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58041B - 机床 - Google Patents

机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58041B
CN103158041B CN201210530194.7A CN201210530194A CN103158041B CN 103158041 B CN103158041 B CN 103158041B CN 201210530194 A CN201210530194 A CN 201210530194A CN 103158041 B CN103158041 B CN 1031580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rument
receiving portion
axis
turret head
turr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301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58041A (zh
Inventor
乌尔里希·鲍曼
拉尔夫·托马斯·斯塔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hn And Tesky Workpiece Index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hn And Tesky Workpiece Inde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hn And Tesky Workpiece Index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hn And Tesky Workpiece Inde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58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80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580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80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00Members which are comprised in the general build-up of a form of machine, particularly relatively large fixed members
    • B23Q1/25Movable or adjustable work or tool supports
    • B23Q1/44Movable or adjustable work or tool supports using particular mechanisms
    • B23Q1/48Movable or adjustable work or tool supports using particular mechanisms with sliding pairs and rotating pairs
    • B23Q1/4852Movable or adjustable work or tool supports using particular mechanisms with sliding pairs and rotating pairs a single sliding pair followed perpendicularly by a single rotating pair
    • B23Q1/4857Movable or adjustable work or tool supports using particular mechanisms with sliding pairs and rotating pairs a single sliding pair followed perpendicularly by a single rotating pair followed perpendicularly by a single rotating p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23/00Tailstocks; Cent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Tool Replacement In Machine Tools (AREA)
  • Turning (AREA)

Abstract

机床,包括:机架;布置在机架上的工件主轴单元,带有工件主轴和工件容纳部,其能通过工件主轴驱动器绕工件主轴轴线旋转地驱动;布置在机架上的工具承载单元,带有工具转塔,其包括能相对于转塔壳体绕转塔头轴线转动的转塔头,工具承载单元还带有承载转塔壳体且支撑在机架上的工具承载基座。为改善这种机床使得利用其能以有利的方式处理大且重的工件,建议:在Z方向上在工件容纳部与工件主轴对置的侧上设置工件支撑单元,其布置在能通过机器控制装置受控制地运动的功能承载基座上,且功能承载基座具有用于工具的工具容纳部,其能通过功能承载基座与工件支撑单元一起沿横向于Z方向的横向方向运动使得工件支撑单元或工具容纳部能带入工作位置中。

Description

机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床,其包括:机架;布置在机架上的工件主轴单元,带有工件主轴和工件容纳部,工件容纳部能通过工件主轴驱动器绕工件主轴轴线旋转地驱动并且能绕作为C轴线的工件主轴轴线受控制地转动;布置在机架上的工具承载单元,工具承载单元带有工具转塔,工具转塔包括能相对于转塔壳体绕转塔头轴线转动的转塔头,该工具承载单元还带有承载转塔壳体的且支撑在机架上的工具承载基座;至少一个运动***,利用该至少一个运动***,工件容纳部和处在工作位置中的工具能相对彼此受控制地运动;机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处在工作位置中的工具相对于容纳在工具容纳部中的工件的运动。
背景技术
这种机床由现有技术公开。但在这类机床中存在的问题是,处理大的和重的工件易出现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基于的技术问题是,以如下方式来改良类属类型的机床,即,用这种机床能够以有利的方式处理大的和重的工件。
按照本发明,该技术问题在开头所述类型的机床的情况下通过如下方式来解决,即,沿Z方向在工件容纳部的与工件主轴对置的一侧上设置有工件支撑单元,该工件支撑单元布置在能通过机器控制装置受控制地运动的功能承载基座上,并且功能承载基座具有用于工具的工具容纳部,该工具容纳部能通过功能承载基座与工件支撑单元一起以如下方式沿横向于Z方向的横向方向运动,即,要么工件支撑单元要么工具容纳部能带入工作位置中。
按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优势在于,因此以简单的方式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一方面通过工件支撑单元支撑大的和重的工具,另一方面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必要时利用工具容纳部处理工件,例如尤其是进行内部处理。
为了在执行内部处理的情况下获得尽可能高的灵活性,优选设置功能承载基座能沿横向方向借助机器控制装置以受位置调节的方式控制。
当机器控制装置沿相应于传统的X轴线的横向方向控制功能承载基座时,可以特别简单地执行沿横向方向的功能承载基座的这种受位置调节的控制。
迄今为止未在功能承载基座中的工具容纳部的尺寸设定方面作详细说明。
原则上也可以考虑,将每种工具在功能承载基座的工具容纳部中容纳。
特别有利的技术方案设置,在功能承载基座中的工具容纳部具有如下的尺寸设定、尤其是如下的直径,其大于在转塔头上的工具容纳部的最大尺寸设定。尤其地,在功能承载基座上的工具容纳部的直径大于在转塔头中有最大直径的工具容纳部的直径的1.2倍。
这就是说,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在功能承载基座中容纳比在转塔头中的工具更大和更重的工具,从而使得正好在处理重的和大的工件的情况下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在功能承载基座中容纳特别重以及也很大的工具以及因而避免了基于在转塔头中的这类工具的大小和重量产生的问题,这些问题在这样的工具必须在转塔头中***时产生。
尤其优选设置,布置在功能承载基座的工具容纳部中的工具是内部处理工具。
尤其在针对大工件的内部处理工具的情况下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将这些工件布置到转塔头上,因为它们一方面非常重以及另一方面非常大,也就是说,尤其具有很大的长度,从而使得由此极大地限制了用转塔头的工具的另外的处理,如果未非常强地阻止或不可行的话。
因此当这类内部处理工具能够移位到功能承载基座的工具容纳部中时,全部在转塔头上的工具的灵活性和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在此尤其设置,布置在功能承载基座中的工具容纳部中的工具平行于Z轴线延伸,因为正好这类以很长的长度平行于Z轴线延伸的工具具有问题,即,它们在转塔头中很难甚至无法被安装,从而使得因此按本发明的、将这些工具布置在功能承载基座上的技术方案使得在构造得十分紧凑的机床的情况下的多种处理成为可能。
特别有利的技术方案设置,布置在功能承载基座中的工具容纳部中的工具具有如下的长度,该长度为功能承载基座与工件容纳部的最大间距的至少20%。
还要有利的是,这些工具的长度为功能承载基座与工件容纳部的最大间距的至少30%、更好地为35%。
也就是说,非常长的工具,尤其因此非常长的内部处理工具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容纳在功能承载基座的工具容纳部中,而不会由此在用另外的工具处理方面产生限制。
为了也在功能承载基座上的工具容纳部中可使用大量工具,优选设置,工具能自工具库中换到该工具容纳部中。
这优选通过如下方式来进行,即,工具容纳部能带到转交定位中,在该转交定位中可以在工具容纳部和工具库之间更换工具。
在此,例如这样构建工具库,从而使得该工具库具有能相对于转交定位运动的多重存储元件,用该多重存储元件可以要么将空的存储容纳部要么将配备有工具的存储容纳部带入转交定位中。
在此尤其设置,在工具库中提供的用于功能承载基座中的工具容纳部的工具具有如下的长度,该长度为功能承载基座与工件容纳部的最大间距的至少20%、更好地为至少30%。
迄今为止未在工件支撑单元的构造方面作详细说明。
特别有利的是,工件支撑单元能够以能绕与工件主轴轴线同轴的轴线转动的方式相对于功能承载基座定位。
在此,有利的技术方案设置,工件支撑单元构造成相对主轴单元。
例如在相对主轴单元的情况下然后相宜地设置有相对主轴驱动器,利用该相对主轴驱动器可以旋转地驱动相对主轴。
此外,尤其是为了能够将工件从工件主轴转交到相对主轴中而设置,相对主轴可以通过相对主轴驱动器绕作为C轴线的工件主轴轴线受控制地转动。
备选于此地另一种技术方案设置,工件支撑单元构造成尾架。
在这类尾架的情况下优选设置,尾架具有在Z轴线的方向上能相对于功能承载基座运动地布置的尾架尖端,该尾架尖端能在工件容纳部的方向上力加载。
相宜地在此设置,尾架尖端能通过保持力加载,从而使得该尾架尖端能用可灵活调整的保持力贴靠到工件上。
在此尤其设置,尾架尖端能液压地用保持力加载。
迄今为止未在转塔头的构造方面作详细说明。
尤其设置,在转塔头上布置有工具主轴单元,该工具主轴单元具有坐落在转塔头上的工具主轴壳体、工具主轴和工具主轴驱动器。
工具主轴驱动器可以在此以最为不同的方式构造。
有利的可行方案设置,工具主轴驱动器构造成主轴马达,也就是说,工具主轴驱动器的转子直接坐落在工具主轴上,而定子则坐落在工具主轴壳体中。
另外的有利的可行方案设置,工具主轴驱动器具有穿过转塔运动单元贯穿导引的驱动系和与该驱动系联接的、布置在转塔壳体中的工具主轴驱动马达。
在此,驱动系相宜地通过布置在转塔头中的联接传动装置与工具主轴联接。
联接传动装置在此可以是如下简单的联接传动装置,其以恒定的传动比关系工作。
备选于此地优选设置,联接传动装置是一种变速器,从而使得可以不同地选择在驱动系和工件主轴之间的传动比。
迄今为止未在工件主轴的工件主轴轴线相对转塔头轴线的取向方面作详细说明。
因此,有利的技术方案设置,工具主轴的工具主轴轴线平行于转塔头轴线取向。
但备选地同样可以考虑,工具主轴的工具主轴轴线横向于转塔头轴线取向。
在这种情况下,工具主轴轴线可以这样取向,从而使得该工具主轴轴线倾斜于转塔头轴线分布,如第一工具容纳部的或第二工具容纳部的容纳部轴线那样。
但其它的相宜的技术方案设置,工具主轴轴线垂直于转塔头轴线取向。
因此,特别有利的技术方案设置,布置在转塔头上的工具主轴单元整合到转塔头中,也就是说,不是构造成不能快速更换地套装到转塔头上的工件主轴单元,而是转塔头的组成部件,尤其是通过将工件主轴壳体装入到转塔头中以及因而是该转塔头的部件。
迄今为止未在转塔头的构造方面作进一步地说明。
特别有利的技术方案设置,工具转塔构造成带有皇冠式转塔头的皇冠式转塔,转塔壳体能相对于工具承载基座绕横向于Z轴线以及横向于X轴线分布的B轴线通过机器控制装置受控制地转动,以及转塔头轴线横向于B轴线分布。
通过这种结构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转塔头相对于工件最佳地取向,以便能够最佳地使用设置在皇冠式转塔头上的工具。
原则上可以以任意方式在皇冠式转塔头上布置工具容纳部。
特别有利的技术方案设置,皇冠式转塔头具有一组第一工具容纳部,这些第一工具容纳部布置在皇冠式转塔头的背离转塔壳体的一侧上。
在此优选设置,第一工具容纳部具有横向于、尤其倾斜于转塔头轴线取向的容纳部轴线。
在此,容纳部轴线相对转塔头轴线的角度还可以变化。
但特别有利的是,这些第一工具容纳部用其容纳部轴线以相对转塔头轴线的同样的角度分布。
业已证实如下技术方案特别有利,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工具容纳部的容纳部轴线与转塔头轴线围出了在10°至40°范围内的角度,其中,特别有利的是,这个角度处在20°和30°之间。
此外优选设置,皇冠式转塔头具有一组第二工具容纳部,这些第二工具容纳部布置在皇冠式转塔头的面朝转塔壳体的一侧上。
伴随这类第二工具容纳部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在转塔头上待布置的工具的数量提高。
在此特别有利的是,第二工具容纳部具有横向于、尤其倾斜于转塔头轴线取向的容纳部轴线。
在此优选地,第二工具容纳部用其容纳部轴线以相对转塔头轴线的同样的角度布置,这就是说,所有的第二工具容纳部具有以相对转塔头轴线的同样的角度分布的容纳部轴线。
在此未细述对于第二工具容纳部而言的容纳部轴线的角度。
在此优选设置,第二工具容纳部的容纳部轴线与转塔头轴线围出了在100°至130°、优选110°至120°的范围内的角度。
迄今为止未在第一工具容纳部和第二工具容纳部的彼此的相对布置方面作详细说明。
因此,优选的技术方案设置,沿环绕方向绕转塔头轴线的依次相继的工具容纳部的容纳部轴线处在穿过转塔头轴线的、彼此以角度间距分布的径向平面内。
也就是说,这些容纳部轴线虽然各与转塔头轴线围出了一个角度,但在此和转塔头轴线一起各处在一个径向平面内,其中,优选每条容纳部轴线处在如下的径向平面内,该径向平面以与另一条容纳部轴线的径向平面的一定角度间距布置。
相宜的是,这些径向平面彼此间具有恒定的角度间距,这就是说,这些径向平面形成了一个平面群(Ebenenschar),其中,该平面群的单个的在环绕方向上依次相继的平面彼此间具有恒定的角度间距。
特别有利的是,第一和第二工具容纳部沿环绕方向依次相继,也就是说交替地依次相继。
在转塔头的可能的构造方案的情况下可以设想将工具主轴单元以如下方式很小地构造,即,该工具主轴单元相应于第一和第二工具容纳部在转塔头中整合。
特别有利的、尤其用于构造有效的工具主轴单元的技术方案设置,工具主轴单元布置在转塔头的没有第一工具容纳部和第二工具容纳部的圆形节段中。
也就是说,转塔头这样地构造,从而使得其具有圆形节段,在该圆形节段中既不设置第一工具容纳部,也不设置第二工具容纳部,并且在这个圆形节段中然后布置有工具主轴单元。
这使得如下称为可能,即,尤其在有效的工具主轴单元的情况下创造出针对该工具主轴单元的所需的结构空间。
此外,这种技术方案还具有的优势为,当皇冠式转塔头的其中布置有工具主轴单元的圆形节段在足够大的角度区域中绕转塔头轴线延伸时,由此在第一和第二工具容纳部中的工具不会在用受驱动的工具处理工件的情况下干扰。
迄今为止未在工具转塔的构造和其布置方面作详细说明。
因此,有利的技术方案设置,转塔壳体相对于工具承载基座通过B运动***以能绕B轴线转动的方式保持,从而使得转塔壳体本身直接能绕B轴线转动。
在此例如设置,B运动***由工具承载基座承载。
按本发明,B运动***尤其能通过机器控制装置操控,尤其是受位置调节地操控。
在此,未在B运动***的构造方面作详细说明。
因此,优选的技术方案设置,B运动***具有转动支承装置和用于使转塔壳体绕B轴线转动的B轴线驱动器。
在此相宜地,转动支承装置这样地构造,从而使得其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转塔壳体。
此外优选将B轴线驱动器这样地构造,从而使得其具有减速器,该减速器在驱动侧绕转动轴线转动地驱动转塔壳体。
原则上,B运动***可以这样地构造,从而使得转动支承装置能固定在各种不连续的转动位置中,例如利用鼠牙盘。
特别有利的技术方案设置,B运动***在其从动侧上设有用于抗相对转动地固定各自的转动位置的制动单元。
这类制动单元具有的优势为,其不要求在不连续的转动位置中的转动,而是创造出如下的可能性,即,将B运动***抗相对转动地固定在任意的转动位置中。
在此,制动单元优选构造成盘式制动器,因为盘式制动器在简单的结构下创造出了这样的可能性,即,产生很大的保持力矩。
基于简单性和运行安全性的有利的技术方案设置,盘式制动器包括固定不动的制动蹄和能相对于固定不动的制动蹄在制动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来回运动的制动蹄。
在此尤其设置,制动盘嵌入在固定不动的和能运动的制动蹄之间,并且在释放位置中与固定不动的和能运动的制动蹄无接触地分布,并且为了到达能运动的制动蹄的制动位置产生了制动盘直至贴靠到固定不动的制动蹄上的变形。
迄今为止未在转塔头的驱动器方面作详细说明。
原则上可以设想转塔头的驱动器的传统的构造方案。
但有利的实施形式尤其设置,转塔头能通过布置在转塔壳体上的转塔头运动单元而绕转塔头轴线转动。
在此尤其设置,转塔头运动单元具有转动支承装置和转塔头转动驱动器。
转塔头转动驱动器在此可以是传统的转塔头转动驱动器。
然而特别有利技术方案设置如下,即,转塔头转动驱动器具有高力矩直接驱动马达、尤其是力矩马达,它的转子与皇冠式转塔头连接以及它的定子牢牢地布置在转塔壳体中。
高力矩直接驱动马达的优势在于,用该高力矩直接驱动马达就不需要减速传动装置,而是转塔头可以直接与转子联接,其中,高力矩直接驱动马达创造了这样的可能性,即,产生足够大的转矩,以便将转塔头保持在其各自的位置中。
在此尤其设置,转塔头转动驱动器能通过机器控制装置受位置调节地驱动。
为了在转塔头可以固定不动时实现将转塔头转动驱动器然后减负,优选设置,转塔头的转动位置可以通过制动单元抗相对转动地固定在每个相对于转塔壳体的转动位置中。
结合对按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迄今为止的阐释没有对此详细说明,即,应当如何进行工件容纳部和工具在X方向上的相对运动。
特别有利的技术方案设置,在X轴线的方向上在工件容纳部和工具之间的相对运动能够通过一种运动***产生。
在此尤其这样地构造X运动***,从而使得其包括能沿X导引装置运动的X滑块。
X运动***此外优选包括X轴线驱动器。
X运动***原则上可以使机床的各种部件相对彼此运动。
特别有利的技术方案设置,X运动***在工具承载基座和B运动***之间起作用。
在此,X运动***优选布置在工具承载基座上并且承载B运动***。
此外优选设置,在工件容纳部和工具之间的在Z轴线方向上的相对运动能通过Z运动***产生。
在此,Z运动***相宜地包括能沿Z导引装置运动的Z滑块。
此外优选设置,Z运动***具有Z轴线驱动器。
此外相宜的是,Z运动***在机架和工具承载基座之间起作用。
尤其设置,Z运动***承载工具承载基座。
附图说明
本发明其它的特征和优势是接下来的说明和一些实施例的图示的主题。
附图中:
图1是按本发明的机床的实施例的正面视图;
图2是从上方到按图1的机床上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沿线3-3的剖面;
图4是图1中沿线4-4的剖面;
图5与图4类似地示出了带有X运动***和B运动***的工具承载基座;
图6是按图5的B运动***的放大图;
图7是在制动单元区域内的B运动***的一部分的再次放大的图;
图8是工具转塔的示意性剖面图,带有转塔头运动***的图示和工具主轴单元的图示;
图9是转塔头运动***在制动单元的区域中的截段地放大的图;
图10是类似图3的到工具转塔上的放大俯视图;
图11是图3中沿线11-11的剖面图;
图12是按本发明的机床的第二实施例的与图3类似的视图;以及
图13是按本发明的机床的第二实施例的与图10类似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4示出了按本发明的机床的实施例,包括作为整体用附图标记10标注的机架,该机架具有基体12和前部结构14,作为整体用附图标记20标注的工件主轴单元借助工件主支承件载件16布置在该前部结构上,工件主轴单元具有工件主轴壳体22,工件主轴24以能绕工件主轴轴线26转动的方式支承在该工件主轴壳体中并且能借助工件主轴驱动器25旋转地或作为E轴线并且由机器控制装置50控制地驱动,其中,工件主轴24承载工件容纳部28以固定待处理的工件。
工件主轴轴线26在此优选大致平行于机架10的基体12的纵向方向18延伸。
在机架10的基体12上设置有作为整体用附图标记30标注的工具承载单元,该工具承载单元包括工具承载基座32,该工具承载基座借助Z运动***40在基体12上沿平行于工件主轴轴线26的Z方向导引,其中,Z运动***40包括Z滑块***42以及Z轴线驱动器44,该Z轴线驱动器能通过机器控制装置50操控。
Z滑块***42具有Z导引装置52和54,它们布置在基体12上,并且Z导引车56和58在这些Z导引装置上导引,这些Z导引车本身布置在工具承载基座32上并且与其一起形成了Z滑块60。
Z轴线驱动器44例如具有驱动主轴62,该驱动主轴能转动,但不能移动地并且沿Z方向延伸地支承在基体12上以及与连接工具承载基座32的主轴螺母64共同作用,其中,驱动主轴62能通过Z驱动马达66驱动。
由此,工具承载基座32通过Z轴线驱动器44能在Z方向上相对于基体12受控制地,尤其是受位置调节地运动并且沿Z方向相对于工件容纳部28能定位在任意定位中。
工具承载单元30的工具承载基座32本身还承载作为整体用附图标记70标注的工具转塔,该工具转塔包括转塔壳体72,转塔头74以能绕转塔头轴线76转动的方式支承在转塔壳体上(图1至图3和图10)。
转塔头轴线76没有受控制的Y轴线地始终处在穿过工件主轴轴线26贯穿分布的处理平面BE中。
若在图示地未示出的变型方案的情况下存在能通过机器控制装置50控制的Y轴线,那么转塔头轴线能横向于处理平面BE运动。
转塔壳体72本身在脚部78上借助B运动***80(图4)能绕垂直于处理平面BE取向的B轴线B转动,其中,B运动***80具有针对转塔壳体72的转动支承装置82和B轴线驱动器84(图5和图6)。
转动支承装置82由轴向/径向支承件92来形成,该轴向/径向支承件以能绕B轴线转动的方式支承转动体94,其中,转动体94设有在端侧的、针对转塔头壳体72的脚部78的容纳部96,从而使得转塔头壳体72通过轴向/径向支承件92以能绕B轴线B转动的方式受支承。
轴向/径向支承件92本身坐落在B运动***80的基座主体100中。
转动轴线驱动器84包括抗相对转动地与转动体94连接的并且优选坐落在该转动体上的驱动齿轮102,该驱动齿轮能通过减速器106的从动小齿轮104驱动,该从动小齿轮本身由B驱动马达108驱动并且伴随着B驱动马达108保持在基座主体100上,其中,B驱动马达108能通过机器控制装置50这样地操控,从而使得转动轴线驱动器84可以将转塔壳体72受位置调节地保持在每个转动位置中。
为了能将转动体94附加地抗相对转动地固定在该转动体在其中通过B轴线驱动器84受位置调节地被保持的转动位置中,设置有作为整体用附图标记110标注的制动单元,该制动单元具有抗相对转动地与转动体94连接的制动盘112,制动盘布置在能运动的制动蹄114和固定不动的制动蹄116之间,并且在能运动的制动蹄114运动情况下能夹紧在能运动的制动蹄114和固定不动的制动蹄116之间(图7)。
固定不动的制动蹄116在此是基座主体100的部件并且能运动的制动蹄114以能朝着固定不动的制动蹄116运动的方式支承在基座主体100上。
因此利用按本发明的制动单元110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转动体94相对于基座主体100固定在转动体94的每个通过B轴线驱动器84的位置调节预先给定的转动位置中,通过制动单元110将转动体94相对于基座主体100机械上地固定。
制动单元110也可以通过机器控制装置50操控。
在优选的实施形式中,制动单元110这样地设计,从而使得该制动单元能够在处理工件的情况下也在起作用的处理力下保持工具转塔70的转动位置,从而使得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借助于机器控制装置50激活制动单元110并且降低B轴线驱动器84的为了保持转动位置而由位置调节所需的电功率,以及在极端情况下导引到零位,因为由制动单元110接管了转动位置的保持。
然后在应当又松开制动单元110以及再次通过B轴线驱动器84来接管位置调节和转动位置的保持之前,将B轴线驱动器的用于位置调节所需的电功率又提高到在制动单元110的起作用之前所要求的功率,从而使得然后在制动单元110松开之后,B轴线驱动器又能保持或必要时改变工具转塔70的转动位置。
转塔头轴线76可以利用B运动***80在处理平面BE内转动。
B运动***80通过作为整体用附图标记120标注的X运动***保持在承载基座32上并且能相对该承载基座在平行于处理平面BE的X方向X上运动,其中,X运动***具有X滑块***122和X轴线驱动器124。
在所示实施例中,X滑块***122承载基座主体100并且由此承载带有工具转塔70的B运动***80。
X滑块***122允许了沿横向于Z方向的X方向的运动,并且包括设置在工具承载基座32上的X导引装置132,X滑块134在这些X导引装置上以能在X轴线的方向上以及平行于平面136取向地运动的方式导引,其中,平面136再次平行于工件主轴轴线26并且由此也平行于Z方向Z分布,并且此外B轴线72垂直于平面136取向。
为了X滑块134在X轴线方向上运动设置有X轴线驱动器124,该X轴线驱动器具有驱动主轴142,该驱动主轴能相对工具承载基座32转动,但不能在其纵向方向上移动地支承在这个工具承载基座上,以及与布置在X滑块92上的主轴螺母144共同作用。
在此,驱动主轴142能通过X轴线驱动马达146驱动。
通过X运动***120,整个B轴线***70能在X方向X上相对工具承载基座32运动。
在按本发明的机床的情况下,转塔头74能相对转塔壳体72通过作为整体用附图标记160标注的转塔头运动单元转动且抗相对转动地固定,其中,转塔头运动单元160具有转动支承装置162以及转塔头转动驱动器164(图8、图9)。
在此,通过布置在转塔壳体72的面朝转塔头74的区域上并且容纳转塔头74的支承件凸肩176的轴向/径向支承件172来形成转动支承装置162,从而使得通过这个轴向/径向支承件172能将整个转塔头74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在转塔壳体72上。
此外,转塔头转动驱动器164还包括力矩马达182,该力矩马达具有稳定地布置在转塔壳体72中的定子184以及转子186,转子牢牢地保持在与转塔头74的支承件凸肩176连接的转子承载件188上,从而使得转子186能与转塔头74同步地转动。
力矩马达182也这样地设计,从而使得利用机器控制装置50能实现转塔头74绕转塔头轴线76的受位置调节的可转动性,以及此外,所有在处理工件的情况下作用到转塔头74上的力矩能够由力矩马达182在保持位置的情况下吸收。
此外,给由转子186和转塔头74构成的单元配属有在图9和图10中示出的制动单元190,该制动单元具有牢牢地与力矩马达182的转子承载件188连接的支撑环192,制动盘194从该支撑环出发径向向外地延伸(图9)。
制动盘194布置在能运动的制动体196和固定不动的制动体198之间,其中,能运动的制动体196和固定不动的制动体198牢牢地与转塔壳体72连接。
制动盘194在此这样地布置,从而使得其在未操纵的能运动的制动体196的情况下能无接触地在该制动体和固定不动的制动体198之间转动,而制动盘194在经力加载的能运动的制动体196的情况下则变形并且由此能贴靠在固定不动的制动体198上以及能在这个制动体和能运动的制动体196之间夹紧,以便能将力矩马达182的转子186并且连同转塔头74绕转塔转动轴线76抗相对转动地固定。
制动单元190在此这样地设计尺寸大小,从而使得其能够吸收所有在处理工件的情况下作用到转塔头74上的转矩。
此外,制动单元190这样地来运行,从而使得在转塔头74的各自的转动位置通过转塔头转动驱动器164稳定地被保持时将该制动单元激活,从而使得在制动单元190的激活之后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减小用于定位转塔头74的转塔头转动驱动器164的功率。
但在松开制动单元之前又要如下程度地提高转塔头转动驱动器174的功率,从而使得它又能在制动单元190的松开之后吸收作用到转塔头74上的转矩进而转动位置稳定地保持转塔头74。
如图3、8和10所示,转塔头74设有工具主轴单元200,该工具主轴单元具有主轴壳体202,工具主轴204以能绕工具主轴轴线206转动的方式支承在该主轴壳体中,其中,工具主轴轴线206在所示实施例中平行于转塔头轴线76取向,但与该转塔头轴线间隔地分布。
能旋转式驱动的工具RW的杆208能置入工具主轴204中并且能通过工具主轴204驱动。
工具主轴204可以例如具有自身的工具主轴马达。
在所示实施例中,工具主轴204能通过作为整体用附图标记220标注的工具主轴驱动器驱动,该工具主轴驱动器具有与转塔头轴线76同轴地穿过转塔头转动驱动器164贯穿导引的驱动系222,例如形式为驱动轴,其中,驱动系222一方面通过联接传动装置224与工具主轴204联接,以及另一方面通过联接传动装置226与工具主轴驱动马达228联接,以及其中,工具主轴驱动马达228布置在转塔壳体72上。联接传动装置226和驱动系222在转塔壳体72中直至转塔头74地分布,以及联接传动装置224布置在转塔头74中。
这种联接传动装置224可以构造成简单的、仅具有一个传动比的联接传动装置。
联接传动装置224优选是切换传动装置,其可以通过能运动的传动装置齿轮232以两个不同的传动比切换。
工具主轴单元200这样地布置,从而使得其不能超过转塔头74的面朝转塔壳体72的后壁234延伸,而是突出于转塔头74的在前侧的端壁236。
此外,工具主轴单元200的主轴壳体202尤其是一体式地整合到转塔头74的承载体240中,其中,承载体240在工具主轴单元200的主轴壳体202之外还设有一组第一工具容纳部242,这些第一工具容纳部从锥形地相对转塔头轴线76分布的安装面244出发延伸进入承载体240中,其中,安装面244在承载体240上布置在背离转塔壳体72的前侧上并且例如转塔头轴线76以例如115°的角度分布。
第一工具容纳部242在此本身这样地布置和取向,从而使得同样的工具容纳部的第一容纳部轴线246垂直于安装面244分布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容纳部轴线和转塔头轴线76之间围出例如为25°的角度。
此外,转塔头74的承载体240设有一组第二工具容纳部252,这些第二工具容纳部从安装面254出发延伸进入承载体240中,其中,安装面254在承载体240上布置在面朝转塔壳体的背侧上并且相对转塔头轴线76以例如25°的角度分布,而第二工具容纳部252则具有第二容纳部轴线256,这些第二容纳部轴线与转塔头轴线76围出例如115°的角度。
在图10所示的转塔头74的情况下,安装面244和254构造成承载体240的锥形地相对转塔头轴线76分布的并且在形成转塔头74的外边缘250的情况下相互邻接的外表面,它们绕转塔头轴线76在圆形节段258中延伸,该圆形节段延展经过至少270°,最大320°的角度区域。
由此,转塔头74尤其构造成皇冠式转塔头。
在转塔头74的情况下,在承载体240上还保留着没有第一工具容纳部242和第二工具容纳部252以及安装面244或者说254的至少40°、最大90°的圆形节段260,主轴壳体202在该圆形节段内布置在承载体240上。
相宜的是,在承载体240的情况下,第一工具容纳部242和第二工具容纳部252沿环绕方向262这样绕转塔头轴线76布置,从而使得第一和第二容纳部轴线246和256各处在沿环绕方向262依次相继的径向平面264或者说266中,但这些径向平面彼此间具有角度间距WA,其中,在径向平面264和266的每个中各仅布置一个带有第一容纳部轴线246的第一工具容纳部242或者说带有第二容纳部轴线256的第二工具容纳部252,从而使得第一工具容纳部242和第二工具容纳部252相对彼此沿环绕方向262错开地布置,以便因此最佳地利用在承载体240中的空间。
在此,优选大多数地将内部处理工具IW***第一工具容纳部242中,而可以主要将外部处理工具AW***第二工具容纳部252中。
因此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将内部处理工具IW***第一工具容纳部242,而主要将外部处理工具AW***第二工具容纳部252,外部处理工具在第二容纳部轴线256的方向上具有比内部处理工具IW在其第一容纳部轴线246的方向上更小的延展。
此外,在机架12上与工件主轴单元20对置地设置有Z承载***280,该Z承载***包括Z滑块***282以及用于使功能承载基座290运动的Z轴线驱动器284。
Z滑块***282具有布置在机架12上的Z导引装置292和294,在这些Z导引装置上,导引车296和298以能在Z方向上运动的方式导引,其中,通过Z导引车296和298,作为整体用附图标记300标注的Z承载滑块在前部结构14上导引。
为了借助机器控制装置50受控制地移动Z承载滑块300,Z轴线驱动器284包括驱动主轴302,该驱动主轴与牢牢地布置在Z承载滑块300内的主轴螺母304共同作用,并且该驱动主轴能通过同样布置在机架10上的驱动马达306驱动。
如图1至图3中所示,Z承载滑块300承载功能承载基座290,该功能承载基座具有带横向导引装置312和314的横向导引基座310,其中,在这些横向导引装置312和314上,功能承载基座290的作为整体用附图标记320标注的横向滑块借助与横向导引装置312和314共同作用的导引体322和324导引,从而使得横向滑块320总体上能通过相对横向导引基座310在横向于Z方向的横向方向316上的导引来运动。
横向滑块320能通过功能承载基座290的作为整体用附图标记330标注的横向轴线驱动器沿横向方向316运动,其中,横向轴线驱动器330具有驱动主轴332,该驱动主轴与主轴螺母334共同作用,其中,主轴螺母334例如布置在横向滑块320上并且沿横向方向316延伸的驱动主轴332能转动地,但在方向316上无法移动地布置在横向导引基座310上。
此外,驱动主轴332在此能由作为整体用附图标记336标注的驱动马达驱动,其中,驱动马达336能通过机器控制装置50操控,机器控制装置允许横向滑块320沿作为经定位控制的、尤其是受位置调节的轴线类似NC轴线的横向方向316运动。
在横向滑块320上布置有作为整体用附图标记340标注的尾架,如图11中所示,该尾架包括尾架壳体342,用附图标记344标注的尾架尖端承载件支承在该尾架壳体中,该尾架尖端承载件本身承载尾架尖端346。
尾架尖端承载件344在此以能绕尾架尖端轴线348转动并且能沿尾架尖端轴线348受界限地移动的方式支承在尾架壳体342中。
为此,尾架尖端承载件344包括第一支承件区段352,其设有相对尾架尖端轴线348呈柱体形的径向支承件面354和356,这些径向支承件面与设置在尾架壳体342中的环形凹腔364和366对置,其中,液压流体在压力下能够输送给环形凹腔364和366,从而使得径向支承件面354和356与相应对置的环形凹腔364或者说366形成了静液压的径向支承件374和376,它们一方面允许了尾架尖端承载件344在尾架壳体342中的径向硬性的支承,但另一方面也允许了尾架尖端承载件344在尾架尖端轴线348的方向上的移动。
尾架尖端承载件344的轴向支撑因此通过尾架尖端承载件344的第二支承件区段382来进行,该第二支承件区段具有横向于尾架尖端轴线348分布的并且彼此对置的轴向支承件面384和386,压力室394和396与这些轴向支承件面对置地布置在尾架壳体342中,其中,压力室394和396以及第二支承件区段382这样地布置,从而使得第二支承件区段382能在尾架尖端轴线348的方向上相对于压力室394和396运动,以便通过压力室394和396用处在压力下的液压介质的加载使第二支承件区段382能在尾架尖端轴线348的方向上移动,更确切地说,移动例如小于10mm、优选小于5mm的距离。
由此,轴向支承件面382和386与相应的压力室394和396形成了静液压的定位单元404和406,利用这些定位单元可以进行尾架尖端承载件344在尾架尖端轴线348的方向上的移动。
附加地在尾架壳体342中还设置有传感器410,该传感器一方面能够探测如下:尾架尖端承载件344是否以及如何迅速地相对于尾架壳体342绕尾架尖端轴线348转动;尾架尖端承载件344以哪个角度转动;以及是否且以哪种程度进行了尾架尖端承载件344在尾架尖端轴线348的方向上相对于尾架壳体342的移动。
通过经由尾架尖端承载件344静液压地在径向以及在轴向支承在尾架壳体342中的尾架尖端346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一方面尽量无摩擦地导引与工件一同旋转的尾架尖端346,并且另一方面但也在尾架尖端轴线348的方向上移动,以便尤其是通过静液压的定位单元404和406将尾架尖端346用保持力Hk相对容纳在工件主轴单元20中的工件按压,其中,用来使尾架尖端346作用到工件上的保持力Hk可以通过在静液压的定位单元404和406中的压力来配量。
此外,通过将尾架340布置在横向滑块320上以及通过横向滑块320沿横向方向316借助机器控制装置50的受位置调节的可运动性而给出这样的可能性,即,将尾架340在工作位置中精确地定位在处理平面BE中,从而使得尾架尖端轴线348处在处理平面BE中,工件主轴轴线26也在该处理平面内分布,其中,尾架尖端轴线348和工件主轴轴线26为此彼此同轴地布置。
在横向滑块320上,更确切地说沿横向方向316与尾架尖端间隔地、尤其以大于工件容纳部28的最大半径的间距,布置有工具容纳部420,更确切地说布置在横向滑块320的面朝工具库430的一侧上。
工具容纳部420的尺寸设计得尤其比所有在转塔头74上的工具容纳部大,工具容纳部420尤其具有比所有在转塔头74上的工具容纳部更大的直径。工具容纳部420的直径至少是在转塔头74上的工具容纳部中的一个的最大直径的至少1.2倍。
由此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由工具库430将工具422***工具容纳部420中,并且将该工具通过横向滑块320的借助机器控制装置50的受位置调节的运动***在用于在工件上处理的合适的定位中,工具422优选在工作位置中被定位在靠近处理平面BE的区域中,以便尤其用构造成内部处理工具IW的工具422进行在工件上的内部处理。
工具422优选是如下的工具,该工具基于其***工具容纳部420中的保持凸肩的直径、其重量以及其尺寸、尤其是其长度,很难或甚至无法在转塔头74中***,并且在***转塔头74的情况下由于其尺寸会限制机床的运行,从而使得这类工具或这类工具容纳部420的该布置显著地改善了转塔头74和布置在该转塔头中的工具的功能性。
因为工具容纳部420能通过横向滑块320在横向方向316上运动并且导引基座310能在Z方向上运动,所以能充分利用沿横向方向316和沿Z方向的两个运动,以便使工具422既沿横向方向316又沿Z方向,既为了处理工件又为了工具更换而运动。
工具库430具有针对工具422的多重存储元件432,该多重存储元件本身能这样地相对于工具容纳部420能运动到其中的转交定位434运动,从而使得能将多重存储元件432的不同的工具保持装置436带到转交定位434中,以便在转交定位434中要么将工件422***多重存储元件432的各自的存储容纳部436中要么将这类工具从多重存储元件432的工具保持装置436中取出。
在按本发明的机床在图12和图13中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一致的那些部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从而使得完全参考对第一实施例的实施。
在第二实施例中,取代尾架340设置有在功能承载基座290上的相对主轴单元450,该相对主轴单元具有相对主轴壳体452,相对主轴454以能绕相对主轴轴线456转动的方式支承在该相对主轴壳体中。
相对主轴454承载工件容纳部458,在该工件容纳部中能容纳如下的工件,该工件例如已经在工件容纳部28中在前侧上被处理,从而使得该工件可以之后被转交到工件容纳部458中并且可以在背侧进行处理。
相对主轴454的驱动以公知方式通过能利用机器控制装置50旋转地且作为C轴线地操控的相对主轴驱动器455进行。
因此,通过功能承载基座290沿横向方向316的受位置调节的可运动性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相对主轴454用其相对主轴轴线456与工件主轴24同轴地布置,以便使工件能够由该相对主轴接收。

Claims (35)

1.机床,包括:
机架(10);
布置在所述机架(10)上的工件主轴单元(20),带有工件主轴(24)和工件容纳部(28),所述工件容纳部能通过工件主轴驱动器(25)绕工件主轴轴线(26)旋转地驱动并且能绕作为C轴线的工件主轴轴线(26)受控制地转动;
布置在所述机架(10)上的工具承载单元(30),所述工具承载单元带有工具转塔(70),所述工具转塔包括能相对于转塔壳体(72)绕转塔头轴线(76)转动的转塔头(74),所述工具承载单元还带有承载所述转塔壳体(72)且支撑在所述机架上的工具承载基座(32);
至少一个运动***,利用所述至少一个运动***,工件容纳部(28)和处在工作位置中的工具能相对彼此受控制地运动;
以及机器控制装置(50),用于控制所述处在工作位置中的工具相对于容纳在所述工件容纳部(28)中的工件的运动,
其特征在于,沿Z方向在所述工件容纳部(28)的与所述工件主轴(24)对置的一侧上设置有工件支撑单元,所述工件支撑单元布置在能通过所述机器控制装置(50)受控制地运动的功能承载基座(290)上,并且所述功能承载基座(290)具有用于工具的工具容纳部(420),其能通过所述功能承载基座(290)与所述工件支撑单元一起以如下方式沿横向于Z方向的横向方向(316)运动,即,所述工件支撑单元或者所述工具容纳部(420)能带入工作位置中,所述功能承载基座(290)能沿所述横向方向(316)借助所述机器控制装置(50)以位置受调节的方式定位,所述机器控制装置(50)沿相应于传统的X轴线的横向方向(316)控制所述功能承载基座(290)。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功能承载基座(290)中的工具容纳部(420)具有比在所述转塔头(74)中的第一工具容纳部(242)和第二工具容纳部(252)的尺寸设定更大的尺寸设定。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布置在所述功能承载基座(290)的工具容纳部(420)中的工具是内部处理工具。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布置在所述功能承载基座(290)中的工具容纳部(420)中的工具平行于Z轴线(Z)延伸。
5.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布置在所述功能承载基座(290)中的工具容纳部(420)中的工具具有如下的长度,所述长度为所述功能承载基座(290)与所述工件容纳部(28)的最大间距的至少20%。
6.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工具能自工具库(430)中换到所述工具容纳部(420)中。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容纳部(420)能带入转交定位中,在所述转交定位中,工具能在所述工具容纳部(420)和所述工具库(430)之间更换。
8.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库(430)具有能相对于转交定位运动的多重存储元件(432),利用所述多重存储元件能够将空的存储容纳部(436)或者将配备有工具的存储容纳部(436)带入所述转交定位中。
9.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具库(430)中提供的、针对在所述功能承载基座(290)中的工具容纳部(420)的工具具有如下的长度,所述长度为所述功能承载基座(290)与所述工件容纳部(28)的最大间距的至少20%。
10.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支撑单元能够以能绕与所述工件主轴轴线(26)同轴的轴线转动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功能承载基座(290)定位。
11.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支撑单元构造成相对主轴单元。
12.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主轴单元能通过相对主轴驱动器(455)旋转地驱动。
13.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主轴单元能通过所述相对主轴驱动器(455)绕作为C轴线的工件主轴轴线(26)受控制地转动。
1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支撑单元构造成尾架(340)。
15.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架(340)具有在Z轴线(Z)的方向上能相对于所述功能承载基座(290)运动地布置的尾架尖端(346),所述尾架尖端能在所述工件容纳部(28)的方向上力加载。
16.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架尖端(346)能通过保持力加载。
17.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架尖端(346)能液压地用所述保持力加载。
18.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塔头(74)上布置有工具主轴单元(200),所述工具主轴单元具有坐落在所述转塔头(74)上的工具主轴壳体(202)、工具主轴(204)和工具主轴驱动器(220)。
19.按权利要求18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主轴(204)的工具主轴轴线(206)平行于所述转塔头轴线(76)取向。
20.按权利要求18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主轴的工具主轴轴线横向于所述转塔头轴线取向。
21.按权利要求20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主轴轴线垂直于所述转塔头轴线取向。
22.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转塔(70)构造成带有皇冠式转塔头(74)的皇冠式转塔,所述转塔壳体(72)能相对于所述工具承载基座(32)绕横向于Z轴线(Z)和横向于X轴线(X)分布的B轴线(B)通过所述机器控制装置(50)受控制地转动,并且所述转塔头轴线(76)横向于B轴线(B)分布。
23.按权利要求22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皇冠式转塔头(74)具有一组第一工具容纳部(242),所述第一工具容纳部布置在所述皇冠式转塔头(74)的背离所述转塔壳体(72)的一侧上。
24.按权利要求23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具容纳部(242)具有横向于所述转塔头轴线(76)取向的第一容纳部轴线(246)。
25.按权利要求22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皇冠式转塔头(74)具有一组第二工具容纳部(252),所述第二工具容纳部布置在所述皇冠式转塔头(74)的面朝所述转塔壳体(72)的一侧上。
26.按权利要求25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具容纳部(252)具有横向于所述转塔头轴线(76)取向的第二容纳部轴线(256)。
27.按权利要求22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沿环绕方向(262)绕所述转塔头轴线(76)依次相继的第一工具容纳部(242)和第二工具容纳部(252)的第一容纳部轴线(246)和第二容纳部轴线(256)处在穿过所述转塔头轴线的彼此以角度间距分布的径向平面内。
28.按权利要求27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平面彼此间具有恒定的角度间距。
29.按权利要求22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工具主轴单元(200)整合到所述皇冠式转塔头(74)中。
30.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塔壳体(72)相对于所述工具承载基座(32)通过B运动***(80)以能绕B轴线(B)转动的方式保持。
31.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塔头(74)能通过布置在所述转塔壳体(72)上的转塔头运动单元(160)绕所述转塔头轴线(76)转动。
32.按权利要求31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塔头运动单元(160)的转塔头转动驱动器(164)能通过所述机器控制装置(50)以受位置调节的方式操控。
33.按权利要求30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在工件容纳部(28)和所述处在工作位置中的工具之间在X轴线(X)的方向上的相对运动能通过X运动***(120)产生。
34.按权利要求33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X运动***(120)在所述工具承载基座(32)和所述B运动***(80)之间起作用。
35.按权利要求30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B运动***(80)能通过所述机器控制装置(50)操控。
CN201210530194.7A 2011-12-08 2012-12-10 机床 Active CN1031580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1056198.6 2011-12-08
DE201110056198 DE102011056198A1 (de) 2011-12-08 2011-12-08 Werkzeugmasch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8041A CN103158041A (zh) 2013-06-19
CN103158041B true CN103158041B (zh) 2016-08-31

Family

ID=47504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30194.7A Active CN103158041B (zh) 2011-12-08 2012-12-10 机床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602054B1 (zh)
CN (1) CN103158041B (zh)
DE (1) DE1020110561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223908A1 (de) * 2014-11-24 2016-05-25 Homag Holzbearbeitungssysteme Gmbh Bearbeitungsaggregat und Bearbeitungsanlage zu dessen Aufnahme
CN106270826B (zh) * 2016-09-28 2018-02-27 江苏大学 一种车床用四工位盘式刀架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32431A1 (de) * 1969-06-26 1971-01-07 Froriep Gmbh Maschf Drehmaschine,insbesondere Schwerdrehmaschine
US5341551A (en) * 1992-05-15 1994-08-30 Kennametal Inc. Universal turret system for quick-change lathe tooling
US5490307A (en) * 1991-10-19 1996-02-13 Index-Werke Gmbh & Co. Kg Hahn & Tessky Lathe
EP1027955A2 (de) * 1999-02-12 2000-08-16 Index-Werke Gmbh & Co. Kg Hahn & Tessky Werkzeugmaschine
EP1083026A2 (en) * 1999-09-10 2001-03-14 PORTA S.r.l. Operating unit with an automatic tool changing device and transfer tool machin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1454120A (zh) * 2006-05-30 2009-06-10 哈恩和特斯基工件指数有限商业两合公司 刀具机床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26343A1 (de) * 1975-06-12 1976-12-16 Index Werke Kg Hahn & Tessky Revolver-drehautomat
DE3529481A1 (de) * 1985-08-16 1987-02-19 Wohlenberg Kg H Maschine zur statischen und rotatorischen bearbeitung von werkstuecken
DE3530479A1 (de) * 1985-08-27 1987-03-12 Wohlenberg Kg H Kombinierte dreh- und tiefbohrmaschine
BG47228A1 (en) * 1987-05-20 1990-06-15 Tsentralen Nii Metalorezheshti Round grinding machine with digital programming control for grinding of hcuck and center work- pieces
DE8915600U1 (de) * 1989-09-14 1990-11-15 Gildemeister Ag, 4800 Bielefeld Werkzeugrevolve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32431A1 (de) * 1969-06-26 1971-01-07 Froriep Gmbh Maschf Drehmaschine,insbesondere Schwerdrehmaschine
US5490307A (en) * 1991-10-19 1996-02-13 Index-Werke Gmbh & Co. Kg Hahn & Tessky Lathe
US5341551A (en) * 1992-05-15 1994-08-30 Kennametal Inc. Universal turret system for quick-change lathe tooling
EP1027955A2 (de) * 1999-02-12 2000-08-16 Index-Werke Gmbh & Co. Kg Hahn & Tessky Werkzeugmaschine
EP1083026A2 (en) * 1999-09-10 2001-03-14 PORTA S.r.l. Operating unit with an automatic tool changing device and transfer tool machin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1454120A (zh) * 2006-05-30 2009-06-10 哈恩和特斯基工件指数有限商业两合公司 刀具机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8041A (zh) 2013-06-19
DE102011056198A1 (de) 2013-06-13
EP2602054B1 (de) 2015-03-18
EP2602054A1 (de) 2013-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12717B (zh) 数控工具磨削中心
CN105934386B (zh) 用于调节车轮的车架几何结构的参数的方法和设备
US8425386B2 (en) Tool changer for machine tools
EP1033202A2 (en) Grinding machine with continuous dressing
CN105592965B (zh) 用于珩磨齿轮的机器
CN103209804A (zh) 用于加工涡轮叶片形状的、长形的非旋转对称的工件的方法和装置
CN103158041B (zh) 机床
CN101130201B (zh) 板材搬出装置
CN203269471U (zh) 臂架生产线回转升降台
CN107223080A (zh) 五轴加工机
CN101454120A (zh) 刀具机床
CN203343516U (zh) 数控卧式车床铣削大型内孔油槽的装置
CN103158040A (zh) 机床
CN103158039A (zh) 机床
CN101454118A (zh) 刀具机床
CN110280789A (zh) 具有法向移动轴的双摆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059571B (zh) 双面车主轴伺服夹紧装置
CN102152135A (zh) 液压丝杠混合驱动大负载二自由度变位机
CN107695734A (zh) 一种三向可调大直径圆弧板料夹具
CN209288912U (zh) 一种自动去主销毛刺设备
CN207189183U (zh) 数控设备及其四轴驱动装置
CN208451615U (zh) 一种纸脚抓取机械手装置
JP2024501805A (ja) 工具ヘッド、工具ヘッドの動作方法及びそのような工具ヘッドを有する工作機械
CN107243652A (zh) 一种汽车轴类零件加工紧固装置
CN201881181U (zh) 双面车主轴伺服夹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