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34586B - 一种低碳高产栽培茯苓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碳高产栽培茯苓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34586B
CN102934586B CN201210475623.5A CN201210475623A CN102934586B CN 102934586 B CN102934586 B CN 102934586B CN 201210475623 A CN201210475623 A CN 201210475623A CN 102934586 B CN102934586 B CN 1029345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m
poria cocos
certain plants
root
por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7562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34586A (zh
Inventor
蔡丹凤
陈丹红
郑朋武
林佩瑛
蔡志欣
陈美元
王泽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EDIBLE FUNGI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EDIBLE FUNGI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EDIBLE FUNGI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EDIBLE FUNGI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21047562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345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34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45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345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345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碳高产栽培茯苓的方法,属于食(药)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本方法利用林下废弃物松树蔸进行茯苓自然栽培,选用适宜松树蔸栽培的特异性茯苓菌株,保藏号为CGMCCNO.6660茯苓(Wolfiporiaextens)川杰1号-A5,同时结合主根接种法栽培茯苓;栽培步骤为:菌种生产→松树蔸的预处理→接种→常规管理与采收。本发明的方法高效地利用林业的废弃物松树蔸进行茯苓低碳自然栽培,有效地解决了茯苓生产的“菌林矛盾”,同时降低林业废弃物排放将导致白蚁等虫害的危害,不仅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极大地降低种苓的劳动强度,省工省时,易于管理,有利于茯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低碳高产栽培茯苓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药)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低碳高产栽培茯苓的方法
背景技术
茯苓[Wolfiporia extensa (Peck) Ginns]又名茯菟、云苓、茯灵、松薯、松苓等。在分类学上隶属担子菌门、伞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茯芩属。茯苓通常是指寄生在松科植物树根上的菌核。茯苓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是目前国内药用菌人工栽培产量最大的品种之一。虽然人工栽培茯苓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但在栽培上仍延袭传统的种苓模式。据医药行业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大约需要2万余吨干茯苓,传统的常规栽培方式是采用松树段木生产,每生产1吨干茯苓大约需要20立方米的松木,故每年用于生产茯苓的松木就达40余万立方米,因此茯苓与林业的矛盾突出,生产成本压力大,栽培产量又普遍偏低(1.5~2kg/松段木10kg),缺乏市场竟争力,极大地制约了茯苓段木栽培的规模化生产。2009年全国茯苓产量为29.3314万吨(鲜品),而2010年茯苓产量锐减只有6.9055万吨。而我国松树蔸资源极其丰富,每年林业部门都要间伐大量的松树留下许多的松树蔸,让大量的松树蔸放在山上腐烂,不仅浪费资源,还会给白蚂蚁提供生活场所,危害其他林木。利用松树蔸栽培茯苓不仅能有效利用森林资源,保持生态,发展低碳经济,变废为宝,符合国家倡导的发展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符合发展生态农业的要求,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项目。目前现有文献中已报道的关于松树蔸栽培茯苓的方法,采用将茯苓接种于蔸顶、蔸侧以及侧根,菌株产量不显著,且菌株遗传稳定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种成活率高、结苓早、产量高的低碳高产栽培茯苓的方法。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株茯苓菌株,所述茯苓菌株为茯苓(Wolfiporia extens)川杰1号-A5,已于2012年10月29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简称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号为CGMCC NO. 666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低碳高产栽培茯苓的方法,利用林下废弃物松树蔸进行茯苓自然栽培,选用适宜松树蔸栽培的特异性茯苓菌株,保藏号为CGMCC NO. 6660茯苓(Wolfiporia extens)川杰1号-A5,同时结合主根接种法栽培茯苓;栽培步骤为:菌种生产→松树蔸的预处理→接种→常规管理与采收。
所述菌种生产的步骤如下:(1)首先进行菌株的复壮,以菌丝在PDA斜面试管上向前生长时呈旺盛的“波浪状”排列为目标进行茯苓一级母种的生产;(2)茯苓原种生产:以松木屑为主料按常规方法生产茯苓原种;(3)茯苓栽培种生产:以松木片为主料,接入茯苓原种栽培。
所述松树蔸的预处理包括:将松树蔸周边杂物清除,并进行防白蚁处理,找出松树蔸的主根所在,对主根紧靠蔸干的部位削去一条宽5~8 cm,长15 cm的根皮,直径超过25cm的大树蔸则需再选2~3根较粗侧根进行削皮处理。
本发明的管理与采收:注重苓场的控水与透气。遇雨天防止松树蔸周围淤水,遇旱则增湿;栽培过程始终保持土层的疏松、透气。接种3~4个月后经常巡察苓场,无需盲目寻找,只要关注松树蔸1m直径范围内的表土是否开裂及时覆土就能确保茯苓菌核的正常生长。接种后10~12个月树蔸1m直径范围内的表土不再出现龟裂,茯苓菌核外皮颜色变深棕褐色,不再出现白色裂痕,就可采收。因松树蔸1m直径范围结苓的特性,极大地降低了茯苓栽培管理及采收的强度,省工省时。
通过应用本发明,能使各省市丰富的废松树蔸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该发明不仅降低了松树蔸种苓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工效,使松树蔸种苓易于管理,平均单蔸茯苓产量可达15kg/松树蔸D25±5cm,使林业废料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变废为宝,发展低碳经济。应用这种低碳高产栽培茯苓的方法不仅解决了食用菌生产中存在的“菌林矛盾”,同时化解了白蚁等虫害滋生对林木的危害,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显著。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为:
1)本发明利用林业废弃物-松树蔸进行茯苓低碳原生态高效栽培的发明方法,解决了松树蔸栽培规模化生产的栽培技术问题,不仅降低生产成本,且降低了松树蔸种苓的劳动强度,提高松树蔸利用率了,有利于茯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食用菌的生产效益,而且实现林业废弃物-松树蔸的资源化利用,提高松树蔸的利用价值,减少了林业的废弃物排放,对发展林业循环经济的具有重大意义。
2) 本发明通过适宜松树蔸栽培特异性菌株的选择,选用本所选育的“川杰1号-A5”茯苓品种确保栽培中茯苓菌核集中结苓于松树蔸1m直径范围内,且产量高,平均单蔸产量可达15kg/蔸直径25±5cm。
3) 本发明通过配套栽培菌种的生产,一级母种PDA斜面试管中的菌丝必须具备上向前生长时呈旺盛的“波浪状”排列的特征。二级优质的原种菌丝生长旺盛,洁白、均匀、致密,有根状菌索分布;三级优质的栽培种菌丝应洁白致密均匀布满木片,断面淡黄色,且具有浓郁的茯苓特有香味,无发黄菌丝,菌袋完整。确保栽培菌种不仅在保持其菌株的1m结苓的特异性,同时旺盛的菌丝活力可提高松树蔸接种的成活率。适宜松树蔸栽培的茯苓优良菌株为高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本发明的松树蔸的预处理,无需对所有的松根进行断根处理,极大地降低松树蔸的种苓的劳动强度。
5) 本发明的接种:主根不拨袋接种法:松木片栽培菌种(0.5kg/袋):适宜的菌龄为30~40 d,菌丝均匀布满木片健壮致密,具茯苓特异香味浓郁,菌袋完整,无杂菌污染;接种时只将栽培种菌包割开一条2cm宽的长缝,不拨离菌袋则可确保雨天接种的成活率;松树蔸栽培接种的位置很关键,菌包的开口处应紧贴松树蔸主根与蔸干交叉处的新劈口,主根对松树蔸而言尤如人体的的动脉血管,接在松树蔸主根与蔸干交叉处的新劈口处既能提高松树蔸接种的成活率,又能提高茯苓菌丝在松树蔸中的吃料速度,确保茯苓后期菌核快速生长对营养的供给。接种量(0.5kg/袋):1袋/松树蔸直径20±5cm cm 、2袋/松树蔸直径30±5cm、3~4袋/松树蔸直径40cm以上的松树蔸。接种量过多,在菌丝生长阶段松树蔸的营养会被耗尽,结苓时则营养不足,菌核无法快速生长导致茯苓产量的严重下降;接种量过少,菌丝无法迅速蔓延,吃料速度慢,营养生长阶段延长推迟了菌核的形成,同样会导致产量的下降。适宜的松树蔸接种法也是栽培高产的关健所在。
6)平均单蔸(松树蔸直径25±5cm)产量达15kg,茯苓菌核直径10cm~30cm,单核重2~5kg,具有茯苓菌核特有的组织形态,菌核表面皆呈黑褐色或棕褐色,外皮薄而粗糙,有瘤状皱缩,质软、易开裂,菌肉洁白结实,适于中药材的加工。产品符合2010年<<中国药典>>及我国农业行业标准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NY5095-2006)的感官要求和安全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 菌株选育
以“闽苓”为亲本应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技术开展茯苓育种研究:制备“闽苓”菌丝原生质体,将原生质体稀释至1.25×106个/ml,各取0.1 ml涂布于CYM再生培养基上,用15w的紫外灯照射诱变。培养皿距灯管30 cm,开灯预热20 min后,打开皿盖进行照射,照射时间为150s。紫外诱变结束后,平板用黑纸包严,置28℃下培养5~7天。原生质体再生后,挑选最先长出,健壮、纯正的菌落120个(编号为W1~W120),移入PDA培养基培养。以PDA平板上菌丝生长速度作为初筛标准,筛选出30个(编号为P1~P30)生长速度居前的再生菌株。以松木屑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为复筛标准,复筛出10个(编号A1~A10)在松木屑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居前的再生菌株,经遗传稳定性分析试验并于2002年在清流县嵩囗伐木场进行10个原生质再生分离菌株(A1~A10)与闽苓(A)的结苓对比试验,以茯苓松蔸栽培结苓的产量为筛选目标,试验结果统计分析显示10个试验菌株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A5菌株比对照“闽苓”产量高25.93%(见表1),最终选育出1株适宜松蔸栽培的高产新菌株A5。
2008年在长汀县南山镇山场进行新菌株与5个茯苓主栽品种的结苓对比试验(见表2)。结苓对比试验表明新菌株菌丝生长旺盛,接种的成活率高,结苓早,产量高,平均单蔸产量为16.40kg/蔸直径25±5cm,与国内5个茯苓的主栽品种相比产量有较大提高,比目前的茯苓当家品种“5.78”产量高57.69%,统计分析显示试验菌株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试验也进一步验证了新菌株结苓均在松蔸的1米直径范围内--“不跑苓”特性的稳定性,茯苓种苓时无需进行烦索的断根处理,它是一株适宜松蔸栽培的优良茯苓菌株。
表1:10个原生质体再生分离菌株的栽培对比试验结果
Figure 2012104756235100002DEST_PATH_IMAGE001
注:表中每一重复的数据为随机10个蔸测定数据的平均值
表2:新菌株与国内茯苓主栽品种的结苓对比结果
Figure 2012104756235100002DEST_PATH_IMAGE002
注:表中每一重复的数据为随机10个蔸测定数据的平均值
表3:新菌株与茯苓当家品种“5.78”结苓对比结果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2特征特性
2.1、形态特征:
茯苓“川杰1号-A5”新菌株在PDA平板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形态特征明显, 初呈放射状生长,紧贴基质表面,后随菌丝向前生长时呈稀疏相间的波浪状“同心环”特征(见图1);菌丝致密度:中等;气生菌丝发达程度:中等;菌落表面颜色:白色;菌落背面颜色:白色,后期有分泌黄棕色色素;菌核外形不规则形、直径10cm~30cm、单核重2~5kg,有时可达10~30 kg。菌核外表: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外皮薄而粗糙,有瘤状皱缩,菌核幼时皮壳呈红褐色、质软、易开裂,菌核内部:为白色粉末状颗粒状菌肉,质密度中等,容易剖开,有浓郁的茯苓特异香味。
2.2生物学特性
2.2.1温度适应性
将“川杰1号-A5”接种于含水60%的松木屑培养基中(以松木屑为主要基质,添加麸皮等辅助材料),分别在10、15、20、25、30、35、38℃下培养, 每种3重复, 观察菌株在低温与高温下的走菌速率。温度试验结果表明,新菌株“川杰1号-A5”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适宜生长温度为25℃,致死温度为38℃(表4)。
表4:“川杰1号-A5”菌丝生长温度试验结果(mm)
2.2.2培养基含水量适应性
将“川杰1号-A5”菌株分别接种于含水50、55、60、 65和70%的松木屑培养基中(以松木屑为主要基质,添加麸皮等辅助材料), 在25℃下培养, 每种3重复, 观察该菌株在不同含水量的培养基中走菌速率。培养基不同含水量试验结果表明,新菌株“川杰1号-A5”的菌丝生长的适合范围为50%~70%,适宜生长的范围为55%~65%(表5)。
表5:“川杰1号-A5”菌丝生长湿度试验结果(mm)
2.2.3酸碱度适应性
将“川杰1号-A5”菌株分别接种于酸碱度检测范围2,3,4,5,6,7的PDA平板中,每个pH值3个重复,观察菌株在不同酸碱度下的走菌速率。平板酸碱度试验结果表明,新菌株“川杰1号-A5”的菌丝在PDA平板上生长的pH范围为2~6,结合菌丝长势其该菌株适宜生长的pH为5(表6)。
表6:“川杰1号-A5”菌丝生长平板pH试验结果(mm)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7
3栽培特性
“川杰1号-A5”新菌株适宜茯苓松蔸栽培,菌丝适宜生长温度10~35℃,最适温度为24~28℃。高于35℃,菌丝体易老化,持续时间较长或温度过高,则引起死亡;20℃以下,生长缓慢;湿度:菌丝在含水量为50~75﹪的范围均能生长,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的最适含水量为55~60%。栽培过程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20%~25%。酸碱度:菌丝生长偏酸性,菌丝在pH3~7的酸性土壤环境下均能正常生长,以pH4~6的土壤为佳。光照:菌丝生长无需光照,栽培苓场应选择日照充裕的阳坡为佳。空气:苓场应选择空气流通、排水良好的砂土壤(含砾砂约70%),覆土不能过厚,土壤板结要及时松土。每年5~9月份为“川杰1号-A5”新菌株接种适期,接种后3~4个月开始结苓,结苓集中在松蔸的1m直径范围内,10~12个月采收。
4产量表现
     茯苓“川杰1号-A5”菌株自2008年6月起,分别在我省的连城、长汀、松溪、尤溪、大田、邵武等10个点进行栽培试验及生产性试验。采用常规的松蔸种苓模式,常规方法管理。结果表明:该菌株抗逆性强、接种成活率在95%
以上高出对照品种3~5个百分点;结苓比对照早20~30天,且结苓范围均在松蔸的1m直径范围内;在6个示范点栽培试验中,平均单蔸产量在14.60~16.47kg/蔸直径25±5cm为对照“5.78”品种的147.30~157.69%(见表7),增产效果显著。
表7:茯苓“川杰1号-A5”菌株产量表现
Figure 2012104756235100002DEST_PATH_IMAGE008
注:表中数据为随机10个蔸测定数据,3个重复的平均值(按四舍五入取其整数)
质量分析:“川杰1号-A5”菌株菌核形态均为不规则型,菌核大小10cm~30cm、单核重为2~5kg,有时可达10~40 kg; 菌核表面均呈黑褐色或棕褐色,外皮薄而粗糙,有瘤状皱缩,质软、易开裂,菌肉结实度相当,其主要成分经福建省分析测试中心检测,“川杰1号--A5”(茯苓块干品)粗蛋白含量为1.36 %、粗脂肪含量为0.6%、三萜类含量为0.059%、总糖为0.50%、灰分1.42%、水分为14.4%,适宜茯苓的药材加工。
实施例2
一种低碳高产栽培茯苓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定场选蔸
苓场应远离污染源,大气质量达GB3095-96大气环境质量二级、土壤质量达GB15618-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水源达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苓场应选坐北朝南或坐西朝东,海拔300—1500M,坡度10—50度,全日照,通风不积水,土壤为疏松的沙包土,呈微酸性(pH5.5—6)。
选蔸:选择树径在20CM以上已砍伐1—2年的健康松树蔸。
2、菌种生产
2.1菌种要求
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宜松树蔸栽培的茯苓品种“川杰1号-A5”。按照NY/T528-2002菌种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制作茯苓的母种、原种、栽培种。
2.2 母种(一级种)和原种(二级种)
一级种、二级种必须由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的有资质的供种单位安排生产供应。一、二级种不得多代扩繁。一级种为玻璃试管琼脂培养基菌种(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水1000ml、pH自然;CYM培养基:蔗糖200g、蛋白胨4g、KH2PO43g、MgSO41.5g、琼脂20g、水1000ml、pH自然)。二级种为750ml标准广口菌种瓶菌种(原种推荐配方:以松木屑为主料82%,麸皮15%、蔗糖2%、石膏1%,含水量55-60%)。一级种必须经CYM培养基复壮,以其菌丝保持“川杰1号-A5”菌株特有的生长特征即菌丝在PDA斜面试管上向前生长时呈旺盛的“波浪状”菌环排列为目标进行茯苓一级母种的生产;茯苓原种生产按常规方法生产:将松木屑与其他辅料混拌均匀,装入750ml标准广口菌种瓶后经高压灭菌(1.4×105Pa)2~2.5h,冷却后25±3℃,无菌操作下接入茯苓母种,置25±3℃下培养20-25天,定期感观检查。
2.3栽培种(三级种)
栽培种须由有国家相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颁发菌种生产许可证的专业菌种场制作。茯苓栽培种生产推荐配方:松木片((1×2×12cm)68%、麸皮15%、松木屑15%、石膏2%等20%。配制前将晒干的松木片浸泡10~12h,沥干后与其他辅料均匀拌和后装袋(15×30×0.4cm),每袋装料0.5kg,高压灭菌(1.4×105Pa)2~2.5h,菌包冷却(25±3℃)后无菌操作下接入茯苓原种,置25±3℃下培养25-30天,定期感观检查。
2.4留样
  各级菌种应留样备查。留样的数量以每个批号母种3-5支,原种和栽培种5-7瓶(袋),于4-6℃下贮存,备查。
2.5茯苓菌种质量标准
2.5.1 茯苓母种质量标准
菌丝色白、均匀、致密、粗壮,具茯苓特异香气浓郁,菌龄7~10 d;菌丝体表面可见晶莹的露滴状分泌物,菌种试管完整无损,棉塞严密,无杂菌污染。 2.5.2 茯苓原种质量标准
菌丝生长旺盛,诘白、均匀、致密,爬壁现象明显,可见根状菌索,菌龄15~30 d;菌丝体尖端可见乳白色露滴状分泌物,茯苓特异香气浓郁,菌种瓶完整无损,无杂菌污染。 2.5.3茯苓栽培菌种质量标准
菌丝洁白致密均匀布满木片,菌片稍呈腐木状但不过分软腐,断面淡黄色,具茯苓特异香味浓郁,菌龄30~45 d,菌袋完整,无发黄菌丝,无子实体长出,无杂菌污染。 2.5.4茯苓菌种质量标准检验规程     首选检查菌种菌龄,如母种为7~10 d,原种20~30 d,栽培菌种30~45 d。检验菌种培养容器,如试管、菌种瓶、菌种培养袋等,必须完整、无破损,棉塞或瓶盖、袋口严密,封闭。菌丝生长旺盛,色洁白、均匀、致密,布满培养容器内,无杂菌污染。菌丝体尖端可见乳白色露滴状分泌物。打开培养容器,可嗅到浓郁的茯苓特异香味。
3、松树蔸的预处理
将松树蔸周边杂物清除,对蔸干进行削外皮处理,刨松树蔸边土壤,找出松树蔸的主根所在,对其一主根紧靠蔸干的部位削去一条宽5~8cm,长15 cm的根皮,大蔸则需再选2-3根粗壮的松根进行削皮处理,并根据苓场实际地形,挖排水沟。
4接种
4.1菌种:松木片菌种
4.2接种量:1袋菌种/松树蔸直径20±5cm、2袋菌种/松树蔸直径30±5cm、3~4袋菌种/松树蔸直径40cm以上的松树蔸。
4.3接种期:5—8月为接种适期,接种时最适气温为25±3℃,遇高温晴天宜清晨或傍晚进行接种。
4.4接种方法:主根不去袋接种法。
接种时无需将栽培菌袋拨离,只要将栽培种菌包割开一条2cm宽的长缝,菌包的开口长缝紧贴松树蔸主根与蔸干交叉处的新劈口即可。
5管理与采收
5.1注意控水与通气
接种后遇雨天要勤上山检查,清沟排水,确保不积水防止松树蔸周围淤水,如遇连续干旱或干冷季节,则应加厚覆土层增湿,但要保持覆土层疏松、通气。
5.2适时进行覆土
接种后在松树蔸边统一覆土,厚度6-10CM。若遇大雨,土层流失,晴天后应及时补土。接种60-120天后要经常巡察苓场,一旦发现松树蔸周边表土开裂有菌核外应及时覆土,确保茯苓菌核的继续生长。
5.3病虫害防治
5.3.1虫害
白蚁系茯苓栽培中的主要害虫,于松树蔸预处理时施一次氯戊菊酯等低毒农药防治白蚁。栽培过程使用农药严格按照NY/T393-2000安全使用标准和合理使用标准的规定执行。不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允许使用低毒农药,施药距采收期间隔30d以上。采收期不得喷洒任何化学药剂。
5.3.3.2病害
茯苓的主要病害为“烂腐病”为生理性病害。主要症状:菌核表皮出现大面积萎缩溃疡,菌核凹塌畸形。防治原则应遵循以防为主的方法。结苓初期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厚覆土层,使土温不随气温而聚变;雨季时开好排水沟,防止淤水与不透气,高温高湿而导致烂苓;茯苓成熟时应及时采收,采收时不要将未成熟的幼苓的苓索弄断。
5.4采收
5.4.1采收时期
引种后10—12个月苓地不再出现表土开裂,茯苓菌核皮颜色变深,不再出现白色裂痕,为采收适期。采收原则:小松树蔸先采,大蔸后采,成熟的菌核先采,未成熟的幼苓采苓时勿伤及经覆土2—4个月后可再次采收。特大树蔸可采收3-5次,历时2-3年,直至整个松树蔸消耗殆尽变腐朽为止。
实施例3 “川杰1号”与“川杰1号-A5”的结苓对比试验
90年代初我所通过对野生茯苓菌株的诱导驯化选育出“川杰1号”品种,该品种早期的试验结果表明也是一株较适宜茯苓松蔸栽培的品种,但经过若干年的栽培应用表明其遗传稳定性略差,菌株有退化现象产生。于是在2000年我们以茯苓野生菌株“闽苓”为亲本,应用原生质体紫外诱变技术选育出茯苓新品种“川杰1号-A5”,该品种遗传稳定性好,在松蔸栽培的结苓产量上表现尤为突出,平均单蔸产量可达15kg/松蔸直径25±5cm以上。2010年在邵武县水北镇林场进行了两个品种的结苓对比试验,试验结果统计分析见表8。从表1可知“川杰1号-A5”结苓较“川杰1号”早,接种成活也高出5个百分点,平均单蔸产量高出25.61%。
表8:“川杰1号”与“川杰1号-A5”结苓对比结果

Claims (4)

1. 一株茯苓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茯苓菌株为茯苓(Wolfiporia  extens )川杰1号-A5,已于2012 年10月29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简称CGMCC,保藏号为CGMCC NO. 6660。
2. 一种低碳高产栽培茯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林下废弃物松树蔸进行茯苓自然栽培,选用适宜松树蔸栽培的特异性茯苓菌株,保藏号为CGMCC NO. 6660 茯苓(Wolfiporia extens )川杰1号-A5,同时结合主根接种法栽培茯苓;栽培步骤为:菌种生产→松树蔸的预处理→接种→常规管理与采收。
3. 根据权利要求2 所述低碳高产栽培茯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生产的步骤如下:(1)首先进行菌株的复壮,以菌丝在PDA 斜面试管上向前生长时呈旺盛的“波浪状”排列为目标进行茯苓一级母种的生产;(2)茯苓原种生产:以松木屑为主料按常规方法生产茯苓原种;(3)茯苓栽培种生产:以松木片为主料,接入茯苓原种栽培。
4. 根据权利要求2 所述低碳高产栽培茯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松树蔸的预处理包括:将松树蔸周边杂物清除,并进行防白蚁处理,找出松树蔸的主根所在,对主根紧靠蔸干的部位削去一条宽5~8 cm,长15cm 的根皮,直径超过25cm 的大树蔸则需再选2~3根较粗侧根进行削皮处理。
CN201210475623.5A 2012-11-22 2012-11-22 一种低碳高产栽培茯苓的方法 Active CN1029345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75623.5A CN102934586B (zh) 2012-11-22 2012-11-22 一种低碳高产栽培茯苓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75623.5A CN102934586B (zh) 2012-11-22 2012-11-22 一种低碳高产栽培茯苓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4586A CN102934586A (zh) 2013-02-20
CN102934586B true CN102934586B (zh) 2014-03-19

Family

ID=47693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75623.5A Active CN102934586B (zh) 2012-11-22 2012-11-22 一种低碳高产栽培茯苓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345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1541A (zh) * 2015-02-12 2016-10-05 彭水县华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茯苓栽培技术
CN105981590A (zh) * 2015-03-04 2016-10-05 杜方平 一种生态化茯苓仿野生抚育技术及应用
CN104756765A (zh) * 2015-04-20 2015-07-08 重庆市康地实业有限公司 利用废弃的线虫病松树栽培茯苓的方法
CN106676032B (zh) * 2016-11-14 2020-11-03 怀化学院 一种提高茯苓液体发酵菌丝体中茯苓酸产量的方法
CN109588210A (zh) * 2019-01-07 2019-04-09 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 雷丸子实体的人工诱导方法
CN110463507A (zh) * 2019-08-19 2019-11-19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茯苓与葛根轮作种植方法
CN110651663A (zh) * 2019-11-12 2020-01-07 吴丽娟 一种绿色富硒茯苓的生产方法
CN113796260B (zh) * 2021-09-14 2022-08-30 安庆师范大学 一种茯苓菌(Wolfiporia cocos)YX1及其培养基、栽培方法
CN114503876A (zh) * 2022-02-24 2022-05-17 福建省长汀县鸿鑫食用菌有限公司 一种茯苓种植方法
CN116636423B (zh) * 2023-07-26 2023-09-26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茯苓菌种的高效培育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25A (zh) * 1993-03-29 1993-10-06 王汉培 用活立松寄生栽培茯苓的方法
CN1451262A (zh) * 2003-05-23 2003-10-29 *** 茯苓诱引栽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25A (zh) * 1993-03-29 1993-10-06 王汉培 用活立松寄生栽培茯苓的方法
CN1451262A (zh) * 2003-05-23 2003-10-29 *** 茯苓诱引栽培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南方松树蔸茯苓品种与丰产优质栽培技术;魏新雨;《食用菌》;20111031(第05期);49-50 *
松树蔸栽培茯苓新技术;蔡丹凤等;《中国食用菌》;20071031;第26卷(第05期);29-31 *
贵州茯苓优良菌株的筛选;屈直等;《菌物学报》;20090315(第02期);226-23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34586A (zh) 2013-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4586B (zh) 一种低碳高产栽培茯苓的方法
CN102283013B (zh) 利用杏鲍菇废菌渣栽培高品质秀珍菇的方法
CN103918475B (zh) 秀珍菇盆景式栽培的方法及用于栽培秀珍菇的培养基
CN102630481B (zh) 卵孢小奥德蘑的栽培方法
CN103563644B (zh) 一种大朵红灵芝的栽培方法
CN104145718B (zh) 一种竹林仿野生灵芝栽培技术
CN108401788B (zh) 一种茯苓的栽培方法
CN106190862B (zh) 菌渣发酵基质、羊肚菌菌种培养基质及其制法
CN107996288A (zh) 一种林下仿野生生态栽培桑黄的方法
CN106416744B (zh) 一种天麻共生蜜环菌菌种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16225A (zh) 一种优质灵芝培养料的配制方法
CN103583225A (zh) 一种利用木薯杆栽培优质高产秀珍菇的方法
CN103650829B (zh) 一种多层紫色灵芝盆景的培育方法
Du et al. Classificati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ivations of Ganoderma
CN109392598A (zh) 一种灵芝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08887077B (zh) 一种高效育种的野生赤灵芝栽培方法
CN106856984A (zh) 一种珊瑚状猴头菌树花及其栽培方法
CN102301890A (zh) 南川木波罗种子繁殖技术
CN108812049A (zh) 一种提高灵芝硒含量的灵芝栽培方法
CN107779406B (zh) 灰树花设施化栽培新品种及其液体发酵菌种制作方法
KR101006734B1 (ko) 접 붙이기 수단을 이용한 관상용 영지버섯 제조방법
CN108157045A (zh) 一种桑树套种鸡腿菇及其菌渣直接还田的栽培方法
KR20120000865A (ko) 개량된 송이 감염묘법
CN106797802A (zh) 一种桑枝种植毛木耳及其与桑树套种的栽培方法
CN101427635A (zh) 一种猪苓有性繁殖技术及其培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