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91853A - 充气子午线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子午线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91853A
CN103391853A CN2012800103914A CN201280010391A CN103391853A CN 103391853 A CN103391853 A CN 103391853A CN 2012800103914 A CN2012800103914 A CN 2012800103914A CN 201280010391 A CN201280010391 A CN 201280010391A CN 103391853 A CN103391853 A CN 1033918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vehicle
interior side
ground plane
tyre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03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91853B (zh
Inventor
大野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91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18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918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185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3/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verse section
    • B60C3/06Ty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verse section asymmet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2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tread pattern
    • B60C11/03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tread pattern by the void or net-to-gross ratios of the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2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tread pattern
    • B60C11/033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roperties of the tread pattern by the footprint-ground contacting area of the tyre tr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03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sidewall curva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009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 B60C15/0036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with high ply turn-up, i.e. folded around the bead core and terminating radially above the point of maximum section 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2Seating or securing beads on rims
    • B60C15/0236Asymmetric bead seats, e.g. different bead diameter or inclination ang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7/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enabling restricted operation in damaged or deflated condit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C17/0009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enabling restricted operation in damaged or deflated condit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comprising sidewall rubber inserts, e.g. crescent shaped inse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5/00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02Carcasses
    • B60C9/0292Carcass ply curva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02Carcasses
    • B60C9/17Carcasses asymmetric to the midcircumferential plane of the ty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4Asymmetric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60C15/0603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bead filler or apex
    • B60C2015/061Dimensions of the bead filler in terms of numerical values or ratio in proportion to section heigh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2/00Resilient tires and wheels
    • Y10T152/10Tires, resilient
    • Y10T152/10495Pneumatic tire or inner tube
    • Y10T152/10765Characterized by belt or breaker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在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中,在假想线(14a)和胎面的车辆外侧的胎面接地端(15a)之间的轮胎的径向距离(Hout)设定为小于假想线(14b)和车辆内侧的胎面接地端之间的轮胎径向距离(Hin),假想线(14a、14b)分别为穿过车辆外侧的轮胎侧部(12a)和车辆内侧的轮胎侧部(12b)的最大宽度位置(13a、13b)且与轮胎赤道面垂直延伸的线,最大宽度位置(13a、13b)为从轮胎赤道面(E)到轮胎侧部的距离最大的位置。此外,车辆外侧的轮胎侧部(12a)的最大宽度位置(13a)处的曲率半径(Rout)设定为小于车辆内侧的曲率半径(Rin)。轮胎安装到车辆时的车辆外侧的轮胎半部的胎面接地面(10)的负比率设定为小于轮胎内侧的轮胎半部的胎面接地面(10)的负比率。在两个半部中,围绕胎圈芯(6)折返的胎体(7)的折返部(7b)的轮胎径向外端布置于无负载条件下等于或大于轮胎截面高度(SH)的40%的距离的径向位置。

Description

充气子午线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子午线轮胎,特别地,涉及一种适用于乘用车的充气子午线轮胎。本发明特别提出在确保充气子午线轮胎的良好的稳定性和操纵性的同时有效地减少充气子午线轮胎的滚动阻力的技术。
背景技术
用于减少轮胎的滚动阻力的传统技术包括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技术等。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目标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牺牲稳定性、操纵性和乘坐舒适性而减小滚动阻力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胎体的折返端定位于轮胎截面的高度的0.15倍以下的高度处;厚度为0.3mm以上以及1.0mm以下的短纤维增强层配置在胎体的、位于带束端和胎体折返端之间的胎侧区域的外表面。短纤维增强层由下列组分构成:将30~60重量份数的天然橡胶和/或异戊二烯橡胶与40~70重量份数的聚丁橡胶混合得到的橡胶成分;短纤维;以及炭黑。短纤维的90%以上的角度取向是相对于轮胎周向成±20°的范围,并且短纤维的取向方向的复弹性模量E*a相对于在与取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复弹性模量E*b的比率为5以上。
此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目标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减少乘坐舒适性而使充气轮胎的轻量化与充气轮胎的良好的稳定性和操纵性兼容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胎体层制成单层结构;胎体层的两端分别以夹着胎圈填胶的方式围绕胎圈芯、从轮胎的内侧向轮胎的外侧折返到超过轮胎最大宽度而未到达带束层的位置;从胎圈踵测量的胎圈填胶的高度为轮胎截面高度的15%~30%,胎侧部的橡胶厚度为3.5mm~5.0mm,内衬层是由具有5MPa~50MPa的杨氏模量和0.05mm~0.25mm的厚度的热塑性弹性合成物形成,胎侧部是由包含70wt.%以上的天然橡胶的橡胶合成物制成的。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751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2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发明通过减少胎圈填胶的轮胎径向上的尺寸使轮胎轻量化以抑制轮胎的偏心的方式减小轮胎的滚动阻力,该发明容易经历归因于轮胎胎侧部的刚性减小而产生的稳定性和操纵性的恶化,并且出现如下问题:即使在胎侧部另外设置增强层也不能解决该稳定性和操纵性的恶化。
类似地,虽然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发明能够通过减小胎圈填胶尺寸(也就是,较短的胎圈填胶)实现轮胎轻量化,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发明也经历轮胎侧部刚性的减小,因此出现了如下问题:尽管作出通过增加胎侧部的橡胶厚度并且通过具有比橡胶的杨氏模量高的和比橡胶的比重低的热塑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合成物形成内衬层的方式加强胎侧部的刚性的努力,稳定性和操纵性还是不可避免地恶化。
更具体地,胎圈填胶的轮胎径向上的高度为25mm以上并且胎侧橡胶的厚度为2.5mm以上的乘用车用标准充气子午线轮胎的滚动阻力能够通过下列方式有效地减小:将胎圈填胶的轮胎径向上的高度减小到10mm~20mm,并且将胎侧橡胶的厚度减小为1mm~2.6mm(这种尺寸的减小与由此产生的轮胎的偏心减小相结合,有效地减少了滚动阻力)。然而,通过该变型,轮胎的侧部的刚性不可避免地恶化,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通过增加胎侧部橡胶的厚度等也很难可靠地得到所需的稳定性和操纵性。
本发明的目标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这种问题并且本发明的目标是在确保充气子午线轮胎的良好的稳定性和操纵性的同时有效地减少滚动阻力。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当被装配到适用轮辋、充至预定的气压并且以负外倾角状态安装到车辆上的轮胎在被施加预定负载的情况下直行时,,轮胎的胎面的当轮胎安装到车辆时的位于车辆内侧的接地面部的轮胎周向上的接地长度相对较长,而胎面的当轮胎安装到车辆时位于车辆外侧的接地面部的轮胎周向上的接地长度趋于极短,使得接地印痕的轮廓呈现如图3的(a)示出的钝的三角形状。意识到该现象,本发明尝试,增加在轮胎被施加负载情况下的轮胎旋转期间胎面的当轮胎安装到车辆时位于车辆外侧的接地面部的轮胎周向上的接地长度,使其等于胎面的当轮胎安装到车辆时位于车辆内侧的接地面部的轮胎周向上的接地长度,以确保相对大的接地面积并且即使在已使轮胎轻量化时轮胎也显示出在直行和转弯中的良好的稳定性和操纵性。
本发明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在轮胎装配到适用轮辋、充至预定气压、安装到车辆上并且被施加预定负载的状态下,所述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中设置如下:Hout表示以与轮胎赤道面垂直延伸的方式穿过位于车辆外侧的轮胎侧部的离轮胎赤道面最远的最大宽度位置处的假想线和胎面的车辆外侧的接地端之间的轮胎径向上的距离;以及Hin表示以与轮胎赤道面垂直延伸的方式穿过位于车辆内侧的轮胎侧部的离轮胎赤道面最远的最大宽度位置处的假想线和胎面的车辆内侧的接地端之间的轮胎径向上的距离,Hout<Hin;所述车辆外侧的轮胎侧部外表面的最大宽度位置处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车辆内侧的轮胎侧部外表面的最大宽度位置处的曲率半径;所述轮胎的轮胎安装于车辆时相对于轮胎赤道面位于车辆外侧的半部的胎面接地面的负比率(即槽面积比率)小于所述轮胎的轮胎安装于车辆时相对于轮胎赤道面位于车辆内侧的半部的胎面接地面的负比率;以及由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构成的胎体的围绕胎圈芯折返的折返部的轮胎径向外端布置于各轮胎半部的轮胎未被施加负载情况下的轮胎截面高度的40%以上的轮胎径向高度处。
在本发明中,“适用轮辋”表示根据安装轮胎的车辆的下列标准规定的轮辋,“预定气压”表示与标准中规定的适用轮胎尺寸中的最大负载能力相对应的气压,“预定负载”表示与标准中规定的适用轮胎尺寸中的最大负载能力相对应的负载。
“标准”表示在轮胎制造和使用区域有效的工业标准。标准的例子包括美国的轮胎和轮辋协会的“年鉴”,欧洲的欧洲轮胎和轮辋技术组织的“标准手册”,日本的日本汽车轮胎制造商协会的“JATMA年鉴”。
此外,在本发明中,轮胎侧部的“最大宽度位置”表示充至预定气压并且在在对轮胎施加预定负载的情况下的轮胎的各轮胎侧部的离轮胎赤道面最远的外表面的位置。
此外,“轮胎截面高度”表示从轮辋基线到轮胎的外径测量的轮胎径向上的高度。
在上述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地,所述胎面的车辆内侧的接地端和与其相应的假想线之间在轮胎径向上的所述距离Hin设定为所述胎面的车辆外侧的接地端和与其相应的假想线之间在轮胎径向上的所述距离Hout的1.1~1.3倍。
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轮胎的轮胎安装于车辆时相对于轮胎赤道面位于车辆内侧的半部的胎面接地面设置有两个周向主槽;所述轮胎的轮胎安装于车辆时相对于轮胎赤道面位于车辆外侧的半部的胎面接地面设置有一个周向主槽;以及在所述轮胎的车辆外侧半部的接地面的所述一个周向主槽和所述轮胎的车辆内侧半部的接地面的所述两个周向主槽中的与所述轮胎的车辆外侧半部的接地面的所述一个周向主槽接近的一个周向主槽之间所界定的陆部列的平均宽度设定为在所述轮胎的车辆内侧半部的接地面的所述两个周向主槽之间所界定的陆部列的平均宽度的1.5倍以上。
在本发明中,即使当周向主槽具有相同的槽宽度和槽深度时,这些周向主槽中的至少一个能够以蜿蜒或弯曲的构造延伸,使得陆部列的宽度在周向上变化,因此陆部列的宽度规定为平均宽度。
此外,设置于各胎圈芯的外周侧并且位于在胎圈芯间环形地延伸的胎体主体和胎体折返部之间的胎圈填胶的轮胎径向尺寸优选地在10mm~20mm的范围内。
此外,优选地,所述轮胎进一步包括由带束帘线形成的并且设置于胎体的胎冠区域的外周侧的一个以上的带束层;以及所述轮胎的车辆外侧半部和所述轮胎的车辆内侧半部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胎体折返部的轮胎径向外端在轮胎径向上配置于所述轮胎侧部的离轮胎赤道面最远的最大宽度位置和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外端之间的位置处,其中,该位置包括所述最大宽度位置而不包括与所述带束层的宽度方向上的最外端位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在轮胎安装到车辆时位于车辆外侧的轮胎侧部的最大宽度位置处的曲率半径比在轮胎安装到车辆时位于车辆内侧的轮胎侧部的最大宽度位置处的曲率半径小。因此,当将负载施加到轮胎时,处于负载下的位于车辆外侧曲率半径较小的轮胎侧部由于朝向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产生较大膨胀而产生较大变形,因而,在车辆直行期间,胎面的车辆外侧的接地端的轮胎周向上的接地长度被拉长到大致等于胎面的车辆内侧的接地端的轮胎周向上的接地长度,因此,接地印痕的轮廓呈现大致矩形的构造。也就是说,能够确保相对大的接地面积以使轮胎在直行和转弯中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和操纵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前述的车辆外侧的轮胎径向上的距离Hout设定为小于前述的车辆内侧的轮胎径向上的距离Hin,由此增加了轮胎的截面构造的不对称性。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轮胎的车辆内侧半部和轮胎的车辆外侧半部之间的胎面接地面的接地长度的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充气子午线轮胎,轮胎的车辆外侧半部的胎面接地面的负比率设定为小于轮胎的车辆内侧半部的胎面接地面的负比率。因此,轮胎的车辆内侧半部的胎面接地面能够展示良好的排水性能,并且轮胎的车辆外侧半部的胎面接地面的陆部能够具有相对高的刚性,以确保在车辆的转弯情况下产生相对大的横向力,从而确保良好的车辆的转弯性能。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充气子午线轮胎,胎体的折返部的轮胎径向外端分别布置于轮胎的车辆外侧半部和轮胎的车辆内侧半部的轮胎截面高度的40%以上,优选地为45%以上的轮胎径向高度处。因此,在通过减少胎圈填胶的量来减少轮胎的重量和轮胎的滚动阻力的情况下,通过使胎体的折返部充分大,能够有效地防止轮胎侧部的刚性劣化,由此有效地消除对轮胎的稳定性和操纵性劣化的担忧。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充气子午线轮胎,轮胎可进一步包括由带束帘线形成的并且设置在胎体的胎冠区域的外周侧的至少一个带束层;轮胎的车辆外侧半部和轮胎的车辆内侧半部中至少一方(优选为两个)的胎体折返部的轮胎径向上的外端可配置于轮胎径向上的离轮胎赤道面最远的最大宽度位置和轮胎侧部的带束层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外端之间的位置处(包括最大宽度位置而不包括与带束层的宽度方向上的最外端相应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在有效地控制滚动阻力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改善稳定性和操纵性。
更具体地,当胎体的折返部的外端布置于带束层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外端的轮胎径向外侧时,轮胎重量增加,滚动阻力也可能增加。当胎体的折返部的外端布置于轮胎侧部的离轮胎赤道面最远的最大宽度位置处的轮胎径向内侧时,胎面附近的侧部的刚性减小,轮胎的稳定性和操纵性可能恶化。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通过设定前述的轮胎内侧的轮胎径向距离Hin为前述的轮胎外侧的轮胎径向距离Hout的1.1~1.3倍,能够使安装在车辆的轮胎的接地特性最优化。
更具体地,当比率Hin/Hout小于1.1时,车辆内侧的轮胎侧部和车辆外侧的轮胎侧部之间的刚性差较小,因而胎面接地面的车辆外侧的接地长度未充分拉长到预期的或需要的长度。当比率Hin/Hout大于1.3时,胎面接地面的车辆外侧的接地长度拉长的过长,因而接地印痕的轮廓呈现如图3的(a)所示的三角形的镜像的钝的三角形状,扰乱车辆的平衡。
此外,在本发明的轮胎中,通过在轮胎的安装到车辆时关于轮胎赤道面位于车辆内侧的半部的胎面接地面设置两个周向主槽以及在轮胎的安装到车辆时关于轮胎赤道面位于车辆外侧的半部的胎面接地面设置一个周向主槽,能够容易的实现各轮胎半部的胎面的接地面所需的负比率,以使轮胎显示出所需的排水性能和转弯性能。
此外,通过将界定轮胎的车辆外侧半部的一个周向主槽和轮胎的车辆内侧的两个周向主槽中的(接近该轮胎的车辆外侧半部的一个周向主槽的)一个周向主槽之间的陆部列的平均宽度设定为界定轮胎的车辆内侧半部的两个周向主槽之间的陆部列的平均宽度的1.5倍以上,可进一步增加车辆的转弯情况下产生的横向力,因而使车辆展示出良好的转弯性能。
此外,在本发明的轮胎中,通过将设置在各胎圈芯的外周侧并且位于胎圈芯间以环形延伸的胎体主体和前述胎体折返部之间的胎圈填胶的轮胎径向的尺寸设定为10mm~20mm的范围,可减小胎圈填胶的量,也就是,减小整个轮胎的重量,并且因此有效地抑制滚动阻力。
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通过将胎体折返部的轮胎径向外端分别布置于轮胎的车辆外侧半部和轮胎的车辆内侧半部的轮胎截面高度的40%以上的轮胎径向高度处,能够很好的补偿归因于胎圈填胶量的减少的轮胎侧部的刚性减小和轮胎的稳定性和操纵性的恶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在轮胎已被装配到适用轮辋、充至预定的气压、安装到车辆并且被施加了预定负载的状态下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图。
图2是作为形成有周向主槽的胎面接地面的实施例的胎面花纹的展开的局部平面图。
图3示出在车辆直行时观察到的接地印痕的改善例的轮廓线。
图4是示例性地示出具有图2的胎面花纹的轮胎在车辆的转弯情形如何产生横向力的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图1中,附图标记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乘用车用的充气子午线轮胎的实施例,附图标记2表示轮胎1所装配到的适用轮辋。
图1中示出充至预定的气压、安装到车辆并且施加了预定负载的充气子午线轮胎1。在图1中,附图标记3表示胎面部,4表示以与胎面部3的各侧部连续的方式在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各胎侧部,以及5表示以与各胎侧部4的轮胎径向内端连续的方式设置的各胎圈部。
由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为单个胎体帘布层)组成的径向胎体7的主体7a设置为跨过埋设在各胎圈部5的一对胎圈芯6以环状延伸。径向胎体7的各侧端部围绕各胎圈芯6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从内侧向外侧卷绕以构成各折返部7b。
包括诸如两个带束层8a、8b和带束增强层8c的带束8设置在径向胎体7的胎冠区域的外周侧,其中,带束层8a的带束帘线与带束层8b的带束帘线关于胎面周向交叉,带束增强层8c的带束帘线以完全覆盖各带束层8a、8b的方式在胎面周向上延伸。此外,胎圈填胶9以接近各胎圈芯6的外周面的方式设置在径向胎体7的主体7a和径向胎体7的折返部7b之间,使得胎圈填胶9的从接近胎圈芯6的位置到轮胎径向外侧的厚度减小。
以所需构造(诸如直线状、曲折状)在胎面周向上连续延伸的多个周向(环状)主槽11形成于充气子午线轮胎1的具有如上所述的内部增强结构的胎面的接地面10。
以与周向主槽11交叉的方式在胎面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横向槽或倾斜槽(未示出)可形成于接地面10。
当图1所示的轮胎1安装到车辆时,图中轮胎1的相对于轮胎赤道面E的右手侧的半部将位于车辆的外侧,并且图中轮胎1的相对于轮胎赤道面E的左手侧的半部将位于车辆的内侧。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在图1所示的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中,设置如下:穿过位于车辆外侧的轮胎侧部12a的离轮胎赤道面E最远的最大宽度位置13a处的假想线14a垂直于轮胎赤道面E延伸;穿过位于车辆内侧的轮胎侧部12b的离轮胎赤道面E最远的最大宽度位置13b处的假想线14b垂直于轮胎赤道面E延伸;Hout表示假想线14a和胎面的车辆外侧的接地端15a之间的轮胎径向上的距离;以及Hin表示假想线14b和胎面的车辆内侧的接地端15b之间在轮胎径向上的距离,Hout<Hin。优选地,设定轮胎径向上的距离Hin为轮胎径向上的距离Hout的1.1~1.3倍。
此外,在本发明的轮胎中,车辆外侧的轮胎侧部12a在轮胎的最大宽度位置13a处的外表面的曲率半径Rout设定为小于车辆内侧的轮胎侧部12b在轮胎的最大宽度位置13b处的曲率半径Rin。优选地,曲率半径Rin设为曲率半径Rout的1.1~1.3倍。
此外,轮胎的当轮胎安装到车辆时的车辆外侧半部的胎面接地面10的负比率,也就是槽面积比,小于轮胎的当轮胎安装到车辆时的车辆内侧半部的胎面接地面10的负比率。优选地,车辆内侧半部的负比率设为车辆外侧半部的负比率的1.5~2.0倍。
此外,胎体7的围绕胎圈芯6卷绕的折返部7b的轮胎径向外端7c分别布置于充至预定内压的、未被施加负载的轮胎的、轮胎车辆外侧半部和轮胎车辆内侧半部上的轮胎截面高度SH的40%以上的(优选地45%以上的)轮胎径向高度处。
此外,在如上述构造的本发明的轮胎1中,轮胎的车辆外侧半部和轮胎的车辆内侧半部中的至少一个(优选地为两个)的胎体7的折返部7b的外端7c优选地定位成位于轮胎侧部12a、12b中、轮胎径向上的最大宽度位置13a、13b和的最内侧的带束层8a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之间(包括最大宽度位置而不包括与最内侧的带束层8a的宽度方向上的最外端位置)。
此外,如图2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中示例性所示的,以诸如直线状、曲折形等所需构造在胎面周向上延伸的多个周向(环状)主槽11(图2中的两个直线状的周向主槽11)以使得这些主槽11位于轮胎1的当轮胎1安装于车辆时相对于轮胎赤道面e在胎面接地面10的车辆内侧半部的方式形成于胎面3;以所需构造延伸并且可具有与上述两个周向主槽11相同的槽宽度和槽深度的另一个周向(环状)主槽11以使得该一个主槽11位于轮胎1的当轮胎1安装于车辆时相对于轮胎赤道面e在胎面接地面10的车辆外侧半部的方式形成于胎面3。
胎面的接地面10的车辆内侧半部的负比率和接地面10的车辆外侧半部的负比率分别设定如上。
在接地面10的车辆外侧半部的该一个周向主槽11和接地面10的车辆内侧半部的两个周向主槽11中的(接近车辆外侧半部的该一个周向主槽的)一个周向主槽11之间所界定的陆部列16的平均宽度w1设定为在接地面10的车辆内侧半部的两个周向主槽11之间所界定的陆部列17的平均宽度w2的1.5倍以上,优选地为2.0倍以上,以赋予接地面10的车辆外侧半部的陆部所需的刚性。
在接地面10的车辆外侧半部的一个周向主槽11和接地面10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接地端15a之间所界定的陆部列18与在接地面10的车辆内侧半部的两个周向主槽11中的一个周向主槽11和接地面10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接地端15b之间所界定的陆部列19可分别具有与胎面的接地宽度W的25%~30%相等的宽度。
图2中假想线表示接地印痕的轮廓的实施例。
此外,如图1所示,设置于各胎圈芯6的外周侧并且在胎体7的胎体主体7a和胎体7的折返部7b之间的胎圈填胶9的轮胎径向上的尺寸优选地设定为在10mm~20mm的范围内,优选地在10mm~15mm的范围内,使得轮胎重量可靠地减小,而确保减少轮胎的滚动阻力。
根据上述结构的轮胎1,当轮胎安装到车辆时的车辆外侧的轮胎侧部12a在轮胎的最大宽度位置13a处的曲率半径Rout小于当轮胎安装到车辆时的车辆内侧的轮胎侧部12b在轮胎的最大宽度位置13b处的曲率半径Rin,使得当负载施加到轮胎时,车辆外侧的轮胎侧部12a通过朝向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膨胀充分变形。因此,具有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相对于轮胎赤道面e对称的截面构造的传统轮胎在车辆直行时的接地印痕的轮廓所呈现的如图3的(a)所示的大致钝的三角形状能够被改善为如图3的(b)所示的大致矩形,使得胎面的车辆外侧的接地面的胎面周向上的接地长度能够被充分地拉长。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的轮胎1,能够使轮胎轻量化并且归因于大的接地面积下所能达到的高路面抓地力使轮胎分别显示出直行和转弯期间的良好的稳定性和操纵性。
此外,在本发明的轮胎1中,上述的车辆外侧的轮胎径向上的距离Hout设定为小于上述的车辆内侧的轮胎径向上的距离Hin,由此改变轮胎侧部12a、12b的刚性,以在轮胎充至预定的内压时使轮胎侧部的轮廓线(case line)彼此不同。因此,胎面的接地面的轮廓线相对于轮胎赤道面的车辆内侧和车辆外侧之间不同,使得车辆外侧的胎面接地面的接地长度能够充分地接近车辆内侧的胎面接地面的接地长度。
此外,在本发明的轮胎1中,轮胎的车辆外侧半部的胎面接地面10的负比率设定为小于轮胎的车辆内侧半部的胎面接地面的负比率,使得轮胎的车辆外侧半部的胎面接地面10的陆部的刚性增强。如图4所示,在车辆转弯情形下当轮胎的车辆外侧半部的胎面接地面10的陆部位于外侧时,轮胎的车辆外侧半部的胎面接地面10的使刚性由此增加的陆部能够可靠地支撑产生大到足以以抵抗离心力横向力,该横向力。
此外,在本发明的轮胎1中,胎体7的折返部7b的各轮胎径向外端7c在轮胎的车辆外侧半部和轮胎的车辆内侧半部分别布置于轮胎的轮胎截面高度SH的40%以上的轮胎径向高度处。因此,由于轮胎轻量化引起的轮胎侧部刚性的降低能够通过折返部7b补偿,以充分地消除对轮胎稳定性和操控性恶化的担忧。
此外,在本发明的轮胎1中,轮胎的车辆外侧半部和轮胎的车辆内侧半部中的至少一方(优选为两者)的胎体7的折返部7b的轮胎径向外端7c在轮胎径向上定位于在最大宽度位置13a、13b和最内侧的带束层8a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之间(包括最大宽度位置而不包括与最内侧的带束层8a的宽度方向最外端相应的位置)。因此,在胎面部3的附近的轮胎侧部的刚性增强,由此在抑制轮胎重量增加的同时进一步改善了轮胎的稳定性和操纵性。
实施例
对具有215/60R16尺寸的各实施例轮胎和比较例轮胎实施评价“滚动阻力”以及“稳定性和操纵性”的实车试验。表1所示的测量结果表示为相对于作为对照标准的表示为100的比较例1轮胎的指数值。
指数值越大代表结果越好。
各实施例轮胎具有:如表1所示的,径向胎体的折返部外端的高度ht相对于轮胎的截面高度SH的比率(ht/SH)、比率Hin/Hout和胎圈填胶的轮胎径向上的尺寸;Rin=80mm,Rout=60mm(Rin/Rout=1.33);ht/SH为50%。
各比较例轮胎具有:如表1所示的,比率ht/SH和比率Hin/Hout;胎圈填胶的轮胎径向上的尺寸为15mm,Rin=Rout=70mm(Rin/Rout=1.0)。
对于各实施例轮胎和比较例轮胎,最内侧的带束层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外端处的轮胎径向上的位置为轮胎截面高度SH的90%,胎面的接地面的车辆内侧半部的负比率为30%,并且接地面的车辆外侧半部的负比率为35%。
此外,轮胎的当轮胎安装到车辆时相对于轮胎赤道面在车辆内侧半部的胎面接地面设置有两个周向主槽;轮胎的当轮胎安装到车辆时相对于轮胎赤道面在车辆外侧半部的胎面接地面设置有一个周向主槽;在接地面的车辆外侧半部的一个周向主槽和接地面的车辆内侧半部的两个周向主槽中的(接近车辆外侧半部的一个周向主槽的)一个周向主槽之间所界定的陆部列的平均宽度设定为40mm;在接地面的车辆内侧半部的两个周向主槽之间所界定的陆部列的平均宽度为20mm。
对于各实施例轮胎和比较例轮胎,胎面接地面的车辆外侧半部和胎面接地面的车辆内侧半部基本上共享除了包括Hin/Hout和Rin/Rout的上述尺寸和尺寸之间的关系以外的相同的尺寸和尺寸之间的关系。
【表1】
Figure BDA0000371404810000131
在本发明中,滚动阻力通过如下方式确定:使用JATMA规定的适用轮辋(6.5J)装配轮胎;给轮胎充气至210KPa的气压;在轮胎上施加与JATMA规定的最大负载能力的73%相等的负载(5.42kN)在室内转鼓试验台上以80km/h的速度运行轮胎;测量在接地面产生的轮胎行驶方向的阻力。
实车的稳定性和操纵性通过如下方式确定:使用车辆指定的轮辋(7.0J)装配轮胎;以车辆指定气压(250KPa)给轮胎充气并将轮胎安装到乘用车;在两个乘客(3.38kN~4.95kN)的负载条件下以乘用车通常预期的速度(60km/h~120km/h)使汽车在户外测试道路行驶;通过感觉评价汽车的稳定性和操纵性。
表1中的“滚动阻力”以及“稳定性和操控性”的结果分别表示为相对于作为对照标准的表示为100的比较例1轮胎的指数值。指数值越大代表结果越好。
从表1可以了解,实施例轮胎已无异议地在成功地确保良好的稳定性和操纵性的情况下,实现滚动阻力的有效减少。
附图标记列表
1充气子午线轮胎
2适用轮辋
3胎面部
4胎侧部
5胎圈部
6胎圈芯
7径向胎体
7a径向胎体的主体
7b径向胎体的折返部
7c折返部的外端
8带束
8a、8b带束层
8c带束增强层
9胎圈填胶
10胎面的接地面
11周向主槽
12a、12b轮胎侧部
13a、13b最大宽度位置
14a、14b假想线
15a、15b胎面的接地端
16~19接地部列
E轮胎赤道面
e轮胎赤道面
Hin、Hout轮胎径向上的距离
Rin、Rout曲率半径
w1、w2平均宽度
W胎面的接地面宽度
Ht径向胎体的折返部外端的高度
SH轮胎截面高度

Claims (5)

1.一种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轮胎装配到适用轮辋、充至预定气压、安装到车辆上并且被施加预定负载的状态下,所述轮胎的轮胎宽度方向截面图中设置如下:Hout表示以与轮胎赤道面垂直延伸的方式穿过位于车辆外侧的轮胎侧部的离轮胎赤道面最远的最大宽度位置处的假想线和胎面的车辆外侧的接地端之间的轮胎径向上的距离;以及Hin表示以与轮胎赤道面垂直延伸的方式穿过位于车辆内侧的轮胎侧部的离轮胎赤道面最远的最大宽度位置处的假想线和胎面的车辆内侧的接地端之间的轮胎径向上的距离,Hout<Hin
所述车辆外侧的轮胎侧部的最大宽度位置处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车辆内侧的轮胎侧部的最大宽度位置处的曲率半径;
所述轮胎的轮胎安装于车辆时相对于轮胎赤道面位于车辆外侧的半部的胎面接地面的负比率小于所述轮胎的轮胎安装于车辆时相对于轮胎赤道面位于车辆内侧的半部的胎面接地面的负比率;以及
由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构成的胎体的围绕胎圈芯折返的折返部的轮胎径向外端布置于各轮胎半部的轮胎未被施加负载情况下的轮胎截面高度的40%以上的轮胎径向高度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的车辆内侧的接地端和与其相应的假想线之间在轮胎径向上的所述距离Hin设定为所述胎面的车辆外侧的接地端和与其相应的假想线之间在轮胎径向上的所述距离Hout的1.1~1.3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胎的轮胎安装于车辆时相对于轮胎赤道面位于车辆内侧的半部的胎面接地面设置有两个周向主槽;
所述轮胎的轮胎安装于车辆时相对于轮胎赤道面位于车辆外侧的半部的胎面接地面设置有一个周向主槽;以及
在所述轮胎的车辆外侧半部的接地面的所述一个周向主槽和所述轮胎的车辆内侧半部的接地面的所述两个周向主槽中的与所述轮胎的车辆外侧半部的接地面的所述一个周向主槽接近的一个周向主槽之间所界定的陆部列的平均宽度设定为在所述轮胎的车辆内侧半部的接地面的所述两个周向主槽之间所界定的陆部列的平均宽度的1.5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设置于各胎圈芯的外周侧并且位于在胎圈芯间环形地延伸的胎体主体和胎体折返部之间的胎圈填胶的轮胎径向尺寸在10mm~20mm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胎进一步包括由带束帘线形成的并且设置于胎体的胎冠区域的外周侧的一个以上的带束层;以及
所述轮胎的车辆外侧半部和所述轮胎的车辆内侧半部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胎体折返部的轮胎径向外端在轮胎径向上配置于所述轮胎侧部的离轮胎赤道面最远的最大宽度位置和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最外端之间的位置处,其中,该位置包括所述最大宽度位置而不包括与所述带束层的宽度方向上的最外端位置。
CN201280010391.4A 2011-02-24 2012-02-22 充气子午线轮胎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918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38826 2011-02-24
JP2011-038826 2011-02-24
PCT/JP2012/001208 WO2012114743A1 (ja) 2011-02-24 2012-02-22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91853A true CN103391853A (zh) 2013-11-13
CN103391853B CN103391853B (zh) 2016-08-10

Family

ID=46720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039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91853B (zh) 2011-02-24 2012-02-22 充气子午线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487051B2 (zh)
EP (1) EP2679407B1 (zh)
JP (1) JP5887332B2 (zh)
CN (1) CN103391853B (zh)
WO (1) WO201211474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9807A (zh) * 2016-12-22 2019-08-06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CN113891809A (zh) * 2019-06-14 2022-01-04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538190A (ja) 2013-11-27 2016-12-08 ブリヂストン アメリカズ タイヤ オペレーションズ、 エルエルシー 連続的なボディプライ折返し構造を有するタイヤ構造体
CN107074024A (zh) * 2014-10-16 2017-08-18 普利司通美国轮胎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非对称胎体帘布层结构的轮胎
JP6844377B2 (ja) * 2017-03-30 2021-03-1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6988349B2 (ja) * 2017-10-05 2022-01-0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CN111791651B (zh) * 2019-04-03 2024-06-07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1791650B (zh) * 2019-04-03 2024-02-2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01202A (ja) * 1992-01-29 1993-08-10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7223407A (ja) * 1994-01-21 1995-08-22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US6527025B1 (en) * 1998-09-11 2003-03-04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Tubeless tire
CN1535215A (zh) * 2001-07-25 2004-10-06 �����ּ�����˾ 带有不对称加强侧壁的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48305A (ja) * 1989-11-01 1991-06-25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AU647984B2 (en) * 1992-01-29 1994-03-31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radial tires
JP2788715B2 (ja) 1994-12-27 1998-08-2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384760B2 (ja) * 1998-12-15 2003-03-1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チューブレスタイヤ
JP3410676B2 (ja) * 1999-05-06 2003-05-2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JP4593769B2 (ja) * 2000-12-26 2010-12-0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リムホイール組立体
JP4153224B2 (ja) 2001-05-11 2008-09-24 不二精工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4231057A (ja) 2003-01-30 2004-08-19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7278455B2 (en) * 2004-12-20 2007-10-09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Asymmetrical pneumatic run-flat tire
JP4764085B2 (ja) * 2005-07-22 2011-08-3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866425B2 (ja) * 2005-12-20 2012-02-01 ピレリ・タイヤ・ソチエタ・ペル・アツィオーニ 非対称トレッドプロファイルを有する空気タイヤ
JP4420098B2 (ja) 2006-11-06 2010-02-2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107392B1 (ja) 2007-06-25 2008-06-2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959702B (zh) * 2008-02-04 2013-06-05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无钉防滑轮胎
JP2010125891A (ja) * 2008-11-25 2010-06-10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442278B2 (ja) 2009-02-27 2014-03-1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スタッドレス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01202A (ja) * 1992-01-29 1993-08-10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7223407A (ja) * 1994-01-21 1995-08-22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US6527025B1 (en) * 1998-09-11 2003-03-04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Tubeless tire
CN1535215A (zh) * 2001-07-25 2004-10-06 �����ּ�����˾ 带有不对称加强侧壁的轮胎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9807A (zh) * 2016-12-22 2019-08-06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CN110099807B (zh) * 2016-12-22 2021-07-16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CN113891809A (zh) * 2019-06-14 2022-01-04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87332B2 (ja) 2016-03-16
EP2679407B1 (en) 2018-04-04
US20130312886A1 (en) 2013-11-28
EP2679407A1 (en) 2014-01-01
CN103391853B (zh) 2016-08-10
EP2679407A4 (en) 2016-01-06
JPWO2012114743A1 (ja) 2014-07-07
US9487051B2 (en) 2016-11-08
WO2012114743A1 (ja) 201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15405B (zh) 充气轮胎
CN103391853A (zh) 充气子午线轮胎
EP1867497B1 (en) Run-flat tire
CN101668649B (zh) 充气轮胎
EP2471670B1 (en) Pneumatic tire
EP2905151B1 (en) Pneumatic tire
CN110385944B (zh) 轮胎
EP2516180B1 (en) Tire with improved tread
CN101746229A (zh) 具有优化层线的自支撑式充气轮胎
EP2196329B1 (en) Pneumatic tire
KR101654942B1 (ko) 공기 타이어
CN104936796A (zh) 零压轮胎
CN105026180A (zh) 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US8944124B2 (en) Pneumatic tire for a motorcycle
EP2543522B1 (en) Two-wheeled automotive vehicle tire
EP2275285B1 (en) Pneumatic tire
EP2995473B1 (en) Tire for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
CN104470731A (zh) 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
CN111629911B (zh) 充气轮胎
EP4059739B1 (en) Tire for karts
JP3864085B2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CN114103555A (zh) 轮胎
CN109968905A (zh) 充气轮胎
CN109968906B (zh) 充气轮胎
EP3659822B1 (en) Ti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0

Termination date: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