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2912B - 缸体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缸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62912B
CN102562912B CN201110281164.2A CN201110281164A CN102562912B CN 102562912 B CN102562912 B CN 102562912B CN 201110281164 A CN201110281164 A CN 201110281164A CN 102562912 B CN102562912 B CN 1025629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rod
cylinder body
projection
cylinder
r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811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62912A (zh
Inventor
岩谷真吾
森俊介
南原章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629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29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629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29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56Means for adjusting the length of, or for locking, the spring or damper, e.g. at the end of the stro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6Special sealings, including sealings or guides for piston-ro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02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gas only or vacuum
    • F16F9/0209Telescopic
    • F16F9/0218Mono-tubula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20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16F9/323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cylin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6Special sealings, including sealings or guides for piston-rods
    • F16F9/362Combination of sealing and guide arrangements for piston ro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2/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spring, damper or actuator
    • B60G2202/20Type of damper
    • B60G2202/24Fluid dam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2/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spring, damper or actuator
    • B60G2202/40Type of actuator
    • B60G2202/44Axial actuator, e.g. telescopic
    • B60G2202/441Axial actuator, e.g. telescopic where axial movement is translated to rotation of the connected end pa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40Auxiliary suspension parts; Adjustment of suspensions
    • B60G2204/46Means for locking the suspen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0/00Purpose; Design features
    • F16F2230/0041Locking; Fixing in posi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0/00Purpose; Design features
    • F16F2230/30Seal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Actu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的缸体装置。该缸体装置具有:设置在缸体的内周面及活塞杆的外周面中的任一方且沿径向延伸的突起(81);设置在缸体的内周面及活塞杆的外周面中的另一方,在活塞杆成为最大突出状态时,与突起(81)抵接而使缸体相对于活塞杆相对旋转并导向规定的相对旋转位置的倾斜部(91、93);设置在缸体的内周面及活塞杆的外周面中的另一方,在活塞杆为最大突出状态且缸体和活塞杆到达规定的相对旋转位置时,因沿轴向与突起(81)相对而在活塞杆沿***方向移动时与突起(81)抵接来保持突起(81)的锁定部(87)。

Description

缸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缸体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缸体装置而言,存在如下的缸体装置,即,使活塞杆从缸体最大限度地突出时,成为自动限制活塞杆向缸体***的方向移动的锁定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存在如下的缸体装置,即,使活塞杆从缸体突出到最大伸长位置附近而使缸体旋转时,成为限制活塞杆向缸体***的方向移动的锁定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而且,存在如下的缸体装置,即,使活塞杆从缸体突出到最大伸长位置附近时,成为防尘罩倾动而自动限制活塞杆向缸体***的方向移动的锁定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0-547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6-8774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56-14636号公报
以往的缸体装置存在使用便利性不好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的缸体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缸体装置具有筒状的缸体和从该缸体的一端能够突出地被***且被施加朝向突出方向的力的活塞杆,所述缸体装置的特征在于,能够相对旋转地设置有:相对于所述缸体至少限制沿轴向的移动而设置的缸体侧部件和相对于所述活塞杆至少限制沿轴向的移动而设置的活塞杆侧部件,所述缸体装置具有:突起,其设置在所述缸体侧部件的周面或所述活塞杆侧部件的周面中的任一方且沿径向延伸;倾斜部,其设置在与设置有所述突起的周面相对的所述缸体侧部件的周面或所述活塞杆侧部件的周面中的另一方,在所述活塞杆将要达到最大突出状态时,所述倾斜部与所述突起抵接而使所述缸体侧部件相对于所述活塞杆侧部件相对旋转并导向规定的相对旋转位置;锁定部,其设置在设置有所述倾斜部的周面,在所述活塞杆为最大突出状态且所述缸体侧部件和所述活塞杆侧部件到达所述规定的相对旋转位置时,所述锁定部因沿轴向与所述突起相对而在所述活塞杆沿***方向移动时与所述突起抵接来保持该突起,而限制所述活塞杆向***方向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缸体装置的将局部剖开时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缸体装置的局部放大正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第四实施方式的缸体装置的凸轮部等和突起之间的关系的展开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第四实施方式的缸体装置的凸轮部等和突起之间的关系的变形例的展开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缸体装置的局部放大正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缸体装置的局部放大正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缸体装置的局部放大正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缸体  12活塞杆  81突起  87锁定部  91、93倾斜部(自动锁定机构)  97锁定解除位置限定部  140防尘罩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基于图1~图4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缸体装置,该缸体装置是缓冲器,具体而言是作为工作流体而封入有气体的气体支撑杆。该缸体装置具有:封入有气体(空气或氮气)及润滑用的少量油液的筒状缸体11;一端从该缸体11的一端***的活塞杆12;在活塞杆12的配置在缸体11内的一端上固定的活塞13。活塞13能够滑动地嵌装在缸体11内,通过该活塞13,缸体11内部被划分成活塞杆12侧的室14和相对于活塞杆12处于底侧的室15这两个室。
缸体11具有呈大致有底圆筒状的缸主体22,该缸主体22具有大致圆筒状的主体部20和在主体部20上以封闭其一端(底侧)的方式被固定的底部21。在该缸主体22上,在主体部20的与底部21相反的一侧的开口部23的位置,通过塑性加工而同轴地形成有直径比具有一定直径的主体部25小的另一个圆环状的环状台阶部26。另外,在缸主体22上,在与该环状台阶部26相比更靠底部21侧的位置,通过塑性加工而同轴地形成有直径比主体部25小的处于两个部位的圆环状内侧突出部27、28。而且,在缸主体22上,在两个部位的内侧突出部27、28之间的位置,形成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卡止凸部29。
此外,各内侧突出部27、28也可以是在周向上设置在多个位置的突起。
缸体11具有沿轴向向外侧突出地固定在缸主体22的底部21的螺栓部件31,安装托架32能够旋转地被安装在该螺栓部件31上。安装托架32具有:形成有安装孔33的安装板部34和从该安装板部34的一端部垂直地立起的保持板部35,在保持板部35上形成有供螺栓部件31穿过的通孔36。为穿过螺栓部件31,从缸主体22的底部21侧依次配置有轴承38、安装托架32的保持板部35及轴承39,以将上述部件夹持在螺母40和底部21之间的方式将螺母40拧合到螺栓部件31。安装托架32以将安装板部34配置在保持板部35的与底部21相反的一侧的状态被安装在缸体11上。
此外,轴承38、39虽然图示为球轴承,但只要能够使安装托架32相对于缸主体22旋转,也可以是树脂等的滑动轴承等。
缸体11具有配置在缸主体22的开口部23侧的内侧的导块45、密封环46及保持环47,活塞杆12穿过上述部件而***缸体11内。
如图2所示,导块45呈在中央形成有沿着轴线方向的通孔50的圆环状。该通孔50作为滑动轴承。导块45的外径侧呈带台阶的圆筒状,其轴向一端形成有直径最大的大径部51,轴向的中间形成有比直径比大径部51小的中间径部52,轴向的另一端形成有直径比中间径部52小的小径部53。
密封环46呈在中央形成有沿着轴线方向的通孔55的圆环状。密封环46由大致圆筒状的刚性部件56和覆盖该刚性部件56地形成为圆环状的橡胶制弹性部件57构成。弹性部件57在轴向的一端侧形成有圆环状槽部58且径向截面呈C形。在与弹性部件57的槽部58相比更靠外径侧的位置埋设有刚性部件56。
保持环47呈在中央形成有沿着轴线方向的通孔60的圆环状。
保持环47以从开口部23侧与开口部23侧的内侧突出部27抵接的方式被配置在缸主体22的主体部25内,在该保持环47的开口部23侧,密封环46以使槽部58朝向保持环47侧的方式被配置。而且,导块45以使大径部51处于密封环46侧的方式被配置在该密封环46的开口部23侧。该导块45的大径部51从轴向的与密封环46相反的一侧卡止在缸主体22的环状台阶部26,由此,导块45、密封环46及保持环47被内侧突出部27和环状台阶部26夹持而安装在缸主体22。此外,在能够通过内压将密封环46保持在活塞杆突出端侧的情况下,不需要保持环47。
活塞13呈在中央形成有沿着轴线方向的嵌合孔62的圆环状,轴向的一端侧形成有以包围嵌合孔62的方式沿轴向凹陷的配置凹部63。另外,在配置凹部63的底面位置形成有与嵌合孔62平行的多个流路孔64。
活塞杆12具有:直径恒定的主轴部68;设置在该主轴部68的一端侧的直径比主轴部68小的嵌合轴部69;使嵌合轴部69向嵌合轴部69的与主轴部68相反的一侧塑性变形而形成为大径的紧固部70。活塞杆12的嵌合轴部69从配置凹部63的相反侧嵌合到活塞13的嵌合孔62中,在该状态下,嵌合轴部69的从活塞13突出的部分以收纳在配置凹部63内的方式进行加固而形成为紧固部70。活塞13被紧固部70和主轴部68夹持。这样,活塞13被安装在活塞杆12的一端部。
在此,活塞杆12构成为,主轴部68穿过缸体11的导块45、密封环46及保持环47,密封环46对活塞杆12的主轴部68和缸主体22的主体部25之间的间隙进行密闭。活塞13能够相对旋转且能够轴向移动地嵌合在缸主体22里侧的与内侧突出部28相比更靠里侧的主体部25,由此,活塞杆12相对于缸体11能够相对旋转且能够轴向移动。此外,优选对活塞13的外周表面进行树脂加工,而且,还可以设置密封部件。
如图1所示,在活塞杆12的主轴部68的从缸体11突出的另一端部,固定有安装托架73。该安装托架73具有:形成有安装孔74的安装板部75和从该安装板部75的一端部垂直立起的保持板部76,在保持板部76上形成有供活塞杆12的主轴部68穿过的通孔77。安装托架73以将安装板部75配置在保持板部76的与活塞杆12相反的一侧的状态通过焊接被固定在活塞杆12上。
如图2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活塞杆12的主轴部68上,从外周面沿活塞杆12的径向延伸的突起81形成在多处,具体而言形成在彼此相差180度的两个部位。这些突起81呈沿着活塞杆12径向的圆柱状。这些突起81如下形成:例如,在活塞杆12的主轴部68沿径向形成嵌合孔,圆柱状的销以其两端部从活塞杆12突出的方式被压入固定在该嵌合孔中,由此,利用销的两端部形成上述突起81。在本实施方式中,活塞杆12自身构成本发明的活塞杆侧部件。
上述突起81配置在活塞13和保持环47之间,在缸主体22内的与上述突起81的配置位置对应的位置,固定有构成缸体11的一部分的大致圆筒状的金属制内周部件82。该内周部件82构成本发明的缸体侧部件。
内周部件82以被缸主体22两侧的内侧突出部27、28夹持的状态嵌合在缸主体22的主体部25,由此,内周部件82以不能相对于缸主体22沿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被限制。另外,在内周部件82上,在外周面的轴线方向的中央位置,形成有多个沿径向凹陷的卡止凹部83,缸主体22的卡止凸部29分别进入这些卡止凹部83,由此,内周部件82相对于缸主体22的旋转被限制。
如图3所示,在内周部件82的内周侧,分别形成两组与突起81的外周面抵接并对其进行引导的凸轮部86、锁定部87及限制部88的组合。配置在缸体轴向(图3的上下方向)的一侧的两个相同形状的凸轮部86沿缸体周向(图3的左右方向)连续地邻接形成。另外,配置在缸体轴向的另一侧的锁定部87及限制部88的一个组合以相互沿缸体周向分离且使其缸体周向位置与一个凸轮部86的缸体周向位置匹配的方式形成,锁定部87及限制部88的另一组合以相互沿缸体周向分离且使其缸体周向位置与另一个凸轮部86的缸体周向位置匹配的方式形成。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凸轮部86被配置在缸体11的开口部23侧,即活塞杆12从缸体11突出的一侧,锁定部87及限制部88被配置在缸体11的与开口部23相反的一侧(底侧),即活塞杆12向缸体11***的一侧。
凸轮部86具有:以越趋向缸体周向一侧(图3的右侧。以下同样)则越位于缸体轴向一侧(图3的上侧。以下同样)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91;与该倾斜部91的缸体周向一侧连续且向缸体轴向一侧以圆弧状凹陷的凹部92;与该凹部92的缸体周向一侧连续且以越趋向缸体周向一侧则越位于缸体轴向另一侧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93;与该倾斜部93的缸体周向一侧连续且向缸体轴向另一侧以圆弧状突出的凸部94;与该凸部94的缸体周向一侧连续且向缸体轴向一侧以圆弧状凹陷的凹部95;与该凹部95的缸体周向一侧连续且向缸体轴向另一侧以圆弧状突出的凸部96。另一个凸轮部86的倾斜部91与该凸部96的缸体周向一侧连续。
倾斜部91和倾斜部93相对于缸体轴向的角度相等,相对于缸体轴向的高度也相等。因此,倾斜部91、凹部92及倾斜部93的整体相对于穿过凹部92中心的沿着缸体轴向的线呈线对称的形状。另外,凸部94、96位于缸体轴向的相同位置且呈相同直径的圆弧状,因此,凸部94、凹部95及凸部96的整体相对于穿过凹部95中心的沿着缸体轴向的线呈线对称的形状。在此,凹部92、95呈直径比突起81的直径大的圆弧状,并且在缸体周向上,相位相差90度。
在活塞杆12处于从缸体11最大程度突出的最大突出状态时,若凸轮部86的倾斜部91、93与突起81抵接,则以使突起81位于凹部92内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此时,使活塞杆12和缸体11相对旋转。当突起81与凹部92的底部抵接而位于最深位置时,活塞杆12成为最大突出状态,活塞杆12和缸体11位于规定的第一相对旋转位置(相对旋转位置)。即,凸轮部86的倾斜部91、93被设置在缸体11的内周面,在活塞杆12成为最大突出状态时,该倾斜部91、93与突起81抵接,使缸体11相对于活塞杆12相对旋转并向规定的第一相对旋转位置引导。
另外,从突起81位于凹部92内的状态使活塞杆12相对于缸体11相对旋转时,突起81被凹部92、及倾斜面91、93中的任一个引导的同时,使突起81的缸体周向位置与任一个凸轮部86的凸部94、96之间的凹部95的缸体周向位置相匹配地相对。在该状态下,活塞杆12向突出方向移动时,突起81进入凹部95而与其底部抵接,由此,凹部95及凸部94、96成为限制突起81向旋转方向移动的状态。即,凹部95及凸部94、96构成锁定解除位置限定部97,该锁定解除位置限定部97被设置在缸体11的内周面,在缸体11和活塞杆12位于与上述第一相对旋转位置不同的规定的第二相对旋转位置时,因上述锁定解除位置限定部97与突起81沿轴向相对而在活塞杆12向突出方向移动时与突起81抵接来限制向旋转方向的移动。
锁定部87呈大致等腰三角形。在该锁定部87,在其缸体轴向另一侧形成有:以越趋向缸体周向一侧则越位于缸体轴向另一侧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101;与该倾斜部101的缸体周向一侧连续且以越趋向缸体周向一侧则越位于缸体轴向一侧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102。另外,在锁定部87,在其缸体轴向一侧形成有向缸体轴向另一侧以圆弧状凹陷的凹部103。
倾斜部101和倾斜部102相对于缸体轴向的角度相等,相对于缸体轴向的高度也相等。因此,倾斜部101和倾斜部102相对于穿过它们之间的角部的沿着缸体轴向的线呈线对称的形状。另外,该角部的位置在缸体周向上与凸轮部86的凹部92的中心一致。凹部103呈直径比突起81的直径大的圆弧状,在缸体周向上中心位置与凸轮部86的凹部92的中心位置一致。另外,凹部103的缸体周向长度比凸轮部86的凹部92的缸体周向长度长,该凹部103以使其缸体周向位置与位于凸轮部86的凹部92内的突起81的缸体周向位置匹配的方式与上述突起81沿缸体轴向相对。
因此,在位于凸轮部86的凹部92内的突起81沿活塞杆12***的方向移动而相对地向缸体轴向的与凸轮部86相反的一侧移动的情况下,锁定部87的凹部103与突起81抵接并保持突起81。即,在活塞杆12处于最大突出状态且缸体11和活塞杆12到达上述第一相对旋转位置时,设置在缸体11内周面的锁定部87与突起81沿轴向相对,由此,活塞杆12沿***方向移动时,构成锁定部87与突起81抵接并保持突起81的锁定状态。
在此,若突起81的中心位于锁定部87的缸体周向范围内,则锁定部87限制活塞杆12从最大伸长位置附近收缩,此时,凹部103朝最深位置即缸体周向的中心位置引导突起81。另一方面,若突起81的中心位于锁定部87的缸体周向范围外,则锁定部87成为允许活塞杆12从最大伸长位置附近沿***方向移动并收缩的非锁定状态。因此,在缸体11和活塞杆12的相对旋转位置设置有:突起81的中心位于锁定部87的缸体周向范围内时,限制活塞杆12从最大伸长位置附近收缩的锁定位置;突起81的中心位于锁定部87的缸体周向范围外时,允许活塞杆12从最大伸长位置附近收缩的锁定解除位置。活塞杆12伸长到最大伸长位置时,凸轮部86的倾斜部(自动锁定机构)91、93自动使缸体11和活塞杆12的相对旋转位置向锁定位置旋转。
限制部88呈大致平行四边形,以使其缸体周向位置与凸轮部86的凹部95的缸体周向位置一致的方式形成。在限制部88,在其缸体轴向另一侧形成有:以越趋向缸体周向一侧则越位于缸体轴向另一侧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108;与该倾斜部108的缸体周向一侧连续且以越趋向缸体周向一侧则越位于缸体轴向一侧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109。倾斜部108比倾斜部109长,倾斜部108与穿过它们之间的角部的沿着缸体轴向的线所成的角,比倾斜部109与穿过它们之间的角部的沿着缸体轴向的线所成的角大。
另外,在限制部88,在其缸体轴向一侧形成有:以越趋向缸体周向一侧则越位于缸体轴向一侧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111;与该倾斜部111的缸体周向一侧连续且以越趋向缸体周向一侧则越位于缸体轴向另一侧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112。倾斜部111比倾斜部112短,倾斜部111与穿过它们之间的角部的沿着缸体轴向的线所成的角,比倾斜部112与穿过它们之间的角部的沿着缸体轴向的线所成的角小。倾斜部108与倾斜部112平行,倾斜部109与倾斜部111平行。
倾斜部111、112之间的角部在缸体周向上位于凸轮部86的凹部95的范围内,但相对于凹部95的中心,使上述角部的缸体周向位置错位地形成。另外,在缸体周向上,限制部88的倾斜部108、111侧的端部相对于一个凸部94的顶部而位于与凹部95相反的一侧,倾斜部109、112侧的端部相对于另一个凸部96的顶部而位于与凹部95相反的一侧。
因此,在位于与凸轮部86相反的一侧的突起81的缸体周向位置与凸轮部86的凹部95相匹配的状态下,在上述突起81向缸体轴向一侧移动的情况下,限制部88的倾斜部108、109将突起81向与凸轮部86的凹部95相比更靠缸体周向外侧的位置引导,从而限制上述突起进入凹部95。另一方面,在使位于限制部88与凸轮部86之间的突起81的缸体周向位置与凸轮部86的凹部95相匹配的状态下,在上述突起81向缸体轴向另一侧移动的情况下,限制部88的倾斜部111、112将突起81向缸体周向外侧引导。需要说明的是,突起81从位于凸轮部86的凹部95底部的状态向缸体轴向另一侧移动时,抵接到缸体周向位置相匹配的倾斜部112且被其引导而向缸体周向一侧移动。
突起81、凸轮部86、锁定部87和限制部88构成凸轮机构115,该凸轮机构115被设置在缸体11内的缸体11和活塞杆12之间的位置。
如图1所示,在缸体11的主体部20的底部21侧和安装托架32的安装板部34设置有位置确认部(位置确认机构)118,其能够通过外观确认如上所述突起81的缸体周向位置与凸轮部86的凹部92及锁定部87的匹配情况,即活塞杆12和缸体11位于规定的第一相对旋转位置的情况,换言之,活塞杆12和缸体11的相对旋转位置处于锁定位置的情况。位置确认部118由沿着缸体轴向指向安装板部34地形成于缸体11的主体部20的三角形标记11、和沿着缸体轴向指向主体部20地形成于安装托架32的安装板部34的三角形标记120构成。
而且,当这些标记119、120的缸体周向位置相匹配而成为沿缸体轴向相对的状态时,突起81成为缸体周向位置与凸轮部86的凹部92及锁定部87相匹配的状态,即成为活塞杆12和缸体11位于规定的第一相对旋转位置的状态,换言之,成为活塞杆12和缸体11的相对旋转位置处于锁定位置的状态。另一方面,当这些标记119、120的缸体周向位置错位时,有可能不会成为上述状态。在形成于缸体11的标记119上,附设有表示缸体11和活塞杆12的相对旋转位置处于锁定位置的文字“锁定”。
此外,向安装对象进行安装时,作业者将安装托架73安装在安装对象的一侧,并拧松螺母40,与安装对象的另一侧相匹配地调节安装托架32的角度而将该安装托架32安装在安装对象的另一侧。因此,安装托架32相对于缸体11的旋转角度在该时刻被确定。于是,也可以在安装托架73及安装托架32被安装在安装对象并拧松螺母40的状态下,与活塞杆12成为最大突出状态的状态下的安装托架32的标记120相匹配地后设置缸体11的标记119。因此,缸体11的标记119设为能够后设置的密封标签,而安装托架32的标记120通过刻印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示出了只记载了文字“锁定”的例子,但也可以表示突起81处于锁定解除位置限定部97的锁定解除位置。
以下,对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缸体装置中,安装在缸体11上的安装托架32的安装板部34和安装在活塞杆12上的安装托架73的安装板部75通过分别穿过安装孔33、74的连结部件被安装在例如省略图示的基座部件和相对于基座部件摇动的省略图示的开闭部件上。安装方向优选为,在用于开闭部经常关闭的开闭部件的情况下,当开闭部件关闭时,以缸体装置的活塞杆12的突出侧(图中上侧)处于下侧的方式进行安装。这是因为为确保密封性及滑动性而优选使缸体内的油液尽可能与密封环46接触。
开闭部件处于接近基座部件的关闭状态时,活塞杆12最深地***缸体11内,开闭部件处于与基座部件最大程度地分离的打开状态时,活塞杆12从缸体11最大程度地突出。在此,在室14、15内充有高压气体,因此在活塞13上因其受压面积差而产生使活塞杆12从缸体11突出的方向上的作用力即气体反作用力。因此,开闭部件在关闭状态下其重量超过气体反作用力而维持关闭状态,或者相对于基座部件利用省略图示的锁定机构维持关闭状态。
而且,在开闭部件摇动时,活塞13在缸体11内沿着缸体轴向移动并改变室14、15的容积,此时,将上述室14、15相连的活塞13的流路孔64控制气体的流动而产生阻尼力来抑制开闭部件的摇动速度。
在此,操作者使开闭部件向打开方向摇动时,活塞杆12利用气体反作用力向从缸体11突出的一侧移动。于是,突起81相对地向缸体轴向的凸轮部86侧移动。此时,在突起81的缸体周向的相对位置相对于锁定部87及限制部88都错位的情况下(例如图3的a),该突起81与凸轮部86的倾斜部91、93中的任一个直接抵接(例如图3的b),在其引导下使活塞杆12和缸体11相对旋转,并且该突起81进一步向缸体轴向的凸轮部86侧相对移动而与凹部92的底部抵接并停止(例如图3的c)。在该状态下,活塞杆12成为从缸体11最大程度地突出的最大突出状态,活塞杆12和缸体11位于第一相对旋转位置。
另一方面,在突起81的缸体周向位置与锁定部87匹配的情况下(例如图3的d),突起81与倾斜部101、102中的任一个抵接(例如图3的e),通过其引导使活塞杆12和缸体11相对旋转,与此同时该突起81相对地向缸体轴向的凸轮部86侧移动而从锁定部87朝缸体周向分离(例如图3的f),进而该突起81相对地向缸体轴向的凸轮部86侧移动,并与凸轮部86的倾斜部91、93中的任一个抵接(例如图3的b),通过倾斜部91、93中的所抵接的任一个倾斜部的引导使活塞杆12和缸体11相对旋转,进而该突起81相对地向缸体轴向的凸轮部86侧移动而与凹部92的底部抵接并停止(例如图3的c)。
另外,在突起81的缸体周向位置与限制部88匹配的情况下(例如图3的g),突起81与倾斜部108、109中的任一个抵接(例如图3的h),通过其引导使活塞杆12和缸体11相对旋转,与此同时该突起81相对地向缸体轴向的凸轮部86侧移动而从限制部88朝缸体周向分离(例如图3的i),此后,该突起81相对地向缸体轴向的凸轮部86侧移动,并与凸轮部86的倾斜部91、93中的任一个抵接(例如图3的j),通过倾斜部91、93中的所抵接的任一个倾斜部的引导使活塞杆12和缸体11相对旋转,进而该突起81相对地向缸体轴向的凸轮部86侧移动而与凹部92的底部抵接并停止(例如图3的k)。
即,在任一种情况下,突起81都不位于向缸体轴向一侧凹陷的凹部92、95中的处于缸体轴向另一侧的凹部95内,而位于处于缸体轴向一侧的凹部92内。这样,突起81位于凹部92内时,如上所述,活塞杆12成为最大突出状态,活塞杆12和缸体11位于第一相对旋转位置,而且,使位置确认部118的标记119、120的缸体周向位置一致。
接着,从突起81位于凹部92内的状态开始,操作者使缸体11以90度向任意方向旋转时,通过凹部92、和倾斜部91、93中的任一个的引导,突起81抵抗气体反作用力而相对地向缸体轴向的与凸轮部86相反的一侧移动,与此同时向缸体周向移动(例如图3的l、m),并越过凸部94、96中的任一个(例如图3的n、o),利用气体反作用力进入凹部95内而与其底部抵接并停止(例如图3的p)。由此,活塞杆12和缸体11位于成为非锁定状态的第二相对旋转位置。
此时,在上述突起81在倾斜部91、93中的任一个移动而越过凸部94、96中的任一个(例如图3的c→l→n或k→m→o)之前,气体反作用力在缸体11产生旋转阻力,但一旦越过凸部94、96中的任一个(例如图3的n→p或o→p),则根据气体反作用力,突起81自然而然地进入凹部95内而与其底部抵接,旋转阻力降低。而且,若欲进一步越过凸部94、96中的另一个,则再次根据气体反作用力产生旋转阻力。由此,突起81位于凹部95内时,产生缸体11的旋转操作力比位于凹部95前后时变得更轻的顿挫感(アクセント),产生所谓的卡止感。
通过该卡止感,操作者判断为已成为锁定被解除的非锁定状态,使开闭部件抵抗气体反作用力向关闭方向摇动。于是,活塞杆12向活塞杆***侧移动,突起81相对地向缸体轴向的与凸轮部86相反的一侧移动。此时,由于突起81的缸体周向位置与限制部88的倾斜部112匹配,因此,突起81与倾斜部112抵接,通过其引导使活塞杆12和缸体11相对旋转,与此同时该突起81相对地向缸体轴向的与凸轮部86相反的一侧移动(例如图3的q),并从倾斜部112分离,此后,突起81在该状态下相对地向缸体轴向的与凸轮部86相反的一侧移动(例如图3的r)。由此,活塞杆12向活塞杆***侧移动,开闭部件成为关闭状态,此后,根据需要通过锁定机构锁定开闭部件。
此外,从突起81位于凹部92内的状态开始,操作者不使缸体11旋转,而使开闭部件抵抗气体反作用力向关闭方向摇动时,活塞杆12向活塞杆***侧移动,突起81相对地向缸体轴向的与凸轮部86相反的一侧移动,但由于突起81的缸体周向位置与锁定部87的缸体周向位置匹配,所以该突起81与锁定部87的凹部103抵接而停止在其底部位置(例如图3的s、t),限制进一步向缸体轴向的与凸轮部86相反的一侧的相对移动。即,成为锁定状态。
另外,从突起81位于凹部92内的状态开始,即使不使突起81位于凹部95内,只要活塞杆12和缸体11的相对旋转位置处于使突起81的中心位于比锁定部87更靠缸体周向外侧的位置的状态,也能够成为非锁定状态,当操作者使开闭部件抵抗气体反作用力向关闭方向摇动时,突起81相对地沿着缸体轴向越过锁定部87,此后,在该状态下,活塞杆12向活塞杆***侧移动,从而使开闭部件成为关闭状态,此后,根据需要通过锁定机构锁定开闭部件。
而且,例如,在操作者在开闭部件上放置重物来增加开闭部件的质量的情况下,或者,因缸体11内的气压降低等理由而使气体反作用力降低,缸体装置不能将活塞杆12维持在最大突出状态的情况下,即,不能将开闭部件维持在全开状态的情况下,开闭部件抵抗气体反作用力向关闭方向摇动,在突起81位于凹部92内的状态下,即缸体11和活塞杆12位于第一相对旋转位置的状态下,活塞杆12向活塞杆***侧移动,突起81相对地向缸体轴向的与凸轮部86相反的一侧移动。该情况下,由于突起81的缸体周向位置也与锁定部87的缸体周向位置匹配,所以该突起81与锁定部87的凹部103抵接而在其底部位置停止(例如图3的s、t),从而限制该突起81进一步向缸体轴向的与凸轮部86相反的一侧的相对移动。因此,成为活塞杆12向活塞杆***侧的移动被限制的锁定状态,将开闭部件维持在打开状态。
在从该状态关闭开闭部件的情况下,操作者具有关闭开闭部件的意图时,若使缸体11旋转而使突起81从锁定部87的凹部103向缸体周向外侧移动,则成为不存在限制突起81向缸体轴向的与凸轮部86相反的一侧移动的锁定部87的状态,因此,此后突起81相对地向缸体轴向的与凸轮部86相反的一侧移动,活塞杆12向***侧移动,开闭部件成为关闭状态,此后,根据需要通过锁定机构锁定开闭部件。
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缸体装置中,使活塞杆从缸体最大限度突出时,成为自动限制活塞杆向缸体***的方向移动的锁定状态,但在该缸体装置中,通过使活塞杆再次从缸体向突出方向移动,就会解除上述锁定。这样,若是通过使活塞杆从缸体向突出方向移动而解除锁定的缸体装置,则锁定解除的方向与正常的活塞杆的动作方向相同,例如,在操作者的身体误碰到开闭部件的情况下等,不经意地解除锁定的可能性高。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缸体装置中,使活塞杆从缸体突出到最大伸长位置附近而使缸体旋转时,成为限制活塞杆向缸体***的方向移动的锁定状态,但如上所述若是通过使缸体旋转而使其成为锁定状态的缸体装置,则需要进行仅用于使其成为锁定状态的操作,导致操作麻烦。另外,在忘记锁定操作的情况下,锁定解除被维持,从而不能发挥作为安全装置的功能。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3记载的缸体装置中,使活塞杆从缸体突出到最大伸长位置附近时,防尘罩倾动而成为自动限制活塞杆向缸体***的方向移动的锁定状态,但在该缸体装置中,通过使防尘罩的倾动恢复来解除上述锁定。这样,若是防尘罩倾动而成为锁定状态的缸体装置,则不仅操作麻烦,而且需要用于使防尘罩倾动的空间,容易受到安装空间的制约。
与此相对,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活塞杆12成为最大突出状态时,设置在活塞杆12外周面的突起81被设置在缸体11内周面的倾斜部91、93导向规定的第一相对旋转位置。在该第一相对旋转位置,即使活塞杆12沿***方向移动,突起81也因与锁定部87抵接而被保持。因此,在最大伸长位置附近自动成为锁定状态。而且,当操作者通过手动使缸体11和活塞杆12相对旋转而使其从第一相对旋转位置错位时,即使活塞杆12沿***方向移动,突起81也能够不与锁定部87抵接地移动。因此,由于需要使缸体11和活塞杆12相对旋转这样的操作者的有意操作,所以能够防止不经意地解除锁定。另外,由于是通过手动使缸体11和活塞杆12相对旋转的操作,所以锁定解除也变得容易。因此,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此外,由于锁定解除操作是使缸体11和活塞杆12相对旋转这样的操作,因此不用考虑解除部件的摇动等,从而不易受到安装空间的制约。
换言之,活塞杆12伸长到最大伸长位置时,倾斜部91、93使缸体11和活塞杆12的相对旋转位置自动旋转到限制活塞杆12从最大伸长位置附近收缩的锁定位置。因此,若使活塞杆12伸长到最大伸长位置,则自动成为限制活塞杆12从最大伸长位置附近收缩的锁定状态。另外,若使缸体11和活塞杆12的相对旋转位置处于允许通过手动从最大伸长位置附近收缩的锁定解除位置,则活塞杆12能够从最大伸长位置附近收缩。因此,由于需要使缸体11和活塞杆12的相对旋转位置处于锁定解除位置的操作,故能够防止不经意地解除锁定。另外,由于是使缸体11和活塞杆12的相对旋转位置处于锁定解除位置的操作,所以锁定解除也变得容易。因此,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此外,由于锁定解除操作是使缸体11和活塞杆12的相对旋转位置处于锁定解除位置的操作,所以不用考虑解除部件的摇动等,从而不易受到安装空间的制约。
另外,只要从缸体11的外观观察位置确认部118,就能够确认突起81位于沿着缸体轴向与锁定部87相对的锁定位置的情况,因此操作者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辨识突起81位于沿着缸体轴向与锁定部87相对的锁定位置的情况。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便利性及安全性。
另外,缸体11和活塞杆12到达与规定的第一相对旋转位置不同的成为非锁定状态的规定的第二相对旋转位置时,设置在缸体11内周面的由凸部94、凹部95及凸部96构成的锁定解除位置限定部97在活塞杆12向突出方向移动时与突起81抵接来限制向旋转方向的移动,因此能够通过操作感的变化将缸体11和活塞杆12到达成为非锁定状态的规定的第二相对旋转位置的情况传达给操作者。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便利性。
另外,由于能够将凸轮机构115内置于缸体11,因此构成与以往的气弹簧同样的外形,所以能够实现整体的小型化。
此外,如图4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由内周部件82的凸轮部86的凸部94、凹部95及凸部96构成的锁定解除位置限定部97。该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用于限制突起81进入凹部95的限制部88。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主要基于图3及图5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部分为主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用相同的名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设置在缸体11及活塞杆12之间的凸轮机构115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反的结构。即,在构成缸体11的内周部件82(缸体侧部件)的内周面形成有沿缸体径向延伸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突起81。另外,在活塞杆12的主轴部68的外周面形成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凸轮部86、锁定部87及限制部88(图5中省略图示)的外周部件130(活塞杆侧部件)构成为,以将锁定部87及限制部88配置在开口部23侧、将凸轮部86配置在开口部23的相反侧的状态嵌合固定在活塞杆12上。在此,外周部件130向开口部23的相反侧延伸,在其延伸前端部形成有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内凸缘部131。该内凸缘部131被卡止在活塞杆12的主轴部68的嵌合轴部69侧的端部并被活塞13和主轴部68夹持。该情况下,外周部件130构成活塞杆12的一部分,在活塞杆12的外周面形成有凸轮部86、锁定部87及限制部88。
因此,凸轮部86的倾斜部91、93被设置在活塞杆12的外周面,活塞杆12成为最大突出状态时,上述倾斜部91、93与突起81抵接而使缸体11和活塞杆12相对旋转并将其导向规定的第一相对旋转位置。另外,凹部95及凸部94、96被设置在活塞杆12的外周面并构成锁定解除位置限定部97,当缸体11和活塞杆12到达与上述第一相对旋转位置不同的规定的第二相对旋转位置时,由于该锁定解除位置限定部97沿轴向与突起81相对,因此在活塞杆12向突出方向移动时,该锁定解除位置限定部97与突起81抵接来限制向旋转方向移动。另外,在活塞杆12为最大突出状态且缸体11和活塞杆12到达上述第一相对旋转位置时,设置在活塞杆12外周面的锁定部87由于沿轴向与突起81相对,故在活塞杆12沿***方向移动时成为与突起81抵接来保持突起81的锁定状态。
如上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
根据上述第二实施方式,活塞杆12成为最大突出状态时,设置在缸体12内周面的突起81被设置在活塞杆12外周面的倾斜部91、93导向规定的第一相对旋转位置。在该第一相对旋转位置,即使活塞杆12沿***方向移动,锁定部87也抵接突起81而被保持。因此,在最大伸长位置附近自动成为锁定状态。而且,使缸体11和活塞杆12相对旋转而使其从第一相对旋转位置错位时,即使活塞杆12沿***方向移动,也能够使锁定部87不与突起81抵接地移动。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
另外,缸体11和活塞杆12到达与第一相对旋转位置不同的成为非锁定状态的规定的第二相对旋转位置时,设置在活塞杆12外周面的由凸部94、凹部95及凸部96构成的锁定解除位置限定部97在活塞杆12向突出方向移动时与突起81抵接来限制向旋转方向的移动,因此能够通过操作感的变化将缸体11和活塞杆12到达成为非锁定状态的第二相对旋转位置的情况传达给操作者。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便利性。
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具有:筒状的缸体;一端被***该缸体的一端,被施加朝向突出方向的力且相对于所述缸体能够相对旋转的活塞杆;设置在所述缸体的内周面及所述活塞杆的外周面中的任一方且沿径向延伸的突起;设置在所述缸体的内周面及所述活塞杆的外周面中的另一方,当所述活塞杆成为最大突出状态时与所述突起抵接以使所述缸体相对于所述活塞杆相对旋转并导向规定的相对旋转位置的倾斜部;设置在所述缸体的内周面及所述活塞杆的外周面中的另一方,当所述活塞杆为最大突出状态且所述缸体和所述活塞杆到达所述规定的相对旋转位置时,因沿轴向与所述突起相对而在所述活塞杆沿***方向移动时与所述突起抵接来保持该突起的锁定部。
由此,活塞杆成为最大突出状态时,设置在缸体的内周面及活塞杆的外周面中的任一方的突起被设置在缸体的内周面及活塞杆的外周面中的另一方的倾斜部导向规定的相对旋转位置。在该规定的相对旋转位置,即使活塞杆沿***方向移动,突起也抵接在锁定部而被保持。因此,在最大伸长位置附近自动成为锁定状态。而且,操作者通过手动使缸体和活塞杆相对旋转而使其从规定的相对旋转位置错位时,即使活塞杆沿***方向移动,突起也能够不与锁定部抵接地移动。因此,由于需要使缸体和活塞杆相对旋转这样的操作,所以能够防止锁定不经意地解除。另外,由于是通过手动使缸体和活塞杆相对旋转的操作,所以锁定解除也变得容易。因此,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此外,由于锁定解除操作使缸体和活塞杆相对旋转,因此不用考虑解除部件的摇动等,从而难以受到安装空间的制约。
另外,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的锁定解除位置限定部,该锁定解除位置限定部被设置在所述缸体的内周面及所述活塞杆的外周面中的另一方,当所述缸体和所述活塞杆处于与所述规定的相对旋转位置不同的规定的第二相对旋转位置时,该锁定解除位置限定部因沿轴向与所述突起相对而在所述活塞杆向突出方向移动时与所述突起抵接来限制向旋转方向的移动。
由此,缸体和活塞杆处于与规定的相对旋转位置不同的规定的第二相对旋转位置时,设置在缸体的内周面及活塞杆的外周面中的另一方的锁定解除位置限定部,在活塞杆向突出方向移动时与突起抵接来限制向旋转方向的移动,因此,能够通过操作感的变化将缸体和活塞杆到达规定的第二相对旋转位置的情况传达给操作者。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便利性。
另外,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具有:筒状的缸体;一端被***该缸体的一端,被施加朝向突出方向的力且相对于所述缸体能够相对旋转的活塞杆,并且还具有自动锁定机构,在所述缸体和所述活塞杆的相对旋转位置,设置有限制所述活塞杆从最大伸长位置附近收缩的锁定位置和允许从最大伸长位置附近收缩的锁定解除位置,所述活塞杆伸长到最大伸长位置时,所述自动锁定机构使所述缸体和所述活塞杆的相对旋转位置向所述锁定位置旋转。
由此,自动锁定机构构成为,在活塞杆伸长到最大伸长位置时,自动使缸体和活塞杆的相对旋转位置向限制活塞杆从最大伸长位置附近收缩的锁定位置旋转。因此,只要活塞杆伸长到最大伸长位置,就自动成为限制活塞杆从最大伸长位置附近收缩的锁定状态。另外,若通过手动使缸体和活塞杆的相对旋转位置处于允许从最大伸长位置附近收缩的锁定解除位置,则活塞杆能够从最大伸长位置附近收缩。因此,由于需要使缸体和活塞杆的相对旋转位置处于锁定解除位置这样的操作,所以能够防止锁定不经意地解除。另外,由于是使缸体和活塞杆的相对旋转位置处于锁定解除位置的操作,所以锁定解除也变得容易。因此,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此外,由于锁定解除操作是使缸体和活塞杆的相对旋转位置处于锁定解除位置的操作,所以不用考虑解除部件的摇动等,从而难以受到安装空间的制约。
另外,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具有能够通过所述缸体的外观来确认所述突起位于沿轴向与所述锁定部相对的位置的情况的位置确认机构。
由此,只要从缸体的外观观察位置确认机构,就能够确认突起处于沿轴向与锁定部相对的位置的情况,因此,操作者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辨识突起处于沿轴向与锁定部相对的位置的情况。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便利性。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主要基于图3及图6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部分为主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用相同的名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设置有覆盖活塞杆12从缸体11突出的部分的防尘罩140。该防尘罩140具有防尘罩主体143,该防尘罩主体143具有筒状部141和封闭其一端的盖部142且呈大致有盖圆筒状,在盖部142的中央能够旋转地支承有活塞杆12。防尘罩140构成为,以相对于活塞杆12沿轴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相对于活塞杆12及缸体11能够相对旋转地设置。
在防尘罩主体143上,在该筒状部141的与盖部142相反的一侧,通过塑性加工同轴地形成有直径比直径恒定的主体部144小的处于两个部位的其他的圆环状内侧突出部145、146。另外,在防尘罩主体143上,在两个部位的内侧突出部145、146之间的位置,形成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卡止凸部147。
而且,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缸体11的主体部20的内侧突出部27附近的与内侧突出部27相比更靠近开口部23的相反侧位置的外周面,形成有沿缸体径向延伸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多个突起81。在该实施方式中,缸体自身构成本发明的缸体侧部件。
另外,在防尘罩主体143的筒状部141的内侧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凸轮部86、锁定部87及限制部88(图6中省略图示)的内周部件82(活塞杆侧部件),以将锁定部87及限制部88配置在开口部23侧并将凸轮部86配置在开口部23的相反侧的方式固定。内周部件82被防尘罩主体143两侧的内侧突出部145、146夹持,卡止凸部147进入外周面的卡止凹部83。由此,内周部件82被限制成相对于防尘罩主体143不能沿着缸体轴向及缸体周向移动。内周部件82与防尘罩主体143一起构成防尘罩140。
因此,由突起81和凸轮部86、锁定部87及限制部88构成的凸轮机构115被设置在缸体11及防尘罩14之间。由此,未在缸体11内的缸体11和活塞杆12之间设置凸轮机构115。
另外,在缸体11和防尘罩140上设置有能够从外观确认突起81位于锁定部87的情况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位置确认部118。该位置确认部118由如下标记构成:在缸体11的主体部20上沿着缸体轴向指向防尘罩140地形成的三角形标记119;在防尘罩140的筒状部141上沿着缸体轴向指向缸体11地形成的三角形标记120。即,该位置确认部118能够从防尘罩140的外观确认突起81处于沿着缸体轴向与锁定部87相对的锁定位置的情况。
如上所述,凸轮部86的倾斜部91、93被设置在防尘罩140的内周面,活塞杆12成为最大突出状态时,上述倾斜部91、93与突起81抵接而使防尘罩140相对于缸体11相对旋转并导向规定的第一相对旋转位置。另外,凹部95及凸部94、96构成锁定解除位置限定部97,该锁定解除位置限定部97被设置在防尘罩140的内周面,当缸体11和防尘罩140到达与上述第一相对旋转位置不同的作为非锁定位置的规定的第二相对旋转位置时,该锁定解除位置限定部97因沿轴向与突起81相对而在活塞杆12向突出方向移动时与突起81抵接来限制向旋转方向的移动。另外,在活塞杆12为最大突出状态且缸体11和防尘罩140到达上述第一相对旋转位置时,设置在防尘罩140内周面的锁定部87成为因沿轴向与突起81相对而在活塞杆12沿***方向移动时与突起81抵接来保持突起81的锁定状态。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安装托架32(图6中省略图示)相对于缸体11不能旋转地被固定。
在如上所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操作者使开闭部件向打开方向摇动时,活塞杆12向活塞杆突出侧移动,防尘罩140也与活塞杆12一体地向活塞杆突出方向移动。此时,突起81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适当被锁定部87、限制部88及凸轮部86相对地引导,使防尘罩140及缸体11相对旋转的同时,该突起81与凹部92的底部抵接(例如图3的c、k)。在该状态下,活塞杆12成为从缸体11最大程度突出的最大突出状态,缸体11和防尘罩140位于第一相对旋转位置。
从突起81位于凹部92内的状态开始,操作者使防尘罩140旋转时,突起81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凹部92、和倾斜部91、93中的任一个的引导而相对移动,通过气体反作用力与凹部95抵接(例如图3的p),从而使缸体11和防尘罩140位于第二相对旋转位置。
从该状态开始,操作者使开闭部件向关闭方向摇动时,活塞杆12及防尘罩140一体地向活塞杆***侧移动,突起81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被限制部88的倾斜部112引导(例如图3的q),使防尘罩140及缸体11相对旋转的同时,该突起81从限制部88朝缸体周向分离(例如图3的r)。由此,活塞杆12及防尘罩140向活塞杆***侧移动。
此外,从突起81位于凹部92内的状态开始,操作者不使防尘罩140旋转,而使开闭部件向关闭方向摇动时,活塞杆12向活塞杆***侧移动,防尘罩140也与活塞杆12一体地向活塞杆***侧移动,但此时,突起81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与锁定部87的凹部103抵接并停止(例如图3的s、t),成为限制活塞杆12及防尘罩140进一步向活塞杆***侧移动的锁定状态。
另外,从突起81位于凹部92内的状态开始,即使突起81不位于凹部95内,只要处于突起81的中心位于锁定部87的缸体周向外侧的状态,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活塞杆12及防尘罩140就能向活塞杆***侧移动,从而使开闭部件成为关闭状态。
而且,在因气压的降低等而不能将活塞杆12维持在最大突出状态的情况下,开闭部件向关闭方向摇动,在缸体11和防尘罩140位于第一相对旋转位置的状态下,活塞杆12及防尘罩140一体地向活塞杆***侧移动,但由于突起81的缸体周向位置与锁定部87的缸体周向位置匹配,所以该突起81与锁定部87的凹部103抵接并停止(例如图3的s、t),从而限制活塞杆12及防尘罩140进一步向活塞杆***侧移动。
当从该状态关闭开闭部件时,若操作者使防尘罩140旋转以使突起81从锁定部87的凹部103相对地向缸体周向外侧移动,则活塞杆12及防尘罩140向***侧移动,开闭部件成为关闭状态。
根据上述第三实施方式,活塞杆12成为最大突出状态时,设置在缸体12外周面的突起81被设置在与活塞杆12一体的防尘罩140内周面的倾斜部91、93导向规定的第一相对旋转位置。在该第一相对旋转位置,即使活塞杆12与防尘罩140一起沿***方向移动,锁定部87也抵接突起81而被保持。因此,在最大伸长位置附近自动成为锁定状态。而且,使缸体11和防尘罩140相对旋转而使其从第一相对旋转位置错位时,即使活塞杆12与防尘罩140一起沿***方向移动,锁定部87也能够不与突起81抵接地移动。换言之,在活塞杆12伸长到最大伸长位置时,倾斜部91、93使缸体11和防尘罩140的相对旋转位置自动旋转到限制活塞杆12从最大伸长位置附近收缩的锁定位置。另外,只要使缸体11和防尘罩140的相对旋转位置处于允许从最大伸长位置附近收缩的锁定解除位置,活塞杆12就能够从最大伸长位置附近收缩。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而且难以受到安装空间的制约。
另外,只要从防尘罩140的外观观察位置确认部118,就能够确认突起81处于沿着缸体轴向与锁定部87相对的锁定位置的情况,从而操作者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辨识突起81处于沿轴向与锁定部87相对的锁定位置的情况。
另外,缸体11和防尘罩140到达与规定的第一相对旋转位置不同的成为非锁定状态的规定的第二相对旋转位置时,设置在防尘罩140内周面的由凸部94、凹部95及凸部96构成的锁定解除位置限定部97,在活塞杆12向突出方向移动时与突起81抵接来限制向旋转方向的移动,因此能够通过操作感的变化将缸体11和防尘罩140到达成为非锁定状态的第二相对旋转位置的情况传达给操作者,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便利性。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主要基于图3及图7以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同部分为主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用相同的名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设置在缸体11及防尘罩140之间的凸轮机构115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反。即,在防尘罩主体143的内周侧,嵌合固定有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在内周面上形成有多个沿缸体径向延伸的突起81的内周部件82(活塞杆侧部件)。该内周部件82也被防尘罩主体143两侧的内侧突出部145、146夹持,卡止凸部147进入外周面的卡止凹部83,来限制该内周部件82相对于防尘罩主体143沿着缸体轴向及缸体周向的移动。另外,外周面上形成有凸轮部86、锁定部87及限制部88(图7中省略图示)的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外周部件130(缸体侧部件),以将锁定部87及限制部88配置在开口部23的相反侧、将凸轮部86配置在开口部23侧的方式嵌合固定在缸体11的主体部20。
该情况下,内周部件82构成防尘罩140的一部分,在防尘罩140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沿缸体径向延伸的突起81。另外,外周部件130构成缸体11的一部分,在缸体1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凸轮部86、锁定部87及限制部88。外周部件130向开口部23侧延伸,在其开口部23侧的端部形成有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内凸缘部131。该内凸缘部131被卡止在缸主体22的开口部23侧的端部。
因此,凸轮部86的倾斜部91、93被设置在缸体11的外周面,活塞杆12成为最大突出状态时,该倾斜部91、93与突起81抵接而使防尘罩140相对于缸体11相对旋转并导向规定的第一相对旋转位置。另外,凹部95及凸部94、96构成锁定解除位置限定部97,该锁定解除位置限定部97被设置在缸体11的外周面,当缸体11和防尘罩140到达与上述第一相对旋转位置不同的成为非锁定状态的规定的第二相对旋转位置时,该锁定解除位置限定部97因沿轴向与突起81相对而在活塞杆12向突出方向移动时与突起81抵接来限制向旋转方向的移动。另外,在活塞杆12为最大突出状态且缸体11和防尘罩140到达上述第一相对旋转位置时,设置在缸体11外周面的锁定部87成为因沿轴向与突起81相对而在活塞杆12沿***方向移动时与突起81抵接来保持突起81的锁定状态。
如上所述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动作与第三实施方式大致相同。
根据上述第四实施方式,活塞杆12成为最大突出状态时,设置在与活塞杆12一体的防尘罩140内周面的突起81被设置在缸体11外周面的倾斜部91、93导向规定的第一相对旋转位置。在该第一相对旋转位置,即使活塞杆12与防尘罩140一起沿***方向移动,锁定部87也抵接突起81而被保持。因此,在最大伸长位置附近自动成为锁定状态。而且,使缸体11和防尘罩140相对旋转而使其从第一相对旋转位置错位时,即使活塞杆12与防尘罩140一起沿***方向移动,锁定部87也能够不与突起81抵接地移动。因此,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而且难以受到安装空间的制约。
另外,缸体11和防尘罩140到达与第一相对旋转位置不同的成为非锁定状态的规定的第二相对旋转位置时,设置在缸体11外周面的由凸部94、凹部95及凸部96构成的锁定解除位置限定部97,在活塞杆12向突出方向移动时与防尘罩140的突起81抵接来限制向旋转方向的移动,从而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便利性。
而且,由于第四实施方式仅设置外周部件130和防尘罩140,故能够直接使用以往的气弹簧。
上述第三、第四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具有:筒状的缸体;一端被***该缸体的一端,被施加朝向突出方向的力的活塞杆;相对于该活塞杆沿轴向的移动被限制且相对于所述缸体能够相对旋转地设置的防尘罩;设置在该防尘罩的内周面及所述缸体的外周面中的任一方且沿径向延伸的突起;设置在所述防尘罩的内周面及所述缸体的外周面中的另一方,在所述活塞杆成为最大突出状态时,与所述突起抵接以使所述防尘罩相对于所述缸体相对旋转并导向规定的相对旋转位置的倾斜部;设置在所述防尘罩的内周面及所述缸体的外周面中的另一方,所述活塞杆为最大突出状态且所述防尘罩和所述缸体到达所述规定的相对旋转位置时,因沿轴向与所述突起相对而在所述活塞杆沿***方向移动时与所述突起抵接来保持该突起的锁定部。
由此,活塞杆成为最大突出状态时,设置在防尘罩的内周面及缸体的外周面中的任一方的突起被设置在防尘罩的内周面及缸体的外周面中的另一方的倾斜部导向规定的相对旋转位置。在该规定的相对旋转位置,即使活塞杆沿***方向移动,突起也抵接在锁定部而被保持。因此,在最大伸长位置附近自动成为锁定状态。而且,使防尘罩和缸体相对旋转而使其从规定的相对旋转位置错位时,即使活塞杆沿***方向移动,突起也能够不与锁定部抵接地移动。因此,由于需要使防尘罩和缸体相对旋转这样的操作,所以能够防止锁定不经意地解除。另外,由于是使防尘罩和缸体相对旋转的操作,所以锁定解除也变得容易。因此,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此外,由于锁定解除操作使防尘罩和缸体相对旋转,因此不用考虑解除部件的摇动等,从而难以受到安装空间的制约。
另外,第三、第四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具有锁定解除位置限定部,其设置在所述防尘罩的内周面及所述缸体的外周面中的另一方,所述防尘罩和所述缸体到达与所述规定的相对旋转位置不同的规定的第二相对旋转位置时,所述锁定解除位置限定部因沿轴向与所述突起相对而在所述活塞杆向突出方向移动时与所述突起抵接来限制向旋转方向的移动。
由此,防尘罩和缸体到达与规定的相对旋转位置不同的规定的第二相对旋转位置时,设置在防尘罩的内周面及缸体的外周面中的另一方的锁定解除位置限定部,在活塞杆向突出方向移动时与突起抵接来限制向旋转方向的移动,从而能够通过操作感的变化将防尘罩和缸体到达规定的第二相对旋转位置的情况传达给操作者。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便利性。
另外,第三、第四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具有:筒状的缸体;一端被***该缸体的一端并被施加朝向突出方向的力的活塞杆;相对于该活塞杆沿轴向的移动被限制并相对于所述缸体能够相对旋转地设置的防尘罩,还具有自动锁定机构,在该防尘罩和所述缸体的相对旋转位置,设置有限制从最大伸长位置附近收缩的锁定位置和允许从最大伸长位置附近收缩的锁定解除位置,当活塞杆伸长到所述最大伸长位置时,所述自动锁定机构使所述防尘罩和所述缸体的相对旋转位置向所述锁定位置旋转。
由此,在活塞杆伸长到最大伸长位置时,自动锁定机构使防尘罩和缸体的相对旋转位置自动向限制活塞杆从最大伸长位置附近收缩的锁定位置旋转。因此,只要使活塞杆伸长到最大伸长位置,就自动成为限制活塞杆从最大伸长位置附近收缩的锁定状态。另外,只要使防尘罩和缸体的相对旋转位置处于允许从最大伸长位置附近收缩的锁定解除位置,活塞杆就能够从最大伸长位置附近收缩。因此,由于需要使防尘罩和缸体的相对旋转位置处于锁定解除位置这样的操作,所以能够防止锁定不经意地解除。另外,由于是使防尘罩和缸体的相对旋转位置处于锁定解除位置的操作,所以锁定解除也变得容易。因此,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而且,由于锁定解除操作是使防尘罩和缸体的相对旋转位置处于锁定解除位置的操作,所以不用考虑解除部件的摇动等,从而难以受到安装空间的制约。
另外,第三、第四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具有位置确认机构,能够通过所述防尘罩的外观确认所述突起处于沿轴向与所述锁定部相对的位置的情况。
由此,只要从防尘罩的外观观察位置确认机构,就能够确认突起处于沿轴向与锁定部相对的位置的情况,操作者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辨识突起处于沿轴向与锁定部相对的位置的情况。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便利性。
此外,在以上的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对通过缸体内的气体的压力向突出方向对活塞杆12施力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通过弹簧的作用力、或通过气体的压力和弹簧的作用力,向突出方向对活塞杆12施力。
另外,在以上的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开闭部件通过气体反作用力打开的情况,但向打开方向的移动还存在如下情况:根据开闭部件的重量、气体反作用力、缸体装置的安装方法,仅通过缸体装置的气体反作用力进行移动的情况;通过缸体装置的气体反作用力对开闭部件的重量进行辅助并通过操作者的力使开闭部件移动的情况。本实施方式的缸体装置也能够适用于这两种情况。
此外,在以上的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缸体内混合了气体和少量的油液的情况,但不限于此,还可以在缸体内的底侧的室设置自由活塞,并在其底侧封入气体,而在活塞杆侧封入油液。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使活塞杆突出侧总是朝向铅直上方进行设置。
而且,在上述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流路孔64总是打开的情况,但不限于此,还可以在活塞13的图2中的顶面设置圆环状的具有挠性的环状金属制碟阀和总是连通的流路面积小的固定节流孔。由此,收缩活塞杆12时能够以小的力进行操作,伸展时,能够通过固定节流孔的面积调节伸展速度。
此外,在上述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中,固定活塞杆12,并使其能够在缸体11侧旋转,但不限于此,只要使活塞杆12或防尘罩140侧与缸体11相对旋转即可,因此也可以使活塞杆12或防尘罩140相对于安装托架73能够旋转地设置,并将安装托架32固定在所述缸体11。总之,只要是沿轴向固定于缸体的缸体侧部件(也可以与缸体相对旋转)和沿轴向固定于活塞杆的活塞杆侧部件(也可以与活塞杆相对旋转)彼此相对旋转的结构即可。

Claims (7)

1.一种缸体装置,具有筒状的缸体和从该缸体的一端能够突出地被***且被施加朝向突出方向的力的活塞杆,所述缸体装置的特征在于,
能够相对旋转地设置有:相对于所述缸体至少限制沿轴向的移动而设置的缸体侧部件和相对于所述活塞杆至少限制沿轴向的移动而设置的活塞杆侧部件,
所述缸体装置具有:
突起,其设置在所述缸体侧部件的周面或所述活塞杆侧部件的周面中的任一方且沿径向延伸;
倾斜部,其设置在与设置有所述突起的周面相对的所述缸体侧部件的周面或所述活塞杆侧部件的周面中的另一方,在所述活塞杆将要达到最大突出状态时,所述倾斜部与所述突起抵接而使所述缸体侧部件相对于所述活塞杆侧部件相对旋转并导向规定的第一相对旋转位置;
锁定部,其设置在设置有所述倾斜部的周面,在所述活塞杆为最大突出状态且所述缸体侧部件和所述活塞杆侧部件到达所述规定的第一相对旋转位置时,所述锁定部因沿轴向与所述突起相对而在所述活塞杆沿***方向移动时与所述突起抵接来限制所述活塞杆向***方向的移动,
在所述活塞杆从最大突出状态向***侧移动时,所述突起与所述锁定部抵接,在所述活塞杆再次成为最大突出状态时,所述突起与所述倾斜部抵接而位于所述规定的第一相对旋转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锁定解除位置限定部,其被设置在设置有所述倾斜部的周面,在所述缸体和所述活塞杆到达与所述规定的第一相对旋转位置不同的规定的第二相对旋转位置时,所述锁定解除位置限定部因沿轴向与所述突起相对而在所述活塞杆向突出方向移动时与所述突起抵接来限制向旋转方向的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缸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缸体内周设置有所述缸体侧部件,在所述活塞杆的外周设置有所述活塞杆侧部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缸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位置确认机构,该位置确认机构能够通过外观来确认所述突起处于沿轴向与所述锁定部相对的位置的情况。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缸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位置确认机构,该位置确认机构能够通过外观来确认所述突起处于沿轴向与所述锁定部相对的位置的情况。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缸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塞杆设置有覆盖所述活塞杆从所述缸体突出的部分的防尘罩,在所述缸体外周设置有所述缸体侧部件,在所述防尘罩的内周设置有所述活塞杆侧部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缸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位置确认机构,该位置确认机构能够通过外观来确认所述突起处于沿轴向与所述锁定部相对的位置的情况。
CN201110281164.2A 2010-09-28 2011-09-21 缸体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629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16297 2010-09-28
JP2010216297A JP5572504B2 (ja) 2010-09-28 2010-09-28 シリンダ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2912A CN102562912A (zh) 2012-07-11
CN102562912B true CN102562912B (zh) 2014-11-26

Family

ID=46169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8116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62912B (zh) 2010-09-28 2011-09-21 缸体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572504B2 (zh)
KR (1) KR101333385B1 (zh)
CN (1) CN102562912B (zh)
TW (1) TWI4561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2491B (zh) * 2013-01-29 2015-07-08 江苏首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阀门缓冲器
GB2566556B (en) * 2017-09-19 2020-01-15 Edo Mbm Tech Limited Actuator rotational alignment device
US11142034B2 (en) 2018-05-21 2021-10-12 Beijingwest Industries Co., Ltd. Rotating latch assembly for raising and lowering the height of a vehicle
US11135889B2 (en) 2018-05-22 2021-10-05 Beijingwest Industries Co., Ltd. Latch assembly for raising and lowering the height of a vehicl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53986A1 (de) * 1974-11-14 1976-05-20 Guenther Hahn Gasfeder
CN1821608A (zh) * 2005-02-18 2006-08-23 施塔比鲁斯有限责任公司 压气弹簧
KR20070080899A (ko) * 2006-02-09 2007-08-14 주식회사 만도 더스트 커버 및 그의 고정구조와 이를 이용한 현가장치와자동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345503C2 (de) * 1973-09-08 1983-04-14 Stabilus Gmbh, 5400 Koblenz Ausstellvorrichtung für schwenkbare Klappen
JPS5818142U (ja) * 1981-07-28 1983-02-04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ダンパ
JPH077638Y2 (ja) * 1988-10-24 1995-02-22 株式会社ニフコ シリンダ型エアダンパー
JPH0687742U (ja) * 1993-05-28 1994-12-22 株式会社ユニシアジェックス ガススプリング
JPH07332424A (ja) * 1994-06-01 1995-12-22 Showa:Kk 緩衝器のばね初期荷重調整機構
JP2002286080A (ja) * 2001-03-27 2002-10-03 Kayaba Ind Co Ltd 油圧緩衝器
TWM327912U (en) * 2007-06-11 2008-03-01 Gslide Corp Hydraulic cylinders suitable for movable furnitures
DE202008017973U1 (de) * 2008-03-20 2011-01-27 Stabilus Gmbh Arretierbares Kolben-Zylinderaggrega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53986A1 (de) * 1974-11-14 1976-05-20 Guenther Hahn Gasfeder
CN1821608A (zh) * 2005-02-18 2006-08-23 施塔比鲁斯有限责任公司 压气弹簧
KR20070080899A (ko) * 2006-02-09 2007-08-14 주식회사 만도 더스트 커버 및 그의 고정구조와 이를 이용한 현가장치와자동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333385B1 (ko) 2013-11-28
JP5572504B2 (ja) 2014-08-13
CN102562912A (zh) 2012-07-11
JP2012072784A (ja) 2012-04-12
KR20120044882A (ko) 2012-05-08
TWI456113B (zh) 2014-10-11
TW201221745A (en) 2012-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62912B (zh) 缸体装置
KR101235122B1 (ko) 접속구조
KR102111815B1 (ko) 음료를 디스펜싱하기 위한 태핑 어셈블리, 연결 장치와 컨테이너 및 방법
US8418892B2 (en) Lockable spray cap
EP2150744B1 (en) Quick-coupling valve, particularly for pressurized fluids
KR102134934B1 (ko) 컨테이너 및 컨테이너를 형성하기 위한 성형체들의 세트
CN202089379U (zh) 一种弹簧与乳液隔离式防倒液的乳液泵
CN104838198B (zh) 用于气瓶密封的方法和设备
CN104676169B (zh) 用于两个管线之间的可分离连接的快速联接器
US20130043289A1 (en) Hooking system for a motorcycle bag
PT1688652E (pt) Instalação de válvula
CN101023288A (zh) 用于***-危险材料的气密运输容器
CN104661951A (zh) 连接装置和分接总成以及容器和用于饮料分配的方法
KR100626640B1 (ko) 재충전이 불가능한 압력용기용 밸브
KR102512198B1 (ko) 원터치식 로크 밸브와 원료 용기
ZA200608476B (en) Gravity-actuated locking mechanism for drug container
CN109154423A (zh) 防充气的不可再充气式气瓶
US20050127113A1 (en) Blocking element for use in a valve for a non-refillable pressurized container
CN103291915A (zh) 缸体装置
JP6604886B2 (ja) 吐出器
KR102582051B1 (ko) 연료 과충전 방지 구조를 갖는 밸브장치
KR20000019924U (ko) 부탄가스용기 접속용 어댑터
JP2009068665A (ja) 流体制御器
KR20040063398A (ko) 휴대용부탄가스용기 결착용 어댑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26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