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83888B -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83888B
CN102883888B CN201180023400.9A CN201180023400A CN102883888B CN 102883888 B CN102883888 B CN 102883888B CN 201180023400 A CN201180023400 A CN 201180023400A CN 102883888 B CN102883888 B CN 1028838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sheet
mentioned
medium
ink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34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83888A (zh
Inventor
大西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83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838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838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838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05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where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receives the ink before transferring it on the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7/00Print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of special types or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F17/001Pad print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4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using UV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3Printing on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not being in sheet or web form, e.g. spherical or cubic obj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25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by transferring ink from the master sheet
    • B41M5/0256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by transferring ink from the master sheet the transferable ink pattern being obtained by means of a computer driven printer, e.g. an ink jet or laser printer, or by electrograph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k Jet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短时间内以低成本在表面呈曲面状的介质上形成高画质的图像。作为解决方法,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喷墨头(2)、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搭载有喷墨头(2)和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的打印头单元(4)、用于保持介质(M)的介质保持部(5)、对在转印片保持件(7)中安装有转印片(6)的转印片单元(8)进行保持的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具有弹性的垫单元(10)、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清洁单元(12)以及控制部(13)。然后,利用喷墨头(2)将墨涂覆于转印片(6),通过利用垫单元(10)使转印片(6)按压于介质(M)来将涂覆于转印片(6)的墨压力转印至介质(M)。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图像形成在表面呈曲面状的介质上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将图像形成于介质的方法,公知有移印。在该移印中,通过以下步骤将图像形成于介质:(1)制作形成有印刷图案的平面印版(凹版)、(2)将墨装入该平面印版的印刷图案内、(3)从平面印版的上方按压具有弹性的转印垫,将印刷图案内的墨转印至转印垫、(4)将转印垫按压于介质,使墨从转印垫转印至介质。
另外,近年来,也公知有通过以下步骤将图像形成于介质的方法:(1)利用喷墨打印机将墨涂覆于平面印版、(2)对平面印版上的墨进行增稠处理、(3)从平面印版的上方按压具有弹性的转印垫,将印刷图案内的墨转印至转印垫、(4)将转印垫按压于介质,使墨从转印垫转印至介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02998号公报
但是,由于在以往的移印中需要制作平面印版,因此,例如,难以在短时间内以低成本进行少量、多种的曲面印刷。而且,由于转印次数为两次,次数较多,因此不仅产生印刷时间较长的问题,还会产生色移、转印渗出这样的问题。
但是,也考虑利用喷墨打印机将墨直接涂覆于转印垫的情况(未公知)。由于在该移印中不需要印刷用的平面印版,因此具有能够容易地应对少量、多种的曲面印刷的优点。
但是,由于转印垫形成为立体构造,因此喷墨头与转印垫之间的间隙增大。通常,对于喷墨打印机,若喷墨头与转印垫之间的间隙增大,则墨滴的着落不准确。因此,在上述移印中,存在转印垫的表面形状受到较大限制、并且无法印刷出高画质的图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短时间内以低成本将高画质的图像形成于各种介质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是将图像形成于介质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形成方法具有:喷出工序,在该喷出工序中从喷墨部件喷出墨,并将该墨涂覆于被保持为平板状且具有弹性的转印片;以及转印工序,在该转印工序中通过使转印片变形来将利用喷出工序而涂覆有墨的转印片的墨涂覆面压接于介质,从而将涂覆于转印片的墨转印至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由于利用喷墨部件而涂覆有墨的转印片被保持为平板状,因此喷墨部件与转印片间的间隙变得均匀。因此,在喷出工序中,能够抑制形成于转印片的图像的变形。并且,在转印工序中,通过使具有弹性的弹性片变形来将墨涂覆面压接于介质,从而使转印片密合于介质的表面。由此,能够将墨转印至各种形状的介质而形成图像。进而,由于能够以上述方式在一次转印中将图像形成于介质,因此能够缩短图像形成时间,并且能够抑制色移、转印渗出。而且,由于不需要像以往的移印那样制作印刷印版,因此能够降低成本,并且也能够简单地应对少量、多种的印刷。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在转印工序之后,还具有使转印至介质的墨定影的定影工序。如此,通过使转印至介质的墨定影,能够抑制形成于介质的墨发生剥离的情况。
另外,优选的是,在转印工序之前,还具有使涂覆于转印片的墨增稠的增稠工序。通过以上述方式使涂覆于转印片的墨增稠,能够防止当墨涂覆面在下一道工序的转印工序中被压接于介质时,墨被挤压而渗出的情况。因此,即使是在喷出工序中喷出了低粘度的墨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介质上形成墨的渗出较少的高画质的图像。
并且,优选的是,在喷出工序中,从喷墨部件喷出因照射紫外线而固化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在增稠工序中,向墨涂覆面照射紫外线,从而使涂覆于转印片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增稠,在定影工序中,向介质照射紫外线,从而使转印至介质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完全固化。通过以上述方式使用紫外线固化型墨并对其照射紫外线,能够简单地使紫外线固化型墨增稠,并且能够简单地使紫外线固化型墨完全固化,定影于介质。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在增稠工序中,将紫外线固化型墨在25℃下的粘度设为30mPa·sec~300mPa·sec的范围。通过以上述方式在临时固化工序中进行紫外线固化型墨的临时固化,使其粘度达到上述粘度范围,从而在接下来的转印工序中,能够在不使从垫构件朝向介质的转印性降低的前提下抑制墨被过度挤压而渗出的情况。
并且,在转印工序中,也可以使具有弹性的垫构件与介质隔着转印片相对,并使垫构件朝向介质移动。通过以上述方式配置并使垫构件朝向介质移动,由此转印片被垫构件按压于介质,并且垫构件和转印片沿着介质的形状变形。由此,转印片以密合于介质的状态被压接,因此能够将涂覆于转印片的墨转印至介质。
另外,在转印工序中,也可以使具有弹性的袋状构件与介质隔着转印片相对,并使袋状构件膨胀。通过以上述方式配置并使袋状构件膨胀,由此转印片被膨胀的袋状构件按压于介质,并且袋状构件和转印片沿着介质的形状变形。由此,转印片以密合于介质的状态被压接,因此能够将涂覆于转印片的墨转印至介质。
另外,在转印工序中,也可以将介质***到形成有开口的容器内,利用墨涂覆面覆盖开口,对容器进行减压。如此,通过将介质***到容器内并利用墨涂覆面覆盖容器的开口,由此在介质与墨涂覆面相对的状态下容器被封闭。进而,通过在该状态下对容器进行减压而利用负压使转印片变形,将该转印片吸引至容器内。由此,墨涂覆面以密合于介质的表面的状态被压接,因此能够将涂覆于转印片的墨转印至介质。
并且,优选的是,在转印工序之后,还具有对墨涂覆面进行清洁的清洁工序。如此,通过利用清洁工序对墨涂覆面进行清洁,能够去除未转印而残留于墨涂覆面的墨、附着于墨涂覆面的灰尘等,因此能够提高转印至介质的图像的品质。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将图像形成于介质,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转印片单元,其利用框体将具有弹性的转印片保持为平板状;喷墨部件,其喷出墨并将该墨涂覆于转印片;以及转印部件,其将利用喷墨部件而涂覆有墨的转印片的墨涂覆面压接于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利用框体将利用喷墨部件而涂覆有墨的转印片保持为平板状,因此喷墨部件与转印片间的间隙变得均匀。因此,能够抑制利用从喷墨部件喷出的墨而形成于转印片的图像的变形。并且,由于转印片具有弹性,因此通过利用转印部件将墨涂覆面压接于介质来使转印片变形而密合于介质的表面。由此,能够将墨转印至各种形状的介质而形成图像。并且,由于能够以上述方式在一次转印中将图像形成于介质,因此能够缩短图像形成时间,并且能够抑制色移、转印渗出。而且,由于不需要像以往的移印那样制作印刷印版,因此能够降低成本,并且能够简单地应对少量、多种的印刷。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使转印至介质的墨定影的定影部件。如此,通过使转印至介质的墨定影,能够抑制形成于介质的墨发生剥离的情况。
另外,优选的是,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使涂覆于转印片的墨增稠的增稠部件。如此,通过使涂覆于转印片的墨增稠,能够抑制当墨涂覆面被压接于介质时,墨被过度挤压而渗出的情况。因此,即使是从喷墨部件喷出了低粘度的墨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介质上形成墨的渗出较少的高画质的图像。
并且,优选的是,喷墨部件喷出因照射紫外线而固化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增稠部件是通过向墨涂覆面照射紫外线来使涂覆于转印片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增稠的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定影部件是通过向介质照射紫外线来使转印至介质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完全固化的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如此,通过使用紫外线固化型墨并向其照射紫外线,能够简单地使紫外线固化型墨增稠,并且能够简单地使紫外线固化型墨完全固化,定影于介质。
并且,转印部件也可以隔着转印片与介质相对配置,并且包括被保持为能够朝向介质移动且具有弹性的垫构件。通过使以上述方式配置的垫构件朝向介质移动,转印片被垫构件按压于介质,并且垫构件和转印片沿着介质的形状变形。由此,转印片以密合于介质的状态被压接,因此能够将涂覆于转印片的墨转印至介质。
在该情况下,垫构件也可以相对于转印片配置在喷墨部件的相反侧。如此,当将垫构件相对于转印片配置在喷墨部件的相反侧时,由于垫构件相对于转印片配置在墨涂覆面的相反侧,因此通过在不使保持转印片的框体翻转的前提下使垫构件移动,能够将涂覆于转印片的墨转印至介质。
另一方面,转印片单元也可以被保持为能够翻转,垫构件也可以相对于转印片配置在与喷墨部件相同的一侧。如此,通过将转印片单元保持为能够翻转,即使将垫构件相对于转印片配置在与喷墨部件相同的一侧,也能够使转印片的墨涂覆面朝向介质侧。由此,能够提高图像形成装置的设计自由度。
另外,转印部件也可以具有:袋状构件,其具有弹性,且隔着转印片与介质相对配置;以及膨胀部件,其使袋状构件膨胀。通过使以上述方式配置的袋状构件膨胀,从而转印片被膨胀的袋状构件按压于介质,并且袋状构件和转印片沿着介质的形状变形。由此,转印片以密合于介质的状态被压接,因此能够将涂覆于转印片的墨转印至介质。
另外,转印部件也可以具有:容器,其形成有被墨涂覆面覆盖的开口,且供介质***;以及减压部件,其对容器进行减压。如此,通过将介质***容器内并利用墨涂覆面覆盖容器的开口,由此在介质与墨涂覆面相对的状态下容器被封闭。进而,在该状态下,通过利用减压部件对容器进行减压,由此利用负压使转印片变形,将该转印片吸引至容器内。由此,墨涂覆面以密合于介质的状态被压接,因此能够准确地将涂覆于转印片的墨转印至介质。
并且,优选框体呈圆环状。如此,通过使框体形成为圆环状,能够使作用于可变形的转印片的应力在周向上变得均匀。由此,能够使墨涂覆面的伸缩变形变得均匀,因此能够抑制转印至介质的图像的变形。
另一方面,框体也可以是多边环状。另外,在将框体设为多边环状的情况下,优选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用于调整作用于转印片的张力的张力调整部件。张力调整部件例如可以使框体中的至少一边能够移动,通过使该边移动来调整转印片的张力,另外,也可以通过使保持框体的夹具移动来调整转印片的张力。这样的话,即使在使用多边环状的框体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转移至介质上的图像的变形。
并且,优选的是,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对墨涂覆面进行清洁的清洁部件。如此,通过利用清洁部件对墨涂覆面进行清洁,能够去除未转印而残留于墨涂覆面的墨、附着于墨涂覆面的灰尘等,因此能够提高转印至介质的图像的品质。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短时间内以低成本将高画质的图像形成于各种介质。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功能构成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机的简要配置图。
图3A和图3B是示出转印片单元的图,图3A是俯视图,图3B是图3A所示的b-b线剖视图(纵剖视图)。
图4A和图4B是示出转印片单元的构造例的图,图4A是纵剖视图,图4B是图4A所示的b-b线剖视图(横剖视图)。
图5是控制部的功能构成图。
图6是示出控制部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7A~图7C是示出喷墨打印机的动作例的图。
图8A~图8C是示出喷墨打印机的动作例的图。
图9是第2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功能构成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喷墨打印机的简要配置图。
图11是示出控制部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12A~图12C是示出喷墨打印机的动作例的图。
图13A~图13C是示出喷墨打印机的动作例的图。
图14是第3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功能构成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喷墨打印机的简要配置图。
图16是示出控制部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17A~图17C是示出喷墨打印机的动作例的图。
图18A~图18C是示出喷墨打印机的动作例的图。
图19是第4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功能构成图。
图20是图19所示的喷墨打印机***的简要配置图。
图21是示出喷墨打印机中的控制部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22是示出转印装置中的控制部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23A~图23C是示出喷墨打印机的动作例的图。
图24A~图24C是示出喷墨打印机的动作例的图。
图25A~图25C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动作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将图像形成于表面呈曲面状的介质,且是喷出当曝光于紫外线时进行固化的紫外线固化型墨的喷墨式打印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将图像形成于球状介质的喷墨打印机,在所有附图中,对相同或等同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简要结构的图。图2是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机的简要配置图。如图1和图2所示,喷墨打印机1包括:喷墨头2、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用于搭载喷墨头2和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的打印头单元4、用于保持介质M的介质保持部5、对在转印片保持件7中安装有转印片6的转印片单元8进行保持的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垫单元10、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清洁单元12以及控制部13。
该喷墨打印机1被分割为第一区域A1~第四区域A4这四个区域。第一区域A1是将紫外线固化型墨涂覆于转印片6,并且使涂覆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临时固化(增稠)的区域。第二区域A2是将涂覆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转印至介质M的区域。第三区域A3是使转印至介质M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完全固化从而定影于介质M的区域。第四区域A4是对转印片6进行清洁的区域。
因此,打印头单元4配置在第一区域A1内,介质保持部5配置为能够在第二区域A2和第三区域A3之间移动,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配置为能够自动或借助手动在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以及第四区域A4之间移动,垫单元10配置为能够在第二区域A2和第四区域A4之间移动,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配置在第三区域A3内,清洁单元12配置在第四区域A4内。
并且,在第一区域A1内,在打印头单元4的下方配置有被保持于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的转印片单元8。在第二区域A2内,在被保持于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的转印片单元8的上方配置被保持于介质保持部5的介质M,并且在被保持于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的转印片单元8的下方配置垫单元10。在第三区域A3内,在被保持于介质保持部5的介质M的下方配置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在第四区域A4内,在被保持于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的转印片单元8的上方配置清洁单元12,并且在被保持于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的转印片单元8的下方配置垫单元10。另外,第一区域A1~第四区域A4既可以物理性地被分割,也可以功能性地被分割。
以下,对喷墨打印机1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喷墨头2是用于喷出紫外线固化型墨的喷墨装置。从喷墨头2喷出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是当暴露于紫外线时固化的墨,能够使用阳离子聚合型的墨、自由基聚合型的墨、阳离子聚合型与自由基聚合型混合后的墨等各个种类的墨。为了使该紫外线固化型墨能够从喷墨头2喷出,将该紫外线固化型墨在25℃下的粘度调整为3mPa·sec~20mPa·sec的范围内。另外,在不阻碍紫外线的曝光所带来的固化的范围内,在该紫外线固化型墨中,也可以含有70重量%以下的粘度调整用的溶剂。紫外线固化型墨的颜色并不特别限定,例如,使用Y(黄色)、M(品红色)、C(青色)、K(黑色)的普通颜色、上述普通颜色的浅色、白、金属色、透明等特定颜色、上述颜色的组合颜色等。
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是搭载有发射紫外线的UVLED、并向下方发射可使紫外线固化型墨临时固化(增稠)的照度的紫外线的紫外线照射装置。该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发射350nm~410nm的较长波长的紫外线。即,若从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发射的紫外线具有不足350nm的短波长,则紫外线难以到达紫外线固化型墨的内部,导致曝光不足,紫外线固化型墨不会充分地临时固化。因此,通过从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发射上述波长的紫外线,能够使紫外线到达紫外线固化型墨的内部。
打印头单元4被保持为能够借助未图示的驱动部沿扫描方向移动。并且,在打印头单元4的扫描方向前方配置喷墨头2,在打印头单元4的扫描方向后方配置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因此,当打印头单元4沿扫描方向移动时,通过从喷墨头2喷出紫外线固化型墨,并且从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发射紫外线,能够在一个行程中进行紫外线固化型墨的朝向转印片6的涂覆、以及该涂覆的紫外线固化型墨的临时固化(增稠)。
介质保持部5利用吸附等从上方保持介质M。介质保持部5构成为能够移动,且能够使介质M在第二区域A2和第三区域A3之间移动。另外,通过在第二区域A2中使介质保持部5向下方移动,从而能够将介质M按压于转印片6。
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用于保持转印片单元8。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构成为能够移动,且能够使转印片单元8在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以及第四区域A4之间移动。
图3A和图3B是示出转印片单元的图,图3A是俯视图,图3B是图3A所示的b-b线剖视图(纵剖视图)。如图3A和图3B所示,转印片单元8由转印片6和转印片保持件7构成,且转印片6被转印片保持件7保持为平板状。
图4A和图4B是示出转印片单元的构造例的图,图4A是纵剖视图,图4B是图4A所示的b-b线剖视图(横剖视图)。如图4A和图4B所示,例如,为了易于保持转印片6,转印片单元8也可以采用被分割为内环保持件7a与外环保持件7b的构造。该内环保持件7a构成为在外周部的一侧形成有缺口的截面L字状。另外,该外环保持件7b形成为与内环保持件7a的缺口嵌合的截面矩形状。并且,通过以将转印片6配置于内环保持件7a的缺口的状态将外环保持件7b嵌入内环保持件7a的缺口,能够使转印片6保持于内环保持件7a和外环保持件7b。
转印片6由硅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为薄片状。因此,转印片6能够因外力而伸缩,改变形状。
如丝网印刷中使用的框那样,转印片保持件7由金属等具有高刚性的材料形成为矩形截面的圆环状。因此,即使外力作用于转印片6,转印片保持件7也几乎不会产生变形,维持原形。
垫单元10由橡胶、海绵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为向上方鼓出的圆顶状。另外,垫单元10被保持为能够移动。因此,当垫单元10在第二区域A2内向上方移动时,该垫单元10一边使转印片6变形一边按压介质M,并且沿着介质M的表面形状变形。由此,垫单元10能够在使转印片6密合于介质M的状态下压接于介质M。
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是搭载有用于发射紫外线的UVLED并朝向下方发射对紫外线固化型墨进行完全固化的照度的紫外线的紫外线照射装置。另外,与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相同,为了使紫外线到达紫外线固化型墨的内部,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照射350nm~410nm的较长波长的紫外线。另外,与打印头单元4相同,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被保持为能够借助未图示的驱动部沿扫描方向移动。
清洁单元12是用于清洁转印片6的装置。该清洁单元12由具有弹性的按压构件12a和纵长的清洁片12b构成。并且,清洁单元12使按压构件12a向下方移动来按压转印片6,并在该状态下使清洁片12b卷绕,由此能够将残留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附着于转印片6的灰尘等擦拭去。
控制部13用于从总体上控制喷墨打印机1,从而将预定的图像转印于介质M。
图5是控制部的功能构成图。如图5所示,控制部13作为喷出控制部131、临时固化控制部132、转印控制部133、完全固化控制部134、清洁控制部135而发挥功能。另外,控制部13构成为例如以包括CPU、ROM、RAM的计算机为主体,并在ROM等中存储有用于实现上述各功能的计算机程序。并且,控制部13通过向CPU、RAM上读入上述计算机程序,并在CPU的控制下运转,由此实现上述各功能。
喷出控制部131进行使紫外线固化型墨从喷墨头2喷出并将紫外线固化型墨涂覆于转印片6的喷出处理。即,喷出控制部131使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移动至第一区域A1。并且,喷出控制部131一边使打印头单元4沿扫描方向移动一边使紫外线固化型墨从喷墨头2喷出。
临时固化控制部132进行使涂覆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临时固化(增稠)的临时固化处理。即,当打印头单元4基于喷出控制部131所进行的喷出处理沿扫描方向移动时,临时固化控制部132使紫外线从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发射。此时,临时固化控制部132对打印头单元4的移动速度和从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发射的紫外线的光量进行控制,以便将紫外线固化型墨在25℃下的粘度增稠至30mPa·sec~300mPa·sec的范围内。
转印控制部133进行利用压力将涂覆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转印至介质M的转印处理。即,转印控制部133使介质保持部5、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以及垫单元10移动至第二区域A2。进而,转印控制部133使介质保持部5向下方移动,并且使垫单元10向上方移动,从而使垫单元10按压于介质M。另外,转印控制部133也可以在不使介质保持部5移动的前提下仅使垫单元10向上方移动,从而使垫单元10按压于介质M。另外,当进行转印处理时,为了提高转印片6与介质M之间的粘合性并且提高转印片6的柔软性,转印控制部133也可以对介质M与转印片6进行加热。
完全固化控制部134进行使转印至介质M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完全固化的完全固化处理。即,完全固化控制部134使介质保持部5移动至第三区域A3。进而,完全固化控制部134一边使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沿扫描方向移动一边从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发射紫外线。此时,完全固化控制部134对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的移动速度和从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发射的紫外线的光量进行控制,以使得紫外线固化型墨完全固化。
清洁控制部135进行清洁转印片6的清洁处理。即,清洁控制部135使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和垫单元10移动至第四区域A4。然后,清洁控制部135使垫单元10向上方移动,并且使按压构件12a向下方移动,以将转印片6与清洁片12b夹在按压构件12a与垫单元10之间的状态卷绕清洁片12b。
接着,参照图2、图6、图7A~图7C、图8A~图8C对使用喷墨打印机1的转印印刷方法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控制部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图7A~图7C和图8A~图8C是示出喷墨打印机的动作例的图。另外,在以下所说明的处理中,在控制部13中,由CPU等构成的处理部(未图示)执行记录在ROM等存储装置中的计算机程序,从而进行以下处理。
首先,控制部13在进行转印印刷时对介质M与转印片6进行加热。
接着,控制部13进行喷出处理和临时固化处理,将紫外线固化型墨涂覆于转印片6,并且使该涂覆的紫外线固化型墨临时固化(步骤S11)。即,在步骤S11中,首先,如图2和图7A所示,使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移动至第一区域A1,将转印片单元8配置在打印头单元4的下方。然后,一边使打印头单元4沿扫描方向移动一边使紫外线固化型墨从喷墨头2喷出,并且使紫外线从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发射。于是,从喷墨头2喷出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涂覆于转印片6,并向涂覆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照射从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发射的紫外线。此时,控制部13对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的移动速度和从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发射的紫外线的光量进行控制,以使得介质M上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增稠至30mPa·sec~300mPa·sec的范围内而临时固化。于是,将涂覆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在25℃下的粘度增稠至30mPa·sec~300mPa·sec的范围内。另外,由于在转印片6的上表面侧配置有喷墨头2,因此转印片6的上表面成为涂覆有墨的墨涂覆面6a。
接着,控制部13进行转印处理,使涂覆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转印至介质M(步骤S12)。即,在步骤S12中,首先,如图2和图7B所示,使介质保持部5、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以及垫单元10移动至第二区域A2。然后,将介质M配置在转印片单元8的上方,并且将垫单元10配置在转印片单元8的下方,使介质M与垫单元10隔着转印片单元8相对。
然后,当介质M与垫单元10隔着转印片单元8相对时,如图7C所示,使垫单元10向上方移动,并且使介质保持部5向下方移动。于是,垫单元10以隔着转印片6的状态被按压于介质M,且垫单元10和转印片6沿着介质M的形状变形。由此,转印片6借助垫单元10的弹性力被按压于介质M,该墨涂覆面6a以与介质M密合的状态被压接。此时,紫外线固化型墨虽进行增稠,但是并未完全固化,仍呈柔软的糊状。因此,通过使转印片6压接于介质M来使该紫外线固化型墨变得平坦。
然后,如图8A所示,使垫单元10向下方移动,返回原来的位置,并且使介质保持部5向上方移动,返回原来的位置。于是,涂覆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被转印至介质M。此时,在介质M上转印有借助转印片6和转印片6的针对介质M的压接而变得平坦的紫外线固化型墨。由此,在介质M上形成表面变得平滑且具有光泽感的图像。另外,通过对转印片6的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能够形成粗糙状的图像。
另外,在步骤S12中,通过在不移动介质保持部5的前提下仅使垫单元10沿上下方向移动,也可以使紫外线固化型墨从转印片6转印至介质M。
接着,控制部13进行完全固化处理,使转印至介质M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完全固化(步骤S13)。即,在步骤S13中,首先,如图2和图8B所示,使介质保持部5移动至第三区域A3,并将介质M配置在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的上方。
然后,当介质M配置在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的上方时,一边使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沿扫描方向移动一边使紫外线从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发射。此时,控制部13对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的移动速度和从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发射的紫外线的光量进行控制,以使得介质M上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完全固化。于是,被转印至介质M的紫外线固化型墨被紫外线照射而完全固化,定影于介质M。
接着,控制部13进行清洁处理,对转印片6进行清洁(步骤S14)。即,在步骤S14中,首先,如图2和图8C所示,使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和垫单元10移动至第四区域A4。然后,将转印片单元8配置在清洁单元12的下方,并且将垫单元10配置在转印片单元8的下方,使清洁单元12与垫单元10隔着转印片单元8相对。
然后,当清洁单元12与垫单元10隔着转印片单元8相对时,使按压构件12a向下方移动,并且使垫单元10向上方移动,卷绕清洁片12b。于是,转印片6与清洁片12b被垫单元10与按压构件12a夹持,且转印片6的墨涂覆面6a被清洁片12b擦拭。由此,在步骤S12的转印处理中,能够利用清洁片12b将未转印至介质M而残留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附着于转印片6的灰尘等。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转印片6被转印片保持件7保持为平板状,因此喷墨头2与转印片6间的间隙变得均匀。因此,能够对利用从喷墨头2喷出的紫外线固化型墨而在转印片6上形成的图像的变形进行抑制。然后,由于转印片6具有弹性,因此通过利用垫单元10将墨涂覆面6a压接于介质M,由此转印片6变形而密合于介质M的表面。由此,能够将墨转印至各种形状的介质M,从而形成图像。并且,由于能够以上述方式利用一次转印将图像形成于介质M,因此能够缩短图像形成时间,并且能够抑制色移、转印渗出。而且,由于无需像以往的移印那样制作印刷印版,因此能够降低成本,并且能够简单地应对少量、多种的印刷。
另外,通过使用紫外线固化型墨并向该紫外线固化型墨照射紫外线,能够简单地进行涂覆至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的增稠、转印至介质M的紫外线固化型墨的定影。特别是在能够印刷高画质图像的喷墨头中,能够仅喷出在室温下为15mPa·sec左右以下的粘度的墨,或仅喷出在由喷墨头确定的喷出条件下为10mPa·sec~8mPa·sec或5mPa·sec~3mPa·sec左右的低粘度的墨。于是,通过利用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使涂覆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增稠,能够抑制当墨涂覆面6a在下一道工序的转印工序中被压接于介质M时,紫外线固化型墨被过度挤压而渗出的情况。因此,即使是在喷出工序中喷出了低粘度的紫外线墨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介质M上形成墨渗出较少的高画质的图像。进而,通过使转印至介质M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定影,能够抑制形成于介质M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剥离的情况。
另外,在临时固化工序中,通过使涂覆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在25℃下的粘度增稠至30mPa·sec~300mPa·sec的范围,由此在接下来的转印工序中,能够在不使从垫构件朝向介质的转印性降低的前提下抑制墨被过度挤压而渗出的情况。
另外,通过利用垫单元10将转印片6按压于介质M,能够准确地将涂覆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转印至介质M。
然后,通过将垫单元10相对于转印片6配置在喷墨头2的相反侧,垫单元10相对于转印片6配置在墨涂覆面6a的相反侧,因此能够在不使转印片保持件7翻转的前提下将涂覆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转印至介质M。
另外,由于通过对墨涂覆面6a进行清洁,能够去除未转印而残留于墨涂覆面6a的墨、附着于墨涂覆面6a的灰尘等,因此能够提高转印至介质M的图像的品质。
另外,通过将转印片保持件7形成为圆环状,能够使作用于变形的转印片6的应力在周向上变得均匀。由此,能够使墨涂覆面6a的伸缩变形变得均匀,从而能够抑制转印至介质M的图像的变形。
[第2实施方式]
图9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简要结构的图。图10是图9所示的喷墨打印机的简要配置图。如图9和图10所示,喷墨打印机21与第1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包括喷墨头2、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搭载有喷墨头2和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的打印头单元4、用于保持介质M的介质保持部5、用于保持在转印片保持件7中安装有转印片6的转印片单元8的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垫单元10、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清洁单元12以及控制部13。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喷墨打印机21被分割为第一区域A1~第四区域A4。打印头单元4配置于第一区域A1,介质保持部5配置为能够在第二区域A2和第三区域A3之间移动,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配置为能够在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以及第四区域A4之间移动,垫单元10配置为能够在第二区域A2和第四区域A4之间移动,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配置于第三区域A3,清洁单元12配置于第四区域A4。
然后,在第一区域A1内,在打印头单元4的下方配置有被保持于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的转印片单元8。在第二区域A2内,在被保持于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的转印片单元8的下方配置有被保持于介质保持部5的介质M,并且在被保持于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的转印片单元8的上方配置有垫单元10。在第三区域A3内,在被保持于介质保持部5的介质M的上方配置有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在第四区域A4内,在被保持于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的转印片单元8的下方配置有清洁单元12,并且在被保持于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的转印片单元8的上方配置有垫单元10。即,第2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21在第二区域A2~第四区域A4内的配置与第1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不同。
以下,对喷墨打印机21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介质保持部5是从下方保持介质M的装置,构成为能够在上下方向移动。因此,通过使介质保持部5在第二区域A2内向上方移动,能够将介质M按压于转印片6。另外,介质保持部5不仅可以载置介质M,也可以利用吸附等固定并保持介质M。
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虽基本上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但是将转印片单元8保持为能够翻转。然后,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使转印片单元8的墨涂覆面6a在第一区域A1内朝向上方,并在从第一区域A1向第二区域A2移动时使转印片单元8翻转,使墨涂覆面6a朝向下方。另外,当从第四区域A4向第一区域A1移动时,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再次使转印片单元8翻转,使墨涂覆面6a朝向上方。
垫单元10虽基本上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但是通过在第二区域A2内向下方移动来按压转印片6而使其变形,进而将转印片6压接到保持于介质保持部5的介质M上。另外,垫单元10在第四区域A4内向下方移动,从而能够将转印片6按压于清洁单元12。
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虽基本上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但是能够通过向下方照射紫外线来使转印至介质M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完全固化。
清洁单元12虽基本上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但是通过使按压构件12a向上方移动而能够将清洁片12b按压于转印片6。
接着,参照图10、图11、图12A~图12C、图13A~图13C对使用喷墨打印机21的转印印刷方法进行说明。图11是示出控制部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图12A~图12C以及图13A~图13C是示出喷墨打印机的动作例的图。另外,在以下所说明的处理中,在控制部13中,由CPU等构成的处理部(未图示)执行记录于ROM等存储装置中的计算机程序来进行以下处理。
首先,控制部13在进行转印印刷的过程中对介质M和转印片6进行加热。
接着,控制部13进行喷出处理和临时固化处理,将紫外线固化型墨涂覆于转印片6,并且使该涂覆后的紫外线固化型墨临时固化(步骤S21)。即,在步骤S21中,首先,如图10和图12A所示,使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移动至第一区域A1,将转印片单元8配置在打印头单元4的下方。此时,在转印片6的墨涂覆面6a朝向下方的情况下使转印片单元8翻转,使墨涂覆面6a朝向上方。然后,一边使打印头单元4沿扫描方向移动一边使紫外线固化型墨从喷墨头2喷出,并且使紫外线从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发射。于是,从喷墨头2喷出的紫外线固化型墨被涂覆于转印片6,并向涂覆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照射从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发射的紫外线。此时,控制部13对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的移动速度和从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发射的紫外线的光量进行控制,以使得介质M上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增稠至30mPa·sec~300mPa·sec的范围内而临时固化。于是,被涂覆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增稠至25℃下的粘度为30mPa·sec~300mPa·sec的范围内。
接着,控制部13进行转印处理,使涂覆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转印至介质M(步骤S22)。即,在步骤S22中,首先,如图10和图12B所示,使介质保持部5、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以及垫单元10移动至第二区域A2,并且使转印片单元8翻转来使转印片6的墨涂覆面6a朝向下方。然后,将介质M配置在转印片单元8的下方,并且将垫单元10配置在转印片单元8的上方,使介质M和垫单元10隔着转印片单元8相对。
然后,当介质M和垫单元10隔着转印片单元8相对时,如图12C所示,使垫单元10向下方移动,并且使介质保持部5向上方移动。于是,垫单元10以隔着转印片6的状态按压于介质M,从而垫单元10和转印片6沿着介质M的形状变形。由此,转印片6借助垫单元10的弹性力被按压于介质M,该墨涂覆面6a以密合于介质M的状态被压接。此时,紫外线固化型墨虽进行增稠,但是并未完全固化,仍呈柔软的糊状。因此,通过使转印片6压接于介质M来使该紫外线固化型墨变得平坦。
然后,如图13A所示,使垫单元10向上方移动,返回原来的位置,并且使介质保持部5向下方移动,返回原来的位置。于是,涂覆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被转印至介质M。此时,在介质M上转印有借助转印片6和转印片6的针对介质M的压接而变得平坦的紫外线固化型墨。由此,在介质M上形成表面变得平滑且具有光泽感的图像。
接着,控制部13进行完全固化处理,使转印至介质M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完全固化(步骤S23)。即,在步骤S23中,首先,如图10和图13B所示,使介质保持部5移动至第三区域A3,将介质M配置在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的下方。
然后,当介质M配置在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的下方时,一边使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沿扫描方向移动一边使紫外线从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发射。此时,控制部13对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的移动速度和从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发射的紫外线的光量进行控制,以使得介质M上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完全固化。于是,转印至介质M的紫外线固化型墨被照射紫外线而完全固化,从而定影于介质M。
接着,控制部13进行清洁处理,对转印片6进行清洁(步骤S24)。即,在步骤S24中,首先,如图10和图13C所示,使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和垫单元10移动至第四区域A4。然后,将转印片单元8配置在清洁单元12的上方,并且将垫单元10配置在转印片单元8的上方,使清洁单元12和垫单元10隔着转印片单元8相对。
然后,当清洁单元12和垫单元10隔着转印片单元8相对时,使清洁单元12的按压构件12a向上方移动,并且使垫单元10向下方移动,卷绕清洁片12b。于是,转印片6和清洁片12b被垫单元10和按压构件12a夹持,且转印片6的墨涂覆面被清洁片12b擦拭。由此,在步骤S2的转印处理中,能够利用清洁片12b擦拭去未转印至介质M而残留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附着于转印片6的灰尘等。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转印片单元8能够借助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而翻转,由此在紫外线固化型墨被涂覆于转印片6之后,能够使墨涂覆面6a朝向下方。因此,通过使介质M向上方移动,能够将紫外线固化型墨从墨涂覆面6a转印至介质M。由此,能够提高喷墨打印机21的设计自由度,而且,由于介质保持部5仅从下方保持介质M即可,因此能够简化介质M的保持构造。
第3实施方式
图14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简要结构的图。图15是图14所示的喷墨打印机的简要配置图。如图14和图15所示,喷墨打印机31虽基本上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但是在代替垫单元10而具有真空室32和吸引泵33这一点不同。即,喷墨打印机31包括喷墨头2、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搭载有喷墨头2和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的打印头单元4、用于保持介质M的介质保持部5、用于保持在转印片保持件7中安装有转印片6的转印片单元8的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与吸引泵33连结的真空室32、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清洁单元12以及控制部13。
然后,喷墨打印机31被分割为第一区域B1~第四区域B4这4个区域。第一区域B1是将紫外线固化型墨涂覆于转印片6,并且使涂覆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临时固化(增稠)的区域。第二区域B2是将涂覆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转印至介质M的区域。第三区域B3是使转印至介质M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完全固化并定影于介质M的区域。第四区域B4是对转印片6进行清洁的区域。
因此,打印头单元4配置于第一区域B1,介质保持部5配置为能够在第二区域B2与第三区域B3之间移动,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配置为能够在第一区域B1、第二区域B2以及第四区域B4之间移动,真空室32和吸引泵33配置于第二区域B2,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配置于第三区域B3,清洁单元12配置于第四区域B4。
然后,在第一区域B1内,在打印头单元4的下方配置被保持于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的转印片单元8。在第二区域B2内,在真空室32内配置被保持于介质保持部5的介质M,并且在真空室32的开口(后述)处配置被保持于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的转印片单元8。在第三区域B3内,在被保持于介质保持部5的介质M的上方配置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在第四区域B4内,在被保持于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的转印片单元8的下方配置清洁单元12。另外,第一区域B1~第四区域B4既可以被物理性地分割,也可以被功能性地分割。
以下,对喷墨打印机31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真空室32是供介质M***的容器,在真空室32的上部形成有开口32a,并且形成有与吸引泵33连结的吸气口32b。开口32a形成为比介质M的外形大。因此,能够将介质M从开口32a***真空室32内。另外,开口32a能够气密地密合于转印片保持件7。因此,通过使转印片保持件7密合于开口32a,并利用转印片单元8覆盖开口32a,能够将真空室32内保持为气密。
吸引泵33连结于真空室32的吸气口32b,并从吸气口32b吸引真空室32内的气体。因此,吸引泵33在真空室32的开口32a被转印片单元8覆盖的状态进行吸引驱动,从而能够使真空室32内减压。
介质保持部5虽基本上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但是通过在第二区域B2内使介质保持部5向下方移动,能够使介质M在真空室32内出入。
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虽基本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但是通过在第二区域B2内使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向下方移动,能够使转印片保持件7密合于真空室32的开口,从而能够利用转印片单元8密闭真空室32。
接着,参照图15、图16、图17A~图17C、图18A~图18C对使用喷墨打印机31的转印印刷方法进行说明。图16是示出控制部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图17A~图17C和图18A~图18C是示出喷墨打印机的动作例的图。另外,在以下所说明的处理中,在控制部13中,由CPU等构成的处理部(未图示)通过执行记录在ROM等存储装置中的计算机程序来进行以下处理。
首先,控制部13在进行转印印刷的过程中对介质M和转印片6进行加热。
接着,控制部13进行喷出处理和临时固化处理,将紫外线固化型墨涂覆于转印片6,并且使该涂覆后的紫外线固化型墨临时固化(步骤S31)。即,在步骤S31中,首先,如图15和图17A所示,使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移动至第一区域B1,将转印片单元8配置在打印头单元4的下方。此时,在转印片6的墨涂覆面6a朝向下方的情况下使转印片单元8翻转来使墨涂覆面6a朝向上方。然后,一边使打印头单元4沿扫描方向移动一边使紫外线固化型墨从喷墨头2喷出,并且使紫外线从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发射。于是,从喷墨头2喷出的紫外线固化型墨被涂覆于转印片6,并向涂覆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照射从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发射的紫外线。此时,控制部13对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的移动速度以及从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发射的紫外线的光量进行控制,以使得介质M上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增稠至30mPa·sec~300mPa·sec的范围内而临时固化。于是,使涂覆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增稠至25℃下的粘度为30mPa·sec~300mPa·sec的范围内。
接着,控制部13进行转印处理,使涂覆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转印至介质M(步骤S32)。即,在步骤S32中,首先,如图15和图17B所示,使介质保持部5和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移动至第二区域B2,并且使转印片单元8翻转,从而使转印片6的墨涂覆面朝向下方。然后,将介质M从开口32a***到真空室32内。另外,使转印片保持件7密合于开口32a,并利用转印片单元8覆盖开口32a,密闭真空室32。由此,在密闭后的真空室32内,介质M与墨涂覆面6a相对。
然后,当真空室32在***有介质M的状态下被转印片保持件7密闭时,如图17C所示,驱动吸引泵33而使其进行吸引。于是,真空室32内的气体从吸气口32b被吸引至吸引泵33,对真空室32进行减压。由此,真空室32内的压力相对于大气压成为负压,因此转印片6借助真空室32内的压力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而向真空室32的内侧弹性变形,从而密合于介质M。然后,利用真空室32的减压环境使转印片6的墨涂覆面6a压接于介质M。此时,紫外线固化型墨虽被增稠,但是并未完全固化,仍呈柔软的糊状。因此,转印片6被压接于介质M而使得该紫外线固化型墨变得平坦。另外,也可以在对真空室32进行真空吸引时使介质M向上方移动。
然后,如图18A所示,停止吸引泵33的吸引驱动,向大气开放真空室32内。于是,真空室32内的压力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消失,转印片6恢复为平板状、亦即原来的状态。由此,涂覆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被转印至介质M。此时,在介质M上转印有借助转印片6和转印片6的针对介质M6的压接而变得平坦的紫外线固化型墨。由此,在介质M上形成表面变得平滑且具有光泽感的图像。
接着,控制部13进行完全固化处理,使转印至介质M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完全固化(步骤S33)。即,在步骤S33中,首先,如图15和图18B所示,使介质保持部5移动至第三区域B3,将介质M配置在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的下方。
然后,当介质M配置在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的下方时,一边使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沿扫描方向移动一边使紫外线从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发射。此时,控制部13对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的移动速度和从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发射的紫外线的光量进行控制,以使得介质M上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完全固化。于是,转印至介质M的紫外线固化型墨被紫外线照射而完全固化,从而定影于介质M。
接着,控制部13进行清洁处理,对转印片6进行清洁(步骤S34)。即,在步骤S34中,首先,如图15和图18C所示,使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移动至第四区域B4,将转印片单元8配置在清洁单元12的上方。
然后,使清洁单元12的按压构件12a向上方移动,卷绕清洁片12b。于是,转印片6的墨涂覆面被清洁片12b擦拭。由此,在步骤S2的转印处理中,能够利用清洁片12b来擦拭去未转印至介质M而残留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附着于转印片6的灰尘等。另外,在步骤S34中,将未图示的弹性构件配置在相对于转印片6与清洁单元12相反一侧,通过利用该弹性构件与按压构件12a夹持转印片6与清洁片12b,由此能够提高清洁性能。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介质M***到真空室32内,并且利用转印片单元8覆盖开口32a,并利用吸引泵33对真空室32内进行减压,由此转印片6被吸引至真空室32内,墨涂覆面6a以密合于介质M的表面的状态被压接,因此能够将涂覆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转印至介质M。
第4实施方式
图19是第4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简要结构图。图20是图19所示的喷墨打印机***的功能构成图。如图19和图20所示,在第4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应用于由喷墨打印机42和转印装置43构成的喷墨打印机***41。
喷墨打印机42包括有喷墨头2、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搭载有喷墨头2和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的打印头单元4、用于对在转印片保持件7中安装有转印片6的转印片单元8进行保持的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a以及控制部13a。
喷墨打印机42从喷墨头2喷出紫外线固化型墨,并向涂覆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照射紫外线。然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喷墨打印机21从喷墨头2喷出紫外线固化型墨,并将紫外线固化型墨涂覆于转印片6,并从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发射紫外线,使涂覆于转印片的紫外线固化型墨临时固化(增稠)。因此,在喷墨打印机42中,在打印头单元4的下方配置被保持于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a的转印片单元8。
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a在喷墨打印机42中将转印片单元8保持为可装卸。因此,在喷墨打印机42中,能够将涂覆有紫外线固化型墨并使其临时固化的转印片6从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a拆卸,并输送至转印装置43。另外,转印片单元8的从喷墨打印机42朝向转印装置43的输送既可以由工作人员进行,也可以由未图示的搬送装置进行。
转印装置43包括有对在转印片保持件7中安装有转印片6的转印片单元8进行保持的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b、用于保持介质M的介质保持部5、垫单元10、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清洁单元12以及控制部13b。
转印装置43接收自喷墨打印机42输送的转印片单元8,并将涂覆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转印至介质M。因此,转印装置43被分割为第一区域C1~第三区域C3这3个区域。第一区域C1是将涂覆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转印至介质M的区域。第二区域C2是使转印至介质M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完全固化并定影于介质M的区域。第三区域C3是对转印片6进行清洁的区域。
因此,介质保持部5配置为能够在第一区域C1和第二区域C2之间移动,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b配置为能够在第一区域C1和第三区域C3之间移动,垫单元10配置为能够在第一区域C1和第三区域C3之间移动,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配置于第二区域C2,清洁单元12配置于第三区域C3。另外,第一区域C1~第三区域C3既可以被物理性地分割,也可以被功能性地分割。
然后,在第一区域C1内,在被保持于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b的转印片单元8的下方配置被保持于介质保持部5的介质M,并且在被保持于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b的转印片单元8的上方配置垫单元10。在第二区域C2内,在被保持于介质保持部5的介质M的上方配置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在第三区域C3内,在被保持于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b的转印片单元8的下方配置清洁单元12,并且在被保持于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b的转印片单元8的上方配置垫单元10。另外,第一区域C1~第三区域C3既可以被物理性地分割,也可以被功能性地分割。
在转印装置43中,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b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保持转印片单元8。因此,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b能够保持自喷墨打印机42输送的转印片单元8。然后,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b以涂覆有紫外线固化型墨的转印片6的墨涂覆面6a朝向下方的方式进行保持。
接着,参照图20、图21、图22、图23A~图23C、图24A~图24C对使用喷墨打印机***41的转印印刷方法进行说明。图21是示出喷墨打印机中的控制部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图22是示出转印装置中的控制部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图23A~图23C和图24A~图24C是示出喷墨打印机的动作例的图。另外,在以下所说明的处理中,在控制部13a和控制部13b中,由CPU等构成的处理部(未图示)通过执行记录在ROM等存储装置中的计算机程序来进行以下处理。
首先,将转印单元8安装于喷墨打印机42的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a。此时,将转印片6的墨涂覆面6a设置为朝向上方。
然后,喷墨打印机42的控制部13a进行喷出处理和临时固化处理,将紫外线固化型墨涂覆于转印片6,并且使该涂覆后的紫外线固化型墨临时固化(步骤S41)。即,在步骤S41中,首先,如图20和图23A所示,一边使打印头单元4沿扫描方向移动一边使紫外线固化型墨从喷墨头2喷出,并且使紫外线从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发射。于是,从喷墨头2喷出的紫外线固化型墨被涂覆于转印片6,并向涂覆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照射从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发射的紫外线。此时,控制部13对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的移动速度和从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发射的紫外线的光量进行控制,以使得介质M上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增稠至30mPa·sec~300mPa·sec的范围内并临时固化。于是,将涂覆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增稠至25℃下的粘度为30mPa·sec~300mPa·sec的范围内。
当在转印片6上涂覆墨时,将转印片单元8从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a拆卸而输送至转印装置43。然后,将该转印片单元8安装于转印装置43的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b。此时,将转印片6的墨涂覆面6a设置为朝向下方。
然后,转印装置43的控制部13b对介质M和转印片6进行加热。
接着,控制部13b进行转印处理,使涂覆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转印至介质M(步骤S51)。即,在步骤S51中,首先,如图20和图23B所示,使介质保持部5、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b以及垫单元10移动至第一区域C1。然后,将介质M配置在转印片单元8的下方,并且将垫单元10配置在转印片单元8的上方,使介质M和垫单元10隔着转印片单元8相对。
然后,当介质M和垫单元10隔着转印片单元8相对时,如图23C所示,使垫单元10向下方移动,并且使介质保持部5向上方移动。于是,垫单元10以隔着转印片6的状态被按压于介质M,从而垫单元10和转印片6沿着介质M的形状变形。由此,转印片6借助垫单元10的弹性力而被按压于介质M,其墨涂覆面6a以密合于介质M的状态被压接。此时,紫外线固化型墨虽被增稠,但是并未完全固化,仍呈柔软的糊状。因此,转印片6被压接于介质M而使得该紫外线固化型墨变得平坦。
然后,如图24A所示,使垫单元10向上方移动,返回原来的位置,并且使介质保持部5向下方移动,返回原来的位置。于是,涂覆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被转印至介质M。此时,在介质M上转印有借助转印片6和转印片6的针对介质M的压接而变得平坦的紫外线固化型墨。由此,在介质M上形成有表面变得平滑且具有光泽感的图像。
接着,控制部13b进行完全固化处理,使转印至介质M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完全固化(步骤S52)。即,在步骤S52中,首先,如图20和图24B所示,使介质保持部5移动至第二区域C2,将介质M配置在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的下方。
然后,当介质M配置在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的下方时,一边使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沿扫描方向移动一边使紫外线从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发射。此时,控制部13对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的移动速度和从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发射的紫外线的光量进行控制,以使得介质M上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完全固化。于是,转印至介质M的紫外线固化型墨被紫外线照射而完全固化,从而定影于介质M。
接着,控制部13b进行清洁处理,对转印片6进行清洁(步骤S53)。即,在步骤S53中,首先,如图20和图24C所示,使转印片单元保持部9b和垫单元10移动至第三区域C3。然后,将转印片单元8配置在清洁单元12的上方,并且将垫单元10配置在转印片单元8的上方,使清洁单元12和垫单元10隔着转印片单元8相对。
然后,当清洁单元12和垫单元10隔着转印片单元8相对时,使清洁单元12的按压构件12a向上方移动,并且使垫单元10向下方移动,从而卷绕清洁片12b。于是,转印片6和清洁片12b被垫单元10和按压构件12a夹持,转印片6的墨涂覆面被清洁片12b擦拭。由此,在步骤S2的转印处理中,能够利用清洁片12b擦拭去未转印至介质M而残留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附着于转印片6的灰尘等。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本发明区分为将紫外线固化型墨涂覆于转印片6的装置、以及将涂覆于转印片6的紫外线固化型墨传送至介质M的装置。由此,能够提高设计、组合的自由度,例如,能够使用现有的喷墨打印机来实现本发明。
以上虽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如图25A~图25C所示那样,在第3实施方式的转印工序(步骤S32)中,在将介质M***到真空室32内并利用转印片单元8覆盖开口32a之后,使真空室32和介质M中的至少一方移动。若具体地说明,首先,如图23A所示,将介质M***到真空室32内并利用转印片单元8覆盖开口32a。接着,如图23B所示,使真空室32和转印片保持件7向下方移动,使转印片保持件7移动至介质M的下方。在该情况下,不需要一定使转印片保持件7移动至介质M的下方,只要使转印片保持件7移动至适当的位置即可。接着,如图23C所示,利用吸引泵33对真空室32进行减压,吸引转印片6。由此,转印片6密合于介质M的面积增大,从而能够将图像形成于介质M的侧表面、上表面和下表面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并没有特别指定在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3和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11中使用的LED的种类,能够使用任意的LED,例如,在使用输出足够高的LED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照射近紫外线光的LED或者照射蓝色、绿色、白色的可见光的LED等。另外,若不使用短波长的紫外线,则既可以使用金属卤化物灯、氙气灯等,也可以使用发射UV-C光的黑光灯(black light)来代替LED。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转印片6作为使用硅橡胶的构件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具有弹性并且能够转印紫外线固化型墨,可以使用任意材料。例如,能够从氟橡胶、异丁烯橡胶、氯丁二烯橡胶、聚氨酯橡胶、丁二烯橡胶、氯丁橡胶(杜邦公司的注册商标)、EPDM等橡胶、各种弹性体、树脂的单体或组合而成的复合材料等中根据适当的目的进行选择。在转印片6为一次性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像橡胶那样当去除压力时无法恢复原形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如层叠膜那样的热塑性的薄膜。另外,转印片6的硬度和厚度能够根据介质M的形状而改变。在该情况下,介质的形状越复杂,选择硬度越低、膜厚越薄的转印片越好。在介质M为大致平板的情况下,可以将转印片6设为较厚的橡胶板状,而非较薄的薄片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用于保持转印片6的转印片保持件7作为圆环状的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保持转印片的框体可以为任意形状,也可以是方形等多边环状。在将框体设为多边环状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具有用于调整作用于转印片的张力的张力调整部件。例如,张力调整部件能够使框体的至少一边移动,并通过使该边移动来调整转印片的张力,另外,该张力调整部件也可以通过使保持框体的夹具移动来调整转印片的张力。如此一来,即使在使用多边环状的框体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转印至介质的图像的变形。
另外,只要具有弹性,垫单元10可以采用任意形状和材料。如上所述,由于垫单元10不与紫外线固化型墨直接接触,因此该垫单元10只要能够均匀地对介质M施加压力即可。因此,不仅可以采用柔软的橡胶,还可以采用较硬的橡胶,也可以采用海绵,还可以采用装入有液体、粉状体、气体等的袋状构件。另外,在介质M接近于平板状,能够利用较厚的转印片6的情况下,作为垫单元10,也可以使用金属、树脂、木材、毛毡等。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中,虽对通过使垫单元10移动来使转印片6密合于介质M的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通过使袋状构件膨胀来使转印片6密合于介质M。例如,也可以将本发明设为如下装置:将如气球那样具有弹性的袋状构件相对于转印片6配置在介质M的相反侧,并且具有使该袋状构件膨胀的泵等膨胀部件。由此,当利用膨胀部件使袋状构件膨胀时,转印片6被膨胀的袋状构件按压于介质M,并且袋状构件和转印片6沿着介质M的形状变形。由此,由于转印片6以密合于介质M的状态被压接,因此能够将涂覆于转印片6的墨转印至介质M。另外,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袋状构件使用在恒定范围内膨胀的材质,且根据大气压的高低来选择转印压的强弱、硬度。由此,能够使转印片6以均匀的压力压接于介质M。进而,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袋状构件的内部分割为多个空间,使各空间的大气压变化。由此,相对于各种形状的介质M均能够准确地转印图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对使用紫外线固化型墨的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能够涂覆于转印片6,并且能够从转印片6转印至介质M,可以使用任意墨。例如,也可以是如电子射线固化型墨、乳胶墨那样的热固化型墨、如溶剂墨那样的热干燥型墨等。另外,只要是能够在转印片6上增稠的墨,也可以采用热固化型墨、通过加热使溶剂蒸发的水溶性乳胶墨、溶剂墨等。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对墨进行加热、干燥来进行墨的增稠、固化定影。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对在球状的介质M上形成图像的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介质M可以采用任意形状、任意材质。特别是通过使墨在转印片6上增稠,也能够在纤维等易于渗入的材料的介质上理想地形成图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说明了对介质M和转印片6进行加热的装置,但是若转印片6与介质M间的粘合性、转印片6的柔软性等不存在问题,则无需特别对介质M与转印片6进行加热。
另外,转印印刷虽能够在室温下进行,但是为了使转印条件变得稳定,也可以保持于恒定温度。
另外,在紫外线固化型墨为多种颜色的情况下,既可以一个颜色一个颜色地进行转印印刷,也可以将两种、四种、六种颜色等多种颜色同时进行转印印刷。

Claims (21)

1.一种将图像形成于表面呈曲面状的介质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图像形成方法具有:
喷出工序,在该喷出工序中从喷墨部件喷出墨,并将该墨涂覆于被保持为平板状且具有弹性的转印片;
增稠工序,在该增稠工序中使涂覆于上述转印片的墨在上述转印片上增稠;以及
转印工序,在该转印工序中通过使上述转印片沿着上述介质的形状弹性变形来将利用上述喷出工序而涂覆有墨的上述转印片的墨涂覆面压接于上述介质,从而将涂覆于上述转印片的墨转印至上述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转印工序之后,还具有使转印至上述介质的墨定影的定影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喷出工序中,从喷墨部件喷出因照射紫外线而固化的紫外线固化型墨,
在上述增稠工序中,向上述墨涂覆面照射紫外线,从而使涂覆于上述转印片的墨在上述转印片上增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喷出工序之后还具有定影工序,该定影工序向上述介质照射紫外线,从而使转印至上述介质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完全固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增稠工序中,将上述紫外线固化型墨在25℃下的粘度设为30mPa·sec~300mPa·sec的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转印工序中,使具有弹性的垫构件与上述介质隔着上述转印片相对,并使上述垫构件朝向上述介质移动,由此使上述转印片与上述垫构件一起沿着上述介质的形状弹性变形而将上述转印片的墨涂覆面压接于上述介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转印工序中,使具有弹性的袋状构件与上述介质隔着上述转印片相对,并使上述袋状构件膨胀,由此使上述转印片与上述袋状构件一起沿着上述介质的形状变形而将上述转印片的墨涂覆面压接于上述介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转印工序中,将上述介质***到形成有开口的容器内,利用上述转印片的墨涂覆面覆盖上述开口,对上述容器进行减压,由此利用负压使被吸引至上述容器内的上述转印片弹性变形而以使上述墨涂覆面密合于上述介质的表面的状态进行压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转印工序之后,还具有对上述墨涂覆面进行清洁的清洁工序。
10.一种将图像形成于表面呈曲面状的介质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转印片单元,其利用框体将具有弹性的转印片保持为平板状;
喷墨部件,其喷出墨并将该墨涂覆于被保持为平板状的上述转印片;
增稠部件,其使涂覆于上述转印片的墨增稠;以及
转印部件,其将利用上述喷墨部件而涂覆有墨的上述转印片的墨涂覆面通过使上述转印片沿着上述介质的形状弹性变形压接于上述介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使转印至上述介质的墨定影的定影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喷墨部件喷出因照射紫外线而固化的紫外线固化型墨,
上述增稠部件是通过向上述墨涂覆面照射紫外线来使涂覆于上述转印片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增稠的临时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完全固化用紫外线照射装置作为定影部件,该定影部件通过向上述介质照射紫外线来使转印至上述介质的紫外线固化型墨完全固化。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印部件包括具有弹性的垫构件,该垫构件隔着上述转印片与上述介质相对配置、并被保持为能够朝向上述介质移动,该垫构件能够与上述转印片一起沿着上述介质的形状弹性变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垫构件相对于上述转印片配置在上述喷墨部件的相反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印片单元被保持为能够翻转,
上述垫构件相对于上述转印片配置在与上述喷墨部件相同的一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印部件具有:
袋状构件,其具有弹性,且隔着上述转印片与上述介质相对配置;以及
膨胀部件,其使上述袋状构件与上述转印片一起沿着上述介质的形状膨胀。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印部件具有:
容器,其形成有被上述转印片的墨涂覆面覆盖的开口,且供上述介质***;以及
减压部件,其对上述容器进行减压,由此利用负压使被吸引至上述容器内的上述转印片弹性变形而以使上述墨涂覆面密合于上述介质的表面的状态进行压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框体呈圆环状。
20.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框体呈多边环状。
2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对上述墨涂覆面进行清洁的清洁部件。
CN201180023400.9A 2010-03-12 2011-03-08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Active CN1028838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56275 2010-03-12
JP2010-056275 2010-03-12
PCT/JP2011/055333 WO2011111689A1 (ja) 2010-03-12 2011-03-08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83888A CN102883888A (zh) 2013-01-16
CN102883888B true CN102883888B (zh) 2015-07-08

Family

ID=44563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3400.9A Active CN102883888B (zh) 2010-03-12 2011-03-08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393777B2 (zh)
EP (1) EP2546058B1 (zh)
JP (1) JP5532498B2 (zh)
KR (1) KR101435552B1 (zh)
CN (1) CN102883888B (zh)
WO (1) WO20111116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59589A1 (en) * 2009-04-14 2010-10-14 Jonathan Barry Inert uv inkjet printing
JP5363434B2 (ja) * 2010-08-10 2013-12-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後付け式紫外線照射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527307B2 (en) 2010-12-15 2016-12-27 Electronics For Imaging, Inc. Oxygen inhibition for print-head reliability
US9487010B2 (en) 2010-12-15 2016-11-08 Electronics For Imaging, Inc. InkJet printer with controlled oxygen levels
WO2013039077A1 (ja) * 2011-09-12 2013-03-21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印刷方法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JP5717595B2 (ja) 2011-03-29 2015-05-13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曲面印刷方法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JP5861222B2 (ja) 2011-09-29 2016-02-16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印刷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吐出装置
JP5877102B2 (ja) * 2012-03-27 2016-03-02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印刷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JP5973906B2 (ja) * 2012-12-27 2016-08-23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装飾層を備える管状体および管状体に装飾層を形成する方法
JP6166048B2 (ja) * 2013-01-21 2017-07-19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印刷方法
CN103272732A (zh) * 2013-04-10 2013-09-04 佘建锋 一种球面全自动喷涂机
JP6185758B2 (ja) * 2013-05-31 2017-08-23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6196503B2 (ja) * 2013-09-03 2017-09-13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装飾構造
JP6498057B2 (ja) * 2014-07-03 2019-04-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立体物造形装置、立体物造形方法および押圧部材
JP6491492B2 (ja) * 2015-02-13 2019-03-27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立体物造形装置及び立体物造形方法
JP6836124B2 (ja) * 2016-09-01 2021-02-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6146524B1 (ja) * 2016-09-21 2017-06-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払拭装置、吐出装置
JP2019010872A (ja) * 2017-06-30 2019-0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US20190054735A1 (en) * 2017-08-15 2019-02-21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Transfer printing system
US20190240897A1 (en) * 2018-02-07 2019-08-08 Xerox Corporation Transfer of uv print onto curved surfaces with stretchable uv inks
JP7288576B2 (ja) * 2019-05-23 2023-06-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7312119B2 (ja) * 2020-01-20 2023-07-20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925A (zh) * 1994-08-30 1996-03-06 徐森恭 图案转印方法及其产品
CN1310101A (zh) * 2000-02-21 2001-08-29 河口湖精密株式会社 形成转印图像的部件及其形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39303A (en) * 1947-10-24 1951-01-23 Us Rubber Co Method of marking golf balls
US3580772A (en) * 1967-02-06 1971-05-25 Alfonso Vergara Ocho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transfer of images onto surfaces of hollow elastomeric articles
DE3727232A1 (de) * 1987-08-14 1989-02-23 Lohmann Therapie Syst Lts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darreichungs- und/oder dosierungsform fuer arzneimittelwirkstoffe
US4836102A (en) * 1987-10-01 1989-06-06 Fusion Systems Corporation Ink transfer with partial curing
US5488907C1 (en) * 1990-07-09 2001-11-27 Sawgrass Systems Inc Permanent heat activated transfer printing process and composition
US7048651B2 (en) 1998-10-06 2006-05-23 Callaway Golf Company Golf Ball
JPH1035086A (ja) * 1996-07-26 1998-02-1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三次元成形品絵付け用転写フィルム
JP3166069B2 (ja) 1997-01-23 2001-05-14 株式会社秀峰 曲面への印刷方法
FR2761297B1 (fr) * 1997-03-28 1999-05-21 Bourgogne Grasset Procede de marquage par tampographie d'un jeton de jeu et dispositif de mise en oeuvre du procede
US6196675B1 (en) * 1998-02-25 2001-03-06 Xerox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age fusing
GB2357736B (en) 1998-10-06 2002-09-11 Spalding Sports Worldwide Inc Method of forming indicia on a game ball surface using an ink jet printer
US20020097280A1 (en) * 2001-01-25 2002-07-25 Bertram Loper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inting on a curved surface with an ink jet printer
JP3952748B2 (ja) * 2001-11-13 2007-08-0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水圧転写方法
US6840167B2 (en) * 2002-01-24 2005-01-11 Lloyd Douglas Clark Multi-color pad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4012426B2 (ja) * 2002-04-05 2007-11-21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カチオン重合性組成物
JP2004058599A (ja) * 2002-07-31 2004-02-26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表面装飾成形品とその製造方法
ITMO20050167A1 (it) * 2005-06-29 2006-12-30 Comital S P A Apparati e metodi.
US7644657B1 (en) * 2005-08-18 2010-01-12 Lloyd Douglas Clark Deformable pad for pad printing
US7644660B1 (en) * 2005-12-05 2010-01-12 Lloyd Douglas Clark Simultaneous, multi-layer pad printing transfe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lat and bulging pads
CA2633949C (en) * 2005-12-28 2012-05-15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Ink jet pad printer
US8800439B2 (en) * 2006-08-16 2014-08-12 Lloyd Douglas Clark Continuously updatable rotary pad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08044235A (ja) * 2006-08-16 2008-02-28 Fujifilm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装置
JP2008119934A (ja) * 2006-11-10 2008-05-29 Matsukawa Moku Heel:Kk 曲面転写印刷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9821546B2 (en) * 2009-01-13 2017-11-21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Digital cliche pad printing system and method
JP5539703B2 (ja) * 2009-11-26 2014-07-02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印刷方法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US20120042798A1 (en) * 2010-08-18 2012-02-23 Bradley Timothy G Rewriteable lithographic printing system
GB201013877D0 (en) * 2010-08-19 2010-09-29 Redbox Technology Ltd 3d printing proces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925A (zh) * 1994-08-30 1996-03-06 徐森恭 图案转印方法及其产品
CN1310101A (zh) * 2000-02-21 2001-08-29 河口湖精密株式会社 形成转印图像的部件及其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20132498A (ko) 2012-12-05
EP2546058A1 (en) 2013-01-16
EP2546058B1 (en) 2019-05-29
JPWO2011111689A1 (ja) 2013-06-27
EP2546058A4 (en) 2017-03-29
US9393777B2 (en) 2016-07-19
CN102883888A (zh) 2013-01-16
JP5532498B2 (ja) 2014-06-25
WO2011111689A1 (ja) 2011-09-15
KR101435552B1 (ko) 2014-08-29
US20130100216A1 (en) 2013-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83888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US8899739B2 (en) Printing method and printing system
CN103459160B (zh) 印刷方法以及印刷***
JP5877102B2 (ja) 印刷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US9481184B2 (en)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A2477680A1 (en) Conveyor belt with adverti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US2014035256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gital pad printing
JP6293151B2 (ja) 硬化性液の適用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を行うための装置
CN219505663U (zh) 一种降耗省墨印刷装置
US7210405B2 (en) Printer ink supply system with viscosity control
US8439496B2 (en) Drum printer with automatic loading and unloading
CN103796838A (zh) 印刷方法以及印刷***
CN111098596B (zh) 液体喷出装置
WO2003074392A8 (en) Conveyor belt with adverti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EP0852186A3 (en) Method of making a mat
JP200423063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9226769A (ja) 版、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2010076269A (ja) 転写方法及び転写治具
WO2005058603A3 (en) Printing moving substrat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