4是从下方侧示出从图2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去掉外侧壳体和悬架机构部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5是图2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A-A线向视截面图。
图6是图2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B-B线向视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透镜驱动装置
2:自动对焦用致动器
3:悬架机构部
4:外侧壳体
41:开口部
41a:切口部
42:开口部
21:透镜支架
211:保持片
212:突出片
212a:臂部
213:凸台
214、215:定位片
22:第1线圈
221、222:端部
23、23a~23d:磁铁
24、24A、24B:内侧轭
241:壁面部
242:连结部
243:第1伸出部
244:凹部
25:外侧轭
251:侧壁部
252:连结部
253:第2伸出部
253a:凹部
253b:止挡件
254:弯曲部
26:板簧保持构件
261:框状部
261a:凹部
262:腿部
262a、262b:凸台
27、27A、27B:上侧板簧
271:外侧固定部
271a、271b:贯通孔
272、273:内侧固定部
272a:突出片
272b:切口部
273a:贯通孔
274:臂部
28:下侧板簧
281:外侧固定部
281a:贯通孔
282:内侧固定部
282a:切口部
283:臂部
31:第2线圈保持构件
311:开口部
312:印刷线圈(第2线圈)
313:贯通孔
32:悬线
33:FPC
331:开口部
332:贯通孔
333:伸出部
34:下侧壳体
341:开口部
342:贯通孔
343:贯通孔
344:固定片
345:台阶部
35:磁检测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所示,透镜驱动装置1包括如下部分而构成:自动对焦功能用的自动对焦用致动器2,调整相机的焦点;以及手抖动校正用的悬架机构部3,通过使自动对焦用致动器2与手抖动相应地进行微小移动来将摄影光轴保持固定。在透镜驱动装置1中,作为第1保持体的自动对焦用致动器2以及作为第2保持体的悬架机构部3收容于外侧壳体4。
自动对焦用致动器2包括:透镜支架21,保持未图示的透镜体;构成使该透镜支架21沿着光轴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的第1线圈22、磁铁23、内侧轭24及外侧轭25、以及安装上侧板簧27和下侧板簧28的板簧保持构件26。
透镜支架21是例如使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成形而构成的,大体设置成圆筒形状。在透镜支架21的外周面,设置有向透镜支架21的径向外侧突出并用于保持第1线圈22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保持片211。在这些保持片211的表面形成有平面部。未图示的透镜体例如拧入设置于透镜支架21的内周的螺纹槽而安装于透镜支架21。
在保持片211的上端分别设置有向透镜支架21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片212。突出片212在俯视图中大致具有U字状,设置有两股状的臂部212a。突出片212的下端部配置于后述的内侧轭24的凹部244,臂部212a配置于后述的外侧轭25的凹部253a以及板簧保持构件26的凹部261a上。通过该结构,内侧轭24、外侧轭25以及板簧保持构件26被定位,并且透镜支架21的旋转被限制。
在一对突出片212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上侧板簧27的多个凸台(boss)213。这些凸台213在插通于后述的上侧板簧27的贯通孔273a的状态下通过热铆接等而发生变形,从而固定上侧板簧27。此外,在图1中,示出这些凸台213发生变形的状态。
另外,在未设置凸台213的突出片212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将上侧板簧27定位的定位片214。这些定位片214从突出片212向上方侧突出地设置,构成为能够与后述的上侧板簧27的切口部272b卡合。
同样地,在保持片211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将下侧板簧28定位的定位片215(在图1中未图示,参照图4)。这些定位片215从保持片211向下方侧突出地设置,构成为能够与后述的下侧板簧28的切口部282a卡合。
第1线圈22具有用于粘接固定于透镜支架21的保持片211的直线部分,大体束成环形状。第1线圈22的端部221、222分别引出到透镜支架21的突出片212侧,捆在被固定于突出片212上的后述的上侧板簧27的突出片272a。此外,第1线圈22也可以是直接卷绕在透镜支架21的保持片211上的结构。
磁铁23由四个磁铁23a~23d构成,分别具有长方体形状,在图1所示的透镜支架21的径向上磁化成不同的磁极。例如,磁铁23a~23d中分别相向的内侧一半构成为S极,外侧一半构成为N极。磁铁23a~23d的内侧部分与内侧轭24的外周面粘接固定,外侧部分与外侧轭25的内周面粘接固定,由此磁铁23a~23d被内侧轭24和外侧轭25夹持而配置。
内侧轭24是例如对磁性金属材料进行机械加工来构成的,由一对内侧轭24A、24B构成。内侧轭24A、24B分别具有平板状的壁面部241以及将壁面部241连结的连结部242。在壁面部241上,在以壁面部241的下端部与磁铁23的下端部对齐的方式定位的状态下粘接固定磁铁23。在壁面部241中分别设置有比这样配置的磁铁23的上表面更向上方突出的一对第1伸出部243(参照图6)。在一对第1伸出部243之间形成有收容透镜支架21的突出片212的凹部244。
外侧轭25是例如对磁性金属材料进行机械加工来构成的,设置成方筒状。外侧轭25具有平板状的侧壁部251以及将侧壁部251连结的连结部252。侧壁部251比连结部252更向下方侧突出。
在侧壁部251上,在以侧壁部251的下端部与磁铁23的下端部对齐的方式定位的状态下粘接固定磁铁23。在侧壁部251中分别设置有比这样配置的磁铁23的上表面更向上方突出的第2伸出部253(参照图6)。在第2伸出部253的上端侧中央附近设置有收容透镜支架21的臂部212a的一对凹部253a。
在一对凹部253a之间设置有止挡件253b。止挡件253b的上端部构成为在外侧轭25中最向上方侧突出。止挡件253b在初始状态下被配置成与后述的外侧壳体4的顶面相离规定距离,当冲击施加到外侧壳体4时与外侧壳体4的顶面抵接,作为用于防止透镜体等结构部件与外侧壳体4接触的止挡件发挥功能。
第2伸出部253的侧壁部251向内侧弯曲地形成。通过该结构,在侧壁部251与第2伸出部253之间设置有弯曲部254(参照图6)。弯曲部254构成为与侧壁部251或第2伸出部253大致正交。即,侧壁部251和第2伸出部253被设置成夹着弯曲部254从弯曲部254到侧壁部251的下端的部分与从弯曲部254到第2伸出部253的上端的部分大致平行。
板簧保持构件26是例如使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成形而构成的,具有与外侧轭25的上表面的外形大致相同的形状。板簧保持构件26具有配置于外侧轭25的弯曲部254上的框状部261以及从框状部261的四角部分向下方侧伸出的腿部262。腿部262被配置成与外侧轭25的连结部252重叠。
在框状部261中,在配置于外侧轭25的弯曲部254上的部分的中央附近分别设置有配置透镜支架21的臂部212a的凹部261a。在腿部262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上侧板簧27的多个凸台262a。这些凸台262a在插通于后述的上侧板簧27的贯通孔271a的状态下通过热铆接等而发生变形,从而固定上侧板簧27。此外,在图1中,示出凸台262a发生变形的状态。
同样地,在腿部262的下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下侧板簧28的多个凸台262b(在图1中未图示,参照图4)。这些凸台262b在插通于后述的下侧板簧28的贯通孔281a的状态下通过热铆接等而发生变形,从而固定下侧板簧28。
上侧板簧27是例如使磷青铜等导电性材料成形而构成的,大体具有圆环形状。上侧板簧27由一对上侧板簧27A、27B构成,具有分别固定于板簧保持构件26的外侧固定部271、固定于透镜支架21的上表面的内侧固定部272、273以及将外侧固定部271与内侧固定部272、273连结的臂部274。
在外侧固定部271的规定位置设置有多个贯通孔271a。在板簧保持构件26的凸台262a插通于这些贯通孔271a的状态下,上侧板簧27固定于板簧保持构件26。另外,在外侧固定部271的角部分设置有后述的悬线32所贯通的贯通孔271b。
在内侧固定部272的规定位置设置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片272a。第1线圈22的端部221、222分别捆在突出片272a上。此外,虽然未图示,但是第1线圈22的端部221、222焊接在突出部272a。构成为经由这样连接的端部221、222而上侧板簧27A、27B与第1线圈22导通。另外,在内侧固定部272的规定位置设置有多个切口部272b。在这些切口部272b中收容透镜支架21的定位片214的状态下,上侧板簧27被固定于透镜支架21。
在内侧固定部273的规定位置分别设置有贯通孔273a。在透镜支架21的凸台213插通于这些贯通孔273a的状态下,上侧板簧27固定于透镜支架21。
下侧板簧28与上侧板簧27同样地是例如使磷青铜等导电性材料成形而构成的。下侧板簧28具有固定于板簧保持构件26的外侧固定部281、固定于透镜支架21的下表面的内侧固定部282以及将外侧固定部281与内侧固定部282连结的臂部283。
在外侧固定部281的规定位置设置有多个贯通孔281a。在板簧保持构件26的凸台262b插通于这些贯通孔281a的状态下,下侧板簧28固定于板簧保持构件26。
在内侧固定部282的规定位置设置有多个切口部282a。在这些切口部282a中收容透镜支架21的定位片215的状态下,下侧板簧28被固定于透镜支架21。
悬架机构部3包括第2线圈保持构件31、悬线32、FPC(挠性印制基板)33、下侧壳体34以及磁检测元件35而构成。
第2线圈保持构件31是例如将多片(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两片)绝缘性薄膜隔着粘接剂层叠而构成为矩形状所得的,在中央附近,在与未图示的图像传感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矩形状的开口部311。在开口部311的周边,在与磁铁23对置的四个位置分别设置有印刷线圈312。印刷线圈312是在薄膜上将线圈的配线图案形成为漩涡状所得的,构成第2线圈。此外,分别形成在所层叠的上侧的薄膜和下侧的薄膜上的配线图案的一端部彼此导通。通过将薄膜等基板上所配置的印刷线圈312用作第2线圈,能够实现透镜驱动装置1的光轴方向上的薄型化。在第2线圈保持构件31的四角部分设置有悬线32所贯通的贯通孔313。
悬线32由具有弹性的导体形成,一端部(上端部)贯通构成自动对焦用致动器2的上侧板簧27的贯通孔271b而焊接在上侧板簧27的上表面,另一端部(下端部)贯通后述的下侧壳体34的贯通孔342而焊接在被固定于下侧壳体34的FPC 33(引绕图案)。
FPC 33具有与第2线圈保持构件31的外形大致相同的形状,与配置于第2线圈保持构件31的印刷线圈312电连接。即,构成第2线圈的配线图案的另一端部经由形成在构成第2线圈保持构件31的薄膜上的未图示的通孔而与形成在FPC 33上的未图示的引绕图案导通。FPC 33在中央附近设置有矩形状的开口部331,在四角部分设置有悬线32所贯通的贯通孔332。开口部331构成为与第2线圈保持构件31的开口部311对应。另外,在FPC33上设置有向外方侧伸出的伸出部333。在该伸出部333上设置有与引绕图案导通的未图示的外部连接端子。
悬线32在贯通贯通孔332的状态下与FPC 33的引绕图案电连接。FPC33是为了向透镜驱动装置1提供电力而设置的,经由悬线32从FPC 33向上侧板簧27流过电流。即,FPC 33构成用于向第1线圈22流通电流的电源提供部。
下侧壳体34是例如使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成形而构成的,具有与第2线圈保持构件31的外形大致相同的形状。下侧壳体34在中央附近形成有矩形状的开口部341,在四角部分设置有悬线32所贯通的贯通孔342。开口部341被配置成与第2线圈保持构件31的开口部311对应。在下侧壳体34的四角部分设置贯通孔342来将悬线32配置于四角,从而能够有效利用空间,因此能够使透镜驱动装置1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小型化。
在开口部341的相邻的两边的附近设置有用于收容后述的磁检测元件35的贯通孔343。在贯通孔342的周边设置有用于固定第2线圈保持构件31和FPC 33的四角部分的固定片344。固定片344构成为从下侧壳体34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另外,在下侧壳体34的周围设置有用于嵌入后述的外侧壳体4的台阶部345。
磁检测元件35例如由霍尔元件构成,为了进行图1所示的X轴方向、Y轴方向的磁检测而至少各配置一个。磁检测元件35收容于下侧壳体34的贯通孔343内而安装于FPC 33的下表面。
外侧壳体4例如是对非磁性体材料进行机械加工来构成的,设置成向图1所示的下方侧开口的箱状。外侧壳体4大体设置成矩形状,在其中央设置有圆形状的开口部41。在开口部41的周缘部设置有与上侧板簧27的内侧固定部272、273的形状对应的切口部41a。另外,在外侧壳体4的下端部设置有开口部42,该开口部42用于在将外侧壳体4嵌入到下侧壳体34的台阶部345时使FPC 33的伸出部333向外侧壳体4外露出。
接着,说明组装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状态。图2是从上方侧示出组装了透镜驱动装置1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从图2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1去掉外侧壳体4的情况下的立体图。图4是从下方侧示出从图2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1去掉外侧壳体4和悬架机构部3的情况的立体图。此外,在图4中,为了便于说明,图示了构成悬架机构部3的磁检测元件35。
如图2所示,当组装了透镜驱动装置1时,自动对焦用致动器2被配置在外侧壳体4的内部,与组装在下侧壳体34上的悬架机构部3一体化。在外侧壳体4的开口部41的内部配置有透镜支架21。未图示的透镜体是通过从图2所示的上方侧向透镜支架21嵌入而组装的,构成为能够与透镜支架21一体地移动。另外,从外侧壳体4的开口部42露出FPC 33的伸出部333。
在外侧壳体4的内部,如图3所示,在以下侧壳体34为基座的悬架机构部3上配置有自动对焦用致动器2。在自动对焦用致动器2中,在外侧轭25上配置有板簧保持构件26。另外,内侧轭24、外侧轭25以及板簧保持构件26被配置成包围透镜支架21。
透镜支架21被配置成,突出片212位于内侧轭24中的第1伸出部243之间(凹部244),臂部212a位于设置于外侧轭25中的第2伸出部253的凹部253a以及板簧保持构件26中的凹部261a上。在不向第1线圈22流通电流的初始状态下,透镜支架21通过上侧板簧27和下侧板簧28向下方侧被施力,臂部212a与板簧保持构件26的凹部261a接触,从而被定位。
在板簧保持构件26的凸台262a插通于外侧固定部271中的贯通孔271a的状态下,上侧板簧27固定于板簧保持构件26的上表面。另外,在内侧固定部272中的切口部272b中收容透镜支架21的定位片214、并且在透镜支架21的凸台213插通于内侧固定部273中的贯通孔273a的状态下,上侧板簧27固定于透镜支架21的上表面。第1线圈22的端部221、222分别捆在上侧板簧27中的内侧固定部272的突出片272a上。
在内侧轭24的壁面部241与外侧轭25的侧壁部251之间如图4所示那样配置有磁铁23(23a~23d)。此时,在磁铁23的与透镜支架21对置的内周侧配置有内侧轭24,并且在磁铁23的外周侧配置有外侧轭25。另外,磁铁23、内侧轭24以及外侧轭25以下端部对齐的方式被定位。
在板簧保持构件26的凸台262b插通于外侧固定部281中的贯通孔281a的状态下,下侧板簧28固定于板簧保持构件26的下表面。另外,在内侧固定部282中的切口部282a中收容透镜支架21的定位片215的状态下,下侧板簧28固定于透镜支架21的下表面。
磁检测元件35在沿着X轴方向、Y轴方向配置的磁铁23的下方侧至少各配置一个。磁检测元件35配置于磁铁23的长边方向上的中央附近。
在此,参照图5、图6说明透镜驱动装置1的构成构件的位置关系。图5是图2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A-A线向视截面图。图6是图2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B-B线向视截面图。此外,在图5、图6中,示出不向第1线圈22和第2线圈(印刷线圈312)流通电流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初始状态。
如图5所示,在透镜驱动装置1中,悬线32的一端部(上端部)贯通上侧板簧27中的外侧固定部271的贯通孔271b而焊接在外侧固定部271的上表面。悬线32的另一端部(下端部)贯通第2线圈保持构件31的贯通孔313和FPC 33的贯通孔332、并且贯通下侧壳体34的贯通孔342而焊接在FPC 33。通过该结构,自动对焦用致动器2成为能够摇动地被悬架机构部3支承的状态,因此能够使自动对焦用致动器2在与光轴方向正交且相互正交的X轴方向、Y轴方向上自由移动。
在板簧保持构件26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通过使凸台262a、262b变形来分别安装有上侧板簧27的外侧固定部271和下侧板簧28的外侧固定部281。另外,在透镜支架2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固定有上侧板簧27的内侧固定部272、273以及下侧板簧28的内侧固定部282。
透镜驱动装置1在图5所示的初始状态下,透镜支架21的上表面位于比板簧保持构件26的上表面更靠上方侧的位置。因此,根据被固定于板簧保持构件26的上表面的外侧固定部271与被固定于透镜支架21的上表面的内侧固定部272、273的关系,在上侧板簧27中,将透镜支架21向下方侧施力的力起作用。
另一方面,透镜驱动装置1在初始状态下透镜支架21的下表面位于比板簧保持构件26的下表面更靠上方侧的位置。因此,根据被固定于板簧保持构件26的下表面的外侧固定部281与被固定于透镜支架21的下表面的内侧固定部282的关系,在下侧板簧28中,将透镜支架21向下方侧施力的力起作用。
由此,透镜支架21成为通过在光轴方向上相离地对置配置的上侧板簧27和下侧板簧28的施力而被保持于初始状态的通常位置的结构。这样,通过由安装于板簧保持构件26的一对板簧(上侧板簧27和下侧板簧28)构成将透镜支架21保持于通常位置的弹性构件,能够使透镜驱动装置1在光轴方向上的高度尺寸变小。
如图6所示,在透镜驱动装置1中,外侧轭25中的第2伸出部253是外侧轭25向内侧轭24侧弯曲而构成的。另外,在外侧轭25中,夹着弯曲部254而构成为从弯曲部254到外侧轭25的下端部的部分与从弯曲部254到外侧轭25的上端部的部分大致平行。在弯曲部254上配置有板簧保持构件26的框状部261。
在内侧轭24的壁面部241与外侧轭25的侧壁部251之间配置有磁铁23。此时,内侧轭24、磁铁23以及外侧轭25以下端部对齐的方式被配置。另外,在内侧轭24的第1伸出部243与外侧轭25的第2伸出部253之间配置有保持在透镜支架21上的第1线圈22。此外,在初始状态下,在第1线圈22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配置有外侧轭25的弯曲部254。另外,第1伸出部243与第2伸出部253的前端部之间的间隔被设置成比通过内侧轭24和外侧轭25夹持磁铁23的部分的间隔窄。
另一方面,在磁铁23的下方侧,以线圈的配线图案的非形成部(空芯部)与磁铁23的中央部对置的方式配置第2线圈保持构件31中的作为第2线圈的印刷线圈312。这样,透镜驱动装置1中的第1线圈22与第2线圈(印刷线圈312)以隔着磁铁23在光轴方向上相离的状态被配置。第2线圈保持构件31配置于第1线圈22和磁铁23的下方侧,因此无需考虑第1线圈22、磁铁23相对于基板等的安装位置而能够决定第2线圈(印刷线圈312)的安装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配置第2线圈保持构件31。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动作。首先,参照图6说明自动对焦用致动器2的动作。自动对焦用致动器2控制透镜体在光轴方向上的移动、即Z轴方向上的移动。
在自动对焦用致动器2中,在多个磁铁23各自的周边产生磁场。磁铁23由于被内侧轭24和外侧轭25夹持而磁力线的路径被控制。由磁铁23、内侧轭24以及外侧轭25构成的磁路构成为与第1线圈22交叉的磁力线增加。
当从FPC 33经由悬线32向上侧板簧27流通电流时,电流经由捆在上侧板簧27的突出片272a上的端部221、222流过第1线圈22。当电流流过置于由磁铁23产生的磁场中的第1线圈22时,在第1线圈22中产生推力(洛伦兹力)。由此,透镜支架21克服上侧板簧27和下侧板簧28的施力而沿上下方向移动。
磁铁23例如构成为图6所示的内侧轭24侧一半为S极,外侧轭25侧一半为N极。因而,绕磁铁23而从外侧轭25侧向内侧轭24侧产生磁场。此时,当向第1线圈22的A部分流通X轴负方向(从纸面近前向里侧方向)的电流时,在第1线圈22中产生Z轴正方向(上方向)的推力。另一方面,当向第1线圈22的A部分流通X轴正方向(从纸面里向近前方向)的电流时,在第1线圈22中产生Z轴负方向(下方向)的推力。
由于磁铁23的位置被固定,因此一般来说,第1线圈22越远离磁铁23则从磁铁23受到的磁力越弱。如果从磁铁23受到的磁力根据第1线圈22与磁铁23之间的距离而不同,则在第1线圈22中产生的推力不均一。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1中构成为,在外侧轭25上设置弯曲部254,当第1线圈22从磁铁23分离固定距离时,夹着第1线圈22的内侧轭24与外侧轭25的间隔缩小。通过该结构,第1线圈22越远离磁铁23则从磁铁23受到的磁力越弱,另一方面,内侧轭24与外侧轭25之间的磁力变强,其结果,能够使对第1线圈22施加的磁力接近恒定。
在没有向第1线圈22流通电流的初始状态下,弯曲部254配置于第1线圈22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因而,在初始状态下,第1线圈22从内侧轭24与外侧轭25的间隔小的部分(第1伸出部243-第2伸出部253的前端部之间)以及位于比弯曲部254更靠下方侧的位置的内侧轭24与外侧轭25的间隔大的部分(壁面部241-侧壁部251之间)分别受到强的磁力和弱的磁力。然后,随着第1线圈22远离磁铁23,第1线圈22的被夹在位于比弯曲部254更靠上方侧的位置的第1伸出部243-第2伸出部253之间的部分增大,从该部分受到的磁力逐渐变强。
此外,在初始状态下,在弯曲部254配置于比第1线圈22的下表面更靠下方侧的位置的情况下,在初始状态下成为第1线圈22整体被夹在第1伸出部243-第2伸出部253之间的状态。然而,根据该结构,随着第1线圈22与磁铁23的距离的增大,第1线圈22的被夹在第1伸出部243-第2伸出部253之间的部分不会发生变化,无法使对第1线圈22施加的磁力恒定。而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1,在初始状态下弯曲部254配置于第1线圈22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因此,随着第1线圈22远离磁铁23,第1线圈22的被夹在第1伸出部243-第2伸出部253之间的部分逐渐增大,从该部分受到的磁力逐渐变强,因此其结果,能够使对第1线圈22施加的磁力接近恒定。
另外,作为当第1线圈22从磁铁23分离固定距离时夹着第1线圈22的内侧轭24与外侧轭25的间隔缩小的其它结构,例如考虑到使外侧轭25的侧壁部251倾斜的结构。然而,根据该结构,随着在内侧轭24与外侧轭25之间倾斜地产生磁力线,第1线圈22中产生的推力也相对于Z轴倾斜地产生,无法确保用于沿Z轴方向移动的推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1,夹着弯曲部254而构成为从弯曲部254到外侧轭25的下端部的部分与从弯曲部254到外侧轭25的上端部的部分大致平行,因此,在内侧轭24与外侧轭25之间与这些轭正交地产生磁力线,能够使第1线圈22中产生的推力相对于Z轴平行,因此能够充分确保用于沿Z轴方向移动的推力。
并且,作为当第1线圈22从磁铁23分离固定距离时夹着第1线圈22的内侧轭24与外侧轭25的间隔缩小的其它结构,例如考虑到不是使外侧轭25弯曲而是使内侧轭24弯曲的结构。然而,根据该结构,为了通过向径向外侧弯曲的弯曲部,需要使第1线圈22在径向上的大小变大。而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1,构成为在外侧轭25上设置弯曲部254,因此,第1线圈22只要具有能够通过内侧轭24的外径的直径即可,能够使第1线圈22在径向上的大小为所需的最小限度。
在自动对焦用致动器2中,例如根据来自搭载透镜驱动装置1的便携电话、数码相机的控制部的驱动指示来控制向第1线圈22通电的电流量、方向,从而控制推力,使第1线圈22上下移动来进行其定位。由此,能够进行被固定第1线圈22的透镜支架21的定位,并且能够进行组装在透镜支架21中的透镜体的定位。此外,当停止向第1线圈22通电时,透镜支架21与上侧板簧27和下侧板簧28的施力相应地恢复到初始位置。
接着说明悬架机构部3的动作。悬架机构部3控制自动对焦用致动器2在与光轴方向正交且相互正交的第1方向(例如X轴方向)和第2方向(例如Y轴方向)上的移动。
在自动对焦用致动器2中,在多个磁铁23各自的周边产生磁场。第2线圈保持构件31中的印刷线圈312与各磁铁23相对置地配置。当电流流过置于由磁铁23产生的磁场中的印刷线圈312时,在印刷线圈312中产生推力。由此,自动对焦用致动器2随着悬线32的摇动而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移动。
磁铁23例如构成为图6所示的内侧轭24侧一半为S极,外侧轭25侧一半为N极。因而,绕磁铁23而从外侧轭25侧向内侧轭24侧产生图6中用箭头表示的那样的磁场。此时,当向印刷线圈312的B部分流通X轴负方向(从纸面近前向里侧方向)的电流时,在印刷线圈312中产生Y轴负方向(右方向)的推力。此外,此时,在印刷线圈312的C部分中流过X轴正方向(从纸面里侧向近前方向)的电流。
第2线圈保持构件31与FPC 33一起固定于下侧壳体34,因此Y轴正方向(左方向)的力施加于自动对焦用致动器2,固定于下侧壳体34的悬线32沿Y轴方向摇动而成为相对于光轴方向倾斜的状态。其结果,摇动自如地被悬线32支承的自动对焦用致动器2向Y轴正方向移动。
图6所示的磁铁23b、23d以及与这些磁铁23b、23d相对置配置的印刷线圈312控制自动对焦用致动器2在Y轴方向上的移动。另一方面,和与这些磁铁23b、23d所配置的边相邻的边相对置配置的磁铁23a、23c(参照图1)以及与这些磁铁23a、23c相对置配置的印刷线圈312控制自动对焦用致动器2在X轴方向上的移动。
配置于磁铁23a的下方侧的磁检测元件35通过检测磁铁23a的磁力,检测伴随着X轴方向的移动的自动对焦用致动器2的位置(参照图4)。配置于磁铁23d的下方侧的磁检测元件35通过检测磁铁23d的磁力,检测伴随着Y轴方向的移动的自动对焦用致动器2的位置。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1,第1线圈22与第2线圈(印刷线圈312)以隔着磁铁23在光轴方向上相离的状态相对置配置,因此能够将第1线圈22与第2线圈(印刷线圈312)重叠地配置,因此能够使透镜驱动装置1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小型化。另外,通过将第2线圈(印刷线圈312)用作手抖动校正用线圈,能够有效利用光轴方向的空间来实现手抖动校正功能,因此无需使磁铁23薄型化,而能够确保充分的手抖动校正效果。其结果,在确保充分的手抖动校正效果的同时能够使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装置主体小型化。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附图中图示的大小、形状等并不限定于此,在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除此之外,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就能够适当变更来实施。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印刷线圈312用作第2线圈的情况。但是,第2线圈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能够适当变更。例如,第2线圈也可以是卷绕导线的结构。

Claims (11)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备:
第1保持体,具有能够保持透镜体的透镜支架以及使所述透镜支架沿着光轴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和
第2保持体,将所述第1保持体保持成在与光轴方向正交且相互正交的第1方向和第2方向上移动自如,
所述移动机构具备配置于所述透镜支架的周围的环状的第1线圈以及磁铁而构成,
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保持体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第1保持体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的第2线圈,所述第1线圈与所述第2线圈以隔着所述磁铁在光轴方向上分离的状态对置配置,
所述移动机构具有:在所述透镜支架的径向上磁化成不同的磁极的所述磁铁;配置于所述磁铁的与所述透镜支架对置的内周侧的内侧轭;以及配置于所述磁铁的外周侧而与所述内侧轭对置的外侧轭,
在所述内侧轭和所述外侧轭上分别设置有比所述磁铁的上表面更向上方突出的第1伸出部以及第2伸出部,
在所述第1伸出部与所述第2伸出部之间配设所述第1线圈,并且在所述第1伸出部和第2伸出部的前端侧设置有所述第1伸出部与所述第2伸出部的间隔比所述内侧轭和所述外侧轭对所述磁铁进行夹持的部分的间隔窄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侧轭上设置有向所述内侧轭一侧弯曲的弯曲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轭中隔着所述弯曲部从所述弯曲部到下端与从所述弯曲部到上端大致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没有向所述第1线圈流通电流的初始状态下,所述弯曲部被配置在所述第1线圈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没有向所述第1线圈流通电流的初始状态下,所述弯曲部被配置在所述第1线圈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线圈被配置于所述第2线圈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保持体具有保持分别安装在所述透镜支架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上侧板簧和下侧板簧的板簧保持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侧板簧设置有一对,所述第1线圈的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上侧板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构成所述第2保持体的一部分的悬线的一端连接到所述上侧板簧,另一方面将所述悬线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源提供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线被配置于所述板簧保持构件的四角。
11.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线圈是印刷线圈,沿着所述磁铁的中央位置而配置。
CN201310446464.0A 2012-10-26 2013-09-25 透镜驱动装置 Active CN1037927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36701A JP5963641B2 (ja) 2012-10-26 2012-10-26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2-236701 2012-10-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2758A CN103792758A (zh) 2014-05-14
CN103792758B true CN103792758B (zh) 2016-09-28

Family

ID=50668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46464.0A Active CN103792758B (zh) 2012-10-26 2013-09-25 透镜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963641B2 (zh)
CN (1) CN10379275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51573A (zh) * 2015-11-16 2018-07-31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42673B2 (ja) * 2013-12-09 2017-12-06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WO2015178081A1 (ja) * 2014-05-23 2015-11-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6414396B2 (ja) * 2014-06-16 2018-10-31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ホルダ駆動装置およ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JP6414400B2 (ja) * 2014-07-04 2018-10-31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ホルダ駆動装置およ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JP6467157B2 (ja) * 2014-07-18 2019-02-06 台湾東電化股▲ふん▼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9791713B2 (en) 2014-07-24 2017-10-17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JP2016051078A (ja) 2014-08-29 2016-04-11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EP3040753B1 (en) 2014-12-30 2024-02-21 LG Innotek Co., Ltd. Lens moving apparatus
KR101790521B1 (ko) 2015-02-13 2017-10-27 (주)파트론 렌즈 구동 장치
JP6302426B2 (ja) * 2015-03-27 2018-03-28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KR102460764B1 (ko) * 2015-04-08 2022-10-3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장치
TWI572937B (zh) * 2015-04-17 2017-03-0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磁導軛片之光學影像防震裝置
JP6563701B2 (ja) * 2015-06-12 2019-08-21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る撮像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6549433B2 (ja) * 2015-07-14 2019-07-24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6542051B2 (ja) * 2015-07-14 2019-07-10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5022205B (zh) * 2015-08-07 2018-09-07 深圳市世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光学防抖音圈马达
JP2017049343A (ja) * 2015-08-31 2017-03-09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7194482B2 (ja) * 2015-09-21 2022-12-22 エルジー イノテック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レンズ駆動ユニット
JP2017067908A (ja) * 2015-09-29 2017-04-06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6722061B2 (ja) 2016-07-29 2020-07-15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該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709125B2 (ja) * 2016-07-29 2020-06-10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該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CN208297804U (zh) * 2017-07-13 2018-12-28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
JP6533821B2 (ja) * 2017-11-06 2019-06-19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KR102549849B1 (ko) * 2018-08-13 2023-06-29 미니스뷔스 에스에이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 장치
JP6635397B1 (ja) * 2019-05-22 2020-01-22 新シコー科技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駆動装置、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11256061B2 (en) 2019-05-22 2022-02-22 New Shicoh Motor Co., Ltd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device, camera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3126231B (zh) * 2021-04-28 2023-07-18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光学防抖驱动机构、驱动和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95206A1 (en) * 2007-06-20 2010-08-05 Panasonic Corporation Image stabilizing device and camera
TW201221797A (en) * 2010-11-26 2012-06-01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Leaf spring and lens driving device
CN102645815A (zh) * 2009-08-21 2012-08-22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保持架驱动装置以及安装有该装置的相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10242A (ja) * 2006-05-19 2007-11-29 Nidec Sankyo Corp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8052196A (ja) * 2006-08-28 2008-03-06 Alps Electric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105080B2 (ja) * 2008-04-01 2012-12-19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203168B2 (ja) * 2008-12-17 2013-06-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手振れ補正装置及び光学機器
JP5513834B2 (ja) * 2009-10-13 2014-06-04 台湾東電化股▲ふん▼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079049B2 (ja) * 2009-11-17 2012-11-21 台湾東電化股▲ふん▼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063739B2 (ja) * 2010-05-21 2012-10-31 Tdk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828686B2 (ja) * 2010-09-07 2015-12-09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12185346A (ja) * 2011-03-07 2012-09-27 Panasonic Corp レンズ駆動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95206A1 (en) * 2007-06-20 2010-08-05 Panasonic Corporation Image stabilizing device and camera
CN102645815A (zh) * 2009-08-21 2012-08-22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保持架驱动装置以及安装有该装置的相机
TW201221797A (en) * 2010-11-26 2012-06-01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Leaf spring and lens driving devi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51573A (zh) * 2015-11-16 2018-07-31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2758A (zh) 2014-05-14
JP5963641B2 (ja) 2016-08-03
JP2014085624A (ja) 2014-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92758B (zh) 透镜驱动装置
JP6346829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11443454B (zh) 透镜移动器件和摄像头模块
CN103309120B (zh) 透镜驱动装置
US7589922B2 (en) Lens driving apparatus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JP6270046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10684532B2 (en) Lens-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 mount device
CN109975942A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US20180364445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mounted device
JP6145377B2 (ja) 撮影用光学装置
JP6679143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6947969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6947968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N108627947B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04797976A (zh) 拍摄用光学装置
JP5604068B2 (ja) 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241751A (ja) ステージ装置及びこのステージ装置を利用したカメラの手振れ補正装置
JP6346830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6181990B2 (ja) 撮影用光学装置
JP2005250284A (ja) ステージ装置及びこのステージ装置を利用したカメラの手振れ補正装置
KR20220153529A (ko)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카메라 모듈
JPWO2011108430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11027949A (ja) 光学ユニット
KR102385409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CN204405923U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