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93108B - 车辆的前支柱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前支柱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93108B
CN103693108B CN201310439946.3A CN201310439946A CN103693108B CN 103693108 B CN103693108 B CN 103693108B CN 201310439946 A CN201310439946 A CN 201310439946A CN 103693108 B CN103693108 B CN 1036931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illar
vehicle
discharge unit
inflow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3994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93108A (zh
Inventor
小岛直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bar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bar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baru Corp filed Critical Subar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6931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931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931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9310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4External Ornamental or guard strips; Ornamental inscriptive devices there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前支柱部结构,可以实现降低车辆行驶中的空气阻力和提高空气动力性能,并且限制降雨时雨水向车辆行驶中的前车门的玻璃部分的流通,而实现提高降雪时的排雪性及改善车辆外观。在支柱外盖(40)和前支柱(20)之间形成空气流通的流通路(41)。在流通路(41)的前后部分别形成有流入口(41a)和排气口(41b)。另外,在流通路(41)中设有多个肋(40a、42a),可以分离空气和雨水。在车门镜(4a)的上缘部的高度稍微靠上方,排气口(41b)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为流入口(41a)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的大约五分之一且向车辆(1)的后方开口。与雨水分离的空气从排气口(41b)加快流速排出,由此,能够降低车门镜(4a)的上缘部附近的负压。

Description

车辆的前支柱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位于车辆挡风玻璃的宽度方向两侧且支承顶板前侧的前支柱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车辆的前支柱部结构,已知有如下前支柱部结构,即,具备:设于车身前面侧的挡风玻璃、设于车身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前车门、位于挡风玻璃和前车门之间的前支柱、设于前支柱外面侧的支柱外盖,且在挡风玻璃和支柱外盖之间形成高度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前支柱部结构中,在降雨时车辆的行驶中,使向宽度方向两侧流过挡风玻璃前面的雨水沿着挡风玻璃和支柱外盖的高度差流通,由此,限制雨水向前车门的玻璃部分的流通,保持降雨时车辆行驶中的侧方视野。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5939号公报
在上述前支柱部结构中,在车辆行驶中,由于挡风玻璃和支柱外盖之间的高度差,从而空气流动混乱,因此,空气阻力可能变大。另外,在车辆行驶中,可能在前支柱部后方产生负压,而成为空气动力性能的障碍。另外,在上述前支柱部结构中,在降雪时的车辆行驶中,当利用雨刷擦拭附着于挡风玻璃的雪时,被雨刷擦拭的雪可能堆积在挡风玻璃与支柱外盖之间的高度差部分,而不能确保需要的视野。另外,在上述前支柱部结构中,挡风玻璃和支柱外盖之间的高度差有时成为损害车辆设计上的外观的原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降低车辆行驶中的空气阻力和提高空气动力性能,并且限制降雨时车辆行驶中雨水向前车门的玻璃部分的流通,实现提高降雪时的排雪性及改善车辆外观的车辆的前支柱部结构。
第一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前支柱部结构,具备:设于车身前面侧的挡风玻璃、设于车身宽度方向两侧的前车门、位于挡风玻璃和前车门之间的前支柱、设于前支柱外面侧的支柱外盖、设于前车门前后方向前侧的侧视镜,其特征在于,在前支柱和支柱外盖之间设有:配置于前后方向前侧且空气可流入的流入部、从空气中分离与空气一起流入流入部的水且将分离后的空气向排出部导出并同时将分离后的水向车辆的上下方向下侧导向的气水分离装置、配置于前后方向后侧、并从侧视镜上缘部的高度位置配置于上侧的规定范围内而可排出空气的排出部。
第二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的前支柱部结构,具备:设于车身前面侧的挡风玻璃、设于车身宽度方向两侧的前车门、位于挡风玻璃和前车门之间的前支柱、设于前支柱外面侧的支柱外盖,其特征在于,在前支柱和支柱外盖之间设有:配置于前后方向前侧且空气可流入的流入部、从空气中分离与空气一起流入流入部的水且将分离后的空气向排出部导出并同时将分离后的水向车辆的上下方向下侧导向的气水分离装置、配置于前后方向后侧并在前支柱上部附近且可排出空气的排出部。
第三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的前支柱部结构,具备:设于车身前面侧的挡风玻璃、设于车身宽度方向两侧的前车门、位于挡风玻璃和前车门之间的前支柱、设于前支柱外面侧的支柱外盖,其特征在于,在前支柱和支柱外盖之间设有:配置于前后方向前侧且空气可流入的流入部、从空气中分离与空气一起流入流入部的水且将分离后的空气向排出部导出并同时将分离后的水向车辆的上下方向下侧导向的气水分离装置、配置于前后方向后侧并在车辆行驶时成为产生气流混乱的部位附近的位置且可排出空气的排出部。
根据本发明,在车辆行驶中易于形成负压的从侧视镜上缘部的高度位置到上侧规定范围内设置排出部,因此,通过从该排出部向负压区域排出的空气可以降低负压并提高车辆的空气动力性能。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降雨时车辆的行驶中,向宽度方向两侧流过挡风玻璃前面的雨水流入流入部而与空气分离并向车辆下侧导向,因此,在挡风玻璃和支柱外盖邻接的部分,即使将挡风玻璃的外面和支柱外盖的外面的高度设为相同的高度,也可以抑制雨水向前车门玻璃部分的流通。因此,通过将挡风玻璃和支柱外盖邻接的部分的外面高度设为相同,可以降低车辆行驶中的空气阻力,并能够提高降雪时的排雪性及车辆外观。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辆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前支柱部的内部立体图;
图4是表示与车门镜的位置关系的前支柱部的侧面部的剖面图;
图5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前支柱部的内部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车辆
2 顶板
3 挡风玻璃
4 前车门
4a 车门镜
10 前支柱部
20 前支柱
30 支柱内盖
40 支柱外盖
40a 肋
41 流通路
41a 流入口
41b 排气口
41c 流通路
41d 排气口
42 流通路形成板
42a 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具备前支柱部结构的车辆1具备:设于车厢上面侧的顶板2、设于车厢前面侧的挡风玻璃3、设于车厢宽度方向两侧的前车门4、设于挡风玻璃3和前车门4之间的前支柱部10。在挡风玻璃3前面的下部设有雨刷3a,利用雨刷3a擦拭附着于挡风玻璃3的雨水或雪。在前车门4上,在与前支柱部10的下端附近对应的位置设有车门镜4a。
如图2所示,前支柱部10具备前支柱20、设于前支柱20车厢内侧的支柱内盖30、设于前支柱20车厢外侧的支柱外盖40。
前支柱20具有支柱加强板21、设于支柱加强板21的车厢内侧的支柱内板22、设于支柱加强板21的车厢外侧的立柱外板23,通过将这些部件21、22、23设为一体而保持强度。
支柱内盖30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的部件构成,其从车厢内侧覆盖前支柱20。
支柱外盖40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的部件构成,其从外侧覆盖位于挡风玻璃3和前车门4之间的前支柱20。另外,支柱外盖40以挡风玻璃3侧的外面和与挡风玻璃3的支柱外盖40邻接的部分的外面成为大致相同的高度的方式形成。在支柱外盖40和前支柱20之间,沿着立柱外板23的外面设有流通路形成板42,流通路形成板42用于将车辆1行驶中在挡风玻璃3外面流通的空气及雨水可流通的流通路41形成于支柱外盖40和前支柱20之间。在此,支柱外盖40的挡风玻璃3侧的外面和与挡风玻璃3的支柱外盖40邻接的部分的外面形成大致相同的高度是指不仅包含严格地成为相同的高度的情况,而且还包含例如具有2mm~3mm程度的误差的情况。
如图2、图3及图4所示,在支柱外盖40的内面侧设有向流通路形成板42突出并且沿着支柱外盖4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肋40a。另外,在流通路形成板42上设有向支柱外盖40突出并且沿着流通路形成板4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肋42a。由此,流通路41以利用肋40a、42a从挡风玻璃3侧向前车门4侧曲折延伸的方式形成。
另外,在流通路41上设有在挡风玻璃3外面流通的空气及雨水流入的流入口41a、将流入流通路41的雨水分离并向外部排出空气的排气口41b、将流入流通路41并与空气分离的雨水排出的未图示的排水口。
在挡风玻璃3和支柱外盖40的间隙部分,流入口41a向前方开口,挡风玻璃3和支柱外盖40的间隙尺寸形成规定的宽度尺寸W1。另外,流入口41a的长度方向的尺寸H1形成与支柱外盖40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同的程度。
在前车门4的附近即车门镜4a上缘部的成为高度位置稍微向上方的位置,排气口41b向车辆后方开口。与前支柱部10下端附近对应的位置设置的车门镜4a的上缘部成为比支柱外盖40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稍微靠下侧的位置。另外,排气口41b的宽度尺寸即支柱外盖40和流通路形成板42的间隙尺寸形成规定的宽度尺寸W2,该宽度尺寸W2比流入口41a的宽度尺寸W1更小地形成。另外,排气口41b的长度方向的尺寸H2比支柱外盖40的长度方向的尺寸H1小很多,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气口41b的长度方向的尺寸H2形成支柱外盖40的长度方向的尺寸H1的五分之一的程度。
流通路41的上面部和下面部分别由从支柱外盖40的内面侧延伸至流通路形成板42的板状部件形成,将空气从流入口41a导向到排气口41b。另外,上面部设为从流入口41a的上端部向排气口41b的上端部向下倾斜,下面部设为从流入口41a的下端部向排气口41b的下端部向上倾斜。因此,流通路41以从挡风玻璃3侧向前车门4侧长度方向的尺寸逐渐变窄的方式形成。
在以上构成的前支柱部结构中,如图2中箭头A所示,行驶中的车辆1的挡风玻璃3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空气的大部分沿着支柱外盖40的外面侧流通并向车辆1的后方流通。另一方面,如图2中箭头B所示,一部分空气从流入口41a向流通路41流入并在流通路41中流通,如箭头C所示,从排气口41b向车辆1的后方排出。
此时,从行驶中的车辆1的挡风玻璃3的宽度方向两侧经由流入口41a向流通路41流入的空气通过肋40a、42a而曲折并同时向排气口41b流通,并从比车门镜4a的上缘部稍微靠上方附近向外部排出。排气口41b的宽度尺寸W2比被流入口41a的宽度尺寸即W1及肋40a、42a限制的流通路41内的宽度尺寸小地形成,另外,排气口41b的长度方向的尺寸H2形成流入口41a的长度方向的尺寸H1的五分之一的程度,因此,与从流入口41a流入时的空气流速相比,从排气口41b排出的空气流速变快。因此,与经由支柱外盖40的外面侧向车辆1后方流通的空气(箭头A)相比,经由流通路41向车辆1后方流通的空气(箭头C)的一方成为快的流速。
在此,在车辆1的行驶中,在车门镜4a的前面侧,空气从前方流通,由此,车门镜4a的上缘部附近易于形成成为降低车辆1的空气动力性能的主要原因的负压。但是,从成为车门镜4a的上缘部的稍微靠上方的位置向后方排出的空气在车门镜4a的上缘部附近的负压区域流通,由此,可以降低负压并提高空气动力性能。
另外,在降雨时车辆1的行驶中,附着于挡风玻璃3的雨水被雨刷3a擦拭,一部分雨水向挡风玻璃3的宽度方向两侧流通。此时,挡风玻璃3的宽度方向两侧的雨水与空气一起流入设于挡风玻璃3和支柱外盖40之间的流入口41a并在流通路41中流通。流入流通路41的雨水通过与肋40a、42a接触而附着于肋40a、42a,同时与流入流通路41的空气分离。如箭头D所示,附着于肋40a、42a并与空气分离的雨水沿着肋40a、42a向下方流通,并从设于前支柱20下端部的排水口向外部排出。因此,在流通路41中与空气分离的雨水不会流过前车门4的玻璃部分。另外,经由支柱外盖40的外面侧并向车辆1的后方流通的雨水或从车辆1的侧方飞来的雨水在与前车门4的玻璃部分接触前,可以与从排气口41b向后方以快速的流速排出的空气(箭头C)合流并向后方流通。因此,在降雨时车辆1的行驶中,可以防止降低雨水引起的车厢侧面侧的可视性。
另外,在降雪时车辆1的行驶中,附着于挡风玻璃3的雪被雨刷3a擦拭,一部分雪向挡风玻璃3的宽度方向两侧移动。此时,支柱外盖40的挡风玻璃3侧的外面是与挡风玻璃3的支柱外盖40邻接的部分的外面大致相同的高度,因此,雪不会积存于挡风玻璃3的宽度方向两侧,可以向车辆1的侧方落下。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支柱部结构,在前支柱20和支柱外盖40之间设有在挡风玻璃3前面流通的空气及雨水通过车辆1的行驶可流通的流通路41,在流通路41中设有以沿着前支柱2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且通过接触流入的雨水而分离空气和雨水的肋40a、42a。另外,将在流通路41中流通的空气排出的排气口41b在前支柱20的后端部即比车门镜4a上缘部的高度略上方,比在流通路41中流入空气的流入口41a窄地形成。
由此,如上述,可以降低车门镜4a的上缘部附近的负压并提高空气动力性能,同时可以防止降低雨水引起的车厢侧面侧的可视性。另外,由于可以将支柱外盖40的挡风玻璃3侧的外面以成为与邻接于挡风玻璃3的支柱外盖40的部分外面相同高度的方式形成,因此,可以降低车辆1行驶中的挡风玻璃和支柱外盖之间的高度差引起的空气阻力,并且在降雪时车辆的行驶中可以防止雪堆积在挡风玻璃3的宽度方向两侧而改善车辆1的外观。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图。图5是形成于前支柱20和支柱外盖40之间的、用于表示流通路的前支柱部及周边的立体图。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进行表示。
在前支柱20的前后方向后端部即前支柱20的上下方向上侧,该前支柱部结构中,用于将流通于形成在前支柱20和支柱外盖40之间的流通路41c中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口41d向后方开口。排气口41d的长度方向的尺寸H3形成前支柱20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的一半程度。即,前支柱部10的前后方向后端部的大致上半部分作为排气口41d而开口。另外,排气口41d的长度方向的尺寸成为流入口41a的长度方向的尺寸H1的大致一半。流通路41c的上面部设为从流入口41a的上端部向排气口41b的上端部向下倾斜,下面部设为从流入口41a的下端部向排气口41b的下端部向上倾斜。因此,流通路41以长度方向的尺寸从挡风玻璃3侧向前车门4侧逐渐变窄的方式形成。由此,在流通路41流通的空气从前支柱部10的上侧后端部加快流速并向后方排出。
在此,如图1所示,前支柱部10按照挡风玻璃3的侧端部及前车门4的前端部的形状,在以上方侧成为后方的方式后倾斜的状态下设置。因此,在车辆1行驶中,沿着挡风玻璃3及前支柱部10的前面从前方向后方流通的空气成为朝向车辆1的左右方向两侧并从下方朝向上方的气流。该气流在前支柱部10的上侧的后方周边成为所谓的垂直涡流的状态的乱流,而易于产生阻碍车辆1的空气动力性能的负压。但是,通过从前支柱部10上侧的后端部排出的空气,可以整流前支柱部10上侧的后方周边的气流而降低负压。因此,能够有助于提高车辆1的空气动力性能。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从形成于前支柱部10的前后方向后部即成为比车门镜4a上缘部的高度位置稍微靠上方的位置的排气口41b、或形成于前支柱部10的前后方向后部即上下方向上侧的排气口41d,向车辆1的后方排出流通于流通路41中的空气,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车辆1行驶中,在产生气流混乱的其它位置附近设置排气口并排出在流通路41中流通的空气。即使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排出的空气抑制空气混乱而降低负压,而实现提高车辆1的空气动力性能。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设于流通路41的肋40a、42a相当于气水分离装置。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由吸湿性原材构成的部件吸收雨水,也可以在流通路41中张开网而使水附着,也可以利用透过空气但不透过水的膜分离空气和雨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支柱外盖40的内面设置一个肋40a,在流通路形成板42中设置两个肋42a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支柱外盖40及流通路形成板42的一方设置一个肋,也可以在支柱外盖40及流通路形成板42两方设置多个肋。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支柱外盖40和前支柱20之间设置用于形成流通路41的流通路形成板42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不使用流通路形成板42,而在支柱外盖40和前支柱20之间形成流通路。在该情况下,只要在前支柱20上直接形成肋,就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另外,也可以利用形成中空形状的支柱外盖覆盖前支柱20的外面。在该情况下,只要在中空的支柱外盖内部形成设有肋的流通路,也可以得到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Claims (3)

1.一种车辆的前支柱部结构,具备:设于车身前面侧的挡风玻璃、设于车身宽度方向两侧的前车门、位于挡风玻璃和前车门之间的前支柱、设于前支柱外面侧的支柱外盖、设于前车门前后方向前侧的侧视镜,其特征在于,
在前支柱和支柱外盖之间设有:
配置于前后方向前侧且空气可流入的流入部、
配置于前后方向后侧、并从侧视镜上缘部的高度位置配置于上侧的规定范围内且可排出空气的排出部,以及
流通路,所述流通路为将空气从所述流入部导向到所述排出部的流通路,且形成有从空气中分离与空气一起流入流入部的水且将分离后的空气向排出部导出并同时将分离后的水向车辆的上下方向下侧导向的气水分离装置,
其中,所述支柱外盖遍及前支柱的长度方向的全部而配置,
所述流通路具有从所述流入部的上端部向所述排出部的上端部向下倾斜的上面部和从所述流入部的下端部向所述排出部的下端部向上倾斜的下面部,
所述排出部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流入部的长度方向的尺寸而形成。
2.一种车辆的前支柱部结构,具备:设于车身前面侧的挡风玻璃、设于车身宽度方向两侧的前车门、位于挡风玻璃和前车门之间的前支柱、设于前支柱外面侧的支柱外盖,其特征在于,
在前支柱和支柱外盖之间设有:
配置于前后方向前侧且空气可流入的流入部、
配置于前后方向后侧并在前支柱上部附近且可排出空气的排出部,以及
流通路,所述流通路为将空气从所述流入部导向到所述排出部的流通路,且形成有从空气中分离与空气一起流入流入部的水且将分离后的空气向排出部导出并同时将分离后的水向车辆的上下方向下侧导向的气水分离装置,
其中,所述支柱外盖遍及前支柱的长度方向的全部而配置,
所述流通路具有从所述流入部的上端部向所述排出部的上端部向下倾斜的上面部和从所述流入部的下端部向所述排出部的下端部向上倾斜的下面部,
所述排出部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流入部的长度方向的尺寸而形成。
3.一种车辆的前支柱部结构,具备:设于车身前面侧的挡风玻璃、设于车身宽度方向两侧的前车门、位于挡风玻璃和前车门之间的前支柱、设于前支柱外面侧的支柱外盖,其特征在于,
在前支柱和支柱外盖之间设有:
配置于前后方向前侧且空气可流入的流入部、
配置于前后方向后侧并在车辆行驶时成为产生气流混乱的部位附近的位置且可排出空气的排出部,以及
流通路,所述流通路为将空气从所述流入部导向到所述排出部的流通路,且形成有从空气中分离与空气一起流入流入部的水且将分离后的空气向排出部导出并同时将分离后的水向车辆的上下方向下侧导向的气水分离装置,
其中,所述支柱外盖遍及前支柱的长度方向的全部而配置,
所述流通路具有从所述流入部的上端部向所述排出部的上端部向下倾斜的上面部和从所述流入部的下端部向所述排出部的下端部向上倾斜的下面部,
所述排出部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流入部的长度方向的尺寸而形成。
CN201310439946.3A 2012-09-27 2013-09-25 车辆的前支柱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931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5076A JP2014069611A (ja) 2012-09-27 2012-09-27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部構造
JP2012-215076 2012-09-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93108A CN103693108A (zh) 2014-04-02
CN103693108B true CN103693108B (zh) 2017-05-24

Family

ID=50235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3994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93108B (zh) 2012-09-27 2013-09-25 车辆的前支柱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85324B2 (zh)
JP (1) JP2014069611A (zh)
CN (1) CN103693108B (zh)
DE (1) DE1020132185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81320B2 (en) 2014-08-07 2016-11-01 Honda Motor Co., Ltd. Front pillar exterior garnish for a vehicle body
US9302710B2 (en) 2014-08-07 2016-04-05 Honda Motor Co., Ltd. Front pillar attachment for a vehicle body
JP6059781B1 (ja) 2015-09-30 2017-01-11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整流装置
US10875475B2 (en) * 2016-09-02 2020-12-29 Allimex Vehicle window post assembly
US9840287B1 (en) * 2016-11-14 2017-12-1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luid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windshield wrapped vehicle pillar
DE102016224802B4 (de) * 2016-12-13 2021-02-04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säule, Anstoßenergie absorbierendes Bauteil hierfür sowie Fahrzeug mit einer solchen Fahrzeugsäule
KR102370921B1 (ko) * 2017-08-28 2022-03-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가변형 코너 베인 어셈블리
FR3090553B1 (fr) * 2018-12-20 2020-11-27 Psa Automobiles Sa Doublure de montant de baie comportant une nervure
JP7335767B2 (ja) 2019-09-30 2023-08-30 株式会社Subaru 整流装置
CN113022463A (zh) * 2021-03-22 2021-06-25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A柱外饰板及车辆
USD1031556S1 (en) * 2022-02-02 2024-06-18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Fender for motor vehicl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04226B1 (de) * 1977-02-02 1978-08-03 Audi Nsu Auto Union Ag Aussenspiegel fuer Kraftfahrzeuge
US4538851A (en) * 1984-01-18 1985-09-0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erodynamic rear view mirror
US4898458A (en) * 1989-01-01 1990-02-06 Mcdonald William H Laminar air flow exterior adjustable rearview mirror
US5150941A (en) * 1991-11-20 1992-09-29 Arvan, Inc. Side window air deflector incorporating a side view mirror
CN101578217A (zh) * 2007-06-22 2009-11-11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汽车的立柱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6134U (zh) * 1975-07-21 1977-02-04
JPS5216134A (en) 1975-07-29 1977-02-07 Anritsu Corp Indicator
JPS57200480A (en) 1981-06-03 1982-12-08 Hitachi Ltd Stabilization of perfluoroalkylamine heat medium
JPS57200480U (zh) * 1981-06-16 1982-12-20
JPS58160879A (ja) 1982-03-18 1983-09-24 Marine Instr Co Ltd 底質判別装置
JPS58160879U (ja) * 1982-04-22 1983-10-2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ピラ−部の整流装置
JPS5967375A (ja) 1982-10-08 1984-04-17 Kurita Water Ind Ltd カレンダ−処理液用防食剤
JPS5967375U (ja) * 1982-10-29 1984-05-07 日野自動車株式会社 キヤブオ−バ型自動車
JPS59179154A (ja) 1983-03-30 1984-10-11 Yoshinobu Takegami 還元触媒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59179154U (ja) * 1983-05-19 1984-11-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における側面窓ガラスの雨滴付着防止装置
JPH0652736B2 (ja) 1985-09-18 1994-07-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の製造方法
JPS6265370U (zh) * 1985-10-16 1987-04-23
JPS63162685A (ja) 1986-12-26 1988-07-06 Kikkoman Corp プロアントシアニジンの製造法
JPS63162685U (zh) * 1987-04-15 1988-10-24
DE4041196C1 (zh) * 1990-12-21 1992-01-30 Mercedes-Benz Aktiengesellschaft, 7000 Stuttgart, De
KR20030006375A (ko) * 2001-07-12 2003-01-2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전방필라 윈드노이즈 저감장치
JP5303737B2 (ja) 2009-06-25 2013-10-02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自動車におけるカウルルーバ支持構造
DE102009032604A1 (de) * 2009-07-10 2011-01-1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Abdeckung für den Außenbereich der A-Säule eines Kraftfahrzeuges
GB2475284B (en) * 2009-11-13 2013-02-13 Gregory Keyes Device for removing liquid from a part of a vehicle
JP5267607B2 (ja) 2011-03-31 2013-08-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する車両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04226B1 (de) * 1977-02-02 1978-08-03 Audi Nsu Auto Union Ag Aussenspiegel fuer Kraftfahrzeuge
US4538851A (en) * 1984-01-18 1985-09-0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erodynamic rear view mirror
US4898458A (en) * 1989-01-01 1990-02-06 Mcdonald William H Laminar air flow exterior adjustable rearview mirror
US5150941A (en) * 1991-11-20 1992-09-29 Arvan, Inc. Side window air deflector incorporating a side view mirror
CN101578217A (zh) * 2007-06-22 2009-11-11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汽车的立柱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3218556A1 (de) 2014-03-27
US20140084631A1 (en) 2014-03-27
US9085324B2 (en) 2015-07-21
JP2014069611A (ja) 2014-04-21
CN103693108A (zh) 201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93108B (zh) 车辆的前支柱部结构
CN101941462B (zh) 机动车辆以及用于机动车辆的后备箱盖
CN106553702B (zh) 车辆的风噪声降低结构
US9096270B2 (en) Pillar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107054236A (zh) 具有空气及水导引装置的机动车
CN105083394B (zh) 具有用于防止水残留的结构的用于车辆的外部面板
WO2017183269A1 (ja) 吸気ダクト
EP2889209A1 (en) Body cover structure of motorcycle
WO2017183268A1 (ja) 吸気ダクト
RU2651951C1 (ru) Элемент улучшения аэродинамики моторного отсека автомобилей
JP6056785B2 (ja) 自動車の前部整流構造
JP5668038B2 (ja)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部構造
JP5169971B2 (ja) エンジンの吸気構造
JP7449740B2 (ja) 空力特性を改善する車両
JP4586718B2 (ja) 車両の空調用エアインテークダクト構造
EP2331389A1 (en) Vehicle cab with a front air nozzle
JP5659205B2 (ja)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部構造
JP2017193975A (ja) 吸気ダクト
JP6641225B2 (ja) 吸気ダクト
JP6663261B2 (ja) 整流装置
JP2003104238A (ja) カウルの排水構造
JP6634253B2 (ja) 車両の風切音低減構造
JP2014069608A (ja) 車両のフロントピラー部構造
EP3795459A1 (en) Vehicle structure, and vehicle
JP5672271B2 (ja) リアスポイ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Subaru Co.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Heavy Industries,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24

Termination date: 2018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