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08666A - 后聚集式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后聚集式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08666A
CN101408666A CNA200810168936XA CN200810168936A CN101408666A CN 101408666 A CN101408666 A CN 101408666A CN A200810168936X A CNA200810168936X A CN A200810168936XA CN 200810168936 A CN200810168936 A CN 200810168936A CN 101408666 A CN101408666 A CN 1014086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lens
focusing type
type zoom
neg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6893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池田伸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n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n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n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n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086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86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5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ive groups only
    • G02B15/1451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iv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positive
    • G02B15/145109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iv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positive arrange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5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ive groups only
    • G02B15/1451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iv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positive
    • G02B15/145125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iv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positive arrange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后聚集式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其中诸像差得到良好的补正、且超广角化和高倍率化并存。该变焦透镜从物体侧起依次具备:固定的正的第1组(G1)、在从广角端到望远端变倍时沿着光轴向像面侧移动的负的第2组(G2)、在光轴方向为固定的第3组(G3)、和对伴随变倍的像面变动进行补正且为了进行聚焦而沿光轴方向移动的正的第4组(G4)。由整体上持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1组(G1A)和整体上持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2组(G1B)构成第1组(G1)。第11组(G1A)从物体侧起依次具备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G11)、负透镜(G12)、正透镜(G13)、及负透镜(G14)而成。

Description

后聚集式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于应对HD画质的电视摄像机或摄像机等的变焦透镜,尤其涉及一种使比第1组更靠像侧的透镜组移动而进行聚焦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及具备其后聚集式变焦透镜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从以往,在变焦透镜中,公知的有通过使比第1组更靠像侧的透镜组移动而进行聚焦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在后聚集式中,与使第1组移动而进行聚焦的方法相比,可将第1组的有效径缩小以外、使重量轻的组移动而进行聚焦,由此,可以迅速进行聚焦。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公开有:从物体侧起依次具备正的第1组、负的第2组、正的第3组、和负的第4组,在变倍时使第2组及第4组移动且在聚焦时使第4组移动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
【专利文献1】专利公开平11-1019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专利公开平11-287952号公报
在变焦透镜中,有对广角且高变倍比的要求,但在以往技术,若要得到90°以上的超广角化的透镜,则广角端的周边或望远端的诸像差、倍率色像差等恶化,且难以实现高倍率。例如,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变焦透镜中,都不可兼备高变倍比和超广角化。在后聚集式变焦透镜中,作为伴随超广角化的问题点,有倍率色像差或歪曲的恶化、因变倍引起的像差变动增大而难以高倍率化、第1组的大口径化等。期望着开发出消除这些问题点且超广角化和高倍率化兼备的变焦透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诸像差得到良好的补正、且超广角化和高倍率化兼备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及装载该后聚集式变焦透镜而可得到超广角且高画质的图像的摄像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从物体侧起依次具备:固定的且为正的第1组、在从广角端到望远端变倍时沿着光轴向像面侧移动的负的第2组、在光轴方向上为固定的第3组、和对伴随变倍的像面变动进行补正且为了进行聚焦而沿光轴方向移动的正的第4组。第1组从物体侧起依次具备整体上持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1组和整体上持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2组而成。第11组从物体侧起依次具备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G11、负透镜G12、正透镜G13、和负透镜G14而成。
根据本发明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中,使第1组具有由负的第11组和正的第12组而成的反远距式结构,并且,在第11组内使用多个负的光焦度的透镜而使透镜构成最佳化,所以,也谋求视角90°以上的超广角化,也进行能够得到高倍率化程度的像差补正。
而且,进一步适当采用且满足以下优选的条件,而更加容易实现超广角化和高倍率化。
在根据本发明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中,关于第11组优选满足以下条件,
0.5<|f11/f1|<2  ……(1)
式中,
f11:第11组的焦距
f1:第1组的焦距。
而且,关于负弯月形透镜G11和负透镜G12,优选满足以下条件:
n11>1.8……(2)
v11>30……(3)
n12>1.8……(4)
v12>30……(5)
式中,
n11:负弯月形透镜G11的对d线的折射率
v11:负弯月形透镜G11的对d线的阿贝数。
n12:负透镜G12的对d线的折射率
v12:负透镜G12的对d线的阿贝数。
而且,第11组中的正透镜组G13,优选具有在像侧比物体侧更强的曲率。而且,负透镜G14优选为将凹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而且,关于负透镜G14优选满足以下条件:
n14>1.8……(6)
v14>30……(7)
式中,
n14:负透镜G14的对d线的折射率
v14:负透镜G14的对d线的阿贝数。
而且,在根据本发明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中,优选第12组从物体侧起依次具备正透镜G15、负透镜G16、正透镜G17、和至少由1片以上的正透镜构成的正透镜组G18而成。
在此情况,第12组中的正透镜G15优选为双凸透镜。
而且,关于第12组中的负透镜G16和正透镜G17优选满足以下条件。进一步,负透镜G16和正透镜G17优选相互接合,
n16>1.8……(8)
n17<1.5……(9)
v17>70……(10)
式中,
n16:负透镜G16的对d线的折射率
n17:正透镜G17的对d线的折射率
v17:正透镜G17的对d线的阿贝数。
而且,第4组优选至少在1面具有非球面。
而且,在根据本发明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中,在比第4组更靠像侧面具备正或负的第5组也可。
而且,第3组也可以为:从物体侧起依次具有第31组、第32组、第33组的构成,且为了补正手抖动能够将第32组相对光轴沿垂直方向移动。
在此情况,第32组优选至少在1面具有非球面。
根据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具备:本发明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输出与该后聚集式变焦透镜所形成的光学像对应的摄像信号的摄像元件。
在根据本发明的摄像装置中,根据由本发明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得到的广角且高解像的光学像,可获得高解像的摄像信号,并且根据该摄像信号可获得超广角且高画质的摄影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使第1组具有由负的第11组和正的第12组而成的反远距式的结构,并且,在第11组内使用多个负的光焦度的透镜使透镜构成最佳化,所以,可良好地补正诸像差,且可兼备超广角化和高倍率化。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摄像装置,输出与上述本发明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形成的光学像对应的摄像信号,所以可得到超广角且高画质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的第1构成例,是对应于实施例1的透镜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的第2构成例,是对应于实施例2的透镜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的第3构成例,是对应于实施例3的透镜剖面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的其他透镜数据的图,(A)表示非球面数据,(B)表示有关变倍的诸数据,(C)表示各组的焦距数据。
图6是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的其他透镜数据的图,(A)表示非球面数据,(B)表示有关变倍的诸数据,(C)表示各组的焦距数据。
图8是表示实施例3所涉及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3所涉及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的其他透镜数据的图,(A)表示非球面数据,(B)表示有关变倍的诸数据,(C)表示各组的焦距数据。
图10是对各实施例归纳表示有关条件式的值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的广角端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面像差、(B)表示散光像差、(C)表示畸变像差、(D)表示倍率色像差。
图12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的望远端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面像差、(B)表示散光像差、(C)表示畸变像差、(D)表示倍率色像差。
图13是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的广角端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面像差、(B)表示散光像差、(C)表示畸变像差、(D)表示倍率色像差。
图14是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的望远端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面像差、(B)表示散光像差、(C)表示畸变像差、(D)表示倍率色像差。
图15是表示实施例3所涉及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的广角端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面像差、(B)表示散光像差、(C)表示畸变像差、(D)表示倍率色像差。
图16是表示实施例3所涉及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的望远端的诸像差的像差图,(A)表示球面像差、(B)表示散光像差、(C)表示畸变像差、(D)表示倍率色像差。
图中:GP-棱镜体,G1-第1组,G2-第2组,G3-第3组,G4-第4组,G5-第5组,G1A-第11组,G1B-第12组,St-光阑,Ri-从物体侧起第1个透镜面的曲率半径,Di-从物体侧起第1个和第1+1个透镜面的面间隔,Z1-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的第1构成例。此构成例对应于后述的第1数值实施例(图4、图5(A)~(C))的透镜构成。图2表示第2构成例,对应于后述的第2数值实施例(图6、图7(A)~(C))的透镜构成。图3表示第3构成例,对应于后述的第3数值实施例(图8、图9(A)~(C))的透镜构成。另外,在图1~图3表示在广角端对无限远物体进行聚焦的状态下的透镜配置。在图1~图3中,符号R1表示,以最靠物体侧的透镜要素的面为第1个而按照随着朝向像侧(成像侧)依次增加的方式附上符号的第i个面的曲率半径。符号Di表示第i个面和第i+1个面的光轴Z1上的面间隔。另外,关于符号Di仅针对伴随变倍变化的部分的面间隔部分附上符号。关于符号R1,仅对为在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性的部分的第1组G1和第3组G3附上符号。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成为适合于对应HD画质的电视摄像机或摄像机等的超广角(视角94°左右)且高变倍比(8倍左右)的变焦透镜。此后聚集式变焦透镜,沿着光轴Z1从物体侧起依次具备:固定的正的第1组G1、在从广角端到望远端变倍时沿着光轴向像面侧移动的负的第2组G2、在光轴方向为固定的正或负的第3组G3、和对伴随变倍的像面变动进行补正且为了进行聚焦而沿光轴方向移动的正的第4组G4。光阑St为光学孔径光阑,配置在第3组G3的物体侧。
此后聚集式变焦透镜,在比第4组G4更靠像面侧具备有正或负的第5组G5。在图1的第1构成例中,第5组G5具有正的光焦度。在图2及图3的第2及第3的构成例中,第5组G5具有负的光焦度。设置第5组G5,除有效于补正色像差以外,也有防止尘埃进入透镜镜筒内的效果。
在此后聚集式变焦透镜的成像面(摄像面),配置CCD(Charge CoupledDevice)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摄像元件100。而且,在最终透镜组(第5组G5)和摄像面之间配置有色分解用棱镜体GP。摄像元件100输出与此后聚集式变焦透镜形成的被照体像所对应的电信号(摄像信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至少具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和摄像元件100而构成。
在此后聚集式变焦透镜中,第2组G2及第4组G4伴随变倍按照各图中表示的其轨迹而移动。即,第2组G2随着从广角端(W)向望远端(T)变倍而沿着光轴Z1向像面侧移动,按照与第1组G1的间隔扩大的方式移动。第4组G4随着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倍而在光轴Z1上向物体侧移动之后而向像侧移动、按照在变倍时画圆弧形的方式移动。第4组G4还在各变倍区域中聚焦之际进行移动。第4组G4按照在近距离摄影时为了进行聚焦使第3组G3和第4组G4的间隔变小的方式移动。第1组G1在变倍及聚焦时始终固定。而且,第3组G3如后述那样为了防震而局部的透镜可相对光轴Z1沿垂直方向移动。
第1组G1从物体侧起依次由整体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1组G1A和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2组G1B而构成。
第11组G1A从物体侧起依次由: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1片负弯月形透镜G11、1片负透镜G12、1片正透镜G13、1片负透镜G14构成。关于第11组G1A优选满足以下条件,
0.5<|f11/f1|<2  ……(1)
式中,f11为第11组G1A的焦距,f1为第1组G1的焦距。
而且,关于负弯月形透镜G11和负透镜G12优选满足以下条件,
n11>1.8……(2)
v11>30……(3)
n12>1.8……(4)
v12>30……(5)
式中,n11为负弯月形透镜G11的对d线的折射率,v11为负弯月形透镜G11的对d线的阿贝数,n12为负透镜G12的对d线的折射率,v12为负透镜G12的对d线的阿贝数。
而且,第11组G1A中的正透镜组G13,优选与物体侧相比在像侧具有较强的曲率。而且,负透镜G14优选为将凹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另外,关于负透镜G14优选满足以下条件,
n14>1.8……(6)
v14>30……(7)
式中,n14为负透镜G14的对d线的折射率,v14为负透镜G14的对d线的阿贝数。
第12组G1B从物体侧起依次由:1片正透镜G15、1片负透镜G16、1片正透镜G17、和至少由1片以上的正透镜而成的正透镜组G18而构成。在图1及图2的第1及第2构成例中,正透镜组G18由1片正透镜构成,在图3的第3构成例中,正透镜组G18由2片正透镜构成。
在第12组G1B中,正透镜G15优选为双凸透镜。而且,负透镜G16和正透镜G17优选相互接合。而且,关于负透镜G16和正透镜G17优选满足以下条件,
n16>1.8……  (8)
n17<1.5……(9)
v17>70……(10)
式中,n16为负透镜G16的对d线的折射率,n17为正透镜G17的对d线的折射率,v17为正透镜G17的对d线的阿贝数。
第3组G3在图1的第1构成例中具有正的光焦度。在图2及图3的第2及第3构成例中具有负的光焦度。第3组G3从物体侧起依次具有:第31组G31、第32组G32、第33组G33。第32组G32被构成为:为了补正手抖动可相对光轴Z1沿垂直方向移动。由此,可实现带防震功能的变焦透镜。第32组优选至少在1面具有非球面。通过使用非球面可抑制防震时的性能恶劣。
第4组G4至少其1面具有非球面透镜为佳。而且,第4组G4优选具有接合透镜。
接着,说明如以上构成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的作用及效果。
在此后聚集式变焦透镜中,使第1组G1具有由负的第11组G1A和正的第12组G1B而成的反远距式结构,并且,通过使第11组G1A和第12组G1B内的透镜构成最佳化,而可边谋求视角90°以上的超广角化,边进行能得到高倍率化程度的充分的像差补正。
尤其,在第11组G1A的构成中通过从物体侧起使用多个负的光焦度的透镜,因此,可抑制像面弯曲的变动并且可广角化,进一步通过将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设为凸面,而可良好地抑制歪曲像差或散光像差。而且,通过在2个负透镜G11、G12之后配置正透镜G13和负透镜G14而可进一步补正倍率色像差或像面弯曲,得到视角90°以上的超广角并可进行能实现高倍率程度的像差补正。
上述条件式(1)规定相对第1组G1的光焦度的第11组G1A的适当的光焦度。若超过条件式(1)的上限值,则第11组G1A的光焦度变弱,在变倍全区域中变得不能够补正像面弯曲,且难以得到所需的视角。而且,若超过下限值,则第11组G1A的光焦度变强,负的歪曲像差恶化。
上述条件式(2)~(5)规定第11组G1A内的负弯月形透镜G11和负透镜G12的适当的折射率及阿贝数。通过在负弯月形透镜G11和负透镜G12的各透镜上使用折射率大于1.8的玻璃材质,由此,可抑制像面弯曲或歪曲像差,并可抑制大口径化。而且,因将阿贝数设为大于30,所以可抑制倍率色像差。
而且,在第11组G1A中,负透镜G12和正透镜G13之间作为空气透镜起作用,有效于像面弯曲的补正,由此,正透镜G13优选为与物体侧相比向像面凸的光焦度较强。
而且,通过将负透镜G14设为与负弯月形透镜G11相反的朝向的、将凹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由此对由广角化引起的诸像差的恶化进行补正。上述条件式(6)~(7)规定负透镜G14的适当的折射率及阿贝数。满足上述条件式(6)~(7)而有利于补正由广角化引起的倍率色像差。
而且,在此后聚集式变焦透镜中,关于第12组G1B,通过在第11组G1A的后面配置了正透镜G15,由此可抑制第11组G1A的大口径化;通过在其后配置负透镜G16和正透镜G17,可良好地进行色补正。而且,通过在变倍时移动的负的光焦度的第2组G2之前配置正透镜组G18,所以可抑制第1组G1整体的大口径化。
尤其,在第12组G1B中,因将正透镜G15设为双凸透镜,所以可抑制在望远端的球面像差或像面弯曲。而且,上述条件式(8)~(10)规定在第12组G1B内的负透镜G16及正透镜G17的适当的折射率及阿贝数。通过将负透镜G16和正透镜G17设为接合透镜,满足上述条件式(8)~(10)而可良好地补正色像差。尤其可良好地除去2次光谱。
而且,在此后聚集式变焦透镜中,通过在变倍时和聚焦时起作用的第4组G4中配置非球面透镜,而可防止伴随变倍的像差变动。尤其,在变焦全域可良好地补正球面像差。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使第1组G1按照具有由负的第11组G1A和正的第12组G1B而成的反远距式的结构的方式采用有利于超广角化的构成,并且,由于将这些第11组G1A和第12组G1B内的透镜构成最佳化,所以,可良好地补正诸像差,可兼备广角化和高倍率化。而且,通过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装载于摄像装置,而可得到超广角且高画质的图像。
【实施例】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的具体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在以下,归纳第1至第3的数值实施例而进行说明。
将对应于图1所示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的构成的具体透镜数据作为实施例1示于图4及图5(A)~(C)。尤其,在图4表示其基本的透镜数据。在图4所示的透镜数据的面号码Si的栏表示有关于实施例1所涉及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以最靠物体侧的构成要素的面为第1个,按照随着朝向像侧依次增加的方式附上符号的第i个面的号码。在曲率半径Ri的栏表示,以在图1所附上的符号R1为第1个,从物体侧第i个面的曲率半径的值(mm)。关于面间隔Di的栏也同样表示从物体侧起第i个面Si和第i+1个面Si+1的光轴上的间隔(mm)。在ndj栏表示从物体侧起第j个光学要素的对d线(波长587.6nm)的折射率的值。在vdj栏表示从物体侧起第j个光学要素的对d线的阿贝数的值。
此实施例1所涉及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第4组G4内的最靠像侧的透镜的物体侧的面成为非球面形状。而且,将在用于防震中进行移动的第32组G32的物体侧的面设为非球面形状。在图4的基本透镜数据中,作为此非球面曲率半径表示有光轴附近的曲率半径(近轴曲率半径)的数值。
在图5(A)表示实施例1的非球面数据。在作为非球面数据所示的数值中,记号“E”表示其之后的数值是以10为底的“幂指数”,表示由以10为底的指数函数表示的数值与“E”之前的数值相乘。例如,若为「1.0E-02」,则表示「1.0×10-2」。
作为非球面数据,记入根据以下式(A)所表示的非球面形状的式中的各系数Ai、K的值。详而言之,Z表示从在由光轴高度h的位置的非球面上的点下垂于非球面顶点的接平面(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的垂线的长度(mm)。在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中,各非球面作为非球面系数Ai有效使用第3次~第20次的系数A3~A20而表示。
Z=C·h2/{1+(1-K·C2·h2)1/2}+∑Ai·hi……(A)
式中,
Z:非球面的深度(mm)
h:从光轴到透镜面的距离(高度)(mm)
K:远心率
C:近轴曲率=1/R
(R:近轴曲率半径)
Ai:第i次(i为3以上的整数)的非球面系数
而且,实施例1所示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由于伴随变倍而第2组G2及第4组G4在光轴上移动,因此,这些各组前后的面间隔D15、D22、D32、D37的值可变。在图5(B),作为这些可变面间隔的变倍时的数据表示在广角端、中间焦距及望远端的值。在图5(B),还作为其他诸数据也表示在广角端、中间焦距及望远端的整个***的近轴焦距f(mm)、F数(FNO.)、半视角ω、像高、透镜全长、及后焦距Bf的值。另外,实施例1所涉及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的变焦比成为7.8。
进一步,在图5(C)表示第1组G1至第5组G5的各组近轴焦距(mm)。
如同以上实施例1,将对应于图2所示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的构成的具体透镜数据作为实施例2表示于图6及图7(A)~(C)。此实施例2所涉及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也如同实施例1,第4组G4内的最靠像侧的透镜的物体侧的面成为非球面形状。而且,将在用于防震中进行移动的第32组G32的物体侧的面设为非球面形状。在图7(A)表示其非球面数据。而且,如同实施例1,由于伴随变倍而第2组G2及第4组G4在光轴上移动,因此,这些各组前后的面间隔D15、D22、D32、D37的值可变。在图7(B)作为这些可变面间隔的变倍时的数据,表示在广角端、中间焦距及望远端的值和其他诸数据。另外,实施例2所涉及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的变焦比成为7.8。
而且,同样将对应于图3所示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的构成的具体透镜数据作为实施例3表示于图8及图9(A)~(C)。此实施例3所涉及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也如同实施例1,第4组G4内的最靠像侧透镜的物体侧的面成为非球面形状。而且,将在用于防震中进行移动的第32组G32的物体侧的面设为非球面形状。在图9(A)表示其非球面数据。而且,如同实施例1,由于伴随变倍而第2组G2及第4组G4在光轴上移动,因此,这些各组前后的面间隔D17、D24、D34、D39的值可变。在图9(B)作为这些可变面间隔的变倍时的数据,表示在广角端、中间焦距及望远端的值和其他诸数据。另外,实施例3所涉及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的变焦比成为7.8。
在图10针对各实施例归纳表示关于上述各条件式的值。如图10所示,各实施例的值成为各条件式的数值范围内。
图11(A)~图11(D)分别表示有在实施例1所涉及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中,在广角端对无限远物体进行聚焦的状态下的球面像差、散光像差、畸变像差(歪曲像差)、及倍率色像差。在各像差图表示以d线为基准波长的像差。在倍率色像差图表示对g线(波长435.8nm)、C线(波长656.3nm)的像差。在散光像差图中实线表示弧矢方向,而虚线表示子午方向的像差。FNO.表示F值,ω表示半视角。同样地,在图12(A)~图12(D)表示在望远端对无限远物体聚焦的状态下的球面像差、散光像差、畸变像差、及倍率色像差。
同样地,在实施例2所涉及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中,在图13(A)~图13(D)表示在广角端对无限远物体聚焦的状态下的诸像差。同样地,在图14(A)~图14(D)表示在望远端对无限远物体聚焦的状态下的球面像差、散光像差、畸变像差、及倍率色像差。
而且,同样地在实施例3所涉及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中,在图15(A)~图15(D)表示在广角端对无限远物体聚焦的状态下的诸像差。同样地,在图16(A)~图16(D)表示在望远端对无限远物体聚焦的状态下的球面像差、散光像差、畸变像差、及倍率色像差。
如从以上各数值数据及各像差图可知,对各实施例实现了良好地补正诸像差,且超广角化和高倍率化兼备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各实施例,可进行种种变形实施。例如,各透镜成分的曲率半径、面间隔及折射率的值等不限于在上述各数值实施例所示的值,可取其他的值。

Claims (17)

1.一种后聚集式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从物体侧起依次具备:固定的且为正的第1组、在从广角端到望远端变倍时沿着光轴向像面侧移动的负的第2组、在光轴方向上为固定的第3组、和对伴随变倍的像面变动进行补正且为了进行聚焦而沿光轴方向移动的正的第4组,
上述第1组从物体侧起依次具备整体上持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1组和整体上持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2组而成,
上述第11组从物体侧起依次具备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G11、负透镜G12、正透镜G13、和负透镜G14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条件式:
0.5<|f11/f1|<2    ……(1)
式中,
f11:第11组的焦距
f1:第1组的焦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式:
n11>1.8    ……(2)
v11>30     ……(3)
式中,
n11:负弯月形透镜G11的对d线的折射率
v11:负弯月形透镜G11的对d线的阿贝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式,
n12>1.8    ……(4)
v12>30     ……(5)
式中,
n12:负透镜G12的对d线的折射率
v12:负透镜G12的对d线的阿贝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1组中的正透镜G13具有在像侧比物体侧更强的曲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1组中的负透镜G14为凹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弯月形透镜。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式:
n14>1.8    ……(6)
v14>30     ……(7)
式中,
n14:负透镜G14的对d线的折射率
v14:负透镜G14的对d线的阿贝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2组从物体侧起依次具备正透镜G15、负透镜G16、正透镜G17、和至少由1片以上的正透镜构成的正透镜组G18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2组中的上述正透镜G15为双凸透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式:
n16>1.8    ……(8)
式中,
n16:负透镜G16的对d线的折射率。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式:
n17<1.5    ……(9)
v17>70     ……(10)
式中,
n17:正透镜G17的对d线的折射率
v17:正透镜G17的对d线的阿贝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负透镜G16和上述正透镜G17相互接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4组至少在1面具有非球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在比上述第4组更靠像面侧具备正或负的第5组。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3组从物体侧起依次具有第31组、第32组、和第33组,
上述第32组为了补正手抖动能够相对光轴沿垂直方向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32组至少在1面具有非球面。
17.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聚集式变焦透镜;和
输出与上述后聚集式变焦透镜所形成的光学像对应的摄像信号的摄像元件。
CNA200810168936XA 2007-10-09 2008-09-27 后聚集式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Pending CN1014086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63200 2007-10-09
JP2007263200A JP2009092923A (ja) 2007-10-09 2007-10-09 リアフォーカス式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8666A true CN101408666A (zh) 2009-04-15

Family

ID=40298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68936XA Pending CN101408666A (zh) 2007-10-09 2008-09-27 后聚集式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91842A1 (zh)
EP (1) EP2048532A1 (zh)
JP (1) JP2009092923A (zh)
CN (1) CN101408666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9058A (zh) * 2010-06-15 2011-12-2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
CN103797397A (zh) * 2011-09-16 2014-05-1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变焦镜头和成像设备
CN104423016A (zh) * 2013-08-29 2015-03-18 协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
CN104423020A (zh) * 2013-09-04 2015-03-18 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撷取镜片及镜头模块及影像撷取装置
CN105068226A (zh) * 2012-02-07 2015-11-18 株式会社腾龙 大口径比内聚焦式望远变焦镜头
CN109633875A (zh) * 2019-01-14 2019-04-16 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连续变倍的远心镜头
CN110262023A (zh) * 2019-07-17 2019-09-20 重庆奥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四倍连续变焦4k高清光学***
CN110658614A (zh) * 2018-06-29 2020-01-0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17031716A (zh) * 2023-02-03 2023-11-10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焦镜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59726B1 (en) * 2015-10-20 2024-07-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Zoom len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6798296B2 (ja) * 2016-12-09 2020-12-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変倍光学系
JP6649287B2 (ja) * 2017-01-05 2020-02-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DE102018116415B4 (de) * 2017-07-10 2020-08-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Zoomobjektiv und bildaufnahmegerät
CN114994889B (zh) * 2022-08-02 2022-10-25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及摄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0434A (en) 1989-09-11 1999-12-14 Dayco Products, Inc. Flexible hose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H0933812A (ja) * 1995-07-20 1997-02-07 Nikon Corp ズームレンズ
JP3640366B2 (ja) * 1996-08-29 2005-04-20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
JP3824190B2 (ja) * 1997-11-05 2006-09-20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広角ズームレンズ
JP3943704B2 (ja) * 1998-03-31 2007-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リアフォーカス式のズームレンズ
JP4890703B2 (ja) * 2001-09-27 2012-03-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
WO2005008311A1 (ja) * 2003-07-17 2005-01-27 Sony Corporation 撮像装置及びズームレンズ
JP5035898B2 (ja) * 2007-10-09 2012-09-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リアフォーカス式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9058B (zh) * 2010-06-15 2015-04-1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
CN102289058A (zh) * 2010-06-15 2011-12-2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
CN103797397A (zh) * 2011-09-16 2014-05-1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变焦镜头和成像设备
CN103797397B (zh) * 2011-09-16 2016-03-3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变焦镜头和成像设备
CN105068226B (zh) * 2012-02-07 2017-07-14 株式会社腾龙 大口径比内聚焦式望远变焦镜头
CN105068226A (zh) * 2012-02-07 2015-11-18 株式会社腾龙 大口径比内聚焦式望远变焦镜头
US9482851B2 (en) 2013-08-29 2016-11-01 Sirtec International (Suzhou) Co. Ltd Wide-angle lens
CN104423016A (zh) * 2013-08-29 2015-03-18 协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
CN104423020A (zh) * 2013-09-04 2015-03-18 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撷取镜片及镜头模块及影像撷取装置
CN110658614A (zh) * 2018-06-29 2020-01-0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9633875A (zh) * 2019-01-14 2019-04-16 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连续变倍的远心镜头
CN109633875B (zh) * 2019-01-14 2023-10-27 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连续变倍的远心镜头
CN110262023A (zh) * 2019-07-17 2019-09-20 重庆奥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四倍连续变焦4k高清光学***
CN110262023B (zh) * 2019-07-17 2022-03-22 成都优视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四倍连续变焦4k高清光学***
CN117031716A (zh) * 2023-02-03 2023-11-10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焦镜头
CN117031716B (zh) * 2023-02-03 2024-03-12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焦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091842A1 (en) 2009-04-09
EP2048532A1 (en) 2009-04-15
JP2009092923A (ja) 2009-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08665B (zh) 后聚集式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1408666A (zh) 后聚集式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US6646815B2 (en) Zoom lens
JP5663116B2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US7724448B2 (en) Zoom len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same
CN101315458B (zh) 变焦透镜和包含该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设备
JP6768608B2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7061980B2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8146855A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2053348A (zh) 微距镜头***和包括该微距镜头***的拾取装置
JP3988214B2 (ja) ズームレンズ
JPH10213745A (ja) ズームレンズ
JP4542933B2 (ja) 5群構成のズームレンズ
JP6423125B2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US20090174949A1 (en) Zoom len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same
JP2006300969A5 (zh)
JP6715806B2 (ja)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KR102013241B1 (ko) 줌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한 촬영 장치
JPH1048521A (ja) ズームレンズ
JP7188276B2 (ja) ズームレンズ、撮像光学装置およびデジタル機器
JP4027335B2 (ja) 小型ズームレンズ
JP2020190680A (ja) ズームレンズ、撮像光学装置およびデジタル機器
CN102169223B (zh) 变焦透镜和具有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
JP2004264457A (ja) 超高倍率ズームレンズ
JPH11211977A (ja) 結像レン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415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