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3657A - 聚合物多微孔体制造方法以及聚合物多微孔体及分离膜 - Google Patents

聚合物多微孔体制造方法以及聚合物多微孔体及分离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83657A
CN101583657A CNA2008800021462A CN200880002146A CN101583657A CN 101583657 A CN101583657 A CN 101583657A CN A2008800021462 A CNA2008800021462 A CN A2008800021462A CN 200880002146 A CN200880002146 A CN 200880002146A CN 101583657 A CN101583657 A CN 1015836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keric substance
functional group
porous bodies
manufacture method
many por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800021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83657B (zh
Inventor
小西贵久
新谷卓司
松下裕秀
高野敦志
浅利壮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83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36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836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8365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71/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71/06Organic material
    • B01D71/76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B01D71/08 - B01D71/74
    • B01D71/80Block 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7/00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B01D67/0002Organic membrane manufacture
    • B01D67/0023Organic membrane manufacture by inducing porosity into non porous precursor membranes
    • B01D67/003Organic membrane manufacture by inducing porosity into non porous precursor membranes by selective elimination of components, e.g. by leaching
    • B01D67/0031Organic membrane manufacture by inducing porosity into non porous precursor membranes by selective elimination of components, e.g. by leaching by elimination of at least one of the blocks of a block copolym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71/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71/06Organic material
    • B01D71/28Polymers of vinyl aromat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0061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of several polymeric compon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26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by elimination of a solid phase from a macromolecular composition or article, e.g. leaching o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25/00Details relating to properties of membranes
    • B01D2325/14Membrane materials having negatively charged functional grou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25/00Details relating to properties of membranes
    • B01D2325/16Membrane materials having positively charged functional grou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71/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71/06Organic material
    • B01D71/24Rub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201/00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aming process
    • C08J2201/04Foam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aming proces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imination of a liquid or solid component, e.g. precipitation, leaching out, evaporation
    • C08J2201/046Elimination of a polymeric phase
    • C08J2201/0462Elimination of a polymeric phase using organic solv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5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equence of a polymer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e Of Porous Articles, And Recovery And Treatment Of Waste Products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与现有的方法相比可以提高所得的多微孔体的各种特性的自由度的聚合物多微孔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将包含3种以上的链段、1个以上的链段包含具有可形成离子键和/或氢键的第1官能团的单体单元、并且通过基于链段间的非相容性的相分离而形成包含各链段的区域相互独立且连续的共连续结构的嵌段共聚物与在聚合物链的末端以外具有与第1官能团之间形成离子键和/或氢键的第2官能团的聚合物进行混合,使所述1个以上的链段与聚合物在多点结合,同时,利用相分离,形成含有包含聚合物及与聚合物结合的链段的区域的共连续结构,减弱第1及第2官能团之间的键而从该区域中除去所述聚合物。

Description

聚合物多微孔体制造方法以及聚合物多微孔体及分离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形成连续微孔、例如适于作为分离膜的用途的聚合物多微孔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在净水领域(例如:除去水中的细菌及病毒)、医疗领域(例如:人工透析)、工业领域(例如:超纯水的制造)等各种领域中,广泛使用由聚合物制成的分离膜(聚合物膜),其中形成连接膜的两个主面的连续微孔。根据微孔的孔径,分离膜分类为微滤膜(MF膜)、超滤膜(UF膜)、纳滤膜(NF膜)、反渗透膜(RO膜)等。
不必假设作为分离膜的用途,但在日本特开平2-279741号公报(文献1)、日本特开平5-287084号公报(文献2)及日本特开平11-80414号公报(文献3)中公开了具有连续微孔的聚合物多微孔体的制造方法。在文献1~3的方法中,利用聚合物的相分离来形成所述微孔。聚合物的相分离根据其尺度分类为微相分离(也称为纳米尺度的相分离;相分离的尺度不足1μm,代表性的为数nm~数百nm)和宏观相分离(相分离的尺度为1μm以上,代表性的为数μm~数十μm)。
作为微相分离的一个例子,有基于嵌段共聚物中的链段间的非相容性的相分离,并且已知根据该共聚物的组成,形成球状结构、柱状结构、共连续结构或层状结构等各种相分离结构。对分离膜的用途而言,由于可形成具有弯曲的三维连续的微孔,因此优选用于形成共连续结构的微相分离,但通常情况下,发生这种微相分离的嵌段共聚物的组成范围非常狭小。例如:在H.Hasegawa et al.,″BicontinuousMicrodomain Morphology of Block Copolymers.1.Tetrapod-NetworkStructure of Polystyrene-Polyisoprene Diblock Polymers″,Macromolecules,vol.20,p.1651-1662(1987)中公开了在包含2个相互不同的链段的AB型二嵌段共聚物中,仅在一方的体积分率为0.34~0.38的非常狭小的范围内形成共连续结构。
在文献1的方法中,将在分子链的两个末端具有可形成离子键的官能团(a)的聚合物(A)、和具有可与上述官能团(a)形成离子键的官能团(b)的聚合物(B)进行混合,使聚合物(A)的末端与聚合物(B)进行离子键合形成模拟的嵌段共聚物,由此使包含聚合物(A)的区域和包含聚合物(B)的区域进行微相分离,其后,从利用该相分离得到的聚合物薄膜上切断聚合物(A)与聚合物(B)之间的离子键并萃取除去聚合物(A)或(B),由此得到微细多孔的聚合物薄膜。得到的聚合物薄膜仅包含没有被萃取除去的聚合物(A)或(B)中的任一种。但是,在该方法中,由于聚合物(A)与(B)之间产生的离子键是基于位于分子链末端的官能团的键,因此该键相对于聚合物的比例低。另外,其键合力比通常的嵌段共聚物中的链段间的键合(共价键)力弱。即,由于两聚合物间产生的键合力弱、数量少,因此难以稳定地进行微相分离。另外,可以认为,由于实际上不是以嵌段共聚物方式的相分离,而是成为以1个聚合物(B)上结合多个聚合物(A)的状态下的相分离,因此,更加难以形成本来就难以形成的共连续结构。实际上,文献1中只记载了层状结构作为相分离结构,对于共连续结构没有记载也没有启示。
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方法:在包含2种相互非相容的链段(文献2中记载为“聚合物链”或“嵌段链”)A及B的二成分类的嵌段共聚物即AB型或ABA型的共聚物中,使通过微相分离可以形成共连续结构的共聚物的组成范围变宽。在文献2中公开的方法之一中,有:在该共聚物中混合与链段A具有相容性的聚合物的方法(参照文献2的权利要求4等)。在该方法中,为了形成共连续结构时的链段A的膨润(利用相对分子量小的聚合物来进行)和填充(利用相对分子量大、具有与链段A同等的分子量的聚合物来进行),要求混合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宽(参照文献2的段落号[0029]及实施例4等)。另外,文献2中记载了,通过臭氧分解处理除去利用微相分离形成的具有共连续结构的嵌段共聚物的任一个链段,或使用选择溶剂萃取混合的均聚物,由此可得到具有3维网状结构的微多孔膜。
在文献3的方法中,将具有2种以上链段的嵌段共聚物和第1均聚物混合,使包含嵌段共聚物的区域和包含第1均聚物的区域进行宏观相分离,接着,使嵌段共聚物进行微相分离后,利用第1均聚物的溶出形成空孔,进而,使作为骨架残留的嵌段共聚物的一个相溶出,或使为了控制最终的微相分离而根据需要添加的第2均聚物(参照文献3的段落号[0012])从嵌段共聚物中溶出,由此形成连续的微孔。在文献3中,为了使嵌段共聚物的一个相溶出,例示有:使用具有由臭氧或光等产生的分解性的嵌段共聚物,或利用如文献1公开的那样的利用分子链末端的离子键而形成的模拟的嵌段共聚物。但是,在文献3的方法中,可以认为,在使用文献1公开的利用离子键而形成的模拟的嵌段共聚物的情况下,会产生如上述文献1的说明所述的问题。另外,说起来该方法因通过利用宏观相分离而形成的空孔的孔径大,故不能将得到的聚合物多孔体用作分离膜。
需要说明的是,文献3的段落号[0011]中记载了“本发明利用如上述日本特开平5-2807804(认为是日本特开平5-287084的笔误)公开的那样的共聚物的微相分离结构,同时利用在其体系中混入的(第1)均聚物和共聚物的宏观相分离”,因此,可以认为,为了控制微相分离而添加的第2均聚物是文献2中以链段A的膨润及填充为目的而添加的与链段A具有相容性的分子量分布宽的聚合物(包含构成链段A的单体单元的聚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与聚合物多微孔体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但已知相对于包含所含的单体单元为相互不同的2个链段A及B的二成分类的嵌段共聚物,包含所含的单体单元为相互不同的3个链段A、B及C的三成分类的嵌段共聚物中,通过微相分离形成共连续结构的共聚物的组成范围宽(记载于例如“Yasuhiro Mogi et al.,“Preparation andMorphology of Triblock Copolymer of the ABC Type”,Macromolecules,vol.25,p.5408-5411(1992)”、及“松下裕秀、高野敦志、鸟饲直也、野吕笃史,“嵌段·接枝共聚物的设计和阶层结构形成-纳米相分离结构”、聚合物论文集、第63卷、第4号、p.205-218(2006)”)。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这些现有的聚合物多微孔体的制造方法不同的方法,其与现有的方法相比,可以提高所得到的聚合物多微孔体的机械特性及化学特性等各种特性的自由度。
本发明的聚合物多微孔体的制造方法为如下方法:将嵌段共聚物(I)和聚合物(II)利用热熔融混合后使温度降低或者在溶剂中混合后除去溶剂,其中,所述嵌段共聚物(I):包含具有相互不同的单体单元的3种以上的链段,1个以上的所述链段包含具有可形成离子键和/或氢键的第1官能团的单体单元,并且通过基于所述链段间的非相容性的相分离,形成包含各所述链段的区域相互独立且连续的三维共连续结构;所述聚合物(II),在聚合物链的末端以外具有与第1官能团之间能够形成离子键和/或氢键的第2官能团;由此,利用第1与第2官能团之间产生的离子键和/或氢键使共聚物(I)中的所述1个以上的链段和聚合物(II)在多点结合,同时,利用所述相分离,形成具有所述共连续结构的聚合物体,所述共连续结构含有包含聚合物(II)及与聚合物(II)结合的所述链段的区域,减弱第1与第2官能团之间的离子键和/或氢键而从该区域除去聚合物(II),由此在所述聚合物体中形成具有与该区域对应的形状的微细的孔。
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利用了通过包含具有3种以上相互不同的单体单元的链段的嵌段共聚物、即三成分以上的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来形成共连续结构。由此,与使用如日本特开平5-287084号公报(文献2)、日本特开平11-80414号公报(文献3)中公开的那样的被称为AB型、ABA型的二成分类的二元嵌段共聚物或三元嵌段共聚物的情况相比,可以使形成共连续结构的共聚物的组成范围变得更宽(组成范围的自由度变得更高)。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将共聚物(I)和聚合物(II)混合,但由于聚合物(II)随后被除去,因此形成的聚合物多微孔体实质上由共聚物(I)构成。因此,根据可以选择的共聚物(I)的组成范围的自由度的高度,可以提高聚合物多微孔体的机械特性及化学特性等各种特性的自由度。另外,与使用如日本特开平2-279741号公报(文献1)公开的那样的利用离子键的准嵌段共聚物的情况相比,可以更可靠地实现微相分离,可以使形成的聚合物多微孔体的特性更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共聚物(I)为共聚物(I)单独通过基于其链段间的非相容性的微相分离而形成包含各链段的区域相互独立且连续的三维共连续结构的共聚物。
另外,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利用共聚物(I)的微相分离形成共连续结构,同时,通过在共聚物(I)的1个以上的链段具有的第1官能团和聚合物(II)的第2官能团之间产生的离子键和/或氢键,使该链段和聚合物(II)在多点结合,形成具有共连续结构的聚合物体,所述共连续结构含有包含聚合物(II)及与聚合物(II)结合的所述链段的区域,其后,减弱第1官能团与第2官能团之间的离子键和/或氢键而从该区域除去聚合物(II),由此形成连续的微孔。可以认为,通过除去聚合物(II)形成的微孔,具有与共聚物(I)的上述链段同样的形状。即,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可以形成具有与共聚物(I)的共连续结构中的某一个连续结构(该区域)相对应的形状的微孔,具有这种微孔的聚合物多微孔体优选用作例如分离膜。
另外,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如文献1所公开,通过除去准嵌段共聚物的一个聚合物,或如文献2、3所公开通过除去嵌段共聚物的链段,均不能形成微孔。例如,在AB型的嵌段共聚物中除去一个链段来作成多微孔体时,该多微孔体由单一的成分构成,化学结构被限定,因此,机械特性、化学特性、热特性、电特性、光学特性等各种特性的选择的自由度变得极其狭小。相对于此,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因为制成聚合物多微孔体后还依然可以保持包含三成分以上的嵌段共聚物(I)的共连续结构,所以可以提高所形成的聚合物多微孔体的机械特性及化学特性等各种特性的自由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与文献3公开的制造方法不同,在形成微孔时没有利用宏观相分离,所以可以形成作为分离膜优选的聚合物多微孔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实施例中使用的嵌段共聚物(I)的聚异戊二烯-聚苯乙烯-聚2-乙烯基吡啶(ISP-s)的合成路线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作为实施例中使用的聚合物(II)的聚4-羟基苯乙烯(H-s)的合成路线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中制作的聚合物体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图像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中制作的聚合物多微孔体的TEM观察图像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中制作的聚合物体的小角X射线散射(SAXS)线形的图。
图6是利用散射向量q将图5所示的SAXS线形进行一维化而得到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中制作的聚合物多微孔体的SAXS线形的图。
图8是利用散射向量q将图7所示的SAXS线形进行一维化而得到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中对使聚合物体浸渍后的混合溶液进行1H核磁共振(1H-NMR)测定的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嵌段共聚物(I)而言,只要是如下所述的嵌段共聚物,就没有特别限定,所述嵌段共聚物:(1)包含具有3种以上相互不同的单体单元的链段(即,为三成分以上的嵌段共聚物);(2)1个以上的链段包含具备可形成离子键和/或氢键的第1官能团的单体单元;(3)通过基于链段间的非相容性的微相分离而形成包含各个链段的区域相互独立且连续的共连续结构。
例如,共聚物(I)可以是包含具有3种相互不同的单体单元的链段A、B及C的嵌段共聚物,代表性的共聚物(I)是被称为所谓的ABC型的三成分三嵌段共聚物(三元嵌段共聚物)。
在如文献2、3公开的ABA型的二成分三嵌段共聚物的情况下,形成的共连续结构中,桥接型构象和环型构象混合存在。相对于此,共聚物(I)为ABC型三成分三嵌段共聚物的情况下,形成的共连续结构成为桥接型单独的构象,与环型构象混合存在的现有的聚合物多微孔体相比,可以提高其强度等机械特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二成分三嵌段共聚物及三成分三嵌段共聚物中的任一共聚物中,均形成被称为所谓的双螺旋(double gyroid)的3个区域相互独立且连续的共连续结构,但在二成分三嵌段共聚物中其中2个区域为相同组成(该结构被称为“双连续”),相对于此,三成分三嵌段共聚物中的3个区域的组成完全不同(该结构被称为“三连续”)。在该3个区域的组成完全不同的方面,还有助于提高所形成的聚合物多微孔体的机械特性及化学特性等各种特性的自由度。
另外,在AB型二成分二嵌段共聚物中,一般情况下,为了形成共连续结构,必须相当严格地控制其中一成分的体积分率典型为62-66%,相对于此,通过作成ABC型三成分三嵌段共聚物,可以使成分B的体积分率典型地扩大到整体的约1/2~约2/3。
另外,例如,共聚物(I)也可以是仅其中1个链段具备第1官能团的嵌段共聚物。这种情况下,可以形成具有与所形成的共连续结构中的1个区域(连续结构)相对应的形状的连续微孔。
对聚合物(II)而言,只要是在聚合物的末端以外具有能够与共聚物(I)具有的第1官能团之间形成离子键和/或氢键的第2官能团,就没有特别限定。特别是由于可以更可靠地与具有第1官能团的共聚物(I)的链段在多点结合,因此,聚合物(II)优选为包含具有第2官能团的单体单元的均聚物。需要说明的是,聚合物(II)的末端可以具有或不具有第2官能团。
聚合物(II)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如后述的实施例所示,也可以使用大致单分散的均聚物。
对第1官能团及第2官能团的组合而言,只要是两官能团之间能够形成离子键和/或氢键,就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两官能团之间产生氢键的组合。由于氢键比离子键的键合力弱,容易切断,因此,这种情况下,更容易除去聚合物(II)。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情况下,离子键和氢键的边界不清,多数情况下同时产生这两种键,通过第1官能团与第2官能团的组合,氢键占主导地位或离子键占主导地位。
例如,在第1官能团为氮杂苯基或二烷基氨基的情况下,在第2官能团为磺酸基那样的质子解离性高的基团时,两官能团间的键是离子键占主导地位。在第2官能团为羟苯基那样的质子解离性低的基团时,两官能团间的键是氢键占主导地位。可以认为,在第2官能团为其质子的解离性位于磺酸基和羟苯基中间的羧基时,两官能团间的键为离子键和氢键混合存在的状态。
作为第1官能团及第2官能团的组合的一个例子,可列举出含氮的官能团与含氧的官能团的组合。
具体地来讲,例如,第1官能团及第2官能团的组合,可以是选自氮杂苯基、二烷基氨基、氰基及吗啉基中的至少一种与选自羟苯基、磺酸基及羧基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更具体来讲,可以是例如氮杂苯基和羟苯基的组合。
构成共聚物(I)的各链段的单体单元的种类,只要是可以形成嵌段共聚物的单体单元,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作为不具有第1官能团的单体单元,可列举出:异戊二烯、苯乙烯、丁二烯、1-丁烯等乙烯基型单体;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酯单体(酯的烷基为碳原子数1~1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作为具有第1官能团的单体单元,可列举出例如:2-乙烯基吡啶(具有氮杂苯基作为第1官能团)、4-乙烯基吡啶、丙烯酸-2-二甲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二甲氨基乙酯、丙烯腈、丙烯酰吗啉等。
作为使这些单体单元组合而成的共聚物(I),例如有:(聚异戊二烯-聚苯乙烯-聚2-乙烯基吡啶)三嵌段共聚物。
构成聚合物(II)的具有第2官能团的单体单元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例如4-羟基苯乙烯(具有羟苯基作为第2官能团)。
聚合物(II)可以是4-羟基苯乙烯的均聚物聚(4-羟基苯乙烯)。
可以利用一般的嵌段共聚物及聚合物的聚合方法来形成嵌段共聚物(I)及聚合物(II)。作为嵌段共聚物的聚合方法,代表性的为各种活性聚合。
共聚物(I)和聚合物(II)通过热熔融的混合或通过在溶剂中的混合而暂时成为无序状态。其后,在通过热熔融混合的情况下,通过冷却而使共聚物(I)进行微相分离,在溶剂中混合的情况下,通过除去溶剂而使共聚物(I)进行微相分离,同时,通过上述在多点结合,形成具有共连续结构的聚合物体,所述共连续结构含有包含聚合物(II)及与聚合物(II)结合的共聚物(I)的链段的区域。
通过热熔融进行混合的方法及在溶剂中进行混合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采用公知的技术即可。另外,具体选择哪种方法,根据共聚物(I)及聚合物(II)的种类来适当选择即可。
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将共聚物(I)和聚合物(II)通过热熔融或在溶剂中的混合物在共聚物(I)开始微相分离前进行成形,由此可以形成任意形状的聚合物体。例如,在溶剂中将两者混合,将其混合溶液涂敷在基板上,根据需要进行干燥、热处理等,由此可以形成膜状的聚合物体。由于所形成的聚合物体通常情况下即使除去聚合物(II)也可保持其形状,因此,这时可得到多微孔的聚合物薄膜作为聚合物多微孔体。
从所形成的聚合物体中的包含聚合物(II)及与聚合物(II)结合的共聚物(I)的链段的区域中通过减弱第1官能团与第2官能团之间的离子键和/或氢键来除去聚合物(II)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利用酸或碱减弱第1官能团及第2官能团之间的离子键和/或氢键来除去聚合物(II)。更具体来讲,例如,可以将所形成的聚合物体浸渍在包含酸或碱的溶液中,在减弱第1官能团及第2官能团之间键的同时除去聚合物(II)。
酸或碱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不溶解共聚物(I)或者不会使其变质的种类。从可以减弱上述键、同时利用溶出除去聚合物(II)的方面考虑,一般情况下,优选有机酸或有机碱。
依照酸或碱的种类,可以切断第1官能团及第2官能团之间的键。
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通过从聚合物体中除去聚合物(II),在聚合物体中形成具有与上述区域对应的形状的连续微孔,成为聚合物多微孔体。该微孔可形成与共聚物(I)中的与聚合物(II)结合的链段实质上相同的形状。另外,该链段的形状根据共聚物(I)的组成而变化。即,依照本发明的制造方法,通过使共聚物(I)的组成发生变化,可以控制聚合物多微孔体中的微孔的形状。
另外,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通过离子键和/或氢键使共聚物(I)中的具有第1官能团的链段和聚合物(II)在多点结合后,除去聚合物(II)来形成微孔。即,在通过除去聚合物(II)而形成的微孔的壁面上,存在有许多该链段的第1官能团。因此,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可以形成微孔的壁面具有极性的聚合物多微孔体,进而可以通过选择第1官能团来控制其极性的强弱。例如,通过将第1官能团设定为离子键合性强的官能团,可以形成具有相对大的极性的壁面;通过将第1官能团设定为氢键合性强的官能团,可以形成具有相对小的极性的壁面。
微孔的壁面具有极性的聚合物多微孔体,优选用作分离膜。
本发明的聚合物多微孔体是利用所述本发明的聚合物多微孔体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多微孔体。本发明的聚合物多微孔体具有弯曲且连续的微孔,例如,多微孔体为膜状的情况下,该微孔连接着膜的两个主面。
对微孔的孔径而言,由于该微孔是通过除去在利用微相分离形成的嵌段共聚物(I)的链段上结合的聚合物(II)而形成的,因此,其孔径为不足1μm、代表性的为100nm以下,根据共聚物(I)及聚合物(II)的种类、分子量、链段数量以及制造条件等,可以将其设定为50nm以下或10nm以下。微孔的孔径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1nm。
本发明的分离膜为具备聚合物膜的分离膜,所述聚合物膜具有连接膜的两个主面的连续微孔,该聚合物膜包含所述本发明的聚合物多微孔体。
实施例
下面,根据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本发明不限定于如下所示的实施例。
(嵌段共聚物(I)的合成)
本实施例中,使用聚异戊二烯-聚苯乙烯-聚 2-乙烯基吡啶(ISP-s)三成分三嵌段共聚物作为嵌段共聚物(I)。下面示出其合成方法。
使用在高真空下高度纯化后的异戊二烯、苯乙烯及2-乙烯基吡啶作为单体,通过逐次活性阴离子聚合来进行ISP-s的聚合。将具体的合成路线示于图1。
利用多角激光散射(MALLS)、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及1H核磁共振(1H-NMR)测定所形成的ISP-s的数均分子量Mn、分子量分布Mw/Mn(Mw为重均分子量)及ISP-s中的各链段的体积分数,结果如下面的表1所示。
表1
  数均分子量(Mn)   分子量分布(Mw/Mn)   体积分数I∶S∶P
  ISP-s   126000   1.02   0.30∶0.64∶0.06
  PtBOs   12000   1.05   -
  H-s   8000   -   -
(聚合物(II)的合成)
本实施例中,使用聚4-羟基苯乙烯(H-s)作为聚合物(II)。下面示出其合成方法、图2中示出具体的合成路线。
作为H-s聚合的第一阶段,引发剂使用sec-BuLi(仲丁基锂)、将聚合溶剂设定为四氢呋喃(THF),通过阴离子聚合来合成聚4-叔丁氧基苯乙烯(PtBOs)。将形成的PtBOs的数均分子量Mn及分子量分布Mw/Mn示于上述表1。如表1所示,形成的PtBOs大致为单分散。需要说明的是,与ISP-s同样进行PtBOs的Mw及Mn的测定。
其次,作为H-s聚合的第二阶段,将上述形成的PtBOs在保持60℃的二氧六环-盐酸混合溶液中进行水解,得到H-s。利用1H-NMR测定PtBOs及得到的H-s,估算的反应率大致为100%,可以确认定量地进行了水解反应。需要说明的是,未特别进行测定,由于通过PtBOs水解形成H-s,因此可认为H-s也与PtBOs同样为单分散。
(聚合物体及聚合物多微孔体的形成)
接着,分别使如上所述形成的ISP-s及H-s溶解于THF中,制作浓度为5重量%的ISP-s溶液及H-s溶液。然后,将两溶液混合使得ISP-s为84重量%、H-s为16重量%,然后将混合溶液注入容器中,通过自然干燥将THF挥发、除去,再经过在真空下的干燥(一日)及热处理(180℃、24小时),形成薄膜状的聚合物体。需要说明的是,由两溶液的混合比率以及ISP-s中的各链段的体积分数及密度计算的ISP-s的各链段及H-s的体积比,大约为I(异戊二烯)∶S(苯乙烯)∶P(2-乙烯基吡啶)+H(4-羟基苯乙烯)=1∶2∶0.75,体积分数为I∶S∶P∶H=0.255∶0.553∶0.052∶0.140。
接着,使形成的薄膜状的聚合物体浸渍在醋酸与甲醇的1∶1(体积比)混合溶液中,通过溶出除去H-s后进行干燥,从而形成薄膜状的聚合物多微孔体。
(聚合物体及聚合物多微孔体的评价)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小角X射线散射(SAXS)实施如上所述形成的聚合物体及聚合物多微孔体中的相分离结构的确认及观察。在TEM观察中,作为测定样品,为了获得I区域、S区域及P/H区域间的对照,分别准备进行了锇酸染色及碘染色的非常薄的切片。另外,SAXS测定的射线源使用CuKα射线,照像机长为980mm、测定时间为10小时。
图3中示出聚合物体的TEM观察图像,图4中示出聚合物多微孔体的TEM观察图像。可以看出,二者都观察到三连续的共连续结构,在向醋酸与甲醇的混合溶液中浸渍前后保持了共连续结构。
图5及图6中示出聚合物体的SAXS测定结果,图7及图8中示出聚合物多微孔体的SAXS测定结果。图6及图8分别为利用散射向量q对图5及图7所示的二维的SAXS线形进行一维化而得到的线形。如图5~图8、特别是图6、8所示,可以看出,通过向醋酸与甲醇的混合溶液中浸渍,图6中可看到的峰的峰位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其峰值强度增大。可以认为,该线形的行为基于如下情况:通过聚合物体在上述混合溶液中的浸渍,在聚合物体的共连续结构的结构周期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形成微孔,通过形成的微孔增大了连续结构中的电子密度。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浸渍了聚合物体后的混合溶液,利用1H-NMR评价其含有的成分,结果由得到作为聚合物(II)的H-s的谱图可以确认,通过向包含醋酸的混合溶液中浸渍,可以在非破坏的情况下使聚合物(II)从聚合物体中溶出。需要说明的是,图9中示出对混合溶液的1H-NMR的测定谱图。1.4ppm的峰对应于来自H-s(聚4-羟基苯乙烯)中的亚甲基的2个质子;1.8ppm的峰对应于来自H-s中的次甲基的1个质子;6.5ppm的峰对应于来自H-s中的苯环的4个质子;8.7ppm的峰对应于来自H-s中的羟基的1个质子。
另外,在进行上述各评价的同时,对浸渍于混合溶液前后的聚合物体的质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通过浸渍减少约15.8重量%,由于该减少量大致对应于最初添加的H-s的质量,因此可以确认,通过向包含醋酸的混合溶液中的浸渍,可定量地除去H-s。
对本发明而言,只要不脱离其精神及主要的特征,可以适用于其它实施方式。该说明书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对所有点的说明,并不限定于这些。本发明的范围不是上述说明而是由附加的权利要求所示,与权利要求均等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均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依照本发明,可提供一种与现有的聚合物多微孔体的制造方法不同的方法,其与现有的方法相比,多微孔体可提高所得到的聚合物多微孔体的机械特性及化学特性等各种特性的自由度。
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聚合物多微孔体优选用作微滤膜、超滤膜等分离膜。

Claims (14)

1.一种聚合物多微孔体制造方法,其中,
将嵌段共聚物(I)和聚合物(II)利用热熔融混合后使温度降低、或者在溶剂中混合后除去溶剂,其中,所述嵌段共聚物(I):包含3种以上具有相互不同的单体单元的链段,1个以上的所述链段包含具有可形成离子键和/或氢键的第1官能团的单体单元,并且通过基于所述链段间的非相容性的相分离而形成包含各所述链段的区域相互独立且连续的共连续结构;所述聚合物(II):在聚合物链的末端以外具有能够与第1官能团之间形成离子键和/或氢键的第2官能团,
由此,利用第1与第2官能团之间产生的离子键和/或氢键使共聚物(I)中的所述1个以上的链段与聚合物(II)在多点结合,同时,利用所述相分离,形成具有所述共连续结构的聚合物体,所述共连续结构含有包含聚合物(II)及与聚合物(II)结合的所述链段的区域;
通过减弱第1与第2官能团之间的离子键和/或氢键而从该区域中除去聚合物(II),由此在所述聚合物体中形成具有与该区域对应的形状的连续微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多微孔体制造方法,其中,共聚物(I)为包含具有相互不同的单体单元的3种链段的嵌段共聚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多微孔体制造方法,其中,只有1个所述链段具备第1官能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多微孔体制造方法,其中,聚合物(II)为包含具有第2官能团的单体单元的均聚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多微孔体制造方法,其中,第1和第2官能团的组合为在两个官能团之间产生氢键的组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多微孔体制造方法,其中,第1和第2官能团的组合为含氮的官能团与含氧的官能团的组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多微孔体制造方法,其中,第1和第2官能团的组合为选自氮杂苯基、二烷基氨基、氰基及吗啉基中的至少一种与选自羟苯基、磺酸基及羧基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多微孔体制造方法,其中,第1和第2官能团的组合为氮杂苯基与羟苯基的组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多微孔体制造方法,其中,共聚物(I)为(聚异戊二烯-聚苯乙烯-聚2-乙烯基吡啶)三嵌段共聚物。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多微孔体制造方法,其中,聚合物(II)为聚(4-羟基苯乙烯)。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多微孔体制造方法,其中,利用酸或碱减弱第1与第2官能团之间的离子键和/或氢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聚合物多微孔体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酸或碱为有机酸或有机碱。
13.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多微孔体制造方法而得到的聚合物多微孔体。
14.一种分离膜,其具备聚合物膜,所述聚合物膜具有连接膜的两个主面的连续微孔,其中,
所述聚合物膜包含权利要求13所述的聚合物多微孔体。
CN2008800021462A 2007-01-11 2008-01-07 聚合物多微孔体制造方法以及聚合物多微孔体及分离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36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03336 2007-01-11
JP003336/2007 2007-01-11
PCT/JP2008/050045 WO2008084778A1 (ja) 2007-01-11 2008-01-07 高分子微多孔体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高分子微多孔体および分離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83657A true CN101583657A (zh) 2009-11-18
CN101583657B CN101583657B (zh) 2012-04-25

Family

ID=39608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214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83657B (zh) 2007-01-11 2008-01-07 聚合物多微孔体制造方法以及聚合物多微孔体及分离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8338534B2 (zh)
EP (1) EP2108674A4 (zh)
JP (1) JP5058827B2 (zh)
CN (1) CN101583657B (zh)
WO (1) WO200808477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9649A (zh) * 2012-05-25 2015-02-25 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总合研究所 功能性树脂及其制造方法
CN105636781A (zh) * 2013-10-17 2016-06-01 琳得科株式会社 隔热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10475602A (zh) * 2016-11-17 2019-11-19 特拉波雷技术有限公司 含有高分子量亲水性添加剂的均孔自组装嵌段共聚物膜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46719B2 (ja) * 2007-03-28 2014-07-0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ミクロ相分離構造を有する高分子体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ミクロ相分離構造を有する高分子体
WO2010114097A1 (ja) * 2009-04-01 2010-10-07 オーミケンシ株式会社 スポンジの製造方法
WO2011036778A1 (ja) 2009-09-25 2011-03-31 株式会社 東芝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CN103781537B (zh) 2011-08-22 2016-04-06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由包含自组装嵌段共聚物的聚合物掺合物形成的复合膜
WO2013126238A1 (en) 2012-02-21 2013-08-29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mposite membrane
EP2695669B1 (de) * 2012-08-09 2016-10-12 Helmholtz-Zentrum Geesthacht Zentrum für Material- und Küstenforschung GmbH Membran mit isoporöser trennaktiver Schich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Membran
JP6330230B2 (ja) * 2013-03-11 2018-05-30 ユニヴァーシティー オブ ノートル ダム デュ ラック マルチブロックコポリマー及び使用方法
JP2015073980A (ja) 2013-10-11 2015-04-2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ガス分離膜およびガス分離膜モジュール
CN106943895B (zh) * 2017-04-07 2019-07-05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丙酮刺激响应的柔性仿生双层高分子薄膜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75469A (en) * 1989-03-20 1990-12-04 Amoco Corporation Oriented porous polypropylene films
JPH02279741A (ja) * 1989-04-19 1990-11-15 Mitsubishi Kasei Corp 微多孔質膜の製造方法
JP2845571B2 (ja) * 1990-05-17 1999-01-13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極微多孔膜および極微多孔膜用組成物並びに極微多孔膜の製造方法
JP3245683B2 (ja) * 1992-04-13 2002-01-15 科学技術振興事業団 三次元共連続ミクロ相分離構造を持つ多成分多相系高分子材料の製造方法
US5700902A (en) * 1995-07-27 1997-12-23 Circe Biomedical, Inc. Block copolymers
EP1007998A1 (en) * 1997-02-11 2000-06-14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olymeric photonic band gap materials
JPH10330528A (ja) * 1997-05-29 1998-12-15 Res Dev Corp Of Japan 金属・有機ポリマー複合体
JP3321392B2 (ja) 1997-08-29 2002-09-03 科学技術振興事業団 二重構造連続多孔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DE19829397A1 (de) * 1998-07-01 2000-01-05 Basf Ag Verwendung mikrophasenseparierter Polymermischungen für die Herstellung von permeablen Membranen
JP3940546B2 (ja) * 1999-06-07 2007-07-04 株式会社東芝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およびパターン形成材料
JP3673179B2 (ja) * 2001-02-16 2005-07-20 株式会社東芝 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DE20107778U1 (de) 2001-05-08 2001-10-11 B. Braun Melsungen Ag, 34212 Melsungen Punktionskanüle
DE102006045282C5 (de) * 2006-09-22 2012-11-22 Helmholtz-Zentrum Geesthacht Zentrum für Material-und Küstenforschung GmbH Isoporöse Membran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9649A (zh) * 2012-05-25 2015-02-25 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总合研究所 功能性树脂及其制造方法
US9623595B2 (en) 2012-05-25 2017-04-18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unctional resi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05636781A (zh) * 2013-10-17 2016-06-01 琳得科株式会社 隔热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5636781B (zh) * 2013-10-17 2017-12-12 琳得科株式会社 隔热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10475602A (zh) * 2016-11-17 2019-11-19 特拉波雷技术有限公司 含有高分子量亲水性添加剂的均孔自组装嵌段共聚物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75602B (zh) * 2016-11-17 2022-05-03 特拉波雷技术有限公司 含有高分子量亲水性添加剂的均孔自组装嵌段共聚物膜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189910A (ja) 2008-08-21
US20100036009A1 (en) 2010-02-11
EP2108674A1 (en) 2009-10-14
US8338534B2 (en) 2012-12-25
US20120252912A1 (en) 2012-10-04
CN101583657B (zh) 2012-04-25
WO2008084778A1 (ja) 2008-07-17
EP2108674A4 (en) 2011-04-20
JP5058827B2 (ja) 2012-10-24
US8357754B2 (en) 2013-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3657B (zh) 聚合物多微孔体制造方法以及聚合物多微孔体及分离膜
CN101688047B (zh) 具有微相分离结构的聚合物体的制造方法及具有微相分离结构的聚合物体
Liu et al. Janus cylinders
Erhardt et al. Janus micelles
Allcock Recent developments in polyphosphazene materials science
Zhang et al. Synthesis of Poly (solketal methacrylate)-b lock-poly (2-(dimethylamino) ethyl methacrylate) and Preparation of Nanospheres with Cross-Linked Shells
Cheng et al. Brush-type amphiphilic diblock copolymers from “living”/controlled radical polymerizations and their aggregation behavior
JP4990624B2 (ja) アルキルオキシシラングラフト化熱可塑性ポリマーに基づくハイブリッド無機−有機ポリマー電解質膜(pem)
Sfika et al. Association phenomena of poly (acrylic acid)-b-poly (2-vinylpyridine)-b-poly (acrylic acid) triblock polyampholyte in aqueous solutions: from transient network to compact micelles
CN101472671A (zh) 聚合物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
Achilleos et al. Amphiphilic model conetworks based on cross-linked star copolymers of benzyl methacrylate and 2-(dimethylamino) ethyl methacrylate: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DNA adsorption studies
CN102161737B (zh)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其制造方法和使用其的聚合物电解质膜
JP2000033246A (ja) ミクロ相分離ポリマ―ブレンドの透過性膜製造のための用途
JP4992708B2 (ja) グラフト共重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285718B1 (ko) 나노기공성 필름의 제조방법, 그로부터 제조되는 나노기공성 필름 및 그를 이용한 수처리용 나노여과막
US20040143063A1 (en) Nano-scale bicontinuous network structure of block copolymer with immiscible polymer chain segments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Zeng et al. Assembly of disordered cocontinuous morphologies by multiblock copolymers with random block sequence and length dispersity
Chan et al. Disordered Triblock Polymers for Nanoporous Materials with Tunable Surface Properties for Ultrafiltration Applications
Gotzamanis et al. Stimuli‐Responsive A‐b‐(B‐co‐C) Diblock Terpolymers Bearing Polyampholyte Sequences
Shao et al. Branched Polymers: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Wang et al. Mechanically strong, anti-fouling and pH-resistant isoporous membranes prepared from chemically designed new block copolymers
JP2001106916A (ja) 樹状分岐ポリマー含有樹脂組成物及び選択透過膜
CN114828991A (zh) 包括设置在多孔基材上的均孔膜的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Brandl et al. Quick polymerization from electrospun macroinitiators for making thermoresponsive nanofibers
Tencé‐Girault et al. About the art and science of visualizing polymer morphology us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25

Termination date: 2017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