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28903B - 空气调节***以及空气调节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以及空气调节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28903B
CN103328903B CN201180066072.0A CN201180066072A CN103328903B CN 103328903 B CN103328903 B CN 103328903B CN 201180066072 A CN201180066072 A CN 201180066072A CN 103328903 B CN103328903 B CN 1033289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ed
information
indoor set
detected intensity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660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28903A (zh
Inventor
小泉吉秋
樋原直之
久代纪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28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89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289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89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19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空气调节***(1)具备具有测量温度或者湿度的测量部的便携装置(201至208)。另外,空气调节***(1)具备:搭载于室内机的发送部,对便携装置(201至208)发送光或者电磁波;搭载于室内机的接收部,接收表示由便携装置(201至208)检测所发送的光或者电磁波的检测强度的检测强度信息。进而,空气调节***(1)具备:检测部,根据用所接收到的检测强度信息表示的检测强度检测从室内机至便携装置(201至208)的距离;以及控制部,根据所检测的距离、和所测量的温度或者湿度,控制室内机的送风状态。由此,能够更正确地调整特定的位置处的温度或者湿度。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以及空气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以及空气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该种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根据所检测的室温、地暖散热面板的温度、和表示由室温以及地面温度决定的用户的舒适特性的数据,来变更具有检测室温的传感器、和检测进行地暖的地暖散热面板的温度的传感器的空气调节装置的设定温度。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0424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与设置了传感器的位置无关地变更设定温度,所以存在无法正确地调整该位置处的室温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正确地调整特定的位置处的温度或者湿度的空气调节***以及空气调节方法等。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具备:
具有测量温度或者湿度的测量部的装置;
搭载于室内机的发送部,对所述装置发送光或者电磁波;
搭载于所述室内机的接收部,接收表示由所述装置检测所发送的光或者电磁波的检测强度的检测强度信息;
检测部,根据用所接收到的检测强度信息表示的检测强度检测从所述室内机至所述装置的距离;以及
控制部,根据所检测到的距离、和所测量的温度或者湿度控制所述室内机的送风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空气调节***以及空气调节方法,能够更正确地调整特定的位置处的温度或者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的一个例子的结构图。
图2是示出远程控制器的一个结构例的硬件结构图。
图3(a)是示出构成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仰视图。(b)是示出室内机的侧面图。
图4(a)是示出室内机中搭载的位置检测机的一个例子的切剖面图。(b)是示出位置检测机的侧面图。
图5(a)是示出位置检测机的一个结构例的硬件结构图。(b)是示出便携装置的一个结构例的硬件结构图。
图6是示出位置检测机执行的位置检测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位置检测机具有的功能的一个例子的功能框图。
图8是示出存储部存储的检测强度表格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示出位置检测机中内置的发送接收部的旋转角度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位置检测机发送的红外线具有的指向性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示出存储部存储的校正系数表格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示出存储部存储的距离变换表格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3是示出存储部存储的检测结果表格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4(a)是示出位置检测机执行的检测强度信息接收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b)是示出便携装置执行的检测强度信息发送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位置检测机的发送接收定时、与便携装置的发送接收定时的关系例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根据所测量的检测强度计算便携装置所处的方向的计算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7(a)是示出位置检测机执行的测量温度信息接收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b)是示出便携装置执行的测量温度信息发送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8(a)是示出位置检测机执行的检测强度信息接收处理的其他例子的流程图。(b)是示出便携装置执行的检测强度信息发送处理的其他例子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室内机具有的位置检测机的其他例子的切剖面图。
(符号说明)
1:空气调节***;10:远程控制器;10a:CPU;10b:ROM;10c:RAM;10d:硬盘;10f:通信电路;10i:7SEG显示部件;10j:操作按钮;20:遥控器;110~140:空气调节装置;110i:室内机;111:吸气口;112o~115o:送风口;112b~115b:叶片;119:位置检测机;119a:CPU;119b:ROM;119c:RAM;119d:发送部;119f:通信电路;119g:红外线接收IC;119io:I/O端口;119p:受光部;119s:旋转平台;119t:发送接收部;119r:接收部;119x:旋转轴;191:接收部;192:检测部;193:存储部;194:校正部;195:控制部;201~208:便携装置;201f:调整部;201m:测量部;201p:放大部;201r:光检测部;201s:发送部;201t:输入部;210:红外线接收IC;210a:CPU;210b:ROM;210c:RAM;210io:I/O端口;210v:ADC。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1。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1如图1所示,构成为包括远程控制器(以下,称为遥控器)10、空气调节装置110至140、以及便携装置201至208。
遥控器10设置于例如房间的壁,经由信号线分别与空气调节装置110至140连接。遥控器10例如控制设定温度、设定湿度、室内温度、以及室内湿度、空气调节装置100送出的风的风量、方向、温度、以及湿度(以下,称为送风状态)以及动作模式等分别对空气调节装置110至140设定的状态量。另外,遥控器10也可以控制1台空气调节装置。
遥控器10包括图2所示那样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10a、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10b、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0c、硬盘10d、通信电路10f、7SEG(SEGment(分段))显示部件10i、以及操作按钮10j。
CPU10a通过依照ROM10b或者硬盘10d中保存的程序执行软件处理,进行遥控器10的整体控制。RAM10c在由CPU10a执行程序时,暂时地存储作为处理对象的信息(即,数据)。
硬盘10d存储保存了各种信息(即,数据)的表(即,表格)。另外,遥控器10也可以代替硬盘10d而具备闪存存储器。
通信电路10f在与经由串行线路连接的空气调节装置110至140之间对数据进行串行通信。7SEG显示部件10i根据从CPU10a输出的信号,显示例如错误代码等各种代码。操作按钮10j输入与用户的操作对应的信号。
空气调节装置110至140分别具有同样的结构,所以以下主要说明空气调节装置110。
空气调节装置110构成为包括例如在房间的天花板设置的室内机(即,空气调节装置)110i和室外机。在室内机110i的下表面,形成了图3(a)所示那样的吸气口111以及送风口112o至115o,在中央部设置了位置检测机119。室内机110i从吸气口111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吸气,将所吸气的空气调节为由遥控器10指定的温度以及湿度之后,从送风口112o至115o向指定的方向仅送风指定的量。另外,在送风口112o至115o中,设置了图3(a)以及(b)所示那样的控制送风方向的叶片112b至115b。
在室内机110i的下表面设置的位置检测机119被作为室内机110i的侧面图的图3(b)所示那样的半透明的半球状的罩覆盖。在位置检测机119的内部,内置了作为图3(b)的B-B面中的剖面图的图4(a)所示那样的旋转轴119x、旋转平台119s、以及1个发送接收部119t。
旋转轴119x是旋转平台119s的旋转轴,且是与室内机110i的下表面大致垂直的轴。旋转轴119x与未图示的步进马达连接,通过依照构成接收部119r的红外线接收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的控制的上述步进马达而逐次旋转90°。因此,在旋转轴119x上固定的旋转平台119s伴随旋转轴119x的旋转逐次旋转90°。
发送接收部119t如从图4(a)所示的C方向图示了位置检测机119的图4(b)所示,固定于旋转平台119s的下表面。发送接收部119t设置于通过从旋转轴119x延伸至位置检测机119的罩的半直线划分图4(a)所示那样的旋转平台119s的下表面而得到的4个区域中的1个区域。另外,发送接收部119t具有:发送部119d,从旋转轴119x透射位置检测机119的罩而发送红外线信号;以及接收部119r,从与发送部119d发送红外线信号的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向接收透射了该罩的红外线信号。因此,如果旋转平台119s以旋转轴119x为中心旋转90°,则发送接收部119t的红外线信号的发送接收方向以旋转轴119x为中心而旋转90°。
发送部119d构成为包括红外线发送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通过依照构成接收部119r的红外线接收IC的控制点亮而发出红外线。另外,构成为包括红外线接收IC的接收部119r接收由便携装置201至208发送的红外线信号。
由红外线接收IC构成的接收部119r构成为包括图5(a)所示那样的CPU119a、ROM119b、RAM119c、通信电路119f、I/O端口119io、以及受光部119p。CPU119a、ROM119b、以及RAM119c与图2的CPU10a、ROM10b、以及RAM10c相同,所以省略说明。通信电路119f与遥控器20进行串行通信。I/O端口119io将从CPU119a输出的信号输出到发送部119d以及上述步进马达。受光部119p将从便携装置201至208进行了红外线发送的信号输入到CPU119a。
便携装置201至208具有识别各自的装置的识别信息(以下,称为装置ID)。便携装置201至208具有的装置ID是分别不同的编号“1”至“8”。便携装置201至208分别具有同样的结构,所以以下主要说明便携装置201。
便携装置201是便携型的装置,构成为包括图5(b)所示那样的光检测部201r、放大部201p、调整部201f、发送部201s、测量部201m、输入部201t、以及红外线接收IC210。光检测部201r构成为包括例如光电二极管。光检测部201r如果检测到从位置检测器119的发送部119d发送的红外线,则产生与所检测的红外线的强度对应的电压。
放大部201p构成为包括例如运算放大器,对由光检测部201r产生的电压进行放大。调整部201f被红外线接收IC210控制,从而使放大部201p对电压进行放大的程度增减。例如,如果将放大后的电压值相对放大前的电压值的比值设为放大率,则调整部201f将放大部201p的放大率调整为由红外线接收IC210指定的比率。
发送部201s构成为包括红外线发送LED,被红外线接收IC210控制,从而对各种信号进行红外线发送。测量部201m构成为包括温度传感器,将表示由该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的信号输入到红外线接收IC210。输入部201t构成为包括操作按钮,根据用户的操作将表示设定温度的设定温度信息输入到红外线接收IC210。
红外线接收IC210构成为包括CPU210a、ROM210b、RAM210c、ADC(AnalogtoDigitalConverter,模拟数字转换器)210v、以及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端口210io。
CPU210a、ROM210b、以及RAM210c与图2的CPU10a、ROM10b、以及RAM10c相同,所以省略说明。ADC210v将表示由放大部201p放大的电压的值的数字数据输入到CPU210a。I/O端口210io将表示测量部测量的室温的数字信号、以及输入部201t输入的设定温度信息输入到CPU210a。另外,I/O端口210io将从CPU210a输出的控制信号等输出到发送部201s。
构成图5(a)所示的位置检测部119的接收部119r使用图5(a)所示的硬件,来执行检测便携装置201至208的位置的、图6所示那样的位置检测处理。由此,接收部119r的CPU119a作为图7所示那样的接收部191、检测部192、校正部194、以及控制部195发挥功能。另外,CPU119a与ROM119b以及RAM119c协作而作为存储部193发挥功能。
在说明图6的位置检测处理之前,说明在位置检测处理中使用的数据。
存储部193存储图8所示那样的检测强度表格。各个检测强度表格具有将表示旋转平台119s的旋转角度的旋转角度信息、识别便携装置的装置ID、以及表示由该便携装置检测的在旋转平台119s处于该旋转角度时被发送的红外线的强度(以下,称为检测强度)的检测强度信息对应起来保存的多个记录。
另外,如图9所示,用与通过旋转平台119s的旋转轴119x(即,室内机110i的大致中心)且和旋转平台119s的旋转面大致平行的规定的坐标轴X的角度来表示旋转平台119s的旋转角度。另外,关于从室内机110i朝向某位置的方向(以下,称为以室内机110i为基准的方向),也同样地用与坐标轴X的角度来表示。
此处,从图4(a)以及(b)所示的室内机110i的位置检测机119发送的红外线具有指向性。因此,在图10所示那样的点P1至P5中,尽管距室内机111i中搭载的位置检测机119的距离分别不同,但在点P1至P5处检测的红外线的强度相等。即,在向图10所示那样的方向S发送了红外线的情况下,关于处于以室内机110i为基准的方向S的点P1,尽管在点P1至P5中最远离室内机110i,仍检测到与其他地点P2至P5相同的强度的红外线。
因此,存储部193存储了图11那样的校正系数表格。在该校正系数表格中,将表示从室内机110i朝向某点(例如,P2)的方向的方向信息、和校正系数信息对应起来保存,其中所述校正系数信息表示在从室内机110i向方向S发送了红外线的情况下,将在该点(例如,点P2)检测的检测强度校正为在从室内机110i离开与该点相同的距离的方向S的点(例如,点P2s)处检测的检测强度的校正系数。
进而,存储部193存储了图12所示那样的距离变换表格。该距离变换表格具有将表示距室内机110i的距离(以下,称为以室内机110i为基准的距离)的距离信息、和表示在从位置检测机119离开了该距离的点处检测的红外线的强度的检测强度信息对应起来保存的多个记录。
另外进而,存储部193存储了图13所示那样的结果表格。该结果表格具有将便携装置的装置ID、表示以室内机110i为基准的该便携装置的位置(即,以室内机为基准的距离以及方向)的信息、表示由该便携装置测量的室温的信息、以及输入到该便携装置的设定温度信息对应起来保存的多个记录。
接下来,说明位置检测机119使用上述表格而执行的位置检测处理。位置检测机119以例如1日1次这样的规定周期,执行图6的位置检测处理。
如果开始了图6的位置检测处理,则图7的控制部195对储存表示图4(a)的旋转平台119s的旋转角度的值的变量(以下,称为旋转角度变量),代入作为初始值的值“0°”(步骤S01)。接下来,执行图14(a)所示那样的接收检测强度信息的检测强度信息接收处理(步骤S02)。
如果开始了图14(a)的检测强度信息接收处理,则图7的控制部195控制图4(a)的发送部119d(步骤S11),使得开始表示值“1”的红外线信号(以下,称为红外线“1”)的发送。此处,发送表示值“1”的红外线信号是指,使构成发送部119d的红外线发送LED点亮。
之后,控制部195在使红外线发送LED点亮的状态下(即,使红外线输出继续的状态下),等待规定时间F(步骤S12)。表示该规定时间F的信息被预先存储到存储部193。该规定时间F被预先设定为,比在规定的范围内设置了便携装置201的情况下在使红外线发送LED点亮之后为了通过构成图5(b)的光检测部201r的光电二极管检测光来发生规定的电压而充分的时间、以及为了放大部201p使电压放大规定的比值而充分的时间相比还长的时间。即,该规定时间F被预先设定为为了便携装置201至208根据光电二极管的响应速度以及放大部201P的响应速度检测红外线发送LED的点亮而充分的长度的时间。
在图14(a)的步骤S12之后,控制部195控制发送部119d,使得结束表示值“1”的红外线信号(即,红外线“1”)的发送(步骤S13)。接下来,控制部195使发送部119d发送表示以发送检测强度信息的方式要求的请求的信号(以下,称为检测强度信息发送请求信号)(步骤S14)。
此处,如图15所示,位置检测机119在以时间T从1台便携装置接收检测强度信息的期间,不发送红外线。其目的在于,使位置检测机119发送的红外线、和位置检测机119接收的红外线不干扰。
另外,发送检测强度信息的便携装置201至208在使用以下的式(1)计算出的待机期间分别进行待机之后,以时间T发送检测强度信息。此处,便携装置201至208分别具有的装置ID分别不同,所以在便携装置201至208中2个以上的装置不会同时发送红外线。其目的在于防止干扰。
因此,关于为了位置检测机119从便携装置201至208这些全部接收检测强度信息而所需的总接收时间,使用以下的式(2)来计算为值“8T”。另外,表示构成空气调节***1的便携装置的总数n的信息、以及表示从便携装置接收检测强度信息的时间长T的信息分别被存储到存储部193。
待机时间=(装置ID-1)×时间T···(1)
总接收时间=便携装置的总数n×时间T···(2)
因此,在图14(a)的步骤S14之后,图7的接收部191判别是否经过了总接收时间(在本实施方式中,8T)(步骤S15)。此时,在接收部191中,如果判别为未经过总接收时间(步骤S15:“否”),则从便携装置201至208中的某一个,以时间T接收装置ID、和检测强度信息(步骤S16)。
接下来,控制部195判别通过所取得的检测强度信息表示的检测强度是否超过规定值V(步骤S17)。表示该规定值V的信息被存储到存储部193。该规定值V是用于判定图5(b)所示的便携装置201的光检测部201r检测的光的强度是否为饱和电平的阈值。即,例如,如果距室内机110i的距离比规定的距离L近,所以光检测部201r检测的光的强度比规定值V强,则光检测部201r发生的电压无法大于规定电压v或者难以大于规定电压v。因此,在光检测部201r检测的光的强度超过规定值V的情况下(即,步骤S17:“是”),判别为该光的强度达到光检测部201r的饱和电平。
如果在步骤S17中,判别为检测强度超过了规定值V(步骤S17:“是”),则控制部195控制发送部119d,以发送表示放大率调整请求的信号,该放大率调整请求要求为进行使图5(b)所示的放大部201p的放大率降低规定的比率R的调节(步骤S18)。之后,控制部195执行将在步骤S16中取得的装置ID、和表示用该装置ID识别的装置的放大率已经被调整的已调整信息对应起来保存到存储部193的已调整信息保存处理(步骤S19)。之后,如果从丢弃所取得的检测强度信息之后,经过总接收时间,则从步骤S11反复上述处理。其原因为,在下次的执行中取得表示更正确的检测强度的信息即可。
另外,如果在步骤S17中,判别为检测强度未超过规定值V,则控制部195也可以在步骤S18中,控制为发送表示放大率调整请求的信号,该放大率调整请求要求为进行使放大部201p的放大率增加规定的比率R的调整。
如果在步骤S17中,判别为检测强度未超过规定值V(即,检测强度是规定值V以下)(步骤S17:“否”),则从步骤S15反复上述处理。
在步骤S15中,在接收部191中,如果判别为经过了总接收时间(步骤S15:“是”),则结束检测强度信息接收处理的执行。
另外,在便携装置201中,如果由图5的光检测部201r检测红外线,则开始图14(b)所示那样的检测强度信息发送处理,保持所接收到的红外线的检测强度(即,由图5的放大部201p放大的电压)的最大值(步骤S21)。在从室内机110i接收在图14(a)的步骤S14中发送的检测强度信息发送请求信号之前,反复步骤S21的处理(步骤S22:“否”)。便携装置201如果接收到检测强度信息发送请求信号(步骤S22:“是”),则在待机了由便携装置201的装置ID决定的待机期间之后(步骤S23),将便携装置201的装置ID、和表示在步骤S21中保持的检测强度的最大值的检测强度信息从图5(b)的发送部201s进行红外线发送(步骤S24)。之后,在便携装置201中,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未接收到表示放大率调整请求的信号(步骤S25:“否”),则结束检测强度信息发送处理。相对于此,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接收到表示放大率调整请求的信号(步骤S25:“是”),则在根据该请求,以使图5的放大部201p的放大率降低规定的比率R的方式通过调整部201f进行调整了之后(步骤S26),结束检测强度信息发送处理。
在图6的步骤S02中接收到检测强度信息和装置ID之后,图7的校正部194检索与已调整信息对应起来而在存储部193中存储的装置ID。之后,校正部194将用所检索的装置ID识别的装置的检测强度信息校正为表示针对该检测强度信息表示的检测强度增加了规定的比率R的强度的信息。另外,表示比率R的信息被存储到存储部193。
接下来,控制部195进行将在步骤S01或者步骤S06中在旋转角度系数中储存的表示旋转角度的信息、和检测强度信息以及装置ID对应起来,保存到图8的检测强度表格的处理(以下,称为检测强度信息保存处理)(步骤S03)。
之后,检测部192判别是否对图4(a)的旋转平台119s的旋转角度可取的所有角度(即,0°、90°、180°、以及270°)执行了步骤S02的检测强度信息接收处理(步骤S04)。此时,在判别为未针对所有角度执行了检测强度信息接收处理的情况下(步骤S04:“否”),控制部195使图4的旋转平台119s旋转90°(步骤S05)。接下来,控制部195在使旋转角度变量的值递增了“90°”之后(步骤S06),从步骤S02反复上述处理。
在步骤S04中,在检测部192中,如果判别为针对所有角度执行了检测强度信息接收处理(步骤S04:“是”),则执行读出图8所示的检测强度表格中保存的检测强度信息以及旋转角度信息等的检测强度信息读出处理(步骤S07)。
接下来,检测部192执行相对方向检测处理,该相对方向检测处理根据用所读出的多个旋转角度信息表示的角度、和用检测强度信息表示的检测强度,检测从室内机110i朝向便携装置201至208的各个方向(即,以室内机110i为基准的便携装置201至208各个的相对方向)(步骤S08a)。
作为具体例,在图8的检测强度表格中,保存了表示用装置ID“5”识别的便携装置205在旋转角度“0°”时检测了强度“0.5”的光,在旋转角度“270°”时检测了强度“0.4”的光的信息。因此,检测部192计算合成了图16所示那样的朝向角度“0°”的方向的具有“0.5”的长度的矢量b1、和朝向角度“270°”的方向的具有“0.4”的长度的矢量b2的矢量b。接下来,检测部192将所计算的矢量b的方向检测为以室内机110i为基准的便携装置205的相对方向。
在图6的步骤S08a之后,校正部194针对便携装置201至208的每一个,执行从图11的校正系数表格读出与表示用所计算出的矢量b的朝向表示的相对方向的方向信息、和表示用矢量b的长度表示的检测强度的检测强度信息对应起来的校正系数信息的校正系数读出处理(步骤S08b)。之后,校正部194针对便携装置201至208的每一个,执行通过对用所计算出的矢量b的大小表示的检测强度乘以用所读出的校正系数信息表示的校正系数来校正检测强度的检测强度校正处理(步骤S08c)。
之后,检测部192针对便携装置201至208的每一个,执行根据校正了的检测强度检测以室内机110i为基准的相对位置的相对位置检测处理(步骤S08d)。具体而言,检测部192从图12的距离变换表格读出与表示校正了的检测强度的检测强度信息对应起来的距离信息。接下来,检测部192将通过用所读出的距离信息表示的相对距离和在步骤S08a中检测的相对方向表示的位置检测为相对位置。
之后,控制部195在执行了将装置ID、和表示用该装置ID识别的装置的相对位置(即,相对方向和相对距离)的位置信息对应起来保存到图13所示的结果表格的检测位置信息保存处理之后(步骤S09),结束位置检测处理的执行。
另外,在位置检测机119中,如果针对空气调节装置110的位置检测处理的执行结束,则将表示请求转移到省电模式的省电模式转移请求的信号对便携装置201至208进行红外线发送。便携装置201至208如果接收到表示省电模式转移请求的信号,则通过主要使由图5(b)的光电二极管构成的光检测部201r以及红外线接收IC210的动作停止而减轻功耗。之后,便携装置201至208例如以10分钟间隔等规定间隔间歇地对光检测部201r以及红外线接收IC210接通电源。
因此,如果参照图6来说明的位置检测处理结束,则位置检测机119在便携装置201至208接通电源的定时(以下,称为电源接通定时),执行接收表示便携装置201至208测量的温度的测量温度信息的、图17(a)所示那样的测量温度信息接收处理。
如果开始了测量温度信息接收处理的执行,则位置检测机119与图6的步骤S01同样地,对旋转角度变量代入表示“0°”的值(步骤S31)。接下来,根据对从针对表示省电模式转移请求的信号进行了红外线发送时起的经过时间进行计时的计时器的计时器值,判别是否为便携装置201至208的电源接通定时(步骤S32)。此时,如果判别为并非电源接通定时(步骤S32:“否”),则位置检测机119在休眠了规定时间之后,反复步骤S32的处理。
相对于此,位置检测机119如果判别为是电源接通定时(步骤S32:“是”),则发送表示请求表示所测量的温度的测量温度信息的发送的请求的信号(以下,称为测量温度信息发送请求信号)(步骤S33)。之后,位置检测机119与图14(a)的步骤S15以及S16同样地,在总接收期间中将便携装置201至208的装置ID、表示在便携装置201至208中测量的温度的测量温度信息、以及对便携装置201至208分别输入的设定温度信息对应起来接收(步骤S34以及S35)。
接下来,位置检测机119执行将所接收的装置ID、测量温度信息、以及设定温度信息对应起来保存到图13的结果表格的测量温度信息保存处理(步骤S36)。之后,在与图6的步骤S05以及S06同样地,使图4的旋转平台119s旋转90°,使旋转角度变量的值递增了“90°”之后(步骤S37以及S38),从步骤S32反复上述处理。
另外,在便携装置201至208中,如果成为电源接通定时,则分别开始图17(b)的测量温度信息发送处理。以下,说明便携装置201执行的测量温度信息发送处理,关于便携装置202至208执行的测量温度信息发送处理,省略说明。
在便携装置201中,如果在开始了测量温度信息发送处理之后接收到表示在图17(a)的步骤S33中发送的测量温度信息发送请求的信息(步骤S41),则通过图5(b)的测量部201m测量室内的温度(即,室温)(步骤S42)。之后,与图14(b)的步骤S23以及S24同样地,如果在待机了由装置ID决定的待机期间之后(步骤S43)对装置ID、测量温度信息以及设定温度信息进行了红外线发送(步骤S44),则结束测量温度信息发送处理的执行。
之后,位置检测机119例如以10分钟间隔等上述规定间隔,在图13的检测结果表格中,参照与相同的装置ID对应起来保存的测量温度信息和设定温度信息,计算用所参照的测量温度信息表示的室温、与用所参照的设定温度信息表示的设定温度的差异。另外,位置检测机119也可以计算用所参照的测量温度信息表示的室温、与由用户对遥控器20设定的设定温度的差异。在该情况下,设定温度被存储到图2的遥控器20具有的RAM10c或者硬盘10d,位置检测机119如果从遥控器20接收到设定温度,则保存到存储部193。
接下来,位置检测机119在所检测的便携装置201至208的位置内,确定所计算的差异大于规定温度的位置。之后,位置检测机119根据所计算的差异和所确定的位置,控制从空气调节装置110送风的风的风量、方向、温度、以及湿度(即,送风状态)。具体而言,在从空气调节装置110的室内机110i离开比规定距离远的距离的位置处的室温与设定温度的差异超过规定温度的情况下,位置检测机119以向该位置的方向送风的方式控制图3(a)以及图3(b)的叶片112b至115b、或者使从图3(a)的送风口112o至115o送风的风量增加。另外,位置检测机119在所计算的差异超过规定温度的位置处,室温高于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进行降低从送风口112o至115o送风的风温的控制、降低所送风的风的湿度的控制,在室温低于设定温度的情况下,进行提高风温的控制等。另外,也可以由遥控器20使用图2的硬件来执行该控制处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为便携装置201至208通过图5(b)的测量部201m测量室温,位置检测机119根据所测量的室温控制从空气调节装置110送风的风的送风状态,但不限于此。例如,能够采用如下结构:便携装置201至208通过图5(b)的测量部201m测量设置了空气调节装置110的房间的湿度,位置检测机119根据所测量的湿度控制空气调节装置110至140的送风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为便携装置201在图5(b)的输入部201t中,根据用户的操作输入设定温度信息,位置检测机119根据用通过便携装置201输入的设定温度信息表示的设定温度、和通过便携装置201测量的室温的差异控制空气调节装置110的送风状态。但是,不限于此,能够采用如下结构:便携装置201在输入部201t中,根据用户的操作输入设定湿度信息,位置检测机119根据用通过便携装置201输入的设定湿度信息表示的设定湿度、和通过便携装置201测量的湿度的差异控制空气调节装置110的送风状态。另外,也可以组合该结构和本实施方式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为位置检测机119发送红外线,便携装置201至209检测从位置检测机119发送的红外线的强度,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由位置检测机119发送可见光线、紫外线或者电磁波,便携装置201至209检测从位置检测机119发送的可见光线、紫外线或者电磁波的强度。
根据这些结构,根据依据由便携装置201至208检测的光或者电磁波的检测强度检测的距离、和所测量的室温或者湿度控制室内机110i等的送风状态,所以即使在例如便携装置201至208的设置位置变化了的情况下,也能够比以往正确地调整便携装置201至208的设置位置处的室温或者湿度。
另外,根据这些结构,根据发送了光或者电磁波的方向、和在该方向上检测该光或者电磁波而得到的强度,分别检测从室内机110i等朝向便携装置201至208的方向,所以即使在例如便携装置201至208的设置位置变化了的情况下,也能够比以往正确地检测便携装置201至208的设置位置。
进而,根据这些结构,使发送光或者电磁波的位置检测机119的发送接收部119t旋转,所以能够在比不旋转的情况宽的范围内,检测便携装置201至209的设置位置。
另外,根据这些结构,在从室内机110i向图10所示那样的规定的方向S发送了光或者电磁波的情况下,在将由便携装置201至208分别检测的检测强度校正为由位于该规定的方向S的便携装置检测的检测强度之后,根据校正了的检测强度检测从室内机110i等至便携装置201至208的距离。因此,能够以少的光或者电磁波的发送方向的数量,针对多个便携装置比以往正确地检测与室内机110i等的距离。
进而,根据这些结构,根据用通过用户携带的便携装置201至208分别输入的信息表示的设定温度、与通过便携装置201至208分别观测的室温的差异、或者用所输入的信息表示的设定湿度、与通过便携装置201至208分别观测的湿度的差异、和从室内机至便携装置201至208的距离,控制室内机的送风状况,所以即使用户移动,也能够比以往可靠地实现由用户设定的室温或者湿度。
另外,根据这些结构,例如,如果由于室内机110i至便携装置201的距离比规定的距离L近而光检测部201r检测的光的强度比规定的强度强,则室内机110i中搭载的位置检测机119发送表示请求降低放大部201p对电压进行放大的程度的放大率调整请求的信号。因此,如果便携装置201依照该信号降低对电压进行放大的程度,则能够比以往正确地检测室内机110i至便携装置201的距离。另外,关于便携装置202至208也是同样的。
另外,根据这些结构,例如,如果由于室内机110i至便携装置201的距离比规定的距离远而作为光检测部的光检测部201r检测的光的强度小于规定的强度,则室内机110i中搭载的位置检测机119发送表示请求提高放大部201p对电压进行放大的程度的放大率调整请求的信号。因此,如果便携装置201依照该信号提高对电压进行放大的程度,则能够比以往正确地检测室内机110i至便携装置201的距离。
此处,在红外通信中使用的模块、和测定红外线的强度的模块中,测定红外线的强度的模块的响应速度更慢的情况较多。其原因为,在测定红外线的强度的模块中,由于需要使通过光的检测产生的电压进一步放大这样的特性,模块的制造成本更易于增加,所以通过降低响应速度来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的情况较多。因此,为了比以往更正确地测定红外线强度,需要通过对表示连续的值“1”的信号进行红外线发送,使LED持续点亮比红外通信时的连续点亮时间更长的时间。因此,图4所示的位置检测机119的发送部119d在便携装置201至208检测红外线强度的情况下,持续点亮比发送信号的情况更长的时间。另外,图发送部119d持续发光比5(b)所示的光检测部201r的响应时间以及放大部201p的响应时间更长的规定时间F。进而,便携装置201并非在与室内机110i中搭载的位置检测机119等的通信中测量接收强度。因此,不论光检测部201r以及放大部201p的响应速度(即,光的检测速度以及电压的放大速度)如何,都能够比以往正确地测量从位置检测机119发出的光的受光强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为在图14(a)的步骤S14至S16中,位置检测机119在发送了检测强度信息发送请求信号之后,接收装置ID和检测强度信息。另外,说明为在图14(b)的步骤S22至S24中,便携装置201在接收了检测强度信息发送请求信号之后,发送装置ID和检测强度信息。
但是,不限于此,能够采用如下结构:位置检测机119在如图18(a)所示,发送了表示值“1”的红外线信号之后(步骤S51至S53),不发送检测强度信息发送请求信号,而经由总接收时间取得便携装置201至208的装置ID和检测强度信息(步骤S54以及S55)。
在该结构中,便携装置201在如图18(b)所示,保持了所接收的红外线的检测强度的最大值之后(步骤S61),在所保持的值(以下,称为检测电平)从未检测电平改变规定值以上之前,反复上述步骤S61的处理。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如果检测电平从未检测电平变化了规定值以上(步骤S62),则便携装置201在待机了由便携装置201的装置ID决定的待机期间之后,发送装置ID和检测强度信息(步骤S63以及S64)。另外,未检测电平是指,在未检测到红外线的情况下由便携装置201保持的值,是为了事先确认背景噪声的电平而预先测量的值。该未检测电平被存储到便携装置201的RAM201c。
根据该结构,在便携装置201中,如果检测电平从未检测电平变化了规定值以上,则发送检测强度信息,所以相比于图14(b)的检测强度信息发送处理,仅通过进行单纯的动作,就能够防止由于其他便携装置202至208的红外线发送而引起的干扰,而且能够将检测强度信息向室内机110i的位置检测机119进行红外线发送。因此,即使不具有图5(b)的红外线接收IC210,也能够使用电子电路等硬件来实现该动作,所以能够削减便携装置201的制造成本。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为如图4(a)所示,位置检测机119具有对红外线进行发送接收的1个发送接收部119t,通过使固定了发送接收部119t的旋转平台119s以旋转轴119x为中心而每次旋转90°,将位置检测机119对红外线进行发送接收的方向以图9的X轴为基准而变更为0°、90°、180°、以及270°这4个方向,但不限于此。例如,能够采用如图19所示,位置检测机119具有在0°、90°、180°、以及270°这4个方向上分别对红外线进行发送接收的4个发送接收部119t的结构。
在该位置检测机119具有4个发送接收部119t的结构中,位置检测机119能够采用使用4个发送接收部119t这全部来进行红外线通信的结构。根据该结构,从位置检测机119发送的红外线的指向性在0°至360°的大致全部角度中都大致相同(即,指向性成为半球状),所以在大致全部角度中检测的红外线的强度根据与位置检测机119的距离而大致相同地变化。
在该位置检测机119具有4个发送接收部119t的结构中,位置检测机119能够采用根据需要选择4个发送接收部119t中的1个,并且使用所选择的发送接收部119t来进行红外线通信的结构。根据该结构,位置检测机119无需使旋转平台119s旋转就能够变更红外线的发送接收方向,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变更通信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为便携装置201在图14(b)的步骤S24中,发送表示在步骤S21中保持的检测强度的最大值的检测强度信息,但不限于此。例如,能够采用发送表示在比接收到检测强度信息发送请求信号的时刻靠前规定时间L以上的时刻(即,接收值“1”的红外线信号之前)保持的检测强度的最大值(即,背景噪声的电平)的检测强度信息、和表示在步骤S21中保持的检测强度的最大值的检测强度信息的结构、或者将这些2个检测强度的最大值的差分检测为从位置检测机119发送的红外线的接收强度的结构。根据该结构,能够减轻背景噪声的影响,高精度地检测从位置检测机119发送的红外线的接收强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为如图6的步骤S08a的说明,检测部192根据用从图8的检测强度表格读出的多个旋转角度信息表示的角度、和用检测强度信息表示的检测强度,检测以室内机110i为基准的便携装置201至208各自的相对方向,但不限于此。例如,检测部192能够采用如下结构:根据用从图8的检测强度表格读出的多个旋转角度信息表示的角度、和根据用检测强度信息表示的检测强度检测的相对距离(即,以室内机110i为基准的距离),检测便携装置201至208各自的相对方向。具体而言,在图8的检测强度表格中,保存了表示用装置ID“5”识别的便携装置205在旋转角度“0°”时检测了强度“0.5”的光、在旋转角度“270°”时检测了强度“0.4”的光的信息。因此,在该结构中,检测部192从图12的距离变换表格,检测用与表示强度“0.5”以及“0.4”的信息分别对应起来的信息表示的距离L1以及L2。之后,检测部192计算合成了朝向角度“0°”的方向的具有L1的长度的矢量、和朝向角度“270°”的方向的具有L2的长度的矢量的合成矢量,将所计算的合成矢量的方向检测为以室内机110i为基准的便携装置205的相对方向。
另外,不仅能够作为预先具备用于实现本实施方式的功能的结构的位置检测机119提供,而且通过程序的应用,还能够使现有的位置检测机作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1的位置检测机119发挥功能。即,通过以使控制现有的端末装置的计算机(CPU等)能够执行的方式应用用于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的位置检测机119的各功能结构的控制程序,能够作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1的位置检测机119发挥功能。
这样的程序的分发方法是任意的,例如除了能够储存于存储卡、CD-ROM、或者DVD-ROM等记录介质而分发以外,还能够经由因特网等通信介质分发。另外,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方法能够使用空气调节***1来实施。
另外,在OS(OperatingSystem,操作***)分担而实现上述功能的情况或者通过OS和应用程序的协作而实现上述功能的情况等下,既可以仅将OS以外的部分储存到介质而分发,并且也可以下载等。
另外,本发明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广义的精神和范围而实现各种实施方式以及变形。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发明而未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即,本发明的范围并非由实施方式而由权利请求书示出。另外,在权利请求书的范围内以及与其等同的发明的意义的范围内实施的各种变形被视为本发明的范围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对室内的空气进行调和的空气调节***。

Claims (12)

1.一种空气调节***,具备:
搭载于室内机的发送部,对具有测量温度或者湿度的测量部的装置发送光或者电磁波;
变更部,向多个方向变更由搭载于所述室内机的发送部发送光或者电磁波的发送方向,
搭载于所述室内机的接收部,接收表示由所述装置检测的所发送的光或者电磁波的检测强度的检测强度信息;
检测部,根据所变更的多个发送方向、和用所接收到的检测强度信息表示的由所述装置检测的分别向所述多个发送方向发送的光或者电磁波的检测强度,检测从所述室内机至所述装置的距离、和从所述室内机朝向所述装置的方向;以及
控制部,根据所检测到的方向以及距离、和所测量的温度或者湿度控制所述室内机的送风状态。
2.一种空气调节***,具备:
搭载于室内机的发送部,对具有测量温度或者湿度的测量部的装置向多个方向发送具有指向性的光或者电磁波;
存储部,将表示以所述室内机为基准的方向的方向信息、和表示校正系数的信息对应起来存储,其中,所述校正系数将在从搭载于所述室内机的发送部向规定的方向发送了光或者电磁波的情况下由位于用所述方向信息表示的方向的装置检测的检测强度校正为在从所述室内机离开了与该装置相同的距离的所述规定的方向的位置处检测的检测强度;
搭载于所述室内机的接收部,接收表示由所述装置检测的所发送的光或者电磁波的检测强度的检测强度信息;
检测部,根据所述光或电磁波被发送的多个方向、和用所接收到的检测强度信息表示的由所述装置检测的分别向所述多个方向发送的光或者电磁波的检测强度,检测从所述室内机朝向所述装置的方向;以及
校正部,使用利用与表示所检测的方向的信息对应起来的信息表示的校正系数,校正用所接收的检测强度信息分别表示的检测强度,
所述检测部根据所校正了的检测强度检测从所述室内机至所述装置的距离,
所述空气调节***还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根据所检测到的方向以及距离、和所测量的温度或者湿度控制所述室内机的送风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计算合成了具有基于所述检测强度的长度、且朝向所述多个发送方向的多个矢量的合成矢量,将所计算出的合成矢量的方向检测为从所述室内机朝向所述装置的方向。
4.根据权利请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其特征在于,
搭载于所述室内机的发送部发送的光或者电磁波具有指向性,
所述空气调节***还具备:
存储部,将表示以所述室内机为基准的方向的方向信息、和表示校正系数的信息对应起来存储,其中,所述校正系数将在从搭载于所述室内机的发送部向规定的方向发送了光或者电磁波的情况下由位于用所述方向信息表示的方向的装置检测的检测强度校正为在从所述室内机离开了与该装置相同的距离的所述规定的方向的位置处检测的检测强度;以及
校正部,使用利用与表示所检测的方向的信息对应起来的信息表示的校正系数,校正用所接收的检测强度信息表示的检测强度,
所述检测部根据所校正了的检测强度检测从所述室内机至所述装置的距离。
5.根据权利请求1、2和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具备:
光检测部,检测从搭载于所述室内机的发送部发出的光而产生电压;
放大部,对由所述光检测部产生的电压进行放大;
调整部,调整所述放大部对电压进行放大的程度;以及
发送部,将表示由所述放大部放大的电压的信息作为表示由所述光检测部检测的光的强度的检测强度信息发送,
搭载于所述室内机的发送部在用所接收的检测强度信息表示的检测强度大于规定的强度的情况下,发送请求将所述放大部对电压进行放大的程度调节为更低的信号。
6.根据权利请求1、2和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具备:
光检测部,检测从搭载于所述室内机的发送部发出的光而产生电压;
放大部,对由所述光检测部产生的电压进行放大;
调整部,调整所述放大部对电压进行放大的程度;以及
发送部,将表示由所述放大部放大的电压的信息作为表示由所述光检测部检测的光的强度的检测强度信息发送,
搭载于所述室内机的发送部在用所接收的检测强度信息表示的检测强度小于规定的强度的情况下,发送请求将所述放大部对电压进行放大的程度调节得更高的信号。
7.根据权利请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中搭载的发送部通过点灭发送所述信号,在所述装置检测所述光的强度的情况下,持续点亮比发送所述信号的情况更长的时间。
8.根据权利请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中搭载的发送部通过点灭发送所述信号,在所述装置检测所述光的强度的情况下,持续点亮比发送所述信号的情况更长的时间。
9.根据权利请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是还具有输入部的便携型的装置,其中,所述输入部输入表示设定温度的设定温度信息或者表示设定湿度的设定湿度信息,
所述装置的发送部发送所输入的设定温度信息或者设定湿度信息,
搭载于所述室内机的接收部接收所发送的设定温度信息或者设定湿度信息,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测量的温度与用所接收的设定温度信息表示的设定温度的差异或者所测量的湿度与用所接收的设定湿度信息表示的设定湿度的差异、和所检测的距离,控制所述室内机的送风状态。
10.根据权利请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是还具有输入部的便携型的装置,其中,所述输入部输入表示设定温度的设定温度信息或者表示设定湿度的设定湿度信息,
所述装置的发送部发送所输入的设定温度信息或者设定湿度信息,
搭载于所述室内机的接收部接收所发送的设定温度信息或者设定湿度信息,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测量的温度与用所接收的设定温度信息表示的设定温度的差异或者所测量的湿度与用所接收的设定湿度信息表示的设定湿度的差异、和所检测的距离,控制所述室内机的送风状态。
11.一种空气调节方法,具有:
测量步骤,由装置测量温度或者湿度;
变更步骤,向多个方向变更从室内机对所述装置发送的光或者电磁波的发送方向;
发送步骤,向所变更的多个方向发送光或者电磁波;
接收步骤,接收表示由所述装置检测所发送的光或者电磁波的检测强度的检测强度信息;
检测步骤,根据所变更的多个发送方向、和用所接收到的检测强度信息表示的由所述装置检测的分别向所述多个发送方向发送的光或者电磁波的检测强度,检测从所述室内机至所述装置的距离、和从所述室内机朝向所述装置的方向;以及
控制步骤,根据所检测的方向以及距离、和所测量的温度或者湿度,控制所述室内机的送风状态。
12.一种空气调节方法,具有:
测量步骤,由装置测量温度或者湿度;
发送步骤,从室内机对所述装置向多个方向发送具有指向性的光或电磁波;
接收步骤,接收表示由所述装置检测的所发送的光或者电磁波的检测强度的检测强度信息;
方向检测步骤,根据所述光或电磁波被发送的多个方向、和用所接收到的检测强度信息表示的由所述装置检测的分别向所述多个方向发送的光或者电磁波的检测强度,检测从所述室内机朝向所述装置的方向;
校正步骤,在存储部中,使用利用与表示所检测的方向的信息对应起来的信息表示的校正系数,校正利用所接收的检测强度信息分别表示的检测强度,其中,所述存储部将表示以所述室内机为基准的方向的方向信息、和表示校正系数的信息对应起来存储,其中,所述校正系数将在从所述室内机向规定的方向发送了光或者电磁波的情况下由位于用所述方向信息表示的方向的装置检测的检测强度校正为在从所述室内机离开了与该装置相同的距离的所述规定的方向的位置处检测的检测强度;
距离检测步骤,根据所校正了的检测强度检测从所述室内机至所述装置的距离;以及
控制步骤,根据所检测到的方向以及距离、和所测量的温度或者湿度控制所述室内机的送风状态。
CN201180066072.0A 2011-01-28 2011-01-28 空气调节***以及空气调节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289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51828 WO2012101831A1 (ja) 2011-01-28 2011-01-28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及び空気調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28903A CN103328903A (zh) 2013-09-25
CN103328903B true CN103328903B (zh) 2016-01-20

Family

ID=46580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607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28903B (zh) 2011-01-28 2011-01-28 空气调节***以及空气调节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35431B2 (zh)
EP (1) EP2669591B1 (zh)
JP (1) JP5485417B2 (zh)
CN (1) CN103328903B (zh)
WO (1) WO20121018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87052B2 (ja) * 2012-09-12 2017-08-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管理システム、無線端末及び周囲環境管理方法
JP2014077598A (ja) * 2012-10-11 2014-05-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温度調節器、空気調和機、給湯器及び床暖房
CN104714508B (zh) * 2013-12-13 2018-04-27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控制装置和基于电磁测距的控制***
WO2016022730A1 (en) * 2014-08-06 2016-02-11 Yogendra Shah Occupancy-based service delivery systems and methods
EP3207322A1 (de) 2014-10-13 2017-08-23 Güntner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wärmeaustauschsystems und wärmeaustauschsystem
TWI573968B (zh) * 2014-10-24 2017-03-11 Chunghwa Telecom Co Ltd 空調控制系統及其方法
CN105988101B (zh) * 2015-03-02 2019-09-17 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 两设备之间的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
JP6618625B2 (ja) * 2016-08-10 2019-12-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7830611A (zh) * 2017-10-26 2018-03-23 山西彩云归科技有限公司 空气质量监控装置、空气过滤装置及空气质量监控方法
WO2019186703A1 (ja) * 2018-03-27 2019-10-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システム、空気調和機および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ラ
WO2019244219A1 (ja) * 2018-06-18 2019-12-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空気調和方法、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160129A (zh) * 2019-07-05 2019-08-23 北海和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用户位置温度和湿度值控加湿型电暖器的控制方法
CN110671778A (zh) * 2019-10-21 2020-01-10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232A (zh) * 1995-09-15 1997-08-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器的操作控制***
CN1172932A (zh) * 1996-08-02 1998-02-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器的百叶窗驱动装置以及控制该百叶窗驱动装置的方法
JP2921256B2 (ja) * 1991-11-14 1999-07-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及び人体検知センサー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07127348A (ja) * 2005-11-04 2007-05-24 Yamatake Corp 環境調整システム
CN201141675Y (zh) * 2007-11-02 2008-10-29 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遥控器检测环境温度的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02906B2 (ja) * 1991-01-30 2000-10-23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US5180333A (en) * 1991-10-28 1993-01-19 Norm Pacific Automation Corp. Ventilation device adjusted and controlled automatically with movement of human body
JPH0658597A (ja) * 1992-08-12 1994-03-01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JP3262288B2 (ja) * 1992-08-26 2002-03-04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湿度制御装置
JPH06337154A (ja) 1993-05-27 1994-12-06 Hitachi Ltd 赤外線源検知器及び該検知器を用いた居住環境制御装置
US6002987A (en) * 1996-03-26 1999-12-14 Nikon Corporation Methods to control the environment and exposure apparatus
JPH10289006A (ja) * 1997-04-11 1998-10-27 Yamaha Motor Co Ltd 疑似感情を用いた制御対象の制御方法
KR100225637B1 (ko) * 1997-05-23 1999-10-15 윤종용 공기조화기의 온도제어장치
TW402676B (en) * 1998-12-08 2000-08-21 Sharp Kk Air conditioner
JP2001025064A (ja) * 1999-07-06 2001-01-26 Sony Corp 通信装置および方法、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媒体
JP4320889B2 (ja) 2000-01-07 2009-08-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赤外線リモコンの送信機と受信機間の相対的な位置関係を検出するための位置検出システム及び位置検出方法、並びに、赤外線リモコン受信機
JP3374175B2 (ja) 2000-01-27 2003-02-04 名古屋大学長 位置表示用データ送信機能付きデータ送信装置、(以下[発明の名称の続き]欄に記載)
JP2001349742A (ja) 2000-06-07 2001-12-21 Sharp Corp 歩行者誘導システム及び方法並びにこれに利用される記憶媒体
US6978627B2 (en) * 2002-01-31 2005-12-27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ir conditioner control system, central remote controller, and facility controller
JP4042480B2 (ja) 2002-06-26 2008-02-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US8036778B2 (en) * 2007-01-17 2011-10-11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conditioning system
JP2008241185A (ja) * 2007-03-28 2008-10-09 Fujitsu General Ltd 無線リモコンを備えた機器
KR100855000B1 (ko) * 2007-04-27 2008-08-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4827798B2 (ja) * 2007-06-13 2011-11-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調用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ラおよび空気調和機並びに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WO2009034720A1 (ja) * 2007-09-14 2009-03-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測位システム、空調システム、照明システム
JP5175562B2 (ja) * 2008-01-28 2013-04-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人物位置検出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KR101253239B1 (ko) * 2008-03-11 2013-04-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JP5111445B2 (ja) * 2008-09-10 2013-01-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KR20100082888A (ko) * 2009-01-12 2010-07-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5507231B2 (ja) * 2009-12-16 2014-05-2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5289392B2 (ja) * 2010-07-16 2013-09-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5404548B2 (ja) * 2010-07-26 2014-02-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21256B2 (ja) * 1991-11-14 1999-07-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及び人体検知センサー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156232A (zh) * 1995-09-15 1997-08-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器的操作控制***
CN1172932A (zh) * 1996-08-02 1998-02-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器的百叶窗驱动装置以及控制该百叶窗驱动装置的方法
JP2007127348A (ja) * 2005-11-04 2007-05-24 Yamatake Corp 環境調整システム
CN201141675Y (zh) * 2007-11-02 2008-10-29 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遥控器检测环境温度的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28903A (zh) 2013-09-25
EP2669591B1 (en) 2021-10-13
EP2669591A4 (en) 2018-04-25
US20130289777A1 (en) 2013-10-31
JP5485417B2 (ja) 2014-05-07
EP2669591A1 (en) 2013-12-04
JPWO2012101831A1 (ja) 2014-06-30
WO2012101831A1 (ja) 2012-08-02
US9535431B2 (en) 2017-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8903B (zh) 空气调节***以及空气调节方法
US10229555B2 (en) Card game machine
CN112178784B (zh) 一种空调器除湿控制方法及除湿设备
CN108800469A (zh) 空气调节设备的导风条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CN114353267A (zh) 空调控制方法
EP3531536A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wireless transmit power by detecting foreign object
US1128995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wirelessly transmitting power based on foreign object detection in the electronic device
CN108286781A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69786A (zh) 具有阵列天线的电子装置和天线阵列的功率回退方法
CN106225166A (zh) 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446715A (zh)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温控器及存储介质
CN106225154A (zh) 空调器湿度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8224699A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CN112413848A (zh) 一种温度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CN106052051A (zh) 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JPWO2020021972A1 (ja) 温熱環境制御装置、温熱環境制御システム及び温熱環境制御方法
CN107940546A (zh) 供水温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US20190285300A1 (en)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and Method
WO2016103394A1 (ja) 状態検知システム、空調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状態検知方法
US20130188674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5546746A (zh) 空调送风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384608B (zh) 用于控制机动车辆的空气调节***的***和方法
CN108489048A (zh) 空调器安装位置确定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空调器
KR20070107324A (ko) 공기 조화 시스템 및 그 동작방법
TW200937296A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