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15577B - 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15577B
CN101415577B CN2007800122647A CN200780012264A CN101415577B CN 101415577 B CN101415577 B CN 101415577B CN 2007800122647 A CN2007800122647 A CN 2007800122647A CN 200780012264 A CN200780012264 A CN 200780012264A CN 101415577 B CN101415577 B CN 1014155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tary gear
rotating element
distribution device
drive force
propulsive eff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122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15577A (zh
Inventor
生岛喜大
汤浅和彦
田本英树
铃木浩一
宫崎旭史
安藤孝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155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55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155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557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or part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K23/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or part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differential gea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06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48/10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orbital spur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06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48/10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orbital spur gears
    • F16H48/11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orbital spur gears having intermeshing planet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20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 F16H48/22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usin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20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 F16H48/30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using externally-actuatable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20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 F16H2048/204Control of 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differential a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rrangement And Driving Of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Retarders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 Arrangement And Mounting Of Devices That Control Transmission Of Motive Force (AREA)

Abstract

第一旋转元件(RE1)的旋转通过变速装置(44)变速,并经由第一离合器(C1)或第二离合器(C2)传输到差速装置(42)的第二旋转元件(RE2)或第三旋转元件(RE3)。以这种方式,能够控制左右驱动轮(30l、30r)的转矩。此外,结合差速运行的限制,通过允许所述变速装置(44)自由旋转,能够消除传输到第四旋转元件(RE4)的转矩量,并通过完全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C1)和所述第二离合器(C2)而不允许它们的任何滑动能够减小在差速运行限制时的摩擦接合元件的累积滑动量。因而,不需要增加所述第一离合器(C1)和所述第二离合器(C2)的尺寸就能够实现差速运行限制控制。

Description

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的改进,该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将由驱动力源产生的驱动力分配到左右驱动轮。
背景技术
已知将由驱动源产生的驱动力分配到左右驱动轮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公开号为JP-A-11-105573的日本专利申请所描述的一种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根据此技术,通过由行星齿轮装置构成的差速装置将从驱动源传输的驱动力分配到左右驱动轮。此外,在此技术中,结合一对行星齿轮装置的变速机构邻近差速装置设置并与差速装置同轴。变速机构设置有用于将变速机构的输出选择性地传输到差速装置的行星齿轮架和太阳齿轮的一对离合器。通过在转弯等时根据需要使两个离合器选择性地进入滑移啮合,经由变速机构输出的驱动力被传输到差速装置的太阳齿轮或行星齿轮架。因而驱动力被分配。
但是,如果在公开号为JP-A-11-105573的日本专利申请所描述的技术中采用限差速运行控制,则两个离合器的摩擦接合元件不得不滑动,以致离合器需要大尺寸。此外,对离合器的耐久性施加了限制。因此,利用上述技术基本上很难实现差速运行限制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上述情况的背景下完成的,并提供了一种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其能够执行限差速运行控制以及左右驱动轮的转矩差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了(a)一种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其将由驱动源产生的驱动力分配到左右驱动轮,其特征在于包括:(b)差速器部,其具有第一旋转元件,由所述驱动源产生的所述驱动力被传输到所述第一旋转元件;第二旋转元件,其连接到所述左右驱动轮中的一个;以及第三旋转元件,其连接到所述左右驱动轮中的另一个;(c)变速部,其切换所述第一旋转元件的转速并从第四旋转元件选择性地输出旋转;(d)第一离合器,其将旋转从所述第四旋转元件传输到所述第二旋转元件,使得传输的转矩的量为可变的;以及(e)第二离合器,其将旋转从所述第四旋转元件传输到所述第三旋转元件,使得传输的转矩的量为可变的,(f)其中所述变速部能够改变传输到所述第四旋转元件的转矩的量。
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被从驱动源传输的驱动力旋转的第一旋转元件的旋转通过变速部变速,并经由第一离合器或第二离合器传输到差速器部的第二旋转元件或第三旋转元件。以这种方式,左右驱动轮的转矩差控制变得可能。此外,通过允许变速部自由旋转,能够消除传输到第四旋转元件的转矩的量。通过使第一和第二离合器完全接合,能够充分执行差速运行限制。因此,能够减小在差速运行限制时摩擦接合元件的累积滑动量,并能够实现差速运行限制控制而不需要增加第一和第二离合器的尺寸。
此外,在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中,优选地,变速部由行星齿轮装置构成,所述行星齿轮装置包括所述第四旋转元件、连接到所述第一旋转元件的第五旋转元件,以及第六旋转元件,并且所述变速部包括能够制动所述第六旋转元件的旋转的制动器。
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因为变速部包括能够制动第六旋转元件的旋转的制动器,变速部通过建立制动器的接合或半接合来实现变速状态,使得驱动力被分配。
在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中,优选地,在所述变速部中,所述第四旋转元件是内啮合齿轮,所述第五旋转元件是太阳齿轮,以及所述第六旋转元件是行星齿轮架,所述行星齿轮架可旋转地支撑与所述内啮合齿轮和所述太阳齿轮相啮合的小齿轮并且经由所述制动器选择性地连接到不旋转构件。
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因为变速部具有易于配置第一和第二离合器的结构,所以变速部有助于形成实用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
此外,在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中,同样优选地,所述行星齿轮装置是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
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因为行星齿轮装置是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所以行星齿轮装置提供了相对大的变速比,因而有助于形成实用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
此外,在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中,同样优选地,所述行星齿轮装置是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
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因为行星齿轮装置是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所以第四旋转元件的转向与第二和第三旋转元件的转向相同,使得旋转损失减少。此构造有助于形成实用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
此外,在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中,同样优选地,在所述变速部中,所述第四旋转元件是太阳齿轮,所述第五旋转元件是内啮合齿轮,以及所述第六旋转元件是行星齿轮架,所述行星齿轮架可旋转地支撑与所述内啮合齿轮和所述太阳齿轮相啮合的小齿轮并且经由所述制动器选择性地连接到不旋转构件。
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因为提供了允许结构上易于连接到第一旋转元件的布局,所以变速部有助于形成实用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
此外,在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中,同样优选地,所述行星齿轮装置是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
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因为变速部是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变速部提供了相对大的变速比,因而有助于形成实用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
此外,在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中,同样优选地,所述行星齿轮装置是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
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因为变速部是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第四旋转元件的转向与第二和第三旋转元件的转向相同,使得旋转损失减少。因而,变速部有助于形成实用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
此外,在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中,同样优选地,在所述变速部中,所述第四旋转元件是行星齿轮架,所述行星齿轮架可旋转地支撑与所述内啮合齿轮和所述太阳齿轮相啮合的小齿轮,所述第五旋转元件是太阳齿轮,以及所述第六旋转元件是经由所述制动器选择性地连接到不旋转构件的内啮合齿轮。
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变速部具有易于配置制动器的结构,因而有助于形成实用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
此外,在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中,同样优选地,所述变速部是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
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因为变速部是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第四旋转元件的转向与第二和第三旋转元件的转向相同,使得旋转损失减少。因而,变速部有助于形成实用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
此外,在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中,同样优选地,所述行星齿轮装置是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
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因为变速部是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变速部提供了相对大的变速比,因而有助于形成实用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
在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中,同样优选地,在所述变速部中,所述第四旋转元件是太阳齿轮,所述第五旋转元件是行星齿轮架,所述行星齿轮架可旋转地支撑与所述内啮合齿轮和所述太阳齿轮相啮合的小齿轮,并且所述第六旋转元件是经由所述制动器选择性地连接到不旋转构件的内啮合齿轮。
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因为变速部具有易于配置制动器的结构,因而有助于形成实用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
此外,在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中,同样优选地,所述行星齿轮装置是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
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因为变速部是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第四旋转元件的转向与第二和第三旋转元件的转向相同,使得旋转损失减少。因而,该变速部有助于形成实用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
此外,在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中,同样优选地,所述行星齿轮装置是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
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因为变速部是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变速部提供了相对大的变速比,因而有助于形成实用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
此外,在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中,同样优选地,所述变速部由两个或更多行星齿轮装置构成,所述行星齿轮装置包括所述第四旋转元件、连接到所述第一旋转元件的第五旋转元件,以及第六旋转元件,并且所述变速部包括能够制动所述第六旋转元件的旋转的制动器。
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因为变速部由两个或更多行星齿轮装置构成,能够提供相对小的变速比,因而有助于形成实用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
此外,在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中,同样优选地,所述两个或更多行星齿轮装置由单小齿轮型第一行星齿轮装置和单小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装置构成,并且所述第四旋转元件是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内啮合齿轮,所述第五旋转元件是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的内啮合齿轮,所述第六旋转元件是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太阳齿轮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的太阳齿轮,所述两个太阳齿轮相互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行星齿轮架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的行星齿轮架相互连接。
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因为变速部由两个行星齿轮装置构成,能够提供相对小的变速器,因而有助于形成实用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
此外,在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中,同样优选地,所述两个或更多行星齿轮装置由单小齿轮型第一行星齿轮装置和单小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装置构成,并且所述第四旋转元件是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的太阳齿轮,所述第五旋转元件是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太阳齿轮,所述第六旋转元件是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行星齿轮架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的行星齿轮架,所述两个行星齿轮架相互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的内啮合齿轮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的内啮合齿轮相互连接。
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因为变速部由两个行星齿轮装置构成,能够提供相对小的变速器,因而有助于形成实用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
此外,在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中,同样优选地,所述变速部是增速机构。
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因为变速部是增速机构,传输的转矩减小了,因此能够减小用于传输转矩的摩擦接合元件的尺寸。
此外,在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中,同样优选地,所述变速部是减速机构。
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因为变速部是减速机构,所以能够传输更大的转矩。
此外,在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中,同样优选地,所述差速器部是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并且所述第一旋转元件是内啮合齿轮,而所述第二旋转元件是行星齿轮架,以及所述第三旋转元件是太阳齿轮。
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差速器部是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并且第一旋转元件是内啮合齿轮,而第二旋转元件是行星齿轮架,以及第三旋转元件是太阳齿轮。因此,第二和第三旋转元件的转向与第一旋转元件的转向相同,因而有助于形成实用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阅读以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特征、优点和技术及工业重要性,其中:
图1是示出了基于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结构的前后轮驱动车辆的构造的结构图,该构造具有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的驱动力传输装置;
图2是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的构造的结构图;
图3是当图2所示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在非受控时差速装置的列线图;
图4是在图2所示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的左右轮转矩控制时差速装置的列线图;
图5是在图2所示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的左右轮转矩控制时差速装置的另一列线图;
图6是在图2所示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的差速运行限制控制时差速装置的列线图;
图7是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的构造的结构图;
图8是在图7所示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的左右轮转矩控制时差速装置的列线图;
图9是在图7所示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的左右轮转矩控制时差速装置的另一列线图;
图10是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的构造的结构图;
图11是在图10所示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的左右轮转矩控制时差速装置的列线图;
图12是在图10所示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的左右轮转矩控制时差速装置的另一列线图;
图13是示出了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的构造的结构图;
图14是在图13所示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的左右轮转矩控制时差速装置的列线图;
图15是在图13所示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的左右轮转矩控制时差速装置的另一列线图;
图16是示出了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的构造的结构图;
图17是示出了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的构造的结构图;
图18是示出了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的构造的结构图;
图19是示出了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的构造的结构图;
图20是示出了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的构造的结构图;
图21是示出了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的构造的结构图;及
图22是示出了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的构造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说明和附图中,将结合示范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1是示出了基于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FF)结构的前后轮驱动车辆的构造的结构图,该构造具有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的驱动力传输装置10。在图1中,发动机12产生的驱动力(转矩),即驱动力源,经由自动变速器14、前轮-目标差速齿轮装置16、一对左右前轮驱动轴18r、181(以下,简称为“前轮驱动轴18”,除非需要区别)传输到一对左右前轮20r、201(以下,如果不特别指出它们的区别的话,简称为“前轮20”)。同时,驱动力也经由中央差速齿轮装置22(中央差速器)、作为驱动力传输轴的传动轴24、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26(以下,简称为“驱动力分配装置”)以及一对左右后轮驱动轴28r、281(以下,如果不特别指出它们的区别的话,简称为“后轮驱动轴28”)传输到一对左右后轮30r、301(以下,如果不特别指出它们的区别的话,简称为“后轮30”)。如图1所示,在驱动力传输装置10中,作为与通过驱动力分配装置26分配驱动力有关的驱动轮的后轮30以及传动轴24被设置为使得后轮30的旋转轴和传动轴24的旋转轴相互垂直。此外,驱动力传输装置10设置有控制供给到驱动力分配装置26的油压的液压回路34,以及控制装置36,且控制装置36控制例如从液压回路34经由电磁控制阀等(未示出)供给到驱动力分配装置26的油压并且被设置在液压回路34中。在图1中,从液压回路34输出的油压用细实线箭头示出,从控制装置36输出的控制命令用细虚线示出。
例如,发动机12是通过喷入气缸的燃料的燃烧来产生驱动力的诸如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等等的内燃机。例如,自动变速器14是有级型自动变速器(stepped type automatic tansmission),其以预定的变速比γ增加或减小从发动机12输入的转速,并选择性地建立前行变速级(forward travel speed change step)、后退变速级(reverse travel speed change step)和空档(neutral position)中的一个,并根据所建立的变速级的变速比γ来执行速度变换。另外,自动变速器14的输入轴经由变矩器(未示出)等连接到发动机12的输出轴。
控制装置36是所谓的微机,其包括CPU、ROM、RAM、输入/输出接口等,并根据预存在ROM中的程序同时利用RAM的暂存功能来执行信号处理。例如,控制装置36执行左右轮转矩差控制、差速运行限制控制等(在下文描述),其是通过控制关于供给到设置在液压回路34中的电磁控制阀的电流的命令值从而控制供给到设置在驱动力分配装置26中的离合器及制动装置(在下文描述)的油压来执行的。驱动力传输装置10设置有检测对应于车速的后轮30的实际转速的车轮速度传感器、检测自动变速器14的变速级的变速级传感器(shift gear step sensor)、检测设置在发动机12的进气管和排气管中的节流阀(未示出)的实际开度的油门传感器(throttle sensor)、检测发动机12的实际转速的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前后加速度传感器等。代表变速级的信号、代表节流阀开度的信号、代表发动机转速的信号、代表前后加速度的信号等从这些传感器供给到控制装置36。
图2是示出了驱动力分配装置26的构造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驱动力经由连接到传动轴24的端部的锥齿轮38以及与锥齿轮38啮合的锥齿轮40传输到驱动力分配装置26,传动轴24经由中央差速齿轮装置22由发动机12转动。驱动力分配装置26包括用于将驱动力分配到左右后轮30r、301的差速装置42、邻近差速装置42设置且与后轮驱动轴28r、281同轴的变速装置44、以及选择性地将变速装置44的输出传输到差速装置42的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差速装置42对应本发明的差速器部,变速装置44对应本发明的变速部。
差速装置42是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包括内啮合齿轮R1、多对彼此啮合的小齿轮P1、行星齿轮架CA1和太阳齿轮S1,其中内啮合齿轮R1是第一旋转元件,行星齿轮架CA1是第二旋转元件RE2并支撑小齿轮P1使得小齿轮P1围绕自身的轴旋转并且也公转,太阳齿轮S1是第三旋转元件并经由多对小齿轮P1与内啮合齿轮R1啮合。差速装置42的变速比γ(=太阳齿轮S1的齿数/内啮合齿轮R1的齿数)设定为如0.5。内啮合齿轮R1设置在差速装置42的机箱46中并与机箱46一体形成。传动轴24的旋转经由锥齿轮38和锥齿轮40传输到内啮合齿轮R1,但是转速减小了。行星齿轮架CA1经由左后轮驱动轴281连接到左后轮301。太阳齿轮S1经由右后轮驱动轴28r连接到右后轮30r。另外,第二旋转元件RE2和第三旋转元件RE3是可互换的,这也适用于以下描述。
变速装置44由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构成,该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包括太阳齿轮S2、小齿轮P2、行星齿轮架CA2和内啮合齿轮R2,其中太阳齿轮S2是第五旋转元件RE5,行星齿轮架CA2是第六旋转元件RE6并支撑小齿轮P2使得小齿轮P2围绕自身的轴旋转并且也公转,内啮合齿轮R2是第四旋转元件并经由小齿轮P2与太阳齿轮S2啮合。第五旋转元件RE5连接到第一旋转元件RE1,作为变速装置44的输入构件。第六旋转元件RE6连接到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并选择性地连接到不旋转构件45。第四旋转元件RE4用作变速装置44的输出构件。第四旋转元件RE4经由第一离合器C1选择性地与差速装置42的行星齿轮架CA1即第二旋转元件RE2以及左后轮驱动轴281滑移啮合,并经由第二离合器C2选择性地与差速装置42的太阳齿轮S1即第三旋转元件RE3以及右后轮驱动轴28r滑移啮合。另外,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中的每一个是能够滑移啮合的多板摩擦接合装置。随着液压回路34被控制装置36切换,制动器B和离合器C1、C2接合或松开。滑移啮合时所传输的转矩是根据需要通过执行液压控制来控制的。另外,本实施例中的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对应于本发明的制动器。
将描述通过如上所述构造的驱动力分配装置26将驱动力分配到左右后轮30r、301。发动机12产生的驱动力经由自动变速器14、中央差速齿轮装置22、传动轴24等输入差速装置42,作为使差速装置42的机箱46旋转的驱动力。因为差速装置42的内啮合齿轮R1与机箱46一体设置,所以来自传动轴24的驱动力经由内啮合齿轮R1输入差速装置42。图3至图6中的每一个是驱动力分配装置26的差速装置42的列线图。在这些列线图中,左侧竖轴表示行星齿轮架CA1也即连接到左后轮301的第二旋转元件RE2的转速N1,而右侧竖轴表示连接到右后轮30r的第三旋转元件RE3的转速Nr,中间竖轴表示内啮合齿轮R1也即与机箱46一体旋转的第一旋转元件RE1的转速Ni以及第四旋转元件RE4的转速Nc。每个列线图的右侧所示的表格示出了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的状态。在表格中,符号“O”表示接合状态,符号“×”表示松开状态。转速N1和转速Nc之间的直线表示第一离合器C1的状态;具体来说,实线表示滑移啮合状态,虚线表示松开状态。转速Nc和转速Nr之间的直线表示第二离合器C2的状态;具体来说,虚线表示滑移啮合状态,虚线表示松开状态。
图3是驱动力分配装置26在非受控状态时的列线图。在非受控状态期间,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中的每一个都处于松开状态。在该状态期间,仅差速装置42运行,变速装置44处于自由旋转状态,使得驱动力被平均分配到左右后轮30r、301。因此,驱动力分配装置26作为普通打开的差速器(ordinaryopen differential)而不执行转矩传递或差速运行限制。在线性行进期间,差速装置42作为一个单元整体旋转,并且左右后轮30r、301的转速Nl、Nr基本相等。
图4是例如在车辆的左转期间等增加右后轮30r的驱动力以抑制转向不足的状态下,左右轮转矩差控制时的列线图的实例。在图4中,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接合,第一离合器C1滑移啮合,第二离合器C2松开。当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接合时,变速装置44的行星齿轮架CA2被锁止,使得第四旋转元件RE4的转速Nc在相反的转向减小并这样被输出。此外,因为第一离合器C1被滑移啮合,所以第四旋转元件RE4的输出被传输到第二旋转元件RE2。因为第四旋转元件RE4的转速Nc在相反的转向减小,所以上述滑移啮合减小了左后轮301的驱动力,并相对增加了右后轮30r的驱动力。此外,因为通过滑移啮合减小了左后轮301的转速Nl,所以差速装置42增加了右后轮30r的速度。
在车辆的右转期间等,通过如图5所示增加左后轮301的驱动力能够抑制转向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接合,第二离合器C2滑移啮合,而第一离合器C1松开。如图4,当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接合时,变速装置44的行星齿轮架CA2被锁止,使得第四旋转元件RE4的转速Nc在相反的方向减小并这样被输出。因为第二离合器C2被滑移啮合,所以第四旋转元件RE4的输出被传输到第三旋转元件RE3。随着通过滑移啮合使第四旋转元件RE4的转速在相反的转向减小,滑移啮合减小了右后轮30r的驱动力,并相对增加了左后轮301的驱动力。此外,随着通过滑移啮合减小了右后轮30r的转速Nr,差速装置42增加了左后轮301的转速。
图6是在差速运行限制控制时的列线图。在差速运行限制控制时,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松开,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接合。由于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都接合,所以执行了差速运行限制。当离合器C1、C2都完全接合时,驱动力分配装置26作为非滑动差速装置,左右后轮30r、301等速旋转。另外,能够将差速运行限制力任意设定为与离合器控制转矩成比例。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驱动力分配装置26,由从驱动源传输的驱动力驱动的第一旋转元件RE1的转速能够被变速装置44变换,以便将旋转经由第一离合器C1或第二离合器C2传输到差速装置42的第二旋转元件RE2或第三旋转元件RE3。以这种方式,能够控制左右驱动轮30r、301的左右转矩,因此能够完成任意方向的横摆力矩控制。此外,结合差速运行的限制,通过允许变速装置44自由旋转,能够消除传输到第四旋转元件RE4的被传输转矩量,并通过完全接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而不允许它们的任何滑动能够减小在差速运行限制时的摩擦接合元件的累积滑动量。因而,不增加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的尺寸就能够实现差速运行限制控制。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例,因为变速装置44包括能够制动第六旋转元件RE6的旋转的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所以变速装置44通过建立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的接合或半接合来实现变速状态,使得驱动力被分配。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例,因为变速装置44构造为使得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易于配置,所以变速装置44有助于形成实用的驱动力分配装置26。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例,因为变速装置44是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变速装置44提供了相对大的变速比,因此有助于形成实用的驱动力分配装置26。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例,因为变速装置44是减速机构,所以变速装置44能够传输增加的转矩。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在以下描述中,与上述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驱动力分配装置50的结构图。在图7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因为驱动力分配装置50具有对称的构造,所以省略了下半图。
图7的驱动力分配装置50与图2的驱动力分配装置26的区别仅在于变速装置52的构造。驱动力分配装置50的其它构造与驱动力分配装置26的其它构造基本上相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第二实施例中的变速装置52对应于本发明的变速部。
变速装置52由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构成,该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包括太阳齿轮S2、小齿轮P2、行星齿轮架CA2和内啮合齿轮R2,其中太阳齿轮S2是第四旋转元件RE4,行星齿轮架CA2是第六旋转元件RE6并且支撑小齿轮P2使得小齿轮P2围绕自身的轴旋转并且也公转,内啮合齿轮R2是第五旋转元件RE5并经由小齿轮P2与太阳齿轮S2啮合。第五旋转元件RE5连接到第一旋转元件RE1,作为变速装置52的输入构件。第六旋转元件RE6连接到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并选择性地连接到不旋转构件45。第四旋转元件RE4经由第一离合器C1选择性地与差速装置42的行星齿轮架CA1即第二旋转元件RE2和左后轮驱动轴281滑移啮合,并选择性地经由第二离合器C2与差速装置42的太阳齿轮S1即第三旋转元件RE3和右后轮驱动轴28r滑移啮合。
将描述通过如上所述构造的驱动力分配装置50将驱动力分配到左右后轮30r、301。发动机12产生的驱动力经由自动变速器14、中央差速齿轮装置22、传动轴24等输入差速装置42,作为使机箱46转动的驱动力。因为差速装置42的内啮合齿轮R1与机箱46一体设置,所以来自传动轴24的驱动力经由内啮合齿轮R1输入差速装置42。
图8是在驱动力分配装置50的左右轮转矩差控制时的列线图的实例,例如,在车辆的左转期间等增加右后轮30r上的驱动力以抑制转向不足的情况下的列线图。在图8中,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接合,第一离合器C1滑移啮合,而第二离合器C2松开。当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被接合时,变速装置52的行星齿轮架CA2被锁止,使得第四旋转元件RE4的转速Nc在相反的转向增加并这样被输出。此外,因为第一离合器C1被滑移啮合,所以第四旋转元件RE4的输出被传输到第二旋转元件RE2。因为第四旋转元件RE4的转速Nc在相反的转向增加,所以上述滑移啮合减小了左后轮301的驱动力,并相对增加了右后轮30r的驱动力。此外,因为通过滑移啮合减小了左后轮301的转速N1,所以差速装置42增加了右后轮30r的速度。
在车辆的右转期间等,如图9所示,通过增加左后轮301的驱动力能够抑制转向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被接合,第二离合器C2被滑移啮合,而第一离合器C1松开。如图8,当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被接合时,变速装置52的行星齿轮架CA2被锁止,使得第四旋转元件RE4的转速Nc在相反的转向增加并这样被输出。因为第二离合器C2被滑移啮合,所以第四旋转元件RE4的输出被传输到第三旋转元件RE3。随着通过滑移啮合使第四旋转元件RE4的转速在相反的转向增加,滑移啮合减小了右后轮30r的驱动力,并相对增加了左后轮301的驱动力。此外,随着通过滑移啮合减小了右后轮30r的转速Nr,差速装置42增加了左后轮301的转速。
在驱动力分配装置50的非受控状态期间,如图3中所示的情形,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中的每一个都处于松开状态。在这种状态期间,仅差速装置42运行,变速装置44处于自由转动状态,使得驱动力平均分配到左右后轮30r、301。因此,驱动力分配装置26作为普通打开的差速器而不执行左右轮转矩差控制或者差速运行限制控制。
在差速运行限制时,如图6,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松开,而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被接合。由于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都接合,差速运行限制被执行。当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都完全接合时,驱动力分配装置50作为非滑动差速装置,且左右后轮30r、30l等速旋转。另外,能够将差速运行限制力任意设定为与离合器控制转矩成比例。
因此,同上述实施例,根据第二实施例,驱动力分配装置50能够执行左右轮转矩差控制,且能够执行差速运行限制控制而不需要增加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的尺寸。
根据第二实施例,因为变速装置52具有允许结构上易于连接到第一旋转元件RE1的布局,所以变速装置52有助于形成实用的驱动力分配装置50。
此外,根据第二实施例,因为变速装置52是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变速装置52提供了相对大的变速比,因此有助于形成实用的驱动力分配装置50。
此外,根据第二实施例,因为变速装置52是增速机构,传输的转矩减小了,因此能够减小用于传输转矩的摩擦接合元件的尺寸。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图10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驱动力分配装置60的结构图。在图10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因为驱动力分配装置60具有对称的构造,所以省略了下半图。
图10的驱动力分配装置60与图2的驱动力分配装置26的区别仅在于变速装置62的构造。驱动力分配装置60的其它构造与驱动力分配装置26的其它构造基本上相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第三实施例中的变速装置62对应于本发明的变速部。
变速装置62由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构成,该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包括太阳齿轮S2、小齿轮P2、行星齿轮架CA2和内啮合齿轮R2,其中太阳齿轮S2是第五旋转元件RE5,行星齿轮架CA2是第四旋转元件RE4并且支撑小齿轮P2使得小齿轮P2围绕自身的轴旋转并且也公转,内啮合齿轮R2是第六旋转元件RE6并经由小齿轮P2与太阳齿轮S2啮合。第五旋转元件RE5连接到第一旋转元件RE1,作为变速装置62的输入构件。第六旋转元件RE6连接到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并选择性地连接到不旋转构件45。第四旋转元件RE4经由第一离合器C1选择性地与差速装置42的行星齿轮架CA1即第二旋转元件RE2和左后轮驱动轴281滑移啮合,并经由第二离合器C2选择性地与差速装置42的太阳齿轮S1即第三旋转元件RE3和右后轮驱动轴28r滑移啮合。
将描述通过如上所述构造的驱动力分配装置60将驱动力分配到左右后轮30r、30l。发动机12产生的驱动力经由自动变速器14、中央差速齿轮装置22、传动轴24等输入差速装置42,作为使差速装置42的机箱46转动的驱动力。因为差速装置42的内啮合齿轮R1与机箱46一体设置,所以来自传动轴24的驱动力经由内啮合齿轮R1输入差速装置42。
图11是在驱动力分配装置60的左右轮转矩差控制时的列线图,例如,在车辆的左转期间等增加右后轮30r上的驱动力以抑制转向不足的情况下的列线图。在图11中,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接合,第一离合器C1被滑移啮合,而第二离合器C2松开。当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被接合时,变速装置62的内啮合齿轮R2被锁止,使得第四旋转元件RE4的转速Nc在相同的转向减小并这样被输出。此外,因为第一离合器C1被滑移啮合,所以第四旋转元件RE4的输出被传输到第二旋转元件RE2。因为第四旋转元件RE4的转速Nc在相同的转向减小,所以上述滑移啮合减小了左后轮30l的驱动力,并相对增加了右后轮30r的驱动力。此外,因为由于滑移啮合减小了左后轮30l的转速Nl,所以差速装置42增加了右后轮30r的速度。
在车辆的右转期间等,如图12所示,通过增加左后轮301的驱动力能够抑制转向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接合,第二离合器C2被滑移啮合,而第一离合器C1松开。如图11,当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被接合时,变速装置62的内啮合齿轮R2被锁止,使得第四旋转元件RE4的转速Nc在相同的转向减小并这样被输出。因为第二离合器C2被滑移啮合,所以第四旋转元件RE4的输出被传输到第三旋转元件RE3。随着通过滑移啮合使第四旋转元件RE4的转速在相同的转向减小,滑移啮合减小了右后轮30r的驱动力,并相对增加了左后轮301的驱动力。此外,随着通过滑移啮合减小了右后轮30r的转速Nr,差速装置42增加了左后轮30l的转速。
在驱动力分配装置60的非受控状态期间,如图3中所示的情形,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中的每一个都处于松开状态。在这种状态期间,仅差速装置42运行,变速装置62处于自由转动状态,使得驱动力平均分配到左右后轮30r、30l。因此,驱动力分配装置60作为普通打开的差速器而不执行左右轮转矩差控制或者差速运行限制控制。
在差速运行限制时,如图6,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松开,而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被接合。由于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都接合,差速运行限制被执行。当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都完全接合时,驱动力分配装置60作为非滑动差速装置,且左右后轮30r、30l等速旋转。另外,能够将差速运行限制力任意设定为与离合器控制转矩成比例。
因此,同上述实施例,根据第三实施例,驱动力分配装置60能够执行左右轮转矩差控制,且能够执行差速运行限制控制而不需要增加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的尺寸。
根据第三实施例,变速装置62在结构上利于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的配置,因而有助于形成实用的驱动力分配装置60。
此外,根据第三实施例,因为变速装置62是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第四旋转元件RE4与第二和第三旋转元件RE2、RE3在相同的转向旋转,使得旋转损失减少了。因而,变速装置62有助于形成实用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
此外,根据第三实施例,因为变速装置62是减速机构,所以变速装置62能够传输增加的转矩。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图13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驱动力分配装置70的结构图。在图13所示的第四实施例中,因为驱动力分配装置70具有对称的构造,所以省略了下半图。
图13的驱动力分配装置70与图2的驱动力分配装置26的区别仅在于变速装置72的构造。驱动力分配装置70的其它构造与驱动力分配装置26的其它构造基本上相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第四实施例中的变速装置72对应于本发明的变速部。
变速装置72由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构成,该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包括太阳齿轮S2、小齿轮P2、行星齿轮架CA2和内啮合齿轮R2,其中太阳齿轮S2是第四旋转元件RE4,行星齿轮架CA2是第五旋转元件RE5并且支撑小齿轮P2使得小齿轮P2围绕自身的轴旋转并且也公转,内啮合齿轮R2是第六旋转元件RE6并经由小齿轮P2与太阳齿轮S2啮合。第五旋转元件RE5连接到第一旋转元件RE1,作为变速装置72的输入构件。第六旋转元件RE6连接到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并选择性地连接到不旋转构件45。第四旋转元件RE4经由第一离合器C1选择性地与差速装置42的行星齿轮架CA1即第二旋转元件RE2和左后轮驱动轴281滑移啮合,并经由第二离合器C2选择性地与差速装置42的太阳齿轮S1即第三旋转元件RE3和右后轮驱动轴28r滑移啮合。
将描述通过如上所述构造的驱动力分配装置70将驱动力分配到左右后轮30r、30l。发动机12产生的驱动力经由自动变速器14、中央差速齿轮装置22、传动轴24等输入差速装置42,作为使差速装置42的机箱46转动的驱动力。因为差速装置42的内啮合齿轮R1与机箱46一体设置,所以来自传动轴24的驱动力经由内啮合齿轮R1输入差速装置42。
图14是在驱动力分配装置70的左右轮转矩差控制时的列线图的实例,例如,在车辆的右转期间等增加左后轮30l上的驱动力以抑制转向不足的情况下的列线图。在图14中,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接合,第一离合器C1被滑移啮合,而第二离合器C2松开。当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被接合时,变速装置72的内啮合齿轮R2被锁止,使得第四旋转元件RE4的转速Nc在相同的转向增加并这样被输出。此外,因为第一离合器C1被滑移啮合,所以第四旋转元件RE4的输出被传输到第二旋转元件RE2。因为第四旋转元件RE4的转速Nc在相同的转向增加,所以上述滑移啮合增加了左后轮30l的驱动力,并相对减小了右后轮30r的驱动力。此外,因为由于滑移啮合增加了左后轮30l的转速N1,所以差速装置42减小了右后轮30r的速度。
在车辆的左转期间等,如图15所示,通过增加右后轮30r的驱动力能够抑制转向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接合,第二离合器C2被滑移啮合,第一离合器C1松开。如图14,当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被接合时,变速装置72的内啮合齿轮R2被锁止,使得第四旋转元件RE4的转速Nc在相同的转向增加并这样被输出。因为第二离合器C2被滑移啮合,所以第四旋转元件RE4的输出被传输到第三旋转元件RE3。随着通过滑移啮合使第四旋转元件RE4的转速在相同的转向减小,滑移啮合增加了右后轮30r的驱动力,并相对减小了左后轮30l的驱动力。此外,随着通过滑移啮合增加了右后轮30r的转速Nr,差速装置42减小了左后轮30l的转速。
在驱动力分配装置70的非受控状态期间,如图3中所示的情形,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中的每一个都处于松开状态。在这种状态期间,仅差速装置42运行,变速装置72处于自由转动状态,使得驱动力平均分配到左右后轮30r、30l。因此,驱动力分配装置70作为普通打开的差速器而不执行左右轮转矩差控制或者差速运行限制。
在差速运行限制时,如图6,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松开,而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被接合。由于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都接合,差速运行限制被执行。当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都完全接合时,驱动力分配装置60作为非滑动差速装置,且左右后轮30r、30l等速旋转。另外,能够将差速运行限制力任意设定为与离合器控制转矩成比例。
因此,同上述实施例,根据第四实施例,驱动力分配装置70能够执行左右轮转矩差控制,且能够执行差速运行限制控制而不需要增加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的尺寸。
根据第四实施例,因为变速装置72在结构上利于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的配置,所以变速装置72有助于形成实用的驱动力分配装置70。
此外,根据第四实施例,因为变速装置72是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第四旋转元件RE4与第二和第三旋转元件RE2、RE3在相同的转向旋转,使得旋转损失减少了。因而,变速装置72有助于形成实用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
此外,根据第四实施例,因为变速装置72是增速机构,传输的转矩减小了,因此能够减小用于传输转矩的摩擦接合元件的尺寸。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图16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驱动力分配装置80的结构图。图16的驱动力分配装置80与图2的驱动力分配装置26的区别仅在于变速装置82的构造。驱动力分配装置80的其它构造与驱动力分配装置26的其它构造基本上相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第五实施例中的变速装置82对应于本发明的变速部。
变速装置82由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构成,该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包括太阳齿轮S2、多对彼此啮合的小齿轮P2、行星齿轮架CA2和内啮合齿轮R2,其中太阳齿轮S2是第五旋转元件RE5,行星齿轮架CA2是第六旋转元件RE6并且支撑小齿轮P2使得小齿轮P2围绕自身的轴旋转并且也公转,内啮合齿轮R2是第四旋转元件RE4并经由小齿轮P2与太阳齿轮S2啮合。第五旋转元件RE5连接到第一旋转元件RE1,作为变速装置82的输入构件。第六旋转元件RE6连接到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并选择性地连接到不旋转构件45。第四旋转元件RE4经由第一离合器C1选择性地与差速装置42的行星齿轮架CA1即第二旋转元件RE2和左后轮驱动轴281滑移啮合,并经由第二离合器C2选择性地与差速装置42的太阳齿轮S1即第三旋转元件RE3和右后轮驱动轴28r滑移啮合。
将描述通过如上所述构造的驱动力分配装置80将驱动力分配到左右后轮30r、30l。发动机12产生的驱动力经由自动变速器14、中央差速齿轮装置22、传动轴24等输入差速装置42,作为使差速装置42的机箱46转动的驱动力。因为差速装置42的内啮合齿轮R1与机箱46一体设置,所以来自传动轴24的驱动力经由内啮合齿轮R1输入差速装置42。当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被接合且行星齿轮架CA2被锁止时,变速装置82的第四旋转元件RE4的转速在与第一旋转元件RE1的转向相同的转向上减小并这样被输出。因此,在左右轮转矩差控制时的列线图与图11和图12的列线图基本上相同,且驱动力被适当地分配到左右后轮30r、30l。在非受控状态时,如图3的列线图,驱动力平均分配到左右后轮30r、30l。在差速运行限制时,如图6的列线图,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被接合,使得能够实现差速运行限制控制。
因此,同上述实施例,根据第五实施例,驱动力分配装置80能够执行左右轮转矩差控制,且能够执行差速运行限制控制而不需要增加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的尺寸。
此外,根据第五实施例,因为变速装置82具有易于设置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的结构,所以变速装置82有助于形成实用的驱动力分配装置80。
此外,根据第五实施例,因为变速装置82是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第四旋转元件RE4与第二和第三旋转元件RE2、RE3在相同的方向旋转,使得旋转损失减少了。因而,变速装置82有助于形成实用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80。
此外,根据第五实施例,因为变速装置82是减速机构,所以变速装置82能够传输增加的转矩。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图17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驱动力分配装置90的结构图。图17的驱动力分配装置90与图2的驱动力分配装置26的区别仅在于变速装置92的构造。驱动力分配装置90的其它构造与驱动力分配装置26的其它构造基本上相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第六实施例中的变速装置92对应于本发明的变速部。
变速装置92由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构成,该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包括太阳齿轮S2、多对彼此啮合的小齿轮P2、行星齿轮架CA2和内啮合齿轮R2,其中太阳齿轮S2是第四旋转元件RE4,行星齿轮架CA2是第六旋转元件RE6并且支撑小齿轮P2使得小齿轮P2围绕自身的轴旋转并且也公转,内啮合齿轮R2是第五旋转元件RE5并经由小齿轮P2与太阳齿轮S2啮合。第五旋转元件RE5连接到第一旋转元件RE1,作为变速装置92的输入构件。第六旋转元件RE6连接到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并选择性地连接到不旋转构件45。第四旋转元件RE4经由第一离合器C1选择性地连接到差速装置42的行星齿轮架CA1即第二旋转元件RE2和左后轮驱动轴281,并经由第二离合器C2选择性地连接到差速装置42的太阳齿轮S1即第三旋转元件RE3和右后轮驱动轴28r。
将描述通过如上所述构造的驱动力分配装置90将驱动力分配到左右后轮30r、30l。发动机12产生的驱动力经由自动变速器14、中央差速齿轮装置22、传动轴24等输入差速装置42,作为使差速装置42的机箱46转动的驱动力。因为差速装置42的内啮合齿轮R1与机箱46一体设置,所以来自传动轴24的驱动力经由内啮合齿轮R1输入差速装置42。当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被接合且行星齿轮架CA2被锁止时,变速装置92的第四旋转元件RE4的转速在与第一旋转元件RE1的转向相同的转向上增加并这样被输出。因此,在左右轮转矩差控制时的列线图与图14和图15的列线图基本上相同,且驱动力被适当地分配到左右后轮30r、30l。在非受控状态时,如图3的列线图,驱动力平均分配到左右后轮30r、30l。在差速运行限制时,如图6的列线图,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被接合,使得差速运行限制被执行。
因此,同上述实施例,根据第六实施例,驱动力分配装置90能够执行左右轮转矩差控制,且能够执行差速运行限制控制而不需要增加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的尺寸。
此外,根据第六实施例,因为变速装置92具有允许结构上易于连接到第一旋转元件RE1的布局,所以变速装置92有助于形成实用的驱动力分配装置90。
此外,根据第六实施例,因为变速装置92是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第四旋转元件RE4与第二和第三旋转元件RE2、RE3在相同的方向旋转,使得旋转损失减少了。因而,变速装置92有助于形成实用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90。
此外,根据第六实施例,因为变速装置92是增速机构,传输的转矩减小了,因此能够减小用于传输转矩的摩擦接合元件的尺寸。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图18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驱动力分配装置100的结构图。图18的驱动力分配装置100与图2的驱动力分配装置26的区别仅在于变速装置102的构造。驱动力分配装置100的其它构造与驱动力分配装置26的其它构造基本上相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第七实施例中的变速装置102对应于本发明的变速部。
变速装置102由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构成,该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包括太阳齿轮S2、多对彼此啮合的小齿轮P2、行星齿轮架CA2和内啮合齿轮R2,其中太阳齿轮S2是第五旋转元件RE5,行星齿轮架CA2是第四旋转元件RE4并且支撑小齿轮P2使得小齿轮P2围绕自身的轴旋转并且也公转,内啮合齿轮R2是第六旋转元件RE6并经由小齿轮P2与太阳齿轮S2啮合。第五旋转元件RE5连接到第一旋转元件RE1,作为变速装置102的输入构件。第六旋转元件RE6连接到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并选择性地连接到不旋转构件45。第四旋转元件RE4经由第一离合器C1选择性地与差速装置42的行星齿轮架CA1即第二旋转元件RE2和左后轮驱动轴281滑移啮合,并经由第二离合器C2选择性地与差速装置42的太阳齿轮S1即第三旋转元件RE3和右后轮驱动轴28r滑移啮合。
将描述通过如上所述构造的驱动力分配装置100将驱动力分配到左右后轮30r、30l。发动机12产生的驱动力经由自动变速器14、中央差速齿轮装置22、传动轴24等输入差速装置42,作为使差速装置42的机箱46转动的驱动力。因为差速装置42的内啮合齿轮R1与机箱46一体设置,所以来自传动轴24的驱动力经由内啮合齿轮R1输入差速装置42。当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被接合且内啮合齿轮R2被锁止时,变速装置102的第四旋转元件RE4的转速在与第一旋转元件RE1的转向相反的转向上减小并这样被输出。因此,在左右轮转矩差控制时的列线图与图4和图5的列线图基本上相同,且驱动力被适当地分配到左右后轮30r、301。在非受控状态时,如图3的列线图,驱动力平均分配到左右后轮30r、30l。在差速运行限制时,如图6的列线图,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被接合,使得差速运行限制被执行。
因此,同上述实施例,根据第七实施例,驱动力分配装置100能够执行左右轮转矩差控制,且能够执行差速运行限制控制而不需要增加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的尺寸。
此外,根据第七实施例,因为变速装置102结构上利于配置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所以变速装置102有助于形成实用的驱动力分配装置100。
此外,根据第七实施例,因为变速装置102是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变速装置102提供了相对大的变速比,因而有助于形成实用的驱动力分配装置100。
此外,根据第七实施例,因为变速装置102是减速机构,所以变速装置102能够传输增加的转矩。
将描述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图19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驱动力分配装置110的结构图。图19的驱动力分配装置110与图2的驱动力分配装置26的区别仅在于变速装置112的构造。驱动力分配装置110的其它构造与驱动力分配装置26的其它构造基本上相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第八实施例中的变速装置112对应于本发明的变速部。
变速装置112由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构成,该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包括太阳齿轮S2、多对彼此啮合的小齿轮P2、行星齿轮架CA2和内啮合齿轮R2,其中太阳齿轮S2是第四旋转元件RE4,行星齿轮架CA2是第五旋转元件RE5并且支撑小齿轮P2使得小齿轮P2围绕自身的轴旋转并且也公转,内啮合齿轮R2是第六旋转元件RE6并经由小齿轮P2与太阳齿轮S2啮合。第五旋转元件RE5连接到第一旋转元件RE1,作为变速装置112的输入构件。第六旋转元件RE6连接到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并选择性地连接到不旋转构件45。第四旋转元件RE4经由第一离合器C1选择性地与差速装置42的行星齿轮架CA1即第二旋转元件RE2和左后轮驱动轴281滑移啮合,并经由第二离合器C2选择性地与差速装置42的太阳齿轮S1即第三旋转元件RE3和右后轮驱动轴28r滑移啮合。
将描述通过如上所述构造的驱动力分配装置110将驱动力分配到左右后轮30r、301。发动机12产生的驱动力经由自动变速器14、中央差速齿轮装置22、传动轴24等输入差速装置42,作为使差速装置42的机箱46转动的驱动力。因为差速装置42的内啮合齿轮R1与机箱46一体设置,所以来自传动轴24的驱动力经由内啮合齿轮R1输入差速装置42。当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被接合且内啮合齿轮R2被锁止时,变速装置112的第四旋转元件RE4的转速在与第一旋转元件RE1的转向相反的转向上增加并这样被输出。因此,在左右轮转矩差控制时的列线图与图8和图9的列线图基本上相同,且驱动力被适当地分配到左右后轮30r、30l。在非受控状态时,如图3的列线图,驱动力平均分配到左右后轮30r、30l。在差速运行限制时,如图6的列线图,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被接合,使得差速运行限制被执行。
因此,同上述实施例,根据第八实施例,驱动力分配装置110能够执行左右轮转矩差控制,且能够执行差速运行限制控制而不需要增加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的尺寸。
此外,根据第八实施例,因为变速装置112结构上利于设置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所以变速装置112有助于形成实用的驱动力分配装置110。
此外,根据第八实施例,因为变速装置112是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变速装置112提供了相对大的变速比,因而有助于形成实用的驱动力分配装置110。
此外,根据第八实施例,因为变速部112是增速机构,传输的转矩减小了,因此能够减小用于传输转矩的摩擦接合元件的尺寸。
此外,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图20是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驱动力分配装置120的结构图。图20的驱动力分配装置120与图2的驱动力分配装置26的区别仅在于变速装置122的构造。驱动力分配装置120的其它构造与驱动力分配装置26的其它构造基本上相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第九实施例中的变速装置122对应于本发明的变速部。
变速装置122变速比不同的是一对单小齿轮型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24和单小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26的结合。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24、126设置为与驱动轴同轴。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24的行星齿轮架CA2和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26的行星齿轮架CA3彼此连接为一体。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24的太阳齿轮S2和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26的太阳齿轮S3彼此连接为一体,并且作为第六旋转元件RE6。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24的内啮合齿轮R2作为第四旋转元件RE4。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26的内啮合齿轮R3作为第五旋转元件RE5。第五旋转元件RE5连接到第一旋转元件RE1,作为变速装置122的输入构件。第六旋转元件RE6连接到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并选择性地连接到不旋转构件45。第四旋转元件RE4经由第一离合器C1选择性地与差速装置42的行星齿轮架CA1即第二旋转元件RE2和左后轮驱动轴281滑移啮合。第四旋转元件RE4经由第二离合器C2也选择性地与差速装置42的太阳齿轮S1即第三旋转元件RE3和右后轮驱动轴28r滑移啮合。另外,第九实施例中的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24和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26对应本发明的第一行星齿轮装置和第二行星齿轮装置。
将描述通过如上所述构造的驱动力分配装置120将驱动力分配到左右后轮30r、30l。发动机12产生的驱动力经由自动变速器14、中央差速齿轮装置22、传动轴24等输入差速装置42,作为使差速装置42的机箱46转动的驱动力。因为差速装置42的内啮合齿轮R1与机箱46一体设置,所以来自传动轴24的驱动力经由内啮合齿轮R1输入差速装置42。当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被接合使得第六旋转元件RE6被锁止时,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26的内啮合齿轮R3的旋转通过行星齿轮架CA3传输到行星齿轮架CA2,但根据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26的变速比,速度减小了。行星齿轮架CA2的旋转被传输到第四旋转元件RE4,即内啮合齿轮R3,但根据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24的变速比,速度增加了。因此,通过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24的变速比和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26的变速比的相乘结果确定了整个变速装置122的变速比。因此可以根据行星齿轮装置124、126的变速比在相同的转向上增加或减小旋转的速度,并能够获得相对低的变速比。此外,当变速装置122经历减速旋转时,左右轮转矩控制时的列线图和图11和图12中的基本相同。另一方面,当变速装置122经历增速旋转时,左右轮转矩控制时的列线图与图14和图15中的基本相同,且驱动力被适当地分配到左右后轮30r、30l。此外,在非受控时,如图3,驱动力平均分配到左右后轮30r、30l。在差速运行限制时,如图6,通过接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来执行差速运行限制。
因此,同上述实施例,根据第九实施例,驱动力分配装置120能够执行左右轮转矩差控制,且能够执行差速运行限制控制而不需要增加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的尺寸。
此外,根据第九实施例,因为变速装置122由两个或更多的行星齿轮装置124、126构成,变速装置122能够产生相对低的变速比,因而有助于形成实用的驱动力分配装置120。
此外,将描述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图21是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驱动力分配装置130的结构图。图21的驱动力分配装置130与图2的驱动力分配装置26的区别仅在于变速装置132的构造。驱动力分配装置130的其它构造与驱动力分配装置26的它他构造基本上相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第十实施例中的变速装置132对应于本发明的变速部。
变速装置132由变速比不同的一对单小齿轮型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34和单小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36组成。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34、136设置为与驱动轴同轴。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34的内啮合齿轮R2和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36的内啮合齿轮R3彼此连接。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34的太阳齿轮S2作为第五旋转元件RE5。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34的行星齿轮架CA2和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36的行星齿轮架CA3彼此连接为一体,因此使其作为第六旋转元件RE6。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36的太阳齿轮S3作为第四旋转元件RE4。第五旋转元件RE5连接到第一旋转元件RE1,并作为变速装置132的输入构件。第六旋转元件RE6连接到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并选择性地连接到不旋转构件45。第四旋转元件RE4经由第一离合器C1选择性地与差速装置42的行星齿轮架CA1即第二旋转元件RE2和左后轮驱动轴281滑移啮合。第四旋转元件RE4经由第二离合器C2也选择性地与差速装置42的太阳齿轮S1即第三旋转元件RE3和右后轮驱动轴28r滑移啮合。另外,第十实施例中的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34和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36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行星齿轮装置和第二行星齿轮装置。
将描述通过如上所述构造的驱动力分配装置130将驱动力分配到左右后轮30r、30l。发动机12产生的驱动力经由自动变速器14、中央差速齿轮装置22、传动轴24等输入差速装置42,作为使差速装置42的机箱46转动的驱动力。因为差速装置42的内啮合齿轮R1与机箱46一体设置,所以来自传动轴24的驱动力经由内啮合齿轮R1输入差速装置42。当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被接合使得第六旋转元件RE6被锁止时,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34的太阳齿轮S2的旋转被输出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34的内啮合齿轮R2,但根据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34的变速比,旋转的速度减小了。内啮合齿轮R2的旋转被输入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36的内啮合齿轮R3,并输出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36的太阳齿轮S3,但根据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36的变速比,旋转的速度增加了。此处应指出的是,在第十实施例中,设定使得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34的变速比ρ1(ρ1>1.0)和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36的变速比ρ2(ρ2<1.0)的相乘结果大于1.0,且第五旋转元件RE5(太阳齿轮S2)的旋转在相同的转向上被传输到第四旋转元件RE4(太阳齿轮S3)但速度减小了。因此,在左右轮转矩控制时,列线图与图11和图12中的基本相同,且驱动力被适当地分配到左右后轮30r、30l。此外,在非受控时,如图3,驱动力平均分配到左右后轮30r、30l。在差速运行限制时,如图6,通过接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来执行差速运行限制。
因此,同上述实施例,根据第十实施例,驱动力分配装置130能够执行左右轮转矩差控制,且能够执行差速运行限制控制而不需要增加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的尺寸。
此外,根据第十实施例,因为变速装置132由两个或更多的行星齿轮装置134、136构成,变速装置132能够产生相对低的变速比,因而有助于形成实用的驱动力分配装置130。
此外,将描述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图22是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驱动力分配装置140的结构图。图22的驱动力分配装置140与图2的驱动力分配装置26的区别仅在于变速装置142的构造。驱动力分配装置140的其它构造与驱动力分配装置26的其它构造基本上相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第十一实施例中的变速装置142对应于本发明的变速部。
变速装置142由变速比不同的一对单小齿轮型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4和单小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46构成。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44、146设置为与驱动轴同轴。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4的内啮合齿轮R2和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46的内啮合齿轮R3彼此连接。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4的太阳齿轮S2作为第五旋转元件RE5。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4的行星齿轮架CA2和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46的行星齿轮架CA3彼此连接为一体,因此使其作为第六旋转元件RE6。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46的太阳齿轮S3作为第四旋转元件RE4。第五旋转元件RE5连接到第一旋转元件RE1,作为变速装置142的输入构件。第六旋转元件RE6连接到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并选择性地连接到不旋转构件45。第四旋转元件RE4经由第一离合器C1选择性地与差速装置42的行星齿轮架CA1即第二旋转元件RE2和左后轮驱动轴281滑移啮合。第四旋转元件RE4经由第二离合器C2也选择性地与差速装置42的太阳齿轮S1即第三旋转元件RE3和右后轮驱动轴28r滑移啮合。另外,第十一实施例中的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4和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46对应本发明的第一行星齿轮装置和第二行星齿轮装置。
将描述通过如上所述构造的驱动力分配装置140将驱动力分配到左右后轮30r、30l。发动机12产生的驱动力经由自动变速器14、中央差速齿轮装置22、传动轴24等输入差速装置42,作为使差速装置42的机箱46转动的驱动力。因为差速装置42的内啮合齿轮R1与机箱46一体设置,所以来自传动轴24的驱动力经由内啮合齿轮R1输入差速装置42。当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被接合使得第六旋转元件RE6被锁止时,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4的太阳齿轮S2的旋转被输出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4的内啮合齿轮R2,但根据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4的变速比,旋转的速度减小了。内啮合齿轮R2的旋转被输入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46的内啮合齿轮R3,并输出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46的太阳齿轮S3,但根据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46的变速比,旋转的速度增加了。此处应指出的是,在第十一实施例中,设定使得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44的变速比ρ1(ρ1>1.0)和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46的变速比ρ2(ρ2<1.0)的相乘结果小于1.0,且第五旋转元件RE5(太阳齿轮S2)的旋转在相同的转向上被传输到第四旋转元件RE4(太阳齿轮S3)但速度减小了。因此,在左右轮转矩控制时,列线图与图14和图15中的基本相同,且驱动力被适当地分配到左右后轮30r、30l。此外,在非受控时,如图3,驱动力平均分配到左右后轮30r、30l。在差速运行限制时,如图6,通过接合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来执行差速运行限制。
因此,同上述实施例,根据第十一实施例,驱动力分配装置140能够执行左右轮转矩差控制,且能够执行差速运行限制控制而不需要增加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的尺寸。
此外,根据第十一实施例,因为变速装置142由两个或更多的行星齿轮装置144、146构成,变速装置142能够产生相对低的变速比,因而有助于形成实用的驱动力分配装置140。
虽然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其它方式应用。
例如,虽然结合驱动力分配装置26等被用于基于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构造的前后轮驱动车辆的情形描述了上述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构造,也可适当地用于各种类型的车辆,如基于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车辆构造的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FF)车辆、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FR)车辆和前后轮驱动车辆。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驱动源为如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等的内燃机,但是驱动源并不局限于内燃机,也可以是其它如电动机等的驱动源。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变速装置44等由一个或两个行星齿轮装置构成,但是变速装置44等可以具有任何只要能够使第五旋转元件RE5的旋转变速的构造。变速装置44等可以具有任何各种类型的构造,如包括三个或更多的行星齿轮装置的构造,包括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和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的构造等。此外,只要连接关系适当,能够自由改变行星齿轮装置的太阳齿轮、行星齿轮架和内啮合齿轮之间的连接关系。只要位置适当,能够自由改变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的位置。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控制装置36根据各种传感器提供的信号,即根据车辆的运行状态选择性地执行左右轮转矩差控制和差速运行限制控制,但是采用允许驾驶员通过使用开关等来选择一种想要的控制的结构也是可行的。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差速装置42由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构成,但是如果差速装置42包括由第一旋转元件RE1、第二旋转元件RE2和第三旋转元件RE3构成的行星齿轮装置也是适当的。例如,包括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的差速装置也是可行的。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后轮驱动轴28的左后轮驱动轴281与右后轮驱动轴28r之间的左右位置关系以及后轮30的左后轮301与右后轮30r之间的左右位置关系没有特别限制。即,本发明也能够实施为上述部件的左右位置是相反的情形。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第六旋转元件RE6是被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锁止,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实施为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是半接合的情形。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和转矩传递切换制动器B是液压驱动的,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实施为使用其它类型的离合器装置和制动装置,如电磁离合器等。
应理解的是,以上所描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能够实施为基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的知识的各种变化和改进。

Claims (19)

1.一种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26、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其将由驱动源(12)产生的驱动力分配到左右驱动轮(30r、30l),所述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差速器部(42),其具有第一旋转元件(RE1),由所述驱动源(12)产生的所述驱动力被传输到所述第一旋转元件(RE1);第二旋转元件(RE2),其连接到所述左右驱动轮(30r、30l)中的一个;以及第三旋转元件(RE3),其连接到所述左右驱动轮(30r、30l)中的另一个;
变速部(44、52、62、72、82、92、102、112、122、132、142),其切换所述第一旋转元件(RE1)的转速并从第四旋转元件(RE4)选择性地输出旋转;
第一离合器(C1),其将旋转从所述第四旋转元件(RE4)传输到所述第二旋转元件(RE2),使得传输的转矩的量为可变的;以及
第二离合器(C2),其将旋转从所述第四旋转元件(RE4)传输到所述第三旋转元件(RE3),使得传输的转矩的量为可变的,
其中所述变速部(44、52、62、72、82、92、102、112、122、132、142)由行星齿轮装置构成,所述行星齿轮装置包括所述第四旋转元件(RE4)、连接到所述第一旋转元件(RE1)的第五旋转元件(RE5),以及第六旋转元件(RE6),并且所述变速部(44、52、62、72、82、92、102、112、122、132、142)包括能够制动所述第六旋转元件(RE6)的旋转的制动器(B);并且
所述变速部(44、52、62、72、82、92、102、112、122、132、142)能够利用所述制动器(B)改变传输到所述第四旋转元件(RE4)的转矩的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变速部(44、82)中,所述第四旋转元件(RE4)是内啮合齿轮(R2),所述第五旋转元件(RE5)是太阳齿轮(S2),以及所述第六旋转元件(RE6)是行星齿轮架(CA2),所述行星齿轮架(CA2)可旋转地支撑与所述内啮合齿轮(R2)和所述太阳齿轮(S2)相啮合的小齿轮(P2)并且经由所述制动器(B)选择性地连接到不旋转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部(44)的所述行星齿轮装置是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部(82)的所述行星齿轮装置是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变速部(52、92)中,所述第四旋转元件(RE4)是太阳齿轮(S2),所述第五旋转元件(RE5)是内啮合齿轮(R2),以及所述第六旋转元件(RE6)是行星齿轮架(CA2),所述行星齿轮架(CA2)可旋转地支撑与所述内啮合齿轮(R2)和所述太阳齿轮(S2)相啮合的小齿轮(P2)并且经由所述制动器(B)选择性地连接到不旋转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部(52)的所述行星齿轮装置是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部(92)的所述行星齿轮装置是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变速部(62、102)中,所述第四旋转元件(RE4)是行星齿轮架(CA2),所述第五旋转元件(RE5)是太阳齿轮(S2),以及所述第六旋转元件(RE6)是经由所述制动器(B)选择性地连接到不旋转构件的内啮合齿轮(R2),所述行星齿轮架(CA2)可旋转地支撑与所述内啮合齿轮(R2)和所述太阳齿轮(S2)相啮合的小齿轮(P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部(62)的所述行星齿轮装置是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部(102)的所述行星齿轮装置是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变速部(72、112)中,所述第四旋转元件(RE4)是太阳齿轮(S2),所述第五旋转元件(RE5)是行星齿轮架(CA2),并且所述第六旋转元件(RE6)是经由所述制动器(B)选择性地连接到不旋转构件的内啮合齿轮(R2),所述行星齿轮架(CA2)可旋转地支撑与所述内啮合齿轮(R2)和所述太阳齿轮(S2)相啮合的小齿轮(P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部(72)的所述行星齿轮装置是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部(112)的所述行星齿轮装置是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部(122)由两个或更多行星齿轮装置(124、126;134、136;144、146)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或更多行星齿轮装置由单小齿轮型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24)和单小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26)构成,并且所述第四旋转元件(RE4)是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24)的内啮合齿轮(R2),所述第五旋转元件(RE5)是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26)的内啮合齿轮(R3),所述第六旋转元件(RE6)是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24)的太阳齿轮(S2)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26)的太阳齿轮(S3),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24)的所述太阳齿轮(S2)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26)的所述太阳齿轮(S3)相互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24)的行星齿轮架(CA2)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26)的行星齿轮架(CA3)相互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或更多行星齿轮装置由单小齿轮型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34、144)和单小齿轮型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36、146)构成,并且所述第四旋转元件(RE4)是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36、146)的太阳齿轮(S3),所述第五旋转元件(RE5)是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34、144)的太阳齿轮(S2),所述第六旋转元件(RE6)是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34、144)的行星齿轮架(CA2)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36、146)的行星齿轮架(CA3),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34、144)的所述行星齿轮架(CA2)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36、146)的所述行星齿轮架(CA3)相互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装置(134、144)的内啮合齿轮(R2)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装置(136、146)的内啮合齿轮(R3)相互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6、7、12、13、14、15和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部(52、72、92、112、122、142)是增速机构。
18.根据权利要求3、4、9、10、14、15和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部(44、62、82、102、122、132)是减速机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部(42)是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装置,并且所述第一旋转元件(RE1)是内啮合齿轮(R1),而所述第二旋转元件(RE2)是行星齿轮架(CA1),以及所述第三旋转元件(RE3)是太阳齿轮(S1)。
CN2007800122647A 2006-04-05 2007-04-03 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155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04704A JP4631784B2 (ja) 2006-04-05 2006-04-05 車両用駆動力配分装置
JP104704/2006 2006-04-05
PCT/IB2007/001457 WO2008041068A2 (en) 2006-04-05 2007-04-03 Vehicular drive force distribution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5577A CN101415577A (zh) 2009-04-22
CN101415577B true CN101415577B (zh) 2012-02-22

Family

ID=38680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1226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15577B (zh) 2006-04-05 2007-04-03 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927246B2 (zh)
EP (1) EP2001698B1 (zh)
JP (1) JP4631784B2 (zh)
KR (1) KR101014156B1 (zh)
CN (1) CN101415577B (zh)
DE (1) DE602007003967D1 (zh)
WO (1) WO2008041068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81694B2 (ja) * 2008-01-08 2012-07-25 株式会社ユニバンス 動力伝達装置
DE102011102749B4 (de) * 2011-05-28 2020-11-12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Getriebe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WO2014014777A1 (en) * 2012-07-16 2014-01-23 Eaton Corporation Differential assembly
CN106931133B (zh) * 2015-12-29 2021-02-2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差速器总成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GB201608745D0 (en) * 2016-05-18 2016-06-29 Qinetiq Ltd Drive configuration for a skid steered vehicle
US10316948B2 (en) * 2016-10-03 2019-06-11 American Axle & Manufacturing, Inc. Limited slip and/or locking split shaft disconnect axle
CN108237899B (zh) * 2016-12-27 2020-02-2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轴锁止装置以及动力驱动***和车辆
CN108237902B (zh) * 2016-12-27 2020-11-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轴锁止装置以及动力驱动***和车辆
CN108240419B (zh) * 2016-12-27 2020-02-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轴锁止装置以及动力驱动***和车辆
JP2019044867A (ja) * 2017-09-01 2019-03-22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駆動力調整装置
CN109895619A (zh) * 2017-12-11 2019-06-18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轮边驱动***及用该轮边驱动***的车辆
KR20240002188A (ko) * 2022-06-28 2024-01-04 주식회사 브이알크루 비주얼 로컬라이제이션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73296A (en) * 1988-01-11 1990-11-27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driving a pair of motor vehicle road wheels
US5415598A (en) * 1992-06-15 1995-05-16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Vehicular left/right drive torque adjusting apparatus
US5692987A (en) * 1994-07-05 1997-12-02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ower transmitting system for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81434U (zh) * 1986-05-10 1987-11-18
DE69222739T2 (de) 1991-11-29 1998-05-14 Mitsubishi Motors Corp Kontrollsystem zur Antriebskraftverteilung für Fahrzeuge
JP2848128B2 (ja) * 1992-06-15 1999-01-20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左右駆動力調整装置
JP3103779B2 (ja) 1996-11-22 2000-10-30 建治 三村 差動装置
JP3775015B2 (ja) 1997-10-08 2006-05-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左右輪駆動力分配機構
JPH11315906A (ja) * 1998-05-07 1999-11-16 Tochigi Fuji Ind Co Ltd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JP4030235B2 (ja) * 1999-09-24 2008-01-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駆動力配分装置における電磁クラッチ構造
JP2001280371A (ja) * 2000-03-31 2001-10-10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駆動力配分装置
JP4024500B2 (ja) 2001-09-04 2007-12-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磁ブレーキ
JP4759946B2 (ja) * 2004-05-10 2011-08-31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左右輪駆動装置、前後輪駆動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7044880B2 (en) 2004-05-20 2006-05-16 Magna Powertrain, Inc. Torque distributing differential assembly
DE102004025005A1 (de) * 2004-05-21 2005-09-29 Audi Ag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e
US7086982B2 (en) * 2004-05-24 2006-08-08 Magna Powertrain Usa, Inc. Torque vectoring drive axle assembly
US7811194B2 (en) * 2004-05-25 2010-10-12 Magna Powertrain Usa, Inc. Differential assembly with torque vectoring drive mechanis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73296A (en) * 1988-01-11 1990-11-27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driving a pair of motor vehicle road wheels
US5415598A (en) * 1992-06-15 1995-05-16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Vehicular left/right drive torque adjusting apparatus
US5692987A (en) * 1994-07-05 1997-12-02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ower transmitting system for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80106960A (ko) 2008-12-09
DE602007003967D1 (de) 2010-02-04
JP4631784B2 (ja) 2011-02-16
US7927246B2 (en) 2011-04-19
CN101415577A (zh) 2009-04-22
WO2008041068A3 (en) 2008-07-17
WO2008041068A2 (en) 2008-04-10
JP2007278379A (ja) 2007-10-25
EP2001698A2 (en) 2008-12-17
EP2001698B1 (en) 2009-12-23
US20090186738A1 (en) 2009-07-23
KR101014156B1 (ko) 2011-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15577B (zh) 车辆驱动力分配装置
US20180216713A1 (en) Multi-Speed Electric Transaxle Unit With Co-Axial Shafts
US10023042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2821990B (zh) 车辆用驱动装置
CN103832263A (zh)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8367666B (zh) 用于车辆的传动装置和具有传动装置的车辆
US9982764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11762018A (zh) 周转轮双输出端具可个别操控多段变速比装置的驱动***
CN101878129A (zh) 车辆分动器
JP2017030646A (ja) 車両用トランスファ
WO2012172638A1 (ja) 4輪駆動車用のトランスファ
KR20130100730A (ko) 개별 클러치 제어 및 상호 가변성 동력전달을 구비하는 차동 구동 시스템
EP2157338B1 (en) Driving force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le
CN103687741A (zh) 手动变速器
CN209756788U (zh) 一种集成式三档电驱动***
JP2007127145A (ja) 車両用駆動力配分装置
CN115003931A (zh) 用于车辆的变速器组件
CN216867431U (zh) 一种变速器***及驱动总成
US10913350B2 (en) Ranged power take-off unit for transaxle
CN105452728A (zh) 具有两速差速器的紧凑型手动变速驱动桥
CN210149147U (zh) 一种混合动力***
US11794574B2 (en) Transmission, a powertrain, and a vehicle
CN212637162U (zh) 四驱汽车后桥动力***
US20230175578A1 (en) Transmission, a powertrain and a vehicle
KR102517678B1 (ko) 전기자동차 동력전달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22

Termination date: 201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