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77083A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77083A
CN102177083A CN2008801315088A CN200880131508A CN102177083A CN 102177083 A CN102177083 A CN 102177083A CN 2008801315088 A CN2008801315088 A CN 2008801315088A CN 200880131508 A CN200880131508 A CN 200880131508A CN 102177083 A CN102177083 A CN 1021770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door
speed
braking forc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315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77083B (zh
Inventor
柴田益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77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70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770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70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 B66B1/32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effective on braking devices, e.g. acting on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brak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装置,通过停止对制动装置的制动线圈通电,产生对轿厢的制动力,通过对制动线圈通电,停止产生对轿厢的制动力。制动控制装置具有:第1制动控制单元,其通过调整对制动线圈的通电量来控制对轿厢的制动力;第2制动控制单元,其能够强制停止对制动线圈通电。第2制动控制单元具有多个计算机单元,该多个计算机单元根据来自预定的检测单元的信息独立地判定电梯有无异常,在判定为电梯异常时,进行停止对制动线圈通电的控制。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装置,该电梯装置利用制动控制装置控制对轿厢进行制动的制动力。
背景技术
通常在电梯发生了异常时,利用制动器的制动力对轿厢进行制动,使轿厢减速停止。以往提出了一种电梯制动装置,为了减小在基于制动动作的减速停止时对轿厢的冲击,对制动器的制动力进行控制,使得轿厢的减速度达到预定值。制动器的制动力的控制是通过对速度检测器的输出与减速指令值进行比较来进行的,该速度检测器检测使轿厢移动的轿厢驱动用电动机的速度(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57211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电梯制动装置中,利用共同的制动控制装置进行异常时的轿厢减速停止控制、和通常时的轿厢减速停止控制,因此,在制动控制装置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在需要使轿厢停止的电梯异常时,有可能不能利用制动器强制使轿厢停止。另外,虽然通过利用多个制动控制装置来控制轿厢的减速停止,能够提高轿厢停止控制的可靠性,但是导致结构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装置,能够在电梯异常时使轿厢更可靠地停止,并且,能够抑制制动控制装置的结构复杂化。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有:轿厢,其能够在井道内移动;制动装置,其具有制动线圈,通过停止对制动线圈通电而产生对轿厢进行制动的制动力,通过对制动线圈通电而停止产生制动力;以及制动控制装置,其具有第1制动控制单元和第2制动控制单元,该第1制动控制单元通过调整对制动线圈的通电量来进行制动力的控制,该第2制动控制单元包括多个运算单元,该多个运算单元根据来自预定的检测单元的信息独立地判定电梯有无异常,在判定为电梯异常时,进行停止对制动线圈通电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制动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说明图2的第1制动控制单元的运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说明图2的第1计算机单元的运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对于图1的轿厢的速度、轿厢的加速度、图2的调整用开关的状态以及第1继电器接点的状态,分别表示通常运转时的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6是对于图1的轿厢的速度、轿厢的加速度、图2的调整用开关的状态以及第1继电器接点的状态,分别表示在轿厢的加速度发生异常时的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在图中,在井道1内利用悬挂单元4悬挂着轿厢2和对重3。悬挂单元4可以采用例如绳索、带(belt)等。在井道1的上部设有使轿厢2和对重3移动的曳引机(驱动装置)5和偏导器轮6。
曳引机5具有电机7和通过电机7而旋转的驱动绳轮8。悬挂单元4卷绕在驱动绳轮8和偏导器轮6上。通过驱动绳轮8旋转,轿厢2和对重3在井道1内移动。
在轿厢2设有轿厢出入口9、和对轿厢出入口9进行开闭的一对轿厢门10。各个轿厢门10借助安装于轿厢2的门驱动装置的驱动力,在将轿厢出入口9关闭的关门位置、和将轿厢出入口9打开的开门位置之间位移。
在各个楼层的层站设有层站出入口、和对层站出入口进行开闭的一对层站门(都未图示)。在井道1内,关于轿厢2的移动方向设定有与各个层站的位置对应的预定的可开门关门区间。在轿厢2位于可开门关门区间内时,轿厢门10能够关于水平方向与层站门卡合。因此,在轿厢2位于可开门关门区间内时,通过使轿厢门在关门位置和开门位置之间位移,层站门与轿厢门卡合着相对于层站出入口位移。通过层站门与轿厢门卡合着位移,层站出入口被打开/关闭。在轿厢2位于可开门关门区间之外时,不能进行轿厢门10与层站门的卡合。
在曳引机5设有对驱动绳轮8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制动装置11。制动装置11具有:制动盘(旋转体)12,其与驱动绳轮8一体地旋转;制动部件13,其能够向与制动盘12接触/离开的方向位移;制动弹簧(施力体),其向与制动盘12相接的方向对制动部件13施力;以及制动线圈,其抗拒制动弹簧的施力,使制动部件13向离开制动盘12的方向位移。
在停止对制动线圈通电时,制动部件13借助制动弹簧的施力而与制动盘12接触。通过制动部件13与制动盘12接触,对制动盘12的旋转进行制动。对轿厢2进行制动的制动力是通过对制动盘12的旋转进行制动而产生的。并且,通过对制动线圈进行通电,制动部件13抗拒制动弹簧的施力,向离开制动盘12的方向位移。对轿厢2进行制动的制动力的产生随着制动部件13离开制动盘12而停止。
在电机7设有独立地检测驱动绳轮8的旋转速度的第1速度检测器(检测单元)14和第2速度检测器(检测单元)15。轿厢2的速度是根据来自第1速度检测器14、第2速度检测器15的信息而计算出的。第1速度检测器14、第2速度检测器15例如可以列举编码器等。
在轿厢2设有检测轿厢门10是否位于关门位置的关门检测器(检测单元)16。并且,在井道1内设有轿厢位置检测器(检测单元)17,该轿厢位置检测器17检测轿厢2是否位于可开门关门区间内。轿厢位置检测器17例如可以采用检测器,该检测器具有:沿着轿厢2的移动方向固定在井道1的内壁的板;以及安装于轿厢2,只在轿厢2位于可开门关门区间内时检测板的板检测传感器。
来自第1速度检测器14、第2速度检测器15的信息被发送给控制电梯运转的运行控制装置18。分别来自第1速度检测器14、第2速度检测器15、关门检测器16以及轿厢位置检测器17的信息被发送给控制制动装置11的动作的制动控制装置19。
运行控制装置18在使轿厢2移动时对电机7进行供电,并且,向制动控制装置19输出停止产生对轿厢2的制动力的吸引指令和继电器驱动指令。并且,运行控制装置18根据来自第1速度检测器14、第2速度检测器15的信息,判定轿厢2的加速度有无异常,在判定为轿厢2的加速度有异常时,停止向制动控制装置19输出吸引指令。另外,运行控制装置18根据来自第1速度检测器14、第2速度检测器15的信息求出轿厢2的速度,在轿厢2停止时(即,轿厢2的速度为0时),停止向制动控制装置19输出继电器驱动指令。
制动控制装置19根据分别来自第1速度检测器14、第2速度检测器15、关门检测器16、轿厢位置检测器17以及运行控制装置18的信息,控制制动装置11的动作。
图2是表示图1的制动控制装置19的结构图。在图中,制动装置11的制动线圈具有彼此并联连接的多个(在该示例中是两个)电磁线圈部20、21。制动控制装置19具有:调整用开关22,其能够调整对各个电磁线圈部20、21的通电量;第1制动控制单元23,其控制调整用开关22的动作;第1继电器24和第2继电器25(多个继电器24、25),其能够强制停止对各个电磁线圈部20、21的通电;以及第2制动控制单元26,其控制第1继电器24、第2继电器25的动作。
第1继电器24具有第1继电器线圈24a、和根据对第1继电器线圈24a的通电控制而开闭的第1继电器接点24b。第2继电器25具有第2继电器线圈25a、和根据对第2继电器线圈25a的通电控制而开闭的第2继电器接点25b。
对第1继电器线圈24a的通电的调整是根据作为半导体开关的第1继电器用开关27的开闭动作(On/Off动作)而进行的。第1继电器线圈24a和第1继电器用开关27串联连接在电源29与接地部(地)30之间。
对第2继电器线圈25a的通电的调整是根据作为半导体开关的第2继电器用开关28的开闭动作(On/Off动作)而进行的。第2继电器线圈25a和第2继电器用开关28串联连接在电源29与接地部30之间。
包括各个电磁线圈部20、21的制动线圈、调整用开关22、第1继电器接点24b以及第2继电器接点25b串联连接在电源29与接地部30之间。在该示例中,第1继电器接点24b连接在制动线圈与电源29之间,第2继电器接点25b和调整用开关22连接在制动线圈与接地部30之间。
调整用开关22是半导体开关。在第1继电器接点24b和第2继电器接点25b都闭合时,反复进行调整用开关22的开闭动作(On/Off动作),由此,利用调整用开关22调整对各个电磁线圈部20、21的通电量。对轿厢2的制动力是通过调整对各个电磁线圈部20、21的通电量来调整的。通过使第1继电器接点24b和第2继电器接点25b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进行断开动作,强制停止对各个电磁线圈部20、21的通电。
另外,在电源29与调整用开关22之间连接有放电二极管31。放电二极管31保护调整用开关22不会受到反电压的影响,所述反电压在第1继电器接点24b、第2继电器接点25b闭合的状态下,调整用开关22进行了断开动作时,产生于各个电磁线圈部20、21。并且,在各个第1继电器接点24b和第2继电器接点25b与制动线圈之间连接有串联连接的放电二极管32和放电电阻33。放电二极管32和放电电阻33消耗在第1继电器接点24b、第2继电器接点25b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进行了断开动作时产生的反电动热,使对各个电磁线圈部20、21的通电量迅速降低。
向第1制动控制单元23发送来自运行控制装置18的吸引指令和来自第1速度检测器14的信号。第1制动控制单元23根据分别来自运行控制装置18和第1速度检测器14的信息,控制调整用开关22的动作。由此,调整对各个电磁线圈部20、21的通电量,控制对轿厢2的制动力。
具体地讲,第1制动控制单元23在接收到来自运行控制装置18的吸引指令时,对调整用开关22进行停止产生对轿厢2的制动力的控制。即,第1制动控制单元23在接收到来自运行控制装置18的吸引指令时,进行调整对各个电磁线圈部20、21的通电量以使制动部件13离开制动盘12的控制。并且,第1制动控制单元23根据来自第1速度检测器14的信息,求出轿厢2的加速度,将求出的加速度的值与预定的阈值αL(负值)进行比较,并且控制调整用开关22的动作。第1制动控制单元23在轿厢2的减速度(负的加速度)超过阈值αL时(即,轿厢2的加速度低于阈值αL时),通过控制调整用开关22的动作来调整对轿厢2的制动力,进行将轿厢2的加速度保持为阈值αL的控制。
第2制动控制单元26具有第1计算机单元(运算单元)34、第2计算机单元(运算单元)35、共用存储器(存储部)36以及故障检测单元37。
向第1计算机单元34发送分别来自第1速度检测器14、关门检测器16以及轿厢位置检测器17的信号、和来自运行控制装置18的继电器驱动指令。第1计算机单元34根据分别来自第1速度检测器14、关门检测器16、轿厢位置检测器17以及运行控制装置18的信息,控制第1继电器用开关27的动作,并控制第1继电器接点24b的动作。
具体地讲,第1计算机单元34在接收到来自运行控制装置18的继电器驱动指令时,对第1继电器用开关27进行保持第1继电器接点24b的闭合动作的控制,在继电器驱动指令的接收停止时,对第1继电器用开关27进行执行第1继电器接点24b的断开动作的控制。并且,第1计算机单元34根据分别来自第1速度检测器14、关门检测器16以及轿厢位置检测器17的信息,判定电梯有无异常。第1计算机单元34在判定为电梯没有异常时,对第1继电器用开关27进行保持第1继电器接点24b的闭合动作的控制,在判定为电梯异常时,对第1继电器用开关27进行执行第1继电器接点24b的断开动作的控制。
第1计算机单元34在根据来自第1速度检测器14的信息而求出的轿厢2的速度超过速度限制值Vlim时,判定为电梯异常。并且,第1计算机单元34在根据分别来自关门检测器16和轿厢位置检测器17的信息,判定为在轿厢门10的位置偏离关门位置的状态下轿厢2位于可开门关门区间之外时,判定为电梯异常。
速度限制值Vlim是通过将根据来自第1速度检测器14的信息而求出的轿厢2的加速度与阈值αL进行比较而设定的。即,在轿厢2的加速度为阈值αL以上时,将速度限制值Vlim设为预定的设定值Vmax,在轿厢2的加速度低于阈值αL时(即,轿厢2的减速度超过阈值αL时),将速度限制值Vlim设为随着时间经过而降低的减小值。
向第2计算机单元35发送分别来自第2速度检测器15、关门检测器16以及轿厢位置检测器17的信号、和来自运行控制装置18的继电器驱动指令。第2计算机单元35根据分别来自第2速度检测器15、关门检测器16、轿厢位置检测器17以及运行控制装置18的信息,控制第2继电器用开关28的动作,并进行第2继电器接点25b的动作控制。第2计算机单元35的处理与第1计算机单元34的处理相同。
具体地讲,第2计算机单元35在接收到来自运行控制装置18的继电器驱动指令时,对第2继电器用开关28进行保持第1继电器接点25b的闭合动作的控制,在继电器驱动指令的接收停止时,对第2继电器用开关28进行执行第2继电器接点25b的断开动作的控制。并且,第2计算机单元35根据分别来自第2速度检测器15、关门检测器16以及轿厢位置检测器17的信息,判定电梯有无异常。第2计算机单元35在判定为电梯没有异常时,对第2继电器用开关28进行保持第2继电器接点25b的闭合动作的控制,在判定为电梯异常时,对第2继电器用开关28进行执行第2继电器接点25b的断开动作的控制。
第2计算机单元35在根据来自第2速度检测器15的信息而求出的轿厢2的速度超过速度限制值Vlim时,判定为电梯异常。并且,第2计算机单元35在根据分别来自关门检测器16和轿厢位置检测器17的信息,判定为在轿厢门10的位置偏离关门位置的状态下轿厢2位于可开门关门区间之外时,判定为电梯异常。
速度限制值Vlim是通过将根据来自第2速度检测器15的信息而求出的轿厢2的加速度与阈值αL进行比较而设定的。即,在轿厢2的加速度为阈值αL以上时,将速度限制值Vlim设为预定的设定值Vmax,在轿厢2的加速度低于阈值αL时(即,轿厢2的减速度超过阈值αL时),将速度限制值Vlim设为随着时间经过而降低的减小值。
即,第1计算机单元34和第2计算机单元35独立地判定电梯有无异常,在判定为电梯异常时,进行停止对各个电磁线圈部20、21通电的控制。
在共用存储器36存储有第1计算机单元34、第2计算机单元35各自的处理结果。第1计算机单元34、第2计算机单元35从共用存储器36独立地取得第1计算机单元34、第2计算机单元35各自的处理结果,将取得的处理结果进行比较,由此判定制动控制装置19有无故障。第1计算机单元34、第2计算机单元35在进行了故障判定后,向故障检测单元37输出故障信号。由此,可在第1计算机单元34、第2计算机单元35中的任意一方发生了故障时,检测出发生故障。
故障检测单元37在接收到故障信号时,对第1继电器用开关27和第2继电器用开关28进行执行第1继电器接点24b和第2继电器接点25b各自的断开动作的控制。
下面,说明第1制动控制单元23的运算处理。图3是说明第1制动控制单元23的运算处理的流程图。第1制动控制单元23的运算是按照每个预定的周期进行的。第1制动控制单元23按照每个运算周期判定是否接收到来自运行控制装置18的吸引指令(S1)。
在第1制动控制单元23判定为接收到吸引指令的情况下,第1制动控制单元23调整对各个电磁线圈部20、21的通电量,对调整用开关22进行解除对轿厢2的制动力的控制(S2),结束该周期的运算。由此,停止产生对轿厢2的制动力。此时,通过反复进行调整用开关22的On/Off动作,调整对各个电磁线圈部20、21的通电量。
在第1制动控制单元23没有接收到吸引指令的情况下,第1制动控制单元23判定根据来自第1速度检测器14的信息而求出的轿厢2的加速度是否低于阈值αL(S3)。
在轿厢2的加速度低于阈值αL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轿厢2的急剧减速,第1制动控制单元23对调整用开关22进行将轿厢2的加速度保持为阈值αL的控制(减速度控制)(S4),结束该周期的运算。此时,通过反复进行调整用开关22的On/Off动作,调整对各个电磁线圈部20、21的通电量。
在轿厢2的加速度大于阈值αL的情况下,为了产生对轿厢2的制动力,第1制动控制单元23进行执行调整用开关22的Off动作的控制(S5),结束该周期的运算。
下面,说明第2制动控制单元26中的第1计算机单元34的运算处理。图4是说明图2的第1计算机单元34的运算处理的流程图。第1计算机单元34的运算是按照每个预定的周期来进行的。另外,第2计算机单元35的运算与第1计算机单元34的运算相同。
第1计算机单元34按照每个运算周期判定轿厢2的速度是否为0(S11)。在轿厢2的速度为0的情况下,第1计算机单元34将定时器的时间t重设为0,并且,将速度限制值Vlim设为预定的设定值Vmax,由此进行变量的初始化处理(S12)。然后,第1计算机单元34判定是否接收到来自运行控制装置18的继电器驱动指令(S13)。
在接收到继电器驱动指令的情况下,第1计算机单元34对第1继电器用开关27进行执行第1继电器接点24b的闭合动作(On动作)的控制(S14),结束该周期的运算。
在没有接收到继电器驱动指令的情况下,第1计算机单元34对第1继电器用开关27进行执行第1继电器接点24b的断开动作(Off动作)的控制(S15),结束该周期的运算。
另一方面,在轿厢2的速度不为0的情况下,第1计算机单元34判定是否在轿厢门10偏离关门位置的状态(开门状态)下轿厢2位于可开门关门区间之外(S16)。
当轿厢2在开门状态下位于可开门关门区间之外的情况下,为了产生对轿厢2的制动力,第1计算机单元34对第1继电器用开关27进行执行第1继电器接点24b的断开动作的控制(S15),结束该周期的运算。
在轿厢门10位于关门位置的情况下、或者轿厢2位于可开门关门区间内的情况下,第1计算机单元34判定轿厢2的速度的绝对值是否小于速度限制值Vlim(S17)。
在轿厢2的速度的绝对值为速度限制值Vlim以上的情况下,第1计算机单元34对第1继电器用开关27进行执行第1继电器接点24b的断开动作的控制(S15),结束该周期的运算。
在轿厢2的速度的绝对值小于速度限制值Vlim的情况下,第1计算机单元34判定定时器的时间t是否为0(S18)。
在定时器的时间t为0的情况下,第1计算机单元34判定轿厢2的加速度是否大于阈值αL(S19)。结果,在轿厢2的加速度大于阈值αL的情况下,第1计算机单元34对第1继电器用开关27进行执行第1继电器接点24b的闭合动作的控制(S14),结束该周期的运算。并且,在轿厢2的加速度为阈值αL以下的情况下,第1计算机单元34将定时器的时间t设为(t+1)(S20),然后对第1继电器用开关27进行执行第1继电器接点24b的闭合动作的控制(S14),结束该周期的运算。
另一方面,在定时器的时间t不为0的情况下,第1计算机单元34判定定时器的时间t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设定时间tmax(S21)。
在定时器的时间t为设定时间tmax以下的情况下,第1计算机单元34将定时器的时间t设为(t+1)(S20),然后对第1继电器用开关27进行执行第1继电器接点24b的闭合动作的控制(S14),结束该周期的运算。
在定时器的时间t大于设定时间tmax的情况下,将速度限制值Vlim设为(Vlim-V1)(S22),然后对第1继电器用开关27进行执行第1继电器接点24b的闭合动作的控制(S14),结束该周期的运算。另外,V1是预先设定的固定值。由此,能够将速度限制值Vlim设为随着时间经过而降低的值。
下面,说明轿厢2的速度、轿厢2的加速度、调整用开关22的状态以及第1继电器接点24b的状态的通常运转时的时间变化。图5是对于图1的轿厢2的速度、轿厢2的加速度、图2的调整用开关22的状态以及第1继电器接点24b的状态,分别表示通常运转时的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在通常运转时,轿厢2的加速度保持在阈值αL以上(即,没有产生轿厢2的急剧减速)(图5的(b)),因而对调整用开关22进行解除对轿厢的制动力的控制。此时,调整用开关22反复进行On/Off动作,由此调整对各个电磁线圈部20、21的通电量。
另外,为了调整对各个电磁线圈部20、21的通电量,实际上是反复进行调整用开关22的On/Off动作,但在图5的(c)中省略了调整用开关22的On/Off动作。并且,在通常运转时,轿厢2的速度保持为低于速度限制值Vmax的值(图5的(a)),因而对第1继电器用开关27进行执行第1继电器接点24b的闭合动作的控制。
下面,说明在轿厢2急剧减速时,轿厢2的速度、轿厢2的加速度、调整用开关22的状态以及第1继电器接点24b的状态的时间变化。图6是对于图1的轿厢2的速度、轿厢2的加速度、图2的调整用开关22的状态以及第1继电器接点24b的状态,分别表示轿厢2的加速度发生异常时的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当在时刻t1电梯发生异常时,停止从运行控制装置18向制动控制装置19输出吸引指令以及对电机7的通电。由此,轿厢2的速度和加速度由于轿厢2与对重3的不平衡而暂时上升(图6的(a)和图6的(b))。然后,调整用开关22进行断开动作,停止对各个电磁线圈部20、21通电。由此,轿厢2急剧减速,轿厢2的加速度在时刻t2低于阈值αL。
在轿厢2的加速度低于阈值αL时,通过制动控制装置19的控制,反复进行调整用开关22的开闭动作(图6的(c)),轿厢2的加速度保持为阈值αL(图6的(b))。此时,在从时刻t2起的时间经过设定时间tmax时,速度限制值Vlim的值被设定为随着时间经过而从设定值Vmax降低的值。
轿厢2的速度保持为速度限制值Vlim以下,轿厢2在时刻t3达到足够低的低速时,停止调整用开关22的反复开闭动作,调整用开关22的状态保持为断开状态(Off状态)(图6的(c))。
然后,当轿厢2在时刻t4完全停止时,停止从运行控制装置18向制动控制装置19输出继电器驱动指令(图6的(d))。由此,第1继电器接点24b、第2继电器接点25b分别进行断开动作。
在轿厢2移动时轿厢2的速度超过速度限制值Vlim的情况下,不论是否从运行控制装置18输出继电器驱动指令,第1继电器接点24b、第2继电器接点25b中的至少一方根据制动控制装置19的控制而进行断开动作。由此,强制停止对各个电磁线圈部20、21通电,产生对轿厢2的制动力。
在这种电梯装置中,在制动控制装置19设有:第1制动控制单元23,其控制对各个电磁线圈部20、21的通电量;第2制动控制单元26,其包括多个计算机单元34、35,该多个计算机单元34、35独立地判定电梯有无异常,在判定为电梯异常时,进行停止对各个电磁线圈部20、21的通电的控制,因而能够利用各个计算机单元34、35独立地监视电梯有无异常,在各个计算机单元34、35中的任意一方或第1制动控制单元23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剩余的正常的计算机单元的控制,在电梯异常时使轿厢2更可靠地停止。并且,不需要为了提高轿厢2的停止控制的可靠性而设置多个制动控制装置,因而能够抑制制动控制装置19的结构复杂化。
并且,在轿厢2的减速度超过阈值αL时,各个计算机单元34、35生成随着时间经过而降低的速度限制值Vlim,在轿厢2的速度超过速度限制值Vlim时,进行停止对各个电磁线圈部20、21的通电的控制,因而能够在轿厢2的速度较低的阶段判定轿厢2的速度的异常,能够更可靠地在电梯异常时使轿厢2停止。
并且,各个计算机单元34、35在判定为在轿厢门10的位置偏离关门位置的状态下轿厢2位于可开门关门区间之外时,进行停止对各个电磁线圈部20、21的通电的控制,因而即使在轿厢2的速度或加速度没有异常的情况下,也能够判定电梯的异常,能够实现电梯安全性的提高。
另外,在上述的示例中,将各个计算机单元34、35的数量设为两个,但也可以将计算机单元的数量设为三个以上。

Claims (3)

1.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梯装置具有:
轿厢,其能够在井道内移动;
制动装置,其具有制动线圈,通过停止对所述制动线圈通电而产生对所述轿厢进行制动的制动力,通过对所述制动线圈通电而停止产生所述制动力;以及
制动控制装置,其具有第1制动控制单元和第2制动控制单元,该第1制动控制单元通过调整对所述制动线圈的通电量来进行所述制动力的控制,该第2制动控制单元包括多个运算单元,该多个运算单元根据来自预定的检测单元的信息独立地判定所述电梯有无异常,在判定为所述电梯异常时,进行停止对所述制动线圈通电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速度检测器,该速度检测器检测所述轿厢的速度,
各个所述运算单元在根据来自所述速度检测器的信息而求出的所述轿厢的减速度超过预定的阈值时,生成随着时间经过而降低的速度限制值,在所述轿厢的速度超过所述速度限制值时,进行停止对所述制动线圈通电的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轿厢门位置检测器,其检测轿厢门是否位于关闭轿厢出入口的关门位置;以及轿厢位置检测器,其检测所述轿厢是否位于对层站出入口进行开闭的层站门和所述轿厢门能够卡合的可开门关门区间内,
各个所述运算单元在根据分别来自所述轿厢门位置检测器和所述轿厢位置检测器的信息,判定为在所述轿厢门的位置偏离所述关门位置的状态下所述轿厢位于所述可开门关门区间之外时,进行停止对所述制动线圈通电的控制。
CN200880131508.8A 2008-12-05 2008-12-05 电梯装置 Active CN1021770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8/072162 WO2010064320A1 (ja) 2008-12-05 2008-12-05 エレベー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7083A true CN102177083A (zh) 2011-09-07
CN102177083B CN102177083B (zh) 2016-03-02

Family

ID=42232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31508.8A Active CN102177083B (zh) 2008-12-05 2008-12-05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364947B1 (zh)
JP (1) JP5653758B2 (zh)
KR (1) KR101233558B1 (zh)
CN (1) CN102177083B (zh)
WO (1) WO2010064320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73148A (zh) * 2016-08-02 2018-02-09 通力股份公司 调节调平速度极限的方法、电梯控制单元和电梯***
CN111483898A (zh) * 2019-01-28 2020-08-04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电梯轿厢和门运动监测
CN113056431A (zh) * 2019-02-20 2021-06-2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及电梯的控制方法
CN113874310A (zh) * 2019-07-02 2021-12-3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19230B1 (ko) * 2008-12-12 2013-01-09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의 안전 회로 장치
CN103803366B (zh) 2013-12-19 2016-04-27 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抱闸力矩检测方法
CN109292556B (zh) * 2018-12-11 2021-05-25 日立楼宇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电梯制动器的控制方法、装置、抱闸电源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72369A (ja) 1983-03-16 1984-09-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巻胴式エレベ−タの着床制御装置
JPH07157211A (ja) 1993-12-03 1995-06-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ブレーキ装置
JPH11139733A (ja) * 1997-11-07 1999-05-25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制御装置
US7896136B2 (en) * 2006-03-02 2011-03-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vator apparatus with brake control device
US7770698B2 (en) 2006-03-17 2010-08-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vator apparatus
JP5214239B2 (ja) * 2006-08-03 2013-06-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WO2008136114A1 (ja) * 2007-04-26 2008-11-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エレベータ装置
EP2147883B1 (en) 2007-05-24 2017-11-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vator apparatus
WO2008152722A1 (ja) * 2007-06-14 2008-12-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エレベータ装置
WO2009008058A1 (ja) * 2007-07-10 2009-01-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エレベータ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73148A (zh) * 2016-08-02 2018-02-09 通力股份公司 调节调平速度极限的方法、电梯控制单元和电梯***
CN107673148B (zh) * 2016-08-02 2023-02-21 通力股份公司 调节调平速度极限的方法、电梯控制单元和电梯***
CN111483898A (zh) * 2019-01-28 2020-08-04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电梯轿厢和门运动监测
CN111483898B (zh) * 2019-01-28 2022-04-08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电梯轿厢和门运动监测
CN113056431A (zh) * 2019-02-20 2021-06-2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及电梯的控制方法
CN113056431B (zh) * 2019-02-20 2022-08-2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及电梯的控制方法
CN113874310A (zh) * 2019-07-02 2021-12-3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设备
CN113874310B (zh) * 2019-07-02 2022-11-2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64947A1 (en) 2011-09-14
CN102177083B (zh) 2016-03-02
KR20110036645A (ko) 2011-04-07
KR101233558B1 (ko) 2013-02-14
EP2364947A4 (en) 2014-05-28
JPWO2010064320A1 (ja) 2012-05-10
WO2010064320A1 (ja) 2010-06-10
EP2364947B1 (en) 2016-08-24
JP5653758B2 (ja) 2015-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6619B (zh) 电梯装置
KR101925648B1 (ko) 엘리베이터 안전 회로
CN102177083A (zh) 电梯装置
CN101268003B (zh) 电梯装置
EP2163502B2 (en) Elevator with a semiconductor switch for brake control
US20150075915A1 (en) Method and an elevator for stopping an elevator car using elevator drive
US11296623B2 (en) Emergency braking for a drive system
WO2007108068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EP2246285B1 (en) Elevator system
EP2765107B1 (en) Elevator apparatus
JPS6153993B2 (zh)
JP2011046493A (ja) エレベータの安全装置
CN102177082B (zh) 电梯的安全电路装置
CN102378731B (zh) 电梯装置
JP2003261281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ドア装置
KR100528957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정전시 제동회로
JPH05213555A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