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58602A - 座椅安全带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座椅安全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58602A
CN102858602A CN2011800198318A CN201180019831A CN102858602A CN 102858602 A CN102858602 A CN 102858602A CN 2011800198318 A CN2011800198318 A CN 2011800198318A CN 201180019831 A CN201180019831 A CN 201180019831A CN 102858602 A CN102858602 A CN 1028586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bon
motor
instruction
situation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98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58602B (zh
Inventor
大馆正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58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86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586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86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belt tension during us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belt tension during us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 B60R2022/4473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belt tension during us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using an electric retraction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该座椅安全带装置,在通过锁定解除判断机构判断出正在进行锁定解除、为了解除锁定而使马达进行卷绕动作的期间,在输出了驱动马达的指令、并且输出的指令的优先顺序为规定位次以上的情况下,控制机构控制马达而使张力施加在织带上。

Description

座椅安全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椅安全带装置。
本申请基于2010年4月23日向日本国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0-100063号主张优先权,在此援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存在利用马达卷绕织带(webbing)的装置。这些座椅安全带装置对卷收器进行控制以免乘员因马达对织带的卷绕而受到不必要的束缚。作为像这样的卷收器的具体控制,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那样,具有:向织带的卷绕方向驱动马达而使织带张紧的工序;在对织带施加的张紧完成之后自动监视特定的释放基准以释放织带的工序;在满足释放基准时开始短时间地向拉紧织带的方向驱动马达以释放卡定部件的工序。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7-698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座椅安全带装置中,在织带的释放动作中,存在再次产生织带的拉紧动作请求的情况。该情况下,不管上一次进行的织带拉紧动作的强弱都驱动马达以满足此次拉紧动作的请求。因此,例如,尽管通过上一次织带的拉紧使得织带被施加了充分的张力,还是会再次拉紧织带,由此给乘员带来不舒服感。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安全带装置,其在释放织带的锁定解除动作时发生织带的卷绕请求的情况下,根据上一次织带的卷绕状况来驱动马达,从而能够进行适当的束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的座椅安全带装置,设置在车辆中,具有:织带;卷筒,其卷绕所述织带;马达,其经由所述卷筒驱动所述织带;离合器,其能够切换到不将所述马达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卷筒的分离位置和将所述驱动力传递到所述卷筒的接合位置;车辆状态检测机构,其检测所述车辆的车辆状态;指令输出机构,其基于由所述车辆状态检测机构检测出的所述车辆状态,输出用于驱动所述马达的指令;优先顺序判断机构,其判断从所述指令输出机构输出的所述指令的优先顺序;座椅安全带锁定机构,其锁定所述织带的拉出;锁定状态检测机构,其检测所述座椅安全带锁定机构对所述织带的锁定状态;锁定解除判断机构,其在通过所述锁定状态检测机构检测到所述织带的锁定状态之后,判断所述织带的锁定是否正在被解除;控制机构,在通过所述锁定解除判断机构判断出所述锁定正在被解除、且在为了解除所述织带的锁定而使所述马达进行卷绕动作的期间输出了用于驱动所述马达的所述指令、且所述指令的优先顺序为规定位次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马达而对所述织带施加张力。
(2)在上述(1)所述的座椅安全带装置中,也可以是,在所述锁定解除判断机构判断出所述锁定正在被解除时,在当前的所述指令的优先顺序为规定位次以上、且基于上一次的所述指令的所述马达的驱动电流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不接受当前的所述指令。
(3)在上述(1)所述的座椅安全带装置中,也可以是,在所述锁定解除判断机构判断出所述锁定正在被解除、且当前的所述指令的优先顺序低于规定位次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继续锁定解除动作。
(4)在上述(1)所述的座椅安全带装置中,也可以是,在所述锁定解除判断机构判断出所述锁定正在被除、所述马达以使所述离合器位于所述分离位置的方式正在进行驱动、且所述指令的优先顺序为规定位次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手段使所述马达的驱动停止规定时间。
(5)在上述(1)~(4)任意一项所述的座椅安全带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锁定解除判断机构还判断:是否向拉紧所述织带的方向驱动所述马达而通过所述锁定状态检测机构没有检测到所述织带的锁定状态的状态被维持,在所述锁定解除判断机构判断成没有检测到所述织带的锁定状态的状态得到维持、且为了不产生所述织带的锁定状态而使所述马达进行卷绕动作的期间,在输出了用于驱动所述马达的所述指令、且所述指令的优先顺序为规定位次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向所述织带施加张力。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1),在锁定解除判断机构判断出正在解除锁定,且为了解除锁定而使马达进行卷绕动作时,存在输出指令以驱动马达卷绕织带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且在输出的指令的优先顺序为规定位次以上的情况下,控制机构控制马达来对织带施加张力。因此,能够应对优先顺序高的、需可靠地进行乘员的束缚的请求。
根据上述(2),在上一次的束缚请求为马达的驱动电流超过规定值的束缚请求的情况下,在判断是否正在进行锁定解除、且再次产生优先顺序高的束缚请求时,即使为正在向锁定解除转变的状态,乘员也会受到某种程度的束缚。因此,能够避免织带进一步束缚乘员的状况,从而能够防止乘员被过度束缚而感到不舒服。
根据上述(3),在判断锁定是否正在被解除并正在向锁定解除转变的状态下,存在再次请求束缚乘员、且其优先顺序低于规定位次的情况。该情况下,乘员已受到某种程度的束缚。因此,能够避免对乘员的进一步束缚,从而能够防止乘员被过度束缚而感到不舒服。
根据上述(4),在为了使离合器位于分离位置而例如反转驱动马达的状态下,当产生优先顺序高的束缚请求的情况下,马达不会立即正转。因此,能够保护马达的驱动电路。
根据上述(5),有时产生乘员的束缚请求,之后织带未被锁定、离合器也位于接合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在驱动马达来维持不拉出织带的状态下,也能够采取与使马达正转来解除织带的锁定的情况同样的操作。由此,能够减轻作用在马达上的负荷,能够在不给乘员带来不舒服感的情况下对马达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2是所述实施方式的卷收器和控制器的概要构成图。
图3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紧急锁定机构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驱动马达的H电桥电路的电路图。
图5是所述实施方式的控制器及其周围的框图。
图6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马达的驱动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装置1的说明图。在座椅2的侧方的未图示的中柱内,配置有卷绕织带5的卷收器4,织带5用于束缚乘员3。从卷收器4向上方拉出的织带5,穿过被支承在未图示的中柱的上部侧的贯穿固定器(through anchor)6。织带5的前端经由座椅2的外侧壁的外固定器7固定在车身底板上。再有,在贯穿固定器6与外固定器7之间穿插在织带5上的舌板8能够与设置在座椅2的靠近内侧壁的车身底板上的带扣9卡合、分离,从而构成所谓三点式的座椅安全带装置1。
织带5在初始状态下卷绕在卷收器4上,乘员3用手拉出织带5后将舌板8固定在带扣9中,由此,相对于座椅2主要束缚乘员3的胸部和腹部。另外,该座椅安全带装置1,在紧急时或车辆的动作变化大时,通过电动式的马达10自动地进行织带5的拉紧(驱动)。具体而言,在产生紧急动作请求、侧滑动作请求、急转舵动作请求、轻碰撞动作请求、警报动作请求、消除松弛动作请求、或保持姿势动作请求时,马达10进行驱动来进行织带5的拉紧。
如图2所示,卷收器4具有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纳在壳体14中的卷筒12。织带5卷绕在卷筒12上。卷筒12的轴在壳体14的一端侧突出。该卷筒12经由包含离合器20的动力传递机构13连接在马达10的旋转轴10a上。由此,通过使离合器20位于接合位置和分离位置,能够切换(能够接合、分离)马达10的驱动力向卷筒12的传递和切断。动力传递机构13将马达10的旋转减速后传递到卷筒12。另外,在卷收器4中设有向织带卷绕方向弹压卷筒12的未图示的回动弹簧,基于回动弹簧的向织带卷绕方向的弹压力作用在卷筒12上。此外,离合器20基于马达10的正转方向(织带卷绕方向)的旋转和反转方向(织带拉出方向)的旋转而被切换操作成接合状态和分离状态。
另外,在卷收器4中设有用于检测卷筒12的旋转位置的旋转传感器11。该旋转传感器11例如具有:沿圆周方向被交替磁化有异磁极、与卷筒12一体地旋转的磁性圆板;与该磁性圆板的外周缘部接近配置的一对霍尔元件;对霍尔元件的检测信号进行处理的传感器电路。由旋转传感器11的传感器电路处理的脉冲信号被输出至控制器21。
根据卷筒12的旋转从传感器电路输入至控制器21的脉冲信号用于检测卷筒12的旋转量、旋转速度、旋转方向等。也就是说,在控制器21中,通过对脉冲信号进行计数来检测卷筒12的旋转量(织带5的拉出量)。另外,通过计算脉冲信号的变化速度(频率)求出卷筒12的旋转速度(织带5的卷绕、拉出速度)。再有,通过对两个脉冲信号的波形的上升沿进行比较来检测卷筒12的旋转方向。
控制器21的输入侧除了连接有旋转感应器11以外,还连接有:检测车辆的行驶速度的车速传感器15;检测作用在车辆上的前后方向的加速度的前后加速度传感器16;检测作用在车辆上的左右方向的加速度的侧加速度传感器17;检测作用在车辆上的偏航角速度(yawrate)的偏航角速度传感器18;和用于求出车轮的滑移率的车轮速度传感器19。另外,控制器21,在车辆状况变得不稳定时,在其与VSA(Vehicle Stability Assist)控制器之间进行通信,VSA控制器综合控制发动机的输出和制动器的制动力来抑制车辆动作的不稳定。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车速传感器15、前后加速度传感器16、侧加速度传感器17、偏航角速度传感器18以及车轮速度传感器19构成用于检测车辆状态的车辆状态检测机构。
另外,在卷收器4中设有紧急锁定机构22,其在车辆上作用有规定值以上的加速度的情况下,或在织带5将要被急剧拉出等情况下,锁定卷筒12的旋转而机械地锁定织带拉出。
图3示出设置在卷收器4中的紧急锁定机构22的主要部分。紧急锁定机构22具有锁定动作滚筒23和球形传感器(ball sensor)25。
锁定动作滚筒23以具有微小摩擦阻力的方式嵌合在卷筒轴12a上。锁定动作滚筒23在卷筒12的常规旋转时与卷筒12一体地旋转。当在锁定动作滚筒23与卷筒12之间施加有相反方向的力时,锁定动作滚筒23相对于卷筒12在设定角度的范围内相对地转动。
锁定动作滚筒23在周面上具有多个离合器齿24。
球形传感器25具有传感器壳体26和配置在传感器壳体26的收纳部内的传感器配重27。在传感器配重27上一体地安装有卡定爪28。传感器配重27根据车辆的加速度摆动,在摆动规定量以上时,卡定爪28与锁定动作滚筒23的离合器齿24啮合。
当球形传感器25的传感器配重27的卡定爪28卡定在锁定动作滚筒23的离合器齿24上时,锁定动作滚筒23被锁定。锁定动作滚筒23进一步在织带5拉出方向上受到力时相对于卷筒12相对地旋转。与此联动地,卷筒12经由未图示的锁定部件卡定于壳体14的侧壁,从而卷筒12相对于壳体14锁定。
图4示出了表示马达10的驱动机构的一部分的H电桥电路29。H电桥电路29具有四个开关单元:Q1、Q2、Q3、Q4。
当开关单元Q1及Q4接通,且开关单元Q2及Q3断开时,马达10正转而使卷筒12向卷绕织带5的方向旋转。以此为契机离合器20接合。另一方面,当开关单元Q2及Q3接通,且开关单元Q1及Q4断开时,马达10反转而使卷筒12向卷出织带5的方向旋转。以此为契机离合器20分离。
图5是表示由控制器21进行的处理的框图。来自车速传感器15、前后加速度传感器16、侧加速度传感器17、偏航角速度传感器18、车轮速度传感器19的信号输入至控制器21。基于该输入信号由指令输出机构30输出用于驱动马达10的指令。
指令输出机构30基于输入信号选择驱动马达10的模式,并输出与该模式相应的马达10的驱动信号。在此,驱动信号与用于驱动马达10的电流值以及旋转方向(正转、反转)对应。
模式具有如下各种束缚控制模式:必须快速束缚乘员3的前面碰撞中具有的紧急动作请求模式;在车辆转弯时等束缚乘员3的侧滑动作请求模式;在突然转动方向盘时束缚乘员3的急转舵动作请求模式;在轻碰撞时束缚乘员3的轻碰撞动作请求模式;为了催促乘员3进行制动等而进行断续的束缚动作的警报动作请求模式;用于消除织带5的松弛的消除松弛动作请求模式;用于保持姿势的保持姿势动作请求模式。
另外,与束缚控制模式相反,存在解除基于织带5的束缚的解除动作模式。该解除动作模式具有:为了解除卷筒12的锁定、也就是织带5的锁定而使马达10反转的解除锁定卷绕动作模式;用于将离合器20与马达10切断的解除反转动作模式。束缚控制模式结束后移至解除动作模式。
解除动作模式还具有锁定抑制模式,在锁定抑制模式中,驱动马达10来维持既不锁定织带5的拉出也不进行织带5的拉出的状态。
在此,由于存在束缚控制模式的各模式被彼此重复地请求的情况,因此,在产生多个请求的情况下,需要判断哪个模式优先。优先顺序判断机构31判断从指令输出机构30输出的该指令的优先顺序。根据该优先顺序判断机构31选择优先的模式。以下的()内表示优先顺序的排序,数字越小优先顺序越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先顺序以(1)紧急动作请求模式、(2)侧滑动作请求模式、(3)急转舵动作请求模式、(4)轻碰撞动作请求模式、(5)警报动作请求模式、(6)消除松弛动作请求模式以及保持姿势动作请求模式的顺序降低。马达10的驱动电流值,例如,在紧急动作请求模式中指示为20A(安培)(以下仅记为“A”);在侧滑动作请求模式、急转舵动作请求模式中指示为1A~20A;在轻碰撞动作请求模式、警报动作请求模式、消除松弛动作请求模式、以及保持姿势动作请求模式中指示为1A。此外,在各束缚模式中马达10正转。
来自优先顺序判断机构31的信号输入至包含所述H电桥电路29的马达驱动机构32来驱动马达10。
另一方面,锁定状态检测机构33将前后加速度传感器16的检测结果与已知的球形传感器25移动的加速度进行比较。由此,锁定状态检测机构33检测卷筒12是否锁定、也就是织带5是否为锁定状态。该检测结果输入至马达驱动机构32。在前后加速度传感器16的检测结果大于等于球形传感器25移动的加速度的情况下,判断卷筒12处于锁定状态。
另外,锁定解除判断机构34,基于前后加速度传感器16和侧加速度传感器17的检测结果,将通过前后加速度传感器16和侧加速度传感器17得到的合成加速度与规定值进行比较。由此,锁定解除判断机构34判断锁定是否被解除,并将该判断结果输入至马达驱动机构32。在合成加速度的值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判断卷筒12处于锁定解除状态也就是织带5处于锁定解除状态。在此,锁定解除判断机构34还判断:是否向拉紧织带5的方向驱动马达10而使得锁定状态检测机构33没有检测到织带5的锁定状态的状态被维持。
图6是表示在马达10向解除动作模式转变中、即织带5的释放动作中再次请求束缚乘员3的情况下由控制器21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紧急时刻,需要通过马达10拉紧织带5而束缚乘员的动作模式、即束缚控制模式。此时,为了驱动马达10,必须使离合器20接合(能够传递动力的状态)。另外,存在以下情况:因乘员3的移动而使织带5被急剧拉出时,卷筒12锁定。之后,通过马达10进行解除动作来解除乘员的束缚。
在解除动作模式中具有:解除锁定卷绕动作模式,其使马达10反转来解除卷筒12的锁定;解除反转动作模式,其用于通过离合器20切断马达10的动力;锁定抑制模式,其驱动马达10来维持卷筒12不被锁定且阻止织带5拉出的状态。
束缚控制模式结束后向解除动作模式转变。在向该解除模式转变过程中会产生再次请求束缚控制模式的情况。该情况下,需要根据刚结束的上一次的束缚控制模式为哪种模式来在此次的束缚控制模式中最适当地控制马达10。因此进行如下控制。
在步骤S1中,判断当前是否正在向通过马达10拉紧织带5来解除乘员3的束缚的解除动作模式转变。在步骤S1的判断结果为否定(否)、即没有向解除模式转变的情况下,处理结束。在步骤S1的判断结果为肯定(是)、即当前正在向解除动作模式转变的情况下,在步骤S2中,判断此次请求的束缚控制模式的请求触发是否为优先顺序中的、(3)急转舵动作请求模式、(4)轻碰撞动作请求模式、以及(5)警报动作请求模式以外的触发。即,判断是否为(1)紧急动作请求模式或(2)侧滑动作请求模式的触发。
在步骤S2的判断结果为否定(否)、即发生的触发为(3)急转弯动作请求模式、(4)轻碰撞动作请求模式、(5)警报动作请求模式的触发中的任意一个的情况下,在步骤S8中忽略触发而继续锁定解除动作,结束处理。该情况下,由于余留有上一次织带5的拉紧量,因此可以继续锁定解除动作。若再次拉紧织带5,反而会加剧乘员的束缚,给乘员带来不舒服感。
在步骤S2的判断结果为肯定(是)、即发生(1)紧急动作请求模式或(2)侧滑动作请求模式的触发的情况下,在步骤S3中,判断上一次束缚控制模式中的马达10的驱动电流是否为4A(规定值)以下。在此,将阈值取为4A的原因在于,在(2)侧滑动作请求模式和(3)急转舵动作请求模式中乘员受到的加速度发生变化,因此与之相应地电流值具有幅度(例如,1A~20A)而需要区分处理。
在步骤S3的判断结果为否定(否)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与步骤S8同样地忽略触发而继续锁定解除动作,结束处理。该情况下,由于上一次马达10的驱动电流超过4A,因此余留有上一次织带5的拉紧量而可以继续锁定解除动作。若再次拉紧织带5,反而会加剧乘员的束缚,给乘员带来不舒服感。
在步骤S3的判断结果为肯定(是)的情况下,在步骤S4中,判断是否处于向正转侧驱动马达10的解除卷绕动作模式中或锁定抑制模式中。
在步骤S4的判断结果为肯定的情况下,在步骤S5中,进行与(1)紧急动作请求模式或(2)侧滑动作请求模式的触发相应的织带的拉紧动作,结束处理。该情况下,由于上一次马达的驱动电流在4A以下很小,因此上一次织带5的拉紧量也小。另外,该情况下,由于此次为(1)紧急动作请求模式或(2)侧滑动作请求模式,紧急性高,因此,需要快速地束缚乘员。
在步骤S4的判断结果为否定(否)的情况下,在步骤S6中使马达10停止10毫秒(ms),结束处理。步骤S4中的判断结果为否定的情况意味着解除动作模式中的解除反转动作模式,其使马达10反转而使离合器20位于不传递动力的分离位置。在该解除反转动作模式中,由于使马达10反转而使离合器20位于分离位置,因此需要使至此为止反转的马达10在发生触发的时刻突然正转。
但是,若使反转的马达10突然正转,则图4所示的H电桥电路29的至此为止接通的反转用的开关单元Q2、Q3和基于正转接通的开关单元Q1、Q4双方同时接通,流过直通电流并直接接地。因此,暂时停止马达10而防止流过直通电流。之后,继续解除反转动作模式。由此能够保护H电桥电路29。
上述座椅安全带装置1,基于使用车速传感器15、前后加速度传感器16、侧加速度传感器17、偏航角速度传感器18以及车轮速度传感器19检测出的姿势保持、侧滑、急转舵、急制动等车辆状态,具有优先顺序地通过马达10拉紧织带5来束缚乘员3。该基于优先顺序的乘员3的束缚结束而解除织带5对乘员3的束缚时,存在车辆状态进一步变化而需要再次束缚乘员3的情况。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上一次织带5对乘员3进行的束缚状况,适当地控制马达10。
例如,在为了解除锁定而使马达10进行卷绕动作时,存在输出进一步驱动马达10来卷绕织带5的指令的情况。该情况下,若输出的指令的优先顺序为规定位次(紧急动作请求模式、侧滑动作请求模式)以上,则控制马达10使张力施加在织带5上。因此,能够应对需可靠地束缚乘员3的优先顺序高的请求。
座椅安全带装置1,在为了使离合器20位于分离位置而例如反转驱动马达10的状态下,在产生了优先顺序高的束缚请求(紧急动作请求模式或侧滑动作请求模式)的情况下,使马达10停止10ms。因此,不会使马达10突然正转而能够保护马达10的驱动电路和H电桥电路29。
在上一次的束缚请求为马达10的驱动电流超过4A的束缚请求、且处于要解除织带5对乘员3的束缚的状况的情况下,存在再次产生优先顺序高的束缚请求(紧急动作请求模式、侧滑动作请求模式)的情况。此时,即使是正在向锁定解除转变的状态下,也能够一定程度地束缚乘员3。因此,能够避免织带5进一步束缚乘员3的状况,从而能够防止过度束缚乘员3而给乘员3带来不舒服感。
另外,座椅安全带装置1,在要解除织带5对乘员3的束缚时,在为此次指令的优先顺序低于规定位次的模式(急转舵动作请求模式、轻碰撞动作请求模式、或警报动作请求模式)的情况下,继续锁定解除动作。此时,由于乘员3已受到某种程度的束缚,因此能够避免对乘员3的进一步束缚,从而能够防止过度束缚乘员3而给乘员3带来不舒服感。
另外,座椅安全带装置1存在以下情况:发生对乘员3的束缚请求,之后织带5没有被锁定、离合器20也位于接合位置。此时,成为驱动马达10来维持织带5不被拉出的状态。即使在该状态下,也能够采取与使马达10正转来解除织带5的锁定的情况同样的操作,由此,能够减轻作用在马达10上的负荷,并在不给乘员3带来不舒服感的情况下控制马达10。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构成部件的增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变更。本发明不受上述说明限定,只限定于附加的权利要求书。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模式的优先顺序为从第1位的(1)紧急动作请求模式到第5位的(5)警报动作请求模式,使作为阈值的“规定位次”为第2位。并且,由优先顺序判断机构判断是在第2位以上(第1位或第2位)还是低于第2位(第3位至第5位)。但是,该“规定位次”不限于第2位,根据模式的数量以及模式的种类能够取为任意的位次。即,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将第1至第5位的任一个取为“规定位次”。另外,若模式的数量增加至6个以上,则与其相应地位次的数量也增加;若模式的数量减少至4个以下,则与其相应地位次的数量也减少。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座椅安全带装置,在释放织带的锁定解除动作时产生织带的卷绕请求的情况下,根据上一次织带的卷绕状况来驱动马达,从而能够对乘员进行适当的束缚。
附图标记的说明
Figure BPA00001624744000121

Claims (5)

1.一种设置在车辆中的座椅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织带;
卷筒,其卷绕所述织带;
马达,其经由所述卷筒驱动所述织带;
离合器,其能够切换到不将所述马达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卷筒的分离位置和将所述驱动力传递到所述卷筒的接合位置;
车辆状态检测机构,其检测所述车辆的车辆状态;
指令输出机构,其基于由所述车辆状态检测机构检测到的所述车辆状态输出用于驱动所述马达的指令;
优先顺序判断机构,其判断从所述指令输出机构输出的所述指令的优先顺序;
座椅安全带锁定机构,其锁定所述织带的拉出;
锁定状态检测机构,其检测所述座椅安全带锁定机构对所述织带的锁定状态;
锁定解除判断机构,其在通过所述锁定状态检测机构检测到所述织带的锁定状态之后,判断所述织带的锁定是否正在被解除;
控制机构,在通过所述锁定解除判断机构判断出所述锁定正在被解除、且在为了解除所述织带的锁定而使所述马达进行卷绕动作的期间输出了用于驱动所述马达的所述指令、且所述指令的优先顺序为规定位次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马达而对所述织带施加张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锁定解除判断机构判断出所述锁定正在被解除时,在当前的所述指令的优先顺序为规定位次以上、且基于上一次的所述指令的所述马达的驱动电流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不接受当前的所述指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锁定解除判断机构判断出所述锁定正在被解除、且当前的所述指令的优先顺序低于规定位次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继续锁定解除动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锁定解除判断机构判断出所述锁定正在被解除、所述马达以使所述离合器位于所述分离位置的方式正在进行驱动、且所述指令的优先顺序为规定位次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手段使所述马达的驱动停止规定时间。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座椅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解除判断机构还判断:是否向拉紧所述织带的方向驱动所述马达而通过所述锁定状态检测机构没有检测到所述织带的锁定状态的状态被维持,
在所述锁定解除判断机构判断成没有检测到所述织带的锁定状态的状态得到维持、且为了不产生所述织带的锁定状态而使所述马达进行卷绕动作的期间,在输出了用于驱动所述马达的所述指令、且所述指令的优先顺序为规定位次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向所述织带施加张力。
CN201180019831.8A 2010-04-23 2011-03-31 座椅安全带装置 Active CN1028586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00063 2010-04-23
JP2010-100063 2010-04-23
PCT/JP2011/058232 WO2011132513A1 (ja) 2010-04-23 2011-03-31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58602A true CN102858602A (zh) 2013-01-02
CN102858602B CN102858602B (zh) 2015-11-25

Family

ID=44834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9831.8A Active CN102858602B (zh) 2010-04-23 2011-03-31 座椅安全带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818643B2 (zh)
EP (1) EP2562056B1 (zh)
JP (1) JP5642161B2 (zh)
CN (1) CN102858602B (zh)
WO (1) WO201113251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3458A (zh) * 2018-07-18 2020-01-3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1540B (zh) * 2010-03-04 2015-12-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安全带装置
JP5870420B2 (ja) * 2011-08-25 2016-03-01 タカタ株式会社 拘束装置
JP6972877B2 (ja) * 2017-10-05 2021-11-24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警告情報通知装置
CN110182167A (zh) * 2019-04-29 2019-08-30 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安全带控制***及其应用的车辆
JP7432403B2 (ja) * 2020-03-13 2024-02-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フィラメントワインディング装置及びフィラメントワインディング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28970A (ja) * 2003-07-10 2005-02-03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4082223B2 (ja) * 2003-01-21 2008-04-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42750B2 (ja) * 1995-09-08 2008-09-03 タカタ株式会社 車両の乗員拘束保護システム
JP4313774B2 (ja) * 1995-09-08 2009-08-12 タカタ株式会社 車両の乗員拘束保護システム
JP3928968B2 (ja) * 1995-09-08 2007-06-13 タカタ株式会社 車両の乗員拘束保護システム
US6257363B1 (en) * 1997-12-16 2001-07-10 Nsk Ltd. Automotive passenger restraint and protection apparatus
JP4467688B2 (ja) * 1999-01-19 2010-05-26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巻取装置
JP3912260B2 (ja) * 2002-10-31 2007-05-0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KR100704790B1 (ko) * 2002-12-26 2007-04-09 가부시키가이샤 덴소 차량용 안전 장치
JP4136760B2 (ja) * 2003-04-07 2008-08-20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モータリトラクタの駆動制御方法及びモータリトラクタ
DE10336122B4 (de) * 2003-08-06 2006-04-06 Key Safety Systems, Inc., Sterling Heights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instellung eines Versorgungsstromes für einen Elektromotor, dessen Drehmoment auf eine Gurtspule eines Sicherheitsgurtaufrollers eines Kraftfahrzeugs übertragen wird
JP4371365B2 (ja) * 2004-05-13 2009-11-25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巻き取り装置における巻き取り制御方法、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4573225B2 (ja) * 2004-09-24 2010-11-04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の巻き取り方法
JP4908927B2 (ja) * 2005-08-22 2012-04-04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DE102005042508A1 (de) 2005-09-07 2007-03-15 Trw Automotive Gmbh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s elektrischen Gurtaufrollers sowie elektrischer Gurtaufroller
US7744031B2 (en) * 2005-10-21 2010-06-29 Kevin Wei-Loong 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reduce/eliminate lockup of seatbelt retractor during motorized pretensioning activation
CN101064959B (zh) * 2006-04-30 2014-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城域网中网络侧发起移动终端进入空闲模式的方法
JP4758835B2 (ja) * 2006-06-23 2011-08-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4934400B2 (ja) * 2006-10-24 2012-05-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4959296B2 (ja) * 2006-11-10 2012-06-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4919895B2 (ja) * 2007-07-20 2012-04-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489122B2 (ja) * 2008-01-07 2010-06-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4603066B2 (ja) * 2008-09-04 2010-12-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7806007B2 (en) * 2008-10-16 2010-10-05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Determining seat belt tension in a motorized seat belt apparatus
JP4510913B2 (ja) * 2008-12-18 2010-07-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4729111B2 (ja) * 2009-02-13 2011-07-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82223B2 (ja) * 2003-01-21 2008-04-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005028970A (ja) * 2003-07-10 2005-02-03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3458A (zh) * 2018-07-18 2020-01-3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座椅安全带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41559A1 (en) 2013-02-14
US8818643B2 (en) 2014-08-26
JPWO2011132513A1 (ja) 2013-07-18
EP2562056A1 (en) 2013-02-27
CN102858602B (zh) 2015-11-25
EP2562056B1 (en) 2015-08-05
JP5642161B2 (ja) 2014-12-17
EP2562056A4 (en) 2013-02-27
WO2011132513A1 (ja) 2011-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34400B2 (ja)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3777358B2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CN102858602B (zh) 座椅安全带装置
US6846019B2 (en) Seatbelt apparatus for vehicle
JP4714525B2 (ja)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付車両
JP4714513B2 (ja)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付車両
JP2008143231A (ja)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001347923A (ja) モータ式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ー
US6959613B2 (en) Seatbelt apparatus for vehicle
EP2199160B1 (en) Seatbelt apparatus for vehicle
JP2011079363A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4847241B2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CN110843724A (zh) 儿童安全座椅肩带主动预紧***控制方法
JP2004322691A (ja)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4614183B2 (ja)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3951958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4722619B2 (ja)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5557697B2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4658867B2 (ja)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6087059B2 (ja) シートベルトの制御装置
JP4843434B2 (ja)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004149042A (ja)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5797229B2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KR101298470B1 (ko) 리트랙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시트벨트
JP2004322689A (ja)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