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08880B - 一种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08880B
CN103408880B CN201310260988.0A CN201310260988A CN103408880B CN 103408880 B CN103408880 B CN 103408880B CN 201310260988 A CN201310260988 A CN 201310260988A CN 103408880 B CN103408880 B CN 1034088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acrylonitrile
graphene
solution
mixing solutions
ultraso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609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08880A (zh
Inventor
卢红斌
董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Better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BETTER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BETTER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BETTER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6098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088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08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88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088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88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得到的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物由聚丙烯腈以共价键或物理吸附中的一种或两种方式与石墨烯片层结合,由此方法制备的聚丙烯腈/石墨烯悬浮液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可直接应用于涂层、纤维及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所公开的方法工艺简单、有效,可实现绿色、环保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得到的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物由聚丙烯腈以共价键或物理吸附中的一种或两种方式与石墨烯片层结合,并且该复合物溶液可以长期稳定存在。
背景技术
石墨烯是一种重要的碳基材料,它是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连接而成的单层二维结构,也是目前人类所发现的最薄的二维材料。由于石墨烯本身具有稳定的共轭电子体系,因而可以表现出许多优良的物理特性。例如:石墨烯的强度是钢的100多倍,达130 GPa,是目前得到的强度最大的材料;石墨烯具有已知最高的载流子迁移率,为1.5×10cm2V-1S-1;石墨烯的热导率为5×10Wm-1K-1,是金刚石的3倍。此外,石墨烯也具有其它一些特殊性质,如室温的铁磁性和室温量子霍尔效应等。正因这些突出的性质,石墨烯为发展新颖的、高性能聚合物复合材料提供了可能的途径。
 聚丙烯腈是由丙烯腈单体聚合而成的一种极性聚合物,工业上常用其纺丝形成腈纶纤维。此外,通过改变制备方法和条件,由聚丙烯腈制成的碳纤维材料也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如高模量、低比重、高强度、高热导率、高电导率、耐腐蚀等。它们被作为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体育产品、海底石油输送等领域。
然而,单纯的碳纤维由于自身一维的结构以及其它固有的性质,使其在抗剪切、杨氏模量等特性上表现出一定的不足之处。而同属碳材料的二维石墨烯则可与聚丙烯腈进行复合以达到最终改善聚丙烯腈及碳纤维性能的目的。
公开号为US20100317790A1的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做为溶剂制备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材料并用来进一步制备碳纤维。它采用十层以内的石墨烯片层为增强材料,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出了一种改性碳纤维材料。申请号为201110450984.X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原位聚合制备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物的方法并将其用于制备碳纤维,石墨烯的初始质量占总单体质量的0.01~10%,然而原位聚合中丙烯腈单体的使用,对操作工序和安全环保都造成一定的限制。申请号为201210014824.5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原位聚合制备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物,后纺丝、碳化形成碳纤维的方法。申请号为201210014844.2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包覆聚丙烯腈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氧化石墨与聚丙烯腈复合后再还原,得到的聚丙烯腈表面均匀包覆有一层石墨烯。申请号为201110450967.6的中国专利报道了一种利用共混的方法将石墨烯悬浮液与聚丙烯腈溶液复合,并经过纺丝制备碳纤维的方法,报道中并未提及复合物溶液的稳定性。本申请提出一种可大规模工业化制备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新颖方法,可实现聚丙烯腈对石墨烯表面的共价修饰,同时制备的聚丙烯腈/石墨烯悬浮液具有极佳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与现有的涉及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物制备的方法相比,本方法操作过程简单、避免使用毒性较大的丙烯腈单体、复合物结构稳定、石墨烯的含量范围较广,是一种高效、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新方法。
本发明所提出的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1)将1重量份的石墨烯或氧化石墨烯加入到5~1000重量份的溶剂中,将该混合溶液搅拌1~20h后形成石墨烯悬浮液。
其中,所述的石墨烯或氧化石墨烯由天然石墨分别通过化学氧化剥离法或直接剥离或化学氧化剥离后还原的方法制得。
所述的溶剂为质量分数为30%~60%的硫氰酸钠水溶液、N-甲基吡咯烷酮(NMP)、水、乙醇、异丙醇、二甲基亚砜(DMSO)、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或质量分数为30%~60%的氯化锌水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
(2)将0.1~100重量份的聚丙烯腈与溶剂混合,采用一定辅助溶解的方法后形成质量浓度为1%~11%的聚丙烯腈溶液。
其中,所述的聚丙烯腈的相对分子量为10,000~1,000,000。
所述的溶剂为质量分数为30%~60%的硫氰酸钠水溶液、N-甲基吡咯烷酮(NMP)、二甲基亚砜(DMSO)、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或质量分数为30%~60%的氯化锌水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结合。
所述的一定辅助溶解方法包括加热搅拌溶解、超声辅助溶解和高速剪切辅助溶解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结合。
(3)将引发剂、步骤(1)得到的石墨烯溶液和步骤(2)得到的聚丙烯腈溶液混合后搅拌1min~2h得到混合溶液。
所述的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材料中石墨烯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是0.01~10。
其中,所述的引发剂包括但不限于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偶氮二异丁腈(AIBN)、偶氮二异戊腈、过硫酸钠、过硫酸钾(KPS)、过硫酸铵、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IBA)或偶氮二异丁咪唑啉盐酸盐(AIBI)。
所述的引发剂质量为石墨烯质量的0.1%~20%。
(4)将步骤(3)所制得的混合溶液在一定的超声波处理条件下处理0.5h~20h,超声时体系的温度为0~100℃,即得到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物溶液。
其中,所述一定的超声波处理包括超声浴超声或探头超声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结合。
其中,所述的超声浴超声的超声功率为20W~4000W,工作频率为20KHz~120KHz。所述的探头超声的超声功率为50W~3000W,工作频率为20KHZ~120KHz。
所述的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物由聚丙烯腈以共价键或物理吸附中的一种或两种方式与石墨烯片层结合,并且该复合物溶液可以长期稳定存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1)直接购买商业级的聚丙烯腈使用,较其它通过丙烯腈单体聚合得到聚丙烯腈组分的方法,其操作过程简单方便且绿色无毒。
(2)石墨烯或氧化石墨烯由原料石墨通过一般方法制备而来,成本低廉,广泛易得。
(3)采用超声辅助聚丙烯腈接枝石墨烯的方法,所得到的丙烯腈/石墨烯复合物溶液分散均匀且可长时间稳定存在。
(4)石墨烯与聚丙烯腈的浓度和质量比率可大范围调节,从而可获得系列不同浓度和比例的石墨烯/聚丙烯腈复合物。
(5)操作过程简单、绿色环保、最终产物产率高,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物溶液不同放置时间的照片,溶液可长期稳定存在,图1(A)为复合物溶液放置1小时的照片;图1(B)为复合物溶液放置一天的照片;图1(C)为复合物溶液放置1个月的照片。
图2为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物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表明复合材料中石墨烯片层较少且聚丙烯腈与石墨烯结合较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具体过程进行描述。然而,以下实施例旨在对本发明进行理解,对发明内容本身不做任何限定。其它根据上述发明内容作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变,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实施例1:
(1)将1 g石墨烯加入到20 ml质量分数为50%的硫氰酸钠水溶液中,将该混合物搅拌1 h后形成石墨烯分散液。
(2)将1 g聚丙烯腈加入到20 ml质量分数为50%的硫氰酸钠水溶液中,加热到80 ℃后搅拌2 h再经过超声处理30 min,得到聚丙烯腈溶液。
(3)将石墨烯溶液与聚丙烯腈溶液混合后加入100 mg过氧化二苯甲酰,搅拌30 min后得到聚丙烯腈/石墨烯混合溶液。
(4)步骤(3)得到的混合溶液通过500 W、20 KHz的探头超声处理2 h,得到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物溶液。
上述方法制得的复合物溶液为一种稳定的溶胶,表现出良好的流动性。放置两个月后无明显的沉淀产生。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混合溶液中聚丙烯腈/石墨烯片层厚度较薄,证明聚丙烯腈与石墨烯结合较好,使得石墨烯片能在溶液中良好分散。
实施例2:
(1)将1 g石墨烯加入到20 ml的NMP溶液中,将该混合物搅拌1 h后形成石墨烯分散液。
(2)将1 g聚丙烯腈加入到20 ml的NMP溶液中,加热到80 ℃后搅拌2 h再经过超声处理30 min,得到聚丙烯腈溶液。
(3)将石墨烯溶液与聚丙烯腈溶液混合后加入100 mg过氧化二苯甲酰,搅拌30 min后得到聚丙烯腈/石墨烯混合溶液。
(4)步骤(3)得到的混合溶液通过500 W、20 KHz的探头超声处理2 h,得到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物溶液。
实施例3:
(1)将1 g石墨烯加入到20 ml质量分数为50%的硫氰酸钠水溶液中,将该混合物搅拌1 h后形成石墨烯
分散液。
(2)将2 g聚丙烯腈加入到20 ml质量分数为50%的硫氰酸钠水溶液中,加热到80 ℃后搅拌2 h再经过超声处理30 min,得到聚丙烯腈溶液。
(3)将石墨烯溶液与聚丙烯腈溶液混合后加入100 mg过氧化二苯甲酰,搅拌30 min后得到聚丙烯腈/石墨烯混合溶液。
(4)步骤(3)得到的混合溶液通过500 W、20 KHz的探头超声处理2 h,得到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物溶液。
上述方法制得的复合物溶液为一种稳定的溶胶,表现出良好的流动性。放置两个月后无明显的沉淀产生。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混合溶液中聚丙烯腈/石墨烯片层厚度较薄,证明聚丙烯腈与石墨烯结合较好,使得石墨烯片能在溶液中良好分散。
实施例4:
(1)将1 g石墨烯加入到20 ml质量分数为50%的硫氰酸钠水溶液中,将该混合物搅拌1 h后形成石墨烯分散液。
(2)将1 g聚丙烯腈加入到20 ml质量分数为50%的硫氰酸钠水溶液中,加热到80 ℃后搅拌2 h再经过超声处理30 min,得到聚丙烯腈溶液。
(3)将石墨烯溶液与聚丙烯腈溶液混合后加入100 mg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搅拌30 min后得到聚丙烯腈/石墨烯混合溶液。
(4)步骤(3)得到的混合溶液通过500 W、20 KHz的探头超声处理2 h,得到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物溶液。
上述方法制得的复合物溶液为一种稳定的溶胶,表现出良好的流动性。放置两个月后无明显的沉淀产生。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混合溶液中聚丙烯腈/石墨烯片层厚度较薄,证明聚丙烯腈与石墨烯结合较好,使得石墨烯片能在溶液中良好分散。
实施例5:
(1)将0.1 g石墨烯加入到20 ml质量分数为50%的硫氰酸钠水溶液中,将该混合物搅拌1 h后形成石墨烯分散液。
(2)将0.1 g聚丙烯腈加入到20 ml质量分数为50%的硫氰酸钠水溶液中,加热到80 ℃后搅拌2 h再经过超声处理30 min,得到聚丙烯腈溶液。
(3)将石墨烯溶液与聚丙烯腈溶液混合后加入100 mg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搅拌30min后得到聚丙烯腈/石墨烯混合溶液。
(4)步骤(3)得到的混合溶液通过500 W、20 KHz的探头超声处理2 h,得到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物溶液。
上述方法制得的复合物溶液为一种稳定的溶胶,表现出良好的流动性。放置两个月后无明显的沉淀产生。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混合溶液中聚丙烯腈/石墨烯片层厚度较薄,证明聚丙烯腈与石墨烯结合较好,使得石墨烯片能在溶液中良好分散。
实施例6:
(1)将1 g石墨烯加入到20 ml质量分数为50%的硫氰酸钠水溶液中,将该混合物搅拌1 h后形成石墨烯分散液。
(2)将1 g聚丙烯腈加入到20 ml质量分数为50%的硫氰酸钠水溶液中,加热到80 ℃后搅拌2 h再经过超声处理30 min,得到聚丙烯腈溶液。
(3)将石墨烯溶液与聚丙烯腈溶液混合后加入100 mg过氧化二苯甲酰,搅拌30 min后得到聚丙烯腈/石墨烯混合溶液。
(4)步骤(3)得到的混合溶液通过500 W、20 KHz的探头超声处理10 h,得到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物溶液。
上述方法制得的复合物溶液为一种稳定的溶胶,表现出良好的流动性。放置两个月后无明显的沉淀产生。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混合溶液中聚丙烯腈/石墨烯片层厚度较薄,证明聚丙烯腈与石墨烯结合较好,使得石墨烯片能在溶液中良好分散。
实施例7:
(1)将1 g石墨烯加入到20 ml质量分数为40%的硫氰酸钠水溶液中,将该混合物搅拌1 h后形成石墨烯分散液。
(2)将1 g聚丙烯腈加入到20 ml质量分数为40%的硫氰酸钠水溶液中,加热到80 ℃后搅拌2 h再经过超声处理30 min,得到聚丙烯腈溶液。
(3)将石墨烯溶液与聚丙烯腈溶液混合后加入100 mg过氧化二苯甲酰,搅拌30 min后得到聚丙烯腈/石墨烯混合溶液。
(4)步骤(3)得到的混合溶液通过500 W、20 KHz的探头超声处理10 h,得到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物溶液。
上述方法制得的复合物溶液为一种稳定的溶胶,表现出良好的流动性。放置两个月后无明显的沉淀产生。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混合溶液中聚丙烯腈/石墨烯片层厚度较薄,证明聚丙烯腈与石墨烯结合较好,使得石墨烯片能在溶液中良好分散。
实施例8:
(1)将1 g石墨烯加入到20 ml质量分数为40%的硫氰酸钠水溶液中,将该混合物搅拌1 h后形成石墨烯分散液。
(2)将1 g聚丙烯腈加入到20 ml质量分数为40%的硫氰酸钠水溶液中,加热到80 ℃后搅拌2 h再经过超声处理30 min,得到聚丙烯腈溶液。
(3)将石墨烯溶液与聚丙烯腈溶液混合后加入100 mg过氧化二苯甲酰,搅拌30 min后得到聚丙烯腈/石墨烯混合溶液。
(4)步骤(3)得到的混合溶液通过100 W、40 KHz的超声浴超声处理15 h,得到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物溶液。
上述方法制得的复合物溶液为一种稳定的溶胶,表现出良好的流动性。放置两个月后无明显的沉淀产生。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混合溶液中聚丙烯腈/石墨烯片层厚度较薄,证明聚丙烯腈与石墨烯结合较好,使得石墨烯片能在溶液中良好分散。
对比例1:
(1)将1 g石墨烯加入到20 ml质量分数为50%的硫氰酸钠水溶液中,将该混合物搅拌1 h后形成石墨烯分散液。
(2)将1 g聚丙烯腈加入到20 ml质量分数为50%的硫氰酸钠水溶液中,加热到80 ℃后搅拌2 h再经过超声处理30min,得到聚丙烯腈溶液。
(3)将石墨烯溶液与聚丙烯腈溶液混合后加入100 mg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搅拌30 min后得到聚丙烯腈/石墨烯混合溶液,称之为A混合溶液。
(4)步骤(3)得到的A混合溶液搅拌5 h,得到聚丙烯腈/石墨烯混合溶液,称之为B混合溶液。
上述方法制得的B混合溶液为表现出与A混合溶液相似的性质,粘度较大且放置数小时后即产生大量沉淀。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混合溶液中聚丙烯腈/石墨烯片层厚度较后,证明聚丙烯腈与石墨烯未有较好结合,使得石墨烯片不能在溶液中均匀分散而发生聚集。
对比例2:
(1)将1 g石墨烯加入到20 ml质量分数为50%的硫氰酸钠水溶液中,将该混合物搅拌1 h后形成石墨烯
分散液。
(2)将1 g聚丙烯腈加入到20 ml质量分数为50%的硫氰酸钠水溶液中,加热到80 ℃后搅拌2h再经过超声处理30 min,得到聚丙烯腈溶液。
(3)将石墨烯溶液与聚丙烯腈溶液混合后搅拌30 min,得到聚丙烯腈/石墨烯混合溶液,称之为A混合溶液。
(4)步骤(3)得到的A混合溶液通过500 W、20 KHz的探头超声处理2 h,得到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物溶液,称之为B混合溶液。
上述方法制得的B混合溶液为表现出与A混合溶液相似的性质,粘度较大且放置数小时后即产生大量沉淀。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混合溶液中聚丙烯腈/石墨烯片层厚度较后,证明聚丙烯腈与石墨烯未有较好结合,使得石墨烯片不能在溶液中均匀分散而发生聚集。
对比例3:
(1)将1 g石墨烯加入到20 ml质量分数为50%的硫氰酸钠水溶液中,将该混合物搅拌1 h后形成石墨烯分散液。
(2)将1 g聚丙烯腈加入到20 ml质量分数为50%的硫氰酸钠水溶液中,加热到80 ℃后搅拌2h再经过超声处理30 min,得到聚丙烯腈溶液。
(3)将石墨烯溶液与聚丙烯腈溶液混合后搅拌30 min,得到聚丙烯腈/石墨烯混合溶液,称之为A混合溶液。
(4)步骤(3)得到的A混合溶液搅拌5 h,得到聚丙烯腈/石墨烯混合溶液,称之为B混合溶液。
上述方法制得的B混合溶液为表现出与A混合溶液相似的性质,粘度较大且放置数小时后即产生大量沉淀。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混合溶液中聚丙烯腈/石墨烯片层厚度较后,证明聚丙烯腈与石墨烯未有较好结合,使得石墨烯片不能在溶液中均匀分散而发生聚集。
对比例4:
(1)将1 g石墨烯加入到20 ml质量分数为50%的硫氰酸钠水溶液中,将该混合物搅拌1 h后形成石墨烯分散液。
(2)将0.05g聚丙烯腈加入到20 ml质量分数为50%的硫氰酸钠水溶液中,加热到80 ℃后搅拌2 h再经过超声处理30min,得到聚丙烯腈溶液。
(3)将石墨烯溶液与聚丙烯腈溶液混合后加入100 mg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搅拌30 min后得到聚丙烯腈/石墨烯混合溶液,称之为A混合溶液。
(4)步骤(3)得到的A混合溶液通过500 W、20 KHz的探头超声处理2 h,得到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物溶液,称之为B混合溶液。
上述方法制得的B混合溶液为表现出与A混合溶液相似的性质,粘度较大且放置数小时后即产生大量沉淀。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混合溶液中聚丙烯腈/石墨烯片层厚度较后,证明当聚丙烯腈与石墨烯质量比例过低时,石墨烯片不能在溶液中均匀分散而发生聚集。

Claims (3)

1.一种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超声波辅助接枝,在引发剂的作用下由聚丙烯腈对石墨烯表面共价修饰,得到长时间稳定的聚丙烯腈/石墨烯悬浮液;具体步骤为:
(1)将1重量份的石墨烯或氧化石墨烯加入到5~1000重量份的溶液中,将该混合溶液搅拌1~20h后形成石墨烯悬浮液;
所述的溶液为质量分数为30%~60%的硫氰酸钠水溶液、N-甲基吡咯烷酮、水、乙醇、异丙醇、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或质量分数为30%~60%的氯化锌水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
(2)将0.1~100重量份的聚丙烯腈与溶液混合,采用一定辅助溶解的方法后形成质量浓度为1%~11%的聚丙烯腈溶液;
所述的溶液为质量分数为30%~60%的硫氰酸钠水溶液、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或质量分数为30%~60%的氯化锌水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结合;
所述的一定辅助溶解方法包括加热搅拌溶解、超声辅助溶解和高速剪切辅助溶解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结合;
(3)将引发剂、步骤(1)得到的石墨烯溶液和步骤(2)得到的聚丙烯腈溶液混合后搅拌1min-2h得到混合溶液;
所述的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材料中石墨烯与聚丙烯腈的质量比是0.5~1;
所述的引发剂为过氧化二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戊腈、过硫酸钠、过硫酸钾、过硫酸铵、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或偶氮二异丁咪唑啉盐酸盐;
所述的引发剂质量为石墨烯质量的0.1%~20%;
(4)将步骤(3)所制得的混合溶液在超声波处理条件下处理2~15h,超声时体系的温度为0~100℃,即得到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物溶液;
所述超声波处理包括超声浴超声或探头超声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结合;
所述的超声浴超声的超声功率为20W~4000W,工作频率为20KHz~120KHz;所述的探头超声的超声功率为50W~3000W,工作频率为20KHZ~120KHz。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墨烯或氧化石墨烯由天然石墨分别通过化学氧化剥离法或直接剥离或化学氧化剥离后还原的方法制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丙烯腈的相对分子量为10,000-1,000,000。
CN201310260988.0A 2013-06-27 2013-06-27 一种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4088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60988.0A CN103408880B (zh) 2013-06-27 2013-06-27 一种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60988.0A CN103408880B (zh) 2013-06-27 2013-06-27 一种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08880A CN103408880A (zh) 2013-11-27
CN103408880B true CN103408880B (zh) 2015-10-14

Family

ID=49601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60988.0A Active CN103408880B (zh) 2013-06-27 2013-06-27 一种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088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71395B8 (en) 2011-10-27 2017-10-18 Garmor Inc. Method of making high-strength graphene nanocomposites and nanocomposite obtained therefrom.
US9758379B2 (en) 2013-03-08 2017-09-12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Large scale oxidized graphene production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JP6134396B2 (ja) 2013-03-08 2017-05-24 ガーマー インク.Garmor, Inc. ホストにおけるグラフェン同伴
EP3194337A4 (en) 2014-08-18 2018-04-11 Garmor Inc. Graphite oxide entrainment in cement and asphalt composite
CN104360107B (zh) * 2014-11-12 2016-11-30 苏州大学 一种石墨烯包覆原子力显微镜探针及其制备方法、用途
CA2980168C (en) 2015-03-23 2020-09-22 Garmor Inc. Engineered composite structure using graphene oxide
EP3283448B1 (en) 2015-04-13 2022-06-01 Asbury Graphite of North Carolina, Inc. Graphite oxide reinforced fiber in hosts such as concrete or asphalt
US11482348B2 (en) 2015-06-09 2022-10-25 Asbury Graphite Of North Carolina, Inc. Graphite oxide and polyacrylonitrile based composite
WO2017053204A1 (en) 2015-09-21 2017-03-30 Garmor Inc. Low-cost, high-performance composite bipolar plate
CN105421036B (zh) * 2015-12-23 2017-08-2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高温复合材料石墨烯改性方法、高温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5732917B (zh) * 2016-04-28 2018-12-28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还原氧化石墨烯接枝聚丙烯腈的制备方法
CN106410200B (zh) * 2016-10-20 2018-08-17 浙江极力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WO2018081413A1 (en) 2016-10-26 2018-05-03 Garmor Inc. Additive coated particles for low high performance materials
US11791061B2 (en) 2019-09-12 2023-10-17 Asbury Graphite North Carolina, Inc. Conductive high strength extrudable 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mer graphene oxide composite
CN111106727A (zh) * 2019-11-26 2020-05-05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刘家峡水电厂 一种大型电机定子线棒槽部低阻防晕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881413B (zh) * 2021-10-08 2022-09-0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硫化氢产生的酸化液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74027B1 (ko) * 2009-03-03 2011-10-17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그래펜 복합 나노섬유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1864098B (zh) * 2010-06-03 2012-01-04 四川大学 聚合物/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原位还原制备方法
CN102516829A (zh) * 2011-12-09 2012-06-27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超声辅助制备聚合物功能化石墨烯的方法
CN102534870B (zh) * 2011-12-29 2013-09-18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石墨烯改性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2586922B (zh) * 2012-01-18 2013-10-23 浙江大学 一种聚丙烯腈接枝石墨烯宏观纤维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08880A (zh) 2013-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08880B (zh) 一种聚丙烯腈/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Moussa et al. Self-assembly and cross-linking of conducting polymers into 3D hydrogel electrodes for supercapacitor applications
CN103897183B (zh) 二元碳材料-导电聚合物复合纳米气敏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Simmons et al. Large area-aligned arrays from direct deposition of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 inks
Yang et al. In situ preparation of caterpillar-like polyaniline/carbon nanotube hybrids with core shell structure for high 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s
CN107180706A (zh) 染料功能化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Xuyen et al. Enhancement of conductivity by diameter control of polyimide-based electrospun carbon nanofibers
CN103255634B (zh) 一种聚丙烯腈/聚苯胺复合微纳米导电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8047860B (zh) 一种具有防污自净功能的表面涂层产品的制备方法
CN101955631B (zh) 聚苯胺改性多壁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492569B (zh) 氧化石墨片层/聚苯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41726A (zh) 石墨烯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由其得到的电热膜
CN10360665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浆料的碳纳米管分散工艺
CN102492296A (zh) 一种水分散聚苯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
CN103804553B (zh) 一种石墨烯/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Zang et al.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of polyaniline on nanodiamond powder
CN106847523A (zh) 一种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及其应用
CN106206073B (zh) 钴离子掺杂聚苯胺/碳纳米管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58586B (zh) 一种聚乙烯醋酸乙烯酯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Liu et al. A hydrogel-mediated scalable strategy toward core-shell polyaniline/poly (acrylic acid)-modified carbon nanotube hybrids as efficient electrodes for supercapacitor applications
CN106276844A (zh) 高强度碳纳米管薄膜、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Tian et al. The ordered polyaniline nanowires wrapped on the polypyrrole nanotubes as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Branzoi et al. Coatings based on conducting polymers and functionalized carbon nanotubes obtained by electropolymerization
CN106633110B (zh) 一种基于水性atrp聚合法的复合型水凝胶
CN105906846A (zh) 一种氰乙基纤维素基高介电纳米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ANHUI BETTER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UDAN UNIVERSITY

Effective date: 2015021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00433 YANGPU, SHANGHAI TO: 233000 BENGBU, ANHUI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217

Address after: 233000 Anhui Province, Bengbu City High Road No. 227

Applicant after: Anhui Better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433 Handan Road, Shanghai, No. 220, No.

Applicant before: Fudan University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