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3575A - 传输设备和方法、接收设备和方法、以及传输/接收设备 - Google Patents

传输设备和方法、接收设备和方法、以及传输/接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63575A
CN102263575A CN2011101290421A CN201110129042A CN102263575A CN 102263575 A CN102263575 A CN 102263575A CN 2011101290421 A CN2011101290421 A CN 2011101290421A CN 201110129042 A CN201110129042 A CN 201110129042A CN 102263575 A CN102263575 A CN 1022635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receiver apparatus
transmission
unit
preemphasiz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290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63575B (zh
Inventor
河合重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63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35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635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35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04Control of transmission; Equalising
    • H04B3/14Control of transmission; Equali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qualising network used
    • H04B3/143Control of transmission; Equali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qualising network used using amplitude-frequency equali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38Transmitter circuitry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 H04N21/43632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involving a wired protocol, e.g. IEEE 1394
    • H04N21/43635HDMI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50/00Solving problems of bandwidth in display system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70/00Aspects of data communication
    • G09G2370/06Consumer Electronics Control, i.e. control of another device by a display or vice versa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70/00Aspects of data communication
    • G09G2370/12Use of DVI or HDMI protocol in interfaces along the display data pipel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传输器设备,所述传输器设备包括接口单元,其为用于经由一条传输路径向接收器设备连接的接口;预加重单元,其配置为生成预加重信号,预加重信号是通过向输入信号添加另用于补偿所述输入信号的高频分量获得的;以及传输控制单元,其配置为获取指示接收器设备是否能够执行用于接收预加重信号的过程的标识信息、把接收器设备转换至其中接收器设备能够根据标识信息执行接收预加重信号的过程的状态、以及控制预加重单元生成预加重信号。

Description

传输设备和方法、接收设备和方法、以及传输/接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输器设备、接收器设备、传输方法、接收方法、以及传输器/接收器设备。
背景技术
最近几年,用于设备之间视频信号与音频信号传输的、称为HDMI(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的数字接口标准已经出现,并且已经广泛用于家用电器和AV(音频与视频)设备领域。通过进一步开发DVI(数字视频接口),以使视频信号、音频信号、以及设备控制信号能够在一条单一的电缆上得以传输,实现了HDMI。
顺便提及,随着显示设备屏幕大小的增加以及视频质量的提高,上述设备之间所传输数据的大小也不断增加。因此,人们仍希望HDMI增加传输带宽。为此,HDMI版本1.3通过估计数据信号在传输路径上可能经历的传输损耗,并且施用高频增益补偿,定义了用于执行均衡过程的电缆均衡器的一条增益曲线。与传统的方案相比,对这样的传输损耗的补偿使可用传输带宽得以翻倍。JP 2008-124670A公开了这样一种执行均衡过程的方法:使用包含在传输路径中的参照时钟,通过施用高频增益补偿执行均衡过程,并且自动优化这一过程。
发明内容
然而,由于JP 2008-124670A中所公开的方法不支持宽于随HDMI版本1.3所增加带宽的带宽,所以人们希望进一步增加可用带宽。在进一步增加带宽的诸多方法中,存在这样一种方法:通过添加用于补偿将加以传输的、可能易因传输而损耗的信号的高频分量的信号,防止传输损耗。然而,添加用于补偿将加以传输的信号的高频分量的信号的方法存在着与传统信号的兼容性可能失去的问题。
鉴于以上描述,人们希望提供一种新型与改进的既可以传输预加重信号,也可以传输正常信号的传输器设备、接收器设备、传输方法、接收方法、以及传输器/接收器设备,其中,预加重信号是通过预先向将加以传输的信号添加另用于补偿所述信号的高频分量的信号获得的,而正常信号是不向其添加这样的补偿的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器设备,所述传输器设备包括接口单元,其为用于经由一条传输路径向接收器设备连接的接口;预加重单元,其配置为生成预加重信号,预加重信号是通过向输入信号添加另用于补偿所述输入信号的高频分量获得的;以及传输控制单元,其配置为获取指示接收器设备是否能够执行用于接收预加重信号的过程的标识信息、把接收器设备转换至其中接收器设备能够根据标识信息执行接收预加重信号的过程的状态、以及控制预加重单元生成预加重信号。
使用以上所提到的配置,能够生成预加重信号,并且能够把接收器设备转换至其中仅当接收器设备与预加重传输兼容时执行接收预加重信号的过程的状态。因此,既传输预加重信号也传输正常信号是可能的。
传输路径可以由包括在HDMI(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电缆中的传输通道形成。
可以由存储在接收器设备中的EDID(扩展的显示标识数据)中的标识比特表示标识信息。
当接收到相应于控制信息的响应信息时,传输控制单元可以使预加重单元根据响应信息生成预加重信号。
传输控制单元可以经由一条两路传输路径接收响应信息。
传输控制单元可以使控制信息和响应信息均能使用CEC(客户电子控制)控制信号得以传输或者接收。
传输控制单元可以使控制信息和响应信息均能使用作为传输路径的HEAC(HDMI Ethernet(注册商标)&音频返回通道)得以传输或者接收。
传输控制单元可以使控制信息能使用AVI(辅助视频信息)InfoFrame得以传输。
传输控制单元可以多次传输控制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收器设备,所述接收器设备包括连接器单元,其为用于经由一条传输路径向传输器设备连接的接口;接收处理单元,其配置为执行从传输器设备接收信号的过程;以及接收控制单元,其配置为,当从传输器设备接收到用于把接收处理单元转换至其中接收处理单元能够执行接收预加重信号的过程的状态的控制信息时,把接收处理单元转换至其中接收处理单元能够根据控制信息执行接收预加重信号的过程的状态,其中,所述预加重信号是通过向输入信号添加另用于补偿所述输入信号的高频分量获得的。
接收处理单元可以包括去加重单元,所述去加重单元的配置为执行其中把预加重信号的已经进行了补偿的高频分量恢复为初始状态的去加重过程,而且接收控制单元可以把去加重单元转换至其中去加重单元能够针对所接收的信号执行去加重过程的状态。
接收处理单元还可以包括均衡器单元,所述均衡器单元的配置为对所接收信号的高频区域进行补偿,而且接收控制单元可以根据控制信息在均衡器的各补偿特征之间进行转换。
根据本发明的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方法,所述传输方法包括下列步骤:获取指示接收器设备是否能够执行用于接收预加重信号的过程的标识信息,其中,接收器设备经由一条传输路径连接于传输器设备,预加重信号是通过向输入信号添加另用于补偿所述输入信号的高频分量获得的;根据标识信息,把控制信息传输于接收器设备,控制信息用于把接收器设备转换至其中接收器设备能够执行接收预加重信号的过程的状态;以及把预加重信号传输于接收器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接收方法,所述接收方法包括经由一条传输路径从连接于接收器设备的传输器设备接收控制信息的步骤,其中,控制信息用于把接收器设备转换至其中接收器设备能够执行接收预加重信号的过程的状态;能够使接收器设备执行接收预加重信号的过程的接收待命步骤;以及接收预加重信号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传输器/接收器设备,所述传输器/接收器设备包括传输器单元,该传输器单元包括连接器单元,其为用于经由一条传输路径向接收器单元连接的接口;预加重单元,其配置为生成预加重信号,预加重信号是通过向输入信号添加另用于补偿所述输入信号的高频分量获得的;以及传输控制单元,其配置为获取指示接收器设备是否能够执行用于接收预加重信号的过程的标识信息,根据标识信息向接收器设备传输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用于把接收器设备转换至其中接收器设备能够执行接收预加重信号的过程的状态,并且控制预加重单元生成预加重信号;以及接收器单元,所述接收器单元包括连接器单元,其为用于经由传输路径向传输器设备连接的接口;接收处理单元,其配置为执行从传输器设备接收信号的过程;以及接收控制单元,其配置为,当从传输器设备接收到用于把接收器设备转换至其中接收器设备能够执行接收预加重信号的过程的状态的控制信息时,根据控制信息,把接收器设备转换至其中接收处理单元能够根据控制信息执行接收预加重信号的过程的状态,其中,所述预加重信号是通过向输入信号添加另用于补偿所述输入信号的高频分量获得的。
如以上所描述的,根据本发明,既可以传输预加重信号,也可以传输正常信号,其中,预加重信号是通过预先向将加以传输的信号添加另用于补偿所述信号的高频分量的信号获得的,而正常信号是不向其添加这样的补偿的信号。
附图说明
图1为方块图,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的配置;
图2为用于根据所述实施例的接收器设备的一条示范性均衡器曲线;
图3为用于根据所述实施例的接收器设备的另一条示范性均衡器曲线;
图4是示意描述了HDMI的信号结构的解释图;
图5说明了转换操作模式的时序限制的解释图;
图6为流程图,描述了转换操作模式的第一操作实例;
图7为流程图,描述了从预加重模式转换操作模式的第一操作实例;
图8描述了CEC的机制的解释图;
图9为流程图,描述了转换操作模式的第二操作实例;
图10为流程图,描述了转换操作模式的第三操作实例;
图11是描述可以精确定义传输路径长度的电缆结构的第一实例的解释图;
图12是描述可以精确定义传输路径长度的电缆结构的第二实例的解释图;
图13A和13B是描述了其中传输损耗了高频分量的状态的解释图;以及
图14A和14B是示意性描述了预加重信号的解释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注意,在本说明书与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参照数字表示那些具有基本相同功能与结构的结构图元,而且省略了对这些结构图元的重复解释。
将按下列次序进行描述。
1.概述
2.功能配置
3.信号结构
4.用于转换操作模式的控制信息
4-1.EDID信息和AVI信息
4-2.CEC控制信号
4-3.Ethernet(注册商标)的数据包(HEAC)
5.电缆结构
6.良好效果实例
<1.概述>
HDMI是一种数字接口标准,根据这一标准,可以传输视频信号、音频信号、以及设备控制信号。这一HDMI是为AV设备和家用电器开发的标准,即,是通过在称为“用于连接PC(个人计算机)和显示器的DIV)”的连接标准的基础上,添加用于传输音频信号和设备控制信号的功能以及拷贝保护功能(HDCP:高带宽数字内容保护***)加以开发的标准。
DisplayPort是用于传输视频信号的数字接口标准的另例子。当HDMI优先考虑与DVI的兼容性,并且是通过扩展DVI加以定义时,DisplayPort通过忽略与DVI的兼容性,优先考虑高分辨率情况下的使用,从而实现了比目前阶段HDMI的带宽更宽的带宽。
此处,还希望HDMI能够通过进一步增加带宽,与诸如称为2K×4K的大屏幕格式的格式兼容,并且具有高帧率(1K×2K,240Hz,8比特)。在增加HDMI的带宽的各种方法中,预加重的应用是其中的一种。预加重指的是一种预先加重可能因传输而损耗的信号的边缘分量的方法。
此处,将参照图13A、13B、14A、以及14B描述预加重。图13A和13B解释性地描述了其中传输损耗了高频分量的状态。图14A和14B解释性和示范性地描述了预加重信号。
如图13A中所示,数字信号的值0或1根据其边缘32部分来确定。然而,由于信号的高频分量可能易于劣化,所以,在传输之后,图13A中所示的数字信号的波形钝化,如图13B中所示。
因此,一种人们所熟悉的称为预加重的方法是,预先加重可能易于因传输而损耗的边缘32部分的分量。例如,如图14A中所示,把预加重施加于其的信号的边缘32部分的波形的钝化减轻,甚至是在因传输而使其劣化之后。
然而,尽管先前DisplayPort已经与这样的预加重兼容,而不与随DVI一起使用的传统信号(以下,把这样的未经历预加重的信号称为正常信号)兼容,但为了优先考虑与DVI的兼容性,HDMI当前使用正常信号进行传输。因此,如果简单地把预加重功能添加于HDMI,则会失去与正常信号的兼容性。
此处,这样地配置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传输***:把预加重电路提供在传输器设备中,把去加重电路提供在接收器设备中,并且使用控制信号转换预加重电路和去加重电路的开/关,以致可以在传输器设备和接收器设备之间既传输正常信号,也传输预加重信号。以下,将描述这样的传输***的具体配置。
<2.功能配置>
图1为结构图,描述了根据这一实施例的传输***的功能配置。根据这一实施例的传输***10主要包括传输器设备100、接收器设备200、以及一条连接传输***10和接收器设备200的HDMI 300电缆。
传输器设备100为HDIM中通常称为“源设备”的设备。传输器设备100向接收器设备200传输诸如视频与音频的数据。传输器设备100的具体实例包括游戏机、DVD播放机、机顶盒、以及AV源设备。
接收器设备200为HDIM中通常称为“同步设备”的设备。接收器设备200的具体实例包括电视接收机、投影仪、以及其它显示设备。
HDMI电缆300为HDMI所定义的一条电缆,其把传输器设备100和接收器设备200连接在一起。以下,将结合信号结构描述HDMI电缆的细节。HDMI电缆主要在传输器设备100和接收器设备200之间传输视频信号、音频信号、以及控制信号。
(传输器设备100)
传输器设备100主要包括接口单元110、传输处理单元120、传输控制单元130、以及打包单元140。注意,也把传输处理单元120和打包单元140的组合称为编码器单元。
接口单元110为用于向HDMI电缆300连接的接口,并且具有HDMI所定义的配置。
传输处理单元120也称为HDMI传输器,其执行向HDMI电缆的TMDS通道传输所输入的视频信号、音频信号、以及控制信号的信号处理。这样的信号处理的例子包括编码过程和预加重过程。把执行这样的预加重过程的功能单元称为预加重单元122。传输处理单元120在传输控制单元130的控制之下进行操作。
预加重(pre-emphasis)单元122具有生成诸如参照图14A和14B所描述的预加重信号的预加重信号的功能。即,预加重单元生成预加重信号,所述预加重信号是通过向输入信号添加另用于补偿所述输入信号的高频分量获得的。使用电路等实现执行预加重过程的预加重单元122。这一预加重单元122在传输控制单元130的控制之下进行操作。具体地讲,预加重单元122具有其中执行预加重过程的预加重模式,以及其中不执行预加重过程的正常模式。在传输控制单元130的控制下转换这样的操作模式。
传输控制单元130具有控制传输器设备100的传输操作的功能。传输控制单元130获取指示接收器设备200是否能够执行用于接收预加重信号的过程的标识信息,例如,其根据标识信息控制传输操作。具体地讲,当获取到指示接收器设备200能够执行用于接收预加重信号的过程的标识信息时,传输控制单元130控制接收器设备200按其中接收器设备200可以接收预加重信号的去加重模式操作,并且控制传输器设备100按其中使用预加重信号的预加重模式操作。
预加重模式和去加重模式的具体操作均不尽相同,取决于转换操作模式所使用的控制信息的类型等。因此,以下将针对每一类型的控制信息描述这样的具体操作。
与此同时,如果传输控制单元130已经获取了指示接收器设备200不能够执行接收预加重信号的过程的标识信息,则传输控制单元130对传输器设备100和接收器设备200均加以控制,以按其中未把预加重施加于其的正常信号在传输器设备100和接收器设备200之间进行传输的正常模式加以操作。
打包单元140具有对音频信号和控制信号进行打包的功能。当对所输入的音频信号和控制信号进行打包时,打包单元140向传输处理单元120输入信号。
(接收器设备200)
接收器设备200主要包括接口单元210、接收处理单元220、接收控制单元230、拆包单元240、以及EDID ROM 250。注意,也把接收处理单元220和拆包单元240的组合称为译码器单元。
接口单元210为用于向HDMI电缆300连接的接口,并且具有HDMI所定义的配置。
接收处理单元220也称为HDMI接收器,其执行接收所接收信号的过程。这样的接收处理的例子包括译码过程、去加重过程、以及均衡化过程。把通过把所补偿的预加重信号的高频分量恢复至初始状态执行去加重过程的功能单元称为去加重单元222,而把通过估计所接收信号的传输损耗,并且施加高频增益补偿执行均衡过程的功能单元称为均衡器224。接收处理单元220在接收控制单元230的控制下进行操作。
接收控制单元230具有控制接收器设备200的接收操作的功能。当从传输器设备100接收到用于把接收器设备200转换至其中可以执行接收预加重信号的过程的去加重模式的控制信息时,把接收器设备200的操作模式转换至去加重模式。此处的去加重模式特指这样一种操作模式:其中,接收处理单元220的去加重单元222执行针对所接收信号的去加重过程,均衡器224使用具有相应于预加重信号的补偿特征的均衡器曲线,执行其中的均衡过程。
此处,将参照图2和3描述均衡器224所使用的均衡器曲线的实例。图2描述了一条相应于正常信号的均衡器曲线22和一条相应于预加重信号的均衡器曲线24。HDMI版本1.3定义了补偿传输路径损耗的电缆均衡器的增益特征,如均衡器曲线22所描述的,以允许340MHz的时钟率(3.4G比特/s的数据率)。
在这一实施例中,通过采用预加重传输进一步增加传输路径的带宽。为此,把电缆均衡器的增益特征新定义为均衡器曲线24所示的增益特征,以允许680G比特/s的时钟率(6.8G比特/s的数据率)。根据操作模式,即根据接收控制单元230的控制,转换均衡器224的增益特征。使用这样的配置,能够根据相应于所接收的正常信号或者预加重信号的增益特征适当地补偿传输路径损耗。
顺便提及,信号的传输损耗受用于传输的电缆的长度、质量等的影响。因此,可以根据所传输的时钟信号的质量自动地转换均衡器224的增益特征。例如,均衡器224可以在包括诸如图3中所示的相应于预加重信号的均衡器曲线24a、24b、以及24c的3条均衡器曲线24中转换均衡器224。
无需加以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均衡器曲线仅为示范性的。即,尽管此处采用均衡器224在相应于预加重信号的3条均衡器曲线之间进行转换,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准备更多的均衡器曲线,以使均衡器224能够选择其中之一。另外,尽管图3中仅描述了相应于正常信号的一条单一的均衡器曲线22,然而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即,可以准备相应于正常信号的一条以上的均衡器曲线22。
再次参照图1,现在描述接收器设备200的配置。拆包单元240具有把传输器设备100中的打包单元140已打包的信号恢复为初始状态的功能。拆包单元240执行对从接收处理单元220所接收的数据包进行拆包的过程。
EDID ROM 250是用于存储EDID(扩展的显示标识数据)信息的存储单元。EDID信息是指示作为显示设备的接收器设备200的性能的信息,其中,接收器设备200为HDMI的同步设备。指示显示设备的性能的信息包括有关分辨率和带宽的信息。传输器设备100可以通过获取EDID信息,按与接收器设备的显示性能相匹配的格式传输信号。
以上所描述的是根据这一实施例的传输***10的基本配置。传输***10首先通过在传输器设备100和接收器设备200之间传输控制信息,检查传输器设备100和接收器设备200是否与预加重信号的传输兼容,并且把传输器设备100转换至预加重模式,把接收器设备200转换至去加重模式,然后,使用预加重信号进行传输。传输***10使用控制信息或者标识信息检查传输器设备100和接收器设备200是否与预加重信号的传输兼容,以转换它们的操作模式。作为此处所使用的传输控制信息和标识信息的方法,可以考虑多种方法。以下,为了了解各种用于传输控制信息和标识信息的方法之间的差别,将描述HDMI的信号结构。
<3.信号结构>
图4解释性和示范性地描述了HDMI的信号结构。如图4中所示,HDMI电缆包括用于在HDMI传输器120和HDMI接收器220之间传输视频信号与音频信号的3个TMDS(变换最小化差分信号发送)通道,以及单一的TMDS时钟通道。另外,作为主控制通道,还包括以下通道:一条CEC(客户电子控制)线、一条设施(utility)线、一条HPD(热插拔检测)线、一条电源线(+5V)、以及一条DDC(显示数据通道)线。
对于TMDS,总共使用了4个通道,包括3个分别用于传输3种视频信号(R(红)、G(绿)、以及B(蓝)的主颜色信号;或者Y(辉度)、Pb(色差)、以及Pr(色差)的色差信号)的通道、以及用于传输时钟信号的单一的通道。把这4个通道统称为“链路”。单一的通道通过两条信号线的差动传输信号。
CEC线传输用于设备控制的CEC控制信号。CEC线允许两路通信。使用这样的CEC控制信号所实现的设备控制的具体例子包括下列控制:“仅按下电视机记录按钮就可以接通记录器的电源、把记录器接至电视机上正在观看的频道、并且开始记录”。
HPD线传输用于检测传输器设备100和接收器设备200是否已成功地连接在一条电缆上的HDP信号。通常,在把电缆和同步设备成功连接之后,根据响应从源设备提交于同步设备的+5V电源、经由电阻器从同步设备返回于源设备的信号,源设备读取EDID信息。
通过HEAC,针对Ethernet(注册商标)的两路数据包通信,还把设施线和HPD线分别用作HEAC+线和HEAC-线。
电源线(+5V)经由HDMI电缆从源设备向同步设备提交+5V的电能。电源线向同步设备中的EDID ROM提交电能。
DDC线用于读取写入同步设备中EDID ROM中的EDID信息,并且验证HDCP。
在以下所描述的传输***10的3个实施例的第一实施例中,利用通过TMDS通道所传输的AVI InfoFrame传输控制信息。此时,传输器设备100根据经由DDC线所获取的EDID信息判断接收器设备200是否与预加重传输兼容。
由于通常进行EDID信息的获取和AVI InfoFrame的获取,所以第一实施例具有易于实现的优点。然而,用于分别获取EDID信息和传输AVI InfoFrame的DDC线和TMDS线仅能够进行一路传输。因此,即使把控制信息传输于接收器设备200,以将其转换至相应于预加重传输的去加重模式,检查是否已经实际转换了操作模式也是不可能的。于是,第二和第三实施例考虑到使用两路通信检查已经实际转换了操作模式。
在第二实施例中,通过使用以上所提到的CEC控制信号定义一条新的CEC控制命令,执行操作模式的转换和是否已经实际转换了操作模式的检查。在第三实施例中,通过以上所提到的HEAC,使用Ethernet(注册商标)的数据包控制这样的转换和检查。以下,将描述根据这3个实施例的操作。
<4.用于转换操作模式的控制信息>
如以上所描述的,根据这一实施例的传输***10既能够传输正常信号,也能够传输预加重信号。为了既传输正常信号,也传输预加重信号,应该这样地配置传输器设备100:其操作模式可以在正常模式和预加重模式之间进行转换,同时应该这样地配置接收器设备200:其操作模式可以在正常模式和去加重模式之间进行转换。传输控制单元130和接收控制单元230互相检查传输器设备100和接收器设备200是否与预加重传输兼容,并且根据传输/接收控制信息转换它们的操作模式。
作为传输用于检查和转换操作模式的控制信息的方法,可以考虑多种方法。因此,以下,将描述3种传输控制信息的具体方法。
(4-1.EDID信息和AVI InfoFrame)
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EDID信息检查接收器设备200是否与预加重传输兼容,然后传输器设备100使用AVI InfoFrame把控制信息传输于接收器设备200,以把接收器设备200转换至相应于预加重传输的去加重模式。
因此,与预加重传输兼容的接收器设备200在EDID信息中具有为指示接收器设备200与预加重传输兼容的标识信息的预加重比特。对于预加重比特,例如,使用EDID的VSDB的字节6中的预加重比特,即比特1或者比特2(保留的比特)。
当获取到EDID信息时,传输控制单元130检查EDID信息中的预加重比特。如果预加重比特为指示接收器设备200与预加重传输兼容的值,则传输控制单元130控制传输器设备100在预加重模式下的操作。
另外,当检测到接收器设备200与预加重传输兼容时,传输控制单元130发送可以使预加重传输准备开始的信息,并且向接收器设备200传输控制信息,以将其转换至去加重模式的信息。此时,使用AVI InfoFrame传输控制信息。例如,使用AVI InfoFrame的VSDB的数据字节1中的比特7(保留的比特)传输控制信息。
当接收到AVI InfoFrame时,接收控制单元230检查控制信息。如果接收控制单元230已经识别出传输器设备100将开始预加重传输,则接收控制单元230把接收器设备200的操作模式转换至去加重模式。在这一实施例中,传输器设备100不可能如以上所描述的检查接收器设备200是否已经实际转换至去加重模式。因此,为了更加无误地进行通信,传输控制单元130可以通过多次传输AVI InfoFrame,多次传输控制信息。
由于不可能检查是否已经实际转换了接收器设备200的操作模式,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存在对转换操作模式的时序的限制。图5解释性地第一实施例中说明了对转换操作模式的时序的限制。
如图5中所示,应该按这样的方式进行操作模式的变换:在传输了转换接收器设备200(Rx)的操作模式的控制信息之后,转换传输器设备100(Tx)的操作模式,以使用所转换的操作模式开始数据传输。
以下,将参照图6和7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操作模式的转换。图6是序列图,描述了转换操作模式的第一操作实例。图7是序列图,描述了从预加重模式转换操作模式的第一操作实例。
首先,当经由电缆连接传输器设备100和接收器设备200(S104)时,传输器设备100向接收器设备200中的EDID ROM提交电能,然后,接收器设备200返回HPD信号,传输器设备100根据这一信号检测HPD(S102)。接下来,接收器设备200把EDID信息传输于传输器设备100(S106)。另外,传输控制单元130检查将加以传输的信号的格式(S108)。然后,传输控制单元130根据步骤S108中已检查的将加以传输的信号的格式判断是否应该增加带宽(S110)。
如果断定不需要增加带宽,则传输器设备100和接收器设备200保持正常模式下的操作。于是,转换操作模式的操作终止。与此同时,如果断定应该增加带宽,则检查步骤S106中已获取的EDID信息中的预加重比特的值(S112)。然后,如果预加重比特的值为1(这是表示接收器设备200与预加重传输兼容的值),则传输控制单元130通过AVI InfoFrame传输控制信息,请求把接收器设备200转换至去加重模式(S114)。
与此同时,如果在步骤S112中断定预加重比特的值不为1,即,如果接收器设备200与预加重传输不兼容,则传输控制单元130不转换操作模式,因为不能够执行预加重传输。
在步骤S114中,当传输了用于把接收器设备200转换至去加重模式的控制信息时,传输控制单元130把传输处理单元120转换至预加重模式。具体地讲,传输控制单元130控制传输处理单元120中的预加重单元122执行预加重过程,从而生成预加重信号。
与此同时,已经接收到步骤S114中所传输的AVI InfoFrame的接收器设备200中的接收控制单元230根据包括在AVI InfoFrame中的、用于把接收器设备200转换至去加重模式的控制信息,把接收处理单元220转换至去加重模式(S118)。
接下来,传输控制单元130启动预加重信号向接收器设备200的传输(S120)。此处,由于传输控制单元130应该在已经把接收器设备200转换至去加重模式之后启动预加重信号的传输,所以可以在多次传输控制信息之后,转换传输控制单元130的操作模式。
作为选择,如果改变将加以传输的信号的格式,同时传输器设备100按预加重模式操作以及接收器设备200按去加重模式操作,当需要时,可以把操作模式转换至正常模式。
首先,当传输控制单元130检测到将加以传输的信号的格式变化(S202)时,其检查将加以传输的信号的格式(S204)。然后,根据将加以传输的信号的所标识的格式,传输控制单元130判断是否应该进行宽带传输(S206)。如果在步骤S206中断定应该进行宽带传输,则仍可望在预加重模式下进行传输。于是,传输控制单元130不转换操作模式。
与此同时,如果在步骤S206中断定不需要进行宽带传输,则传输控制单元130进行控制,以在正常模式下进行传输。即,传输控制单元130使用AVIInfoFrame向接收器设备200传输用于把接收器设备200转换至正常模式的控制信息(S208)。
当在步骤S208中向接收器设备200传输了控制信息时,传输控制单元130把传输处理单元120转换至正常模式(S210)。与此同时,已经从传输器设备100接收到控制信息的接收控制单元230根据所接收的控制信息把接收处理单元220的操作模式转换至正常模式(S212)。然后,传输控制单元130启动向接收器设备200的正常信号的传输(S214)。
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如果不需要与用于传输预加重信号的带宽一样宽的带宽,则把操作模式转换至正常模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如果传输器设备100和接收器设备200均与预加重传输兼容,则可以进行预加重传输。在这样的情况下,不需要诸如图7中所示的转换操作的转换操作。
(4-2.CEC控制信号)
以下,将参照图8和9描述其中使用CEC控制信号的第二实施例。如以上所描述的,当CEC线允许两路通信时,在已经传输了用于转换接收器设备200的操作模式的控制信号之后,传输器设备100可以从接收器设备200接收响应信息。当把接收器设备200的操作模式转换至去加重模式时,接收控制单元230经由CEC线把响应信息传输至传输器设备100。然后,当检查响应信息时,传输控制单元130转换传输器设备100的操作模式。
如图8中所示,传输器设备100和接收器设备200可以经由CEC线互相传输CEC控制信号。由于CEC线允许两路通信,所以接收器设备200可以把相应于控制信息的响应信息返回至传输器设备100。然后,传输控制单元130根据响应信息控制传输处理单元120。
接下来,图9为序列图,描述了第二实施例的操作。步骤S302~步骤S312的操作与图6中的步骤S102和步骤S112的操作相同。所以此处省略了对它们的描述。
如果在步骤S312中断定EDID中的预加重比特的值为1,则传输控制单元130使用CEC控制信息向接收器设备200传输用于把接收器设备200转换至去加重模式的控制信息(S314)。当接收到这样的控制信息时,接收器设备200中的接收控制单元230根据控制信息把操作模式转换至去加重模式(S316),然后使用CEC控制信息把响应信息返回至传输器设备100(S318)。
根据这样的响应信息,传输器设备100可以断定已经把接收器设备200转换至去加重模式。因此,传输控制单元130根据响应信息把传输器设备100的操作模式转换至预加重模式(S320)。接下来,传输控制单元130启动预加重信号的传输(S322)。
以上,描述了使用CEC控制信号传输用于转换操作模式的控制信息与响应信息的方法。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AVI InfoFrame传输用于转换操作模式的控制信息,同时可以使用CEC控制信号传输相应于这样的控制信息的响应信息。
当使用允许两路(two-way)通信的CEC线时,能够在已经无误地转换了接收器设备200的操作模式之后启动预加重传输。
(4-3.Ethernet(注册商标)的数据包:HEAC)
以下,将参照图10,描述其中通过HEAC使用Ethernet(注册商标)的数据包转换操作模式的第三实施例。
当经由一条电缆连接传输器设备100和接收器设备200(S404)时,传输器设备100把电能提交于接收器设备200中的EDID-ROM,接收器设备200返回HPD信号,传输器设备100根据这一信号检测HPD(S402)。然后,接收控制单元230使用HEAC向传输器设备100传输指示有关接收器设备200接收能力的信息的数据包(S406)。
接下来,与图6中的步骤S108和步骤S110中一样,传输控制单元130标识将加以传输的信号的格式(S408),并且判断是否应该增加带宽(S410)。
如果在步骤S410中断定应该增加带宽,则传输控制单元130根据已经在步骤S406中接收到的指示有关接收能力的信息判断接收器设备200是否与预加重传输兼容(S411)。然后,如果断定接收器设备200与预加重传输兼容,则传输控制单元130通过HEAC使用Ethernet(注册商标)的数据包传输用于把接收器设备200转换至去加重模式的控制信息(S412)。
根据控制信息,接收控制单元230把接收器设备200的操作模式转换至去加重模式(S414),并且通过HEAC使用Ethernet(注册商标)的数据包向传输器设备100返回响应信息(S416)。
传输控制单元130根据所接收到的响应信息把传输器设备100的操作模式转换至预加重模式(S418),并且启动预加重信号的传输(S420)。
<5.电缆结构>
以下,将参照图11和图12描述HDMI电缆的所推荐的示范性结构。
如以上所描述的,执行预加重传输允许带宽的增加。然而,宽带传输可能增加因传输路径长度而产生的内双曲和外双曲。作为应对这样的扭曲的一种措施,建议采用一种能够精确定义传输路径长度的电缆结构。
例如,采用如图11中所示的扁平结构,可以最小化传输路径长度方面的错误。作为选择,也可以使用一种其中提供分隔器抑制产生传输路径长度方面错误的结构。
<6.良好效果实例>
以上,已经描述了既可以传输预加重信号又可以传输正常信号的传输***。使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传统上不与预加重信号兼容的传输路径传输预加重信号。因此,如果把本发明应用于HDMI版本1.3,例如,支持传统方案的双带宽的宽带传输成为可能。
使用双传输带宽,能够按传统HDMI不兼容的诸如大屏幕格式(2K×4K,60Hz,8比特)的格式以及高帧率(1K×2K,240Hz,8比特)传输信号。
另外,由于也可以传输未向其施用预加重过程的正常信号,所以能够维持与传统HDMI标准的向上兼容。
而且,由于不改变连接器的形状,所以可以在本发明的设备和市场中已经存在的传统设备之间进行正常传输。与此同时,对于本发明的设备和预加重兼容的设备之间的传输,仅当需要预加重传输时,才根据信号格式增加带宽。
尽管已经参照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这一技术领域中的熟练技术人员将会明显意识到: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多方面的修改或者变动,只要这些修改或者变动处于所附权利要求或者其等效要求的技术范围内即可。应该意识到:这样的修改或者变动也处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例如,尽管以上所提到的实施例描述了使用HDMI既可以传输预加重信号又可以传输正常信号的传输***,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一实例。例如,不仅可以把本发明广泛用于HDMI,也可把本发明广泛用于其中把预加重功能添加于通常不与预加重兼容的标准的情况。
另外,尽管以上所提到的实施例描述了一种其中传输器设备仅具有传输功能,而接收器设备仅具有接收功能的配置,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样的实例。例如,可以提供具有表示为以上所提到的传输器设备100的传输器单元和表示为以上所提到的接收器设备200的接收器单元的组合的传输器/接收器设备。无需加以说明,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把能够共享的接口单元等构造为单一的功能单元。
在本说明书中,每一序列图中所描述的步骤不仅包括根据序列图中所描述的次序、按时间序列所执行的过程,而且还包括并行或者分别执行的过程。另外,无需加以说明,也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改变按时间序列所执行的步骤的次序。
本申请包含与2010年5月25日向日本专利局提出的日本优先专利申请JP 2010-119134中所公开的主题相关的主题,特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此处,以作参考。

Claims (15)

1.一种传输器设备,包含:
接口单元,为用于经由一条传输路径连接到接收器设备的接口;
预加重单元,配置为生成预加重信号,所述预加重信号是通过向输入信号添加用于补偿所述输入信号的高频分量的另一个信号来获得;以及
传输控制单元,配置为获取指示接收器设备是否能够执行接收预加重信号的过程的标识信息、把接收器设备转换至接收器设备能够根据所述标识信息执行接收预加重信号的过程的状态、以及控制预加重单元生成预加重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器设备,其中,所述传输路径由包括在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电缆中的传输通道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器设备,其中,由存储在接收器设备中的扩展显示标识数据EDID中的标识比特表示所述标识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器设备,其中,当接收到相应于所述控制信息的响应信息时,所述传输控制单元使所述预加重单元根据所述响应信息生成所述预加重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输器设备,其中,所述传输控制单元经由两路传输路径接收响应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输器设备,其中,所述传输控制单元可以使用客户电子控制CEC控制信号使所述控制信息和所述响应信息中的每一个得以传输或者接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输器设备,其中,所述传输控制单元使用作为传输路径的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以太网和音频返回通道HEAC使所述控制信息和所述响应信息均能得以传输或者接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器设备,其中,所述传输控制单元使用辅助视频信息AVI InfoFrame使控制信息能得以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输器设备,其中,所述传输控制单元多次传输控制信息。
10.一种接收器设备,包含:
连接器单元,为用于经由一条传输路径连接到传输器设备的接口;
接收处理单元,配置为执行从所述传输器设备接收信号的过程;以及
接收控制单元,配置为,当从所述传输器设备接收到用于把接收处理单元转换至所述接收处理单元能够执行接收预加重信号的过程的状态的控制信息时,把接收处理单元转换至接收处理单元能够根据控制信息执行接收预加重信号的过程的状态,其中,所述预加重信号是通过向输入信号添加用于补偿所述输入信号的高频分量的另一个信号来获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收器设备,其中,所述接收处理单元包括去加重单元,去加重单元配置为执行其中把预加重信号的已经补偿的高频分量恢复为初始状态的去加重过程的过程,以及
接收控制单元把去加重单元转换至所述去加重单元能够针对所接收的信号执行去加重过程的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收器设备,其中,
所述接收处理单元还包括均衡器单元,所述均衡器单元配置为对所接收信号的高频区域进行补偿,以及
所述接收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在均衡器的补偿特征之间进行转换。
13.一种传输方法,包含:
获取指示经由一条传输路径连接到传输器设备的接收器设备是否能够执行接收预加重信号的过程的标识信息的步骤,所述预加重信号是通过向输入信号添加用于补偿所述输入信号的高频分量的另一个信号来获得;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把控制信息传输到所述接收器设备的步骤,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把所述接收器设备转换至所述接收器设备能够执行接收所述预加重信号的过程的状态;以及
把所述预加重信号传输到所述接收器设备的步骤。
14.一种接收方法,包含:
经由一条传输路径从连接于接收器设备的传输器设备接收控制信息的步骤,其中,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把接收器设备转换至所述接收器设备能够执行接收预加重信号的过程的状态;
使接收器设备能够执行接收预加重信号的过程的接收待命步骤;以及
接收预加重信号的步骤。
15.一种传输器/接收器设备,包含:
传输器单元,包括
连接器单元,为用于经由一条传输路径连接到接收器器设备的接口;
预加重单元,配置为生成预加重信号,所述预加重信号是通过向输入信号添加用于补偿所述输入信号的高频分量的另一个信号来获得;以及
传输控制单元,配置为获取指示接收器设备是否能够执行接收预加重信号的过程的标识信息,根据标识信息向接收器设备传输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用于把接收器设备转换至接收器设备能够根据所述标识信息执行接收预加重信号的过程的状态,以及控制预加重单元生成预加重信号;以及
接收器单元,包括
连接器单元,为用于经由传输路径连接到传输器设备的接口;
接收处理单元,配置为执行从传输器设备接收信号的过程;以及
接收控制单元,配置为,当从所述传输器设备接收到用于把接收处理单元转换至所述接收处理单元能够执行接收预加重信号的过程的状态的控制信息时,把接收处理单元转换至接收处理单元能够根据控制信息执行接收预加重信号的过程的状态,其中,所述预加重信号是通过向输入信号添加用于补偿所述输入信号的高频分量的另一个信号来获得的。
CN201110129042.1A 2010-05-25 2011-05-18 传输设备和方法、接收设备和方法、以及传输/接收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635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19134 2010-05-25
JP2010119134A JP5573361B2 (ja) 2010-05-25 2010-05-25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方法、及び送受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3575A true CN102263575A (zh) 2011-11-30
CN102263575B CN102263575B (zh) 2015-07-22

Family

ID=45010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2904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63575B (zh) 2010-05-25 2011-05-18 传输设备和方法、接收设备和方法、以及传输/接收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8510483B2 (zh)
JP (1) JP5573361B2 (zh)
CN (1) CN102263575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5884A (zh) * 2012-02-17 2012-07-04 无锡芯骋微电子有限公司 带有高效能预加重均衡的电压型数据发送器
CN106165328A (zh) * 2014-02-07 2016-11-23 无线电技术研究学院有限公司 具有第一移动传输器和第二移动传输器的传输布置、以及可以在传输布置中使用的第一移动传输器和第二移动传输器
CN106231230A (zh) * 2016-09-20 2016-12-14 深圳市巨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p信号远距离传输装置
CN111800355A (zh) * 2014-05-30 2020-10-20 索尼公司 传输器、成像***以及通信***
CN115802096A (zh) * 2023-01-10 2023-03-14 深圳市德晟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hdmi协同控制方法及***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76067A (ja) * 2007-05-02 2008-11-13 Canon Inc 映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629219B2 (ja) * 2011-01-13 2014-11-19 スパンション エルエルシー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JP2012151725A (ja) * 2011-01-20 2012-08-09 Funai Electric Co Ltd シンク機器
US9232265B2 (en) * 2011-03-31 2016-01-05 Lattic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ransitioning an audio/video device between a source mode and a sink mode
WO2013099069A1 (ja) * 2011-12-27 2013-07-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ケーブル
KR20140007698A (ko) * 2012-07-10 2014-01-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Hdmi 신호 보정 방법, hdmi 신호 수신장치, hdmi 신호 전송장치 및 hdmi 신호 처리 시스템
CN103024333A (zh) * 2012-12-27 2013-04-03 中航(苏州)雷达与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长距离传输方法
JP5847101B2 (ja) * 2013-01-30 2016-01-20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表示装置
US9397750B2 (en) * 2013-07-03 2016-07-19 Cosemi Technologies, Inc. Hybrid electrical-optical data communications cable with wireline capacitance compensation
US9305516B1 (en) * 2014-09-19 2016-04-0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Electronic device
WO2016192112A1 (zh) * 2015-06-05 2016-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速串行信号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US10319336B2 (en) * 2016-02-16 2019-06-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10033557B2 (en) * 2016-04-06 2018-07-24 L-3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Isolated digital video interface receiver and method for isolating received digital video interface signals
CN109219945B (zh) * 2016-06-30 2021-11-19 英特尔公司 Hdmi偏斜补偿通信方法、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KR20180024616A (ko) * 2016-08-30 2018-03-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캘리브레이션 수행 방법
CN112448772B (zh) * 2019-08-29 2022-12-02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调节补偿参数的方法和装置
CN112399098B (zh) * 2020-12-02 2024-01-19 龙迅半导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 Hdmi发送器输出信号强度自动配置方法及***
KR20220126364A (ko) * 2021-03-09 2022-09-16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컴퓨터 시스템 및 이를 위한 인터페이스 회로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63713A1 (en) * 2006-05-09 2007-11-15 Aronson Lewis B Digital video interface
CN101179297A (zh) * 2006-11-09 2008-05-14 索尼株式会社 数据接收设备
US20080123729A1 (en) * 2006-11-28 2008-05-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daptive cable equalizer
CN101388991A (zh) * 2007-09-13 2009-03-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影像声音发送装置以及影像声音发送方法
CN101627625A (zh) * 2007-03-13 2010-01-13 索尼株式会社 通信***、发送装置、发送方法、接收装置以及接收方法
WO2010057122A2 (en) * 2008-11-16 2010-05-20 Valens Semiconductor Ltd. Self-configurable asymmetric communication lin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99562B2 (ja) * 1986-08-02 1995-10-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映像信号記録装置
US5526136A (en) * 1992-12-24 1996-06-11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roducing a video signal subject to pre-emphasis
JP3629346B2 (ja) * 1996-12-25 2005-03-16 株式会社アドバンテスト 信号伝送方式及び伝送線路駆動回路
KR100643605B1 (ko) * 2004-08-16 2006-1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적응형 프리 엠퍼시스 장치, 데이터 통신용 송신기,데이터 통신용 송수신 장치 및 적응형 프리 엠퍼시스 방법
JP4325647B2 (ja) * 2006-07-12 2009-09-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018027B2 (ja) * 2006-11-09 2012-09-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受信装置
JP5087944B2 (ja) * 2007-02-15 2012-12-05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データ送受信システム
US8159927B2 (en) * 2007-02-16 2012-04-17 Gennum Corporation Transmit, receive, and cross-talk cancellation filters for back channelling
WO2008111257A1 (ja) * 2007-03-13 2008-09-18 Sony Corporation 通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JP2009003882A (ja) * 2007-06-25 2009-01-08 Toshiba Corp データ受信装置及びデータ送受信方法
JP5240492B2 (ja) * 2007-06-26 2013-07-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09010629A (ja) * 2007-06-27 2009-01-15 Toshiba Corp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によるtv受信装置制御方法
US7873270B2 (en) 2008-03-18 2011-01-18 Panasonic Corporation Interchangeable lens type camera system and camera body
JP5330039B2 (ja) * 2009-03-16 2013-10-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伝送システム、中継機器、無線シンク機器、及び無線ソース機器
JP5645370B2 (ja) * 2009-04-23 2014-12-24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映像機器
CN102804789B (zh) * 2009-06-23 2015-04-29 Lg电子株式会社 接收***和提供3d图像的方法
KR20110023441A (ko) * 2009-08-31 2011-03-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더넷 지원하는 디지털 인터페이스 시스템 및 그 케이블 연결 상태 표시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63713A1 (en) * 2006-05-09 2007-11-15 Aronson Lewis B Digital video interface
CN101179297A (zh) * 2006-11-09 2008-05-14 索尼株式会社 数据接收设备
US20080123729A1 (en) * 2006-11-28 2008-05-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daptive cable equalizer
CN101627625A (zh) * 2007-03-13 2010-01-13 索尼株式会社 通信***、发送装置、发送方法、接收装置以及接收方法
CN101388991A (zh) * 2007-09-13 2009-03-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影像声音发送装置以及影像声音发送方法
WO2010057122A2 (en) * 2008-11-16 2010-05-20 Valens Semiconductor Ltd. Self-configurable asymmetric communication link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5884A (zh) * 2012-02-17 2012-07-04 无锡芯骋微电子有限公司 带有高效能预加重均衡的电压型数据发送器
CN102545884B (zh) * 2012-02-17 2014-04-16 无锡芯骋微电子有限公司 带有高效能预加重均衡的电压型数据发送器
CN106165328A (zh) * 2014-02-07 2016-11-23 无线电技术研究学院有限公司 具有第一移动传输器和第二移动传输器的传输布置、以及可以在传输布置中使用的第一移动传输器和第二移动传输器
CN111800355A (zh) * 2014-05-30 2020-10-20 索尼公司 传输器、成像***以及通信***
CN111800355B (zh) * 2014-05-30 2023-06-27 索尼公司 传输器、成像***以及通信***
CN106231230A (zh) * 2016-09-20 2016-12-14 深圳市巨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p信号远距离传输装置
CN106231230B (zh) * 2016-09-20 2022-06-21 深圳市巨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p信号远距离传输装置
CN115802096A (zh) * 2023-01-10 2023-03-14 深圳市德晟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hdmi协同控制方法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10483B2 (en) 2013-08-13
JP5573361B2 (ja) 2014-08-20
US20130278831A1 (en) 2013-10-24
JP2011249974A (ja) 2011-12-08
US8732353B2 (en) 2014-05-20
US20110292295A1 (en) 2011-12-01
CN102263575B (zh) 2015-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3575B (zh) 传输设备和方法、接收设备和方法、以及传输/接收设备
US9491503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cable
US20200351465A1 (en) Audio device for hdmi
JP5240492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1573975B (zh) 接收器、用于接收器的延迟信息发送方法、音频输出装置、及用于音频输出装置的延迟控制方法
JP5916771B2 (ja) 接続デバイスによる使用のためのマルチメディア・データストリームの変換
JP5218845B2 (ja) 通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通信ケーブル
CN101686360B (zh) 接口电路和视频设备
US11200865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block, method of determining contents of transmission signal, and transmission/reception system
CN101127865B (zh) 通信***和收发设备
EP2624510B1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transmission method, reception apparatus, reception method, transmission/reception system, and cable
US10255875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transmission method, reception device, reception method, and transmission/reception system
CN101809549B (zh) 电子设备以及用于取消电子设备的防火墙的方法
US20090046998A1 (en) Video apparatus capable of changing video output mode of external video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KR20160032012A (ko) 비-압축된 비디오와 함께 측파대 데이터를 통신하기 위한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US20240221702A1 (en) Video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 video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video signal output device, and multi-display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