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9499A - 一种硬化混凝土配合比的推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硬化混凝土配合比的推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39499A
CN101539499A CN200910098028A CN200910098028A CN101539499A CN 101539499 A CN101539499 A CN 101539499A CN 200910098028 A CN200910098028 A CN 200910098028A CN 200910098028 A CN200910098028 A CN 200910098028A CN 101539499 A CN101539499 A CN 1015394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ality
maturing
concrete
water
rat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980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39499B (zh
Inventor
张俊芝
王建泽
孔德玉
周建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to CN20091009802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394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39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94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394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94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paration Of Clay, And Manufacture Of Mixtures Containing Clay Or Ce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硬化混凝土配合比的推定方法,包括:测得混凝土块的饱和面干质量,测得混凝土块干燥后质量;将混凝土破碎成若干小块,并将混凝土小块在加热后急速冷却,将混凝土小块进行第一次粉碎,筛分粉碎物,测得未过筛部分的干燥质量;测得过筛部分的干燥质量;将过筛部分的干燥物进行第二次粉碎形成试验样品;称取干燥的试验样品,称取煅烧后的粉末质量计算得到粉末样品的烧失量,称取干燥的试验样品,向所述的样品中加入盐酸,搅拌后过滤,将残留物煅烧,称取煅烧后的粉末质量,计算得到粉末中的不溶物质量;按公式计算配合比。本发明的优点是耗时短、能耗低、精确度高。

Description

一种硬化混凝土配合比的推定方法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化混凝土配合比的推定方法,属于材料工程领域。
(二)背景技术
在水利和海工混凝土工程中,混凝土配合比及其施工质量是决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服役寿命的最重要因素之。而有的既有硬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与设计的配合比有一定的差别,硬化混凝土配合比的推定可为评价已建硬化混凝土的渗透性能参考,是测定既有混凝土渗透性能的手段之一,也是工程质量检测实际中需要的方法。
在对混凝土耐久性进行评价与寿命预测时,通常需要对既有混凝土结构进行相关的模拟实验,然后根据模拟实验结果和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性能检测结果进行结构的耐久性评价与预测。在进行室内模拟自然环境下既有硬化混凝土的氯离子和二氧化碳等侵蚀试验时,也必须知道模拟对象(硬化混凝土)的配合比,所用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越接近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结果与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之间越能建立明确的寿命评价与预测模型。因此,对既有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推定,是对既有混凝土耐久性评价与预测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关于既有混凝土的配合比推定,国外已有多种方法,如日本水泥协会的滴定法(F-18)、美国材料实验协会的ASTM C 1084-92等。但是由于既有混凝土中的CaO质量与骨料中CaO质量和水泥中的CaO质量(溶解部分CaO质量)有关,现有的推定方法有的试验比较复杂,需要特殊的技能和分析装置,有的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实验结果。如F-18滴定法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推定时,其基本原理是将混凝土破碎、粉磨、煅烧、小时Cl溶解、络合滴定等步骤,通过测定混凝土粉末的烧失量比率、氧化钙含量、所用水泥的氧化钙含量、烧失量、所用骨料的氧化钙含量等来进行推定的。然而,该方法需预先检测得到水泥的氧化钙含量,这对既有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不适用的,因所用水泥烧失量无法预先得知。采用该方法对采用石灰石粗骨料的混凝土进行配合比推定时,其测定误差往往较大,而且测定过程需多次进行氧化钙含量的测定,测定过程复杂;直接对混凝土进行破碎、球磨处理,得到的粉末大部分为粗细骨料粉末,不仅其测定过程能耗大,且影响其中氧化钙含量的测定精度;此外,若骨料间的比率预先未知(而要推定配合比的既有混凝土中的粗、细骨料比一般未知),该方法无法得到混凝土中粗、细骨料的用量比例,很难得到硬化混凝土的配合比。
(三)发明内容
简化硬化混凝土的配合比推定方法,提高混凝土配合比推定精度,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硬化混凝土配合比推定方法。
为达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硬化混凝土配合比的推定方法,所述的推定方法步骤如下:
1、将待测硬化混凝土置于水中浸泡24~48小时,取出所述的硬化混凝土擦干表面,为饱和面干硬化混凝土块,测得质量为所述硬化混凝土的饱和面干质量计为G1;将所述的饱和面干硬化混凝土块在100~110℃下第一次加热干燥24~48小时,得到绝对干燥状态的混凝土块,测得质量为所述硬化混凝土绝对干燥后的质量,计为G2;所得绝对干燥状态的混凝土块在300~450℃下加热2.5~4小时,将加热后所得的混凝土块取出在干燥器中急速冷却至室温,测得其质量计为G3;绝对干燥状态是指恒重。2:将步骤1所得急速冷却后的混凝土块破碎成混凝土小块,其所述混凝土小块粒径约为所述硬化混凝土中所含最大骨料粒径的1~2倍,然后将混凝土小块置于振动球磨机的球磨罐中,不加入研磨介质的情况下干磨0.5~2小时,以1小时为宜,此研磨介质即为磨球;卸料后,用4.75mm方孔筛筛分,过筛部分备用;所述硬化混凝土中所含骨料是指粗骨料,一般骨料粒径在20~40mm之间。
3、将步骤2所得未过筛部分再次加入球磨罐,并加入研磨介质,继续球磨0.5~1小时,以1小时为宜;卸料后仍用4.75mm方孔筛筛分,过筛部分仍备用,并将未过筛部份用200~500ml水清洗3遍,每次的水洗液都留以备用,取下层沉淀物在100~110℃下干燥至绝对干燥状态,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测得质量为待测硬化混凝土粗骨料干燥质量,计为m1
4、将步骤2和步骤3得到过筛部分及水洗液合并直接在100~110℃下干燥至绝对干燥状态,测得质量为待测硬化混凝土结合水、砂浆质量,计为m2;测得质量后,置于球磨罐中加入研磨介质后球磨0.5~2小时,磨至粒径为75μm以下,卸料后以高速混合机混合,形成待测粉末样品,高速混合机转速:1000~2000rpm;
由于步骤3与步骤4均为物理粉碎、清洗,混凝土中物质不会发生损失,所以理论上G3=m1+m2
5、以步骤4的待测粉末样品用四分法取样,取得质量计为m3的粉末样品A,将取得的粉末样品A在550~650℃下煅烧1~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称取煅烧后的粉末质量计为m4,按式(1)计算得到粉末样品A的烧失量比率γ:
γ=(m3-m4)/m3                                 (1)
由此可知步骤4所得的待测粉末样品的烧失量比率为γ,即质量为m2的待测粉末样品经过步骤5后,烧失的质量为m2γ,所述的烧失的部分即为混凝土中的结合水部分。
6、以步骤4的待测粉末样品,再用四分法取样,取得质量计为m5的粉末样品B,向所述的样品B中加入250ml盐酸水溶液,所述的盐酸水溶液以浓盐酸与水的体积比例为1∶8至1∶12,所述的浓盐酸是指质量浓度为36.5%的盐酸水溶液。搅拌均匀后用滤纸过滤,滤饼用去离子水洗涤后与滤纸一起放在在1000℃条件下煅烧2小时,冷却后称取煅烧后的粉末质量为待测硬化混凝土不溶酸部分,计为m6,按式(2)计算得到粉末样品B中的不溶物比率β:
β=m6/m5                                        (2)
由此可知步骤4所得的待测粉末样品的不溶物比率为β,即质量为m2的待测粉末样品经过步骤6后,不溶物的质量为m2β,此不溶物即为混凝土中的细骨料。
7、根据步骤1~6测得的数据按照下列公式推定硬化混凝土的配合比:
设待测硬化混凝土中水泥的质量含量为X(%),骨料质量含量为Y(%),结合水质量含量为Z(%),普通水泥的烧失量一般取3%,因此按经验假设水泥的烧失量比率b为3%,根据上述试验方法得到各参数,则待测硬化混凝土中的水泥、骨料及结合水的比例和质量可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及配合比推定的公式为:
从步骤1-6可知,步骤4所得的质量为m2的待测粉末样品中,水泥的净含量为m2(1-γ-β),步骤1所得的质量为G3的混凝土块由于煅烧而照成一部分水泥烧失,因此混凝土中水泥的质量含量为:
X = ( 1 - γ - β ) × m 2 ( 1 - b ) × G 3 × 100 - - - ( 3 )
从步骤1-6可知,所得的质量为G3的混凝土块中,骨料的质量为m2×β+m1,因此混凝土中骨料质量含量为:
Y = m 2 × β + m 1 G 3 × 100 - - - ( 4 )
从步骤1-6可知,所得的质量为G3的混凝土块中,结合水的质量为m2×γ,但是,水泥本身具有结合水,煅烧后水泥本身的结合水也将烧失,因此混凝土中结合水质量含量为:
Z = m 2 × γ G 3 × 100 - b × X - - - ( 5 )
8、根据步骤1~6测得数据和步骤7计算所得数据,按下式计算硬化混凝土块中所含水泥(C)、水(W)、细骨料(S)和粗骨料(G)的质量和混凝土配合比(C∶W∶S∶G):
粗骨料质量G=m1                                   (6)
骨料总的质量为Y(m1+m2)=Y×G3                     (7)
细骨料质量为S=Y×G3-m1=m2×β                   (8)
结合水质量为Wj=Z×(m1+m2)+G2-G3=Z×G3+G2-G3     (9)
施工用水的质量为W=Z×(m1+m2)+G1-G3=Z×G3+G1-G3  (10)
水泥的质量C=X×G3                                (11)
进一步,步骤1所述的混凝土块在300℃下加热的时间为3小时。
进一步,步骤2所述的混凝土小块不加入研磨介质地干磨时间为1小时。
进一步,步骤3所述的将下层沉淀物在100~110℃下干燥至绝干状态的时间为24小时。
进一步,步骤4所述的将过筛部分置于球磨罐中加入研磨介质后球磨的时间为1小时。
进一步,步骤6所述的盐酸水溶液按浓盐酸与水的体积比例为1∶10配制,通常是将样品B加入250ml盐酸水溶液中,搅拌的时间为20分钟。
所述的硬化混凝土为采用天然砂配制和生产的混凝土。
本发明的原理是利用粗、细骨料与水泥浆之间热膨胀系数的不同以及骨料与水泥石之间存在薄弱界面过渡区等特点,采用加热和急速冷却的方式削弱粗骨料与水泥砂浆、水泥浆与天然砂之间的界面粘结力,通过球磨和筛分处理使粗骨料与砂浆分离,通过对分离得到的粗骨料进行球处理,清除粗骨料表面附着的骨料-水泥石界面过渡区成分,直接求出混凝土中粗骨料的用量;通过测定加热前后的质量损失获取混凝土的结合水和吸附水量,从而推算混凝土的用水量;通过酸溶使水泥石中的水化产物溶解,并利用水泥水化产物酸溶后主要形成溶液或胶体粒子,而胶体粒子可通过滤纸的特性进行过滤、灼烧等方法而获取砂浆中的砂用量;最后获取砂浆中的水泥用量,从而最终推定得到混凝土的配合比。
本发明所述的硬化混凝土配合比推定方法,其有益效果体现在采用该方法不需要复杂的化学分析程序,简化了推定方法,并可分析得到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且推定结果的准确性较好,精度较高。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硬化混凝土预先未知骨料间的比率而不能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推定问题;针对早期的、而且已经长期使用的既有硬化混凝土一般未采用外加剂的情况,提供了一种试验简单、成本低、时间短、粗细骨料比例不需预先的硬化混凝土配合比的推定方法。
本发明所述硬化混凝土配合比的推定方法,其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借助机械挤压和摩擦力作用,使硬化混凝土中的粗骨料与砂浆分离,工艺过程无毒副作用,对保护环境有利;
(2)由于处理分析后的砂浆中的水及不溶解量时,只需加盐酸250mL等工艺,试验的手段及设备较简单;
(3)包括硬化混凝土的粗骨料分离等在内,在5天内可完成样本的配合比测定,时间较短。
(四)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发明推定硬化混凝土配合比的实验方法流程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本发明实施例1~5采用如下方法推定硬化混凝土配合比:
一种硬化混凝土配合比的推定方法,所述的推定方法步骤如下:
1、将待测硬化混凝土置于水中浸泡48小时,取出所述的硬化混凝土擦干表面,为饱和面干硬化混凝土块,测得质量为所述硬化混凝土的饱和面干质量计为G1;将所述的饱和面干硬化混凝土块在100~110℃下第一次加热干燥48小时,得到绝对干燥状态的混凝土块,测得质量为所述硬化混凝土绝对干燥后的质量,计为G2;所得绝对干燥状态的混凝土块在300℃下加热3小时,将加热后所得的混凝土块取出在干燥器中急速冷却至室温,测得其质量计为G3;绝对干燥状态是指恒重。
2:将步骤1所得急速冷却后的混凝土块破碎成混凝土小块,其所述混凝土小块粒径约为所述硬化混凝土中所含最大骨料粒径的1~2倍,然后将混凝土小块置于振动球磨机的球磨罐中,不加入研磨介质的情况下干磨1小时,此研磨介质即为磨球;卸料后,用4.75mm方孔筛筛分,过筛部分备用;所述硬化混凝土中所含骨料是指粗骨料,一般骨料粒径在20~40mm之间。
3、将步骤2所得未过筛部分再次加入球磨罐,并加入研磨介质,继续球磨1小时;卸料后仍用4.75mm方孔筛筛分,过筛部分仍备用,并将未过筛部份用200ml水清洗3遍,每次的水洗液都留以备用,取下层沉淀物在100~110℃下干燥至绝对干燥状态,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测得质量为待测硬化混凝土粗骨料干燥质量,计为m1
4、将步骤2和步骤3得到过筛部分及水洗液合并直接在100~110℃下干燥至绝对干燥状态,测得质量为待测硬化混凝土结合水、砂浆质量,计为m2;测得质量后,置于球磨罐中加入研磨介质后球磨1小时,磨至粒径为75μm以下,卸料后以高速混合机混合,形成待测粉末样品,高速混合机转速:1000~2000rpm;
由于步骤3与步骤4均为物理粉碎、清洗,混凝土中物质不会发生损失,所以理论上G3=m1+m2
5、以步骤4的待测粉末样品用四分法取样,取得质量计为m3的粉末样品A,将取得的粉末样品A在550~650℃下煅烧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称取煅烧后的粉末质量计为m4,按式(1)计算得到粉末样品A的烧失量比率γ:
γ=(m3-m4)/m3                                      (1)
由此可知步骤4所得的待测粉末样品的烧失量比率为γ,即质量为m2的待测粉末样品经过步骤5后,烧失的质量为m2γ,所述的烧失的部分即为混凝土中的结合水部分。
6、以步骤4的待测粉末样品,再用四分法取样,取得质量计为m5的粉末样品B,向所述的样品B中加入250ml盐酸水溶液,所述的盐酸水溶液以浓盐酸与水的体积比例为1∶8至1∶12,所述的浓盐酸是指质量浓度为36.5%的盐酸水溶液。搅拌均匀后用滤纸过滤,滤饼用去离子水洗涤后与滤纸一起放在在1000℃条件下煅烧2小时,冷却后称取煅烧后的粉末质量为待测硬化混凝土不溶酸部分,计为m6,按式(2)计算得到粉末样品B中的不溶物比率β:
β=m6/m5                                      (2)
由此可知步骤4所得的待测粉末样品的不溶物比率为β,即质量为m2的待测粉末样品经过步骤6后,不溶物的质量为m2β,此不溶物即为混凝土中的细骨料。
7、根据步骤1~6测得的数据按照下列公式推定硬化混凝土的配合比:
设待测硬化混凝土中水泥的质量含量为X(%),骨料质量含量为Y(%),结合水质量含量为Z(%),普通水泥的烧失量一般取3%,因此按经验假设水泥的烧失量比率b为3%,根据上述试验方法得到各参数,则待测硬化混凝土中的水泥、骨料及结合水的比例和质量可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及配合比推定的公式为:
从步骤1-6可知,步骤4所得的质量为m2的待测粉末样品中,水泥的净含量为m2(1-γ-β),步骤1所得的质量为G3的混凝土块由于煅烧而照成一部分水泥烧失,因此混凝土中水泥的质量含量为:
X = ( 1 - γ - β ) × m 2 ( 1 - b ) × G 3 × 100 - - - ( 3 )
从步骤1-6可知,所得的质量为G3的混凝土块中,骨料的质量为m2×β+m1,因此混凝土中骨料质量含量为:
Y = m 2 × β + m 1 G 3 × 100 - - - ( 4 )
从步骤1-6可知,所得的质量为G3的混凝土块中,结合水的质量为m2×γ,但是,水泥本身具有结合水,煅烧后水泥本身的结合水也将烧失,因此混凝土中结合水质量含量为:
Z = m 2 × γ G 3 × 100 - b × X - - - ( 5 )
8、根据步骤1~6测得数据和步骤7计算所得数据,按下式计算硬化混凝土块中所含水泥(C)、水(W)、细骨料(S)和粗骨料(G)的质量和混凝土配合比(C∶W∶S∶G):
粗骨料质量G=m1                                  (6)
骨料总的质量为Y(m1+m2)=Y×G3                    (7)
细骨料质量为S=Y×G3-m1=m2×β                  (8)
结合水质量为Wj=Z×(m1+m2)+G2-G3=Z×G3+G2-G3    (9)
施工用水的质量为W=Z×(m1+m2)+G1-G3=Z×G3+G1-G3 (10)
水泥的质量C=X×G3                               (11)
步骤3所述的将下层沉淀物在100~110℃下干燥至绝干状态的时间为24小时。
步骤6所述的盐酸水溶液按浓盐酸与水的体积比例为1∶10配制,通常是将样品B加入250ml盐酸水溶液中,搅拌的时间为20分钟。
以水泥质量为1,则可计算出其它三种材料与水泥质量之间的比例,即为所测硬化混凝土的配合比。
实施例1:
成型56天后的硬化混凝土配合比推定
实验用水泥为钱潮水泥厂生产的PO32.5水泥,所用石灰石质粗骨料最大粒径为40cm,水为饮用自来水,砂子采用(河)中砂(其细度模数为2.7)。按表1所示配合比配制混凝土,所得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50~100mm,每组混凝土样本9个,试件成型尺寸为100mm×100mm×100mm,按照现行规范的方法制备混凝土试件及标准养护(将成型试件自然养护24小时后拆模,再在室温水中养护28d);设计的各组混凝土的组分分别为:
A1:水泥/石子(粗骨料)/砂(细骨料)/水=1.00/2.60/1.46/0.45
A2:水泥/石子(粗骨料)/砂(细骨料)/水=1.00/2.85/1.75/0.50
A3:水泥/石子(粗骨料)/砂(细骨料)/水=1.00/3.24/1.98/0.55
表1为上述各组混凝土的组分。
表1试件配合比(原始)组分一览表
序号   C(水泥)∶G(石子)∶S(砂)∶W(水)   水灰比W/C   砂率αs(%)   塔落度S1(mm)
  A1   1∶2.60∶1.46∶0.45   0.45   36.0   50-100
  A2   1∶2.85∶1.75∶0.50   0.50   38.0   50-100
  A3   1∶3.24∶1.98∶0.55   0.55   38.0   50-100
试件在20℃水中静水标准养护28天后取出,在室内环境下存放28天后,用上述各组样本9个中的3个按照说明书附图1进行配合比推定试验,其余6个继续存放于室内待用。
成型56天后的各组3个样本的测定结果平均值及计算过程为表2。
表2成型56天后的各组各3个样本的测定结果平均值
Figure A20091009802800171
Figure A20091009802800181
成型56天后测试计算的组分为(表2结论):
A1:水泥/石子(粗骨料)/砂(细骨料)/水=1.000/2.494/0.935/0.488
A2:水泥/石子(粗骨料)/砂(细骨料)/水=1.000/2.841/1.607/0.518
A3:水泥/石子(粗骨料)/砂(细骨料)/水=1.000/3.256/1.881/0.579
由表2可见,根据上述方法推定得到的56d混凝土配合比与原混凝土配合比基本接近,说明本发明的方法对硬化混凝土配合比的推定有效、简便而耗时短。
实施例2
成型180天后的硬化混凝土配合比推定
实验用水泥、粗骨料、砂子、水等均同上述实施例1;试件的尺寸、制备与养护方法均同上述实施例1;设计的各组混凝土的组分同上实施例1;28天后取出,在室内环境下存放152天后,用上述剩余的各组样本6个中的3个按照说明书附图1进行配合比推定试验,其余3个继续存放于室内待用。
成型180天后的各组3个样本的测定结果平均值及计算过程为表3。
表3成型180天后的各组各3个样本的测定结果平均值
Figure A20091009802800182
Figure A20091009802800191
成型180天后测试计算的组分为(表3结论):
A1:水泥/石子(粗骨料)/砂(细骨料)/水=1.000/3.3471.589/0.442
A2:水泥/石子(粗骨料)/砂(细骨料)/水=1.000/2.796/1.651/0.515
A3:水泥/石子(粗骨料)/砂(细骨料)/水=1.000/3.352/1.969/0.550
由表3可见,根据上述方法推定得到的180d混凝土配合比与原混凝土配合比基本接近。
实施例3
成型365天后的硬化混凝土配合比推定
实验用水泥、粗骨料、砂子、水等均同上述实施例1;试件的尺寸、制备与养护方法均同上述实施例1;设计的各组混凝土的组分同上实施例1;28天后取出,在室内环境下存放365天后,用上述各组样本所剩余的3个按照说明书附图1进行配合比推定试验。
成型365天后的各组3个样本的测定结果平均值及计算过程为表4。
表4成型365天后的各组各3个样本的测定结果平均值
Figure A20091009802800201
Figure A20091009802800211
成型365天后测试计算的组分为(表4结论):
A1:水泥/石子(粗骨料)/砂(细骨料)/水=1.000/2.656/1.463/0.429
A2:水泥/石子(粗骨料)/砂(细骨料)/水=1.000/2.806/1.636/0.518
A3:水泥/石子(粗骨料)/砂(细骨料)/水=1.000/3.414/1.999/0.558
由表4可见,根据上述方法推定得到的365d混凝土配合比与原混凝土配合比基本接近。
实施例4
现场取得的使用37年后的硬化混凝土配合比推定
已经使用了37年的水闸的闸墩混凝土,闸墩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水灰比在0.60左右。在现场取得直径100mm的芯样,至试验室截取加工(高度约100mm的圆柱体)进行其配合比的推定。该闸墩共取得15个芯样,以其中6个作为其配合比推定的样本,用上述方法按照说明书附图1进行配合比推定试验。
使用37年后的硬化混凝土6个样本配合比的测定结果及计算过程为表5。
表5使用37年后的硬化混凝土6个样本配合比的测定结果
Figure A20091009802800221
Figure A20091009802800231
表5中的6个芯样混凝土(B)的配合比平均值为:水泥/石子(粗骨料)/砂(细骨料)/水=1.000/3.366/1.309/0.603。这个结论与该硬化混凝土设计的配合比很接近。
实施例5
现场取得的使用26年后的硬化混凝土配合比推定
已经使用了26年的另外一个水闸的闸墩混凝土,闸墩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水灰比也在0.60左右。在现场取得直径100mm的芯样,至试验室截取加工(高度约100mm的圆柱体)进行其配合比的推定。该闸墩共取得15个芯样,以其中6个作为其配合比推定的样本,用上述方法按照说明书附图1进行配合比推定试验。
使用26年后的硬化混凝土6个样本配合比的测定结果及计算过程为表6。
表6使用26年后的硬化混凝土6个样本配合比的测定结果
Figure A20091009802800241
Figure A20091009802800251
表6中的6个芯样混凝土(C)的配合比平均值为:水泥/石子(粗骨料)/砂(细骨料)/水=1.000/3.757/1.160/0.607。这个结论与该硬化混凝土设计的配合比很接近。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Claims (6)

1、一种硬化混凝土配合比的推定方法,所述的推定方法步骤如下:
1)、将待测硬化混凝土置于水中浸泡24~48小时,取出所述的硬化混凝土擦干表面,为饱和面干硬化混凝土块,测得质量为所述硬化混凝土的饱和面干质量计为G1;将所述的饱和面干硬化混凝土块在100~110℃下第一次加热干燥24~48小时,得到绝对干燥状态的混凝土块,测得质量为所述硬化混凝土绝对干燥后的质量,计为G2;所得绝对干燥状态的混凝土块在300~450℃下第二次加热2.5~4h,将加热后所得的混凝土块取出在干燥器中急速冷却至室温,测得其质量计为G3
2):将步骤1)所得急速冷却后的混凝土块破碎成混凝土小块,其所述的混凝土小块粒径约为所述硬化混凝土中所含最大骨料粒径的1~2倍;然后将混凝土小块置于振动球磨机的球磨罐中,不加入研磨介质的情况下,干磨0.5~2h,卸料后,用4.75mm方孔筛筛分,过筛部分备用;
3)、将步骤2)所得未过筛部分再次加入球磨罐,并加入研磨介质,继续球磨0.5~1小时;卸料后仍用4.75mm方孔筛筛分,过筛部分仍备用,并将未过筛部份用200~500ml水清洗3遍,每次的水洗液都留以备用,取下层沉淀物在100~110℃下干燥至绝对干燥状态,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测得质量为待测硬化混凝土粗骨料干燥质量,计为m1
4)、将步骤2)和步骤3)得到过筛部分及水洗液合并直接在100~110℃下干燥至绝对干燥状态,测得质量为待测硬化混凝土结合水、砂浆质量,计为m2;测得质量后,置于球磨罐中加入研磨介质后球磨0.5~2h,磨至粒径为75μm以下,卸料后高速混合机混合,形成待测粉末样品;
5)、以步骤4)的待测粉末样品用四分法取样,取得质量计为m3的粉末样品A,将取得的粉末样品A在550~650℃下煅烧1~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称取煅烧后的粉末质量计为m4,按式(1)计算得到粉末样品A的烧失量比率γ:
γ=(m3-m4)/m3            (1)
6)、以步骤4)的待测粉末样品,再用四分法取样,取得质量计为m5的粉末样品B,向所述的样品B中加入250ml盐酸水溶液,所述的盐酸水溶液以质量浓度为36.5%的浓盐酸与水的体积比例为1:8~12,搅拌均匀后用滤纸过滤,滤饼用去离子水洗涤后与滤纸一起放在在1000℃条件下煅烧2小时,冷却后称取煅烧后的粉末质量为待测硬化混凝土不溶酸部分,计为m6,按式(2)计算得到粉末样品B中的不溶物比率β:
β=m6/m5        (2)
7)、根据步骤1)~6)测得的数据按照下列公式推定硬化混凝土的配合比:
设待测硬化混凝土中水泥的质量含量为X(%),骨料质量含量为Y(%),结合水质量含量为Z(%),并按经验假设水泥的烧失量比率b为3%,根据上述试验方法得到各参数,则待测硬化混凝土中的水泥、骨料及结合水的比例和质量可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及配合比推定的公式为:
X = ( 1 - γ - β ) × m 2 ( 1 - b ) × G 3 × 100 - - - ( 3 )
Y = m 2 × β + m 1 G 3 × 100 - - - ( 4 )
Z = m 2 × γ G 3 × 100 - b × X
8)、根据步骤1)~6)测得数据和步骤7)计算所得数据,按下式计算硬化混凝土块中所含水泥(C)、水(W)、细骨料(S)和粗骨料(G)的质量和混凝土配合比(C∶W∶S∶G):
粗骨料质量G=m1                                     (6)
骨料总的质量为Y(m1+m2)=Y×G3                       (7)
细骨料质量为S=Y×G3-m1=m2×β                     (8)
结合水质量为Wj=Z×(m1+m2)+G2-G3=Z×G3+G2-G3       (9)
施工用水的质量为W=Z×(m1+m2)+G1-G3=Z×G3+G1-G3    (10)
水泥的质量C=X×G3                                  (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化混凝土配合比的推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混凝土块在300~450℃下第二次加热的时间为3小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硬化混凝土配合比的推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混凝土小块不加入研磨介质地干磨时间为1小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硬化混凝土配合比的推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将下层沉淀物在100~110℃下干燥至绝对干燥状态的时间为12~24小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硬化混凝土配合比的推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将过筛部分置于球磨罐中加入研磨介质后球磨的时间为1小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硬化混凝土配合比的推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所述的盐酸水溶液以质量浓度为36.5%的浓盐酸与水的体积比例为1∶10配制而成。
CN2009100980282A 2009-04-23 2009-04-23 一种硬化混凝土配合比的推定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94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980282A CN101539499B (zh) 2009-04-23 2009-04-23 一种硬化混凝土配合比的推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980282A CN101539499B (zh) 2009-04-23 2009-04-23 一种硬化混凝土配合比的推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9499A true CN101539499A (zh) 2009-09-23
CN101539499B CN101539499B (zh) 2010-12-08

Family

ID=41122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9802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39499B (zh) 2009-04-23 2009-04-23 一种硬化混凝土配合比的推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39499B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7806A (zh) * 2010-09-27 2011-01-19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干硬性混凝土试块的制备方法
CN102095840A (zh) * 2010-12-17 2011-06-15 河海大学 一种用于测定碳化混凝土孔溶液pH值的方法
CN102269682A (zh) * 2011-05-12 2011-12-07 湖南大学 检测新拌水泥净浆、砂浆和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的方法
CN103592325A (zh) * 2013-10-28 2014-02-19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测定硬化混凝土中磨细矿渣原始含量的方法
CN103728205A (zh) * 2013-12-30 2014-04-16 北京工业大学 硬化混凝土含气量测定方法
CN104390806A (zh) * 2014-11-26 2015-03-04 广西鱼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缩小水泥烧失量误差的方法
CN104634692A (zh) * 2014-09-17 2015-05-20 四川鑫统领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砂浆的水泥含量测定方法
CN106596319A (zh) * 2016-12-02 2017-04-26 山西晋坤矿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煅烧高岭土酸反应活性的检测方法
CN108225967A (zh) * 2017-12-26 2018-06-29 徐忠卫 水泥稳定碎砾料中石料含量测试方法
JP2018173314A (ja) * 2017-03-31 2018-11-08 住友大阪セ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ンクリートのすべり抵抗試験方法、細骨材の選定方法、及び、コンクリ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11141636A (zh) * 2020-01-14 2020-05-12 中建西部建设湖南有限公司 一种测定再生粗骨料表面老化砂浆含量的方法
CN113125296A (zh) * 2019-12-31 2021-07-16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硬化混凝土初始配合比的测试方法
CN116434894A (zh) * 2023-06-12 2023-07-14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钢渣替换细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及制作方法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7806A (zh) * 2010-09-27 2011-01-19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干硬性混凝土试块的制备方法
CN102095840A (zh) * 2010-12-17 2011-06-15 河海大学 一种用于测定碳化混凝土孔溶液pH值的方法
CN102095840B (zh) * 2010-12-17 2013-07-03 河海大学 一种用于测定碳化混凝土孔溶液pH值的方法
CN102269682A (zh) * 2011-05-12 2011-12-07 湖南大学 检测新拌水泥净浆、砂浆和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的方法
CN102269682B (zh) * 2011-05-12 2013-05-08 湖南大学 检测新拌水泥净浆、砂浆和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的方法
CN103592325A (zh) * 2013-10-28 2014-02-19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测定硬化混凝土中磨细矿渣原始含量的方法
CN103728205A (zh) * 2013-12-30 2014-04-16 北京工业大学 硬化混凝土含气量测定方法
CN104634692A (zh) * 2014-09-17 2015-05-20 四川鑫统领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砂浆的水泥含量测定方法
CN104390806A (zh) * 2014-11-26 2015-03-04 广西鱼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缩小水泥烧失量误差的方法
CN106596319A (zh) * 2016-12-02 2017-04-26 山西晋坤矿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煅烧高岭土酸反应活性的检测方法
JP2018173314A (ja) * 2017-03-31 2018-11-08 住友大阪セ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ンクリートのすべり抵抗試験方法、細骨材の選定方法、及び、コンクリ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08225967A (zh) * 2017-12-26 2018-06-29 徐忠卫 水泥稳定碎砾料中石料含量测试方法
CN108225967B (zh) * 2017-12-26 2021-02-12 徐忠卫 水泥稳定碎砾料中石料含量测试方法
CN113125296A (zh) * 2019-12-31 2021-07-16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硬化混凝土初始配合比的测试方法
CN111141636A (zh) * 2020-01-14 2020-05-12 中建西部建设湖南有限公司 一种测定再生粗骨料表面老化砂浆含量的方法
CN116434894A (zh) * 2023-06-12 2023-07-14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钢渣替换细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及制作方法
CN116434894B (zh) * 2023-06-12 2023-08-11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钢渣替换细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及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9499B (zh) 2010-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9499B (zh) 一种硬化混凝土配合比的推定方法
Ghorbani et al. Mechanical and durability behaviour of concrete with granite waste dust as partial cement replacement under adverse exposure conditions
Duan et al. Combined use of recycled powder and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derived from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in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Wu et al. Water transport and resistance improvement for the cementitious composites with eco-friendly powder from various concrete wastes
Liu et al. Mechanism of stabilized/solidified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oils with cement-fly ash based on electrical resistivity measurements
Bignozzi et al. Alternative blended cement with ceramic residues: Corrosion resistance investigation on reinforced mortar
Lu et al. Evaluation of accelerated test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lkali-silica reactivity of concrete aggregates
Juez et al.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 attrition during mixing new concrete
Narloch et al. Durability assessment of monolithic rammed earth walls
Raghunath et al. Mechanical and dur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marble-powder-based high-strength concrete
Sethy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strength properties of red mud concrete
Binici et al. Hydro-abrasive erosion of concrete incorporating ground blast-furnace slag and ground basaltic pumice
Mirnezami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metallurgical aggregates (steel and copper slag) on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in jointed plain concrete pavements (JPCP)
Ramanathan et al. Influence of supplementary cementitious material and filler fineness on their reactivity in model systems and cementitious pastes
Cunha et al. Mortars 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treated ceramic molds shells wastes
Verapathran et al.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with steel slag aggregate
Olonade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oncrete made with sands from selected locations in Osun State, Nigeria
Mo et al. Investigation of structural properties associated with alkali–silica reaction by means of macro-and micro-structural analysis
Hoque et al. Influence of stone dust as partially replacing material of cement and sand on som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ortar
CN103822848A (zh) 早龄期硬化混凝土原配合比的回推方法
Mielenz Petrographic examination of concrete aggregates
Nasr et al. Some dur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 silica and nano silica contained concrete
Broekmans Petrography as an essential complementary method in forensic assessment of concrete deterioration: Two case studies
Naibaho The effectiveness of fly ash as a substitute of cement for marine concrete
CN109053058A (zh) 使用固体废弃物人工细骨料制备高性能建筑砂浆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8

Termination date: 2017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