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4506A - 模制电动机和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模制电动机和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14506A
CN103314506A CN2011800652669A CN201180065266A CN103314506A CN 103314506 A CN103314506 A CN 103314506A CN 2011800652669 A CN2011800652669 A CN 2011800652669A CN 201180065266 A CN201180065266 A CN 201180065266A CN 103314506 A CN103314506 A CN 1033145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age
resin
magnet
rotor
yo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652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14506B (zh
Inventor
山本峰雄
坂廼边和宪
石井博幸
麻生洋树
尾村和也
竹内康真
柴山胜己
望月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082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2194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0820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2194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14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45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145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450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2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3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73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 H02K5/1732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2Impregnating, heating or drying of windings, stators, rotors or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模制电动机(400),其具备模制定子(350)、转子(200)和托架(440),其中,模制定子(350)包括:在轴向的一侧的端部与转子(200)的一个轴承(410)嵌合、并且由热固化性树脂构成的第一轴承座部;形成在轴承座部的相反一侧的端部的开口部;以及形成在开口部的附近,其直径比定子内径大的托架压入部,托架(440)包括:构成与转子(200)的另一个轴承(410)嵌合的第二轴承座部的托架树脂部;以及被压入至模制定子(350)的托架压入部的托架钣金部,托架(440)由托架树脂部和托架钣金部一体成型。

Description

模制电动机和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托架由树脂部和钣金部构成、与轴承电绝缘、并提高轴承的耐电腐蚀性的模制电动机。此外,涉及在送风机中搭载有该模制电动机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对于电动机的转子,提出了一种在对永久磁铁磁体设置圆筒形状的轴套,并将轴固定在轴套来构成转子的方案。通过将铁氧体树脂磁体等进行注射成型而形成永久磁体,从而在永久磁体的注射成型时能够同时装配永久磁体和轴套,实现装配工时的削减。此外,即使在轴的形状、长度等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以通过一种模具与轴套一起成型的永久磁体来应对,因而在提高生产率方面具有较好效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为了得到能够通过防止电流在旋转轴与马达外壳之间设置的滚动轴承流过来防止在滚动轴承中发生电腐蚀、并且结构简单、装配容易的旋转电机,而提出了一种在滚动轴承的外周配置绝缘套管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888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569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动机的转子,由于将轴压入轴套进行固定,所以在轴的外周会因压入产生损伤。因此,例如在将滚动轴承安装在轴上时会对精度产生影响。从而,存在例如在轴较长的情况下无法容易地将转子安装在轴上,且可能无法应对规格变更的问题。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旋转电机,虽然通过在滚动轴承的外周配置绝缘套管来防止电流流过滚动轴承,但是依然存在因托架与滚动轴承的外圈之间的杂散电容而造成电流流过轴承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制电动机和空调机,在将转子安装到轴上时,即使在轴较长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转子安装在轴上,并且能够将转子安装在轴上的任意位置,而能够容易地应对规格的变更。
此外,还提供一种具有耐高频电腐蚀性的模制电动机和空调机。
本发明涉及的模制电动机,其具备用热固化性树脂对定子进行覆膜而成的模制定子、转子和托架,该模制电动机的特征在于:上述模制定子包括:第一轴承座部,其在轴向的一侧的端部与上述转子的一个轴承嵌合,并且由上述热固化性树脂构成;开口部,其形成在与上述第一轴承座部相反一侧的端部;以及托架压入部,其形成在上述开口部的附近,直径比上述模制定子的内径大,上述托架包括:托架树脂部,其构成与上述转子的另一个轴承嵌合的第二轴承座部;以及托架钣金部,其被压入至上述模制定子的上述托架压入部,上述托架由上述托架树脂部和上述托架钣金部这两个部件构成,上述托架树脂部被压入上述托架钣金部。
本发明涉及的模制电动机,通过使模制定子的轴承座部和托架的轴承座部由树脂形成,并且使转子磁体和轴间由树脂构成而电绝缘,由此来隔断轴承的放电路径,从而轴承的耐电腐蚀性得以提高,因此能够实现产品质量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转子树脂结合体的截面图。
图2是转子树脂结合体的左视图。
图3是转子树脂结合体的右视图。
图4是从位置检测用磁体一侧观察转子树脂结合体时的立体图。
图5是从位置检测用磁体的相反一侧观察转子树脂结合体时的立体图。
图6A是从凹部一侧观察轭铁时的侧视图。
图6B是图6A的B-B截面图。
图6C是从位置检测用磁体一侧观察轭铁时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基于外侧的取向磁场的轭铁的极性各向异性取向的状态的图。
图8是图6A所示的轭铁的放大图。
图9是图6C所示的轭铁的放大图。
图10是从台座观察轭铁时的立体图。
图11是从凹部观察轭铁时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轭铁的部分放大图。
图13是图6B所示的轭铁的部分放大图。
图14是图6B所示的轭铁的放大图。
图15A是从凹部一侧观察切除流道(runner)之前的转子磁体时的侧视图。
图15B是图15A的C-C截面图。
图15C是从位置检测用磁体一侧观察切除流道之前的转子磁体时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基于外侧的取向磁场的转子磁体的极性各向异性取向的状态的图。
图17是图15B所示的转子磁体的放大图。
图18是图15C所示的转子磁体的放大图。
图19是从流道一侧观察切除流道之前的转子磁体时的立体图。
图20是图19所示的肋状流道附近的放大立体图。
图21是表示转子磁体成型时的树脂磁体的流动的部分俯视图。
图22是从台座部一侧观察切除流道之后的转子磁体时的立体图。
图23是从凹部一侧观察转子磁体时的立体图。
图24A是从凹部一侧观察轭铁时的侧视图。
图24B是图24A的D-D截面图。
图24C是从凹部的相反一侧观察轭铁时的侧视图。
图25是图24C所示的轭铁的放大图。
图26是从凹部的相反一侧观察轭铁时的立体图。
图27A表示切除流道之前的转子磁体的变形例,是从凹部一侧观察该转子磁体时的侧视图。
图27B是图27A的E-E截面图。
图27C表示切除流道之前的转子磁体的变形例,是从凹部的相反一侧观察该转子磁体时的侧视图。
图28是图27C所示的转子磁体的放大图。
图29是图27C所示的转子磁体的放大图。
图30是表示图27所示的转子磁体成型时的树脂磁体的流动的部分俯视图。
图31是在切除流道之前从流道一侧观察图27所示的转子磁体时的部分立体图。
图32是在切除流道之后从凹部的相反一侧观察图27所示的转子磁体时的立体图。
图33是图1所示的位置检测用磁体的立体图。
图34A是位置检测用磁体的俯视图。
图34B是图34A的F-F截面图。
图35是位置检测用磁体的部分放大图。
图36是转子芯的立体图。
图37是通过敛缝将转子树脂结合体安装在轴上的转子轴装配的主视图。
图38是在图37所示的轴上安装有E环和轴承的转子的主视图。
图3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模制电动机在装配前的分解主视图。
图40是托架与轴承嵌合的状态下的模制电动机在装配前的分解主视图。
图41是模制电动机的主视图。
图42是模制定子的立体图。
图43是模制定子的截面图。
图44是定子的立体图。
图45是托架的截面图。
图46是托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47是托架的立体图。
图48是表示将与轴承嵌合的托架压入模制定子的状态下的部分放大图。
图49是表示托架的第一变形例的图。
图50是图49所示的托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51是图49所示的托架的立体图。
图52是表示将与轴承嵌合的图49所示的托架压入模制定子的状态下的部分放大图。
图53是表示托架的第二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54是图53所示的托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55是图53所示的托架的立体图。
图56是表示将与轴承嵌合的托架压入模制定子的状态下的部分放大图。
图57是表示托架的第三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58是图57所示的托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59是图57所示的托架的立体图。
图60是表示将与轴承嵌合的托架压入模制定子的状态下的部分放大图。
图61是表示托架的第四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62是表示将与轴承嵌合的托架压入模制定子的状态下的部分放大图。
图63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模制电动机中内置的电动机内置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图6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模制电动机的制造工序图。
图6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天花板嵌入式空调机的侧面的结构图。
图66是表示图65所示的天花板嵌入式空调机的平面的结构图。
符号说明
1 轴;1a E环槽;3 转子磁体;4 轭铁;5 树脂磁体;6 凹部;6a浇口处理痕迹;7 切口;10 转子芯;10a 切口;11 位置检测用磁体;12阶差;13 肋;17 树脂部;34 台座;34a 凸出部;34b 开口部;35 肋状流道;35b 位置检测用磁体保持凸起;36 环状流道;36a 树脂注入部痕迹;44 直线部;45 倾斜部;46 合模面痕迹;47 凹部;48 凸部;49b霍尔IC;50 台座部;100 转子树脂结合体;103 转子磁体;104 轭铁;105 树脂磁体;106 凹部;107 切口;135 肋状流道;136 环状流道;136a 树脂注入部痕迹;144 直线部;145 倾斜部;146 合模面痕迹;147凹部;148 凸部;150 转子轴装配;151 切除痕迹;160 电动机内置驱动电路;162 商用交流电源;163 整流电路;164 逆变器主电路;164a 主元件驱动电路;166a~166f IGBT;167a~167f SiC-SBD;168 直流电压检测部;168a 分压电阻;168b 分压电阻;170 转子位置检测部;180 输出电压运算部;190 PWM信号生成部;200 转子;300 定子;301 定子铁芯;303 绝缘部;306 导线;310 基板;350 模制定子;351 模制树脂;352 开口部;353 托架压入部;354 轴承座部(第一轴承座部);355 轴向设置面;400 模制电动机;410 轴承;420 E环;440 托架;441托架树脂部(第二轴承座部);441a 压入部;441b 轴承座部;441c 轴向设置面;441d 凸起;442 托架钣金部;442a 外周部;442b 轴向设置面;442c 内周部;442d轴向设置面;442e切口;442g开口部;540托架;541托架树脂部(第二轴承座部);541a压入部;541b轴承座部;541e凸缘部;541f切口;542托架钣金部;542a外周部;542b轴向设置面;542c 压入部;542d 轴向设置面;542f 平坦部;640 托架;641托架树脂部(第二轴承座部);641a 压入部;641c1 轴向设置面;641c2轴向设置面;641d 止转凸起;642 托架钣金部;642a 外周部;642b 轴向设置面;642c 压入部;642d1 轴向设置面;642d2 轴向设置面;642e切口;740 托架;741 托架树脂部(第二轴承座部);742 托架钣金部;743 开口部;744 切口;840 托架;841 托架树脂部(第二轴承座部);842 托架钣金部;842b 轴向设置面;900 天花板嵌入式空调机;902 主体箱;903 分隔板;904 送风用空间;905 热交换用空间;906 风扇箱;907 送风风扇;908 室内侧热交换器;909 排水盘;911 施工用空间;912 吹出口;916 制冷剂配管;917 制冷剂配管;919 控制盒;920 风道连接部;921 吹出口;922 吸入风道;923吹出风道;933 天花板;935 送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概要)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转子的特征在于,能够任意地选择轴(shaft)的长度(或直径)和转子在轴上的位置。例如仅在轴的一个端部安装负载(风扇等)的电动机的转子,由于轴较短且转子在轴上的位置已确定,所以能够用树脂将转子磁体、位置检测用磁体和轴等一体成型。
然而,在轴较长的情况下,在用树脂将转子磁体、位置检测用磁体和轴等一体成型时,轴的长度在树脂成型时被模具开口量限制,不能为任意的长度。
因此,在转子位于轴上的位置变化的情况下,需要不同的模具。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转子磁体、位置检测用磁体以外,还准备安装到轴上用的较短的转子芯,用热可塑性树脂将转子磁体、位置检测用磁体和转子芯(配置在转子磁体的内周)一体成型,然后对转子芯进行敛缝安装在轴上。
由此,就不再受到以下等等限制,轴的长度在树脂成型时被模具开口量限制、在转子位于轴上的位置变化的情况下需要分别不同的模具。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转子树脂结合体100(用热可塑性树脂将转子磁体、位置检测用磁体和转子芯一体成型、安装在轴上之前)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转子树脂结合体100的截面图,图2是转子树脂结合体100的左侧视图,图3是转子树脂结合体100的右侧视图,图4是从位置检测用磁体11一侧观察转子树脂结合体100时的立体图,图5是从位置检测用磁体11的相反一侧观察转子树脂结合体100时的立体图。
图1至图5所示的转子树脂结合体100,通过用热可塑性树脂(树脂部17)将转子磁体3(在轭铁4上将树脂磁体5注射成型而得到)、位置检测用磁体11和转子芯10一体成型而得到。
在未图示的立式成型机设置的下侧模具的芯骨部,***转子芯10、并从轭铁4的具备浇口(后述)的一侧端面***转子磁体3进行组装。在转子树脂结合体100中,确保与在转子磁体3的轭铁4的浇口侧端面设置的切口7(参照图5)嵌合的凸部(在下侧模具的芯骨部设置的凸部)和在下侧模具的芯骨部设置且与转子芯10的内径嵌合的圆筒部的同轴度,由此,在紧固模具时将芯骨部的凸部压向锥状的切口7,确保树脂磁体5的外周与轴(后述)的同轴。
此外,由于转子芯10通过模具芯骨部设置在转子磁体3的大致中央,成为转子磁体3的重心位置,而能够实现电动机的低噪音、低振动。
而且,在模具内将位置检测用磁体11设置在转子磁体3的台座34(参照图1,详细情况后述)之后,封闭上侧模具,将PBT(聚丁烯对酞酸盐)等热可塑性树脂进行注射成型。在封闭了上侧模具时,通过使设置在上侧模具且确保了同轴的凸起(未图示)与位置检测用磁体11的内周嵌合,也确保位置检测用磁体11的同轴,实现制造上品质的提高。
图6A是从凹部6一侧观察轭铁4时的侧视图,图6B是图6A的B-B截面图,图6C是从位置检测用磁体11一侧观察轭铁4时的侧视图。此外,图7是表示通过外侧的取向磁场对轭铁4进行极性各向异性取向的状态的图,图8是图6A所示的轭铁4的放大图,图9是图6C所示的轭铁4的放大图,图10是从台座34观察轭铁4时的立体图,图11是从凹部6观察轭铁4时的立体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轭铁4的部分放大图,图13是图6B所示的轭铁4的部分放大图,图14是图6B所示的轭铁4的放大图。
接着,参照图6至图14,对构成转子磁体3的轭铁4进行详细说明。
设置在转子磁体3的内侧的轭铁4通过将含有软磁性体或铁氧体的热可塑性树脂进行注射成型而得到。
在使轭铁4成型时,通过在模具的形成轭铁4的外周的部分的外侧配置强力的磁体来设置取向磁场,由此轭铁4中含有的软磁性体或铁氧体相对磁极方向各向异性地取向。
如图7所示,通过模具的形成轭铁4的外周的部分的外侧的取向磁场,使轭铁4相对磁极方向各向异性地取向。
此外,在图7中,为了容易观察,省略台座34(或凹部6和切口7)。
如图6所示,轭铁4形成为大致圆筒状。轭铁4的外周如图8所示,凹部47和凸部48交替配置。凹部47、凸部48的数量这里分别是10个。
轭铁4的外周的凹部47与树脂磁体5的磁极对应(相向)。
此外,轭铁4的外周的凸部48与树脂磁体5的极间对应(相向)。
在轭铁4的一个轴向端面,沿周向大致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磁极数量)轴向深度为d2(参照图13)的凹部6(例如圆形)。凹部6与轭铁4的外周的凸部48(树脂磁体5的极间)对应(相向)。
这里,由于电动机的转子为10极,所以凹部6也形成有10个。
将含有软磁性体或铁氧体的热可塑性树脂从各个凹部6注入轭铁4。因此,在成型后的轭铁4残留有用于注入热可塑性树脂的浇口的浇口处理痕迹6a(参照图13)。
设置凹部6的一个理由是使浇口处理痕迹6a(参照图13)的突起不会从轭铁4的轴向端面突出。因此,凹部6的轴向深度d2(参照图13)为使浇口处理痕迹6a的突起不会从轭铁4的轴向端面突出的尺寸。
通过设置磁极数量(这里为10极)的用于注入热可塑性树脂的浇口(作为浇口处理痕迹6a残留),使得在相对于磁极注射含有软磁性体或铁氧体的热可塑性树脂时的注入状态均匀化,并且也能够使取向的状态均匀化,实现轭铁4品质的提高。
而且,如图8所示,通过在极间的壁厚部分设置浇口(作为浇口处理痕迹6a残留),使其成为最适于含有软磁性体或铁氧体的热可塑性树脂的流动的位置,实现品质的提高。
此外,通过使浇口(作为浇口处理痕迹6a残留)作为从轭铁4的一个轴向端面呈圆形且沿着轴向地向内侧挖掉规定长度(轴向深度d2(参照图13))而成的凹部6的中心,能够防止在浇口处理痕迹6a残留的毛边从端面露出。因此,能够抑制其在制造工序中妨碍定位,或者抑制产生废弃物,所以实现制造上品质的提高。
在图14中,轭铁4的中空部从设置凹部6一侧的轴向端面到轴向的大致中心位置(轭铁4成型时的合模面痕迹46)为倾斜部45。倾斜部45是从设置凹部6一侧的轴向端面向内侧逐渐变窄的倾斜状。
而且,从倾斜部45的合模面痕迹46到台座34一侧的轴向端面,为直径一定的直线部44(参照图14)。
轭铁4的中空部的倾斜部45(参照图14)由固定侧的模具形成。此外,轭铁4的中空部的直线部44由可动侧的模具形成。
通过用固定侧的模具形成轭铁4的中空部的倾斜部45(参照图14),在开模时制品(轭铁4)粘付固定侧模具的阻力降低。
此外,通过用可动侧的模具形成轭铁4的中空部的直线部44(参照图14),在开模时会成为制品(轭铁4)粘付可动侧模具的阻力,由此固定侧模具与制品(轭铁4)顺畅地分离,实现制造上品质的提高。
如图6A、图8所示,在轭铁4的具备凹部6一侧的轴向端面,在凹部6之间的磁极位置形成有以规定宽度到达中空部的倾斜部45的锥状切口7。锥状的切口7的数量是10个。
各个锥状的切口7是为确保中空部(参照图14)的直线部44与轭铁4的外周的同轴度而形成的。
在用树脂磁体将树脂磁体5与轭铁4一体成型时,或者在用树脂部17将转子磁体3与轴1(后述)一体成型时,由模具保持该锥状的切口7以确保直线部44与轭铁4的外周的同轴度,从而能够确保同轴度和相位,实现制造上品质的提高。
在轭铁4的具备凹部6的轴向端面的相反一侧的轴向端面,设置有使位置检测用磁体11与轭铁4的端面相距规定距离的台座34(参照图6B、图6C、图9)。
如图9、图10所示,台座34在周向上的位置与磁极对应(相向)。即,台座34在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形成有10个。
各个台座34由两个向轴向外侧突出的凸出部34a和在两个凸出部34a之间形成的开口部34b构成。
在台座34具备的两个凸出部34a之间形成的开口部34b,在将树脂磁体5与轭铁4一体成型时成为供给树脂磁体的路径。开口部34b的宽度与供给树脂磁体的流道宽度(后述的肋状流道35)大致相同。
图15A是从凹部6一侧观察切除流道之前的转子磁体3时的侧视图,图15B是图15A的C-C截面图,图15C是从位置检测用磁体11一侧观察切除流道之前的转子磁体3时的侧视图。此外,图16是表示通过外侧的取向磁场对转子磁体3进行极性各向异性取向的状态的图,图17是图15B所示的转子磁体3的放大图,图18是图15C所示的转子磁体3的放大图,图19是从流道一侧观察切除流道之前的转子磁体3时的立体图,图20是图19所示的肋状流道35附近的放大立体图,图21是表示转子磁体3成型时的树脂磁体的流动的部分俯视图,图22是从台座部50一侧观察切除流道之后的转子磁体3时的立体图,图23是从凹部6一侧观察转子磁体3时的立体图。
接着,参照图15至图23对转子磁体3进行说明。
通过将轭铁4收纳在设置在立式成型机中的模具的下模(未图示)中,在轭铁4的外周,将含有例如作为稀土类的马铁(钐铁)的热可塑性树脂的树脂磁体进行注射成型,使树脂磁体5与其一体化,从而得到本实施方式的转子磁体3。
在使树脂磁体5成型时,在模具的形成树脂磁体5的外周的部分的外侧,配置强力的磁体来设置取向磁场,由此树脂磁体5中含有的磁粉在磁极方向上各向异性地取向(参照图16)。
在下侧模具(未图示)中形成用于树脂磁铁5成型的模具的芯部,该芯部***轭铁4的中空部。轭铁4从具备凹部6的轴向端面***到该芯部,而组装到模具中。
在将轭铁4组装到模具中的状态下,使树脂磁体5成型的下模的芯部的端面为轭铁4的具备台座34的端面位置(参照图17)。
此外,通过将与轭铁4的凹部6侧轴向端面上具备的切口7嵌合的凸部(未图示)设置在使树脂磁体5成型的模具的芯部(下模),实现相对于生成取向磁场的磁体的位置的在圆周方向上的定位。
此外,确保芯部的与切口7嵌合的凸部与树脂磁体部的外周的同轴,在紧固模具时将其压向锥状的切口7,由此确保树脂磁体5的外周与轭铁4的同轴。
此外,在使树脂磁体5成型的模具的芯部(下模)的端面形成的环状流道36(参照图17~图19),沿周向大致等间距地设置有磁极的一半数量(这里为10极的一半5个)的用于树脂磁体5成型的树脂注入部。
用于树脂磁体5成型的树脂注入部作为树脂注入部痕迹36a残留在环状流道36(参照图18)。
树脂注入部痕迹36a在形成有10个的肋状流道35中的任意两个肋状流道的大致中间形成。
如图17所示,环状流道36以大致为轭铁4的台座34的高度(轴向)从树脂磁体5或轭铁4的端面向台座一侧凸出。
此外,从环状流道36的外周向树脂磁体5呈放射状延伸设置有与磁极数量相同数量(这里为10个)的肋状流道35。肋状流道35形成为与环状流道36大致相同的高度(轴向)。
如上所述,用于树脂磁体5成型的树脂注入部(树脂注入部痕迹36a)设置在两个肋状流道35的大致中间位置。
由于环状流道36和肋状流道35在上模形成,所以通过采用从芯部(下模)的端面向着轴向外侧变小的锥形,使得在开模时环状流道36和肋状流道35与上模的粘付减小。
关于环状流道36的、从芯部(上模)的端面向着轴向外侧变小的锥形,参照图17。
此外,肋状流道35的、从芯部(下模)的端面向着轴向外侧变小的锥形,参照图20。
而且,如图17所示,对于环状流道36通过从芯部(下模)的端面以规定的深度(轴向)笔直且呈凹状地挖去,在起模时其成为环状流道36的与上模粘付的阻力,因此下模与环状流道36顺畅地分离。
从环状流道36呈放射状延伸的肋状流道35,跨过使树脂磁体5成型的模具的芯部(下模)的轴向端面和轭铁4的台座34一侧的轴向端面,到达台座34的内周侧的开口部34b(参照图9)。而且,肋状流道35在台座34的外周侧的开口部34b的外侧,在树脂磁体5的轴向端面上,从轭铁4的外周延伸到规定的位置。
如图21所示,树脂磁体在未图示的流道(轴向流道)中沿着轴向流动,然后在树脂注入部(树脂注入部痕迹36a)使流动的方向改变90°。即,沿着在树脂注入部痕迹36a所示的箭头方向(轴正交方向)分成两路。然后,分成两路的树脂磁体分别流入最靠近树脂注入部(树脂注入部痕迹36a)的肋状流道35,进一步使流动的方向改变90°,流入树脂磁体5。
此时,能够使改变树脂磁体的流动方向的部分(树脂注入部(树脂注入部痕迹36a)、在轴向流道中沿着轴向流动过来并在轴正交方向上分成两路的部分)位于模具内。这是由于具有树脂注入部(树脂注入部痕迹36a)的环状流道36位于轭铁4的内周的内侧。
例如在轭铁4的轴向端面改变了流动方向的情况下,有可能因在轴向流道中沿着轴向流动过来的树脂磁体的注射压力,而造成在轭铁4的端面开孔等损伤。
在模具内存在改变树脂磁体的流动方向的部分(树脂注入部(树脂注入部痕迹36a)、在轴向流道中沿着轴向流动过来并在轴正交方向上分成两路的部分),所以在轴向流道中沿着轴向流动过来的树脂磁体,在树脂注入部痕迹36a中沿轴正交方向分成两路,因此对轭铁4等造成损伤的可能性较小。由此,实现制造上品质的提高。
此外,通过使轭铁4的中空部从台座34一侧端面到合模面痕迹46为止为其横截面是圆形且直径大致一定的直线部44(参照图14),以及使其与用于树脂磁体5成型的模具的芯部(下模)的间隙尽可能地小,该模具的芯部在轭铁4的中空部从台座34一侧端面起与直线部44嵌合,从而能够抑制树脂磁体泄漏到轭铁4的中空部的从台座34一侧端面到合模面痕迹46为止的直线部44与使树脂磁体5成型的模具的芯部(下模)之间的间隙,实现制造上品质的提高。
在轭铁4的外周形成稀土类的树脂磁体5的情况下,由于材料(稀土类的树脂磁体)价格较高,所以尽可能使树脂磁体5的壁厚变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使对树脂磁体5直接注入树脂磁体的树脂注入部与树脂磁体5的壁厚相对应地变小。但是,如果树脂注入部变小,则成型压力增大。
与此相对,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只要由环状流道36和从环状流道36的外周向树脂磁体5的方向呈放射状地以与磁极数量相同的数量延伸的肋状流道35形成流道,并在环状流道36设置树脂注入部(树脂注入部痕迹36a),就能够任意设定树脂注入部的浇口直径,实现制造上品质的提高。
此外,通过将树脂磁体的树脂注入部(树脂注入部痕迹36a)的数量减少到磁极数量(10极)的一半(5个),与以磁极数量设置树脂磁体的树脂注入部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流道数量相对制品(树脂磁体5)的比率。
流道数量是环状流道36、肋状流道35和未图示的其它流道的合计数量。
虽然“流道”定义为树脂磁体5与模具的树脂磁体注入部之间的不成为制品(树脂磁体5)的部分,但是具体而言是指环状流道36、肋状流道35和未图示的其它流道。
但是,在图15所示的转子磁体3的情况下,如图22所示那样,肋状流道35的一部分(从轭铁4的台座34的内周面到前端(径向)为止的部分)成为制品。
也就是说,未图示的其它流道(轴向流道)、环状流道36和肋状流道35(除了从轭铁4的台座34的内周面到前端(径向)为止的部分以外)在转子磁体3成型结束后被切除(参照图22)。
本实施方式的流道(其它流道、环状流道36和肋状流道35(一部分除外)),与以磁极数量(这里为10个)设置树脂磁体的树脂注入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大致30%左右的流道数量。
虽然省略了详细说明,但是轴向流道数量相对全部流道数量的比率与其它的环状流道36和肋状流道35相比较大。因此,如果减少树脂注入部,则全部流道数量也减少。
转子磁体3的树脂磁体的树脂注入部是5个,与以磁极数量(这里为10个)设置树脂注入部的情况相比,全部流道数量减少。
此外,在对不成为制品的流道进行再利用的情况下,转子磁体3与以磁极数量(这里为10个)设置树脂磁体的树脂注入部的情况相比,通过减少流道数量来减少再利用比率,能够抑制树脂磁体的特性(主要是机械强度)的下降,从而实现产品质量的提高。
而且,虽然树脂注入部是磁极数量的一半,但是由于肋状流道35与磁极数量相同,所以对于各个磁极,树脂磁体的注入状况相同,取向的状态也能够均匀化,实现制造上品质的提高。
如图22所示,未图示的其它流道、环状流道36和肋状流道35(一部分除外)在转子磁体3成型结束后被切除。肋状流道35的从环状流道36到呈放射状延伸至轭铁4的台座34的内周面为止的部分被切除。
因此,如图22所示,台座部50由轭铁4的台座34的凸出部34a和从凸出部34a之间向径向外侧延伸的肋状流道35的非切除部分构成。此外,肋状流道35的非切除部分在径向前端具备向轴向外侧突出的位置检测用磁体保持凸起35b。
如上所述,位置检测用磁体11(参照图1)在转子磁体3的台座部50的位置检测用磁体保持凸起35b(参照图22)的内侧,配置在台座34和肋状流道35(作为制品残留的部分)的上表面(大致水平的状态)。而且,在位置检测用磁体11在树脂成型之前载置在转子磁体3的台座部50(参照图22)的状态下,例如如果以180°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则离心力作用于位置检测用磁体11。然而,由于在位置检测用磁体11的周围存在位置检测用磁体保持凸起35b,所以位置检测用磁体保持凸起35b防止其在径向上的位置偏移,其从转子磁体3脱落的可能性变小。由此,提高生产率。
此外,将形成在树脂磁体5的肋状流道35的、轭铁4外侧的部分作为定位凸起加以利用,该定位凸起在用树脂部17将转子磁体3与轴1一体成型时进行周向上的定位。
例如在仅用树脂磁体来形成在与转子芯(后述)一体成型时进行周向定位的定位凸起(肋状流道35的、轭铁4外侧的部分)、位置检测用磁体保持凸起35b和台座34的情况下,在切除了环状流道36和肋状流道35后,与在轭铁4的外周形成的树脂磁体5之间仅由通向树脂磁体5的树脂注入部连结,所以具有强度较弱的缺点。
然而,通过在轭铁4形成台座34,而且将台座34的中央部分开口而设置开口部34b,并且使肋状流道35与台座34一体化来提高强度,由此实现制造上品质的提高。
如上所述,树脂磁体从环状流道36通过肋状流道35被填充到轭铁4的外周,而使轭铁4与树脂磁体5一体化之后,从台座34的内周侧侧面将内侧的肋状流道35和环状流道36切除,由此能够得到本实施方式的转子磁体3。
如上所述,在仅用树脂磁体形成定位凸起(肋状流道35的、轭铁4外侧的部分)、位置检测用磁体保持凸起35b和台座34的情况下,由于它们在切除了环状流道36和肋状流道35时仅由通向在轭铁4的外周形成的树脂磁体5的树脂注入部连结,所以具有强度较弱的缺点。但是,在不使用位置检测用磁体11(后述)的情况下,由于不需要用于位置检测用磁体11的台座部50,所以可以完全地切除环状流道36和肋状流道35。
图24A是从凹部106一侧观察轭铁104时的侧视图,图24B是图24A的D-D截面图,图24C是从凹部106的相反一侧观察轭铁104时的侧视图。此外,图25是图24C所示的轭铁104的放大图,图26是从凹部106的相反一侧观察轭铁104时的立体图,图27A表示切除流道之前的转子磁体103的变形例,是从凹部106一侧观察该转子磁体103时的侧视图,图27B是图27A的E-E截面图,图27C表示切除流道之前的转子磁体103的变形例,是从凹部106的相反一侧观察该转子磁体103时的侧视图。此外,图28是图27C所示的转子磁体103的放大图,图29是图27C所示的转子磁体103的放大图,图30是表示图27所示的转子磁体103成型时的树脂磁体的流动的部分俯视图,图31是在切除流道之前从流道一侧观察图27所示的转子磁体103时的部分立体图,图32是在切除流道之后从凹部106的相反一侧观察图27所示的转子磁体103时的立体图。
接着,参照图24~图32,对不使用该位置检测用磁体11的情况下的转子磁体103进行说明。
转子磁体103具备轭铁104和在轭铁104的外周形成的树脂磁体105。
转子磁体103也与转子磁体3同样是10极。
首先,对轭铁104进行说明。如图24A、图24B所示,轭铁104的凹部106一侧的结构与图6的轭铁4相同。
由于不使用位置检测用磁体11(后述),所以以在轭铁104的凹部106的相反一侧的轴向端面不具有图6的轭铁4所具备的台座34为特征(图24~图26)。
在转子磁体103的内侧设置的轭铁104,通过将含有软磁性体或铁氧体的热可塑性树脂进行注射成型而得到。
与轭铁4同样地,在使轭铁104成型时,在模具的形成轭铁104的外周的部分的外侧配置强力的磁体来设置取向磁场,由此轭铁104中含有的软磁性体或铁氧体在磁极方向上各向异性地取向。
如图24A、图24C所示,轭铁104的横截面形成为大致圆筒状。轭铁104的外周如图25所示,凹部147和凸部148交替配置。凹部147、凸部148的数量这里分别是10个。
轭铁104的外周的凹部147与树脂磁体105的磁极对应(相向)。
此外,轭铁104的外周的凸部148与树脂磁体105的极间对应(相向)。
接着,对转子磁体103进行说明。如图27A、图27B所示,转子磁体103的凹部106一侧的结构与图15所示的转子磁体3相同。
由于不使用位置检测用磁体11(后述),所以不需要在转子磁体103的凹部106的相反一侧的轴向端面形成台座。因此,在切除流道之前的转子磁体103,如图27C、图29所示,在凹部106的相反一侧的轴向端面仅形成有环状流道136和肋状流道135。
转子磁体103也与转子磁体3同样,在下模(未图示)中形成用于树脂磁体105成型的模具的芯部,该芯部***轭铁104的中空部。轭铁104从具备凹部106的轴向端面***到该芯部,而组装到模具中。
在将轭铁104组装到模具中的状态下,使树脂磁体105成型的下模的芯部的端面,位于轭铁104的与设置有凹部106的端面相反一侧的轴向端面(参照图28)。
此外,通过将与轭铁104的凹部106一侧轴向端面上具备的切口107嵌合的凸部(未图示)设置在使树脂磁体105成型的模具的芯部(下模),实现相对于生成取向磁场的磁体的位置的在圆周方向上的定位。
此外,通过将形成在芯部且与切口107嵌合的凸部在紧固模具时压向锥状的切口107,来确保树脂磁体105的外周与轭铁104的同轴。
在使树脂磁体105成型的模具的芯部(下模)的端面形成的环状流道136(参照图29),沿周向大致等间距地设置有磁极的一半数量(这里为10极的一半5个)的用于树脂磁体105成型的树脂注入部。
用于树脂磁体105成型的树脂注入部作为树脂注入部痕迹136a残留在环状流道136(参照图29)。
树脂注入部痕迹136a在形成有10个的肋状流道135中的任意两个肋状流道的大致中间形成。
如图28所示,环状流道136以大致肋状流道135的高度(轴向)从树脂磁体105或轭铁104的端面向外侧(轴向)凸出。
此外,从环状流道136的外周向树脂磁体105呈放射状地延伸有与磁极数量相同的数量(这里为10个)的肋状流道135。肋状流道135形成为与环状流道136大致相同的高度(轴向)。
如上所述,用于树脂磁体105成型的树脂注入部(树脂注入部痕迹136a)设置在肋状流道135的大致中间位置。
由于环状流道136和肋状流道135在上模形成,所以通过采用从芯部(下模)的端面向着轴向外侧变小的锥形,使得在开模时环状流道136和肋状流道135与上模的粘付减小。
关于环状流道136的、从芯部(下模)的端面向着轴向外侧变小的锥形,参照图28。
此外,肋状流道135的、从芯部(下模)的端面向着轴向外侧变小的锥形,参照图31。
而且,如图28所示,对于环状流道136通过从芯部(下模)的端面以规定的深度(轴向)笔直且呈凹状地挖去,在开模时其成为环状流道136的与上模粘付的阻力,因此下模与环状流道136顺畅地分离。
从环状流道136呈放射状延伸的肋状流道135,经过树脂磁体105成型的下模的芯部的轴向端面,之后经过轭铁104的端面,延伸至从轭铁104的外周起规定的位置。
如图30所示,树脂磁体在未图示的流道(轴向流道)中沿着轴向流动,然后在树脂注入部(树脂注入部痕迹136a)使流动的方向改变90°。即,树脂磁体沿着在树脂注入部痕迹136a所示的箭头方向(轴正交方向)分成两路。然后,分成两路的树脂磁体分别流入最靠近树脂注入部(树脂注入部痕迹136a)的肋状流道135,进一步流入树脂磁体105。
此时,能够使改变树脂磁体的流动方向的部分(树脂注入部(树脂注入部痕迹136a)、在轴向流道中沿着轴向流动过来并在轴正交方向上分成两路的部分)位于模具内。这是由于具有树脂注入部(树脂注入部痕迹136a)的环状流道136位于轭铁104的内周的内侧。
例如在轭铁104的轴向端面改变了流动方向的情况下,有可能因在轴向流道中沿着轴向流动过来的树脂磁体的注射压力,而造成在轭铁104的端面开孔等损伤。
在模具内存在改变树脂磁体的流动方向的部分(树脂注入部(树脂注入部痕迹136a)、在轴向流道中沿着轴向流动过来并在轴正交方向上分成两路的部分),所以在轴向流道中沿着轴向流动过来的树脂磁体对轭铁104等造成损伤的可能性较小。由此,实现制造上品质的提高。
此外,通过使轭铁104的中空部从凹部106(切口107)的相反侧轴向端面到合模面痕迹146为止为其横截面是圆形且直径大致一定的直线部144(参照图32),以及使其与用于树脂磁体105成型的模具的芯部(下模)的间隙尽可能地小,该模具的芯部在轭铁104的中空部从凹部106(切口107)的相反侧轴向起与直线部144嵌合,从而能够抑制树脂磁体泄漏到轭铁104的中空部的从凹部106(切口107)的相反侧轴向端面到合模面痕迹146为止的直线部144与使树脂磁体105成型的模具的芯部(下模)之间的间隙,实现制造上品质的提高。
在轭铁104的外周形成稀土类的树脂磁体105的情况下,由于材料(稀土类的树脂磁体)价格较高,所以尽可能使树脂磁体105的壁厚变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使对树脂磁体105直接注入树脂磁体的树脂注入部与树脂磁体105的壁厚相应地变小。如果树脂注入部变小,则成型压力增大。
与此相对,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只要由环状流道136和从环状流道136的外周向树脂磁体105的方向呈放射状地以与磁极数量相同数量延伸的肋状流道135形成流道,并在环状流道136设置树脂注入部(树脂注入部痕迹136a),就能够任意设定树脂注入部的浇口直径,实现制造上品质的提高。
此外,通过将树脂磁体的树脂注入部(树脂注入部痕迹136a)的数量减少到磁极数量(10极)的一半(5个),与以磁极数量设置树脂磁体的树脂注入部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流道数量相对制品(树脂磁体105)的比率。
流道数量是环状流道136、肋状流道135和未图示的其它流道的合计数量。
虽然“流道”定义为树脂磁体105与模具的树脂磁体注入部之间的不成为制品(树脂磁体105)的部分,但是具体而言是指环状流道136、肋状流道135和未图示的其它流道。
也就是说,未图示的其它流道、环状流道136和肋状流道135在转子磁体103成型结束后被切除(参照图32)。
本实施方式的流道(其它流道、环状流道136和肋状流道135),与以磁极数量(这里为10个)设置树脂磁体的树脂注入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大致30%左右的流道数量。
如上所述,其它流道数量相对全部流道数量的比率与其它的环状流道136和肋状流道135相比较大。因此,如果减少树脂注入部,则全部流道数量也减少。
转子磁体103的树脂磁体的树脂注入部的数量是5个,与以磁极数量(这里为10个)设置树脂磁体的树脂注入部的情况相比,全部流道数量减少。
此外,在对不成为制品的流道进行再利用的情况下,转子磁体103与以磁极数量(这里为10个)设置树脂磁体的树脂注入部的情况相比,通过减少流道数量来减少再利用比率,能够抑制树脂磁体的特性(主要是机械强度)的下降,实现产品质量的提高。
而且,虽然树脂注入部是磁极数量的一半,但是由于肋状流道135与磁极数量相同,所以对于各个磁极,树脂磁体的注入状况相同,取向的状态也能够均匀化,实现产品质量的提高。
如图32所示,未图示的其它流道、环状流道136和肋状流道135在转子磁体103成型结束后完全被切除。
在树脂磁体105的凹部106(切口107)的相反侧轴向端面,切除肋状流道135之后的切除痕迹151残留有与肋状流道135相应的数量(这里为10个)。
以上说明的转子磁体103在凹部106(切口107)的相反侧轴向端面,不存在在转子磁体3所设置的台座34和一部分肋状流道35。因此,在用热可塑性树脂一体成型之后,由于将树脂磁体105所产生的转矩传递到转子芯(后述)的部位仅为轭铁104的切口107的一部分和浇口的凹部106(参照图28),所以如果在转子磁体103的凹部106(切口107)的相反侧轴向端面形成与设置在转子磁体3的台座34相当的凸起(未图示)则在转矩传递这一点上是优选的。
在以上的说明中,作为一个示例,虽然使用了使轭铁4、104的外周为凹凸形状、并且在外周一体成型有树脂磁体5、105的转子磁体3、103,但是也可以在外周为圆形并且一部分设置成凹形或凸形的轭铁4、104的外周成型树脂磁体5、105来构成转子磁体3、103。
此外,也可以仅由树脂磁体构成转子磁体3、103。
此外,也可以将烧结磁体或成型后的树脂磁体与轭铁4、104粘接来构成转子磁体3、103。
与轭铁4、104的外周形状或配置在外周的磁体的材质、固定方法无关地,将用于使得在由含有软磁性体的热可塑性树脂成型的轭铁4、104的一个端面设置的浇口处理痕迹6a(在图27中形成在凹部106的未图示的浇口处理痕迹)不会从端面突出的凹部6、106以埋设的方式用通用的热可塑性树脂成型,并将转子芯(后述)、转子磁体3、103和位置检测用磁体11(后述)一体形成,显然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图33是图1所示的位置检测用磁体11的立体图,图34A是位置检测用磁体11的俯视图,图34B是图34A的F-F截面图。图35是位置检测用磁体11的部分放大图。
接着,根据图33~图35,对位置检测用磁体11进行说明。如图33~图35所示,环状的位置检测用磁体11在内径侧的轴向两端部具有阶差12,在厚度方向上对称。
虽然位置检测用磁体11设置在图1~图5所示的转子树脂结合体100的轴向一端部,但是通过在位置检测用磁体11的内径侧的轴向两端部形成的阶差12上填充PBT(聚丁烯对酞酸盐)等的树脂部17,该阶差12成为位置检测用磁体11的轴向的防脱部。
由于位置检测用磁体11在厚度方向上为对称形状,所以能够不考虑方向地安装模具,因此能够缩短作业时间,提高生产率,并且低成本化。
此外,在图33~图35中,虽然示出了在两端部具备阶差12的结构,但是也可以采用在任一个端部(位置检测用磁体11的轴向端面)具有阶差12,并且其位于转子树脂结合体100的轴向端部侧的结构。
此外,位置检测用磁体11具有被树脂部17填充(参照图1)而能够成为止动结构的肋13。
图36是转子芯10的立体图。通过铆接或焊接,将规定个数的大致环状且为规定厚度(1mm以下)的电磁钢板层叠而形成厚度达到5~10mm的转子芯10。在转子芯10的外周形成有切口10a,在用树脂部17(参照图1)使转子磁体3和位置检测用磁体11一体成型时被树脂部17填充而成为止动结构。
在转子芯10的外周附近,也可以设置在埋设在热可塑性树脂中时成为止动结构的孔来代替切口10a。
此外,如图1所示,使转子芯10的外周与转子磁体3的内周之间确保规定的间隙(至少为1.5mm)。由此,在用热可塑性树脂使转子磁体3一体化时,在转子芯10的外周与转子磁体3的内周之间能够形成热可塑性树脂的流路,实现制造上品质的提高。
而且,在转子磁体3的轭铁4使用含有软磁性体的树脂的情况下,在将转子树脂结合体100安装在轴(轴1)上时,轭铁4作为电绝缘层发挥功能,提高轴承(bearing)的耐电腐蚀性,由此实现品质的提高。
本实施方式的转子树脂结合体100是,对于转子磁体3、位置检测用磁体11和转子芯10,通过PBT(聚丁烯对酞酸盐)等热可塑性树脂注射成型,将各部件一体化而得到。
在立式成型机(未图示)中设置的下侧模具的芯骨部,***转子芯10,并且从轭铁4的具备凹部6的一侧的端面***转子磁体3进行组装。
通过确保与在转子磁体3的轭铁4的凹部6一侧端面设置的切口7嵌合的凸部(未图示)和在下侧模具的芯骨部设置且与转子芯10的内径嵌合的圆筒部(未图示)的同轴度,在紧固模具时将芯骨部的凸部压向锥状的切口7,确保树脂磁体5的外周和轴(轴1)的同轴。
此外,由于转子芯10通过模具芯骨部设置在转子磁体3的大致中央(参照图1),成为转子磁体3的重心位置,而能够实现电动机的低噪音、低振动。
而且,在模具内将位置检测用磁体11设置在转子磁体3的台座34之后,封闭上侧模具,注射PBT等热可塑性树脂。在封闭了上侧模具时,通过使设置在上侧模具并确保了同轴的凸起(未图示)与位置检测用磁体11的内周嵌合,由此也确保位置检测用磁体11的同轴,实现制造上品质的提高。
图37是通过敛缝将转子树脂结合体100安装在轴1上的转子轴装配150的主视图。
转子树脂结合体100通过将轴1***到转子芯10的内径部,用夹具将转子芯10的两端面的内径附近压碎(敛缝)使其成为凹陷,来安装到轴1上。
在转子芯10的两端面,从转子芯10的外周到内周侧的规定的距离为止形成树脂部17(参照图1)。这样,在敛缝时(用夹具压碎时),抑制转子芯10的外周沿着轴向扩展,实现制造上品质的提高。
此外,在轴1上,在从转子树脂结合体100的两端面侧起的规定位置,形成有用于安装E环(后述)的E环槽1a。
图38是在图37所示的轴1上安装有E环420和轴承410的转子200的主视图。
在转子树脂结合体100的树脂磁体5和位置检测用磁体11被磁化之后,将两个E环420安装在轴1的E环槽1a,并以与E环420抵接的方式安装轴承410,由此完成转子200。
这样,由于相对于转子200能够任意选择轴1的长度、位置,所以能够降低制造上的成本。具体而言,在用热可塑性树脂将轴1、转子磁体3、位置检测用磁体11一体化的转子中,轴长在树脂成型时被模具开口量限制,并且对于轴1上的转子的位置之差分别需要不同的模具,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子200中不再受到这样的限制。
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虽然使用了轭铁4的外周为波状(弯曲凹状、弯曲凸状)、并在外周一体成型有树脂磁体5的转子磁体3,但是也可以在使轭铁4的外周为圆形、并且在其外周的一部分设置有凹形状或凸形状的基础上,在该轭铁4的外周成型树脂磁体5来构成转子磁体3。
此外,也可以将烧结磁体或成型后的树脂磁体与轭铁4粘接来构成转子磁体3。无论轭铁4的外周形状或配置在外周的磁体的材质如何,只要结构与本实施方式相同,就当然都包含在本实施方式中。
图3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模制电动机400在装配前的分解主视图,图40是托架440与轴承410嵌合的状态下的模制电动机400在装配前的分解主视图,图41是模制电动机400的主视图。
如图39~图41所示,模制电动机400具备模制定子350、转子200和托架440(后述)。
模制电动机400例如如图40所示,首先使托架440与一个轴承410(设置在位置检测用磁体11的相反一侧)嵌合。托架440与一个轴承410的嵌合是间隙配合。此外,虽然未图示,但是在托架440与一个轴承410之间的轴向间隙中设置有波形垫圈。但是,也可以在模制定子350与另一个轴承410之间的轴向间隙中设置波形垫圈。
然后,通过将托架440与一个轴承410嵌合的转子200安装在模制定子350,完成图41所示的模制电动机400。
图42是模制定子350的立体图,图43是模制定子350的截面图,图44是定子300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定子300具备导线306,其在绝缘部303施加于定子铁芯301而将电磁线卷绕在形成在齿部的绝缘部303上之后,与外部连接。而且,在定子300,安装了驱动电路(后述)的基板310设置在定子300的接线侧端部。
通过用BMC树脂(Bulk Molding Compound,在不饱和聚酯树脂中添加各种添加剂而成的粘土块状的热固化性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模制树脂351)对定子300进行覆膜而成为模制定子350。
在模制定子350形成有:在使模制定子350成型的模具的芯骨部形成的开口部352;和在该开口部352的附近设置且以比定子内径大的直径形成的托架压入部353。而且,在与托架压入部353确保了同轴的模具的芯骨部形成定子300的内径的嵌合部和单侧的轴承座部354的嵌合部,从而确保转子200与定子300的同轴。由此,能够得到低噪音且低振动的、品质良好的模制电动机400。此外,通过仅用电绝缘的树脂形成单侧的轴承座部354,实现轴承410的耐电腐蚀性的提高。
图45是托架440的截面图,图46是托架440的分解立体图,图47是托架的立体图,图48是表示将与轴承410嵌合的托架440压入模制定子350的状态下的部分放大图。此外,图48是模制电动机400的部分放大图,在以下的说明中省略该图的说明。
参照图45~图48,对托架440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托架440由托架钣金部442和托架树脂部441构成。托架钣金部442和托架树脂部441分别在不同的工序中制作,通过将它们组合来构成托架440。
托架440的托架钣金部442构成向模制定子350压入的压入部,托架440的托架树脂部441构成轴承座部。
这样,通过使作为托架440的轴承座部的托架树脂部441与模制定子350的轴承座部354(参照图43)一起仅用电绝缘的树脂形成,来实现轴承410的耐电腐蚀性的提高。由此,提高模制电动机400的品质。
此外,在使托架树脂部441的外周面直径为与轴承座部354(参照图43)的外周面直径相同尺寸的情况下,在轴承座部354的外周安装有防振橡胶(未图示)的电动机中,由于能够在托架树脂部441的外周面使用相同的部件(防振橡胶),所以实现制品成本的降低和制造上品质的提高。
图45所示的托架440的托架钣金部442在3个部位被折弯。
(1)托架钣金部442的外周部442a成为被压入模制定子350的托架压入部353(参照图43)的部分。
(2)相对托架钣金部442的外周部442a向托架440的内径方向被折弯90°而成的部分,成为向模制定子350的托架压入部353的轴向设置面442b。
(3)进一步从轴向设置面442b的内径部向托架树脂部441的外周面方向被折弯90°而成的内周部442c,成为将托架树脂部441的压入部441a(参照图46)压入的部分。
(4)进一步向托架440的内径方向被折弯90°而成的部分,成为与托架树脂部441的轴向设置面441c抵接的轴向设置面442d。
托架钣金部442的开口部442g形成为直径比托架树脂部441的轴承座部441b的外周的直径大。
在托架树脂部441的、托架钣金部442的轴向设置面441c,形成有止动结构的凸起441d。
在托架钣金部442的、托架树脂部441的轴向设置面442d,形成有与托架树脂部441的止动结构用的凸起441d嵌合的切口442e。
此外,使托架树脂部441的压入部441a的直径比定子300的内径大,并且使托架树脂部441的压入部441a的轴向长度与模制定子350的轴向设置面355(参照图43)和托架树脂部441的轴向设置面441c之间的距离相同。由此,在将托架440安装在模制定子350时,托架树脂部441被托架钣金部442和模制定子350夹持,在轴向上不能移动,实现品质的提高。
图45~图48所示的托架440的托架钣金部442在3个部位被折弯,托架钣金部442的外周部成为被压入模制定子350的托架压入部353的部分。相对托架钣金部442的外周部442a被折弯90°而成的部分,成为托架压入部353的轴向设置面442b,进一步被折弯到90°以下而形成内壁(内周部442c),以及进一步被折弯而形成与托架压入部353的轴向设置面平行的面(轴向设置面442d)。
在托架钣金部442的开口部442g形成有切口442e,其在组装托架树脂部441时,与设置在托架树脂部441的凸起441d组合而成为止动结构。在使托架钣金部442和托架树脂部441一体化时,由于能够防止托架树脂部441的旋转,所以实现低噪音和低振动,实现品质的提高。
图49是表示托架的第一变形例(托架540)的图,图50是图49所示的托架540的分解立体图,图51是图49所示的托架540的立体图。图52是表示将与图49所示的托架540嵌合的轴承410压入模制定子350的状态下的部分放大图。
参照图49~图52,对变形例1的托架540进行说明。变形例1的托架540与托架440(参照图45)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托架树脂部541的轴承座部541b的外周面作为托架钣金部542的压入部541a。
托架540在直径比压入部541a大的凸缘部541e的外周形成有切口541f。在托架树脂部541被压入托架钣金部542的状态下,切口541f与托架钣金部542的平坦部542f卡合而成为止动结构。
图49所示的托架钣金部542在4个部位被折弯。
(1)托架钣金部542的外周部542a成为被压入托架压入部353(参照图43)的部分。
(2)从外周部542a向托架540的内径方向被折弯90°而成的部分,成为向托架压入部353的轴向设置面542b。
(3)进一步从轴向设置面542b的内径部向压入部541a的方向被折弯并且与轴向设置面541c抵接的部分成为轴向设置面542d。
(4)从轴向设置面542d的内径部沿着轴线方向延伸设置的部分,成为与压入部541a抵接的压入部542c。
在托架540,托架钣金部542与轴承410之间的杂散电容在容许范围内并且与托架440相比稍大(参照图52)。在托架540,能够确保托架钣金部542的压入部542c的轴向距离较长,成为压入部541a保持在压入部542c中的形状。因此,能够使凸缘部541e向托架钣金部542的内周面的压入量相比托架440较小,能够减小托架钣金部542的变形,实现制造上品质的提高。
图53是表示托架的第二变形例(托架640)的截面图,图54是图53所示的托架640的分解立体图,图55是图53所示的托架640的立体图,图56是表示将与轴承410嵌合的托架640压入模制定子350的状态下的部分放大图。
变形例2的托架640的特征在于,从压入部642c向内周侧折弯90°而成的轴向设置面642d2形成在托架钣金部642。
此外,在托架钣金部642形成有成为止动结构的切口642e。在托架树脂部641被压入并安装在托架钣金部642时,托架树脂部641的止动结构凸起641d与托架钣金部642的切口642e嵌合而成为止动结构。
图53所示的托架钣金部642在5个部位被折弯。
(1)托架钣金部642的外周部642a成为被压入托架压入部353(参照图43)的部分。
(2)从外周部642a向托架640的内径方向被折弯90°而成的部分,成为向托架压入部353的轴向设置面642b。
(3)进一步从轴向设置面642b的内径部向压入部641a的方向被折弯并且与轴向设置面641c1抵接的部分成为轴向设置面642d1。
(4)从轴向设置面642d1的内径部沿着轴线方向延伸设置的部分,成为与压入部641a抵接的压入部642c。
(5)进一步从压入部642c向内周侧折弯90°、并与轴向设置面641c2抵接的部分成为轴向设置面642d2。
在上述的变形例1的托架540中,由于有在托架钣金部542的托架树脂部541被压入的部分(压入部542c)的轴向端面产生毛边的可能性,所以需要去除该毛边的处理,可想而知制造上的成本会提高。但是,在上述的变形例2的托架640中,轴向设置面642d2设置在托架树脂部641的轴向设置面641c2。因此,在托架钣金部642的托架树脂部641被压入的部分(压入部642c)不存在毛边。因此,即使在轴向设置面642d2的前端产生毛边的情况下,也不需要去除该毛边的处理,能够降低制造上的成本。
图57是表示托架的第三变形例(托架740)的截面图,图58是图57所示的托架740的分解立体图,图59是图57所示的托架740的立体图,图60是表示将与轴承410嵌合的托架压入模制定子350的状态下的部分放大图。
变形例3的托架740由托架钣金部742和托架树脂部741这两种部件构成。而且,变形例3的托架740通过将托架树脂部741与托架钣金部742一体成型而形成。
托架钣金部742形成向模制定子350压入的压入部,托架树脂部741形成轴承座部。
这样,通过将作为托架740的轴承座部的托架树脂部741与模制定子350的轴承座部一起仅用电绝缘的树脂形成,来实现轴承410的耐电腐蚀性的提高。由此,提高模制电动机400的品质。
此外,在使托架树脂部441的外周面直径为与轴承座部354(参照图43)的外周面直径相同尺寸的情况下,在轴承座部354的外周安装有防振橡胶(未图示)的电动机中,由于能够在托架树脂部741的轴承座部的外周面使用相同的部件(防振橡胶),所以实现制品成本的降低和制造上品质的提高。此外,在托架钣金部742的开口部743形成有切口744,在使托架树脂部741和托架钣金部742一体成型时被托架树脂部741填充而成为止动结构。此外,在托架钣金部742的内周部附近,也可以设置在埋设在热可塑性树脂中时成为止动结构的孔来代替该切口744。
图61是表示托架的第四变形例(托架840)的截面图,图62是表示将与轴承410嵌合的托架840压入模制定子350的状态下的部分放大图。
变形例4的托架840也由托架钣金部842和托架树脂部841这两种部件构成。而且,变形例4的托架840也通过将托架树脂部841与托架钣金部842一体成型而形成。
托架钣金部842形成向模制定子350压入的压入部,托架树脂部841形成轴承座部。
变形例4的托架840与变形例3的托架740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树脂填充到托架钣金部842的向模制定子350的托架压入部353(参照图43)的轴向设置面842b为止。由于通过这样填充树脂,使托架树脂部841与模制定子350之间的间隙消失,所以能够抑制托架树脂部841的向轴向的摇动,提高品质。
变形例4的托架840通过使托架树脂部841的电动机内部侧的端面与托架钣金部842的模制定子350的托架压入部353的轴向设置面为同一面,能够简化将托架树脂部841与托架钣金部842一体成型的模具,因此能够降低制造上的成本。
图63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模制电动机中内置的电动机内置驱动电路160的电路图。参照图63,对电动机内置驱动电路160进行说明。如图63所示,从在模制电动机400的外部设置的商用交流电源162向电动机内置驱动电路160供给交流电力。从商用交流电源162供给的交流电压由整流电路163转换为直流电压。由整流电路163转换的直流电压由逆变器主电路164转换为频率可变的交流电压,施加于模制电动机400。模制电动机400由从逆变器主电路164供给的频率可变的交流电力驱动。此外,在整流电路163设置有使从商用交流电源162施加的电压升压的斩波电路和使整流后的直流电压平滑的平滑电容器等。
逆变器主电路164是三相桥式逆变器电路,逆变器主电路164的开关部具备作为逆变器主要元件的6个IGBT166a~166f(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简单定义为晶体管)和作为续流二极管(FRD)的6个使用碳化硅(SiC)的SiC-SBD167a~167f(肖特基势垒二极管,简单定义为二极管)。作为FRD的SiC-SBD167a~167f是逆流防止单元,用于抑制在IGBT166a~166f使电流从导通到截止时产生的反电动势。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IGBT166a~166f和SiC-SBD167a~167f是在同一导线框上安装各芯片并用环氧树脂进行覆膜封装而成的IC模块。IGBT166a~166f可以为使用了SiC、GaN的IGBT来代替使用了硅的IGBT(Si-IGBT),或者也可以使用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 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等其它开关元件来代替IGBT,其中,MOSFET使用Si或SiC、GaN。
在整流电路163和逆变器主电路164之间设置有串联连接的两个分压电阻168a、168b,并且设置有对通过分压电路使高压直流电压低压化的电气信号进行抽样并保持的直流电压检测部168,该分压电路由该分压电阻168a、168b构成。
此外,模制电动机400具备转子200(图38)和模制定子350(图43),通过从逆变器主电路164供给的交流电力使转子200旋转。在模制定子350的转子200的附近设置有对位置检测用磁体11进行检测的霍尔IC49b,并且设置有对来自该霍尔IC49b的电气信号进行处理而转换为转子200的位置信息的转子位置检测部170。
将由转子位置检测部170检测的转子200的位置信息输出到输出电压运算部180。该输出电压运算部180基于从电动机内置驱动电路160的外部提供的目标转速N的指令或装置的运转条件的信息和转子200的位置信息,对要施加于模制电动机400的最佳的逆变器主电路164的输出电压进行运算。输出电压运算部180将该运算出的输出电压输出到PWM信号生成部190。PWM是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的简称。
PWM信号生成部190将形成从输出电压运算部180提供的输出电压这样的PWM信号输出到对逆变器主电路164的各个IGBT166a~166f进行驱动的主元件驱动电路164a,逆变器主电路164的IGBT166a~166f分别由主元件驱动电路164a进行切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逆变器主电路164虽然是三相桥式逆变器,但是也可以是单相等其它逆变器电路。
这里,对宽禁带半导体进行说明。宽禁带半导体是带隙比Si大的半导体的总称,SiC-SBD167a~167f使用的SiC是宽禁带半导体的一种,除此以外有氮化镓(GaN)、金刚石等。而且,宽禁带半导体特别是SiC与Si相比,其耐热温度、绝缘破坏强度、热传导率较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采用将SiC用于逆变器电路的FRD的结构,但是也可以使用其它宽禁带半导体代替SiC。
图64表示实施方式,是模制电动机400的制造工序图。模制电动机400通过以下所示的工序制造。
(1)步骤1:使轭铁4成型。
(2)步骤2:在轭铁4的外周将树脂磁体5一体成型。
(3)步骤3:使树脂磁体5退磁。
(4)步骤4:将树脂磁体5的流道(环状流道36、肋状流道35)切除。并且,使位置检测用磁体11成型。并且,制作转子芯10。
(5)步骤5:用热可塑性树脂将转子磁体3、位置检测用磁体11和转子芯10一体成型,制作转子树脂结合体100。并且,进行轴1的加工。
(6)步骤6:对转子树脂结合体100与轴1进行敛缝安装。
(7)步骤7:使转子磁体3(树脂磁体5、位置检测用磁体11)磁化。并且,制造E环420、轴承410。
(8)步骤8:将轴承410、E环420安装在轴1上制造转子200。并且,制造定子300、托架440、以及其它部件。
(9)步骤9:装配模制电动机400。
图6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天花板嵌入式空调机900的侧面的结构图,图66是表示图65所示的天花板嵌入式空调机900的平面的结构图。
参照图65、图66,对搭载有将本实施方式的模制电动机400用作驱动源的送风机的天花板嵌入式空调机900(空调机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天花板嵌入式空调机900在主体箱902内内置有:使室内空气与制冷剂热交换来进行空气调节的室内侧热交换器908、将来自室内侧热交换器908或制冷剂配管的结露水临时贮存的排水盘909、向室内侧热交换器908吹送室内空气的送风机935、收纳有送风机935用电源和控制装置等电装部件的控制盒919等。
主体箱902由左右的侧板、顶板、前板、背板和下表面后部的底板形成为中空的矩形箱状,设置在天花板933的空调机安装开口。该主体箱902通过突出设置在侧板的保持用金属零件通过悬杆悬挂保持在天花板中。
此外,主体箱902的箱内成为通风路径,通过分隔板903划分为送风用空间904和热交换用空间905。
在主体箱902的前板设置有分别具有吸入口的风道连接部920,吸入风道922与这些风道连接部920连结。
另一方面,在背板形成有吹出口921,与吹出风道923连结。
在送风用空间904配备的送风机935包括:双轴式的具有轴1的模制电动机400、在轴1的两端安装的多叶风扇等送风风扇907和收纳该送风风扇907的风扇箱906。
风扇箱906以该吹出口921贯穿分隔板903、在施工用空间911开口的方式配置,在底面穿设有排水孔。排水孔由塞体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密封。而且,在主体箱902内的室内侧热交换器908与送风机935之间,设置有能够收容作业者的头部M1和上半身M2的大小的施工用空间911。在上述室内侧热交换器908的下方设置的排水盘909配备在底板的上方。
另一方面,在主体箱902中的施工用空间911的下方,形成有与施工用空间911连通的开口部,送风用空间904的下方形成有开口部。开口部也设定为可使作业者的头部和上半身进入的大小,通过围绕铰链部摇动的盖板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密闭。此外,上述控制盒919在施工用空间911内设置在侧板。在上述排水盘909的底部设置有与未图示的排水软管等连结的流出口。与室内侧热交换器908连接的制冷剂配管916和与例如室外侧热交换器(省略图示)连接的其它制冷剂配管917的连接部,配置在主体箱902内的排水盘909的上方。各个制冷剂配管916以连接部一侧较高、排水盘909一侧较低的方式倾斜地配置。制冷剂配管917通过配置在控制盒919的上方的配管盖固定在侧板。
也就是说,以上所述的风扇箱906、送风风扇907、室内侧热交换器908、排水盘909、连接部、制冷剂配管916、制冷剂配管917、配管盖、或控制盒919(分别是施工关联空调设备的示例)位于主体箱902内的施工用空间911的周围位置,配置在作业者的手可达到的范围内。
天花板嵌入式空调机900如上所述构成。在通常的空调运转时,通过构成制冷循环的室外侧热交换器和制冷剂节流装置(均省略图示)而受到冷热或温热的制冷剂流入室内侧热交换器908。另一方面,通过由模制电动机400的起动来驱动送风风扇907,室内空气从室内经过吸入风道922被吸入风扇箱906。将这样吸入的空气从吹出口912吹出,穿过施工用空间911到达热交换用空间905,在室内侧热交换器908通过与制冷剂的热交换被冷却或加热之后从吹出口921被吹出。从吹出口921出来的空气从吹出风道923返回室内对室内提供制冷或制暖。
如上所述,本发明能够应用于模制电动机和空调机,特别是能够容易地应对规格的变更,并且具有耐高频电腐蚀性,因此是有用的。

Claims (9)

1. 一种模制电动机,其具备用热固化性树脂对定子进行覆膜而成的模制定子、转子和托架,该模制电动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模制定子包括:
第一轴承座部,其在轴向的一侧的端部与所述转子的一个轴承嵌合,并且由所述热固化性树脂构成;
开口部,其形成在与所述第一轴承座部相反一侧的端部;以及
托架压入部,其形成在所述开口部的附近,直径比所述模制定子的内径大,
所述托架包括:
托架树脂部,其构成与所述转子的另一个轴承嵌合的第二轴承座部;以及
托架钣金部,其被压入至所述模制定子的所述托架压入部,
所述托架由所述托架树脂部和所述托架钣金部这两个部件构成,所述托架树脂部被压入所述托架钣金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制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钣金部在规定的部位具有切口,并且所述托架树脂部在规定的部位具有成为止动结构的凸起,
所述凸起与所述切口嵌合,形成所述托架钣金部与所述托架树脂部的止动结构。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制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托架树脂部的压入部的轴向长度与所述托架钣金部的所述模制定子的轴向设置面和所述托架树脂部的轴向设置面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在将所述托架安装在所述模制定子时,所述托架树脂部被所述托架钣金部和所述模制定子夹持。
4. 一种模制电动机,其具备用热固化性树脂对定子进行覆膜而成的模制定子、转子和托架,该模制电动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模制定子包括:
第一轴承座部,其在轴向的一侧的端部与所述转子的一个轴承嵌合,并且由所述热固化性树脂构成;
开口部,其形成在与所述第一轴承座部相反一侧的端部;以及
托架压入部,其形成在所述开口部的附近,直径比所述模制定子的内径大,
所述托架包括:
托架树脂部,其构成与所述转子的另一个轴承嵌合的第二轴承座部;以及
托架钣金部,其被压入至所述模制定子的所述托架压入部,
所述托架由所述托架树脂部和所述托架钣金部一体成型。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制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钣金部的开口部具有切口,其埋设在所述托架树脂部中时成为止动结构。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制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钣金部的开口部在内周附近具有孔,其埋设在所述托架树脂部中时成为止动结构。
7. 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模制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树脂部的树脂填充至所述托架钣金部的所述模制定子的轴向设置面为止。
8.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制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树脂部由热固化性树脂构成。
9. 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送风机搭载有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制电动机。
CN201180065266.9A 2011-01-18 2011-12-28 模制电动机和空调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145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08205A JP5121949B2 (ja) 2011-01-18 2011-01-18 モールド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11008204A JP5121948B2 (ja) 2011-01-18 2011-01-18 モールド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11-008204 2011-01-18
JP2011-008205 2011-01-18
PCT/JP2011/080477 WO2012098820A1 (ja) 2011-01-18 2011-12-28 モールド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4506A true CN103314506A (zh) 2013-09-18
CN103314506B CN103314506B (zh) 2015-11-25

Family

ID=46515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526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14506B (zh) 2011-01-18 2011-12-28 模制电动机和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15532B2 (zh)
EP (1) EP2667491B1 (zh)
CN (1) CN103314506B (zh)
WO (1) WO201209882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4689A (zh) * 2016-09-12 2017-02-01 湖北三江航天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将分体式永磁力矩电机装在基座体内的方法及装置
CN110268603A (zh) * 2017-02-14 2019-09-20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电动机及泵装置
CN112217322A (zh) * 2020-01-20 2021-01-12 江苏鼎智智能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及使用该定子组件的注塑步进电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29598B2 (ja) * 2012-01-31 2016-11-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ポンプ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並びにポンプの製造方法
WO2014061359A1 (ja) * 2012-10-15 2014-04-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モールド電動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WO2015060408A1 (ja) * 2013-10-24 2015-04-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固定子、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WO2015178826A1 (en) * 2014-05-19 2015-11-26 Aktiebolaget Skf Capacitance measurement in a bearing
US10326339B2 (en) * 2014-07-08 2019-06-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otor of electric motor, electric motor, and air conditioner
US10566862B2 (en) * 2015-11-13 2020-02-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ot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rotor
JP6567177B2 (ja) * 2016-05-23 2019-08-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Ipmモータのロータ、ipmモータ、及びipmモータの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JP7025175B2 (ja) * 2017-10-17 2022-02-24 Ntn株式会社 車両用動力装置
DE102019200767A1 (de) * 2019-01-23 2020-07-23 Bühler Motor GmbH Permanentmagnetrotor
DE102019103920A1 (de) * 2019-02-15 2020-08-20 Fte Automotive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Rotors für einen Elektromotor sowie Rotor für einen Elektromotor
WO2021019590A1 (ja) * 2019-07-26 2021-02-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送風機、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CN113270952B (zh) * 2021-03-27 2023-04-25 大庆虹铭科技有限公司 抽油机用柔性驱动半直驱电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28A (zh) * 1994-10-31 1996-05-15 三和化学株式会社 模制电机
CN1638233A (zh) * 2003-12-26 2005-07-13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洗衣机的电动机
JP2006121857A (ja) * 2004-10-25 2006-05-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7221866A (ja) * 2006-02-15 2007-08-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201063516Y (zh) * 2006-01-13 2008-05-21 海顿直线电机(常州)有限公司 低成本混合式步进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5154A (en) * 1974-12-23 1977-03-29 Sony Corporation Motor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FR2527271B1 (fr) * 1982-05-18 1986-12-05 Paris & Du Rhone Demarreur pour moteur thermique comportant un renfort de son support
JPH03212140A (ja) * 1990-01-10 1991-09-17 Shibaura Eng Works Co Ltd モールドモータの軸受取付構造
JPH07107695A (ja) 1993-09-30 1995-04-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樹脂モールド型電動機
JPH07213030A (ja) * 1994-01-13 1995-08-11 Shibaura Eng Works Co Ltd モ−ルドモ−タの組み立て方法
JP3635948B2 (ja) 1998-11-17 2005-04-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2000188838A (ja) 1998-12-21 2000-07-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動機の回転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010545A (ja) 2000-06-23 2002-01-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永久磁石回転子
JP2003111324A (ja) 2001-09-27 2003-04-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直流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回転子及び送風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JP4051543B2 (ja) 2002-06-19 2008-02-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ブラケット及び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US7015619B2 (en) * 2003-10-31 2006-03-21 Nidec Shibaura Corporation Molded motor
DE102006035387B4 (de) * 2006-10-31 2015-10-15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o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vibrationsgedämpfter Rotorwellenlagerung
JP2010063285A (ja) * 2008-09-04 2010-03-18 Nidec Shibaura Corp 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84958B2 (ja) * 2009-01-28 2014-01-08 日本電産テクノモータ株式会社 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28A (zh) * 1994-10-31 1996-05-15 三和化学株式会社 模制电机
CN1638233A (zh) * 2003-12-26 2005-07-13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洗衣机的电动机
CN100334289C (zh) * 2003-12-26 2007-08-29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洗衣机的电动机
JP2006121857A (ja) * 2004-10-25 2006-05-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01063516Y (zh) * 2006-01-13 2008-05-21 海顿直线电机(常州)有限公司 低成本混合式步进电机
JP2007221866A (ja) * 2006-02-15 2007-08-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4689A (zh) * 2016-09-12 2017-02-01 湖北三江航天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将分体式永磁力矩电机装在基座体内的方法及装置
CN106374689B (zh) * 2016-09-12 2018-10-30 湖北三江航天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将分体式永磁力矩电机装在基座体内的方法及装置
CN110268603A (zh) * 2017-02-14 2019-09-20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电动机及泵装置
CN110268603B (zh) * 2017-02-14 2021-08-24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电动机及泵装置
CN112217322A (zh) * 2020-01-20 2021-01-12 江苏鼎智智能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及使用该定子组件的注塑步进电机
CN112217322B (zh) * 2020-01-20 2022-03-01 江苏鼎智智能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组件及使用该定子组件的注塑步进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67491A1 (en) 2013-11-27
US20130293036A1 (en) 2013-11-07
WO2012098820A1 (ja) 2012-07-26
CN103314506B (zh) 2015-11-25
EP2667491A4 (en) 2018-09-05
US9515532B2 (en) 2016-12-06
EP2667491B1 (en) 2019-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9402B (zh) 电动机的转子、模制电动机、空调机及模制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CN103314506B (zh) 模制电动机和空调机
JP5274539B2 (ja) 電動機及び送風機
AU2019442093B2 (en) Stator, motor, fan, air condition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tator
US20230077214A1 (en) Axial gap type motor and water pump using same
CN102792558B (zh) 电动机的转子以及电动机以及空调机以及电动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
JP2008245362A (ja) 永久磁石モータおよび洗濯機
JP2015177649A (ja) 電動機の回転子、電動機、空気調和機、および電動機の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JP5634438B2 (ja) 電動機の回転子、電動機、空気調和機、および電動機の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JP5225329B2 (ja) 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JP5121948B2 (ja) モールド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2792559B (zh) 电动机和空气调节机
JP5005063B2 (ja) 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電動機及び電動機の回転子の製造方法及び空気調和機
JP5121949B2 (ja) モールド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JP5929146B2 (ja)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42246B2 (ja) 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電動機及び電動機の回転子の製造方法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13233035A (ja) 電動機の回転子、電動機、空気調和機、および電動機の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JP5677382B2 (ja) 電動機及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及び空気調和機
KR101100038B1 (ko) 스큐구조를 갖는 스테이터 및 이를 채용한 모터
JP2014187754A (ja) 電動機の回転子、電動機、空気調和機、および電動機の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JP2014230361A (ja) 電動機の回転子、電動機、空気調和機、および電動機の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JP2013141405A (ja) 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