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2742B - 一种超双疏性聚合物及由其构筑的超双疏性表面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双疏性聚合物及由其构筑的超双疏性表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32742B
CN102432742B CN 201110266897 CN201110266897A CN102432742B CN 102432742 B CN102432742 B CN 102432742B CN 201110266897 CN201110266897 CN 201110266897 CN 201110266897 A CN201110266897 A CN 201110266897A CN 102432742 B CN102432742 B CN 1024327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phosphobic
ultra
super
formula
amphiphob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26689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32742A (zh
Inventor
胡继文
张干伟
邹海良
李银辉
刘国军
涂园园
胡美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hemical Co Ltd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hemical Co Ltd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hemical Co Ltd of CAS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hemical Co Ltd of CAS
Priority to CN 20111026689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327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32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27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327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27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超双疏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超双疏性聚合物和超双疏性表面。一种超双疏性聚合物是由式I和式II结构单元组成的无规共聚物;一种超双疏性表面,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基底材料预处理;将微球置于含氟溶剂中,超声溶解,得到微球悬浮溶液;搅拌下往微球溶液中加入超双疏性聚合物、盐酸四氢呋喃溶液和水,再放入基底材料,反应5-24h;将基底材料取出,依次用含氟溶剂、甲醇、水洗涤,然后真空干燥,即得到超双疏性表面。本发明的超双疏性聚合物可以赋予基底很好的表面疏水能力和疏油能力;又由于该聚合物既有含氟聚合物特征可以和基底表面进行化学键合,保证了所得超双疏性表面具有很好的耐擦洗和耐腐蚀性。

Description

一种超双疏性聚合物及由其构筑的超双疏性表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超双疏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疏性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由该双疏性聚合物制备得到的超双疏性表面。
背景技术
表面润湿行为最主要的表征参数是接触角,如果表面的静态接触角小于10°,我们称之为超亲水表面,如果表面拥有大于150°的接触角,我们称之为超疏水表面。如果表面既具有超疏水性,又有超疏油性能,我们称之为超双疏表面。
超疏水表面由于其独特的疏水疏油性能,被期望或已经应用于很多方面。超双疏表面拥有自清洁功能而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板或者一些需要保持清洁的镜面,比如燃气灶具的表面。再者金属表面形成超双疏表面也可以极大的改善金属表面的抗腐蚀性能。另外如果在电线或者高压电网上构筑超双疏表面,可以避免电线在冰暴或者雪暴天气表面形成冰冻层,从而引起短路导致大范围断电工厂停产,甚至导致铁路等交通运输线路的中断。
超双疏表面可以通过很多方法形成,但最基本的条件是要让表面具有很低的表面张力,因此考虑含氟化合物和含氟聚合物,在材料表面镀上一层含氟化合物薄膜就成为制备氟表面的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这样还可以保持材料内部的组成和性质。含氟化合物在基底表面可以形成含氟薄层,甚至可以通过化学键合方式结合在基底表面,从而赋予表面超双疏特性,但此薄层由于是单分子层而易于受到污染或者损毁。而含氟聚合物应用于超双疏表面,则可以提供表面一层较厚的含氟薄层,在实际使用中不易受到溶剂等腐蚀,同时,较难损毁,但目前所用含氟聚合物形成超双疏表面时,聚合物和基底之间很难真正通过化学键合作用粘合在一起,而主要是物理吸附作用,因此存在潜在的隐患。如果能开发出既具有含氟聚合物特征又可以和表面进行化学键合聚合物,则可以形成真正的粘结,从而使超双疏表面和基底形成一体。
为了制备性能良好又实用的超双疏表面材料,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中国专利文件CN 101492829A提出了一种在金属表面制备超双疏材料的方法,将金属或者金属合金与铜或者铜合金作为阴极和阳极置入全氟脂肪酸有机电解质溶液中,进行电化学反应,可以在金属或者金属合金表面沉积一层全氟脂肪酸铜盐的超双疏表面,同一研究小组在专利文件CN 101492815A提出了一种在金属铜或者其合金表面制备超双疏材料的方法,将基材直接放入全氟脂肪酸有机溶液中浸泡,即可得到具有超双疏性质的自清洁表面。中国专利CN102021628A提出了一种金属钛或钛合金超疏油表面的制备方法。主要是将钛或者钛合金表面进行一次阳极氧化处理后得到微米结构粗糙表面,然后再通过二次阳极氧化在微米结构上形成一层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结构,然后经过低表面能物质的修饰作用得到超疏油和超双疏表面。虽然以上方法原料简单易得,但需要整体表面经过电化学反应,同时表面为低表面能的单分子层,易于受到污染或者损毁。
中国专利CN 101748461A提出了一种将铝或者铝合金片进行两步电化学处理后再用全氟长链烷基三氯硅烷或者全氟聚甲基丙烯酸酯处理得到表面具有超双疏性质的表面。这种方法同样存在粘结强度不够或者表面容易损坏的问题。中国专利CN 1379128A提出了一种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具有超双疏性能的阵列结构薄膜,但工艺比较苛刻,不易于工业化生产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双疏性聚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超双疏性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双疏性表面,该超双疏性表面由上述的超双疏性聚合物制备得到。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超双疏性聚合物,是由式I和式II结构单元组成的无规共聚物;其中,式I结构单元的数目为1-500个,式II结构单元的数目为1-500个;
Figure BDA0000090276180000031
(式I)    (式II)
式I中,R1为氢原子或甲基,R2为烷氧基硅烷或者酰氧基烷氧基硅烷,烷氧基硅烷部分经过水解后可以和基底进行键合,或者使得聚合物分子间可以进行交联;
优选地,式I结构单元为含有三(或者二)烷氧基硅烷的结构单元,其水解后可以和基底进行键合,或者其分子间可以进行交联;
特别优选地,式I结构单元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丙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异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
最优选地,式I结构单元为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式II中,R3为氢原子或甲基,R4为全氟苯基、全氟氧烷基、全氟烷基或者烷基全氟烷基酯,可以赋予表面超疏水疏油性能;
优选地,式II结构单元为全氟苯乙烯、全氟正丙基乙烯基醚、全氟己基乙烯、全氟丁基乙烯、全氟十二烷基乙基丙烯酸酯、全氟癸基乙基丙烯酸酯、全氟辛基乙基丙烯酸酯、全氟庚基乙基丙烯酸酯、全氟十二烷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全氟癸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或全氟庚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
特别优选地,式II结构单元为全氟辛基乙基丙烯酸酯。
上述的超双疏性聚合物通过自由基聚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或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得到。
一种超双疏性表面,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1)基底材料预处理;
(2)将微球置于含氟溶剂中,超声处理,使微球分散在含氟溶剂中,得到微球悬浮溶液;
(3)搅拌下往微球溶液中加入上述的超双疏性聚合物、盐酸四氢呋喃溶液和水,再放入基底材料,20-30℃下反应5-24h;将基底材料取出,依次用含氟溶剂、甲醇、水洗涤,然后真空干燥,即得到超双疏性表面;
步骤(1)所述的基底材料为玻璃、滤纸、塑料、棉布或陶瓷中的一种;
玻璃的预处理是:将玻璃表面清洗干净,去除油污;滤纸、塑料和棉布的预处理是:依次用乙醇、水洗涤,然后干燥;陶瓷的预处理是:用稀酸浸泡过夜,然后依次用乙醇、水洗涤,最后干燥;
步骤(2)所述微球为二氧化硅微球、二氧化钛微球或表面含有羟基的有机聚合物微球中的一种;
二氧化硅微球可以通过传统的Stober方法(Stober,W.;Fink,A.;Bohn,E.J.Colloid Interf.Sci.1968,26:62)制备,在乙醇和水体系中,通过氨水的催化,正硅酸四乙酯水解可得到具有一定粒径的纳米硅球,产物离心分离以后用乙醇洗涤三次以除去催化剂、未反应的反应物和副产物,冷冻真空干燥以后得到白色粉末状二氧化硅微球;
二氧化钛微球可以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制备;
表面含羟基的有机聚合物微球可以通过乳液聚合结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
所述微球的粒径为10-1000nm;
二氧化硅微球通过调节氨水和水的比例可以调节粒径大小;
二氧化钛微球可以通过溶液浓度等调节粒径大小;
表面含羟基的有机聚合物微球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投料量改变粒径大小;
步骤(2)和(3)所述的含氟溶剂优选三氟甲苯、全氟苯或三氟乙烷中的一种;
步骤(2)所述超声溶解的时间为1-5min,以使微球分散在含氟溶剂中为准;
步骤(2)所述微球溶液中微球的浓度为2.5-75mg/ml;
步骤(3)所述的超双疏性聚合物与微球的质量比为0.13-9∶1;
步骤(3)所述盐酸四氢呋喃溶液的浓度为0.05-0.4mol/L;
步骤(3)所述盐酸四氢呋喃溶液的加入量为含氟溶剂体积的2-9%;
步骤(3)所述水的加入量为含氟溶剂体积的1.5-2.5‰。
本发明的原理是:采用具有长链的含氟单体和具有(潜在的)可交联官能团单体为原料,利用各种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既具有含氟聚合物特征又可以和基底表面进行化学键合的聚合物,通过具有(潜在的)可交联官能团单体和基底的功能性基团反应,使超双疏性聚合物与基底形成真正的粘结,这样超双疏表面和基底就可以形成一体。
由于含氟成分本身所具有的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使得用本发明超双疏性聚合物处理过的表面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在温度为200℃加热一小时,表面性能无变化。用各种有机溶剂包括四氢呋喃、氯仿、丙酮等浸泡360小时后,表面无变化且性能无变化。用1M盐酸溶液或者1M氢氧化钠溶液浸泡5h,表面无变化且性能无变化。这表面用本发明专利所述方法得到的超双疏表面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发明的超双疏性聚合物既有含氟聚合物特征又可以和基底表面进行化学键合,从而保证了所得超双疏性表面具有很好的耐擦洗和耐腐蚀性。
(2)本发明的超双疏性聚合物可以赋予基底很好的表面疏水能力和疏油能力。
(3)本发明超双疏性表面的制备方法简单,且获得的表面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及很好的超双疏性能,因此,可以广泛的应用于电力、军事、建筑及厨卫用具等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无规共聚物的核磁共振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超双疏性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10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15g全氟辛基乙基丙烯酸酯、1.852g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203g2-溴异丁酸单甲氧基乙二醇酯、0.737g 4,4′-二壬基-2,2′-联吡啶和4ml三氟甲苯,将反应体系搅拌溶解,通氩气鼓泡30min,再除氧,然后将反应体系转移到装有0.1294g溴化亚铜的100ml的圆底烧瓶中,在90℃进行聚合反应8h,反应产物沉淀在甲醇中,甲醇洗后用正己烷洗,然后在40℃条件下真空干燥24h至恒重,得到产物。
对产物的波谱分析如下:1H-NMR(六氟苯/CDCl3=2/1体积比):2.60(m,-CH2-(CF2)7CF3,2H),3.42(m,-O-CH3,3H),0.65(m,-CH2-Si(OCH3)3,2H);具体如图1所示,结合图1可以推断本实施例的产物结构如式III所示,从图1可以推断出其中m为43,n为9,计算可得所制备聚合物分子量为25274。
Figure BDA0000090276180000061
式(III)
实施例2
一种超双疏性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10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15g全氟辛基乙基丙烯酸酯、1.852g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174g AIBN做为引发剂和50ml三氟甲苯,将反应体系搅拌溶解,通氩气鼓泡30min,在90℃进行聚合反应8h,反应产物沉淀在甲醇中,甲醇洗后用正己烷洗,然后在40℃条件下真空干燥24h至恒重,得到产物。
对产物的波谱分析如下:1H-NMR(六氟苯/CDCl3=2/1体积比):2.60(m,-CH2-(CF2)7CF3,2H),3.42(m,-O-CH3,3H),0.65(m,-CH2-Si(OCH3)3,2H);具体核磁图化学位移和图1相同,结合核磁图可以推断本实施例的产物结构同式III,可以推断出其中m为80,n为17,计算可得所制备聚合物分子量为47107。
实施例3
表面含有羟基的聚合物纳米微球的制备:
在搅拌下,于500毫升的三口烧瓶中逐步加入130毫升蒸馏水,4.80克(48.0毫摩尔)甲基丙烯酸甲酯和0.4克(2.0毫摩尔)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的混合物,以及41毫克(0.15微摩尔)过二硫酸钾水溶液(5毫升)。反应体系在25℃下鼓氮气15分钟以去除体系中的氧气。而后油浴中加热至90℃,并反应2小时。
从上述体系中取出43毫升溶液,加入到250毫升充有氮气的三口烧瓶中,并加入0.5毫升溶有2.4毫克(14.6微摩尔)偶氮二异丁腈四氢呋喃溶液。25℃下搅拌15分钟以后加热至90℃。随后缓慢加入含有0.4克(1.9毫摩尔)2-氯丙酸乙二醇二酯,40微升(0.21微摩尔)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以及0.67克(6.7毫摩尔)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混合液。加完以后继续反应4小时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合物微球。
在50毫升的反应瓶中,将13.6毫克上述核壳型聚合物微球分散到5毫升体积比为1∶1的乙醇和水的混合液中。然后依次加入23毫克(0.16毫摩尔)溴化亚铜,2.3毫克(0.010毫摩尔)溴化铜,64.5毫克(0.28毫摩尔)三-(N,N-二甲氨基乙基)胺(Me6TREN)以及0.3728克(3.21毫摩尔)丙烯酸羟基乙撑酯。体系经过三次冷冻-抽真空-融化-鼓氮气的循环以后于75℃下反应10小时。产物在水中透析以去除催化体系和其他小分子杂质。干燥后得到具有核壳壳型的表面含有羟基聚合物微球。
实施例4
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
在10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50ml无水乙醇、2ml去离子水和2ml氨水,然后滴加2ml正硅酸四乙酯,25℃下反应24后,产物用无水乙醇离心洗涤三次,得到的二氧化硅微球进行冷冻真空干燥,最终所得二氧化硅微球粒径为150±7nm。
实施例5
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
在10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50ml无水乙醇、3ml去离子水和3ml氨水,然后滴加2ml正硅酸四乙酯,25℃下反应24后,产物用无水乙醇离心洗涤三次,得到的二氧化硅微球进行冷冻真空干燥,最终所得二氧化硅微球粒径为350±10nm。
实施例6
一种超双疏性表面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将玻璃表面先用水洗,然后用甲醇洗涤干净,真空干燥,备用。
(2)取5mg实施例5中的二氧化硅微球置于2ml三氟甲苯中,经过5min超声溶解,使微球分散在三氟甲苯中,得到微球溶液。
(3)在搅拌下,向微球溶液中加入实施例1所制备的超双疏性聚合物20mg、0.2mol/L的盐酸四氢呋喃溶液40微升和5微升的水,同时,放入预先处理的干净的玻璃片,25℃下反应24h,将玻璃片取出,用三氟甲苯洗涤三次,甲醇洗涤三次,然后用水洗涤三次,真空干燥,得到具有超双疏性表面的玻璃片。玻璃片表面的水接触角为153°,油接触角为141°。用四氢呋喃漂洗10次后,接触角不变。
实施例7
一种超双疏性表面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取滤纸片依次用乙醇、水洗涤,然后干燥,备用;
(2)将5mg实施例4中的二氧化硅微球置于2ml三氟甲苯中,经过3min超声溶解,使微球分散在三氟甲苯中,得到微球溶液。
(3)在搅拌下,向微球溶液中加入实施例1所制备的超双疏性聚合物20mg、0.4mol/L的盐酸四氢呋喃溶液40微升和3微升的水,同时,放入干净的滤纸片,25℃下反应12h,将滤纸片取出,用三氟甲苯洗涤三次,甲醇洗涤三次,然后用水洗涤三次,真空干燥,得到具有超双疏性表面的滤纸片。滤纸片表面水接触角为162°,油接触角为153°。用四氢呋喃漂洗10次后,接触角不变。
实施例8
一种超双疏性表面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取棉布条依次用乙醇、水洗涤,然后干燥,备用;
(2)将5mg实施例5中的二氧化硅微球置于2ml三氟甲苯中,经过3min超声溶解,使微球分散在三氟甲苯中,得到微球溶液。
(3)在搅拌下,向微球溶液中加入实施例1所制备的超双疏性聚合物20mg、0.2mol/L的盐酸四氢呋喃溶液40微升和5微升的水,同时,放入干净的棉布条,25℃下反应12h,将棉布条取出,用三氟甲苯洗涤三次,甲醇洗涤三次,然后用水洗涤三次,真空干燥,得到具有超双疏性表面的棉布条。棉布条表面的水接触角为159°,油接触角为152°。用四氢呋喃漂洗10次后,接触角不变。
实施例9
一种超双疏性表面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取滤纸片依次用乙醇、水洗涤,然后干燥,备用;
(2)将5mg实施例5中的二氧化硅微球置于2ml三氟甲苯中,经过3min超声溶解,使微球分散在三氟甲苯中,得到微球溶液。
(3)在搅拌下,向微球溶液中加入实施例1所制备的超双疏性聚合物20mg、0.05mol/L的盐酸四氢呋喃溶液40微升和5微升的水,同时,放入干净的纸片,25℃下反应5h,将滤纸片取出,用三氟甲苯洗涤三次,甲醇洗涤三次,然后用水洗涤三次,真空干燥,得到具有超双疏性表面的滤纸片。滤纸片表面的水接触角为145°,油接触角为132°。用四氢呋喃漂洗10次后,接触角不变。
实施例10
一种超双疏性表面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取滤纸片依次用乙醇、水洗涤,然后干燥,备用;
(2)将5mg实施例4中的二氧化硅微球置于2ml三氟甲苯中,经过5min超声溶解,使微球分散在三氟甲苯中,得到微球溶液。
(3)在搅拌下,向微球溶液中加入实施例2所制备的超双疏性聚合物20mg、0.4mol/L的盐酸四氢呋喃溶液40微升和3微升的水,同时,放入干净的滤纸片,25℃下反应12h,将滤纸片取出,用三氟甲苯洗涤三次,甲醇洗涤三次,然后用水洗涤三次,真空干燥,得到具有超双疏性表面的滤纸片。滤纸片表面的水接触角为161°,油接触角为151°。用四氢呋喃漂洗10次后,接触角不变。
实施例11
一种超双疏性表面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取棉布条依次用乙醇、水洗涤,然后干燥,备用;
(2)将5mg实施例5中的二氧化硅微球置于2ml三氟甲苯中,经过3min超声溶解,使微球分散在三氟甲苯中,得到微球溶液。
(3)在搅拌下,向微球溶液中加入实施例1所制备的超双疏性聚合物20mg、0.2mol/L的盐酸四氢呋喃溶液40微升和5微升的水,同时,放入干净的棉布条,20℃下反应12h,将棉布条取出,用三氟甲苯洗涤三次,甲醇洗涤三次,然后用水洗涤三次,真空干燥,得到具有超双疏性表面的棉布条。棉布条表面的水接触角为155°,油接触角为146°。用四氢呋喃漂洗10次后,接触角不变。
实施例12
一种超双疏性表面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取滤纸片依次用乙醇、水洗涤,然后干燥,备用;
(2)将5mg实施例4中的二氧化硅微球置于2ml三氟甲苯中,经过3min超声溶解,使微球分散在三氟甲苯中,得到微球溶液。
(3)在搅拌下,向微球溶液中加入实施例2所制备的超双疏性聚合物20mg、0.4mol/L的盐酸四氢呋喃溶液40微升和3微升的水,同时,放入干净的滤纸片,25℃下反应12h,将滤纸片取出,用三氟甲苯洗涤三次,甲醇洗涤三次,然后用水洗涤三次,真空干燥,得到具有超双疏性表面的滤纸片。滤纸片表面的水接触角为159°,油接触角为151°。用四氢呋喃漂洗10次后,接触角不变。
实施例13
一种超双疏性表面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取滤纸片依次用乙醇、水洗涤,然后干燥,备用;
(2)将5mg实施例3中的表面含有羟基的聚合物纳米微球置于2ml三氟甲苯中,经过1min超声溶解,使微球分散在三氟甲苯中,得到微球溶液。
(3)在搅拌下,向微球溶液中加入实施例2所制备的超双疏性聚合物20mg、0.4mol/L的盐酸四氢呋喃溶液40微升和3微升的水,同时,放入干净的滤纸片,30℃下反应12h,将滤纸片取出,用三氟甲苯洗涤三次,甲醇洗涤三次,然后用水洗涤三次,真空干燥,得到具有超双疏性表面的滤纸片。滤纸片表面的水接触角为162°,油接触角为152°。用四氢呋喃漂洗10次后,接触角不变。
实施例14
一种超双疏性表面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取滤纸片依次用乙醇、水洗涤,然后干燥,备用;
(2)将50mg实施例4中的二氧化硅微球置于2ml三氟甲苯中,经过5min超声溶解,使微球分散在三氟甲苯中,得到微球溶液。
(3)在搅拌下,向微球溶液中加入实施例2所制备的超双疏性聚合物10mg、0.4mol/L的盐酸四氢呋喃溶液40微升和3微升的水,同时,放入干净的滤纸片,25℃下反应12h,将滤纸片取出,用三氟甲苯洗涤三次,甲醇洗涤三次,然后用水洗涤三次,真空干燥,得到具有超双疏性表面的滤纸片。滤纸片表面的水接触角为157°,油接触角为150°。用四氢呋喃漂洗10次后,接触角不变。
实施例15
一种超双疏性表面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取滤纸片依次用乙醇、水洗涤,然后干燥,备用;
(2)将150mg实施例4中的二氧化硅微球置于2ml三氟甲苯中,经过5min超声溶解,使微球分散在三氟甲苯中,得到微球溶液。
(3)在搅拌下,向微球溶液中加入实施例2所制备的超双疏性聚合物20mg、0.4mol/L的盐酸四氢呋喃溶液40微升和3微升的水,同时,放入干净的滤纸片,25℃下反应12h,将滤纸片取出,用三氟甲苯洗涤三次,甲醇洗涤三次,然后用水洗涤三次,真空干燥,得到具有超双疏性表面的滤纸片。滤纸片表面的水接触角为145°,油接触角为133°。用四氢呋喃漂洗10次后,接触角不变。
实施例16
一种超双疏性表面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取滤纸片依次用乙醇、水洗涤,然后干燥,备用;
(2)将5mg实施例4中的二氧化硅微球置于2ml三氟甲苯中,经过5min超声溶解,使微球分散在三氟甲苯中,得到微球溶液。
(3)在搅拌下,向微球溶液中加入实施例2所制备的超双疏性聚合物45mg、0.4mol/L的盐酸四氢呋喃溶液180微升和3微升的水,同时,放入干净的滤纸片,25℃下反应12h,将滤纸片取出,用三氟甲苯洗涤三次,甲醇洗涤三次,然后用水洗涤三次,真空干燥,得到具有超双疏性表面的滤纸片。滤纸片表面的水接触角为147°,油接触角为139°。用四氢呋喃漂洗10次后,接触角不变。
表1各实施例最终产物性能总结
  实施例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WCA   153   162   159   145   161   155   159   162   149   145   147
  OCA   141   153   152   132   151   146   151   152   141   133   139
  SA   5   3   3   7   3   3   3   3   15   30   24
注:WCA,水接触角,OCA,油接触角,SA油滚动角。共聚物接触角和滚动角在25℃下测定,水接触角用去离子水进行测定,液滴量为6μl,油接触角用食用油进行测定,液滴量为8μl,滚动角采用倾斜板方法进行测定。
根据上表可知,利用本发明专利制备的超双疏性聚合物和表面含有活性基团的纳米粒子可以组装成具有超疏水/超疏油性能的表面,并且油滴在表面上具有较小的滚动角。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超双疏性表面,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1)基底材料预处理;
(2)将微球置于含氟溶剂中,超声处理,得到微球悬浮溶液;
(3)搅拌下往微球溶液中加入超双疏性聚合物、盐酸四氢呋喃溶液和水,再放入基底材料,20-30℃下反应5-24h;将基底材料取出,依次用含氟溶剂、甲醇、水洗涤,然后真空干燥,即得到超双疏性表面;
所述的超双疏性聚合物是由式I和式II结构单元组成的无规共聚物;其中,式I结构单元的数目为1-500个,式II结构单元的数目为1-500个;
Figure FDA00002872911000011
(式I)                       (式II)
式I中,R1为氢原子或甲基,R2为烷氧基硅烷或酰氧基烷氧基硅烷;
式II中,R3为氢原子或甲基,R4为全氟苯基、全氟氧烷基、全氟烷基或烷基全氟烷基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双疏性表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式I结构单元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丙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异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
所述的式II结构单元为全氟苯乙烯、全氟正丙基乙烯基醚、全氟己基乙烯、全氟丁基乙烯、全氟十二烷基乙基丙烯酸酯、全氟癸基乙基丙烯酸酯、全氟辛基乙基丙烯酸酯、全氟庚基乙基丙烯酸酯、全氟十二烷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全氟癸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或全氟庚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双疏性表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式I结构单元为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所述的式II结构单元为全氟辛基乙基丙烯酸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双疏性表面,其特征在于:
步骤(1)所述的基底材料为玻璃、滤纸、塑料、棉布或陶瓷中的一种;
玻璃的预处理是:将玻璃表面清洗干净,去除油污;滤纸、塑料和棉布的预处理是:依次用乙醇、水洗涤,然后干燥;陶瓷的预处理是:用稀酸浸泡过夜,然后依次用乙醇、水洗涤,最后干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双疏性表面,其特征在于:
步骤(2)所述微球的粒径为10-1000nm;
所述微球为二氧化硅微球、二氧化钛微球或表面含有羟基的有机聚合物微球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双疏性表面,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3)所述的含氟溶剂为三氟甲苯、全氟苯或三氟乙烷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双疏性表面,其特征在于:
步骤(2)所述超声处理的时间为1-5min;
步骤(2)所述微球溶液中微球的浓度为2.5-75mg/m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双疏性表面,其特征在于:
步骤(3)所述的超双疏性聚合物与微球的质量比为0.13-9:1;
步骤(3)所述盐酸四氢呋喃溶液的浓度为0.05-0.4mol/L。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双疏性表面,其特征在于:
步骤(3)所述盐酸四氢呋喃溶液的加入量为含氟溶剂体积的2-9%;
步骤(3)所述水的加入量为含氟溶剂体积的1.5-2.5‰。
CN 201110266897 2011-09-09 2011-09-09 一种超双疏性聚合物及由其构筑的超双疏性表面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327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66897 CN102432742B (zh) 2011-09-09 2011-09-09 一种超双疏性聚合物及由其构筑的超双疏性表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66897 CN102432742B (zh) 2011-09-09 2011-09-09 一种超双疏性聚合物及由其构筑的超双疏性表面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2742A CN102432742A (zh) 2012-05-02
CN102432742B true CN102432742B (zh) 2013-08-07

Family

ID=45981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26689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32742B (zh) 2011-09-09 2011-09-09 一种超双疏性聚合物及由其构筑的超双疏性表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327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13026045A2 (pt) * 2011-04-12 2017-02-14 Queen's Univ At Kingston copolímero de bloco anfifóbico; revestimento anfifóbico em um substrato; método para preparar revestimento anfifóbico em um substrato; revestimento anfifóbico; artigo; composição para aplicação de revestimento anfifóbico a um substrato; tecido, fibra ou têxtil; tinta; partícula
CN102977291A (zh) * 2012-11-01 2013-03-20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可交联型含氟聚合物及其在制备超双疏表面中的应用
CN102964544B (zh) * 2012-11-02 2014-11-05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水分散性可交联型含氟聚合物及在制备超双疏表面的应用
CN102964545B (zh) * 2012-11-05 2015-02-04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紫外光交联型含氟聚合物及其在制备超双疏表面中的应用
CN102977292B (zh) * 2012-11-07 2014-07-30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两亲性可交联含氟聚合物及其在制备超双疏表面中的应用
CN102964546A (zh) * 2012-11-07 2013-03-13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水分散性紫外光交联型含氟聚合物及其应用
CN103725195B (zh) * 2013-12-26 2015-11-11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超双疏管线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58458B (zh) * 2014-12-26 2017-07-04 山东三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氟硅树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565980B (zh) * 2016-10-17 2020-06-02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多功能的防水、导电和应变传感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33303B (zh) * 2016-10-28 2019-03-26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表面不含稳定剂的含氟微球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825187B (zh) * 2017-11-23 2021-03-09 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 一种隔热涂料及制备方法
CN109825186B (zh) * 2017-11-23 2021-03-09 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 一种双疏填料、用途及制备方法
CN110355075B (zh) * 2018-03-26 2022-09-13 青岛海尔智慧厨房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超双疏叶轮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305647B (zh) * 2018-03-27 2021-09-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变砂岩表面浸润性的复合体系及方法
CN109705288A (zh) * 2019-01-10 2019-05-03 苏州泽漫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超疏水超疏油磁性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10003501B (zh) * 2019-04-22 2020-06-16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合成聚合物微球的方法
CN110130103B (zh) * 2019-06-03 2020-09-22 华南理工大学 含氟单体改性poss基超双疏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280462B (zh) * 2019-06-28 2021-11-02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一种具有超疏水疏油性能的复合涂层镍钛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44255A (zh) * 2019-08-19 2019-10-18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耐弯折超疏水棉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65100B (zh) * 2021-06-03 2023-02-03 安徽靖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环保材料的陆基渔场
CN115055169A (zh) * 2022-06-21 2022-09-16 深圳市海扬粉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双疏3D-MXene空心微球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10932B (zh) * 2022-07-20 2023-11-03 上海睿思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疏水疏油的含氟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86983B (zh) * 2022-09-14 2023-08-25 浙江万畅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外墙用保温隔热涂料
CN115491112B (zh) * 2022-11-01 2023-07-11 广东万联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建筑外墙的涂料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6697A (zh) * 2007-02-15 2007-08-1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含氟、硅憎水憎油织物整理剂的制备方法
CN101348595A (zh) * 2008-07-28 2009-01-21 北京大学 一种氟硅改性自交联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WO2009076179A2 (en) * 2007-12-05 2009-06-18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Inorganic particles hydrophobized with fluoroalkyl silanes
CN101724126A (zh) * 2009-12-04 2010-06-09 华中师范大学 反应性氟硅疏水疏油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6697A (zh) * 2007-02-15 2007-08-1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含氟、硅憎水憎油织物整理剂的制备方法
WO2009076179A2 (en) * 2007-12-05 2009-06-18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Inorganic particles hydrophobized with fluoroalkyl silanes
CN101348595A (zh) * 2008-07-28 2009-01-21 北京大学 一种氟硅改性自交联丙烯酸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24126A (zh) * 2009-12-04 2010-06-09 华中师范大学 反应性氟硅疏水疏油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2742A (zh) 2012-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32742B (zh) 一种超双疏性聚合物及由其构筑的超双疏性表面
CN102432781B (zh) 可交联表面含氟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1781459B (zh) 一种石墨烯/聚苯胺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Superhydrophobic cellulosic triboelectric materials for distributed energy harvesting
CN103724558B (zh) 一种草莓型结构的无机/有机含氟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Xu et al. Preparation of graphene oxide/polyaniline nanocomposite with assistance o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for supercapacitor electrodes
CN101781458B (zh) 一种石墨烯-有机酸掺杂聚苯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08762B (zh) 一种可交联氟硅树脂、涂料及其制备的超双疏涂层
CN105238207A (zh) 一种高性能的超双疏导电多功能防腐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77292B (zh) 两亲性可交联含氟聚合物及其在制备超双疏表面中的应用
CN102432875B (zh) 水性聚苯胺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64545B (zh) 紫外光交联型含氟聚合物及其在制备超双疏表面中的应用
CN102977291A (zh) 一种可交联型含氟聚合物及其在制备超双疏表面中的应用
Li et al.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 of CdS embedded in cationic hydrogel
CN102964546A (zh) 一种水分散性紫外光交联型含氟聚合物及其应用
CN106449146B (zh) 三维结构的氧化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在电容器电极材料中的应用
Fan et al. Carbon-covered hollow nitrogen-doped carbon nanoparticles and nitrogen-doped carbon-covered hollow carbon nanoparticles for oxygen reduction
CN107221447B (zh) 一种石墨烯柔性复合电极、其制备方法及柔性超级电容器
CN104064363B (zh) 一种3d花瓣状石墨烯‑聚苯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11435B (zh) 一种可降解有机氯化物杂化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64648B (zh) 一种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由该方法制备的钯催化剂及应用
CN102585244A (zh) 一种具有高分散性和粘结性的含氟纳米微球及超双疏表面
Jlassi et al. Emerging clay-aryl-gold nanohybrids for efficient electrocatalytic proton reduction
CN105367700B (zh) 强碱性三元复合的金属‑石墨烯‑离子交换树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21188B (zh) 一种高电导率片状聚吡咯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07

Termination date: 201709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