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28436A - 薄膜晶体管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薄膜晶体管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28436A
CN101728436A CN200910251399A CN200910251399A CN101728436A CN 101728436 A CN101728436 A CN 101728436A CN 200910251399 A CN200910251399 A CN 200910251399A CN 200910251399 A CN200910251399 A CN 200910251399A CN 101728436 A CN101728436 A CN 1017284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miconductor layer
severe doping
doping semiconductor
film transistor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51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卿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2513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28436A/zh
Publication of CN1017284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84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元件及其制作方法。薄膜晶体管元件包括一结晶半导体层与一图案化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图案化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利用沉积工艺加以形成,且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包括一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与一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其中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包覆结晶半导体层的第一侧表面以及与第一侧表面连接的部分上表面,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包覆结晶半导体层的第二侧表面以及与第二侧表面连接的部分上表面。

Description

薄膜晶体管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膜晶体管元件及其制作方法,尤指一种薄膜晶体管元件,其具有包覆结晶半导体层的侧表面与部分上表面的图案化重度掺杂半导体层,以及制作上述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非晶硅(amorphous silicon)薄膜目前已广泛地被应用在平面显示装置上,作为薄膜晶体管元件的半导体层(一般称使用非晶硅作为半导体层的薄膜晶体管元件为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元件)。然而,过低的电子迁移率、低驱动电流以及元件可靠度不佳,造成了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元件在应用上的限制。举例而言,非晶硅薄膜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照光衰退效应(Staebler-Wronski effect),而使得元件稳定性不佳而无法符合高阶液晶显示装置的规格要求。再者,当应用在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时,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元件在长时间使用后会有劣化的问题,会使得通过有机发光层的电流量下降,进而影响发光的亮度。使用多晶硅薄膜作为半导体层除了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外,也可改善晶体管劣化的情形。
公知显示面板上的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的重掺杂漏极/源极层(亦称为欧姆接触层)主要利用离子布植工艺加以制作,但受限于离子布植机台尺寸仅开发至小尺寸基板(4.5代或4代以前的基板),目前无大尺寸基板的离子布植机台,且使用离子布植工艺与标准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元件的工艺并不相容,而使得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元件的工艺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元件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公知技术所面临的难题。
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元件,包括一基板、一结晶半导体层、一图案化重度掺杂半导体层、一源极与一漏极、一栅极绝缘层与一栅极。结晶半导体层设置于基板上,其中结晶半导体层包括一上表面、一第一侧表面与一第二侧表面。图案化重度掺杂半导体层设置于结晶半导体层与基板上,图案化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包括一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与一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其中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包覆结晶半导体层的第一侧表面以及与第一侧表面连接的部分上表面,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包覆结晶半导体层的第二侧表面以及与第二侧表面连接的部分上表面。源极与漏极分别设置于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与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上。栅极绝缘层设置于源极、漏极与结晶半导体层上。栅极设置于栅极绝缘层上。
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提供一基板,并于基板上形成一结晶半导体层。随后于结晶半导体层与基板上沉积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并图案化重度掺杂半导体层以形成一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与一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接着于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与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上分别形成一源极与一漏极。
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提供一基板,并于基板上形成一结晶半导体层。随后于结晶半导体层与基板上沉积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接着于重度掺杂半导体层上形成一导电层。之后图案化导电层以形成一源极与一漏极,并图案化重度掺杂半导体层以形成一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与一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
本发明的薄膜晶体管元件的结晶半导体层的第一侧表面与第二侧表面分别被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与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所包覆,而由于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可阻挡空穴传导,而可避免漏电流的问题生。此外,本发明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利用沉积工艺形成重度掺杂半导体层,而非利用离子布植工艺形成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因此不会工艺不会因基板尺寸而受限制,且沉积工艺可整合于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标准工艺内。
附图说明
图1至图4绘示了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示意图;
图5至图8绘示了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     基板                    12     结晶半导体层
121    上表面                  122    第一侧表面
123    第二侧表面              14     重度掺杂半导体层
141    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    142    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
16     导电层                  16S    源极
16D    漏极                    18     栅极绝缘层
20     栅极                    22     薄膜晶体管元件
30     基板                    32     结晶半导体层
321    上表面                  322    第一侧表面
323    第二侧表面              34     重度掺杂半导体层
36     导电层                  36S    源极
36D    漏极                    38     栅极绝缘层
40     栅极                    42     薄膜晶体管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下文特列举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内容及所欲达成的功效。
请参考图1至图4。图1至图4绘示了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示意图。如图1所示,首先提供一基板10,其中基板10可为一透明基板例如玻璃基板,但不以此为限而可为其它各种类型的基板,例如,塑胶基板或晶圆。接着于基板10上形成一结晶半导体层(crystallinesemiconductor layer)12。在形成结晶半导体层12之前,可选择性地于基板10上形成一缓冲层(图未示)。本实施例的结晶半导体层12选用一多晶硅半导体层(polycrystalline silicon semiconductor layer),但结晶半导体层12的材料并不限于硅,而可为其它半导体材料,且其结晶形式亦不限于多晶,而可为其它结晶形式,例如,微晶。在本实施例中,结晶半导体层12的制作包括下列步骤。于基板10上形成一非晶半导体层,例如一非晶硅半导体层(amorphous siliconsemiconductor layer);进行一改质工艺,将非晶半导体层转变为结晶半导体层12(在此为多晶硅半导体层);以及对结晶半导体层12进行图案化,例如利用光刻与蚀刻技术。在本实施例中,改质工艺选用一固态结晶(solid phasecrystallization,SPC)工艺,在介于约600℃至700的℃的高温下将非晶硅转变为多晶硅。由于在此高温下,基板10无可避免地会因温度过高而产生收缩,因此本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元件为顶栅型(top-gate type)薄膜晶体管元件,亦即在进行完高温的固态结晶工艺形成了多晶硅半导体层后,才依序制作源极/漏极与栅极,因此不会产生对位不准的问题。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改质工艺并不限于选用固态结晶工艺,而可选用其它各式改质工艺,例如快速热工艺(rapid thermal process,RTP)、炉管(furnace)加热工艺、准分子激光退火(excimerlaser annealing,ELA)工艺、金属诱导结晶(metal-induced crystallization,MIC)工艺、金属诱导侧向结晶(metal-induced lateral crystallization,MILC)工艺、循序性侧向结晶(sequential lateral solidification,SLS)工艺或连续硅结晶(continuousgrain silicon,CGS)等其它改质工艺。另外,本实施例的方法亦不限于通过改质工艺形成结晶半导体层12,例如亦可直接于基板10上形成结晶半导体层12,并对结晶半导体层12进行图案化。在图案化之后,结晶半导体层12包括一上表面121、一第一侧表面122与一第二侧表面123。
如图2所示,接着于结晶半导体层12与基板10上沉积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14(例如一N型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并图案化重度掺杂半导体层14以形成一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141与一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142,其中重度掺杂半导体层14可利用例如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形成,而图案化重度掺杂半导体层14的步骤可利用例如光刻与蚀刻技术并配合掩膜加以达成。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141与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142分别对应结晶半导体层12的两侧,且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141包覆结晶半导体层12的第一侧表面122以及与第一侧表面122连接的部分上表面121,而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142包覆结晶半导体层12的第二侧表面123以及与第二侧表面123连接的部分上表面121。
如图3所示,随后于基板10、结晶半导体层12与重度掺杂半导体层14上形成一导电层16,例如一金属层,并利用例如光刻与蚀刻技术并配合掩膜图案化导电层16,以形成一源极16S与一漏极16D。在本实施例中,源极16S大体上位于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141上,并且未与结晶半导体层12接触,此外源极16S突出于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141而部分覆盖基板10;漏极16D大体上位于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142上,并且未与结晶半导体层12接触,此外漏极16D突出于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142而部分覆盖基板10。由图3可知,结晶半导体层12的第一侧表面122与第二侧表面123分别被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141与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142所包覆,因此源极16S与结晶半导体层12的第一侧表面122之间设置有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141,而漏极16D与结晶半导体层12的第二侧表面123之间设置有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142,借此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141与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142可阻挡空穴传导,而可避免源极16S/漏极16D与结晶半导体层12之间产生漏电流(current leakage)。
如图4所示,接着于基板10、结晶半导体层12、源极16S与漏极16D上形成一栅极绝缘层18,再于栅极绝缘层18上形成一栅极20对应结晶半导体层12,以形成本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元件22。
请参考图5至图8。图5至图8绘示了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示意图,其中为简化说明并便于比较各实施例的相异处,本实施例主要仅针对相异处进行说明,而不再对相同处多加赘述。如图5所示,首先提供一基板30。接着于基板30上形成一结晶半导体层32,并对结晶半导体层32进行图案化。结晶半导体层32包括一上表面321、一第一侧表面322与一第二侧表面323。
如图6所示,接着依序于结晶半导体层32与基板30上形成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34,以及一导电层36,其中重度掺杂半导体层34可利用例如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形成,而导电层36可为例如一金属层或其它导电性佳的导电层。
如图7所示,图案化重度掺杂半导体层34以形成一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341与一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342,以及图案化导电层36以形成一源极36S与一漏极36D。在本实施例中,重度掺杂半导体层34与导电层36利用同一掩膜进行图案化,因此具有工艺简化的优点,但不以此为限,例如重度掺杂半导体层34与导电层36亦可利用不同掩膜或其它方式分别进行图案化。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341与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342分别对应结晶半导体层32的两侧,其中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341包覆结晶半导体层32的第一侧表面322以及与第一侧表面322连接的部分上表面321,且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341另覆盖部分的基板30;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342包覆结晶半导体层32的第二侧表面323以及与第二侧表面323连接的部分上表面321,且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342另覆盖部分的基板30。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源极36S的边缘大体上与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341的边缘对齐,且漏极36D的边缘大体上与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342的边缘对齐。由图7可知,结晶半导体层32的第一侧表面322与第二侧表面323分别被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341与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342所包覆,因此源极36S与结晶半导体层32的第一侧表面322之间设置有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341,而漏极36D与结晶半导体层32的第二侧表面323之间设置有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342,借此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341与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342可阻挡空穴传导,而可避免漏电流的问题。
如图8所示,接着于基板30、结晶半导体层32、源极36S与漏极36D上形成一栅极绝缘层38,再于栅极绝缘层38上形成一栅极40对应结晶半导体层32,以形成本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元件42。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薄膜晶体管元件的结晶半导体层的第一侧表面与第二侧表面分别被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与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所包覆,而由于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可阻挡空穴传导,而可避免漏电流的问题生。此外,本发明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利用化学沉积工艺形成重度掺杂半导体层,而非利用离子布植工艺形成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因此工艺不会因基板尺寸而受限制,且化学沉积工艺可整合于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标准工艺内。另外,本发明的薄膜晶体管元件为顶栅型薄膜晶体管元件,因此在使用温度较高的转质工艺形成结晶硅半导体层的情况下,亦不会产生对位不准的问题。再者,本发明的薄膜晶体管元件使用结晶硅半导体层作为通道,故具有高电子迁移率、高驱动电流以及与高元件可靠度的特性,因此可应用于高阶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等产品上。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薄膜晶体管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
一结晶半导体层,设置于该基板上,其中该结晶半导体层包括一上表面、一第一侧表面与一第二侧表面;
一图案化重度掺杂半导体层,设置于该结晶半导体层与该基板上,该图案化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包括一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与一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其中该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包覆该结晶半导体层的该第一侧表面以及与该第一侧表面连接的部分该上表面,该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包覆该结晶半导体层的该第二侧表面以及与该第二侧表面连接的部分该上表面;以及
一源极与一漏极,分别设置于该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与该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上;
一栅极绝缘层,设置于该源极、该漏极与该结晶半导体层上;以及
一栅极,设置于该栅极绝缘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结晶半导体层包括一多晶硅半导体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另覆盖部分该基板,且该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另覆盖部分该基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元件,其特征在于,该源极的边缘大体上与该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的边缘对齐,且该漏极的边缘大体上与该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的边缘对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元件,其特征在于,该源极突出于该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并覆盖部分该基板,且该漏极突出于该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并覆盖部分该基板。
6.一种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基板;
于该基板上形成一结晶半导体层;
于该结晶半导体层与该基板上沉积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并图案化该重度掺杂半导体层以形成一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与一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以及
于该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与该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上分别形成一源极与一漏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结晶半导体层包括一多晶硅半导体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结晶半导体层包括一上表面、一第一侧表面与一第二侧表面,该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包覆该结晶半导体层的该第一侧表面以及与该第一侧表面连接的部分该上表面,且该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包覆该结晶半导体层的该第二侧表面以及与该第二侧表面连接的部分该上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另覆盖部分该基板,且该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另覆盖部分该基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源极的边缘大体上与该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的边缘对齐,且该漏极的边缘大体上与该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的边缘对齐。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源极突出于该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并覆盖部分该基板,且该漏极突出于该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并覆盖部分该基板。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另包括于该结晶半导体层、该源极与该漏极上依序形成一栅极绝缘层与一栅极。
13.一种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基板;
于该基板上形成一结晶半导体层;
于该结晶半导体层与该基板上沉积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
于该重度掺杂半导体层上形成一导电层;
图案化该导电层以形成一源极与一漏极,并图案化该重度掺杂半导体层以形成一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与一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源极、该漏极、该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与该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利用同一掩膜进行图案化。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结晶半导体层包括一多晶硅半导体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结晶半导体层包括一上表面、一第一侧表面与一第二侧表面,该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包覆该结晶半导体层的该第一侧表面以及与该第一侧表面连接的部分该上表面,且该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该结晶半导体层的该第二侧表面以及与该第二侧表面连接的部分该上表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另覆盖部分该基板,且该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另覆盖部分该基板。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源极的边缘大体上与该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的边缘对齐,且该漏极的边缘大体上与该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的边缘对齐。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作薄膜晶体管元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源极突出于该第一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并覆盖部分该基板,且该漏极突出于该第二重度掺杂半导体层并覆盖部分该基板。
CN200910251399A 2009-12-03 2009-12-03 薄膜晶体管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Pending CN1017284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51399A CN101728436A (zh) 2009-12-03 2009-12-03 薄膜晶体管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51399A CN101728436A (zh) 2009-12-03 2009-12-03 薄膜晶体管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8436A true CN101728436A (zh) 2010-06-09

Family

ID=42449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51399A Pending CN101728436A (zh) 2009-12-03 2009-12-03 薄膜晶体管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2843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5799A (zh) * 2011-03-29 2012-08-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件、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US8415672B2 (en) 2010-08-30 2013-04-09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Transistor with etching stop lay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18166411A1 (zh) * 2017-03-17 2018-09-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晶体管和阵列基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17199A (en) * 1998-05-15 1999-06-29 Ois Optical Imaging Systems, Inc. Solid state imager including TFTS with variably doped contact layer system for reducing TFT leakage current and increasing mobility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624933A (zh) * 2004-12-21 2005-06-0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晶体管与其制作方法
CN101127366A (zh) * 2006-08-18 2008-02-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29486A (zh) * 2007-06-18 2008-12-24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17199A (en) * 1998-05-15 1999-06-29 Ois Optical Imaging Systems, Inc. Solid state imager including TFTS with variably doped contact layer system for reducing TFT leakage current and increasing mobility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624933A (zh) * 2004-12-21 2005-06-0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晶体管与其制作方法
CN101127366A (zh) * 2006-08-18 2008-02-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29486A (zh) * 2007-06-18 2008-12-24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显示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15672B2 (en) 2010-08-30 2013-04-09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Transistor with etching stop lay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8883574B2 (en) 2010-08-30 2014-11-11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Transistor with etching stop lay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2645799A (zh) * 2011-03-29 2012-08-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件、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45799B (zh) * 2011-03-29 2015-01-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件、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US9036106B2 (en) 2011-03-29 2015-05-19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 which array substrate includes black matrix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8166411A1 (zh) * 2017-03-17 2018-09-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晶体管和阵列基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2126B (zh) 一种阵列基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7482066B (zh) 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5304500B (zh) N型tft的制作方法
CN101556968B (zh) 薄膜晶体管和其制造方法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07425044B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0290663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in film transis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rray substrate
CN104752343A (zh) 双栅极氧化物半导体tft基板的制作方法及其结构
CN107170759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5470197A (zh) 低温多晶硅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
CN107316874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20180341134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3383989A (zh) 像素结构的制造方法及其结构
CN105097710A (zh)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70312A (zh) 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0470764C (zh) 平面显示器的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3745954B (zh) 显示装置、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5097453B (zh) 低温多晶硅薄膜、薄膜晶体管及各自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3985716B (zh)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制造方法及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
CN105655404A (zh) 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06952963B (zh) 一种薄膜晶体管及制作方法、阵列基板、显示装置
CN102832169A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器件
CN101728436A (zh) 薄膜晶体管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5789325B (zh) 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及cmos器件
CN104900491A (zh) 薄膜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7634011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