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24903B - 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24903B
CN101424903B CN2008101747651A CN200810174765A CN101424903B CN 101424903 B CN101424903 B CN 101424903B CN 2008101747651 A CN2008101747651 A CN 2008101747651A CN 200810174765 A CN200810174765 A CN 200810174765A CN 101424903 B CN101424903 B CN 1014249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position
parts
lever
setting element
optical wr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747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24903A (zh
Inventor
出原良
喜多信彦
小沼精
近藤和芳
古市佑介
萩原元太
多田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24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49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249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49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6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exposure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photosensitive ele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3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exposure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2Paper handling
    • G03G2221/1675Paper handling jam treat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成像设备。其中,当杠杆被向上拉动时,接合元件与回退接触元件接触。光学写入装置以钩元件为中心转动且被提升。结果,第一基准位置部件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的位置从接触位置切换到回退位置。当杠杆被向下拉动时,接合元件与回退接触元件分离。光学写入装置以钩元件为中心逆时针方向转动。结果,基准位置部件从回退位置切换到接触位置。基准位置部件与定位元件相接触。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在典型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诸如利用激光光学扫描表面的激光写入装置的潜像写入单元将潜像写在潜像载体上。潜像载体例如是均匀充电的感光体。在这种成像设备中,取决于设备内的布局,潜像写入单元成为障碍,并且导致潜像载体和各种周边装置的可维护性下降。各种周边装置包括设置在潜像载体附近的显影单元或清洁单元。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第2849978号中,描述了一种成像设备,其中,潜像写入单元固定到开关盖上,该开关盖相对于固定盖打开和关闭,并且潜像载体固定到固定盖上。固定盖是成像设备的壳体的一部分。在开关盖打开时,潜像写入单元与潜像载体宽阔地分离。由于在开关盖打开时,潜像写入单元从与潜像载体相对的位置回退,潜像载体及其周边装置外露,由此改善了潜像载体及其周边装置的可维护性。
但是,有时开关盖相对于固定盖振动(rattle),而导致潜像写入单元和潜像载体的相对位置中出现误差。这种误差导致潜像写入单元的写入位置精度降低。
因此,本申请人已经提出一种成像设备,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第2006-157380(以下称为在先申请)中描述的。在该在先申请中描述的成像设备中,当开关盖处于关闭状态时,偏压元件偏压潜像写入单元中所包括的基准位置部件,该潜像写入单元固定到开关盖上。该基准位置部件与成像设备内的定位元件相接触。结果,潜像写入单元可以相对于固定在成像设备内的潜像载体精确定位。换句话说,可以防止潜像写入单元的写入位置精度降低。
但是,当开关盖关闭时,基准位置部件可能与定位元件碰撞。在潜像写入单元壳体内的透镜、反射镜等的位置会由于碰撞而变动,导致潜像写入单元的写入位置精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部分解决传统技术中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包括:承载潜像的潜像载体;在潜像载体上写入潜像的潜像写入单元;可以相对于设备主体以设置在设备主体上的转轴为中心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摆动同时保持所述潜像写入单元的保持体,其中基准位置部件设置在潜像写入单元的定位基准位置,定位元件设置在设备主体之内,以在所述保持体处于关闭位置时将潜像写入单元相对于潜像载体定位,并且基准位置部件由偏压元件偏压,以便与所述定位元件相接触;在所述保持体处于关闭位置时,使得所述定位元件和基准位置部件处于定位元件与基准位置部件彼此接触的接触状态和定位元件与基准位置部件彼此不接触的非接触状态中的任一种状态下的机构;以及切换元件,该切换元件用以在接触状态和非接触状态之间切换。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和技术工业重要性将在参照附图阅读下面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时更好地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机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打印机中用于黑色的处理单元的放大结构图;
图3是在打印机中上盖及其周边构造的放大结构图;
图4是用于解释上盖的打开和关闭操作的示意图;
图5是打印机外壳内右端部分的透视图;
图6是打印机的右端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用于解释第一基准位置部件和第一定位元件的抵靠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解释第一基准位置部件的偏压的示意图;
图9是用于解释光学写入装置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移动的示意图;
图10是用于解释第一基准位置部件和第一定位元件之间的碰撞的示意图;
图11是用于解释第一基准位置部件回退的示意图;
图12是用于解释第一定位元件回退的示意图;
图13是第一示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14是第一示例的整体透视图;
图15用于解释闭锁机构的示意图;
图16是释放杆的透视图;
图17是用于解释释放机构的示意图;
图18是第二示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19是第三示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0是第四示例的整体结构图;以及
图21是第五示例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
根据实施例的电子照相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将作为本发明所应用的成像设备。
首先,将描述打印机的基本结构。图1是打印机的整体结构图。打印机包括四个处理单元1Y、1M、1C和1K。处理单元1Y形成黄色(Y)调色剂图像。处理单元1M形成洋红色(M)调色剂图像,处理单元1C形成青色(C)调色剂图像。处理单元1K形成黑色(K)调色剂图像。处理单元1Y、处理单元1M、处理单元1C和处理单元1K各自利用不同颜色的调色剂作为成像材料,所述颜色为黄色(Y)、青色(C)、洋红色(M)和黑色(K)。除了成像材料的颜色外,处理单元1Y、处理单元1M、处理单元1C和处理单元1K具有类似的结构。处理单元1Y、处理单元1M、处理单元1C和处理单元1K在到寿命时予以更换。
下面将以处理单元1K为例加以详细描述。如图2所示,处理单元1K包括鼓形感光体2K、清洁单元3K、中和单元(未示出)、充电单元4K、显影单元5K等。感光体2K作为潜像载体。感光体2K、清洁单元3K、中和单元、充电单元4K、显影单元5K等可以整体安装到打印机主体上或从其上拆卸。耗材可以同时更换。
充电单元4K为感光体2K的表面均匀充电。感光体2K沿着图2中顺时针方向由驱动器(未示出)转动。当感光体2K的均匀充电的表面被曝光而用激光L扫描时,在感光体2K上形成用于K的静电潜像。显影单元5K利用K调色剂(未示出)显影用于K的静电潜像,并形成K调色剂图像。K调色剂图像然后中间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6上。
清洁单元3K将感光体2K的表面上中间转印后残留的为转印调色剂去除。中和单元中和掉在经过清洁单元3K清洁后残留在感光体2K上的电荷。感光体2K的表面通过这个中和而初始化,并准备随后的成像操作。
Y调色剂图像类似的形成在处理单元1Y的感光体2Y上,并中间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6上。M调色剂图像类似的形成在处理单元1M的感光体2M上并中间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6上。C调色剂图像类似的形成在处理单元1C的感光体2C上,并中间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6上。
显影单元5K包括长方形料斗6K和显影部分7K。料斗6K存放K调色剂(未示出)。搅拌器8K、搅拌桨叶9K、调色剂供给辊10K等设置在该料斗6K内。搅拌器8K由驱动元件(未示出)可转动地驱动。搅拌桨叶9K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在搅拌器8K之下,并由驱动元件(未示出)可转动地驱动。调色剂供给辊10K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在搅拌桨叶9K之下,并由驱动元件(未示出)可转动地驱动。
在料斗6K中的K调色剂由于其自身重量而朝向调色剂供给辊10K移动,同时被搅拌器8K和搅拌桨叶9K的旋转运动而搅动。调色剂供给辊10K包括金属芯部和覆盖金属芯部的前表面的辊部。辊部由泡沫树脂等形成。料斗6K内的K调色剂沉积在辊部的前表面上,并且辊部转动。
显影辊11K、减薄刀片12K等设置在显影单元5K的显影部分7K内。显影辊11K转动同时与感光体2K以及调色剂供给辊10K接触。减薄刀片12K的尖端与显影辊11K的前表面接触。沉积在料斗6K之内的调色剂供给辊10K上的K调色剂在显影辊11K和调色剂供给辊10K之间的接触部分处被提供到显影辊11K的前表面上。当被提供的K调色剂随着显影辊11K的转动而穿过显影辊11K和减薄刀片12K之间的接触部分时,在显影辊11K前表面上的K调色剂的层厚度被限制。在层厚度限制之后,K调色剂在作为显影辊11K和感光体2K之间的接触部分的显影区域处附着到用于K的静电潜像上。结果,用于K的静电潜像显影为K调色剂图像。
已经参照图2描述用于K的处理单元1K。用于Y的处理单元1Y通过类似过程在感光体2Y的前表面上形成Y调色剂图像。用于M的处理单元1M通过类似过程在感光体2M的前表面上形成M调色剂图像,且用于C的处理单元1C通过类似过程在感光体2C的前表面上形成C调色剂图像。
如图1所示,光学写入装置70设置在处理单元1Y、处理单元1M、处理单元1C和处理单元1K的沿着竖直方向的上方。光学写入装置70作为潜像写入单元。光学写入装置70利用从激光二极管发出的激光L基于图像信息光学扫描处理单元1Y中的感光体2Y、处理单元1M中的感光体2M、处理单元1C中的感光体2C和处理单元1K中的感光体2K。由于这种光学扫描,在感光体2Y上形成用于Y的潜像,在感光体2M上形成用于M的潜像,在感光体2C上形成用于C的潜像,且在感光体2K上形成用于K的潜像。光学写入装置70在偏振从光源发出的激光L的同时利用多个光学透镜以及反射镜、通过多面镜马达(未示出)旋转驱动的多面镜沿着主扫描方向照射感光体。也可以使用利用发光二极管(LED)进行光学写入的光学写入装置70,其中从LED阵列中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发出光线。
转印单元15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在处理单元1Y、处理单元1M、处理单元1C和处理单元1K之下。转印单元15沿着图1中逆时针方向移动环形中间转印带16,同时将中间转印带16保持在张紧状态。转印单元15作为转印单元。除了中间转印带16之外,转印单元15还包括驱动辊17、从动辊18、四个初次转印辊、二次转印辊20、带清洁器21、清洁垫辊22等。四个初次转印辊是初次转印辊19Y、初次转印辊19M、初次转印辊19C和初次转印辊29K。
中间转印带16通过设置在由中间转印带16形成的环形内侧的驱动辊17、从动辊18、清洁垫辊22、初次转印辊19Y、初次转印辊19M、初次转印辊19C和初次转印辊19Y保持张紧状态。中间转印带16由被驱动器(未示出)在逆时针方向上驱动的驱动辊17的旋转力而在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上转动。初次转印辊19Y、初次转印辊19M、初次转印辊19C和初次转印辊19K分别将环形移动的中间转印带16夹在初次转印辊19Y和感光体2Y、初次转印辊19M和感光体2M、初次转印辊19C和感光体2C以及初次转印辊19K和感光体2K之间。由于中间转印带16被夹着,形成用于Y的初次转印辊隙,在该处中间转印带16的前表面与感光体2Y相接触;形成用于M的初次转印辊隙,在该处中间转印带16的前表面与感光体2M相接触;形成用于C的初次转印辊隙,在该处中间转印带16的前表面与感光体2C相接触;以及形成用于K的初次转印辊隙,在该处中间转印带16的前表面与感光体2K相接触。
初次转移偏压通过转印偏压电源(未示出)分别施加到初次转印辊隙19Y、初次转印辊隙19M、初次转印辊隙19C和初次转印辊隙19K上。结果,在感光体2Y、感光体2M、感光体2C和感光体2K上的静电潜像与初次转印辊19Y、初次转印辊19M、初次转印辊19C和初次转印辊19K之间形成转印电场。取代初次转印辊19Y、初次转印辊19M、初次转印辊19C和初次转印辊19K,可以使用转印充电单元、转印刷等。
当形成在用于Y的处理单元1Y的感光体2Y的表面上的Y调色剂图像如上所述通过感光体2Y的转动而行进到用于Y的初次转印辊隙时,Y调色剂图像由于转印电场和辊隙压力的作用而从感光体2Y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6上。当其上以这种方式已经初次转印有Y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16由于中间转印带16的环形运动而穿过用于C的初次转印辊隙、用于M的初次转印辊隙和用于K的初次转印辊隙时,感光体2M上的M调色剂图像、感光体2C上的C调色剂图像以及感光体2K上的K调色剂图像以依次重叠的顺序初次转印到Y调色剂图像上。由于重叠的初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6上形成四色的调色剂图像。
转印单元15的二次转印辊20设置在由中间转印带16所形成的环形的外侧。二次转印辊20将中间转印带16夹在二次转印辊20和环形内侧的从动辊18之间。由于中间转印带16被夹着,形成二次转印辊隙,在该处中间转印带16的前表面与二次转印辊20相接触。二次转印偏压通过转印偏压电源(未示出)施加到二次转印辊20上。结果,在二次转印辊20和从动辊18之间形成二次转印电场。从动辊18接地。
供纸盒30沿竖直方向设置在转印单元15之下。以叠置状态存储记录纸张P的供纸盒30可以滑动方式安装到打印机的外壳上或从其上拆下。在供纸盒30中,供纸辊30a与叠层中的记录纸张P的最上面一张相接触。随着供纸辊30a在预定时刻沿着图1中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张记录纸张被朝向供纸通道31传送。
一对配准辊32设置在供纸通道31的端部附近。当从供纸盒30传送的记录纸张P被夹在配准辊32之间时,配准辊32停止每个阻力辊的转动。配准辊32在所夹住的记录纸张P在上述二次转印辊隙通过与中间转印带16的四个调色剂图像同步的时刻再次开始转动驱动。记录纸张P被朝向二次转印辊隙传送。
由于二次转印电场和辊隙压力,在通过二次转印辊隙而与记录纸张P紧密接触放置的中间转印带16上的四个调色剂图像被一同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与记录纸张P的白色一起,调色剂图像形成全色调色剂图像。当其前表面形成全色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穿过二次转印辊隙时,记录纸张P弯曲并与二次转印辊20和中间转印带16分离。记录纸张P穿过转印后承载通道33并被送到定影装置34,如下面将描述的。
还未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在穿过二次转印辊隙之后保留在中间转印带16上。通过与中间转印带16的前表面相接触的带清洁器21,转印残留调色剂从中间转印带16的前表面上被清除。设置在由中间转印带16形成的环形的内侧的清洁垫辊22从环形的内侧支持由带清洁器21进行的带清洁工作。
定影装置34通过定影辊34a和压力辊34b形成定影辊隙。定影辊34a包括热源,如卤素灯(未示出)。压力辊34b在与定影辊34a以预定量的压力接触的同时转动。在定影辊隙34之内被传送的记录纸张P被夹在定影辊隙内,以便记录纸张P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承载表面与定影辊34a紧密接触。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由于热和压力作用而软化。定影了全色图像。
从定影装置34弹出的记录纸张P穿过定影后承载通道35,并到达纸张弹出通道36和翻转前承载通道41之间的分支点。切换桩(stub)42设置在定影后承载通道35一侧。切换桩42可转动地围绕作为中心的转轴42a被驱动。靠近定影后承载通道35的端部的区域通过切换桩42的转动而打开和关闭。在记录纸张P从定影装置34被传送的时刻,切换桩42停止在图1实线所示的转动位置,并且打开定影后承载通道35的端部附近的区域。结果,记录纸张P从定影后承载通道35行进到纸张弹出通道36,并被夹在一对纸张弹出辊37之间。
当通过使用控制部分如数字键盘(未示出)进行输入操作、从个人电脑(未示出)发出的控制信号等而选择单面打印模式时,夹在纸张弹出辊37之间的记录纸张P被直接弹出到打印机外侧。记录纸张P然后堆叠在外壳上盖50的外表面的纸张放置部分上。
另一方面,当选择双面打印模式时,被送到纸张弹出通道36的记录纸张P的后端穿过定影后承载通道35,同时记录纸张P的前端夹在纸张弹出辊37之间,切换桩42转动到图1中虚线所示的位置。靠近定影后承载通道37的端部的区域被关闭。几乎同时,纸张弹出辊37开始反向转动,记录纸张P然后被承载,使得后端变成记录纸张P的前端,并行进到翻转前承载通道41。
在图1中,打印机的一侧端是翻转单元40,该翻转单元可以以摆动轴40a为中心通过相对于外壳主体摆动来打开和关闭。当纸张弹出辊37反向转动时,记录纸张P进行翻转单元40的翻转前承载通道41,并在竖直方向上从上侧被送到下侧。在穿过翻转承载辊43的辊子之间后,记录纸张P进入以半圆形弯曲的翻转承载通道44。由于记录纸张P沿着弯曲形状被承载,记录纸张P的顶面和底面被翻转。从上侧沿着竖直方向向下侧的行进方向也被翻转。记录纸张P被沿着竖直方向从下侧传送到上侧。然后,在穿过上述纸张供给通道31之后,记录纸张P进入二次转印辊隙。在四色图像一同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P的另一表面上之后,记录纸张P在穿过转印后承载通道33、定影装置34、定影后承载通道35、纸张弹出通道36和纸张弹出辊37之后被弹出到打印机外侧。
翻转单元40包括外盖45和第二摆动体46。外盖45可以相对于外壳的主体摆动。第二摆动体46可以相对于外盖45进一步摆动。具体地说,翻转单元40的外盖45被保持成以摆动轴30a为中心摆动。摆动轴40a设置在打印机主体的外壳上。由于摆动,包括保持在外盖45内的第二摆动体46在内的外盖45相对于外壳打开和关闭。如图1中点线所示,当其中包括第二摆动体46的外盖45打开时,形成在翻转单元40和打印机主体侧之间的纸张供给通道31、二次转印辊隙、转印后承载通道33、定影辊隙、定影后承载通道35和纸张弹出通道36竖直分成两部分并且外露。结果,卡在纸张供给通道31、二次转印辊隙、转印后承载通道33、定影辊隙、定影后承载通道35、和纸张弹出通道36内的纸张可以被轻易去除。
在外盖45打开的状态下,第二摆动体46由外盖45保持,以便以摆动轴(未示出)为中心摆动。该摆动轴设置在外盖45上。由于摆动,当第二摆动体46相对于外盖45打开时,翻转前承载通道41和翻转承载通道44被沿着竖直方向分成两部分并且外露。结果,卡在翻转前承载通道41和翻转承载通道44内的纸张可以被轻易去除。
打印机外壳的上盖是外壳的打开和关闭门。如图1中箭头所示,上盖50被保持成以轴部件51为中心自由摆动。轴部件51作用为转轴。当上盖50沿着图1中逆时针方向转动预定角度时,上盖50相对于外壳打开。打开维护和检查开口。
处理单元1Y、处理单元1M、处理单元1C和处理单元1K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6之上。光学写入装置70被进一步设置在处理单元1Y、处理单元1M、处理单元1C和处理单元1K之上。在这种布局中,光学写入装置70需要从处理单元1Y、处理单元1M、处理单元1C和处理单元1K正上方回退,以通过上述维护和检查开口安装和拆卸处理单元1Y、处理单元1M、处理单元1C、和处理单元1K。在上盖50可打开的***中,如打印机中,为了回退光学写入装置70,可以考虑如下结构。光学写入装置70被框架保持在外壳等内,以允许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运动。光学写入装置70沿竖直方向安装和拆卸。另外,可以考虑这样的结构,其中,光学写入装置70的一端侧由框架保持在外壳等内,以允许沿着竖直方向摆动运动。光学写入装置70的摆动运动被用来将光学写入装置70从处理单元1Y、处理单元1M、处理单元1C和处理单元1K的正上方回退,并且用来将光学写入装置70设置到处理单元1Y、处理单元1M、处理单元1C和处理单元1K的正上方。此外,可以考虑这样的结构,其中光学写入装置70被保持在可以打开和关闭的上盖50的底表面一侧上。随着上盖50的打开和关闭,光学写入单元70可以从处理单元1Y、处理单元1M、处理单元1C和处理单元1K正上方回退以及设定在处理单元1Y、处理单元1M、处理单元1C和处理单元1K正上方。
但是,在任何结构中,可以滑动或摆动的光学写入装置70的后冲以及上盖50的后冲造成光学写入装置70与外壳之内的感光体2Y、感光体2M、感光体2C和感光体2K中每一个之间的相对位置误差。由于该误差,光学写入装置70的写入位置精度降低。写入位置精度的降低导致图像模糊,图像遗漏(fall-off)、渐晕等。在设置多个处理单元的结构中,如在打印机中,也发生颜色匹配偏移。
图3是在打印机中的上盖50及其周边结构的放大图。作为保持体的盖框架52以及光学写入装置70固定到上盖50的后表面上。盖框架52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未示出)和第四框架(未示出)。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为板形,并且彼此在与图2中的纸面相垂直的方向上相对,且二者之间具有预定距离。第三框架和第四框架接触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设置成设置在盖框架52的第一框架上的保持开口52a和设置在第二框架上的开口(未示出)彼此面对。
另一方面,光学写入装置70包括柱状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该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从光学写入装置70的壳体71的一侧表面突出。光学写入装置70还包括柱状第二基准位置部件(未示出),该第二基准位置部件从壳体71的另一侧表面突出。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设置成在相同轴线上延伸。光学写入装置70位于盖框架52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从一侧表面突出并作为抵靠部分的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穿过设置在盖框架52的第一框架上的保持开口52a。从另一侧表面突出的第二基准位置部件穿过设置在盖框架52(未示出)的第二框架上的开口。此外,光学写入装置70的壳体71包括在上部上的钩71c。钩71c在远离上盖50的方向上被设置在上盖50的下底表面上的螺旋弹簧53偏压。钩71c钩到盖框架52的钩元件52b上。以这种方式,光学写入装置70在钩71c被钩到钩元件52b上的状态下被保持到盖框架52上,同时从光学写入装置70的一侧表面突出的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从另一侧表面突出的第二基准位置部件穿过盖框架52上的开口。盖框架52可以与上盖50的主体一体模制。
设置在盖框架52的第一框架上的保持开口52a和设置在第二框架上的开口(未示出)显著大于光学写入装置70的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未示出)的直径。因此,光学写入装置70被盖框架52成在光学写入装置70的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本身和第一框架的保持开口52a之间具有一定间隙范围内的游隙,且在光学写入装置70的第二基准位置部件本身和第二框架的开口之间具有一定间隙范围内的游隙。
轴孔52c分别形成在盖框架52的第一框架的一端和第二框架的一端。另一方面,第一侧板80竖立在打印机外壳的主体侧上。在图3中第二侧板(未示出)也竖立在侧板80之后。第一侧板80和第二侧板彼此相对,其间具有预定距离。轴孔分别设置在第一侧板80的一端和第二侧板的一端上(在第一侧板80上的轴孔为80a)。盖框架52的一端***第一侧板80和第二侧板之间。以这种状态,轴部件(图3中未示出;图1中为51)被设定成依次穿过第一侧板80内的轴孔81、盖框架52的第一框架内的轴孔52c、盖框架52的第二框架内的轴孔、和第二侧板内的轴孔。结果,如图4所示,上盖50和光学写入装置70被外壳的第一侧板80和第二侧板支撑,使得以轴部件51为中心摆动。外壳的第一侧板80和第二侧板作为写入装置支撑元件。
由上盖50保持的光学写入装置70可以随着上盖50的打开和关闭操作而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在打开位置,光学写入装置70不面对任一个水平排列的处理单元1Y、处理单元1M、处理单元1C和处理单元1K。在关闭位置,光学写入装置70面对处理单元1Y、处理单元1M、处理单元1C和处理单元1K中每一个。
钩(未示出)分别设置在盖框架52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上。当上盖50关闭时,钩与外壳内的第一侧板80和第二侧板上设置的膨胀销(未示出)接合。由于接合,摆动的盖框架52被钩住。
如图3所示,第一偏压螺旋弹簧54被固定到盖框架52的第一框架上。第一偏压螺旋弹簧54作为沿着倾斜方向从左上侧向右下侧偏压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的偏压元件。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穿过盖框架52的保持开口52a。在图3中,虽然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被示出处于保持开口52a的中心位置,但是当上盖50打开时,光学写入装置70被盖框架52保持在被第一偏压螺旋弹簧54偏压的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压在保持开口52a的内壁的角落的状态。第二偏压螺旋弹簧(未示出)固定到盖框架52的第二框架上。第二偏压螺旋弹簧作为朝向开口的内壁偏压第二基准位置部件的第二偏压元件。第二基准位置部件穿过第二框架的开口。
同时,如图5和6所示,第一定位元件80b设置在外壳内第一侧板80的上部上。第一定位元件80b是用于通过将光学写入装置70抵靠在第一定位元件80b上来定位光学写入装置70的被抵靠部分。光学写入装置70随着上盖50被关闭而移动到关闭位置。第一定位元件80b具有两个接触表面,其与第一偏压螺旋弹簧(图6中的54)偏压的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相接触。第一接触表面是X方向约束接触表面,其约束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沿着图5中箭头X所示的X-方向移动。图5中的X方向垂直于与作为光学写入装置70的潜像写入方向(主扫描方向)的图的纸张表面相垂直的方向的方向。X方向也左右方向(图5中的左右方向)同向,该左右方向是外壳内感光体2Y、感光体2M、感光体2C和感光体2K的前表面上潜像写入位置(光学写入位置)的移动方向。第二接触表面是Z方向约束接触表面S3,它约束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在图5的箭头Z所示的Z方向上的运动。
如图7中的中空箭头所示,沿着X方向偏压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的偏压螺旋弹簧和在Z方向上偏压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的偏压螺旋弹簧分别设置为偏压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的第一偏压螺旋弹簧(未示出)。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螺旋弹簧的数量增加,成本增加且装置尺寸增大。通过第一偏压螺旋弹簧54可以实现成本减少和尺寸减小,该第一偏压螺旋弹簧54沿着包括X方向运动分量和Z方向运动分量在内的倾斜方向移动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如图8中所示的打印机。同理应用到偏压第二基准位置部件(未示出)的第二偏压螺旋弹簧。
图3所示的第一偏压螺旋弹簧54在上盖50关闭的关闭位置处偏压光学写入装置70的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第一偏压螺旋弹簧54将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抵靠在图5所示的第一定位元件80b的X方向约束接触表面S2和Z方向约束接触表面S3上。结果,在关闭位置处,光学写入装置70的端部沿着X方向和Z方向定位。
在图5中,第二定位元件90b设置在第二背侧板90的上部上,该第二背侧板与外壳的第一侧板80相对,且其间具有预定距离。第二定位元件90b是用于定位光学写入装置70的被抵靠部分,该光学写入装置70随着上盖50关闭而到达关闭位置。第二定位元件90b具有两个接触表面,这两个接触表面与被第二偏压螺旋弹簧(未示出)偏压的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相接触。
固定到盖框架52的第二框架(未示出)上的第二偏压螺旋弹簧在关闭位置处偏压光学写入装置70的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第二偏压螺旋弹簧将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抵靠在第二定位元件90b的X方向约束接触表面和Z方向约束接触表面上。结果,在关闭位置处,光学写入装置70的另一端被沿着X方向和Z方向定位。
在如上所述的打印机中,由于光学写入装置70按需要通过上盖50的打开而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光学写入装置70可以与分别包括感光体2Y、感光体2M、感光体2C和感光体2K的处理单元1Y、处理单元1M、处理单元1C和处理单元1K宽阔地分开。结果,可以露出处理单元1Y、处理单元1M、处理单元1C和处理单元1K。处理单元1Y、处理单元1M、处理单元1C和处理单元1K的维护性得以改善。
由于在关闭位置处光学写入装置70的基准位置部件通过执行偏压的偏压螺旋弹簧与外壳内的定位元件相接触,光学写入装置70可以相对于外壳内的感光体2Y、感光体2M、感光体2C和感光体2K定位。因此,即使保持光学写入装置70的盖框架52可以被移动并且本身也可以在一定程度的游隙内移动,在关闭位置,光学写入装置70可以相对于外壳内的感光体2Y、感光体2M、感光体2C和感光体2K定位。可以抑制光学写入装置70的写入位置精度降低。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机的结构。
当上盖50从图9所示的打开位置相图10所示的关闭位置移动时,光学写入装置70的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与第一定位元件80b和第二定位元件90b碰撞。由于碰撞,在光学写入装置70的壳体内定位和固定的反射镜、透镜等移动,有可能导致写入位置精度降低。根据本实施例,第一偏压螺旋弹簧54在图10所示的关闭状态处于压缩状态。第一偏压螺旋弹簧54在打开位置延伸到自由长度。因此,由于在第一偏压螺旋弹簧54处于拉伸状态时,即,在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靠近第一定位元件80b和第二定位元件90b时,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抵靠在第一定位元件80b和第二定位元件90b上,在碰撞方面这是有利的。
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如图11所示,打印机被构造成光学写入装置70倾斜。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可以位于回退位置和接触位置。在回退位置,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与第一定位元件80b和第二定位元件90b在关闭位置不接触。在接触位置,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与第一定位元件80b和第二定位元件90b相接触。结果,当光学写入装置70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时,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由于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位于回退位置而停止与第一定位元件80b和第二定位元件90b相碰撞。可以抑制位于并固定在光学写入装置70壳体内的反射镜、透镜等偏移。由于光学写入装置在其移动到关闭位置之后移动成水平的,因此,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可以与第一定位元件80b和第二定位元件90b相接触,并且光学写入装置70可以相对于外壳内的感光体2Y、感光体2M、感光体2C和感光体2K定位在关闭位置。
如图12所示,第一定位元件80b和第二定位元件90b可以构造成允许移动到回退位置。当光学写入装置70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时,第一定位元件80b和第二定位元件90b可以位于回退位置,由此防止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与第一定位元件80b和第二定位元件90b相碰撞。可以抑制位于和固定于光学写入装置70壳体内的反射镜、透镜等偏移。在这种情况下,在光学写入装置70移动到关闭位置之后,第一定位元件80b和第二定位元件90b移动到接触位置。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与第一定位元件80b和第二定位元件90b相接触,并且光学写入装置70相对于外壳内的感光体2Y、感光体2M、感光体2C和感光体2K定位在关闭位置。
图13是第一示例的整体结构图,图14是第一示例的整体透视图。
在第一示例中,切换机构100倾斜光学写入装置70,由此切换第一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a和71b的位置到回退位置。
如图13和14所示,切换机构100包括杠杆101,该杠杆101作为切换控制元件。杠杆101包括在一侧表面上的第一臂101a和在另一侧表面上的第二臂101c。第一臂101a和第二臂101c由连接元件101b连接。第一轴部件103a的一端固定到第一臂101a的下端上。第二轴部件103b固定到第二臂101c的下端上。杠杆101在摆动侧设置在上盖50的端部附近。第一轴部件103a从杠杆壳体50a的一侧表面穿过,由此可以自由转动。第二轴部件103b从杠杆壳体50a的另一侧表面穿过,以便可以自由转动。第一接合元件014a固定到第一轴部件013a的轴端上。第二接合元件104b固定到第二轴部件103b上。柱状第一回退接触元件102设置在光学写入装置70的壳体的一侧表面上,以便从壳体的该侧表面突出。柱状第二回退接触元件(未示出)设置在光学写入装置的壳体的另一侧表面上,以便从壳体该另一侧表面突出。
当光学写入装置70移动到打开位置时,用户可以握住容纳在上盖50上设置的杠杆壳体(未示出)内的杠杆101的连接元件101b,并从作为第一位置的杠杆容纳位置向上拉动杠杆101,直到作为第二位置的拉上位置。然后,第一接合元件104a与第一回退接触元件102相接触,并且第二接合元件104b与第二回退接触元件(未示出)相接触。光学写入装置70以钩元件52b作为中心转动并且被向上拉。由此,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的位置从接触位置切换到回退位置。
在第一示例中,杠杆101连接到上盖50上。因此,当杠杆101被向上拉时,上盖50以轴部件51为中心转动。光学写入装置70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换句话说,作为切换控制元件的杠杆101也作为移动控制元件,其控制光学写入装置70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由于杠杆101以这种方式作为移动控制元件,与单独设置用于在回退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移动基准位置部件的控制元件以及上述移动控制元件相比,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结果,可以实现成本降低和尺寸减小。
光学写入装置70可以移动到打开位置,且简单地通过向上拉杠杆101,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的位置可以从接触位置切换到回退位置。因此,与用于切换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的切换控制元件和上述移动控制元件单独设置的情况相比,将光学写入装置70移动到打开位置所需的操作可以简化。
当向上拉杠杆101的同时光学写入装置70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时由于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处于回退位置,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不会与第一定位元件80b和第二定位元件90b相碰撞。因此,在光学写入装置70壳体内的诸如反射镜等的光学部件的位置不会偏移。
当光学写入装置70移动到关闭位置时,在杠杆101被朝向杠杆容纳位置拉动时,第一接合元件104a与第一回退接触元件102分离,且第二接合元件104b与第二回退接触元件(未示出)分离。然后,光学写入装置70沿着图13中的顺时针方向以钩元件52b为中心转动。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的位置从回退位置切换到接触位置。结果,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与第一定位元件80b和第二定位元件90b相接触,并且光学写入装置70定位在打印机主体内。
在第一示例中,杠杆101移动光学写入装置70的方向与偏压螺旋弹簧54偏压光学写入装置70(基准位置部件)的方向相反。因此,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的位置可以通过第一接合元件104a和第二接合元件104b从回退位置切换到接触位置,该第一接合元件104a和第二接合元件104b与光学写入装置70(回退接触元件)分离。结果,不必提供用于从回退位置到接触位置切换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的位置的机构。可以减少部件数量,也可以实现成本降低和尺寸减小。
当光学写入装置70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时,杠杆101可以落下,导致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从回退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然后可以与第一定位元件80b和第二定位元件90b碰撞。因此,当光学写入装置70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移动时,壳体提供闭锁机构,来将杠杆101闭锁在作为第二位置的拉起位置,以防止杠杆101从拉起位置落下。
图15是其中提供了闭锁机构160的整体结构图。下面描述第一臂101a。但是,第二臂101c也设置有类似的闭锁机构。
如图15所示,在杠杆101的第一臂101a上、在上盖50的转轴一侧(轴部件51)设置了切开部分163。闭锁部件161设置在切开部分163中。在闭锁部件161的上端设置有通孔(未示出)。铰接螺钉162***到通孔中,并且拧紧到第一臂101a上。结果,闭锁部件161固定到第一臂101a上以便自由转动。第一臂101a和第二臂101c(未示出)的下端形成为以第一轴部件103a的轴中心为中心的圆形。在上盖50形成R部分50r,以便遵循第一臂101a和第二臂101c的下端。闭锁机构161的下端也以第一轴部件103a的轴中心为中心弯曲。偏压部件164,如螺旋弹簧,设置在臂侧的闭锁部件161的下端的表面与切开部分163的下端之间。偏压部件164在远离第一轴部件103a的轴中心的方向上偏压闭锁部件161的下端。闭锁部件161的下端表面是遵循上盖50上的杠杆壳体50a的表面的锥形表面。
当作为切换控制元件的杠杆101容纳在杠杆壳体50a中时,闭锁部件161由于上盖50的R部分50r而阻止偏压部件164,并朝向第一轴部件103a侧移动。当杠杆101从杠杆101被容纳在杠杆壳体50a中(杠杆容纳位置)的状态被向上拉到作为第二位置的拉起位置时,如图15所示,闭锁部件161的下端与上盖50的R部分50r滑动。因此,用户在经历阻力的同时向上拉动杠杆101。当杠杆101被向上拉到拉起位置时,闭锁部件161和上盖50之间的接触断开。用户停止经历阻力并且感觉到所谓的咔哒动作。通过这个动作,用户可以知道杠杆101已经拉到拉起位置。当杠杆101已经上拉到拉起位置,闭锁部件161和上盖50之间的接触断开,并且闭锁部件161的下端比上盖50的R部分50r进一步突出。因此,即使在杠杆101开始落下时,闭锁部件161的下端表面抵靠在上盖50的杠杆壳体50a上,防止杠杆101落下。结果,在光学写入装置70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时,防止杠杆101从作为第二位置的拉起位置落下。因此,当光学写入装置70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时,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可以可靠的位于回退位置。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一定位元件80b之间的碰撞以及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和第二定位元件90b之间的碰撞得以更可靠地防止。
当由于杠杆101被确实压下而杠杆101从拉起位置移动到杠杆容纳位置时,闭锁部件161由作为锥形表面的闭锁部件161的下端表面朝向第一臂101侧压下。杠杆101可以从拉起位置移动到杠杆容纳位置,且杠杆101可以容纳在杠杆壳体50a中。
如图16所示,释放杠杆171可以设置在杠杆101上。闭锁的杠杆101可以由释放杠杆171释放,该释放杠杆171被朝向杠杆101的连接元件101b一侧拉动。
图17是释放机构的整体结构图,其中,闭锁的杠杆101通过释放杠杆171的操作而释放。图17是设置在第一臂101a上的释放机构的简图,但是,在第二臂101c上也设置了类似的释放机构。
如图16所示,释放臂172设置在释放杠杆171的每端上,以便分别遵循第一臂101a和第二臂101c的内表面。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长孔173形成在杠杆101的第一臂101a和第二臂101c上。设置在释放臂172的下端上的突起174穿过长孔173。如图17所示,线性部件175的一端固定到突起174的末端上。线性部件175的另一端固定到闭锁部件161的下端上。轴部件103a悬挂线性部件175。
当释放杠杆171被向杠杆101的连接元件101b一侧拉动时,闭锁部件161通过线性部件175压到杠杆101的臂侧。闭锁的杠杆101被释放。当杠杆101被向下拉同时释放杠杆被向连接元件101b侧拉动时,杠杆101可以从拉起位置移动到杠杆容纳位置。杠杆101可以容纳在杠杆壳体50a中。以这种方式,由于提供了释放机构,闭锁部件161的下端表面可以被赋予方形。与闭锁部件161的下端表面是锥形表面的情况相比,杠杆101可以更可靠地闭锁。
图18是第二示例的整体结构图。在第二示例中,提供了探测器110。探测器110探测在光学写入装置70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是否处于接触位置。
探测器110包括摆动部件111和光学传感器112。摆动部件111包括填充件111a和杠杆接触元件111b。摆动部件111的上端固定到打印机主体的一侧表面侧上,以便自由摆动。
光学传感器112包括发光装置(未示出)和光接收装置(未示出)。发光装置和光接收装置设置成彼此面对,并以预定距离隔开。
在杠杆101向上拉之后,如图18中实线所示,且光学写入装置70在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处于回退位置的状态下位于关闭位置,当杠杆101被向下拉以便将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的位置切换到接触位置时,第一接合元件104a的下端与摆动部件111的杠杆接触元件111b相接触。当杠杆101被进一步向下拉时,摆动部件111在图18中的逆时针方向上转动。填充件111a的下端位于光学传感器111的发光装置和光接触装置(未示出)彼此面对的相对区域,由此阻挡来自发光装置的光线。结果,光接收装置不会接收到光线。探测器110探测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是否处于接触位置。
以这种方式,在第二示例中,借助于探测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是否处于接触位置的探测器110,可以探测到光学写入装置70是否相对于打印机主体定位。因此,在进行控制以便成像操作仅仅在探测器110探测到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处于接触位置时进行的情况下,可以防止成像操作在光学写入装置70还没有相对于打印机主体定位的情况下进行。结果,可以防止形成异常图像,如颜色偏离的图像。
图19是第三示例的整体结构图。在第三示例中,在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处于接触位置时,互锁开关130打开,允许感光体的操作部分、充电单元K、显影单元5K、光学写入装置70等被驱动。
如图19所示,大致狗腿形的摆动臂131固定到打印机主体的一侧表面侧上,以便自由摆动。杠杆接触元件131a设置在摆动臂131的上端。开关接触元件131b设置在摆动臂131的下端。
当第一接合元件104a的下端通过回退接触元件提升光学写入装置70,如图19的实线所示,并且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处于回退位置时,互锁开关130关闭。每个处理部分和电源(未示出)之间的连接被断开。结果,在光学写入装置70没有相对于打印机主体定位时不能成像。
当杠杆101沿着图19中虚线所示的方向被推动时,第一接合元件104a从回退接触位置分开。通过来自偏压螺旋弹簧54的偏压力,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的位置切换到接触位置。光学写入装置70相对于打印机主体定位。当杠杆101被进一步向下推动时,第一接合元件104a的下端与摆动臂131的杠杆接触元件131a接触。当杠杆101被进一步向下推动时,摆动臂131旋转。摆动臂131的开关接触元件131b与互锁开关130的杠杆部分130a接触。当杠杆101被进一步向下推动时,摆动臂131将杠杆部分130a压在互锁开关130上,并且按压互锁开关130的按钮(未示出)。互锁开关130从OFF切换到ON。每个处理部分和电源连接,允许每个处理部分被驱动。结果,可以进行成像操作。
在第三示例中,当光学写入装置70没有相对于打印机主体定位时,不能形成图像。因此,可以防止形成异常图像,如颜色偏移的图像。当光学写入装置70没有相对于打印机主体定位时,在硬件上禁止成像操作。因此,与通过软件禁止成像操作的情况不同,如同在第二示例中,不会发生由于软件失控而进行成像操作的情形。可以更可靠地防止成像操作。此外不需要复杂的控制操作。可以通过简单结构禁止成像操作,由此实现成本降低。
图20是第四示例的整体结构图。在第四示例中,提供了作为驱动部分的切换马达。由于切换马达14被驱动,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的位置在回退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切换。
如图20所示,在第四示例中,切换马达141设置在打印机主体的侧表面侧上。驱动齿轮142固定到打印机主体所保持的旋转轴(未示出)上,以便自由转动。在光学写入单元70侧上盖框架52的第一框架(未示出)的表面上,从动齿轮146安装成可以自由转动。当光学写入装置70处于关闭位置是,从动齿轮146与驱动齿轮142啮合。扇形杠杆齿轮144安装到第一接合元件104a上。杠杆齿轮144与从动齿轮146啮合。第一弹簧安装部分145a设置在第一接合元件104a上。回退螺旋弹簧145的一端连接到第一弹簧安装部分145a上。第二弹簧安装部分145b设置在该框架52的第一框架(未示出)的表面上、光学写入装置70一侧上。回退螺旋弹簧145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二弹簧安装部分145b上。当杠杆101处于图20中实线所示的拉起位置时,回退螺旋弹簧145处于自由长度。当杠杆101从拉起位置移动到图20中虚线所示的推下位置时,回退螺旋弹簧145深长,沿着图20中的X方向偏压第一接合元件104a的下端。
当光学写入装置70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时,切换马达141被驱动。驱动被驱动传递机构(未示出)传递到驱动齿轮142。该驱动从驱动齿轮142传递到从动齿轮146。杠杆齿轮144在图20的顺时针方向上转动。杠杆101升高到图20的实线所示的拉起位置。此时,第二接合元件(未示出)提升光学写入装置70。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的位置从接触位置切换到回退位置。当杠杆101到达拉起位置时,切换马达141的驱动停止。用户提升杠杆101的连接元件101b,并将光学写入装置70移动到打开位置。
即使在杠杆101在光学写入装置70处于打开位置时落下时,杠杆101由于回退螺旋弹簧145的偏压力返回到拉起位置。因此当光学写入装置70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可以总是处于回退位置。因此,当光学写入装置70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时,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不会与第一定位元件80b和第二定位元件90b相碰撞。
虽然存在从动齿轮146与驱动齿轮142碰撞的风险,通过以下结构可以防止该冲击传递到光学写入装置70。使得驱动齿轮142固定于其上的转动轴沿着碰撞方向移动。转动轴由偏压元件,如弹簧在与碰撞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偏压。碰撞的力由打印机主体侧接收。
当光学写入装置70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时,上盖打开和关闭探测元件(未示出)探测上盖50是否关闭。切换马达141在与光学写入装置70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被可转动地驱动。结果,杠杆101开始落下。第二接合元件(未示出)与第二回退接触元件(未示出)分离。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的位置从回退位置切换到接触位置。结果,光学写入装置70相对于打印机主体定位。
此时,杠杆101被回退螺旋弹簧145偏压到图20的实线所示的拉起位置。但是,杠杆101向拉起位置的移动由切换马达141约束。
在第四示例中,切换马达141切换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的位置。因此,不同于切换手动进行的情况,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的位置在成像设备的电源关闭时不切换。因此,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的位置可以总是已知的。结果,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是否处于接触位置且成像操作是否可以进行,或者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是否处于回退位置且成像操作是否不能进行可以显示在打印机的操作显示器、个人电脑的屏幕等上。
图21是第五示例的整体结构图。在第五示例中,第一定位元件80b和第二定位元件90b可以在接触位置和回退位置之间切换。
如图21所示,在第五示例中的切换机构150包括第一定位元件移动部件152、第二定位元件移动部件(未示出)、第一摆动部件151、第二摆动部件(未示出)和杠杆101。大致L形的第一定位元件80b设置在第一定位元件移动部件152的上端。两个长孔形成在第一定位元件移动部件152上。从打印机主体的侧表面突出的接合销与长孔接合。第一定位元件移动部件152安装到打印机主体的一侧表面上,以允许在与偏压螺旋弹簧54的偏压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移动。第一摆动部件151大致为狗腿形。第一摆动部件151安装到打印机主体的一侧表面上,以允许其转动。第一螺旋弹簧153的一端安装到第一摆动部件151的下端上。第一螺旋弹簧153的另一端安装到第一定位元件移动部件152的下端上。虽然没有示出,在第二定位元件移动部件上的长孔与从打印机主体另一侧表面突出的接合销相接合。第二定位元件移动部件安装到打印机主体的另一侧表面上,以允许它沿着与偏压螺旋弹簧偏压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第二摆动部件安装到打印机主体的另一侧表面上,以允许它转动。第二螺旋弹簧安装到第二摆动部件的下端和第二定位元件移动部件的下端。如在上面的示例中那样,杠杆101包括第一臂101a、第二臂(未示出)、连接元件(未示出)、第一轴部件、第二轴部件、第一接合元件、和第二接合元件。与第一摆动部件151相接触的接触突起154设置在第一接合元件104a和第二接合元件的下端上。
当杠杆101处于杠杆容纳位置时,在该位置,第一定位元件80b、第二定位元件90b、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处于接触位置,杠杆101与设置在上盖50上的接合元件(未示出)相接合。
当杠杆101处于杠杆容纳位置时,在该位置,杠杆101容纳在上盖上的杠杆壳体(未示出)中,第一摆动部件151和第二摆动部件(未示出)如图21的虚线所示定位。此时,第一摆动部件151在第一摆动部件151沿着图21中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方向被螺旋弹簧153偏压。类似的,第二摆动部件沿着第二摆动部件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方向被第二螺旋弹簧(未示出)偏压。
当光学写入装置70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时,释放部分(未示出)释放上盖50上设置的接合元件与杠杆101之间的接合。借助于第一螺旋弹簧153和第二螺旋弹簧,第一摆动部件151和第二摆动部件在逆时针方向上摆动,直到第一摆动部件151和第二摆动部件的下端到达图21中实线所示的位置。杠杆101转动到图21中实线所示的拉起位置。第一定位元件移动部件152和第二定位元件移动部件(未示出)从接触位置移动到偏压螺旋弹簧54的偏压方向侧。第一定位元件80b和第二定位元件90b的位置从接触位置切换到回退位置。通过用户握住杠杆101的连接元件并向上拉杠杆101,光学写入单元70可以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
当光学写入装置70处于打开位置时,图15所示的闭锁机构有利地闭锁杠杆101,以防止杠杆101落下。结果,在光学写入装置70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时,设置在杠杆101的臂的下端上的接触突起154可以比第一摆动部件151和第二摆动部件更靠近光学写入装置70侧定位。
当光学写入装置70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时,第一定位元件80b和第二定位元件90b位于回退位置。因此,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不会与第一定位元件80b和第二定位元件90b碰撞。
在光学写入装置70移动到关闭位置之后,杠杆101朝向杠杆容纳位置被推动。第一接合元件104a的接触突起154然后与在光学写入装置70一侧上的第一摆动部件151的上端的表面相接触。第一摆动部件151在顺时针方向上转动。类似的,第二接合元件的接触突起与在光学写入装置70一侧上的第二摆动部件的上端的表面(未示出)相接触。第二摆动部件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由于第一摆动部件151和第二摆动部件被转动,第一定位元件移动部件152和第二定位元件移动部件在与偏压螺旋弹簧54的偏压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第一定位元件80b和第二定位元件90b的位置从回退位置切换到接触位置。然后,当杠杆101到达杠杆容纳位置并且容纳在上盖50上设置的杠杆壳体50a(未示出)内时,杠杆101与上盖50上的接合元件(未示出)接合。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包括感光体2、光学写入装置70、和该框架52。感光体2作为潜像载体,在其环形运动的前表面上承载潜像。光学写入装置70作为潜像写入单元,在感光体2上写入潜像。该框架52作为保持体,它可以以打印机主体上设置的转动轴为中心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相对于打印机主体转动,同时保持光学写入装置70。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位于光学写入装置70上定位基准位置处。用于将光学写入装置70定位在关闭位置的第一定位元件80b和第二定位元件90b设置在成像设备内。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被作为偏压元件的偏压螺旋弹簧偏压。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与第一定位元件80b和第二定位元件90b相接触。当光学写入装置70处于关闭位置时,打印机可以进入两个状态:接触状态或非接触状态。在接触状态,第一定位元件80b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a、以及第二定位元件90b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相接触。在非接触状态,第一定位元件80b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a、以及第二定位元件90b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不接触。切换机构100作为在接触状态和非接触装置之间切换的切换元件。结果,如果在光学写入装置70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时,打印机切换到第一定位元件80b和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以及第二定位元件90b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不接触的状态下切换到非接触状态,可以防止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在光学写入装置70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移动时与第一定位元件80b和第二定位元件90b向碰撞。因此,可以抑制定位并固定于光学写入装置70的壳体内的透镜、反射镜等的位置偏移。
当切换机构100切换到第一定位元件80b和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第二定位元件90b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相接触的接触状态时,当光学写入装置70处于关闭位置时,光学写入装置70可以相对于感光体2定位在成像设备中、关闭位置处。可以防止光学写入装置70的写入位置精度的降低。
在第一示例中,在至少关闭位置,通过切换机构100执行的切换操作,由于光学写入装置70移动,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可以处于实现接触状态的接触位置或者实现非接触状态的回退位置。结果,由切换机构100执行的切换操作可以在接触状态和非接触状态之间切换。
如在第五实施例中的,在至少关闭位置,通过切换机构100执行的切换操作,第一定位元件80b和第二定位元件90b可以处于实现接触状态的接触位置或者实现非接触状态的回退位置。在这种结构中,由切换机构100执行的切换同样可以在接触状态和非接触状态之间切换。
提供了作为切换控制元件的杠杆101,该杠杆101控制接触状态和非接触状态之间的切换。杠杆101作为移动控制元件,其控制光学写入装置70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结果,与单独提供切换控制元件和移动控制元件相比,可以减少部件数量。可以实现成像设备的成本降低和尺寸减小。
提供了将杠杆101闭锁在作为第二位置的拉起位置的闭锁机构160。因此,即使在杠杆101开始落下时,也可以通过闭锁机构160防止杠杆101落下。结果,在光学写入装置70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时,杠杆101不会从作为第二位置的拉起位置改变位置到作为第一位置的杠杆容纳位置。因此,当光学写入装置70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时,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可以可靠地定位在回退位置。可以可靠地防止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与第一定位元件80b和第二定位元件90b碰撞。
闭锁的杠杆101被释放杠杆释放。因此,除非释放杠杆操作,闭锁的杠杆101不会被释放。可以可靠地防止杠杆101落下。
在第二示例中,提供了探测器110。探测器110探测在光学写入装置70处于关闭位置时,打印机是否处于接触状态。结果,从来自探测器110的探测结果,可以探测到光学写入装置70是否相对于打印机主体定位。
在第三示例中,提供了互锁开关。互锁开关在允许执行成像操作的状态和禁止成像操作的状态之间切换。在接触状态,互锁开关切换到ON,允许执行成像操作。由于这种结构,仅在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一定位元件80b、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和第二定位元件90b相接触,且光学写入装置相对于打印机主体定位,才能执行成像操作。因此,可以抑制形成异常图象,如颜色偏移的图象。
在第四示例中,提供了作为驱动部分的切换马达。来自切换马达的驱动用于在非接触状态和接触状态之间切换。结果,不同于手动执行切换的情况,在成像设备的电源OFF时,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的位置不会切换。因此,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的位置总是已知的。结果,可以在打印机的操作显示器上、个人电脑的屏幕上等显示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是否处于接触位置且成像操作可以执行、或者第一基准位置部件71a和第二基准位置部件71b是否处于回退位置且不可以执行成像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保持潜像写入部分的保持体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时,如果切换部分将成像设备切换到非接触状态时,在该非接触状态定位部分和基准位置部件不接触,可以防止在保持潜像写入部分的保持体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时基准位置部件于定位部分碰撞。结果,可以抑制定位和固定在潜像写入部分的壳体内的透镜、反射镜等位置偏移。
在保持体处于关闭位置时,当切换部分将成像设备切换到接触状态时,在该接触状态下,定位部分和基准位置部件相接触,潜像写入部分可以相对于成像设备内的潜像载体定位在工作位置。可以抑制潜像写入部分的写入位置精度降低。
虽然已经为了完整和清楚公开的目的相对于特定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并非如此限制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并且权利要求书应解释为涵盖所有变型和替代结构,这些变型和替代结构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完全落入在此的基本教导内。
本申请要求2007年10月30日提交的日本优先权文件2007-282219号的优先权,且该文件的整个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Claims (9)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承载潜像的潜像载体;
将潜像写入在潜像载体上的潜像写入单元;
保持体,该保持体可以相对于设备主体以设置在设备主体上的旋转轴为中心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摆动,同时保持潜像写入单元,其中,基准位置部件设置在潜像写入单元的定位基准位置处,定位元件设置在设备主体中,以在保持体处于关闭位置时将潜像写入单元相对于潜像载体定位,且基准位置部件被偏压元件偏压,以便与定位元件相接触;
机构,在保持体处于关闭位置时,该机构将定位元件和基准位置部件置于接触状态和非接触状态中的任一种,在接触状态下,定位元件和基准位置部件相接触,而在非接触状态,定位元件和基准位置部件不接触;以及
切换元件,该切换元件被构造成在接触状态和非接触状态之间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保持体处于关闭位置时,由于切换元件执行切换时潜像写入单元相对于保持体移动,基准位置部件可以处于实现接触状态的接触位置或者实现非接触状态的回退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当保持体处于关闭位置时,在切换元件执行切换时,定位元件可以处于实现接触状态的接触位置或者处于实现非接触状态的回退位置。
4.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
切换元件包括控制在接触状态和非接触状态之间切换的切换控制元件;以及
切换控制元件作用为控制保持体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控制元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切换控制元件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改变位置,其中,在切换控制元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定位元件和基准位置部件被置于接触状态,而在切换控制元件处于第二位置时,定位元件和基准位置部件被置于非接触状态;且
成像设备还包括闭锁机构,以将切换控制元件闭锁在第二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释放杠杆,如果切换控制元件被闭锁,该释放杠杆释放该切换控制元件。
7.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探测元件,该探测元件探测在保持体处于关闭位置时,定位元件和基准位置部件是否被置于接触状态。
8.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互锁开关,该互锁开关在允许执行成像操作的状态和禁止成像操作的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在接触状态,所述互锁开关切换到ON,允许执行成像操作。
9.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还包括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切换元件,以便在非接触状态和接触状态之间切换。
CN2008101747651A 2007-10-30 2008-10-30 成像设备 Active CN1014249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82219A JP5081582B2 (ja) 2007-10-30 2007-10-30 画像形成装置
JP282219/07 2007-10-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24903A CN101424903A (zh) 2009-05-06
CN101424903B true CN101424903B (zh) 2010-12-01

Family

ID=40583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47651A Active CN101424903B (zh) 2007-10-30 2008-10-30 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751749B2 (zh)
JP (1) JP5081582B2 (zh)
CN (1) CN1014249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64021B2 (ja) * 2008-06-09 2013-03-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141462B2 (ja) * 2008-09-16 2013-02-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収納構造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07453B2 (ja) 2009-03-17 2014-02-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ターロック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32756B2 (ja) * 2009-08-28 2014-06-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53630A (ja) * 2009-09-04 2011-03-1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464478B2 (ja) * 2009-09-11 2014-04-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531530B2 (ja) * 2009-09-24 2014-06-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搬送システム
JP5482237B2 (ja) * 2010-01-28 2014-05-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ターロック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573432B2 (ja) 2010-07-05 2014-08-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052591B2 (ja) 2012-06-05 2016-1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接離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16202B2 (ja) * 2012-11-21 2017-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04039A (ja) * 2001-04-09 2002-10-18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CN1410850A (zh) * 2001-10-01 2003-04-16 佳能株式会社 具有可拆装的成像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605951A (zh) * 2003-05-20 2005-04-13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设备
CN1773391A (zh) * 2004-11-11 2006-05-17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40005153B1 (ko) * 1991-04-22 1994-06-1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Led프린터의 화상형성장치
JP2849978B2 (ja) 1994-06-20 1999-01-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作像装置
JP2555278B2 (ja) * 1995-02-13 1996-11-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3251831B2 (ja) * 1995-11-24 2002-0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レーザ記録装置
JP3504170B2 (ja) * 1998-12-14 2004-03-08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3854762B2 (ja) * 1999-10-22 2006-1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608049B2 (ja) * 2000-03-09 2011-01-05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電子写真記録装置
JP2002062782A (ja) * 2000-06-09 2002-02-2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サブユニット取付構造及びサブユニット取付、取外し方法
JP2003057964A (ja) 2001-08-13 2003-02-2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644653B1 (ko) * 2004-11-27 2006-11-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JP5142008B2 (ja) * 2005-11-17 2013-02-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852301B2 (ja) 2005-11-17 2012-0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支持機構
JP2007192894A (ja) 2006-01-17 2007-08-0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移動ユニット
JP2007293251A (ja) 2006-03-27 2007-11-08 Ricoh Co Ltd 支持脚を有する機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28988A (ja) 2006-06-22 2008-02-07 Ricoh Co Ltd フレーム、電子機器、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フレーム組み立て方法
US7689142B2 (en) 2006-08-28 2010-03-30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ing unit and latent image writing device mounted therein
JP2008065122A (ja) 2006-09-08 2008-03-2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96944A (ja) 2006-09-12 2008-04-24 Ricoh Co Ltd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66716B2 (ja) * 2007-09-14 2012-11-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04039A (ja) * 2001-04-09 2002-10-18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CN1410850A (zh) * 2001-10-01 2003-04-16 佳能株式会社 具有可拆装的成像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605951A (zh) * 2003-05-20 2005-04-13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设备
CN1773391A (zh) * 2004-11-11 2006-05-17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751749B2 (en) 2010-07-06
JP2009109759A (ja) 2009-05-21
CN101424903A (zh) 2009-05-06
US20090110432A1 (en) 2009-04-30
JP5081582B2 (ja) 2012-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4903B (zh) 成像设备
CN100390682C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40665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308357B (zh) 成像设备
CN100514207C (zh) 图像形成单元及运动单元
CN10181939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93481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11666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576495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51446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1901130A2 (en)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for use with removable recording media
CN105807594A (zh) 成像单元
CN101344751B (zh) 消耗品以及具有该消耗品的成像设备
US8565638B2 (en) Unit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777492A (zh) 收容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906932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08662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8015720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0511005C (zh) 调色剂补给容器及成像装置
JP200901510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867958B2 (en) Color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467532B2 (en) Access restriction device for consumable componen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access restriction device
JP385065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504353B2 (ja) 消耗部品のアクセス制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7220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