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4517A - 热交换换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换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14517A
CN102414517A CN2009801589561A CN200980158956A CN102414517A CN 102414517 A CN102414517 A CN 102414517A CN 2009801589561 A CN2009801589561 A CN 2009801589561A CN 200980158956 A CN200980158956 A CN 200980158956A CN 102414517 A CN102414517 A CN 1024145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ir
heat exchange
housing
air bl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89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14517B (zh
Inventor
藤井嘉范
成濑裕平
青木裕树
安江宣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14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45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145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451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6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air-to-ai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换气装置,在该热交换换气装置中,在壳体内配置有供气用鼓风机、排气用鼓风机和换热器,一边利用换热器在利用供气用鼓风机吸入到壳体内的外部空气和利用排气用鼓风机吸入到壳体内的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一边进行换气,能够使由于结露而生成的水积存于壳体内,在构成这样的热交换换气装置时,利用一体成形为具有一个开放面的箱体状的内罩和配置于该内罩的开放面侧的接水盘部来构成壳体,由此在设置于房屋的顶棚和地板下面中的任意一方的情况下都能够防止漏水。

Description

热交换换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换气装置,该热交换换气装置在通过供气、排气进行换气的同时,进行供气、排气之间的热交换。
背景技术
热交换换气装置通过供气用鼓风机将吸入到壳体内的供气风路中的外部空气吹出到室内,利用排气用鼓风机将吸入到壳体内的排气风路中的室内空气排出到室外来进行换气,且利用换热器在流经供气风路的外部空气(供气)和流经排气风路的室内空气(排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在外部空气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从室内空气吸收热量而变暖了的外部空气被供给到室内,在外部空气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时,被室内空气吸收热量而变冷了的外部空气被供给到室内,因此能够以低成本进行空气调节。
通常,热交换换气装置设置在房屋的顶棚,从室内侧进行其维护。因此,需要维护的部件、例如用于除去空气中的灰尘的过滤器等配置在热交换换气装置的下部。另外,接收由于外部空气和室内空气中的一方被另一方冷却而生成的水的接水盘(drain pan)也配置在热交换换气装置的下部。并且,在热交换换气装置中,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热交换换气装置那样,利用如下部分构成壳体,即:顶面部和两个侧板部一体成形而形成的主体壳(casing)、安装于该主体壳的两个侧板、安装于主体壳的底板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74936号公报
由于设置于房屋的顶棚的热交换换气装置的维护作业在登台进行等不稳定的状态下进行,因此近年来,为了能够从地面进行维护作业,而期望将热交换换气装置设置于地板下面。在以往的热交换换气装置中,由于需要维护的部件如上述那样配置在装置的下部,因此在设置于地板下面的情况下,以与设置于顶棚的情况上下颠倒地设置的方式会使维护作业会变得更容易。
但是,若以上下颠倒的方式设置以往的热交换换气装置,则接水盘位于壳体内上部,在实质上失去作用。因此,外部空气和室内空气中的一方被另一方冷却而生成的水积存于壳体内,随后从主体壳和侧板之间泄漏到装置外而给建筑物带来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在设置于房屋的顶棚和地板下面中的任意一方的情况下都能够防止漏水的热交换换气装置。
本发明的热交换换气装置在设有室外侧吸入部、室内侧吹出部、室内侧吸入部及室外侧吹出部的壳体内配置有供气用鼓风机、排气用鼓风机和换热器,一边利用换热器在外部空气和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一边进行换气,并且能够使由于结露而生成的水积存于壳体内,上述外部空气是通过供气用鼓风机从室外侧吸入部吸入到壳体内的,上述室内空气是通过排气用鼓风机从室内侧吸入部吸入到壳体内的,本发明的热交换换气装置的特征在于,壳体具有:内罩(innerhousing),其一体成形为具有一个开放面的箱体状;接水盘部,其配置在内罩的开放面侧,该热交换换气装置能够以接水盘部位于下方的方式设置,并且能够以接水盘部位于上方的方式设置。
在本发明的热交换换气装置中,由于利用一体成形为具有一个开放面的箱体状的内罩和配置在内罩的开放面侧的接水盘部构成壳体,因此,在接水盘部位于下方地设置和接水盘部位于上方地设置的情况中的任意一种情况下,都能够利用内罩和接水盘部中的任意一方储存由于结露而在壳体内生成的水。因此,通过本发明的热交换换气装置,在设置于房屋的顶棚和地板下面的任意一种情况下都能够防止漏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热交换换气装置的一例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2是概略地表示图1所示的热交换换气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概略地表示图1及图2所示的热交换换气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在图1~图3所示的热交换换气装置中的外部空气的流动和室内空气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在图1~图3所示的热交换换气装置中的外部空气的流动和室内空气的流动的其他的示意图。
图6是概略地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热交换换气装置的内罩的其他例子的立体图。
图7是概略地表示图6所示的内罩的剖视图。
图8(a)是概略地表示图1所示的热交换换气装置中的部件侧安装部和安装孔的各自的形状的一例的剖视图,图8(b)是概略地表示将图8(a)所示的部件侧安装部安装于安装孔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热交换换气装置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
图10是概略地表示图9所示的热交换换气装置的其他的剖视图。
图11是概略地表示专利文献1的热交换换气装置的一个形态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热交换换气装置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述的形态。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热交换换气装置的一例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同一图中所示的热交换换气装置110包括壳体40、供气用鼓风机50、排气用鼓风机60、换热器70、过滤器单元(filter unit)90、控制装置100及操作部(未图示),一边通过换热器70在利用供气用鼓风机50吸入到壳体40内的外部空气(供气)和利用排气用鼓风机60吸入到壳体40内的室内空气(排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一边进行换气。图1为该热交换换气装置110设置于房屋的顶棚并从室内侧观察到的局部分解立体图。以下,说明热交换换气装置110的各构成要素。
上述壳体40具有:具有一个开放面的箱体状的罩主体25;安装于该罩主体25的侧壁部的室外侧吸入部26a、室内侧吹出部26b、室内侧吸入部27a及室外侧吹出部27b;安装于罩主体25的上述开放面侧的底板部30;安装于底板部30的内面侧的第1接水盘部35。
在构成壳体40的罩主体25的侧壁部上设有室外侧吸入口、室内侧吹出口、室内侧吸入口及室外侧吹出口(在图1中全都未图示),室外侧吸入部26a与室外侧吸入口连通,室内侧吹出部26b与室内侧吹出口连通,室内侧吸入部27a与室内侧吸入口连通,并且室外侧吹出部27b与室外侧吹出口连通。室外侧吸入部26a和室内侧吸入部27a彼此大致相对地配置,室内侧吹出部26b和室外侧吹出部27b彼此大致相对地配置。上述各吸入部26a、27a及各吹出部26b、27b分别与分开的管道(duct)连接。
另外,与后述的内罩的储水部连通的第1排水排出部29及用于将罩主体25固定于建筑物的合计4个固定用配件FB也安装于该罩主体25的侧壁部。但是,在图1中仅表示了两个固定用配件FB。
另一方面,构成壳体40的底板部30具有与第1接水盘部35连通的合计两个第2排水排出部30a、30a,在该底板部30的规定部位形成有用于将后述的过滤器配置于壳体40内的开口部30b。该底板部30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
供气用鼓风机50及排气用鼓风机60分别并列配置在罩主体25的室内侧吹出口和室外侧吹出口之间,且被控制装置100控制而进行动作。供气用鼓风机50设在罩主体25内的室内侧,另外,排气用鼓风机60设在室外侧。图示的供气用鼓风机50及排气用鼓风机60均为单吸式多叶片风扇鼓风机,供气用鼓风机50以其吸入口朝向与底板部30相反的一侧的方式配置,排气用鼓风机60以其吸入口朝向底板部30侧的方式配置。
换热器70具有热交换元件63和收容该热交换元件63的框体65,在通过供气用鼓风机50吸入到壳体40内的外部空气和通过排气用鼓风机60吸入到壳体40内的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作为热交换元件63,例如能够利用横流式的全热交换型、显热交换型或潜热交换型的元件,上述横流式的全热交换型、显热交换型或潜热交换型的元件交替层叠呈片状的纸制的分隔构件和呈波形的纸制的间隔保持构件,在分隔构件和其下方的间隔保持构件之间、以及在分隔构件和其上方的间隔保持构件之间,分别形成多个空气流路。框体65具有如下形状:四棱柱的顶面及上表面分别作为小口部保留,保留沿高度方向延伸的4条棱的每一个及其附近的部分,进行修磨加工。
具有上述的热交换元件63和框体65的换热器70以如下方式配置在罩主体25的室外侧吸入口和室内侧吸入口之间,即,在热交换元件63为横卧的状态,并且,在从换热器70的长度方向(上述的小口部侧)观察换热器70时,对角线上的两条棱位于铅直方向。在俯视配置后的换热器70时,在该换热器70中,成为各鼓风机50、60侧的棱与各鼓风机50、60接触,各鼓风机50、60的相反侧的棱与后述的过滤器单元90的第2保持框85气密地接触。另外,在从配置后的换热器70的小口部侧侧面观察换热器70时,上侧的棱及下侧的棱分别与壳体40的内面气密地抵接。为了将换热器70固定于壳体40内的规定位置,将第1固定构件73和第2固定构件75安装于壳体40内。
过滤器单元90具有配置在换热器70的外部空气的流入侧并除去外部空气中的灰尘的过滤器以及保持该过滤器的过滤器保持框(全都未图示),该过滤器单元90以上述的过滤器从底板部30的开口部30b***壳体40内的状态安装于底板部30。为了在过滤器的维护时能够容易地从壳体40卸下过滤器单元90,而在该过滤器单元90上设有把持部90a。
控制装置100安装于壳体40,分别与供气用鼓风机50、排气用鼓风机60及图示省略的操作部电连接,并且根据使用者从操作部输入的指令单独控制供气用鼓风机50及排气用鼓风机60各自的动作。上述的操作部与控制装置100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并作为控制装置100的输入/输出装置发挥作用。
具有上述的构成要素的热交换换气装置110的特征在于壳体40的构造,因此,以下,参照图2及图3并以壳体40的构造为中心详述热交换换气装置110的构造,之后参照图4及图5说明热交换换气装置110中的外部空气的流动和室内空气的流动。
图2是概略地表示图1所示的热交换换气装置的分解立体图。该图相当于将图1所示的热交换换气装置110设置于房屋的顶棚并从室内侧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对图2所示的构成要素中的已参照图1进行了说明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图1中使用了的参照附图标记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2所示,热交换换气装置110的壳体40包括外罩(outerhousing)10和收容于该外罩10的内罩20。外罩10具有罩主体3和安装于该罩主体3的两个侧板5、7,呈底板部30侧成为开放面的箱体状。罩主体3为具有背面部3a和两个侧板部3b、3c的钣金成形体,各侧板部3b、3c与背面部3a一体成形,且隔着该背面部3a彼此相对。
上述的侧板5和侧板7分别为形成有多个通风口的呈平板状的钣金成形体,且在背面部3a及各侧板部3b、3c的侧方安装于罩主体3并彼此相对。在侧板5上形成有构成壳体40的室外侧吸入口的通风口5a和构成壳体40的室外侧吹出口的通风口5b,在侧板7上形成有构成壳体40的室内侧吸入口的通风口7a、构成壳体40的室内侧吹出口的通风口7b、在变更室内侧吸入口或室内侧吹出口的位置时所利用的预备的通风口7c。
另一方面,构成壳体40的内罩20例如为利用苯乙烯树脂等合成树脂一体成形的箱体状物,底板部30侧为开放面。图示的内罩20具有背面部和4个侧板部,背面部与各侧板部的接合面没有间隙,在以背面部侧位于下侧的方式配置内罩20时,能够利用该背面部侧储水。在内罩20的4个侧板部中,在与外罩10的侧板5接触的侧板部上形成有3个通风口20a~20c,并且在与外罩10的侧板7接触的侧板部上形成有3个通风口20d~20f,而且,在与外罩10的侧板部3b接触的侧板部上形成有用于安装控制装置100的凹部20h。
另外,在图2中仅表示了上述6个通风口20a~20f中的5个通风口20b~20f,严格来说,通风口20d为矩形的切口部。在将内罩20收容于外罩10的状态下,在图2中未表示的通风口20a与外罩10的通风口5a连续而成为壳体40的室外侧吸入口,通风口20c与外罩10的通风口5b连续而成为壳体40的室外侧吹出口。另外,通风口20d与外罩10的通风口7a连续而成为室内侧吸入口,通风口20f与外罩10的通风口7b连续而成为壳体40的室内侧吹出口。
壳体40例如通过如下方式组装,即,在外罩10内收容内罩20,在外罩10上安装各吸入部26a、27a及各吹出部26b、27b,在内罩20内安装供气用鼓风机50、排气用鼓风机60及换热器70,之后,将底板部30例如螺纹固定于外罩10。在底板部30的内侧,预先嵌入有利用苯乙烯树脂等合成树脂制作的第1接水盘部35。
在将内罩20收容于外罩10之前或收容之后,利用密封板21a、21b对设于外罩10的侧板7的通风口7c进行双重密封。另外,在该通风口7c密封之前或密封之后,在内罩20的凹部20h内以插拔自如的方式安装控制装置100用的托架(tray)23。各吸入部26a、27a及各吹出部26b、27b具有合成树脂制的内筒套(case)IC和合成树脂制的外筒套OC,在外筒套OC内***内筒套IC并利用螺钉(未图示)将它们固定于外罩10,由此进行安装。
供气用鼓风机50及排气用鼓风机60例如将预先形成于该供气用鼓风机50及排气用鼓风机60的每一个的部件侧安装部嵌入壳体40的规定的安装孔、或从外罩10的一侧螺纹固定而安装于内罩20内。换热器70在将第1固定构件73及第2固定构件75安装于内罩20内之后被固定于内罩20内。各固定用配件FB在所希望的时间例如利用螺钉(未图示)固定于外罩10。
过滤器单元90具有:过滤器81;保持该过滤器81的第1保持框83;保持该第1保持框83及换热器70的第2保持框85;第2接水盘部87;安装第2保持框85的单元主体89;安装于该单元主体89的把持部90a,过滤器单元90以将过滤器81从底板部30的开口部30b***壳体40内的状态安装于壳体40。在安装完过滤器单元90后,能够得到热交换换气装置110。
图3是概略地表示图1及图2所示的热交换换气装置的剖视图。图3相当于图1及图2所示的热交换换气装置110设置于房屋的顶棚时的垂直剖视图。对图3所示的构成要素中的已参照图1或图2进行了说明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在图1或图2中使用的参照附图标记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另外,对于薄壁的构件,其中的一部分省略了阴影的赋予。
如图3所示,在构成热交换换气装置110的内罩20的背面部BP、即以底板部30侧位于下方的方式设置热交换换气装置110时的顶面部上,设有用于安装换热器70的安装部13和***分别设于供气用鼓风机50及排气用鼓风机60的部件侧安装部、部件安装用螺钉(未图示)的安装孔15等。在图3中表示了供气用鼓风机50的部件侧安装部50a。另外,为了提高内罩20的背面部BP侧的储水功能,在背面部BP上形成有在以底板部30侧位于上方的方式将热交换换气装置110设置于地板下面等时用于实现储水功能的罩侧第1储水部17a和罩侧第2储水部17b。
上述的罩侧第1储水部17a及罩侧第2储水部17b分别在以背面部BP位于下方的方式配置内罩20时呈凹状。罩侧第1储水部17a相比安装部13形成于各鼓风机50、60侧且在安装孔15的周围扩展,罩侧第2储水部17b相比安装部13形成于远离各鼓风机50、60的一侧。安装部13及安装孔15的外周部15a分别向内罩20的开放面侧、即底板部30侧突起。
以与罩侧第1储水部17a相互相对的方式配置有第1接水盘部35。另外,以与罩侧第2储水部17b相互相对的方式配置有过滤器单元90的第2接水盘部87。在第1接水盘部35上形成有接水盘侧第1储水部35a,该接水盘侧第1储水部35a在以底板部30侧位于下方的方式设置热交换换气装置110时呈凹状,在第2接水盘部87上形成有接水盘侧第2储水部87a,该接水盘侧第2储水部87a在以底板部30侧位于下方的方式设置热交换换气装置110时呈凹状。
另外,供气用鼓风机50及排气用鼓风机60(参照图1或图2)均为马达驱动式鼓风机,在图3中表示了供气用鼓风机50的马达45。另外,在图3中还例示了控制装置100的构成要素、即:安装有电子器件93a~93c的控制基板95、将该控制基板95从周围电隔离的电绝缘片材97以及用于将连接于控制基板95的配线(未图示)从控制装置100引出到外部的绝缘管(bush)99。图3中的参照附图标记R1~R4概略地表示容易发生结露的区域。关于上述的区域R1~R4,在后面详述。
在具有上述的结构的热交换换气装置110运转时,在控制装置100(参照图1或图2)的控制下,供气用鼓风机50及排气用鼓风机60分别动作,利用供气用鼓风机50将外部空气吸入到壳体40内,另外,利用排气用鼓风机60将室内空气吸入到壳体40内。吸入到壳体40内的外部空气和室内空气在流经换热器70的过程中进行热交换,流过换热器70的外部空气从室内侧吹出口吹出到室内,流过换热器70的室内空气从室外侧吹出口排放到外部。
图4及图5分别为表示图1~图3所示的热交换换气装置中的外部空气的流动和室内空气的流动的示意图。图4是在以壳体40的底板部30侧位于下方的方式设置热交换换气装置110(参照图1~图3)并俯视该热交换换气装置110的内部时的示意图,图5是在以壳体40的底板部30侧位于下方的方式设置热交换换气装置110并斜视该热交换换气装置110的内部时的示意图。
在上述图4中及图5中如箭头A所示那样,在热交换换气装置110运转时,外部空气从室外侧吸入部26a吸入到壳体40内,并在换热器70内从该换热器70的斜下侧向斜上侧流动,在到达供气用鼓风机50之后,从这里通过室内侧吹出部26b而吹出到室内。另外,在图4中及图5中如箭头B所示那样,在热交换换气装置110运转时,室内空气从室内侧吸入部27a吸入到壳体40内,并在换热器70内从该换热器70的斜上侧向斜下侧流动,在到达排气用鼓风机60之后,从这里通过室外侧吹出部27b而排放到外部。在热交换换气装置110的运转过程中,在壳体40内形成外部空气(供气)的风路和室内空气(排气)的风路。
外部空气的温度和室内空气的温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彼此不同。因此,在壳体40内存在外部空气和室内空气中的一方被另一方冷却而发生结露的情况。例如,在图3所示的各区域R1、R2、R3、R4及换热器70内容易发生结露。
上述的区域R1位于过滤器单元90的单元主体89(参照图3)的内侧上部,区域R2位于单元主体89的上部的外侧。在上述的区域R1、R2中,从室外侧吸入部26a吸入到壳体40内的外部空气和从室内侧吸入部27a吸入到壳体40内的室内空气经由单元主体89的上部而相互邻接,因此,在外部空气的温度高于室内空气时,在区域R1内容易发生结露,另外,在室内空气的温度高于外部空气时,在区域R2内容易发生结露。
另外,上述的区域R3位于供气用鼓风机50和排气用鼓风机60(参照图1及图2)之间以及在其附近且比该各鼓风机50、60的厚度方向中央部稍微靠上方的位置,区域R4位于供气用鼓风机50和排气用鼓风机60之间以及在其附近且比该各鼓风机50、60的厚度方向中央部稍微靠下方的位置。在上述的区域R3、R4中,通过换热器70而被供气用鼓风机50吸入的外部空气的一部分和通过换热器70而被排气用鼓风机60吸入的室内空气的一部分彼此混在一起,或在供气用鼓风机50和排气用鼓风机60之间产生温差,因此,在外部空气的温度高于室内空气时,在区域R3内容易发生结露,另外,在室内空气的温度高于外部空气时,在区域R4内容易发生结露。
在上述的换热器70内,从室外侧吸入部26a吸入到壳体40内的外部空气的流路和从室内侧吸入部27a吸入到壳体40内的室内空气的流路经由热交换元件的分隔构件而相互邻接,因此,在外部空气的温度高于室内空气时,在外部空气(供气)的流路内容易发生结露,另外,在室内空气的温度高于外部空气时,在室内空气(排气)的流路内容易发生结露。
在区域R1内通过结露而生成的水主要通过单元主体89的接水盘侧第2储水部87a(参照图3)储存并自然干燥。另外,在区域R2内通过结露而生成的水的一部分积存于其位置并自然干燥,剩余的水与室内空气一同流经换热器70并储存于接水盘侧第1储水部35a(参照图3)。在换热器70内的外部空气(供气)的流路内通过结露而生成的水主要流入并储存于单元主体89的接水盘侧第2储水部87a,并自然干燥。在换热器70内的室内空气(排气)的流路内通过结露而生成的水与室内空气一同流入并储存于接水盘侧第1储水部35a。并且,在各区域R3、R4内通过结露而生成的水的各自的一部分自然干燥,剩余的水储存于接水盘侧第1储水部35a。储存于接水盘侧第1储水部35a的水从设于底板部30的各第2排水排出部30a、30a(参照图1)流经排水管(未图示)并排出到外部。
在将热交换换气装置110设置于房屋的顶棚时,由于结露而生成的水如上述那样自然干燥或被储存,被储存的水从各排水排出部30a、30a排出到外部,因此容易地防止向装置外漏水。另外,对于热交换换气装置110,即使在将该热交换换气装置110设置于房屋的地板下时,也能够利用内罩20(参照图2及图3)的背面部BP侧储水,而且,在该背面部BP形成有罩侧第1储水部17a及罩侧第2储水部17b,因此容易地防止向装置外漏水。以下,参照图6及图7详述构成本发明的热交换换气装置的内罩的储水功能。
图6是概略地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热交换换气装置的内罩的其他例子的立体图,图7是概略地表示图6所示的内罩的剖视图。图6是以内罩的背面部侧位于下侧的方式斜视该内罩的图,图7表示内罩的背面部侧位于下侧时的该内罩的纵剖面。
关于这些图所示的内罩20A,除了侧壁部的通风口的配置模式、用于固定换热器的第1固定构件73和第2固定构件75的形状等与图2及图3所示的内罩20略有不同以外,具有与内罩20同样的结构。与内罩20中的结构同样地,在内罩20A中,背面部BP和4个侧板部SP(参照图6)一体成形,因此,在以背面部BP侧位于下方的方式配置内罩20A时,能够利用背面部BP侧储水。另外,在背面部BP上形成有凹状的罩侧第1储水部17a和罩侧第2储水部17b,因此容易实现高储水功能。另外,在图6及图7中,对与已参照图2或图3进行了说明的构成要素和功能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在图2或图3中使用的参照附图标记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
关于具有上述的内罩20A或内罩20的热交换换气装置110(参照图1及图2),在以各接水盘部(第1接水盘部35及第2接水盘部87)侧位于下方的方式设置于房屋的顶棚时,能够使由于结露而生成的水积存于接水盘侧第1储水部35a和接水盘侧第2储水部87a(参照图3)。并且,储存于接水盘侧第1储水部35a的水从设于底板部30的各第2排水排出部30a、30a(参照图1)流经排水管(未图示)而排出到外部。
另外,在以各接水盘部(第1接水盘部35及第2接水盘部87)侧位于上方的方式设置于房屋的地板下面时,能够使由于结露而生成的水积存于内罩20的背面部BP(参照图3、图6及图7)侧、具体而言为罩侧第1储水部17a和罩侧第2储水部17b。并且,积存于罩侧第1储水部17a及罩侧第2储水部17b的水从安装于内罩20的侧壁部并与该内罩20内、具体而言与罩侧第1储水部17a及罩侧第2储水部17b连通的第1排水排出部29(参照图1)流经排水管(未图示)而排出到外部。
因此,关于热交换换气装置110,在设置于房屋的顶棚和地板下面中的任意一种情况下都能够防止漏水。另外,壳体40能够通过如下操作容易地装配,即,在外罩10内收容内罩20(参照图2),以与内罩20的背面部BP彼此相对的朝向安装各接水盘部,因此容易制造。此外,能够从内罩20、20A的开放面侧、即底板部30侧进行换热器70和过滤器81的检查、修理、更换等维护作业,因此,在设置于房屋的顶棚和地板下面中的任意一种情况下,通过以内罩20、20A的开放面侧为室内侧的方式设置,都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作业。对旧的换热器70或过滤器81进行回收、废弃也变得容易。
例如,在将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热交换换气装置设置于地板下面时,若为了使维护作业变得容易而以上下颠倒的方式设置,则存在如下情况:由于结露而生成的水积存于壳体内,随后从主体壳和侧板之间漏出到装置外,给建筑物带来危害,但对于热交换换气装置110,如上述那样,即使在设置于房屋的地板下面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防止漏水。关于专利文献1的热交换换气装置和上述的热交换换气装置110的结构的不同,以下,参照图11具体地说明。
图11是概略地表示专利文献1的热交换换气装置的一形态的分解立体图。在图11所示的热交换换气装置310中,壳体240由如下部分构成:顶面部和两个侧板部一体成形的主体壳203;在该主体壳203上经由框架(frame)206安装的两个侧板208;安装于主体壳的底板部230,在底板部230的内侧嵌入有接水盘部235。
在各侧板208上设有规定数量的通风口,在一方的侧板208上安装有室外侧吸入部226a和室外侧吹出部227b,另外,在另一方的侧板208上安装有室内侧吹出部226b和室内侧吸入部227a。另外,在主体壳203的顶面部的内侧安装有隔板202。供气用鼓风机250和排气用鼓风机260隔着隔板202并列配置在壳体240内,换热器270安装于固定配置在壳体240内的元件盒272。在换热器270的底板部230侧配置有过滤器281,在其外侧,与接水盘部235并列地配置有用于接收由于结露而生成的水的接收容器295。
该热交换换气装置310的壳体240没有上述的热交换换气装置110的内罩20(参照图2),上述的主体壳203相当于热交换换气装置110的罩主体25(参照图2)。因此,在为了使维护作业变得容易而以上下颠倒的方式设置在房屋的地板下面时,底板部230侧位于上方,接水盘部235及接收容器295失去作用。
结果,存在如下情况:由于结露而生成的水积存于壳体240内,随后从主体壳203和侧板208之间漏出到装置外而给建筑物带来危害。为了防止从主体壳203和侧板208之间漏水,必须使它们彼此水密地接合或涂覆密封剂等,导致壳体40的制造需要很多时间。与之相对,在热交换换气装置110中,能够通过在外罩10内收容内罩20(参照图2)并以与内罩20的背面部BP(参照图3、图6及图7)彼此相对的朝向安装各接水盘部(第1接水盘部35及第2接水盘部87)来装配壳体40(参照图2),在设置于房屋的顶棚和地板下面中的任意种情况下都能容易地防止漏水。
即使在比较多的水储存于罩侧第1储水部17a或罩侧第2储水部17b(参照图3、图6及图7)时,也能够防止漏水,在此基础上,优选还能防止从将供气用鼓风机50和排气用鼓风机60(参照图2)安装于内罩20的部位漏水。
图8(a)是概略地表示上述的热交换换气装置110中的部件侧安装部和安装孔的各自的形状的一例的剖视图,图8(b)是概略地表示图8(a)所示的部件侧安装部安装于安装孔的状态的剖视图。图8所示的部件侧安装部为设于供气用鼓风机50的部件侧安装部50a,安装孔为设于内罩20的安装孔15(也参照图3)。
上述图8(a)及图8(b)所示的部件侧安装部50a为呈筒状的螺纹接收部,其顶端侧的外径逐渐变小。另一方面,安装孔15包含外罩10(参照图3)侧的内径逐渐变小的区域。在将供气用鼓风机50安装到内罩20上时,首先,如图8(b)所示那样将部件侧安装部50a***安装孔15、具体而言压入安装孔15。之后,从内罩20侧螺纹固定。
若通过这样将供气用鼓风机50安装于内罩20,则部件侧安装部50a的外周面紧贴安装孔15的内壁,因此还能够防止从供气用鼓风机50的安装部位漏水。优选排气用鼓风机60(参照图2)向内罩20的安装也与供气用鼓风机50的安装同样地进行。另外,在图8(a)中及图8(b)中的参照附图标记“17a”表示罩侧第1储水部。
另外,优选供气用鼓风机50及排气用鼓风机60分别以使马达离开内罩20和接水盘部、具体而言为第1接水盘部35中的任意一方的方式配置。通过这样配置供气用鼓风机50及排气用鼓风机60,在将热交换换气装置110设置于房屋的顶棚和地板下面中的任意一种情况下,都能容易地防止积存于第1接水盘部35的水或积存于内罩20的水浸入马达。
图9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热交换换气装置的其他例的剖视图,图10是概略地表示图9所示的热交换换气装置的其他的剖视图。这些图所示的热交换换气装置110A具有与图1及图2所示的热交换换气装置110大致相同的结构。对图9或图10所示的构成要素中的与图1、图2或图3所示的构成要素共通的部分标注与在图1、图2或图3中使用的参照附图标记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并省略它们的说明。另外,对于薄壁的构件,省略了一部分阴影。
如图9所示,在热交换换气装置110A中,供气用鼓风机50的马达43以不与第1接水盘部35接触地离开该第1接水盘部35的方式安装。图9中的参照附图标记“45”表示构成供气用鼓风机50的多叶片风扇,参照附图标记“47”表示供气用鼓风机50的壳,参照附图标记“53”表示排气用鼓风机60的马达。
另外,如图10所示,在热交换换气装置110A中,排气用鼓风机60的马达53以不与内罩20接触地离开该内罩20、具体而言离开背面部BP的方式安装。图10中的参照附图标记“55”表示构成排气用鼓风机60的多叶片风扇,参照附图标记“57”表示排气用鼓风机60的壳。
对于如上述那样安装有供气用鼓风机50和排气用鼓风机60的热交换换气装置110A,在将该热交换换气装置110A设置于房屋的顶棚和地板下面中的任意一种情况下,都能容易地防止积存于第1接水盘部35的水或积存于内罩20的水浸入马达43、53。另外,若使供气用鼓风机50的马达43和第1接水盘部35之间的间隙、以及排气用鼓风机60的马达53和内罩20的背面部BP之间的间隙为大致相同的宽度(间隔),则在将该热交换换气装置110A设置于房屋的顶棚的情况下以及设置于地板下面的情况下,能容易地确保大致同等的安全性。
以上,对于本发明的热交换换气装置,以列举实施方式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如上述那样,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方式。本发明的热交换换气装置具有如下部分基本上就可以:箱体状的内罩,具有一个开放面且在以与该开放面相对的背面部位于下方的方式配置时,能够利用该背面部侧储水;接水盘部,其以与内罩的背面部彼此相对的朝向配置于内罩的开放面侧,该热交换换气装置的具体结构能够适当地选定。
例如,能够适当地选择是否在内罩的背面部设置凹状的储水部,设置凹状的储水部时的该储水部的总数也能够结合在壳体内容易发生结露的部位的分布进行考虑,设为一个以上的所希望的数量。另外,配置于内罩的开放面侧的接水盘部的总数也能够结合在壳体内容易发生结露的部位的分布来适当地选择。
供气用鼓风机和排气用鼓风机能够并列配置于壳体内的室外侧和室内侧中的一方,也能够隔着换热器地分散配置于室外侧和室内侧。该供气用鼓风机及排气用鼓风机的配置能够根据想要形成在壳体内的供气风路和排气风路的各自的形态来适当地选定。另外,能够积存于壳体内的水分不仅为由于结露而生成的水,从室内侧吸入部吸入到壳体内的浴室的湿气环境中的水分等包含在室内空气中的水分(水滴)也能够与由于结露而生成的水同样地储存。本发明的热交换换气装置除上述以外还能够进行各种变形、装饰、组合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热交换换气装置能够良好地用作家庭用或工作用的热交换换气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0 外罩
13 用于安装换热器的安装部
15 安装孔
15a 安装孔的外周部
17a 罩侧第1储水部
17b 罩侧第2储水部
20、20A 内罩
25  罩主体
26a 室外侧吸入部
26b 室内侧吹出部
27a 室内侧吸入部
27b 室外侧吹出部
29  第1排水排出部
30  底板部
30a 第2排水排出部
35  第1接水盘部
35a 接水盘侧第1储水部
40  壳体
43  供气用鼓风机的马达
50  供气用鼓风机
50a 部件侧安装部
53  排气用鼓风机的马达
60  排气用鼓风机
63  热交换元件
65  框体
70  换热器
81  过滤器
83  第1保持框
85  第2保持框
87  第2接水盘部
87a 接水盘侧第2储水部
90  过滤器单元
100 控制装置
110、110A 热交换换气装置
BP  内罩的背面部。

Claims (6)

1.一种热交换换气装置,在设有室外侧吸入部、室内侧吹出部、室内侧吸入部以及室外侧吹出部的壳体内配置有供气用鼓风机、排气用鼓风机和换热器,一边通过上述换热器在外部空气和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一边进行换气,能够使由于结露而生成的水积存于上述壳体内,上述外部空气是利用上述供气用鼓风机从上述室外侧吸入部吸入到上述壳体内的,上述室内空气是利用上述排气用鼓风机从上述室内侧吸入部吸入到上述壳体内的,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具有:
内罩,该内罩一体成形为具有一个开放面的箱体状;
接水盘部,该接水盘部配置于上述内罩的上述开放面侧,
该热交换换气装置能够以该上述水盘部成为下侧的方式设置,并且能够以上述接水盘部成为上侧的方式设置在房屋的地板下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内罩中,在上述背面部具有罩侧储水部,上述罩侧储水部在以与上述开放面相互相对的背面部成为下侧的方式设置时呈凹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内罩的背面部形成有安装孔,部件侧安装部或部件安装用螺钉***上述安装孔,
上述罩侧储水部形成在上述安装孔的周围,
上述背面部的上述安装孔的外周部向开放面侧突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部件侧安装部为呈筒状的螺纹接收部,该螺纹接收部的一端侧***上述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安装于上述内罩的侧壁部且与该内罩内连通的排水排出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供气用鼓风机及上述排气用鼓风机的每一个都为马达驱动式鼓风机,
上述供气用鼓风机的马达及上述排气用鼓风机的马达的每一个都离开上述内罩和上述接水盘部的任意一方。
CN200980158956.1A 2009-04-27 2009-04-27 热交换换气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145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58276 WO2010125632A1 (ja) 2009-04-27 2009-04-27 熱交換換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4517A true CN102414517A (zh) 2012-04-11
CN102414517B CN102414517B (zh) 2014-09-10

Family

ID=43031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895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14517B (zh) 2009-04-27 2009-04-27 热交换换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2426425B1 (zh)
JP (1) JP5079138B2 (zh)
KR (2) KR20130117894A (zh)
CN (1) CN102414517B (zh)
TW (1) TW201038889A (zh)
WO (1) WO201012563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4046A (zh) * 2016-01-27 2017-08-04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全热交换器
CN110529939A (zh) * 2019-09-27 2019-12-03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室内空气处理***及空气处理一体机
CN113739308A (zh) * 2017-12-15 2021-12-03 斯德龙有限两合公司 通风设备和用于维护通风设备的方法和相关的嵌入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97931B2 (ja) * 2012-09-26 2017-03-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WO2014050053A1 (ja) * 2012-09-26 2014-04-0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CN104704298B (zh) * 2012-09-26 2017-10-1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热交换式换气装置
CN102960829B (zh) * 2012-11-29 2013-11-06 浙江海洋学院 渔船主机余热解冻装置
JP6426353B2 (ja) * 2014-02-24 2018-11-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換気装置
WO2016194257A1 (ja) * 2015-05-29 2016-12-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型換気装置
JP6377270B2 (ja) * 2015-05-29 2018-08-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型換気装置
EP3306208B1 (en) * 2015-05-29 2024-02-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 ventilation device
TWI614461B (zh) * 2016-01-27 2018-02-11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全熱交換器
WO2017141445A1 (ja) * 2016-02-19 2017-08-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換気装置、熱交換器の取り付け方法および熱交換器の取り外し方法
EP3633284A4 (en) * 2017-05-30 2020-06-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LINE PORT AND VENTILATION DEVICE
WO2019146116A1 (ja) * 2018-01-29 2019-08-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型換気装置
JP6987241B2 (ja) * 2018-06-06 2021-12-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換気装置
WO2019234871A1 (ja) * 2018-06-06 2019-12-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換気装置
JP7134139B2 (ja) * 2019-06-19 2022-09-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外気処理装置
WO2021014491A1 (ja) * 2019-07-19 2021-01-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型換気装置
JP7296909B2 (ja) * 2020-03-25 2023-06-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型換気装置
KR102395427B1 (ko) * 2020-04-08 2022-05-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환기 시스템
JP7450584B2 (ja) 2021-06-30 2024-03-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外気処理装置
DE102022110678A1 (de) 2022-05-02 2023-11-02 Stiebel Eltron Gmbh & Co. Kg Lüftungsgerät
NL2033092B1 (en) * 2022-09-21 2024-03-26 Groupe Atlantic Nederland B V Dual flow ventilation unit with multiple functioning orientation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78239A (ja) * 1995-12-27 1997-07-11 Showa Alum Corp 換気兼熱交換装置
JP2003021375A (ja) * 2001-07-03 2003-01-24 Sekisui Chem Co Ltd 多機能給気扇および住宅用換気システム
JP2003074936A (ja) * 2001-08-30 2003-03-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熱交換換気装置
WO2005036068A1 (en) * 2003-10-14 2005-04-21 Lg Electronics, Inc. Ventilator
CN1743742A (zh) * 2004-09-03 2006-03-08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换气装置和空气调节装置
CN1873335A (zh) * 2005-05-31 2006-12-06 Lg电子株式会社 全热交换器以及使用全热交换器的通风***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78239A (ja) * 1995-12-27 1997-07-11 Showa Alum Corp 換気兼熱交換装置
JP2003021375A (ja) * 2001-07-03 2003-01-24 Sekisui Chem Co Ltd 多機能給気扇および住宅用換気システム
JP2003074936A (ja) * 2001-08-30 2003-03-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熱交換換気装置
WO2005036068A1 (en) * 2003-10-14 2005-04-21 Lg Electronics, Inc. Ventilator
CN1743742A (zh) * 2004-09-03 2006-03-08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换气装置和空气调节装置
CN1873335A (zh) * 2005-05-31 2006-12-06 Lg电子株式会社 全热交换器以及使用全热交换器的通风***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4046A (zh) * 2016-01-27 2017-08-04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全热交换器
CN107014046B (zh) * 2016-01-27 2020-06-02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全热交换器
CN113739308A (zh) * 2017-12-15 2021-12-03 斯德龙有限两合公司 通风设备和用于维护通风设备的方法和相关的嵌入单元
CN113739308B (zh) * 2017-12-15 2023-02-28 斯德龙有限两合公司 通风设备和用于维护通风设备的方法和相关的嵌入单元
CN110529939A (zh) * 2019-09-27 2019-12-03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室内空气处理***及空气处理一体机
CN110529939B (zh) * 2019-09-27 2023-09-26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室内空气处理***及空气处理一体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117894A (ko) 2013-10-28
CN102414517B (zh) 2014-09-10
TW201038889A (en) 2010-11-01
KR20120012798A (ko) 2012-02-10
WO2010125632A1 (ja) 2010-11-04
KR101340835B1 (ko) 2013-12-11
EP2426425A4 (en) 2018-04-25
JPWO2010125632A1 (ja) 2012-10-25
TWI371556B (zh) 2012-09-01
EP2426425A1 (en) 2012-03-07
EP2426425B1 (en) 2020-04-22
JP5079138B2 (ja) 2012-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14517A (zh) 热交换换气装置
EP2120524B1 (en) Cooling device
JP5449951B2 (ja) 外気処理空気調和機
US20100193165A1 (en) Highly efficient environment-friendly air type heat exchanger
KR100297176B1 (ko) 천정용환기팬
JP2015087058A (ja) 全熱交換器式換気扇
EP1318356B1 (en) Air conditioner
KR20080060845A (ko) 공기조화기 실내기
JPH109665A (ja) 天井吊り形空気調和機
JP5471185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0065376A (ja) 天井カセット形空気調和機
JP2014081192A (ja)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JP6982724B2 (ja)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JPH06109302A (ja) 空調換気扇
WO2019234874A1 (ja) 熱交換換気装置
JP7415182B2 (ja) 換気装置
CN219037360U (zh) 控湿酒柜
JP2011075119A (ja) 外気処理空気調和機
KR200146138Y1 (ko) 공기조화기용 가습기의 토출호스 고정장치
KR0135808Y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흡입장치
CN204240504U (zh) 两段式蒸发制冷装置
CN204285675U (zh) 两段式蒸发制冷装置
JPH07239132A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20210125306A (ko) 전열 교환기 및 이를 갖는 환기 시스템
JP2011017469A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