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01246A - 用于无线通信的多载波和单载波复用方案的联合使用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线通信的多载波和单载波复用方案的联合使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01246A
CN101601246A CNA2007800407482A CN200780040748A CN101601246A CN 101601246 A CN101601246 A CN 101601246A CN A2007800407482 A CNA2007800407482 A CN A2007800407482A CN 200780040748 A CN200780040748 A CN 200780040748A CN 101601246 A CN101601246 A CN 1016012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ltiplexing scheme
transmission
single carrier
multicarrier
proc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407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01246B (zh
Inventor
徐浩
D·P·马拉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601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12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012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012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4Pilot insertion in the transmitter chain, e.g. pilot overlapping with data, insertion in time or frequency doma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04L5/0039Frequency-contiguous, i.e. with no allocation of frequencies for one user or terminal between the frequencies allocated to anoth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04L5/0041Frequency-non-contiguo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根据单载波(SC)复用方案、多载波(MC)复用方案或者它们的结合进行传输的通信***。根据与UE(用户设备)或资源可用性相关联的属性之类的各种因素,基站能够将为特定传输采用的适当的复用方案通知UE。对UE进行调度,以便以半静态模式进行传输,其中UE在特定的时间间隔使用传输方案,或者UE为不同的传输动态地改变模式。对于来自UE的包括具有不同属性的多个数据流的传输,基站为UE实现MIMO(多输入多输出)***。这样一来,UE就能够同时采用多种通信复用方案或者在多种通信复用方案之间动态切换,从而充分利用不同方案的优势。

Description

用于无线通信的多载波和单载波复用方案的联合使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根据35U.S.C.§119要求2006年11月1日递交的,名称为“JOINT USE OF MULTI-CARRIER AND SINGLE-CARRIERMULTIPLEXING SCHEM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的第60/863,885号美国临时申请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该临时申请明确地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得以广泛部署,以提供多种类型的通信,如,语音、数据、视频等等。这些***可以是通过共享可用***资源(例如,带宽和发射功率)支持多个接入终端通信的多址***。这类多址***的实例包括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或SC-FDM。通常,无线通信***包括几个基站,其中每个基站使用前向链路与移动台进行通信,每个移动台(或接入终端)使用反向链路与基站进行通信。
与FDMA***相比,基于CDMA的***通常更稳健,其原因在于基于CDMA的***能够根据带宽需求灵活地在信道上增加扩频码。从而,不同于FDMA***,基于CDMA的***允许在相邻的小区/扇区之间重复使用信道。然而,这种信道复用会降低***容量,而且在共用信道的小区/扇区边界引起干扰。因此,尽管CDMA能够高效地传输多个低数据流信号(例如移动语音),但是,这种技术可能不适用于同时传输高速信号(例如宽带数据)。
基于OFDM的***在处理宽带信道中的频率选择性衰落和多路径方面更为有效。当发射信号经历多路径环境时,会出现频率选择性信道,在多路径环境中,给定的接收符号可能由于多个先前的符号而恶化。这种现象通常称为符号间干扰(ISI)。OFDM基于频分复用(FDM)的思想,这一思想包括将多个信号在不同的频率发送。OFDM基带信号是多个相隔很近的正交子载波的总和。通过使用正交的频率,OFDM***中的子载波能够在不相互干扰的情况下实质交叠,从而,与FDM相比,获得更高的频谱效率。当OFDM***通过将正交子载波的不同集合分配给不同的用户而同时服务几个用户时,这些***将会受到高PAPR(峰均功率比)影响而导致功率效率较低。称为单载波FDM(SC-FDM)的蜂窝***的“长期演进(LTE)”中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OFDM的改进版本能够克服这一缺点。
SC-FDM***与OFDM***相似,因为它们使用不同的正交频率(子载波)传输信息符号。然而,与OFDM***相比,信息符号在经过音调映射和IFFT之前,首先经过DFT变换/扩展。这种操作能够减少时域波动,并得到较低的PAPR。在SC-FDM***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方法使子载波在多个终端之间分布。一种方法是局域SC-FDM(LFDM),包括将一组邻近的子载波分配到一个用户设备(UE),以便传输它的符号。另一种方法是交织FDM(IFDM),其中,占用的子载波相互之间是等间距的。然而,由于各种因素,SC-FDM会限制运行,这就需要在提供灵活性的同时优化功率使用的通信***/方法。
发明内容
下面给出对主张权利的主题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主张权利的主题的一些方面的基本理解。该概述不是对主张权利的主题的泛泛概括,也不旨在标识全部主张权利的主题的关键或重要元件或者描述主张权利的主题的范围。其目的仅在于作为后文所提供更详细描述的序言,以简化形式提供主张权利的主题的一些概念。根据一方面,描述了一种促进通信***中的灵活性的装置。其包括与节点B相关联的处理器,处理器指示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UE)根据多载波复用方案或单载波复用方案运行,并根据指示的复用方案对从UE接收的传输进行处理。一个或多个发射机向一个或多个UE发送至少一个指示。UE向节点B发送它们的属性(例如,SNR),节点B使用发送的属性为各个UE确定适合的复用方案。
根据另一方面,高SNR的UE使用多载波复用方案,例如OFDM,而低SNR的UE使用单载波复用方案,例如LFDM。根据另一方面,与节点B相关联的处理器为单输入多输出(SIMO)操作选择单载波复用方案,并为多输入多输出(MIMO)操作选择多载波复用方案。
另一方面与调度器运行相关联。如上文展开的描述,由于LFDM与较低的PAPR相关联,所以它会限制调度器的运行,其原因在于它仅允许数据在相邻的资源块上传输。根据本文描述的各个方面的调度器,半静态地为UE选择单载波复用方案或多载波复用方案。例如,根据与UE相关联的SNR,调度器既能够在OFDM模式中促进高SNR的UE的传输,又能够在LFDM模式中促进低SNR的UE的传输。根据另一方面,UE能够发送多个数据流。在这种情况下,调度器使用多载波复用方案(例如OFDM)促进高SNR数据流的传输,并使用单载波复用方案(例如LFDM)促进低SNR数据流的传输。
从而,根据复用方案的选择,其它方面涉及在调制器中使用DFT单元。使用调制器中的DFT单元对与LFDM方案相关联的符号进行变换,而根据OFDM方案进行的符号处理会绕过DFT单元。此外,对UE进行调度,以便对于单载波复用方案在连续的子载波上进行发送,而将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子载波分配给使用多载波复用方案进行传输的UE。
根据另一方面,调度器也可以动态地为UE选择单载波复用方案或多载波复用方案。调度器通过信令向UE发送选择的方案的指示。该信令包括模式位,模式位具有第一值和第二值,第一值指示选择了多载波复用方案,第二值指示选择了单载波复用方案。
另一方面涉及通过多个天线从UE接收传输,并进行多输入多输出(MIMO)检测,以便在空间上分开在传输中发送的多个流。如果在节点B从UE接收多个数据流,则处理器可处理使用单载波复用方案(例如SIMO)调制的数据流以及使用多载波复用方案(例如MIMO)调制的流。
另一方面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向用户设备(UE)发送根据多载波复用方案或单载波复用方案运行的指示。在相关联节点B的处理器根据指定的复用方案对从UE接收的传输进行处理。另一方面涉及接收属性,例如,与来自UE的传输相关联的SNR值。因此,该方法不同的方面涉及为低信噪比(SNR)传输选择单载波复用方案,并为高SNR传输选择多载波复用方案。如下文中将要描述的那样,对具有不同SNR值的多个数据流的传输使用单载波和多载波复用相结合的方案。
在另一方面,描述了一种***,其中处理器用于接收其应该根据多载波复用方案或单载波复用方案运行的指示。根据指示,处理器对将要发送的数据进行处理。例如,使用诸如OFDN的多载波复用方案或者诸如LFDM的单载波复用方案对数据进行处理,其中,多载波复用方案将数据映射到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多个子载波中的一个,单载波复用方案将数据映射到连续的一组子载波上。UE根据从相关联的节点B接收的指示在两种不同的方案之间半静态或动态地切换。另一个方面,如果UE发送具有不同SNR值的多个数据流,则UE在MIMO运行中对不同的层使用不同的复用方案。
其它方面涉及在UE根据选择的复用方案生成导频序列。如果选择单载波复用方案,则处理器根据多相序列生成第一导频序列。此外,如果选择单载波复用方案,则处理器在没有数据的单个载波符号中发送导频。相反,如果选择多载波复用方案,则在单个多载波符号中对数据和导频符号进行复用。
下面的描述和附图给出了主张权利的主题的几个详细示例性方面。但是,这些方面是主张权利的主题能够实现的各个原理的几个代表性方法,主张权利的主题旨在包括所有这些方面和它们的等同物。从下文参照附图的详细描述,本主张权利的主题的其它优点和特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具有多个节点B和多个用户设备(UE)的无线通信***。
图2A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用于OFDN的子载波结构。
图2B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用于SC-FDM的子载波结构。
图3示出了***中的一个节点B和两个UE的方框图。
图4A示出了能够根据一个方面使用的OFDM调制器的方框图。
图4B示出了能够根据另一个方面使用的LFDM调制器的方框图。
图5A示出了OFDM解调器的方框图。
图5B示出了LFDM解调器的方框图。
图6示出了称为半静态分离的一方面,其中,UE根据不同的方面运行于OFDM模式或LFDM模式。
图7是与另一方面相关联的通信方法,称为动态调度。
图8是根据一方面的调度器详细操作的流程图。
图9示出了信道树的示意图,第一层包括B=16个子载波组,根据一个方面为这些子载波分配资源块。
图10是示出了使用子带提高性能的调度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使用本文描述的各个方面的在MU-MIMO***中实现OFDM/LFDM方案以便获得两种***的优势的方法。
图12示出了涉及通信***中的OFDM/LFDM方案的优点的结合的另一方面。
图13是根据本文描述的各个方面在LFDM模式中发送时,由通信***使用的传输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描述主张权利的主题,其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本文中的相同元件。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便于解释,给出了大量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主张权利的主题的全面理解。然而,很明显,也可以不用这些具体细节来实现所述实施例。在其它例子中,以方框图形式示出公知结构和设备,以便于描述主张权利的主题。
现在参照附图描述多个实施例,其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本文中的相同元件。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便于解释,给出了大量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很明显,也可以不用这些具体细节来实现所述实施例。在其它例子中,以方框图形式示出公知结构和设备,以便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本申请中所用的术语“部件”、“模块”和“***”等意指与计算机相关的实体,其可以是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结合、软件、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并不仅限于: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集成电路、对象、可执行程序、执行的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为了说明,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组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以位于执行中的一个进程和/或线程内,以及,一个部件可以位于一台计算机上和/或分布于两台或更多台计算机之间。另外,可以通过存储了多种数据结构的多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这些部件。这些部件可以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信号)进行通信(如,来自一个部件的数据在本地***中、分布式***中和/或通过诸如互联网等的网络与其它***的部件通过信号进行交互)。
将各个实施例在***中呈现,***包括多个设备、组件、模块等等。可以理解和看出,各个***可包括结合附图讨论以外的设备、部件、模块等等,和/或不包括结合附图讨论的全部设备、部件、模块等等。也可以使用这些方式的结合。
本申请中使用的“示例性的”一词意味着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更优选或更具优势。本申请中使用的“监听”一词意味着接收设备(接入点或接入终端)对在给定信道上接收的数据进行接收和处理。
各个方面可以共同推断与传输通信资源相关的方案和/或技术。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推断”或“推论”通常指的是根据通过事件和/或数据获得的一组观察报告,关于***、环境和/或用户状态的推理过程或推断***、环境和/或用户状态的过程。例如,推论用来识别特定的内容或动作,或产生状态的概率分布。这种推论是概率性的,也就是说,根据所考虑的数据和事件,对相关的状态概率分布进行计算,或者是决策理论的,建立在用户目的和目标不确定的情况下的概率性推断基础之上,并且考虑最高期望使用率的显示行为。推论还指的是用于根据事件集和/或数据集构成高级事件的技术。这种推论使得根据观察到的事件集和/或存储的事件数据来构造新的事件或动作,而不管事件是否在极接近的时间上相关,也不管事件和数据是否来自一个或数个事件和数据源。
此外,本文描述的各个方面涉及用户站。用户站也称为***、用户单元、移动台、移动台、远端站、接入点、远程终端、接入终端、用户终端、用户代理、用户设备、移动设备、便携式通信设备或用户设备。用户站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连接能力的手持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
此外,本文描述的各个方面或特征可以实现成方法、装置或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的制品。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制品”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设备、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设备(例如,硬盘、软盘、磁带等),光盘(例如,光盘(CD)、数字通用光盘(DVD)等),智能卡和闪存设备(例如,卡、棒、钥匙式驱动器等)。此外,本申请描述的各种存储介质表示为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包括但不限于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携带指令和/或数据的无线信道和各种其它介质。
上行链路传输中功率放大器的使用需要对UE优化,对于上行链路传输来说,降低的RARP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从而,由于与LTE中的OFDM波形相比LFDM的较低的PAR优势,所以选择LFDM作为上行链路的传输波形。然而,为了保持较低的RAR,每个LFDM用户必须使用相邻的频带,这样给调度操作带来了额外的损失和不灵活性。相比之下,其它的多载波复用方案,例如OFDM,提供了灵活性以及更高的链路效率。本文描述的各种通信***和方法结合了两种方案,从而,UE可具有与一个方案相关联的较低的PAPR的优势,同时自身具有与另一个方案相关联的灵活性。尽管,文中的特定实施例是将LFDM作为调制方案进行描述的,但是,可以理解,也可使用IFDM对信号进行调制,以具有本文所述的各个方面的优势。
图1示出了具有多个节点B 110和多个用户设备(UE)120的无线通信***100。节点B通常是与UE进行通信的固定站,并且也可以称为增强型节点B(eNode B)、基站、接入点等等。每个节点B 110提供特定地理区域的通信覆盖。术语“小区”根据其所处的上下文,表示节点B和/或节点B的覆盖区域。为了提高***容量,可以将节点B的覆盖区域划分成多个更小的区域,例如,三个更小的区域。每个更小的区域可以由特定的基站收发子***(BTS)提供服务。术语“扇区”根据其所处的上下文,表示BTS和/或其覆盖范围。对于扇区化小区,该小区的所有扇区的BTS通常是在该小区的节点B中共处一区的。
UE 120可以散布在整个***中。UE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并且可以称为移动台(MS)、移动设备(ME)、终端、接入终端(AT)、电台(STA)等等。UE可以是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通信设备、手持设备、用户单元、无线调制解调器、膝上型计算机等等。在任何给定时间,UE可以在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上与零个、一个或多个节点B进行通信。下行链路(或前向链路)是指从节点B到UE的通信链路,上行链路(反向链路)是指从UE到节点B的通信链路。在下面的描述中,术语“UE”和“用户”可以相互交换使用。
***控制器130与节点B 110相耦合,并提供对这些节点B的协调和控制。***控制器130可以是单个网络实体或多个网络实体的集合。对于分布式结构,节点B可以按照需要相互进行通信。在一些方面,***可支持诸如CDMA和OFDMA的多种协议,这些协议在RL和FL传输可以交互使用,或者仅在RL或FL传输交互使用。此外,在OFDMA通信***中,一个或多个AT可支持CDMA反向链路以及OFDM反向链路,或者不支持CDMA反向链路而支持OFDM反向链路。
本文描述的技术可用于各种无线通信***,诸如多址通信***、广播***、无线局域网(WLAN)等等。术语“***”和“网络”通常相互交换使用。多址***可以使用诸如: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单载波FDMA(SC-FDMA)等等的多址方案。多址***也可以使用多个多址方案的结合,例如,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的多址方案以及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的多址方案。
图2A示出了可用于OFDM的子载波结构200。将***带宽划分成总共K个子载波,为这K个子载波分配索引1到K。一般来说,K可以是任意整数值,但是通常是2的幂,以方便计算。也可以将K称为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尺寸。全部K个子载波中只有一个子集用于传输,剩余的子载波是不用于传输的保护子载波。特别例如,K可以等于512,并且可将300个子载波用于传输。为了简单起见,以下的论述假设全部K个子载波都用于传输。通常,可将任何数量的子载波以及全部K个子载波中的任何一个分配给UE并用于OFDM传输。
将全部K个子载波排列成Q个子带,其中Q可以是任意值。每个子带包括P个连续的/相邻的子载波,其中P·Q≤K。例如,子带1包括子载波1到P,子带2包括子载波P+1到2P,以此类推,子带Q包括子载波K-P+1到K。
图2B示出了可用于SC-FDM的子载波结构210。将全部K个子载波排列成B个资源块(RB)。每个资源块包括N个连续子载波,资源块b包括子载波(b-1)·N+1到b·N,其中b=1,2,...,B。通常,N和B都可以是任意整数值。具体例如,当有300个可用子载波可用时,N可以等于12,并且B可以等于25。资源块是可以分配到UE的子载波的最小单元。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向UE分配整数个资源块。通常,可以向UE分配任何数量的连续子载波,并将这些子载波用于LFDM传输,而将均匀间隔的子载波分配给与IFDM方案相关联的UE。向不同的UE分配不同数量的子载波。
OFDM具有一些期望的特性,包括克服在地面通信***中常见的多径效应的能力。然而,OFDM的主要缺点在于OFDM波形的峰均功率比(PAPR)较高,即OFDM波形的峰值功率与平均功率的比会较高。较高的PAPR是由于当所有的子载波独立地与数据进行调制时,有可能所有子载波同相(或相干)叠加而导致。OFDM波形的较高PAPR是不期望的,并且较高的PAPR会降低性能。例如,OFDM波形中较大的峰值会使得功率放大器运行于高非线性区或者可能会消波(clip),这将导致互调失真以及降低信号质量的其它效应。为了避免非线性,功率放大器要在低于峰值功率级某一余量下的平均功率电平上运行。通过使功率放大器在和峰值功率相差一定余量下运行(其中该余量的范围为4到7dB),功率放大器能够应付波形中的大峰值,而不产生过度失真。
如前所述,与OFDM相似,SC-FDM(例如,LFDM或IFDM)具有特定的期望特性,例如稳健地抑制多径效应。此外,SC-FDM不具有较高的PAPR,其原因在于调制符号在时域是以SC-FDM方式发送的。SC-FDM波形的PAPR是选择使用的信号星座图(例如,M-PSK——M元相移键控、M-QAM——多级正交调幅等等)的函数。然而,SC-FDM中的时域调制符号存在由于不平坦通信信道引起的符号间干扰的倾向。可以对接收的符号进行平均,以便减轻符号间干扰的有害影响。
在一方面,OFDM和SC-FDM(例如,LFDM)可用于指定链路(例如,上行链路)上的传输。通常,OFDM波形的链路效率胜过SC-FDM波形的链路效率。OFDM的更高的链路效率的代价是OFDM相比SC-FDM更大的功率放大器余量。从而,SC-FDM相比OFDM具有更低的PAPR的优势。对于高信噪比(SNR)UE,OFDM的链路级增益超过SC-FDM的PAPR优势。通过使用OFDM和SC-FDM,***能够在高SNR环境下获益于OFDM的较高链路效率,并在低SNR环境下获益于SC-FDM的PAPR优势。
总之,可以将任何SC-FDM方案与OFDM联合使用。此外,OFDM和SC-FDM可以相结合用于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为了清楚起见,下面的论述大多数是针对在上行链路上的OFDM和LFDM的联合使用。
图3示出了***100中的一个节点B 110和两个UE 120x和120y的方框图。节点B 110安装有多(T>1)个天线326a到326t。UE 120x安装有单个(R=1)天线352x。UE 120y安装有多(R>1)个天线352a到352r。每个天线可以是物理(physical)天线或天线阵列。
在节点B 110,发射(TX)数据处理器320从数据源312接收正在服务的UE的业务数据,并从控制器/处理器340接收信令。TX处理器320对业务数据和信令进行处理(例如,格式化、编码、交织和符号映射),并生成数据符号。TX处理器320还生成导频符号,并使用数据符号与导频符号进行复用。如文中所使用的那样,数据符号是数据或信令的符号,导频符号是导频的符号,并且通常是复值符号。数据符号和导频符号是使用诸如PSK(相移键控)或QAM(正交调幅)的调制方案的调制符号。也可以以其它方式生成导频符号。导频是节点B和UE都预先知道的数据。
TX MIMO处理器322对数据和导频符号进行发射机空间处理。处理器322进行直接MIMO映射、预编码、波束形成等等。数据符号可以从一个天线发送进行直接MIMO映射,或者从多个天线发送,进行预编码和波束形成。处理器322向T个调制器(MOD)324a到324t提供输出符号流。每个调制器324对其输出符号进行调制(例如,OFDM、LFDM等等)以便获得输出符号。每个调制器324还对其输出采样进行处理(例如,转换为模拟、滤波、放大和上变频),并生成下行链路信号。分别从T个天线326a和326t发射调制器324a到324t的T个下行链路信号。
在每个UE 120,一个或多个天线352从节点B 110接收下行链路信号。每个天线352向各个解调器(DEMOD)354提供接收信号。每个解调器354对其接收信号进行处理(例如,滤波、放大、下变频和数字化),以得到接收采样。每个解调器354进一步对接收采样进行解调(例如,进行OFDM、LFDM等等)以得到接收符号。
单天线UE 120x、数据检测器360x对接收符号进行检测(例如,匹配滤波或平均),并提供数据符号估计。随后,接收(RX)数据处理器362x对数据符号估计进行处理(例如,符号解映射、解交织和解码),并向数据宿364x提供解码的数据,向控制器/处理器380x提供信令。在多天线UE120y,MIMO检测器360y对接收符号进行MIMO检测,并提供数据符号估计。随后,RX数据处理器362y对数据符号估计进行处理,并向数据宿364y提供解码的数据,向控制器/处理器380y提供信令。
UE 120x和120y在上行链路上向节点B 110发送业务数据、信令和/或导频。信令包括用于在下行链路上进行数据传输使用的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包括:例如,从一组预编码矩阵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选择的预编码矩阵的一个或多个列、SNR估计或每个数据流的速率等等。节点B使用反馈信息对数据进行调度,并将数据发送到UE。
在每个UE 120,来自数据源372的业务数据和来自控制器/处理器380的信令由TX数据处理器374进行处理,由TX MIMO处理器376(如果可用的话)进一步处理,并由一个或多个调制器378进行调制(例如,进行OFDM、LFDM等等)和调节,并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352发送。在节点B110,来自UE 120x和120y的上行链路信号由天线326a和326t接收、由解调器328a到328t进行处理(例如,进行OFDM、LFDM等等),并进一步由MIMO检测器330和RX数据处理器332进行处理,以恢复UE发送的业务数据和信令。随后,将恢复的数据提供给数据宿334。
控制器/处理器340、380x和380y可分别控制在节点B 110以及UE 120x和120y处的各个处理单元的运行。存储器342、382x和382y分别为节点B110以及UE 120x和120y存储数据和程序代码。例如,调度器344根据从UE接收的反馈信息对UE的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传输进行调度。
图4A示出了可用于图3中的每个调制器324和378的OFDM调制器400的方框图。在OFDM调制器400中,串并行转换器410从TX数据处理器或TX MIMO处理器接收输出符号,并以并行的方式提供这些输出符号。符号-子载波映射器414将输出符号映射到N′个为传输分配的子载波,并将值为零的零符号映射到剩余的K-N′个子载波。将映射的符号标记为V(k),其中,k为子载波的索引。快速傅立叶反变换(IFFT)单元416在一个OFDM符号持续时间接收全部K个子载波的K个符号,使用K点快速傅立叶反变换(IFFT)将K个符号变换到时域,并提供包括K个时域采样的变换符号。每个时域采样是在一个采样期间发送的复值。并串转换器418对变换的符号的K个采样进行串行化。循环前缀生成器420周期地/循环地重复经变换的符号的一部分(或者C个采样),以生成包括K+C个采样的OFDM符号。重复的部分称为循环前缀或保护间隔,C是循环前缀的长度。循环前缀用于抵抗由频率选择性衰落引起的符号间干扰(ISI),该符号间干扰是在整个***带宽变化的频率响应。
图4B示出了LFDM调制器402的方框图,也可将其用于图3中的每个调制器324和378。在LFDM调制器402中,串并行转换器410接收输出符号,并以并行的形式提供这些输出符号。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单元412在一个LFDM符号持续时间接收N′个输出符号,使用N′点DFT或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并提供N′个频域符号。符号-子载波映射器414将N′个频域符号映射到分配为传输的N个子载波,并将零符号映射到剩余的K-N′个子载波。IDFT单元416使用K点IDFT/IFFT将K个符号变换到时域,并提供包括K个时域采样的经变换的符号。并串转换器418对经变换的符号的K个采样进行串行化。循环前缀生成器420循环重复经变换的符号的C个采样,以形成包括K+C个采样的LFDM符号。
如图4A和4B中所示,图4B中的单元410到单元420支持OFDM和LFDM。所有的单元用于LFDM,而在OFDM应用中绕过DFT单元412。例如,根据下文中将要详细说明的特定方面,节点B向UE指示运行模式,并且,根据这些指示,UE会如文中的描述使用或不使用DFT单元412。如上文中的描述那样,尽管图4A和4B中的实施例是关于LFDM进行描述的,但是可以理解,其它形式的SC-FDM,如IFDM,也可以用做调制方案,其中,将不同的UE映射到均匀间隔的子载波。
图5A示出了OFDM解调器500的方框图,其可用于图3中的每个解调器328和354。在OFDM解调器500中,循环前缀去除单元510在一个OFDM符号持续时间内获得K+C个接收的采样,去除C个循环前缀的采样,并提供K个接收采样。串并行转换器512以并行方式提供K个接收采样。FFT单元514使用K点FFT将K个接收采样变换到频域,并将K个接收符号提供给全部K个子载波。符号-子载波解映射处理器516获得K个接收的符号并从分配为传输的N个子载波提供N′个接收符号。并串转换器520对来自单元516的N′个接收的符号进行串行化。
图5B示出了LFDM解调器502的方框图,该LFDM解调器502也可以用做图3中的每个解调器328和354。在LFDM解调器502中,循环前缀去除单元510在一个LFDM符号持续时间中获得K+C个接收采样,去除C个循环前缀的采样,并提供K个接收采样。串并行转换器512以并行的方式提供K个接收的采样。FFT单元514使用K点FFT对K个接收的采样进行变换,并将K个频域符号提供给全部K个子载波。符号-子载波解映射处理器516获得K个频域符号,并将来自N′个分配为传输的子载波的N′个频域符号提供到均衡器518。IFFT单元520使用N′点IFFT/IDFT将N′个频域符号变换到时域,并提供N′个接收的符号。并串转换器522对N′个接收的符号进行串行化。
如图5A和5B中所示,图5B中的单元510到522支持OFDM和LFDM。所有的单元都用于LFDM,而在OFDM应用中绕过IDFT/IFFT单元520。
参照本文描述的示例性各个方面,对根据本申请描述的主题实施的方法进行讨论。虽然为了使说明更简单,而将该方法描述为一系列的方框,但是应该理解和明白的是,这些方法并不受方框顺序的限制,因为,依照本申请的描述和讨论,一些方框可以按不同顺序发生和/或与本申请中示出和描述的其它方框同时发生。此外,不要求所有的示例性方框来实现各个方法。可以理解,与各个方框相关联的功能可以通过软件、硬件、它们的结合或其它合适的方法(例如,设备、***、处理、部件)来实现。此外,还应该理解,下文中以及本申请通篇描述的一些方法可以存储在制品中,以促进将这些方法传输和传送到各个设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明白,一种方法可以表现为如状态图中的例子所示的一系列相关的状态或事件。
可以以各种方式支持OFDM和LFDM/IFDM的联合运行。在一种设计中,UE运行于OFDM模式或LFDM/IFDM模式,可将它们视作不同的传输模式。在OFDM模式中,UE使用OFDM在上行链路上进行传输。在LFDM/IFDM模式中,UE分别使用LFDM或IFDM在上行链路上进行传输。OFDM UE或OFDM用户是在OFDM模式运行的UE。LFDM或IFDM UE,或者LFDM/IFDM用户是运行于LFDM模式的UE。
图6示出了根据一方面的通信方法600,其中,UE以半静态模式运行于OFDM模式或LFDM模式。根据各种标准进行模式选择,并且UE根据选择的模式在特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发送,该特定时间间隔是预定的,并且如下文中进一步详细说明的那样,模式的变化会带来UE属性的变化。例如,低SNR或低几何(low geometry)UE使用LFDM。这些UE操作它们的功率放大器接近100%的使用,以便满足链路预算。对于这些UE,LFDM比OFDM更高效。高SNR或高几何(high geometry)的UE使用OFDM。这些UE通过从其它小区下载指示符来调整它们的发射功率,并不受限于功率放大器余量。OFDM为这些UE提供更高的链路功率。
根据图6中所示的方面,在602,节点B/接入点可以持续监控其相关联小区中的一个或多个UE的属性。例如,最初进入小区的UE具有低SNR,其原因在于该UE位于小区的边缘。因此,与小区相关联的节点B最初将UE设置为在LFDM模式下发送。根据进一步在小区中通过,UE的SNR会逐渐地增加。在相反的情况下,UE最初位于接近节点B的位置,并具有高SNR,但是该UE远离节点B移动,并导致其SNR逐渐恶化。在604,UE的观察属性中的任何这种变化都由节点B检测到。在606,如果观测的UE的属性中没有变化,则该UE维持其当前的传输模式。然而,如果在604检测到变化,则将变化与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以便在608判断是否应该对UE的传输模式进行相应的变化。如果变化在预定的阈值之内,则在606,UE保持当前的传输模式。然而,如果在观察的诸如SNR条件的UE属性的变化超过阈值,则在610,节点B发起其传输模式的对应变化。根据一个方面,节点B通过发送控制位发起改变,控制位对于每种传输模式有一个特定值。例如,参照上述情况,向节点B靠近移动的UE从最初的LFDM传输模式切换到OFDM传输模式,从而获得与OFDM方案相关联的优势。同样的,远离节点B移动的UE根据从相应的节点B接收的信号/模式位,将其最初的OFDM传输模式切换到LFDM传输模式。节点B发送信令通知UE使用OFDM或LFDM。
图7是与另一方面相关联的通信方法700,该方法称为动态调度。根据这一方面,例如,在每个调度间隔或其它时间间隔,UE以动态方式运行于OFDM模式或LFDM模式。节点B发送信令,通知UE使用OFDM或LFDM。因此,在702,UE运行于根据其SNR条件等等确定的初始模式。在704,UE从提供服务的节点B接收下行链路传输,该下行链路传输包括如下文中描述的模式位,指示UE应该运行的传输模式。因此,在706,UE检测模式位,以便确定是否要求改变其传输模式。例如,该信令包括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一个模式位,用以指示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特定传输模式。可将这一模式位设置为(例如)(a)‘0’用于指示LFDM模式,或(b)‘1’用于指示OFDM模式。因此,如果特定的UE接收的位,指示的特定模式与其当前模式相同,则其如708所示继续保持其当前模式。如果该位指示与其当前模式不同的模式,则UE将如步骤710所示,根据该位的值对其传输模式进行切换。很明显,根据动态调度对模式的切换发生的速率明显快于参照图6描述的UE的半静态分离。此外,很明显,根据下文中的详细描述,由节点B配置UE根据各个方面进行模式切换,所述各个方面包括相邻资源的可用性、功率放大器净空(Headroom)或SNR。例如,如果UE初始在LFDM模式发送,并且存在极少量的相邻子载波,则节点B指导UE根据不连续子载波的可用性在OFDM模式发送。从而,该***具有SC-FDM以及OFDM方案相关联的各个方面的优势。
图8是根据一方面的调度器详细操作的流程图800。当在半静态分离或动态调度方式下运行时,调度器(例如,图3中的调度器344)将连续子载波分配给运行于LFDM模式的UE,或将等间隔的音调分配给IFDM模式的UE,以便维持较低的PAPR,并且,将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子载波分配给运行于OFDM模式的UE。调度器在资源块的OFDM模式分配上具有全面灵活性。根据不同的方面,调度器能够调度UE以各种方式传输。根据图8中所示的方面,调度器一次选择一个UE,根据它们的优先权,以下降的模式进行传输资源分配。从而,在802,选择优先权最高的UE进行调度。在804,调度器确定UE的传输模式是LFDM还是OFDM。如步骤806所示,如果传输模式是LFDM,则仅将连续的RB分配给它。如果传输模式不是LFDM,则调度器再一次在824判断UE是否运行于IFDM模式。如果UE运行于IFDM传输模式,则,如在826所示,将不连续的但是等间距的资源块分配给它,并且在814,调度器选择下一个UE,过程终止。如果UE不运行于IFDM模式,则其在810终止,传输模式为OFDM,并且,因此,调度器将连续的或不连续的资源块分配给UE,如步骤808所示。随后,在814,调度器选择下一个应该分配传输资源的UE。然而,如果在步骤806确定UE处于LFDM传输模式,则在810,调度器再一次判断是否存在相邻的RB可用于分配给UE。如果这些相邻的RB可用,则在812为UE分配这些资源,并且过程在814终止,在814调度器选择下一个UE进行调度。然而,如果在810判定没有连续的RB可用于调度,则进一步判断UE是否处于动态调度模式,如816所示。如果UE不处于动态调度模式,则在822推断UE处于静态调度模式,并且,因此,不改变UE的模式。从而,过程在814终止,其中选择下一个UE进行调度。然而,如果UE处于动态调度模式,则将UE的传输模式变换到OFDM传输模式,如818所示。如上文中的描述,可将模式变换到OFDM,以便更好地利用不连续资源。因此,在820,将可用的不连续资源块分配给UE,并且过程在814终止,其中,调度器选择下一个UE进行传输资源分配。
调度器使用信道树将连续的资源块映射到LFDM。调度器使用另一个信道树将分开的资源块分配给OFDM。这种做法给予调度器分配资源块的灵活性,以便高效地使用整个***带宽。通常,调度器使用多个信道树,每个信道树具有资源块到节点的任意映射。调度器使用相同的或不同的信道树用于OFDM和LFDM。
图9示出了信道树900的示意图,该信道树由调度器用于根据一方面分配资源块,该信道树的第一层包括B=16个子载波。一组业务信道可定义B个子载波组。为每个业务信道分配唯一的信道ID,并在每个时间间隔中,将每个业务信道映射到一个或多个子载波组。例如,为信道树900中的每个节点定义一个业务信道。该业务信道从底到顶,从左到右为每层连续编号。对应于最上面的节点的最大的业务信道分配的信道ID为2B-1,并且将其映射到全部B组子载波。最底层1中的B个业务信道的信道ID为1到B,并将其称为基础业务信道。将每个基础业务信道映射到一组子载波。本文中所示的树结构对于正交***的业务信道的使用设置了特定的约束。对于分配的每个业务信道,是所分配业务信道的子集(或后代)的全部业务信道,以及所分配业务信道是其子集的全部业务信道,都是受限制的。受限的业务信道不与分配的业务信道同时使用,从而,没有两个业务信道同时使用相同的子载波。
如上文中所述,可定义一个或多个信道树,并将其用于资源分配。信道树将特定的可用资源块映射到信道树的节点。例如,定义二进制信道树,在该信道树中,在第一层中,将资源块1到B分别映射到节点1到B。在第二层中,将资源块1和2映射到节点B+1等等,并将资源块B-1和B映射到节点B+B/2。在第三层中,将资源块1到4映射到节点B+B/2+1等等,并将资源块B-3到B映射到节点B+3B/4。在信道树中,将UE分配到特定的节点,并使用映射到分配节点的全部资源块。信道树为分配的资源提供方便的机制,并为将分配的资源作为信号发送。
图10是示出了在通信***中使用子带提高性能的调度方法1000的流程图。根据这个方面,UE选择SNR最佳的子带在相关联的节点B由调度器进行调度。最初,在1002,由调度器服务的UE对进行通信的不同子带的SNR进行估计。在1004,识别具有最优SNR的一个或多个子带。在1006,UE选择这些子带,并随后将它们报告给调度器。在1008,调度器从UE接收这些报告,并尝试根据UE的各自选择对UE进行调度。在1010,根据对UE的传输模式的确定,如果UE处于LFDM模式下的话,调度器可以在相邻的子带对UE进行调度,如步骤1012所示。如果UE处于OFDM模式,则可在分开的子带中对该UE进行调度,如1014所示。从而,当运行于OFDM模式时,UE能够达到全子带调度增益。
根据其它各个方面,***可以支持单输入单输出(SISO)、单输入多输出(SIMO)、多输入单输出(MISO)和/或多输入多输出(MIMO)运行。单输入是指一个发射天线用于数据发送,而多输入是指多个发射天线用于数据发送。多输出是指一个接收天线用于数据接收,而多输出是指多个接收天线用于数据接收。在下行链路上,多个发射天线位于节点B,而多个接收天线位于一个或多个UE。在上行链路上,多个发射天线位于一个或多个UE,而多个接收天线位于节点B。该***还支持单用户MIMO(SU-MIMO)和多用户MIMO(MU-MIMO)。SU-MIMO是指发往/来自单个UE的MIMO传输。MU-MIMO是指发往/来自多个UE的MIMO传输,例如,在相同的子载波组上。MU-MIMO也指空分复用(SDMA)。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上支持SU-MIMO和/或MU-MIMO。
图11是使用本文描述的各个方面的在MU-MIMO***中实现OFDM/LFDM方案以具有两种***的优势的通信方法1100。最初,在1102,节点B的接收机接收与在其小区中运行的各个UE相关联的SNR。相关联的处理器(例如,图3中的处理器340)对SNR进行分析,以便在1104确定进行发送的UE的运行模式。因此,如下文中详细描述的那样,UE可以半静态地或动态地运行于OFDM/LFDM模式。在1106,节点B也从UE接收宽带探测信号,并从相关联的UE中选择子带。根据接收的UE的操作选择和/或运行模式,节点B确定子带调度,并从而对不同信道树的分开的RB或相邻RB进行分配,并将这种分配传输到UE,如步骤1108中所示。在1110,节点B接收数据和/或关于相关联的资源的传输控制。这些传输可以通过多个接收天线接收。在1112,使用诸如MMSE(最小均方误差)检测的MIMO技术对于这样从UE接收的传输进行空间分离,MIMO技术可以与串行干扰消除(SIC)同时使用。根据下文中的进一步详细描述,给定的UE根据各种标准,对两个不同的数据流同时使用OFDM和LFDM传输模式,不同的标准诸如与各个数据流相关联的SNR。因此,给定的UE可以采用各种模式进行通信,例如,SIMO/OFDM、SIMO/LFDM、MIMO/OFDM、MIMO/LFDM、SDMA/LFDM/OFDM或它们的结合。
图12中的流程图1200示出了本发明涉及在通信***中的OFDM/LFDM方案的优势的结合。描述了一种通信程序,其中,如1202中所示,提供服务的节点B最初从单个UE接收传送SNR的传输。根据另一方面,UE发送具有不同的SNR值的多个数据流。因此,在1204,在节点B对从UE接收的SNR是否与多个数据流相关联进行判断。如果SNR仅于一个数据流传输相关联,则,在1206,节点B如上文所述根据接收的SNR确定该UE的传输方案。从而,如果数据流的SNR较高,则节点B配置UE以OFDM波形发送数据流,而如果数据流的SNR较低,则将UE配置为以LFDM波形发送数据流。注意到,如上文所示,节点B的调度器运行于半静态分离模式。在1208,节点B向UE发送关于要用于进行传输的方案的信息,并且,过程终止于停止方框。然而,如果在1204确定从UE接收的SNR与不同的数据流相关联,则在1210,确定将要由UE发送的每个数据流的SNR。在1212,对步骤1210给出的SNR进行检验,以判断不同的数据流是否具有与其相关联的不同的SNR。如果所有的数据流具有相似的SNR值,则节点B配置UE根据一种传输方案运行。从而,过程回到1206。然而,如果不同的数据流具有不同的SNR值,则在1214将UE配置为MIMO传输,其中不同的数据流根据它们各自的SNR值具有不同的传输模式。例如,UE对SNR较高的流使用OFDM,并对SNR较低的流使用LFDM,例如,QPSK的调制编码方案(MCS)。这使得不同层/UE使用LFDM和/或OFDM具有灵活性。
使用MIMO在特定信道条件下能够达到更高的吞吐量或频谱效率,特定的信道条件例如高SNR、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较小的相关性,等等。在SIMO时,在其它的信道条件(例如,较低的SNR)下能够达到改善的可靠性。根据一个或多个标准(例如,SNR)选择MIMO或SIMO。根据其它方面,为了简化操作,OFDM与MIMO一起使用(在观察到较高SNR的时候选择),而LFDM与SIMO一起使用。
对于OFDM和LFDM,UE在上行链路上发送导频,以便协助节点B进行检测。通常,对于OFDM和LFDM可以使用相同或不同的导频。在一种设计中,用于LFDM的导频根据多相序列生成,该多相序列是具有较好的时间特性(例如,连续的时域包络)和良好的光谱特性(例如,平坦的频谱)的序列。例如,可以根据下式生成导频符号:
Figure A20078004074800281
其中i=1,..,L,等式(1)
其中,pi是时间i的导频符号,是时间i的相位,并且L是导频序列长度。可根据下式中的任何一个导出相位
Figure A20078004074800283
Figure A20078004074800284
等式(2)
Figure A20078004074800285
等式(3)
Figure A20078004074800291
等式(4)
Figure A20078004074800292
等式(5)
在等式(5)中,F和L是相关的素数。等式(2)用于Golomb序列,等式(3)用于P3序列,等式(4)用于P4序列,等式(5)用于Chu序列。P3、P4和Chu序列可具有任意长度。导频符号也可以根据Frank序列、P1序列、Px序列或一些其它多相序列生成。多相序列的使用将使得导频具有较低的PAPR。
LFDM和OFDM的导频也可以由任何调制方案(例如,QPSK)的调制符号生成,这样能够简化导频的处理。导频符号的不同序列可用于OFDM和LFDM,以便简化网络计划。
对于OFDM和LFDM,导频可以以多种方式传输。在一种设计中,导频和数据以时分复用(TDM)的方式传输。例如,在一个或多个OFDM/LFDM符号中传输数据,然后在一个或多个OFDM/LFDM符号中传输导频,然后在一个或多个OFDM/LFDM符号中发送数据,等等。也可以使用较小的FFT尺寸(例如,K/2)生成的短符号发送导频。例如,一个传输包括两个用于导频的短符号,以及六个用于数据的常规符号。对于LFDM,导频和数据通常不在相同的LFDM符号中发送。对于OFDM,导频和数据可以在相同的OFDM符号中在不同的子载波上发送。数据和导频在相同的OFDM符号中复用,可减小导频开销。使用OFDM,可以根据分配到UE的资源块的数量有效地在数据和导频之间分配导频资源,其原因在于,可以使用分配的分开的RB,甚至是来自不同信道树的RB。
图13是根据上文描述的各个方面在LFDM模式中发送时,由通信***使用的传输方法1300。在1302,最初由UE根据相关联的节点B的信令,确定应该在LFDM模式中发送。在1304,判断是否存在要发送的用户数据。如果传输中没有用户数据,则UE使用分配的RB发送信令,如1306所示。然而,UE也可以静态地分配接近控制信道的一个频带边缘的少量子载波。从而,当没有数据发送时,UE在控制信道的指定子载波上发送信令。指定的子载波可能不与动态分配的资源块相邻。这种情况下,UE可能无法将指定的子载波与分配的资源块一起使用。如果存在要发送的用户数据,则,在1308,用户数据与信令复用进行传输。在1310,将复用的数据映射到指定的子载波,以便生成LFDM波形。随后,在1312,例如,使用DFT单元将映射的符号变换到时域。在1314,例如,在根据描述半静态地或动态地模式分配的资源上发送符号。然而,如上文所述,由于LFDM具有PAPR较低的优势,所以,其要求分配相邻的RB,以便传输用户数据,从而,导致调度器运行中的限制。
对于使用OFDM的UE,其传输方法与上文中关于LFDM方法的讨论相似,其区别在于绕过在步骤1312符号的傅立叶变换。尽管OFDM具有较高的PAPR,但是其允许使用分开的子载波发送数据和/或信令。当没有数据要发送时,UE在指定的子载波上发送信令,并且当有数据要发送时,UE将这些子载波用于数据和/或信令。因此,在OFDM中全面地使用了指定的子载波,并且没有观察到带宽损失。
OFDM和LFDM的联合运行,允许在这两个复用方案之间动态传输,以便占据两种方案的优势,例如:
·允许更好地利用***带宽,
·获得更高的多用户调度增益,
·获得更高的子带调度增益,
·为高SNR用户提供链路级增益,
·在SIMO/MIMO运行中提供更高的灵活性,
·提供更自由的导频序列选择并提供更简单的网络计划,
·提供更灵活的导频开销百分比调整,
·减小与LFDM控制信道相关联的带宽损失,
·对照LFDM提供链路级增益,以及
·提供与LFDM相比更低的实现复杂性。
本申请中描述的技术可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例如,这些技术可以用硬件、固件、软件或它们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UE或节点B的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件(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电子设备、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固件和/或软件实现,本申请中描述的技术可用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函数等)来实现。这些固件和/或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中,并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实现在处理器内,也可以实现在处理器外。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者使用本发明,上面对所公开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些实施例的各种修改方式都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申请定义的总体原理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保护范围的基础上适用于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本申请给出的实施例,而是与本申请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上文的描述包括多个实施例的举例。当然,为了描述这些实施例而描述部件或方法的所有可能的结合是不可能的,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这些实施例可以做进一步的结合和变换。因此,本申请中的详细描述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保护范围内的所有改变、修改和变形。
特别是并且关于由上述组件、设备、电路、***等等执行的各种功能,用于描述这些组件的术语(包括提及的“模块”)旨在包括(除非另外指出)执行所述的组件的特定功能(例如,功能等同物)的任何部件,即使在结构上不是所述结构的等同物,执行实施例示出的示例性方面的功能的组件。在这一点上,也认为,实施例包括***以及具有执行各个方法的行为和/或时间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
此外,尽管某个特定特征是根据一些实现方式中的一种进行描述的,但是,这种特征可以按照任何给定的或特定的应用的需要以及有利于其实现,与一个或多个其它实现方式的其它特征相结合。此外,就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包含”一词而言,该词的涵盖方式类似于“包括”一词,就如同“包括”一词在权利要求中用作衔接词所解释的那样。

Claims (56)

1.一种装置,包括:
处理器,用于向用户设备(UE)发送指示以指示其根据多载波复用方案或单载波复用方案运行,并根据所指示的复用方案对从所述UE接收的传输进行处理;以及
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相耦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多载波复用方案是正交频分复用(OFD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单载波复用方案是局域频分复用(LFDM)或交织频分复用(IFDM)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低信噪比(SNR)选择所述单载波复用方案,为高SNR选择所述多载波复用方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UE在所述处理器选择所述单载波复用方案时进行单输入多输出(SIMO)运行,并在所述处理器选择所述多载波复用方案时进行多输入所输出(MIMO)运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为所述UE半静态地选择所述单载波复用方案或所述多载波复用方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包括:
调度器,为所述UE动态地选择所述单载波复用方案或所述多载波复用方案,并通过信令向所述UE发送所述指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信令包括模式位,该模式位具有第一值,用于指示所述多载波复用方案,或具有第二值,用于指示所述单载波复用方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将连续子载波分配给所述UE用于所述单载波复用方案,并将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子载波分配给所述UE用于所述多载波复用方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根据第一信道树将子载波分配给所述UE用于所述单载波复用方案,并根据第二信道树将子载波分配给所述UE用于所述多载波复用方案。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经由多个天线从所述UE接收所述传输,并进行多输入多输出(MIMO)检测,以便在空间上分离在所述传输中发送的多个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单载波复用方案对所述多个流中的至少一个流进行处理,并根据所述多载波复用方案对所述多个流中的至少另一个流进行处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在根据所述多载波复用方案对所述至少另一个流进行处理之前,根据所述单载波复用方案对所述至少一个流进行处理。
14.一种方法,包括:
向用户设备(UE)发送指示,以指示其根据多载波复用方案或单载波复用方案运行;以及
根据所指示的复用方案对从所述UE接收的传输进行处理。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为低信噪比(SNR)选择所述单载波复用方案;以及
为高SNR选择所述多载波复用方案。
16.一种装置,包括:
向用户设备(UE)发送指示,以指示其根据多载波复用方案或单载波复用方案运行的模块;以及
根据所指示的复用方案对从所述UE接收的传输进行处理的模块。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为低信噪比(SNR)选择所述单载波复用方案的模块;以及
为高SNR选择所述多载波复用方案的模块。
18.一种处理器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向用户设备(UE)发送指示,以指示其根据多载波复用方案或单载波复用方案运行;以及
根据所指示的复用方案对从所述UE接收的传输进行处理。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处理器可读介质,还存储有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为低信噪比(SNR)选择所述单载波复用方案;以及
为高SNR选择所述多载波复用方案。
20.一种装置,包括:
处理器,用于根据单载波复用方案对从第一用户设备(UE)接收的第一传输进行处理,并根据多载波复用方案对从第二UE接收的第二传输进行处理;以及
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相耦合。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在第一时间间隔内接收所述第一传输,并在第二时间间隔内接收所述第二传输。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在第一组子载波上接收所述第一传输,并在第二组子载波上接收所述第二传输。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
对接收的采样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DFT),以得到所述第一和第二组子载波的频域符号,
对从所述第一组子载波得到的频域符号进行反向FFT(IFFT),以得到所述第一传输的接收的符号,以及
提供所述第二组子载波的频域符号作为所述第二传输的接收的符号。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经由多个天线接收所述第一和第二传输,并进行多输入多输出(MIMO)检测,以便在空间上分开所述第一和第二传输。
25.一种方法,包括:
根据单载波复用方案对从第一用户设备(UE)接收的第一传输进行处理;以及
根据多载波复用方案对从第二UE接收的第二传输进行处理。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组子载波上接收所述第一传输,以及
在第二组子载波上接收所述第二传输。
27.一种装置,包括:
根据单载波复用方案对从第一用户设备(UE)接收的第一传输进行处理的模块;以及
根据多载波复用方案对从第二UE接收的第二传输进行处理的模块。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在第一组子载波上接收所述第一传输的模块,以及
在第二组子载波上接收所述第二传输的模块。
29.一种处理器可读介质,存储有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根据单载波复用方案对从第一用户设备(UE)接收的第一传输进行处理;以及
根据多载波复用方案对从第二UE接收的第二传输进行处理。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处理器可读介质,还包括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在第一组子载波上接收所述第一传输,以及
在第二组子载波上接收所述第二传输。
31.一种装置,包括:
处理器,用于接收根据多载波复用方案或单载波复用方案运行的指示,并根据指示的复用方案对传输进行处理;以及
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相耦合。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多载波复用方案是正交频分复用(OFDM)。
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单载波复用方案是局域频分复用(LFDM)或交织频分复用(IFDM)中的一种。
34.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针对所述单载波复用方案将数据映射到连续的子载波上,并针对所述多载波复用方案将数据映射到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子载波上。
35.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中如果选择所述单载波复用方案则所述处理器发送第一导频序列,并且如果选择所述多载波复用方案则所述处理器发送第二导频序列。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根据多相序列生成所述第一导频序列。
37.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根据调制方案的调制符号生成所述第二导频序列。
38.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中,如果选择所述单载波复用方案,则所述处理器在单载波符号中发送导频而不发送数据,并且,如果选择所述多载波复用方案,则所述处理器在多载波符号中对数据与导频进行复用。
39.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将第一符号持续时间用于数据,并将短于所述第一符号持续时间的第二符号持续时间用于导频。
40.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经由信令从节点B接收所述指示。
41.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包括多个天线,并且所述处理器执行多输入多输出(MIMO)检测,以便在空间上分开在传输中接收的多个流。
41.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单载波复用方案对所述多个流中的至少一个流进行处理,并根据所述多载波复用方案对所述多个流中的至少另一个流进行处理。
4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在根据所述多载波复用方案对所述至少另一个流进行处理之前,根据所述单载波复用方案对所述至少一个流进行处理。
44.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经由所述多个天线中的一个或多个发送多个数据流。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装置,其中,根据所述多个数据流的一个或多个属性,按照所述单载波复用方案或所述多载波复用方案对相应数据流中的每一个进行调制。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装置,其中,根据所述单载波复用方案对所述数据流中具有低SNR的一个或多个数据流进行调制,同时根据所述多载波复用方案对所述数据流中具有高SNR的一个或多个数据流进行调制。
47.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装置,其中,根据所述单载波复用方案调制的所述多个数据流从所述多个天线中的一个发送,同时根据所述多载波复用方案调制的所述多个数据流从所述多个天线中的至少两个发送。
48.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装置,其中,根据所述单载波复用方案以及所述多载波复用方案调制的所述多个数据流从所述多个天线中的一个发送。
49.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装置,其中,根据所述单载波复用方案以及所述多载波复用方案调制的所述多个数据流从所述多个天线中的至少多个发送。
50.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装置,其中,根据所述单载波复用方案调制的所述多个数据流从所述多个天线中的至少两个发送,同时根据所述多载波复用方案调制的所述多个数据流从所述多个天线中的一个发送。
51.一种方法,包括:
接收根据多载波复用方案或单载波复用方案运行的指示;以及
根据所指示的复用方案对传输进行处理。
52.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进行处理包括:
针对所述单载波复用方案将数据映射到连续的子载波,以及
针对所述多载波复用方案将数据映射到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子载波。
53.一种装置,包括:
接收根据多载波复用方案或单载波复用方案运行的指示的模块;以及
根据所指示的复用方案对传输进行处理的模块。
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进行处理的模块包括:
针对所述单载波复用方案将数据映射到连续的子载波的模块,以及
针对所述多载波复用方案将数据映射到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子载波的模块。
55.一种处理器可读介质,存储有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接收根据多载波复用方案或单载波复用方案运行的指示;以及
根据所指示的复用方案对传输进行处理。
56.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处理器可读介质,还存储有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针对所述单载波复用方案将数据映射到连续的子载波,以及
针对所述多载波复用方案将数据映射到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子载波。
CN2007800407482A 2006-11-01 2007-11-01 用于无线通信的多载波和单载波复用方案的联合使用 Active CN1016012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86388506P 2006-11-01 2006-11-01
US60/863,885 2006-11-01
PCT/US2007/083382 WO2008057969A2 (en) 2006-11-01 2007-11-01 Joint use of multi-carrier and single-carrier multiplexing schem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01246A true CN101601246A (zh) 2009-12-09
CN101601246B CN101601246B (zh) 2013-03-27

Family

ID=39226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07482A Active CN101601246B (zh) 2006-11-01 2007-11-01 用于无线通信的多载波和单载波复用方案的联合使用

Country Status (15)

Country Link
US (1) US8705441B2 (zh)
EP (2) EP2369803B1 (zh)
JP (1) JP2010508791A (zh)
KR (1) KR101055939B1 (zh)
CN (1) CN101601246B (zh)
AT (1) ATE540509T1 (zh)
BR (1) BRPI0717962A8 (zh)
CA (1) CA2667011A1 (zh)
DK (1) DK2078402T3 (zh)
ES (1) ES2376368T3 (zh)
PL (1) PL2078402T3 (zh)
PT (1) PT2078402E (zh)
RU (1) RU2454017C2 (zh)
TW (1) TWI383631B (zh)
WO (1) WO2008057969A2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2092A (zh) * 2011-04-29 2011-08-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关系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3718495A (zh) * 2011-08-02 2014-04-09 吉林克斯公司 使用mimo-ofdm和sc-fdma的移动通信
CN107294692A (zh) * 2017-06-27 2017-10-2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7332651A (zh) * 2017-06-27 2017-11-0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信道的选择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10098889A (zh) * 2015-08-07 2019-08-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发送装置
CN113412592A (zh) * 2019-02-14 2021-09-1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不同多发送/接收点方案之间的动态切换
WO2023207837A1 (zh) * 2022-04-27 2023-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70390B2 (en) 2000-11-22 2014-03-11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Cooperative beam-form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US9819449B2 (en) 2002-05-14 2017-11-14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Cooperative subspace demultiplexing in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s
US10355720B2 (en) 2001-04-26 2019-07-16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Distributed software-defined radio
US10931338B2 (en) 2001-04-26 2021-02-23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Coordinated multipoint systems
US10142082B1 (en) 2002-05-14 2018-11-27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Pre-coding in OFDM
US10644916B1 (en) 2002-05-14 2020-05-05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Spreading and precoding in OFDM
US10200227B2 (en) 2002-05-14 2019-02-05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Pre-coding in multi-user MIMO
US9628231B2 (en) 2002-05-14 2017-04-18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Spreading and precoding in OFDM
US11381285B1 (en) 2004-08-02 2022-07-05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Transmit pre-coding
US11552737B1 (en) 2004-08-02 2023-01-10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Cooperative MIMO
US11184037B1 (en) 2004-08-02 2021-11-23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Demodulating and decoding carrier interferometry signals
US7877204B2 (en) 2006-11-24 2011-0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nding destination locations to navigation devices
WO2008081876A1 (ja) 2006-12-28 2008-07-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無線送信装置、制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US8208392B2 (en) * 2007-08-13 2012-06-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er-to-peer beam discovery and communication in infrastructure based wireless networks using directional antennas
US8917675B2 (en) * 2007-08-20 2014-12-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 contention access periods
WO2009081580A1 (ja) * 2007-12-25 2009-07-02 Panasonic Corporation 無線通信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移動局装置および伝搬路推定方法
BRPI0907225B1 (pt) * 2008-01-08 2020-10-13 Hmd Global Oy método e aparelho para transmissão de mensagem a uma estação base
EP2267965A3 (en) * 2008-03-25 2011-04-06 Fujitsu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mode switching
JP5080330B2 (ja) * 2008-03-28 2012-11-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並びに通信制御方法
US8411766B2 (en) * 2008-04-09 2013-04-02 Wi-La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utilizing spectral resour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817818B2 (en) * 2008-04-23 2014-08-2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Backward compatible bandwidth extension
JP5285962B2 (ja) * 2008-05-29 2013-09-11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1089914B1 (ko) * 2008-06-10 2011-12-0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모드를 스위칭하는 하이브리드 전송 방법
KR101497154B1 (ko) * 2008-06-26 2015-03-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Sc-fdma 시스템에서 전송 다이버시티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장치 및 방법
KR101534349B1 (ko) * 2008-06-26 2015-07-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Stbc 기법을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방법
KR101507170B1 (ko) * 2008-06-26 2015-03-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Sc-fdma 시스템에서 전송 다이버시티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장치 및 방법
KR101467586B1 (ko) * 2008-06-26 2014-12-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 다이버시티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장치 및 방법
KR101567078B1 (ko) * 2008-06-26 2015-11-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안테나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장치 및 방법
KR101513044B1 (ko) 2008-08-05 2015-04-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Papr을 줄이기 위한 무선 접속 방식
CN102119553B (zh) 2008-08-08 2015-04-22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控制站装置及终端装置
US8867461B2 (en) * 2008-08-11 2014-10-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uplink signals and equipment therefor
US8509161B2 (en) 2008-08-11 2013-08-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FDMA and SC-FDMA switching
JP5213586B2 (ja) * 2008-08-25 2013-06-1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並びに通信制御方法
JP5238426B2 (ja) * 2008-09-22 2013-07-1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
US8274885B2 (en) * 2008-10-03 2012-09-25 Wi-La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 distribution in VHF/UHF bands
US8406113B2 (en) * 2008-10-17 2013-03-26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Peak-to-average reduction of SC-FDMA signals with frequency mask
EP2353249A1 (en) * 2008-10-20 2011-08-10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Sounding channel apparatus and method
WO2010050384A1 (ja) * 2008-10-29 2010-05-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マルチユーザmimoシステム、受信装置および送信装置
US8817676B2 (en) * 2008-11-03 2014-08-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tation-to-station direction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107391B2 (en) 2008-11-19 2012-01-31 Wi-Lan, Inc. Systems and etiquette for home gateways using white space
EP2374308B1 (en) * 2008-12-22 2019-09-25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transmit power decid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01771648B (zh) * 2009-01-06 2018-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信号处理***及方法
US8385362B2 (en) 2009-01-09 2013-02-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ention-based medium access schemes for directional wireless transmission with asymmetric antenna system (AA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20100088554A (ko) * 2009-01-30 2010-08-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수신 및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335204B2 (en) * 2009-01-30 2012-12-18 Wi-Lan, Inc.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ing TV white space spectrum and long term evolu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US9124410B2 (en) 2009-02-20 2015-09-0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00214938A1 (en) * 2009-02-24 2010-08-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Flexible data and control multiplexing
KR101647377B1 (ko) * 2009-05-22 2016-08-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안테나 전송 전력에 따른 적응적인 다중 안테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20100309317A1 (en) * 2009-06-04 2010-12-09 Wi-Lan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unused tv spectru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937872B2 (en) * 2009-06-08 2015-01-20 Wi-Lan, Inc. Peer-to-peer control network for a wireless radio access network
US9106378B2 (en) 2009-06-10 2015-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downlink information
US9144037B2 (en) * 2009-08-11 2015-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by puncturing transmission of interfering cells
US8724563B2 (en) 2009-08-24 2014-05-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hat facilitates detecting 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US9277566B2 (en) 2009-09-14 2016-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ross-subframe control channel design
US8942192B2 (en) 2009-09-15 2015-0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bframe interlacing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JP2011097367A (ja) * 2009-10-29 2011-05-12 Sharp Corp 送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基地局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US9871635B2 (en) * 2010-01-04 2018-01-16 Lg Electronics Inc. Piggyback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onto PUSCH in LTE-advanced
JP5528123B2 (ja) * 2010-01-05 2014-06-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集積回路
US9226288B2 (en) 2010-04-13 2015-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communications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US9392608B2 (en) 2010-04-13 2016-07-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partitioning information for enhanced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US9271167B2 (en) 2010-04-13 2016-02-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rmination of radio link failure with enhanced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and cancellation
US9125072B2 (en) 2010-04-13 2015-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Heterogeneous network (HetNet) user equipment (UE)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RRM) measurements
JP2011030257A (ja) * 2010-09-21 2011-02-10 Fujitsu Ltd 無線通信方法、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886190B2 (en) 2010-10-08 2014-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cells in the presence of interference
US8638131B2 (en) 2011-02-23 2014-0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feedback-controlled output driver with minimum slew rate variation from process, temperature and supply
US10616827B2 (en) 2012-07-10 2020-04-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configurable air interfaces
EP2880905B1 (en) * 2012-08-03 2017-04-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vailability of modes of communication
US9054921B2 (en) 2013-03-13 2015-06-09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plurality of modulated signals
US9118534B2 (en) * 2013-03-15 2015-08-25 Intel Deutschland Gmb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KR101733630B1 (ko) * 2013-05-31 2017-05-10 노키아 솔루션스 앤드 네트웍스 오와이 동작 모드에 대한 정보에 기초하여 스케줄링 기간들을 구성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9717086B2 (en) 2013-11-27 2017-07-25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O2015093772A1 (ko) * 2013-12-18 2015-06-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스펙트럼 방사 마스크에 따라 상향링크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사용자 장치
CN104581970B (zh) * 2014-12-05 2018-05-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度方法和设备
US9749087B2 (en) 2015-04-30 2017-08-29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multi-us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0206211B2 (en) * 2015-06-04 2019-02-1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Device, network, and method for wideband long-term evolution (LTE) uplink transmission
CN106961406B (zh) * 2016-01-11 2020-09-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载波***的数据调制、解调方法、帧生成方法及节点
JP7061564B2 (ja) 2016-06-30 2022-04-28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US11363572B2 (en) 2016-08-01 2022-06-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hannel dynamic waveform switching
US10397947B2 (en) * 2016-08-12 2019-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waveform sel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X2019005163A (es) 2016-11-03 2019-10-0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odo de comunicacion, dispositivo terminal y dispositivo de red.
CN108064049B (zh) * 2016-11-08 2020-03-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波形获取、反馈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10168978B (zh) 2016-11-11 2022-04-2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的方法和设备
US10477592B2 (en) 2016-11-16 2019-1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 waveform during RACH procedure and autonomous UL transmission
WO2018128944A2 (en) * 2017-01-05 2018-07-12 Intel IP Corporation Measurement of beam refinement signal
US10637705B1 (en) 2017-05-25 2020-04-28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Peak-to-average-power reduction for OFDM multiple access
US10243773B1 (en) 2017-06-30 2019-03-26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Efficient peak-to-average-power reduction for OFDM and MIMO-OFDM
WO2019021574A1 (ja) * 2017-07-25 2019-01-3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方法、プログラム、コンピュータに読み取り可能な非一時的記録媒体、及びシステム
JP6463444B2 (ja) * 2017-10-31 2019-02-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US11382048B2 (en) 2018-05-22 2022-07-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solutions in dual connectivity
WO2020154550A1 (en) 2019-01-25 2020-07-30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and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US11343823B2 (en) 2020-08-16 2022-05-24 Tybalt, Llc 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and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WO2020242898A1 (en) 2019-05-26 2020-12-03 Genghiscomm Holdings, LLC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CN113612718A (zh) * 2021-08-14 2021-11-05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无线光通信***截断补偿ofdm调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96083C (en) * 1997-07-15 2010-09-21 Comsat Corporation A frame format and frame assembling/disassembling method for the frame format
KR100655952B1 (ko) 1998-02-26 2006-12-08 소니 가부시끼 가이샤 통신시스템, 기지국장치, 통신단말장치 및 통신방법
WO2001058072A1 (fr) 2000-02-02 2001-08-09 Ntt Docomo, Inc.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de paquets sur simple porteuse/ds-amdc,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ascendante de paquets dans un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mobile multiporteuse/ds-amdc et structure de voie descendante de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mobile multiporteuse/ds-amdc
US6535739B1 (en) * 2000-04-07 2003-03-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of handoff with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containing digital base stations with different spectral capabilities
US7394864B2 (en) * 2001-07-06 2008-07-01 Conexant, Inc. Mixed waveform configur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7170880B2 (en) 2001-10-16 2007-01-30 Conexant, Inc. Sample rate change between single-carrier and multi-carrier waveforms
US6768339B2 (en) * 2002-07-12 2004-07-27 Lsi Logic Corporation Five volt tolerant input scheme using a switched CMOS pass gate
EP1398927B1 (de) * 2002-09-10 2005-08-0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Entzerrung zweier nach unterschiedlichen Funkübertragungsverfahren übertragener Signale und entsprechende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und Empfänger
US8422434B2 (en) * 2003-02-18 2013-04-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 management for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RU2364026C2 (ru) 2003-03-13 2009-08-10 Квэлкомм Инкорпорейтед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CN101931521A (zh) 2003-03-13 2010-12-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中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和***
US7983355B2 (en) * 2003-07-09 2011-07-19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F signal combining and adaptive bit loading for data rate maximization in multi-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885228B2 (en) * 2003-03-20 2011-0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mode selection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a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4343559A (ja) 2003-05-16 2004-12-02 Ip Flex Kk 再構成可能な集積回路ユニットを有するデータ処理装置
JP3898671B2 (ja) 2003-06-27 2007-03-28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装置
JP2005286508A (ja) * 2004-03-29 2005-10-13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のシステムで用いられる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送受信装置
JP4592523B2 (ja) 2004-07-29 2010-12-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および無線受信装置
US8484272B2 (en) * 2004-08-20 2013-07-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nified pulse shaping for multi-carrier and single-carrier waveforms
JP2006135674A (ja) * 2004-11-05 2006-05-25 Ntt Docomo Inc 移動通信用受信装置、移動通信用送信装置、移動通信用受信方法、および、移動通信用送信方法
US7593473B2 (en) * 2004-12-01 2009-09-22 Bae Systems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Systems Integration Inc. Tree structured multicarrier multiple access systems
US8135088B2 (en) * 2005-03-07 2012-03-13 Q1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transmission and channel estimation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US7512412B2 (en) * 2005-03-15 2009-03-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control and overlapping control for a quasi-orthog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876806B2 (en) * 2005-03-24 2011-01-2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JP4515312B2 (ja) * 2005-03-31 2010-07-2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送信方法および移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4527067B2 (ja) * 2005-03-31 2010-08-1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送信方法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US9184870B2 (en) * 2005-04-01 2015-1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 channel signaling
US7957351B2 (en) * 2005-04-04 2011-06-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ement of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508842B2 (en) * 2005-08-18 2009-03-24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ilot signal transmission
US8081698B2 (en) 2006-06-29 2011-1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on mechanism between OFDM-MIMO and LFDM-SIMO
US8417248B2 (en) * 2006-08-14 2013-04-0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schedule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911934B2 (en) * 2006-10-02 2011-03-22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ulti data stream communication link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2092A (zh) * 2011-04-29 2011-08-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关系处理方法及设备
WO2011116730A2 (zh) * 2011-04-29 2011-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关系处理方法及设备
WO2011116730A3 (zh) * 2011-04-29 2012-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关系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2172092B (zh) * 2011-04-29 2014-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关系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3718495A (zh) * 2011-08-02 2014-04-09 吉林克斯公司 使用mimo-ofdm和sc-fdma的移动通信
CN103718495B (zh) * 2011-08-02 2016-08-17 吉林克斯公司 使用mimo-ofdm和sc-fdma的移动通信
CN110098889A (zh) * 2015-08-07 2019-08-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发送装置
CN110233693A (zh) * 2015-08-07 2019-09-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CN110233693B (zh) * 2015-08-07 2021-09-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US11303489B2 (en) 2015-08-07 2022-04-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Transmitting apparatus, receiving apparatus,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receiving method
US11888671B2 (en) 2015-08-07 2024-01-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Transmitting apparatus, receiving apparatus,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receiving method
CN107332651A (zh) * 2017-06-27 2017-11-0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信道的选择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7294692A (zh) * 2017-06-27 2017-10-2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7332651B (zh) * 2017-06-27 2019-09-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信道的选择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7294692B (zh) * 2017-06-27 2020-03-2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13412592A (zh) * 2019-02-14 2021-09-1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不同多发送/接收点方案之间的动态切换
WO2023207837A1 (zh) * 2022-04-27 2023-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09120546A (ru) 2010-12-10
BRPI0717962A8 (pt) 2018-09-18
ATE540509T1 (de) 2012-01-15
WO2008057969A3 (en) 2008-07-03
CA2667011A1 (en) 2008-05-15
US20100091919A1 (en) 2010-04-15
BRPI0717962A2 (pt) 2013-11-05
TW200835255A (en) 2008-08-16
ES2376368T3 (es) 2012-03-13
PL2078402T3 (pl) 2012-05-31
PT2078402E (pt) 2012-03-30
KR20090074824A (ko) 2009-07-07
CN101601246B (zh) 2013-03-27
JP2010508791A (ja) 2010-03-18
KR101055939B1 (ko) 2011-08-09
EP2369803B1 (en) 2013-08-28
US8705441B2 (en) 2014-04-22
RU2454017C2 (ru) 2012-06-20
EP2078402A2 (en) 2009-07-15
EP2369803A1 (en) 2011-09-28
WO2008057969A2 (en) 2008-05-15
DK2078402T3 (da) 2012-05-07
EP2078402B1 (en) 2012-01-04
TWI383631B (zh) 2013-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01246B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多载波和单载波复用方案的联合使用
CN101584141B (zh) Sc-fdma***中的自适应调制与编码
US8520494B2 (en) Precoding method for reducing uplink PAPR and apparatus thereof
CN101821959B (zh) 在多天线***中传送反馈数据的方法
CN1943152B (zh) 用于具有自适应发射和反馈的多载波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KR100557158B1 (ko)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방식을 사용하는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부반송파 할당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5306114B (zh) 基站
KR101507170B1 (ko) Sc-fdma 시스템에서 전송 다이버시티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장치 및 방법
US20150271003A1 (en) Precoding for single transmission streams i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s
US20100041350A1 (en) Uplink transmissions with two antenna ports
CA2772046C (en) Method for setting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in wireless ran system and apparatus supporting the same
CN102077672A (zh) 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WO2009153809A2 (en) Precoding for single transmission streams i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s
CN102474376A (zh) 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405959A (zh) 用于支持单用户和多用户mimo传输的资源分配
CN102939739A (zh) 用于映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
CN102047732A (zh) 用户装置和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1785229A (zh) 报告信道质量信息
US825966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8173466A1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それらにおける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3759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3759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