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9043A - 内对焦式镜头 - Google Patents

内对焦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89043A
CN102789043A CN201210119313XA CN201210119313A CN102789043A CN 102789043 A CN102789043 A CN 102789043A CN 201210119313X A CN201210119313X A CN 201210119313XA CN 201210119313 A CN201210119313 A CN 201210119313A CN 102789043 A CN102789043 A CN 1027890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group
focal
trembling
represen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1931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89043B (zh
Inventor
林俊秀
宫川直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Tamr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Tamr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Tamr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890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90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890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90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1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hree components only
    • G02B9/1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hree components only arranged + - +
    • G02B9/2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hree components only arranged + - + two of the components having compound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备防抖透镜且小型并具有高成像性能的内对焦方式镜头,该防抖透镜轻量且图像模糊修正用的移动量少。该内对焦式镜头其构成为,从物体侧顺次配置: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G1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G1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G13)。第一透镜群(G11)其构成为,包括具有作为防抖透镜的功能的负透镜L114和孔径光阑STP。通过在第一透镜群(G11)内配备防抖透镜,能够加大防抖透镜自身的成像倍率,因此能够减小防抖修正时的防抖透镜的移动量。另外,通过由1片负透镜(L114)构成防抖透镜,能够减轻移动的透镜的重量。

Description

内对焦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于照相机、摄像机等的、且具备防抖功能的内对焦式镜头。
背景技术
可以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等的、且具备用于修正因手抖等振动造成的图像模糊的防抖功能的内对焦式镜头被大量提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所述的内对焦式镜头,从物体侧顺次配置: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通过使第二透镜群移动而进行调焦,通过使第三透镜群向着相对于光轴大致垂直的方向移动而进行图像模糊修正。
专利文献2所述的内对焦式镜头,从物体侧顺次配置: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通过使第二透镜群移动而进行调焦,通过使第三透镜群所包含的透镜的一部分向着相对于光轴大致垂直的方向移动而进行图像模糊修正。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35412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专利第4272725号公报
现有的具备防抖功能的光学***中,负责图像模糊修正的透镜群(防抖群)大多由多片透镜构成。在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内对焦式镜头中,因为防抖群均由多片透镜构成,所以沉重。因此,用于驱动防抖群的致动器也需要大型的,所以保持该透镜的镜筒也避免不了大型化。另外,因为两者中任一光学***的图像模糊修正系数都变小,所以用于修正图像模糊的防抖群的移动量变大。因此,光学***在径向需要很大的空间,在这一点上,保持光学***的镜筒大型化的问题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消除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抖透镜且小型并具有高成像性能的内对焦方式镜头,该防抖透镜轻量且用于修正图像模糊的移动量少。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达成目的,本发明的内对焦式镜头,其特征在于,配备从物体侧顺次配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所述第一透镜群包括如下而构成:防抖透镜,其由负透镜构成,通过在相对于光轴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进行在光学***的振动时发生的图像模糊的修正;孔径光阑,其比该防抖透镜更靠像侧配置,并且,使所述第二透镜群沿着光轴移动而进行调焦。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小型的内对焦方式镜头,其具有轻量且图像模糊修正用的移动量少的防抖透镜。
此外,本发明的内对焦式镜头,在所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1)65.76<|f/((1-βvr)×βr)|<114.59
其中,f表示光学***全系的焦距,βvr表示所述防抖透镜的成像倍率,βr表示比包含所述防抖透镜的透镜群更靠像侧所配置的透镜群的合成成像倍率。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更小型的带防抖功能的内对焦式镜头。
此外,本发明的内对焦式镜头,在所述发明,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所示的条件式。
(2)0.88<|fvr|/f<1.55
其中,fvr表示所述防抖透镜的焦距,f表示光学***全系的焦距。
根据本发明,不会阻碍光学***的小型化,而能够使成像性能提高。
此外,本发明的内对焦式镜头,在所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所示的条件式。
(3)0.48<|f3|/f<0.86
其中,f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群的焦距,f表示光学***全系的焦距。
根据本发明,既能够达成光学***总长的缩短化,又能够实现成像性能的提高。
根据本发明所起到的效果是,能够提供一种具有防抖透镜的且小型并具有高成像性能的内对焦方式镜头,该防抖透镜轻量且图像模糊修正用的移动量少。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内对焦式镜头的结构的沿光轴的剖面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无限远物体合焦状态下的纵像差图。
图3是实施例1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拍摄倍率0.025倍合焦状态下的纵像差图。
图4是实施例1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最近距离物体合焦状态下的纵像差图。
图5是实施例1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无限远物体合焦状态下的横像差图。
图6是实施例1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拍摄倍率0.025倍合焦状态下的横像差图。
图7是实施例1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最近距离物体合焦状态下的横像差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2的内对焦式镜头的结构的沿光轴的剖面图。
图9是实施例2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无限远物体合焦状态下的纵像差图。
图10是实施例2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拍摄倍率0.025倍合焦状态下的纵像差图。
图11是实施例2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最近距离物体合焦状态下的纵像差图。
图12是实施例2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无限远物体合焦状态下的横像差图。
图13是实施例2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拍摄倍率0.025倍合焦状态下的横像差图。
图14是实施例2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最近距离物体合焦状态下的横像差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3的内对焦式镜头的结构的沿光轴的剖面图。
图16是实施例3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无限远物体合焦状态下的纵像差图。
图17是实施例3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拍摄倍率0.025倍合焦状态下的纵像差图。
图18是实施例3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最近距离物体合焦状态下的纵像差图。
图19是实施例3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无限远物体合焦状态下的横像差图。
图20是实施例3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拍摄倍率0.025倍合焦状态下的横像差图。
图21是实施例3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最近距离物体合焦状态下的横像差图。
【符号说明】
G11、G21、G31第一透镜群
G12、G22、G32第二透镜群
G13、G23、G33第三透镜群
L111、L112、L116、L131、L211、L212、L216、L231、L311、L312、L316、L331正透镜
L113、L114、L115、L121、L132、L213、L214、L215、L221、L232、L313、L314、L315、L321、L332负透镜
CG保护玻璃
IMG成像面
STP孔径光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内对焦式镜头的适合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内对焦式镜头,包括如下而构成:从物体侧顺次配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
首先,第一透镜群采取松纳型(Sonnar type)的结构。松纳型的情况下,相比反远距型,可以缩短光学***总长。另外,因为相对于孔径光阑的光学***对称性也比反远距型保持得好,所以可以进行良好的像差修正。特别是,因为可以在第一透镜群内进行良好的像差修正,所以能够使后续的第二透镜群和第三透镜群的结构简单化这样的优点也存在。在松纳型的光学***中,虽然后焦距的变短的倾向存在,但通过适当地选择构成第二透镜群和第三透镜群之透镜的光焦度配置,可以使后焦距达到恰当的长度。
此外,所述第一透镜群包括如下而构成:由1片负透镜构成的防抖透镜;比该防抖透镜更靠像侧配置的孔径光阑。该防抖透镜通过向着相对于光轴大致垂直的方向移动(偏芯),进行因手抖(也称抖动)等造成的光学***的振动时所产生的图像模糊的修正。在本发明中,通过将防抖透镜配置在第一透镜群内,能够加大防抖透镜自身的成像倍率,因此能够减小在防抖修正时防抖透镜的移动量。由此,可以实现光学***全系的径向的小型化。另外,通过由1片负透镜构成防抖透镜,能够减轻移动的透镜的重量。因此,负责驱动防抖透镜的致动器也可以采用小型的,能够抑制光学***在径向的肥大化。此外,通过将孔径光阑比防抖透镜更靠像侧配置,能够减小后透镜直径。
可是,如果将防抖透镜配置在第二透镜群内、将聚焦透镜配置在第一透镜群内,则比聚焦透镜更靠像侧配置的透镜的成像倍率小,基于物体距离变化的焦点调整用的聚焦透镜的移动量增加,光学***总长增大这样的问题存在。另外,这种情况下,必须在光线通过高的位置的地方配置聚焦透镜。因此,无法避免聚焦透镜的大型化、沉重化这样的问题也存在。若聚焦透镜大型化、沉重化,则用于驱动它的的致动器也需要大型的,保持该光学***的镜筒的大型化不可避免。还有,用第三透镜群所包含的透镜进行调焦时,同样的问题也发生。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在本发明中,使第二透镜群沿着光轴移动而进行调焦。因此,比第二透镜群更靠像侧配置的透镜的成像倍率变大,可以减小基于物体距离变化的焦点调整用的第二透镜群的聚焦移动量。还有,为了实现聚焦透镜的轻量化,优选第二透镜群由1片负透镜构成。另外,由第二透镜群进行调焦时,因为要在光学***全系之中光线通过高的位置的地方配置防抖透镜,所以防抖透镜的口径有变大的倾向。但是,通过减小防抖透镜的光焦度,也可以减小其曲率,能够极力抑制因口径变大造成的防抖透镜的重量化,因此没有问题。在本发明中,极力抑制防抖透镜的光焦度。
此外,在本发明中,为了实现更小型并具有高成像性能的内对焦方式镜头,除了上述特征以外,还设定如下所示的各种条件。
在本发明的内对焦式镜头中,光学***全系的焦距设为f,防抖透镜的成像倍率设为βvr,比包含防抖透镜的透镜群更靠像侧所配置的透镜群的合成成像倍率为βr时,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1)65.76<|f/((1-βvr)×βr)|<114.59
条件式(1)表示用于实现更小型的带防抖功能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条件。在条件式(1)中,若低于其下限,则比包含防抖透镜的透镜群更靠像侧所配置的透镜群的合成成像倍率变大,因此光学***的后焦距变长,光学***总长增大。另一方面,在条件式(1),若超过其上限,则防抖修正时的防抖透镜的移动量增加,光学***的直径变大。
还有,若上述条件式(1)满足以下所示的范围,则能够期待更理想的效果。
(1)’73.99<|f/((1-βvr)×βr)|<105.04
通过满足该条件式(1)’所规定的范围,能够实现更小型的光学***。
此外,若上述条件式(1)’满足以下所示的范围,则能够期待更理想的效果。
(1)”82.20<|f/((1-βvr)×βr)|<96.00
通过满足该条件式(1)”所规定的范围,能够实现更进一步小型的光学***。
此外,在本发明的内对焦式镜头中,防抖透镜的焦距设为fvr,光学***全系的焦距设为f时,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2)0.88<|fvr|/f<1.55
条件式(2)表示用于不会阻碍光学***的小型化、且使成像性能提高的条件。在条件式(2)中,若低于其下限,则防抖透镜的光焦度变得过大,防抖修正时的像差变动变大。另一方面,在条件式(2)中,若超过其上限,则防抖透镜的光焦度变得过小,非防抖修正时球面像差在上侧(オ一バ一側)过剩,另外像面弯曲在下侧(アンダ一側)过剩,它们的修正变得困难,因此不为优选。
还有,若上述条件式(2)满足以下所示的范围,则能够期待更理想的效果。
(2)’0.99<|fvr|/f<1.42
通过满足该条件式(2)’所规定的范围,能够进一步提高光学***的成像性能。
此外,若上述条件式(2)’满足以下所示的范围,则能够期待更理想的效果。
(2)”1.10<|fvr|/f<1.30
通过满足该条件式(2)”所规定的范围,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光学***的成像性能。
此外,在本发明的内对焦式镜头中,第三透镜群的焦距设为f3,光学***全系的焦距设为f时,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3)0.48<|f3|/f<0.86
条件式(3)表示用于既达成光学***总长的缩短化又实现成像性能的提高的条件。在条件式(3)中,若低于其下限,则第三透镜群的光焦度变大,球面像差和像面弯曲的修正变得困难。另一方面,在条件式(3)中,若超过其上限,则光学***的后焦距变长,光学***总长的缩短变得困难。
还有,若上述条件式(3)满足以下所示的范围,则能够期待更理想的效果。
(3)’0.54<|f3|/f<0.78
通过满足该条件式(3)’所规定的范围,既能够达成光学***总长的缩短化,又能够进一步提高成像性能。
此外,若上述条件式(3)’满足以下所示的范围,则能够期待更理想的效果。
(3)”0.59<|f3|/f<0.72
通过满足该条件式(3)”所规定的范围,既能够达成光学***总长的进一步缩短化,又能够更进一步提高成像性能。
如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内对焦式镜头,能够实现对于因抖动等造成的光学***的振动时所产生的图像模糊进行修正的防抖透镜的轻量化,和防抖修正时的防抖透镜的移动量的抑制。另外,通过将孔径光阑配置在第一透镜群内的适当的位置,也能够减少光学***的后透镜直径。此外,通过满足上述条件式,能够实现更小型的具有高成像性能的内对焦方式镜头。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内对焦式镜头的实施例。还有,本发明不受以下的实施例限定。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内对焦式镜头的结构的沿光轴的剖面图。该内对焦式镜头其构成为,从未图示的物体侧顺次配置: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G1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G1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G13。另外,在第三透镜群G13和成像面IMG之间,配置有保护玻璃CG。保护玻璃CG根据需要配置,不需要时可以省略。还有,在成像面IMG上,配置有CCD和CMOS等的摄像元件的光接收面。
第一透镜群G11其构成为,从物体侧顺次配置正透镜L111、正透镜L112、负透镜L113、负透镜L114、规定既定的口径的孔径光阑STP、负透镜L115、正透镜L116。负透镜L115和正透镜L116被接合。使负透镜L114拥有作为防抖透镜的功能。即,使负透镜L114在相对于光轴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偏芯),由此进行因抖动等造成的光学***的振动时所产生的图像模糊的修正。特别是通过减小负透镜L114的光焦度,其曲率也变小、能够使负透镜L114变得轻薄。另外,比作为防抖透镜的负透镜L114更靠近成像面IMG侧配置孔径光阑STP,能够减小后续的透镜的口径。第一透镜群G11的透镜构成为,相对于孔径光阑STP保持大致对称性。
第二透镜群G12由负透镜L121构成。第二透镜群G12沿着光轴从物体侧向成像面IMG侧移动,由此进行从无限远物体合焦状态到最近距离物体合焦状态的调焦。
第三透镜群G13其构成为,从物体侧顺次配置正透镜L131、负透镜L132
以下,示出有关实施例1的内对焦式镜头的各种数值数据。
Figure BDA0000155556870000091
Figure BDA0000155556870000111
图2是实施例1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无限远物体合焦状态下的纵像差图。图3是实施例1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拍摄倍率0.025倍合焦状态下的纵像差图。图4是实施例1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最近距离物体合焦状态下的纵像差图。图中,g表示相当于g线(λ=435.83nm)的波长的像差,d表示相当于d线(λ=587.56nm)的波长的像差,C表示相当于C线(λ=656.28nm)的波长的像差。而且,像散图中的S、M分别表示弧矢像面、子午像面所对应的像差。
另外,图5是实施例1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无限远物体合焦状态下的横像差图。图6是实施例1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拍摄倍率0.025倍合焦状态下的横像差图。图7是实施例1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最近距离物体合焦状态下的横像差图。在这些图中,(a)表示非防抖修正时的实像高(Y’)0.0mm至14.2mm的横像差曲线,(b)表示在防抖修正时使负透镜L114(防抖透镜)相对于光轴垂直向上移动0.50mm、使成像位置移动相当于视场角0.3度时的实像高(Y’)0.0mm至14.2mm的横像差曲线,(c)表示在防抖修正时使负透镜L114(防抖透镜)相对于光轴垂直向下移动-0.50mm、使成像位置移动相当于视场角-0.3度时的实像高(Y’)0.0mm至-14.2mm的横像差曲线。还有,g表示相当于g线(λ=435.83nm)的波长的像差、d表示相当于d线(λ=587.56nm)的波长的像差、C表示相当于C线(λ=656.28nm)的波长的像差。
【实施例2】
图8是表示实施例2的内对焦式镜头的结构的沿光轴的剖面图。该内对焦式镜头,从未图示的物体侧顺次配置: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G2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G2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G23。另外,在第三透镜群G23和成像面IMG之间,配置有保护玻璃CG。保护玻璃CG根据需要配置、不需要时可以省略。还有,在成像面IMG上,配置有CCD和CMOS等的摄像元件的光接收面。
第一透镜群G21其构成为,从物体侧顺次配置正透镜L211、正透镜L212、负透镜L213、负透镜L214、规定既定的口径的孔径光阑STP、负透镜L215、正透镜L216。负透镜L215和正透镜L216被接合。使负透镜L214拥有作为防抖透镜的功能。即,通过使负透镜L214在相对于光轴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偏芯),进行因抖动等造成的光学***的振动时所产生的图像模糊的修正。特别是,通过减小负透镜L214的光焦度,其曲率也变小,能够使负透镜L214变得轻薄。另外,比作为防抖透镜的负透镜L214更靠近成像面IMG侧配置孔径光阑STP,能够减小后续的透镜的口径。第一透镜群G21的透镜构成相对于孔径光阑STP保持大致对称性。
第二透镜群G22由负透镜L221构成。第二透镜群G22沿着光轴从物体侧向成像面IMG侧移动,由此进行从无限远物体合焦状态到最近距离物体合焦状态的调焦。
第三透镜群G23其构成为,从物体侧顺次配置正透镜L231、负透镜L232
以下,示出关于实施例2的内对焦式镜头的各种数值数据。
Figure BDA0000155556870000121
Figure BDA0000155556870000131
Figure BDA0000155556870000141
图9是实施例2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无限远物体合焦状态下的纵像差图。图10是实施例2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拍摄倍率0.025倍合焦状态下的纵像差图。图11是实施例2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最近距离物体合焦状态下的纵像差图。图中、g表示相当于g线(λ=435.83nm)的波长的像差,d表示相当于d线(λ=587.56nm)的波长的像差,C表示相当于C线(λ=656.28nm)的波长的像差。而且,像散图中的S、M分别表示弧矢像面、子午像面所对应的像差。
另外,图12是实施例2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无限远物体合焦状态下的横像差图。图13是实施例2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拍摄倍率0.025倍合焦状态下的横像差图。图14是实施例2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最近距离物体合焦状态下的横像差图。在这些图中,(a)表示非防抖修正时的实像高(Y’)0.0mm至14.2mm的横像差曲线,(b)表示在防抖修正时使负透镜L214(防抖透镜)相对于光轴垂直向上移动0.43mm、使成像位置移动相当于视场角0.3时的实像高(Y’)0.0mm至14.2mm的横像差曲线,(c)表示在防抖修正时使负透镜L214(防抖透镜)相对于光轴垂直向下移动-0.43mm、使成像位置移动相当于视场角-0.3度时的实像高(Y’)0.0mm至-14.2mm的横像差曲线。还有,g表示相当于g线(λ=435.83nm)的波长的像差,d表示相当于d线(λ=587.56nm)的波长的像差,C表示相当于C线(λ=656.28nm)的波长的像差。
【实施例3】
图15是表示实施例3的内对焦式镜头的结构的沿光轴的剖面图。该内对焦式镜头其构成为,从未图示的物体侧顺次配置: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G3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G3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G33。另外,在第三透镜群G33和成像面IMG之间,配置有保护玻璃CG。保护玻璃CG根据需要配置,不需要时可以省略。还有,在成像面IMG上,配置有CCD和CMOS等的摄像元件的光接收面。
第一透镜群G31其构成为,从物体侧顺次配置有正透镜L311、正透镜L312、负透镜L313、负透镜L314、规定既定的口径的孔径光阑STP、负透镜L315、正透镜L316。负透镜L315和正透镜L316被接合。使负透镜L314拥有作为防抖透镜的功能。即,使负透镜L314在相对于光轴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偏芯),由此进行因抖动等造成的光学***的振动时所产生的图像模糊的修正。特别是通过减小负透镜L314的光焦度,其曲率也变小,能够使负透镜L314变得轻薄。另外,比作为防抖透镜的负透镜L314更靠近像面IMG侧配置孔径光阑STP,由此能够减小后续的透镜的口径。第一透镜群G31的透镜构成为,相对于孔径光阑STP保持大致对称性。
第二透镜群G32由负透镜L321构成。第二透镜群G32沿光轴从物体侧向成像面IMG侧移动,由此进行从无限远物体合焦状态到最近距离物体合焦状态的调焦。
第三透镜群G33其构成为,从物体侧顺次配置正透镜L331、负透镜L332
以下,示出关于实施例3的内对焦式镜头的各种数值数据。
Figure BDA0000155556870000171
图16是实施例3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无限远物体合焦状态下的纵像差图。图17是实施例3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拍摄倍率0.025倍合焦状态下的纵像差图。图18是实施例3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最近距离物体合焦状态下的纵像差图。图中,g表示相当于g线(λ=435.83nm)的波长的像差,d表示相当于d线(λ=587.56nm)的波长的像差,C表示相当于C线(λ=656.28nm)的波长的像差。而且,像散图中的S、M分别表示弧矢像面、子午像面所对应的像差。
另外,图19是实施例3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无限远物体合焦状态下的横像差图。图20是实施例3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拍摄倍率0.025倍合焦状态下的横像差图。图21是实施例3的内对焦式镜头的最近距离物体合焦状态下的横像差图。在这些图中,(a)表示非防抖修正时的实像高(Y’)0.0mm至14.2mm的横像差曲线、(b)表示在防抖修正时使负透镜L314(防抖透镜)相对于光轴垂直向上移动0.50mm、使成像位置移动相当于视场角0.3度时的实像高(Y’)0.0mm至14.2mm的横像差曲线,(c)表示在防抖修正时使负透镜L314(防抖透镜)相对于光轴垂直向下移动-0.50mm移动、使成像位置移到相当于视场角-0.3度时的实像高(Y’)0.0mm至-14.2mm的横像差曲线。还有,g表示相当于g线(λ=435.83nm)的波长的像差,d表示相当于d线(λ=587.56nm)的波长的像差,C表示相当于C线(λ=656.28nm)的波长的像差。
还有,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数值数据中,r1、r2、...表示各透镜、光阑面等的曲率半径;d1、d2、...表示各透镜、光阑等的壁厚或它们的面间隔;nd1、nd2、...表示各透镜的相对于d线(λ=587.56nm)的折射率,vd1、vd2、...表示透镜的相对于d线(λ=587.56nm)的阿贝数。而且,长度的单位均为“mm”,角度的单位全部是“°”
如以上说明的,上述各实施例的内对焦式镜头,能够实现对于因抖动等造成的光学***的振动时所产生的图像模糊进行修正的防抖透镜的轻量化、且实现防抖修正时的防抖透镜的移动量的抑制。另外,通过将孔径光阑配置在第一透镜群内的恰当的位置,也能够减小光学***的后透镜直径。此外,通过满足上述条件式,能够实现更小型并具有高成像性能的内对焦方式镜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本发明的内对焦式镜头对于照相机、摄像机等有用,特别是最适合于在容易受到振动的场所使用的摄像装置。

Claims (5)

1.一种内对焦式镜头,其特征在于,
具备从物体侧顺次配置的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第三透镜群,所述第一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群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一透镜群包括如下而构成:防抖透镜,其由负透镜构成,通过在相对于光轴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进行在光学***的振动时所发生的图像模糊的修正;孔径光阑,其比该防抖透镜更靠像侧配置,
并且,使所述第二透镜群沿着光轴移动而进行调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对焦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
(1)65.76<|f/((1-βvr)×βr)|<114.59
其中,f表示光学系全系的焦距,βvr表示所述防抖透镜的成像倍率,βr表示比包含所述防抖透镜的透镜群更靠像侧配置的透镜群的合成成像倍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对焦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所示的条件式,
(2)0.88<|fvr|/f<1.55
其中,fvr表示所述防抖透镜的焦距,f表示光学系全系的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对焦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所示的条件式,
(2)0.88<|fvr|/f<1.55
其中,fvr表示所述防抖透镜的焦距,f表示光学系全系的焦距。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对焦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所示的条件式,
(3)0.48<|f3|/f<0.86
其中,f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群的焦距,f表示光学系全系的焦距。
CN201210119313.XA 2011-05-20 2012-04-20 内对焦式镜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890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14189A JP2012242690A (ja) 2011-05-20 2011-05-20 インナーフォーカス式レンズ
JP2011-114189 2011-05-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9043A true CN102789043A (zh) 2012-11-21
CN102789043B CN102789043B (zh) 2014-12-10

Family

ID=47154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1931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89043B (zh) 2011-05-20 2012-04-20 内对焦式镜头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16286B2 (zh)
JP (1) JP2012242690A (zh)
CN (1) CN10278904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0299A (zh) * 2013-10-22 2015-04-29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单焦距镜头***和具有该单焦距镜头***的摄像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42193B2 (ja) * 2012-03-15 2016-06-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レンズ系、交換レンズ装置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14089351A (ja) * 2012-10-30 2014-05-15 Tamron Co Ltd インナーフォーカス式レンズ
JP6099966B2 (ja) * 2012-12-21 2017-03-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影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6186830B2 (ja) * 2013-04-17 2017-08-30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影レンズ、光学機器、および撮影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KR20160029591A (ko) * 2014-09-05 2016-03-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너 포커스식 망원 렌즈계 및 이를 포함한 촬영 장치
JP2016126277A (ja) * 2015-01-08 2016-07-11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光学系及び撮像装置
JP6388853B2 (ja) 2015-07-10 2018-09-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579997B2 (ja) * 2016-05-19 2019-09-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系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2018021951A (ja) 2016-08-01 2018-02-0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単焦点距離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装置
JP6689725B2 (ja) 2016-10-04 2020-04-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727091B2 (ja) 2016-10-06 2020-07-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727092B2 (ja) 2016-10-06 2020-07-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7242411B2 (ja) * 2019-04-26 2023-03-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系及び撮像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2594A (en) * 1992-10-14 1996-03-26 Nikon Corporation Zoom lens incorporating vibration-proofing function
JPH08304698A (ja) * 1995-05-10 1996-11-22 Canon Inc 防振機能を有した光学系
CN1837886A (zh) * 2005-03-23 2006-09-27 株式会社尼康 变焦透镜***
CN1869760A (zh) * 2005-05-26 2006-11-29 索尼株式会社 变焦透镜和图像拾取装置
JP2010152247A (ja) * 2008-12-26 2010-07-08 Sigma Corp インナーフォーカスタイプの防振レンズ
JP2010271458A (ja) * 2009-05-20 2010-12-02 Sigma Corp インナーフォーカス式マクロレン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40881A (en) * 1988-05-12 1991-08-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tabilization lens system
JP3072815B2 (ja) * 1993-10-08 2000-08-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変倍光学系
JP3541283B2 (ja) 1995-05-26 2004-07-07 株式会社ニコン 内焦式望遠レンズ
US6081390A (en) * 1997-08-07 2000-06-27 Minolta Co., Ltd. Zoom lens system having camera shake compensating function
US6115188A (en) 1997-10-16 2000-09-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system and optical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4272725B2 (ja) 1998-09-11 2009-06-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系
JP3524408B2 (ja) * 1998-01-06 2004-05-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観察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JP2000284171A (ja) * 1999-04-01 2000-10-13 Canon Inc 近距離撮影可能な撮影レンズ
US6493142B1 (en) * 1999-07-30 2002-12-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Zoom lens and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having it
JP4467920B2 (ja) * 2003-08-08 2010-05-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影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US7583441B2 (en) * 2004-07-09 2009-09-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hotographic lens system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4904837B2 (ja) * 2006-02-03 2012-03-28 株式会社ニコン 防振機能を有するズームレンズ
JP5115848B2 (ja) * 2008-01-30 2013-01-09 株式会社ニコン 変倍光学系及びこの変倍光学系を備えた光学機器
US7965454B2 (en) * 2008-08-28 2011-06-21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Imaging lens and small-size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2594A (en) * 1992-10-14 1996-03-26 Nikon Corporation Zoom lens incorporating vibration-proofing function
JPH08304698A (ja) * 1995-05-10 1996-11-22 Canon Inc 防振機能を有した光学系
CN1837886A (zh) * 2005-03-23 2006-09-27 株式会社尼康 变焦透镜***
CN1869760A (zh) * 2005-05-26 2006-11-29 索尼株式会社 变焦透镜和图像拾取装置
JP2010152247A (ja) * 2008-12-26 2010-07-08 Sigma Corp インナーフォーカスタイプの防振レンズ
JP2010271458A (ja) * 2009-05-20 2010-12-02 Sigma Corp インナーフォーカス式マクロレン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0299A (zh) * 2013-10-22 2015-04-29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单焦距镜头***和具有该单焦距镜头***的摄像装置
CN104570299B (zh) * 2013-10-22 2017-05-24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单焦距镜头***和具有该单焦距镜头***的摄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242690A (ja) 2012-12-10
US20120293869A1 (en) 2012-11-22
CN102789043B (zh) 2014-12-10
US9116286B2 (en) 2015-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9043A (zh) 内对焦式镜头
CN102789042B (zh) 内对焦式镜头
CN102262285B (zh) 高倍率变焦镜头
KR100682387B1 (ko) 접합렌즈를 갖는 줌렌즈
US7609460B2 (en) Zoom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7532408B2 (en) Variable magnification optical system and image-taking apparatus
CN102262287B (zh) 高倍率变焦镜头
CN111913274B (zh) 成像光学***以及摄像装置
US9557546B2 (en) Zoom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4815304B2 (ja) 広角レンズ
CN102681141B (zh) 定焦镜头
JP5659961B2 (ja) 大口径変倍光学系および撮像装置
US9435987B2 (en) Zoom lens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262288B (zh) 高倍率变焦镜头
CN102540406A (zh) 定焦镜头
CN102308243A (zh) 微距镜头
WO2010079750A1 (en) Zoom len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zoom lens
JP4984608B2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CN102116925B (zh) 高可变倍率变焦透镜
JP2015018124A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2006133370A (ja) 防振機能を備えたズームレンズ
JP5251545B2 (ja) マクロ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
JP2016180896A (ja) 撮影レンズおよび撮影装置
JP5783375B2 (ja) マクロレンズ
JP2021124630A (ja) 光学系及び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

Termination date: 201604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