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6356A - 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6356A
CN102806356A CN2012102685485A CN201210268548A CN102806356A CN 102806356 A CN102806356 A CN 102806356A CN 2012102685485 A CN2012102685485 A CN 2012102685485A CN 201210268548 A CN201210268548 A CN 201210268548A CN 102806356 A CN102806356 A CN 1028063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carbon
copper
nucleocapsid structure
b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6854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06356B (zh
Inventor
陈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21026854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063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063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63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063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63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将硝酸铜加入乙二醇中加热溶解,再加入氨水形成含有蓝色絮状物的液体,然后再加入可溶性淀粉水溶液,不断搅拌形成粘稠状液体,将其烘干研磨成粉末,最后将粉末放入管式炉中,通入保护气体并进行加热分解一定时间,待炉体冷却后取出黑色粉末状样品,即为碳包铜纳米粒子。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所需设备或装置不用专门设计或制造,造价低,制备步骤简单,容易实现。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出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具有明显提高机体热导率的特性。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粒子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包铜纳米粒子是一种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内部为金属铜核心,外部被多层非晶碳包裹。碳层的包覆使内部铜核表现出独特的纳米性质,由于能级***,纳米尺寸的铜粒子的电子与声子在热输运性质以量子形式表现。其电子和声子的弛豫时间远远大于宏观块体。因此纳米铜粒子的热导率大于宏观块体铜的热导率。内部铜核具有很高的热导率,而外部多层碳膜具有很好的变形能力,从而可以与散热面很好的贴合,同时碳层在聚合物基体中具有很强的亲和性,因而碳包金属纳米粒子在聚合物基体中可以稳定存在,而不会发生沉降,团聚等现象。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有碳弧法、激光法等多种方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专门的设备,碳弧法需要碳弧发生设备和附属的变压***、冷却***及真空***,激光法需要大型的激光发生器和附属的变压***、冷却***和真空***等设备,设备复杂,流程繁多,而且造价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目的是解决了现有制备方法需要专门设备,导致造价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具体实施:
步骤1、将硝酸铜边搅拌边加入乙二醇中,将硝酸铜与乙二醇的混合溶液加热至100-200℃硝酸铜完全溶解于乙二醇形成淡蓝色溶液,其中硝酸铜占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1-30%;
步骤2、将氨水边搅拌边缓慢滴入步骤1制得的淡蓝色溶液,得到蓝色絮状沉淀物的混合溶液;
步骤3、取可溶性淀粉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淀粉溶液,其中可溶性淀粉占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2-25%;
步骤4、将步骤3制得的淀粉溶液缓慢滴入步骤2制得的含有蓝色絮状沉淀物的混合溶液中,其中淀粉溶液与含有蓝色絮状沉淀物的混合溶液的质量比为1-9:3,待反应完全后得到粘稠状液体,将该粘稠状液体放入烘箱中以70-100℃的烘干温度,12-48h的保温时间烘干,得到块状物体;
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块状物体用研钵研碎形成粉末,取研磨好的粉末放入管式炉中,通入保护气体并进行加热,升温速度设定为1-5℃/min,当温度升至200-300℃时,通入还原气体,并将升温速度调节至2-10℃/min,当温度升至700-1200℃时停止加热,保温1-6小时后,停止通入保护气体和还原气体,随炉冷却后得到黑色粉末状物质即为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
其中,步骤2氨水中的氨与蓝色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比为1-6:1。
其中,步骤5中保护气体为氮气。
其中,步骤5中还原气体为氢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需要专门的设备进行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造价低,制备步骤简单,容易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制备出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的透射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具体实施:
步骤1、将硝酸铜边搅拌边加入乙二醇中,将硝酸铜与乙二醇的混合溶液加热至100-200℃使硝酸铜完全溶解于乙二醇形成淡蓝色溶液,其中硝酸铜占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1-30%;
步骤2、将氨水边搅拌边缓慢滴入步骤1制得的淡蓝色溶液,得到蓝色絮状沉淀物的混合溶液,氨水中的氨与蓝色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比为1-6:1;
步骤3、取可溶性淀粉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淀粉溶液,其中可溶性淀粉占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2-25%;
步骤4、将步骤3制得的淀粉溶液缓慢滴入步骤2制得的含有蓝色絮状沉淀物的混合溶液中,其中淀粉溶液与含有蓝色絮状沉淀物的混合溶液的质量比为1-9:3,待反应完全后得到粘稠状液体将该粘稠状液体放入烘箱中以70-100℃的烘干温度,12-48h的保温时间烘干得到块状物体;
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块状物体用研钵研碎形成粉末,并将研磨好的粉末放入管式炉中,通入保护气体氮气并进行加热,升温速度设定为1-5℃/min,当温度升至200-300℃时,通入还原气体氢气,并将升温速度调节至2-10℃/min,当温度升至700-1200℃停止加热并保温1-6小时后,停止通入氮气和氢气,随炉冷却后得到的黑色粉末状物质即为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
实施例1
将硝酸铜边搅拌边加入乙二醇中,将硝酸铜与乙二醇的混合溶液加热至150℃使硝酸铜完全溶解于乙二醇形成淡蓝色溶液,硝酸铜占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5%。将含氨量与硝酸铜质量比为2:1的氨水边搅拌边缓慢滴入淡蓝色溶液,得到蓝色絮状沉淀物的混合溶液。
取可溶性淀粉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淀粉溶液,配制成溶质质量百分比为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取10ml可溶性淀粉溶液缓慢滴入蓝色絮状沉淀物的混合溶液中,待反应完全后得到粘稠状液体,将该粘稠状液体放入烘箱中以100℃的烘干温度,保温时间12h烘干成块状物体。
将烘干后得到的块状物体用研钵研碎形成粉末,将研磨好的粉末放入管式炉中,通入保护气体氮气并进行加热,升温速度设定为1℃/min,当温度升至200℃时后通入还原气体氢气,并将升温速度调节至2℃/min,温度升至700℃后停止加热并保温4小时后,同时停止通入氮气和氢气,随炉冷却后得到的黑色粉末状物质即为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制备出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的粒径为20-40nm,将制备出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作为填料分散在聚硅氧烷基体中,当填入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的质量百分比达到3%时,测定到基体的热导率提高了60%。
实施例2
将硝酸铜边搅拌边加入乙二醇中,将硝酸铜与乙二醇的混合溶液加热至130℃使硝酸铜完全溶解于乙二醇形成淡蓝色溶液,硝酸铜占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2.5%。将含氨量与硝酸铜质量比为3:1的氨水边搅拌边缓慢滴入淡蓝色溶液,得到蓝色絮状沉淀物的溶液。
取可溶性淀粉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淀粉溶液,配制成溶质质量百分比为8%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取12ml可溶性淀粉溶液缓慢滴入蓝色絮状沉淀物的混合溶液中,待反应完全后得到粘稠状液体,将该粘稠状液体放入烘箱中以80℃的烘干温度,保温时间18h烘干形成块状物体。
将烘干后得到的块状物体用研钵研碎形成粉末,将研磨好的粉末放入管式炉中,通入保护气体氮气并进行加热,升温速度设定为1.5℃/min,当温度升至220℃时后通入还原气体氢气,并将升温速度调节至3℃/min,温度升至800℃停止加热并保温3小时后,停止通入氮气和氢气,随炉冷却后得到黑色粉末状物质即为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制备出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的粒径为30-50nm,将制备出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作为填料分散在聚硅氧烷基体中,当填入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的质量百分比达到3%时,测定到基体的热导率提高了60%。
实施例3
将硝酸铜边搅拌边加入乙二醇中,将硝酸铜与乙二醇的混合溶液加热至130℃硝酸铜完全溶解于乙二醇形成淡蓝色溶液,硝酸铜占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2%。将含氨量与硝酸铜质量比为3:1的氨水边搅拌边缓慢滴入淡蓝色溶液,得到蓝色絮状沉淀物的混合溶液。
取可溶性淀粉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淀粉溶液,配制成溶质质量百分比为8%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取14ml可溶性淀粉溶液缓慢滴入蓝色絮状沉淀物的混合溶液中,待反应完全后得到粘稠状液体,将该粘稠状液体放入烘箱中以80℃的烘干温度,保温时间20h烘干形成块状物体。
将烘干后得到的块状物体用研钵研碎形成粉末,将研磨好的粉末放入管式炉中进行加热,通入保护气体氮气并进行加热,升温速度设定为1.5℃/min,当温度升至260℃时后通入还原气体氢气,并将升温速度调节至3℃/min,温度升至900℃停止加热并保温3.5小时后,停止通入氮气和氢气,随炉冷却后得到的黑色粉末状物质即为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制备出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的粒径为40-70nm,将制备出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作为填料分散在聚硅氧烷基体中,当填入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的质量百分比达到2%时,测定到基体的热导率提高了65%。
实施例4
将硝酸铜边搅拌边加入乙二醇中,将硝酸铜与乙二醇的混合溶液加热至180℃使硝酸铜完全溶解于乙二醇形成淡蓝色溶液,硝酸铜占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1.25%。将含氨量与硝酸铜质量比为2.25:1的氨水边搅拌边缓慢滴入淡蓝色溶液,得到蓝色絮状沉淀物的混合溶液。
取可溶性淀粉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淀粉溶液,配制成溶质质量百分比为1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取18ml可溶性淀粉溶液缓慢滴入蓝色絮状沉淀物的混合溶液中,待反应完全后得到粘稠状液体,将该粘稠状液体放入烘箱中以70℃的烘干温度,保温时间20h烘干形成块状物体。
将烘干后得到的块状物体用研钵研碎形成粉末,将研磨好的粉末放入管式炉中进行加热,通入保护气体氮气并进行加热,升温速度设定为3℃/min,当温度升至280℃时后通入还原气体氢气,并将升温速度调节至3.5℃/min,温度升至1000℃停止加热并保温5小时后,停止通入氮气和氢气,随炉冷却后得到的黑色粉末状物质即为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制备出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的粒径为40-60nm,将制备出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作为填料分散在聚硅氧烷基体中,当填入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的质量百分比达到3%时,测定到基体的热导率提高了75%。
实施例5
将硝酸铜边搅拌边加入乙二醇中,将硝酸铜与乙二醇的混合溶液加热至190℃使硝酸铜完全溶解于乙二醇形成淡蓝色溶液,硝酸铜占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1.11%。将含氨量与硝酸铜质量比为1.8:1的氨水边搅拌边缓慢滴入淡蓝色溶液,得到蓝色絮状沉淀物。
取可溶性淀粉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淀粉溶液,配制成溶质质量百分比为10%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取20ml可溶性淀粉溶液缓慢滴入蓝色絮状沉淀物的混合溶液中,待反应完全后得到粘稠状液体,将该粘稠状液体放入烘箱中以70℃的烘干温度,保温时间24h烘干形成块状物体。
将烘干后得到的块状物体用研钵研碎形成粉末,将研磨好的粉末放入管式炉中进行加热,通入保护气体氮气并进行加热,升温速度设定为2.5℃/min,当温度升至300℃时后通入还原气体氢气,并将升温速度调节至2℃/min,温度升至1200℃停止加热并保温3小时后,停止通入氮气和氢气,随炉冷却后得到的黑色粉末状物质即为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制备出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的粒径为50-80nm,将制备出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作为填料分散在聚硅氧烷基体中,当填入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的质量百分比达到2%时,测定到基体的热导率提高了70%。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方法制备出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的投射电镜图,图中粒子呈球形且大小均匀,该图中的纳米粒子直径约为20纳米,粒子显示出明显的核壳结构,内部为金属铜核,外部为多层碳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不需要使用专门的设备即可制得碳包铜纳米粒子,步骤简单,并且与传统的方法相比造价低,易于实现。

Claims (4)

1.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具体实施:
步骤1、将硝酸铜边搅拌边加入乙二醇中,将硝酸铜与乙二醇的混合溶液加热至100-200℃使硝酸铜完全溶解于乙二醇形成淡蓝色溶液,其中硝酸铜占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1-30%;
步骤2、将氨水边搅拌边缓慢滴入步骤1制得的淡蓝色溶液,得到蓝色絮状沉淀物的混合溶液;
步骤3、取可溶性淀粉溶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淀粉溶液,其中可溶性淀粉占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2-25%;
步骤4、将步骤3制得的淀粉溶液缓慢滴入步骤2制得的含有蓝色絮状沉淀物的混合溶液中,其中淀粉溶液与含有蓝色絮状沉淀物的混合溶液的质量比为1-9:3,待反应完全后得到粘稠状液体,将该粘稠状液体放入烘箱中以70-100℃的烘干温度,12-48h的保温时间烘干,得到块状物体;
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块状物体用研钵研碎形成粉末,取研磨好的粉末放入管式炉中,通入保护气体并进行加热,升温速度设定为1-5℃/min,当温度升至200-300℃时,通入还原气体,并将升温速度调节至2-10℃/min,当温度升至700-1200℃时停止加热,保温1-6小时后,停止通入保护气体和还原气体,随炉冷却后得到黑色粉末状物质即为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氨水中的氨与蓝色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比为1-6: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保护气体为氮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还原气体为氢气。
CN201210268548.5A 2012-07-30 2012-07-30 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063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68548.5A CN102806356B (zh) 2012-07-30 2012-07-30 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68548.5A CN102806356B (zh) 2012-07-30 2012-07-30 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6356A true CN102806356A (zh) 2012-12-05
CN102806356B CN102806356B (zh) 2014-12-17

Family

ID=47230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6854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06356B (zh) 2012-07-30 2012-07-30 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0635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6421A (zh) * 2013-11-28 2014-03-05 信阳师范学院 一种基于铜@碳球核壳材料的新型罗丹明b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906048A (zh) * 2018-06-08 2018-11-30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11801553B1 (en) 2022-11-29 2023-10-31 King Faisal University Method for making carbon-coated copper nanoparticle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80003A (ja) * 1997-04-08 1998-10-20 Toyo Tanso Kk 炭素被覆金属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554727A (zh) * 2003-12-21 2004-12-15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以生物材料-淀粉为基质制备碳包覆纳米金属材料的方法
CN1778682A (zh) * 2005-09-30 2006-05-31 南京理工大学 微结构可控纳米氧化铜的制备方法
CN1974083A (zh) * 2006-11-01 2007-06-06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金属-炭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1393982A (zh) * 2008-10-28 2009-03-25 南京海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沉淀法制备碳包覆的纳米级磷酸铁锂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80003A (ja) * 1997-04-08 1998-10-20 Toyo Tanso Kk 炭素被覆金属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554727A (zh) * 2003-12-21 2004-12-15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以生物材料-淀粉为基质制备碳包覆纳米金属材料的方法
CN1778682A (zh) * 2005-09-30 2006-05-31 南京理工大学 微结构可控纳米氧化铜的制备方法
CN1974083A (zh) * 2006-11-01 2007-06-06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金属-炭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1393982A (zh) * 2008-10-28 2009-03-25 南京海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沉淀法制备碳包覆的纳米级磷酸铁锂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向后奎等: "碳包覆铜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表征",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
袁霞等: "核壳结构碳包覆Ni纳米材料的合成及电磁性能分析", 《功能材料》 *
邓祥义等: "氨水沉淀法制备纳米NiO", 《化学研究与应用》 *
邱介山等: "淀粉基碳包覆铁纳米胶囊的合成及其磁学性能", 《新型炭材料》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6421A (zh) * 2013-11-28 2014-03-05 信阳师范学院 一种基于铜@碳球核壳材料的新型罗丹明b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616421B (zh) * 2013-11-28 2015-08-19 信阳师范学院 一种基于铜@碳球核壳材料的罗丹明b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906048A (zh) * 2018-06-08 2018-11-30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906048B (zh) * 2018-06-08 2021-04-23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11801553B1 (en) 2022-11-29 2023-10-31 King Faisal University Method for making carbon-coated copper nanoparticl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6356B (zh) 2014-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4424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06375B (zh) 一种氮、磷共掺杂多孔碳纳米管、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4466185A (zh) 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及其负极
CN103923620A (zh) 基于纳米粒子电磁波吸收的热储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172050A (zh) 一种氮化硼包覆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CN102179217A (zh) 一种超能活性电碳中空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3695691B (zh) 一种制备难熔泡沫金属钨的方法
CN102732230A (zh) 用于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的离子液体纳米流体的制备方法
CN104004496B (zh) 一种还原氧化石墨烯/氧化镍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148047A (zh) 一种碳掺杂氧化锌基可见光催化剂的宏量制备方法
CN102806356B (zh) 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包铜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CN105177338A (zh) 一种尺度可调的纳米多孔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466590A (zh) 一种SiCO空心纳米球的制备方法
CN109216693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647072B (zh) 一种氧化镍表面碳/氮含量比可调的氮掺杂碳包裹层的制备方法
CN104393275A (zh) 一种碳包覆钛酸锂电池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357025A (zh) 一种离子液体纳米流体黑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974240A (zh) 一种太阳能集热管用纳米流体传热工质及制备方法
CN108807903A (zh) 一种锂电池用复合修饰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099060B (zh) 静电纺丝法制备锂电介孔磷酸铁锂/碳微米带正极材料
CN102807204A (zh) 制备氮化铝/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2513543A (zh) 一种制备超细银粉的微波加热还原工艺
CN116332154A (zh) 一种多孔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928907B (zh) 一种高温稳定的纳米流体黑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589807B (zh) 一种碳纤维/纳米铜/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7

Termination date: 201507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