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48045A - 纬纱张力赋予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纬纱张力赋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48045A
CN103348045A CN2012800071805A CN201280007180A CN103348045A CN 103348045 A CN103348045 A CN 103348045A CN 2012800071805 A CN2012800071805 A CN 2012800071805A CN 201280007180 A CN201280007180 A CN 201280007180A CN 103348045 A CN103348045 A CN 1033480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ft yarn
mentioned
weft
path
pi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71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48045B (zh
Inventor
牧野洋一
稻垣录哉
铃木藤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48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480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480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4804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8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 D03D47/3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by gas jet
    • D03D47/3066Control or handling of the weft at or after arrival
    • D03D47/308Stretching or holding the we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得到能够在抑制空气的消耗量的同时对纬纱赋予适度的张力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相对于变形筘(16)的投纬通路(20)在纬纱(Y)的投纬方向下游侧配置有纬纱把持机构部(32)。在该纬纱把持机构部(32)中,被投纬后的纬纱(Y)的前端部插通在插通路(38)中,纬纱把持针(50)能够将纬纱(Y)的前端部把持在与插通路(38)的内面之间,气缸机构(44)使纬纱把持针(50)动作而把持纬纱(Y)的前端部。相对于此,张力赋予臂(64)固定在织机框架(26)上,在纬纱把持机构部(32)对纬纱(Y)的前端部的把持状态且变形筘(16)的向打纬方向的摆动时在变形筘(16)与纬纱把持机构部(32)之间接触在纬纱(Y)上,通过与变形筘(16)的相对变位,对纬纱(Y)赋予张力。

Description

纬纱张力赋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被投纬的纬纱赋予张力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纬纱张力赋予装置中,有为了对纬纱赋予适度的张力例如从伸张喷嘴向纬纱捕捉管内吹入空气而捕捉纬纱的装置(例如,参照特开平10-204751号公报)。在这样的装置中,伸张喷嘴的喷射在纬纱的前端部到达纬纱捕捉管的开口侧的纬纱导入凹部之前开始,在马上要打纬之前停止。
发明内容
但是,在该装置中,由于从纬纱的前端部到达纬纱导入凹部之前到马上要打纬之前持续喷射高压空气,所以空气的消耗量增加,耗电增加。
本发明考虑上述事实,目的是得到一种能够在抑制空气的消耗量的同时对纬纱赋予适度的张力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
有关本发明的第1形态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具有纬纱把持机构部和张力赋予部件;所述纬纱把持机构部相对于变形筘的投纬通路配置在纬纱的投纬方向下游侧,固定在筘座上,具备插通路、推压部件和气缸机构,所述插通路周围被壁面包围而形成并且被投纬的上述纬纱的前端部插通,所述推压部件能够将上述纬纱的前端部把持在与上述插通路的内表面之间,所述气缸机构使上述推压部件动作而把持上述纬纱的前端部;所述张力赋予部件固定在织机框架上,在上述纬纱把持机构部对上述纬纱的前端部的把持状态、并且上述变形筘的向打纬方向的摆动时,在上述变形筘与上述纬纱把持机构部之间接触在上述纬纱上,通过与上述变形筘的相对变位,对上述纬纱赋予张力。
根据有关本发明的第1形态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相对于变形筘的投纬通路在纬纱的投纬方向下游侧配置有纬纱把持机构部,固定在筘座上。在该纬纱把持机构部中,形成周围被壁面包围的插通路,并且被投纬后的纬纱的前端部插通在插通路中,推压部件能够将纬纱的前端部在与插通路的内表面之间把持,气缸机构使推压部件动作而把持纬纱的前端部。相对于此,张力赋予部件固定在织机框架上,在纬纱把持机构部对纬纱的前端部的把持状态且变形筘的向打纬方向的摆动时,在变形筘与纬纱把持机构部之间接触在纬纱上,通过与变形筘的相对变位对纬纱赋予张力。因此,空气仅在把持纬纱时被消耗。
本发明的第2形态在有关第1形态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中,上述插通路形成为,入口部的开口面积相对于上述变形筘的投纬通路的通路截面积设定为同等以上,并且通路截面积从上述入口部侧朝向把持上述纬纱的前端部的部位侧逐渐变小。
根据有关本发明的第2形态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由于插通路的入口部的开口面积相对于变形筘的投纬通路的通路截面积设定为同等以上,所以纬纱的前端部能够从变形筘的投纬通路向插通路内平顺地进入。此外,由于插通路以通路截面积从入口部侧朝向把持纬纱的前端部的部位侧逐渐变小的方式形成,所以纬纱的前端部在插通路内向被把持的位置方向平顺地进入,并且还能够抑制推压部件的动作行程。
本发明的第3形态在有关第1形态或第2形态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中,上述张力赋予部件具备导引部,所述导引部在从织口侧朝向上述变形筘与上述纬纱把持机构部之间的方向上伸出,在上述变形筘的向打纬方向的摆动时接触在上述纬纱上,将该纬纱上的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变形筘的投纬通路的高度位置在上下方向上导引。
根据有关本发明的第3形态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张力赋予部件的导引部在变形筘的向打纬方向的摆动时接触在纬纱上,将该纬纱上的接触部相对于变形筘的投纬通路的高度位置在上下方向上导引。由此,将纬纱拉伸,对纬纱赋予张力。这里,张力赋予部件由于在从织口侧朝向变形筘与纬纱把持机构部之间的方向上伸出,所以在变形筘的摆动时当纬纱的前端部被向纬纱把持机构部的插通路***时(换言之,在纬纱接触到张力赋予部件的导引部前、并且纬纱的前端部被纬纱把持机构部把持前),用于投纬的气流不被向其织口侧离开的张力赋予部件阻止(不与其碰撞)而进入到纬纱把持机构部的插通路内。因此,即使作为向纬纱的张力赋予用而配置张力赋予部件,也能够进行平顺的投纬。
本发明的第4形态在有关第3形态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中,上述张力赋予部件具备圆弧状部,所述圆弧状部与上述导引部连续而设在其织口侧,并且沿着上述变形筘的摆动方向形成为圆弧状。
根据有关本发明的第4形态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由于张力赋予部件的圆弧状部与导引部连续而设在其织口侧并且沿着变形筘的摆动方向形成为圆弧状,所以在纬纱接触在圆弧状部上的状态下,即使变形筘通过摆动改变位置,纬纱的拉伸量也被保持为一定。
本发明的第5形态在有关第1形态~第4形态的任一形态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中,在上述插通路的插通方向上观察,上述推压部件的前端部的宽度尺寸设定得比上述插通路的最小宽度尺寸大。
根据有关本发明的第5形态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由于在插通路的插通方向上观察,推压部件的前端部的宽度尺寸设定得比插通路的最小宽度尺寸大,所以能够将插通路内的纬纱更可靠地把持。
本发明的第6形态在有关第1形态~第5形态的任一形态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中,在上述推压部件上,与其前端部连续而形成有直径比上述前端部小的小径部,并且设定为,在上述推压部件将上述纬纱的前端部把持在与上述插通路的内表面之间的状态下,上述小径部的至少一部分配设在上述插通路内。
根据有关本发明的第6形态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由于推压部件的小径部与推压部件的前端部连续,直径设定得比上述前端部小,在推压部件将纬纱的前端部把持在与插通路的内表面之间的状态下,推压部件的小径部的至少一部被配设到插通路内,所以在纬纱的把持状态下,在小径部与插通路之间形成间隙。因此,即使在纬纱的把持状态下进行投纬的气流进入到插通路内,也能够抑制倒流的发生,纬纱的把持性能更加稳定化。
本发明的第7形态在有关第1形态~第6形态的任一形态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中,上述张力赋予部件沿着上述纬纱的投纬方向并列设置多个,各张力赋予部件在上述变形筘的向打纬方向的摆动时接触在上述纬纱上,将该纬纱上的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变形筘的投纬通路的高度位置在上下方向上导引,并且将导引方向设定为与相邻的其他张力赋予部件上下相反。
根据有关本发明的第7形态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由于张力赋予部件沿着纬纱的投纬方向并列设置多个,各张力赋予部件在变形筘的向打纬方向的摆动时接触在纬纱上,将该纬纱上的接触部相对于变形筘的投纬通路的高度位置在上下方向上导引,并且导引方向设定为与相邻的其他张力赋予部件上下相反,所以能够容易地将纬纱的拉伸量设定得较大。
本发明的第8形态在有关第1形态~第7形态的任一形态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中,与上述变形筘的投纬通路的上述纬纱的投纬方向下游侧相邻而设有喷出口,并且上述喷出口与作为上述纬纱的检测用的纬纱检测传感器的检测面对置配置,并且形成有空气通路部,所述空气通路部用来使向上述气缸机构供给而使用后的排气用的空气从上述喷出口喷出。
根据有关本发明的第8形态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与变形筘的投纬通路的纬纱的投纬方向下游侧相邻而设有喷出口,并且该喷出口与作为纬纱的检测用的纬纱检测传感器的检测面对置配置,向气缸机构供给并使用后的排气用的空气经过空气通路部被从喷出口朝向纬纱检测传感器喷出。因此,将纬纱检测传感器清洁,确保纬纱检测传感器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第9形态在有关第1形态~第8形态的任一形态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中,在上述织机框架上设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通过马达驱动使上述张力赋予部件在上下方向、以及与上述纬纱的投纬方向正交且水平的方向上移动。
根据有关本发明的第9形态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由于在织机框架上设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通过马达驱动使张力赋予部件在上下方向、以及与纬纱的投纬方向正交且水平的方向上移动,所以与纬纱的种类及投纬条件对应的张力赋予部件的位置设定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第10形态在有关第1形态~第9形态的任一形态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中,在上述插通路中上述纬纱的前端部被把持在与上述推压部件之间的部位的通路截面积Sb与上述变形筘的投纬通路的通路截面积Sa的关系设定为0.2Sa≤Sb≤0.7Sa。
根据有关本发明的第10形态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由于在插通路中纬纱的前端部被把持在与推压部件之间的部位的通路截面积Sb与变形筘的投纬通路的通路截面积Sa的关系设定为0.2Sa≤Sb≤0.7Sa,所以在确保纬纱被向插通路内的把持位置方向***时的进入容易度的同时,因推压部件的行程较短,响应性变得良好。
如以上说明,根据有关本发明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具有能够在抑制空气的消耗量的同时对纬纱赋予适度的张力的良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以投纬结束时的状态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以向纬纱的张力赋予状态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的主要部的正面观察的纵剖视图。
图4A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的纬纱把持针的下部及纬纱把持通路的分解立体图。
图4B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的纬纱把持针的下部及纬纱把持通路的纵剖视图,将把持着纬纱的状态以从插通路的插通方向观察的状态表示。
图5是以向纬纱的张力赋予状态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的主要部的正面观察的纵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的张力赋予臂的设置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以向纬纱的张力赋予状态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的主要部的正面观察的纵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的主要部的俯视图。
图9是用来说明有关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的作用的侧面观察的作用图。
图10是用来说明有关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的作用的侧面观察的作用图。
图1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的主要部的侧面观察的纵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的主要部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通路截面积比与纬纱把持针的响应时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4是表示通路截面积比与纬纱向纬纱把持通路的进入容易度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5A是用来说明图13及图14的通路截面积比的图,表示变形筘的投纬通路的通路截面积。
图15B是用来说明图13及图14的通路截面积比的图,表示纬纱把持通路的通路截面积。
图16是以投纬结束时的状态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的立体图。
图17是以向纬纱的张力赋予状态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的主要部的正面观察的纵剖视图。
图19是以在纬纱把持通路的位置切断的状态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的侧面观察的纵剖视图。
图20是以在张力赋予臂的配置位置附近切断的状态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的侧面观察的纵剖视图。
图2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的针保持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4B对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这些图中适当表示的箭头FR表示织机的织口侧,箭头UP表示织机的上方侧,箭头IN表示纬纱的投纬方向。
在图1中表示纬纱张力赋予装置30搭载在织机10(在图中仅图示了一部分)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织机10具备在正面观察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筘座12。筘座12能够绕织机10的左右方向的轴摆动(参照箭头A方向),在其上表面侧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槽部12A。在筘座12的槽部12A内,通过楔部件14夹紧固定着变形筘16的下端部。即,变形筘16立设固定在筘座12上,能够与筘座12一起摆动。
此外,变形筘16具备以其立设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多片筘片18,这些筘片18在织机10的左右方向上并列设置。在筘片18上,形成有在织机10的织口侧开口的凹状的导引孔18A。这些导引孔18A形成了在织机10的左右方向上穿通的投纬通路20。投纬通路20为从织机10的正面观察左侧的未图示的投纬用主喷嘴喷射供给(射出)的纬纱Y通过多个投纬用的副喷嘴22(在图中仅表示1个)的中继喷射作用而快速行进的通路。
另外,纬纱Y是被从织机10的正面观察左侧的未图示的纬纱储存装置内的卷绕部拉出的。此外,纬纱Y通过在被喷射供给后在供纱侧(在图1中是左侧)被未图示的纬纱卡止针固定,各投纬时的供给量(纬纱Y的长度)为一定。
与变形筘16的投纬通路20中的纬纱Y的投纬方向下游侧相邻、为纬纱Y的检测用的纬纱检测传感器24(纬纱检测器)配置在变形筘16的正面侧。纬纱检测传感器24立设固定在筘座12的前面侧,配置在用来形成织布W1的地经纱T1与用来形成修边W2的边纱T2之间。该纬纱检测传感器24将检测面朝向投纬通路20侧,在投纬通路20内具有检测区域,检测投纬通路20内的纬纱Y的到达的有无。纬纱检测传感器24连接在控制部62(在图中用块图示)上,将检测结果向控制部62输出。
相对于变形筘16的投纬通路20在纬纱Y的投纬方向下游侧,在与变形筘16之间隔开一些间隔配置有纬纱把持机构部32的纬纱把持块34。纬纱把持机构部32的纬纱把持块34固定在筘座12上。纬纱把持机构部32构成纬纱张力赋予装置30的一部分,在纬纱把持块34上,贯通形成有被投纬的纬纱Y的前端部插通的插通路38。
插通路38周围被壁面包围而形成,以入口部38A的开口面积相对于变形筘16的投纬通路20的通路截面积设为同等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而设定为约大20%)、并且通路截面积从入口部38A侧朝向把持纬纱Y的前端部的部位(详细后述)侧逐渐变小(被缩窄)的方式形成纬纱导入通路40。此外,如图3所示,在插通路38中,与锥状的纬纱导入通路40连续而形成有图3的剖视为矩形状的纬纱把持通路42。
此外,纬纱把持通路42的下游侧的开放通路43为末端扩大的锥状,为逐渐使其通路截面积扩大的形状。纬纱导入通路40、纬纱把持通路42、开放通路43处于变形筘16的投纬通路20的延长线上,它们与变形筘16的投纬通路20一起构成纬纱导引通路25。
在纬纱把持块34的上部配置有气缸机构44。气缸机构44的压力缸46为内部中空,在压力缸46的上部开口部中被压入止动件48。此外,在压力缸46的内部配置有作为推压部件的纬纱把持针50。
纬纱把持针50在小径且大致圆棒状的针主体50H的轴线方向一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上端部)上同轴且一体地设置短圆柱状的活塞部50P而构成。压力缸46的内部空间被活塞部50P分隔成两个室。纬纱把持针50的针主体50H的前端部50A侧将压力缸46的底壁部46A及纬纱把持块34的一部分贯通而配置在纬纱把持通路42内。并且,使形成在底壁部46A的轴芯部上、针主体50H的前端部50A侧贯通的连通孔52A比针主体50H大径,并且在纬纱把持块34上与连通孔52A同轴且同径形成有使连通孔52A与纬纱把持通路42连通的连通孔52B。由此,成为在空气的加压作用状态下能够进行纬纱把持针50的轴向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与纬纱把持通路42正交的上下方向的移动)的结构。即,纬纱把持针50能够将纬纱Y的前端部保持在与纬纱把持通路42(插通路38)的内表面(内壁面)之间,气缸机构44使纬纱把持针50动作来把持纬纱Y的前端部。
此外,在插通路38中将纬纱Y的前端部把持在与纬纱把持针50之间的部位的通路截面积Sb与变形筘16的投纬通路20的通路截面积Sa的关系优选的是设定为0.2Sa≤Sb≤0.7Sa。在本实施方式中,纬纱把持通路42的通路截面积Sb为投纬通路20的通路截面积Sa的约30%。
在图4A及图4B中,表示纬纱把持针50的下部及纬纱把持通路42。如图4A及图4B所示,在插通路38的插通方向上观察,纬纱把持针50的前端部50A的宽度尺寸50W设定得比在插通路38中把持纬纱Y的前端部的部位的插通方向的前后的部位处的宽度尺寸(38W)大。换言之,在插通路38的插通方向上观察,纬纱把持针50的前端部50A的宽度尺寸50W设定得比插通路38的最小宽度尺寸38W大。
此外,在纬纱把持针50上,形成有与其前端部50A连续、直径比前端部50A小的小径部50B。并且,纬纱把持针50设定为,在将纬纱Y的前端部把持在与纬纱把持通路42(插通路38)的内表面(内壁面)之间的状态下,小径部50B的至少一部分配设在纬纱把持通路42(插通路38)内。
进而,如图3所示,在压力缸46的底壁部46A与活塞部50P之间,在纬纱把持针50的外周侧卷装着压缩螺旋弹簧54(“回动弹簧”,广义地讲是作为“施力部件”掌握的元件)。压缩螺旋弹簧54的一端部(下端部)抵接卡止在压力缸46的底壁部46A上,另一端部(上端部)抵接卡止在活塞部50P的端面(底面)上。因而,压缩螺旋弹簧54将活塞部50P总是向远离底壁部46A的方向(在图3中是上方向)推压施力,能够推抵在止动件48的止动面48A上。由此,纬纱把持针50当在活塞部50P上没有被进行从上方侧的加压时,被保持在不能将纬纱Y的前端部把持在与纬纱把持通路42(插通路38)的内表面之间的位置(未图示的非把持位置)上。
在纬纱把持块34的上端上,连接着用来向压力缸46的内部空间的上室供给空气或将压力缸46的内部空间的上室的空气排出的管状的空气管56的一端部,空气管56的另一端部连接在3端口电磁阀58的空气供给端口58A和排气端口58B的任一个上。并且,压力缸46能够经由空气管56及3端口电磁阀58的空气供给端口58A与空气供给源60(在图中用块图示)连接。此外,3端口电磁阀58连接在控制部62上。控制部62进行控制以在预先设定的设定时机切换与空气管56的另一端部连接的3端口电磁阀58的端口,通过控制3端口电磁阀58,能够将纬纱把持针50的升降进行方向控制。并且,进行控制以当纬纱Y的前端部到达纬纱把持通路42时使纬纱把持针50将纬纱Y的前端部把持在与纬纱把持通路42(插通路38)的内表面之间。
另外,控制部62也可以进行控制以在与筘座12的摆动角度对应的规定的时机切换与空气管56的另一端部连接的3端口电磁阀58的端口,也可以进行控制以在基于纬纱Y的喷射供给的时机和纬纱Y的快速行进速度计算出的规定的时机切换与空气管56的另一端部连接的3端口电磁阀58的端口。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相对于变形筘16与纬纱把持块34之间,在织机10的织口侧设置有作为张力赋予部件的张力赋予臂64。张力赋予臂64基端部64A通过用螺纹件29的连结固定在安装基座28上,经由安装基座28固定在织机框架26上,向从织口侧朝向变形筘16与纬纱把持机构部32之间的方向伸出。织机框架26构成在变形筘16的摆动时也不变位的静止部分。由此,张力赋予臂64在通过纬纱把持机构部32对纬纱Y的前端部的把持状态下、并且在变形筘16的向打纬方向的摆动时,在变形筘16与纬纱把持机构部32之间(变形筘16的投纬方向下游端与纬纱把持机构部32的投纬方向上游端之间)接触在纬纱Y上,通过与变形筘16的相对变位,对纬纱Y赋予张力(参照图2)。
此外,张力赋予臂64为薄板状,将织机10的左右方向作为板厚方向而配置,前端部64B为圆弧状,并且前端部64B侧的上边部为朝向长度方向的基端部64A侧向上方侧平缓地倾斜的(平缓的向上梯度的)导引部64C。导引部64C在变形筘16的向打纬方向的摆动时接触在纬纱Y上,将纬纱Y的接触部相对于变形筘16的投纬通路20的高度位置向上方向导引(参照图2及图3)。此外,在张力赋予臂64的上边部,与导引部64C的前端部64B侧相反侧连续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大致水平地延伸。
(作用效果)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如果从图1所示的织机10的正面观察左侧的未图示的投纬用主喷嘴将纬纱Y喷射供给(射出),则通过多个投纬用的副喷嘴22(在图中仅表示1个)的中继喷射作用,纬纱Y在投纬通路20中快速行进。如果纬纱Y的前端部达到织物端侧的规定位置,则通过纬纱检测传感器24检测到纬纱Y的到达,将该检测结果向控制部62输出。纬纱Y的前端部侧通过设置在下游侧的副喷嘴22的喷射作用(喷流)插通在纬纱把持块34的插通路38中,经过插通路38的纬纱导入通路40。然后,在经过纬纱把持通路42后的阶段中,通过在织物的供纱侧(在图1中是左侧)将纬纱Y的基端部侧用未图示的纬纱卡止针固定,纬纱Y的前端部停止。
然后,在预先设定的设定时机,将连接在图3所示的空气管56上的3端口电磁阀58的端口从排气端口58B切换为空气供给端口58A,如果将高压空气供给到气缸机构44的压力缸46内,则通过该气压将纬纱把持针50推下。并且,通过纬纱把持针50在气缸机构44作用下动作,将纬纱Y的前端部把持在纬纱把持针50的前端部50A与纬纱把持通路42的内表面之间。
在该把持状态下,在变形筘16的向打纬方向的摆动时,图1所示的变形筘16及纬纱把持块34通过筘座12的摆动运动向织口侧移动,纬纱Y的一部分在变形筘16与纬纱把持机构部32之间接触在张力赋予臂64上。并且,如果变形筘16等进一步向织口侧移动,则纬纱Y支承在张力赋予臂64上,在通过张力赋予臂64的导引部64C将图2所示的纬纱Y的接触部相对于变形筘16的投纬通路20的高度位置向上方向导引的同时,纬纱Y的一部分弯曲而成为倒V字形状。即,纬纱Y受张力赋予臂64支承,并且通过张力赋予臂64与变形筘16的相对变位而被赋予张力。
然后,在曲柄角度300°附近,在织物的反供纱侧对纬纱Y赋予规定的张力,并且将处于织物端的边纱T2封口。另外,上述纬纱Y的倒V字形状在初期阶段中,图3所示的变形筘16的投纬通路20的上壁、纬纱把持针50的纬纱把持位置、和张力赋予臂64的上边部成为支点,然后,纬纱导入通路40的入口部38A的上端也成为支点,以它们为支点,对纬纱Y赋予张力。
然后,在将纬纱Y打纬后,通过控制部62的控制,将向3端口电磁阀58的通电停止、同时将连接在空气管56上的3端口电磁阀58的端口从空气供给端口58A切换为排气端口58B,从排气端口58B将高压空气排出,以使纬纱把持针50对纬纱Y的把持力放松。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在把持纬纱Y时消耗高压空气,在维持纬纱Y的张力时完全不消耗空气,所以与例如从纬纱的前端部到达保持位置前到马上要打纬之前持续喷射高压空气那样的对比构造(例如,有关上述特开平10-204751号公报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相比,能够实现大幅的空气的消耗量的减少。此外,由于通过供纱侧和反供纱侧的张力赋予作用能够遍及纬纱全长得到均匀的张力状态,所以能够织成品质较高的织物。
此外,由于对纬纱Y赋予张力时的张力赋予臂64的支点为上边部,并且张力赋予臂64的上边部的导引部64C(参照图1)将纬纱Y的接触部相对于变形筘16的投纬通路20的高度位置向上方向导引,所以在对纬纱Y赋予张力时纬纱Y也不会从张力赋予臂64脱离。
此外,纬纱把持块34的插通路38(纬纱导入通路40、纬纱把持通路42及开放通路43)由于周围被壁面包围,所以***的纬纱Y基本上不会从通路脱离,能够进行稳定的纬纱Y的把持。
此外,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30中,利用副喷嘴22的喷射作用将纬纱Y向插通路38内引导,但由于插通路38的入口部38A的开口面积被设定为相对于变形筘16的投纬通路20的通路截面积约大20%,所以纬纱Y的前端部能够从变形筘16的投纬通路20向插通路38内平顺地进入。此外,由于插通路38以从入口部38A侧朝向把持纬纱Y的前端部的部位侧通路截面积逐渐变小的方式形成,所以快速行进中的纬纱Y的前端部能够向纬纱把持通路42内平顺地进入。进而,由于纬纱把持通路42的通路截面积为投纬通路20的通路截面积的约30%,所以还能够抑制纬纱把持针50的动作行程,结果,对于织机10的高速投纬也能够对应,而且在耐久性的方面也变得有利。
这里,对作为图15A所示的变形筘(16)的投纬通路(20)的通路截面积Sa(网格部分)与图15B所示的纬纱把持块(34)的纬纱把持通路(42)的通路截面积Sb(网格部分)的比(通路截面积比)优选的范围进行说明。
在图13中,用曲线图表示变形筘(16)的投纬通路(20)与纬纱把持块(34)的纬纱把持通路(42)的通路截面积比、和与其对应的纬纱把持针50的响应时间的关系。另外,该曲线图表示使变形筘(16)的投纬通路(20)的通路截面积Sa为规定值(一定)、使纬纱把持块(34)的纬纱把持通路(42)的通路截面积Sb可变的情况下的结果。
也如图13所示,通路截面积比越大,则纬纱把持针(50)的响应时间越长。这是因为,通路截面积比越大则纬纱把持针(50)的行程也变得越长。另外,将高压空气从纬纱把持针(50)的一侧供给的3端口电磁阀(58)与从纬纱把持针(50)的两侧供给的5端口电磁阀相比响应时间变慢,但是有空气消耗量及电磁阀驱动电力被抑制、最初成本也较低的有利的方面。换言之,采用3端口电磁阀(58)和5端口电磁阀的哪个根据需要而决定。
在图14中,用曲线图表示变形筘(16)的投纬通路(20)与纬纱把持块(34)的纬纱把持通路(42)的通路截面积比、和与其对应的纬纱(Y)向纬纱把持通路(34)的进入容易度的关系。另外,该曲线图也与图13的曲线图的情况同样,表示使变形筘(16)的投纬通路(20)的通路截面积Sa为规定值(一定)、使纬纱把持块(34)的纬纱把持通路(42)的通路截面积Sb可变的情况下的结果。也如图14所示,可知在哪种粗细度的纬纱(Y)中,都是通路截面积比越小则纬纱(Y)越难以进入纬纱把持通路(42)。
通过图13及图14可知,纬纱把持针(50)的响应时间较短、并且纬纱(Y)容易向纬纱把持通路(42)进入的通路截面积比是20%~70%的范围。即,在插通路(38)中,将纬纱(Y)的前端部把持到与纬纱把持针(50)之间的部位的通路截面积Sb与变形筘(16)的投纬通路(20)的通路截面积Sa的关系优选的是设定为0.2Sa≤Sb≤0.7Sa。
此外,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30如图4A及图4B所示,在插通路38的插通方向上观察,纬纱把持针50的前端部50A的宽度尺寸50W设定得比插通路38的最小宽度尺寸38W大,所以不论纬纱Y经过哪个宽度方向位置,都能够更可靠地把持插通路38内的纬纱Y。
此外,在纬纱把持针50上,与其前端部50A连续而形成直径比前端部50A小的小径部50B,并且设定为,在纬纱把持针50将纬纱Y的前端部把持在与纬纱把持通路42(插通路38)的内表面之间的状态下,小径部50B的至少一部分配设在纬纱把持通路42(插通路38)内,所以如图4B所示,在纬纱Y的把持状态下,在小径部50B与纬纱把持通路42(插通路38)之间形成间隙B。因此,在纬纱Y的把持状态下,即使通过副喷嘴22(参照图1)的喷射进行投纬的气流进入到插通路38内,上述气流也穿过间隙B。即,能够抑制起因于上述气流被纬纱把持针50阻止的倒流的发生,纬纱Y的把持性能更加稳定化。
此外,如图1所示,由于张力赋予臂64在从织口侧朝向变形筘16与纬纱把持机构部32之间的方向上伸出,所以在变形筘16的摆动时,当纬纱Y的前端部被***到纬纱把持机构部32的插通路38中时(换言之,在纬纱Y接触到张力赋予臂64的导引部64C之前并且纬纱Y的前端部被纬纱把持机构部32把持之前),用于投纬的来自副喷嘴22的喷流(气流)不被向其织口侧离开的张力赋予臂64阻止(不与其碰撞)而进入到纬纱把持机构部32的插通路38内。因此,即使作为向纬纱Y的张力赋予用而配置张力赋予臂64,也能够进行平顺的投纬。另外,由于张力赋予臂64由一片薄板构成,所以也能够将最初成本抑制得较低。
如以上说明,根据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30,能够在抑制空气的消耗量的同时对纬纱Y赋予适度的张力。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有关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使用图5及图6进行说明。在图5中,用正面观察的纵剖视图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70的主要部,在图6中,用立体图表示作为纱张力赋予装置70的张力赋予部件的张力赋予臂64、72的设置状态。如这些图所示,纬纱张力赋予装置70在设置有两条张力赋予臂64、72这一点上与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30(参照图1等)不同。其他结构为与第1实施方式大致同样的结构。由此,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实质上同样的构成部,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此外,在图6中,将本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图示省略了一部分。
如图5及图6所示,张力赋予臂64、72沿着纬纱Y的投纬方向隔开一定的间隔并列设置。与张力赋予臂64相邻的张力赋予臂72与张力赋予臂64同样,相对于变形筘16与纬纱把持块34之间设置在织机10的织口侧。此外,张力赋予臂72基端部72A通过用螺纹件29的连结而固定在安装基座28上,经由安装基座28固定在织机框架26上,在从织口侧朝向变形筘16与纬纱把持机构部32之间的方向上伸出。由此,张力赋予臂72在纬纱把持机构部32对纬纱Y的前端部的把持状态下并且变形筘16的向打纬方向的摆动时,在变形筘16与纬纱把持机构部32之间(变形筘16的投纬方向下游端与纬纱把持机构部32的投纬方向上游端之间)接触在纬纱Y上,通过与变形筘16的相对变位,对纬纱Y赋予张力。
张力赋予臂72是将与张力赋予臂64相同形状的部件以上下翻转的状态安装的,前端部72B为圆弧状,并且前端部72B侧的下边部为朝向长度方向的基端部72A侧向下方侧平缓地倾斜的(平缓的向下梯度的)导引部72C。导引部72C在变形筘16的向打纬方向的摆动时接触在纬纱Y上,将纬纱Y的接触部相对于变形筘16的投纬通路20的高度位置向下方向导引。此外,导引部72C的与前端部72B侧相反侧的下边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大致水平地延伸。
换言之,各张力赋予臂64、72在变形筘16的向打纬方向的摆动时接触在纬纱Y上,将纬纱Y的接触部相对于变形筘16的投纬通路20的高度位置在上下方向上导引,并且与相邻的其他张力赋予部件(72,64)将导引方向设定为上下相反。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大致同样的作用及效果,而且能够容易地使纬纱Y的变形行程变长(即,容易地将纬纱Y的拉伸量设定得较大),在纬纱Y中使用有伸缩性的弹力纱的情况下是有效的。另外,在需要将纬纱Y进一步拉伸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张力赋予臂并列设置三条以上。
[第3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7对有关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进行说明。在图7中,用正面观察的纵剖视图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80的主要部。如该图所示,纬纱张力赋予装置80在代替3端口电磁阀58而具备5端口电磁阀82这一点上与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30(参照图1等)不同。其他结构为与第1实施方式大致同样的结构。由此,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实质上同样的构成部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7所示的插通路38(纬纱导入通路40)的入口部38A的开口面积设定得比变形筘16的投纬通路20的通路截面积大50%。此外,纬纱把持通路42的通路截面积设定为纬纱导入通路40的通路截面积的约50%。
在纬纱把持块34的上端,连接着用来向压力缸46的内部空间的上室供给空气或将压力缸46的内部空间的上室的空气排出的空气管56的一端部,空气管56的另一端部连接在5端口电磁阀82的空气供给端口82A和排气端口82C的任一个上。此外,在纬纱把持块34的侧部上,连接着用来向压力缸46的内部空间的下室供给空气或将压力缸46的内部空间的下室的空气排出的管状的空气管56A的一端部,空气管56A的另一端部连接在5端口电磁阀82的排气端口82B和空气供给端口82D的任一个上。
并且,压力缸46能够经由空气管56及5端口电磁阀82的空气供给端口82A与空气供给源60连接,能够经由空气管56A及5端口电磁阀82的空气供给端口82D与空气供给源60连接。5端口电磁阀82连接在控制部62上。控制部62进行控制以在预先设定的设定时机切换与空气管56、56A的另一端部连接的5端口电磁阀82的端口,通过控制5端口电磁阀82,能够将作为推压部件的纬纱把持针84的升降进行方向控制。切换5端口电磁阀82的端口的时机与第1实施方式是同样的。
另外,纬纱把持针84除了没有形成小径部50B(参照图4A)这一点以外,为与第1实施方式的纬纱把持针50(参照图4A)同样的结构。即,纬纱把持针84在小径且大致圆棒状的针主体84H的轴线方向一端部上同轴且一体地设置短圆柱状的活塞部84P而构成。在图中,在纬纱把持针84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纬纱把持针50(参照图4A)同样的构成部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压力缸46的内部没有配置第1实施方式的压缩螺旋弹簧54(参照图3)。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大致同样的作用及效果,而且即使在纬纱Y中使用极粗纱,也能够确保较高的动作性能。如果进行补充,则由于插通路38(纬纱导入通路40)的入口部38A及纬纱把持通路42的通路截面积被设定得较大,所以即使在纬纱Y中使用极粗纱,也容易进行纬纱Y的向纬纱把持通路42的***,并且虽然纬纱把持针84的动作行程变长了纬纱把持通路42的通路截面积较大的量但通过使用5端口电磁阀82作为纬纱把持针84的驱动用,纬纱把持针84的动作变为高速,所以也能确保把持纬纱Y时的响应性能。
[第4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8对有关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进行说明。在图8中,用俯视图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90的主要部。如该图所示,纬纱张力赋予装置90在形成有用来朝向纬纱检测传感器24喷出空气的空气通路部92这一点上与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30(参照图1等)不同。其他结构为与第1实施方式大致同样的结构。由此,对与第1实施方式实质上同样的构成部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如图8所示,与变形筘16的投纬通路20中的纬纱Y的投纬方向下游侧相邻而设有清洁喷嘴94的喷出口94A,该喷出口94A夹着变形筘16与纬纱检测传感器24的检测面24A对置配置。清洁喷嘴94安装在变形筘16的背面侧,在其基端部侧连接着空气管96的一端部。空气管96的另一端部连接在3端口电磁阀58的排气端口58B上。即,清洁喷嘴94及空气管96构成用来将向气缸机构44供给并使用后的排气用的空气从喷出口94A喷出的空气通路部92。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从清洁喷嘴94排出的高压空气经过筘片18的间隙被向纬纱检测传感器24的检测面24A喷射。通过这样安装清洁喷嘴94,能够不将在纬纱把持针50的驱动中使用的高压空气白白释放到大气中,而将飞花容易附着的纬纱检测传感器24的检测面24A每当投纬时进行清洁。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及效果,而且能够进行稳定的纬纱检测。
[第5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9对有关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进行说明。在图9中,表示用来说明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100的作用的侧面观察的作用图。另外,在图中,将比作为张力赋予部件的张力赋予臂102靠图中跟前侧的构成部的图示省略,并用双点划线表示变形筘16及纬纱的一部分的变位状态。
如该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张力赋予臂102的上边部上形成有圆弧状部102A这一点上与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30(参照图1等)不同。其他结构为与第1实施方式大致同样的结构。另外,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实质上同样的构成部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图9所示的张力赋予臂102除了在从织口侧朝向变形筘16与纬纱把持机构部32(参照图1)之间的方向上伸出、在上边部上形成有圆弧状部102A这一点以外,为与第1实施方式的张力赋予臂64(参照图1)同样的结构,所以对于同样的构成部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张力赋予臂102的圆弧状部102A与导引部64C连续而设在其织口侧,沿着变形筘16的摆动方向(以与摆动运动的轨迹一致的方式)形成为圆弧状。
这里,在向纬纱Y的张力赋予时,在纬纱Y接触在圆弧状部102A上而被支承的状态下,纬纱Y的拉伸量根据圆弧状部102A的位置与导引孔18A的上壁位置的距离L1而决定,但由于圆弧状部102A沿着变形筘16的摆动方向(参照箭头A方向)形成为圆弧状,所以圆弧状部102A的位置与导引孔18A的上壁位置的距离L1为一定,纬纱Y的拉伸量为一定。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大致同样的作用及效果,而且在纬纱Y接触在圆弧状部102A上而被支承的状态下,即使通过筘座12的摆动而变形筘16改变位置(在图9中,不论处于附图标记16A、16B、16C的哪个位置),纬纱Y的拉伸量都被保持为一定,所以能够得到更稳定的织物品质。
[第6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10对有关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进行说明。在图10中,表示用来说明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110的作用的侧面观察的作用图。另外,在图中,将比作为张力赋予部件的张力赋予臂112靠图中跟前侧的构成部的图示省略,并且用双点划线表示变形筘16及纬纱Y的一部分的变位状态。
如该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张力赋予臂112除了在下边部上形成有圆弧状部112A这一点以外,为与第2实施方式的张力赋予臂72(参照图6)同样的结构,在从织口侧朝向变形筘16与纬纱把持机构部32(参照图1)之间的方向上伸出。由此,对于与张力赋予臂72(参照图6)同样的构成部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此外,纬纱张力赋予装置110的其他结构为与第1实施方式大致同样的结构。另外,对于与第1、第2实施方式实质上同样的构成部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图10所示的张力赋予臂112的圆弧状部112A与导引部72C连续而设在其织口侧,沿着变形筘16的摆动方向(以与摆动运动的轨迹一致的方式)形成为圆弧状。
这里,在向纬纱Y的张力赋予时,在纬纱Y接触在圆弧状部112A上而被支承的状态下,纬纱Y的拉伸量根据圆弧状部112A的位置与导引孔18A的下壁位置的距离L2而决定,但由于圆弧状部112A沿着变形筘16的摆动方向(参照箭头A方向)形成为圆弧状,所以圆弧状部112A的位置与导引孔18A的下壁位置的距离L2成为一定,纬纱Y的拉伸量成为一定。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大致同样的作用及效果,而且能够得到与上述第5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及效果。
[第7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11对有关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进行说明。在图11中,用侧面观察的纵剖视图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120的主要部。如该图所示,纬纱张力赋予装置120在代替插通路38而具备插通路126这一点、以及使纬纱把持针50的轴方向为水平方向而配置气缸机构44这一点上,与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30(参照图1等)不同。其他结构为与第1实施方式大致同样的结构。由此,对与第1实施方式实质上同样的构成部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此外,在图11中,将本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图示省略了一部分。
如图11所示,在纬纱把持块122上,贯通形成有插通路126,插通路126周围被壁面包围而形成。构成插通路126的一部分的纬纱导入通路128形成为入口部126A为圆形状、并且以从入口部126A侧朝向把持纬纱Y的前端部的部位侧通路截面积逐渐变小(被缩窄)的方式缩入为圆锥状的形状。此外,构成插通路126的一部分的纬纱把持通路130与纬纱导入通路128连续而形成,并且其内周面为圆筒内表面状。另外,插通路126在其他点上为与插通路38(参照图3等)同样的结构(即,纬纱导入通路128为与纬纱导入通路40(参照图3等)同样的结构,纬纱把持通路130为与纬纱把持通路42(参照图3等)同样的结构)。
此外,气缸机构44被从纬纱把持块122的背面侧***,为在纬纱把持针50将纬纱Y用与纬纱把持通路130的内表面之间把持的情况下纬纱把持针50从反织口侧(图中右侧)向织口侧(图中左侧)动作的结构。
另外,纬纱把持块122除了上述这一点以外,为与第1实施方式的纬纱把持块34(参照图1)同样的结构,固定在筘座12上。
通过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及效果。此外,通过使纬纱导入通路128及纬纱把持通路130的形状为上述那样,能够大幅削减纬纱把持块122的制造成本。
[第8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12对有关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进行说明。在图12中,用侧视图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140的主要部。如该图所示,纬纱张力赋予装置140在张力赋予臂64能够通过移动机构142移动这一点上与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30(参照图1等)不同。其他结构为与第1实施方式大致同样的结构。由此,对与第1实施方式实质上同样的构成部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此外,在图12中,将本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图示省略了一部分。
如图12所示,移动机构142具备纵柱部144,在纵柱部144上,固接在织机10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齿条146,并且在齿条146的两侧形成有与齿条146平行地延伸的导轨148。在导轨148的上下端设有止动件149。对于这些,在安装基座28上,可旋转地支承着与齿条146啮合的小齿轮150,并且固接着能够沿着导轨148的长度方向滑动移动(滑动)的滑块152。小齿轮150能够由未图示的马达驱动,通过上述马达正转,安装基座28上升,通过上述马达反转,安装基座28下降。
此外,在纵柱部144的下端部侧,设有固定在织机框架26上、在织机10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横柱部154。在横柱部154上,沿着其长度方向固接齿条156,并且在齿条156的上下形成有与齿条156平行地延伸的导轨158。在导轨158的左右端上设有止动件159。相对于此,在纵柱部144的下端部侧,可旋转地支承着与齿条156啮合的小齿轮160,并且固接着能够沿着导轨158的长度方向滑动移动(滑动)的滑块162。小齿轮160能够通过未图示的马达驱动,通过上述马达正转,纵柱部144向织机10的反织口侧(图中右侧)移动,通过上述马达反转,纵柱部144向织机10的织口侧(图中左侧)移动。
即,移动机构142通过马达驱动使张力赋予臂64在上下方向、以及与纬纱Y的投纬方向正交且水平的方向上移动。另外,张力赋予臂64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从织口侧朝向变形筘16与纬纱把持机构部32(参照图1)之间的方向伸出,其姿势是一定的。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能够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及效果,而且能够使与纬纱Y的种类或投纬条件对应的张力赋予臂64的位置设定变得容易。
[第9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16~图21对有关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进行说明。在图16中,用投纬结束时的状态的立体图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170,在图17中,用向纬纱Y的张力赋予状态的立体图表示纬纱张力赋予装置170。此外,在图18中,用正面观察的纵剖视图表示纬纱张力赋予装置170的主要部,在图19中,用在纬纱把持通路178的位置切断的状态的侧面观察的纵剖视图表示纬纱张力赋予装置170,在图20中,用在张力赋予臂64的配置位置附近切断的状态的侧面观察的纵剖视图表示纬纱张力赋予装置170。
另外,以下说明的结构以外的结构为与第1实施方式实质上同样的结构。此外,对于与第1~第8实施方式实质上同样的构成部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如图16~图19所示,在纬纱张力赋予装置170上,在筘座12的前面侧固定着纬纱把持块172的下部。如图16所示,纬纱把持块172配置在变形筘16的前侧,能够根据设定的织宽改变左右方向的安装位置。在纬纱把持块172的上端部,设有向变形筘16的导引孔18A嵌入的***部172A。***部172A的投纬方向上游侧的部位的侧剖视的外形为与导引孔18A的侧面观察的形状相同形状。即,在***部172A的投纬方向上游侧的部位与导引孔18A之间,没有形成使副喷嘴22的喷流向投纬方向下游侧通过的间隙。
如图16及图19所示,在包括***部172A的纬纱把持块172的上端部上,形成有插通路174。如图18所示,插通路174周围被壁面包围而形成,***通纬纱Y的前端部。构成插通路174的投纬方向上游侧的纬纱导入通路176的入口部174A形成为在织机10的大致前后方向(图18的与纸面大致垂直的方向)上较长的大致椭圆形状(参照图19)。此外,纬纱导入通路176形成为其上表面侧及里面侧(图18的纸面里侧)从入口部174A侧朝向把持纬纱Y的前端部的部位侧(图中右侧)逐渐被缩径(被缩窄)那样的形状(参照图19)。此外,构成插通路174的投纬方向下游侧的纬纱把持通路178与纬纱导入通路176连续形成,并且其内周面为圆筒内表面状(参照图19)。
如图16所示,在纬纱导入通路176及纬纱把持通路178上,形成有多个贯穿孔180。贯穿孔180从纬纱导入通路176及纬纱把持通路178向纬纱把持块172的织口侧贯通,形成有用来将副喷嘴22的喷流从插通路174内向纬纱把持块172的外引导的排气通路。即,贯穿孔180具有抑制插通路174内的气流的空气阻力的功能。另外,作为变形例,贯穿孔180也可以从纬纱导入通路176及纬纱把持通路178向纬纱把持块172的上方侧、下方侧或反织口侧(里侧)等那样的其他方向贯通。多个贯穿孔180的与贯通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总截面积设定为与下述截面积同等以上,所述截面积指纬纱把持通路178的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截面积。
插通路174在其他的点上为与第1实施方式的插通路38(参照图3等)同样的结构(即,纬纱导入通路176为与纬纱导入通路40(参照图3等)同样的结构,纬纱把持通路178为与纬纱把持通路42(参照图3等)同样的结构)。
此外,图19所示,在纬纱把持块172上设有气缸机构182。气缸机构182除了代替第1实施方式的纬纱把持针50(参照图3)而配置有有关第3实施方式的纬纱把持针84(参照图7)这一点及配置位置以外,为与第1实施方式的气缸机构44(参照图3)实质上同样的结构。气缸机构182为在纬纱把持针84将纬纱Y在与纬纱把持通路178的内表面之间把持的情况下、使纬纱把持针84朝向反织口侧(图中右侧)向斜上方侧动作的结构。
另外,如图16中用假想线表示那样,优选的是相对于纬纱把持块172在投纬方向上游侧相邻配置纬纱***用的副喷嘴22。在这样的结构中,与不使副喷嘴22与纬纱把持块172相邻的结构相比,能够缩短纬纱Y的向插通路174的***时间。
另一方面,如图20所示,在固定在筘座12上的楔部件14之上,在与张力赋予臂64对应的位置上固定有针保持件184。针保持件184能够根据设定的织宽、与张力赋予臂64一起改变织机10的左右方向(图20的垂直于纸面的方向)的安装位置。针保持件184在侧视中为L字形,具备向楔部件14固定的下壁部184A、和配置在变形筘16的背面侧的纵壁部184B。在纵壁部184B上,在与变形筘16的背面之间安装有板状的橡胶部件190,并且贯通形成有张力赋予臂64的前端部64B侧的部位能够***的开口部186。
在图21中,用主视图表示针保持件184。如图21所示,开口部186形成在纵壁部184B的中央部。此外,在纵壁部184B上,在开口部186的上下固定有开口针188。开口针188以相对于纵壁部184B垂直的方向为轴向,向织口侧突出(参照图20)。如图18所示,开口针188夹着变形筘16的导引孔18A配置在上下位置,进入到相邻的筘片18之间,使筘片18在横向上挠曲(弹性变形)。由此,开口针188在筘片18彼此之间,形成有张力赋予臂64的前端部64B(参照图20)侧的部位能够***的空间。
通过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及效果。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改变纬纱把持块172、张力赋予臂64及针保持件184(参照图20)的左右方向的安装位置,能够对应于各种织宽的设定而进行向纬纱Y的张力赋予。
[实施方式的补充说明]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3及图7等所示,纬纱把持针50、84在小径且大致圆棒状的针主体50H、84H的轴线方向一端部上同轴且一体地设置短圆柱状的活塞部50P、84P而构成,但例如也可以配置配置在压力缸机构的压力缸的内部空间中的活塞、并且推压部件为固定在上述活塞的轴芯部上的大致圆棒状或大致方棒状的部件等那样的其他推压部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3及图11等所示,插通路38、126、174以从入口部38A、126A、174A侧朝向把持纬纱Y的前端部的部位侧通路截面积逐渐变小的方式形成,从纬纱把持针50、84的响应性等的观点看,这样的结构是优选的,但也可以是从插通路的入口部侧朝向把持纬纱的前端部的部位侧的通路截面积为一定那样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等中,在插通路38的插通方向上观察,纬纱把持针50的前端部50A的宽度尺寸50W设定得比插通路38的最小宽度尺寸38W大,从更可靠地把持插通路38内的纬纱Y的观点看,这样的结构是优选的,但也可以做成在插通路的插通方向上观察推压部件的前端部的宽度尺寸与插通路的最小宽度尺寸相比极小地(例如,以两者的空隙比纬纱的半径小的方式)设定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等中,在纬纱把持针50中,与其前端部50A连续而形成有直径比前端部50A小的小径部50B,从抑制被投纬的气流的倒流的发生的观点看这样的结构是优选的,但也可以做成在推压部件上不形成小径部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张力赋予臂64、72、102、112为薄板状,以织机10的左右方向为板厚方向而配置,但张力赋予部件例如也可以做成厚板状,以织机10的左右方向为板厚方向配置,并且在织机的正面观察形成为与纬纱接触的上边部侧或下边部侧的板厚方向中央部***那样的形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张力赋予臂64、72、102、112在从织口侧朝向变形筘16与纬纱把持机构部32之间的方向上伸出,从不使用于投纬的来自副喷嘴22的喷流与张力赋予臂64、72、102、112碰撞的观点看这样的结构更优选,但张力赋予部件例如也可以是设在变形筘16与纬纱把持机构部32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张力赋予部件等那样的其他的张力赋予部件。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及上述的多个变形例可以适当组合来实施。
此外,日本专利申请第2011-019763及日本专利申请第2012-015959的公开通过参照将其全部引用到本说明书中。 

Claims (10)

1.一种纬纱张力赋予装置,
具有纬纱把持机构部和张力赋予部件;
所述纬纱把持机构部相对于变形筘的投纬通路配置在纬纱的投纬方向下游侧,固定在筘座上,具备插通路、推压部件和气缸机构,所述插通路周围被壁面包围而形成并且被投纬的上述纬纱的前端部插通,所述推压部件能够将上述纬纱的前端部把持在与上述插通路的内表面之间,所述气缸机构使上述推压部件动作而把持上述纬纱的前端部;
所述张力赋予部件固定在织机框架上,在上述纬纱把持机构部对上述纬纱的前端部的把持状态、并且上述变形筘的向打纬方向的摆动时,在上述变形筘与上述纬纱把持机构部之间接触在上述纬纱上,通过与上述变形筘的相对变位,对上述纬纱赋予张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插通路形成为,入口部的开口面积相对于上述变形筘的投纬通路的通路截面积设定为同等以上,并且通路截面积从上述入口部侧朝向把持上述纬纱的前端部的部位侧逐渐变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张力赋予部件具备导引部,所述导引部在从织口侧朝向上述变形筘与上述纬纱把持机构部之间的方向上伸出,在上述变形筘的向打纬方向的摆动时接触在上述纬纱上,将该纬纱上的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变形筘的投纬通路的高度位置在上下方向上导引。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张力赋予部件具备圆弧状部,所述圆弧状部与上述导引部连续而设在其织口侧,并且沿着上述变形筘的摆动方向形成为圆弧状。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插通路的插通方向上观察,上述推压部件的前端部的宽度尺寸设定得比上述插通路的最小宽度尺寸大。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推压部件上,与其前端部连续而形成有直径比上述前端部小的小径部,并且设定为,在上述推压部件将上述纬纱的前端部把持在与上述插通路的内表面之间的状态下,上述小径部的至少一部分配设在上述插通路内。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张力赋予部件沿着上述纬纱的投纬方向并列设置多个,各张力赋予部件在上述变形筘的向打纬方向的摆动时接触在上述纬纱上,将该纬纱上的接触部相对于上述变形筘的投纬通路的高度位置在上下方向上导引,并且将导引方向设定为与相邻的其他张力赋予部件上下相反。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上述变形筘的投纬通路的上述纬纱的投纬方向下游侧相邻而设有喷出口,并且上述喷出口与作为上述纬纱的检测用的纬纱检测传感器的检测面对置配置,并且形成有空气通路部,所述空气通路部用来使向上述气缸机构供给而使用后的排气用的空气从上述喷出口喷出。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织机框架上设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通过马达驱动使上述张力赋予部件在上下方向、以及与上述纬纱的投纬方向正交且水平的方向上移动。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纬纱张力赋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插通路中上述纬纱的前端部被把持在与上述推压部件之间的部位的通路截面积Sb与上述变形筘的投纬通路的通路截面积Sa的关系设定为0.2Sa≤Sb≤0.7Sa。
CN201280007180.5A 2011-02-01 2012-02-01 纬纱张力赋予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480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19763 2011-02-01
JP2011-019763 2011-08-31
JP2012015959A JP5689827B2 (ja) 2011-02-01 2012-01-27 緯糸張力付与装置
JP2012-015959 2012-01-27
PCT/JP2012/052254 WO2012105603A1 (ja) 2011-02-01 2012-02-01 緯糸張力付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48045A true CN103348045A (zh) 2013-10-09
CN103348045B CN103348045B (zh) 2015-02-11

Family

ID=46602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718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48045B (zh) 2011-02-01 2012-02-01 纬纱张力赋予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671987B1 (zh)
JP (1) JP5689827B2 (zh)
CN (1) CN103348045B (zh)
WO (1) WO201210560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5217A (zh) * 2019-11-21 2020-01-31 福建宇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喷气织机织造化纤长丝织物捕纬装置
CN113913999A (zh) * 2020-07-07 2022-01-11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纬纱张力赋予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41941B1 (en) 2012-03-23 2015-06-10 Omya International AG Preparation of pigment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4046A (ja) * 1988-06-27 1990-01-18 Tagawa Kikai Kk 無杼織機の緯糸端処理装置
JPH07166448A (ja) * 1993-12-16 1995-06-27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流体噴射式織機の緯糸張力付与装置
DE10256876A1 (de) * 2002-12-04 2004-07-22 Lindauer Dornier Gmbh Verfahren zum Halten und Freigeben eines Schussfadens im Bereich der Hauptdüse einer Düsenwebmaschine, insbesondere Luftdüsenwebmaschine und Luftdüsenwebmaschine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CN1517460A (zh) * 2003-01-10 2004-08-04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流体喷射式织机的纬纱张力给予装置
CN2687148Y (zh) * 2004-01-19 2005-03-23 任伟 织机的纬纱预加张力装置
CN1729330A (zh) * 2002-12-20 2006-02-01 皮克诺尔公司 用于拉伸的装置和方法
CN101074513A (zh) * 2006-05-17 2007-11-21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气织机的投纬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76292A (en) * 1988-06-27 1990-12-11 Tagawa Kikai Co., Ltd. Weft end tensioning and detecting devices for shuttleless loom
JPH0616948Y2 (ja) * 1988-10-14 1994-05-0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水噴射式織機の緯糸端保持装置
JP3454063B2 (ja) * 1997-01-14 2003-10-0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ジェットルームにおける緯糸張力付与装置
US7748414B2 (en) * 2006-12-12 2010-07-06 Itema (Switzerland)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insertion of weft threads
JP2011019763A (ja) 2009-07-16 2011-02-03 Terumo Corp 医療用デバイス
JP5521836B2 (ja) 2010-07-05 2014-06-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4046A (ja) * 1988-06-27 1990-01-18 Tagawa Kikai Kk 無杼織機の緯糸端処理装置
JPH07166448A (ja) * 1993-12-16 1995-06-27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流体噴射式織機の緯糸張力付与装置
DE10256876A1 (de) * 2002-12-04 2004-07-22 Lindauer Dornier Gmbh Verfahren zum Halten und Freigeben eines Schussfadens im Bereich der Hauptdüse einer Düsenwebmaschine, insbesondere Luftdüsenwebmaschine und Luftdüsenwebmaschine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CN1729330A (zh) * 2002-12-20 2006-02-01 皮克诺尔公司 用于拉伸的装置和方法
CN1517460A (zh) * 2003-01-10 2004-08-04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流体喷射式织机的纬纱张力给予装置
CN2687148Y (zh) * 2004-01-19 2005-03-23 任伟 织机的纬纱预加张力装置
CN101074513A (zh) * 2006-05-17 2007-11-21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喷气织机的投纬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5217A (zh) * 2019-11-21 2020-01-31 福建宇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喷气织机织造化纤长丝织物捕纬装置
CN110735217B (zh) * 2019-11-21 2020-12-22 福建宇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喷气织机织造化纤长丝织物捕纬装置
CN113913999A (zh) * 2020-07-07 2022-01-11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纬纱张力赋予装置
CN113913999B (zh) * 2020-07-07 2022-10-04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纬纱张力赋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05603A1 (ja) 2012-08-09
EP2671987A1 (en) 2013-12-11
JP5689827B2 (ja) 2015-03-25
EP2671987B1 (en) 2015-07-29
JP2012177216A (ja) 2012-09-13
EP2671987A4 (en) 2014-08-06
CN103348045B (zh) 2015-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48045A (zh) 纬纱张力赋予装置
JP5450836B2 (ja) 補助緯糸効果を有する織物の製法及び織機
CN102094283B (zh) 橡胶加强用织物编织用织机中的织入边形成装置
US8333222B2 (en) Loom for producing a woven article with a profiled cross section, in particular a rope
CN102471958B (zh) 用于在织机中捕捉和拉伸纬纱的设备和方法
CN109914000B (zh) 络交装置
CN102587006A (zh) 空气喷射式织机的织造方法
CN104220659B (zh) 捕捉和拉伸纬纱的装置、织机、捕捉和拉伸纬纱的方法
JP2002530539A (ja) 多数の横糸を経糸入口に同時に導入するのに特に適した、杼なし織機用の持参グリッパ
CN101994201B (zh) 喷气投纬织机中的纬纱把持装置
KR100636075B1 (ko) 공압 방적사 인장기 및 방적사 취급 시스템
CN102099520A (zh) 用于纬纱的存储元件
JP2005264416A5 (zh)
EP1174532A2 (en) Tuck-in apparatus
JP2001098444A (ja) 無杼織機におけるタックイン装置
CN115559032A (zh) 一种加弹机上油装置
CN1275641A (zh) 喷水织机中的导纬喷嘴
CN2786165Y (zh) 机织管状织物内幅撑
CN104420059B (zh) 喷气织机的主喷嘴装置
JP2015151640A (ja) エアジェット織機における緯入れ方法及び緯糸飛走促進体装着装置
CN102162159B (zh) 接头装置
JP5369915B2 (ja) エアジェット織機における緯糸張力付与装置
WO2009005340A1 (en) Injector device for inserting yarns into the shed of a weaving machine by means of a flowing medium, as well as such a weaving machine
CN114150421B (zh) 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
CN2687148Y (zh) 织机的纬纱预加张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