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8262A - 光传输线 - Google Patents

光传输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68262A
CN103168262A CN2012800033911A CN201280003391A CN103168262A CN 103168262 A CN103168262 A CN 103168262A CN 2012800033911 A CN2012800033911 A CN 2012800033911A CN 201280003391 A CN201280003391 A CN 201280003391A CN 103168262 A CN103168262 A CN 1031682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fiber
general purpose
single mode
purpose si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339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西达也
中西哲也
林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682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82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36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core or cladding comprising multiple layers
    • G02B6/03616Optical fibr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different refractive index layers around the central core segment, i.e. around the innermost high index core layer, and their relative refractive index difference
    • G02B6/03622Optical fibr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different refractive index layers around the central core segment, i.e. around the innermost high index core layer, and their relative refractive index difference having 2 layers only
    • G02B6/03627Optical fibr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different refractive index layers around the central core segment, i.e. around the innermost high index core layer, and their relative refractive index difference having 2 layers only arranged -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28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with core or cladding having graded refractive index
    • G02B6/0283Graded index region external to the central core segment, e.g. sloping layer or triangular or trapezoidal layer
    • G02B6/0285Graded index layer adjacent to the central core segment and ending at the outer cladding inde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36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core or cladding comprising multiple layers
    • G02B6/03616Optical fibr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different refractive index layers around the central core segment, i.e. around the innermost high index core layer, and their relative refractive index difference
    • G02B6/03638Optical fibr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different refractive index layers around the central core segment, i.e. around the innermost high index core layer, and their relative refractive index difference having 3 layers only
    • G02B6/0365Optical fibr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different refractive index layers around the central core segment, i.e. around the innermost high index core layer, and their relative refractive index difference having 3 layers only arranged - -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1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of the optical waveguide type
    • G02B6/14Mode conver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6Optical coupl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 Optical Fibers, Optical Fiber Cores, And Optical Fiber Bundle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传输线,该光传输线包括由ITU-T标准G.657规定的弯曲不敏感型光纤(BIF),并且抑制了MPI的影响。光传输线(1)设置有:第一光纤(11);第二光纤(12),其与第一光纤(11)的入射端相连;以及第三光纤(13),其与第一光纤(11)的出射端相连。第一光纤(11)是弯曲不敏感型光纤(BIF),第二光纤(12)和第三光纤(13)均是通用单模光纤。第一光纤的LP11模在波长为1310nm的情况下的衰减系数、第一光纤与第二光纤的连接损耗、第一光纤与第三光纤的连接损耗、以及第一光纤的长度满足预定的关系式。

Description

光传输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弯曲不敏感型光纤(BIF)的光传输线。
背景技术
尤其在FTTx***中,要求光纤的弯曲损耗小。在可能发生弯曲的地方,例如,电话交换台使用的是BIF。BIF由ITU-T标准G.657规定,并根据弯曲损耗的量值分成等级A1、A2、B2和B3。等级B3的弯曲损耗最小。
作为BIF,已知如下两种光纤:一种光纤具有沟型折射率结构,其中,包层中设置有具有低折射率的环形沟部;一种光纤具有凹型折射率结构,其中,包层的折射率低于护套的折射率。在具有沟型或凹型折射率结构的BIF中,利用设置在芯层或低折射率包层周围的沟部将光限制在芯层中,由此可以实现低弯曲损耗。在BIF中,不仅基模的弯曲损耗低,而且高阶模的弯曲损耗也低。此外,假定BIF被用在室内时以几米长的较短长度进行铺设或者发生弯曲。
因此,如果在BIF的入射端与另一光纤之间的连接部分或在BIF的弯曲部分激发出高阶模,则高阶模经由BIF传播并在BIF的出射端与另一光纤之间的连接部分或在弯曲部分与基模发生干涉。这种干涉被称为多路径干涉(MPI)。David Z.Chen等人的“Testing MPIThreshold in Bend Insensitive Fiber Using Coherent Peak-To-PeakPower Method(利用相干峰对峰功率法来测试弯曲不敏感型光纤的MPI阈值)”OFC2009NTuC5(NPL1)描述了:MPI使光强度暂时性地变化,这有时导致传输错误。Ming-Jun Li等人的“StatisticalAnalysis of MPI in Bend-insensitive Fibers(弯曲不敏感型光纤中的MPI的统计分析)”OFC2009OTuL1(NPL2)描述了:在以10Gbps的比特率进行光传输的情况下,为了进行无错误传输,需要MPI小于-30dB。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传输线,该光传输线包括由ITU-T标准G.657规定的弯曲不敏感型光纤并使MPI的影响减小。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目的,提供一种光传输线,包括:(1)第一光纤,其具有包括中心轴线的芯层、围绕所述芯层的第一光学包层、围绕所述第一光学包层的第二光学包层、以及围绕所述第二光学包层的护套层,所述芯层的相对折射率差Δ1为0.25%至0.37%,所述第一光学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Δ2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Δ1,所述第二光学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Δ3为-0.2%以下,并且在波长为1310nm的情况下,LP11模具有衰减系数α11;(2)第二光纤,其与所述第一光纤的一端相连;以及(3)第三光纤,其与所述第一光纤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光纤与所述第二光纤之间的连接损耗A、所述第一光纤与所述第三光纤之间的连接损耗B、以及所述第一光纤的长度L[m]满足式(1):
L > - 1 &alpha; 11 &CenterDot; 1 n ( 10 - 4 &CenterDot; 10 - ( A + B ) / 10 ( 1 - 10 - A / 10 ) &CenterDot; ( 1 - 10 - B / 10 ) ) - - - ( 1 ) .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相对折射率差”指的是:各个层的折射率与护套层的折射率之间的差与护套层的折射率之比。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二光纤和所述第三光纤均可以是通用单模光纤,并且当所述第一光纤连接至所述通用单模光纤时,所述第一光纤中的LP11模与所述通用单模光纤中的LP01模之间的耦合效率可以为0.5以下。此外,所述第二光纤和所述第三光纤均可以是通用单模光纤,并且在波长为1310nm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光纤与所述通用单模光纤之间的模场直径差可以为1μm以下。这里,术语“通用单模光纤”指的是符合ITU-T G.652标准的光纤。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传输线,包括:(1)第一光纤,其具有包括中心轴线的芯层、围绕所述芯层的第一光学包层、围绕所述第一光学包层的第二光学包层、以及围绕所述第二光学包层的护套层,所述芯层的相对折射率差Δ1为0.25%至0.37%,所述第一光学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Δ2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Δ1,所述第二光学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Δ3为-0.2%以下,并且在波长为1310nm的情况下,LP11模具有衰减系数α11;以及(2)第二光纤,其与所述第一光纤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光纤与所述第二光纤之间的连接损耗A以及所述第一光纤的长度L[m]满足下式(2):
L > - 1 &alpha; 11 &CenterDot; 1 n ( 10 - 4 &CenterDot; 10 - A / 10 1 - 10 - A / 10 ) - - - ( 2 ) .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二光纤可以是通用单模光纤,并且当所述第一光纤连接至所述通用单模光纤时,所述第一光纤中的LP11模与所述通用单模光纤中的LP01模之间的耦合效率可以为0.5以下。此外,所述第二光纤可以是通用单模光纤,并且在波长为1310nm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光纤与所述通用单模光纤之间的模场直径差可以为1μm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传输线,包括:(1)第一光纤,其具有包括中心轴线的芯层、围绕所述芯层的光学包层、以及围绕所述光学包层的护套层,所述芯层的相对折射率差Δ1为0.25%至0.37%,所述光学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Δ2大于或等于-0.3%且小于0%,并且在波长为1310nm的情况下,LP11模具有衰减系数α11;(2)第二光纤,其与所述第一光纤的一端相连;以及(3)第三光纤,其与所述第一光纤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光纤与所述第二光纤之间的连接损耗A、所述第一光纤与所述第三光纤之间的连接损耗B、以及所述第一光纤的长度L[m]满足式(3):
L > - 1 &alpha; 11 &CenterDot; ln ( 10 - 4 &CenterDot; 10 - ( A + B ) / 10 ( 1 - 10 - A / 10 ) &CenterDot; ( 1 - 10 - B / 10 ) ) - - - ( 3 ) .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二光纤和所述第三光纤均可以是通用单模光纤,并且当所述第一光纤连接至所述通用单模光纤时,所述第一光纤中的LP11模与所述通用单模光纤中的LP01模之间的耦合效率可以为0.5以下。此外,所述第二光纤和所述第三光纤均可以是通用单模光纤,并且在波长为1310nm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光纤与所述通用单模光纤之间的模场直径差可以为1μm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传输线,包括:(1)第一光纤,其具有包括中心轴线的芯层、围绕所述芯层的光学包层、以及围绕所述光学包层的护套层,所述芯层的相对折射率差Δ1为0.25%至0.37%,所述光学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Δ2大于或等于-0.3%且小于0%,并且在波长为1310nm的情况下,LP11模具有衰减系数α11;以及(2)第二光纤,其与所述第一光纤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光纤与所述第二光纤之间的连接损耗A以及所述第一光纤的长度L[m]满足式(4):
L > - 1 &alpha; 11 &CenterDot; 1 n ( 10 - 4 &CenterDot; 10 - A / 10 1 - 10 - A / 10 ) - - - ( 4 ) .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二光纤可以是通用单模光纤,并且当所述第一光纤连接至所述通用单模光纤时,所述第一光纤中的LP11模与所述通用单模光纤中的LP01模之间的耦合效率可以为0.5以下。此外,所述第二光纤可以是通用单模光纤,并且在波长为1310nm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光纤与所述通用单模光纤之间的模场直径差可以为1μm以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如下光传输线:该光传输线包括由ITU-T标准G.657规定的弯曲不敏感型光纤(BIF)并使MPI的影响减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有沟型折射率结构的BIF的折射率分布的概念图。
图2是示出具有凹型折射率结构的BIF的折射率分布的概念图。
图3是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传输线的结构及内部发生的MPI的概念图。
图4是示出在波长为1310nm的情况下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光纤的长度L与MPI计算值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在波长为1310nm的情况下连接损耗与MPI计算值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6是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传输线的结构及内部产生的MPI的概念图。
图7是根据第一实例的测量***的概念图。
图8是示出第一实例中MPI实验值与MPI计算值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9是根据第二实例的测量***4的概念图。
图10是示出第三实例中MPI测量值与装订次数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只是出于描述的目的,并不限制发明的范围。为了避免重复的描述,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比例未必是准确的。
图1是示出具有沟型折射率结构的BIF的折射率分布的概念图。沟型BIF包括:芯层(半径r1),其包括中心轴线;第一光学包层(半径r2),其围绕芯层;第二光学包层(半径r3),其围绕第一光学包层;以及护套层,其围绕第二光学包层。在沟型BIF中,芯层的相对折射率差Δ1为0.25%至0.37%,第一光学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Δ2为0%以上,第二光学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Δ3为-0.2%以下,从而具有Δ1>Δ2>Δ3的关系。这种BIF满足ITU-T标准G.657.B3。
图2是示出具有凹型折射率结构的BIF的折射率分布的概念图。凹型BIF包括:芯层(半径r1),其包括中心轴线;光学包层(半径r2),其围绕芯层;以及护套层,其围绕光学包层。在凹型BIF中,芯层的相对折射率差Δ1为0.25%至0.37%,光学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Δ2为-0.3%以上且小于0%。这种BIF满足ITU-T标准G.657.A2。
图3是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传输线的结构及内部发生的MPI的概念图。光传输线1包括:第一光纤11;第二光纤12,其与第一光纤11的入射端相连;以及第三光纤13,其与第一光纤11的出射端相连。第一光纤11是BIF,第二光纤12和第三光纤13均是通用单模光纤。通用单模光纤可以具有大致阶跃型折射率结构。
经由第二光纤12传播的基模(LP01模)的一部分在第二光纤12和第一光纤11之间的连接部分处与高阶模(LP11模)耦合。基模(LP01模)和高阶模(LP11模)均入射在第一光纤11上。经由第一光纤11传播的基模(LP01模)的大部分在第一光纤11和第三光纤13之间的连接部分处与基模(LP01模)耦合。经由第一光纤11传播的高阶模(LP11模)的一部分在第一光纤11和第三光纤13之间的连接部分处与基模(LP01模)耦合。
因此,在第三光纤13中,从第一光纤11中的基模产生的基模(在下文中称为“基阶分量(fundamental component)”)与从第一光纤11中的高阶模产生的基模(在下文中称为“高阶分量(higherorder component)”)发生干涉。这就是MPI。MPI量值以第三光纤中的高阶分量的强度与基阶分量的强度之间的比率来表示。
将基阶分量的电场表示为E0exp(jφ0),将高阶分量的电场表示为αE0exp(jφ1)。用式(5a)表达第三光纤13中的基模(LP01模)的电场,用式(5b)表达第三光纤13中的基模(LP01模)的强度,用式(6)表达MPI:
E0exp(jφ0)+αE0exp(jφ1)                                     (5a),
|E0|22|E0|2+2α|E0|2cos(φ01)=|E0|2{1+α2+2αcos(φ01)}  (5b),
MPI=α2|E0|2/|E0|22                                          (6)。
在实验中,观测式(5b)所表达的强度作为经由第三光纤13传导的光的强度。在第三光纤13中,当基阶分量和高阶分量之间的相位差为0时,接收到的光强度最高;当基阶分量和高阶分量之间的相位差为π时,接收到的光强度最低。用式(7)表达接收到的最高光强度与接收到的最低光强度之间的比率ptp(peak to peak,峰对峰)。利用式(7),将式(6)表达为式(8)。
ptp = 1 + &alpha; 2 + 2 &alpha; 1 + &alpha; 2 - 2 &alpha; = ( 1 + &alpha; ) 2 ( 1 - &alpha; ) 2 - - - ( 7 )
MPI dB = 20 &CenterDot; log 10 ( 10 ptp dB / 20 - 1 10 ptp dB / 20 + 1 ) - - - ( 8 )
如图3所示,在第二光纤12与第二光纤11之间的连接部分处,令η01-01,1表示第二光纤12中的基模与第一光纤11中的基模的耦合效率,并且令η01-11,1表示第二光纤12中的基模与第一光纤11中的高阶模的耦合效率。在第一光纤11与第三光纤13之间的连接部分处,令η01-01,2表示第一光纤11中的基模与第三光纤13中的基模的耦合效率,并且令η11-01,2表示第一光纤11中的高阶模与第三光纤13中的基模的耦合效率。令L表示第一光纤11的长度。令α11表示第一光纤11中的高阶模的衰减系数。用10×log10(exp(-α11L))表达第一光纤11中的高阶模的传输损耗[dB]。将第一光纤11中的基模的衰减系数视为0。
用式(9)表达第三光纤13中的基阶分量的强度P01。用式(10)表达第三光纤13中的高阶分量的强度P11。用式(11)表达MPI。利用式(11),可以从测量***的η和α来估算MPI。
P0101-01,1·η01-01,2                (9)
P1101-11,1·exp(-α11L)·η11-01,2   (10)
MPI = P 11 P 01 = &eta; 01 - 11,1 &CenterDot; exp ( - &alpha; 11 L ) &CenterDot; &eta; 11 - 01,2 &eta; 01 - 01,1 &CenterDot; &eta; 01 - 01,2 } - - - ( 11 )
如式(11)所示,MPI由耦合效率η01-01,1、η01-11,1、η01-01,2和η11-01,2,第一光纤11中的高阶模的衰减系数α11,以及第一光纤11的长度L来确定。为了减小MPI,优选地,使耦合效率η01-11,1和耦合效率η11-01,2最小,使衰减系数α11最大,并使L最大。
耦合效率由彼此相连的两根光纤之间的模场直径差和横向偏移量来确定。为了减小MPI,优选的是减小模场直径差和横向偏移量。以dB表达的耦合效率η01-01,1和η01-01,2表现出连接损耗。换句话说,MPI随着连接损耗的减小而减小。
耦合效率η01-11,1优选的是0.5以下,并且耦合效率η11-01,2优选的是0.5以下。此外,在波长为1310nm的情况下,第一光纤11与第二光纤12之间的模场直径差优选的是1μm以下。在波长为1310nm的情况下,第一光纤11与第三光纤13之间的模场直径差优选的是1μm以下。
第一光纤11中的高阶模的衰减系数α11由第一光纤11的铺设状态(被施加的弯曲的直径)和第一光纤11的折射率分布来确定。无论η和α的值如何,都可以通过增大第一光纤11的长度来减小MPI。
图4是示出在波长为1310nm的情况下第一光纤11的长度L与MPI计算值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这里,第一光纤11与第二光纤12之间的连接损耗为1.0dB,第一光纤11与第三光纤13之间的连接损耗为1.0dB。此时,η01-01,1为0.78,η01-01,2为0.78,η01-11,1为0.21,η11-01,2为0.21,并且与另一模态的耦合效率为0.01。假定存在三种类型的第一光纤11,其高阶模的衰减系数α11互不相同。光纤的衰减系数α11为0.39、1.65和5.48。α11为0.39的第一光纤(BIF)11符合G.657.B3。另外两种类型的第一光纤(BIF)11符合G.657.A2。
如图4所示,MPI随着第一光纤11的长度L增大而减小。每单位长度MPI的减小量取决于α11。每单位长度MPI的减小量随着α11减小(LP11模的损耗减小)而减小。例如,在α11为0.39的第一光纤11中,当长度L为7m以上时,MPI小于-30dB。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在波长为1310nm的情况下连接损耗与MPI计算值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这里,第一光纤11的长度L为1m。第一光纤11中的高阶模的衰减系数α11为0.39。第一光纤11与第二光纤12之间的连接损耗等于第一光纤11与第三光纤13之间的连接损耗。如图5所示,MPI随着连接损耗增大而增大。当第一光纤11两端的连接损耗均为0.3dB以下时,MPI小于-30dB。
在图4和图5的计算例中,使用连接损耗和光纤长度作为参数来显示MPI的变化。然而,由于在实际使用中连接损耗是由连接方法(熔接、V型槽连接、机械连接)决定的,所以假定MPI值的自由度是低的。因此,作为用于抑制***的MPI的方法,只要指定了连接状态并预先限制了连接损耗的可能范围,则优选的是优化光纤长度L。
因此,通过求解式(11)中的光纤长度L,用式(12)表达当MPI小于-40dB时的最小长度L,其中,针对实际目标值-30dB考虑了±10dB的误差裕量(下文描述)。这里,A表示第二光纤12与第一光纤11之间的连接损耗[dB],B表示第一光纤11与第三光纤13之间的连接损耗[dB]。当将第一光纤11的长度L设置成满足式(12)时,MPI实际值可以变为-30dB:
L > - 1 &alpha; 11 &CenterDot; 1 n ( 10 - 4 &CenterDot; 10 - ( A + B ) / 10 ( 1 - 10 - A / 10 ) &CenterDot; ( 1 - 10 - B / 10 ) ) - - - ( 12 ) .
参数的数值实例如下。在熔接的情况下,假定连接损耗值A和B小于0.3dB。在这种情况下,使用0.3作为连接损耗值A和B。由于第一光纤11中的高阶模的衰减系数α11是由折射率分布确定的,所以衰减系数α11在各光纤之间是不同的。另外,衰减系数α11具有波长相关性,并且在1310nm至1650nm的波长范围内,衰减系数α11随着波长增大而增大。因此,MPI经常在波长为1310nm的情况下变得最大。通常,在符合ITU-T标准G.657.B3的BIF中,在波长为1310nm的情况下α11处于0.2至0.5的范围内。
图6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传输线的结构及内部产生的MPI的概念图。光传输线2包括:第一光纤11;第二光纤12,其与第一光纤11的入射端相连;以及光检测器14,其接收经由第二光纤12引导的光。第一光纤11是BIF,第二光纤12是通用单模光纤。
在第二实施例中,用式(13)表达MPI。这里,在第二光纤12与第一光纤11之间的连接部分,令η01-01表示第二光纤12中的基模与第一光纤11中的基模的耦合效率,并且令η01-11表示第二光纤12中的基模与第一光纤11中的高阶模的耦合效率。
MPI = &eta; 01 - 11 &CenterDot; exp ( - &alpha; 11 L ) &eta; 01 - 01 - - - ( 13 )
通过求解式(13)中的光纤长度L,用式(14)表达当MPI变得小于-40dB时的最小长度L,其中,针对实际目标值-30dB考虑了±10dB的误差裕量(下文描述)。这里,A表示第二光纤12与第一光纤11之间的连接损耗[dB]。在第二实施例的光传输线2中,当将第一光纤11的长度L设置成满足式(14)时,MPI实际值可以变为-30dB。
L > - 1 &alpha; 11 &CenterDot; 1 n ( 10 - 4 &CenterDot; 10 - A / 10 1 - 10 - A / 10 ) - - - ( 14 )
假定使用处于被施加小半径弯曲(例如,曲率半径R为5mm至15mm)状态的BIF。在这种情况下,在BIF的被施加小半径弯曲的部分,出现激发的高阶模以及与基模的再耦合(recoupling)。因此,优选的是,与连接部分类似地处置上述弯曲部分。例如,在符合G.657.B3并与图1所示的光纤相对应的BIF中,作为弯曲损耗的标准,弯曲损耗在曲率半径R为5mm时小于0.15dB/圈;并且,弯曲部分处损失的基模的一部分作为高阶模传播(经由包层传播的包层模)并与弯曲部分或连接部分处的基模再耦合,因而发生MPI。因此,优选地将式(12)和式(14)扩展成包括弯曲的影响。然而,弯曲对于高阶模的激发和与基模的再耦合的影响,比对连接损耗的影响小大约一个数量级。除非以短的间隔(大约几厘米)连续地施加具有极小曲率半径R(曲率半径R<5mm)的弯曲,在实际使用中MPI可以通过满足式(12)和式(14)的关系而变为-30dB。
接下来,将描述实例。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实例的测量***3的构造的概念图。测量***3借助实验来测量第一实施例的光传输线1的MPI。第一光纤11是BIF,并且使用三种类型的光纤1至3作为第一光纤11。第一光纤11的长度为1m。第二光纤12和第三光纤13是通用单模光纤。第一光纤11和第二光纤12经历熔接,第一光纤11和第三光纤13经历熔接。在第二光纤12的入射端设置光源15,在第三光纤13的出射端设置光检测器14。在第二光纤12上设置偏振扰频器(polarization scrambler)16。利用Ming-Jun Li等人(NPL2)描述的测量方法来测量波长为1310nm的情况下的MPI。另外,根据式(11)计算波长为1310nm的情况下的MPI。
表1示出对用作第一实例中的第一光纤11的光纤1至3的折射率分布进行详细说明的数值。表2示出三种类型的光纤1至3的规格、MPI实验值和MPI计算值。图8是示出第一实例中MPI实验值与MPI计算值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表1
Figure BDA00003072851400111
表2
Figure BDA00003072851400112
如表和图8所示,MPI实验值与MPI计算值之间的误差处于±10dB的范围内。因此,考虑到这种误差,当设置光纤长度L使得MPI计算值=-40dB时,实际测得的MPI值会变成小于-30dB。因此,可以使用式(12)和式(14)。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二实例的测量***4的构造的概念图。测量***4也借助实验来测量第一实施例的光传输线1的MPI。第一光纤11是BIF。在边长为1m的正方形的四个角上设置曲率半径为5mm的柱状物体,第一光纤在柱状物体上只缠绕20次。第二光纤12和第三光纤13是通用单模光纤。利用V型槽将第一光纤11和第二光纤12相连,利用V型槽将第一光纤11和第三光纤13相连。在第二光纤12的入射端设置光源15,在第三光纤13的出射端设置光检测器14。在第二光纤12上设置偏振扰频器16。
第一光纤11的截止波长为大约1250nm。测量波长为1310nm。连接损耗小于0.3dB。当曲率半径为5mm时,弯曲损耗小于0.1dB/圈。MPI测量值为50±3dB。因此,即使当以至少1m的间隔向第一光纤11施加与5mm的曲率半径R相对应的弯曲时,MPI也变得小于-30dB。
在第三实例中,对第一光纤(BIF)11进行装订测试(staplingtest)。以大约5cm的间隔装订直径为3mm且包括BIF的光缆并测量MPI的变化。图10是示出第三实例中MPI测量值与装订次数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如图10所示,即使当以5cm的间隔执行装订时,也没有在MPI测量值中发现显著的变化。可以看出,光纤的连接部分的连接损耗对MPI比施加弯曲对MPI更具支配影响。
现在已采用多种类型的弯曲不敏感型光纤(BIF),并且这些BIF具有广泛的用途。假定使用具有1m至5m短长度的BIF。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发生由MPI导致的传输错误,如David Z.Chen等人(NPL1)所描述的。通常,在10G传输中,为了进行无错误传输,MPI应该小于-30dB。MPI值由BIF与另一光纤之间的连接损耗、BIF中的高阶模(LP11模)的损耗α11、以及BIF的光纤长度来确定。因此,当***的连接损耗和BIF的α11已知时,可以如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似地,将第一光纤11的长度L预先设置成大于或等于使MPI变得小于-30dB的长度,由此避免传输错误的发生。

Claims (12)

1.一种光传输线,包括:
第一光纤,其具有包括中心轴线的芯层、围绕所述芯层的第一光学包层、围绕所述第一光学包层的第二光学包层、以及围绕所述第二光学包层的护套层,所述芯层的相对折射率差Δ1为0.25%至0.37%,所述第一光学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Δ2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Δ1,所述第二光学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Δ3为-0.2%以下,并且在波长为1310nm的情况下,LP11模具有衰减系数α11
第二光纤,其与所述第一光纤的一端相连;以及
第三光纤,其与所述第一光纤的另一端相连,
其中,所述第一光纤与所述第二光纤之间的连接损耗A、所述第一光纤与所述第三光纤之间的连接损耗B、以及所述第一光纤的长度L[m]满足式(1):
L > - 1 &alpha; 11 &CenterDot; 1 n ( 10 - 4 &CenterDot; 10 - ( A + B ) / 10 ( 1 - 10 - A / 10 ) &CenterDot; ( 1 - 10 - B / 10 ) ) - - - ( 1 )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输线,其中,
所述第二光纤和所述第三光纤均是通用单模光纤,并且
当所述第一光纤连接至所述通用单模光纤时,所述第一光纤中的LP11模与所述通用单模光纤中的LP01模之间的耦合效率为0.5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输线,其中,
所述第二光纤和所述第三光纤均是通用单模光纤,并且
在波长为1310nm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光纤与所述通用单模光纤之间的模场直径差为1μm以下。
4.一种光传输线,包括:
第一光纤,其具有包括中心轴线的芯层、围绕所述芯层的第一光学包层、围绕所述第一光学包层的第二光学包层、以及围绕所述第二光学包层的护套层,所述芯层的相对折射率差Δ1为0.25%至0.37%,所述第一光学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Δ2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Δ1,所述第二光学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Δ3为-0.2%以下,并且在波长为1310nm的情况下,LP11模具有衰减系数α11;以及
第二光纤,其与所述第一光纤的一端相连,
其中,所述第一光纤与所述第二光纤之间的连接损耗A以及所述第一光纤的长度L[m]满足下式(2):
L > - 1 &alpha; 11 &CenterDot; 1 n ( 10 - 4 &CenterDot; 10 - A / 10 1 - 10 - A / 10 ) - - - ( 2 )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传输线,其中,
所述第二光纤是通用单模光纤,并且
当所述第一光纤连接至所述通用单模光纤时,所述第一光纤中的LP11模与所述通用单模光纤中的LP01模之间的耦合效率为0.5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传输线,其中,
所述第二光纤是通用单模光纤,并且
在波长为1310nm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光纤与所述通用单模光纤之间的模场直径差为1μm以下。
7.一种光传输线,包括:
第一光纤,其具有包括中心轴线的芯层、围绕所述芯层的光学包层、以及围绕所述光学包层的护套层,所述芯层的相对折射率差Δ1为0.25%至0.37%,所述光学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Δ2大于或等于-0.3%且小于0%,并且在波长为1310nm的情况下,LP11模具有衰减系数α11
第二光纤,其与所述第一光纤的一端相连;以及
第三光纤,其与所述第一光纤的另一端相连,
其中,所述第一光纤与所述第二光纤之间的连接损耗A、所述第一光纤与所述第三光纤之间的连接损耗B、以及所述第一光纤的长度L[m]满足式(3):
L > - 1 &alpha; 11 &CenterDot; 1 n ( 10 - 4 &CenterDot; 10 - ( A + B ) / 10 ( 1 - 10 - A / 10 ) &CenterDot; ( 1 - 10 - B / 10 ) ) - - - ( 3 ) .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传输线,其中,
所述第二光纤和所述第三光纤均是通用单模光纤,并且
当所述第一光纤连接至所述通用单模光纤时,所述第一光纤中的LP11模与所述通用单模光纤中的LP01模之间的耦合效率为0.5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传输线,其中,
所述第二光纤和所述第三光纤均是通用单模光纤,并且
在波长为1310nm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光纤与所述通用单模光纤之间的模场直径差为1μm以下。
10.一种光传输线,包括:
第一光纤,其具有包括中心轴线的芯层、围绕所述芯层的光学包层、以及围绕所述光学包层的护套层,所述芯层的相对折射率差Δ1为0.25%至0.37%,所述光学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Δ2大于或等于-0.3%且小于0%,并且在波长为1310nm的情况下,LP11模具有衰减系数α11;以及
第二光纤,其与所述第一光纤的一端相连,
其中,所述第一光纤与所述第二光纤之间的连接损耗A以及所述第一光纤的长度L[m]满足式(4):
L > - 1 &alpha; 11 &CenterDot; 1 n ( 10 - 4 &CenterDot; 10 - A / 10 1 - 10 - A / 10 ) - - - ( 4 ) .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传输线,其中,
所述第二光纤是通用单模光纤,并且
当所述第一光纤连接至所述通用单模光纤时,所述第一光纤中的LP11模与所述通用单模光纤中的LP01模之间的耦合效率为0.5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传输线,其中,
所述第二光纤是通用单模光纤,并且
在波长为1310nm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光纤与所述通用单模光纤之间的模场直径差为1μm以下。
CN2012800033911A 2011-09-21 2012-09-10 光传输线 Pending CN1031682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6526A JP2013068747A (ja) 2011-09-21 2011-09-21 光伝送路
JP2011-206526 2011-09-21
PCT/JP2012/073040 WO2013042568A1 (ja) 2011-09-21 2012-09-10 光伝送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8262A true CN103168262A (zh) 2013-06-19

Family

ID=47225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33911A Pending CN103168262A (zh) 2011-09-21 2012-09-10 光传输线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94819A1 (zh)
EP (1) EP2573599A3 (zh)
JP (1) JP2013068747A (zh)
KR (1) KR20140068851A (zh)
CN (1) CN103168262A (zh)
RU (1) RU2014101765A (zh)
WO (1) WO201304256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3998A (zh) * 2015-03-16 2016-10-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多径干涉的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75212B2 (en) * 2013-09-24 2015-07-07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Stretchable fiber optic cable
JP7214352B2 (ja) 2018-03-08 2023-01-30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
JPWO2022230061A1 (zh) * 2021-04-27 2022-11-03
GB202215027D0 (en) * 2022-10-12 2022-11-23 Lumenisity Ltd Hollow core optical fibre transmission link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13338A (ja) * 1986-10-30 1988-05-18 Fujikura Ltd 単一モ−ド光フアイバ線路の検査方法
JP2001159721A (ja) * 1999-12-02 2001-06-12 Fujikura Ltd 分散補償光ファイバ
US20010017967A1 (en) * 1999-04-13 2001-08-30 Masaaki Hirano Optical fiber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2082250A (ja) * 2000-09-07 2002-03-22 Hitachi Cable Ltd 低非線形単一モード光ファイバ
US20030026566A1 (en) * 2001-07-30 2003-02-06 Phong Diep Optical waveguide fiber for local access
JP2003066259A (ja) * 2001-08-29 2003-03-05 Hitachi Cable Ltd 波長多重伝送用低非線形光ファイバ
CN1400478A (zh) * 2001-07-26 2003-03-05 株式会社藤仓 光纤、光纤预制棒及制造光纤预制棒的方法
JP2003066258A (ja) * 2001-08-23 2003-03-05 Hitachi Cable Ltd 大口径コア単一モード光ファイバ
US7076139B1 (en) * 1999-08-12 2006-07-11 Fujikura Ltd. Optical fiber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1044421A (zh) * 2004-10-22 2007-09-26 株式会社藤仓 光纤和传输***以及波分复用传输***
JP2010181641A (ja) * 2009-02-05 2010-08-19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
CN102144181A (zh) * 2008-09-24 2011-08-03 三菱电线工业株式会社 光纤的连接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43698A1 (ja) * 2004-10-22 2006-04-27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及び伝送システム並びに波長多重伝送システム
FR2899693B1 (fr) * 2006-04-10 2008-08-22 Draka Comteq France Fibre optique monomode.
US7680381B1 (en) * 2008-11-25 2010-03-16 Corning Incorporated Bend insensitive optical fibers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13338A (ja) * 1986-10-30 1988-05-18 Fujikura Ltd 単一モ−ド光フアイバ線路の検査方法
US20010017967A1 (en) * 1999-04-13 2001-08-30 Masaaki Hirano Optical fiber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US7076139B1 (en) * 1999-08-12 2006-07-11 Fujikura Ltd. Optical fiber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JP2001159721A (ja) * 1999-12-02 2001-06-12 Fujikura Ltd 分散補償光ファイバ
JP2002082250A (ja) * 2000-09-07 2002-03-22 Hitachi Cable Ltd 低非線形単一モード光ファイバ
CN1400478A (zh) * 2001-07-26 2003-03-05 株式会社藤仓 光纤、光纤预制棒及制造光纤预制棒的方法
US20030026566A1 (en) * 2001-07-30 2003-02-06 Phong Diep Optical waveguide fiber for local access
JP2003066258A (ja) * 2001-08-23 2003-03-05 Hitachi Cable Ltd 大口径コア単一モード光ファイバ
JP2003066259A (ja) * 2001-08-29 2003-03-05 Hitachi Cable Ltd 波長多重伝送用低非線形光ファイバ
CN101044421A (zh) * 2004-10-22 2007-09-26 株式会社藤仓 光纤和传输***以及波分复用传输***
CN102144181A (zh) * 2008-09-24 2011-08-03 三菱电线工业株式会社 光纤的连接结构
JP2010181641A (ja) * 2009-02-05 2010-08-19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AVID BOIVIN,ET AL.: "Recent Development s in Bend-Insensitive and Ultra-Bend-Insensitive Fibers", 《PROCEEDINGS OF SPIE》 *
MING JUN LI,ET AL.: "Optical Fiber Design for Field Mountable Connectors",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
MING JUN LI,ET AL.: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MPI in Bend-insensitive Fibers",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AND THE NATIONAL FIBER OPTIC ENGIINEERS CONFERENCE 2009》 *
QINGRONG HAN, ET AL.: "Large-Scale Production Technology for G.657 Fiber with Ultra Low Bending-Induced Loss", 《INTERNATIONAL WIRE & CABLE SYMPOSIUM》 *
S.MATSUO, ET AL.: "Design Optimization of Trench Index Profile for the same dispersion characteristics with SMF",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AND THE NATIONAL FIBER ENGINEERS CONFERENCE 2007》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3998A (zh) * 2015-03-16 2016-10-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多径干涉的方法及装置
CN106033998B (zh) * 2015-03-16 2018-08-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多径干涉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94819A1 (en) 2013-04-18
EP2573599A2 (en) 2013-03-27
KR20140068851A (ko) 2014-06-09
JP2013068747A (ja) 2013-04-18
EP2573599A3 (en) 2013-04-10
WO2013042568A1 (ja) 2013-03-28
RU2014101765A (ru) 2015-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27854C2 (ru) Оптическое волокно с низкими потерями на изгибах
Hayashi et al. Ultra-low-crosstalk multi-core fiber feasible to ultra-long-haul transmission
US10845268B1 (en) Monitorable hollow core optical fiber
CN103946729A (zh) 用于模分多路复用的少模光纤
CN103168262A (zh) 光传输线
CN102455462A (zh) 对弯曲损耗不敏感的多模光纤
US6711330B1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link with low bending loss
JP2018021869A (ja) 光ファイバ評価方法及び光ファイバ評価装置
JP6897373B2 (ja) 光ファイバ出射ビームプロファイル測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JP5313079B2 (ja) 光ファイバの特性評価方法
KR20160113601A (ko) 호환성을 가지는 소형 곡율반경 단일 모드 광섬유
JP2009025210A (ja) 光ファイバ側方入射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02507497A (zh) 一种基于光纤的折射率传感器及测量方法
JP5227152B2 (ja) 光ファイバのシングルモード伝送の確認方法、カットオフ波長の測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0538310C (zh) 光纤及光纤偏振模色散测定方法
WO2010021207A1 (ja) 心線対照装置および心線対照方法
Li et al.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MPI in bend-insensitive fibers
WO2020036218A1 (ja) ラマン利得効率分布試験方法およびラマン利得効率分布試験装置
Chen et al. Testing MPI threshold in bend insensitive fiber using coherent peak-to-peak power method
US8508724B2 (en) Method of measuring cutoff wavelength
US7151249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cut-off wavelength of an optical fibre as well as a device suitable for that purpose
Boivin et al. Coherent multipath interference in bend-insensitive fibers
JP7380892B2 (ja) 数モードファイバ試験方法及び数モードファイバ試験装置
Molin et al. Multimode fiber bending sensitivity for multi-gigabit Ethernet application
CN114257300B (zh) 光网络单元onu设备运行状态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