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5869A -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5869A
CN102575869A CN2010800468844A CN201080046884A CN102575869A CN 102575869 A CN102575869 A CN 102575869A CN 2010800468844 A CN2010800468844 A CN 2010800468844A CN 201080046884 A CN201080046884 A CN 201080046884A CN 102575869 A CN102575869 A CN 1025758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w
outlet
wind direction
indoor set
air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68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75869B (zh
Inventor
野内义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75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5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75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58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4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the ceiling or at the cei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24F2013/0616Outlets that have intake open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机,能抑制室内机下表面的大型化和短路,并能增大从吹出口吹出的调节空气的到达距离。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4)包括室内机壳体(31)和风向调节部(70)。室内机壳体(31)具有吸入口(35)和长边吹出口(51~54),该长边吹出口(51~54)的靠吸入口(35)侧的边缘朝吸入口(35)侧***。风向调节部(70)将长边吹出口(51~54)的至少一部分覆盖,并具有靠吸入口(35)侧的边缘朝吸入口(35)侧***的形状。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作为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例如像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349892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存在一种在吸入口的周围设有吹出口的室内机。在这种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能利用从各吹出口吹出的调节空气来调节对象空间的大范围。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上述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349892号公报)所记载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吹出口的形状是长度方向上的长度要比宽度方向上的长度长很多的长方形。因此,很难使吹出口吹出的调节空气到达更远的位置。
对此,关于吹出口的形状,也可考虑相对于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相对地增加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来使调节空气到达更远的位置。
然而,在增大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情况下,会导致室内机下表面的大型化。
对此,通过将吹出口的形状扩大至吸入口侧,能抑制室内机下表面的大型化,并能使调节空气到达更远的位置。
然而,当这样使吹出口的形状扩大至吸入口侧时,会产生吹出口吹出的调节空气立即被较近的吸入口吸入这样的短路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抑制室内机下表面的大型化和短路,并能增大从吹出口吹出的调节空气的到达距离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第一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包括室内机壳体和风向调节构件。室内机壳体具有吸入口和吹出口,该吹出口的靠吸入口侧的边缘朝吸入口侧***。风向调节构件将吹出口的至少一部分覆盖,并且,风向调节构件的靠吸入口侧的边缘朝吸入口侧***。
在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由于吹出口是通过朝吸入口侧***而形成的,因此能通过使气流束***以容易维持穿过吹出口中央附近的调节空气的初速度来增大调节空气的到达距离。此外,由于吹出口***的方向是吸入口侧,因此能抑制室内机下表面的大型化。此外,虽然这样使吹出口朝吸入口侧***会导致吹出口与吸入口间的距离接近,但风向调节构件的吸入口侧的形状与吹出口相同呈朝吸入口侧***的形状,因此,容易阻断从吹出口的靠吸入口侧的部分朝向吸入口的气流,能抑制短路。藉此,能抑制室内机下表面的大型化和短路,并能增大从吹出口吹出的调节空气的到达距离。
第二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是在第一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基础上,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为天花板埋入型。此外,还具有以下结构:使从吹出口的长度方向端部附近吹出的气流的方向朝向比从吹出口的长度方向中央吹出的气流的方向更下方的位置。通过吹出口的单独作用、风向调节构件的单独作用、或者吹出口与风向调节构件的相互协作,能使从该吹出口的长度方向端部附近吹出的气流的方向比从吹出口的长度方向中央吹出的气流的方向朝向更下方的位置。
一般而言,吹出口的长度方向端部附近与长度方向中央附近比较,气流较缓慢,空气往往会沿着天花板面流动。
与此相对,在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能将从吹出口的长度方向端部附近吹出的调节空气朝着比从中央吹出的调节空气更远离天花板面的方向引导。藉此,能抑制天花板污染。
第三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是在第二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基础上,吹出口的长度方向端部附近的边缘面的倾斜度比长度方向中央的边缘面的倾斜度大。
在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无论风向调节构件朝向哪个方向,都能朝远离天花板面的方向引导从吹出口的长度方向端部附近吹出的气流方向,因此,能更可靠地获得防止天花板污染的效果。
第四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是在第二发明或第三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基础上,吹出口的***在长度方向端部附近是通过越靠近端部则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越短的方式形成的。风向调节构件的***在长度方向端部附近是通过越靠近端部则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越短的方式形成的。
在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越靠近吹出口的长度方向端部则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就形成得越短,因此,能使穿过吹出口中央的气流的气流束***而更容易维持初速度,并能更有效地增大从吹出口吹出的调节空气的到达距离。
第五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是在第四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基础上,吹出口的长度方向端部处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为长度方向中央处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40%~80%。吹出口具有将长度方向端部附近的***部分彼此连接在一起的直线形状部分。风向调节构件的长度方向端部处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为长度方向中央处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20%~60%。风向调节构件具有将长度方向端部附近的***部分彼此连接在一起的直线形状部分。
在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由于吹出口具有宽度比端部的宽度大的直线形状部分,因此能增大调节空气的到达距离。此外,由于风向调节构件也形成为相同的形状,因此能确保穿过这种吹出口的调节空气的风向调节功能。藉此,能确保风向调节功能,并能增大调节空气的到达距离。
第六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是在第四发明或第五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基础上,吹出口朝上述吸入口侧的***程度至少比吹出口朝与上述吸入口侧相反一侧的***程度大。风向调节构件朝吸入口侧的***程度至少比风向调节构件朝与吸入口侧相反一侧的***程度大。
在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虽然吹出口因越靠近长度方向端部吹出风速越低而容易产生短路,但随着靠向长度方向端部,其与吸入口的距离变远,因此,能抑制短路,并能使从吹出口的中央吹出的吹出气流束***而容易维持其初速度,从而能更有效地增大从吹出口吹出的调节空气的到达距离。另外,风向调节构件并不采用在长度方向端部附近使吸入口侧缺口这样的形状,而与吹出口的形状相同,提高吸入口侧的***程度。因此,能抑制从风向调节构件的长度方向端部附近的吸入口侧部分与吹出口的长度方向端部附近的吸入口侧部分之间漏出的空气所引起的短路。
第七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是在第二发明至第六发明中任一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基础上,吹出口不具有朝其内侧凹陷的形状部分。风向调节构件的边缘不具有朝其内侧凹陷的形状部分。
由于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不具有朝内侧凹陷的形状部分,因此能更有效地防止天花板污染。
第八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是在第一发明至第七发明中任一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基础上,风向调节构件的吸入口侧沿着吹出口的吸入口侧。
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能更有效地防止从吹出口的吸入口侧端部朝吸入口侧流动的短路,并能就吹出口与风向调节构件的形状关系提高美观性。
第九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是在第一发明至第八发明中任一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基础上,设有风向调节构件的吹出口以将吸入口围住的方式至少设有四个。
由于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使调节空气朝四个方向吹出,因此能将可调节的对象空间确保得较大。
第十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是在第九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基础上,还包括连续吹出口。除了设有风向调节构件的吹出口之外,还在吹出口彼此之间设置连续吹出口。
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还包括连续吹出口,从而能朝室内机的周围均匀地提供调节空气。此外,当因这样设有连续吹出口而使吹出调节空气的总面积变大时,可能不易维持穿过设有风向调节构件的吹出口的调节空气的初速度,但即便在该情况下,也能通过使吹出口的形状采用朝内侧***的形状,来将从吹出口吹出的调节空气的初速度的降低程度抑制得较小。
第十一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是在第一发明至第十发明中任一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基础上,还包括风向调节控制部。风向调节控制部通过调节风向调节构件的姿势来调节从吹出口吹出的风向。风向调节控制部在空调运转停止时调节风向调节构件的姿势,以关闭吹出口。
在该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当空调运转停止时,吹出口的内部被风向调节构件遮住,因此,不易看到室内机的内部,从而能提高美观性。
发明效果
在第一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能抑制室内机下表面的大型化和短路,并能增大从吹出口吹出的调节空气的到达距离。
在第二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能抑制天花板污染。
在第三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能更可靠地获得防止天花板污染的效果。
在第四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能更有效地增大从吹出口吹出的调节空气的到达距离。
在第五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能确保风向调节功能,并能增大调节空气的到达距离。
在第六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能使从吹出口的中央吹出的气流的气流束***而容易维持初速度,并能增大调节空气的到达距离。
在第七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能更有效地防止天花板污染。
在第八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能提高美观性,并能抑制短路。
在第九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能将可调节的对象空间确保得较大。
在第十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能抑制调节空气的到达距离的降低,并能朝周围均匀地供给调节空气。
在第十一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当空调运转停止时,吹出口的内部被风向调节构件遮住,因此,不易看到室内机的内部,从而能提高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制冷运转状态的制冷剂回路示意图。
图2是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的俯视示意剖视图。
图4是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的图3中A-O-A截面的示意剖视图。
图5是底板的仰视外观结构图。
图6是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的仰视外观结构图。
图7是内框装饰面板的仰视外观结构图。
图8是外框装饰面板的仰视外观结构图。
图9是风向调节部的侧视剖视图。
图10是风向调节部的外观立体图。
图11是第一长边吹出口附近的仰视局部放大外观图。
图12是表示图11的B-B截面中的第一长边吹出口附近的、风向调节部在独立风向控制时或联动风向控制时的姿势状态的一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图11的C-C截面中的第一长边吹出口附近的、风向调节部在独立风向控制时或联动风向控制时的姿势状态的一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14是风量抑制控制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图11的B-B截面中的第一长边吹出口附近的、风向调节部在风量抑制控制时的姿势状态的一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16是现有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17是现有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仰视外观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进行说明。
<1>空调装置1
图1是采用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的空调装置1的示意结构图。
空调装置1的室内机采用的是埋设于天花板进行设置的形式,其具有八个吹出口,并能按每一个风向调节板独立地对设于其中四个吹出口的风向调节板的倾斜角度进行转动控制。该空调装置1是分体式的空调装置,主要具有:室外单元2;室内单元4;将室外单元2与室内单元4连接在一起的液体制冷剂连通管5和气体制冷剂连通管6;以及控制部7,从而构成了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剂回路10。
<1-1>室外单元2
室外单元2设置于室外等,主要具有压缩机21、四通切换阀22、室外热交换器23、膨胀阀24、液体侧截止阀25、气体侧截止阀26及室外风扇27。
压缩机21是用于在将低压气体制冷剂吸入、压缩而成为高压气体制冷剂后排出该高压气体制冷剂的压缩机。
四通切换阀22是用于在切换制冷和制热时切换制冷剂的流向的阀。四通切换阀22能在制冷时将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连接在一起,并将气体侧截止阀26与压缩机21的吸入侧连接在一起(参照图1中的四通切换阀22的实线)。另外,四通切换阀22能在制热时将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气体侧截止阀26连接在一起,并将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与压缩机21的吸入侧连接在一起(参照图1中的四通切换阀22的虚线)。
室外热交换器23是在制冷时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起作用并在制热时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与膨胀阀24连接,气体侧与四通切换阀22连接。
膨胀阀24是以下电动膨胀阀:在制冷时,能在将室外热交换器23中被冷凝后的高压液体制冷剂输送至室内热交换器42(后述)前,对该高压液体制冷剂进行减压,在制热时,能在将室内热交换器42中被冷凝后的高压液体制冷剂输送至室外热交换器23前,对该高压液体制冷剂进行减压。
液体侧截止阀25及气体侧截止阀26是设于与外部的设备、配管(具体而言是液体制冷剂连通管5及气体制冷剂连通管6)连接的连接口的阀。液体侧截止阀25与膨胀阀24连接。气体侧截止阀26与四通切换阀22连接。
室外风扇27配置于室外单元2的内部,形成以下气流:吸入室外空气,并在将室外空气供给至室外热交换器23之后排出至单元外。因此,室外热交换器23具有将室外空气作为冷却源或加热源以使制冷剂冷凝或蒸发的功能。
<1-2>室内单元4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单元4是被称为天花板埋入型的形式的天花板嵌入式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具有室内机壳体31、室内风扇41、室内热交换器42、泄水盘40及喇叭口41c等。
在图2中,示出了室内单元4的外观立体图。在图3中,示出了表示室内单元4的将顶板33a卸下后的状态的示意俯视图。图4是室内单元4的示意侧视剖视图,相当于图3中以A-O-A表示的截面的剖视图。
室内机壳体31由壳体主体31a、装饰面板32及风向调节部70等构成。
如图3及图4所示,壳体主体31a被配置成***空调室的形成于天花板U的开口,该壳体主体31a在俯视观察时呈长边与短边交替形成的大致八边形的箱状体,并且下表面开口。该壳体主体31a具有:长边与短边交替连续形成的大致八边形的顶板33a;从顶板33a的周缘部朝下方延伸的侧板34;以及从下方对顶板33a和侧板34进行支承的底板33b。侧板34由对应于顶板33a的长边的侧板34a、34b、34c、34d和对应于顶板33a的短边的侧板34e、34f、34g、34h构成。用于将室内热交换器42与制冷剂连通管5、6连接在一起的液体侧连接管5a及气体侧连接管6a贯穿侧板34h。如作为未安装装饰面板32等的状态下的仰视图的图5所示,底板33b在中央设有大致四边形的开口并在其周围设有多个开口,底板33b构成壳体主体31a的下表面。如图3所示,该底板33b是扩大至比顶板33a及侧板34更靠外侧的位置而形成的,在下表面侧(室内侧)安装有装饰面板32。
如图4、图5及图3所示,在壳体主体31a内设有:用于将空气从吸入口35吸入至壳体主体31a内部的吸入流路35a;以及被配置成将吸入流路35a的外侧围住并呈朝大致铅垂方向延伸的形状,以用于将调节空气吹出至室内的各吹出流路51a、52a、53a、54a、61a、62a、63a、64a。
如图2、图3及图4所示,装饰面板32被配置成嵌入天花板U的开口,且俯视呈大致四边形的板状体,该装饰面板32主要通过从室内侧安装于壳体主体31a的底板33b而被固定在壳体主体31a的下端部。如作为室内单元4的仰视图的图6所示,装饰面板32由吸入格栅32a、内框装饰面板37及外框装饰面板38构成,并具有吸入口35及吹出口36。在室内单元4的设置状态下,内框装饰面板37的下端被配置成位于比外框装饰面板38的下端稍靠下方的位置。
吸入格栅32a是配置于壳体主体31a的下表面中央处的大致四边形的面板。如作为从室内侧观察到的仰视图的图7所示,内框装饰面板37是大致四边形的框构件,其配置于吸入口35与吹出口36之间。内框装饰面板37的内侧边缘37i呈大致四边形,角部分呈带有圆角的形状。内框装饰面板37的外侧边缘由内框吹出口侧直线部37a、内框吹出口侧弯曲部37b及开口内侧外突部37c等构成。内框吹出口侧直线部37a是设于和内侧边缘37i的四条边中的每一条边的中心附近相对应的外侧位置、并与内侧边缘37i的边大致平行地直线延伸的部分。内框吹出口侧弯曲部37b形成为:越靠近内框装饰面板37的角部,边缘就越靠外侧,该内框吹出口侧弯曲部37b呈朝内侧平缓地凹陷的凹形状。开口内侧外突部37c构成内框装饰面板37的角部附近的外缘,各角部呈以带有圆角的形状朝外侧外突的形状。外框装饰面板38被配置成将壳体主体31a的下表面的外缘覆盖,并配置于吹出口36的外侧。如作为从室内侧观察到的仰视图的图8所示,外框装饰面板36的外侧边缘38j呈大致四边形,并呈沿着壳体主体31a的底板33b的边缘的形状,角部带有圆角。外框装饰面板38的内侧边缘由外框吹出口侧直线部38d、外框吹出口侧弯曲部38e等构成。外框吹出口侧直线部38d是设于和外侧边缘38j的四条边中的每一条边的中心附近相对应的内侧位置、并与外侧边缘38j的边大致平行地直线延伸的部分。外框吹出口侧弯曲部38e形成为:越靠近外框装饰面板38的角部,边缘就越靠内侧,该外框吹出口侧弯曲部38e呈朝外侧平缓地***的凸形状。其中,外框吹出口侧直线部38d的直线部分比内框吹出口侧直线部37a的直线部分短,内框中的外框吹出口侧弯曲部38e的比率变大,因此,外框吹出口侧直线部38d及外框吹出口侧弯曲部38e在仰视观察时呈与圆相近的形状。
吸入口35是设于吸入格栅32a的大致中央处的大致四边形的开口。在该吸入口35中设有用于将从吸入口35吸入的空气中的尘埃去除的过滤器39。在吸入口35的壳体主体31a内部侧连接有上述吸入流路35a。
吹出口36位于内框装饰面板37与外框装饰面板38之间,并被设成将吸入口35的周围围住,该吹出口36由长边吹出口50及短边吹出口60构成。长边吹出口50由设于和吸入口35的大致四边形的各条边相对应的位置的第一长边吹出口51、第二长边吹出口52、第三长边吹出口53及第四长边吹出口54这四个吹出口构成。该长边吹出口50朝开口的内侧不具有凹陷部分。由于长边吹出口50在长度方向与和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之差比现有吹出口的长度之差小(长度的长宽比比现有吹出口的长宽比小),因此能使从长度吹出口50的中央附近吹出的气流的气流束***而容易维持初速度。短边吹出口60由设于和吸入口35的大致四边形的角部分相对应的位置的第一短边吹出口61、第二短边吹出口62、第三短边吹出口63及第四短边吹出口64这四个吹出口构成。吹出口36将长边吹出口50与短边吹出口50交替地排列,并被配置成大致环状。在第一长边吹出口51、第二长边吹出口52、第三长边吹出口53及第四长边吹出口54处分别连接有第一长边吹出流路51a、第二长边吹出流路52a、第三长边吹出流路53a、第四长边吹出流路54a。另外,在第一短边吹出口61、第二短边吹出口62、第三短边吹出口63及第四短边吹出口64处分别连接有第一短边吹出流路61a、第二短边吹出流路62a、第三短边吹出流路63a、第四短边吹出流路64a。
一边调节吹出风向,一边从第一长边吹出口51、第二长边吹出口52、第三长边吹出口53、第四长边吹出口54、第一短边吹出口61、第二短边吹出口62、第三短边吹出口63及第四短边吹出口64中分别吹出在室内单元4内被调节后的气流F51、F52、F53、F54、F61、F62、F63、F64。
如作为轴向剖视图的图9及作为与主要朝向室内侧的面相关的外观立体图的图10所示,风向调节部70呈在转轴方向上较长的形状,起到对吹出至空调室内的调节空气的风向进行调节的风向调节板的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风向调节部70并不配置于吹出口36中的短边吹出口60,而仅配置于长边吹出口50。该风向调节部70设有第一风向调节部71、第二风向调节部72、第三风向调节部73及第四风向调节部74,其中,上述第一风向调节部71对从第一长边吹出口51吹出的调节空气的风向进行调节,上述第二风向调节部72对从第二长边吹出口52吹出的调节空气的风向进行调节,上述第三风向调节部73对从第三长边吹出口53吹出的调节空气的风向进行调节,上述第四风向调节部74对从第四长边吹出口54吹出的调节空气的风向进行调节。
如图9所示,风向调节部70具有翼主体80和包含转轴90x的臂90。
翼主体80是在与转轴90x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延伸而形成的板状构件,与安装有臂90的一侧的面即背面80y相反侧的面即表面80x呈朝外侧突出的弯曲形状。翼主体80的外缘不具有朝内侧凹陷的形状部分。如图9所示,在表面80x主要朝向室内侧(吹出气流下游侧)的状态下,随着靠近室内侧,翼主体80与转轴90x间的距离变短,随着远离室内侧(靠向吹出气流上游侧),翼主体80与转轴90x间的距离变长。藉此,在风向调节部70旋转的情况下,翼主体80的一端和另一端便会经过不同的轨迹。如图9所示,在翼主体80的表面80x上,在表面80x主要朝向吹出气流下游侧的状态下的外侧端部附近部分以在翼主体80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有凹凸形状部80xa。翼主体80的表面80x中,设有该凹凸形状部80xa的部分以外的部分由平滑的大致平面构成。另外,在翼主体80的背面80y上粘附有绒头长度不同短纤维的混合物被均一植入的植***80ya。该植***80ya是当在翼主体80的表面80x主要朝向吹出气流下游侧的状态下调节吹出风向时来自壳体主体31a内部的调节空气所撞上的部分,其能抑制在翼主体80上产生结露。如图9所示,该植***80ya在表面80x主要朝向吹出气流下游侧的状态下设于稍靠内侧的位置,植***80ya与凹凸形状部80xa在翼主体80的板厚方向上重叠的部分较少。
另外,如作为从表面80x侧观察到的外观立体图的图10所示,翼主体80的外缘形状由翼内侧直线部80a、翼内侧弯曲部80b、翼长度方向端部80c、翼外侧直线部80d及翼外侧弯曲部80e等构成。翼内侧直线部80a在翼主体80的表面80x朝向室内侧的状态下位于翼主体80的内侧,是与转轴90x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直线形状部分的边缘。该翼内侧直线部80a设于翼主体80在转轴90x的方向上的中央附近,占有翼主体80的长度方向上的50%左右的部分。翼内侧弯曲部80b是从翼内侧直线部80a的两端平缓地连接各翼长度方向端部80c的边缘,其呈朝翼主体80的外侧平缓地***的形状。该翼内侧弯曲部80b占有翼主体80的长度方向上的从端部开始的25%左右的部分。翼长度方向端部80c在与转轴90x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即在与翼内侧直线部80a和翼外侧直线部80d中的任一个直线部正交的方向上配置于靠翼外侧直线部80d侧的位置。换言之,在从翼主体80的表面80x侧进行观察的情况下,翼长度方向端部80c与翼内侧直线部80a之间的宽度方向上的距离比翼长度方向端部80c与翼外侧直线部80d之间的宽度方向上的距离长。翼外侧直线部80d在翼主体80的表面80x朝向室内侧的状态下位于翼主体80的外侧,是与转轴90x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直线形状部分的边缘。虽然翼外侧直线部80d也设于翼主体80的转轴90x的中心附近,但其长度形成得比翼内侧直线部80a的长度短。翼外侧弯曲部80e是从翼外侧直线部80d的两端以比翼内侧弯曲部80b急剧的方式连接各翼长度方向端部80c的边缘,其呈朝外侧平缓地***的形状。
如图9所示,臂90在翼主体8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朝向远离翼主体80的背面80y的方向延伸至超过转轴90x的部分。即,如图9所示,该臂90的长度形成得比从翼主体80的背面80y到转轴90x为止的距离D长。在仰视观察壳体主体31a时能看到翼主体80的表面80x的大部分的状态下,臂90以比翼主体80的板厚方向稍许朝外框装饰面板38侧倾斜的方式延伸。如图8所示,在臂90的与翼主体80侧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附近设有以沿着转轴90x的方式延伸的轴构件90a。臂90在翼主体80的表面80x朝向室内侧的状态下从翼主体80的背面80y的稍下方部分延伸出,并具有翼主体80的长度方向中央附近的宽度的30%左右的宽度。
上述长边吹出口50与风向调节部70的配置关系将在后面加以说明。
室内风扇41是配置于壳体主体31a内部的离心送风机。室内风扇41形成以下气流:将室内的空气经由装饰面板32的吸入口35吸入至壳体主体31a内,并经由装饰面板32的吹出口36朝壳体主体31a外吹出。室内风扇41具有:设于壳体主体31a的顶板33a的中央处的风扇电动机41a;以及与风扇电动机41a连接并被驱动旋转的叶轮41b。叶轮41b是具有涡轮叶片的叶轮,能从下方朝叶轮41b的内部吸入空气,并将空气朝俯视观察时的叶轮41b的外周侧吹出。
室内热交换器42是以将俯视观察时的室内风扇41的周围围住的方式弯曲、并配置于壳体主体31a内部的翅片管式热交换器。更具体而言,室内热交换器42是具有隔着规定间隔配置的许多传热翅片和在沿板厚方向贯穿这些传热翅片的状态下设置的多根传热管的被称为交叉翅片式的翅片管式热交换器。如上所述,室内热交换器42的液体侧经由液体侧连接管5a而与液体制冷剂连通管5连接。室内热交换器42的气体侧经由气体侧连接管6a而与气体制冷剂连通管6连接。此外,室内热交换器42在制冷时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在制热时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起作用。藉此,室内热交换器42与从室内风扇41吹出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能在制冷时冷却空气,在制热时加热空气。
泄水盘40配置于室内热交换器42的下侧,以承接空气中的水分在室内热交换器42中冷凝而产生的泄水。该泄水盘40安装于壳体主体31a的下部。在泄水盘40上形成有吹出孔40a、吸入孔40b、泄水承接槽40c。吸入孔40a以与装饰面板32的吹出口36连通的方式形成于各处。吸入孔40b与装饰面板32的吸入口35连通。泄水承接槽40c形成于室内热交换器42的下侧。
喇叭口41c被配置成与泄水盘40的吸入孔40b的内侧相对应,以将从吸入口35吸入的空气朝室内风扇的叶轮41b引导。
<1-3>控制部7
如图1所示,控制部7具有:对室外单元2的各种构成设备进行控制的室外控制部7a;对室内单元4的各种构成设备进行控制的室内控制部7b;以及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的设定输入的控制器7c。
控制部7进行独立风向控制和联动风向控制,其中,在上述独立风向控制中,通过进行使第一风向调节部71、第二风向调节部72、第三风向调节部73及第四风向调节部74按各风向调节部70独立地改变旋转状态的控制,来分别独立地调节从上述吹出口36中的第一长边吹出口51、第二长边吹出口52、第三长边吹出口53及第四长边吹出口54这四个吹出口吹出的调节空气的风向,在上述联动风向控制中,通过进行控制使第一风向调节部71、第二风向调节部72、第三风向调节部73及第四风向调节部74全部联动地成为相同转动状态的姿势,来联动地调节上述调节空气的风向。此处,控制器7c具有输入按钮等,能从用户那里接收进行独立风向控制或进行联动风向控制的指示。此外,控制部7可根据控制器7c所接收到的独立风向控制或联动风向控制的指示来进行上述独立风向控制或联动风向控制。
除了上述独立风向控制及联动风向控制以外,控制部7还进行个别风量抑制控制,在该个别风量抑制控制中,通过个别地独立调节第一风向调节部71、第二风向调节部72、第三风向调节部73及第四风向调节部74的各风向调节部70的转动状态,来改变上述吹出口36中的第一长边吹出口51、第二长边吹出口52、第三长边吹出口53及第四长边吹出口54这四个吹出口的姿势,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从特定长边吹出口51~54吹出的吹出风量。此处,控制器7c能与上述相同地从用户那里接收表示进行个别风量抑制控制这一意思的指示以及对为了抑制长边吹出口50中的吹出口风量而被选择的特定长边吹出口50的指定。另外,在控制器7c接收到个别风量抑制控制的指示的情况下,控制部7通过使配置于特定长边吹出口50的位置的风量调节部70转动来进行个别风量抑制控制,以形成从上述特定长边吹出口50吹出的吹出风量被最大限度地降低的状态。此处,能同时通过个别风量抑制控制来形成吹出风量被抑制的状态的长边吹出口50的数量为两个以下,对三个以上的长边吹出口50同时进行个别风量抑制控制被控制部7禁止。具体而言,控制部7使第一个及第二个接收到的针对特定长边吹出口50的个别风量抑制控制持续,并忽略随后控制器7c所接收到的针对特定长边吹出口50的个别风量抑制控制的设定输入。在用户利用控制器7c解除了针对特定长边吹出口50的个别风量抑制控制的情况下,能针对又一个长边吹出口50进行个别风量抑制控制。
<2>基本动作
接着,对空调装置1在制冷运转及制热运转中的动作进行说明。
<2-1>制冷动作
在制冷时的制冷剂回路10中,四通切换阀22处于图1的实线所示的状态。另外,液体侧截止阀25、气体侧截止阀26处于打开状态,膨胀阀24进行开度调节以对制冷剂进行减压。
在该制冷剂回路10的状态中,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21中,在压缩机21中被压缩而成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并从压缩机21中排出。该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22而被输送至室外热交换器23,并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该高压的液体制冷剂被输送至膨胀阀24,并在膨胀阀24中被减压而成为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该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经由液体侧截止阀25、液体制冷剂连通管5及液体侧连接管5a而被输送至室内热交换器42,在室内热交换器42中与从室内风扇41吹出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该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气体侧连接管6a、气体制冷剂连通管6、气体侧截止阀26及四通切换阀22而被再次输送至压缩机21。
<2-2>制热动作
接着,在制热时的制冷剂回路10中,四通切换阀22处于图1的虚线所示的状态。另外,液体侧截止阀25、气体侧截止阀26处于打开状态,膨胀阀24进行开度调节以对制冷剂进行减压。
在该制冷剂回路10的状态中,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21中,在压缩机21中被压缩而成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并从压缩机21中排出。该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22、气体侧截止阀26、气体制冷剂连通管6及气体侧连接管6a而被输送至室内热交换器42,在室内热交换器42中与从室内风扇41吹出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该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经由液体侧连接管5a、液体制冷剂连通管5及液体侧截止阀25而被输送至膨胀阀24,并在膨胀阀24中被减压而成为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该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被输送至室外热交换器23,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该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22而被再次输送至压缩机21。
<3>长边吹出口50与风向调节部70的配置关系。
此处,对第一长边吹出口51附近的第一风向调节部71的配置进行说明。由于第二长边吹出口52附近、第三长边吹出口53附近及第四长边吹出口54附近与第一长边吹出口51附近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3-1>仰视观察时的配置关系
在图11中,示出了第一长边吹出口51附近的仰视局部放大外观图。
当仰视观察室内单元4时,在第一长边吹出口51的内侧配置有第一风向调节部71及风向调节驱动部95。
风向调节驱动部95设于第一长边吹出口5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内侧,且设于第一风向调节部7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外侧。该风向调节驱动部95经由从第一风向调节部71的臂90以沿着转轴90x的方式延伸的轴构件90a而与第一风向调节部71连接,以施加用于使第一风向调节部71转动的驱动力。具体而言,风向调节驱动部95和第一风向调节部71的轴构件90a构成未图示的凸轮机构,控制部7通过对该风向调节驱动部95输送用于控制第一风向调节部71的驱动状态的控制信号来进行经由凸轮机构的驱动控制。
第一长边吹出口51的外侧边缘由外框装饰面板38构成,内侧边缘由内框装饰面板37构成,长度方向上的端部由风向调节驱动部95的内侧侧面构成。第一长边吹出口51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风向调节驱动部95的内侧侧面)的宽度为第一长边吹出口5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附近的宽度的60%左右。具体而言,第一长边吹出口51的外侧边缘由外框装饰面板38的外框吹出口侧直线部38d及外框吹出口侧弯曲部38e等构成。另外,第一长边吹出口51的内侧边缘由内框装饰面板37的内框吹出口侧直线部37a及内框吹出口侧弯曲部37b等构成。藉此,在仰视观察时,第一长边吹出口51呈一边朝外侧稍许***一边朝内侧大幅***的形状。第一长边吹出口51朝内侧的***比朝外侧的***大。
外框装饰面板38的外框吹出口侧直线部38d位于第一长边吹出口5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附近。外框装饰面板38的外框吹出口侧弯曲部38e位于第一长边吹出口5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附近,且位于风向调节驱动部95的外侧附近。
内框装饰面板37的内框吹出口侧直线部37a位于第一长边吹出口5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附近。内框装饰面板37的内框吹出口侧弯曲部37b位于比第一长边吹出口5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稍靠内侧的位置,且位于风向调节驱动部95内侧的、风向调节驱动部95与第一风向调节部71之间位置的附近。
第一风向调节部71的构成翼主体80的外侧边缘的翼内侧直线部80a、翼内侧弯曲部80b、翼长度方向端部80c等与构成第一长边吹出口51的外侧边缘的外框装饰面板38的外框吹出口侧直线部38d、外框吹出口侧弯曲部38e等之间的水平方向上的宽度沿第一长边吹出口51的长度方向全都为大致相等的宽度(约2cm)。
第一风向调节部71的构成翼主体80的内侧边缘的翼外侧直线部80d、翼外侧弯曲部80e等与构成第一长边吹出口51的内侧边缘的外框装饰面板38的内框吹出口侧直线部37a、内框吹出口侧弯曲部37b等之间的水平方向上的宽度沿第一长边吹出口51的长度方向全都为大致相等的宽度(约1cm),彼此的边缘走向相同。
第一风向调节部71的翼主体80的内侧边缘与第一长边吹出口51的内侧边缘之间的宽度为第一风向调节部71的翼主体80的外侧边缘与第一长边吹出口51的外侧边缘之间的宽度的一半以下。
<3-2>风向调节部70的中央附近的配置关系
在图12中,示出了第一长边吹出口51附近的图11中B-B截面的示意剖视图。图12所示的风向调节部70的姿势也是翼主体80在进行上述独立风向控制或联动风向控制的情况下的姿势的一例。
如图12所示,第一长边吹出流路51a从第一长边吹出口51朝气流上游侧延伸。第一长边吹出口51附近的第一长边吹出流路51a的内侧壁面由壳体主体31a的底板33b构成。在翼主体8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附近,该第一长边吹出流路51a的内侧壁面如图12所示呈以曲率半径的中心位于转轴90x侧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并随着靠近第一长边吹出口51而靠向外侧。在翼主体8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附近,该第一长边吹出流路51a的外侧壁面如图12所示呈以曲率半径的中心位于和转轴90x侧相反一侧、且保持内侧壁面的间隔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并随着靠近第一长边吹出口51而靠向外侧。在第一长边吹出流路51a的中央附近,内侧壁面及外侧壁面在吹出方向端部的第一长边吹出口51部分的倾斜角度θ11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40度左右,从而能进一步朝外侧引导吹出空气。
转轴90x位于比第一长边吹出流路51a端部处的第一长边吹出口51更靠气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另外,该转轴90x配置于与离开第一长边吹出流路51a的内侧壁面的距离相比离开第一长边吹出流路51a的外侧壁面的距离要近的位置。
即便处于第一风向调节部71的旋转状态中的最靠近第一长边吹出口51的旋转状态,臂90也位于和第一长边吹出流路51a端部处的第一长边吹出口51大致重叠的位置,或位于该位置的气流上游侧。
如图12所示,翼主体80的中央附近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被设成使角度θ1为135度左右,该角度θ1由将转轴90x与翼主体80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连接在一起的线和将转轴90x与翼主体80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侧连接在一起的线构成。
当进行独立风向控制或联动风向控制时,风向调节部70的翼主体80以表面80x中的中央附近部分相对于水平面所成的倾斜角度为30度左右的状态(相当于图12)作为基准,在正30度左右及负30度左右的范围内被风向调节驱动部95驱动而摆动运转。
<3-3>风向调节部70的端部附近的配置关系
在图13中,示出了第一长边吹出口51附近的图11中C-C截面的示意剖视图。
在翼主体80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附近,第一长边吹出流路51a的内侧壁面如图13所示呈以随着靠近第一长边吹出口51而靠向外侧的方式形成的平面形状,与上述中央附近的弯曲形状不同。另外,在翼主体80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附近,第一长边吹出流路51a的外侧壁面与内侧壁面相同,如图13所示呈以随着靠近第一长边吹出口51而靠向外侧的方式形成的平面形状,与上述中央附近的弯曲形状不同。该第一长边吹出流路51a的内侧壁面及外侧壁面的形状形成为:翼主体8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附近的形状和翼主体80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附近的形状根据翼主体80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置逐渐变化。在第一长边吹出流路51a的端部附近,内侧壁面及外侧壁面在吹出方向端部的第一长边吹出口51部分的倾斜角度θ21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55度左右,从而能将吹出空气进一步朝下方引导。
如图13所示,翼主体80的端部附近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被设成使角度θ2为75度左右,该角度θ2由将转轴90x与翼主体80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连接在一起的线和将转轴90x与翼主体80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侧连接在一起的线构成。换言之,翼主体80的端部附近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为翼主体80的中央附近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40%左右。
<4>长边吹出口50与风向调节部70在运转停止时的配置关系
当控制器7c接收到来自用户的运转停止(不进行制冷动作、制热动作等的状态)的指示时,控制部7朝上述风向调节驱动部95输送控制信号,通过使全部风向调节部70、即第一风向调节部71、第二风向调节部72、第三风向调节部73及第四风向调节部74中的任一个风向调节部都转动来进行调节,以使表面80x的中心朝向大致铅垂下方。
藉此,在停止时,当仰视观察室内单元4时,能观察到长边吹出口50内部被风向调节部70最大程度覆盖,从而能提高装饰面板32与风向调节部70的一体感。藉此,能提高室内单元4在运转停止时的美观性,并且用户能容易地把握处于运转停止状态这一点。
<5>长边吹出口50与风向调节部70在个别风量抑制控制时的配置关系
在图14中,示出了风量抑制控制的示意图。
当控制器7c从用户那里接收到表示对从特定长边吹出口50吹出的风量进行抑制这一意思的指示时,控制部7朝上述风向调节驱动部95中的以下风向调节驱动部95输送控制信号,该风向调节驱动部95是指对设于与用户所指示的特定长边吹出口50相对应的位置的风向调节部70的转动状态进行控制的风向调节驱动部。藉此,接收到控制信号的风向调节驱动部95便使自己控制转动状态的风向调节部70转动,以调节至对从用户特别指定的长边吹出口50吹出的空气量进行限制的姿势。例如,如图14所示,在室内单元4配置于室内的壁面W附近且配置于用户P1及用户P2附近的情况下,当控制器7c接收到表示对吹出至用户P2侧的空气量进行抑制这一意思的指示时,控制部7通过进行上述个别风量抑制控制,来降低朝向壁面W侧的从第三长边吹出口53吹出的气流F53的量,并降低朝向用户P2侧的从第二长边吹出口52吹出的气流F52的量。藉此,能减少白白地朝用户不存在的壁面W侧提供的调节空气,从而能实现用户P2所期望的风量。例如,用户P2的指示包括期望吹风感降低的情况、因制冷或制热而感到过冷或感到过热的情况等。
在图15中,示出了表示风向调节部70在个别风量抑制控制时的倾斜状态一例的相当于图11中的B-B截面的剖视图。
进行个别风量抑制控制的翼主体80被风向调节驱动部95调节成表面80x朝向第一长边吹出流路51a的气流上游侧的状态。具体而言,被风向调节驱动部95调节成表面80x中的中央附近部分相对于水平面所成的倾斜角度θ3(内侧的角度)处于110度左右的状态(相当于图15)。藉此,能降低从进行完个别风量抑制控制后的长边吹出口50吹出的吹出空气量。该个别风量抑制控制时的倾斜角度从该110度左右的角度在正5度左右及负5度左右的范围内被微调。
在该进行完个别风量抑制控制的状态下,可在第一长边吹出流路51a的外框装饰面板38侧的壁面与翼主体80的上方侧的端部之间(图15中S1所示的部分)确保5mm~10mm左右的间隙,以使吹出空气稍许流动。
另外,在该进行完个别风量抑制控制的状态下,翼主体80的下方侧的端部(图15中S2所示的部分)位于比第一长边吹出口51更靠近第一长边吹出流路51a的气流上游侧的位置。藉此,翼主体80能利用在室内单元4内部经过温度调节后的调节空气将整个周围大致覆盖,从而能使未经过温度调节的室内侧的空气不易与翼主体80接触。因此,即便在通过个别风量抑制控制降低了从长边吹出口50吹出的吹出空气量的状态下,也能使未经过温度调节的室内空气不易到达翼主体,从而能抑制在翼主体80上产生结露。
<6>本实施方式的特征
(1)
在现有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例如,如图16所示的室内单元904那样,吹出口951呈四边形,翼主体980也以对应于吹出口的方式形成为四边形。因此,对从吹出口951的中央附近吹出的气流作用有由吹出口951的壁面产生的较大的空气阻力。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4中,长边吹出口50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分的宽度较大。因此,能使穿过长边吹出口50的中央附近而被吹出的气流的气流束***,容易维持初速度,并能增大调节空气的到达距离。
(2)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4中,第一长边吹出流路51a等的中央附近与第一长边吹出流路51a等的端部附近比较,吹出出口附近的内侧壁面及外侧壁面相对于水平面所成的倾斜角度变小。藉此,能使从第一长边吹出流路51a等的中央附近吹出的空气到达更远的位置。
(3)
在现有的被设置成埋入天花板且调节空气的吹出口与天花板面相接近的形式的室内单元中,当欲将调节空气朝大致水平方向吹出时,气流沿着天花板面产生,因而容易沿着气流在天花板面上产生污染。特别地,在吹出口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附近,有时会产生气流的紊乱而使污染变得显著。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4中,从第一长边吹出流路51a等的中央附近吹出的气流的方向处于比从第一长边吹出流路51a等的端部附近吹出的气流的方向更靠向天花板U面的朝向。不过,如上所述,从第一长边吹出流路51a等的中央附近吹出的气流的气流束较粗而容易维持初速度,因此,能减小天花板面附近的气流在第一长边吹出口51等的中央附近的紊乱。藉此,能抑制因从第一长边吹出口51等的中央附近吹出的空气而引起的天花板污染。
(4)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4中,长边吹出口50的长度方向端部附近与长边吹出口5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附近比较,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形成得较短,因此,气流较缓慢。在这种空气较缓慢的部分,空气往往会沿着天花板U的表面对流。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4中,第一长边吹出流路51a等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附近处的出口附近的壁面的倾斜角度比第一长边吹出流路51a等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附近处的出口附近的壁面的倾斜角度大。藉此,能将从长边吹出口50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附近吹出的调节空气朝比从长边吹出口5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附近吹出的调节空气更远离天花板U的表面的方向(进一步朝铅垂下方侧)引导。藉此,能抑制在长边吹出口50的端部附近产生的天花板污染。
(5)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4中,如上所述,能通过以靠近吸入口35侧的方式使长边吹出口50***形成,来增大长边吹出口50的中央附近的宽度方向上的距离,以使穿过长边吹出口50的中央附近而被吹出的气流的气流束***,使初速度容易维持。
因此,与使长边吹出口50以朝外侧***的方式形成的情况比较,能抑制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4在水平方向上的大型化。
(6)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4中,长边吹出口50以朝内侧***的方式形成,第一风向调节部71的翼主体80的内侧边缘与第一长边吹出口51的内侧边缘之间的宽度为第一风向调节部71的翼主体80的外侧边缘与第一长边吹出口51的外侧边缘之间的宽度的一半以下。
因此,能抑制因使长边吹出口50朝内侧***而在吸入空气与吹出空气之间产生短路。
(7)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4中,长边吹出口50呈越靠近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吹出风速越小的容易产生短路的形状。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4中,长边吹出口50离吸入口35的距离随着靠向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而变远。因此,能有效地抑制可能会在长边吹出口50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附近产生的短路。
(8)
现有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具有例如像图17所示的装饰面板932的仰视图所示那样的吸入口935、吹出口951及翼980。吹出口951具有以吹出口951的内侧边缘急剧凹陷的方式形成的吹出口缺口部951b。翼980具有以翼980的外侧边缘急剧凹陷的方式形成的翼缺口部980b。在该情况下,气流在翼缺口部分980b的流向与气流在翼缺口部980b以外的部分的流向不同会使气流变得紊乱,因而可能会在翼缺口部分980b及其附近、其旁边的吹出口951的边缘处产生结露。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4中,风向调节部70的翼主体80并不采用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附近使吸入口35侧缺口这样的形状,而是以沿着长边吹出口50的形状的方式提高吸入口35侧的***程度。因此,气流的流向不会急剧变化,能抑制气流的紊乱,减少结露的产生。
(9)
现有室内机的风向调节翼并未采用在运转停止时也以沿着吹出口边缘的方式进行覆盖的结构,因此,处于室内的用户能通过该吹出口与风向调节翼之间的不均匀的间隙等观察到室内机的内部,美观性较差。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4中,在运转停止时,仰视观察室内单元4,长边吹出口50内部被风向调节部70覆盖住最大的面积,处于室内的用户不易观察到室内单元4的内部。而且,翼主体80的外缘呈沿着长边吹出口50边缘这样的形状,能提高装饰面板32与风向调节部70的一体感。藉此,能提高运转停止时的室内单元4的美观性。
(10)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4中,长边吹出口50与短边吹出口60交替排列,并被配置成将吸入口35围住。藉此,能朝室内单元4的周围均匀地提供调节空气。
与仅设有长边吹出口50而未设有短边吹出口60的形式的室内单元比较,因设有这种短边吹出口60而使吹出调节空气的部位的数量和总面积变大,可能会使穿过设有风向调节部70的长边吹出口50的调节空气的初速度降低。
不过,即便在该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室内单元4中,也能通过使长边吹出口50的形状采用中央附近的宽度***的形状,来将调节空气从长边吹出口50吹出的初速度的降低程度抑制得较小。
<7>其它实施方式
(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第一长边吹出口51等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的宽度为第一长边吹出口51等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附近的宽度的60%左右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
不过,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若处于40%至80%之间,则从抑制短路和美观性的角度能获得较佳的效果。
(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翼主体80的端部附近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为翼主体80的中央附近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40%左右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
不过,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若处于20%至60%之间,则从抑制短路和美观性的角度能获得较佳的效果。
(C)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朝八个方向吹出调节空气的室内单元4为例进行了说明。
不过,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采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未设有短边吹出口60的、吹出方向仅为四个长边吹出50的结构。另外,还可采用吹出口为两个的结构。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抑制室内机下表面的大型化和短路,并能增大从吹出口吹出的调节空气的到达距离,因此,在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中特别有用。
(符号说明)
1空调装置
4室内单元(室内机)
7控制部(风向调节控制部)
31室内机壳体
35吸入口
37a内框吹出口侧直线部(直线形状部分)
50长边吹出口(吹出口)
60短边吹出口(连续吹出口)
70风向调节部(风向调节构件)
80a翼内侧直线部(直线形状部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349892号公报

Claims (11)

1.一种空调装置(1)的室内机(4),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内机壳体(31),该室内机壳体(31)具有吸入口(35)和吹出口(50),该吹出口(50)的靠所述吸入口(35)侧的边缘朝所述吸入口(35)侧***;以及
风向调节构件(70),该风向调节构件(70)将所述吹出口(50)的至少一部分覆盖,并且,该风向调节构件(70)的靠所述吸入口(35)侧的边缘朝所述吸入口(35)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1)的室内机(4),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装置(1)的所述室内机(4)具有以下结构:通过所述吹出口(50)的单独作用、所述风向调节构件(70)的单独作用、或者所述吹出口(50)与所述风向调节构件(70)的相互协作,来使从所述吹出口(50)的长度方向端部附近吹出的气流的方向朝向比从所述吹出口(50)的长度方向中央吹出的气流的方向更下方的位置,
所述空调装置(1)的所述室内机(4)为天花板埋入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1)的室内机(4),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出口(50)的长度方向端部附近的边缘面的倾斜度比长度方向中央的边缘面的倾斜度大。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装置(1)的室内机(4),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出口(50)是通过在长度方向端部附近形成为越靠近端部则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越短来形成所述***的,
所述风向调节构件(70)是通过在长度方向端部附近形成为越靠近端部则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越短来形成所述***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1)的室内机(4),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出口(50)的长度方向端部处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为长度方向中央处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40%~80%,
所述吹出口(50)具有将长度方向端部附近的所述***部分彼此连接在一起的直线形状部分(37a),
所述风向调节构件(70)的长度方向端部处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为长度方向中央处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20%~60%,
所述风向调节构件(70)具有将长度方向端部附近的所述***部分彼此连接在一起的直线形状部分(80a)。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空调装置(1)的室内机(4),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出口(50)朝所述吸入口(35)侧的***程度至少比所述吹出口(50)朝与所述吸入口(35)侧相反一侧的***程度大,
所述风向调节构件(70)朝所述吸入口(35)侧的***程度至少比所述风向调节构件(70)朝与所述吸入口(35)侧相反一侧的***程度大。
7.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1)的室内机(4),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出口(50)不具有朝其内侧凹陷的形状,
所述风向调节构件(70)的边缘不具有朝其内侧凹陷的形状。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1)的室内机(4),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向调节构件(7)的所述吸入口(35)侧沿着所述吹出口(50)的所述吸入口(35)侧。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1)的室内机(4),其特征在于,
设有所述风向调节构件(70)的所述吹出口(50)以将所述吸入口(35)围住的方式至少设有四个。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装置(1)的室内机(4),其特征在于,
除了设有所述风向调节构件(70)的所述吹出口(50)以外,所述空调装置(1)的室内机(4)还包括设于所述吹出口(50)彼此之间的连续吹出口(60)。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1)的室内机(4)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装置(1)的室内机(4)还包括风向调节控制部(7),该风向调节控制部(7)通过调节所述风向调节构件(70)的姿势来调节从所述吹出口(50)吹出的风向,
所述风向调节控制部(7)在空调运转停止时调节所述风向调节构件(70)的姿势,以关闭所述吹出口(50)。
CN201080046884.4A 2009-11-05 2010-10-28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Active CN1025758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54308A JP4924697B2 (ja) 2009-11-05 2009-11-05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JP2009-254308 2009-11-05
PCT/JP2010/069164 WO2011055676A1 (ja) 2009-11-05 2010-10-28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5869A true CN102575869A (zh) 2012-07-11
CN102575869B CN102575869B (zh) 2015-11-25

Family

ID=43969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6884.4A Active CN102575869B (zh) 2009-11-05 2010-10-28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441842B2 (zh)
EP (1) EP2498018B1 (zh)
JP (1) JP4924697B2 (zh)
KR (1) KR101397325B1 (zh)
CN (1) CN102575869B (zh)
AU (1) AU2010316384B2 (zh)
WO (1) WO2011055676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5202A (zh) * 2013-10-02 2015-04-15 Lg电子株式会社 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CN104515203A (zh) * 2013-10-08 2015-04-15 Lg电子株式会社 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CN104515201A (zh) * 2013-10-02 2015-04-15 Lg电子株式会社 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CN104807081A (zh) * 2014-01-27 2015-07-29 Lg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遮风板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CN107076447A (zh) * 2014-09-30 2017-08-1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US10203150B2 (en) 2013-10-11 2019-02-12 Lg Electronics Inc. Indoor device for air conditioner
CN110848795A (zh) * 2018-07-27 2020-02-2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嵌入式空调室内机
CN111156847A (zh) * 2018-11-07 2020-05-15 郑州尚格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蓄热供暖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车辆
CN111630327A (zh) * 2018-01-25 2020-09-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12032842A (zh) * 2020-08-31 2020-12-04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嵌入式空调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52775B2 (ja) * 2009-11-05 2012-06-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EP3015774B1 (en) * 2013-06-28 2019-10-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KR102053223B1 (ko) * 2013-07-02 2020-01-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바람 가리개 및 이를 포함한 공기 조화기
EP3096092A4 (en) * 2014-01-07 2017-10-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device
JP6331935B2 (ja) * 2014-09-30 2018-05-30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DE102015201478B3 (de) * 2015-01-28 2016-03-31 Areva Gmbh Lüfteranordnung und zugehöriger Schaltschrank
WO2016133261A1 (ko) * 2015-02-18 2016-08-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JP6229741B2 (ja) 2015-09-29 2017-11-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6344375B2 (ja) * 2015-12-22 2018-06-2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6237800B2 (ja) 2016-02-22 2017-11-2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6269700B2 (ja) 2016-02-22 2018-01-3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受信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45138A (ja) * 1995-11-20 1997-06-06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4077016A (ja) * 2002-08-16 2004-03-11 Advanced Kucho Kaihatsu Center Kk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43751B2 (ja) 1997-01-20 1999-08-3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US6250373B1 (en) * 1998-07-20 2001-06-26 Carrier Corporation Ceiling mounted apparatus for heating and cooling
JP2001304675A (ja) * 2000-04-20 2001-10-31 Fujitsu General Ltd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の風向変更装置
JP3624808B2 (ja) * 2000-08-11 2005-03-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化粧パネル、吹出口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3624813B2 (ja) * 2000-09-06 2005-03-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化粧パネル、吹出口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3624814B2 (ja) 2000-09-06 2005-03-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化粧パネル、吹出口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3829168B2 (ja) 2001-05-22 2006-10-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空気調和機用の天井埋込型室内機
JP4052264B2 (ja) * 2004-03-05 2008-02-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4107334B2 (ja) * 2006-04-21 2008-06-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8209099A (ja) 2007-02-28 2008-09-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WO2009054316A1 (ja) * 2007-10-25 2009-04-30 Toshiba Carrier Corporation 天井埋込型の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45138A (ja) * 1995-11-20 1997-06-06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4077016A (ja) * 2002-08-16 2004-03-11 Advanced Kucho Kaihatsu Center Kk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97298B2 (en) 2013-10-02 2019-02-05 Lg Electronics Inc. Indoor device for cassette type air conditioner
CN104515201A (zh) * 2013-10-02 2015-04-15 Lg电子株式会社 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CN104515202A (zh) * 2013-10-02 2015-04-15 Lg电子株式会社 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US10047972B2 (en) 2013-10-02 2018-08-14 Lg Electronics Inc. Indoor device for cassette type air conditioner
CN104515201B (zh) * 2013-10-02 2018-10-30 Lg电子株式会社 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CN104515202B (zh) * 2013-10-02 2018-10-30 Lg电子株式会社 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CN104515203A (zh) * 2013-10-08 2015-04-15 Lg电子株式会社 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CN104515203B (zh) * 2013-10-08 2018-09-25 Lg电子株式会社 嵌入式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US10203150B2 (en) 2013-10-11 2019-02-12 Lg Electronics Inc. Indoor device for air conditioner
US10203124B2 (en) 2014-01-27 2019-02-12 Lg Electronics Inc. Indoor device for air conditioner having wind visors
CN104807081A (zh) * 2014-01-27 2015-07-29 Lg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遮风板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CN107076447A (zh) * 2014-09-30 2017-08-1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US10760812B2 (en) 2014-09-30 2020-09-01 Daikin Industries, Ltd.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CN107076447B (zh) * 2014-09-30 2021-02-19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组
CN111630327A (zh) * 2018-01-25 2020-09-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11630327B (zh) * 2018-01-25 2021-04-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10848795A (zh) * 2018-07-27 2020-02-2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嵌入式空调室内机
CN110848795B (zh) * 2018-07-27 2022-09-1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嵌入式空调室内机
CN111156847A (zh) * 2018-11-07 2020-05-15 郑州尚格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蓄热供暖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车辆
CN112032842A (zh) * 2020-08-31 2020-12-04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嵌入式空调器
CN112032842B (zh) * 2020-08-31 2022-07-12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嵌入式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98018A1 (en) 2012-09-12
JP2011099612A (ja) 2011-05-19
KR20120082934A (ko) 2012-07-24
AU2010316384A1 (en) 2012-05-24
US20120214398A1 (en) 2012-08-23
AU2010316384B2 (en) 2014-02-20
WO2011055676A1 (ja) 2011-05-12
CN102575869B (zh) 2015-11-25
JP4924697B2 (ja) 2012-04-25
KR101397325B1 (ko) 2014-05-19
US9441842B2 (en) 2016-09-13
EP2498018B1 (en) 2021-02-17
EP2498018A4 (en) 2018-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5869A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CN102597646A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CN109891155B (zh) 室内机及空调装置
KR20190042201A (ko) 공기조화기
JP6734624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US10760812B2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KR20120015531A (ko) 팽창밸브 및 이를 구비한 차량용 공조장치
CN107278255A (zh) 空调的室内机
CN204404365U (zh) 室内机以及空调机
CN104296239A (zh) 室内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EP3745044B1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CN206347709U (zh) 室内机以及空调机
WO2021229794A1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CN209042711U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WO2020240620A1 (ja) 吹出グリル、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6592884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WO2022107209A1 (ja) 室内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0431360A (zh) 空气调节机
US10976072B2 (en) In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WO2021024317A1 (ja) 吹出グリル、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