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81568A - 有机el面板、使用其的显示装置及有机el面板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有机el面板、使用其的显示装置及有机el面板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81568A
CN103081568A CN2010800688505A CN201080068850A CN103081568A CN 103081568 A CN103081568 A CN 103081568A CN 2010800688505 A CN2010800688505 A CN 2010800688505A CN 201080068850 A CN201080068850 A CN 201080068850A CN 103081568 A CN103081568 A CN 1030815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hickness
electrode
light
l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88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81568B (zh
Inventor
仓田惠子
松末哲征
米田和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Design And Development Contract Society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81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15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815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15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2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e.g. Bragg reflector pai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e.g. Bragg reflector pai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51Thickn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具备:第1电极;第2电极;R、G、B各色的有机发光层;配置于第1电极与有机发光层之间的功能层;和滤色器。R、G、B各色的功能层具有相同的膜厚。而且,R、G各色的功能层在该膜厚下,其单独的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的极大值,B色的功能层在该膜厚下,其单独的光取出效率呈现比1次的极大值小的值。R、G、B各色的有机发光层具有相互不同的膜厚,使得R、G、B各色的功能层具有这样的膜厚。结果,通过R、G、B各色的滤色器而向外部射出的光的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的极大值。

Description

有机EL面板、使用其的显示装置及有机EL面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有机材料的电场发光现象的有机EL面板、使用该有机EL面板的显示装置以及有机EL面板的制造方法,特别涉及用于提高R(红)、G(绿)、B(蓝)各色的光取出效率的光学设计。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用于数字电视机等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提出了利用有机材料的电场发光现象的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面板的使用。有机EL面板具有在基板上排列有R、G、B各色的有机EL元件的结构。
在有机EL面板中,从功耗降低和/或长寿命化等观点来看,提高R、G、B各色的有机EL元件的光取出效率很重要。因此,提出了多种通过有机EL元件的光学设计的研究而使光取出效率提高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6)。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发光元件,其在反射光的第1电极与使光透射的第2电极之间,具有产生空穴的第1层、包含各发光色的发光层的第2层和产生电子的第3层,第1层的膜厚按每种发光色不同(0022~0025段)。在该文献中,记载了:在将第1电极与第2层之间的光学距离设为发光波长的(2m-1)/4倍(m为任意的正整数)时,通过光的干涉效应提高光取出效率(0026、0027段)。
另外,在有机EL面板中,除了光取出效率的提高之外,提高色再现性也重要。要提高色再现性,就需要使R、G、B各色的光的色度接近目标色度。因此,通过按R、G、B每色设置滤色器,将不需要的色成分截断,进行光的色度的调整。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6-1563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5-317255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5-322435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5-100946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8-41925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2006-1797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通过发明人们的研究,明白了:即使单纯地将光的干涉效应提高到最大限度后由滤色器提高色纯度,也难以兼顾光取出效率的提高与色再现性的提高。另外,在R、G、B各色中的B色,光取出效率比R、G低,特别是改善B的光取出效率成为面向有机EL面板的实用化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光取出效率的提高与色再现性的提高,并且能够改善B色的光取出效率的有机EL面板、使用该有机EL面板的显示装置及有机EL面板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有机EL面板具备:第1电极,其按R(红)、G(绿)、B(蓝)的每色设置,反射所入射的光;第2电极,其与所述R、G、B各色的第1电极对向而配置,使所入射的光透射;有机发光层,其按所述R、G、B的每色设置,配置于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之间,通过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之间被施加电压而射出所述R、G、B之中对应的颜色的光;功能层,其按所述R、G、B的每色设置,配置于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有机发光层之间,包括1个或2个以上的层;以及滤色器,其按所述R、G、B的每色设置,夹着所述第2电极而配置于所述有机发光层的相反侧;该有机EL面板形成有:第1光路,从所述有机发光层射出的光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功能层而向所述第1电极侧行进,在由所述第1电极反射后,通过所述功能层、所述有机发光层、所述第2电极以及所述滤色器而向外部射出;以及第2光路,从所述有机发光层射出的光的剩余一部分不向所述第1电极侧行进而向所述第2电极侧行进,通过所述第2电极以及所述滤色器而向外部射出;所述R、G、B各色的功能层具有相同的膜厚;所述R、G各色的功能层在所述膜厚下,其单独的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的极大值;所述B色的功能层在所述膜厚下,其单独的光取出效率呈现比1次的极大值小的值;所述R、G、B各色的有机发光层,具有相互不同的膜厚,使得所述R、G、B各色的功能层具有所述膜厚;通过所述R、G、B各色的滤色器而向外部射出的光的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的极大值。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通过R、G、B各色的滤色器而向外部射出的光的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的极大值。由于向外部射出的光通过滤色器,所以色度接近目标色度。在此基础上,由于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的极大值,所以能够兼顾光取出效率的提高与色再现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EL面板的像素构造的剖视图。
图2是例示蓝色的有机EL元件中的谐振器构造的图。
图3是表示在模拟中使用的R、G、B各色的滤色器的透射谱的图。
图4是表示使空穴输送层的膜厚变化时的光取出效率的变化的图,(a)是表示实施例1的无CF的情况的图,(b)是表示实施例1的有CF的情况的图,(c)是表示比较例1的无CF的情况的图,(d)是表示比较例1的有CF的情况的图。
图5表示使各层的膜厚变化时的光取出效率的变化,(a)是表示空穴输送层且无CF的情况的图,(b)是表示空穴输送层且有CF的情况的图,(c)是表示有机发光层且无CF的情况的图,(d)是表示有机发光层且有CF的情况的图。
图6是表示将空穴输送层的膜厚设定为最佳值的情况下的光取出效率等的图,(a)是表示实施例1的图,(b)是表示比较例1的图。
图7是表示各种允许范围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1的有机EL元件的各层的膜厚的最小值(min)、中间值(ave)、最大值(max)的图。
图9是表示使空穴输送层的膜厚变化时的光取出效率的变化的图,(a)是表示实施例2的无CF的情况的图,(b)是表示实施例2的有CF的情况的图,(c)是表示比较例2的无CF的情况的图,(d)是表示比较例2的有CF的情况的图。
图10是表示将空穴输送层的膜厚设定为最佳值的情况下的光取出效率等的图,(a)是表示实施例2的图,(b)是表示比较例2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2的有机EL元件的各层的膜厚的最小值(min)、中间值(ave)、最大值(max)的图。
图12是表示使空穴输送层的膜厚变化时的光取出效率的变化的图,(a)是表示实施例3的无CF的情况的图,(b)是表示实施例3的有CF的情况的图,(c)是表示比较例3的无CF的情况的图,(d)是表示比较例3的有CF的情况的图。
图13是表示将空穴输送层的膜厚设定为最佳值的情况下的光取出效率等的图,(a)是表示实施例3的图,(b)是表示比较例3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3的有机EL元件的各层的膜厚的最小值(min)、中间值(ave)、最大值(max)的图。
图15是表示在实施例3中使空穴输送层的膜厚变化时的色度(x,y)的变化的图,(a)是表示R色的图,(b)是表示G色的图,(c)是表示B色的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3中的数学式1的各参数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显示装置的功能块的图。
图18是例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显示装置的外观的图。
图1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EL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EL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图。
符号说明
1:基板,2:反射电极,3:透明导电层,4:空穴注入层,5:空穴输送层,6b、6g、6r:有机发光层,7:电子输送层,8:透明电极,9:薄膜封止层,10:树脂封止层,11:基板,12:堤栏,13b、13g、13r:滤色器,15:有机显示装置,16:有机显示面板,17:驱动控制部,18~21:驱动电路,22: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得到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经过]
在反射光的第1电极与使光透射的第2电极之间配置有机发光层、在第1电极与有机发光层之间配置有功能层的有机EL面板中,形成:从有机发光层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向第1电极侧行进,由第1电极反射并通过功能层、有机发光层以及第2电极的第1光路;和从有机发光层射出的光的剩余一部分不向第1电极侧行进而向第2电极侧行进并通过第2电极的第2光路。在这样的有机EL面板中,如果使功能层的膜厚从零增加,则由于光的干涉效应,光取出效率会周期性地变化。将此时出现的极大值的次数从功能层的膜厚较薄时开始按顺序称为1次、2次、3次。以往,已知只要将功能层的膜厚设为光取出效率呈现极大值的膜厚即可(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通过本发明人们的研究,明白了:伴随着功能层的膜厚的变化,除了光取出效率变化之外色度也变化,并且在光取出效率呈现极大值时色度不一定就接近目标色度,此外,这样的倾向在短波长区域的蓝色光的情况下呈现得更为显著。如果色度距离目标色度较远,则需要相应地通过滤色器进行色度修正。于是,即使在色度修正前光取出效率呈现极大值,有时在色度修正后光取出效率也不会呈现极大值。相反言之,即使在色度修正前光取出效率不呈现极大值,有时在色度修正后光取出效率也会呈现极大值。
根据上述事项可知,特别是蓝色,优选在考虑了在色度修正中使用的滤色器的特性的基础上将各层的膜厚最佳化。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是基于这样的新的发现而得到的。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概要]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有机EL面板具备:第1电极,其按R(红)、G(绿)、B(蓝)的每色设置,反射所入射的光;第2电极,其与所述R、G、B各色的第1电极对向而配置,使所入射的光透射;有机发光层,其按所述R、G、B的每色设置,配置于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之间,通过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之间被施加电压而射出所述R、G、B之中对应的颜色的光;功能层,其按所述R、G、B的每色设置,配置于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有机发光层之间,包括1个或2个以上的层;以及滤色器,其按所述R、G、B的每色设置,夹着所述第2电极而配置于所述有机发光层的相反侧;该有机EL面板形成有:第1光路,从所述有机发光层射出的光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功能层而向所述第1电极侧行进,在由所述第1电极反射后,通过所述功能层、所述有机发光层、所述第2电极以及所述滤色器而向外部射出;以及第2光路,从所述有机发光层射出的光的剩余一部分不向所述第1电极侧行进而向所述第2电极侧行进,通过所述第2电极以及所述滤色器而向外部射出;所述R、G、B各色的功能层具有相同的膜厚;所述R、G各色的功能层在所述膜厚下,其单独的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的极大值;所述B色的功能层在所述膜厚下,其单独的光取出效率呈现比1次的极大值小的值;所述R、G、B各色的有机发光层,具有相互不同的膜厚,使得所述R、G、B各色的功能层具有所述膜厚;通过所述R、G、B各色的滤色器而向外部射出的光的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的极大值。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通过R、G、B各色的滤色器而向外部射出的光的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的极大值。由于向外部射出的光通过滤色器,所以色度接近目标色度。在此基础上,由于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的极大值,所以能够兼顾光取出效率的提高与色再现性的提高。
另外,通常,有机发光层按R、G、B各色而材料不同,所以无论膜厚是否相同都需要按每色分开制作。与此相对,功能层关于R、G、B各色材料相同,所以只要膜厚相同便不需要按每色分开制作。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功能层的膜厚关于R、G、B各色相同,有机发光层的膜厚按R、G、B色而不同。即,仅由原本就需要按每色分开制作的有机发光层调整每色的膜厚。因此,可以使制造工序简便。
另外,所谓“功能层单独的光取出效率”,指不考虑滤色器的特性而仅考虑功能层的膜厚的情况下的光取出效率,即假定为无滤色器的情况下的光取出效率。
另外,所述B色的功能层的膜厚可以是比其单独的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的极大值的膜厚薄的膜厚。
通过发明人们的研究,明白了:关于R、G色,若将功能层的膜厚调整为其单独呈现1次的极大值的膜厚,则在设置有滤色器的情况下光取出效率也呈现极大值,并且与调整为呈现其他次数的极大值的膜厚的情况相比极大值较大。另外,明白了:关于B色,若将功能层的膜厚调整为比呈现1次的极大值的膜厚薄的膜厚,则在设置有滤色器的情况下光取出效率呈现极大值。在作为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有机EL面板中,关于R、G色将功能层的膜厚调整为呈现1次的极大值的膜厚,关于B色将功能层的膜厚调整为比呈现1次的极大值的膜厚薄的膜厚,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具有滤色器的情况下的光取出效率。
另外,也可以:所述有机发光层的膜厚关于R色为81nm以上且99nm以下,关于G色为63nm以上且77nm以下,关于B色为36nm以上且44nm以下;所述功能层的膜厚为31.5nm以上且38.5nm以下。
另外,也可以:所述功能层包括:形成于作为所述第1电极的阳极上的透明导电层、形成于所述透明导电层上的空穴注入层和形成于所述空穴注入层上的空穴输送层;所述透明导电层的膜厚为13.5nm以上且16.5nm以下;所述空穴注入层的膜厚为4.5nm以上且5.5nm以下;所述空穴输送层的膜厚为13.5nm以上且16.5nm以下。
另外,也可以:所述第1电极的材料为银或者银合金;所述透明导电层的材料为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
另外,也可以:所述有机发光层的膜厚关于R色为81nm以上且99nm以下,关于G色为72nm以上且88nm以下,关于B色为36nm以上且44nm以下;所述功能层的膜厚为31.5nm以上且38.5nm以下。
另外,也可以:所述功能层包括:形成于作为所述第1电极的阳极上的透明导电层、形成于所述透明导电层上的空穴注入层和形成于所述空穴注入层上的空穴输送层;所述透明导电层的膜厚为18nm以上且22nm以下;所述空穴注入层的膜厚为4.5nm以上且5.5nm以下;所述空穴输送层的膜厚为9nm以上且11nm以下。
另外,也可以:所述第1电极的材料为铝或者铝合金;所述透明导电层的材料为IZO(Indium Zinc Oxide,氧化铟锌)。
另外,具备:第1电极,其按R(红)、G(绿)、B(蓝)的每色设置,反射所入射的光;第2电极,其与所述R、G、B各色的第1电极对向而配置,使所入射的光透射;有机发光层,其按所述R、G、B的每色设置,配置于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之间,通过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之间被施加电压而射出所述R、G、B之中对应的颜色的光;功能层,其按所述R、G、B的每色设置,配置于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有机发光层之间,包括1个或2个以上的层;以及滤色器,其按所述R、G、B的每色设置,夹着所述第2电极而配置于所述有机发光层的相反侧;该有机EL面板形成有:第1光路,从所述有机发光层射出的光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功能层而向所述第1电极侧行进,在由所述第1电极反射后,通过所述功能层、所述有机发光层、所述第2电极以及所述滤色器而向外部射出;以及第2光路,从所述有机发光层射出的光的剩余一部分不向所述第1电极侧行进而向所述第2电极侧行进,通过所述第2电极以及所述滤色器而向外部射出;所述R、G各色的功能层具有相同的膜厚,并且所述B色的功能层具有不同的膜厚;所述R、G各色的功能层在所述膜厚下,其单独的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的极大值;所述B色的功能层在所述膜厚下,其单独的光取出效率呈现比1次的极大值小并且比2次的极大值大的值,所述2次的极大值是与所述1次的极大值相比小的值;所述R、G、B各色的有机发光层,具有相互不同的膜厚,使得所述R、G、B各色的功能层具有所述膜厚;通过所述R、G、B各色的滤色器而向外部射出的光的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的极大值。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通过R、G、B各色的滤色器而向外部射出的光的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的极大值。由于向外部射出的光通过滤色器,所以色度接近目标色度。在此基础上,由于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的极大值,所以能够兼顾光取出效率的提高与色再现性的提高。
另外,也可以:所述B色的功能层的膜厚是比其单独的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的极大值的膜厚厚并且比呈现2次的极大值的膜厚薄的膜厚。
通过发明人们的研究,明白了:关于R、G色,若将功能层的膜厚调整为其单独呈现1次的极大值的膜厚,则在设置有滤色器的情况下光取出效率也呈现极大值,并且与调整为呈现其他次数的极大值的膜厚的情况相比极大值较大。另外,明白了:关于B色,若将功能层的膜厚调整为比呈现1次的极大值的膜厚厚并且比呈现2次的极大值的膜厚薄的膜厚,则在设置有滤色器的情况下光取出效率呈现极大值。在作为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有机EL面板中,由于关于R、G色将功能层的膜厚调整为呈现1次的极大值的膜厚,关于B色将功能层的膜厚调整为比呈现1次的极大值的膜厚厚并且比呈现2次的极大值的膜厚薄的膜厚,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具有滤色器的情况下的光取出效率。
另外,也可以:所述功能层包括由印刷法形成的层和由物理蒸镀法形成的层;所述功能层之中由涂敷法形成的层的R、G色的膜厚相同,B色的膜厚不同,所述功能层之中由物理蒸镀法形成的层的R、G、B色的膜厚相同。
通常,有机发光层按R、G、B各色而材料不同,所以无论膜厚是否相同都需要按每色分开制作。功能层关于R、G、B各色材料相同,所以只要膜厚不同便需要按每色分开制作,但是只要膜厚相同便不需要按每色分开制作。另外,印刷法与物理蒸镀法相比容易每色的分开制作。根据作为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有机EL面板,由原本就需要按每色分开制作的有机功能层以及通过容易每色的分开制作的印刷法形成的层,调整每色的膜厚。因此,可以使制造工序简便。
另外,也可以:所述有机发光层的膜厚关于R色为54nm以上且66nm以下,关于G色为36nm以上且44nm以下,关于B色为90nm以上且110nm以下;R、G色的功能层的膜厚为45nm以上且55nm以下,B色的功能层的膜厚为112.5nm以上且137.5nm以下。
另外,也可以:所述功能层包括:形成于作为所述第1电极的阳极上的透明导电层、形成于所述透明导电层上的空穴注入层和形成于所述空穴注入层上的空穴输送层;所述R、G、B各色的透明导电层的膜厚为27nm以上且30nm以下;所述R、G、B各色的空穴注入层的膜厚为4.5nm以上且5.5nm以下;所述R、G色的空穴输送层的膜厚为13.5nm以上且16.5nm以下,所述B色的空穴输送层的膜厚为81nm以上且99nm以下。
另外,也可以:所述第1电极的材料为铝或者铝合金;所述透明导电层的材料为IZO(Indium Zinc Oxide,氧化铟锌)。
另外,也可以:所述有机发光层包含有机材料,使用印刷法形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显示装置,具备上述有机EL面板。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有机EL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第1工序,按R(红)、G(绿)、B(蓝)的每色准备反射所入射的光的第1电极;第2工序,在所述R、G、B各色的第1电极上设置包括1个或2个以上的层的功能层;第3工序,在所述R、G、B各色的功能层上分别设置射出R、G、B之中对应的颜色的光的有机发光层;第4工序,在所述R、G、B各色的有机发光层的上方设置与所述第1电极对向而配置、使所入射的光透射的第2电极;以及第5工序,按所述R、G、B的每色设置夹着所述第2电极而配置于所述有机发光层的相反侧的滤色器;在所述第2工序中形成为:所述R、G、B各色的功能层具有相同的膜厚,所述R、G各色的功能层在所述膜厚下,其单独的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的极大值,所述B色的功能层在所述膜厚下,其单独的光取出效率呈现比1次的极大值小的值;在所述第3工序中形成为:所述R、G、B各色的有机发光层具有相互不同的膜厚,使得所述R、G、B各色的功能层具有所述膜厚,并且通过所述R、G、B各色的滤色器而向外部射出的光的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的极大值。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有机EL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第1工序,按R(红)、G(绿)、B(蓝)的每色准备反射所入射的光的第1电极;第2工序,在所述R、G、B各色的第1电极上设置包括1个或2个以上的层的功能层;第3工序,在所述R、G、B各色的功能层上分别设置射出R、G、B之中对应的颜色的光的有机发光层;第4工序,在所述R、G、B各色的有机发光层的上方设置与所述第1电极对向而配置、使所入射的光透射的第2电极;以及第5工序,按所述R、G、B的每色设置夹着所述第2电极而配置于所述有机发光层的相反侧的滤色器;在所述第2工序中形成为:所述R、G各色的功能层具有相同的膜厚,并且所述B色的功能层具有不同的膜厚,所述R、G各色的功能层在所述膜厚下,其单独的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的极大值,所述B色的功能层在所述膜厚下,其单独的光取出效率呈现比1次的极大值小并且比2次的极大值大的值,所述2次的极大值是与所述1次的极大值相比小的值;在所述第3工序中形成为:所述R、G、B各色的有机发光层具有相互不同的膜厚,使得所述R、G、B各色的功能层具有所述膜厚,并且通过所述R、G、B各色的滤色器而向外部射出的光的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的极大值。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膜厚相同”,除了实测值一致的情况之外,还包括即使实测值不一致但考虑制造误差实测值在±10%的范围内偏离的情况。
另外,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有机EL面板具备:第1电极,其按R(红)、G(绿)、B(蓝)的每色设置,反射所入射的光;第2电极,其与所述R、G、B各色的第1电极对向而配置,使所入射的光透射;有机发光层,其按所述R、G、B的每色设置,配置于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之间,通过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之间被施加电压而射出所述R、G、B之中对应的颜色的光;功能层,其按所述R、G、B的每色设置,配置于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有机发光层之间,包括1个或2个以上的层;以及滤色器,其按所述R、G、B的每色设置,夹着所述第2电极而配置于所述有机发光层的相反侧;该有机EL面板形成有:第1光路,从所述有机发光层射出的光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功能层而向所述第1电极侧行进,在由所述第1电极反射后,通过所述功能层、所述有机发光层、所述第2电极以及所述滤色器而向外部射出;以及第2光路,从所述有机发光层射出的光的剩余一部分不向所述第1电极侧行进而向所述第2电极侧行进,通过所述第2电极以及所述滤色器而向外部射出;关于R色,调整所述有机发光层的膜厚,使得光取出效率呈现极大值的功能层的膜厚在有所述滤色器的情况下与没有所述滤色器的情况下相同;关于G色,调整所述有机发光层的膜厚,使得光取出效率呈现极大值的功能层的膜厚在有所述滤色器的情况下与没有所述滤色器的情况下相同;关于B色,调整所述有机发光层的膜厚,使得光取出效率呈现极大值的功能层的膜厚在有所述滤色器的情况下与没有所述滤色器的情况下不同,并且与其相同的情况相比,有所述滤色器的情况下的光取出效率高;R、G、B各色的功能层的膜厚为有所述滤色器的情况下的光取出效率成为极大值的膜厚。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调整功能层的膜厚,使得有R、G、B各色的滤色器的情况下的光取出效率成为极大值。因为是“有滤色器的情况”,所以可以考虑在色度接近目标色度的基础上的光取出效率。而且,由于调整功能层的膜厚使得该光取出效率呈现极大值,所以能够兼顾光取出效率的提高与色再现性的提高。进而,关于B色,调整有机发光层的膜厚,使得与在有滤色器的情况下与没有滤色器的情况下光取出效率相同的情况相比,有滤色器的情况下的光取出效率高。因此,能够进一步改善B色的光取出效率。
[有机EL面板的像素构造]
图1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EL面板的像素构造的剖视图。
在有机EL面板中,R(红)、G(绿)、B(蓝)各色的像素在行方向以及列方向规则地配置为矩阵状。各像素由使用了有机材料的有机EL元件构成。
蓝色的有机EL元件具备基板1、反射电极2、透明导电层3、空穴注入层4、空穴输送层5、有机发光层6b、电子输送层7、透明电极8、薄膜封止层9、树脂封止层10、基板11以及滤色器13b。下面,将配置于反射电极2与有机发光层6b之间的透明导电层3、空穴注入层4以及空穴输送层5称为“第1功能层”,将配置于有机发光层6b与透明电极8之间的电子输送层7称为“第2功能层”。
绿色的有机EL元件除了有机发光层6g以及滤色器13g,具有与蓝色的有机EL元件同样的结构。红色的有机EL元件也除了有机发光层6r以及滤色器(CF)13r,具有与蓝色的有机EL元件同样的结构。在该例中,在R、G、B各色的有机EL元件中,基板1、电子输送层7、透明电极8、薄膜封止层9、树脂封止层10以及基板11共用,此外的层由堤栏12区分。
在各色的有机EL元件中,通过反射电极2的存在,实现利用了光的干涉效应的谐振器构造。在图2中例示蓝色的有机EL元件中的谐振器构造。在有机EL元件中,形成有:从有机发光层6b射出的光的一部分通过第1功能层而向反射电极2侧行进,在通过反射电极2反射后,通过第1功能层、有机发光层6b、第2功能层以及透明电极8而向外部射出的第1光路C1;和从有机发光层6b射出的光的剩余一部分不向反射电极2侧行进而通过第2功能层向透明电极8行进,通过透明电极8而向外部射出的第2光路C2。通过适当地设定第1功能层的膜厚,通过第1光路C1的光与通过第2光路C2的光互相增强,能够提高光取出效率。
在没有滤色器(以下称为“CF”)的情况下,若将有机发光层的膜厚固定并使第1功能层的膜厚变化,则光取出效率周期性地变化,其极大值周期性出现。该光取出效率成为极大值的第1功能层的膜厚(下面,有时将其称为“波峰位置”,将与波峰位置和波峰位置之间相当的膜厚称为“波峰间”)可以通过调整有机发光层的膜厚而变动(shift)。
在本实施方式中,R、G、B各色的第1功能层的膜厚相同。另外,在R、G、B各色的有机发光层的膜厚满足下面的条件1、2的基础上,将第1功能层的膜厚调整为相同,结果R、G、B各色的有机发光层的膜厚互不相同。
(条件1)R、G各色的第1功能层的膜厚在没有CF的情况下、有CF的情况下都是呈现1次极大值的膜厚。
(条件2)B色的第1功能层的膜厚在没有CF的情况下为与波峰间相当的膜厚,并且在有CF的情况下是呈现1次极大值的膜厚。
下面,为了方便,将比1次薄的膜厚的次数称为“0.5次”,将比1次厚且比2次薄的膜厚的次数称为“1.5次”,将比2次厚且比3次薄的膜厚的次数称为“2.5次”等。于是,条件2可以换言之为:B色的第1功能层的膜厚在没有CF的情况下为0.5次、1.5次或者2.5次等与波峰间相当的膜厚,并且在有CF的情况下是呈现1次极大值的膜厚。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R、G、B各色的第1功能层的膜厚调整为有CF的情况下的光取出效率为极大值。因此,能够兼顾光取出效率的提高与色再现性的提高。
另外,明白了:在R、G、B各色的第1功能层的膜厚的次数为1次、1次、0.5次的情况下和为1次、1次、1.5次的情况下,从光取出效率以及制造工序的简便性的观点来看,更优选。下面,详细进行说明。
[第1模拟]
发明人们准备实施例1和比较例1,通过模拟求得这各层的最佳膜厚。
在第1模拟中,将反射电极的材料设为Ag合金,将透明导电层的材料设为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将R、G、B各色的有机发光层的材料设为サメイション(SUMATION)公司生产的RP158、GP1200、BP105。在图3中,表示在本模拟中使用的R、G、B各色的滤色器的透射谱。在本模拟中使用的滤色器特性是基于公知技术、从本实施方式中的光学特性等观点出发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而制作的。例如,红、绿的CF特性参照了特开2005-116516(图5),蓝的CF特性参照了B440(株式会社オプトライン)。
图4是表示使空穴输送层的膜厚变化时的光取出效率的变化的图,(a)是实施例1的无CF的情况,(b)是实施例1的有CF的情况,(c)是比较例1的无CF的情况,(d)是比较例1的有CF的情况。
在实施例1中,将电子输送层的膜厚固定为30nm,将空穴注入层的膜厚固定为5nm,将透明导电层的膜厚固定为15nm,将有机发光层的膜厚依R、G、B各色分别固定为90nm、70nm、40nm,仅使空穴输送层的膜厚变化。
在比较例1中,将电子输送层的膜厚固定为30nm,将空穴注入层的膜厚固定为5nm,将透明导电层的膜厚固定为15nm,将有机发光层的膜厚依R、G、B各色分别固定为80nm、80nm、60nm,仅使空穴输送层的膜厚变化。
有CF的情况是通过对调查范围的全部膜厚进行下述一系列的工作而得到的,所述工作为:选择任意的膜厚,求得该膜厚下的无CF的情况下的色度,求得用于使所得到的色度接近目标色度的CF特性,求得设置有具有该CF特性的CF的情况下的光取出效率。
若观察图4(a)、(c),则可知下面的情况。
(1)若使空穴输送层的膜厚变化,则光取出效率周期性地变化,光取出效率的极大值周期性地出现。
(2)出现极大值的周期按照R、G、B的顺序,即光的波长越短则周期越短。
(3)在按照空穴输送层的膜厚的薄厚顺序将周期性地出现的极大值称为1次(1st)、2次(2nd)的情况下,次数越小则极大值越大。
上述(1)、(2)表示在通过第1光路C1的光与通过第2光路C2的光中产生干涉。另外,上述(3)表示通过设定空穴输送层的膜厚以便取次数较小的极大值,可以提高光取出效率。
另外,若观察图4(a)、(c),则关于R、G,在无CF的情况下在15nm处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的极大值,在有CF的情况下也在15nm处光取出效率成为极大值。即,关于R、G,光取出效率呈现极大值的膜厚在有CF的情况下与无CF的情况下相同。与此相对,关于B,在无CF的情况下在40nm处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的极大值,在有CF的情况下在15nm处光取出效率成为极大值。即,关于B,光取出效率呈现极大值的膜厚在有CF的情况下与无CF的情况下不同。
另外,根据图4(b),在实施例1中,为了提高光取出效率,将R、G、B各色的空穴输送层的膜厚设为15nm、15nm、15nm最合适。另一方面,根据图4(d),在比较例1中,为了提高光取出效率,将R、G、B各色的空穴输送层的膜厚设为20nm、9nm、5nm最合适。这样,在实施例1中,为了提高光取出效率而最佳的空穴输送层的膜厚关于R、G、B各色一致,与此相对在比较例1中不一致。这些不同是有机发光层的膜厚调整引起的。实际上,在实施例1中,设定R、G、B各色的有机发光层的膜厚,使得在有CF的情况下光取出效率呈现极大值的空穴输送层的膜厚关于R、G、B各色一致。具体地,关于R、G、B各色,膜厚为90nm、70nm、40nm。与此相对,在比较例1中,没有这样的设计思想,仅设定为在对发光没有妨碍的范围内使R、G、B各色的有机发光层的膜厚一致。具体地,关于R、G、B各色,膜厚为80nm、80nm、60nm。因这样的设计思想的不同,在实施例1与比较例1中显现了不同的结果。
另外,如图4(c)所示,在比较例1中也是,在无CF的情况下,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的极大值的空穴输送层的膜厚关于R、G、B各色一致。然而,如图4(d)所示,在有CF的情况下,膜厚关于R、G、B各色不一致。这暗示,即使以无CF为前提而将各层的膜厚设计为最佳,在其基础上设置CF的情况下也不一定最佳。即,在以有CF为前提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到CF特性而探讨各层的膜厚。实施例1得到了考虑了CF特性而探讨各层的膜厚所得到的结果,成为最合适于有CF的情况的设计。
另外,在实施例1中,空穴输送层的膜厚以及第1功能层的膜厚关于R、G、B各色相同,有机发光层的膜厚关于R、G、B各色不同。如下所示,通过调整R、G、B各色的有机发光层的膜厚,与调整第1功能层的膜厚相比,可以提高光取出效率的情况增多。
图5表示使各层的膜厚变化时的光取出效率的变化,(a)表示空穴输送层且无CF的情况,(b)表示空穴输送层且有CF的情况,(c)表示有机发光层且无CF的情况,(d)表示有机发光层且有CF的情况。
若比较图5(b)、(d),则在空穴输送层与有机发光层,光取出效率的变化的周期大致相同,但光取出效率的变化幅度h1、h2不同。即,光取出效率的变化相对于膜厚变化的比例有机发光层比空穴输送层小。
在通过喷墨法制作有机EL元件的各层的情况下,以墨的滴下数调整膜厚。此时,一滴墨的量成为膜厚调整的最小单位。因此,膜厚的调整不是连续的,而只能是离散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用光取出效率的变化相对于膜厚变化的比例较小的层调整膜厚有利于使膜厚调到能够使光取出效率为最高的膜厚。
在实施例1中,由于由有机发光层调整R、G、B各色的膜厚,所以容易使膜厚调到能够使光取出效率为最高的膜厚。
图6是表示将空穴输送层的膜厚设定为最佳值的情况下的光取出效率等的图,(a)是实施例1,(b)是比较例1。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1中,R、G、B各色的空穴输送层的膜厚的最佳值为15nm、15nm、15nm。此时,R、G、B各色的光取出效率分别为2.1cd/A、5.0cd/A、0.57cd/A,色度分别为(0.66,0.34)、(0.28,0.68)、(0.13,0.06)。另外,第1功能层的R、G、B各色的膜厚误差的允许范围为-10~+10nm、-9~+11nm、-15~+10nm。R、G、B各色的膜厚误差的允许幅度为20nm、20nm、25nm。
所谓“膜厚误差的允许范围”,表示以满足图7所示的允许范围为条件而可以使各层的膜厚从最佳值偏离的限度。在图7中,表示下面的允许范围。
(1)有机EL面板的表面内的光取出效率的不均一为20%以内;
(2)有机EL面板的表面内的色度的不均一在x、y都为0.04以内;
(3)30°视角下的辉度相对于0°视角下的辉度为90%以上,并且45°视角下的辉度相对于0°视角下的辉度为80%以上;
(4)50°视角下的色度与0°视角下的色度之差在x、y都为0.04以内。
膜厚误差的允许范围越宽,意味着在制造工序中各层的膜厚调整变得越容易。所谓“膜厚误差的允许幅度”,为允许范围的上限与下限之差(例如,关于实施例1的R,上限为+10,下限为-10,所以差为20)。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中,R、G、B各色的空穴输送层的膜厚的最佳值为20nm、9nm、5nm。此时,R、G、B各色的光取出效率分别为2.1cd/A、5.0cd/A、0.51cd/A,色度分别为(0.66,0.34)、(0.28,0.68)、(0.13,0.06)。另外,R、G、B各色的膜厚误差的允许范围为-11~+9nm、-7~+11nm、-7~+11nm,R、G、B各色的膜厚误差的允许幅度为20nm、18nm、18nm。
这样,实施例1与比较例1相比,可以确保相同程度的色度,并且特别关于B色可以提高光取出效率。而且,由于能够使第1功能层的膜厚关于R、G、B各色一致,所以可以使制造工序简便。
另外,在实施例1中,关于B,通过使有机发光层的膜厚为40nm,而使在有CF的情况与无CF的情况下光取出效率呈现极大值的空穴输送层的膜厚不同。在这里,明白了:如果使B的有机发光层的膜厚为55nm,则在有CF的情况与无CF的情况下,光取出效率呈现极大值的空穴输送层的膜厚变为相同,此时B的光取出效率为0.51cd/A。如果对它们进行比较,则认为:在实施例1中,与在有CF的情况与无CF的情况下将光取出效率呈现极大值的空穴输送层的膜厚调整为相同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光取出效率。
根据上述内容,可以认为:从光取出效率以及制造工序的简便性的观点来看,优选R、G、B各色的第1功能层的膜厚的次数为1次、1次、0.5次的情况。
另外,考虑到制造误差,有机EL元件的各层的膜厚只要处于从通过上述模拟所得的膜厚偏离±10%的范围内即可。在图8中,表示实施例1的有机EL元件的各层的膜厚的最小值(min)、中间值(ave)、最大值(max)。即,R、G、B同样地,只要透明导电层为13.5nm以上且16.5nm以下、空穴注入层为4.5nm以上且5.5nm以下、空穴输送层为13.5nm以上且16.5nm以下、电子输送层为27nm以上且33nm以下即可。此时,从有机发光层到反射电极的光学距离为57.6nm以上且70.4nm以下,从有机发光层到透明电极的光学距离为48.6nm以上且59.4nm以下。另外,R的有机发光层为81nm以上且99nm以下、G的有机发光层为63nm以上且77nm以下、B的有机发光层为36nm以上且44nm以下即可。
[第2模拟]
发明人们进一步准备了实施例2和比较例2,通过模拟求得其各层的最佳膜厚。第2模拟与第1模拟不同的是将反射电极的材料设为Al合金,将透明导电层的材料设为IZO(Indium Zinc Oxide,氧化铟锌)。
图9是表示使空穴输送层的膜厚变化时的光取出效率的变化的图,(a)是实施例2的无CF的情况,(b)是实施例2的有CF的情况,(c)是比较例2的无CF的情况,(d)是比较例2的有CF的情况。
在实施例2中,将电子输送层的膜厚固定为30nm,将空穴注入层的膜厚固定为5nm,将透明导电层的膜厚固定为20nm,将有机发光层的膜厚依R、G、B各色分别固定为90nm、80nm、40nm,仅使空穴输送层的膜厚变化。
在比较例2中,将电子输送层的膜厚固定为30nm,将空穴注入层的膜厚固定为5nm,将透明导电层的膜厚固定为20nm,将有机发光层的膜厚依R、G、B各色分别固定为80nm、80nm、60nm,仅使空穴输送层的膜厚变化。
另外,根据图9(b),在实施例2中,为了提高光取出效率,将R、G、B各色的空穴输送层的膜厚设为10nm、10nm、10nm最合适。另一方面,根据图9(d),在比较例2中,为了提高光取出效率,将R、G、B各色的空穴输送层的膜厚设为25nm、16nm、9nm最合适。这样,在实施例2中,为了提高光取出效率而最佳的空穴输送层的膜厚关于R、G、B各色一致,与此相对在比较例2中不一致。其原因如在第1模拟中进行的说明。在实施例2中,将R、G、B各色的有机发光层的膜厚设定为90nm、80nm、40nm,使得在有CF的情况下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极大值的空穴输送层的膜厚关于R、G、B各色一致。与此相对,在比较例2中,与第1模拟同样,R、G、B各色的有机发光层的膜厚设定为80nm、80nm、60nm。
图10是表示将空穴输送层的膜厚设定为最佳值的情况下的光取出效率等的图,(a)是实施例2,(b)是比较例2。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2中,R、G、B各色的空穴输送层的膜厚的最佳值为10nm、10nm、10nm。此时,R、G、B各色的光取出效率分别为1.8cd/A、4.7cd/A、0.58cd/A,色度分别为(0.66,0.34)、(0.28,0.67)、(0.13,0.06)。另外,第1功能层的R、G、B各色的膜厚误差的允许范围为-10~+12nm、-10~+17nm、-6~+9nm。R、G、B各色的膜厚误差的允许幅度为22nm、27nm、15nm。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2中,R、G、B各色的空穴输送层的膜厚的最佳值为25nm、16nm、9nm。此时,R、G、B各色的光取出效率分别为1.9cd/A、4.7cd/A、0.49cd/A,色度分别为(0.66,0.34)、(0.28,0.67)、(0.13,0.06)。另外,第1功能层的R、G、B各色的膜厚误差的允许范围为-13~+13nm、-17~+11nm、-9~+11nm。R、G、B各色的膜厚误差的允许幅度为26nm、28nm、20nm。
这样,实施例2与比较例2相比,可以确保相同程度的色度,并且特别关于B色能够提高光取出效率。而且,由于能够使第1功能层的膜厚关于R、G、B各色一致,所以可以使制造工序简便。
通过上面,可以认为:从光取出效率以及制造工序的简便性的观点来看,优选R、G、B各色的第1功能层的膜厚的次数为1次、1次、0.5次的情况。
另外,考虑到制造误差,有机EL元件的各层的膜厚只要处于从通过上述模拟所得的膜厚偏离±10%的范围内即可。在图11中,表示实施例2的有机EL元件的各层的膜厚的最小值(min)、中间值(ave)、最大值(max)。即,R、G、B同样地,只要透明导电层为18nm以上且22nm以下、空穴注入层为4.5nm以上且5.5nm以下、空穴输送层为9nm以上且11nm以下、电子输送层为27nm以上且33nm以下即可。此时,从有机发光层到反射电极的光学距离为60.5nm以上且74.0nm以下,从有机发光层到透明电极的光学距离为48.6nm以上且59.4nm以下。另外,R的有机发光层为81nm以上且99nm以下、G的有机发光层为72nm以上且88nm以下、B的有机发光层为36nm以上且44nm以下即可。
[第3模拟]
发明人们进一步准备了实施例3和比较例3,通过模拟求得其各层的最佳膜厚。第3模拟与第1模拟不同的是将反射电极的材料设为Al合金,将透明导电层的材料设为IZO(Indium Zinc Oxide,氧化铟锌),R、G、B各色的第1功能层的膜厚的次数为1次、1次、1.5次。
图12是表示使空穴输送层的膜厚变化时的光取出效率的变化的图,(a)是实施例3的无CF的情况,(b)是实施例3的有CF的情况,(c)是比较例3的无CF的情况,(d)是比较例3的有CF的情况。
在实施例3中,将电子输送层的膜厚固定为30nm,将空穴注入层的膜厚固定为5nm,将透明导电层的膜厚固定为30nm,将有机发光层的膜厚依R、G、B各色分别固定为60nm、40nm、100nm,仅使空穴输送层的膜厚变化。
在比较例3中,将电子输送层的膜厚固定为30nm,将空穴注入层的膜厚固定为5nm,将透明导电层的膜厚固定为30nm,将有机发光层的膜厚依R、G、B各色分别固定为50nm、50nm、50nm,仅使空穴输送层的膜厚变化。
根据图12(b),在实施例3中,为了提高光取出效率,将R、G、B各色的空穴输送层的膜厚设为15nm、15nm、90nm最合适。另一方面,根据图12(d),在比较例3中,为了提高光取出效率,将R、G、B各色的空穴输送层的膜厚设为20nm、10nm、110nm最合适。
空穴输送层可以由作为印刷法的一种的喷墨法成膜。喷墨法与作为物理蒸镀法的一种的真空蒸镀法和/或溅射法相比,容易分开制作每种色。如实施例3那样,通过由可以用喷墨法成膜的空穴输送层调整各色的膜厚,能够使制造工序简便。另外,在实施例3中,与比较例3相比,R、G、B的空穴输送层的膜厚差较小。因此,由喷墨法的成膜更容易,可以有助于制造工序的简便化。
图13是表示将空穴输送层的膜厚设定为最佳值的情况下的光取出效率等的图,(a)是实施例3,(b)是比较例3。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3中,R、G、B各色的空穴输送层的膜厚的最佳值为15nm、15nm、90nm。此时,R、G、B各色的光取出效率分别为2.1cd/A、5.0cd/A、0.51cd/A,色度分别为(0.66,0.34)、(0.28,0.68)、(0.13,0.06)。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3中,R、G、B各色的空穴输送层的膜厚的最佳值为20nm、10nm、110nm。此时,R、G、B各色的光取出效率分别为2.0cd/A、5.2cd/A、0.51cd/A,色度分别为(0.66,0.34)、(0.28,0.68)、(0.13,0.06)。
这样,实施例3可以实现与比较例3相同程度的光取出效率以及色度,并且减小R、G、B各色的第1功能层的膜厚差。因此,可以提高光取出效率并且使制造工序简便。
另外,考虑到制造误差,有机EL元件的各层的膜厚只要处于从通过上述模拟所得的膜厚偏离±10%的范围内即可。在图14中,表示实施例3的有机EL元件的各层的膜厚的最小值(min)、中间值(ave)、最大值(max)。即,R、G、B同样地,透明导电层为27nm以上且33nm以下、空穴注入层为4.5nm以上且5.5nm以下、电子输送层为27nm以上且33nm以下即可。另外,R、G的空穴输送层为13.5nm以上且16.5nm以下、B的空穴输送层为81nm以上且99nm以下即可。此时,从有机发光层到反射电极的光学距离关于R、G为86.4nm以上且105.6nm以下,关于B为202.8nm以上且247.9nm以下,从有机发光层到透明电极的光学距离为48.6nm以上且59.4nm以下。进而,R的有机发光层为54nm以上且66nm以下、G的有机发光层为36nm以上且44nm以下、B的有机发光层为90nm以上且110nm以下即可。
[补充说明]
已经说明了在有CF的情况下应该兼顾CF特性而对各层的膜厚进行的探讨。对此再稍微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15是表示在实施例3中使空穴输送层的膜厚变化时的色度(x,y)的变化的图,(a)表示R色,(b)表示G色,(c)表示B色。
根据图15可知,在使空穴输送层的膜厚变化时色度发生变化。另外,根据图15以及图12(a)可知,光取出效率为极大值时色度不一定接近目标色度。在这里,R、G、B各色的目标色度分别为(0.66,0.34)、(0.28,0.68)、(0.13,0.06)。例如,关于B,在空穴输送层的膜厚为125nm时光取出效率呈现2次的极大值(参照图12(a))。此时,B的色度的y值处于0.20附近(参照图15(c)),距目标色度的y值0.06较远。
如果无CF的情况下的色度距离目标色度较远,则需要相应地通过滤色器进行色度修正。因此,在无CF的情况下即使光取出效率为极大值,有时在有CF的情况下光取出效率却不是极大值。
通过上面说明,可以认为,在有CF的情况下,需要兼顾CF特性而对各层的膜厚进行探讨。
另外,通过谐振器构造的一般的分析方法,也可以导出下面的事项。在谐振器构造中,反射电极与有机发光层之间的光学距离L[nm]、谐振波长λ[nm]、相移φ[弧度]满足下面的数学式1。
[数学式1]
2 L λ + Φ 2 π = m
反射电极的相移φ可以通过下面的数学式2求得。
[数学式2]
Φ = tan - 1 ( 2 n 1 k 0 n 1 2 - n 0 2 - k 0 2 )
这里,n1为透明导电层的折射率,n0为反射电极的折射率,k0为反射电极的衰减系数。
如图16所示,可以确认:关于实施例3的R、G,数学式1的右边m为整数“0”,关于B,数学式1的右边m为小数“0.5”。
[各层的具体例]
<基板>
基板1例如为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基板。基板1的材料例如为钠玻璃、无荧光玻璃、磷酸系玻璃、硼酸系玻璃等玻璃板以及石英板、以及丙烯酸系树脂、苯乙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聚乙烯、聚酯、硅氧烷系树脂等塑料板或者塑料膜、以及铝等金属板或者金属箔等。
<堤栏>
堤栏12只要由绝缘性材料形成即可,优选具有有机溶剂耐性。另外,堤栏12有时被进行蚀刻处理、焙烧处理等,所以优选由对于这些处理的耐性较高的材料形成。堤栏12的材料可以是树脂等有机材料,也可以是玻璃等无机材料。作为有机材料,可以使用丙烯酸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酚醛清漆型酚醛树脂等,作为无机材料,可以使用氧化硅(SiO2)、氮化硅(Si3N4)等。
<反射电极>
反射电极2电连接于配置于基板1的TFT,作为有机发光元件的正极而起作用,并且具有反射从有机发光层6b、6g、6r向反射电极2射出的光的功能。反射功能可以通过反射电极2的构成材料来发挥,也可以通过在反射电极2的表面部分施加反射涂层来发挥。反射电极2例如由Ag(银)、APC(银、钯、铜的合金)、ARA(银、铷、金的合金)、MoCr(钼铬的合金)、NiCr(镍铬的合金)等形成。
<透明导电层>
透明导电层3作为防止在制造过程中反射电极2自然氧化的保护层而起作用。透明导电层3的材料只要通过对于由有机发光层6b、6g、6r产生的光具有充分的透光性的导电性材料形成即可,例如,优选为ITO和/或IZO等。这是因为即使在室温下成膜也可以得到良好的导电性。
<空穴注入层>
空穴注入层4具有对有机发光层6b、6g、6r注入空穴的功能。例如,由氧化钨(WOx)、氧化钼(MoOx)、氧化钼钨(MoxWyOz)等过渡金属的氧化物形成。通过由过渡金属的氧化物形成,可以提高电压-电流密度特性,另外,可以提高电流密度而提高发光强度。另外,除此以外,也可以应用过渡金属的氮化物等金属化合物。
<空穴输送层>
空穴输送层5的材料例如为特开平5-163488号所记载的***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咪唑衍生物、聚芳基烷烃衍生物、吡唑啉衍生物以及吡唑啉酮衍生物、苯二胺衍生物、芳基胺衍生物、氨基取代芳基丙烯酰芳烃衍生物、噁唑化合物衍生物、苯乙烯蒽衍生物、9-芴酮衍生物、腙衍生物、茋衍生物、卟啉(porphyrin)化合物、芳香族叔胺化合物以及苯乙烯基胺化合物、丁二烯化合物、聚苯乙烯衍生物、腙衍生物、三苯甲烷衍生物、四苯基苯(tetraphenylbenzene)衍生物。特别优选是卟啉化合物、芳香族叔胺化合物以及苯乙烯基胺化合物。
<有机发光层>
有机发光层6b、6g、6r的材料例如为特开平5-163488号公报所记载的类喔星(oxinoid)化合物、苝化合物、香豆素化合物、氮杂香豆素化合物、噁唑化合物、噁二唑化合物、紫环酮(perinone)化合物、吡咯并吡咯化合物、萘化合物、芴化合物、荧蒽化合物、并四苯化合物、芘化合物、晕苯化合物、喹诺酮化合物及氮杂喹诺酮化合物、吡唑啉衍生物及吡唑啉酮衍生物、若丹明化合物、
Figure BDA00002868287500251
(chrysene)化合物、菲化合物、环戊二烯化合物、茋化合物、二苯基苯醌化合物、苯乙烯基化合物、丁二烯化合物、双氰亚甲基吡喃化合物、双氰亚甲基噻喃化合物、荧光素化合物、吡喃鎓化合物、噻喃鎓化合物、硒吡喃鎓化合物、碲吡喃鎓化合物、芳香族坎利酮化合物、低聚亚苯基化合物、噻吨化合物、蒽化合物(アンスラセン化合物)、花青苷化合物、吖啶化合物、8-羟基喹啉化合物的金属配合物、2,2’-联吡啶化合物的金属配合物、席夫碱与III族金属的配合物、8-羟基喹啉(喔星)金属配合物、稀土类配合物等荧光物质。
<电子输送层>
电子输送层7的材料例如为特开平5-163488号公报所记载的硝基取代9-芴酮衍生物、噻喃二氧化物衍生物、联苯醌(Diphenoquinone)衍生物、苝四羧基衍生物、蒽醌二甲烷衍生物、亚芴基甲烷衍生物、蒽酮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紫环酮衍生物、喹啉配合物衍生物等。
另外,从进而提高电子注入性的观点来看,也可以在上述构成电子输送层的材料中掺杂Na、Ba、Ca等碱金属或者碱土类金属。
<透明电极>
透明电极8作为有机EL元件的负极而起作用。透明电极8的材料只要通过对于由有机发光层6b、6g、6r产生的光具有充分的透光性的导电性材料形成即可,例如优选为ITO和/或IZO等。
<薄膜封止层>
薄膜封止层9具有防止在其与基板1之间夹着的各层暴露于水分和/或空气的功能。薄膜封止层9的材料例如为氮化硅(SiN)、氮氧化硅(SiON)和/或树脂等。
<树脂封止层>
树脂封止层10具有下述功能:将包括从基板1到薄膜封止层9的各层的背面板与形成有滤色器13b、13g、13r的基板11贴合,并且防止各层暴露于水分和/或空气。树脂封止层10的材料例如为树脂粘接剂等。
<滤色器>
滤色器13b、13g、13r具有对从有机发光层射出的光的色度进行修正的功能。
[有机显示装置]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显示装置的功能块的图。图18是例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显示装置的外观的图。有机显示装置15具备有机显示面板16和与其电连接的驱动控制部17。有机显示面板16具有图1所示的像素构造。驱动控制部17包括向各有机EL元件的反射电极2与透明电极8之间施加电压的驱动电路18~21和控制驱动电路18~21的工作的控制电路22。
[有机EL面板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对有机EL面板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19、图2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EL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图。
首先,在基板1上通过蒸镀法和/或溅射法形成反射电极2(图19(a))。接下来,在反射电极2上,通过蒸镀法和/或溅射法形成透明导电层3(图19(b))。此时,使透明导电层3的膜厚关于R、G、B各色成为相同。
接下来,在透明导电层3上,例如通过蒸镀法和/或溅射法形成空穴注入层4,并形成堤栏12,进而在空穴注入层4上,例如通过喷墨法等印刷法形成空穴输送层5(图19(c))。此时,使空穴注入层4的膜厚关于R、G、B各色相同。另外,使空穴输送层5的膜厚,在实施例1、2的情况下关于R、G、B各色成为相同,在实施例3的情况下关于R、G成为相同,仅关于B成为不同。
接下来在空穴输送层5上,例如通过喷墨法等印刷法形成有机发光层6b、6g、6r(图19(d))。此时,使有机发光层6b、6g、6r的膜厚关于R、G、B各色适宜不同。
接下来,在有机发光层6b、6g、6r上通过蒸镀法和/或溅射法形成电子输送层7(图20(a))。此时,使电子输送层7的膜厚关于R、G、B各色成为相同。
接下来,在电子输送层7上通过蒸镀法和/或溅射法形成透明电极8(图20(b))。透明电极8的膜厚例如设为90nm以上且110nm以下。
接下来,在透明电极8上通过蒸镀法和/或溅射法形成薄膜封止层9,并使用树脂封止层10粘贴形成有滤色器13b、13g、13r的基板11(图20(c))。这些封止层的膜厚例如设为900nm以上且1100nm以下。
上面,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还有下面的变形例。
(1)在实施例1中,将第1功能层的膜厚设为31.5nm以上且38.5nm以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提高光取出效率的效果可以认为是由通过第1光路C1的光和通过第2光路C2的光的干涉效应而得到的。于是,可以认为,第1功能层的膜厚并不重要,从有机发光层到反射电极的光学距离是重要的。因此,只要从有机发光层到反射电极的光学距离为57.6nm以上70.4nm以下即可,只要满足该条件,即使改变第1功能层的膜厚也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
同样,在实施例2中,将第1功能层的膜厚设为31.5nm以上且38.5nm以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从有机发光层到反射电极的光学距离为60.5nm以上且74.0nm以下即可,只要满足该条件,即使改变第1功能层的膜厚也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实施例3中,将第1功能层的膜厚关于R、G设为45nm以上且55nm以下,关于B设为112.5nm以上且137.5nm以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从有机发光层到反射电极的光学距离关于R、G为86.4nm以上且105.6nm以下、关于B为202.8nm以上且247.9nm以下即可,只要满足该条件,即使改变第1功能层的膜厚也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
同样,对于第2功能层也将膜厚设为27nm以上且37nm以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从有机发光层到透明电极的光学距离为48.6nm以上且59.4nm以下即可,只要满足该条件,即使改变第2功能层的膜厚也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
(2)在实施方式中,第1功能层包括透明导电层、空穴注入层以及空穴输送层,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既可以没有这些层中的某一个,也可以包含此外的功能层。
(3)在实施方式中,第2功能层包括电子输送层,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包含电子注入层。
本发明可以用于有机EL显示器等。

Claims (18)

1.一种有机EL面板,具备:
第1电极,其按R即红、G即绿、B即蓝的每色设置,反射所入射的光;
第2电极,其与所述R、G、B各色的第1电极对向而配置,使所入射的光透射;
有机发光层,其按所述R、G、B的每色设置,配置于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之间,通过对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之间施加电压而射出所述R、G、B之中对应的颜色的光;
功能层,其按所述R、G、B的每色设置,配置于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有机发光层之间,包括1个或2个以上的层;以及
滤色器,其按所述R、G、B的每色设置,夹着所述第2电极而配置于所述有机发光层的相反侧;
该有机EL面板形成有:
第1光路,从所述有机发光层射出的光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功能层而向所述第1电极侧行进,在由所述第1电极反射后,通过所述功能层、所述有机发光层、所述第2电极以及所述滤色器而向外部射出;以及
第2光路,从所述有机发光层射出的光的剩余一部分不向所述第1电极侧行进而向所述第2电极侧行进,通过所述第2电极以及所述滤色器而向外部射出;
所述R、G、B各色的功能层具有相同的膜厚;
所述R、G各色的功能层在所述膜厚,其单独的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的极大值;
所述B色的功能层在所述膜厚下,其单独的光取出效率呈现比1次的极大值小的值;
所述R、G、B各色的有机发光层,具有相互不同的膜厚,使得所述R、G、B各色的功能层具有所述膜厚;
通过所述R、G、B各色的滤色器而向外部射出的光的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的极大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面板,
所述B色的功能层的膜厚是比其单独的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的极大值的膜厚薄的膜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EL面板,
所述有机发光层的膜厚关于R色为81nm以上且99nm以下,关于G色为63nm以上且77nm以下,关于B色为36nm以上且44nm以下;
所述功能层的膜厚为31.5nm以上且38.5nm以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EL面板,
所述功能层包括:
形成于作为所述第1电极的阳极上的透明导电层、
形成于所述透明导电层上的空穴注入层、和
形成于所述空穴注入层上的空穴输送层;
所述透明导电层的膜厚为13.5nm以上且16.5nm以下;
所述空穴注入层的膜厚为4.5nm以上且5.5nm以下;
所述空穴输送层的膜厚为13.5nm以上且16.5nm以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EL面板,
所述第1电极的材料为银或者银合金;
所述透明导电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EL面板,
所述有机发光层的膜厚关于R色为81nm以上且99nm以下,关于G色为72nm以上且88nm以下,关于B色为36nm以上且44nm以下;
所述功能层的膜厚为31.5nm以上且38.5nm以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EL面板,
所述功能层包括:
形成于作为所述第1电极的阳极上的透明导电层、
形成于所述透明导电层上的空穴注入层、和
形成于所述空穴注入层上的空穴输送层;
所述透明导电层的膜厚为18nm以上且22nm以下;
所述空穴注入层的膜厚为4.5nm以上且5.5nm以下;
所述空穴输送层的膜厚为9nm以上且11nm以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EL面板,
所述第1电极的材料为铝或者铝合金;
所述透明导电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锌。
9.一种有机EL面板,具备:
第1电极,其按R(红)、G(绿)、B(蓝)的每色设置,反射所入射的光;
第2电极,其与所述R、G、B各色的第1电极对向而配置,使所入射的光透射;
有机发光层,其按所述R、G、B的每色设置,配置于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之间,通过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之间被施加电压而射出所述R、G、B之中对应的颜色的光;
功能层,其按所述R、G、B的每色设置,配置于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有机发光层之间,包括1个或2个以上的层;以及
滤色器,其按所述R、G、B的每色设置,夹着所述第2电极而配置于所述有机发光层的相反侧;
该有机EL面板形成有:
第1光路,从所述有机发光层射出的光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功能层而向所述第1电极侧行进,在由所述第1电极反射后,通过所述功能层、所述有机发光层、所述第2电极以及所述滤色器而向外部射出;以及
第2光路,从所述有机发光层射出的光的剩余一部分不向所述第1电极侧行进而向所述第2电极侧行进,通过所述第2电极以及所述滤色器而向外部射出;
所述R、G各色的功能层具有相同的膜厚,并且所述B色的功能层具有不同的膜厚;
所述R、G各色的功能层在所述膜厚下,其单独的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的极大值;
所述B色的功能层在所述膜厚下,其单独的光取出效率呈现比1次的极大值小并且比2次的极大值大的值,所述2次的极大值是与所述1次的极大值相比小的值;
所述R、G、B各色的有机发光层具有相互不同的膜厚,使得所述R、G、B各色的功能层具有所述膜厚;
通过所述R、G、B各色的滤色器而向外部射出的光的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的极大值。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机EL面板,
所述B色的功能层的膜厚是比其单独的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的极大值的膜厚厚并且比呈现2次的极大值的膜厚薄的膜厚。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有机EL面板,
所述功能层包括由印刷法形成的层和由物理蒸镀法形成的层;
所述功能层之中由涂敷法形成的层的R、G色的膜厚相同,B色的膜厚不同,所述功能层之中由物理蒸镀法形成的层的R、G、B色的膜厚相同。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有机EL面板,
所述有机发光层的膜厚关于R色为54nm以上且66nm以下,关于G色为36nm以上且44nm以下,关于B色为90nm以上且110nm以下;
R、G色的功能层的膜厚为45nm以上且55nm以下,B色的功能层的膜厚为112.5nm以上且137.5nm以下。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有机EL面板,
所述功能层包括:形成于作为所述第1电极的阳极上的透明导电层、形成于所述透明导电层上的空穴注入层和形成于所述空穴注入层上的空穴输送层;
所述R、G、B各色的透明导电层的膜厚为27nm以上且30nm以下;
所述R、G、B各色的空穴注入层的膜厚为4.5nm以上且5.5nm以下;
所述R、G色的空穴输送层的膜厚为13.5nm以上且16.5nm以下,所述B色的空穴输送层的膜厚为81nm以上且99nm以下。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有机EL面板,
所述第1电极的材料为铝或者铝合金;
所述透明导电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锌。
15.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有机EL面板,
所述有机发光层包含有机材料,使用印刷法形成。
16.一种显示装置,使用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有机EL面板。
17.一种有机EL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第1工序,按R即红、G即绿、B即蓝的每色准备反射所入射的光的第1电极;
第2工序,在所述R、G、B各色的第1电极上设置包括1个或2个以上的层的功能层;
第3工序,在所述R、G、B各色的功能层上分别设置射出R、G、B之中对应的颜色的光的有机发光层;
第4工序,在所述R、G、B各色的有机发光层的上方设置与所述第1电极对向而配置、使所入射的光透射的第2电极;以及
第5工序,按所述R、G、B的每色设置夹着所述第2电极而配置于所述有机发光层的相反侧的滤色器;
在所述第2工序中形成为:
所述R、G、B各色的功能层具有相同的膜厚,所述R、G各色的功能层在所述膜厚下,其单独的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的极大值,所述B色的功能层在所述膜厚下,其单独的光取出效率呈现比1次的极大值小的值;
在所述第3工序中形成为:
所述R、G、B各色的有机发光层具有相互不同的膜厚,使得所述R、G、B各色的功能层具有所述膜厚,并且通过所述R、G、B各色的滤色器而向外部射出的光的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的极大值。
18.一种有机EL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第1工序,按R即红、G即绿、B即蓝的每色准备反射所入射的光的第1电极;
第2工序,在所述R、G、B各色的第1电极上设置包括1个或2个以上的层的功能层;
第3工序,在所述R、G、B各色的功能层上分别设置射出R、G、B之中对应的颜色的光的有机发光层;
第4工序,在所述R、G、B各色的有机发光层的上方设置与所述第1电极对向而配置、使所入射的光透射的第2电极;以及
第5工序,按所述R、G、B的每色设置夹着所述第2电极而配置于所述有机发光层的相反侧的滤色器;
在所述第2工序中形成为:
所述R、G各色的功能层具有相同的膜厚,并且所述B色的功能层具有不同的膜厚,所述R、G各色的功能层在所述膜厚下,其单独的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的极大值,所述B色的功能层在所述膜厚下,其单独的光取出效率呈现比1次的极大值小并且比2次的极大值大的值,所述2次的极大值是与所述1次的极大值相比小的值;
在所述第3工序中形成为:
所述R、G、B各色的有机发光层具有相互不同的膜厚,使得所述R、G、B各色的功能层具有所述膜厚,并且通过所述R、G、B各色的滤色器而向外部射出的光的光取出效率呈现1次的极大值。
CN201080068850.5A 2010-11-24 2010-11-24 有机el面板、使用其的显示装置及有机el面板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30815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06860 WO2012070086A1 (ja) 2010-11-24 2010-11-24 有機elパネル、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および有機el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81568A true CN103081568A (zh) 2013-05-01
CN103081568B CN103081568B (zh) 2016-04-27

Family

ID=46145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8850.5A Active CN103081568B (zh) 2010-11-24 2010-11-24 有机el面板、使用其的显示装置及有机el面板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07329B2 (zh)
JP (1) JP5600752B2 (zh)
CN (1) CN103081568B (zh)
WO (1) WO201207008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2681A (zh) * 2018-05-25 2018-10-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器件
CN111192973A (zh) * 2020-01-07 2020-05-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2289940A (zh) * 2019-07-22 2021-01-29 夏普株式会社 高效率qled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73269A1 (ja) 2010-11-29 2012-06-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有機elパネル、有機elパネルの製造方法、有機elパネルを用いた有機発光装置、及び有機elパネルを用いた有機表示装置
JP6216540B2 (ja) * 2012-05-30 2017-10-18 ローム株式会社 有機el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積層カラーフィルタ
CN105594304B (zh) * 2013-08-01 2017-05-24 株式会社日本有机雷特显示器 有机发光元件、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WO2015178003A1 (ja) * 2014-05-21 2015-11-26 株式会社Joled 発光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発光デバイス
JP6517597B2 (ja) * 2015-06-10 2019-05-2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5720081B (zh) * 2016-02-24 2021-04-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和制作方法
KR102629936B1 (ko) * 2016-07-29 2024-01-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73089A (ja) * 2004-11-22 2006-06-29 Seiko Epson Corp El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6179780A (ja) * 2004-12-24 2006-07-06 Canon Inc 有機発光素子及び表示パネル
CN1933173A (zh) * 2005-09-12 2007-03-21 索尼株式会社 显示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JP2007157732A (ja) * 2007-01-29 2007-06-21 Sony Corp 発光素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CN101582440A (zh) * 2008-05-14 2009-11-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10067482A (ja) * 2008-09-11 2010-03-25 Fujifilm Corp 有機el表示装置
JP2010251156A (ja) * 2009-04-16 2010-11-04 Panasonic Corp カラー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37485A (ja) 1990-09-28 1992-05-12 Ricoh Co Ltd 電界発光素子
JP3065704B2 (ja) 1991-04-26 2000-07-1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US5443922A (en) 1991-11-07 1995-08-22 Konica Corporation Organic thin film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JPH05163488A (ja) 1991-12-17 1993-06-29 Konica Corp 有機薄膜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4136185B2 (ja) 1999-05-12 2008-08-20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多色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724732B2 (ja) 2002-06-07 2005-12-07 富士電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有機el発光素子
US6737800B1 (en) 2003-02-18 2004-05-18 Eastman Kodak Company White-emitt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color filters and reflective layer for causing colored light 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
JP4543798B2 (ja) 2003-08-18 2010-09-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el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EP1672962B1 (en) 2003-09-19 2012-06-20 Sony Corporatio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4403399B2 (ja) 2003-09-19 2010-01-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479250B2 (ja) 2004-01-21 2010-06-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
KR100846586B1 (ko) 2006-05-29 2008-07-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구비한 평판 표시 장치
KR100787425B1 (ko) 2004-11-29 2007-12-2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페닐카바졸계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KR100669716B1 (ko) 2004-07-14 2007-01-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페닐카르바졸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KR100573137B1 (ko) 2004-04-02 2006-04-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루오렌계 화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US8188315B2 (en) 2004-04-02 2012-05-29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JP2005317255A (ja) 2004-04-27 2005-11-10 Seiko Epson Corp 電界発光素子及び表示素子
JP2005322435A (ja) 2004-05-06 2005-11-17 Seiko Epson Corp 電界発光素子及び表示素子
JP4507718B2 (ja) 2004-06-25 2010-07-21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カラー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207443B1 (ko) 2004-09-24 2012-12-03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장치
JP4823629B2 (ja) 2004-09-24 2011-11-24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
US8021765B2 (en) 2004-11-29 2011-09-20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Phenylcarbazole-based compound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employing the same
KR100721562B1 (ko) 2004-12-03 2007-05-2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마그네슘-칼슘 막인 캐소드를 구비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및 그의 제조방법
US7851989B2 (en) 2005-03-25 2010-12-1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5072243B2 (ja) 2005-03-25 2012-11-14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
JP4984433B2 (ja) 2005-05-16 2012-07-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発光層の形成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発光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US7960908B2 (en) 2005-07-15 2011-06-14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ganic EL display
JP2007027042A (ja) 2005-07-21 2007-02-01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有機el表示装置
JP5207645B2 (ja) * 2006-03-29 2013-06-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多色有機発光装置
JP4967423B2 (ja) 2006-04-04 2012-07-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658877B2 (ja) 2006-08-07 2011-03-23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JP2008135373A (ja) * 2006-10-24 2008-06-12 Canon Inc 有機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823511B1 (ko) * 2006-11-10 2008-04-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7741770B2 (en) 2007-10-05 2010-06-22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LED device having improved light output
JP5251239B2 (ja) 2008-05-08 2013-07-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el装置、電子機器、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0118163A (ja) 2008-11-11 2010-05-27 Seiko Epson Corp 発光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1009017A (ja) 2009-06-24 2011-01-13 Panasonic Corp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5303036B2 (ja) 2009-09-29 2013-10-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WO2011083515A1 (ja) 2010-01-08 2011-07-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有機elパネル、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および有機el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102388674B (zh) 2010-06-28 2016-01-20 株式会社日本有机雷特显示器 有机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机显示面板、有机显示装置
CN102960069B (zh) 2010-07-27 2015-09-02 株式会社日本有机雷特显示器 有机el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WO2012020452A1 (ja) 2010-08-10 2012-02-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有機発光素子、有機発光装置、有機表示パネル、有機表示装置および有機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73089A (ja) * 2004-11-22 2006-06-29 Seiko Epson Corp El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6179780A (ja) * 2004-12-24 2006-07-06 Canon Inc 有機発光素子及び表示パネル
CN1933173A (zh) * 2005-09-12 2007-03-21 索尼株式会社 显示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JP2007157732A (ja) * 2007-01-29 2007-06-21 Sony Corp 発光素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CN101582440A (zh) * 2008-05-14 2009-11-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10067482A (ja) * 2008-09-11 2010-03-25 Fujifilm Corp 有機el表示装置
JP2010251156A (ja) * 2009-04-16 2010-11-04 Panasonic Corp カラー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2681A (zh) * 2018-05-25 2018-10-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器件
WO2019223378A1 (zh) * 2018-05-25 2019-11-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器件
CN108682681B (zh) * 2018-05-25 2021-03-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器件
US11322724B2 (en) 2018-05-25 2022-05-03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having microcavity structure,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289940A (zh) * 2019-07-22 2021-01-29 夏普株式会社 高效率qled结构
CN112289940B (zh) * 2019-07-22 2024-01-23 夏普株式会社 高效率qled结构
CN111192973A (zh) * 2020-01-07 2020-05-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US11201316B2 (en) 2020-01-07 2021-12-14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81568B (zh) 2016-04-27
WO2012070086A1 (ja) 2012-05-31
US8907329B2 (en) 2014-12-09
US20130146861A1 (en) 2013-06-13
JP5600752B2 (ja) 2014-10-01
JPWO2012070086A1 (ja) 2014-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1568A (zh) 有机el面板、使用其的显示装置及有机el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02440073B (zh) 有机发光元件、有机发光装置、有机显示面板、有机显示装置以及有机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
CN102687592B (zh) 有机el面板、使用了该有机el面板的显示装置以及有机el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02474938B (zh) 发光元件以及使用该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
CN101123838B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00355105C (zh) 有机场致发光器件和它的制造方法
CN102388674B (zh) 有机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机显示面板、有机显示装置
JP5753191B2 (ja) 有機elパネル、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および有機el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6019375B2 (ja) 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CN105594304A (zh) 有机发光元件、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3026790B (zh) 发光元件以及使用该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
WO2012070087A1 (ja) 有機elパネル、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および有機el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6111478B2 (ja) 発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WO2012070088A1 (ja) 有機elパネル、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および有機el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011034872A (ja) 照明装置
CN103582960B (zh) 发光元件和使用该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
JP2018181493A (ja) 有機el素子、有機el表示パネル、および、有機el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ANPAN ORGANIC RATE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4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42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JOLED Inc.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Design and Development Contract Societ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JOLED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