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16846B - 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16846B
CN101916846B CN2010102576915A CN201010257691A CN101916846B CN 101916846 B CN101916846 B CN 101916846B CN 2010102576915 A CN2010102576915 A CN 2010102576915A CN 201010257691 A CN201010257691 A CN 201010257691A CN 101916846 B CN101916846 B CN 1019168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ite
lithium ion
ion battery
cathode material
composite cath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5769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16846A (zh
Inventor
岳敏
闫慧青
邓明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TR New Materi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TR New Energy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TR New Energy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TR New Energy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25769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168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16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68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168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68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降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的成本,提高其导电性。本发明的材料由石墨为基体,基体外包覆有有机聚合物和/或高分子导电聚合物。制备方法:将天然鳞片石墨、微晶石墨、结晶脉状石墨或针状焦、石油焦原料,经提纯处理或石墨化处理得到石墨基体,将石墨基体与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和/或高分子导电聚合物液相混合,喷雾干燥,烘干处理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工艺简化,包覆层更加牢固致密,粉末电阻率为7×10-6Ωm以下,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用该材料制作电池的极片,减少制作极片过程中粘结剂和导电剂的用量,使电池成本降低。

Description

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复合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是用外形接近球形的高纯度球形石墨,碳含量高达99.9%以上作原料,采用复杂的制备工艺,包括多相包覆方法、掺杂方法等处理石墨,这些方法的工艺复杂,不可避免地使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的成本增加。同时采用现有技术的方法制备的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压实密度不高,负极材料在高密度压实条件下的导电性降低,影响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及稳定性,也影响了锂离子电池向高能量密度发展的进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降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的成本,提高其导电性,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寿命及循环稳定性。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由球形、长短轴比为1.0~4.5的类球形、块状和/或片状的石墨为基体,基体外包覆有有机聚合物和/或高分子导电聚合物,包覆层厚度在1~10nm之间,所述复合材料的平均粒度D50为3.0~50.0μm,比表面积为0.50~6.5m2/g,粉体压实密度为1.90~2.15g/cm3,磁性物质Fe、Ni、Cr和Zn小于0.1ppm;所述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是聚乙烯醇、聚氯乙烯、聚乙二醇、聚环氧乙烷、聚偏氟乙烯、丙烯酸树脂和聚丙烯腈中的一种以上;所述高分子导电聚合物为聚噻吩,聚苯胺、聚乙炔、聚苯胺、聚吡咯、聚并苯,聚噬吩、聚苯胺、聚苯撑、聚苯撑乙烯和聚双炔中的一种以上。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将含碳量85~99.8%、平均粒度D50为3.0~50μm的球形、长短轴比为1.0~4.5的类球形、块状和/或片状的天然鳞片石墨、微晶石墨、结晶脉状石墨或针状焦、石油焦原料,经提纯处理或石墨化处理,得到含碳量99.8%以上的石墨基体;二、将石墨基体与石墨基体0.1~10wt%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和/或高分子导电聚合物液相混合,2000~8000r/min的速度混合搅拌10~120min,溶剂是水、无水乙醇、丙三醇、异丙醇、丙酮、氮甲基吡咯烷酮、四氢呋喃或二甲基乙酰胺,其质量是石墨基体质量的0.8~2.5倍,混合温度为10~90℃,得到混合物;所述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是聚乙烯醇、聚氯乙烯、聚乙二醇、聚环氧乙烷、聚偏氟乙烯、丙烯酸树脂和聚丙烯腈中的一种以上;所述高分子导电聚合物为聚噻吩,聚苯胺、聚乙炔、聚苯胺、聚吡咯、聚并苯,聚噬吩、聚苯胺、聚苯撑、聚苯撑乙烯和聚双炔中的一种以上;三、将混合物在进口温度为180~360℃,出口温度为70~130℃,压强为10~100Pa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四、在80~300℃条件下,烘干处理1~30h;或以1~20℃/min的升温速度,在300~900℃条件下热处理1~40h,然后以1~20℃/min的降温速度冷却至室温,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石墨化处理是将将含碳量85~99.8%、平均粒度D50为3.0~50μm的球形、长短轴比为1.0~4.5的类球形、块状和/或片状的天然鳞片石墨、微晶石墨、结晶脉状石墨或针状焦或石油焦原料以1~20℃/min的升温速度,到1800~2800℃,高温处理1~144h,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本发明的提纯处理用碱或酸浸泡天然鳞片石墨、微晶石墨、结晶脉状石墨材料0.5~6h,浸泡温度为30~95℃,再放入100~300℃烘箱中烘烤2~10h。
本发明的碱为氢氧化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的一种以上。
本发明的酸为盐酸、硫酸、磷酸、氢氟酸、硝酸和硼酸中的一种以上。
本发明的热处理过程中通入氮气、氩气或惰性气体,流量为1~150L/h。
本发明的方法用100~400目筛对得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进行筛分。
本发明的方法筛分后除磁,磁感应强度为3000~30000Gs,处理温度为10~80℃,磁介网片数为15~40片,电磁锤打击次数为3~180次/秒,处理速度为100~2000kg/h,然后自然升或降温至室温。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将含碳量85~99.8%、平均粒度D50为3.0~50μm的球形、长短轴比为1.0~4.5的类球形、块状和/或片状的天然鳞片石墨、微晶石墨、结晶脉状石墨作为石墨基体;二、将石墨基体与石墨基体0.1~10wt%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和/或高分子导电聚合物液相混合,2000~8000r/min的速度混合搅拌10~120min,溶剂是水、无水乙醇、丙三醇、异丙醇、丙酮、四氢呋喃、氮甲基吡咯烷酮或二甲基乙酰胺,其质量是石墨基体质量的0.8~2.5倍,混合温度为10~90℃,得到混合物;所述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是聚乙烯醇、聚氯乙烯、聚乙二醇、聚环氧乙烷、聚偏氟乙烯、丙烯酸树脂和聚丙烯腈中的一种以上;所述高分子导电聚合物为聚噻吩,聚苯胺、聚乙炔、聚苯胺、聚吡咯、聚并苯,聚噬吩、聚苯胺、聚苯撑、聚苯撑乙烯和聚双炔中的一种以上;三、将混合物在进口温度为180~360℃,出口温度为70~130℃,压强为10~100Pa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四、在80~300℃条件下,烘干处理1-30h;或以1~20℃/min的升温速度,在300~900℃条件下热处理1~40h,然后以1~20℃/min的降温速度冷却至室温,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含碳量为较大范围85~99.8%的球形、类球形、块状和/或片状的天然鳞片石墨、微晶石墨、结晶脉状石墨和/或人造石墨,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工艺简化,包覆层更加牢固致密,粉末电阻率为7×10-6Ωm以下,锂离子电池的寿命高,循环稳定,用本发明制备的材料制作电池的极片,可以减少制作极片过程中粘结剂和导电剂的用量,从而使电池制造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SEM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在高压实密度下的循环性能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由球形、长短轴比为1.0~4.5的类球形、块状和/或片状的石墨为基体,基体外包覆有有机聚合物和/或高分子导电聚合物,包覆层厚度在1~10nm之间。复合材料的平均粒度D50为3~50μm,比表面积为0.50~6.5m2/g,粉体压实密度为1.90~2.15g/cm3,磁性物质Fe、Ni、Cr和Zn小于0.1ppm(质量)。石墨为人造石墨或天然石墨。采用人造石墨的克容量为350mAh/g以上,采用天然石墨的克容量为360mAh/g以上。
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是聚乙烯醇PVA、聚氯乙烯PVC、聚乙二醇PEG、聚环氧乙烷PEO、聚偏氟乙烯PVDF、丙烯酸树脂PAA和聚丙烯腈PAN中的一种以上。
高分子导电聚合物为聚噻吩,聚苯胺、聚乙炔、聚苯胺、聚吡咯、聚并苯,聚噬吩PTh、聚苯胺Pn、聚苯撑、聚苯撑乙烯和聚双炔中的一种以上。
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石墨化处理或石墨提纯处理,将含碳量85~99.8%、平均粒度D50为3.0~50μm的球形、长短轴比为1.0~4.5的类球形、块状和/或片状的天然鳞片石墨、微晶石墨、结晶脉状石墨或针状焦、石油焦原料,经提纯处理或石墨化处理,得到含碳量99.9%以上的石墨基体。含碳量99.9%的石墨也可以不石墨化处理或石墨提纯处理。
石墨化处理是将含碳量为85~99.8%的天然鳞片石墨、微晶石墨、结晶脉状石墨或含碳量为85~99.8%针状焦或石油焦原料以1~20℃/min的升温速度,到1800~2800℃,高温处理1~144h,然后在设备内自然冷却至室温,采用热处理设备为山东青岛瑞美机电有限公司的SHL-2500型石墨化炉。
提纯处理采用化学提纯方法,以去除含碳量为85~99.8%天然鳞片石墨、微晶石墨、结晶脉状石墨材料内的杂质元素,用碱或酸浸泡材料0.5~6h,浸泡温度为30~95℃,使材料内的杂质溶解,然后用纯水洗涤,再放入100~300℃烘箱中烘烤2~10h。碱或酸的用量以完全浸泡天然鳞片石墨、微晶石墨、结晶脉状石墨材料为宜。
碱为氢氧化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的一种以上。
酸为盐酸、硫酸、磷酸、氢氟酸、硝酸和硼酸中的一种以上。
二、将石墨基体与石墨基体0.1~10wt%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和/或高分子导电聚合物液相混合,采用无锡新光粉体加工有限公司的GX-200型高速搅拌桶,2000~8000r/min的速度混合搅拌10~120min,所用溶剂是水或有机溶剂,溶剂的质量是石墨基体质量的0.8~2.5倍,混合温度为10~90℃,得到混合物。
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是聚乙烯醇PVA、聚氯乙烯PVC、聚乙二醇PEG、聚环氧乙烷PEO、聚偏氟乙烯PVDF、丙烯酸树脂PAA和聚丙烯腈PAN中的一种以上。
高分子导电聚合物为聚噻吩,聚苯胺、聚乙炔、聚吡咯、聚并苯,聚噬吩PTh、聚苯胺Pn、聚苯撑、聚苯撑乙烯和聚双炔中的一种以上。
所用有机溶剂为无水乙醇、丙三醇、异丙醇或丙酮、四氢呋喃、氮甲基吡咯烷酮NMP或二甲基乙酰胺。
三、将混合物瞬间气相干燥,采用无锡市阳光干燥设备厂的GZ-500型高速离心喷雾干燥机,在进口温度为180~360℃,出口温度为70~130℃,在压强为10~100Pa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进料流量为160kg~1000kg/h。
四、进行烘干处理,采用上海沪越实验仪器有限公司的1010AS型数显式电热恒温干燥箱,在80~300℃条件下,烘干处理1-30h。
或进行热处理,采用江苏飞达公司的RGD-300-8型隧道窑,以1~20℃/min的升温速度,在300~900℃条件下热处理1~40h,热处理过程中通入氮气、氩气或惰性气体,流量为1~150L/h,然后以1~20℃/min的降温速度冷却至室温。
五、用100~400目筛分,除磁。除磁采用日本HOSOKAWA MICRON GROUP的SD-F除磁机,磁感应强度为3000~30000Gs,处理温度为10~80℃,磁介网片数为15~40片,电磁锤打击次数为3~180次/秒,处理速度为100~2000kg/h,自然升或降温至室温,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
六、将产品包装入库。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首先,所用原材料的含碳量为较大范围85~99.9%的球形、类球形、块状和/或片状的天然鳞片石墨、微晶石墨、结晶脉状石墨和/或人造石墨,而现有技术制备方法采用含碳量在99%以上球形石墨,因此本发明在原料的选择上就大大降低了成本。
其次,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工艺简单,现有技术的制备过程复杂,一般制备球形石墨需要多级粉碎,纯化、球形化制程,产品收率低,为50%以下,本发明的收率为55%以上。
本发明的制备过程中,直接使用气相瞬间干燥实现包覆,代替现有技术的气相包覆方法,不仅制备工艺简化,而且包覆层更加牢固致密。
本发明的方法采用了较低的热处理温度300~900℃及石墨化温度1800~2800℃,现有技术需要碳化温度在1000℃以上,石墨化温度达3000℃,本发明减少了能源消耗,进一步使产品成本降低。
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采用北京科仪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KYKY2800B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形貌,采用广州菲罗门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的透射电子显微镜H-9500获得包覆层厚度。采用美国珀金埃尔默公司OPTIMA 2100 DV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得磁性物质。用上海红运检测仪器有限公司的FZ-9601粉末电阻率测试机测试复合材料的电阻率。电阻率测试方法按照YS/T 587.7-2006炭阳极用煅后石油焦检测方法,电阻率越高材料的导电性越差,电阻率越低的,材料的导电性越好。
采用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制作实验电池的负极,按负极材料:粘结剂聚偏氟乙烯PVDF的质量比为98∶2,将所述负极材料、PVDF溶于N-甲基吡咯烷酮NMP后得到的质量浓度10%的混合浆,均匀涂覆在10μm厚的铜箔上,压制成片,然后制成直径1cm炭膜,在干燥箱中120℃下烘干12h备用。以上述制备的极片为工作电极,金属锂片作为辅助电极及参比电极,电解液采用1mol/L LiPF6的EC/DMC/EMC溶液,体积比为1∶1∶1,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制备模拟电池,内径为Φ12mm。电池的充放电测试在武汉金诺的蓝电电池测试***的CT2001C电池检测***上,充放电电压范围:0.01V~2.0V,电流为0.2C,测试容量和效率,测试方法按照GB/T 24533-2009锂离子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
应用本发明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进行电池的极片制作,由于在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制备中添加有聚合物,提高负极材料与集流体的粘接性,同时提高负极材料的导电性,故可以减少制作极片过程中粘结剂的用量,不使用导电剂,从而使锂离子电池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
本发明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控制磁性物质含量,减少了充放电过程中的磁性物质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减少了充放电过程中的副反应,减少了电池容量损失,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实施例1,将含碳量95.2%的不规则天然鳞片石墨与0.5wt%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PVA液相混合,将混合物瞬间气相干燥;进行150℃的烘干处理,将所得物经除磁机除磁,包装入库。
如图1所示,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包覆后,包覆层均匀,并未出现颗粒之间的粘接。
如图2所示,经过包覆后的材料,减少粘结剂用量的同时,克容量发挥仍然在370.9mAh/g。
如图3所示,在极片压实为1.75g/cm3压实密度下,电池500周的容量保持率为86.8%。
实施例2,将含碳量99.9%的不规则石墨与5wt%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PEG液相混合,将混合物瞬间气相干燥;进行900℃的热处理,将所得物经除磁机除磁,包装入库。
实施例3,将含碳量99.9%的不规则天然鳞片石墨与3wt%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腈液相混合,将混合物瞬间气相干燥;进行500℃的热处理,将所得物经除磁机除磁,包装入库。
实施例4,将含碳量85%不规则天然石墨进行提纯处理,与0.1wt%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PEO液相混合,将混合物瞬间气相干燥;进行300℃的烘干处理,将所得物经除磁机除磁,包装入库。
实施例5,将含碳量85%不规则人造石墨进行提纯处理,与1wt%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聚噻吩液相混合,将混合物瞬间气相干燥;进行80℃的烘干处理,将所得物经除磁机除磁,包装入库。
实施例6,将含碳量98%不规则人造石墨进行石墨化处理与6wt%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PAA液相混合,将混合物瞬间气相干燥;进行300℃的热处理,将所得物经除磁机除磁,包装入库。
实施例7,将含碳量90%不规则天然石墨进行石墨化处理,与10wt%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聚苯胺液相混合,将混合物瞬间气相干燥;进行180℃的烘干处理,将所得物经除磁机除磁,包装入库。
对比例,采用未包覆的天然石墨材料,电阻率为9×10-6Ωm,,按上述方法制作实验电池,对其电性能进行测试。
表1实施例1-7的工艺数据
Figure BSA00000235881200111
表2负极材料的理化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BSA00000235881200121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材料和锂离子电池的首次可逆容量高,首次库伦效率高,提高了电池的循环性能。

Claims (20)

1.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由球形、长短轴比为1.0~4.5的类球形、块状和/或片状的石墨为基体,基体外包覆有有机聚合物,包覆层厚度在1~10nm之间,所述复合材料的平均粒度D50为3.0~50.0μm,比表面积为0.50~6.5m2/g,粉体压实密度为1.90~2.15g/cm3,磁性物质Fe、Ni、Cr和Zn小于0.1ppm;所述有机聚合物是聚乙烯醇、聚氯乙烯、聚乙二醇、聚环氧乙烷、聚偏氟乙烯、丙烯酸树脂和聚丙烯腈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得到: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将含碳量85~99.8%、平均粒度D50为3.0~50μm的球形、长短轴比为1.0~4.5的类球形、块状和/或片状的天然鳞片石墨、微晶石墨、结晶脉状石墨或针状焦、石油焦原料,经提纯处理或石墨化处理,得到含碳量99.8%以上的石墨基体;二、将石墨基体与石墨基体0.1~10wt%有机聚合物液相混合,2000~8000r/min的速度混合搅拌10~120min,溶剂是水、无水乙醇、丙三醇、异丙醇、丙酮、氮甲基吡咯烷酮、四氢呋喃或二甲基乙酰胺,其质量是石墨基体质量的0.8~2.5倍,混合温度为10~90℃,得到混合物;所述有机聚合物是聚乙烯醇、聚氯乙烯、聚乙二醇、聚环氧乙烷、聚偏氟乙烯、丙烯酸树脂和聚丙烯腈中的一种以上;三、将混合物在进口温度为180~360℃,出口温度为70~130℃,压强为10~100Pa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四、在80~300℃条件下,烘干处理1~30h;或以1~20℃/min的升温速度,在300~900℃条件下热处理1~40h,然后以1~20℃/min的降温速度冷却至室温,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
2.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由球形、长短轴比为1.0~4.5的类球形、块状和/或片状的石墨为基体,基体外包覆有高分子导电聚合物,包覆层厚度在1~10nm之间,所述复合材料的平均粒度D50为3.0~50.0μm,比表面积为0.50~6.5m2/g,粉体压实密度为1.90~2.15g/cm3,磁性物质Fe、Ni、Cr和Zn小于0.1ppm;所述高分子导电聚合物为聚噻吩,聚苯胺、聚乙炔、聚吡咯、聚并苯,聚噬吩、聚苯撑、聚苯撑乙烯和聚双炔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得到: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将含碳量85~99.8%、平均粒度D50为3.0~50μm的球形、长短轴比为1.0~4.5的类球形、块状和/或片状的天然鳞片石墨、微晶石墨、结晶脉状石墨或针状焦、石油焦原料,经提纯处理或石墨化处理,得到含碳量99.8%以上的石墨基体;二、将石墨基体与石墨基体0.1~10wt%高分子导电聚合物液相混合,2000~8000r/min的速度混合搅拌10~120min,溶剂是水、无水乙醇、丙三醇、异丙醇、丙酮、氮甲基吡咯烷酮、四氢呋喃或二甲基乙酰胺,其质量是石墨基体质量的0.8~2.5倍,混合温度为10~90℃,得到混合物;所述高分子导电聚合物为聚噻吩,聚苯胺、聚乙炔、聚吡咯、聚并苯,聚噬吩、聚苯撑、聚苯撑乙烯和聚双炔中的一种以上;三、将混合物在进口温度为180~360℃,出口温度为70~130℃,压强为10~100Pa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四、在80~300℃条件下,烘干处理1~30h;或以1~20℃/min的升温速度,在300~900℃条件下热处理1~40h,然后以1~20℃/min的降温速度冷却至室温,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
3.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将含碳量85~99.8%、平均粒度D50为3.0~50μm的球形、长短轴比为1.0~4.5的类球形、块状和/或片状的天然鳞片石墨、微晶石墨、结晶脉状石墨或针状焦、石油焦原料,经提纯处理或石墨化处理,得到含碳量99.8%以上的石墨基体;二、将石墨基体与石墨基体0.1~10wt%有机聚合物液相混合,2000~8000r/min的速度混合搅拌10~120min,溶剂是水、无水乙醇、丙三醇、异丙醇、丙酮、氮甲基吡咯烷酮、四氢呋喃或二甲基乙酰胺,其质量是石墨基体质量的0.8~2.5倍,混合温度为10~90℃,得到混合物;所述有机聚合物是聚乙烯醇、聚氯乙烯、聚乙二醇、聚环氧乙烷、聚偏氟乙烯、丙烯酸树脂和聚丙烯腈中的一种以上;三、将混合物在进口温度为180~360℃,出口温度为70~130℃,压强为10~100Pa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四、在80~300℃条件下,烘干处理1~30h;或以1~20℃/min的升温速度,在300~900℃条件下热处理1~40h,然后以1~20℃/min的降温速度冷却至室温,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化处理是将将含碳量85~99.8%、平均粒度D50为3.0~50μm的球形、长短轴比为1.0~4.5的类球形、块状和/或片状的天然鳞片石墨、微晶石墨、结晶脉状石墨或针状焦或石油焦原料以1~20℃/min的升温速度,到1800~2800℃,高温处理1~144h,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纯处理用碱或酸浸泡天然鳞片石墨、微晶石墨、结晶脉状石墨材料0.5~6h,浸泡温度为30~95℃,再放入100~300℃烘箱中烘烤2~10h。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为氢氧化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的一种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为盐酸、硫酸、磷酸、氢氟酸、硝酸和硼酸中的一种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过程中通入氮气或氩气,流量为1~150L/h。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100~400目筛对得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进行筛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除磁,磁感应强度为3000~30000Gs,处理温度为10~80℃,磁介网片数为15~40片,电磁锤打击次数为3~180次/秒,处理速度为100~2000kg/h,然后自然升或降温至室温。
11.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将含碳量85~99.8%、平均粒度D50为3.0~50μm的球形、长短轴比为1.0~4.5的类球形、块状和/或片状的天然鳞片石墨、微晶石墨、结晶脉状石墨或针状焦、石油焦原料,经提纯处理或石墨化处理,得到含碳量99.8%以上的石墨基体;二、将石墨基体与石墨基体0.1~10wt%高分子导电聚合物液相混合,2000~8000r/min的速度混合搅拌10~120min,溶剂是水、无水乙醇、丙三醇、异丙醇、丙酮、氮甲基吡咯烷酮、四氢呋喃或二甲基乙酰胺,其质量是石墨基体质量的0.8~2.5倍,混合温度为10~90℃,得到混合物;所述高分子导电聚合物为聚噻吩,聚苯胺、聚乙炔、聚吡咯、聚并苯,聚噬吩、聚苯撑、聚苯撑乙烯和聚双炔中的一种以上;三、将混合物在进口温度为180~360℃,出口温度为70~130℃,压强为10~100Pa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四、在80~300℃条件下,烘干处理1~30h;或以1~20℃/min的升温速度,在300~900℃条件下热处理1~40h,然后以1~20℃/min的降温速度冷却至室温,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化处理是将将含碳量85~99.8%、平均粒度D50为3.0~50μm的球形、长短轴比为1.0~4.5的类球形、块状和/或片状的天然鳞片石墨、微晶石墨、结晶脉状石墨或针状焦或石油焦原料以1~20℃/min的升温速度,到1800~2800℃,高温处理1~144h,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纯处理用碱或酸浸泡天然鳞片石墨、微晶石墨、结晶脉状石墨材料0.5~6h,浸泡温度为30~95℃,再放入100~300℃烘箱中烘烤2~10h。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为氢氧化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的一种以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为盐酸、硫酸、磷酸、氢氟酸、硝酸和硼酸中的一种以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过程中通入氮气或氩气,流量为1~150L/h。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100~400目筛对得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进行筛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除磁,磁感应强度为3000~30000Gs,处理温度为10~80℃,磁介网片数为15~40片,电磁锤打击次数为3~180次/秒,处理速度为100~2000kg/h,然后自然升或降温至室温。
19.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将含碳量99.9%、平均粒度D50为3.0~50μm的球形、长短轴比为1.0~4.5的类球形、块状和/或片状的天然鳞片石墨、微晶石墨、结晶脉状石墨作为石墨基体;二、将石墨基体与石墨基体0.1~10wt%有机聚合物液相混合,2000~8000r/min的速度混合搅拌10~120min,溶剂是水、无水乙醇、丙三醇、异丙醇、丙酮、四氢呋喃、氮甲基吡咯烷酮或二甲基乙酰胺,其质量是石墨基体质量的0.8~2.5倍,混合温度为10~90℃,得到混合物;所述有机聚合物是聚乙烯醇、聚氯乙烯、聚乙二醇、聚环氧乙烷、聚偏氟乙烯、丙烯酸树脂和聚丙烯腈中的一种以上;三、将混合物在进口温度为180~360℃,出口温度为70~130℃,压强为10~100Pa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四、在80~300℃条件下,烘干处理1-30h;或以1~20℃/min的升温速度,在300~900℃条件下热处理1~40h,然后以1~20℃/min的降温速度冷却至室温,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
20.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将含碳量99.9%、平均粒度D50为3.0~50μm的球形、长短轴比为1.0~4.5的类球形、块状和/或片状的天然鳞片石墨、微晶石墨、结晶脉状石墨作为石墨基体;二、将石墨基体与石墨基体0.1~10wt%高分子导电聚合物液相混合,2000~8000r/min的速度混合搅拌10~120min,溶剂是水、无水乙醇、丙三醇、异丙醇、丙酮、四氢呋喃、氮甲基吡咯烷酮或二甲基乙酰胺,其质量是石墨基体质量的0.8~2.5倍,混合温度为10~90℃,得到混合物;所述高分子导电聚合物为聚噻吩,聚苯胺、聚乙炔、聚吡咯、聚并苯,聚噬吩、聚苯撑、聚苯撑乙烯和聚双炔中的一种以上;三、将混合物在进口温度为180~360℃,出口温度为70~130℃,压强为10~100Pa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四、在80~300℃条件下,烘干处理1-30h;或以1~20℃/min的升温速度,在300~900℃条件下热处理1~40h,然后以1~20℃/min的降温速度冷却至室温,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
CN2010102576915A 2010-08-19 2010-08-19 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19168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576915A CN101916846B (zh) 2010-08-19 2010-08-19 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576915A CN101916846B (zh) 2010-08-19 2010-08-19 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6846A CN101916846A (zh) 2010-12-15
CN101916846B true CN101916846B (zh) 2012-12-05

Family

ID=43324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576915A Active CN101916846B (zh) 2010-08-19 2010-08-19 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168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0795B (zh) * 2011-01-20 2016-04-27 宁波宏远炭素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包覆层的制备方法
CN102280656A (zh) * 2011-07-04 2011-12-14 南陵恒昌铜箔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聚合物包覆正极的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2299307B (zh) * 2011-09-03 2014-01-01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99308B (zh) * 2011-09-03 2014-05-07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03137951B (zh) * 2011-11-22 2016-08-31 宁波杉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锡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22563A (zh) * 2011-12-30 2012-06-27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导电聚合物浸渍包覆的锂离子电池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11517B (zh) * 2012-03-07 2017-09-29 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用TiO2包覆石墨复合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20140038884A (ko) * 2012-09-21 2014-03-31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축전 장치용 전극 재료, 축전 장치용 전극, 및 축전 장치
CN103072974B (zh) * 2012-11-09 2014-11-05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人造石墨碳负极材料表面包覆的方法
TW201427157A (zh) * 2012-12-19 2014-07-01 Long Time Tech Co Ltd 自組裝碳基材電池負極結構
CN103094527B (zh) * 2013-01-12 2015-05-27 上海大学 一种降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首次充电不可逆容量损失的方法
CN104868124B (zh) * 2014-02-25 2018-01-12 江门市荣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具复数层自组装修饰膜的碳基材电池负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62299B (zh) * 2014-10-24 2017-09-05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617260B (zh) * 2015-01-09 2017-01-11 潘珊 一种提高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耐久性的方法及锂离子动力电池
CN104790067B (zh) * 2015-04-17 2017-10-03 东华大学 纳米导电高分子/石墨烯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305943B (zh) * 2016-04-25 2020-06-23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锂离子电池用石墨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437613B (zh) * 2016-05-27 2021-05-11 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晶石墨-硬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531987A (zh) * 2016-10-19 2017-03-22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钛酸锂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450170A (zh) * 2016-10-25 2017-02-22 东莞市联洲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低成本高质量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8155351B (zh) * 2016-12-06 2021-06-2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及其负极材料
CN106848241A (zh) * 2017-02-27 2017-06-13 苏州大学 一种聚合物包覆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KR102447390B1 (ko) * 2017-08-31 2022-09-27 에이일이삼 시스템즈, 엘엘씨 전기화학적 활성 분말의 금속화 방법
CN109037604A (zh) * 2018-06-13 2018-12-18 福建翔丰华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聚苯胺包覆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678147A (zh) * 2019-02-25 2019-04-26 山东欧铂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纯石墨的生产方法
EP3913708A4 (en) * 2019-12-03 2022-03-30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COMPOSITE GRAPHITE MATERIAL, METHOD FOR PREPARING IT, SECONDARY BATTERY AND DEVICE
CN110911688B (zh) * 2019-12-16 2021-04-09 成都爱敏特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29496B (zh) * 2019-12-31 2021-05-18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负极和锂离子电池
CN113594450B (zh) * 2021-07-15 2023-01-13 山西沁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煤基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864935A (zh) * 2022-04-19 2022-08-05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天然石墨球形尾料制备高倍率锂电负极材料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9362A (zh) * 2003-05-16 2004-11-2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石墨的制备方法
CN1567617A (zh) * 2003-06-20 2005-01-1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697215A (zh) * 2005-05-27 2005-11-16 深圳市贝特瑞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复合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9362A (zh) * 2003-05-16 2004-11-2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石墨的制备方法
CN1567617A (zh) * 2003-06-20 2005-01-1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697215A (zh) * 2005-05-27 2005-11-16 深圳市贝特瑞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复合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勇等.聚合物包覆石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炭素》.2007,(第1期),第16-1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6846A (zh) 2010-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16846B (zh) 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16845B (zh) 适合于动力与储能电池用的硬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87966B (zh) 锂离子电池复合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US20150104697A1 (en) Cathode activ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y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athode pole piece for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y, and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y
CN109817933B (zh) 一种碳基复合氰胺化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采用其作为负极材料的钠离子电池
CN109449428A (zh) 一种氮掺杂碳包覆混合石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12421048A (zh) 一种低成本制备石墨包覆纳米硅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
CN111244400B (zh) 一种硅氧碳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2916178A (zh) 一种碳包覆改性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384001A (zh) 一种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固相催化制备方法
CN105633370A (zh) 一种改性天然石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4291796A (zh) 一种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30038A (zh) 一种快充硬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735107A (zh) 改性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锂离子电池
CN11452032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与负极和电池
CN109888232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多孔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67249B (zh) 一种硬碳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203994B (zh)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6332154A (zh) 一种多孔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142060B (zh) 一种煤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
CN110911643B (zh) 一种基于硅藻土基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59007B (zh) 一种包覆石墨烯-硅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397701A (zh) 一种稻壳基硅氧化物/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555534A (zh) 一种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负极材料及其应用
CN115472832A (zh) 一种天然石墨球形尾料制备高容量锂电负极材料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06 Gongmi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ming New District Office of the West community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building eighth,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BTR New Energy Mate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6 Gongming office, Guangmi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rovince, eighth village industrial town, Liantang Villag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BTR New Energy Material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06 Gongmi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ming New District Office of the West community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building eighth,

Patentee after: Beitrei New Materials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6 Gongmi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ming New District Office of the West community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building eighth,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BTR New Energy Material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